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习作例文》优质教案
2024年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三单元习作例文 优质教案
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阳光的两种用法》【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掌握一些写作技巧与方法,自信地表达。
语言运用:能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自然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思维能力:从习作例文中学习表达真实情感的方法。
审美创造:能借助旁批了解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情感的,并尝试迁移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课前解析】关注旁批: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借助旁批自读思考,旁批可以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别了,语文课》中我的情感变化,体会《阳光的两种用法》中作者塑造的充满智慧和爱的母亲形象,并且从这两篇例文中体会充满爱和感恩的情感。
关注习作例文写作方法:学习表达真情实感的写作方法,把一件事写清楚并写出情感变化,通过描写具体事物和人物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目标】1.自主阅读“习作例文”,借助旁批了解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情感的,并尝试迁移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2.阅读《别了,语文课》,懂得作者是如何表达“我”对学习中文的情感的。
3.阅读《阳光的两种用法》,体会作者塑造的充满智慧和爱的母亲形象及例文的表达方法。
4.学习描写具体事物或人的写作方法,让真情流露于笔尖。
【教学重点】自主阅读“习作例文”,借助旁批了解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情感的,并尝试迁移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教学难点】能把印象深刻的内的容写具体,自然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如果情感有变化,将至变化写清楚。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想象1.教师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上语文课吗?如果有一天你将不再学习语文,不再学习中国文字,你会怎么想呢?有一位少年因为特殊原因没有机会学习语文了,我们一起去例文中看看吧!2.出示习作例文题目:《别了,语文课》(出示课件2)二、自主阅读,交流情感(一)《别了,语文课》(出示课件3)1.教师出示要求:默读《别了,语文课》,借助旁批,说一说“我”对学习语文的态度和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自主阅读,并交流。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习作《习作例文与习作》教案
小学语文六年级备课教案(第三单元)小结:一件事情中不同的阶段,情感会有很多变化。
(2)以《别了,语文课》为例:与前两篇课文比较,你发现有什么不一样?小结:可以通过几个事例表达一种情感。
3.试着在本子上画出自己选定的那件事的情感变化图。
4.画好之后,上台展示。
说说自己的情感变化过程。
(教师小结:融情于事)二、“借”助课文学方法(一)锁定重点,回忆心情,尝试先写1.请大家回忆事件中印象最深的内容是什么,用“△”在心情变化图中标出。
2.在本子上把这部分写下来。
提示:综合运用各种情感表达方式,尝试把情感融入事物,景物,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中。
3.展示一个同学的片段,共同评价。
(1)读语段,猜测表达了一种什么情感。
(2)说说哪里表达出这种情感。
(3)说说还有哪些不足。
教师小结存在的问题:只是简单直白表达自己的情感,事件的描写多为概述,有一些动作、语言等描写,但是情感的表达不够具体、自然。
4.看看自己的习作是否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二)阅读例段,学习方法,修改片段1.再读学过课文中的语段,在比较中学习方法。
(1)学习“直接抒情”。
①出示:坐在我旁边的叶志聪看见,大惊说:“张先生,陈小允哭啦!”思考:从这个句子中能读出怎样的情感?明显吗?②出示:有谁知道我心里的痛!唉,语文课,在我深深喜欢上你的时候,我就要离开你了,我将要学习另一种完全不同的语言了,想到这里,我噙着泪。
坐在我旁边的叶志聪看见,大惊说:“张先生,陈小允哭啦!”思考:与前一句比较,有什么不同?相机板书“直接抒情”。
③找找本单元中还有哪些课文也有这样的表达。
(2)学习“融情描写”。
①出示:我感到母亲惊惶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思考:这个句子哪里表现出“惊惶”?②出示: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
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思考:与前一句比较,有什么不同?相机板书“融情描写”。
第3单元《习作例文》教案-2021-2022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
5.课堂互动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心得,互相学习、借鉴。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增强审美情感。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表达的能力,提高写作技巧,形成个人写作风格。
3.强化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学会运用修辞手法、描写方法等,提升作文表现力。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写作素材”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写作素材,并启发他们如何将这些素材融入作文中。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习作例文》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写作文时,是否遇到过不知道如何描写人物和场景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如何运用写作技巧提升作文质量。
4.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激发爱国情怀。
5.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通过课堂讨论、分享,提升沟通表达和倾听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写作方法: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回顾和掌握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以及人物描写的方法(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通过分析习作例文,使学生能够将这些方法应用于自己的写作中。
-写作技巧:强调文章结构安排、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如何通过具体细节描绘来丰富文章内容。
部编本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例文》教案教学设计
检查时间:验印主备人:执教时间:年月日
教学单元
第三单元
总(8)课时
课题
习作例文
第(6)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联系书中习作例文,总结写文来自抒发真实情感的方法。2.体会心情不同时,对身边事物的感受也会有所不同。
3.选择情境,就心情“好”与“不好”这两种状态写几句话表达当时的情感。
(2)集体交流: “我”对学习语文的情感和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我”对学习语文的情感和态度变化:由厌恶到喜欢)
(3)作者是怎样表达出这种变化的?
