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学案--第10课 我们当地的风俗-人教部编版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10《我们当地的风俗》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10《我们当地的风俗》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10《我们当地的风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们当地的风俗》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十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自己当地的风俗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地域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文字,引导学生了解风俗的含义、种类和特点,以及风俗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材还设计了丰富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学习当地的风俗,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能够理解和掌握教材的内容。

同时,他们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对于自己家乡的风俗习惯有着浓厚的兴趣。

然而,学生对于一些专业的术语和概念可能还有一定的难度理解,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解释。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风俗的含义、种类和特点,以及风俗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自己当地的风俗习惯,培养学生的地域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3.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风俗的含义、种类和特点的理解和掌握。

2.学生对于自己当地的风俗习惯的了解和掌握。

3.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了解风俗的含义、种类和特点,以及风俗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实践体验法:设计丰富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学习当地的风俗,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3.小组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当地的风俗习惯,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相关资料的准备。

2.教学设备的准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3.活动材料的准备,如图片、视频等。

4.课前对于学生的了解和调查,了解学生对于当地风俗的了解程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风俗吗?”,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5分钟)通过展示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风俗的含义、种类和特点,以及风俗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我们当地的风俗教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我们当地的风俗教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我们当地的风俗教案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我们当地的风俗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10《我们当地的风俗》教学设计第一课时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10《我们当地的风俗》教学设计第二课时top相关主题道德与法治课教案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案例道德与法治公开课道德与法治第13课部编九年级道德与法治道德与法治教学案例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我们当地的风俗教案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我们当地的风俗第二课时教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 10课我们当地的风俗 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10《我们当地的风俗》教我们当地的风俗》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最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十课我们当地的风俗学案

【最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十课我们当地的风俗学案

四、连线:略
五、简答:
1、略
2、我认为现在禁止放鞭炮是正确,我赞成这样的做法。虽然放爆竹庆祝新年已经有
几千年的历史,新年里爆竹带来的噼里啪啦的响声,增加了节日的气氛,但是长远看,
不利于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生存环境。每年燃放爆竹引发的各类伤害事件层出不穷,
燃放的烟雾引发雾霾天气,因此我赞同这种做法。任何一个风俗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具体盛况
广西壮族
三月三歌节
西藏(拉萨市)
福建(福州市) 内蒙古(锡林郭勒)
云南傣族
三、判断题。
1、相同的节日会有不同的庆祝方式。 (

2、在我的家乡,一般人过生日都要吃长寿面。 (

3、重阳节又叫“双九节” “老人节”“茱萸节”,因为久久重阳与久久谐音,也包含
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 ( )
4、不同的风俗体现了不同的文化,表达了人们多样的情感。 ( )
5、元宵节也被称作“踏青节” 。(

四、将下列传统节日与其时间对应连起来。
端午节
农历正月初一
春节
农历九月九日
清明节
农历五月初五
重阳节
农历八月十五
中秋节
公历 4 月 5 日前后
五、简答题。
1、你出生于哪一年?属相是什么?请写出一个你知道的十二生肖的故事。
2、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些风俗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了,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
家家户户做五色糯米饭, 染彩色蛋, 进
行对歌活动。
西藏自治区
藏历新年
进行传统赛马与表演活动。
福建(福州
孝顺节
人们煮拗九粥送亲朋好友, 已经出嫁的
市)
女儿要回家孝敬父母。
内蒙古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10我们当地的风俗《风俗就在我身边》 (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10我们当地的风俗《风俗就在我身边》 (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10我们当地的风俗《风俗就在我身边》(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十课《风俗就在我身边》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了解和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尊重他人的情感。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了解风俗的定义,认识家乡的风俗习惯,探讨风俗的意义,以及如何传承和弘扬优秀风俗。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自己家乡的风俗习惯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可能对风俗的定义和意义认识不足,对如何传承和弘扬优秀风俗缺乏思考。

此外,学生的地域观念可能较强,需要引导他们尊重他人的风俗习惯。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风俗的定义,认识家乡的风俗习惯,探讨风俗的意义,学会尊重他人的风俗习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讨论、分享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尊重他人的情感,增强对优秀风俗的传承和弘扬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风俗的定义,认识家乡的风俗习惯,探讨风俗的意义。

2.难点:如何传承和弘扬优秀风俗,尊重他人的风俗习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风俗的魅力。

2.案例教学法:以家乡的风俗习惯为例,引导学生了解和尊重他人的风俗习惯。

3.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亲身体验风俗的传承和弘扬。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家乡的风俗习惯案例,制作课件,准备相关视频资料。

