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神经阻滞篇

合集下载

收肌管阻滞与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分析

收肌管阻滞与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分析

收肌管阻滞与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分析【摘要】肌肉麻醉是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常用的镇痛方法,其中收肌管阻滞和股神经阻滞是两种常见的技术。

本文旨在比较这两种方法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并分析它们各自的优缺点。

笔者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整理和分析,认为在术后镇痛效果方面,收肌管阻滞与股神经阻滞在一定程度上有着相似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差异。

收肌管阻滞具有作用范围更广、镇痛效果更持久的优势,而股神经阻滞则更易实施、安全性更高。

在临床应用中应根据患者情况和手术特点选择适合的镇痛方法。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可能会有更有效的方法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管理。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收肌管阻滞、股神经阻滞、镇痛效果、效果分析、临床应用、未来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收肌管阻滞与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分析引言收肌管阻滞和股神经阻滞是两种常见的神经阻滞方法,它们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管理中被广泛应用。

收肌管阻滞通过阻断腿肌神经的传导,可以减轻手术后的疼痛;而股神经阻滞则是通过阻断股神经的传导来实现镇痛效果。

两种神经阻滞方法各有优缺点,但在临床实践中并没有明确的指导方针来选择哪种方法更适合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管理。

对于收肌管阻滞与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进行分析,有助于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的治疗选择。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收肌管阻滞与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的差异,探讨两种镇痛方法的优劣势,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的镇痛方案。

通过对镇痛效果进行分析,评估两种方法在减轻手术后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的表现,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促进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康复进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可以深入了解收肌管阻滞和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加全面的参考,为进一步完善手术后镇痛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2种镇痛方法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

2种镇痛方法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
fc s e e s e s d t h s me i . s l : e e a sg i c nl ls VAS C r S n h C NB r u e t w r a s se a t e a t me Re u t T r w s in f a t sh i y es S O e i t e F g o p
p t n s e fr d T f m a u r 0 8 o e e e 0 9 i t e o pt 1 h p t n s we e i i e i t ai t e p r me KA r o o J n a y 2 0 t D c mb r 2 0 n h h s i . e a i t aT e r d vd d n o
gop CA( = 2 )n op C N n 4 0 acrig t te m to fp s prt e aa ei.i a aaou ru I n 2 2 a d g u F B(= 7 )codn o h ehd o ot eai n g s Vsl nlge r o v l a u saeV S soe ee ass d a 2 h a d 4 h ps prt ey h oe fajvn a a eisad s e e- cl( A )crsw r s s t 4 8 ot eai l. e dsso du at nl s n i - f ee n o v T g c d
的镇痛方式的不同分 为 C N F B组与 CA组 , 中 C N I 其 F B组 4 0 ,I 7 例 CA组 2 2例。记录术后 2 h 4 h的疼痛评 2 4 、8 分及使用其它止痛药的剂 量、 次数和不 良反应 。结果 :F B组的镇痛评分在术后 2 h 39 22 和 4 h 2 + .) CN 4 (. .) 8 (. 1 + 0 7

超声引导下隐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进展分析

超声引导下隐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进展分析

超声引导下隐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进展分析摘要:随着医疗技术进步,如今临床治疗膝关节疾病可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如膝关节疼痛、不稳、畸形等,但由于疾病伴随严重疼痛症状,手术创伤较大,术后仍伴随剧烈疼痛,对患者身心状态影响较大,甚至诱发相关严重并发症,不利于术后良好恢复,因此术后镇痛备受重视。

传统术后镇痛采用以股神经阻滞为中心的多模式镇痛,虽然对术后疼痛控制有一定作用,但该种方式产生的股四头肌肌力阻滞成为弊端,临床加强对其他更加安全可靠的镇痛方案研究。

隐神经阻滞近年来受到重视,其作为股神经的纯感觉分支,可经超声引导下进行隐神经阻滞仪器获得安全可靠的镇痛效果。

本文主要分析了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作用及常见方法,阐述了术后镇痛隐神经阻滞的解剖理论,并针对超声引导下隐神经阻滞镇痛的措施及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超声引导;隐神经阻滞;全膝关节置换术;镇痛;解剖理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主要适用于保守治疗无效的膝关节病变,可起到矫正畸形,改善关节功能作用,尤其近年来我国骨关节炎患病率逐渐增加,该术式得到推广应用[1]。

虽然全膝关节置换术具有较高治疗价值,但术后并发症较多,其中术后疼痛剧烈难以被患者承受,主要是由于病变本身、手术创伤等因素释放炎性因子,引发外周神经过敏及脊髓神经元兴奋性增高,而且术后恢复需开展功能锻炼,导致疼痛加剧,即为减轻术后疼痛程度,促使患者尽早开展功能锻炼,需采用可靠措施帮助患者减轻疼痛。

股神经阻滞为中心的多模式镇痛影响肌力问题成为临床关注重点,如何改进镇痛模式减少对肌力影响需深入研究[2][3]。

为此,本文对超声引导下隐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作用进行了探讨,以期明确安全可靠的镇痛模式。

1、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作用全膝关节置换术帮助患者替换无法适用的病变膝关节,使用人工假体恢复膝关节功能,治疗价值较高。

但术后疼痛剧烈,难以忍受,需借助药物镇痛,尤其术后早期需开展关节功能锻炼预防关节粘连,而早期疼痛明显,活动后可能引起股四头肌痉挛加重疼痛,但若未能早期开展关节功能锻炼,或因疼痛严重限制锻炼强度,很容易因为新生胶原组织沉积导致关节粘连严重,需行二次手术治疗[4]。