①用具体事例突出变化。
“我拿起一张报纸,单是大字标题就有不少字不认识,不要说报纸的内文了。”
“我张皇地拿出语文书,急急温习今天教过的课文,觉得课文内容饶有趣味。”
4.背诵好词佳句。
教学重点及难点
联系书中习作例文,总结文章抒发真实情感的方法;
教学准备、资源
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个性化修改)
一、学习例文《别了,语文课》
1.默读例文《别了,语文课》,关注文章旁的批注,边读边思考:“我”对学习语文的情感和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作者是怎样表达的。
(1)生默读课文,做好批注;
②以“老阳儿”为贯穿全文情感的线索,表达出母爱就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阳光,给人温暖与光明。
5.总结:看,感情原来可以这样表达。当我们把情感融入到具体的人、事之中,看似平淡的叙述流露出的是柔软绵长、感人至深的真情实感。
三、分层作业
A优等生:阅读方法运用到阅读中去。
B中等生:积累相关阅读方法。
C潜能生:积累好词佳句。
①母亲把太阳叠进被窝帮“我”御寒;
六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第三单元《习作例文》 名师教学教案(1)
习作例文教学目标1.默读例文,了解两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通过阅读,学习把一件事情写清楚,并表达出感情变化的写作方法,让真情流露于笔尖。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描写具体事物或人的写作方法,让真情流露于笔尖。
难点:作者是怎样表达情感的?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本单元的两篇课文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本单元的两篇习作例文,学习作者的表现手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板书:怎样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二、合作探究1.《别了,语文课》(1)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例文讲了“我”以前不喜欢上国语课,临近移民,在老师的教育下,“我”明白了祖国语言的美好,决心自修,继续学习中国语文的事。
(2)借助旁批,说说“我”对学习中国语文的情感和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我”从开始不爱学习国语、默书不合格,到将要移民时开始悔恨、懊恼,并逐渐喜欢上国语,最后下决心好好自修国语。
(3)作者是怎样表达的?作者先利用几个具体事例来表达“我”对中国语文的情感表达变化,借助真实的内心独白让情感表达更加强烈,最后选择最有代表性、最突出的事例,来表明自己对国语的喜爱和自修国语的决心。
(4)写作手法赏析以前我上课时总是懒洋洋提不起劲,奇怪,今天我翻开语文书,别有一番滋味,我的脑子也不再胡思乱想,全神贯注地听张先生授课。
我为什么会忽然喜欢上语文课,觉得张先生每一句话都那么动听?这一堂课好像过得特别快,一下子就听到了下课钟声。
这一段话运用了什么描写呢?有什么作用?心理描写,作者直接地、明明白白地写出了自己的想法。
“这一堂课好像过得特别快,一下子就听到了下课钟声”,这句话写“我”的感受,其实时间并没有那么快,只是我对语文产生了兴趣,所以才会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
表现了他对语文课的喜爱和眷恋。
我张皇地拿出语文书,急急温习今天教过的课文,觉得课文内容饶有趣味,我又拿出纸,用笔反复写新学的生字。
这些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动作描写,通过一系列的动作来表现“我”对语文课喜爱和眷恋。
人教版(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习作例文》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例文讲解
语言描写。母亲用生动有趣的话 向我解释毕大妈用盆舀缸里的水给 孩子冼澡的原因和晒被子后被窝暖 的原因。既写出了两位母亲的生活 智慧、也表现了母亲的幽默。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思考: 1.“阳光的两种用法"是指哪两种用法? 2.从两家人的生活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样的情感? 3.作者是怎样表达情感的?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整体感知
1.冬天,母亲把老阳ㄦ叠在被子里。 2.夏天,毕大妈把老阳ㄦ煮在水里。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例文讲解
我对语文课的情感和态度
讨厌
喜欢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例文讲解
写作手法鉴赏
红色字体有什么表达效果?