2.学生准备:调查了解家乡的风俗习惯,准备分享自己的调查成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家乡的风俗习惯,引导学生关注风俗现象,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风俗的定义,呈现家乡的风俗习惯案例,让学生了解风俗的多样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调查了解到的家乡风俗习惯,互相交流学习。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10 我们当地的风俗 》第1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10 我们当地的风俗 》第1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10 我们当地的风俗》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十课《我们当地的风俗》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当地的风俗习惯,感受风俗习惯的独特魅力,增强学生对家乡文化的热爱。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当地的风俗习惯、节日庆典、民间艺术等,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文字,引导学生了解和关注家乡的文化遗产,培养学生的地域文化认同感。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他们对自己家乡的风俗习惯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深入的探究和系统的认识。

学生对家乡的风俗习惯感兴趣,愿意参与相关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当地的风俗习惯,感受风俗习惯的独特魅力。

2.培养学生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增强地域文化认同感。

3.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当地的风俗习惯,感受风俗习惯的独特魅力。

2.难点:培养学生对家乡文化的理解和热爱,增强地域文化认同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案例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了解和感受当地的风俗习惯。

2.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3.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如调查、采访、制作等,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案例等教学资源。

2.准备调查表、采访提纲等实践工具。

3.准备课堂活动所需的时间和场地。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关注当地的风俗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当地的风俗习惯、节日庆典、民间艺术等,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家乡文化的独特魅力。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围绕当地的风俗习惯,谈谈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10课《我们当地的风俗》教学设计+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10课《我们当地的风俗》教学设计+练习题(含答案)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10课我们当地的风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我们对长辈什么样的美好祝愿。

(2)你的家乡是怎样给老人祝寿的呢?10、小小分享会:在你的家乡,还有哪些风俗与尊老有关呢?11、小抢答:(1)中国有许多重要的传统节日,你都知道哪些?(2)每个地方庆祝这些节日的方式是一样的吗?、12、家乡小导游:你的家乡是怎样过端午节的呢?13、介绍:不同地区的端午习俗14、总结:中国有许多重要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等。

但是,相同的节日会有不同的庆祝方式,这就形成了各地有差异的节日风俗。

15、过渡语:除了这些共同的节日,许多地方还有不少当地特有的节日,这些节日也会涉及许多独特的节日风俗。

16、探访奇妙的节日风俗:(1)你了解这些节日的来历和风俗吗?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节日,收集资料与大家分享一下!(2)你们当地有什么独特的节日?这个节日是如何过的?17、视频:三月三的由来18、那些美好的节日:课本第78页图片19、想一想,填一填:你们当地都会过哪些节日,这些节日有哪些风俗,这些风俗寄托了家乡人什么样的愿望和情感呢?知道不同地方庆祝节日的方式有所不同。

知道许多地方有自己独特的节日。

感受节日和风俗背后的美好祝愿与情感。

课堂小结不同的风俗体现了不同的文化,都寄托着人们美好的祝愿,表达了人们多样的情感。

总结提升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10课我们当地的风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课题10我们当地的风俗第二课时单元第四单元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四年级学习目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懂得珍惜、保护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4、能力目标:辨证认识中国传统风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3、知识目标:了解风俗的变迁和改革,学会对传统风俗加以正确判断,学会珍惜优良风俗。

重点辨证认识中国传统风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难点懂得珍惜、保护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板书教学环节教师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3、介绍:潮汕地区的“拜老爷”风俗4、观点对对碰:不同人对潮汕“拜老爷”风俗的看法5、小数据:目前在潮汕地区,拜老爷都是老一辈的人在拜,而年轻人,尤其是长期在外工作的年轻人已经对拜老爷的流程等十分陌生,也并不喜欢这些繁琐的风俗习惯。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10课《我们当地的风俗》优质教案(送教材问题参考答案)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10课《我们当地的风俗》优质教案(送教材问题参考答案)

人教统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10、我们当地的风俗第一课时教案人教统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10、我们当地的风俗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材问题参考答案第1单元教材问题参考答案P3:在学习和生活中,哪些原因会让你们成为好朋友呢?答:有共同语言,有共同的兴趣、爱好,有相似的经历,性格相近等都可能让我们成为好朋友。

