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整理专业建设规划.doc

合集下载

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模板)

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模板)

XXX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20 年-20 年)XXX科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落实******,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才市场需求,提升***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保持我校***专业可持续发展,根据学校实际和专业特点,本着客观性、规范性、实效性、可操作性原则,制定本发展规划。

一、专业概况***专业设于***年,本专业现有教师队伍***名,***。

***年首次招生***人。

经过***年的发展,已培养毕业生***人,就业率达到***以上,毕业生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现有在校生***人,其中***级***人面临毕业。

近几年,******。

二、指导思想******三、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目标是:******。

四、与专业相应的职业岗位分析1、主要就业岗位群******2、其他就业岗位群******五、建设目标在现有专业建设的基础上,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师资引进与培养,强化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六、建设内容(一)专业开发1、专业定位******(专业调研论证、岗位能力分析)2、专业发展******(专业建设规划与实施、专业拓展)3、专业文化******(物质性文化、非物质性文化)(二)课程建设1、课程体系******(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2、课程管理******(课程实施、教材选用与开发、精品课程与示范课)(三)教学团队1、专业负责人(带头人)******(基本条件、知名度)2、专业教师******(数量结构、能力素质、培训与教科研)目标:******规划:到***年,专业教师人数达到***人。

结构:到***年,专业教师中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达***,双师型教师达***以上,其中具有硕士学位教师达***。

师资队伍规划表专业带头人(负责人)培养目标需引进教师目标(四)教学设施1、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习基地)2、信息资源******(专业图书、数字化教学资源)(五)教学实施1、常规管理******(课堂教学管理、实习管理)2、教学改革******(教学模式改革、教学管理创新)(六)质量效益1、办学规模******(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2、培养质量******(双证率、竞赛与成绩、就业与创业、社会声誉)3、社会服务******(技术服务、专业资源共享)七、建设保障与措施(一)加强管理,提高管理人员素质积极加快管理机构、教学机构的完善,全面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尤其在管理手段现代化方面见一步加强和提高,以保障管理工作的快捷、高效。

专业建设规划及实施要求

专业建设规划及实施要求

专业建设规划及实施要求一、指导思想坚持“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原则,以教学为中心,以观念更新与科学研究为先导,以制度创新为动力,以聚集人才为关键,不断拓展学科发展空间,提高教育质量,实现各专业的跨越式发展。

二、建设目标根据各专业设置和我校学生特点,以培养学生的素养实际问题的意识、兴趣和能力为目的,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

深化和发展已取得的改革和建设成果,狠抓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根本目标的质量工程建设。

我们将进一步完善课程教学结构模式,使其适应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逐步实现教材的层次化,立体化和精品化;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改革方面继续进行试点,争取取得新突破;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材建设、队伍建设、机制建设”六个方面的内容作为一项综合系统工程,以新的教育理念促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方式的改革,教材体系的变革。

加强实验教学建设,全面提升数学实验课的教学水平和质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水平,改善师资队伍结构和学位层次;积极申报省部级以上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课题,继续高度保持我校专业课程改革和建设稳步前进。

近几年来,专业主要从师资队伍的建设、课程体系的建设、教材的建设、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等几个方面进行各专业建设的规划,并逐步开展各专业的建设工作。

1.师资队伍的建设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和教学规律与要求,我们通过以下的途径建设师资队伍:①师资培养。

通过培训和鼓励教师攻读学位等方式,进一步挖掘现有师资队伍的潜力,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建设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②外聘。

在企业聘请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有相当理论水平的人担任兼职教师;③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科带头人和教学科研骨干,形成教学与科研骨干队伍和梯队结构。

通过几年来的努力,己建设成一支数量足够、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并在师资培养、考核、聘用等方面形成了完善的管理体系,从而激发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科学化管理。