我张皇地拿出语文书,急急温习今天教过的课文觉得课 文内容饶有趣味,我又拿出纸,用笔反复写新学的生字。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整体感知——学习目标
1.概括文章内容; 2.掌握文章出现的写作手法,能运用; 3.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整体感知
朗读《别了,语文课》
思考: 1.文章主要内容是什么? 2.“我"对对学习中国语文的情
怎么理解这些动词?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例文讲解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习作 优质教案
让真情自然流露1.引导学生就生活中经历的事情,写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2.能够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表达真情实感。
3.写完之后,能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部分与小组同学交流。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文章中最能打动人的莫过于真实的情感,本单元的几篇课文有的直接表达主人公的情感,有的通过细致的叙述表达情感。
上节课,我们用几句话表达了不同情境下的情感,今天,让我们再回忆一下生活中的经历,把它写成一篇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
板书让真情自然流露二、回忆经历,拓展思路。
1.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想想都有哪些情感体验,用一个词说一说。
(学生自由交流)2.教师展示表示情感的词语。
畅快感动欣喜若狂归心似箭激动盼望欣慰……惧怕愤怒难过追悔莫及忐忑不安愧疚沮丧……3.给这些词语归类,区分词语的感情色彩。
(表示“好”与“不好”)三、联系生活,思考题材。
1.生活中你有什么令你难忘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回忆生活。
2.说说是什么事让你产生了这种情感。
3.你内心真实的想法是什么?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四、交流感受,总结写法。
1.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事说一说。
2.各抒己见,细说自己的感受。
(1)同桌互相说一说先回顾事情的经过,回忆当时的心情,然后理清思路。
(2)集体交流,互相评议。
3.教师点评总结。
要把印象最深刻的内容写具体,把情感真实自然地表达出。
如果在事情发展的过程中,情感有所变化,要把情感的变化也写清楚。
写作方法指导(1)精描细绘见真情。
用心捕捉生活中令人感动的细节,发挥想象,适当地添加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描写等,展现人物形象,抒发人物情感。
(2)万事求实显真情。
注重反映生活中真实的事情,反映自己真实的生活经历,如实记录、叙述这些事情,是写出真情实感的基础。
(3)直抒胸臆见真情。
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大胆地抒发自己的真情,用真挚的情感唤起读者的共鸣,打动读者。
(4)巧妙地安排结构。
可以通过设置悬念、欲扬先抑等手法,选取一个典型的事物作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跌宕起伏,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习作例文 (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习作例文(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习作例文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方法,包括文章结构、语言表达、描写技巧等,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模仿和实践,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完成一篇习作。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热爱,使他们愿意主动去写,乐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教学内容1. 文章结构:引导学生分析例文的文章结构,包括开头、中间、结尾的设置,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 语言表达:通过对例文的语言进行分析,使学生了解如何运用丰富的词汇和生动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 描写技巧:引导学生观察例文中的描写技巧,如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等,并学会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这些技巧。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方法,包括文章结构、语言表达、描写技巧等,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例文中的写作技巧,并能够灵活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习作例文、PPT、投影仪等。
2. 学具:笔记本、文具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阅读例文:让学生阅读习作例文,理解其内容,并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结构、语言表达和描写技巧。
3. 讨论与分享:学生分组讨论例文中的写作技巧,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4. 模仿与实践:让学生模仿例文的写作方法,进行一次写作练习,教师进行指导。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教师和同学进行评价和反馈。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思考如何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所学的方法和技巧。
板书设计1. 文章结构:开头、中间、结尾的设置,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 语言表达:丰富的词汇、生动的语句。
3. 描写技巧: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等。
