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23到正月15习俗

合集下载

汉族的春节习俗

汉族的春节习俗

汉族的春节习俗中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的春节习俗各有特色。

今天我就把汉族的春节习俗做个简单的介绍,仅供大家参考。

1、喝腊八粥:在汉族,有句俗语叫着:“过了腊八就是年”。

所以在农历12月8日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做腊八粥。

腊八粥食材主要有:大米、小米、玉米、薏米、红枣、莲子、花生、桂圆和各种豆类。

2、祭灶:农历腊月二十三也就是小年夜,在汉族是祭祀灶王爷的日子,一般是在小年夜要吃灶糖,据说是让灶王爷上天只说家里的好事,不让说不好的事情,然后当天晚上把灶王爷送上天,在大年初一再把灶王爷请回来。

3、蒸馒头:一般在农历二十五至二十七之间,家家户户开始准备年货,例如蒸馒头、蒸包子、炸油条等。

4、贴春联:贴春联、财神、窗花等,把家里的门窗都贴上,寓意明年过一个福气满满,幸福快乐的好日子。

一般会在农历二十八或二十九贴春联。

5、吃年夜饭:除夕这晚就是一家人在一起团圆的时候,一家人精心准备好一桌子菜,其乐融融坐在一起吃饭聊天;6、发压岁钱:长辈会发压岁钱给未成年的晚辈,希望把祝愿和好运送给他们;7、守岁:年长的人在这天守岁,珍惜光阴,年轻人守岁祈求父母长寿;8、放鞭炮:除夕夜一定要放各种绚烂的烟花,来庆祝新年的到来;9、拜年:拜年的时间一般为初一至初五,有的地方会一直延续到初十左右,带着礼品去走亲访友;10、开市:春节期间,大小店铺都会从大年初一将铺子关门,等到正月初五的时候,再将它们打开,人们俗称它们为开市,一般会在正月初五这一天打开铺子,因为这一天开市意味着招财进宝;11、赏花灯:每到农历正月十五的晚上,人们会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比如舞龙舞狮,敲锣打鼓,各种民间活动都会在这一天上演,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赏花灯,并且当天晚上是非常热闹的。

以上就是中国汉族过春节的大致习俗,希望你看了本文以后,对中国汉族的春节习俗有个初步的认识。

中国传统节日习俗

中国传统节日习俗

中国传统节日及习俗我国的传统节日目前主要有七个,下面按照日期次序,将每个传统节日的日期、相关习俗、相关诗歌名句摘录如下,供同学们参阅。

一.春节春节指农历正月初一。

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俗称“过年”。

一般从腊月二十三的祭灶到正月十五元宵节,也有的地方从腊月初八开始,一直过到正月底。

春节习俗:1.喝腊八粥农历十二月初八,成为腊八节。

人们“合五谷枣栗等果品为粥,祭先农,祭先祖”。

腊八节源于古老的腊日节,也称腊祭或蜡祭。

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是吃腊八粥。

最早的腊八粥只是在米粥中加入红小豆,后来演变的极为复杂考究,主料有白米、黄米、江米、小米、菱角米等数十种,添加核桃、杏仁、瓜子、花生、松仁、葡萄干、桂圆肉、百合、莲子等,通宵熬煮,香飘十里。

2.祭灶君腊月二十三是祭祀灶君的节日,民间称“过小年”。

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

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

传说到了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便要升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一年的善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

祭灶时,百姓供上红烛、糖瓜、米酒,祈望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

3.扫尘“二十四,扫尘日”。

迎新先要除旧。

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

其实,人们借助“尘”与“陈”的谐音表达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4.贴春联春联,俗称“门对”,又名“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称春联。

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

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

有人曾这样概括春联:“两行文字,撑天拄地;一副对联,评古涵今。

”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要贴上红红的春联,一幅幅透着喜庆和热烈的春联表达了人们迎新纳福、期盼新生活的美好愿望。

5.挂年画年画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

中国人传统过年习俗和禁忌的完整版,从腊月二十三一直到正月十五

中国人传统过年习俗和禁忌的完整版,从腊月二十三一直到正月十五

中国人传统过年习俗和禁忌的完整版,从腊月二十三一直到正月十五“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是集祈福攘灾、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最近大街上的年味也越来越浓,还有十来天就到了我们盼望已久的春节了,想想是不是还有点小激动呢。

那么你知道我国春节都有哪些习俗呢?小编可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中国人过年的传统习俗找全了,作为现代人的我们,看看咱们的老祖宗是如何过年的!1、腊月二十三(1月17日)过小年(1)习俗民间把每个农历的腊月二十三日称为“过小年”,也同时称为小年、小年节。

过小年虽然不是过年但却是在预示着新年即将到来,也是十分重要传统节日。

在清朝之前,民间传统的小年祭灶日是腊月二十四。

从清朝中后期开始,帝王家就于腊月二十三举行祭天大典,为了“节省开支”,顺便把灶王爷也给拜了,因此北方地区民间百姓相效仿,多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南方大部分地区,仍然保持着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老传统。

