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与气温》参考教案【教科版小学科学精品资源】
温度与气温教案
温度与气温教案教案标题:温度与气温教学目标:1. 理解温度与气温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相关术语。
2. 掌握温度的测量方法及常用温度单位。
3. 理解气温的变化原因及影响因素。
4. 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探究气温变化的规律。
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投影仪、计算器、温度计、温度计架、温度计液体、气象图表等。
2. 实验材料:不同温度的水、冰块、热水、容器、温度计、计时器等。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投影仪展示气象图表,引起学生对气温变化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你们有没有注意到气温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呢?”2. 引导学生思考温度与气温之间的关系,并让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
探究:1. 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温度的测量方法和常用温度单位。
在实验中,将温度计放入不同温度的水中,观察温度计的读数,并记录下来。
2.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温度计的读数与水的温度之间的关系,引出温度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3. 介绍常用的温度单位,如摄氏度、华氏度和开尔文等,并让学生进行单位间的转换练习。
拓展:1. 通过展示气象图表,让学生观察气温的变化趋势,并引导他们思考气温变化的原因。
比如,季节变化、地理位置、海洋影响等因素。
2. 给学生分发气象记录表,让他们观察并记录每天的气温变化情况。
鼓励他们分析数据,寻找规律,并进行小组讨论。
3. 引导学生思考气温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如衣物的选择、活动的安排等,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总结: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温度与气温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和观察,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评估:1. 设计简单的选择题和填空题,检查学生对温度和气温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包括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数据记录的准确性。
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气象观测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自体验气象工作的过程,提高对气温变化的观察和预测能力。
2. 邀请当地气象专家或者老师组织一次气象讲座,让学生了解更多有关气温和气象的知识。
温度和气温教案
温度和气温教案教案标题:温度和气温教案目标:1. 理解温度是测量物体热量的量度。
2. 理解气温是指大气中热量的量度。
3. 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不同物体的温度。
4. 理解气温的变化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教学资源:1. 温度计2. 实验室或教室中的不同物体,如水、冰块、金属块等3. 温度和气温的相关图片和图表4. 课堂展示用的白板或投影仪教学活动:活动1:引入概念1. 提问:“你觉得温度是什么?”2. 激发学生思考温度的概念,引导他们通过描述身体感受到的冷热来理解温度的含义。
3. 通过引导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温度是物体内分子间热量的度量,并不同于热量本身。
活动2:测量物体温度1. 准备不同温度的物体,如水、冰块、金属块等。
2. 向学生介绍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的方法。
3. 示范使用温度计,将其放置在物体表面,读取温度值并记录。
4. 让学生分组实践测量不同物体的温度,并记录结果。
5. 通过分析不同温度物体的温度读数,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物体具有不同的温度。
活动3:理解气温1. 向学生介绍气温是指大气中的热量。
2. 展示气温的变化图表或图片,解释气温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
3. 引导学生思考气温的变化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例如对服装选择、植物生长和动物迁徙的影响。
活动4:应用知识1. 给学生提供气温图表或实时气温数据。
2. 让学生分析不同日期和地点的气温变化,并预测可能的天气情况。
3. 小组讨论学生的预测结果,并向全班展示并讨论。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实验实践中的表现和参与度。
2. 收集学生的温度测量记录。
3. 参与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的贡献程度。
4. 设计一份简要的问答或选择题考试,以检验学生对温度和气温的理解和应用。
拓展活动:1. 邀请一位气象专家来班上讲解气温的测量和预测技术。
2. 安排学生进行气温实地观测,并与其他学校或地区的学生进行数据比较和分享。
3. 研究全球气候变化与气温的关系,让学生了解温室效应和全球变暖等重要的环境问题。
教科版《温度与气温》教案优质版1
教学设计方案3.温度与气温【教材简析】《温度与气温》是《天气》单元的第三课,是对天气日历的重要组成部分“气温”的单独研究,这也是天气日历组成部分的分块研究的第一课。
在本课将进一步巩固学生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技能。
学生要经历室内和室外温度的测量比较、室外不同地方温度的比较、同一地点,一天中不同时间温度的比较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最终明确怎样去测量温度并收集到数据才是有科学研究意义的,同时了解实验误差的存在,并且知道气温是在什么环境下测定的。
【学生分析】在本节课中,学生要使用到气温计。
温度计的使用在三年级已经学过,并且学生也认识了水温计、气温计和体温计,学会了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为提高测量记录的准确性,还要对气温计的使用进行巩固。
在实际的生活中,学生常会把温度和气温两个概念混淆,要通过活动对测量到的气温进行比较和分析,确定在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明确气温的概念。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温度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2.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过程与方法:1.通过测量温度的活动,分析比较测得的温度,明确温度的概念;2.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1.保持对气温变化的研究兴趣;2.理解长期测量和记录数据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正确测量,能坚持记录。
【教学准备】每个小组一支气温计、测量记录单、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1.老师师手拿一支水温计,并且投影展示提问: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它是什么吗?(预测生:这是可以测量水温的温度计。
)提问:谁能指出水结冰时的温度和水沸腾时的温度的刻度分别在哪里吗?请一位同学上台来指一指。
(预测生能够指出水结冰的温度为0℃和水沸腾的温度为100℃。
)2.提问:那该如何用它来测量水温的呢?(预测生:测量时要注意将液泡全部浸没在水中,不要碰到杯子的底与壁。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3《温度与气温》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3《温度与气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温度与气温》这一节内容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第一章第三节。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温度的概念,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并理解气温的概念。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温度和气温的基本概念,了解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对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温度现象应该有所了解。
但是,他们可能对于温度和气温的概念还不是很清晰,对于温度计的使用也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理解温度和气温的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来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温度的概念,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让学生理解气温的概念,能够运用温度和气温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温度和气温的概念。
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温度现象,让学生了解温度的概念。
2.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并理解气温的概念。