信息安全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2020

信息安全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2020

信息安全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2020为全面加强信息安全专业学科专业建设,提高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水平,根据“学校建设发展规划”总体目标要求,特制定信息安全学科2010-2014年专业建设和发展规划.一、发展目标至2014年,我校信息安全学科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有较大幅度提高,建成我省乃至中南地区高级应用型信息安全专业专门人才的培养基地,整体实力争取达到国内公安高校领先水平.同时,不断深化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努力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和教材建设等.二、人才培养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信息安全专业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作为人才培养的工作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学生政治素质、法律素质、业务素质和警务技能的养成,坚持走“教学、科研、办案”结合的人才培养之路.(一)办学层次及规模1、2010-2011年,信息安全专业每年招收本科生40人.2012-2014年,每年招收本科生80人.2、在办好信息安全专业学历教育的同时,积极面向公安系统在职民警,开办多种形式的信息安全培训班,以提高在职民警的业务水平和办案能力.(二)重点学科与课程建设1、在全面加强信息安全学科建设的基础上,重点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网络犯罪侦查、计算机取证技术等课程建设,努力办出专业特色,提升信息安全学科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争取在2014年之前,将网络安全技术、网络犯罪侦查、计算机取证技术建成校级精品课程.2、进一步深化学科内容体系改革,按照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建立与计算机安全技术和公安工作发展相适用的,具有警察特色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3、在现有客座教授队伍的基础上,再聘请2-3名国内著名专家充实客座教授队伍,并且每年聘请1-2名专家到校进行学术交流和讲学,以提高信息安全学科的整体水平.4、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加强公共外语教学,不断提高学生英语水平.2014年前信息安全学科各门课程全部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案例为驱动进行教学.三、科研工作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学科研人员参与科研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瞄准当前信息安全领域中的紧迫问题和热点问题展开科学研究,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一)学术论文.2010-2014年间每年发表学术论文20篇以上,其中核心刊物4篇以上.(二)科研项目.2010-2014年间每年省级或公安部级科研立项1项,争取到2014年有1项科研成果获得省级科研进步奖.(三)学术专著与教学建设.2010-2014年间出版专著3部;按照学科建设和发展需要组织编写教材或教参,到2011年,争取出版2种教材,到2014年力争出版5种教材,其中有2种教材达到省级优秀教材水平.(四)学术交流.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特别是公安机关内部召开的网监工作交流会,到2014年,组织高水平学术研讨会1-2次.四、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德才兼备、业务素质高的师资队伍,是保证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一)增加教师数量,提高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到2012年,信息安全学科专任教师总数应达到35人,到2014年达到40人,同时到2012年教师学历结构达到博士10%,硕士80%,2014年达到博士20%,硕士95%.(二)合理的职称结构.到2012年教授、副教授、讲师及助教的比例为15%、35%、40%、10%;到2014年,教授、副教授所占比例至少达到20%和40%.(三)学术梯队建设.建立学科带头人制度,主讲教师制度,骨干教师制度,争取到2014年培养学科带头人3-4名.(四)加强教师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创造条件,争取教师每年定期到公安网监部门参与实践活动,使得教师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掌握最新的信息安全技术.五、实验、实习条件建设(一)2010-2014年,建立并完善3个信息安全专业方面的实验室.为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建立网络信息安全技术、计算机取证技术、数据恢复等3个专业实验场所,以供网络信息安全技术、计算机安全监察等课程使用,装机台数为180-240台.(二)建立公安专网计算机实验室,积极争取上级公安机关的支持,开通公安内部计算机专网,实现计算机实验室的信息化,以充分满足教学和科研的需要.(三)建立计算机犯罪取证实验室,改善信息安全的教学科研条件,提升学校在信息安全方向的学术档次,同时将“教学、科研、办案”相结合办学理念真正落到实处.(四)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扩大校外实习基地的规模,满足教学、实习的需要,2014年达到五个实习基地.。

2020年(发展战略)西南大学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西南大学十一五本科

2020年(发展战略)西南大学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西南大学十一五本科

(发展战略)西南大学专业建设和发展规划西南大学十壹五本科西南大学“十壹五”本科专业建设和发展规划(2006—2010年)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重要的教学基本建设。

专业建设水平是衡量壹所大学办学水平和实力的重要标志。

为适应经济、社会、科技和文化发展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进壹步贯彻落实《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工作的若干原则意见》(教高[2001]5号)文件精神,促进学校本科专业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根据学校“十壹五”事业发展规划,特制定“十壹五”本科专业建设和发展规划。

壹、专业建设的现状1.现有本科专业简介学校合且后,以“211工程”建设为契机,以学科调整为依托,花大力气对重叠专业进行调整合且,本科专业数由合校前的117个调整为95个,涵盖11个学科门类,建设校级品牌专业11个,推荐重庆市品牌专业评审6个。