小年的时候一般也是祭祀灶君的时候,而北方地区的人在小年给灶君上供的时候,就要端上一碗饺子,因为“送行饺子迎风面”,给灶君送行,所以要准备饺子。

山东的部分地区,有一句民谣叫做“二十三,粘糕粘”,指的就是在腊月二十三小年这天要吃粘糕,粘糕的粘性很足,也有着希望灶王粘住嘴的意思。

(2)禁忌湖北一带忌宰杀、河南一带忌捣蒜、台湾称为“送神日”忌椿米。

2、腊月二十四(1月18日)扫除日(1)习俗民谚称“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年末廿三/廿四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

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称“扫屋”。

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

扫尘的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 统统扫出门,以祈来年清吉;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辟邪除灾、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祈求与愿望。

(2)禁忌尽量用新扫把,老一辈的人在春节前进行大扫除,会用竹叶扎成扫把,打扫屋顶、墙壁和洗涤家具;可由里而外扫;红纸掩神灵,如果家里有神灵和祖先牌位等,为免不敬,可使用红纸稍微遮掩神像或祖先牌位,免被沾上灰尘。

中国年俗完整版(腊月23至正月15)

中国年俗完整版(腊月23至正月15)

腊月二十三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

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

在中国的民间诸神中,灶神的资格算是很老的。

灶君,在夏朝就已经成了民间尊崇的一位大神。

自周朝开始,皇宫也将祭灶列入祭典,在全国立下祭灶的规矩,成为固定的仪式了。

腊月二十四腊月二十四扫房子。

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

古代把春节大扫除称为“扫年”,起源于古代人民驱除病疫的一种宗教仪式。

后来逐渐演变为年终的卫生大扫除。

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

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

腊月二十五“二十五,做豆腐” 南宋朱熹在其《豆腐》一诗中写到:“种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术,安坐获泉布。

”一些地方还有在除夕以前吃豆腐渣的风俗。

究其因,传说灶王上天汇报后,玉皇会下界查访,看各家各户是否如灶王所奏的那样,于是各家各户就吃豆腐渣以表示清苦,瞒过玉皇的惩罚。

腊月二十六“二十六,烧年肉” 这一天该筹备过年的肉食。

在农耕社会经济不发达,人们往往在年节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称为“年肉”。

腊月二十七“二十七,杀年鸡” 传统民俗中在这天要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谚语。

腊月二十七洗浴为“洗福禄”。

腊月二十八腊月二十八把面发。

多数地方在这一天要赶制过年的面食蒸。

太原人要蒸好“糕儿馍馍两笸箩”;河北人则是“蒸枣花”预备除夕祭礼祖宗作供品;河南人也是“二十八,蒸馍炸圪塔。

”只有北京人慢半拍,在这天才“把面发”,等到二十九“蒸馒头”。

腊月二十九腊月二十九小除夕。

除夕前一日,叫“小除夕”,家置酒宴,人们往来拜访叫“别岁”。

焚香于户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大年三十除夕是新旧交替的时刻,各行各业停了交易。

都在自己家里打着如意算盘,企盼在新的一年中,碰上更好的运气。

大年初一传统年俗中,初一拜年一定是长辈或者左邻右里,一般不出远门去拜年。

民俗专家告诉记者,其实拜年时跟除夕守岁直接相关的。

过小年的习俗大全

过小年的习俗大全

过小年的习俗过小年的习俗大全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也是民间祭灶的日子,小年过后的第七天就到年三十了。

小编今天为大家带来过小年的习俗,一起来学习一下吧![祭灶]据说,每年的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

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

祭灶时,还要把糖(或蜜)融化,涂抹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曰为:上天言好事。

民间传说,灶王爷上天专门告人间善恶,一旦那家被告有恶行,大罪要减寿三百天,小罪要减寿一百天。

此说法流传的比较广泛。

同时,在某些地方还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

不过笔者对此却持怀疑态度,因为,古代男子在家中几乎是不下橱的,灶王爷天天在看着女士们下橱做饭,男士们几乎也见不到,上天后又怎么言男人的好呢?因此,此是否是特指饭店之类的场所呢?“小年”送灶王,大年三十的晚上接灶王回人间过年,因而,年三十哪天先“接灶”、“接神”的仪式后,才能轮到祭拜祖宗。

灶王爷的由来:据一些史料记叙,在我国的民间诸神中,灶神的资格算是很老的,在夏朝就已经成了民间尊崇的一位大神。

《论语》中,就有“与其媚舆奥,宁媚与灶”的话。

先秦时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一(五祀为祀灶、门、行、户、中雷五神。

中雷即土神。

另一说为门、井、户、灶、中雷;或说是行、井、户、灶、中雷)。

祭灶时要设立神主,用丰盛的酒食作为祭品。

要陈列鼎俎,设置笾豆,迎尸等等,此有着很明显的原始拜物教的痕迹。

《淮南子》说,黄帝、炎帝“死作灶神”,职司人间善恶。

据古籍《礼记·礼器》孔颖达疏:“颛顼氏有子日黎,为祝融,祀为灶神。

”《庄子.达生》记载:“灶有髻。

”司马彪注释说:“髻,灶神,着赤衣,状如美女。

”《抱朴子.微旨》中又记载:“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状”这些记载,大概是祭灶神的来源吧。

中国春节习俗大全

中国春节习俗大全

中国春节习俗大全中国春节习俗1小年(北方小年腊月二十三,南方小年腊月二十四) 祭灶(又称祭旺火)趣闻灶糖2腊月二十四扫尘史料3腊月二十五做豆腐接玉皇赶乱岁照田蚕千灯节4腊月二十六5腊月二十七6腊月二十八7腊月二十九祭祖小除夕8腊月三十除夕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正月初一首尾相连。

