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长征纪录片心得体会】 永远的长征心得体会
永远的长征观后感
![永远的长征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602f3fd7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77.png)
永远的长征观后感20xx八集历史纪录片《永远的长征》于央视一套播出,《永远的长征》突出长征精神的当代诠释,呼唤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观看红军《永远的长征》纪录片,你有什么呢?下面小编整理了永远的长征》纪录片的心得,供大家参考!20xx永远的长征观后感篇1看完了《长征》纪录片,深受感触。
80年前,瑞金,八万中央红军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而被迫突围西行,开始了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长征。
这时候,远隔千里的蒋介石指着地图狂妄地叫道:他们是走向深渊,走向死亡!短短的一年后,当他面对追获的一大堆烂草鞋的时候,他不得不承认,这股头戴红星、足踏草鞋的铁流是不可阻挡的。
?80年前,长征途中,红军将士与天斗,与地斗,与敌人斗,斩关夺隘,抢险飞渡。
雪山草地是红军长征中最为艰苦的历程。
雪皑皑,野茫茫。
高原寒,炊断粮。
海拔4000多米的川康雪山,使成千上万的红军战士长眠于此;千里沼泽、连鸟兽都不能出没的川西草地,吞噬了多少红军战士的生命。
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
草根下掩埋着烈士的忠骨,雪山上耸立着胜利的曙光。
80年前,会宁,经过两年多的殊死征程,迈开双脚,巧夺金沙江,飞夺泸定桥,跨过了千里冰封的皑皑雪山,穿过了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历经千辛万苦,纵横驰骋10多个省,血战近600多次,行程数万里,终于胜利抵达陕甘苏区,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历程,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已经一往不复,但一段段脍炙人口的长征故事流传至今,为人传颂,它们刻下了长征者铿锵的足音,矗立起长征者英勇的雕像;喇叭声仍咽,战鼓声犹响,马蹄声还鸣。
时间不会磨平记忆的棱角,我们不会忘记这段历史。
一段岁月,波澜壮阔,刻骨铭心;一种精神,穿越历史,辉映未来。
一面旗帜引领一支队伍,一种信念点燃一把火炬。
砍刀、长矛、梭镖用险象环生的大地作便笺;铁铳、石雷、匣子枪用八万双穿着草鞋的脚作画笔。
雪山、草地、饥饿、战争,红星、火把、马嘶、枪鸣浩浩荡荡,逶迤向北。
【XX永远的长征纪录片观后体会】观长征纪录片有感
![【XX永远的长征纪录片观后体会】观长征纪录片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3cd4bd65ccbff121dd3683b6.png)
【XX永远的长征纪录片观后体会】观长征纪录片有感作为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伟大征程,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故事早已深入人心,纪录片突出长征精神的当代诠释,呼唤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20XX关于纪录片的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20XX永远的长征纪录片观后体会篇1从艰难跋涉到胜利至今,表现长征的文艺作品层出不穷,那一座名为“艰苦岁月”的雕塑,相信人们不会忘记,老班长的笛子不知道温暖了多少人的心。
还有歌曲等等,选择这样的传世之作并不难,难的是不能原封不动地照搬照排,而要着眼新的架构进行重新编配,既不能对原著伤筋动骨,又要有焕然一新的精彩纷呈。
的可贵之处,正是在于独具匠心,另辟蹊径,对节目精心剪裁而能无缝连接。
如把大胆拆开使用,“一送”“九送”各在长征的一头一尾,虽然相隔有距,却没有被时空阻隔,情绪随着剧情变化跌宕起伏,做到了气势不减、神韵不散、浑然天成。
同时对节目精心布点又能相互照应,选用了五段,分别安排在前三个乐章,有的是完整演唱,再现当年艰难困苦的典型场景;有的是取其精华,表现军情似火的紧迫节奏;原有的组歌没有因为分散而影响艺术表达的完整性,相反与其他作品自然穿插有机组合,既满足了晚会的整体需求,又突出了演出的个性特色,做到了刚柔相济、张弛有序、和谐流畅。
还有一个很大的难点也是很大的亮点,就是以科学和艺术的眼光重新审视历史并赋予新的表现。
面对大跨度、大区域的战略转移和游击作战,面对不胜枚举的经典战役和层出不穷的英雄人物,需要作出正确的把握和准确的取舍,创作者们在学习借鉴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用他们开拓创新的勇气和智慧,作出了一次大胆而又有意义的成功实践。
从总体布局来看,在框架结构上是编年纪实与断代跨越相结合,使长征行军的路线图和改革强军的路线图对接叠印,展示出了红军的传人永远的足迹。
在内容表现上是历史转折与战役突围统筹兼顾,绝地反击和英雄之旅相互辉映,三大主力与陕北红军血肉相依,展示出了历史的功勋永远的荣誉。
观看红色教育片《永远的长征》有感五篇
![观看红色教育片《永远的长征》有感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10086274fe4733687e21aa56.png)
全文共计7453字观看红色教育片《永远的长征》有感五篇
【篇一】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主席用这首七言律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的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56个字,包含了多少惊险,多少曲折,多少悲壮,多少感天地泣鬼神的故事,56个字,负载着长征路上的千种艰难险阻,饱含着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
时光荏苒,仿佛昨日还是战火纷飞的年代,今天已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了。
70年有多久,70年可以将一个牙牙学语的孩子变为已过花甲的老人,70年可以让一个翩翩少年成为一个耄耋老人,70年让中国这片古老的东方土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追思70年前的日子,是所有中国人民都不愿提及的一段苦
1。
永远的长征纪录片观后感(精选3篇)
![永远的长征纪录片观后感(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c98f7eb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95.png)
永远的长征纪录片观后感(精选3篇)【永远的长征纪录片观后感第1篇】当我看完《红军长征的故事》,把这本书合上的一瞬间,那一幅幅惊天动地的画面,那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争,仍久久的出现在我的眼前。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漫长的征途,我们的红军战士经历的艰难困苦,是常人所无法想象的,确切的说,是我们这一代娇生惯养的独生子女所无法想象的。
因为他们,是用自己的血和泪来谱写了这二万五千里的动人篇章。
面对山高邻秃,朔风凛冽,冰雪覆盖的高山,红军战士们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用超乎想象的毅力和艰辛为部队探索出一条前进的道路;面对开阔美丽的草原,本以为有了希望,谁又能想到这里面埋藏的竟是死神的陷阱,于是,很多战士被深埋在了泥沼之中;面对着粮食短缺,便吃草根树皮,遭遇恶劣环境,便穿着薄衣草鞋迎风前进。
即便这样的危险重重,战士们却没有一句怨言。
因为当他们把自己交给党的时候,就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了......在今天的我们,虽只能从书中或电视上了解这些感人的事迹,但任可以想象的到他们在征途中互相帮助,互相鼓励的阶级友爱。
作为中学生的我们不得不被红军的顽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打动。
然而我们能做更多的就是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在困难面前决不低头。
