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说课稿
初中历史说课稿:《中国近代现代史》戊戌变法
![初中历史说课稿:《中国近代现代史》戊戌变法](https://img.taocdn.com/s3/m/15ade4ad915f804d2b16c1f0.png)
初中历史说课稿:《中国近代现代史》戊戌变法第一部分是教材分析。
“戊戌变法”是新编教材上册)第二章的第七节,内容在整个中国近代史中地位非常重要。
一方面,它是先进的中国人挽救民族危亡,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继续: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饱受痛苦和屈辱的同时,希望通过改良,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来寻求救亡图存之路。
但最终,由于维新思想的宣传和变法的措施触及到顽固派利益,变法运动遭到扼杀。
这样的结果,又进一步刺激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反思,为之后的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作了铺垫。
另一方面,“戊戌变法”也标志着中国人开始跳出了“中体西用”的迷局,越过学习“器物”的层面,开始学习西方的制度,是中国近代化道路上的又一个重要步骤;同时,戊戌变法也是近代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考虑到本课的内容比较多,有变法的背景,兴起,高潮(百日维新),结果,评价等,本课教学准备用两个课时。
第1课时主要解决变法的背景、兴起;第2课时,继续完成变法的高潮、结果以及评价。
为了教学内容、过程的连贯性、延续性,应安排连堂课。
本课的重点有两个地方,一是康、梁的维新思想。
康、梁的维新思想是当时中国人向先进的西方全面学习的思想。
它继承发展了早期维新思想,它的产生发展也表明中国的思想领域又发生了重大变化。
学习这一内容不仅有助于学生系统地了解中国近代思想领域的变化,也能了解到康、梁等人崇高的爱国救国意识和品质,有利于良好人格的塑造。
另外,变法的内容也是重点。
学生通过对内容的学习,可以了解变法的本质,也可以在比较中发现维新思想与变法内容的差异。
从而体会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以及社会改革的不易。
从难点来看,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是难点。
学生掌握的史实有限,很难理解康有为在宣传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时为什么要利用孔子,利用儒家思想。
授课时需要教师精心设问启发诱导,在适当补充资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得出正确的认识。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教案新编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教案新编](https://img.taocdn.com/s3/m/5aa24fc60975f46527d3e167.png)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教案新编《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教案新编第一章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一节鸦片战争第二节鸦片战争的影响一、新课导入:故事一:外国某工厂有一台机器出现故障,本厂技工无论怎样捣腾都无法修复,只好请厂外专家来念经。
外来的和尚会不会念经?事实证明会。
该专家打量了一下机器,在某个部位划了一个圆圈,让工人在此打个洞,把里边的线圈弄好就成了。
厂方问专家要多少报酬,专家开价一万美金。
厂方不以为然,用粉笔划一个圈就要一万美金,也忒狠了吧?专家答曰:用粉笔划一个圈确实不值大钱,充其量就是1美元,但知道在什么地方划圈就值钱了,9999美元。
如果你们知道在什么地方划圈,还会请我来吗?厂方心服口服,一万美金乖乖照付。
故事二:20世纪60、70年代,中国发生了“文化大革命”,那是一个是非颠倒、美丑混淆、知识贬值的疯狂年代。
“文革”以前,石油战线的地质专家地位很高,因为他们能慧眼识油,知道在什么地方能打出油来。
“文革”期间,石油工人起来造地质专家的反,说地质专家只会划圈,而井还要工人们打。
划一个圈圈容易,打一口井难,站着说话不腰疼。
乍一听,造反工人的话不无道理,可是话又说回来了,没有地质专家划圈,工人又在什么地方打井?要不,你也划一个圈试试?傻眼了吧?故事三:王永志,中国载人航天总设计师。
年轻时去苏联留学,回国后被分配到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部,投入到我国第一种自行设计的中近程火箭的研制中,军衔:中尉。
那是1964年6月29日,王永志第一次走进戈壁滩,执行发射火箭任务。
试验发射时,火箭射程不够。
专家们都在考虑,怎样再往火箭肚子里多添点推进剂,无奈火箭的燃料贮箱有限,再也喂不进去了。
正当大家绞尽脑汁想办法时,王永志站起来说:“要是从火箭内泄出600公斤燃料,这枚火箭就会命中目标。
”在场的专家们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有人看着这个小中尉不客气地说:本来火箭射程就不够,你还要往外泄?”于是再也没有人理睬他的建议了。
中国近代史上册第二单元说课稿
![中国近代史上册第二单元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15c5d56c25c52cc58bd6bebb.png)
近 代 化 的 探 索
教材编写意图
地主阶级洋务派
洋务运动
资产阶级维新派
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维护清朝 的封建统治
戊戌变法
资产阶级革命派
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君主 立宪
辛亥革命
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民主共 和,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17课内战烽火
近代化的起步
3课左宗棠收 复新疆
侵略与 反抗
1、2、4、5 课列强侵华
代 史 学 习 主 题
19、20、21、22
内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构
历史意 义
戊戌变 法 洋务运 动 近 代 化 的 探 索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 动
承担起自 己的责任
自觉守法 ,维护社 会秩序
立体式整合教材
近 代 化 的 探 索
四、立体式整合教材
作用
空前思想大解放运 推翻了清朝统治, 使民主共和观念 动,为马克思主义 传播准备了条件 深入民心
教 师 主 导
结合建议运用学案导学来落实教学
发学案 先自学 情境导 入,认 定目标 联系生 活,拓 展提升
盘点收 获,方 法归纳
学 生 自 主
自主学 习,合 作交流
组际展 示,质 疑解难
近 代 化 的 探 索
思想基础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背 景 辛 亥 革 命 经 过 组织基础: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军事基础:各地武装起义
武昌起义 各地响应,清政府瓦解
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袁世凯窃权
1912年3月袁在北京
就任临时大总统
性质: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 辛 亥 评 革 价 命 功绩: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 局限性(失败之处) 有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 没有使中国走上民主富强的道路 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性
历史说课稿
![历史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bbe1b2afbe1e650e53ea99d6.png)
历史说课稿有关历史说课稿五篇历史说课稿篇1一、教材地位新编教材《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二章"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共有8节,反映了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这个阶段,是中国近代社会急剧变化的时期。
教材主要涉及中国社会的政治格局、经济结构、阶级关系的新变化;中国人民的抗争;列强对中国侵略的加剧等方面内容。
头绪多,内容丰富。
《洋务运动》是本章的第二节。
