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学院郭祥义民族声乐教学

合集下载

文化部关于公布第二届文化部创新奖获奖项目名单的通知

文化部关于公布第二届文化部创新奖获奖项目名单的通知

文化部关于公布第二届文化部创新奖获奖项目名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文化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07.01.12•【文号】•【施行日期】2007.01.1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综合规定正文文化部关于公布第二届文化部创新奖获奖项目名单的通知根据《文化部创新奖奖励办法》有关规定,现将第二届文化部创新奖获奖项目公布如下:特等奖1项项目名称: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创新与实践完成单位:广东省文化厅完成人:曹淳亮杜佐祥景李虎孙强李昭淳肖洽龙杨明敬陈小明苏桂芬杨伟时创新奖14项项目名称:体制机制创新使北京儿艺获得新发展完成单位: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文化局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北京市委员会北京青年报社北京市文化设施运营管理中心北京电视产业发展集团北京高校房地产总公司北京市文化发展中心北京儿童艺术剧院股份有限公司完成人:王学勤陈冬肖培王文光降巩民李恩杰徐恒进刘剑王粤张延平项目名称:中国京剧音配像精粹完成单位:天津市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天津市文化艺术音像出版社天津民族文化光盘有限责任公司完成人:谢国祥叶厚荣项目名称:现代艺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完成单位: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完成人:李力王建军王菁华赵葆真卫建杰项目名称:超级多媒体梦幻剧“ERA-时空之旅完成单位:上海时空之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完成人:宗明竺自毅俞亦纲郑梅马敏辉张丽清潘沛明陈涛张训导谭代清项目名称:“数字文化家园”-上海东方社区信息苑完成单位:上海市社区文化服务中心上海市社区文化信息化综合服务工程联席会议办公室上海东方数字社区发展有限公司完成人:樊人龙王小明曾崇信徐小萍李智平张洁蒋涌波张建民林华岚俞亮项目名称:上海市中心图书馆“一卡通”信息系统建设暨向社区基层服务点延伸项目完成单位: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完成人:徐强余江陈君辉应浩黄显功刘燕赵亮史晓红夏海朱普德项目名称:江苏省乡镇文化站建设工程完成单位:江苏省文化厅完成人:章剑华王慧芬方标军徐循华谷峰项目名称:长江流域文化资源的整合、共享和利用完成单位:张家港市文化广播电视管理局完成人:王翔李汉忠郑国祥项目名称:“钱江浪花”艺术团现象及文化直通车的研发完成单位:浙江省文化厅浙江钱江浪花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浙江舞台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汽商用汽车有限公司(杭州)完成人:杨建新赵和平田宇原周冠均陆耀亭傅建军陆湘汉詹有根鲁星陈永兴项目名称:安阳殷墟大遗址的保护与展示完成单位:安阳市文化局完成人:李阳生段振美杜久明李付强孔德铭周伟程保兴孟合庄杨善清项目名称:区域图书馆集群管理与协同发展模式完成单位:东莞图书馆广州图创计算机软件开发有限公司完成人:李东来杜燕翔张劲松冯玲钟新革肖焕忠卢毅锋周崇弘辜莎杨建强项目名称:中国记忆-中国民间文化资源工作体系建设完成单位: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完成人:李松刘嘉张刚王静邱邑洪李明朱飞跃杨小楠闫东东王贵项目名称:中国民族声乐教学体系建设完成单位:中国音乐学院完成人:金铁霖郭祥义邹文琴沈时松马淑明王士魁项目名称:演艺虚拟空间合成研究与应用完成单位:上海戏剧学院完成人:贺寿昌张世永韩生徐承志张敬平刘志新朱云牟道广文化部二○○七年一月十二日。