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交流对于温度和气温的理解,并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温度计:准备足够数量的温度计,以便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2.实验材料:准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如热水、冷水、冰块等,以便进行温度实验。
3.PPT:制作相关的PPT,以便进行课堂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哪些现象与温度有关。
引导学生思考温度是什么,为什么需要测量温度。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温度和气温的概念,解释温度计的作用。
让学生初步了解温度和气温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温度计测量不同物品的温度。
引导学生观察温度计的读数,并记录下来。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3《温度与气温》 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3《温度与气温》教案一. 教材分析《温度与气温》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认识温度和气温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掌握摄氏度的计量单位,并能够运用温度和气温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内容相对简单,但对学生理解生活中的气候现象有很大的帮助。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对生活中的温度和气温有一定的感知,但缺乏系统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掌握温度和气温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温度和气温的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
2.让学生掌握摄氏度的计量单位,能够运用温度和气温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温度和气温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摄氏度的计量单位。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感知温度和气温。
2.采用探究式学习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掌握温度和气温的知识。
3.采用分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情境图片或视频,用于导入和呈现。
2.准备温度计、气温计等实验器材,用于操练和巩固。
3.准备一些与温度和气温相关的现象,用于拓展。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一些情境图片或视频,如冰淇淋融化、热水沸腾等,引导学生关注温度和气温。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都是与温度有关的现象吗?那么,温度和气温到底有什么关系呢?”2. 呈现(10分钟)介绍温度和气温的概念,讲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如:“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而气温是指空气的温度。
”并展示摄氏度的计量单位,让学生初步了解。
3. 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实验,使用温度计和气温计测量不同物体的温度和空气的气温,并记录数据。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巩固(5分钟)提问:“你们刚才的实验中,发现了什么现象?温度和气温之间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
教科版科学四上1.3《温度与气温》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1.3《温度与气温》教案一. 教材分析《温度与气温》这一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温度的概念,知道温度是衡量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气温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及如何使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习了关于物体的冷热程度,对温度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对温度计的使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对温度概念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温度的概念,知道温度是衡量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并能够进行温度数据的记录和分析。
3.让学生了解气温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及如何保护环境,适应气候变化。
四. 教学重难点1.温度概念的理解。
2.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3.气温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和“实践操作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温度的概念,以及如何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温度计、热水、冷水等实验器材。
2.准备与温度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不同温度的物体,如热水、冷水、冰块等,让学生感受不同的温度,并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温度?温度有什么作用?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实物展示,讲解温度的概念,以及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同时,让学生观察温度计的刻度,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使用温度计测量不同温度的物体,并记录数据。
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操作错误。
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的温度知识。
如:温度对生活有什么影响?如何适应气温的变化?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温度计,还有其他方法可以测量温度吗?让学生举例说明,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小结(3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温度的概念和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3《温度与气温》 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3《温度与气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温度与气温》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温度的概念,知道温度和气温的区别,以及了解气温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科书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气温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对于温度和气温的概念,以及气温的变化规律,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理解温度和气温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温度的概念,知道温度和气温的区别。
2.让学生了解气温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3.培养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温度和气温的概念。
2.气温的变化规律。
五.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法、问答法、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理解温度和气温的概念,掌握气温的变化规律。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和实例。
2.准备温度计和气温计。
3.准备记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温度吗?你们感觉气温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让学生对温度和气温的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呈现(10分钟)展示相关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片和实例中,哪些是关于温度的,哪些是关于气温的?通过观察和思考,让学生对温度和气温的概念有更深入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温度计和气温计,观察并记录当前的温度和气温。
然后,让学生分别放在不同的环境中,如阳光下、阴凉处、冰箱里,观察并记录温度和气温的变化。
通过实践,让学生掌握气温的变化规律。
4.巩固(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观察到的气温变化规律。
然后,全班交流,总结气温的变化规律。
通过讨论和交流,巩固学生对温度和气温的理解。