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迎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

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迎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周、秦时期每年将尽的时候,皇宫里要举行跳钟馗、大傩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称为逐除,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

贴门神中国各地过年都有贴门神的风俗。

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门的旁边,后来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

传说中的神荼、郁垒兄弟二人专门管鬼,有他们守住门户,大小恶鬼不敢入门为害。

唐代以后,又有画钟馗故里赐福镇宅圣君钟馗门神,猛将秦琼、尉迟敬德(尉迟恭)二人像为门神的,还有画关羽、张飞像为门神的。

门神像左右户各一张,后代常把一对门神画成一文一武。

门神分三类:第一类是大门门神,多贴在车门或整间大门上,高约四五尺,宽约二三尺。

第二类是街门门神,多贴小街门上,高约二尺,宽约一尺。

这两种门神都是一黑脸一白脸两位尊神。

白左黑右,白善易,黑狞恶,各手执槊钺。

第三类是屋门门神,较街门门神稍小有限,也是黑白二神,但也有黑白二神是坐象的。

屋门最多是贴麒麟送子象,两个敷粉涂脂梳太子冠的娃娃,各乘麒麟。

这种门神,本应贴在新结婚的屋门上,以取吉利的意思,后来也就作普通街门的新年点缀品了。

贴春联春联亦名门对、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而得名。

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所以才有那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诗句。

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最后简化为直接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

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

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发展为春联。

小年的民间习俗

小年的民间习俗

小年的民间习俗
中国小年是指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这一天,在这一天晚上,家家户户都会烧纸钱,点灯、贴春联、买新衣服和食物,以庆祝此日。

1. 烧纸钱:这是小年的主要习俗之一,尤其是在北方地区,通常在小年前后的几天,人们会把纸钱放在门口,然后用火烧掉,以祈求来年福寿繁荣。

2. 点灯:在小年当晚,家家户户会通宵点灯,以示庆祝,也希望自己的家能够照亮,带来好运气。

3. 贴春联:小年的民间习俗中,人们也会贴春联,用墨水在墙上写下各种祝福语,如“爆竹声声响,欢庆小年来”。

4. 买新衣服:小年的民间习俗中,家家户户都会穿上新衣服,以示过节的快乐和喜庆。

5. 吃特定的食物:小年有不少特定的食物,例如汤圆、饺子、年糕等,人们会把这些食物放在桌上,大家一起分享,庆祝小年的到来。

中国春节习俗日历大全(小年至元宵)民间小年至元宵有哪些习俗

中国春节习俗日历大全(小年至元宵)民间小年至元宵有哪些习俗

中国春节习俗⽇历⼤全(⼩年⾄元宵)民间⼩年⾄元宵有
哪些习俗
我国的春节⼀般是从每年腊⽉⼆⼗三或⼆⼗四的祭灶揭开序幕的,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

从腊⽉⼆⼗三⾄元宵节,民间都有哪些风俗习惯呢?下⾯是店铺为您整理的中国春节习俗⽇历⼤全(⼩年⾄元宵),供您参考!
中国春节习俗⽇历⼤全(⼩年⾄元宵)
腊⽉⼆⼗三送灶上天
腊⽉⼆⼗四扫房⼦
腊⽉⼆⼗五磨⾖腐接⽟皇
腊⽉⼆⼗六杀猪割年⾁
腊⽉⼆⼗七宰鸡赶⼤集
腊⽉⼆⼗⼋把⾯发
腊⽉⼆⼗九:上坟请祖上⼤供
腊⽉三⼗除⼣:贴门神贴春联守岁
正⽉初⼀:拜年占岁聚财
正⽉初⼆祭财神
正⽉初三:⾕⼦⽣⽇⼩年朝⽺⽇
正⽉初五祭财神送穷开市
正⽉初七:⼈⽇摊煎饼吃七宝羹
正⽉初⼋:⾕⽇顺星
正⽉初九:天⽇节
正⽉初⼗:⽯头⽣⽇⽼⿏嫁⼥⼗⽇歌
正⽉⼗五:元宵节。

中国春节习俗大全

中国春节习俗大全

中国春节习俗大全中国春节习俗1小年(北方小年腊月二十三,南方小年腊月二十四) 祭灶(又称祭旺火)趣闻灶糖2腊月二十四扫尘史料3腊月二十五做豆腐接玉皇赶乱岁照田蚕千灯节4腊月二十六5腊月二十七6腊月二十八7腊月二十九祭祖小除夕8腊月三十除夕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正月初一首尾相连。

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迎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

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迎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周、秦时期每年将尽的时候,皇宫里要举行跳钟馗、大傩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称为逐除,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

贴门神中国各地过年都有贴门神的风俗。

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门的旁边,后来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