_桃花红杏花白_歌曲分析与演唱处理

_桃花红杏花白_歌曲分析与演唱处理
在当今舞台上,《桃花红 杏花白》存在独唱、重唱、合唱等多种表演形式,也相应存在原始民歌、重新编配以及刘麟王 志信创编词曲等不同版本与多种形态。[8]作为民族声乐专业表演与教学曲目的《桃花红 杏花白》,既承继了山西左权民间音 乐的传统,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被赋予了新的因素。其浓郁的地方风格和富有表现力、时代感的创新发展,既为演唱者提供 了发挥声乐表演技术与能力的空间,也向表演者提出了较高的文化与艺术素养要求。也正因如此,王志信的《桃花红 杏花 白》在丰富当代民族声乐专业教学曲目、拓展中国民族声乐专业表演领域、拓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途径与传承范围的同时, 向民族声乐专业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期望与追求。
第一部分(A),第 16 至 19 小节,《开花调——桃花红杏花白》原曲装新词: [谱例三]
随后是发展句,第 20 至 31 小节,在原曲调的基础上进行变化引伸,为下一段内容暨新音乐主题的进入予以铺垫过渡:
160
[谱例四]
第二部分(B),第 45词: [谱例五]
《桃花红 杏花白》全曲共 120 小节,为 ABA’三段体曲式结构(如下图所示)。其整体风格明朗、抒情,演唱时既要 注意音乐形象的表现,同时更要注重地方风格的把握。
前奏+A[主题音调 a +a’+a’’]+B[主题音调 b +b’+b’’]+A’[a’+a’’’] 第 1 至 15 小节,由乐队与合唱构成歌曲的前奏部分。 第 16 至 31 小节是全曲的第一部分 A,其中第 16 至 19 小节是《开花调——桃花红杏花白》旋律的直接引用,但原始 民歌第一段的歌词在这里进行了拆散与重组,突出了阿哥在花丛中看阿妹的人物形象。 第 16 小节“桃花来你就红来”中的两个衬字“来”,在演唱时第一个“来”字要加上波音,这是山西地方语言的风格 需要;第二个“来”字虽然是在高音上,但却要轻唱,这是音乐语言的处理需要,其一是它在弱拍上,其二它是衬字要一带 而过。演唱者要适当控制,切不可唱得太重。

人音版六年级上册第二课悠扬民歌教案

人音版六年级上册第二课悠扬民歌教案

人音版六年级上册第二课悠扬民歌教案一. 教材分析《悠扬民歌》是人音版六年级上册第二课的教学内容。

本课通过学习民歌,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国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他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教材中包含了五首民歌:《月亮月光光》、《小放牛》、《高山流水》、《赛马》和《脚夫调》。

这些歌曲风格各异,既有民间小调,又有山歌和劳动歌曲,能全面体现中国民族音乐的特色。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民族音乐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参与,乐于探索。

但同时,部分学生可能对民歌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还不够熟练,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国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他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2.学会演唱五首民歌,掌握基本的民歌演唱技巧。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民歌的演唱技巧,如气息控制、音准把握、情感表达等。

2.民歌的节奏和旋律特点,以及对应的演唱方法。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民歌,让学生跟随模仿。

2.讲解法:教师讲解民歌的特点和演唱技巧。

3.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4.互动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学习心得,共同提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民歌的歌词、乐谱、图片等。

2.音响设备:播放民歌歌曲。

3.乐器:钢琴、吉他等,用于伴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首具有代表性的民歌,如《月亮月光光》,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简要介绍本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演唱五首民歌,让学生对歌曲有初步的了解。

同时,展示民歌的歌词和乐谱,让学生对歌曲的结构和旋律有所认识。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重点关注学生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指导他们如何准确地把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合唱,检验他们的学习效果。

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鼓励和指导。

2024人音版高中艺术·音乐必修2歌唱《第九单元浓郁乡情:作品鉴赏阿拉哩哟》

2024人音版高中艺术·音乐必修2歌唱《第九单元浓郁乡情:作品鉴赏阿拉哩哟》

听课记录:2024 人音版高中艺术·音乐必修2 歌唱《第九单元浓郁乡情:作品鉴赏阿拉哩哟》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审美感知:通过鉴赏《阿拉哩哟》这首作品,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感受作品中的民族风情和浓郁乡情。

2.文化理解:理解作品背后的文化背景和地域特色,增进对多元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3.艺术评价: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学会从音乐元素、表现手法等角度对作品进行客观评价。

二、导入教师行为:•播放一段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音乐片段作为引子,引起学生的注意。

•简述《阿拉哩哟》所属的民族或地区,以及该民族的音乐特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学生活动:•聆听音乐片段,感受其独特的民族韵味。

•聆听教师介绍,对即将鉴赏的作品产生初步的兴趣和期待。

过程点评:•导入环节通过音乐与讲解相结合的方式,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为后续的作品鉴赏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三、教学过程重点部分:作品鉴赏与分析教师行为:•初次聆听:引导学生完整聆听《阿拉哩哟》,感受作品的整体风格和情感表达。

