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传播复习题
农业推广学复习题(有答案)
《农业推广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农业推广:(狭)农业创新的传播活动。
(广)农业创新的传播、采用和扩散活动。
2.相对经济效果:[新成果单位面积亩产量(产值)-对照单位面积亩产量(产值)]×单产(产值)增量缩值系数3.农业创新传播:指推广组织、科研院校及其科技人员通过宣传、培训、试验、示范等活动,有意识地推广农业创新的过程。
4.项目推广:以特定地区特定时间内,借助项目经费,从事以项目内容为课题的农业推广活动。
5.农业创新集群传播:是推广人员把农民集中起来传播创新的方法。
6.农业推广学:研究农业创新传播、采用、扩散规律及其方法的科学。
7.推广上的农业创新:指应用于农业领域内的成果、技术、知识、信息等对推广对象而言是新事物的统称。
8.农业推广示范:在推广过程中,以观看实物、讲座说明和动手操作,直接有效地此向农民展示科研成果,加深农民对农业新技术的兴趣和认识的一种活动。
9.农业创新扩散:指一项创新被传播到农村之后,农民之间对创新的交流沟通和模仿学习的过程,是农民的无意识推广活动。
10.农业创新人际传播:农业推广人员与农民单独接触,通过交流传播农业创新的过程。
11、案例研究法:从若干典型案例中找出一般性规律的研究方法。
12、经验效应:指人们凭借过去的经验来认识某种新事物的心理倾向。
13、成果示范:把在当地试验成功的某项技术成果,在农业推广人员的指导下,由科技示范户采用,将其技术成果在大田生产的表现展示出来,引起周围农民的兴趣,鼓励他们效仿采用的一种推广方法。
14、推广度和推广率:推广度:反映创新技术推广程度的指标。
推广度=(实际推广规模/应推广规模)×100%。
推广率:16、先驱者农民:最早接受或采用具有创新性的知识或技术的农民。
17、刻板效应:指人们在认知过程中,将某一类人或事物的特征给予归类定型,然后将这种定型的特征匹配到某人或某事上面。
18、现代农业:以现代发展理念为指导,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物质装备和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形成贸工农紧密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的多功能、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
农业推广考试题与答案
农业推广考试试题一、农业推广的含义及功能农业推广是一种农村发展的社会教育、传播和咨询活动..通过试验、示范、干预、沟通等方式组织与教育农民增进知识;改变态度;提高技能;不但使农民采用和传播农业新技术;而且使其自愿改变行为;以改变其生产条件;提高产品产量;增加收入;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智力与自我决策能力;培养新型农民;促进农村全面发展..农业推广的社会功能可以分为直接功能和间接功能两类..直接功能具有促使农民改变个人知识、技能、态度、行为及自我组织与决策能力的作用;而间接功能是通过直接功能的表现成果而再显示出来的推广功能;或者说是通过改变农民的状况而进一步改变农村面貌的功能..一直接功能1.增进农民的基本知识..农业推广工作者是在开发农村的人力资源;知识和信息的传播为农村农民提供了良好的非正式校外教育机会;这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把大学带给了农民..2.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这是传统农业推广的主要功能..通过传播和教育过程;农业技术得到扩散;农村农民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得到提高;从而增强了农民的职业工作能力;使农民能够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获得满意的农业生产或经营成果..3.提高农民的生活技能..农业推广工作内容还涉及到农家生活咨询;因此;通过教育的传播方法;农业推广工作可针对农村老年、妇女、青少年等不同对象提供相应的咨询服务;从而提高农村农民适应社会变革以及现代生活的能力..4.改变农民的价值观念、态度和行为..农业推广工作通过行为层面的改变而使人的行为发生改变..农业推广教育、咨询活动引导农村农民学习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念、态度和行为方式;这使农村农民在观念上也能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5.增强农民的自我组织与决策能力..农业推广工作要运用参与式原理激发农村农民自主、自力与自助..通过传播信息与组织、教育、咨询活动;农村农民在面临各项问题时;能有效地选择行动方案;从而缓和或解决问题..农民参与农业推广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必然提高农民的组织与决策能力..二间接功能1.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业推广工作具有传播农业技术革新的作用..农民采用农业技术后;农业科技成果才有可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对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在农业技术革新及科技进步系统中;农业技术推广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2.提高农业生产与经营效率..农民在改变知识、信息、技能和资源条件以后;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一般认为;农业发展系统包括的主要因素有研究、教育、推广、供应、生产、市场及政府干预等;农业推广是农业发展的促进因素;是改变农业生产力的重要工具..3.改善农村社区生活环境及生活质量..在综合农村发展活动中;通过教育、传播和服务等工作方式;可改变农村农民对生活环境及质量的认识和期望水平;并进而引起人们参与社区改善活动;发展农村文化娱乐事业和各项基础服务设施;以达到更高水平的农村环境景观和生活内涵;同时促进社会公平与民主意识的形成.. 4.维持良好的农业生态条件..通过农业推广工作;可以改变农业生产者乃至整个农村居民对农业生态的认识;使其了解农业对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影响;树立科学的环境生态观念;实现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5.促进农村组织发展..农业推广工作具有发展社会意识、领导才能及社会行为的效果..通过不同的工作方式;推广人员可以协助农民形成各种自主性团体与组织;从而凝结农民的资源和力量;发挥农民的组织影响力..6.执行国家的“三农”计划、方针与政策..农业推广工作具有传递服务的作用..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农业推广工作系统是农业行政体系的一个部分;因而在某种意义上是政府手臂的延伸;通常被用来执行政府的部分农业或农村发展计划、方针与政策;以确保国家农业或农村发展目标的实现..现代农业推广含义:是以农村社会为范围;以农民为对象的家庭农场或农家为中心;以农民实际需要为内容;以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为最终目标的农村社会教育..现代的农业推广是将有用的信息传递给人们;而且帮助这些人获得必要的知识、技能和正确观点以便有效的利用这些信息和技术教育过程的一种动态过程..农业推广的主要社会功能: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保持农产品供给;提高农业产业化;发展了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满足社会的需要;保障社会稳定;维护生态稳定;促进农业多功能发展和持续农业发展..二、农业推广的主要职能和任务农业推广组织职能:总体讲;围绕服务三农的中心目标;参与政府的农业发展计划、决策的制定、组织农民培训、实施项目的试验、示范、推广;信息传递沟通、农业项目的评价、验收、总结等..具体讲;农业推广组织主要应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职能:1.确定推广目标2.保持推广工作的连续性:3.保持推广工作的权变性4.利用信息交换5.配合、协作:6.控制7.具有对组织成员、工作条件和工作内容的调控能力:对组织成员的选择上;应以权变理论为基础8.组织的促动因素激励:9.建立评估考核机制:1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职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要职责:负责制定全县农业技术推广的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提出重大科技推广项目;经批准后组织实施;承担关键技术、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对全县基层农技推广服务组织进行业务指导;加强科技措施的督促、落实和实施;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反映生产中的情况及问题;并提出建议;开展农业公共信息服务;承担农民的实用技术教育培训及技术咨询服务等公益性职能..2乡镇农技推广机构职责①负责制订农业技术推广计划并组织实施;②负责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③组织开展农业科技的专业培训;④负责农作物病虫害的监测防控;⑤负责土壤肥料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⑥负责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的指导;⑦负责农作种子质量的监督和管理;⑧负责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引导和服务;⑨负责水产品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⑩提供农业技术、信息服务;负责农情、劳务输出等的统计上报..