膝关节局部注药复合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膝关节局部注药复合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e d i n t o 3 g r o u p s( / / , =1 0 ) , A S A I ~I U . A c c o r d i n g t o a n l a g e s i c p r o t o c o l , t h e p a t i e n t s w e r e d i v i d e d i n t o t h r e e g r o u p s : G r o u p A( t h e m e a s — u r e s o f 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 a n a l g e s i c w a s f e m o r a l n e r v e b l o c k ) , G r o u p B ( t h e m e a s u r e s o f 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 a n a l g e s i c w a s i n t r a —a r t i c u l a r o r p e i f r— a
关键词 : 关节成形术 ; 置换 ; 膝关节 ; 镇痛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l o c a l d r u g i n j e c t i o n c o mb i n e d、 v i t h f e mo r a l n e r v e b l o c k
A 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T o o b s e r v e t h e c l i n i c a l e mc a c y o f l o c a l d r u g i n j e c t i o n c o m b i n e d w i t h f e m o r a l n e r v e b l o c k f o r 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 m a n —

连续股神经阻滞用于老年全膝置换术患者术后自控镇痛的临床观察

连续股神经阻滞用于老年全膝置换术患者术后自控镇痛的临床观察
t Shan ng P r vi c 26 08, ai, do o n e 40 Chi a n
[ sr cl Obe t e To iv siae tep siit fp t n — o told a ag sa wih c n_ Ab tat jci v n e t t h o sbl y o ai t— n r l n le i t o — g i e c e
k e on e lcme to eain , r iie a d ml n o t r u swi we t ain t n n ejitr pae n p rt o weedvd d rn o y it wo g o p t t n y p t ssi h e
ec a h,g o p F: p t n — o t o ld f mo a e v n l e i ( CF ) g o p E: a i n — o to l d ru a i t c n r l e r ln r e a ag sa P A ; r u p te t c n r l e e e
e i u a n l e i PCE ) Al o e a i n r p r td u d r s b r c n i l c o i e t pd r l ag sa( a A . l p r to s we e o e ae n e u a a h o d b o k c mb n d wi h e i u a n s h s . t r p r t n f mo a e v l c a ewa p r t d a d t e n a a g s u p pd r l e t e i Afe e a i , e r ln r eb o k d so e ae n h n a n l e i p m a a o o a wa o n c e o t e c t e e n F g o p Th n s h t x u e u e n t e t r u s wa s s c n e t d t h a h t r i r u . e a e t e i mi t r s d i h wo g o p s a c

收肌管阻滞与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分析

收肌管阻滞与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分析

收肌管阻滞与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严重膝关节疾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术后患者通常需要进行镇痛处理以减轻术后疼痛,提高康复效果。

而在镇痛处理中,收肌管阻滞和股神经阻滞是两种常用的方法。

本文将探讨这两种方法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的分析,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

一、收肌管阻滞和股神经阻滞的原理和作用机制收肌管阻滞是通过在股神经旁注射麻醉药物,从而阻断收肌管神经的传导,达到减轻术后疼痛的目的。

而股神经阻滞则是通过在股神经旁注射麻醉药物,直接阻断股神经的传导,减轻术后疼痛。

两种方法都是通过影响神经的传导功能,达到减轻疼痛的效果。

二、两种方法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的对比分析1. 临床疗效对比在临床研究中,一些学者对收肌管阻滞和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

研究发现,收肌管阻滞和股神经阻滞在术后镇痛效果方面并无显著差异,两者均能有效缓解术后疼痛,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2. 镇痛持续时间对比在镇痛持续时间方面,一些研究显示,股神经阻滞可提供更长时间的镇痛效果,而收肌管阻滞的镇痛持续时间相对较短。

这说明股神经阻滞对于术后的疼痛缓解有着更为持久的效果。

3. 阻滞范围对比收肌管阻滞作用的范围相对较小,主要覆盖膝关节周围肌肉群,而股神经阻滞的作用范围较广,可以同时影响膝关节周围大部分区域的感觉神经,因此其镇痛效果更为全面。

三、选择合适的镇痛方法从以上对比分析可知,收肌管阻滞和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并无明显的优劣之分,而是各有其优势。