作业设计1. 写作练习:让学生模仿例文的写作方法,完成一篇习作。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作文教学设计习作3教案[1]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作文教学设计习作3教案[1]第一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作文教学设计习作3教案[1]我的理想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从“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三个方面介绍自己的理想。
2、培养学生列提纲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有条理地表达的意识和能力,鼓励学生把平时积累的词语、名言等运用到习作中去。
3、使学生认识到树立理想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为理想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教学重点:从三方面把自己的理想介绍清楚。
教学难点:有条理地表达。
教学过程:一、回顾积累,准备习作:1、回顾:(1)师:第三单元的课文我们已经学完了,谁能说说第三单元的主题是什么?(深深地怀念)在第三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又重温了哪些值得我们怀念的人?(学生自由回答:视死如归的李大钊、勇于献身的郝副营长、为人民服务的张思德、敬爱的周总理)(2)师: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感受到了李大钊为了革命的胜利不惜牺牲了自己;郝副营长为了孩子们能在等光下学习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张思德为了报效祖国、拯救战友被埋在窑洞里;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为了祖国简朴地生活、劳苦地工作!他们为了自己的理想努力地奋斗,甚至献出了一切!2、积累:(1)师:提到理想,老师课前让大家收集了关于理想的名言,谁来说说?指名背诵,小组交流。
(2)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再出示几个关于理想的名言。
指名读,选择自己的喜欢的背诵积累。
二、简单交流,初识理想:1、师:在上节口语交际课上,大家都介绍了自己的理想,谁来简要说说你的理想是什么?指名回答。
2、师:你怎样看待同学们的理想?针对回答,请学生对大家的理想进行简单的点评。
3、小结:理想没有好坏对错贵贱之分,如果一个人树立这个理想的目的是“为人民服务”,是对别人有益的,那么他的人生将会很有意义。
三、明确要求,列好提纲:1、明确要求:(1)自读习作提示,思考本次习作的内容和要求。
(2)引导学生从以下及方面进行汇报:命题作文、作文题目为《我的理想》、要写清楚自己的理想是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理想、准备怎样实现自己的理想,注意运用其他学科的材料,以丰富习作的内容。
【特级教案】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习作例文》教学设计
习作例文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阅读习作例文一侧的旁批,进一步了解表达方式。
2. 通过阅读习作例文,从独白、景物、事情以及线索等方面综合了解情感抒发的方式,进一步感知写作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阅读批注,进一步了解文章表达情感的方法。
突破方法通过学习习作例文和旁批,进一步归纳文章表达情感的方法,从而更好地运用方法。
难点选择合适的材料表达情感,并采用合适的表达情感的方法。
突破方法修改习作,了解自己运用写作方法的情况,以便更好地运用写作方法。
教法与学法教法对比法、点拨法。
学法表格学习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建议1课时。
一课时课时目标1. 学会阅读习作例文一侧的旁批,进一步了解表达方式。
2. 通过阅读习作例文,从独白、景物、事情以及线索等方面综合了解情感抒发的方式,进一步感知写作方法。
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诗人白居易曾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徜徉雨中,我们或许会有无可名状的哀愁;沐浴月光,我们或许会感到漫无边际的孤独;仰望苍穹,远眺大海,我们心胸开阔;俯视大地,近观流水,我们豪情万丈。
生活处处有美景,美景时时动人情,我们要善于发现美,学会抒发真情实感。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相信大家对如何表达真情实感已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来我们从习作例文中进一步感知习作方法。
二、研读课文1. 默读课文,在《别了,语文课》一课中,“我”对学习语文的情感和态度有怎样的变化?教师点拨:对于语文课,“我”由开始的“厌恶”到后来的“喜爱”,最后因为知道自己无法再学习语文而“热泪盈眶”。
2. 从“我”的这些心理变化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教师点拨:结合一些海外华侨不忘学习中文的事例,谈自己的感受。
3. 朗读课文,在《阳光的两种用法》一课中,从两家人的生活中,你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教师点拨:母亲创造了阳光的第二种用法,其实是告诉我们母亲就是我们生命里那束不可或缺的阳光,母爱是我们幸福的来源。
三、例文引路,感知写法1. 对照课文和批注,阅读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和《阳光的两种用法》,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完成表格。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习作 优质教案
让真情自然流露1.引导学生就生活中经历的事情,写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2.能够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表达真情实感。
3.写完之后,能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部分与小组同学交流。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文章中最能打动人的莫过于真实的情感,本单元的几篇课文有的直接表达主人公的情感,有的通过细致的叙述表达情感。
上节课,我们用几句话表达了不同情境下的情感,今天,让我们再回忆一下生活中的经历,把它写成一篇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
板书让真情自然流露二、回忆经历,拓展思路。
1.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想想都有哪些情感体验,用一个词说一说。
(学生自由交流)2.教师展示表示情感的词语。