三、农业推广人员的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要求:1.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服务“三农”的能力2.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3.有较好的经济学知识和经营管理能力4.有较好的教育学知识和推广培训能力5.深入实践;有较高的开展调查研究能力农业推广人员的职业道德:1、热爱本职;服务农民2、深入基层;联系群众3、勇于探索;勤奋求知4、尊重科学;实事求是5、谦虚真诚;合作共事基本素质:完成上级领导布置的各项工作;具有良好的分析与判断能力;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规划、执行等综合能力;乐观、开朗、好、敬业踏实、工作积极主动、有、心理承受能力强;能适应较大的工作压力职责要求:1、宣传贯彻执行农业有关法律、法规..2、参与制定本辖区农业技术推广、农村能源生态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积极组织实施..3、负责农业适用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及推广工作..4、负责农村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解决农村燃料和照明的实际问题;减少环境污染;改变农村面貌..5、承担有关试验示范;接受技术咨询;指导农民学习科学技术..四、农业创新的扩散规律“创新的扩散”则是指一项创新由最初采用者或采用地区向外扩散;扩散到更多的采用者或采用地区;使创新得以普及应用的过程..这种扩散可以是由少数人向多数人的扩散;也可以是由一个单位或地区向更多的单位或地区的扩散..研究农业创新扩散规律;对于更好地提高推广工作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农业创新的扩散过程是指在一个农业社会系统内或叫社区;如一个村、一个乡人与人之间创新采用行为的扩散;即由个别少数人的采用;发展到多数人的广泛采用的过程..农业推广人员应研究掌握创新扩散过程规律;在不同阶段采用不同扩散手段和对不同类型的采用者运用不同的沟通方法;提高农业创新的扩散速度和扩散范围..一项具体的农业创新寿命有限;不可能长盛不衰;而新的研究成果又在不断涌现;这就形成了新旧创新的不断交替现象五、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方式一经营服务方式1.概念:物化形态与知识形态的技术商品结合起来;一起转移出售给农民;良种良方结合..2.优点:符合自愿交换、等价交换原则;符合农民需要;技术转化速度快;比较容易实现其交换价值;利于成果转化;补充推广技术部门实力..二技术承包方式1、概念:以合同形式把技术人员与农民经济利益联系起来的经济交换形式.. 2.形式:联产提成技术承包责任制定产定酬技术承包连效联质技术承包专项技术劳务承包农业科技集团承包三技术咨询、技术培训、技术资料等服务方式1.概念:知识形态的商品服务方式;它是技术成果与生产结合;把知识形态的技术商品转化为物化形态的技术商品、共担风险、共沾利益的一种商品交换形式..2.做法:技术部门提供技术成果;负责技术指导;技术入股;生产部门提供生产条件和资金;产品双方共同经销;利益按照贡献比例分成六、农业推广沟通的含义和作用农业推广沟通是指在推广过程中农业推广人员向农民提供信息、了解需要、传授知识、交流感情;最终提高农民的素质与技能;改变农民的态度和行为;并根据农民的需求和心理不断调整自己的态度、方法、行为等的一种农业信息交流活动..沟通贯穿于农业推广的全过程;体现在各种推广方法的具体应用之中..一了解现状与需求;确定推广目标农业推广的内容信息要传播给推广对象;必须是推广对象所需要的、有现实意义的、能被他们所接受的..只有通过交流和沟通;才能了解不同农民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生产需求及存在问题..二建立情感;产生合力效应农业推广人员通过各种沟通技巧;创造一个相对宽松的谈话甚至闲聊的环境;让农民敞开自己的心扉..利用各种文娱活动创造出和谐亲密的气氛;使推广人员的心与农民贴在一起;情与农民融在一起;劲与农民合在一起..当推广人员得到农民的理解和信任时;就能产生合力效应三提供咨询;解决问题通过与农民沟通;农业推广工作者可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咨询;为农民解决实际问题四帮助农民进行预测、决策农业推广人员在仔细倾听农民的表述、意见和想法之后;帮助农民正确地分析应用中的问题;对应用的结果及前景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最后由农民做出自己的决策..对农民不理解的问题;不能发号施令、强制命令;而要利用人际沟通技巧;做耐心细致的说服动员工作五监测评价;修正错误有关农民利益的政策、决策和规章制度的落实过程;实行公开监测和评价;随时发现问题;及时修正错误七、农民行为的一般特征及改变策略一、农民的社会行为一交往行为交往行为是农民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或群体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表现形式..3个特点:一是以感情为重..二是注重伦理..三是非契约性..一般来说;我国农村的农民交往行为有如下特征:①交往对象的等级化..②交往主体间关系的多元化..一方面;亲缘关系等初级关系仍是乡村社会中基本的交往关系;是乡村社会的基本结构;另一方面;业缘关系及其他次级关系也成为乡村社会交往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乡村社会交往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③农民交往中“信任关系的差序格局”..二社会参与行为农民的社会参与行为是指农民参加社会管理、经济决策及技术决策等活动;并在其中扮演一定角色;参与讨论、发表意见并参与最后决策的行为..这是对农民人格的尊重、才能的重视..增强农村民主意识;调动农民社会参与的积极性;是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提倡的“参与式推广”;给予农民较多的参与机会;效果较好..二、农民的经济行为一农民经济行为的基本特征①趋同性..②随意性③短期性..④个体性二经济决策行为三投入行为1户均收入水平随着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生产性投入也相应增加..2农民文化程度劳动力文化程度越高;农户家庭从事种植业的比重越低;而从事非农产业的比重就越高;在生产经营性投入上;具有较强的非农投入倾向..3农业经营规模户均耕地面积、养殖规模等影响投入数量;即户均规模偏大或偏小都会造成投资的不经济..4家庭经营结构农户家庭经营结构是指农户家庭生产经营活动中;某项产业的经营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5农业的比较利益预期收入最大化是选择就业项目和资金投入的行为准则四生产经营行为我国农民的生产经营行为的特点主要表现为:1自给性生产与商品生产并存:2经济目标与非经济目标并存:..3行为的一致性与多样性:我国农户的生产经营行为具有相当的一致性..当某种农产品市场供不应求;大家一拥而上生产该产品;来年产量大增;而当这种农产品市场供过于求、价格下落时;各农户又纷纷放弃该产品的生产;使下一年的产量剧减..同时;各地之间生产条件不同;也存在多样性特征..农民行为改变的策略①以改变农民为中心的策略..从农民本身人手;使其行为发生改变..提高农民受教育的程度;知识状况的改善;提高生产技能;为行为改变创造更多的积极因素;改变农民对农业创新的态度;提高农民对农业创新的认识;增强农民行为改变的内在动力..②以改变环境为中心的策略..从农民的生产与生活环境入手;使其行为发生改变..如改善生产、生活、文化环境及经营环境..③农民与环境同时改变策略..提高素质与改变工作环境同时进行八、新型城镇化与农业推广的关系新型城镇化与农业推广的关系总体来说;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农业的发展为城镇提供食物、原料等基础供给;为新型城镇化拓展空间;新型城镇化能有效减少农村人口;加快农业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效益;为农业的规模化和产业化创造条件..农业现代化对新型城镇化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业生产的发展是城镇化的前提条件..农业生产在向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农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带来了农业剩余产品..而农业剩余产品的出现为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进而加快城镇化的速度..二是农业现代化为城镇化的发展创造了市场条件..农业规模化、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过程所需要的大量农业机械、化肥、农药等工业产品;都直接刺激了城镇化的发展..同时;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使农业人口的收入提高;刺激着市场消费;从而为二、三产业的发展创造了需求;加快了城镇化建设..三是农业现代化为城镇化提供要素条件..农业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主体;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增加城镇发展的资金来源;农村人口直接进入城镇建设与消费;也带动着城镇规模的扩张和发展..