洋务运动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产生,进行了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实践,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对中国社会的军事、经济、教育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学习本节教材,有助于理解以后教材中涉及的中国近代新的生产方式的产生,以及早期维新思想的出现、抵御外来侵略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和理解洋务派、顽固派、洋务运动的时间、主要代表、口号、主要内容,洋务运动破产的原因等基本内容。
2、德育目标:通过对洋务运动发展过程的了解,认识顺应世界潮流的必要性;通过理解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意识。
3、能力目标:通过对洋务运动产生的背景的归纳,培养学生概括和分析能力;通过对洋务派和顽固派的对比,培养学生比较事物异同的能力;通过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培养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重点: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主要内容和失败原因。
难点:全面、正确地评价洋务运动。
四、教具:学生学习提纲,自制课件。
五、教学方法主要采取"导读―共析―巩固"的互动式教学方式。
教师以设疑、析疑为主;学生以阅读教材、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为主。
在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多边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
六、教学过程:1、问题导读:教师依据教材,设计了几个问题,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和初步理解教材。
①洋务运动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洋务派与顽固派的主张有什么不同?②归纳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历史中国近现代史教案
![历史中国近现代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0e45f0d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7a.png)
历史中国近现代史教案【教案】历史中国近现代史第一部分:教学目标通过本节历史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1. 理解近现代史的定义和时期划分;2. 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3. 分析中国近现代史对当代社会发展的影响;4. 提高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第二部分: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难点:理解近现代史对当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一、导入(10分钟)1. 利用图片等视觉教具引发学生对近现代史的兴趣。
2. 出示一张中外历史事件时间轴,让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有个整体了解。
3. 导入问题:你认为什么时期称为中国近现代史?二、知识讲解(20分钟)1. 通过PPT或板书的形式,讲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定义和时期划分。
2. 分析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并引导学生记忆和理解。
3. 教师讲解:中国近现代史对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三、案例分析(30分钟)1.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总结一位中国近现代史中的重要人物的思想和影响。
2. 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表意见,并进行班级展示和交流。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各位重要人物的共同特点和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四、拓展活动(20分钟)1. 学生自主研究:每位学生自行选择一位中国近现代史重要人物进行深入研究,并完成一份研究报告。
2. 学生报告:学生按顺序进行简短的报告,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
3. 教师点评:教师根据学生研究报告的质量和内容进行点评,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
五、课堂总结(10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需要掌握的重要内容。
2. 学生提问:学生提出对本节课内容的疑问和不理解之处。
3. 教师解答:教师解答学生的问题,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历史问题。
六、课后作业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一份近现代史小结和对中国近现代史的思考。
2. 准备教材:教师准备相关教材和素材供学生进行课后独立学习。
【教案结束】注:以上只是一个简单的教案示例,具体内容和格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八年级历史上册说课稿
![八年级历史上册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c23b8a0176c66137ee0619d3.png)
列强侵略与 中国人民的抗争
中 国 近 代 史
科学技术与 思想文化
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兴起
近代化的起步
列强侵略与 中国人民的抗争
1、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理解五 四精神。 2、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 中华民族的 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抗日战争 人民解放战争 3、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 的胜利 进军。 4、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5、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朱德和毛泽东井冈 经济和 山会师的故事,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 社会生活 课标 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内容结构 6、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 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 科学技术与 的艰难曲折。 思想文化 中
课文结构
说明、目录、 主题课文、主题活动、 中国历史大事年表 (近代部分) 附录、后记构成
单元主题页 主题课文 主题活动
导入框、 正文宋体 小字楷体、文献资料 图表、动脑筋、注释 练一练、活动与探究 自由阅读卡
中国现代史
八年级下册
世界古代史
九年级上册 (1--3)
中国近代史
八年级上册
世界近代史
九年级上册(4-8)
人民解放战争 的胜利
经济和 社会生活
内容结构
列强侵略与 中国人民的抗争
中课
《鸦片战争》是人教版八年 级历史第一单元第一课内容。 是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 斗争的开篇章。鸦片战争对我 国的影响十分深远,它是近代 中国百年屈辱的开始,也是中 国近代史的开端,在教材中具 有开篇点题的地位和作用。
研读教材、把握 教材是教师永远的基 本功。
国 近 代 史
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兴起
中华民族的 抗日战争
高中中国近现代史上册教案全集
![高中中国近现代史上册教案全集](https://img.taocdn.com/s3/m/9e574af9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53.png)
