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高中物理平抛运动实验.doc
平抛运动实验报告
平抛运动实验报告一、实验名称:平抛运动实验二、实验目的:1. 理解和掌握平抛运动的基本原理和特点;2. 通过实验观察和测量平抛运动的轨迹,验证平抛运动的规律;3. 培养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提高对物理实验的兴趣。
三、实验原理:平抛运动是指一个物体在水平方向上以一定的初速度被抛出,同时在重力的作用下所做的运动。
其运动轨迹是一条抛物线。
在竖直方向上,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在水平方向上,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平抛运动实验装置、小球、坐标纸、尺子、计时器等;2. 将小球置于平抛运动实验装置的抛出点,调整装置的角度,使小球沿水平方向抛出;3. 用计时器记录小球在空中飞行的时间,用尺子测量小球落地点与抛出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和竖直距离;4. 在坐标纸上绘制小球的飞行轨迹,并计算小球的初速度和飞行时间;5.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数据记录:2.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小球的初速度和飞行时间:小球的初速度= 水平距离/ 飞行时间= m/s3.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小球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而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
通过计算小球的初速度和飞行时间,我们可以验证平抛运动的规律。
同时,通过比较不同序号的实验数据,可以观察到随着小球飞行时间的增加,水平距离和竖直距离也在增加,符合平抛运动的规律。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验证了平抛运动的规律,即小球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
实验结果表明,小球的初速度和飞行时间可以通过测量水平距离和竖直距离来计算。
同时,实验也提高了我们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加深了对平抛运动的理解和掌握。
平抛运动实验
平抛运动实验一、实验目的掌握平抛运动的概念及相关物理规律,通过实验测量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和竖直位移,验证理论公式,了解实验误差的产生及处理方法。
二、实验器材1.竖直放置的测量尺2.平行光源3.计时器4.测量木块三、实验原理平抛运动是指物体在水平方向匀速运动的同时,竖直方向受到重力加速度的作用而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在无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物体做平抛运动时,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为$s=v_ot+\\frac{1}{2}at^2$,在水平方向上速度恒定,位移与时间成正比。
四、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器材。
2.将木块置于离地面1米高度处。
3.将木块平抛出射程比高度小的范围内。
4.记录木块起始位置和终点位置,计算水平和竖直位移。
5.重复实验3-4次,取平均值。
五、实验数据记录实验次数起始位置(m)终点位置(m)水平位移(m)竖直位移(m)1 1 32 0.52 1 2.8 1.8 0.453 1 2.9 1.9 0.48平均值 1.9 0.47六、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到平均水平位移为1.9米,竖直位移为0.47米。
根据平抛运动的物理公式,我们知道实际的竖直位移应该为0.5米,因此在本次实验中存在一定的误差。
可能的误差来源包括实验器材的精度、实验过程中误差的产生等。
为了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应该多次重复实验,取平均值,减小误差的影响。
七、结论通过本次平抛运动实验,我们掌握了平抛运动的基本规律,验证了平抛运动的物理公式。
在实际实验中,我们应该注意减小误差的影响,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八、参考文献1.《高中物理实验教程》2.《物理实验方法与数据处理》。
高中物理必修二---实验:研究平抛运动