畅快感动欣喜若狂归心似箭激动盼望欣慰……惧怕愤怒难过追悔莫及忐忑不安愧疚沮丧……3.给这些词语归类,区分词语的感情色彩。
(表示“好”与“不好”)三、联系生活,思考题材。
1.生活中你有什么令你难忘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回忆生活。
2.说说是什么事让你产生了这种情感。
3.你内心真实的想法是什么?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四、交流感受,总结写法。
1.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事说一说。
2.各抒己见,细说自己的感受。
(1)同桌互相说一说先回顾事情的经过,回忆当时的心情,然后理清思路。
(2)集体交流,互相评议。
3.教师点评总结。
要把印象最深刻的内容写具体,把情感真实自然地表达出。
如果在事情发展的过程中,情感有所变化,要把情感的变化也写清楚。
写作方法指导(1)精描细绘见真情。
用心捕捉生活中令人感动的细节,发挥想象,适当地添加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描写等,展现人物形象,抒发人物情感。
(2)万事求实显真情。
注重反映生活中真实的事情,反映自己真实的生活经历,如实记录、叙述这些事情,是写出真情实感的基础。
(3)直抒胸臆见真情。
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大胆地抒发自己的真情,用真挚的情感唤起读者的共鸣,打动读者。
(4)巧妙地安排结构。
可以通过设置悬念、欲扬先抑等手法,选取一个典型的事物作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跌宕起伏,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 习作例文 人教部编版
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讲了“我”因全家移民和张先生给“我”一本书后,“我”对语文课的态度由“厌恶”变成“喜爱”,最后因为知道自己没有机会再学习语文而“热泪盈眶”,并决心自修语文的事情。
本文把“我”对语文的不舍之情始终贯穿于叙事之中。
无论是与父亲的对话,还是老师、同学的留言和送书,都饱含着“我”对祖国、对母语的不舍之情。
《阳光的两种用法》以老阳儿为线索,描写了“母亲用阳光晒被子”“毕大妈用阳光晒水”的“阳光的两种用法”。
作者以情带文,写出了阳光带给自己童年的幸福回忆,表达了对阳光的喜爱和对母亲、毕大妈这样人的赞美。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接触过与本单元类似的体例,且在学习了前面两篇课文的基础上,学生对本单元要求掌握的写作方法有所了解,所以,理解起来并不难。
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是如何表达情感的,进一步巩固把情感融入到具体的人、事、景物之中和直抒胸臆的写法,为后面的习作打下基础。
1.先让学生总结前面两篇课文运用的表达情感的方式有哪些,然后快速浏览习作例文,发现习作例文与前面两篇课文的相似之处。
2.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学会赏析例文的写法。
【知识与技能】阅读习作例文,读懂习作例文的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习作例文,结合批注,加深理解把情感融入到具体的人、事、景物之中和直抒、间接抒情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陈小允对学习语文的情感和态度的变化,体会他对祖国、对语文的不舍之情。
2.感受母亲和毕大妈的生活智慧,体会作者对阳光的喜爱和对母亲、毕大妈这样人的赞美。
重点通过阅读习作例文,结合批注,加深理解把情感融入到具体的人、事、景物之中和直抒、间接抒情的写法。
难点1.感受陈小允对学习语文的情感和态度的变化,体会他对祖国、对语文的不舍之情。
2.感受母亲和毕大妈的生活智慧,体会作者对阳光的喜爱和对母亲、毕大妈这样人的赞美。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1课时一、回顾与复习1.《匆匆》采用了大量内心独白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惋惜,对自己虚度光阴的懊悔,《那个星期天》采用了融情于景的方式,把情感融入到具体的人、事、景物之中,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失落和绝望。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习作例文》(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习作例文》(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习作例文》,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方法,提升写作技巧,增强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分析、讨论,理解习作例文中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写作方法:叙事、描写、抒情、议论等写作手法的运用。
2. 文章结构:开头、中间、结尾的布局和过渡。
3. 语言表达: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运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写作方法和文章结构的理解和运用。
2. 难点:如何运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习作例文、PPT、黑板。
2. 学具:笔记本、文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动的例子或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入本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通过PPT展示习作例文,引导学生阅读、分析、讨论。
3. 写作方法的讲解:详细讲解叙事、描写、抒情、议论等写作手法,并通过例文进行示范。
4. 文章结构的讲解:分析例文的开头、中间、结尾的布局和过渡,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
5. 语言表达的讲解:分析例文中的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运用,引导学生学习和模仿。
6. 课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进行一次小型的写作练习。
7.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1. 《习作例文》2. 正文: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写作方法、文章结构、语言表达、课堂练习。
作业设计1. 写作练习:让学生根据课堂所学的知识,写一篇短文。