P5:你愿意跟玲玲、凯凯、雅丽和张猛成为好朋友吗,为什么?你能给他们提一些建议吗?答:我不愿意和他们成为好朋友。

因为玲玲瞧不起人,凯凯不愿意分享,雅丽不尊重人,张猛爱欺负人。

我给他们的建议是:和同学相处时要注意说话的方式,多考虑他人的感受,学会尊重他人,懂得分享,互帮互助,不欺负同学。

P17:你有帮助自己说话算数的妙招吗?答:请家长、朋友监督自己;树立目标意识,制订计划并按计划执行;把有关诚信的名言写下来贴在书桌上时刻提醒自己。

P19:这个冲突为什么会发生呢?在校园中引发冲突的原因还有什么?答:1.不遵守上下楼梯的规则;2.上下楼梯速度太快,不小心仔细;3.双方情绪激动,互不相让。

在校园中引发冲突的原因还有:观点不同;利益冲突;相互误会、不理解、不宽容等。

P20:三种解决矛盾的方法分别会带来怎样的结果?你觉得哪种做法既能避免冲突,又不让自己受委屈呢?答:忍受的结果是:一味地委屈自己。

指责的结果是:可能引发冲突。

真诚劝告的结果是:既避免冲突,又不委屈自己。

真诚劝告的做法既能避免冲突,又不让自己受委屈。

P27:你有什么好方法帮被欺负者摆脱烦恼呢?答:可以帮助被欺负者分析被欺负的原因,对症下药,鼓励他勇敢面对,让他认识到害怕报复的想法是错误的;可以告诉老师,通知家长,如果欺负者不听劝告,可以报警。

第2单元教材问题参考答案P31:你知道网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吗?和同学们分享一下吧。

答:对所购商品的详细描述、产品检验报告、商家的信誉、商品评价等信息要进行了解和比较。

要保留促销活动细则、聊天记录和物流记录等,作为消费维权的证据。

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10 我们当地的风俗 部编版

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10 我们当地的风俗    部编版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10课我们当地的风俗第一课时
种寿宴视频,给大家介绍或者表演一下,再议一议这些风俗寄托了我们对长辈什么样的美好祝愿。

(2)你的家乡是怎样给老人祝寿的呢?
10、小小分享会:在你的家乡,还有哪些风俗与尊老有关呢?
11、小抢答:
(1)中国有许多重要的传统节日,你都知道哪些?
(2)每个地方庆祝这些节日的方式是一样的吗?、
12、家乡小导游:你的家乡是怎样过端午节的呢?
13、介绍:不同地区的端午习俗
14、总结:中国有许多重要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等。

但是,相同的节日会有不同的庆祝方式,这就形成了各地有差异的节日风俗。

15、过渡语:除了这些共同的节日,许多地方还有不少当地特有的节日,这些节日也会涉及许多独特的节日风俗。

16、探访奇妙的节日风俗:
(1)你了解这些节日的来历和风俗吗?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节日,收集资料与大家分享一下!
(2)你们当地有什么独特的节日?这个节日是如何过的?
17、视频:三月三的由来
18、那些美好的节日:课本第78页图片
19、想一想,填一填:你们当地都会过哪些节日,这些节日有哪些风俗,这些风俗寄托了家乡人什么样的愿望和情感呢?知道不同地方庆祝节日的方式有所不同。

知道许多地方有自己独特的节日。

感受节日和风俗背后的美好祝愿与情感。

课堂小结不同的风俗体现了不同的文化,都寄托着人们美好的祝愿,表达了
人们多样的情感。

总结提升板书。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0课《.我们当地的风俗》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0课《.我们当地的风俗》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0课《.我们当地的风俗》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们当地的风俗》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和尊重自己所在地区的风俗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地域文化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材通过介绍各地的风俗习惯,使学生认识到风俗习惯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是人们生活的一种体现。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他们对周围的生活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在这个阶段,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民俗风情,可以激发他们探究民俗文化的兴趣,培养他们尊重和传承民族文化的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尊重自己所在地区的风俗习惯。

2.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

3.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风俗习惯。

2.难点: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和学习风俗习惯。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的风俗习惯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风俗习惯案例和图片。

2.制作课件,展示各地的风俗习惯。

3.准备时间安排表,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各地的风俗习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和学习风俗习惯。

2.呈现(10分钟)呈现准备好的风俗习惯案例,让学生了解和感受自己所在地区的风俗习惯。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风俗习惯,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自己所在地区的风俗习惯,并进行分享。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风俗习惯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6.小结(5分钟)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强调尊重和传承民族文化的意识。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10《我们当地的风俗》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10《我们当地的风俗》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10《我们当地的风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们当地的风俗》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材通过图片、故事和活动等形式,展示了家乡的风俗,让学生在了解的过程中,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对于家乡的风俗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可能对某些风俗习惯的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差异,引导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风俗习惯,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2.培养学生尊重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3.提高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风俗习惯。