现有本科专业中,哲学类专业1个,占1.05%,经济学类专业3个,占3.16%,法学类专业3个,占3.16%,教育学类专业7个,占7.37%,文学类专业16个,占16.84%,历史学类专业2个,占2.11%,理学类专业14个,占14.74%,工学类专业22个,占23.16%,农学类专业13个,占13.68%,管理学类专业13个,占13.68%,医学类专业1个,占1.05%。

师范类专业22个,占23.16%,非师范类专业73个,占76.84%。

从专业总体结构来见,文、理、工、农专业比例基本协调,基础和应用且重,形成专业结构和布局基本合理、教师教育和农业教育特色突出的专业结构和布局。

2.专业建设基础学校现有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36个重庆市级重点学科、17个省、部(市)级重点实验室。

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2人,重庆市教学名师奖获得者3人,重庆市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47人。

有专任教师1861人,其中,具有硕士学位教师89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92人,于读博士硕士345人。

专业建设规划(参考样本)

专业建设规划(参考样本)

专业建设规划(参考样本)一、专业建设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和基本原则1、指导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学校“十一五”计划长远规划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等有关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文件精神,遵循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和人才市场的规律。

以教育部提出的“以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为先导,以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教学基本建设为重点,注重提高质量,努力办出特色”作为宗旨,用新时期的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来指导本专业的教学改革,在专业教学改革中充分体现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现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结合,增强就业竞争能力和职业变换的适应能力,增强自学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以专业结构调整为重点,加强专业建设,以培养电子信息工程技术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合理构筑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体系,系统加强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培养模式的改革,全面提高学生对市场的适应性和毕业生质量。

2、建设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探索,从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入手,积极稳妥推进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面向市场、面向行业、面向地方经济建设,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质量求生存,强化实践教学,以产学研为途径,通过1~3年的努力,在校学生达到560人,专业教师达到36人,力争建设成为全国示范性专业。

(1)以服务为宗旨,提高教师及各类教学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做到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满意,让社会满意。

(2)以就业为导向,以观念转变为前提,努力探索富有高职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3)贯穿基本素质和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一条主线,优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教学体系。

(4)强化实践教学,建立产学研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完善校内实习基地及技能实训室的功能,形成校内、校外实验实训两大保障体系。

高职学院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高职学院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高职学院专业建设发展规划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基本建设之一,是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是学校“创特色、树品牌、谋发展”的重要手段。

为了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优化专业结构,构建具有竞争优势、特色鲜明、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体系,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专业建设水平,根据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结合我校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资源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专业建设发展现状(一)专业建设基本情况1. 专业规模不断扩大“十三五”期间,学校专业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专业数量由2015年的28个发展到2020年的43 个,涵盖九个专业大类,其中,工科类专业25个,占58.14 乐经管、文科类专业14 个,占32.56%,艺术类专业4个,占9.30%。

学校现有省级高水平专业群立项建设项目I 个,省级二类品牌专业建设项目1个,省级重点专业2个,广东省民办教育特色专业1个,己形成了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线,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电子商务、建筑工程技术等特色专业为龙头,构建与产业紧密对接的高水平专业群,学校现已逐渐形成具有较强社会适应性和竞争力的品牌专业和办学特色。

学校重点专业群建设发展迅速,由2017年的2个(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应用开发专业群、智能制造控制技术专业群)发展到2020年的6个校级重点专业群,它们分别是:计算机应用技术(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专业群、机电一体化技术(智能制造)专业群、工程造价专业群、电子商务(跨境电商)专业群、软件技术专业群、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群。

2020年12月,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群被广东省教育厅认定为首批省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立项建设项目。

2 .办学条件明显提升“十三五”期间,学校加大投资力度,五年内共投入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购置经费二千多万元,大大改善了办学条件。

至2020年底,学校固定资产达7589.69万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值4729.84万元),建筑面积254980平方米,教学用计算机3580 台,图书77.68 万册,各专业实训室166个,多媒体教室381间。

专业建设规划

专业建设规划

专业建设规划一、前言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世界变得越来越复杂,对于一个国家和一个社区的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个优秀的专业建设规划不仅仅需要考虑到社会经济、政治等因素,还需要考虑到专业领域的发展趋势和技术创新。