传说中的神荼、郁垒兄弟二人专门管鬼,有他们守住门户,大小恶鬼不敢入门为害。

唐代以后,又有画钟馗故里赐福镇宅圣君钟馗门神,猛将秦琼、尉迟敬德(尉迟恭)二人像为门神的,还有画关羽、张飞像为门神的。

门神像左右户各一张,后代常把一对门神画成一文一武。

门神分三类:第一类是大门门神,多贴在车门或整间大门上,高约四五尺,宽约二三尺。

第二类是街门门神,多贴小街门上,高约二尺,宽约一尺。

这两种门神都是一黑脸一白脸两位尊神。

白左黑右,白善易,黑狞恶,各手执槊钺。

第三类是屋门门神,较街门门神稍小有限,也是黑白二神,但也有黑白二神是坐象的。

屋门最多是贴麒麟送子象,两个敷粉涂脂梳太子冠的娃娃,各乘麒麟。

这种门神,本应贴在新结婚的屋门上,以取吉利的意思,后来也就作普通街门的新年点缀品了。

贴春联春联亦名门对、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而得名。

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所以才有那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诗句。

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最后简化为直接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

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

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发展为春联。

腊月23到正月15习俗

腊月23到正月15习俗

你 还 想 再 跑
恭!送!神!鼓!
在院内祭拜,说灵完成之后神鼓挑打出院,在门外敲鼓祝灵。意思就是 愿神灵能够显灵,保佑该家的所有,保佑全家幸福,保佑全家财源广进, 保佑全家永无灾难等等,直到上路上就神鼓落幕无敲打……
送礼迎接
在请社火进家时,必须有神炮的响铃,这样才能有作用。 还有东西表示表示你的热心,东西什么都可以的,只要是可 以表示你的热情就可以。
烧门神纸,旧时初三日夜把年节 时的松柏枝及节期所挂门神门笺等 一并焚化,以示年已过完,又要开 始营生。 俗谚有“烧了门神纸,个人寻生 理”。
正月初三走初三 这天是女婿给岳父拜年的日子,俗称走初三。又有民俗 说初三是谷的生日,禁忌在这天吃米饭,否则会伤谷没米吃。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民俗 一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 可破。按照旧的习惯要吃“水 饺子”五日,北方叫“煮饽 饽”。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 二天,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 没有不吃的。从王公大宅到街 巷小户都如是,就连待客也如 此。妇女们也不再忌门,开始 互相走访拜年、道贺。
民间流传这一天要“割年肉”,也就是开始置办年货了。
传统民俗中在 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 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 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 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 二十八洗邋遢"的。腊 月二十六洗浴为“洗福 禄”。
腊月二十八把面发 按照传统习俗,每家每户一定要蒸上几锅馒 头。发面和蒸馒头的习俗,取来年发大财、日子过得蒸蒸日上的好彩 头。
皇言祈善农 欢语福恶历 心都, , 十旧 , 要称并二俗 降谨为定月 福慎“ 来二认 来, 接年十为 年争玉祸五灶 。 取皇福日神 ” 好。 , 亲上 表这所自天 现一以下后 , 天家界, 以起家 天 博居祭查帝 取、 之察玉 玉 以人皇 间于 腊月二十五 [接玉皇][赶乱岁][照田蚕][千灯节] 送灶神上天后至除夕才迎 回,其间人间无神管辖,百无禁忌,民间多嫁娶,被称为“赶乱岁”。乱岁 是民众为自己设计的调节社会生活的特定时段。岁末年终,人们有了闲暇与 积蓄,对于平时难得有精力操办大事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好时机。 ,

中国农历春节56个民俗初一初二初三初四初五初六初七至元宵节15天春节风俗分享

中国农历春节56个民俗初一初二初三初四初五初六初七至元宵节15天春节风俗分享

中国农历春节56个民俗初⼀初⼆初三初四初五初六初七⾄元宵节15天春节风俗分享年前习俗忙年腊⽉廿三/廿四扫尘年前忙年主要是以除旧布新为活动主题,扫尘是年节除旧布新习俗之⼀。

民谚称"腊⽉⼆⼗四,掸尘扫房⼦"。

年尾廿三/廿四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

扫尘就是年终⼤扫除,北⽅称"扫房",南⽅称"扫屋"。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疏浚明渠暗沟。

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氛。

在年节前扫尘,是中国⼈民素有的传统习惯。

这⼀习俗寄托着⼈们辞旧迎新的祈求与愿望。

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意是要把⼀切"穷运"、"晦⽓" 统统扫出门,来年清吉。

《清嘉录》卷⼗⼆记载:"腊将残,择宪书宜扫舍宇⽇,去庭户尘秽。

或有在⼆⼗三⽇、⼆⼗四⽇及⼆⼗七⽇者,俗呼'打尘埃'"。

祭灶农历⼗⼆⽉廿三或廿四⽇祭灶,是⽇⼊夜后要把灶台刷⼲净,把旧的灶君取下烧掉,除⾄⼣⽇晨早把新像贴上,⼀送⼀迎,都要摆置酒⾁、糖果、⽢蔗、⽶果等,烧⾹、点烛、放纸炮。

祭灶这⼀民俗活动可追溯到先秦时期,但在最开始的时候祭灶的⽇⼦并不是在⼩年⽇。

郑⽞注《礼记·记法》说:"(灶神)居⼈间,司察⼩过,作谴告者也。

"传说从腊⽉廿三,⼀直到除⼣,这⼏天都是灶神回宫的⽇⼦。

除⼣当天,则要重新请灶神下降,百姓都会先贴上灶王爷的神像然后再开始准备除⼣的年夜饭。

据我国晋代名⼈周处所作的地⽅风物志《风⼟记》记载:"腊⽉⼆⼗四⽇夜,祀灶,谓灶神翌⽇上天,⽩⼀岁事,故先⼀⽇祀之。

"《释名》:"灶。

造也,创⾷物也。

传统文化节日习俗大全

传统文化节日习俗大全

传统文化节日习俗大全目录1.春节2.端午节3.中秋节4.元宵节5.清明节6.重阳节7.七夕节8.儿童节1. 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文化节日之一,也是农历新年。