•分段解析:将作品分为几个部分进行分段解析,重点讲解旋律特点、节奏变化、乐器使用等音乐元素。

•文化背景介绍:结合作品所属的民族或地区,介绍相关的文化背景、民俗习惯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内涵。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

•教师总结: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总结归纳,提炼作品的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

学生活动:•认真聆听作品,尝试捕捉其中的音乐元素和情感表达。

•积极参与分段解析,学习音乐知识,理解作品结构。

•聆听文化背景介绍,拓宽视野,增进对多元文化的理解。

•分组讨论,与同伴分享个人见解,相互启发。

•聆听教师总结,巩固所学知识,提升艺术鉴赏能力。

过程点评:•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通过初次聆听、分段解析、文化背景介绍、讨论交流等多个环节,引导学生全面而深入地鉴赏作品。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2课歌曲《龙的传人》花城版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2课歌曲《龙的传人》花城版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2课 歌曲《龙的传人》花城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材分析
《龙的传人》选自花城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材,是一首富含爱国主义精神及民族文化底蕴的歌曲。它以鲜明的民族旋律,激昂的歌词,展现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传承精神。本歌曲的学习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音乐审美能力和集体协作精神。通过学习这首歌,学生能掌握简单的音乐理论知识,如音阶、节奏,并能运用到实际演唱中,同时提高对音乐的感悟力和表现力,与课本教学目标紧密相连。
四、教学资源准备
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提前准备好花城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材,以便在课堂上随时翻阅歌曲《龙的传人》的乐谱、歌词及相关的背景资料。
2. 辅助材料:
- 图片:准备与歌曲相关的中华民族文化元素图片,如龙图腾、传统乐器等,以便在课堂上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的文化背景。
- 图表:制作音乐理论知识图表,如音阶、节奏示意图,方便学生直观地学习和掌握音乐基础知识。
2. 拓展建议:
- 民族音乐欣赏:建议学生在家中或课外时间欣赏一些民族音乐作品,可以通过网络音乐平台、音乐CD或学校图书馆等途径获取资源。在欣赏过程中,注意感受音乐的旋律、节奏和情感表达,可以尝试用自己的话描述音乐的特点和感受。
- 民族音乐家介绍:建议学生通过阅读相关书籍、观看纪录片或上网查找资料,了解一些著名的民族音乐家的生平事迹和代表作品。可以尝试总结他们的音乐风格和创作特点,并与同学进行分享和交流。
1. 知识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歌曲中民族元素的讲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的内涵。同时,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掌握音乐理论知识在实际作品中的应用。

关于声乐三种唱法的技巧文献综述

关于声乐三种唱法的技巧文献综述

关于声乐三种唱法的技巧文献综述200804012 孙伟在我国,LJ前声乐被划分为美声、民族、通俗三种演唱方法。

从20世纪80年代的初步形成到今天,这种划分方法已逐步得到音乐界人士及整个社会的承认。

每种唱法都以其独有的风格和魅力深入人心。

许多声乐界的世界级询辈名家都对歌唱方法做过总结。

在我国,美声唱法已有90余年的历史。

杰出的代表有老一辈的歌唱家、声乐教育家应尚能、周淑安、黃友葵、喻宜萱、周小燕、郎毓秀等。

多年来,我国自己培养了以张权、郭淑珍、温可铮、施鸿鄂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歌唱家,他们的演唱成就卓著,为美声唱法的民族化做出了重大贡献。

我国年轻一代的歌唱家胡晓平、张建一、詹曼华、傅海静、梁宇、迪里拜尔、刘跃、范竞马、曹群、顾欣以及更年轻一代的廖昌永、吴碧霞、邓晓俊等歌唱家在世界各种声乐比赛中频频获奖,引起了世界对我国声乐力量的瞩目。

国外评论界声称"中国有世界上第一流的声乐教师,所以,能培养出世界一流的歌唱家”。

中国声乐正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1]黄友葵•声乐教学艺术•北京:华乐出版社,2003. 5.“文中讲述声音柔和中兼具刚毅、富有穿透力,同时音色要上下统一,气息流畅,声音连贯富于共鸣,有着坚实的稳定性,有整体感。

”我同意上述观点,中低声区音色明亮、柔和、饱满,高声区音色高亢瞭亮,与中低声区音色统一,能发出金属球般极富穿透力的漂亮的声音。

[2]黎信昌、景尉岗主编,《美声唱法》,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7。

“正确的整体歌唱声音概念,应该是腔体保持打开,声音、气息、共鸣、咬字、吐字都要通畅、流畅、松弛、饱满、圆润、坚实有力度;柔亮、响亮,如金属球般;干净、平衡、平稳、适度用声带;轻巧、清脆、富有弹性。