用科技强国,以人才壮国。
我们要卧薪尝胆,急起直追,用民族的伟大智慧迎接挑战,以祖国的兴衰为己任,为祖国的强盛奋斗不息。
我们丝毫也不能陶醉在祖先创造的业绩中了,而是要自强、自立,为祖国的美好明天而奋斗,珍惜和爱护先烈为我们用生命换来的美好今天。
我们要培养顽强拼搏的精神,都说困难就像弹簧一样,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
所以我们青少年能勇敢地承担起祖国的未来,为其排除一切障碍,就必须学会坚强的面对一切。
我们的祖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那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为了我们的国家能更加顺利发展,能够更加的强盛,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书写崭新的历史,奏响未来更有力的强音吧!当我看完《红军长征的故事》,当我把这本书合上的一瞬间,那一幅幅惊天动地的画面,那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争,仍久久的在我的眼前中播放,从内心不由自主的发出这样的赞叹:"这简直是中国战争史上前所未闻的"。
永远的长征心得体会
![永远的长征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829415093186bceb18e8bb34.png)
永远的长征心得体会红军长征所经历的艰难、艰辛、艰苦和悲壮,构成了人间奇迹。
观看完红军《永远的长征》纪录片,你有什么感触呢?下面WTT整理了2021关于《永远的长征》纪录片的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关于永远的长征心得体会篇1第一集悲壮出发本集从一本珍藏的红军号谱切入,叙述“左”的错误军事指挥致使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
反“围剿”的战争是残酷的,红军付出重大牺牲,仍难挽回局面。
毛泽东被排斥在军事指挥核心之外,但他对前途和胜利充满信心,写下了“风景这边独好”的诗篇。
红军退出根据地,在连续突破敌四道封锁线后,代价惨重。
历史正酝酿着重大转折。
第二集伟大转折从过老山界开始,中央内部开始对红军转移方向问题发生激烈争论。
在残酷的战争面前,人们越来越感到必须解决错误的军事指挥问题。
与共产国际联系的中断,使中国共产党开始了独立解决自己政治、军事重大的问题的进程。
遵义会议的召开,终止了错误军事指挥,毛泽东进入中共中央领导核心,确立了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从而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
第三集雄关漫道四渡赤水,是毛泽东军事指挥的得意之笔。
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红军在滇贵川黔的崇山峻岭中,像插上了翅膀,迷惑敌人、调动敌人,打击敌人,最终甩开了敌人的围追堵截。
四渡赤水前后的红军作战,点化了当代中国战争史上的壮伟奇观。
第四集坚韧不拔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上,我们清晰看到,各路红军部队,在中国大西南和大西北的广袤地域上,由分散到汇聚,由弱小到刚强,肩负人民希望,向着北方,向着挽救民族危亡的战场,坚韧地走下去。
而留在根据地的部分红军战士,则舍身忘命,始终坚持而红旗不倒。
整个长征,就像中国革命领导的大汇聚。
它休戚与共、众志成城,百川归海。
第五集生命颂歌红军长征所经历的艰难、艰辛、艰苦和悲壮,构成了人间奇迹。
穿越水草地,跋涉大雪山;饥饿、病痛、负伤、牺牲,随时都可能降临在红军勇士身上。
但没人惧怕,更没人屈服。
红军《长征》纪录片心得体会(通用3篇)
![红军《长征》纪录片心得体会(通用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a48adf3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09.png)
红军《长征》纪录片心得体会(通用3篇)红军《长征》纪录片篇1看完红军《长征》纪录片,感觉80年并不遥远,红军在长征中巨大的牺牲和坚韧不拔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至今仍会让我们热血沸腾。
长征路上的老红军见惯了沧海桑田的变换,饱尝了风霜雨雪的洗礼。
留下了可敬可贵的长征精神时刻激励着后人。
毛主席说:长征是宣言书、是宣传队、是播种机。
重新认识长征,解读长征,我觉得长征还应该是一部教科书。
甚至,长征可以指导我们工作、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
而最根本的一点就是两个字——精神。
那么,红军长征都遇到哪些艰难险阻?什么是长征精神呢?我们不妨翻开书册回顾历史。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后,中央红军主力被迫撤离江西革命根据地,准备与二、六军团会合,沿途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兵力损失过半。
12月,黎平会议后,红军改变会合计划,向贵州腹地进发。
1935年1月,红军攻打娄山关,占领遵义城,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
会后,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翻越夹金山。
6月,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开始与张国焘的分裂主义作斗争,左路军走过人迹罕至的草地。
随后,红一、三军团和军委纵队继续北上,攻克天险腊子口,翻越六盘山,到达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中央红军长征结束。
红军指战员在长征途中表现出了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念,表现出了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无产阶级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了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
我认为,这里面最重要的是坚持到底的精神,革命必胜的信念。
我们知道长征是在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在迫不得已的情况开始的。
但是长征却从开始的战略转移逐渐演变为红军摆脱和击退国民党反动派围追堵截的胜利行动。
红军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是战争史上的奇迹。
到底是什么使原本弱势的红军冲破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使红军愿意抛头颅洒热血,使红军历尽艰辛,克服险阻也最后走向胜利呢?信念,是千千万万红军心中永存让人民翻身做主人,过幸福生活的信念!为了这心中永存的信念,他们克服重重困难,浴血奋战。
《永远的长征》纪录片心得体会感悟
![《永远的长征》纪录片心得体会感悟](https://img.taocdn.com/s3/m/3e142f16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0f.png)
《永远的长征》纪录片心得体会感悟引言《永远的长征》是一部展示人民军队英勇斗争精神和长征精神的纪录片。
这部纪录片通过真实的历史影像和讲述,向观众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在长征过程中面对困难和艰险,坚持不懈地战胜了一切困难的伟大精神。
观看这部纪录片,让我深受启发和感动。
在我的心中,长征精神是永不放弃的勇气、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及为了共产主义事业而奉献的精神象征。
以下是我在观看《永远的长征》纪录片后的一些个人心得体会和感悟。
1. 永不放弃的勇气长征是一次充满艰辛和考验的远征,红军面临着恶劣的自然环境、缺乏粮食和物资以及敌人的无情追击,但他们从未放弃,始终保持着战斗的勇气。
在纪录片中,我看到红军不怕困难和牺牲,勇往直前,坚定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他们在极度艰难的情况下依然坚持战斗,这种勇气回荡在长征的每一个场景中。
这种勇气不仅仅体现在红军战士身上,也体现在红军领导者身上。
毛泽东同志带领红军面对困难时的坚定信念和坚决行动让人钦佩。