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单位面积上所需要的劳动力大大减少;农业剩余劳动力随之产生并大量向城镇转移;满足了城镇经济对劳动力的需求;刺激了城镇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同时还会促进城镇加快发展住房、交通、通讯、水电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带动了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此外;农业现代化要求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使土地的利用更加规整化、节约化;可为城镇规模的扩大提供空间..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的带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城镇化的大力发展能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在城镇化进程中;随着第二、三产业不断发展和壮大;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从事建筑业、工业和第三产业;这样就能带动务工经商的农民向小城镇聚集;从而推动农村土地的相对集中和规模经营;为农业现代化经营规模的逐步扩大和集约化经营奠定基础..二是城镇化能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有力依托..城镇作为农村地区资金、技术、信息的聚集地;能推动与农业生产有较高关联度的农产品加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城乡市场发育和商品流通;为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提供规范化服务;推进农业产业化;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三是城镇化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城镇化通过把大量的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将巨大的潜在消费需求转变成现实消费需求;促进了对农业多样化发展的需求、农业内部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优化调整;有利于促进多品种、高质量、高附加值的农产品的发展;从而推动农业现代化..四是城镇化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技术和资金支持..在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城镇的社会服务功能、基础设施建设也不断完善;会促使城镇企业高速发展集聚;当城镇资金和技术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会自动向周边的农村流动;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撑;推进农业现代化..五是城镇化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农村现代化关键是农民的现代化..城镇是农村的文化中心;既是现代文明的载体;又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阵地;还是联系城市和乡村的桥梁纽带..城镇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各种培训班、服务咨询站;能有效地提高农民的素质;进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带动农业实现现代化..所谓新型城镇化;是指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推动城市现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建设路子..新型城镇化的“新”就是要由过去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改变为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公共服务等内涵为中心;真正使我们的城镇成为具有较高品质的适宜人居之所..城镇化的核心是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而不是建高楼、建广场..农村人口转移不出来;不仅农业的规模效益出不来;扩大内需也无法实现..再答农业推广的作用;两者相互比较;得出关系..九、农业产业化与农业推广的关系1、农业产业化为农业推广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1.1农业产业化加快了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步伐1.2农业产业化为农业推广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2、农业产业化培农业推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业产业化要求:农业科学技术融汇于产业化的全过程 ;投有较高的农业科技含量 ;就不可能有高效的农业产业化 ;更不会有新型产业的兴起..因此 ;农业产业化必须依靠科技..当前农业科技对农业产业化的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产品优质率低;二是产品加工档次低;三是营销环节科技含量低;四是农业高新技术普及率低..这就对农业推广的服务范围、服务领域和服务方式以及农业推广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 ..2.1要为商品生产基地和农户提供市场和科技等方面的信息服务2.2要为政府和“龙头企业”当好参谋和提供决策服务2.3农业推广机构依靠其先进的科技优势与农户或生产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和利益共同体2.4农业推广人员要有较高的素质和能力2.5提高农业推广的创新能力2.6进一步改革推广机构;适应产业化要求十、如何帮助农民提高生活质量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就是促进农民的全面发展;不断满足其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和健康等方面的需求;让农民得到更多的物质利益;还有更多的文化利益和政治利益..25年的改革开放;让越来越多的农民靠勤劳和智慧发了家、致了富;不少人开始吃得好、穿得鲜、盖新房、买车子..然而;农民红红火火的日子;富有情调的生活;不仅体现在“钱袋”有多鼓、吃穿有多好、房子有多大、福利有多高;还体现在其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不断提高..这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题中之义..这几年;我们越来越重视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这方面政策措施的分量也越来越重..今年的“一号文件”;在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方面;加大了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康庄道路、千万农民饮水等工程的力度;提出了加快建设农村新社区、发展农村社区服务业等措施..在扩大农村社会保障的覆盖面方面;“一号文件”对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扩大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面;加快建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孤寡老人集中供养率都提出了具体要求..这些政策措施的实施;将使越来越多的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幼有所学;使农民逐步享受到。
(完整)农业推广学复习题1
标注蓝色为重点复习第一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
农业推广是( C )。
A。
一种发展农村经济的技术咨询活动B.一种发展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技术宣传活动C.一种发展农村经济的农村社会教育和咨询活动D。
一种发展物质、技术推销活动2。
狭义的农业推广,其工作业务范围大都以( B ).A.畜牧业为主B.种植业为主C.林业为主D.畜牧业和林业为主3。
广义的农业推广重点强调的是( A )为主A。
农村社会教育 B。
种植业的发展C.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D.畜牧业和林业4. 广义农业推广强调( B )。
A.种植业生产 B。
教育过程 C。
信息传播 D。
采用技术5. 进行“手、脑、身、心”四健教育的主要对象是( B )A.成年农民 B。
农村青少年 C。
农村妇女 D。
农村老年人6. 现代农业推广的涵义更侧重于( B )A。
新技术的传授 B.信息传播C.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D。
资源的利用7. 农业推广是一种特殊的农村社会教育活动。
这种教育的出发点是( B )A.农民的数量B.农民的需要 C。
农民的素质 D。
农业生产水平8。
农业推广是一种特殊的农村社会教育活动,这种教育的出发点是( B )A.国家的需要 B。
农民的需要 C.社会的需要 D。
农业的需要9. 农业推广在农业发展中的社会功能之一是( A )A。