5.拓展(5分钟)让学生思考:气温的变化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我们可以如何应对气温的变化?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3《温度与气温》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3《温度与气温》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温度与气温》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第一节课程。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温度的概念,知道温度是用来描述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同时,让学生掌握气温的概念,了解气温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温度与气温的差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他们对物体冷热程度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温度和气温的概念,学生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例和实验,让学生加深对温度和气温的理解。
同时,学生对于气温与人们生活的关系,需要通过实际观察和思考,才能有所感悟。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温度的概念,知道温度是用来描述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让学生掌握气温的概念,了解气温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温度和气温的概念。
2.气温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温度与气温的差异。
同时,运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温度和气温的理解。
此外,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天气播报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气温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温度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温度是用来描述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3.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气温的变化,让学生了解气温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4.实验探究: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测量不同物体的温度,加深对温度概念的理解。
5.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气温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6.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掌握温度和气温的概念,了解气温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7.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温度和气温的概念,以及气温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教科版科学四上《温度和气温》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四上《温度和气温》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温度和气温》这一节内容位于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二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温度的概念以及温度和气温的区别。
教材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从身边的温度现象入手,探究温度的本质,进而理解气温的概念。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的介绍,又有实践操作的指导,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在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上,他们已经对温度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
但是,对于温度和气温的区别,他们可能还不太清楚。
此外,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观察和思考,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温度和气温的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温度的概念,掌握温度和气温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温度的概念,温度和气温的区别。
2.难点:温度和气温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探究、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温度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温度的含义。
2.新课导入:介绍温度的概念,解释温度和气温的区别。
3.实验探究:让学生进行温度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4.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温度和气温的特点。
5.交流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和思考。
6.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加深对温度和气温的理解。
7.课后作业:布置有关温度和气温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气温:大气中的温度,受太阳辐射和地球自转等因素影响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知识掌握、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等方面进行。
教科版科学四上《温度和气温》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温度和气温》教案一. 教材分析《温度和气温》这一节内容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了解温度的概念,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并理解气温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通过这一节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温度的基本知识,提高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长度、重量、时间等基本物理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但温度作为一个抽象的概念,对学生来说可能较为难以理解,因此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和实例,帮助学生建立温度概念,并学会运用温度计进行测量。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温度的概念,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能够准确地测量温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学生能够探究气温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气温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增强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温度的概念,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气温的变化规律,并能够运用温度计进行实际测量。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实验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六. 教学准备1.物质准备:准备温度计、实验器材等。
2.场地准备:实验室或教室。
3.教学资源:教科书、课件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长度、重量、时间等基本物理量,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温度的概念,让学生初步理解温度是对物体冷热程度的度量。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温度计测量不同物体的温度,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4.巩固(5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巩固对温度概念的理解。
5.拓展(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气温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如穿衣、饮食等。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温度概念和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第三课《温度与气温》(教案)
温度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气温是天气现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让学生体会温度的不同对我们的影响。
讲授新课
一、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
气温可用什么来测量?
还记得温度计的相关知识吗?说出箭头所指的分别是温度计的哪些部分?
什么是温度?