高中中国近现代史上册教案全集第一章鸦片战争与近代中国的开始教学目标:1. 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认识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掌握鸦片战争后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和曲折历程。
3. 分析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理解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
教学内容:1. 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原因2. 鸦片战争的过程和结果3. 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4. 近代中国的探索和曲折历程5.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6. 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教学重点:1. 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2. 近代中国的探索和曲折历程3.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教学难点:1. 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2. 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教学准备:1. 教材2. 相关的历史图片和资料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鸦片战争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鸦片战争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引导学生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 讨论:分组讨论近代中国的探索和曲折历程,让学生深入了解近代中国的历史发展。
4. 分析:分析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引导学生理解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性和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
第二章太平天国运动教学目标:1.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和结果,认识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思想和政策。
3. 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和局限性。
教学内容:1. 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和原因2. 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和结果3. 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思想和政策4. 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和局限性教学重点:1. 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和结果2. 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思想和政策教学难点:1. 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和局限性教学准备:1. 教材2. 相关的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图片和资料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太平天国运动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和结果,引导学生理解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高中历史课《中国近代史》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课《中国近代史》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7b6ae22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6d.png)
高中历史课《中国近代史》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掌握分析和评价中国近代史的能力-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教学内容1. 近代中国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2. 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3. 中国近代史的影响和启示教学步骤第一课时:近代中国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1. 导入: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近代中国的社会背景,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特点,如封建制度的衰落、外国侵略、民族觉醒等。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近代中国社会背景对中国近代史发展的影响。
4. 总结:学生汇报小组讨论结果,引导他们总结近代中国社会背景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1. 导入:通过展示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如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
3.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择一个重要事件或人物进行深入研究,并准备小组报告。
4. 小组报告:每个小组进行报告,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
5. 总结:对每个重要事件和人物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理解。
第三课时:中国近代史的影响和启示1. 导入:通过引用一些中国近代史的名言名句,引发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思考。
2. 讲解:讲解中国近代史对中国社会和国家发展的影响,如国家独立、民主思想传播等。
3.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中国近代史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并准备小组展示。
4.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进行展示,分享他们对中国近代史的启示和思考。
5. 总结: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和启示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历史对未来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1. 学生小组讨论和报告的质量和深度。
2. 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的提高。
3. 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和启示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教学资源1. 图片和视频素材:展示近代中国社会背景和历史事件的图片和视频。
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一章第一节教案
![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一章第一节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87e894e561252d380eb6ebe.png)