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特点选择合适的镇痛方法。

对于需要长期镇痛的患者,特别是一些术后合并有其他疼痛源的患者,股神经阻滞可能是更为合适的选择,因为其镇痛时间更长,作用范围更广,能够提供更稳定、全面的镇痛效果。

而对于术后疼痛较为轻微的患者,或者对麻醉药物过敏的患者,收肌管阻滞可能是更为合适的选择,因为其作用范围相对较小,能够减少不必要的药物使用。

周围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镇痛中的应用

周围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镇痛中的应用

术后镇痛效果均较好 , 在镇痛剂 的使用 量上选择不 同的周 围
神经略有差异 。B rnt a ig n等 研 究 表 明 T A术后 持续 股 r o K 神经阻滞 (ot u u m rl e eb c , F B 和持续硬膜 cni os e oa n r l k C N ) n f v o 外镇痛 (ot uu p ua a a ei,E ) cni osei rl nl s C A 镇痛效果 、 n d g a 关节活 动范围及康复均无明显差异 , C N 但 F B组的恶心 与呕 吐发 生 率明显较低。P a ag等 对 比 C N hm Dn F B复 合坐骨 神经 阻 滞与单独 C N F B的镇痛效果 , 发现联合组在术后 3 6h内镇 痛 效果更好 ,6h后两者相 当; 3 联合 阻滞 能减少 8 % 后续 吗啡 1 用量 , 从而显著降低不 良反应发生率 。 五、 目前还存在 的问题
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 .术 中镇痛 : 早在 17 9 3年 Wi i n e等就提 出“ n 三合一 ” 阻 滞, 就是通过腰丛给药 , 阻滞股神经 、 股外侧 皮神经及 闭孔 神 经 的感觉 , 这样便基本阻断 了大腿 内外侧 及膝部 的感觉 。也
在 持续 股神经阻滞的过程 中, 定位会直接 影响 到神 经阻 滞 的效 果 , 神经 刺激 器 的使 用 可 以提 高神 经 阻滞 的成 功 而 率 。Ma l 等 对狗进 行股 神 经阻 滞 , he r 分别 应 用神 经刺 激 器 和盲探 法定位 , 结果提示神 经刺 激器组较盲 法组成 功率 明
D I 1 . 8 7 c . .s . 6 4—1 4 2 1 . 1 0 6 O :0 3 7 / ma ji n 17 s 3 X. 0 2 0 . 2

收肌管阻滞与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分析

收肌管阻滞与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分析

收肌管阻滞与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严重关节疾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它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关节功能。

手术后的疼痛管理却是困扰患者和医生的一个重要问题。

为了减轻手术后的疼痛,一些镇痛方案被广泛应用,其中收肌管阻滞和股神经阻滞是常见的方法。

本文将就这两种镇痛方式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效果进行分析。

我们来看一下收肌管阻滞和股神经阻滞的原理和机制。

收肌管是位于大腿内侧的区域,通过在这个区域注射局部麻醉药物,可以有效地阻断感觉神经传导,减轻术后疼痛。

而股神经阻滞则是通过在大腿后侧注射麻醉药物,阻断股神经的传导,达到缓解疼痛的效果。

两种方法都可以有效地降低手术后的疼痛程度,但其具体效果如何,还需要进行更深入的比较分析。

一、收肌管阻滞与股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收肌管阻滞和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先后被多项研究证实。

以一项针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的meta分析为例,该研究对比了收肌管阻滞和股神经阻滞在手术后的镇痛效果。

结果显示,虽然两种方法在镇痛效果上并无显著差异,但收肌管阻滞组的患者在术后镇痛时效果更为持久,而股神经阻滞组的镇痛效果则更为迅速。

这意味着,收肌管阻滞可能更适合需要持续镇痛效果的患者,而股神经阻滞则更适合需要快速镇痛的患者。

一些临床研究还发现,收肌管阻滞和股神经阻滞在镇痛效果上存在个体差异。

有些患者对收肌管阻滞更为敏感,而有些患者对股神经阻滞更为敏感。

这说明,选择镇痛方法时,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以达到最佳的镇痛效果。

二、收肌管阻滞与股神经阻滞的安全性比较除了镇痛效果外,收肌管阻滞和股神经阻滞的安全性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

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由于患者的术后情况会存在一定的变化,因此需要考虑镇痛方法的安全性,以防止出现并发症或不良反应。

据临床研究显示,收肌管阻滞和股神经阻滞在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

研究也发现,收肌管阻滞在术后可能会导致肌肉乏力、感觉障碍等不良反应,而股神经阻滞则可能会导致大腿后侧的疼痛、感染等并发症。

超声引导下收肌管联合ipAck神经阻滞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中的应用研究

超声引导下收肌管联合ipAck神经阻滞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中的应用研究

•论著•超声引导下收肌管联合ipAck神经阻滞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中的应用研究*刘宇权,乌卩文伟,王军,曾志文,廖亿舞(梅州市人民医院麻醉科,广东梅州514031)[摘要]目的探讨超'引导下收肌管联合ipAck神经阻滞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2月至2019年12月该院收治的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分别采用超'引导下收肌管阻滞和超'引导下收肌管联合ipAck神经阻滞方案行术后镇痛$比较两组术后48h疼痛数字评分法11(NRS)静态/动态评分曲线下面积(AUC)、麻醉药物使用情况[舒芬太尼使用量、静脉自控镇痛泵(PCIA)按压率)下床最多活动步数及主动屈膝最大角度$结果观察组术后48h NRS静态/动态评分AU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舒芬太尼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CIA按压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48h下床最多活动步数和主动屈膝最大角度均显著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引导下收肌管联合ipAck神经阻滞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可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减少麻醉药物用量,并有助于改善患者早期活动功能$[关键词]超'&收肌管阻滞;ipAck神经阻滞;膝关节置换术;镇痛DOI:10.3969/j.issn.1009-5519.202109.008中图法分类号:R614.3;R614.4文章编号:1009-5519(2021)09-1465-03文献标识码:A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adductor tube combined with ipAck nerve block under ultrasoundguidance in analgesia after knee arthroplasty*LIU Yuquan,WU Wenzvei,WANG Jun ZENG Zhixven LIAO Yiling(.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Meizhou People'Hospital■,Meizhou,Guangdong514031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dductor tube combined with ipAck nerve block under ultrasound guid­ance in analgesia after knee arthroplasty.Methods A total of90patients undergoing knee arthroplasty in the hospital from Febru­ary2018to December2019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45cases)and observation group(45cases). AdduGtortubebloGkunderultrasoundguidanGeandadduGtortubeGombinedwithipAGknervebloGkultrasound-guidedwereadopt-ed for postoperative analgesia respectively.The Area under the curve(AUC)of static/dynamic score of numerical pain score11 (NRS),the use of anesthetics[the usage of sufentanil,the compression rate of intravenous 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 pump(PI­CA)],the maximum number of steps to get out of bed,and the maximum angle of active knee flexion at48hours after the opera­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AUC of static/dynamic score of NRS at48h after opera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osage of sufentanil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 f erence in the compression rate of PCIA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The maximum number of steps to get out of bed and the maximum angle of active knee flex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more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t 48h after operation,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The use of adductor tube combined wihipAcknerveblockunderulrasoundguidanceforposDoperaDiveanalgesiaafDerkneearDhroplasDycane f ecivelyrelieveposDop-eraDivepainreduceDheamounDofanesDheicsandhelpimproveDhepaDienD'searly mobiliDy.[Key words]Ultrasound;Adductor tube block;ipAck nerve block;Knee replacement;Analgesia既往研究表明,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的术后镇痛效果良好,但对股四头肌肌力影响显著)12&收肌管阻滞尽管可提供与上述方法相似镇痛效果且不影响股四头肌肌力,但无法满足膝关节后方镇痛需求3&近年来,ipAck神经阻滞开始被用于解决膝关节后方疼痛,主要针对支配膝关节后方终末感觉支,主要包括腓总神经、胫神经和闭孔神经关节支,不影响腓总神经功能[45]&本研究以本院收治的行膝关节基金项目:广东省梅州市科技局科技计划项目(2018B017)&作者简介:刘宇权(1985—),本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心脏麻醉、区域神经阻滞等方面研究&置换术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和超声引导下收肌管联合ipAck神经阻滞方案行术后镇痛,探讨超声引导下收肌管联合ipAck神经阻滞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8年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纳入标准:(1)符合膝关节置换术指征[6];(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1〜/级;(3)单侧膝关节病变;(4)首次手术。