中介作用 B。
科技成果的研究C。
科技成果的评价 D。
科技成果的管理10。
农业推广的根本目的在于( D )A。
提高产量 B.增加收入 C.采用新技术 D。
发展生产力11。
农业推广学的研究对象是( B )。
A。
农民 B。
农民行为 C.科技成果 D.推广机构12.农业推广学科是( D )。
A.经济学科B.技术学科C.社会学科D.行为学科13.农业推广学作为一门学科首先在( A )。
A。
美国形成 B.前苏联形成 C。
英国形成 D.中国形成14.关于农业推广学的性质,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C )A。
是行为科学的一种 B。
具有边缘性学科特性C。
具有单独的学科归属 D。
《农业推广学》复习资料
《农业推广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狭义的农业推广:把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通过适当的方式介绍给农民, 使农民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并在生产上应用从而增加其经济收入。
广义的农业推广: 在改进耕作方式和技术、增加产品效益和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和提高农村社会教育水平方面来帮助农民的一种服务和体系。
现代的农业推广: 就是将有用的信息传递给人们并帮助这些人获得必要的知识、技能和观念, 从而达到提高生产力的目的。
2.农业推广学: 是一门研究在农业推广沟通过程中推广对象行为改变的影响因素与变化规律,从而探讨诱导推广对象自觉自愿地改变行为以及提高农业推广工作效率的原理与方法的科学。
3、沟通:是社会的人或群体应用沟通媒介彼此交流信息的过程, 其核心基础是在沟通过程中信息的传递和理解。
4.创新扩散: 是指某项创新在一定的时间内, 通过一定的渠道, 在某一社会系统的成员之间被传播的过程。
5、成果示范:将新品种、新技术加以应用,将其优越性和最终成果展示出来, 引起他人兴趣并鼓励其仿效的过程.6.方法示范: 把农业技术如何一步一步完成的过程展示给农业推广对象的过程。
7、农业科技成果: 农业科技人员通过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创造出来并且得到有关部门或社会认可的有用的知识产品的总称.8、农业推广计划: 农业推广组织为实现发展目标, 以农业推广的现在来推断未来的科学预见和安排, 它既是拟定计划的过程,又是执行计划的过程。
9、农业推广组织:是农业推广体系的职能机构, 是由有共同劳动目标的多个成员组成的稳定的系统.10、推广度: 反映单项技术推广程度的指标.它是指实际推广规模占应推广规模的百分比。
11、推广率: 评价多项农业技术推广程度的指标.它是指已经推广的科技成果项数占成果总项数的百分比。
12、推广指数:是反映技术推广状况的综合指标, 可比较全面的反映成果推广的状况。
以上3个的公式见课本328 页二、知识点1.中外历史上最早的有组织的农业推广活动是哪年发生的什么事件? 1847 爱尔兰马铃薯晚疫病2.莫里哀法 赠地学院法 颁布的时间、内容.1862 年该法规定 拨给各州一定面积的联邦公有土地 拍卖以筹集资金 开办农业高等教育。
农业推广学试题及答案
农业推广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农业推广学的定义是什么?A. 扩大农业产出的学科B. 传播农业知识的学科C. 研究农业发展的学科D. 提高农业技术的学科答案:B2. 以下哪个不是农业推广学的目标?A. 提高农业生产效益B. 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C.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D. 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答案:D3. 农业推广的主要方式包括下列哪些?(多选)A. 农技培训B. 农民示范C. 种植合作社D. 农业咨询服务答案:A、B、D4. 农业推广学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哪些?(多选)A. 农业科学B. 经济学C. 社会学D. 农村发展答案:A、B、C5. 农业推广的过程包括以下哪些阶段?(多选)A. 识别问题B. 制定方案C. 实施推广D. 宣传推广效果答案:A、B、C二、问答题1. 农业推广的意义是什么?农业推广的意义在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民收入增加,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2. 农业推广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农业推广的主要任务包括传播农业科学知识、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提供农业咨询服务、培训农村人才、组织示范和推广示范等。
3. 农业推广如何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农业推广通过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帮助农民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提高农作物产量、质量和抗逆性,减少农业生产损失,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4. 农业推广的实施步骤是什么?农业推广的实施步骤包括识别农业问题、制定推广方案、实施推广活动、评估推广效果等。
5. 农业推广学与农业科学有何区别?农业推广学是研究如何将农业科学知识传播给农民并促进其应用的学科,注重传递和推广农业技术与管理方法,而农业科学则是研究农业生产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的学科。
三、案例分析题请根据以下案例回答问题:案例:李某是一个农村种植大户,他种植的水稻近几年产量一直不高,农民之间也没有有效的知识交流机制。
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收到了李某的求助,并对其田地进行了实地调查。
农业推广复习题[1]
农业推广学复习题第一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古代把农业推广称为(A)A劝农B后稷C诱导D干预2、农业推广的性质是(B)1-4A经济性B教育性C商业性D强制性3、美国国会通过《农业合作推广法》在(B)A1866年B1914年C1921年D1961年4、农业推广工作可以诱导农民行为(C)A强制变革(2服从变革C自愿变革D勉强变革5、农业推广学科属(D)1-4,19A农业学科B技术学科C经济学科D行为学科6.将“推广”一词最早用于农业活动的国家是(D)1-1,2A 美国B 英国C 印度D 中国7.最早开始应用“农业推广”一词,并给其赋于新的意义,使其成为现代农业推广专用词的国家是(A)1-1,3A 美国B 英国C 印度D 中国8.中国对于“农业推广”一词的应用,开始于(C)1-1,3A 远古尧舜时期B 宋代C 20世纪30年代D 20世纪60年代9.狭义的农业推广,工作业务范围以(A)1-1,4A 种植业为主B 养殖业为主C 改善农民生活为主D 乡村青年四健教育为主二、多项选择1、与农业推广学关系比较密切的相关学科包括以下的(ACDE)。
1-5,24A农村社会学B政治经济学C教育心理学D传播学E行政组织学2、人类的行为可以分为(ACDE)1-1,9A知识层面B生理层面C态度层面D技能层面E期望层面3、构成农业发展支持系统的要素有(ABCDE)1-2,12A农业研究B农业教育C农业投人D政策E农业推广4.中国古代把农业推广称为(CDE)1-1,2A 栽培技术B 耕作制度C教稼D劝农E课桑5.以下属于广义农业推广工作内容范围的是(ABCE)1-1,4A 农业生产指导B 农产品的运销、加工、贮藏C 农家家庭生活指导D 对农民进行心理学、教育学知识的教育E 公共关系指导6.以下属于广义农业推广工作内容范围的是(ABCDE)1-1,4A 农业生产指导B 资源利用和自然资源保护指导C 农家经营和管理计划指导D 市场和价格指导E 乡村领导人的培养和使用指导三、填空题1.农业推广可分为(狭义农业推广、广义农业推广、现代农业推广)三种类型。
农业传播技术及应用
农业传播技术及应用一、名词解释(20’):1、传播与沟通效果:是指受传者接受信息后,在情感、思想、态度和行为方面的反应、影响和变化。
2、创新扩散:是指将所给定的新的观念或实践不断地通过特定的渠道在一个社会结构如邻居、工厂或社区内传播的过程。
3、进步农民:是指那些对推广项目感兴趣、愿意配合推广工作者并率先采纳某种新技术的人。
4、进步农民策略:是指利用愿意采纳新技术的进步农民作为先锋开展推广工作,与其开展试验示范活动,并以此带动其他农民采用该技术。
5、参与式传播与沟通策略:是指以参与式发展理论模式为基础的以受传者为中心的传播策略。
6、参与式推广:是指专业推广人员与农民一起开展农业推广的计划、实施与监测评价的过程。
7、参与式培训:是指培训者与被培训者一起开展培训的计划、实施与监督评价的过程。
8、信息是“两次不确定性之差”,换句话说,信息就是能够减少或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
9、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信息传播行为及其运行发展规律的学科,是对人们信息交流行为的总结和概括。
10、传播概念:传播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
传播是通过讯息进行的社会的相互作用。
11、广义传播特点:强调传播是信息的共享、强调传播是有意图地施加影响、强调传播是信息交流的互动过程、强调传播是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强调传播是社会关系的体现。
12、把关人:在群体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管道。