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一章第一节教案鸦片战争黄冈中学历史教研组李文雄[教学目的]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形势,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及危害,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和经过,中国军民的奋勇抵抗,鸦片战争的结束。
2.能力方面:(1)通过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培养学生运用“透过现象看本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等观点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讨中国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分析和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1)通过对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和世界形势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当时清朝封建统治危机四伏、腐败不堪的时候,世界发生了重要变化,即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中国远远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时代潮流。
(2)通过对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分析,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是资本主义国家开拓殖民地、争夺世界市场和霸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3)通过介绍林财徐领导的禁烟运动和鸦片战争中为国捐躯的爱国将领,培养学生崇敬英雄、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唤起他们的历史责任感和献身精神,树立正确的“社会——个人”的社会价值观和人生价值观。
4.学法指导方面:(1)引导学生把鸦片战争的爆发和近代中国的遭遇放到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让学生学会运用“现象与本质”、“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思维分析法。
(2)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与本课有关的历史材料,帮助学生学习从第一手材料中获取信息与辨析历史资料的方法。
[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分析:(1)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形势是重点。
教材这一部分实际上是在介绍鸦片战争的时代背景。
鸦片战争前夕,统治中国近200年的清朝已经腐朽没落,无论是在政治、经济方面,还是在对外关系及文化领域,都呈现出危机四伏的衰落景象。
而此时的世界发生了重要的变化,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发展起来,并处于上升时期,其中英国已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
高中中国近现代史上册教案全集
![高中中国近现代史上册教案全集](https://img.taocdn.com/s3/m/cf4c0b75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98.png)
高中中国近现代史上册教案全集第一章:鸦片战争与晚清社会变革教学目标:1. 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2. 掌握晚清社会变革的主要内容;3. 认识晚清社会变革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点:1. 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2. 晚清社会变革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1. 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2. 晚清社会变革的内在逻辑。
教学准备:1. 教材;2. 相关历史资料;3.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鸦片战争的图片和地图,引发学生对鸦片战争的兴趣;2. 讲解:详细讲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重点强调战争对中国的影响;3.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晚清社会变革的原因和表现,引导学生思考变革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鸦片战争和晚清社会变革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第二章: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教学目标:1. 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影响;2. 掌握中华民国的建立过程和体制特点;3. 认识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点:1. 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影响;2. 中华民国的建立过程和体制特点。
教学难点:1. 辛亥革命对中国的影响;2. 中华民国的体制特点。
教学准备:1. 教材;2. 相关历史资料;3.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辛亥革命的历史图片,引发学生对辛亥革命的兴趣;2. 讲解:详细讲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影响,重点强调革命对中国的影响;3.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中华民国的建立过程和体制特点,引导学生思考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第三章:五四运动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教学目标:1. 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2. 掌握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过程和主要内容;3. 认识五四运动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点:1. 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2.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过程和主要内容。
精品课《中国近现代史》之教案课件上)
![精品课《中国近现代史》之教案课件上)](https://img.taocdn.com/s3/m/21c8f867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08.png)
期末考试
考试内容
期末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中国近现代 史的基本概念、重要事件、人物和历 史规律的掌握情况。
考试形式
采用闭卷考试形式,考试时间为2小时 ,满分100分。
论文或报告
论文或报告主题
学生需根据教师给出的主题或自选主题,撰写一篇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论文或 报告。
论文或报告要求
论文或报告应结构清晰、逻辑严密、论据充分,能够反映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 理解和运用能力。
政治动荡
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等政 治势力的更迭和争斗,导致政
治动荡和分裂。
军阀混战
各地军阀割据一方,混战不断 ,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
社会变革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推 动了中国社会的思想解放和进
步。
新中国成立后