第3节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一、实验目的1.用实验的方法描出平抛物体的运动轨迹.2.判断平抛运动的轨迹是否为抛物线.3.根据平抛运动的轨迹求其初速度.二、实验原理1.用描迹法逐点画出小球平抛运动的轨迹.2.建立坐标系,如果轨迹上各点的y 坐标与x 坐标间的关系具有y =ax 2的形式(a 是一个常量),则轨迹是一条抛物线.3.测出轨迹上某点的坐标x 、y ,据x =v 0t ,y =12gt 2得初速度v 0=x g 2y. 三、实验器材斜槽、坐标纸、图钉、方木板、小球、刻度尺、重锤、细线、三角板、铅笔、铁架台.四、实验步骤1.安装调整斜槽将坐标纸用图钉钉在竖直的木板的左上角,如图所示,用平衡法调整斜槽末端水平,直到将小球轻放在斜槽的平直部分的末端,能使小球在平直轨道上的任意位置静止即可.2.调整木板,确定坐标原点用悬挂在槽口的重垂线把木板调整到竖直方向,并使木板平面与小球运动轨迹所在平面平行靠近,把小球放在槽口处,用铅笔记下小球在槽口时球心在木板上的水平投影点O ,用铅笔在纸上把这个点记下来,O 点即为坐标原点,再利用重垂线画出通过O 点的竖直线.3.确定球的位置使小球由斜槽某一位置无初速度滚下,离开水平槽后做平抛运动.先用眼睛粗略确定小球的运动轨迹,然后使小球从同一位置无初速度滚下,在粗略确定的位置附近用铅笔较准确地描出小球通过的位置,并在坐标纸上记下该点.用同样的方法确定轨迹上其他各点的位置.4.建坐标系,描绘轨迹取下坐标纸,以过O 点的竖直线作为y 轴,过O 点的水平线作为x 轴,最后将纸上记下的一系列点,用平滑曲线连起来,即得到小球平抛运动的轨迹.五、数据处理 1.判断平抛运动的轨迹是不是抛物线如图所示,在x 轴上作出等距离的几个点A 1、A 2、A 3、…,把线段OA 1的长度记为l ,则OA 2=2l ,OA 3=3l ,由A 1、A 2、A 3、…向下作垂线,与其轨迹交点分别记为M 1、M 2、M 3、…,若轨迹是一条抛物线,则各点的y 坐标和x 坐标之间应该具有y =ax 2的关系(a 是待定常量),用刻度尺测量某点的x 、y 两个坐标值代入y =ax 2求出a .再测量其他几个点的x 、y 坐标值,代入y =ax 2,若在误差范围内都满足这个关系式,则这条曲线是一条抛物线.2.计算平抛物体的初速度(1)已知轨迹和抛出点以抛出点为坐标原点,水平方向为x 轴,竖直向下为y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①在轨迹曲线上任取A 、B 、C 、D 、E 、F 六个不同点.②用刻度尺分别测出它们的坐标x 和y .③根据坐标值,代入公式v 0=x t =x g 2y,分别计算小球的初速度v 0,并计算其平均值. (2)已知轨迹和竖直轴或水平轴,不知抛出点①在轨迹曲线上取三点A 、B 、C ,使x AB =x BC =x ,如图所示.②用刻度尺分别测出y A 、y B 、y C ,则有y AB =y B -y A ,y BC =y C-y B . ③根据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上为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从A运动到B 和从B 运动到C 的时间相等,设为T ;竖直方向由匀变速直线运动推论有:y BC -y AB =gT 2,且v 0T =x .由以上两式得:v 0=xg y BC -y AB . 六、误差分析1.安装斜槽时,其末端切线不水平,导致小球离开斜槽后不做平抛运动.2.建立坐标系时,坐标原点的位置确定不准确,导致轨迹上各点的坐标不准确.3.小球每次自由滚下时起始位置不完全相同,导致轨迹出现误差.4.确定小球运动的位置时不准确,会导致误差.5.量取轨迹上各点坐标时不准确,会导致误差.七、注意事项1.实验中必须调整斜槽末端的切线水平(检验是否水平的方法是:将小球放在斜槽末端水平部分,将其向两边各轻轻拨动一次,看其是否有明显的运动倾向).2.方木板必须处于竖直平面内,固定时要用重垂线检查坐标纸竖线是否竖直.3.小球每次必须从斜槽上同一位置滚下.4.坐标原点不是槽口的端点,应是小球出槽口时球心在木板上的投影点.5.小球开始滚下的位置高度要适中,以使小球平抛运动的轨迹由坐标纸的左上角一直到达右下角为宜.6.在轨迹上选取离坐标原点O点较远的一些点来计算初速度.实验原理和数据处理图甲是“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装置图,通过描点画出平抛小球的运动轨迹.(1)以下是实验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其中合理的有________.a.安装斜槽轨道,使其末端保持水平b.每次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可以任意选择c.每次小球应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d.为描出小球的运动轨迹,描绘的点可以用折线连接(2)实验得到平抛小球的运动轨迹,在轨迹上取一些点,以平抛起点O为坐标原点,测量它们的水平坐标x和竖直坐标y,图乙中y-x2图象能说明平抛小球运动轨迹为抛物线的是________.(3)图丙是某同学根据实验画出的平抛小球的运动轨迹,O为平抛的起点,在轨迹上任取三点A、B、C,测得A、B两点竖直坐标y1为5.0cm、y2为45.0 cm,A、B两点水平间距Δx为40.0 cm.