本文旨在提供一个完善的专业建设规划,帮助企业或者社区更好的发展。

二、规划背景随着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发展,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呈现出了多元化趋势,这也意味着专业领域的需求也瞬息万变。

因此,一个好的专业建设规划需要考虑到多个方面的因素,包括但不限于:1. 宏观经济因素:政策、税收、国际贸易等对于企业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2. 行业发展趋势:从业人口、市场需求等行业因素对专业建设规划有很大的影响。

3. 人才培养与教育:人才是一个企业或社区的重要资源,因此如何招募、培养和保留人才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4. 技术创新:技术发展和创新对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影响。

三、规划目标基于上述背景,本规划拟订以下目标:1. 建立与社会发展和经济需求相适应的专业路线。

2. 促进人才素质的提升,建立高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为企业和社区提供卓越的人才支持。

3. 优化教学资源,提升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4. 加强与国际化的接轨,拓展海外市场与合作机会。

5. 推动技术、科学、创新等方面的交流、研究和应用。

四、规划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规划提出以下方案:1. 与市场需求、社会经济状态、国家政策要求相适应,建立具有战略性的专业路线。

2. 构建包括课程体系、教师队伍、实践基地建设、科研创新等在内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满足企业和社区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3. 针对专业特点,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4. 建立国际化办学理念,积极拓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吸收外部的优秀资源,扩展国际市场。

5. 鼓励教师、学生和企业开展开放性研究,以技术创新、科学研究、创新创业等方面为重点,推动教学、应用和科研的双向转化。

专业建设规划

专业建设规划

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发展规划一.专业发展规划(一)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面向园林技术行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园林专业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术,精通本专业操作技能和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从园林花卉生产经营与管理、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园林植物种苗繁育、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建设目标1 总目标经过5年建设,把本专业建成省级重点专业,创建符合园林企业岗位实际的人才培养模式,建成省内一流的园林工程教学工场、植物工厂化育苗技术实训中心和省内一流的园林规划设计中心,建设一支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建立科学课程体系。

从产学研三个方面为同类专业起示范、引领作用。

具体指标:(1) 建立一流的“园林工程教学工场”和“植物工厂化育苗实训中心”,一流的“园林规划设计实训中心”,实行“四段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2)培养园林行业在教学、科研和生产前沿的专业带头人1名,引进2名知名专家,培养专业骨干教师8名,聘请园林行业技术专家和行业能手充实教师队伍,建成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双师”教学团队,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100%;(3)加强校企合作,形成专业技能与就业岗位的对接,确保毕业生就业率达98%以上,并鼓励指导毕业生进行自主创业;(4)为发展当地园林产业提供培训、科技推广和产业开发等社会服务。

2. 专业定位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21世纪农业部高职高专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及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大纲》等文件精神,通过对全国20余所农业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去向调查,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服务面向主要是园林行业、房地产业、建筑业、现代观光农业、新农村建设等单位。

工作单位主要包括:园林设计施工企业、园林工程管理单位、苗圃花木单位、现代观光农业园等单位以及其他相关单位。

专业建设工作规划

专业建设工作规划

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和技能提升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适应新时代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需求,提升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益,特制定本专业建设工作规划。

二、规划目标1. 提升专业建设水平: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的匹配度,打造一批具有特色和优势的专业。

2.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课程体系,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3. 促进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加强产学研结合,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三、主要任务1. 专业结构调整(1)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发展趋势,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重点发展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相关专业。

(2)淘汰不符合产业发展需求、培养质量低下的专业,提高专业设置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2. 师资队伍建设(1)加强教师引进和培养,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2)开展教师培训和研修,提升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

(3)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

3. 课程体系建设(1)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开发优质课程资源,推广在线课程和数字化教学资源。

(3)加强课程评价和改进,提高课程质量和教学效果。

4. 产教融合与合作(1)深化校企合作,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展订单式培养。

(2)加强产学研结合,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提高人才培养的实用性。

(3)拓宽学生就业渠道,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四、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专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专业建设工作。

2. 加大经费投入,确保专业建设工作的顺利实施。

3. 加强监督检查,定期对专业建设工作进行评估和考核。

4. 加强宣传推广,提高全社会对职业教育和专业建设的重视程度。

五、结语本专业建设工作规划旨在全面提升职业教育质量,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我们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推进专业建设工作,为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专业建设规划方案-最新版