总结词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进入了一 个全新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 经历了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
03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
传授知识
通过课堂讲授,系统地介绍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脉络、重要事件和人物,确保学 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多媒体教学
直观展示
利用多媒体手段,如PPT演示、图片、视频等,直观展示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
小组讨论
互动交流
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就某一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深入探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05 教师队伍与教学资源
教师简介
专业扎实、经验丰富
本课程的教师团队由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授和副教授组成 ,他们均在中国近现代史领域有深厚的研究背景和丰富的教 学经验,能够为学生提供专业、准确、深入的学习指导。
教学资源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课件、参考书籍、网络资源 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课件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将 知识点以直观、易懂的方式呈现,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高中中国近现代史上册教案全集
![高中中国近现代史上册教案全集](https://img.taocdn.com/s3/m/bbddbdb1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a7.png)
高中中国近现代史上册教案全集第一章:鸦片战争与晚清社会变革一、教学目标1. 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 掌握晚清社会变革的主要内容。
3. 分析鸦片战争和晚清社会变革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鸦片战争的背景和过程。
2. 晚清社会变革的三个方面:政治、经济、文化。
3. 鸦片战争和晚清社会变革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晚清社会变革的主要内容。
2. 难点:鸦片战争和晚清社会变革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讲授法:讲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晚清社会变革的三个方面。
2. 案例分析法:分析鸦片战争和晚清社会变革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3. 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相关图片、地图、文献等,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简要介绍鸦片战争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影响,引导学生理解战争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性。
3. 分析晚清社会变革的三个方面,让学生了解晚清社会的特点。
4.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鸦片战争和晚清社会变革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章:太平天国运动一、教学目标1.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 掌握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近现代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3. 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二、教学内容1. 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和过程。
2. 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近现代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3.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 难点: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讲授法:讲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近现代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3. 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相关图片、地图、文献等,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中国近现代史教案
![中国近现代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710f372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df.png)
中国近现代史教案第一章:鸦片战争与晚清社会变革一、教学目标:1. 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 掌握晚清社会变革的原因、表现和影响。
3. 认识鸦片战争和晚清社会变革对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鸦片战争的背景:英国的殖民扩张、中国的封闭政策。
2. 鸦片战争的过程: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爆发、南京条约的签订。
3. 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人民生活的困苦。
4. 晚清社会变革的原因:内忧外患、民族危机。
5. 晚清社会变革的表现: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
6. 晚清社会变革的影响:中国的进一步半殖民地化、民众觉醒。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晚清社会变革的原因、表现和影响。
2. 教学难点:鸦片战争和晚清社会变革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晚清社会变革的原因、表现和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鸦片战争和晚清社会变革的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鸦片战争和晚清社会变革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影响。
五、教学准备:1. 教材:中国近现代史教材。
2. 参考资料:鸦片战争和晚清社会变革的相关论文、书籍。
3. 教学工具:投影仪、PPT。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简要介绍鸦片战争和晚清社会变革的背景。
2. 讲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详细讲解英国的殖民扩张、中国的封闭政策,鸦片战争的爆发和南京条约的签订,以及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3. 讲解晚清社会变革的原因、表现和影响:分析内忧外患、民族危机的原因,讲解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的表现,以及这些变革对中国的影响。
4. 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讨论鸦片战争和晚清社会变革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影响。
5. 总结与布置作业: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相关作业。