《2024年腘丛神经阻滞联合收肌管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观察》范文

《2024年腘丛神经阻滞联合收肌管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观察》范文

《腘丛神经阻滞联合收肌管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观察》篇一一、引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已成为治疗严重膝关节疾病的有效手段。

然而,术后疼痛管理仍为临床一大挑战。

为有效缓解术后疼痛,提升患者康复质量,近年来,腘丛神经阻滞联合收肌管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中的应用逐渐受到关注。

本文旨在观察并分析该联合阻滞方法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

二、方法本研究选取了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共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镇痛方法,实验组则采用腘丛神经阻滞联合收肌管阻滞的镇痛方式。

对实验组患者进行腘丛神经阻滞及收肌管阻滞操作,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的疼痛程度、镇痛药物使用情况、康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

三、结果1. 疼痛程度:实验组患者在术后各个时间点的疼痛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尤其在术后24小时内,实验组患者的疼痛明显减轻。

2. 镇痛药物使用:实验组患者相较于对照组,镇痛药物使用量明显减少,且需要补充药物的时间间隔更长。

3. 康复情况:实验组患者在术后康复过程中,活动度及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4. 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如感染、血栓等。

四、讨论腘丛神经阻滞联合收肌管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其效果显著。

通过神经阻滞,可以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减少镇痛药物使用,从而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此外,该方法的实施还可以促进患者早期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腘丛神经阻滞与收肌管阻滞的联合应用,通过多模式镇痛策略,达到更好的镇痛效果。

这一方法不仅能有效控制疼痛,还能降低因疼痛引起的肌肉紧张和痉挛,有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

同时,由于减少了镇痛药物的使用,降低了药物副作用的发生率,从而提高了患者的康复质量。

五、结论综上所述,腘丛神经阻滞联合收肌管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具有显著效果。

该方法能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减少镇痛药物使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连续股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观察

连续股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观察

膝关节术前/ 术后活 动度 ( O 。结果术后两组患者静 息和 运动 时 V S分值 、 R M) A 术后 疼痛分 值 、 痛满 意 度没有显 镇
著 的差异 ( P>0 0 ) P 组尿潴 留发生率 明显 高于 C B组 , 00 1 .5 。E I F P< . 0 。术后 两周时 C B组患者 膝关 节被动活动 F 度高于 E I , 0 0 1 P 组 P< .0 。认 为硬 膜外 置管和连续股神经 阻滞 都能充 分缓解 全膝关 节置换 术术后 疼痛 , 能够加大
关 节术 前 、 后 主被 动活 动 的活 动 度 。 术 13 统计 学 方法 应 用 S S 1. . P S0 0统计 软 件 。对
针芯 , 插人连续置管神经刺激针, 留在股鞘内, 以针进 人皮 肤 1 1 m 为宜 。E I O~ 5c P 组采用全麻 加硬 膜外置
管 。两 组均于术后 及术后每 天早 、 8点各 注射 1 晚 次 03 %罗哌卡 因 3 l置管 留置 到术后 7 。 .3 Om , 2h
水泥固定关节假体植人术。 术后康复治疗 1 2 。 O~ 0d 12 方 法 .
1 2 1 麻 醉 方法 .. C B组全 麻 。于腹股 沟 斜 上 、 P 股
满意度 : 镇痛结束后 由患者评定每 日镇痛总体满意
度 。满意 度 I 为差 , 度 Ⅱ度 为 一 般 , Ⅲ度 为 好 , Ⅳ度
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 、 膝关节 活动度行 t 检验 , 疼痛 评 分采 用 中位数 (5~ 5区间 ) 两 组 患者 不 良反应 2 7 , 发生率及总体镇痛满 意度采用 检验 。P≤0 0 .5
维普资讯
山东 医药 2 0 0 7年第 4 7卷 第 2 1期
连 续 股 神 经 阻滞 用 于全 膝 关 节 置换 术 后 镇 痛 效 果 观 察