他们用行动证明了“敢想,敢说,敢做”的勇气,为我们树立了永不放弃的榜样。
2. 坚韧不拔的毅力在长征过程中,红军面临着空前的困难和逆境,但他们表现出了坚韧不拔的毅力。
纪录片中展示了红军艰苦的生活条件、长时间的行军以及连续作战的情况。
面对极其恶劣的环境和敌人的无情追击,红军仍然坚持走完了长征的全程。
红军坚韧不拔的毅力不仅来自个人的信念,也得益于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纪录片中毛泽东同志在极端艰苦的情况下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鼓舞士气、激励红军战士。
这种坚韧不拔的毅力是长征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今天所需要的。
3. 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奉献的精神象征长征精神体现了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奉献的精神象征。
在纪录片中,我们看到红军战士无论是在炮火纷飞的战场上,还是在艰苦的环境下,都坚守自己的信念,为了共产主义事业而不懈奋斗。
长征过程中,红军面临着生死抉择,但他们始终坚信自己的选择是为了追求人民利益的正确抉择。
永远的长征纪录片心得体会(精选15篇)
![永远的长征纪录片心得体会(精选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6527157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49.png)
永远的长征纪录片心得体会(精选15篇)永远的长征纪录片篇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每次听到这首豪迈激昂的《七律·长征》时,我的眼前都会浮现出这样的一组场景:泸定桥边、大渡河畔那英勇无畏的身影;雪山草地、高山峻岭那坚毅执着的脚步;四出奇兵,赤水河上那胜利后的笑容。
80年前,先辈用他们的热血和生命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长征之歌。
今天,看了《长征》纪录片,我们重温悲惨壮烈、史无前例的长征历史,并不是号召大家再次用脚步去丈量那漫长的征途,而是要我们用心灵去感受去领悟面对屠刀与诱惑,没有丝毫奴颜和媚骨的大无畏精神!去传承去发扬枪林弹雨,雪山草地之间打不烂,拖不垮的硬骨头精神,进而培育我们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的新时代长征精神。
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信心是战胜困苦的精神动力。
长征途中,先辈们脚下踏着华夏坚实的土地,手中高擎着民族振兴的大旗,心中升腾着祖国飞翔的梦想。
正是这样的信念将他们紧紧地凝聚在一起,筑成一道摧不垮、压不倒的钢铁长城。
正是这样的信念支撑着他们走过艰难,走过凶险,走出希望,走出了一片蓝天。
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革命精神是取得胜利的根本保障。
长征途中,在强大的敌人和险恶的自然环境面前,红军正是凭着这种精神,征服千难万险,战胜强大敌人,取得了最终的伟大胜利,为中国革命闯出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今天,步入新世纪的我们,同样需要坚定的信念;同样需要坚强的意志;同样需要艰苦奋斗的精神;同样需要甘于奉献的精神。
有了这样的信念、精神,我们才能从容地藐视困难、顽强地面对困难、乐观地克服困难,有了这样的信念、精神,我们才能以蓬勃向上的风貌,激发创新能力,燃烧创业的激情,焕发无坚不摧的力量。
这样的信念、精神是我们人生走向辉煌的基石。
作为有着鸿鹄之志的新少年,你可曾想过,在新的长征中,我们肩上负载着怎样全新的责任?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
我们要接过长征精神的光辉旗帜,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
【永远的长征观后感体会】永远的长征观后感
![【永远的长征观后感体会】永远的长征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67c5a4ec83c4bb4cf6ecd14e.png)
【永远的长征观后感体会】永远的长征观后感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故事早已深入人心,今天,我们观看《永远的长征》纪录片,重温历史,你有何感触?下面是WTT整理的关于2021关于《永远的长征》纪录片的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永远的长征观后感体会篇1作为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伟大征程,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故事早已深入人心,并通过各种文学艺术载体特别是影视作品得到充分展现。
而作为纪录片创作的一次全新实践,《隐秘征程》无论在内容线索或表现形式上都传达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
该纪录片定位于“弘扬红军精神,铭记红军信念,传承长征品格,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核心宗旨,从独特的视角重组历史线索,以体验的影像再现民族记忆,淋漓尽致地彰显了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坚忍不拔、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伟大长征精神,鲜活有力地展示了四川在红军长征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对中国革命胜利的重大贡献。
借助本片,今天的观众可以通过新的角度认识长征,感受长征,并从中获得前行的力量。
永远的长征观后感体会篇2看完了《长征》纪录片,深受感触。
80年前,瑞金,八万中央红军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而被迫突围西行,开始了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长征。
这时候,远隔千里的蒋介石指着地图狂妄地叫道:他们是走向深渊,走向死亡!短短的一年后,当他面对追获的一大堆烂草鞋的时候,他不得不承认,这股头戴红星、足踏草鞋的铁流是不可阻挡的。
?80年前,长征途中,红军将士与天斗,与地斗,与敌人斗,斩关夺隘,抢险飞渡。
雪山草地是红军长征中最为艰苦的历程。
雪皑皑,野茫茫。
高原寒,炊断粮。
海拔4000多米的川康雪山,使成千上万的红军战士长眠于此;千里沼泽、连鸟兽都不能出没的川西草地,吞噬了多少红军战士的生命。
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
草根下掩埋着烈士的忠骨,雪山上耸立着胜利的曙光。
80年前,会宁,经过两年多的殊死征程,迈开双脚,巧夺金沙江,飞夺泸定桥,跨过了千里冰封的皑皑雪山,穿过了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历经千辛万苦,纵横驰骋10多个省,血战近600多次,行程数万里,终于胜利抵达陕甘苏区,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历程,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观看永远的长征心得体会精选
![观看永远的长征心得体会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9d8d8f9f767f5acfa0c7cd68.png)
观看永远的长征心得体会篇1作为长征题材纪录片创作的一次全新尝试,《隐秘征程》正如片名所言,意在透过大众所熟悉的故事表象,走进历史的深处探微索隐,挖掘最“隐秘”的叙事元素,换一个角度解读历史,实现伟大长征的另类表达与当代诉求。
该纪录片定位于“弘扬红军精神,铭记红军信念,传承长征品格,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核心宗旨,从独特的视角重组历史线索,以体验的影像再现民族记忆,淋漓尽致地彰显了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坚韧不拔、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伟大长征精神,鲜活有力地展示了四川在红军长征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对中国革命胜利的重大贡献。