则平抛小球的初速度v0为______m/s,若C点的竖直坐标y3为60.0 cm,则小球在C点的速度v C为________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g取10 m/s2).[思路点拨] (1)明确实验条件和平抛运动轨迹特点,平抛运动初速度要水平,运动轨迹是平滑的曲线;(2)写出y-x2的函数关系式即可判断;(3)应用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求出时间,再根据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求出初速度,再求出小球在C点对应的竖直分速度,运用速度的合成即可求解合速度.[解析](1)要保证小球从斜槽末端水平抛出,则斜槽末端必须水平;要保证小球每次抛出的速度都相同,则小球必须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故选项a 、c 符合要求,选项b 错误.平抛运动的轨迹应为平滑曲线,故选项d 错误.(2)由平抛运动规律可得,竖直方向:y =12gt 2,水平方向:x =v 0t ,则y =12·g v 20·x 2,即y ∝x 2,故选项c 正确.(3)根据图线数据,利用运动规律分析由平抛运动可得y 1=12gt 21,y 2=12gt 22 解得t 1=0.1 s ,t 2=0.3 s ,故初速度v 0=Δx t 2-t 1=2.0 m/s C 点在竖直方向的分速度v 2y =2gy 3则C 点的速度v C =v 20+v 2y =4.0 m/s. [答案] (1)ac (2)c (3)2.0 4.0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和抛出点的求解一个同学在“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实验中,只画出了如图所示的一部分曲线,于是他在曲线上取水平距离x 相等的三点A 、B 、C ,量得x =0.2 m .又量出它们之间的竖直距离分别为h 1=0.1 m ,h 2=0.2 m ,利用这些数据,可求得:(g 取10 m/s 2)(1)物体抛出时的初速度为________ m/s ;(2)物体经过B 点时竖直分速度为________ m/s ;(3)抛出点在A 点上方的高度为________m 处.[解析] (1)在竖直方向上,由Δy =gT 2得h 2-h 1=gT 2,解得时间间隔T =0.1 s在水平方向上,由x =v 0T解得初速度v 0=2 m/s.(2)B 点是A 到C 过程中时间的中点,则竖直方向上AC 段的平均速度即为B 点的竖直分速度,有v By =v ACy =h 1+h 22T =0.1+0.22×0.1m/s =1.5 m/s. (3)法一:设抛出点与B 点的竖直高度为H ,则H =v 2By 2g =1.522×10m =0.112 5 m故抛出点到A 点的竖直高度H A =H -h 1=0.012 5 m.法二:由v y =gt 知v By =gt B 则物体由抛出点运动到B 点所用的时间t B =1.510s =0.15 s 则物体由抛出点运动到A 点所用的时间t A =t B -T =0.05 s可得抛出点在A 点上方的高度h A =12gt 2A=0.012 5 m. [答案] (1)2 (2)1.5 (3)0.012 5(1)由于平抛运动的竖直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所以有关自由落体运动的几个推论在实验数据处理中可以使用.(2)题给的A 点不是抛出点时,用Δy =gT 2处理竖直方向的问题较为简单.实验改进与创新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的实验,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A 是一块平面木板,在其上等间隔地开凿出一组平行的插槽(图中P 0P 0′、P 1P 1′、…),槽间距离均为d .把覆盖复写纸的白纸铺贴在硬板B 上.实验时依次将B 板插入A 板的各插槽中,每次让小球从斜轨的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每打完一点后,把B 板插入后一槽中并同时向纸面内侧平移距离d .实验得到小球在白纸上打下的若干痕迹点,如图所示.(1)实验前应对实验装置反复调节,直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次让小球从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每次将B 板向内侧平移距离d ,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图中绘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解析] 平抛运动可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实验前应对实验装置反复调节,直到斜槽末端水平、A板水平且其上插槽与斜槽中心轴线垂直、B 板竖直;每次让小球从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是为了保持小球每次水平抛出的初速度相同;每次将B板向内侧平移距离d,是为了保持相邻痕迹点的水平距离大小相同.