2.难点:培养学生尊重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故事和活动等形式,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感受和了解家乡的风俗。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交流和表达能力。

3.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家乡风俗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认同。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故事和活动素材。

2.准备教学PPT,展示家乡的风俗。

3.准备时间:40分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故事,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风俗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家乡的风俗,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风俗习惯,引导学生关注风俗背后的文化内涵。

3.操练(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风俗习惯,培养学生的交流和表达能力。

4.巩固(5分钟)通过问答形式,检验学生对家乡风俗的了解程度,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家乡风俗在现代社会的作用,讨论如何传承和发扬家乡文化。

6.小结(3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尊重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10《我们当地的风俗》教案设计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10《我们当地的风俗》教案设计

《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感受家乡文化关心家乡发展》
——《10.我们当地的风俗》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热爱家乡,愿意对家乡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2、行为与习惯:初步养成主动参与家乡风俗、民间艺术活动的行为与习惯。

3、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家乡的风俗、民间艺术,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不参与迷信
活动。

4、过程与方法:在情景体验、调查交流中,感受家乡变化,了解家乡风俗和民间艺术。

道德教育点:了解民风民俗,爱护家乡。

法治教育点:了解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

【单元学习活动一览】
核心能力:收集与处理信息、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交流与合作、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道人教部编版德法治四年级下册10《我们当地的风俗》 (3课时教学设计)

道人教部编版德法治四年级下册10《我们当地的风俗》 (3课时教学设计)

道人教部编版德法治四年级下册10《我们当地的风俗》(3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们当地的风俗》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当地的风俗习惯,培养学生的地域文化认同感。

内容主要包括对当地风俗的介绍,如节日习俗、婚丧嫁娶、饮食习惯等,以及风俗背后的文化内涵。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文化传统,增强文化自信。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对于自己熟悉的事物有较强的探究欲望。

但同时,由于年龄和生活经验的限制,他们对一些风俗习惯的理解可能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理解和学习风俗习惯,并能够进行简单的交流和表达。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当地的基本风俗习惯,知道风俗背后的文化内涵。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方式,探究和学习风俗习惯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增强地域文化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当地的风俗习惯。

2.难点:让学生理解风俗背后的文化内涵,能够进行简单的交流和表达。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学习和掌握风俗习惯。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交流,通过互动的方式,共同探究和学习风俗习惯。

3.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风俗习惯的具体内容和实践。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风俗习惯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相关的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3.准备黑板,用于板书和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当地的风俗习惯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对当地的风俗习惯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呈现(10分钟)通过讲解或播放视频的方式,呈现当地的风俗习惯,让学生对风俗习惯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方式,学习和掌握风俗习惯的具体内容和实践。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10 我们当地的风俗教案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10 我们当地的风俗教案

第四单元感受家乡文化关心家乡发展10. 我们当地的风俗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几个主要的传统节日的习俗、传说故事等,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了解我们家乡的民风民俗,增强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

3.提高学生自主探素研究、搜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家乡民风民俗的来历以及民俗活动。

教学难点:体会民风民俗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1.教师制作有关我国民风民俗的PPT。

2.学生搜集传统节日的习俗、传说故事等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喜不喜欢放假?生:喜欢! 师:那除了寒暑假,我们一般还会在什么情况放假?生:(各种回答) 师:到了中国的传统节日的时候,我们也会放假。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与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关的民风民俗。

(揭示课题)二、认识春节1.你知道我们中华民族有哪些传统节日?2.春节的来历。

3.观看春节视频。

4.说一说,你们家是怎样过春节的?①过年前你们家会准备些什么?②除夕夜怎样辞旧迎新?③年初一怎样给长辈拜年?④你印象最深的一次春节是怎样的?三、猜一猜春节的活动是如此多姿多彩,那你知道,人们最希望的过年方式是什么吗?出示教材内容“猜猜看”,请学生自由竞猜,并说理由。

四、拓展延伸1.正因为春节涵着这么深厚的文化道德情感,所以干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喜爱,代代继承发扬。