庆祝活动通常会持续15天左右,从农历腊月廿三开始,到正月十五结束。

以下是一些与春节相关的习俗:•贴春联:人们在门口贴上带有吉祥寓意的对联。

•家人团聚:家人会返回家中团聚,共度除夕之夜。

•吃年夜饭:家人团聚共进晚餐,通常包括鱼、汤等丰盛菜肴。

•放鞭炮:用烟花爆竹驱邪辟邪,并迎接新年的到来。

•红包:长者会给小孩子和未婚青年发红包,象征着送财之意。

2. 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以下是一些与端午节相关的习俗:•赛龙舟:在河流中进行划龙舟的比赛。

•吃粽子:用粽叶包裹糯米、豆沙等馅料制成的食物。

•悬挂艾草和菖蒲:据说可以驱邪辟邪。

•打糍粑:将米浆蒸熟后敲打成糯米饼。

3. 中秋节中秋节是一个月亮最圆、最美丽的时候,也是中国的传统民俗佳节。

以下是一些与中秋节相关的习俗:•赏月:家人聚集在一起欣赏明亮的满月,并品尝月饼。

•吃月饼:制作多种口味和形式的月饼供大家品尝。

•点灯笼:用花灯装饰房屋、街道等地方,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

•猜灯谜:在灯笼上贴有灯谜,大家猜谜语并给出答案。

4. 元宵节元宵节是一个祭祖、猜灯谜和观赏花灯的节日。

以下是一些与元宵节相关的习俗:•观看花灯:制作各种形式的花灯供人观赏。

•吃汤圆:以糖为馅料,用糯米粉做成球状的传统食品。

•猜灯谜:在花灯上贴有谜题,大家猜谜并给出答案。

•舞龙舞狮:表演龙、舞狮等民间艺术形式。

5. 清明节清明节是一个中华民族传统的祭祖活动。

以下是一些与清明节相关的习俗:•扫墓:前往祖先坟墓扫墓,并进行祭拜和添置墓地。

•祭奠祖先:人们会将鲜花、香火等供品摆放在坟前,并进行拜祭仪式。

•踏青郊游:利用放假时间出游,欣赏自然景色。

6. 重阳节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也被称为"登高节"。

2024年春节的介绍和传统习俗(2023年)

2024年春节的介绍和传统习俗(2023年)

春节的介绍和传统习俗(2023年)春节的介绍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

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在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

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春节的传统习俗1、正月初一大年初一的习俗是放开门炮仗、拜年、占岁、聚财等。

在大年初一,人们会说些讨喜的话来增加节日喜庆气氛。

这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

2、正月初二正月初二主要的习俗是拜年,大部分是嫁出去的女儿带老公回娘家拜年,而且带的礼物都要是成双成对,并且在娘家吃午饭。

3、正月初三在古代传统习俗中认为,正月初三是老鼠嫁女儿的日子,到了晚上要早点休息,否则打扰老鼠嫁女儿会影响新年庄稼的丰收。

4、正月初四在古代传说故事中,大年初四是诸神由天界重临人间之时,因此大年初四家家户户不宜出远门,要准备丰富的供品并焚香以恭迎灶王爷等神仙,来祈求新年平安丰收。

5、正月初五正月初五又被称为“破五”,商家要在这一天放鞭炮开张,迎接财神回家,寓意财源滚滚。

而“破五”一说,也是指前几天的诸多禁忌到今天就结束了。

6、正月初六初五刚把财神迎进门,初六就要送走穷神,这一天里,人们要在家里大扫除,扔掉破旧的衣服。

这一习俗在唐代有古诗记载,“年年到此日,沥酒拜街中。

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

”7、正月初七在中国传统习俗中,大年初七这一天的人过生日,要以七种蔬菜,煮成七宝羹。

将七种蔬菜,煮成杂菜汤,在古代大家都祈望吃了七宝羹,来年大丰收。

春节的传说故事对于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大都因为历史悠久而无法做实际考证,春节也是如此。

但是民间流传了很多关于春节的传说故事,我们可以从这些传说故事中了解春节这个传统节日。

1、驱逐年兽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凶猛异常,它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残害人类。