13、发展传播学:发展传播学是二次世界大战后,大众媒介迅速扩展到欠发达国家,美国社会学者们开始关注和探讨媒介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
由D.勒纳、W.施拉姆、E.罗杰斯等创立。
发展传播学致力于大众传播(或者大众传播媒介)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关系研究。
其理论进程中,大众传播与其作用场的关系呈现出多维度的伸张,政治经济、大众文化、社会公平、个人发展、乡村发展、和平与安全等议题都逐渐被纳入发展传播学的范畴。
农业推广学复习思考题
农业推广学复习思考题农业推广学复习思考题一、绪论1、什么是农业现代化指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和手段。
2、狭义、广义和现代农业推广的主要特征有哪些?狭义的农业推广——以提供“技术指导”为主要特征广义的农业推广——以提供教育农民为主要特征[对成年农民——农事指导对农村妇女——家政教育] [对农村青年——四健教育(4H)(手、脑、身、心) (Hands,Head,Health,Heart)] 现代的农业推广——以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为主要特征3、简述中国特色农业推广的含义。
应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原理,采取教育、咨询、开发服务等形式,采用示范、培训、技术指导等方法,将农业新成果、新技术、新知识、新信息,扩散、普及、应用到农村、农业、农民中去,使我国的农业和农村发展走上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促进“三农”的全面发展。
4、为什么说农业推广学是边缘性综合学科?从工作内容来讲,应属于农业科学或自然科学。
从工作过程和形式来讲,应属于农村社会行为学。
从农业教育层面来讲,它又属于成人教育的范畴。
从农业创新的扩散传播规律,应属于传播学。
从农业推广项目管理层面来讲,它又属于管理学因此农业推广学只能是一个边缘性综合学科。
5、简述农业推广学含义、农业推广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含义:农业推广学是专门研究农业推广的理论和方法,并指导农业推广实践的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边缘性科学。
研究对象:农业生产者、经营者的行为,即农民(生产者、经营者)。
内容:(1)农业推广原理(2)农业推广方式与方法(3)农业推广技能(4)农业推广学的研究方法6、简述农业推广的性质、直接功能、间接功能和作用。
性质:1.教育性(属于教育范畴,是多种内容和形式相结合的农村社会教育)2.实践性(不论何种方法,都要以生产力的发展为最终目的,而生产力的发展是离不开具体的实践的。
也可以说农业推广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科学)3.综合性(即农业推广应具有教育、咨询、管理和服务四位一体的性质)直接功能:增进农村农民的基本知识;提高农村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提高农村农民的生活技能;改变农村农民的价值观念、态度和行为;(2)(3)目标团体系统的特征:目标团体系统是农民、农民家庭以及所处的生存空间。
农业推广复习题(答案版)
一、名词解释1.农业推广:组织与教育或沟通农民,改变农民行为的过程.2。
推广服务系统:指推广人员、组织机构及其所处的生存空间与环境。
3。
需要: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时的一种心理状态,也即个体对生活实践中所需客观事物在头脑中的反映,或者说,是指人们对某种目标的渴求或欲望。
4.动机:是由内在需要及外来刺激引发的,是一个人为满足某种需要而进行活动的意念或想法。
5。
效价:又目标价值,指某个人对他所从事的工作或所要达到的目标的效用价值的评价. 6。
行为操纵:在农民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影响他们的知识水平和态度。
7. 沟通: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人们利用共同的符号系统如语言、文字、图像、记号及身体语言等,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交流和传递各自的观点、思想、知识、爱好、情感、愿望等各种信息的过程,是社会信息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理解与互动的过程。
8.正式沟通:指按照组织明文规定的结构系统和信息流动的路径、方向以及特定媒体等进行的信息传递与交流的过程。
9农业推广沟通:指在推广过程中农业推广人员向推广对象了解需要,提供信息、传授知识、交流感情,最终提高推广对象的素质与技能,改变其态度和行为,并不断调整自己的态度、方法、行为等的一种信息交流活动。
10.创新:是一种被某个特定的采用个体或群体主观上视为新的东西,它可以是新的技术、产品或设备,也可以是新的方法或思想。
11。
创新的采用:指某一个体从最初知道某项创新开始,对它进行考虑,做出反应,到最后决定在生产实践中进行实际应用的过程。
11.创新的扩散:指某项创新在一定时间内,通过一定的渠道,在某一社会系统的成员之间被传播的过程。
13。
大众传播法:指农业推广人员将有关农业信息经过选择、加工和整理,通过各种大众传播媒介传递给农业推广对象的方法。
14。
集体指导法:又群体指导或团体指导,指推广人员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内对具有相同或类似需要与问题的多个目标群体成员进行指导和传播信息的方法。
new-农业传播考试复习题(2016.12)答案第一版
农业传播复习题1、什么是传播与沟通?什么是农业传播与沟通?传播、沟通一次来源于英文communication,传播学者常译为“传播”,社会学者常译为“沟通”传播:宣传、传授、表达、传递和散布的意思,是将个体的物质或能量传递给其他众多个体的过程;是将个人或一部分人的思想、观念传达给大众的过程。
(传播更多的是指信息的单向流动过程)沟通:是指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为了设定的目标,利用相互认同的符号系统(语言、文字、图像、记号及体态语等)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把信息、思想和情感在个人或群体之间传递的过程。
无论是传播还是沟通,都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传者和受者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利用适当的渠道(方式和方法)相互传递信息、相互交流和相互影响,预期达到信息共享和相互理解的目的。
农业传播与沟通: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从事农业及农村发展的工作人员与农民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利用适当的渠道(方式和方法)相互传递信息、相互交流和相互影响,预期达到信息共享和相互理解的目的。
2、什么是参与式推广,其进行的过程是怎样的?参与式推广:是指专业推广人员与农民一起开展农业推广的计划、实施与监测评价的过程。
在推广中,农民不是作为推广的对象,而是作为推广人员参与到推广活动中,对推广活动有发言权、分析权和决策权。
通过这种参与,一方面能够更有效地达到预先计划的目标,另一方面,能够使农民获得更多的影响自己将来的机会和社会权力。
许多农业问题,如小流域治理、持续农业发展系统的建立、农业产业化实现等,都需要通过目标群体的参与才能实现。
实施过程:(1)对农户进行访问(2)询问(3)进行排序3、人际沟通的概念,怎么提升人际沟通的能力?概念:人际沟通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
它不仅表现为人们之间各种活动、经验、能力的交流,还表现为人们的情感、意向、意见、思想、价值和理想的相互沟通与理解。
提升人际沟通能力的方法:①明确沟通目标,努力理解沟通过程,培养自己有效沟通的自觉性。
农业推广学复习思考题
农业推广学复习思考题五重点一、名词解释题1.大众传播法是指农业推广人员将有关农业信息经过选择、加工和整理,通过各种大众传播媒介传递给农业推广对象的方法2.集体指导法又称群体指导法或团体指导法,它是指推广人员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内对具有相同或类似需要与问题的多个目标群体成员进行指导和传播信息的方法3.个别指导法是推广人员和个别农民接触与沟通,讨论共同关心或感兴趣的问题,并向农民提供信息和建议的推广方法二、填空题1.根据信息传播方式的不同,可将农业推广方法分为( 大众传播法)、(集体指导法)和(个别指导法)三大类。
2.农业推广工作的基本程序可分为( 项目选择与确定)、(小面积试验)、(成果与方法示范)、(培训与咨询服务)、(普及推广)和(结果评价)6个步骤。
三、简答题1.简述大众传播推广法的特点。
信息传播具有很高的权威性信息传播具有很好的时效性信息沟通一般是单向性2.简述集体指导法的基本形式小组讨论示范短期培训实地参观特点指导对象较多,推广效率较高易于双向沟通,信息反馈及时共同问题易于解决,特殊要求难以满足3.简述个别指导法的基本形式农户访问办公室访问信函咨询电话咨询特点针对性强沟通的双向性信息发送量的有限性4.简述参与式农业推广的基本步骤。
准备阶段问题确认阶段方案优选阶段行动阶段信息反馈与成果扩散阶段5.如何选择和综合应用农业推广方法?考虑推广技术本身的特点考虑推广对象的特点考虑新技术不同采用阶段的特点考虑推广机构自身的条件六****一、名词解释题:1.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报告是从实际出发,运用定性、定量分析的方法,通过综合分析某项推广项目的社会需求、现实条件、社会经济效益等,论证该项目推广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2.项目申请报告:项目申请报告是申请科研课题立项、策划科研开展的一种文件,它的表达形式是科研项目申请书。