2.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一篇与习作例文相似的文章,分析其写作方法和文章结构。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分析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2. 教学改进: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效果,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提高教学质量。
统编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习作例文》精品教学设计
习作例文【教学目标】进一步了解例文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教学重点】了解表达情感的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说说你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我们来看看下面的例文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设计意图:学生回忆表达情感的方法,便于更好地学习例文。
二、例文《别了,语文课》。
默读课文。
说说“我”对学习语文的情感和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作者是怎样表达的。
1.一开始:不喜欢上语文课。
不能学语文,心里难过——痛语文课上:(噙着泪——擦拭着泪水——呜咽——泪水模糊了眼睛——心里非常难过) 告别语文课:“我”热泪盈眶。
2.课文通过几个具体事例来表达作者的情感。
(1)两次默书都得到八十分,张先生鼓励“我”,“我”却哭了。
(2)同学们给“我”的纪念册留言。
(3)告别语文课,老师留言,同学送书,“我”热泪盈眶。
设计意图:体会作者通过三个事例来表达感情。
三、例文《阳光的两种用法》。
1.题目是“阳光的两种用法”,阳光有哪两种用法?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找出阳光的两种用法。
①冬天,母亲把老阳儿叠在被子里。
②夏天,毕大妈把老阳儿煮在水里面。
2.文中塑造了两位母亲的形象,通读全文,想一想,她们各自有哪些特点?又有哪些共同之处呢?请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谈谈你的理解。
预设:勤俭、朴实、有智慧和温暖的心。
3.从两家人的生活中,你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作者是怎样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的?有智慧和温暖的心。
通过两件事来表达情感。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两件事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两个例文,更进一步了解了表达情感的方法,我们可以仿照这些例文,把感情渗透到习作中去。
【板书设计】(一)《别了,语文课》通过三个事例表达情感:1.两次默书都得到八十分,张先生鼓励“我”,“我”却哭了。
2.同学们给“我”的纪念册留言。
3.告别语文课,老师留言,同学送书,“我”热泪盈眶。
(二)《阳光的两种用法》①冬天,母亲把老阳儿叠在被子里。
②夏天,毕大妈把老阳儿煮在水里面。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 习作例文与习作 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习作例文与习作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习作例文,理解例文中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自主写作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教学内容1. 习作例文《春天的故事》和《我的老师》。
2. 学生自主写作。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习作例文中的写作技巧,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习作例文《春天的故事》和《我的老师》的文本或PPT。
2. 学具:写作纸、笔。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
2. 阅读:学生阅读习作例文《春天的故事》和《我的老师》,理解例文内容。
3. 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例文中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这些写作技巧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5. 写作:学生进行自主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6. 分享: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板书设计1. 板书习作例文与习作2. 板书内容:习作例文《春天的故事》和《我的老师》的写作技巧,学生的写作要点。
作业设计1.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写一篇关于自己的老师或者关于春天的故事的文章。
2. 阅读推荐:推荐学生阅读一些优秀的作文或者相关的文学作品,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和分析习作例文,让学生掌握了写作技巧,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在写作中发现自我,表达自我。
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及时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习作例文中的写作技巧,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的详细补充和说明教学重点中的“让学生掌握习作例文中的写作技巧,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是本节课的核心目标。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习作例文》教学课件
四、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 溶解了阳光的水变暖。(改为比喻句) 示__例__:__溶__解__了__阳__光__的__水__变__暖__,__变__得__犹__如____ 母__亲__温__暖__的__怀__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听了爸爸的话,想到自己的 语文水平,开始努力学习语文。
6
chén
默写成绩提高,张老师对我进行表扬和赞美。
内心独白,直接抒发
7
思考:本单元的课文中哪些地方 有类似的内心独白?