古今春节习俗

古今春节习俗

春节习俗1、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传说这日是“灶王爷上天”之日。

2、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这日是约定俗成的扫除日。

3、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

传说玉帝会下界查访,吃豆腐渣以表清苦。

4、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人们只在一年一度的年节中才能吃到肉。

5、腊月二十七,宰年鸡、赶大集,春节所需物品都在置办之中。

6、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

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后被红纸代替。

7、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

对于祖先的崇拜,在我国由来已久。

8、大年三十,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9、大年初一,金鸡报晓。

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压岁钱,压住邪祟。

10、大年初二,金吠报春。

亲眷人家去拜年,东家留吃饭、西家排酒筵。

11、大年初三,肥猪拱门。

女婿看望老丈人、媳妇回娘家,礼物带双数。

12、大年初四,三羊开泰。

灶王爷要查户口,恭迎灶神回民间。

13、大年初五,艮牛耕春。

五路接财神,东西南北中,财富五路通。

14、大年初六,马到成功。

沥酒拜街中。

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

15、大年初七,人寿年丰。

摊煎饼吃七宝羹,安顿身心,休养生息。

16、大年初八,放生祈福。

众星下界之日,制小灯燃而祭之,一寸光阴一寸金。

17、大年初九,玉皇天诞。

是主宰宇宙最高的神,人们都会举行祭典以表庆贺。

18、大年初十,祭石感恩。

有天还有地,人畜房米麦百谷都生地。

19、正月十一,祭奉紫姑。

深受压迫的女性,把她奉为弱女子的保护神。

20、正月十二,搭建灯棚。

元宵节将近,开始做元宵赏灯的准备工作。

21、正月十三,灶下点灯。

预放元宵,自十三日起,巷陌桥道,皆编竹张灯。

22、正月十四,临水娘娘诞辰,又称“顺天圣母”。

是拯救难产妇女的神仙。

23、正月十五,夜照田蚕(神)。

观颜色判断一年的丰歉,后演化为元宵节观灯。

东北过年还有哪些风俗精选15篇

东北过年还有哪些风俗精选15篇

东北的春节习俗篇一东北的春节是喜气洋洋的,东北的春节是张灯结彩的,东北的春节是热闹非凡、妙趣横生的。

东北的春节腊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五,这些天中唯有腊月二十八最忙碌,人们或是大扫除,或是忙着蒸各种面食,或是急急忙忙地来到商场,为自己和家人增添衣服,购买年货。

一个个包在大人手里拎着,这一天,大人一定会满载而归。

在这一天里小孩一定会跑去超市,一到超市首先到零食区,那的零食可多了,选好了自己喜欢吃的零食之后又去糖区,糖区的糖一定少不了玉米糖,那是东北孩子的最爱。

从超市跑出来就向鞭炮店跑去,男孩喜欢鞭炮,女孩喜欢烟花。

一眨眼,大年三十到了,家家忙着贴对联,准备年夜饭……晚上,一家人坐在一起吃年夜饭,吃年夜饭的同时还一边着春节联欢晚会,在晚会上有让人哈哈大笑的小品,有让人激情十足的歌曲,有让人惊心动魄的杂技。

饺子是年夜饭中必不可的,而且吃饺子也是有讲究的里面包有糖,是希望家人甜甜蜜蜜,饺子里有鱼肉,预示一家年年有余,饺子里有钱,证明着这一年会发大财。

当晚上十二点是春晚的钟声响起时,奶奶在家里收拾桌上的剩饭,我们全家人一起到楼下放鞭炮,东北人有别具一格的燃放风格。

把礼花插在雪地里,插成新年快乐的字样,或岁岁平安等吉祥词语,之后一齐点燃,不一会儿礼花里喷出彩色的纸条。

可真漂亮。

大年三十后最热闹的一天要数元宵节了。

那一天亲人在一起聚餐,姥姥为我们包汤圆,那一个个圆溜溜的汤圆躺在盘子里。

开饭了,我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汤圆,从里面流出黑芝麻糊,香喷喷。

春节也在鞭炮声中离去。

我爱东北的春节!东北的春节习俗篇二爸爸和我早在一个月前就开始计划春节到我的好朋友小金豆家过年,妈妈帮我备齐了所有的装备(羽绒服,雪地靴,帽子,手套等等)只等着2月6日的到来。

终于盼到这一天啦!一早我就和爸爸就从南京出发,前往飞机场,开始了我们的东北之旅。

飞机上,我们两个人一会聊聊天,一会吃点东西,或者睡上一觉。

很快也就到了沈阳。

下飞机前,我想沈阳肯定很冷吧,于是我们全副武装,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只露出双眼。

农历腊月二十三的习俗

农历腊月二十三的习俗

农历腊月二十三的习俗
农历腊月二十三的习俗
在我国传统习俗里面,农历腊月二十三是祭祀灶神的日子。

另外这天还被称为“小年”,“备年”的阶段。

那么农历腊月二十三,为什么被称为小年呢?有着什么样的习俗和忌讳呢?
腊月二十三,据说是新灶王的交替之日。

意思就是说每年都会有一位灶王观察此家人在人世间的善恶。

此日也是灶王向玉皇大帝禀报此家人在人世间的情况。

若是恶的话,则会施加惩罚。

若是善的'话,会得到上天的祝福。

这天,人们会进行扫尘等一系列备年措施,之所以被称为“小年”,因为这天是新旧交替的重要日子。

腊月二十三的习俗:扫尘是年终大扫除,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坏境,换新被子等等,做好迎新春的准备。

除此之外,沐浴理发也是重要的,作为迎接新年,除了房子的干净之外,自身的干净也是重要的。

春联、窗花是必需品,红色代表喜庆,让新年更具有喜气。

腊月民俗顺口溜

腊月民俗顺口溜

腊月民俗顺口溜
1、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炖猪肉,二十七,宰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除夕的饺子年年有。

2、腊八粥,熬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锅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推煤鼠,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白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姐姐拉着弟弟扭一扭。

2、腊月有“腊不定,正不娶”的说法,是指腊月期间不得定亲,正月期间不得嫁娶,因此大家通常见到腊月娶亲的多,少有见到腊月去定亲,即便是腊月大家有意定亲,也会将时间延迟到腊月之后。

3、腊月期间不得远游,因为寒冬腊月不但气温低,而且可能会发生暴雪,可想而知,这在综合生活条件差的古代,出远门就会面临自然气候条件带来的潜在危险。

因此,一旦进入腊月,就有猫冬的说法去,此时不适合远游。

年味|腊月过年前有哪些习俗?