[答案](1)斜槽末端水平、A板水平且其上插槽与斜槽中心轴线垂直、B板竖直保持小球每次平抛时初速度相同(2)保持相邻痕迹点的水平距离大小相同(合理即可)(3)如图所示(1)本实验中,把小球的平抛运动的轨迹由纸面内转换到垂直纸面的平面内.(2)B板每向右平移距离d,同时向纸面内侧平移距离d,使转换具有等效性.1.(多选)在做“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安装有斜槽的木板时,一定要注意木板是否竖直B.安装有斜槽的木板时,只需注意小球不和木板发生摩擦C.每次实验都要把小球从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D.实验的目的是描绘出小球的运动轨迹,分析平抛运动的规律解析:选ACD.安装有斜槽的木板时,必须使斜槽末端切线水平,使木板竖直,以确保小球水平飞出和正确画出小球的运动轨迹,A正确,B错误;小球每次从斜槽上的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滚下,可保证小球初速度不变,C正确;由实验目的可知,D正确.2.如图所示,在研究平抛运动时,小球A沿轨道滑下,离开轨道末端(末端水平)时撞开轻质接触式开关S,被电磁铁吸住的小球B同时自由下落.改变整个装置的高度H做同样的实验,发现位于同一高度的A、B两球总是同时落地.该实验现象说明了A球在离开轨道后( )A.水平方向的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B.水平方向的分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C.竖直方向的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D.竖直方向的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解析:选C.两球总是同时落地,说明两球竖直方向的分运动相同,均做自由落体运动,不能说明水平方向的运动情况.C正确.3.(多选)下列哪些因素会使“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的误差增大( )A.小球与斜槽之间有摩擦B.安装斜槽时其末端不水平C.建立坐标系时,以斜槽末端端口位置为坐标原点D.根据曲线计算平抛运动的初速度时,在曲线上选取的点离原点O较远解析:选BC.从本实验的实验目的来看,就是要“描绘出平抛物体的运动轨迹,并求出平抛物体的初速度”,有的同学认为如果小球与斜槽之间有摩擦,小球离开斜槽末端的平抛初速度比光滑斜槽的小,而错选了A项.实验中要求“应使小球每次从斜槽上同一位置由静止滚下”,目的是保证小球离开斜槽末端时的平抛初速度相等.因此只要保证小球每次从斜槽上由静止滚下的初始位置相同,平抛时的初速度就相同,小球与斜槽之间有摩擦,不会引起误差.如果安装斜槽时其末端不水平,其运动就不是平抛运动,而是斜抛运动,会引起误差.应以斜槽末端小球重心所在的位置为坐标原点,否则会引起误差.由y=12gt2,x=v0t,得v0=x g2y.其中x、y均由刻度尺进行测量,进行计算时选取的点距抛出点O越远,x、y值就越大,误差越小.4.(多选)在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时,可以选用如图所示的各种装置图,则以下操作合理的是( )A.选用装置图甲研究平抛物体的竖直分运动时,应该用眼睛看A、B两球是否同时落地B.选用装置图乙并要获得稳定的细水柱显示出平抛运动的轨迹,竖直管上端A一定要低于水面C.选用装置图丙并要获得钢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每次不一定从斜槽上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钢球D.除上述装置外,还可以用数码照相机每秒拍摄15帧钢球做平抛运动的照片以获得平抛运动的轨迹解析:选BD.小球下落的速度很快,运动时间很短,用眼睛很难准确判断出小球落地的先后顺序,应听声音,选项A错误;竖直管的上端A应低于水面,这是因为竖直管与空气相通,A处的压强始终等于大气压强,不受瓶内水面高低的影响,因此可以得到稳定的细水柱,选项B正确;只有每次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钢球,钢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才相同,选项C 错误;获得钢球做平抛运动时每秒15帧的照片就等同于做平抛运动实验时在方格纸上描点的方法,同样可以获得平抛运动的轨迹,选项D 正确. 5.(多选)在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中,某同学只记录了小球运动途中的A 、B 、C 三点的位置,取A 点为坐标原点,则各点的位置坐标如图所示,g 取10 m/s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球抛出点的位置坐标是(0,0)B .小球抛出点的位置坐标是(-10,-5)C .小球平抛的初速度为2 m/sD .小球平抛的初速度为1 m/s解析:选BD.