3.测量气温应选择在大树下。(√)
4.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间一定是中午。(×)
二、选择题
1.一天中最高气温是(A)
A午后2点B中午C傍晚
2. 26℃读作( C )
A、摄氏二十六度B、二十六度C、二十六摄氏度
3.下列三个温度中,(B)更接近天气预报中,所报的气温。
A教室27℃B树阴下31℃C电脑室23℃
复习温度计的相关知识。
让学生复习温度计的使用需要注意的地方,便于使用。
让学生掌握测量室内外温度步骤,填好表格。
掌握重点知识,室外、阴凉、通风处的温度更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让学生掌握如何画气温柱状图,学会根据图表得出实验结论。
一、判断题
1.“℃”是记录气温的符号。(√)
2.观察气温时,我们的视线必须与温度计的液面相平。(√)
测量同一地点不同时间气温又会得到什么结论呢?
2.同一地点不同时间气温的测量
先将各个小组收集的前一天的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和傍晚的气温填进“一天气温测量记录表”。
怎样画出气温柱状图呢?
从气温柱状图可以知道什么?
1、一天中,什么时候的气温最高?什么时候的气温最低?
2、一天中气温的变化有规律吗?
温度计
玻璃管
4.室外、阴凉、通风处可以反映当地的气温(测量气温的地方)
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四年级科学上册《温度与气温》参考教案 教科版
温度与气温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过程与方法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保持对气温变化的研究兴趣,理解长期测量和记录数据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教学难点正确测量,能坚持记录。
教学准备1.课前布置分小组记录一天中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和傍晚的气温。
2.每组一张温度填充图。
3.每个小组或每人一支温度计。
教学过程:一、复习温度计的使用:1.每个小组发一根温度计。
2.认识温度计上的刻度。
(温度计上标出的温度往往是整十数,每两个数值之间分成5或10个相等的小格,每个小格代表1摄氏度或2摄氏度。
)3.寻找温度计上水结冰的温度(冰点)和水沸腾的温度(沸点)。
4、.估计在寒冬和烈日时节分别测量温度时温度计的大致范围。
(随机课件)5.小活动;测量手心温度。
(要把温度计放在手心1-2分钟,待液柱稳定时再读数。
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柱平行。
)二、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1.教室内和教室外温度一样吗?哪一个温度会高一些?你是怎么知道的?2.测量室内外温度,完成作业本4面活动记录2题。
测量室内温度。
让学生把温度计放在桌面(或手持于身前)两分钟,读出温度计上的温度,并记录在“室内外温度记录表”上相应的地方。
汇报测量的结果,对各组(同学)之间的温度差别进行分析,认识误差,并指导学生在测量时尽量减少误差。
测量室外温度。
带学生到室外,每组选择室外不同的地点测量气温。
记录测得的气温和地点。
3.回到教室,把室内外测得的温度进行比较,并思考:室内外的温度相同吗?哪儿的温度高(或低)?哪一个温度可以反映当地的气温?三、气温的测量:1.教师小结: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最能反映当地的气温,所以我们应该选择合适的地方来测量气温。
2.测量不同时间的气温,汇报不同时间所测到的气温。
3.出示气温图表,讨论,从这张图表中,我们可以获得有关气温的哪些信息?(什么时候的气温最高?什么时候的气温最低?一天中气温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吗?)4.为了准确的填写我们的天气日历,每天测量的时间该怎么确定?(如果想知道每天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应分别选择什么时间测量?)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上1.3《温度与气温》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上1.3《温度与气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温度与气温》这一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温度的概念,知道温度是用来描述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气温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及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温度计,并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了解和认识新的事物。
但是,对于温度这一概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实验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有一定的好奇心和疑惑,需要教师耐心解答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温度的概念,知道温度是用来描述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让学生知道气温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能够关注气温变化。
3.让学生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并能够正确读数。
四. 教学重难点1.温度概念的建立和学生对温度计的认识。
2.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温度计作为教具,让学生直观地认识温度计。
2.准备一些与温度相关的图片和实例,用于导入和解释温度概念。
3.准备实验材料,让学生亲身体验温度的变化。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与温度相关的图片,如炎热的太阳、寒冷的冰雪等,引导学生关注温度这个概念。
同时,提问学生:“你们知道温度是什么吗?温度有什么作用?”让学生思考和回答。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讲解温度的概念,解释温度是用来描述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同时,介绍气温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如穿衣、饮食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展示温度计,让学生观察和认识温度计。
然后,教师演示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并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温度计的使用。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和回答,以巩固对温度概念的理解。
教科版科学四上《温度和气温》备课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上《温度和气温》备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温度和气温》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温度的概念,知道温度和气温的区别,掌握摄氏度的计量单位,以及了解气温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科书通过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学习温度和气温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于生活中的温度和气温有一定的感知。
但学生对温度和气温的概念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例和活动,进一步巩固概念。
此外,学生对计量单位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清晰,需要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和理解摄氏度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温度的概念,知道温度和气温的区别。
2.让学生掌握摄氏度的计量单位,能够正确使用温度计。
3.让学生了解气温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温度和气温的概念理解。
2.摄氏度的计量单位的理解和应用。
3.气温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法、实践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观察、实践和讨论中,掌握温度和气温的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温度计和气温计,让学生能够直观地观察和操作。
2.准备相关的实例和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温度和气温的概念。
3.准备问题和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如物体的大小、形状、质地等,为新课的学习做铺垫。