观看永远的长征心得体会篇2第一集悲壮出发本集从一本珍藏的红军号谱切入,叙述“左”的错误军事指挥致使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
反“围剿”的战争是残酷的,红军付出重大牺牲,仍难挽回局面。
毛泽东被排斥在军事指挥核心之外,但他对前途和胜利充满信心,写下了“风景这边独好”的诗篇。
红军退出根据地,在连续突破敌四道封锁线后,代价惨重。
历史正酝酿着重大转折。
第二集伟大转折从过老山界开始,中央内部开始对红军转移方向问题发生激烈争论。
在残酷的战争面前,人们越来越感到必须解决错误的军事指挥问题。
与共产国际联系的中断,使中国共产党开始了独立解决自己政治、军事重大的问题的进程。
遵义会议的召开,终止了错误军事指挥,毛泽东进入中共中央领导核心,确立了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从而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
第三集雄关漫道四渡赤水,是毛泽东军事指挥的得意之笔。
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红军在滇贵川黔的崇山峻岭中,像插上了翅膀,迷惑敌人、调动敌人,打击敌人,最终甩开了敌人的围追堵截。
四渡赤水前后的红军作战,点化了当代中国战争史上的壮伟奇观。
第四集坚韧不拔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上,我们清晰看到,各路红军部队,在中国大西南和大西北的广袤地域上,由分散到汇聚,由弱小到刚强,肩负人民希望,向着北方,向着挽救民族危亡的战场,坚韧地走下去。
永远的长征体会(精选3篇)
![永远的长征体会(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9abf04b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9b.png)
永远的长征体会(精选3篇)【永远的长征体会第1篇】岁月在无声流淌,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河山在六十年的风雨洗礼下,悄然地改变了模样。
当你在如画的美景下柔柔漫步时,是否曾想过这如诗般的生活背后,祖辈们又付出了多么沉重的代价?《长征》,每次观看时,内心深处总能渗出无限的感动与敬佩,英勇的红军战士们哪种不怕牺牲和勇往直前的精神,总能触动我的心灵。
将帅们哪种顽强与忠诚于党的气魄,总能让我心感敬仰。
光阴飞越六十载,但《长征》中的每一个画面我都记忆犹新;忘不了哪泥泞的羊肠小道,忘不了哪巍峨的深幽群岭,忘不了哪冰凉的荒芜雪地。
《长征》,用智慧与血汗诠释了新中国的顽强生命力,演绎出新一代国人的姿彩与风范。
时光越过六十载,但《长征》中的每一个故事我都刻烙在心头;最深长是将士们冲锋喊阵,英勇无畏;最感动是将士们同心同力,互励互勉;最完美将士们是风丽同路,一心向前。
《长征》,最能代表风雨中国的艰苦旅程,最能映照祖国背后的辛酸历史,最能流露国民拥护党和忠于党的决心。
六十载的情结,让历史沉淀在心头;六十载的勤劳,抹去了历史的耻辱;六十载的拼搏,创造出强大与繁荣。
踏上长征的坦途,让“中国造”扬名海外,让祖国在长征的旅途中再次展翅腾飞,也让《长征》的精神长存国人心中!【永远的长征体会第2篇】长征,这么一个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名词。
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却带给中国,乃至世界极大地震撼!而王树增所写的《长征》,并没有特别华丽的文笔,而是用朴实的语言,刻画出一段宏大的历史。
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世界的一大奇迹,是中国的一笔荣誉。
在两年的时间里,各队红军凭借过人的智慧和不怕死的精神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四渡赤水等等。
在翻雪山、过草地与此同时,还要面对身后强大敌人的追击,围堵。
这使得红军人数骤减。
红军战士们一共翻过了18条山脉,其中有5条还是雪山。
渡过了23条河流,经过14个省。
当有些时刻,没有干粮,战士们就只好挖野菜、草根或树皮。
他们甚至还会吃自己的皮带。
观看永远的长征纪录片心得体会(2)
![观看永远的长征纪录片心得体会(2)](https://img.taocdn.com/s3/m/1361ad0e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79.png)
观看永远的长征纪录片心得体会(2)观看永远的长征纪录片心得体会篇4该片以全景式的视角、史诗般的叙述、富于情感的文字、充满张力的画面、激情澎湃的旋律、深沉厚重的解说,将中国工农红军各路长征的全过程,纪录于385分钟时长的影片中。
第一集《悲壮出发》,第二集《伟大转折》,第三集《雄关漫道》,第四集《坚忍不拔》,第五集《生命颂歌》,第六集《情深意长》,第七集《北上北上》,第八集《奠基西北》。
该片集中了党史军史专家多年来的研究成果,以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为切入点,详尽剖析了“左”倾错误的军事指挥所导致的反“围剿”失败,以及中国革命所面临的重大抉择。
以精当而细腻的笔触,书写了以遵义会议为起点的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刻画了毛泽东和红军出神入化的战争精妙;描绘了各路红军转战中的艰辛与奇崛;讴歌了红军战士跨越生命极限的悲壮;绘画了长征为中国革命所播撒的火种;揭示了与张国焘分裂主义斗争的波诡云谲;唱响了红军落脚陕北所带来的中国革命的新辉煌。
特别是,全片始终贯穿一条红线,即红军北上,是怀揣一个不可动摇的信念,走上挽救民族危亡的战场。
以今日视角看长征,歌吟伟大的长征精神,是本片浓墨重彩的一笔。
正如指出,革命理想高于天。
本片突出长征精神的当代诠释,呼唤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全片以“长征,永远在路上”的意蕴结尾,再次点出“永远的长征”之主题。
观看永远的长征纪录片心得体会篇5作为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伟大征程,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故事早已深入人心,并通过各种文学艺术载体特别是影视作品得到充分展现。
而作为纪录片创作的一次全新实践,《隐秘征程》无论在内容线索或表现形式上都传达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
该纪录片定位于“弘扬红军精神,铭记红军信念,传承长征品格,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核心宗旨,从独特的视角重组历史线索,以体验的影像再现民族记忆,淋漓尽致地彰显了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坚忍不拔、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伟大长征精神,鲜活有力地展示了四川在红军长征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对中国革命胜利的重大贡献。
观看红色教育片《永远的长征》有感五篇
![观看红色教育片《永远的长征》有感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16fca6b5cc22bcd126ff0c55.png)
观看红色教育片《永远的长征》有感五篇【篇一】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主席用这首七言律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的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56个字,包含了多少惊险,多少曲折,多少悲壮,多少感天地泣鬼神的故事,56个字,负载着长征路上的千种艰难险阻,饱含着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
时光荏苒,仿佛昨日还是战火纷飞的年代,今天已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了。
70年有多久,70年可以将一个牙牙学语的孩子变为已过花甲的老人,70年可以让一个翩翩少年成为一个耄耋老人,70年让中国这片古老的东方土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追思70年前的日子,是所有中国人民都不愿提及的一段苦难,然而历史不能被遗忘,更不容篡改,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必将在历史的星空定格成为永恒。