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

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

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苏日娜【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骨关节外科拟行单侧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80例,ASA Ⅰ~Ⅲ级,随机分为两组,静脉镇痛组(A组)和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组(B组),各40例,记录两组患者术后4、8、12、24、48 h的静息、主动活动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肌力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两组患者的麻醉均采取单次蛛网膜下腔阻滞.结果 B组在术后静息和主动活动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低于A组(P<0.01),两组患者患肢肌力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较好,对下的肌力影响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较理想的镇痛方法.【期刊名称】《内蒙古医学杂志》【年(卷),期】2018(050)012【总页数】3页(P1432-1434)【关键词】股神经阻滞;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作者】苏日娜【作者单位】赤峰市医院麻醉科,内蒙古赤峰 02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7.4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1]。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是治疗老年患者终末期膝关节疾病和重塑膝关节功能的重要手段,其远期效果良好[2]。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为减少其膝关节粘连、关节囊挛缩等,需要早期即行膝关节功能锻炼,以最大程度的改善和提升关节活动功能[3]。

合理有效的术后镇痛模式有利于术后的功能锻炼,能够减少因疼痛引起的并发症发生。

近年来,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Continuous femoral nerve block analgesia,CFNB)已经成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主要方式,本试验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定位,行股神经阻滞和置管,并观察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连续股神经阻滞带来的镇痛效果。

股神经阻滞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疗效观察

股神经阻滞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疗效观察

股神经阻滞用于膝关节置换的术后镇痛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膝关节置换术在临床中逐渐增多,这与患者老龄化的增多和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提高有关,我们为了帮助膝关节术后镇痛及功能的尽快恢复设计这项研究,观察对病人的术后恢复及功能锻炼的有效性,患者的满意度,与以往的未行股神经阻滞的病例进行比较,及施行前后进行比较研究其有效性。

【关键词】股神经阻滞; 膝关节置换术;镇痛;康复【中图分类号】r61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150-021 资料与方法1.1 2010年5月至2010年11月因单膝关节炎收入院的患者62例,施行单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年龄64.4±2.8岁,无高血压心脏病病史,既往慢性膝关节炎,病程27±7.6年不等,随机入组:a 组,术后口服赛来昔布200mg每日,分两次;b组:入恢复室行患侧股神经置管连续泵入罗哌卡因0.2%神经阻滞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镇痛3天。

1.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在术中施行腰麻镇痛,选用0.5%罗哌卡因2-3ml。

术后b组入麻醉科恢复室监测hr,bp,spo2后行b超定位下股神经置管连续阻滞术,定位:腹股沟韧带下方2cm、股动脉外侧1cm处确定穿刺点,超声辅助定位,神经刺激器进行穿刺,初始电流为2hz、1ma。

当出现股四头肌收缩膝盖跳动后,刺激电流减小到0.3ma以下仍存在明显的肌肉收缩,说明距离神经很近,再选用硬膜外穿刺针在紧贴穿刺针进入并置入导管。

置管成功后,经导管给予0.5%罗哌卡因20ml。

1.3 观察指标:观察患者一周内的镇痛效果、满意度、功能锻炼的配合情况以及相关的镇痛并发症。

效果评价选择疼痛视觉模拟评定(vas)0~10分。

1.4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1.5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身高、体重、性别比较,病程长短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1)。

连续股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镇痛的临床观察

连续股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镇痛的临床观察
南兴 东 贾 东林 பைடு நூலகம்李水 清 张利 萍 余 家 阔 李 民
( 北京大学第三 医院麻醉科 ; 运动医学科 , 北京 10 8 ) 00 3
摘要 目的: 观察连 续股 神经 阻滞用 于全 膝 关 节置 换 术后 康 复镇 痛 的效果 。 方法 : 择 A AI~ 选 S
Ⅱ级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 3 0例 , 随机分为 2组 : 股神经 阻滞组( A, =1 )和持续静脉镇痛 F n 5 组(A n 1 ) I , = 5 。所有患者均实施气管插管全身麻醉。F A组患者术后通过 留置导管间断注射 05 . % 盐酸利多卡因镇痛, I A组患者术后静脉持续输注 曲马多镇痛, 两组患者均维持镇痛 3天。记录
[ 2 ± ) S2 ± ) , 00 ] 两组患者镇静程度总体 较满意; (5 2 hV(7 4 h P> .5 ; 两组患者的术后 2 ~ 2h 4h 7
肌 力评分 平均大 于 3级 ; I 组 比较 ,A组 患者并 发症 发 生率 明显减 少 , 异具 有 显著 统计 学意 与 A F 差 义 ( S1 , 0 09 。结论 : 续 股神经 阻滞镇 痛 效果 良好 , 下肢肌 力 影响 轻微 , 发症 发 生 4V 2 P= .0 ) 连 对 并 率低 , T A术后 较为理 想 的康 复镇痛 方法 。 是 K 关键词 全 膝置换 ; 术后 镇痛 ; 神经 阻滞 股
静息 、 主动和 持 续被 动功 能训 练 时 的 V S疼 痛评分 , 始 下床 活 动 时间, 静程度 , 力分 级和 并 A 开 镇 肌 发症发 生率 。结果 :A组 患者在 术后 6h2 、8h及 7 h的静 息 、 动和 持 续被 动功 能训练 时 的 F 、4h4 2 主 V S疼痛评 分均 明显低 于 I A A组 患者 ( 00 P< .5或 P< .1 ; 00 ) 两组 患者下床 活 动时 间无 显著性 差异