3.科技实验报告:农业推广中的科技实验,是为了考察农业科技领域某个新技术、新成果、新产品的特性、效果或适应性而在实验室或小范围内从事的研究活动,以便取得有价值的结果、结论,为在大范围内推广使用提供依据。
农业推广复习资料
《农业推广理论与方法》思考题1.简述现代农业推广的含义及主要社会功能。
现代农业推广是一项旨在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农村教育与咨询服务工作。
推广人员通过沟通及其他相关方式与方法,组织与教育推广对象,使其增进知识,提高技能,改变观念与态度,从而自觉自愿地改变行为,采用和传播创新,并获得自我组织与决策能力来解决其面临的问题,最终实现培育新型农民、发展农村产业、繁荣农村社会的目标。
直接功能:1、增进农村居民的基本知识与信息;2、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生产技术水平;3、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技能;4、改变农民的价值观念、态度和行为;5、增强农民的自我组织与决策能力;间接功能:1、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2、提高农业生产与经营效率;3、改善农村社区生活环境及生活质量;4、优化农业生态条件;5、促进农村组织发展;6、执行国家的农业计划、方针与政策.2.需要层次理论及其对农业推广工作有何指导意义。
需要层次理论按照其重要性和发生的先后顺序,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排列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按照农民的需要进行推广,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也是行为规律所决定的。
在推广实践中,推广人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深入了解农民的实际需要。
启发诱导、挖掘农民需要;尊重农民的客观需要;辨别合理与不合理、合法不合法需要;分析满足需要的可能性、可行性,尽可能满足农民合理可行的需要。
2.分析农民需要的层次性。
根据需要理论,推广人员应该对不同地区和不同个体制定不同的推广目标,满足不同地区。
不同农民的不同需要。
3.分析农民需要的主导性。
在农民众多需要当中,某种需要在一定时期内起主导作用,它是关键的需要,一经满足,就会起到较大的带动效果。
比如,对农民尊重的需要有时会占主导地位,他希望推广人员看得起他,与他平等对话,而不希望指手划脚,高人一等。
3.创新采用率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哪些?(1)相对优越性相对优越性是指人们认为某项创新比被其所取代的原有创新优越的程度。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考试答案
农业传播学名词解释:1、大众传媒:是指个人或组织通过某种媒体例如文字、电波、电视、电影、电脑、网络等印刷和电子媒体,利用图像,符号等形式,向不特定的多数人表达和传递信息的过程。
2、非语言沟通:是指通过非语言文字符号进行信息交流的一种沟通方式,人们利用身体动作,面部表情、空间距离、触摸行为、声音暗示,穿着打扮、实物标志、符号标志、色彩、绘画、音乐、舞蹈、图像和装饰等来表达思想、感情、态度和意向。
3、把关人:在传播学中,将在信息传递途径上工作的新闻记者、编辑、节目制作人员称为把关人。
4、学习型组织:是一种能够依靠组织成员的自我主动学习行为而维系的可持续发展的组织。
内向沟通:5、内向沟通:1、概念:信息在个体内传播。
2、特点:①指导个人思想、行为和经历的显示;②不断的创造和再创造的过程;③自我通过沟通的过程。
3、过程:⑴获得刺激(内部刺激和公开或隐蔽的外部刺激);⑵感受;⑶通过感受产生认知。
6、有效倾听与表达:倾听可以分为有效倾听和无效倾听,无效倾听等于耗费能量。
7、语言符号:是指口头发音和笔头书写的符号.意义是指用语言形式表情达意.由于语言是表达意义的体系,所以不论是感知、记忆词语和句子,还是听、说、读、写,意义起着核心作用。
8、群体规范:群体内的人往往共同遵守某种原则或标准,这些原则或标准被称为群体规范。
9、群体压力:是指当一个群体在意见分歧的情况下,群体的意见对个体意见往往有一种诱惑力或影响力,这种诱惑力被解释为群体对个体施加压力的现象,表现为群体使个体服从或遵从的行为结果。
10、第四媒体:互联网最初是以技术形态出现,经过30年的发展,它不仅成为一种作息的载体,而且通过这一载体开始生产并传播信息时便安突破了原先单纯的技术含义,成为物理技术与社会文化的复合体。
1998年5 月,在联合国新闻委员会举办的年会上,正式将报刊、广播、电视之后兴起的互联网命名为“第四媒体”。
:我们把社区群体中少数具有影响和改变他人态度的能力的人称作意见领袖。
农业推广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1、论述美国三位一体旳合伙推广体系和中国特色旳农业推广。
美国三位一体旳合伙推广体系:1862:赠地学院成立:美国国会通过“赠地学院法”(Morrill Act)。
法案规定政府拨给各州一定面积旳土地,以拍卖旳形式筹集资金,用于每州成立一所开设农业和机械课程旳州立学院,开展农村职业教育。
1877:建立州农业实验站美国国会通过“实验站法”(Hatch Act)。
建立由美国农业部、州和州立大学农学院领导旳州农业实验站,开展农业研究和推广活动。
19:建立合伙推广体系美国国会通过“农业合伙推广法”(Smith-Lever Act)。
规定由联邦政府、州和县资助各州、县建立以农学院为主旳教学、科研、推广三结合旳合伙推广服务体系。
“农业推广”和“推广教育”得到广泛应用。
中国特色旳农业推广:是运用教育、征询、开发、服务等形式,采用示范、培训、技术指引等措施,将农业新成果,新技术、新知识及新信息,扩散、普及应用到农村、农业、农民中去,引导和协助农民自愿作出科学决策,从而增进农业和农村发展旳一种专门化活动。
服务对象: 是人不是物,农民—农户—农民组织。
服务范畴: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综合指引。
内容:物化技术:新品种、新肥料、新农药、新机器、新设备等;非物化技术:新旳栽培饲养措施、新工艺、新设计、新信息、新观念、新思想、新旳操作措施等;特性:集科技、教育、管理及生产活动于一体,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及社会性。
2、论述农业创新旳采纳和影响农业创新扩散旳因素。
农业创新旳采用是指采用者个人从获得新旳创新信息到最后在生产实践中采用旳一种心理、行为变化过程,如农民通过观测、评价,最后决定采用这项创新。
这个过程所用旳实践为采用时间,有旳从获得创新信息后就决定采用,有旳则通过几年旳实践才肯采用。
农业创新扩散旳影响因素有:(1)经营条件因素农业公司及农民旳经营条件对农业创新旳采用与扩散影响很大。
经营条件比较好旳农民,他们具有一定规模旳土地面积,有比较齐全旳机器,资金较雄厚,劳力较富余,经营农业有数年经验,科学文化素质较高,同社会各方面联系较广泛。
农业推广
《农业推广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狭义的农业推广:对农事生产的指导,是一种极单纯的农事推广。
工作业务范围大都以种植为主,针对农业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问题,着重推广农业改良技术和进行技术技术扩散。
2、广义的农业推广:是以及农村社会为范围,以农民为对象,以农家为中心,以农民实际需要为内容,以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为最终目标的农村社会教育。
3、现代农业推广:指将有用信息传递给农民(传播过程),而且帮助农民获得必要的知识、技能和正确观点以便有效地利用这些信息和技术(教育过程)的一种动态过程。
4、农业推广学:是农业推广实验、推广研究成果及相关科学有关理论,经过较长的发展、概括而形成的一门边缘性学科。
5、劝农:最早见于汉文帝的一份诏书。
劝农是教稼的延续和发展,在继续保持教导稼樯外,更强调以性征手段劝免农桑,以贯彻朝廷农本治国政策。
6、采用者群体:把农民对农业创新采用的时间不同分为不同的群体。
7、创新扩散:指一种新的观点、思想、技术,一旦引入到一个社会系统,就会在这个社会系统中从一个决策单位,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传到下一个单位。
8、创新:指新技术、新产品和新设备,也可以是新的方法和观念。
一个事物对一个人是新或旧不以它的传播时间长短为衡量依据,而以人们的心理意识为依据。
9、钟型曲线:表示在一定时间内采用农业创新的成员百分比。
10、S型曲线:表示在时间的任意点上,已采用农业创新的成员占全体成员的百分比。
11、创新者:在社会系统里,第一个实践或最早采用一项创新的人,也称之为先驱者或进步农民。
一般为年青、受过较好教育,见多识广,有影响力,特别相通过创新获得更大的收入的人。
在钟型曲线中占2.5%。
12、早期采用者:农村中潜在的改革者,是对先驱者的行动颇兴趣,并主动进行观察了解,一旦信服即很快采用创新的人。
在钟型曲线中占13%。
13.早期多数:跟随创新者和早期采用者之后,发现创新对自己有利而主动采用的那部分人。
在钟型曲线中占34%。
农业推广学复习思考题
农业推广学复习题第一章一、选择题1.最能说服固执农民的推广方法是()A.成果示范B.方法示范C.个别指导D.访问农户2.个别指导是推广人员与农民的单独接触,它对农民问题的解决具有()A.直接性B.间接性C.难以达到共识D.信息交流单向性3.属于大众传播指导方法的是()A.方法示范B.成果示范C.农业新闻D.座谈会4.农业推广试验中有A1、A2二个品种和N1、N2、N3三种氮肥施用量,其处理组合数是()个。
A.24 B.6 C.7 D.55.属于个别指导工作方法的是()A.现场会B.经验交流会C.电话咨询D.座谈6.属于集体指导的农业推广方法是()A.现场会B.访问农户C.电话咨询D.电脑服务7.实施方法示范的原则是()A.实际操作为主B.少做C.只讲不做D.只做不讲8.农业推广的转化功能是()A.转变农民的行为B.把知识形态和物质形态的农业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C.转变农民的观念D.有限资源的转化利用9.媒介是()中一个常用的概念。