20**年,作为社会实践团队带队老师的我带领实践队员们来到了伟大长征的会合点,与长征出发点瑞金、转折点遵义、落脚点延安一道,成为中国革命历史上的红色圣地——会宁。
80年前,在这片土地上发生了影响中国历史的重大事件,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在这里胜利会师,从此,会宁这个普通的山城与伟大的长征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
踏进这片饱含历史沧桑的土地,我心潮澎湃,思绪万千,站在空旷的广场上,仰望蓝天白云映衬下的巍巍会师塔,那个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历史画面在脑海浮现。
我们来到这里追溯一段历史,来追忆万里长征,来瞻仰烈士遗物,来缅怀革命先烈,来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们的光荣传统。
1934年10月,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领导的中央红军主力,决心一定要突破重围,北上抗日的红军,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随后,红二十五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六军团也相继离开根据地,踏上长征的路程,这是人类历史上一次旷世罕见的战略大转移,是一段可歌可泣的艰苦岁月,纵横十一个省份、攻占七百多座县城,进行了三百余次战斗,突破敌人重重包围,两夺金沙江,强度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跨过千里冰封的皑皑雪山,穿过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在粉碎了敌人无数次围追堵截之后,终于胜利在会宁会师,开创中国革命新天地,创造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关于《永远的长征》个人观后感最新三篇
![关于《永远的长征》个人观后感最新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95893834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d6.png)
关于《永远的长征》个人观后感最新三篇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每次听到这首豪迈激扬的《七律长征》时,我的眼前都会出现出这样的一组场景:泸定桥边、大渡河畔那勇敢无畏的身影;雪山草地、高山峻岭那坚毅执着的脚步;四特别兵,赤水河上那成功后的笑容。
80年前,先辈用他们的热血和生命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长征之歌。
今日,看了《长征》纪录片,我们重温凄惨壮烈、史无前例的长征历史,并不是号召大家再次用脚步去丈量那漫长的征途,而是要我们专心灵去感受去领悟面对屠刀与诱惑,没有丝毫奴颜和媚骨的大无畏精神!去传承去发扬枪林弹雨,雪山草地之间打不烂,拖不垮的硬骨头精神,进而培育我们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的新时代长征精神。
坚决的信念和必胜的信念是战胜困苦的精神动力。
长征途中,先辈们脚下踏着华夏坚实的土地,手中高擎着民族振兴的大旗,心中升腾着祖国飞行的幻想。
正是这样的信念将他们紧紧地分散在一起,筑成一道摧不垮、压不倒的钢铁长城。
正是这样的信念支撑着他们走过困难,走过凶险,走出盼望,走出了一片蓝天。
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革命精神是取得成功的根本保障。
长征途中,在强大的敌人和险恶的自然环境面前,红军正是靠着这种精神,制服千难万险,战胜强大敌人,取得了最终的宏大成功,为中国革命闯出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今日,步入新世纪的我们,同样需要坚决的信念;同样需要顽强的意志;同样需要艰苦奋斗的精神;同样需要甘于奉献的精神。
有了这样的信念、精神,我们才能从容地藐视困难、坚韧地面对困难、乐观地克服困难,有了这样的信念、精神,我们才能以蓬勃向上的风貌,激发创新力量,燃烧创业的激情,焕发无坚不摧的力气。
这样的信念、精神是我们人生走向辉煌的基石。
作为有着鸿鹄之志的新少年,你可曾想过,在新的长征中,我们肩上负载着怎样全新的责任?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
我们要接过长征精神的光辉旗帜,适应时代进展的要求,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
大型纪录片《长征》心得体会_观看《长征》心得体会(精选5篇)
![大型纪录片《长征》心得体会_观看《长征》心得体会(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b4ca80b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aa.png)
大型纪录片《长征》心得体会_观看《长征》心得体会(精选5篇)大型纪录片《长征》_观看《长征》心得体会篇1大型纪录片《长征》看完过后,感触很深。
80多年前,一支为了正义,为了解放穷苦人民的革命队伍——中国工农红军,让人们见证了这漫漫征程。
他们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艰难前进;在敌人的围追堵截、狂轰乱炸中忘死拚搏。
血战湘江、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夺取腊子口、翻越夹金山、跨越大草地……这一件件,这一幕幕刻骨铭心、催人泪下的悲壮的情景,时时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红军战士们硬是靠着自己的双腿,历时一年余,转战十一个省,纵横两万五千里,最终走完了漫漫长征路。
是什么使红军取得了长征的胜利呢?难道有神仙相助吗?还是老天刻意的安排呢?不!都不是!完全是靠他们那种坚定的理想信念,不畏艰难险阻、不怕牺牲、坚韧不拔和革命乐观主义的长征精神!如今,80多年过去了,我们特别怀念那些浴血奋战、为国捐躯的先烈们,我们要继承他们的革命遗志,接过革命的火把一代一代传下去,弘扬长征精神,继续新长征。
在前进的道路上还会遇到很多绊脚石,拦路虎,我们难道要退缩吗?不,当然不。
我们不但不退缩,还要用长征精神克服困难,打败挫折。
当个人的利益和集体利益放生矛盾时,自觉地做出自我牺牲来维护集体的利益;当碰到各种困难的时候,勇往直前;当遭受挫折和失败时,不气馁,要有为达到目标而产生的锲而不舍的恒心、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奋斗不息的精神。
我们没有忘记长征,更没有忘记创造这个神话的伟大功臣——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永放光芒!大型纪录片《长征》心得体会_观看《长征》心得体会篇2 “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没有,从来没有。
”伟大的长征早就以其英雄的史诗永远载入了中国革命的史册。
今年是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央视四套前不久重播了以长征为题材的纪录片《长征》。
这是一部感天撼地的剧作。
这部纪录片几年前就已经看过,这次重播,相信许多人会一集不拉地再看,会再一次地被震撼,被感动。
观看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6周年文艺晚会《永远的长征》心得体会(精选8篇)
![观看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6周年文艺晚会《永远的长征》心得体会(精选8篇)](https://img.taocdn.com/s3/m/90df24c6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30.png)
观看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6周年文艺晚会《永远的长征》心得体会(精选8篇)观看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6周年文艺晚会《永远的长征》篇1 千山万水,谱写壮丽史诗;不忘初心,踏上新的征程。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6周年文艺晚会《永远的长征》19日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党和国家领导人、张德江、俞正声、张高丽等,与首都3000多名群众一起观看演出,共同回望那段光辉岁月。