匆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 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 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 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 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点拨: 本题考查词语积累与运用。注意“饶”右上
方不能多加“点”,“神”的左部是“礻”。选词 填空时可以逐一把词语代入句子中,符合语境、 没有改变句意的那个词语就是正确的。
四、按要求改写句子。
1. 爸爸说:“我正为这件事操心。”(改为转述 句) 爸爸说,他正为那件事操心。 点拨:本_题__考__查_直__述__句__改__转_述__句__。__注_意__在__转__换__当_中__,__人__物__
今天“全神贯注”,通过对比写出了“我”的情感变化。
2. 文中的“我”对学习语文的情感和态度发生了 怎样的变化?填一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作例文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阅读习作例文一侧的旁批,进一步了解表达方式。
2. 通过阅读习作例文,从独白、景物、事情以及线索等方面综合了解情感抒发的方式,进一步感知写作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阅读批注,进一步了解文章表达情感的方法。
突破方法通过学习习作例文和旁批,进一步归纳文章表达情感的方法,从而更好地运用方法。
难点选择合适的材料表达情感,并采用合适的表达情感的方法。
突破方法修改习作,了解自己运用写作方法的情况,以便更好地运用写作方法。
教法与学法
教法对比法、点拨法。
学法表格学习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建议1课时。
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学会阅读习作例文一侧的旁批,进一步了解表达方式。
2. 通过阅读习作例文,从独白、景物、事情以及线索等方面综合了解情感抒发的方式,进一步感知写作方法。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诗人白居易曾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徜徉雨中,我们或许会有无可名状的哀愁;沐浴月光,我们或许会感到漫无边际的孤独;仰望苍穹,远眺大海,我们心胸开阔;俯视大地,近观流水,我们豪情万丈。
生活处处有美景,美景时时动人情,我们要善于发现美,学会抒发真情实感。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相信大家对如何表达真情实感已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来我们从习作例文中进一步感知习作方法。
二、研读课文
1. 默读课文,在《别了,语文课》一课中,“我”对学习语文的情感和态度有怎样的变化?
教师点拨:对于语文课,“我”由开始的“厌恶”到后来的“喜爱”,最后因为知道自己无法再学习语文而“热泪盈眶”。
2. 从“我”的这些心理变化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教师点拨:结合一些海外华侨不忘学习中文的事例,谈自己的感受。
3. 朗读课文,在《阳光的两种用法》一课中,从两家人的生活中,你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
教师点拨:母亲创造了阳光的第二种用法,其实是告诉我们母亲就是我们生命里那束不可或缺的阳光,母爱是我们幸福的来源。
三、例文引路,感知写法
1. 对照课文和批注,阅读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和《阳光的两种用法》,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完成表格。
四、归纳总结,熟用写法
2. 修改习作。
学生拿出自己在“初试身手”中完成的选材练习,在对习作例文的写法进行总结后,选择需要修改的部分做上标记,并汇报交流。
板书设计
习作例文 直接抒情 抒情方式 融情于物 间接抒情
融情于事
课时作业
课堂小练笔。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设计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总结两篇习作例文中的写作方法。
在课堂上,我以表格的形式让学生对比阅读,归纳写法,并且结合习作例文的抒情方式进行交流,为接下来的习作“让真情在笔尖流露”做好铺垫。
在小练笔的修改中,
我将“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学会总结、仿写,对写作手法加以运用,并且在自改、互改中养成修改习作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