专业建设规划方案-最新版

专业建设规划方案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都在不断进步和发展,建设专业更是如此。

建设专业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以及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在这种背景下,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专业建设规划方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目的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建设专业的规划方案,以满足市场需求和专业建设的发展需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系列可行的建议和措施,以保证专业建设规划能够得到有效实施。

分析与评估1. 市场分析在建设专业领域中,市场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建筑施工:在建筑工地,需要有相关的建设专业人才担任各种岗位,如建筑工程师、结构工程师、机电工程师等。

•建筑设计:在房地产行业,需要有专业人才进行建筑设计与规划,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环保治理:环保建设也成为了国家发展中的重要议题,需要有相关的专业人才进行环保治理、环境规划和监测等工作。

从市场的需求中可以看出,建设专业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但是具体要求和需要不同,因此在专业建设规划中,需要严格按照市场需求进行评估和分析。

2. 专业分析根据市场需求,建设专业涉及到多个领域。

例如,建筑工程、土木工程、电气工程、环境工程等等。

因此,在进行专业建设规划时,需要对不同领域进行深入分析,以制定针对性的建议措施。

3. 人才部署随着市场对建设专业人才的需求增加,对人才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建设专业的规划方案应该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如:学术交流、科技创新等等。

建议和措施1. 建立完善的教育体系目前,我国的建设专业教育还有许多不足,如师资力量、教材资源等方面的短板。

因此,需要建立起完善的教育体系,以培养高素质的建设专业人才。

2. 加强科技创新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建设业也可以通过技术的发展实现高效与智能,提高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因此,应当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提升建设专业服务的精度和效率。

3. 加强人才引进在建设专业领域,需要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因此,应当加强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规划2020

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规划2020

学科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决定着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关键。

因此,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及高等教育自身改革的需要,为进一步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势在必行。

为落实我院未来五年专业建设发展规划中关于学科专业建设的基本要求,进一步推动旅游管理专业结构的调整和建设,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结合我系办学历史、实力、条件和定位,特制定本规划。

一、专业现状和存在问题旅游管理专业从2004年开始招收全日制本科生,目前本专业共有本科生886人,专科生109人,本科专业开设旅游管理、酒店管理2个专业,专科开设旅游管理(导游方向)1个专业。

(一)专业现状1、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思路明确旅游管理专业是培养适应现代旅游业发展需要的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管理学和旅游学专业知识和基础理论,具有扎实的学科基础、厚实的人文素养、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较强的外语交际水平,掌握现代管理技术和方法,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创新能力,适应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管理、会展管理、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市场营销、旅游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旅游企事业单位、旅行社、景区景点、酒店业等旅游行业的经营管理、资源开发、服务及相关管理工作。

为了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我系精心设计了切合实际的人才培养模式,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体系和课程体系,着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为导向,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突出职业性、注重应用性,加大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2、教学管理有序,课堂教学改革稳步铺开,教学质量稳中有升针对以往高校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脱节、人才流失多、稳定性差的现状,经过不断对比和反思、探索和研究,形成了旅游管理专业在旅行社管理、酒店管理、景区管理和导游行业的特色优势。

专业建设工作计划5篇

专业建设工作计划5篇

专业建设工作计划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工作计划、心得体会、汇报材料、条据文书、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insights, reporting materials, documentary evidence,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专业建设工作计划5篇定期制定工作计划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提高自己的自律和执行力,工作计划可以帮助我们制定优先级,确保重要任务得到及时处理,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专业建设工作计划5篇,供大家参考。

专业建设工作规划方案

专业建设工作规划方案

专业建设工作规划方案引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创新,对各行各业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背景下,专业建设成为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

本文将围绕专业建设,提出一份工作规划方案,以推动专业发展,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一、目标定位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专业人才,以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为此,我们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1. 紧跟时代潮流,根据行业发展需求,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和内容,保持专业的前沿性和实用性。

2. 加强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

3. 推动国际化合作与交流,引入国际优秀教育资源和教学方式,提升专业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和指导。

二、课程体系建设为了保持专业的前沿性和实用性,我们将进行课程体系的调整和优化。

具体措施如下:1. 调查行业需求:与相关行业合作,了解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根据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增设新的专业课程。