2.呈现(10分钟)展示温度计和气温计,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和用途。
然后呈现相关的实例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温度和气温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亲自操作温度计和气温计,测量周围环境的温度和气温,并记录数据。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和理解温度和气温的概念。
4.巩固(5分钟)讨论温度和气温的区别,让学生通过交流和思考,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气温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如穿衣、饮食等方面。
教科版科学四上《温度与气温》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上《温度与气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温度与气温》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温度的概念,知道温度和气温的区别,掌握温度和气温的测量方法,以及了解温度和气温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对生活中的温度和气温有所了解,但可能不够系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温度和气温的概念,掌握测量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温度的概念,知道温度和气温的区别。
–能够掌握温度和气温的测量方法。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温度和气温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对生活的关注。
–培养学生关注环境,关注气候变化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温度和气温的概念及其区别。
2.温度和气温的测量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温度和气温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
2.采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3.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和理解温度和气温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温度计和气温计,用于演示和实验。
2.准备一些与温度和气温相关的图片或视频,用于展示和讨论。
3.准备一些温度和气温的实际数据,用于分析和解释。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温度和气温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温度和气温的概念,让学生明确温度和气温的区别。
–展示温度计和气温计,讲解其测量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温度和气温的测量。
–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4.巩固(5分钟)–学生回答一些关于温度和气温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科版科学四上《温度与气温》表格式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温度与气温》表格式教案一. 教材分析《温度与气温》是教科版科学四上的一章节,主要向学生介绍温度的概念、测量工具以及温度与气温的关系。
本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科学的热情和兴趣。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温度的意义,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并了解温度与气温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之前,已经掌握了温度的基础知识,对温度计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温度与气温的关系不够明确,需要通过实例和实践活动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对生活中的温度和气温的感知程度不同,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温度的概念,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了解温度与气温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关爱环境、关注生活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温度与气温的关系。
2.难点:温度与气温的关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验,引导学生认识温度与气温的关系。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温度计、实验材料等。
2.课件:温度与气温的相关图片、视频等。
3.作业: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了解温度与气温的基本概念。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温度和气温,提问:“你们在哪里见过温度计?温度计是用来测量什么的?”2.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教师总结并板书“温度”一词。
呈现(10分钟)1.教师展示课件,呈现温度与气温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温度与气温的概念。
2.学生观察课件,思考温度与气温的关系。
操练(10分钟)1.教师讲解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测量温度。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1.3温度与气温 教案1
温度与气温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测量气温和分析气温变化规律的活动过程,进一步巩固学生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技能。
2、让学生知道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地点来测量气温。
3、学生会做折线图、分析气温变化的规律。
4、使学生保持对气温变化的研究兴趣,理解长期测量和记录数据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测量教室内气温变化情况。
教学难点:做气温折线图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每小组记录一天中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和傍晚的气温。
每小组一张温度填充图,一支温度计。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提问:我们制作天气日历时还要观察一天中的什么?讲述:温度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通过观察的测量我们周围大气的温度,就可以知道当天的气温。
二、探究内容:1、复习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测定室内外的温度时1.用手拿温度计的上端,等温度计内的液柱停止升降时,再读数;2.读数时,视线也要与温度计的液柱顶端相平;3.如果长期测定室外的温度,要把温度计挂在背阴通风的地方。
(1)师:强调使用温度计的安全。
(2)分组观察温度计,并指出温度计上水结冰时的温度和水开时的温度的刻度分别在哪里?再指出炎热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时,温度计的温度可能在什么位置?(3)分组活动:学生手握温度计的液泡,待温度计的液柱不再上升时,读出这时的温度。
第二课时一、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1)思考:你们认为今天教室和教室外的温度是否相同?哪一个温度会高些?是怎么知道的?准确吗?(2)学生分组测量教室内和教室外的温度。
注意提醒学生把测得的数据记录好。
(3)学生回教室后把测得的数据进行比较,并思考:哪一个温度更能反映当天的气温?在这个活动时,老师可以提示:室内外的温度相同吗?哪儿的温度高?哪儿的温度低?哪一个温度可以反映当天的气温?(室外阴凉处、通风处更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二、气温的测量(1)比较每个组刚才测得的室外不同地点的气温是否相同。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3温度与气温 |教科版
在天气现象中,气温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我们去观察和测量的数据。用什么来测量气温呢?还记得如何使用温度计吗?如何正确记录温度呢?学生交流。
听新闻。
思考:为什么说2010年的3月20、21、22日这三日恍若经历了夏、春、秋三季?