膝关节置换术后精准镇痛—隐神经阻滞

膝关节置换术后精准镇痛—隐神经阻滞

膝关节置换术后精准镇痛—隐神经阻滞本帖最后由云麻醉于 2018-6-10 19:32 编辑膝关节置换术(TKA)是终末期非感染性膝关节疾病的常用治疗方法。

TKA术后常出现剧烈疼痛,导致患侧膝关节活动受限,以致影响膝关节早期康复锻炼,增加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

目前连续股神经阻滞( FNB)自控镇痛已被证实是TKA 术后镇痛管理的有效方法,可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用量,有利于关节功能康复锻炼。

但FNB可导致股四头肌乏力,增加摔倒风险。

为了加快TKA术后患者快速康复,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刘育勇主任医师带领其麻醉医团队自2017年6月开始开展隐神经阻滞(ACB)—隐神经阻滞“精准镇痛”作为TKA术后的镇痛方式,共几百例TKA术后ACB镇痛,发现ACB镇痛效果与FNB效果相当,避免了FNB导致的股四头肌乏力,从而减少了摔倒风险,目前已成为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TKA患者术后镇痛的首选。

一、隐神经解剖隐神经位于股中1/3段前内侧,缝匠肌深面,大收肌和股内侧肌之间的收肌管内。

由缝匠肌、股内侧肌、长收肌和大收肌围成。

收肌管断面呈三角形,长15~17cm管状间隙。

前壁为股内侧肌与大收肌间的收肌腱板,浅面覆以缝匠肌。

外侧壁为股内侧肌。

后壁为长收肌和大收肌。

上口与股三角尖相通,下口为收肌腱裂孔,通腘窝上角。

收肌管内结构:前:股神经的股内侧肌支和隐神经 N中:股动脉 A后:股静脉以及淋巴管和疏松结缔组织 V(隐神经走形于收肌管内,掌管膝、小腿、脚踝,足内侧的广泛感觉。

)二、物品准备与操作物品准备:B超、神经阻滞套件、硬膜外包、无菌防护套、小支无菌耦合剂、纱块、透明大敷贴、消毒液、PPH弹力胶布(两短一长)、无菌手套、一次性使用输注泵(200ml)药物准备:首剂:0.5%耐乐品或者0.25%布比卡因20ml维持:耐乐品600-800mg/甲哌卡因2g/布比卡因500mg 氢吗啡酮8-12mg/地佐辛30mg ns=200ml泵注速度:2ml/h操作:1、穿刺前准备:患者取头高脚低斜坡卧位,患肢轻度外旋,常规消毒铺巾。

连续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中的应用

连续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中的应用

2分 , 存在静息痛 ;I : 度 治疗前 后疼 痛症状 无改 变 , 甚至 疼痛
情况变差。
12 3 2 副作 用 .. .
记 录患者开始下床活动时间 , 观察术 后是否
出现恶心 、 呕吐 、 尿潴留等情 况。观察镇痛过程 中不 良反应发生 情况 , 只有 当恶心 、 呕吐和瘙痒持续 1d以上或症状严 重必须治
单侧全膝关节置换 术的患者 4 , 2例 随机分 为 2组 , 股神 经阻滞组 ( 治疗组) 1 和对照组 2 例 。所有 患者 均 实施 气管插 管全 身麻 2例 1
醉 。 治 疗 组 患 者 术后 通 过 留置 导 管 间 断 注射 0 3 % 罗哌 卡 因 3 l对 照 组 患 者 术后 口服 镇 痛 药 。 术后 记 录 静 息 、 动 和 持 续被 动 .3 0m , 主
r ln r e bo k wi t l t g c t ee s v ru o si lt g a e v lc t s mu ai a h tr e s s n n t h i n mua i n
前面和内侧疼痛产生麻痹作用, 能显著缓解全膝关节置换术后
患肢的静息痛和运动痛 。而 导管易 固定 , 范围相对局限 , 阻滞 避免硬膜外 和腰丛阻滞范 刖过广 起 的低 J压 和运动受 限。本 I 6 L

2 ・ 2
TODAY NURSE, y,滞在 全 膝关 节 置换 术后 中的应 用
毕言萍
摘 要 目的
黄素芳
王朝亮
选 择 美 国麻 醉 医师 协 会 分 级 I ~Ⅱ级 、 行
观 察 连 续股 神 经 阻滞 用 于 全膝 关 节置 换 术 后 康 复 镇 痛 的 临 床 效 果 。方 法
2组患者镇痛满意度及术后 2 、8h 7 体镇痛满 意 4 h4 、2h总

《2024年腘丛神经阻滞联合收肌管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观察》范文

《2024年腘丛神经阻滞联合收肌管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观察》范文

《腘丛神经阻滞联合收肌管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观察》篇一一、引言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已成为治疗膝关节疾病的重要手段。

然而,术后疼痛是影响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

为了有效缓解术后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医生不断探索各种镇痛方法。

其中,腘丛神经阻滞联合收肌管阻滞作为一种新型的镇痛技术,近年来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上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观察腘丛神经阻滞联合收肌管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二、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了在我院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收集了XX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2. 镇痛方法术后采用腘丛神经阻滞联合收肌管阻滞进行镇痛。

具体操作方法为:在全膝关节置换术结束后,对患者的腘丛神经进行阻滞麻醉,同时对收肌管进行阻滞麻醉。

3. 观察指标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疼痛程度、镇痛药物使用情况、患者满意度等作为观察指标。