2. 引入前沿课程:邀请领域内顶尖专家进行授课,引入新的知识和技术,使学生获得最新最全面的知识。

3. 加强实践环节:增加实践课程和实验室实践,提供学生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培养实践能力。

4. 推行课程评估机制:建立科学的课程评估机制,定期对课程进行评估和反馈,不断改进课程质量。

三、实践环节增强实践能力是衡量专业人才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之一。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1. 实践项目培训: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合作,开展实践项目培训,为学生提供实际项目操作和解决问题的机会。

2. 实验室建设:投入资金,更新实验设备和仪器,建设先进的实验室,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环境。

3. 实践课程优化:调整实践课程设置,增加实践比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实践成果展示:组织学生参加展览和比赛,展示他们的实践成果,促进交流和学习。

2020学科建规划 - 副本

2020学科建规划 - 副本

二○二○年重点学科建设规划学科建设是医院发展的核心主题,是医院内涵建设的本质需求。

随着公立医院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周边医疗市场的迅速变化,我院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为进一步加快学科建设,优化学科结构,突出学科优势,彰显学科特色,不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促进医院实现跨越式发展,现制定意见如下。

一、指导思想以“创名院、建名科、树名医”为主线,实施“名医带名科,名科创名院”的发展战略,坚持以科学分析、高端定位、统筹规划、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分类发展为原则,明确学科建设方向,突出学科重点,逐步打造专业特色、技术优势和优秀人才梯队,打造医院品牌,促进各学科全面发展。

二、工作目标将各类学科纳入科学化、规范化的建设轨道,经过三到五年的努力,打造一批省级重点学科,发展一批新兴、交叉的特色专科,开展一批行业前沿的高精尖技术,完成一批国内领先的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培养一批学科领军人物与优秀技术骨干,使学科结构更趋合理,学科特色更加鲜明,学科优势更为突出,把遂医建设成特色鲜明、技术领先的粤西地区大型区域医疗中心。

三、重点学科建设内容1、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主要内容是明确疾病发病机制和提高诊疗水平,最终解决临床问题,根据学科原有基础、现有优势、当前发展趋势及最有可能突破点等来选择主攻方向。

2020年,医院将重点发……..四个学科。

2、学科带头人:学科带头人是学科建设中的首要因素,应具备较高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较强的工作能力,能够指导本学科研究方向;同时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团结协作精神和良好的管理能力,在学科建设过程中造就一支整体素质好、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具有团结拼搏精神和甘于奉献精神的技术队伍。

学科带头人的主要工作目标:⑴把握学科发展方向,制定学科建设规划,确定学科建设目标和重大科研项目;⑵培养学术接班人和建设学科技术骨干队伍;⑶疏通和开辟国内外学术交流和科技合作渠道;(4)把握全局,积极发挥重点学科建设效益辐射作用。

年-2020年xxx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年-2020年xxx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年年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一、专业现状
(一)专业办学条件
包括师资队伍结构、实验实训条件、图书资料等
(二)目前已形成的专业特色
(三)专业建设成果
包含在人才培养、课程与教材、实践(实训)基地、合作办学等教育教案改革等方面取得的成果
(四)存在问题
对照行业发展需求及学校软科大创建要求,查找存在问题。

二、年——年专业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发展目标与发展计划
结合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势,围绕学校办学定位及软件科技大学创建目标,紧贴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调研及预测情况为依据,根据自身发展实际情况,制订专业总体发展目标及分年度发展计划。

(四)专业建设的具体规划
应包含招生规模、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方案特色凝练等)、师资队伍建设、工程教育认证工作、产教融合合作办学、课程与教材建设、实验中心(室)建设规划、校内外实习(实践)基地建设、教案研究与教案改革、专业建设成果。

(五)专业建设的支持与保障
人、财、物及各项政策保障等
三、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与政策建议
金陵科技学院
学院专业
年月
行间距固定值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威海职业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建设规划一、专业简介威海职业学院是山东省首批10所骨干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之一,是山东省制造业紧缺人才培训基地。

2006年12月被财政部、教育部批准为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同时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建设专业。

本专业开设于1998年,1999年开始招生,至今已有5届毕业生,毕业生总数368人,目前在校生385人。

本专业的开设,立足地方经济的发展实际,毕业生面向电子信息行业,就业岗位定位于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高技能专门人才。