如果我们要去测量不同地点的温度,需要做哪些准备?
各小组选择一个地点进行气温的测量。
各小组汇报测量的结果。(老师在黑板上做好记录)
孩子们,从我们测的气温数据中,你们有什么发现?
这些数据中,代表我们这里气温的温度是哪一个?(通风、阴凉处测的气温。)
学习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
每天不同时段的温度是一样的吗?请同学们下去测量某一个地点不同时段的温度,做好记录并完成气温图表。
板书设计
课后
反思
学生回顾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以及如何正确记录温度。
用本地一则天气气温新闻引入,学生兴趣很高。
在品这则新闻中,学生对气温对天气的天气的影响有了深刻的认识。
温度计的使用是三年级学习的内容。
][教
学
过
程
三、全课总结。
四、课后拓展。
教室里的温度和教室外的温度一样吗?教室外太阳下和树荫下的温度一样吗?教室里门、窗处和室内温度一样吗?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温度一样吗?
教学难点:正确测量,能坚持记录。
教具准备
课前布置分小组记录一天中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和傍晚的气温。每组一张温度填充图。
每个小组或每人一支温度计。
教
学
过
程
活动
内容
活动方式
设计意图
教师
学生一、引入:二来自探究内容:孩子们,我们先来看看今年三月份的一则天气新闻:重庆气温连日猛降三日内恍如经历夏春冬三季中国天气网讯昨天(3月22日),山城重庆气温骤降10℃左右,由连日来的“初夏”天气,回到了“初春”。今天重庆的气温再降10℃以上,天气阴冷,仿佛回到了冬季。前天,山城重庆仿佛进入了初夏,最高气温达33.6℃,昨天由于冷空气到来,21时起雨水先头兵抵达主城6区等地,最高气温也被雨水浇落到24.4℃。今天,随着冷空气继续南下,重庆温度再次剧降10℃以上,最高气温预计只有13℃。
科学教育科学四年级上册《温度与气温》教案3
温度和气温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过程与方法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保持对气温变化的研究兴趣,理解长期测量和记录数据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教学难点正确测量,能坚持记录。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分小组记录一天中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和傍晚的气温。
每组一张温度填充图。
每个小组或每人一支温度计。
教学过程:一、复习温度计的使用:1、每个小组发一根温度计。
2、认识温度计上的刻度。
(温度计上标出的温度往往是整十数,每两个数值之间分成5或10个相等的小格,每个小格代表1摄氏度或2摄氏度。
)3、寻找温度计上水结冰的温度(冰点)和水沸腾的温度(沸点)。
4、估计在寒冬和烈日时节分别测量温度时温度计的大致范围。
(随机课件)5、小活动;测量手心温度。
(要把温度计放在手心1-2分钟,待液柱稳定时再读数。
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柱平行。
)二、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1、教室内和教室外温度一样吗?哪一个温度会高一些?你是怎么知道的?2、测量室内外温度,完成作业本4面活动记录2题。
测量室内温度。
让学生把温度计放在桌面(或手持于身前)两分钟,读出温度计上的温度,并记录在“室内外温度记录表”上相应的地方。
汇报测量的结果,对各组(同学)之间的温度差别进行分析,认识误差,并指导学生在测量时尽量减少误差。
测量室外温度。
带学生到室外,每组选择室外不同的地点测量气温。
记录测得的气温和地点。
3、回到教室,把室内外测得的温度进行比较,并思考:室内外的温度相同吗?哪儿的温度高(或低)?哪一个温度可以反映当地的气温?三、气温的测量:1、教师小结: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最能反映当地的气温,所以我们应该选择合适的地方来测量气温。
2、测量不同时间的气温,汇报不同时间所测到的气温。
3、出示气温图表,讨论,从这张图表中,我们可以获得有关气温的哪些信息?(什么时候的气温最高?什么时候的气温最低?一天中气温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吗?)4、为了准确的填写我们的天气日历,每天测量的时间该怎么确定?(如果想知道每天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应分别选择什么时间测量?)5、教师小结。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一 天气 温度与气温》教学设计_4
四上科学:《温度与气温》教案教科版课标小学科学四年级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天气温度与气温一、教学背景分析:温度计的使用在三年级已经学过。
在前两课中,学生实际上已经用温度计观测气温。
每个小组或每个同学都将再次使用温度计观测气温,并将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每天都使用温度计观测气温,并将观测的结果记录在“天气日历”中。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水平:1、了解气温、天气预报的主要含义。