人民大会堂万人大礼堂灯光璀璨,二楼眺台悬挂着横幅:“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的党中央周围,继承和弘扬伟大长征精神,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走好新的长征路!”舞台上,瑰丽的霞光映照着绵延的群山,红军将士奋力前行的群像栩栩如生,“永远的长征”五个金色大字熠熠生辉。
舞台两侧,坚实的城墙高高托举起红色五角星,寓意伟大革命指引光辉前程,“1936-20xx”字样醒目标记着胜利的纪年。
19时55分,欢快的迎宾曲响起,等领导同志步入大礼堂,与老红军代表亲切握手,向他们致以崇高敬意。
现场响起热烈掌声。
“征途漫漫,红旗飘飘,日月星辰千秋照耀……”伴着悠远的钟声,巨大的红军形象浮雕墙徐徐升起,合唱团齐声高唱《红旗飘飘》,拉开整场晚会的序幕。
《突破封锁线》《十六字令·山》《十送红军·映山红》《血战湘江》《红军战士想念毛泽东·遵义会议放光辉》等节目气势磅礴,动人心魄……第一篇章《红军不怕远征难》再现了人类历史上一次旷世罕见的战略大转移,讴歌了中国革命从血泊中顽强爬起,走上正确道路的伟大转折。
第二篇章《雄关漫道真如铁》中,《四渡赤水出奇兵》《飞越天堑》《冷的铁索热的血》等节目真实再现长征中的经典战役场面,展现红军将士不怕牺牲、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
第三篇章《革命理想高于天》中,《爬雪山》《沼泽》《活着走出草地》让观众体会着长征途中的苦难与悲壮,《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红军胜利到陕北·会师歌》《十送红军》《七律·长征》等脍炙人口的旋律又把人们带入欢庆胜利的激情与豪迈。
纪录片永远的长征心得体会(精选14篇)
![纪录片永远的长征心得体会(精选14篇)](https://img.taocdn.com/s3/m/e1217c84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3f.png)
纪录片永远的长征心得体会(精选14篇)纪录片永远的长征篇1在毛泽东主席的诗里有这样的几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几句诗体现了我们的红军在过草地,爬雪山的过程中,不因自然的阻碍而终止前进道路的精神。
长征的开始,不是我们红军愿意走的,是被迫的。
国民政府以各种各样的袭击,使我们的红军伤亡很惨重。
红军在长征的征途中,一路上得防备国民党和日本侵略者,面对着前后的围攻,使我们的红军有了许多作战经验。
特别是在面对着国民党一次又一次的“围剿”前面,使红军有了更好的战斗措施,那就是”避敌主力,诱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方针,干净,利落地粉碎了敌人的“围剿”。
红色政权巍然屹立在中华大地上,同国民党政权对峙。
红军继续北上,他们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想想当时的情景,是多么的危险,在飞夺泸定桥的时候,可是又惊又险,每一个人只有一块木版,然后把木板架在铁链上,就这样一步一步的爬过去,只要稍不小心,就会掉下汹涌的狂澜巨浪中可我们的红军战士们却克服了重重险阻。
正因为有这样的惊人的毅力,夺下沪定桥长征所以能胜利。
1935年1月在遵义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
衙门在领导的第五次反“围剿”中,由于军事上的错误指挥,导致失败的局面,给中共中央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遵义会议的召开,在中国的历史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领导,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的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问题,是中国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最后红军长征于1935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可是红军八万人只剩下了三万人。
看了《长征》纪录片,感受到了红军长征的历史事件,将会在中国历史永远保留着,告诉我们以及我们的后代,红军长征是多么的艰难,但是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重重险阻,我们要学习红军的勇敢精神,敢同敌人作斗争。
[《永远的长征》观后感]永远的长征
![[《永远的长征》观后感]永远的长征](https://img.taocdn.com/s3/m/32634a14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24.png)
[《永远的长征》观后感]永远的长征永远的长征篇1:坚持到底是永恒的长征精神议论文二万五千里长征,一次改变中国人命运的征程已在人们的评说中去过了大半个世纪。
照现代社会这种急速更新换代的观念,早已是好几个时代过去了。
按我们熟悉的某种号召“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
再说下去,就成了枭鸣似的烦扰,不免令人生厌。
然而长征却不同。
人们总在不断的言说、探究、拷问。
我想或许是由于长征所代表的一种精神吧——一种全人类永恒追求的精神——坚持到底。
长征是一个人类超越自身极限的过程。
这其中的艰险自是我们这些在平和年代出身的人所难以想见的。
后有追兵,前途漫漫,环境险恶,粮食短缺。
每一条都足以让人恐惧、绝望。
而我们的前辈却穿着草鞋在雪化、在沼泽中一步步艰难地走来,走向了光明和胜利。
中华民族坚持不懈的精神撒满了长征的每一个角落。
作为英雄的后代,我们也试着学会坚强。
昔日中国的女排姑娘们是何等的神勇,“五连冠”不知使多少中国人为之振奋。
然而在一次次的胜利之后,在郎平等一些老队员相继退役后,中国的女排是何处境?或许真是应了那句老话“畅及则衰”在饱尝了胜利和辉煌之后,中国女排开始了它从未有过的失败。
昔日的世界霸主竟在一瞬间败下阵来。
顷刻间,举国上下焦虑万分,人们不禁怀疑起那支曾令他们无比自豪的强队,究竟能走多远?然而就在2022年,沉寂了13年的中国女排,在议论和怀疑声中杀出了一条血路。
终于又一次拿回了她们期待已久的“世界冠军”。
当五星红旗在雅典的奥运会馆开起时,中国的女排姑娘们含泪唱完了国歌。
历史再一次向我们证明了:长征精神将伴随着中华儿女不断缔造辉煌。
在感动中,我们听到了桑兰,这位正值年青的美丽女孩,这位曾被国人和体操界认可的明日之星却在一次比赛中意外受伤,导致下半身瘫痪,正当国人对她的未来倍感担忧之时,她却用笑容感动了周遭的所有人,坚持着、努力着,顽强地生活着。
此时,我感到了一种力量,一种因历史而越发令人臣服的力量,我感谢那些长征中的先辈们,感谢他们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坚持到底,永恒的长征精神。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永远的长征》心得体会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永远的长征》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98949ce5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ff.png)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永远的长征》心得体会2016年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晚会19日在京举行,观看完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文艺演出《永远的长征》,大家有什么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关于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文艺演出《永远的长征》的观后感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永远的长征》心得体会篇1 长征,一部读不完的书。
当数万红军踏上征途,近代逐个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口。