第二章: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一、教学目标:1. 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五47《近代史》第一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五47《近代史》第一课时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df0dfda5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b3.png)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五47《近代史》第一课时说课稿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五《近代史》第一课时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五《近代史》是一部涵盖中国近代史的教材,主要内容包括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重要历史事件。
本课时的内容为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通过研究本课时,学生将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掌握鸦片战争后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研究、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信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教学难点: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采用自主研究、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史料分析、讨论,深入理解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鸦片战争的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研究做好铺垫。
2. 自主研究: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史料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鸦片战争的历史地位。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鸦片战争的认识。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
六、教学反思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研究兴趣。
以上就是关于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五《近代史》第一课时说课稿的内容,希望能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中国近代史的说课稿人教版
![中国近代史的说课稿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d08e22a5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03.png)
中国近代史的说课稿人教版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说课中国近代史这一重要课题。
中国近代史,通常指的是从鸦片战争开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历史阶段。
这一时期,中国经历了从封建社会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转变,直至最终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在这一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涌现出无数仁人志士的英勇事迹。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历史背景与重大事件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标志着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1840年的鸦片战争,不仅打开了中国的国门,更使中国逐渐沦为列强的半殖民地。
此后,中国历经了太平天国运动、甲午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一系列重大事件,每一次的变革与抗争都深刻影响着中国的命运。
二、思想觉醒与文化变迁在外来势力的冲击下,中国社会的思想观念和文化形态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从洋务运动的“师夷长技以自强”,到戊戌变法的维新思想,再到新文化运动的“德先生”与“赛先生”,中国人民开始反思传统文化,积极吸收西方的先进文化和思想,为国家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三、社会矛盾与革命斗争中国近代史是一个充满矛盾和斗争的时代。
封建统治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华民族与外国侵略者的矛盾,以及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的矛盾交织在一起,推动了一系列革命斗争的爆发。
从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到北伐战争统一中国,再到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的胜利,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最终走向了新中国的诞生。
四、历史意义与启示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段屈辱与抗争的历史,更是中国人民不断探索、不断前进的历史。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只有坚持独立自主,才能不受外来侵略的欺凌;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才能使国家强盛;只有紧密团结,才能战胜一切困难和敌人。
结语:通过对中国近代史的学习,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过去,更能从中汲取力量,为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让我们铭记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发展,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期中说课稿高一历史期中说课稿(近代史篇)
![期中说课稿高一历史期中说课稿(近代史篇)](https://img.taocdn.com/s3/m/8834ef53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1d.png)
期中说课稿高一历史期中说课稿(近代史篇)尊敬的评委、各位同仁,大家好!我今天将向大家呈现一份关于高一历史期中说课稿的演讲,主题为“近代史篇”。
近代史是高中历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近代史,我们可以了解到人类社会在近代的发展历程,深入思考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人文素养。