A.教育学B.经济学C.社会学D.传播学10.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是()年成立的。
A.1949 B.1990 C.1993 D.199511.农业推广干预过程是沟通的()A.目的B.手段C.信息D.组织12.推广服务系统是指()A.供应农业推广资料的后勤服务组织B.供应推广资料和技术的后勤服务组织C.农业推广机构、农业推广人员以及他们所处的生存空间D.参与技术推广的各个环节的总体13.农业推广工作过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它包括()两个基本的子系统。
A.推广系统和技术管理系统B.推广系统和研究系统C.推广服务系统和目标团体系统D.知识系统和信息系统14.推广项目的技术不具备(),则没有推广价值。
A.计划性B.先进性C.社会性D.公正性15.推广对象的规模,一般比推广工作者个人所接触到的农民群体()A.小B.大C.差不多D.无法比较16.依据一定的原则,由农民自己拟定计划,这种方式是()A.自上而下的计划拟定方式B.自下而上的计划拟定方式C.联合拟定方式D.上下结合双程式17.农业推广服务必须有明确的()和指明努力方向的计划,才能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改善农村人民总体生活水平的目的。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真题与答案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一、概念题1、神入式倾听是倾听者将重点不仅放在内容上,而且要考虑理解讲话的人,是一个包括讲话者和收听者在内的动态的、相互影响的过程。
2、当人们在现实生活和社会交往中意识到性别的社会的或生理的差异并采取性别平等倾向的行动时,我们称之为具有性别敏感性。
3、在大众传播的大量信息中,受众所感知到得往往是那些与自己的既有兴趣,习惯,需求等一致或接近的部分,心理学家奥尔波特等人的实验研究证明了这种选择性认知倾向,选择性认知一样,都是制约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
4、符号在社会发展和维持中以及在形成个人精神活动等方面所起的关键作用,强调个人精神活动与社会传播过程之间的关系。
5、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与人之间获得信息的途径和数量是不平衡的,也就是所谓的知识沟。
6、群体压力是群体对其成员的一种影响力。
当群体成员的思想或行为与群体意见或规范发生冲突时,成员为了保持与群体的关系而需要遵守群体意见或规范时所感受到的一种无形的心理压力,它使成员倾向于作出为群体所接受的或认可的反应。
二、简述题1、一个团队高度一致的价值取向、企业对人才的尊重培养、科学合理的绩效薪酬制度是形成企业的凝聚力的核心条件,那么,一个良好的沟通机制就是一个团队凝聚力的金钥匙。
在此基础上团队间相互信任、相互激励、相互帮助,信息共享,经验互递,即可使彼此之间拥有亲人般的感觉,凝聚力就不断加强,无往不胜。
2、约哈里之窗(Johari Window)由美国心理学家乔瑟夫·勒夫(Joseph Luft)和哈里·英格拉姆(Harry Ingram)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故就以他俩的名字合并为这个概念的名称。
当时他们正在从事一项组织动力学的研究。
发展至今,约哈里之窗与组织发展更为相关,因为它现在的研究重点主要落在人的软技能、行为习惯、移情作用、人际合作、人际发展以及组织间发展,等等。
约哈里之窗已经成了一个广泛使用的管理模型,用来分析以及训练个人发展的自我意识,增强信息沟通、人际关系、团队发展、组织动力以及组织间关系。
农业推广学复习要点(课后复习题)
第一章导论1、农业推广 p6现代农业推广是一项旨在开发人力资源的涉农教育与咨询服务工作。
推广人员通过沟通及其他相关方式与方法,组织与教育推广对象,使其增进知识,提高技能,改变观念与态度,从而自觉自愿地改变行为,采用和传播创新,并获得自我组织与决策能力来解决其面临的问题,最终实现培育新型农民、发展农业与农村,增进社会福利的目标。
2、推广服务系统目标团体系统 P10农业推广工作过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它包括两个基本的子系统,即推广服务系统和目标团体系统,前者是指推广人员、组织结构及其所处的生存空间和环境,后者是指推广对象、社会结构及其所处的生存空间和环境。
3、美国的合作农业推广法《史密斯—利弗法》最早是于1914年通过的。
4、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农业推广法规《农业推广规程》是于1929年公布的。
5、怎样理解农业推广的发展趋势? P3-44个方面:一是推广工作的内容已由狭义的农业技术推广拓展到生产与生活的综合咨询夫妇。
二是推广对象的范围扩大(不只限于农民、农村妇女、农村青少年、农村老年等农村民众,还包括农业经营者、农民基层组织和一般消费者)。
三是推广人员与组织机构多元化(目前影响较大的主要有行政型、教育型、项目型、企业型和自助型5种)。
四是推广方法与方式更加重视以沟通为基础的现代信息传播与教育咨询方法。
6、当代世界农业推广模式主要有哪些类型? P4-5五大类型:传递服务模式、合同约束模式、意识启蒙模式、参与服务模式、综合咨询模式(详细内容较多,看书!)7、现代农业推广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P6推广的内容已由狭义的农业技术推广拓展到了推广对象生产与生活的综合咨询服务;推广的目标由单纯的增产增收发展到促进推广对象生产的发展与生活的改善;推广的指导理论更强调以沟通为基础的行为改变和问题解决原理;推广的策略方式更重视由下而上的项目参与方式;推广方法重视以沟通为基础的现代信息传播与教育咨询方法;推广组织形式多元化;推广管理科学化、法制化;推广研究方法更加重视定量方法和实证方法。
农业推广形成性考核作业1
农业推广形成性考核作业1(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1.农业推广是把新技术、新知识、新材料、新技能和信息,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沟通干预等手段,传播、传递、传授给农业生产者、经营者,使之自愿改变其行为,自我作决策,从而改善其生产条件与生活环境,提高其智力、产品产量、质量与经济收入,达到实现物质与精神两个文明目的的活动。
判断题(3 分) 3分A.对B.错2.农村发展包括农村社会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但是不包括社会稳定、民主参与、社会平等、妇女地位的提高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判断题(3 分) 3分A.对B.错3.在农业推广工作中注意做好两个坚持:①要坚持因地制宜,“一切经过试验”的原则;②要坚持按科学规律办事的原则。
判断题(3 分) 3分A.对B.错4.落后农民是指那些对推广机构所要推广的项目感兴趣,愿意与推广工作者配合并率先采纳某种新技术的人。
判断题(3 分) 3分A.对B.错5.农业推广人员要想改变农民的自愿行为,就需要分析农民在不同社会经济条件下的需要,注意农民的动机,适时地及时地给予帮助和引导,才能取得农业推广的积极效果。
判断题(3 分) 3分A.对B.错6.创新的扩散包括四个要素:创新、传播渠道、时间和社会系统。
判断题(3 分) 3分A.对B.错7.通常情况下,创新扩散过程被分为四个阶段:突破阶段、关键阶段、自我推动阶段和浪峰减退阶段。
判断题(3 分) 3分A.对B.错8.按照其采用群体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创新的群体采用过程被划分为3个阶段:少数人开始采用阶段、早期少数群体采用阶段和多数群体采用阶段。
判断题(3 分) 3分A.对B.错9.农民所具有的知识、技能、性格及经历等因素决定了农民对事物不同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同时也决定了农民接受新事物的能力。
判断题(3 分) 3分A.对B.错10.农业推广体系是指农业推广的各级组织形式和运行方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可分为政府主导型的农业推广体系、民营推广组织和私人推广组织3种类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题(2015.12)1、什么是传播与沟通?什么是农业传播与沟通?传播多指信息的发布;沟通多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理解的过程。
是综合传达、交换和交流等意思为一体的表达方式,它表示人与人之间在思想、情感和信息方面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
无论传播还是沟通,都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传者和受者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利用适当的渠道(方式和方法)相互传递信息、相互交流和相互影响,预期达到信息共享和相互理解的目的。
传播:指宣传、传授、表达、传递和散布的意思,是将个体的物质或能量传递给其他众多个体的过程;是将个人或一部分人的思想、观念传达给大众的过程。
(传播更多的是指信息的单项流动过程)农业传播:指农业推广工作中推广人员利用各种传播媒介所开展的信息传递和活动的过程。
其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农业新技术的扩散;二是新观念、新思想和新政策的宣传。
(综合起来即为创新扩散或推广)沟通:是指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为了设定的目标,利用相互认同的符号系统(语言、文字、图象、记号及体态语等)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把信息、思想和情感在个人或群体之间传递的过程。