其实除了春节以外,中国还有许多传统节日。

请同学们列举其他的传统节日,并说说主要民俗。

2.简单介绍①元宵节:节日来历,习俗:赏花灯、猜灯谜、吃汤圆等。

②清明节:由来、习俗:踏青、扫墓、放风筝等。

③端午节:节日来历,习俗:挂菖蒲艾叶、吃粽子、赛龙舟等。

④中秋节:说说由来,吟诵借月抒怀的诗句,了解嫦娥奔月的故事。

⑤重阳节:节日来历,习俗:登高、插茱萸、品重阳糕。

五、辩一辩这些习俗好吗?1.很多人在年初五放爆竹迎财神。

2.清明节去扫墓,给先人扎了很多房子、元宝、衣物。

六、其他民族的民风民俗①傣族泼水节。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10《我们当地的风俗》教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10《我们当地的风俗》教案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10 课我们当地的风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我们对长辈什么样的美好祝愿。

(2)你的家乡是怎样给老人祝寿的呢?10、小小分享会:在你的家乡,还有哪些风俗与尊老有关呢?11、小抢答:(1)中国有许多重要的传统节日,你都知道哪些?(2)每个地方庆祝这些节日的方式是一样的吗?、12、家乡小导游:你的家乡是怎样过端午节的呢?13、介绍:不同地区的端午习俗14、总结:中国有许多重要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等。

但是,相同的节日会有不同的庆祝方式,这就形成了各地有差异的节日风俗。

15、过渡语:除了这些共同的节日,许多地方还有不少当地特有的节日,这些节日也会涉及许多独特的节日风俗。

16、探访奇妙的节日风俗:(1)你了解这些节日的来历和风俗吗?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节日,收集资料与大家分享一下!(2)你们当地有什么独特的节日?这个节日是如何过的?17、视频:三月三的由来18 、那些美好的节日:课本第78 页图片19、想一想,填一填:你们当地都会过哪些节日,这些节日有哪些风俗,这些风俗寄托了家乡人什么样的愿望和情感呢?知道不同地方庆祝节日的方式有所不同。

知道许多地方有自己独特的节日。

感受节日和风俗背后的美好祝愿与情感。

课堂小结不同的风俗体现了不同的文化,都寄托着人们美好的祝愿,表达了总结提升人们多样的情感。

板书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10 课我们当地的风俗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2、能力目标:辨证认识中国传统风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3、知识目标:了解风俗的变迁和改革,学会对传统风俗加以正确判断,学会珍惜优良风俗。

辨证认识中国传统风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懂得珍惜、保护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了解自己家乡的 风俗演变。

2、总结:那些早该被淘汰或变革的风俗。

3、资讯:清明时节“火纷纷”( 1)山东省莱州市清明山火课题10 我们当地的风俗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学习 目标重点 难点教学环节教师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1、 介绍:潮汕地区的“拜老爷”风俗2、 观点对对碰:不同人对潮汕“拜老爷”风俗的看法3、 小数据: 目前在潮汕地区, 拜老爷都是老一辈的人在拜, 而年轻 人,尤其是长期在外工作的年轻人已经对拜老爷的流程等十分陌 生,也并不喜欢这些繁琐的风俗习惯。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第10课《我们当地的风俗》教学设计与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第10课《我们当地的风俗》教学设计与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第10课《我们当地的风俗》教学设计与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们当地的风俗》是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的第10课。

本课内容紧紧围绕“风俗”这个主题,通过学生对自己所在地风俗的了解和体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地域自豪感,同时提高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对传统风俗的介绍,也有学生实践活动的设计,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真正体验到风俗的魅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对于自己所在地的风俗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的认知水平有限,对于一些深层次的风俗背后的文化和历史内涵可能理解不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的角度去观察和理解风俗,同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更深入地了解风俗。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尊重自己所在地的风俗习惯,培养学生的地域自豪感。

2.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引导学生从文化的角度去理解和尊重不同的风俗习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在地的风俗习惯,并通过实践活动体验风俗的魅力。

2.难点:引导学生从文化的角度去理解和尊重不同的风俗习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和理解风俗。

2.实践活动法: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亲身体验风俗的魅力。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风俗背后的文化和历史内涵。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图片、视频等。

2.准备各种实践活动所需的材料和场地。

3.提前通知学生,让他们准备自己所在地的风俗材料,如图片、故事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各种风俗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风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让学生依次呈现自己准备的风俗材料,大家共同分享和学习。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模拟风俗场景、制作风俗物品等,让学生亲身体验风俗的魅力。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时《我们当地的风俗》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时《我们当地的风俗》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时《我们当地的风俗》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们当地的风俗》这一课时,是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一部分。

本课时旨在让学生了解和尊重自己所在地区的风俗习惯,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尊重他人的情感。