”[3]李晓贰.民族声乐演唱艺术.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1. 8."现代民族唱法所相对的歌曲已经不是传统的宫商角徵羽的五声调式的歌曲了,而是西洋化的七声调式,并且频繁地运用升降号。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四单元欣赏嘎达梅林|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四单元欣赏嘎达梅林|人教版
-音乐结构的认识:学生需要了解《嘎达梅林》的音乐结构,包括曲式、段落等,以便更好地把握歌曲的整体感。
举例解释:
-歌曲旋律与节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强调歌曲中特有的长调旋律和马头琴特色节奏,通过反复练习,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掌握。
-民族风格与情感表达: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的草原元素和英雄主题,通过讲解和体验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歌曲所蕴含的民族文化与情感。
五、教学反思
在这次《嘎达梅林》的教学中,我尝试了多种方法来引导学生感受蒙古族音乐的独特魅力。整体来看,课堂氛围较为活跃,学生们对蒙古族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
首先,关于教学内容的安排,我觉得在讲授歌曲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时,应该更加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感受。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会尝试让学生在聆听、分析和讨论的过程中,自己总结出《嘎达梅林》的音乐特点,以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音乐结构:教师可利用谱例或图表,向学生展示歌曲的结构,让学生在演唱过程中更好地把握歌曲的起承转合。
2.教学难点
-歌曲中复杂的长调旋律: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长调旋律的掌握有一定难度,需要反复练习。
-节奏变化与民族特色舞蹈动作的融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在节奏变化与舞蹈动作的配合上遇到困难。
-情感表达的深度:学生可能难以深入理解歌曲中的情感,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启发。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容易偏离主题。为了提高讨论效果,我将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适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帮助他们聚焦讨论主题,提升讨论质量。
另外,我觉得在课堂总结环节,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例如,让学生来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点,分享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这样既能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也能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4课《聆听京剧唱腔联奏》说课稿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4课《聆听京剧唱腔联奏》说课稿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4课《聆听京剧唱腔联奏》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聆听京剧唱腔联奏》是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上册第四课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我国传统戏曲文化,特别是京剧的唱腔特点。

教材通过京胡、京二胡、鼓板等京剧伴奏乐器,展现了京剧唱腔的独特魅力。

教材内容丰富,富有教育意义,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京剧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对京剧有所了解,但对京剧唱腔的认知程度不一。

部分学生对京剧有浓厚的兴趣,但大部分学生对京剧的认识仅停留在表面,对京剧唱腔的特点和发展历史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深入感受京剧唱腔的魅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京剧唱腔的基本特点,能够识别京胡、京二胡、鼓板等京剧伴奏乐器,理解京剧唱腔与其他音乐形式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模仿、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对京剧唱腔的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京剧音乐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京剧唱腔的基本特点,能够欣赏和表现京剧唱腔。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京剧唱腔的节奏和音准,培养学生对京剧音乐的情感体验。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聆听、模仿、实践、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京剧唱腔音频,直观展示京剧伴奏乐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段京剧唱腔作为导入,让学生初步感受京剧的音乐特点,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聆听:播放《聆听京剧唱腔联奏》音频,让学生关注京剧唱腔的节奏、音准和音色,引导学生分析京剧伴奏乐器的作用。

3.模仿:分组让学生模仿京剧唱腔的节奏和音准,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4.实践:邀请学生上台,尝试演唱京剧唱腔,鼓励他们大胆表现,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2课阿细跳月人音版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2课阿细跳月人音版
4.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个性化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举例:在演唱《阿细跳月》时,指导学生用欢快的速度、明亮的音色和适当的力度表达歌曲的喜悦氛围。
(3)民族音乐风格: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彝族音乐的特色,认识民族音乐的文化价值。
举例:分析《阿细跳月》的旋律、节奏和舞蹈动作,了解彝族音乐的风格特点。
2.教学难点
(1)节奏掌握: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八分音符的节奏掌握可能存在一定难度,尤其是连续的八分音符节奏。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八分音符节奏和歌曲旋律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示范和练习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阿细跳月》相关的音乐问题,如“如何通过节奏表达情感?”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音乐节奏练习。这个练习将演示如何准确演奏八分音符。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节奏练习的成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通过音乐和舞蹈表现民族特色”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音乐中的民族元素、分析其表现手法并尝试创作简单的音乐和舞蹈动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歌曲学唱:《阿细跳月》的歌曲旋律、节奏和歌词是教学的核心内容。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熟练演唱八分音符的节奏,并理解歌词的含义。
举例:歌曲中反复出现的八分音符节奏,如“××× ××× ××× ×××”,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把握并演唱。