红军长征以慷慨悲壮的血战,绝处逢身的转折,感怀温暖的情谊,悲喜传奇的记录将长征这部惊心动魄的壮丽诗篇呈现在读者眼前。
直到今天,红军战士那“抛头颅,撒热血”的壮志情怀,还让我们记忆犹新。
红军跋山涉水、爬冰卧雪、草根果腹、皮带充饥、血战湘江、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转战乌蒙山、强渡嘉陵江、激战独树镇都撒满了红军战士的遍地热血。
长征时期,发生了一个又一个动人、感人的故事,我较为了解的一个故事叫《一袋干粮》。
它讲述了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袋掉入河中冲走了。
她为了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坚持没告诉他们。
为了装成没事发生一样,她拔了许多野菜塞进挎包,塞得鼓鼓的。
不久,她的身体就不行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中的“干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分了一点干粮给她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暖……故事虽小,内涵不小。
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却能够反映红军战士们的优秀品质——不怕苦、坚强、无私、热心……一个小兰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我们伟大的红军整支队伍的品质了。
作为少先队员的我们不得不被红军顽强的毅力,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打动。
然而我们能做更多的就是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在困难面前决不低头。
永远的长征八集纪录片观后感_永远的长征观后感2017
![永远的长征八集纪录片观后感_永远的长征观后感2017](https://img.taocdn.com/s3/m/91b06cc0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90.png)
永远的长征八集纪录片观后感_永远的长征观后感2017推荐文章长征观后感范文范本模板热度:我的长征观后感范文热度:《我的长征》精彩电影观后感热度:我的长征观后感-关于我的长征影评热度:长征观后感作文范文热度:长征精神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2017八集历史纪录片《永远的长征》突出长征精神的当代诠释,呼唤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下面店铺整理了关于《永远的长征》纪录片的观后感心得,供大家参考!永远的长征八集纪录片观后感篇1在毛泽东主席的诗里有这样的几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几句诗体现了我们的红军在过草地,爬雪山的过程中,不因自然的阻碍而终止前进道路的精神。
长征的开始,不是我们红军愿意走的,是被迫的。
国民政府以各种各样的袭击,使我们的红军伤亡很惨重。
红军在长征的征途中,一路上得防备国民党和日本侵略者,面对着前后的围攻,使我们的红军有了许多作战经验。
特别是在面对着国民党一次又一次的“围剿”前面,使红军有了更好的战斗措施,那就是”避敌主力,诱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方针,干净,利落地粉碎了敌人的反革命“围剿”。
红色政权巍然屹立在中华大地上,同国民党政权对峙。
红军继续北上,他们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想想当时的情景,是多么的危险,在飞夺泸定桥的时候,可是又惊又险,每一个人只有一块木版,然后把木板架在铁链上,就这样一步一步的爬过去,只要稍不小心,就会掉下汹涌的狂澜巨浪中可我们的红军战士们却克服了重重险阻。
正因为有这样的惊人的毅力,夺下沪定桥长征所以能胜利。
1935年1月在遵义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
衙门在领导的第五次反“围剿”中,由于军事上的错误指挥,导致失败的局面,给中共中央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遵义会议的召开,在中国的历史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领导,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的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问题,是中国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永远的长征纪录片心得体会】永远的长征心得体会
纪录片《永远的长征》突出长征精神的当代诠释,呼唤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今天,我们观看红军《永远的长征》纪录片,重温历史,你有何感触?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2016关于《永远的长征》纪录片的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
永远的长征纪录片心得体会篇1
作为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伟大征程,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故事早已深入人心,并通过各种文学艺术载体特别是影视作品得到充分展现。
而作为纪录片创作的一次全新实践,《隐秘征程》无论在内容线索或表现形式上都传达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
该纪录片定位于弘扬红军精神,铭记红军信念,传承长征品格,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核心宗旨,从独特的视角重组历史线索,以体验的影像再现民族记忆,淋漓尽致地彰显了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坚忍不拔、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伟大长征精神,鲜活有力地展示了四川在红军长征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对中国革命胜利的重大贡献。
借助本片,今天的观众可以通过新的角度认识长征,感受长征,并从中获得前行的力量。
永远的长征纪录片心得体会篇2
该片以全景式的视角、史诗般的叙述、富于情感的文字、充满张力的画面、激情澎湃的旋律、深沉厚重的解说,将中国工农红军各路长征的全过程,纪录于385分钟时长的影片中。
第一集《悲壮出发》,第二集《伟大转折》,第三集《雄关漫道》,第四集《坚忍不拔》,第五集《生命颂歌》,第六集《情深意长》,第七集《北上北上》,第八集《奠基西北》。
该片集中了党史军史专家多年来的研究成果,以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为切入点,详尽剖析了左倾错误的军事指挥所导致的反围剿失败,以及中国革命所面临的重大抉择。
以精当而细腻的笔触,书写了以遵义会议为起点的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刻画了毛泽东和红军出神入化的战争精妙;描绘了各路红军转战中的艰辛与奇崛;讴歌了红军战士跨越生命极限的悲壮;绘画了长征为中国革命所播撒的火种;揭示了与张国焘分裂主义斗争的波诡云谲;唱响了红军落脚陕北所带来的中国革命的新辉煌。
特别是,全片始终贯穿一条红线,即红军北上,
是怀揣一个不可动摇的信念,走上挽救民族危亡的战场。
以今日视角看长征,歌吟伟大的长征精神,是本片浓墨重彩的一笔。
正如指出,革命理想高于天。
本片突出长征精神的当代诠释,呼唤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全片以长征,永远在路上的意蕴结尾,再次点出永远的长征之主题。
永远的长征纪录片心得体会篇3
看完了《长征》纪录片,深受感触。
80年前,瑞金,八万中央红军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而被迫突围西行,开始了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长征。
这时候,远隔千里的蒋介石指着地图狂妄地叫道:他们是走向深渊,走向死亡!短短的一年后,当他面对追获的一大堆烂草鞋的时候,他不得不承认,这股头戴红星、足踏草鞋的铁流是不可阻挡的。
?