三、结果1. 疼痛程度通过观察发现,采用腘丛神经阻滞联合收肌管阻滞的患者在术后各个时间点的疼痛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其中,术后24小时内,疼痛缓解效果最为显著。

2. 镇痛药物使用情况与对照组相比,采用腘丛神经阻滞联合收肌管阻滞的患者在术后镇痛药物使用量上明显减少。

这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减少镇痛药物的使用。

3. 患者满意度大多数患者对腘丛神经阻滞联合收肌管阻滞的镇痛效果表示满意,认为该方法能够有效缓解术后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四、讨论腘丛神经阻滞联合收肌管阻滞作为一种新型的镇痛技术,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该方法通过阻断疼痛信号的传导,有效减轻了患者的疼痛程度,减少了镇痛药物的使用量。

同时,该方法还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性高等优点,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提供了新的选择。

然而,腘丛神经阻滞联合收肌管阻滞在临床应用中仍需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确保阻滞麻醉的操作准确无误,避免误入血管或神经,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其次,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阻滞麻醉的药物剂量和浓度,以确保镇痛效果的同时避免不良反应;最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疼痛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收肌管阻滞与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分析

收肌管阻滞与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分析

收肌管阻滞与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是一种常见的治疗膝关节疾病的手术方法,通过将患者受损的膝关节组织进行置换,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疼痛和功能障碍。

术后疼痛管理一直是该手术的一个重要问题,因为术后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

如何有效地进行术后镇痛一直是TKA手术的研究热点之一。

在术后镇痛的方法中,肌肉间沟(MCL)和股神经阻滞已经被广泛用于管理TKA术后疼痛。

本文旨在对比研究收肌管阻滞和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并对其临床应用进行分析。

我们先来了解下收肌管阻滞和股神经阻滞的原理和影响。

收肌管阻滞是通过在膝关节外侧股骨上方注射麻醉药物来阻断皮下肌肉和神经的传导,从而达到术后镇痛的效果。

而股神经阻滞则是通过在大腿内侧注射麻醉药来阻断股神经的传导,从而达到术后镇痛的效果。

两种方法均是通过阻断神经传导来减轻疼痛感。

接下来,我们对比分析一下两种方法的疼痛镇痛效果。

根据相关研究表明,收肌管阻滞和股神经阻滞在术后疼痛管理上都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感,改善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有研究也发现收肌管阻滞在减轻术后24小时的静态疼痛中比股神经阻滞更为有效,而在一些步态和运动疼痛方面,股神经阻滞则表现更佳。

在镇痛效果上,两种方法各有优劣。

除了疼痛镇痛效果之外,我们还需要关注两种方法的副作用和并发症。

收肌管阻滞的副作用多为局部感觉障碍,如皮肤麻木、疼痛和肿胀等,而股神经阻滞的副作用则包括肢体瘫痪、感觉减退等。

并且,一些并发症如感染、神经损伤等也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除了镇痛效果和副作用外,我们还需要考虑两种方法的操作难度和患者接受程度。

收肌管阻滞相对较为简单,操作容易,而股神经阻滞需要较高的技术要求,操作难度较大。

患者对于两种方法的接受程度也有所不同,有些患者可能更愿意接受简单易行的收肌管阻滞。

总结来看,收肌管阻滞和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方面各有优劣。

收肌管阻滞在静态疼痛方面更为有效,操作简单,患者接受程度高,但局部感觉障碍的副作用相对较多;而股神经阻滞在步态和运动疼痛方面更为有效,镇痛效果更持久,但操作难度大,副作用和并发症较多。

股神经阻滞用于膝关节术后镇痛

股神经阻滞用于膝关节术后镇痛

连续股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镇痛的临床观察南兴东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麻醉科,北京100083摘要目的:观察连续股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镇痛的效果。

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30例,随机分为2组:股神经阻滞组(FA,n=15) 和持续静脉镇痛组(IA,n=15)。

所有患者均实施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FA组患者术后通过留置导管间断注射0. 5 % 盐酸利多卡因镇痛,IA组患者术后静脉持续输注曲马多镇痛,两组患者均维持镇痛3天。

记录静息、主动和持续被动功能训练时的VAS疼痛评分,开始下床活动时间,镇静程度,肌力分级和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FA 组患者在术后6 h、24 h、48 h及72h的静息、主动和持续被动功能训练时的VAS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IA 组患者(P < 0. 05或P < 0. 01);两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无显著性差异[(25±2)h vs(27±4)h, P > 0. 05];两组患者镇静程度总体较满意;两组患者的术后24h~72h肌力评分平均大于3级;与IA 组比较,F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少,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4 vs 12,P=0.009)。

结论: 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效果良好,对下肢肌力影响轻微,并发症发生率低,是TKA术后较为理想的康复镇痛方法。