根植沃土共创时代民族艺术——记第五届全国民族声乐论坛

根植沃土共创时代民族艺术——记第五届全国民族声乐论坛

根植沃土共创时代民族艺术——记第五届全国民族声乐论坛作者:胡天虹来源:《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2011年12月11日至13日,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刚刚召开后不久,“第五届全国民族声乐论坛”在沈阳音乐学院隆重拉开了帷幕,全国各地音乐与艺术院校及综合类与师范类高院的300余名代表及沈阳音乐学院师生参加了此次论坛。

本届论坛开幕式由沈阳音乐学院副院长范哲明教授主持。

中国音乐学院名誉院长、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研究会会长金铁霖教授、中国音乐学院院长赵塔里木教授、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声乐系主任廖昌永教授、沈阳音乐学院党委书记王安平教授、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研究会副会长、辽宁省音协主席、沈阳音乐学院院长刘辉教授,沈阳音乐学院原党委书记、院长王瑞江教授、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音乐学院声歌系郭祥义教授、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音乐学院声歌系主任马秋华教授等嘉宾出席了开幕式。

在开幕式上,金铁霖教授、赵塔里木教授、廖昌永教授和刘辉教授分别致辞。

金铁霖教授在致辞中首先代表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研究会向与会领导及代表表示衷心感谢。

他指出,全国民族声乐论坛是我国民族声乐专业最高级别的学术会议,是民族声乐艺术专家、学者以及同仁共同研究、讨论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平台,目前论坛已经成为引领全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研究的“风向标”。

他提出,本届论坛旨在深入对于民族声乐艺术的研究,通过促进交流和搭建平台,希望与会者在“中国民族声乐教学体系的建设”、“中国民族声乐的创新与发展”、“关于民族声乐男高音的训练与演唱”、“全国高校民族声乐大赛章程的修订及规划”几个方面展开讨论,由此发现规律,挖掘内涵。

刘辉教授代表沈阳音乐学院向到会的嘉宾和代表表示欢迎,并介绍了沈阳音乐学院在七十余年的办学历史当中对于民族音乐文化的积累与发扬,尤其是将作为教育部重点专业的沈阳音乐学院民族声乐专业在数十年的历程当中所秉承的办学思想与教学实践作了概要性的介绍。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2课《阿细跳月》教学设计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2课《阿细跳月》教学设计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2课《阿细跳月》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阿细跳月》是一首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选自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

歌曲以跳月舞为题材,描绘了阿细族人民欢庆节日的场景。

歌曲节奏明快,旋律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我国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作品有一定的鉴赏能力。

但民族音乐对他们来说还是一个较为陌生的领域,需要通过教学让他们逐步了解和热爱。

此外,学生对跳月舞的了解可能有限,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补充。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阿细族跳月舞的背景和特点,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2.学会歌曲《阿细跳月》,并能用欢快的情绪演唱。

3.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跳月舞的节奏和步伐。

2.歌曲中的民族特色旋律。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让学生通过聆听、观看,感受跳月舞和歌曲的魅力。

2.演示法:教师示范跳月舞的基本动作,学生跟随模仿。

3.练习法:分组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跳月舞的节奏和步伐。

4.对比法:引导学生欣赏不同民族的音乐作品,感受民族音乐的特点。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跳月舞的视频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演示。

2.准备歌曲《阿细跳月》的乐谱,方便学生学习和演唱。

3.准备相关民族音乐的资料,以便进行对比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跳月舞的视频资料,让学生初步感受跳月舞的氛围。

同时,简要介绍阿细族和跳月舞的背景。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歌曲《阿细跳月》的乐谱,让学生了解歌曲的结构和旋律。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跳月舞的基本动作,学生跟随模仿。

重点让学生掌握跳月舞的节奏和步伐。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练习跳月舞,教师巡回指导。

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熟练掌握跳月舞的节奏和步伐。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其他民族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新2024秋季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1音乐鉴赏《上篇: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第四节少数民族民歌》