在竖直方向,据Δy =gT 2得(0.4-0.15)-0.15=gT 2,解得T =0.1 s ,故v 0=(0.2-0.1)m 0.1 s=1 m/s ,选项D 正确.设抛出点离A 点的水平距离和竖直距离分别为x 、y ,小球从抛出点运动到A 点所用的时间为t .在竖直方向有:y +0.15 m =12g (t +T )2,y +0.4 m =12g (t +2T )2,解得t =0.1 s ,y =0.05 m =5 cm.在水平方向有:x =v 0t =1×0.1 m =10 cm.因此,抛出点的坐标为(-10,-5),选项B 正确.6.(多选)“嫦娥三号”探月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航天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假设我国宇航员乘坐探月卫星登上月球,如图所示是宇航员在月球表面水平抛出小球的闪光照片的一部分.已知照片上方格的实际边长为a ,闪光周期为T ,据此可以得出( )A .月球上的重力加速度为a /T 2B .小球平抛的初速度为3a /TC .照片上A 点一定是平抛的起始位置D .小球运动到D 点时速度大小为6a /T解析:选BC.由闪光照片可知,在竖直方向,在相邻相等时间内小球位移差为2a ,由Δy =gT 2可得,月球上的重力加速度g =2a T2,选项A 错误;由小球在水平方向做匀速运动可得3a =v 0T ,解得v 0=3a T ,选项B 正确;小球在平抛出后第1个T 时间内竖直方向位移y 1=12gT 2=12×2a T2×T 2=a ,所以照片上A 点一定是平抛的起始位置,选项C 正确;小球运动到D 点时竖直速度v y =g ·3T =2a T 2×3T =6a T ,水平速度为v 0=3a T,小球运动到D 点时速度大小为v =v 20+v 2y =45a T,选项D 错误. 7.在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中,某同学只在竖直板面上记下了重垂线y 的方向,但忘了记下平抛的初位置,在坐标纸上描出了一段曲线的轨迹,如图所示,现在曲线上取A 、B 两点量出它们到y 轴的距离,AA ′=x 1,BB ′=x 2,以及AB 的竖直距离h ,用这些数据可以求得小球平抛时初速度为( )A . g (x 22-x 21)2hB . g (x 2-x 1)22hC .x 1+x 22g 2hD .x 2-x 12g 2h 解析:选A.设平抛小球运动到A 点的时间为t ,抛出点到A 点的竖直高度为H ,运动到B 点的时间为t +Δt ,则有H =12gt 2,H +h =12g (t +Δt )2,x 1=vt ,x 2-x 1=v Δt 联立解得v =g (x 22-x 21)2h,故A 选项正确. 8.如图甲是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装置图,图乙是实验后在白纸上作的图.(1)在图甲上标出O 点及Ox 、Oy 轴,并说明这两条坐标轴是如何作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固定斜槽轨道时应注意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过程中需经过多次释放小球才能描绘出小球平抛运动的轨迹,实验中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计算小球平抛初速度的公式v 0=__________,根据图乙给出的数据,可计算出v 0=__________m/s(g 取9.8 m/s 2).解析:(1)如图所示,斜槽末端小球球心在白纸上的投影为O 点,从O点作平行于铅垂线向下的直线为Oy 轴,再垂直于Oy 作Ox 轴.(2)为了保证小球离开斜槽时的速度沿水平方向,应调整斜槽使轨道末端切线沿水平方向.(3)为了保证小球每次做平抛运动的轨迹一致,要求它的初速度相同,故每次都让小球从斜槽的同一位置无初速度滚下.(4)由于x =v 0t ,y =12gt 2,故初速度v 0=x g 2y,根据题图乙给出的数据,可计算出v 0=1.6 m /s .答案:(1)见解析 (2)轨道末端切线沿水平方向 (3)使小球每次都从同一位置无初速度滚下 (4)x g 2y 1.69.两个同学根据不同的实验条件,进行了探究平抛运动规律的实验:(1)甲同学采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用小锤击打弹性金属片,金属片把A球沿水平方向弹出,同时B球被松开自由下落,观察到两球同时落地.改变小锤击打的力度,即改变A球被弹出时的速度,两球仍然同时落地,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乙同学采用如图乙所示的装置,两个相同的弧形轨道M、N,分别用于发射小铁球P、Q,其中M、N的末端可看做与光滑的水平板相切,两轨道上端分别装有电磁铁C、D;调节电磁铁C、D的高度使AC=BD,从而保证小铁球P、Q在轨道末端的水平初速度v0相等.现将小铁球P、Q分别吸在电磁铁C、D上,然后切断电源,使两小球能以相同的初速度v0同时分别从轨道M、N的末端射出.