经过几年的发展,本专业逐步确立了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办学理念,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理念,以教育教学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理念。

在“十一·五”规划中,威海市委市政府把电子信息列为五大支柱产业之一,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被列为紧缺专业。

借助于全国及地方电子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本专业培养的人才供不应求,同时通过市场调研和毕业生反馈,本专业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2005年在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工作评估中作为重点剖析专业,被专家评为优秀。

2006年9月该专业被批准为校级品牌专业。

现有省级精品课程《数字电子技术》和在建省级精品课程《电子生产工艺》。

本专业自开设以来,经过9年来的发展,在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训条件、课程建设、教学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现有专任教师16人,其中高级职称7人,硕士7人,在读工程硕士4人,“双师型”教师12人,另有外聘兼职教师5人。

专任教师中参加过或正准备参加新加坡、德国、韩国职业教育方面的学习与研修的共有10人次,教学团队能够很好把握国内外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和办学思路。

在实践教学条件方面,现有校内实验实训室11个,与企业合作建设的校内生产性教学工厂2个,校外实习基地7个,能够满足本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同时本专业建立了信息产业部电子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具备8种电子信息类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能力。

在课程建设方面,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正在进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和教材建设,以及课程标准的研制,同时开展“电子专业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电子专业生产性教学工厂建设的探索与研究”教改项目研究。

在教学管理方面,实行院系两级管理,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管理监控,保证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

本专业作为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经过2-3年的建设,使本专业在省内领先的基础上,成为在国内享有较高知名度,在全国高职院校同类专业及专业群中起到引领、带动作用的示范专业。

二、专业优势与专业特色(一)专业优势(1)电子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产业、行业背景,为本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大量实习和就业岗位,也为本专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国家示范院校重点专业的建设、中央财政的重点支持,给本专业发展提供了政策和资金支持。

(3)本专业已有9年办学历史,积累了一定办学经验。

(4)办学目标、就业定位准确,培养的人才符合产业发展需要。

(5)两位专业带头人都具有大型电子企业10余年产品开发、生产管理经历,对专业建设、双师素质培养、实践教学开展、校企合作等有着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二)专业办学特色(1)基于工作过程,构建课程体系根据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定位,将岗位按能力需求划分为如下三个岗位群:电子产品开发、电子产品工艺指导与生产管理、电子设备安装、调试与维护。

分析三个岗位群的具体工作过程,采用基于电子产品开发设计流程、生产工艺流程与电子设备操作维护流程的课程设计路径进行课程开发。

具体做法是:对行业企业调研,了解、熟悉岗位工作过程;分解岗位工作过程,由行动领域确定学习领域。

2图 1 基于电子产品开发设计流程的课程设计路径图 2 基于电子产品生产工艺流程的课程设计路径(2)创新产学合作机制,促进校企合作纵深发展 3 采取引进来(校内实训基地、校内生产性工厂)、走出去(校外实习基地)、等多种方式,为学生营造电子产品开发、电子产品生产场景,也为企业员工提供具有良好教育环境的培训场所;建立了一支由专业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组成的双师型的教师团队,开展教学改革、实践教学、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的合作;成立了由行业企业专家及专业骨干教师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专业建设;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制定课程标准;利用学校的智力资源,解决企业的技术难题,对在职人员进行岗位技术培训;规范校企合作的形式,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实现校企合作的双赢局面;加强校企之间的文化融合,让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校园文化走进企业,形成有效的互动机制。

(3)突出生产性实训,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推行以生产性实训为特征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在课时开出比例上,实践教学课时占到总课时的55%,其中生产性实训占到实践教学课时的80%以上。

利用校内天信电子有限公司和信诺威电子工艺研究所2个生产性教学工厂及山东新康威电子有限公司、威海双丰电子有限公司、威海新兴DIGITAL电子有限公司等校外实习基地,安排学生在最后1学年进行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

其中,在第5学期,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生产条件,采用基于工作过程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模式,通过生产性实训,将工学结合的《电子生产工艺》、《表面贴装技术》和《生产与质量管理》3门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安排在生产一线完成。

第6学期的顶岗实习期间,由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对实习学生按企业要求进行管理和指导,让学生参与企业的生产管理、工艺指导、质量管理和技术开发等工作,完成岗位适应性训练,实习成绩由实习企业和指导教师共同评定。