新2024秋季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1音乐鉴赏《上篇: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第四节少数民族民歌》

教学设计:新2024秋季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1 音乐鉴赏《上篇: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第四节少数民族民歌》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审美感知:通过聆听不同少数民族的民歌,学生能够感知到各民族民歌独特的音乐风格、腔调及情感表达,提升对多元音乐文化的审美能力。

2.艺术表现:学生能够运用音乐语言(如旋律、节奏、音色等)分析少数民族民歌的特点,并尝试用语言或文字准确描述自己的审美体验。

3.文化理解:理解少数民族民歌与各民族历史文化、生活习俗的紧密联系,增进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格局的认识与尊重。

4.创意实践:鼓励学生尝试创作或改编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简短旋律片段,体验民族音乐创作的乐趣,培养创新思维。

二、教学重点•掌握少数民族民歌的基本特征,包括旋律、节奏、音色等方面的独特性。

•理解少数民族民歌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与民族特色。

三、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感受民歌中的民族情感与文化底蕴,超越表面的音乐形式。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其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表达,体现民族音乐的多元性。

四、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包含不同少数民族民歌的音频、视频、图片及文化背景介绍)•少数民族乐器模型或电子乐器软件•民歌歌词卡片或歌本•少数民族文化小册子或相关书籍五、教学方法•聆听法:播放不同少数民族的民歌,引导学生专注聆听,感受音乐特色。

•讨论法:组织小组讨论,分享对民歌的理解与感受,促进思维碰撞。

•讲授法:介绍少数民族民歌的基本特征、文化背景及民族特色。

•演示法:利用乐器模型或电子乐器软件演示民歌中的特色乐器音色。

•实践法:鼓励学生进行简单的旋律创作或改编,体验民族音乐创作的乐趣。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故事引入:讲述一个关于少数民族节日或生活场景的小故事,引出少数民族民歌在民族文化中的重要性。

•音乐初探:播放一段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民歌片段,如蒙古族的《长调》、藏族的《酒歌》等,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其独特的音乐风格。

2. 新课教学•特色展示:逐一介绍几个少数民族(如蒙古族、藏族、壮族等)的民歌,分析其旋律、节奏、音色等方面的特点,并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视频,帮助学生建立直观印象。

《声乐》教学大纲

《声乐》教学大纲

《声乐》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声乐2.课程代码:3.课程类别:必修课4. 课程类型:B类4.适用专业:音乐教育5.总学时:206学时(其中理论36学时,实验170学时)6.总学分:8二、本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声乐》是一门特殊的艺术,也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艺术,人声与语言相结合的音乐就是歌唱。

发出具有音乐表现性能的美妙声音需要方法,而行之有效的歌唱发声方法,是用以指导歌唱实践和声乐教学的。

《声乐》课是高等专科学校音乐教育专业重要的基础课之一,是训练学生用科学的发声方法进行歌唱的一门学科。

通过声乐课的教学,使学生获得声乐基础理论知识,对歌唱发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有较清楚的理解和认识,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和具有一定的演唱技巧;能正确地分析和处理一般的声乐作品;有一定的范唱能力;培养学生对歌唱具有正确的审美观,毕业后能胜任小学音乐课中的唱歌教学和课外活动中的声乐辅导,为小学的音乐教育培养合格的音乐教师。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一年级:68学时(第一学期16周32学时,第二学期18周36学时)1.要求学生具有正确的歌唱姿势,积极的歌唱心理状态,逐步培养其良好的歌唱习惯。

2.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体会气息对声音的支持,以自然声区为基础,着重中声区的训练,力求做到喉头稳定,发声自然、流畅。

3.以自然声区为基础,着重中声区的训练,力求做到喉头稳定,发音自然通畅。

4.加强歌唱的听觉训练,逐步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使学生逐渐建立正确的声音观念,能比较科学的进行声乐学习,逐步培养辨别声音正误的能力,避免盲目练习。