80年前,长征途中,红军将士与天斗,与地斗,与敌人斗,斩关夺隘,抢险飞渡。
雪山草地是红军长征中最为艰苦的历程。
雪皑皑,野茫茫。
高原寒,炊断粮。
海拔4000多米的川康雪山,使成千上万的红军战士长眠于此;千里沼泽、连鸟兽都不能出没的川西草地,吞噬了多少红军战士的生命。
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
草根下掩埋着烈士的忠骨,雪山上耸立着胜利的曙光。
80年前,会宁,经过两年多的殊死征程,迈开双脚,巧夺金沙江,飞夺泸定桥,跨过了千里冰封的皑皑雪山,穿过了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历经千辛万苦,纵横驰骋10多个省,血战近600多次,行程数万里,终于胜利抵达陕甘苏区,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历程,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已经一往不复,但一段段脍炙人口的长征故事流传至今,为人传颂,它们刻下了长征者铿锵的足音,矗立起长征者英勇的雕像;
喇叭声仍咽,战鼓声犹响,马蹄声还鸣。
时间不会磨平记忆的棱角,我们不会忘记这段历史。
一段岁月,波澜壮阔,刻骨铭心;一种精神,穿越历史,辉映未来。
一面旗帜引领一支队伍,一种信念点燃一把火炬。
砍刀、长矛、梭镖用险象环生的大地作便笺;铁铳、石雷、匣子枪用八万双穿着草鞋的脚作画笔。
雪山、草地、饥饿、战争,红星、火把、马嘶、枪鸣浩浩荡荡,逶迤向北。
历史不可复制,历史精神则在怀念中复活。
是的,红尘滚滚,那一弯历史,盟动涛声,人民怎能忘记?是的,千古尘音,那一段岁月,先烈们骨骼堆起的诗,世人怎能忘记?
空旷的历史,仿佛在这首歌中,找到了高挂枝头的硕果。
仿佛智慧之灯,四射毅力的赞叹和意志的高傲。
它的旋律陡峭而无阶梯,它的节拍断续而多风险,每一音、每一符都是天空独揽的胜景。
云还在舞,风还在唱,胜利的欢呼,已被历史雕成壮美的风光。
长征,是中华民族一部最雄浑的交响乐,惊天地、泣鬼神、震山河、撼心灵。
长征,像马蹄,踩着风的鼓点,一匹匹黑色的烈马,在辽阔的草原上扬鬃嘶鸣。
长征,像雄鹰,高擎着云的翅膀,旷野响起了草的低唱,苍天击起了民族的热望。
永远的长征纪录片心得体会篇4
从艰难跋涉到胜利至今,表现长征的文艺作品层出不穷,那一座名为艰苦岁月的雕塑,相信人们不会忘记,老班长的笛子不知道温暖了多少人的心。
还有歌曲《十送红军》《会师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十六字令·山》《七律·长征》《红军战士想念毛泽东》《长征组歌》《映山红》等等,选择这样的传世之作并不难,难的是不能原封不动地照搬照排,而要着眼新的架构进行重新编配,既不能对原著伤筋动骨,又要有焕然一新的精彩纷呈。
《永远的长征》的可贵之处,正是在于独具匠心,另辟蹊径,对节目精心剪裁而能无缝连接。
如把《十送红军》大胆拆开使用,一送九送各在长征的一头一尾,虽然相隔有距,却没有被时空阻隔,情绪随着剧情变化跌宕起伏,做到了气势不减、神韵不散、浑然天成。
同时对节目精心布点又能相互照应,《长征组歌》选用了五段,分别安排在前三个乐章,有的是完整演唱,再现当年艰难困苦的典型场景;有的是取其精华,表现军情似火的紧迫节奏;原有的组歌没有因为分散而影响艺术表达的完整性,相反与其他作品自然穿插有机组合,既满足了晚会的整体需求,又突出了演出的个性特色,做到了刚柔相济、张弛有序、和谐流畅。
《永远的长征》还有一个很大的难点也是很大的亮点,就是以科学和艺术的眼光重新审视历史并赋予新的表现。
面对大跨度、大区域的战略转移和游击作战,面对不胜枚举的经典战役和层出不穷的英雄人物,需要作出正确的把握和准确的取舍,创作者们在学习借鉴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用他们开拓创新的勇气和智慧,作出了一次大胆而又有意义的成功实践。
从总体布局来看,在框架结构上是编年纪实与断代跨越相结合,使长征行军的路线图和改革强军的路线图对接叠印,展示出了红军的传人永远的足迹。
在内容表现上是历史转折与战役突围统筹兼顾,绝地反击和英雄之旅相互辉映,三大主力与陕北红军血肉相依,展示出了历史的功勋永远的荣誉。
在节目编配上是经典名篇与精品新作有序衔接,伴随着胜利的年轮,代
表着艺术的发展,使历史的回声和时代的新声自然交响,展示出了文化的传承永远的精神。
从思想谋篇来看,如果说永远的长征是贯通整场演出的宏大主题,那么前三个乐章与第四乐章显然构成了晚会的上下篇,虽有数量差别,分量毫不逊色,既可独立成章一展风采,又有内在联系承前启后,长征兴军、改革强军,血脉相连、首尾呼应,确有一股大气磅礴的宏伟壮阔。
长征纪录片相关文章:
1.观纪录片长征有感文章_长征纪录片2016观后感文章
2.2016《长征》纪录片观后感_长征纪录片2016观后感
3.纪念红军长征纪录片红军《长征》纪录片全集
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