其中,部分学生第6学期的顶岗实习安排到新加坡、韩国等国家的电子企业进行。

同时,将毕业设计课题与企业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完成毕业设计。

三、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以党和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和方针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加强内涵建设,以创新为动力,以特色和品牌求发展,努力探索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坚持突出重点,协调发展的原则,以专业建设为核心,重点做好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等三项工作;发扬“修德强能、严谨精细、经世致用”的校训精神,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目标”的原则进行本专业的建设。

4四、专业建设思路与目标1、专业建设思路根据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和电子信息产业群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以电子产品初级开发、工艺设计、生产与质量管理、设备操作维护能力的培养为核心,兼顾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培养,本着“以人为本、强化能力、因材施教,教书育人”职业教育原则,按照下列思路进行专业建设:(1)通过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课程标准研制、工学结合的教材建设,改进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2)通过重点培养、合理引进,建设一支基础理论扎实、技术研发能力强、实践教学能力突出、结构合理并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教学团队。

(3)依托与企业合作的信诺威电子工艺研究所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开展产学研工作,提高师生对电子产品的研发能力;(4)通过与企业共建的天信电子有限公司,加强校内生产性教学工厂,完善实验实训和生产性实践教学的条件和职业环境,全面推行以生产性实训为特征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5)通过社会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扩大本专业的职业技能鉴定与培训、对口支援和社会交流等社会服务功能。

2、专业建设目标本专业面向电子信息行业,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精神,具备电子仪器测量能力、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应用能力、质量检测与自动化设备的操作维护能力的人才。

在此基础上,根据威海及周边地区电子行业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调研,重点培养企业急需的具备生产一线精密工艺设备操作维护、工艺设计、生产与质量管理及具备对新产品和新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和利用能力的高技能专门人才。

根据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和电子信息产业群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以电子产品初级开发、工艺设计、生产与质量管理、设备操作维护能力的培养为核心,通过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改进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通过培养高水平的“双师”型专业带头人,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依托与企业合作的信诺威电子工艺研究所,提高师生对电子产品的研发能力;通过与企业共建天信电子有限公司,加强校内生产性教学工厂及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完善实验实训条件,全面推行以生产性实训为特征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重点建设,使本专业在省内领先的 5基础上,成为在国内享有较高知名度,在全国高职院校同类专业及专业群中起到引领、带动作用的示范专业。

通过三年的建设,达到:(1)每年专业招生规模将稳定在200人左右,在校学生规模600人左右;(2)毕业生就业率≥98%,其中网上签约率≥65%,企业满意率≥94%。

(3)建设5门精品课程,4门优质核心课程,编写5部专业特色教材,开发10门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4)专任教师达到20人,其中,硕士11人(55%),具有高级职业资格教师11人(55%以上),“双师”素质教师占80%以上,从企业外聘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兼职教师16人,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的比例达到1.25:1。

(5)在现有10个实验实训室的基础上,新增加6个实验实训室,并使2个生产性教学工厂进入大批量生产阶段,新增加校外实训实习基地5个,使本专业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达到10个,保证实践教学课程的正常进行。

(6)每年完成各类社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1000人次。

招生、就业与社会服务五、专业建设的主要任务1、师资队伍建设经过重点专业建设,采取培养与合理引进相结合的方法,建设一支基础理论扎实、技术研发能力强、实践教学能力突出、结构合理并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教学团队。

到2008年9月,专任教师达到20人,其中,硕士11人(55%),具有高级职业资格教师11人(55%以上),“双师”素质教师占80%以上,三年内具有2个月企业顶岗实践经历教师占100%,从行业企业聘任兼职教师16人,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的比例达到1.25:1。

2、课程与课程体系建设本专业的课程建设目标,即根据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和电子信息产业群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以电子产品初级开发、工艺设计、生产与质量管理、设备操作维护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结合新加坡、德国职业教育的培训与教育部高职师范院校重点专业课程开发的探讨,通过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将课程内容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和岗位技能进行有效衔接,注意引进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注重人文与专业技术的结合,改进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继续进行立体化教材和精品课程、网络课程、课程标准、教改项目等方面的建设。

63、实验实训条件建设根据本专业的能力培养目标,分层次、分功能、有重点的建设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