教材通过介绍家乡的风俗,让学生认识到风俗是一种文化,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从而培养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他们对自己的家乡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家乡的风俗习惯可能还没有深入的认识。

通过本课时学习,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家乡的风俗,提高对家乡文化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风俗习惯,知道风俗是一种文化,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尊重他人的情感,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风俗习惯。

2.难点:让学生认识到风俗是一种文化,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培养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家乡的风俗。

2.调查法:让学生课前调查家乡的风俗习惯,增强学生对家乡文化的了解。

3.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调查成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有关家乡风俗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学生准备:课前调查家乡的风俗习惯,准备分享自己的调查成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家乡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美景,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家乡有哪些风俗习惯吗?”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家乡风俗的了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自己准备的关于家乡风俗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家乡的风俗。

同时,教师简要介绍一些家乡的风俗习惯,如节日习俗、婚丧习俗等。

【最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十课《我们当地的风俗》精品学案设计

【最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十课《我们当地的风俗》精品学案设计

第十课我们当地的风俗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家乡的风俗,知道风俗的历史意义;2、知道不同风俗有着不同的含义3、在生活中理解风俗的意义,知道风俗的演变,知道要保护传统的风俗。

4、树立保护传统的意识。

学习重点:知道不同风俗有着不同的含义学习难点:通过了解风俗的演变,树立保护传统风俗的意识。

学习准备:调查自己和家人的属相。

我会做:一、填空:1、每个地方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例如有的地方会给孩子做“满月”活动。

2、()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3、()是中国和其他东南亚国家的一些民族用来代表年份和人出生的年号。

4、在二十四节气中,既是节日又是节气的只有()。

二、填表:三、判断题。

1、相同的节日会有不同的庆祝方式。

()2、在我的家乡,一般人过生日都要吃长寿面。

()3、重阳节又叫“双九节”“老人节”“茱萸节”,因为久久重阳与久久谐音,也包含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

()4、不同的风俗体现了不同的文化,表达了人们多样的情感。

()5、元宵节也被称作“踏青节”。

()四、将下列传统节日与其时间对应连起来。

端午节农历正月初一春节农历九月九日清明节农历五月初五重阳节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公历4月5日前后五、简答题。

1、你出生于哪一年?属相是什么?请写出一个你知道的十二生肖的故事。

2、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些风俗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了,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这就需要淘汰或加以变革。

比如过年放鞭炮这件事,以往都是“爆竹声中一岁除”,现在是静悄悄的过春节,请问你怎么看待这种风俗的变迁?附:第十课参考答案:一、填空:1、风俗2、尊老爱幼3、生肖4、清明二、填表:三、判断:15对对对对错四、连线:略五、简答:1、略2、我认为现在禁止放鞭炮是正确,我赞成这样的做法。

虽然放爆竹庆祝新年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新年里爆竹带来的噼里啪啦的响声,增加了节日的气氛,但是长远看,不利于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生存环境。

每年燃放爆竹引发的各类伤害事件层出不穷,燃放的烟雾引发雾霾天气,因此我赞同这种做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当地的风俗
【学习目标】
1.情感与态度:热爱家乡,愿意关心家乡的风俗活动。

2.行为与习惯:养成主动参与家乡风俗的行为与习惯。

3.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家乡的风俗,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不参与迷信活动。

4.过程与方法:在情景体验、调查交流中,了解家乡风俗变化。

【学习重点】
了解家乡风俗,体会风俗所蕴含的意义。

【学习重点】
理性对待风俗的演变。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1.说一说:你知道“风俗”是什么吗?你家乡有哪些风俗?
1
2.交流:哪些风俗伴我成长?
3.收集交流:我喜欢的生肖故事或传说。

(至少收集一个生肖故事)
4.说说你家里或身边尊老的风俗。

2
5.收集其他地方的各种民俗。

(至少一个)
【第二课时】
1.你知道为什么端午节我们要吃粽子吗?
2.除了吃粽子、赛龙舟,你们家乡还有什么端午节日习俗呢?
3
3.讨论:除了端午节这样的共同节日,各个地方还有不少当地特色节日,请选一个节日说说:这些节日的名称、地区和风俗活动,以及这些节日风俗的来历。

4.家乡风俗小调查
【第三课时】
1.你觉得怎样过中秋节才有意思?你想用怎样的方式来庆祝呢?
4
2.辨析:过年要不要放鞭炮?
3.讨论:变革清明习俗,如何做到文明祭扫?
4.我们要如何做到尊老敬老?
5
旗开得胜
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