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仅仅改变弧形轨道M的高度,重复上述实验,仍能观察到相同的现象,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题图甲是通过实验来验证平抛运动的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现象为两球同时落地,说明平抛运动的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2)题图乙是通过实验来验证平抛运动的小球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现象为P球击中Q球,说明平抛运动的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答案:(1)平抛运动的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2)P球击中Q球平抛运动的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10.如图所示,研究平抛运动规律的实验装置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利用光电门传感器和碰撞传感器可测得小球的水平初速度和飞行时间,底板上的标尺可以测得水平位移.保持水平槽口距底板高度h=0.420 m不变.改变小球在斜槽导轨上下滑的起始位置,测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v0、飞行时间t和水平位移d,记录在表中.v0/(m·s-1) 0.741 1.034 1.318 1.584t/ms 292.7 293.0 292.8 292.9d/cm 21.7 30.3 38.6 46.4(1)0关系,与________无关.(2)一位同学计算出小球飞行时间的理论值t理=2hg=2×0.42010s=289.8 ms,发现理论值与测量值之差约为 3 ms.经检查,实验及测量无误,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另一位同学分析并纠正了上述偏差后,重新做了这个实验,竟发现测量值t′依然大于自己得到的理论值t′理,但二者之差在3 ms~7 ms,且初速度越大差值越小.对实验装置的安装进行检查,确认斜槽槽口与底座均水平,则导致偏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给出的四组数据,d与v0的比值分别为0.293、0.293、0.293、0.293,可见,水平位移与初速度成正比,与时间无关.(2)重力加速度应取当地的真实值,或取9.8 m/s2,不能取10 m/s2.(3)测量值大于理论计算值的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光电门传感器置于槽口的内侧,将小球水平运动的时间记录在内了,二是空气阻力的影响,使运动时间比理论值偏大.由题意知初速度越大差值越小,故导致偏差的原因是光电门传感器置于槽口的内侧.答案:(1)正比时间(2)重力加速度取值不正确(3)光电门传感器置于槽口的内侧。
高中物理:实验研究平抛运动
(4)测量其他几个点的 x、y 坐标,代入上式,看由各点坐标求 出的 a 值是否相等.如果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相等,就说明该曲线 为抛物线.
2.计算平抛物体的初速度 (1)在确定坐标原点为抛出点的情况下,在轨迹曲线上任取几 点(如 A、B、C、D). (2)用刻度尺和三角板分别测出它们的坐标 x 和 y. (3)据平抛运动水平方向是匀速直线运动(x=v0t)及竖直方向 是自由落体运动y=12gt2,分别计算小球的初速度 v0,最后计算小 球初速度 v0 的平均值.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
|实验基础·理一理| 一、实验目的 1.用实验的方法描出平抛运动的轨迹. 2.判断平抛运动的轨迹是否为抛物线. 3.根据平抛运动的轨迹求其初速度.
二、实验原理 1.利用追踪法逐点描出小球运动的轨迹. 2.建立坐标系,如果轨迹上各点的 y 坐标与 x 坐标间的关系 具有 y=ax2 的形式(a 是一个常量),则轨迹是一条抛物线. 3.测出轨迹上某点的坐标 x、y,据 x=v0t、y=21gt2 得初速 度 v0=x· 2gy. 三、实验器材 斜槽、小球、方木板、铁架台、白纸、图钉、重垂线、三角 板、铅笔、刻度尺.
[解析] (1)研究平抛运动时,钢球密度越大,体积越小,所 受空气阻力越小,并且记录小球通过的位置越准确,A 正确;小 球每次从斜槽上的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滚下,可保证小球的初速 度不变,与钢球和斜槽间的摩擦无关,B 错误,C 正确;实验时 必须使斜槽末端的切线水平,以确保小球水平飞出做平抛运动,D 正确.
3.确定球的位置 将小球从斜槽上某一位置由静止滑下,小球从轨道末端射出, 先用眼睛粗略确定做平抛运动的小球在某一 x 值处的 y 值,然后 让小球由同一位置自由滚下,在粗略确定的位置附近用铅笔较准 确地描出小球通过的位置,并在坐标纸上记下该点.用同样的方 法确定轨迹上其他各点的位置. 4.描点得轨迹 取下坐标纸,将坐标纸上记下的一系列点,用平滑曲线连起 来,即得到小球平抛运动轨迹.