5.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歌唱,基本做到吐字清楚。

6.培养学生初步的理解和分析歌曲的能力,能较好的完成一年级的基本教材。

7.曲目数量:练声曲4-6首。

中国歌曲10-20首外国歌曲5-10首参考作品:(1)花非花(2)摇篮曲(3)茉莉花(4)问(5)西风的话(6)长城谣(7)牧羊姑娘(8)高高太子山(9)大海啊,故乡(10)故乡的小路(11)渔光曲(12)满江红(13)驼铃(14)共和国之恋(15)祖国之爱(16)谁不说俺家乡好(17)边疆泉水清又纯(18)西风的话(19)长城谣(20)牧羊歌外国歌曲:(1)我亲爱的(2)尼娜(3)绿树成荫(4)我心里不再感到青春火焰燃烧(5)三套车(6)莫斯科郊外的晚上(7)在路旁(8)小路(9)不要责备我吧妈妈(10)摇篮曲二年级:68学时(第一学期17周34学时,第二学期17周34学时)1.基本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发声和演唱状态正确、能用基本正确的共鸣歌唱。

中国音乐学院郭祥义民族声乐教学

中国音乐学院郭祥义民族声乐教学

中国音乐学院郭祥义民族声乐教学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一.学习唱歌并不难从技术方面,三个总则1气息下来2位置上去3中间打开照这个方向努力绝对没错,但要做到真正理解完全做到并掌握住有一定难度,需要努力学习的过程。

(必须做到理论上搞懂,概念上清楚,状态上做对,技术训练上不走弯路或者少走弯路。

)各种唱法有相通的地方,方法上要求气息深沉,腔体打开,声音松弛明亮,咬字语音准确,语言清楚,感情上表达内在激情。

主要技术是一样的,但由于语言、风格、色彩、韵味、艺术效果等追求不同,便形成千姿百态的艺术特色,训练方法和手段也就各不相同。

:1美声唱法更强调声音的贯通和涌动。

2民族唱法强调声音的风格色彩和韵味。

3通俗唱法强调情感的宣泄和张扬的表达。

这些都需要科学方法的支持。

二.声乐施教方法的不统一性目前声乐教学还没有统一的教法,没有绝对的教法,有一百个声乐教师就有一百种教法(这是事实)。

尽管训练方法多种多样,但是各自的高标准和主观意图要达到的艺术效果都是一样。

由于教师阅历不同,经验不同,审美观念及训练手段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训练结果。

经常见到有些学生,在学了唱歌后,毛病越来越多,反而不敢唱歌了,这时候就需要重新审视和调整教师的声乐概念和训练手段。

三.歌唱的状态训练歌唱技术不只是洪亮的声音,优美的音色,漂亮的高音,这些都只是单项技术。

真正的意义上的歌唱技术正确的科学的平衡协调的歌唱状态。

(时间证明状态训练是见效快,效果好的训练方法。

)修造人体歌唱乐器,这个乐器的零件有哪些?1气息2腔体2位置4共鸣5咬字6音域7情感歌唱状态训练的要求1后腰的支撑 2后脖根的依靠 3上口盖的穿透点 4吸开的腔体 5上哼下叹 6声音的走向 7统一的咬字 8涌动的意识具体要求:1后腰的支撑,这是歌唱的动力所在,是气息的支撑点,用力点,动作是身体直立,后腰向前顶,臀部往上翘,后腰有明显的力感或者重点,这个点在后腰的命门穴位处,歌唱中的吸气用气都在这个点上进行,只要这个点用上力,小腹便会产生随之对抗的力量,这就是民族传统唱法所讲的丹田气,在任何时候,后腰的支撑都不能被忽略,它是气息生根的保障。

民族声乐教学

民族声乐教学

民族声乐教学第一篇一、注重民族音乐方言教学,保证艺术的原生态ﻭ我国的民族具有显著的民族特征和地域特征,艺术形式也是根据当地文化背景和语言的特色而产生了较大的差异。

不同民族在民歌演唱时也会根据当地方言的发音产生音色的差异。

由于方言的差异使得发音或是腔调也具有很大的差异.北方人由于语言的影响发音比较直,所以在歌曲表达的时候会显得比较粗犷。

南方人受环境和人文因素的影响,发音比较细软,在歌曲表达的时候显得比较柔美。

我国的方言有很多种,尤其是在一些少数民族中,体现的更为明显,几乎是每一个民族都有代表着自身民族文化的一种方言。

在学习民族声乐时,要注意保留民族声乐的原始性,尊重个民族的艺术形式。

因此,在教学中就有必要强调方言表达的重要性,为了保障民族艺术形式的原生态,在语言的使用上也要按照原有的形式。

只有运用当地民族的方言进行表达才能够体现出民歌的韵味。

比如:在学习陕北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的时候,如果按照普通话的标准来演唱这首歌曲,那么就完全的丧失了歌曲的味道,在表达形式上也体现不出来民族特色。