关键词全膝置换;术后镇痛;股神经阻滞Clinical Observation of Continuous Femoral Nerve Blockade for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Pain After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SurgeryNAN Xing-dong, JIA Dong-lin, ZHANG Li-ping, etal. Department ofAnesthesiology, Peking University Third Hospital, Beijing 100083,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continuous femoral nerve on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pain after 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 surgery. Methods Thirty patients , ASA I~II , undergoing unilateral TKA surgery ,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 group FA and group IA. All patients received general anesthesia with tracheal intubation. After operation patients were given nerve-bolcked analgesia with 0.5 % Hydrochloric acid Lidocaine injected through a catheter in Group FA (15ml, 2~6 h/prn) and continuous intravenous analgesia with tramadol in group IA. All patients were maintained analgesia for 3 days. VAS Pain scores during rest, initiative exercise and continuous passive movement (CPM), time of first walk, Rameasay sedation scores, muscle’st rength grades and complications were recorded. Results The VAS pain scores during rest, initiative exercise and CPM at all timepoints except postoperative 1h in group FA were obvious lower than those in group IA. There weren’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bout the time of first walk between two groups[(27±4)h vs(25±2)h] .In general ,it was satisfactory about sedation degree in two groups. Average muscle’ strength grades during postoperative 24~72h in two groups were over grade 3. Compared with group IA, a significantly lower incidence of side effects was noted in group FA(4 vs 12,P=0.009). ConclusionAfter TKA surgery, the continuous femoral nerve block can provide better pain relief, slight impact on muscle’strength of lower limb and fewer side effects. Therefore, it should be considered the technique of choice.Key words Total knee arthroplasty;Postoperative analgesia;Femoral nerve block随着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病例的增加,技术不断成熟,现已成为疗效十分确切的手术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外侧区:腓总神经分支配外侧副韧带神经及腓浅、腓深神经关节 返支分布到关节外侧部韧带、关节囊、外侧脂肪垫
▪ 腘区:坐骨神经、胫神经、闭孔神经分支,分布于后斜韧带、后 侧关节囊、并穿过它们进入关节内支配后交叉韧带。
膝关节成形术疼痛机制
▪ 切口痛(伤害性刺激、缺血、炎症、神经损伤) ▪ 深部组织损伤 ▪ 周围疼痛 ▪ 中枢敏化(3-6h) ▪ 围术期预防性和多模式镇痛策略的理论基础
膝关节成型术后康复训练
▪ 手术当天:保持关节功能位 ▪ 术后2-7天:被动锻炼 ▪ 术后第二周:主动锻炼 ▪ 术后第三周-3个月:主动锻炼
膝关节成形术疼痛原因
▪ 痛性神经瘤(隐神经髌下肢损伤、内侧副韧带神经损伤)应用收 肌管或股骨下端隐神经阻滞+闭孔神经
膝关节成形术疼痛原因
▪ 关节腔内原因(松弛、不稳:表现为上下楼疼痛,休息时缓解。) ▪ 髌骨源性疼痛(半脱位,脱位、外侧倾斜、髌骨症候群、缺血) ▪ 假体源性疼痛(由于假体的尺寸、位置、距离造成的软组织或内
全膝关节置换 术后镇痛—神 经阻滞篇
副标题
前言
▪ 慢性术后疼痛(CPSP)是临床上一项重要问题,可对人的身心和 社会经济带来严重后果,其定义为在术后出现或加重、持续至少 三个月且对生活有负面影响,术后急性痛的延续或持续以及术后 任意时间段无症状突发、疼痛多发于手术区域或神经支配区,且 排除其他原因(感染、肿瘤等)的疼痛。术后慢性疼痛已被认定 为手术后的一种重要并发症。
膝部神经支配
▪ 浅层(皮神经):股中间皮神经、隐神经(股内侧皮神经)、股 外侧皮神经、股后皮神经、闭孔神经皮支
▪ 深层(四区):关节周围韧带、关节囊、关节内 ▪ 髌上区:支配股四头肌的神经末梢延续,分布到髌骨上缘附近的
关节囊
膝部神经支配
▪ 内侧及髌下区:隐神经分支组成,分布于髌下区和膝关节前内侧 的韧带、关节囊并进入关节内支配髌下脂肪垫和前交叉韧带、关 节囊并进入关节内支配髌下脂肪垫和前交叉韧带。
膝关节形成术后康复训练
▪ 手术当天:保持关节功能位 ▪ 术后2-7天:被动锻炼 ▪ 术后第2周:主动锻炼 ▪ 术后第3周-3个月:主动锻炼 ▪ 收肌管+坐骨神经+闭孔神经锻炼对全膝关节置换术 ▪ 收肌管+坐骨神经:0.25%-0.375%罗哌卡因或加DEX(50ug),各15ml ▪ 关节镜、髌骨手术 ▪ 收肌管:0.25%-0.375%罗哌卡因或加DEX(50ug),各15ml ▪ 儿童髌骨习惯性脱位成形术 ▪ 收肌管:0.2%-0.25%罗哌卡因+DEX(0.5ug/kg),10ml
外侧韧带撞击) ▪ 腘肌肌腱撞击征(术后早期疼痛:少见、可行超声引导局部局麻
药注射诊断及治疗)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方案
▪ 170项RCT,12530名患者得出的结论:TKA术后最佳阵痛方案: 股神经+坐骨神经
▪ 术后跌倒率的相关研究 ▪ 包含11篇RCT的系统评价,1237例患者术前跌倒率23%至63%,
谢谢观看
术后跌倒率12%至38%。跌倒原因复杂。因此神经阻滞应该避免 影响股四头肌肌力。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方案
▪ 一篇来自天津总医院骨科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表示,包含9篇 RCT的系统评价,共668例患者,研究发现,收肌管阻滞(ACB) 股四头肌肌力和运动能力好过股神经阻滞。静息痛、运动痛、阿 片类药物使用、患者满意度及住院时间两者无显著差异。
▪ 结论:ACB优于股神经阻滞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方案
▪ 超声引导下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的单次收肌管阻滞用于成人 髌骨骨折手术术后镇痛效果
▪ 与连续股神经阻滞组相比,收肌管阻滞组在术后6h,8h的VAS评 分升高(P<0.05),在术后12h,24h,36h,48h的VAS评分无 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镇静和肌力评分在相应时间 点无统计学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