在这篇说课稿中,我将详细介绍本节历史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等内容,以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目标:1.了解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能够对近代史进行简要概括;2.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能够分析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3.发展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主要有两个方面:1.明确近代史的时间范围和重要事件,帮助学生建立起关于近代史的整体概念;2.培养学生对近代史事件的分析能力,使他们能够从不同维度理解历史事件的成因和影响。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以上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我将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1.探究式学习:通过提出问题和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2.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3.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历史事件的图片、音频和视频资料,使学生能够生动感受历史的变迁;4.展示式评价:通过学生的展示和互评,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流程以下是本节课的教学流程设计: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近代史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近代史的兴趣;2.知识讲解(10分钟):介绍近代史的时间范围和重要事件,帮助学生建立起整体的历史概念;3.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重要事件进行讨论,分析事件的成因和影响;4.展示交流(15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和交流,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提问;5.归纳总结(10分钟):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整理;6.教学评价(5分钟):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评价学生在本节课中的学习情况;7.课堂延伸(5分钟):提供相关阅读材料或电影资料,供学生进一步了解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说课稿
![中国近代史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1bdbfa01844769eae009ed13.png)
七、我在撰写和思索说教材过程中的感悟
说教材是对教师能力的一种考验,它要 求教师站在一定的高度权衡教材,敢于做 到对教材的取舍和添加,做好对知识的重 新整合和综合归纳。而要做到这一点,教 师必须要不断学习,勤于思考,走出教材, 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熟练的驾驭教材,从而 提升我们的教学质量,提高我们的业务水 平,也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德才兼备的好教 师。
• 从1840年到1949年中国近代史教 • 学,主要任务是传授关于中国近代 史的基础知识。历史就像一条河, 中国通史就是一条源远流长的大河。 在这条大河里,中国近代史是最汹 涌澎湃的一段激流,百余年来中国 人民对外反对列强侵略,对内反对 封建主义统治的斗争,激起了一场 场惊天地、泣鬼神的浪涛,这令后 人为之心潮震荡,叹为观止。但是, 学习这百余年的历史,并不是只撷 取几朵浪花就行了,而是需要自上 而下系统地重游这段河流,才可能 再现那动人的全景场面。中国近代 史的发展演化是有规律的,而其规 律是靠环环相套、丝丝入扣的系统 化历史逻辑来体现的。要把握其规 律,就要求学生具有对知识重新整 合和综合归纳的能力;必须认识其 演化逻辑。 在学习中我这样要求学生,如侵略 史部分,要求学生把五大侵略战争 整合到一起,归纳他们的异同点, 并能通过归纳整合得出结论,提升 自身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明白 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从而提高振 兴中华的信念;又如探索史部分, 我提示学生用列表法综合归纳知识, 既科学合理,又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得出中国人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和 社会在不断进步的历史观念;而抗 争史部分,通过历史人物的分析和 历史事例的展示,则可使学生的民 族自豪感得到升华。
三、中国近代史包括的知识和 逻辑线索
中华民族 的抗日战争
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兴起 近代化的探索
高中新教材《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高中新教材《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d8071df8f18583d04864591f.png)
高中新教材《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其次,要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引导学生理解本章的背景——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不但增强了西方国家的实力,而且各国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市场和原料,这就推动了西方国家疯狂地殖民扩张。
各国侵略方式多样,但都主要是为抢占市场和掠夺原料。
中国社会性质就有“开始沦为”到“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变化过程。
最后,要引导学生了解本章各节间的联系,初步形成本章的认知结构,要站在一章的高度引导学生学习各节内容——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原因、表现及对中国历史发展带来的影响。
(2)揭示本章的知识体系。
新教材以章为单位突出了阶段特征。
在教学中揭示历史事物内及历史事物间的联系,形成知识体系,既有利于识记,又有助于理解教材,提高能力。
本章的知识体系可以归纳如下:新思想的萌发:原因、代表、内容、影响、《资政新篇》(3)揭示每节的知识体系。
我们建议每课时都要引导学生形成一节的知识体系。
如第四节《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入侵》的知识体系可归纳如下:2.抓住线索,突出阶段性历史发展特征。
新教材略增的内容,要求导学中要抓住线索。
一般而言章首的概要即揭示了这一阶段的历史发展线索。
本章就是围绕三件大事(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讲述了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这三件大事间有明显的因果关系,理清其因果关系和表现,就掌握了本章的基本线索。
本阶段历史发展围绕三件大事,突出了“开始变化”的特征。
这种“开始变化”表现为:(1)社会性质开始变化:中国由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主要矛盾、革命任务开始变化:太平天国运动就是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这一双重革命任务的典型代表。
(3)外国侵略开始加剧:两次鸦片战争和经济侵略。
(4)新思想萌发:“师夷长技以制夷”和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思想的提出。
(5)汉族地主开始控制东南地区的军政大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说课稿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本教科书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中必修课本。
共六章,29 节,有讲授课、阅读课和活动课。
一、教科书对学生发展的功用
(一)知识构建功能:本教材,主要以时间顺序,以章节体形式编写,分六章,每章开始设有引言,介绍本章内容的国际、国内背景,基本线索。
课文分为正文和阅读文。
讲述中国从1840 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27 年国民大革命失败,共六个历史过程,每章中都有若干节,每节课都有基本的知识结构,展示历史事件或历史时期发展的基本过程,总结出每章历史发展的规律和特征。
从中理清三条历史发展线索,即:近代资本主义列强侵华与中国政府的统治;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近代中国的社会经济。
这些知识和能力的形成为学生的成长搭设了一个合理的平台。
(二)能力培养功能:在掌握基本内容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归纳、概括、总结、评价等思维能力,以及应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我主义分析、解决的能力。
(三)实践操作功能:讲授课、阅读课、活动课,都为培养学生收集、提取有效信息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