在进行《我的太阳》教学时,一定要用意大利语来演唱才能够准确的体现它的风格,如果按照曲调用汉语进行演唱,那么失去了歌曲的意境。

所以在民族声乐教学中,要本着保持民族声乐特色的原则,敞开音乐的大门,去接纳各种语言形式的音乐,对于西方音乐和传统的民族声乐,要尊重当地的表达形式,尽量采用方言的形式进行歌曲的演唱。

虽然我国少数民族的方言复杂难学,而且发音很难把握,种类有比较多,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重点进行学习,可以针对歌曲进行语言学习,促进民族声乐的多元化。

二、立足本土,建立民族声乐教学体系民族声乐具有其各自的特点,表现风格以及表达的技巧都是不同的,相比于传统的教学内容,音乐的加入使得教学内容丰富多彩。

在长期的研究过程中,经过教学经验的摸索,可以总结出一些自然形态演唱的规律,其实即使是原生态的演唱,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音乐学院郭祥义民族
声乐教学
Lele was written in 2021
一.学习唱歌并不难
从技术方面,三个总则1气息下来2位置上去3中间打开照这个方向努力绝对没错,但要做到真正理解完全做到并掌握住有一定难度,需要努力学习的过程。

(必须做到理论上搞懂,概念上清楚,状态上做对,技术训练上不走弯路或者少走弯路。


各种唱法有相通的地方,方法上要求气息深沉,腔体打开,声音松弛明亮,咬字语音准确,语言清楚,感情上表达内在激情。

主要技术是一样的,但由于语言、风格、色彩、韵味、艺术效果等追求不同,便形成千姿百态的艺术特色,训练方法和手段也就各不相同。

:1美声唱法更强调声音的贯通和涌动。

2民族唱法强调声音的风格色彩和韵味。

3通俗唱法强调情感的宣泄和张扬的表达。

这些都需要科学方法的支持。

二.声乐施教方法的不统一性
目前声乐教学还没有统一的教法,没有绝对的教法,有一百个声乐教师就有一百种教法(这是事实)。

尽管训练方法多种多样,但是各自的高标准和主观意图要达到的艺术效果都是一样。

由于教师阅历不同,经验不同,审美观念及训练手段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训练结果。

经常见到有些学生,在学了唱歌后,毛病越来越多,反而不敢唱歌了,这时候就需要重新审视和调整教师的声乐概念和训练手段。

三.歌唱的状态训练
歌唱技术不只是洪亮的声音,优美的音色,漂亮的高音,这些都只是单项技术。

真正的意义上的歌唱技术正确的科学的平衡协调的歌唱状态。

(时间证明状态训练是见效快,效果好的训练方法。

)修造人体歌唱乐器,这个乐器的零件有哪些?1气息2腔体2位置4共鸣5咬字6音域7情感
歌唱状态训练的要求1后腰的支撑 2后脖根的依靠 3上口盖的穿透点 4吸开的腔体 5上哼下叹 6声音的走向 7统一的咬字 8涌动的意识
具体要求:1后腰的支撑,这是歌唱的动力所在,是气息的支撑点,用力点,动作是身体直立,后腰向前顶,臀部往上翘,后腰有明显的力感或者重点,这个点在后腰的命门穴位处,歌唱中的吸气用气都在这个点上进行,只要这个点用上力,小腹便会产生随之对抗的力量,这就是民族传统唱法所讲的丹田气,在任何时候,后腰的支撑都不能被忽略,它是气息生根的保障。

2后脖根的依靠,颈椎胸椎腰椎在一条垂直线上,脖子垂直后,整个头部垂直向后移。

3上口盖的穿透点,这是产生高位置的必要条件,上颌的穿透点是直接关系到声音质量。

4吸开的腔体,抬起上口盖,打开喉咙吸气,作用是建立通畅的歌唱通道发挥声音的共鸣。

5上哼下叹,哼唱是保持声音位置最好的办法,也是下巴放松的办法。

6声音的走向,往后往下,但是强调一点,必须是以上口盖以上发出声音以后才往后往下走7统一的咬字,不能在口腔上咬字,会影响声音的通畅、统一和音乐线条的连贯8涌动的意识,主动超前涌动意识,放在声音前面。

要有深刻的理解和正确的训练,不怕没有,就怕不追求。

状态中的四紧四松:后紧前松,上紧下松,内紧外松,骨紧肉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