年味|腊月过年前有哪些习俗?

年味|腊月过年前有哪些习俗?二十三,糖瓜粘二十三小年,灶王爷上天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猪肉二十七,杀肥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腊月初八:喝腊八粥腊八粥是一种在腊八节用多种食材熬制的粥,也叫做七宝五味粥。

吃腊八粥,用以庆祝丰收,一直流传至今。

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是汉族民间祭灶的日子。

汉族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

民谣曰:'张王李赵,二十三祭灶。

'吃了祭灶的糖瓜,拜了灶老爷,就要热火朝天地投入迎新年的忙碌中了。

腊月二十四:'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的风俗,由来已久。

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

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

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

对于北方来说,严冬中的腊月扫房,只是掸扫而已,而在南方往往将桌椅板凳,甚至大架子床都抬到河边、井边去刷洗。

腊月二十五:二十五磨豆腐,二十五糊窗户在过去,豆腐是过年时的必备食品。

到了腊月二十五这天,人们将浸泡过的黄豆,用石磨磨碎,'揉沫过箩去渣,煮沸点浆成块',豆腐做成后切小块放入加盐的清水里保存,供春节期间食用。

因为豆腐的腐和富谐音,二十五磨豆腐,寓意年过得富富余余,来年的生活也富富余余。

还有'二十五糊窗户'的说法,即腊月二十四扫完尘,二十五就该糊窗户了。

腊月二十六:'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

杀猪割年肉俗话说'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

是说在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

杀猪,杀自家养的猪;割肉,是指没养猪的人家到集市上去买过年吃的肉。

农耕社会经济不发达,人们生活艰苦,往往在年节时才能吃到肉,故称为'年肉'。

腊月二十七:腊月二十七,宰鸡赶大集农历十二月月二十七,过年的前夕,民谚称'腊月二十七,宰鸡赶大集'。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的习俗_作文1700字_民俗作文_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的习俗_作文1700字_民俗作文_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的习俗小年并非专指一个节日,由于各地风俗,被称为小年的节日也不尽相同。

小年期间,主要的民俗活动,有贴、扫尘、祭灶等。

小年究竟是哪一天?小年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三,部分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四,江浙沪地区把“腊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称为小年,南京地区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为小年,云南部分地区是正月十六,西南和北方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是除夕。

小年习俗:祭灶王祭灶隆冬腊月二十三叫“过小年”,可是这里“过小年”的意思和“冬至”当成小年过的意思完全不一样的。

古人把“冬至”看作小年是从头起始的意思,那时候把“冬至”农历上的月份比作正月的。

腊月二十三是快要接近大年夜了,准备开始过除夕的“过小年”意思。

区分与“冬至”的小年,人们普遍把腊月二十三定为“祀灶日”的。

过去农村都用砖砌大灶的,房顶上有烟囱。

祭奠灶神,那就是灶王爷了。

只要家里开伙仓的,大灶头家家户户少不了,贴在锅灶墙上有灶神的像,两旁都有的,上头还有横批一条,一般都把灶王爷比做家中主人的意思。

想想倒也是的,民以食为天,要吃吧,就有烧和煮的,都靠大灶头,灶神显然位置显赫。

正因为灶王爷重要,大家在腊月二十三的晚上就要进行“祀灶”活动。

供品中的甜食赢得了小孩子的欢喜,准备的充足,剩下的就到了孩子们嘴巴里。

普遍点的糖瓜都有的,想必是经过糖啧腌的冬瓜条子,装上盆子即可以祭奠了;也有些是用非冬瓜做的小糖瓜的;枣子、柿饼少不了;还用黍米粉糕枣糕等,都带黏性的。

为什么要弄一些味甜的粘的东西来孝敬灶王爷呢?这是据说灶神上天是汇报去的,要让他带一张甜嘴巴去,这样说的就都是好话,粘粘的也可以封住灶王说坏话的嘴,总之是为灶王爷涂涂口吧。

有的人家会真的在灶神的嘴边或者锅灶台里粘上一点块糖;另外有人到灶门这边里涂上点酒糟或者老酒,这就叫“醉司命”了。

灶王爷醉意朦胧,可不敢乱讲话了。

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

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间流传这一天要“割年肉”,也就是开始置办年货了。
传统民俗中在这两 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 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 迎接来年的新春,京城 有"二十七洗疚疾,二 十八洗邋遢"的。腊月 二十六洗浴为“洗福 禄”。
腊月二十八把面发 按照传统习俗,每家每户一定要蒸上几锅馒 头。发面和蒸馒头的习俗,取来年发大财、日子过得蒸蒸日上的好彩 头。
正月初一家家吃饺子,吃饺子寓意为招财进宝,新年发财。
鸭品老馄
、要北饨
红用京,
"
色 活 鲤 鱼 等 ,
"
五 大 供 , 即
的 大 商 号 , 这
"
"
俗 称 元 宝 汤
祈整天。
望猪均祭
今、大祀
年整举的
要羊祭供
发、祀品
大整活用
财鸡动鱼
。、,和
整祭羊