2、气温是指大气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观测气温。
3、选择每天观测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观测和记录。
4、会用温度计等实行简单的观测,搜集相关数据并能分析气温变化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使用小组讨论、汇报、交流的方式,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1、保持对气温变化的研究兴趣,理解长期观测和记录数据的重要性。
2、激发学生对气温变化的兴致和求知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选择每天观测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观测和记录。
教学难点:准确测量,能坚持观测和记录。
四、教学准备:1、课前布置分小组观测并记录一天中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和傍晚的气温。
2、每组一张温度填充图。
3、每个小组或每人一支温度计。
4、多媒体资料:动画:气温计与实验用的温度计有何不同。
视频:气温的定义。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设计: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1.出示冬天和夏天两张不同的图片,让学生体会温度的不同对我们的影响,说明温度对天气的气的影响很大,气温是天气现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2.揭示研究内容:今天我们就要共同来研究如何观察和测量我们周围大气的温度。
(二)探究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1.请学生说说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要注意的安全问题,教师实行补充说明。
2.学生说说怎样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怎样读数;复习温度计的刻度;并读出书本中温度计的各个温度。
3.学生猜测教室内和教室外的温度一样吗?并小组讨论验证方法?以及验证所需的工具和注意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度与气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过程与方法
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保持对气温变化的研究兴趣,理解长期测量和记录数据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教学难点
正确测量,能坚持记录。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分小组记录一天中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和傍晚的气温。
2.每组一张温度填充图。
3.每个小组或每人一支温度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温度计的使用:
1.每个小组发一根温度计。
2.认识温度计上的刻度。
(温度计上标出的温度往往是整十数,每两个数值之间分成5或10个相等的小格,每个小格代表1摄氏度或2摄氏度。
)
3.寻找温度计上水结冰的温度(冰点)和水沸腾的温度(沸点)。
4、.估计在寒冬和烈日时节分别测量温度时温度计的大致范围。
(随机课件)
5.小活动;测量手心温度。
(要把温度计放在手心1-2分钟,待液柱稳定时再读数。
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柱平行。
)
二、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
1.教室内和教室外温度一样吗?哪一个温度会高一些?你是怎么知道的?
2.测量室内外温度,完成作业本4面活动记录2题。
测量室内温度。
让学生把温度计放在桌面(或手持于身前)两分钟,读出温
1
度计上的温度,并记录在“室内外温度记录表”上相应的地方。
汇报测量的结果,对各组(同学)之间的温度差别进行分析,认识误差,并指导学生在测量时尽量减少误差。
测量室外温度。
带学生到室外,每组选择室外不同的地点测量气温。
记录测得的气温和地点。
3.回到教室,把室内外测得的温度进行比较,并思考:室内外的温度相同吗?哪儿的温度高(或低)?哪一个温度可以反映当地的气温?
三、气温的测量:
1.教师小结: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最能反映当地的气温,所以我们应该选择合适的地方来测量气温。
2.测量不同时间的气温,汇报不同时间所测到的气温。
3.出示气温图表,讨论,从这张图表中,我们可以获得有关气温的哪些信息?(什么时候的气温最高?什么时候的气温最低?一天中气温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吗?)
4.为了准确的填写我们的天气日历,每天测量的时间该怎么确定?(如果想知道每天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应分别选择什么时间测量?)
5.教师小结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