研究平抛运动实验报告完整版
研究平抛运动实验报告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物理实验报告
3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
作业与测试
1.在做“研究平抛运动”实验中应采取下列哪些措施减小误差?()
A.斜槽轨道必须光滑 B.斜槽水平轨道必须水平
C.每次要平衡摩擦力 D.小球每次应从斜槽同一高度释放
2.在研究平抛物体运动的实验中,小球每次滚下的初始位置不同,则正确的是()
A.小球平抛的初速度不同 B.小球每次做不同的抛物线运动
C.小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每次均不同 D.小球通过相同的水平位移所用时间均不同
3.在做“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时,让小球多次沿同一轨道运动,通过描点法画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为了能较准确地描绘运动轨迹,下面列出了一些操作要求,正确的是()
A.通过调节使斜槽的末端保持水平 B.每次释放小球的位置必须不同
C.每次必须由静止释放小球
D.记录小球位置用的木条(或凹槽)每次必须严格地等距离下降
E.小球运动时不应与木板上的白纸(或方格纸)相触
F.将球的位置记录在纸上后,取下纸,用直尺将点连
成折线
4.某同学设计一个探究平抛运动特点的实验装置如图所
示,每次让小球从斜面上同一位置滚下,并用可以调高调
低的水平板和复写纸记录钢球的落点,根据实验装置,如何探究钢球水平分速度的特点?实验需要什么器材?请说明实验步骤?
5. 某同学以方格白板为背景,用数码相机拍摄小球做
平抛运动的几张连续照片如图所示,如果相机每隔T时
间拍一张,白板中方格的边长为L,由图中计算出小球
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是多少?小球从距离a点上方向多
高的地方水平抛出?。
平抛运动实验报告
平抛运动实验报告班级姓名学号一、实验目的:1、描绘物体平抛运动的轨迹并判断是不是抛物线2、学会根据平抛运动轨迹图求出平抛的初速度二、实验原理:1、平抛物体的运动可以看做是两个分运动的合运动:一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另一个是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让小球做平抛运动,利用描迹法描出小球的运动轨迹,即小球做平抛运动的曲线,建立坐标系,判断轨迹是不是抛物线。
2、测出曲线上某一点的坐标x和y,依据重力加速度g的数值,利用公式y=1/2gt2求出小球的飞行时间t,再利用公式x=v0t求出小球的水平分速度,即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v0.三、实验器材斜槽、小球、木板、重垂线(铅垂线)、坐标纸、图钉、刻度尺、铅笔(或卡孔)四、参考实验步骤1、安装调整弧槽,使其末端保持水平。
固定斜槽,可用平衡法调整斜槽,即将小球轻放在斜槽平直部分的末端处,能使小球在平直轨道上的任意位置静止,就表明斜槽平直部分的末端处已水平.2、调整木板:用悬挂在槽口上的重锤线把木板调到竖直方向,并使木板平面与小球下落的竖直面平行,然后把重锤线方向记录到钉在木板的坐标纸上,固定木板,使在重复实验的过程中,木板与斜槽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注意:小球在运动中不能与坐标纸接触)3、确定坐标原点O:把小球放在槽口处,用铅笔记下球在槽口时球心在板上的水平投影点O,O点即为坐标原点.4、描绘运动轨迹:在木板的平面上用手按住卡片,使卡片上有孔的一面保持水平,调整卡片位置,要使从槽上滚下的小球正好穿过卡片的孔,而不擦碰孔的边缘,然后用铅笔在卡片缺口上点个黑点,这就在白纸上记下了小球穿过孔时球心所对应的位置,取下坐标纸用平滑的曲线把这些点连接起来便得到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5、判断轨迹是不是抛物线6、计算初速度:以O点为原点画出竖直向下的y轴和水平向右的x轴,并在曲线上选取ABCDEF六个不同的点,用刻度尺测出它们的坐标x和y,用公式x=v0t和y=1/2gt2计算出小球的初速度v0,最后求出v0的平均值.●实验中的注意事项1.安装斜槽时,应检查斜槽末端的水平槽部分是否水平,检查方法是小球平衡法.2.固定坐标纸时应用重锤检查坐标纸上的竖直线是否竖直,坐标原点位置是否正确.3.要注意保持小球每次都是从同一止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4.计算初速度时,应选距抛出点远些的点为宜.以便于测量,减小误差.2●实验结论平抛实验中小球作平抛运动轨迹是,其平抛初速度为。
高中物理实验(平抛运动与自由落体运动)
高中物理实验(平抛运动与自由落体运动)教师操作:组装仪器;使底座成水平状态,将两个钢球分别放置在角铁两端的圆窝内,压下扳机,在弹簧的拉力下,角铁发生转动,左边钢球离开圆窝做平抛运动,同时右端角铁后退,右边钢球做自由落体运动;变换弹簧的拉孔,重复实验。
实验结论:在同一高度上的两个物体,同时开始运动,一个做自由落体运动,另一个做平抛运动,不论平抛物体的水平初速度有多大,它与自由下落的物体总是同时落地的;平抛运动的竖直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