买把还 来除是北 的夕普方 粗夜通在 糙接家正 印来庭月 刷的,初 品财都二 焚神要, 化祭举这 了祀行天 事一祭无 。番财论 这。神是 天实活商 中际动贸 午上。店 要是各铺 吃把家,
腊月二十四 [扫房子] 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 备。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 “迎春日”,也叫“扫尘日”。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干干净净喜 迎新春。
皇言 欢心语都
祈福,恶善,间
农 历十
皇 于
,要称并 二
降福谨慎为“
定 来
月 二
旧 俗
来,接年
年 。
争 取
除夕前一日,叫
“小除夕”,家置酒 宴,人们往来拜访叫 “别岁”。焚香于户 外,叫“天香”,通 常要三天。
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 ,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 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 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 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 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 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 活动都围绕着除旧布新,消灾祈福为 中心。
灶下点灯 预放元宵, 自十三日起, 巷陌桥道, 皆编竹张灯。
正月十四试灯 近代元宵节演变为三天,正 月十四为试灯,即在这天张 挂完毕,进行彩排。
临水娘娘诞辰,又称“顺天 圣母”。是拯救难产妇女的 神仙。
是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也叫元夕、 元夜,又称上元节,因为这是新年 第一个月圆夜。因历代这一节日有 观灯习俗,故又称灯节。元宵节俗 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 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 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 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 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 声。不过,正月十五真正作为民俗 节日是在汉魏之后。东汉佛教文化 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俗有着重 要的推动意义。
正月十五元宵节 元宵节为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百姓俗称灯节。这是继春节 之后又一个节日高潮。
家乡的习俗都是一样的,腊月23俗称为小年,大家就开 始为除夕之夜而做准备,吃糖果等等……
腊月二十三祭灶到正月十五闹花灯
过小年祭灶吃糖瓜儿
中国过年有很多传统习俗,一般都是从腊月二十三就开始了,每天干什么 老祖宗都给我们安排好了,所谓的年味,也都是从一个个习俗中散发出来的。
小年就是腊月二十三日(腊月二十 四日),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民谣中 “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 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谓 “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 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 十四日,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行 祭灶。
举行过祭灶后,便正式地开始做
迎接过年的准备。每年从农历腊月二 十三到除夕的这段时间,民间称之为 “迎春日”。
腊月二十三以后,家家 户户都要写。民间讲究有神 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 所以春节的对联数量最多, 内容最全。以前的对联特别 讲究,多为敬仰和祈福之言。 大门上的对联,是一家的门 面,特别重视,或抒情,或 写景,内容丰富,妙语联珠。
玉皇祸福
十 五 日
认 为灶
好”, 表。所
亲自
神 上
现,这一
以 家
下 界
天 后
以天家
,

博起祭 取居之 玉、以
查察 人
天 帝 玉
腊月二十五 [接玉皇][赶乱岁][照田蚕][千灯节] 送灶神上天后至除夕才迎 回,其间人间无神管辖,百无禁忌,民间多嫁娶,被称为“赶乱岁”。乱岁 是民众为自己设计的调节社会生活的特定时段。岁末年终,人们有了闲暇与 积蓄,对于平时难得有精力操办大事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好时机。
烧门神纸,旧时初三日夜把年节 时的松柏枝及节期所挂门神门笺等 一并焚化,以示年已过完,又要开 始营生。
俗谚有“烧了门神纸,个人寻生 理”。
正月初三走初三 这天是女婿给岳父拜年的日子,俗称走初三。又有民俗 说初三是谷的生日,禁忌在这天吃米饭,否则会伤谷没米吃。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民俗一 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 破。按照旧的习惯要吃“水饺 子”五日,北方叫“煮饽饽”。 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二天, 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没有不 吃的。从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户 都如是,就连待客也如此。妇 女们也不再忌门,开始互相走 访拜年、道贺。
正月初五送穷 各家要扫除垃圾,投之门外,表示送走贫穷,祝新年丰 收富足。
年年到此日, 沥酒拜街中。 万户千门看, 无人不送穷。
正月初六开市 这一天各城市店铺开市恢复营业。
正月初七人日 人日又称为人胜节, 它起源于先秦时期古 老的占卜术。人们要 在这天剪彩为人,或 镂金箔为人形,制作 成叫“人胜”的装饰 品互相赠送。有些地 方这一天要吃春饼。
腊月三十守岁 腊月的最后一天为除日,除日晚上叫除夕、大年夜等,又称年三 十、大年三十。这一天,人们送旧迎新的主要活动都集中在这一天进行。主要有一 是响(放鞭炮),二是红(贴春联),三是火(点灯守岁)。除了吃年夜饭,最重要的是“ 守岁”至次日凌晨。
春节俗称“过年”,原名 “元旦”,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 爆竹, 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 后,碎 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 “满堂红” 。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人寿年丰。摊煎饼吃七宝羹,安顿身心,休养生息。
放生祈福。众星下界之日,制小灯燃而祭之,一寸光阴一寸金。
这神是天 , 信 奉 源自 要 去 道, 俗 传 正 月 初 九 为
道 教 所 尊 奉 的 下 临
正 月 初 九 天 公 诞
观其万玉
中生民皇
斋日的大
天。天帝

祭石感恩。有天还有地,人畜房屋都依地;米麦百谷都生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