(沟通是信息的双向流动过程)农业传播与沟通是一个信息的传递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从事农业及农村发展的工作人员与农民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利用适当的渠道(方式和方法)相互传递信息、相互交流和相互影响,预期达到信息共享和相互理解的目的。
2、什么是参与式推广,其进行的过程是怎样的?参与式推广是指专业推广人员与农民一起开展农业推广的计划、实施与监测评价的过程。
在推广中,农民不是作为推广的对象,而是作为推广人员参与到推广活动中,对推广活动有发言权、分析权和决策权。
通过这种参与,一方面能够更有效地达到预先计划的目标,另一方面,能够使农民获得更多的影响自己将来的机会和社会权力。
许多农业问题,如小流域治理、持续农业发展系统的建立、农业产业化实现等,都需要通过目标群体的参与才能实现。
实施过程:(1)对农户进行访问(2)询问(3)进行排序3、组织沟通与小群体沟通的概念。
怎么做到有效的小群体沟通?组织沟通中解决问题的方式有哪些?小群体沟通:一般指二至七人组合在一起,为了实现某种共同的目标、完成某种具体的任务和发挥大家的潜力而非正规地组织在一起,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影响的过程。
在知识、经验的交流和分享上是一种个人和社会需求的结合,可以达到1+1大于2的效果。
组织沟通是组织内部成员间及组织与其他群体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小群体沟通策略:(1)挖掘每个人的潜力,充分利用小群体内的已有资源。
(2)选择合适的地点和时间。
(3)座位的安排形式服从于目标要求,尽量使每个成员相互看到,增强沟通效果。
(4)引导大家讨论主题,讨论时对事不对人。
(5)如果可能的话,可安排一些有乐趣的活动,如自由讨论、游戏等。
(6)最后,要利用小组沟通技术来集中讨论大家感兴趣的话题,努力把大家的谈话引导到共识的目标和结论上来,从而强化个人的接受程度,影响以后的实践行为。
解决问题的方式:是指组织内利用一定的沟通手段对组织内矛盾的处理和问题的解决方式。
不断交流:领导者管理不是等到出现问题才想起沟通,而应时刻注意与员工之间的沟通,如定期与员工进行交谈等。
问题研讨:在组织运行中,对组织的工作目标、计划及发展思路上可能会产生一些不同的意见,对这些分歧,应引起重视。
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办法是召开研讨会,利用集思广益的办法达到彼此的共识。
鼓励进取:通过沟通方式将组织的理念变成每个成员的努力方向和自觉的奋斗目标。
4、传播与沟通过程的5W模式是什么意思?美国学者H·拉斯韦尔首次提出构成传播过程的五种基本要素,并按照一定结构顺序将它们排列,形成了“5W模式”或“拉斯韦尔程式”的过程模式。
即:(1)由谁传播(Who);(2)说什么(Says what);(3)经过何种渠道(In which channel);(4)向谁传播(To whom);(5)有何效果(With what effects)对谁(受传者)5、什么是主导支配型传播策略?包括哪几种方式?主导支配性传播策略是指以传者为中心的传统的传播理论模式或指导思想以及这些模式和思想对人的传播行为或发展工作者的发展工作的影响。
方式:(一)传播效果策略:指认为传播效果是由传者决定的一种理论模式或指导思想。
重点考虑传播的效果。
包括了大众传媒效果和说服效果。
(二)创新扩散策略:创新扩散是技术推广的最早的表现形式,创新扩散的要素包括创新、沟通渠道、时间和社会系统四个方面。
指的是将所给定的新的概念或者实践不断通过特定的渠道在一个社会结构内传播的过程。
(三)群体影响策略:群体影响策略是指人们利用群体特征达到对个体行为产生影响的策略。
6、论述传播沟通在农业推广和农村发展中的作用。
(1)获取信息,发出信息信息的获得和发出是沟通的重要作用之一。
(2)分析需求,提供咨询咨询是人力资源开发,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手段。
(3)讨论协商,计划决策沟通是农村发展工作者与农民相互交流,开展农业推广工作的工具。
农业推广工作者利用沟通的工具与工作对象进行讨论协商,无论是大众传播媒体还是面对面的交流,这种讨论有利于最终的计划和决策的形成。
(4)监测评价,修正错误沟通的另一个作用是监测评价,修正错误。
一方面指公开的舆论监督。
另一方面,对农村中创新传播的做法与发展策略的选择进行监督。
(5)创造气氛,轻松娱乐7、农村发展工作者的两种角色是什么?手段都是沟通,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扮演着传者的角色。
(1)变革代表农村发展工作者在农村社区发展中起着传者的角色。
简单地说,他们的工作任务是要带来变化,引起变革。
(2)把关人在传播学中,将在信息传递途径上工作的新闻记者、编辑、节目制作人员称为把关人,把关人是信息的过滤者。
8、列举传播学的产生有五位奠基人,并简述他们各自的贡献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美):拉斯韦尔是分析宣传效果的创始人,他告诉人们怎样用分析的方法研究政治传播问题。
1927年出版论著《世界大战时期的宣传技术》;1948年,他发表了《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一书,提出传播有三大功能,即监视环境、协调社会和传授文化,提出了“五个W”传播与沟通模式。
社会心理学家保罗·拉扎斯菲尔德(奥):奥地利数学家,致力于社会心理学研究。
在普林斯顿大学建立了一个广播研究中心;在哥伦比亚大学建立了“应用社会学研究中心”;他将社会心理学引入传播学。
心理学家卡尔·霍夫兰(美):美国籍实验心理学家。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在耶鲁大学讲授心理学。
“耶鲁计划”的理论是“刺激—反应论”,强调实验方法。
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列文(德,美籍):美国籍德国人,社会心理学家。
他是心理学上“群体动力学理论”和“场论”的创立者。
他把心理学看成是一门社会科学,首先把心理学引入传播研究。
新闻学家宣伟伯(美):美国新闻学家,著名的传播学者。
他与以上4个奠基人不同。
以上4位学者仅仅在自己学科领域,从不同角度对社会传播现象进行了研究。
宣韦伯是把传播学同新闻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各种学科综合起来,第一个把传播作为专门学科来研究,并在传播学术界产生过巨大影响的人。
宣伟伯被称为传播学的奠基人和集大成者。
9、传播过程的5要素是什么?包括了哪三种类型,并简述之。
农业和农村工作者,农民(工作对象),信息(工作内容),渠道(工作方式、方法),相互理解(工作目标)。
此过程由5个基本要素构成(传者、受者、信息、渠道、相互理解)。
也可以表现为三种类型:单向传播、双向沟通和对话。
与这三个层面相联系的分别为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和上下结合的思维方式、管理方式或工作方式。
10、什么是认知的选择性?请举例说明认知选择性带给你的启示。
个体根据已有的认知结构,有选择地以少数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表现为对某些信息易于吸收,对另一些信息予以排斥,认知的这种特性即是认知选择性。
选择性的表现:1、选择性注意;2、选择性理解(不同的人对同一信息作出的不同解释和结论);3、选择性记忆认知结构和选择性的启示:1、知识是通过信息传递的,人们通过沟通相互传递的是信息,而不是整体知识。
2、学习起源于兴趣。
3、每个人都存在着向别人学习的必要性。
11、传播与沟通中的关系表现为哪三种形式?对传播与沟通效果的影响怎样?(1)仰视:表现为对传播与沟通对象的崇拜尊敬。
(2)俯视:表现为对传播与沟通对象的蔑视和鄙视。
(3)平视:表现为对传播与沟通对象的平等相待。
沟通关系受人们地位差别的影响很大,这种影响称为位差损耗效应。
相关研究表明:从上到下的信息只有20%~30 %被下级知道并正确理解;从下到上反馈的信息不超过10%被上级知道并正确理解;而平行交流的效率可以达到90 %以上。
12、影响人际关系的心理因素有哪些?试举例说明之(1)自恃过高有些人自认为自己聪明,别人不如自己,表现得十分自负,这种人只关心个人的需要,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得目中无人。
高兴时海阔天空,不高兴时则不分场合乱发脾气,全然不考虑别人的感受;把自己摆在大众之上,不懂得尊重别人,说话时表现出咄咄逼人的状态。
这类型人通常喜欢与别人争论,时时、事事总要压倒别人才肯罢休,有的人喜欢寻求这种刺激,出现这种“强他欲”,认为这样才能感到心理上的满足。
此类型的人,心理不健康,情绪波动大,同事关系极差,容易走向极端。
案例:有一个大学生,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分配到一家单位工作。
该生性格十分内向、沉默寡言,平时很少和同事交往,而且心高气傲,十分自负。
这样一来,同事对这个人十分反感,处处冷眼相待。
在这样的环境中他的性格日益怪僻,终因一件小事与同事吵了起来,而其他同事都站在他的对方一边,并扬言上书领导要把他辞退。
他怒火在胸,怀恨在心,发疯似地操起桌面的一把水果刀向对方捅去……,结果,他以故意伤害罪被判刑15年。
这场悲剧就是人际关系长期恶化的结果。
影响人际关系的心理因素(2)孤僻自卑有种人孤芳自赏,认为别人世俗浅薄。
还有的小时候受到家长和老师严厉管束,常被训斥的状态长期留在记忆之中,感到自己不如人,不愿意和他人交往,把自己孤立封闭起来,人为地为自己设置心理障碍,阻碍自己在同事之间敞开心扉,不能用坦荡、真挚的感情去赢得别人的理解和友谊。
(3)猜测多疑这类型的人只相信自己不相信别人,看谁都像“偷斧头的人”,每遇到一件对自己不利的事情,就容易往坏处想。
比如,自己没有评上先进,没有得到提拔,不是从自己身上找问题而是迁怒于人,怀疑某某人给领导打“小报告”了,怀疑领导对自己有“成见”,给自己穿小鞋了等。
这种人掉在自己设置的“心理陷附’之中,不能自拔。
影响人际关系的心理因素(4)羞涩腼腆这类型的人往往属于内向型性格,生性内向、沉静,过于自爱,过于重视自己的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