长度的测量会使用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掌握它测量长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
选点迹清楚的一条,舍掉开始比较密集的点迹,从便于测量的地方取一个开始点O,然后(每隔5个间隔点)取一个计数点A、B、C、D…。
测出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s1、s2、s3…利用打下的纸带可以:⑶利用任意相邻的两段位移求a:如⑷利用v-t图象求a:求出A、B、C、D、E、F各点的即时速度,画出v-t图线,图线的斜率就是加速度a。
注意事项:每隔5个时间间隔取一个计数点,是为求加速度时便于计算。
所取的计数点要能保证至少有两位有效数字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胡克定律)探究性实验利用右图装置,改变钩码个数,测出弹簧总长度和所受拉力(钩码总重量)的多组对应值,填入表中。
算出对应的弹簧的伸长量。
在坐标系中描点,根据点的分布作出弹力F随伸长量x而变的图象,从而发确定F-x间的函数关系。
解释函数表达式中常数的物理意义及其单位。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目的:实验研究合力与分力之间的关系,从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器材:方木板、白纸、图钉、橡皮条、弹簧秤(2个)、直尺和三角板、细线该实验是要用互成角度的两个力和另一个力产生相同的效果,看其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与这一个力是否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相等,如果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相等,就验证了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注意事项:使用的弹簧秤是否良好(是否在零刻度),拉动时尽可能不与其它部分接触产生摩擦,拉力方向应与轴线方向相同。
(完整word)高中物理平抛运动实验
平抛运动实验【实验目的】(1)用实验的方法描出平抛运动的轨迹.(2)根据平抛运动的轨迹求初速度.【实验原理】(1)用描迹法画出小球平抛运动的轨迹.(2)建立坐标系,测出轨迹上某点的坐标 x 、y ,根据 x =v 0t 、y =12gt 2得初速度v 0=x g 2y.【实验器材】斜槽、小球、方木板、铁架台、白纸、图钉、铅垂线、三角板、铅笔及刻度尺【实验步骤】 (1) 安装器材与调平:将斜槽放在水平桌面上,其末端伸出桌面外,调节末端使其切线水平后固定. 检查斜槽末端是否水平的方法:将小球放在斜槽末端水平轨道的任意位置,小球都不滚动,则可认为斜槽末端水平.精细的检查方法是用水平仪调整.(2)用图钉把坐标纸钉在木板上,让木板竖直固定,其左上方靠近槽口,用铅垂线检查坐标纸上的竖线是否竖直,整个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用铅垂线把木板校准到竖直方向,使小球平抛的轨道平面与板面平行,保证在重复实验的过程中,木板与斜槽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3)建立直角坐标系 xOy :以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起点 O 为坐标原点,从坐标原点 O 画出竖直向下的 y 轴和水平向右的 x 轴.确定坐标原点 O 的方法是:把小球放在槽口末端处,用铅笔记下这时小球的球心在坐标纸上的水平投影点 O ,即为坐标原点(不是槽口端点).(4)确定小球位置:让小球由斜槽的某一固定位置自由滚下,从 O 点开始做平抛运动.先用眼睛粗略估计小球在某一 x 值处(如x =1 cm 或 2 cm 等)的 y 值,然后用铅笔尖指着这个位置,让小球从原释放处开始滚下,看是否与铅笔尖相碰,如此重复数次,较准确地确定小球通过的这个位置,并在坐标纸上记下这一点.(5)依次改变 x 值,用与(4)同样的方法确定小球通过其他各点的位置.(6)描点画轨迹:取下坐标纸,将(4)(5)中所描出的各点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这就画出了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曲线(所画曲线可不通过个别偏差较大的点,但必须保持曲线平滑,不允许出现凹陷处).【注意事项】(1)固定斜槽时,必须注意使通过斜槽末端点的切线保持水平,以使小球离开斜槽后做平抛运动.(2)木板必须处在竖直平面内,与小球运动轨迹所在的竖直平面平行,使小球的运动靠近图纸但不接触.(3)在斜槽上设定位卡板,使小球每次都从定位卡板所确定的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滚下,以保证重复实验时,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相等.(4)应在斜槽上适当的高度处释放小球,使小球能以适当的水平速度抛出,其运动轨迹由图板左上角到右下角,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坐标纸,减小测量误差.(5)由平抛运动方程求小球平抛的初速度时,应选取在平抛运动轨迹上离坐标原点O 较远的点的坐标数据来进行计算,这样既便于测量又减小了误差.【数据分析】(1)判断平抛运动的轨迹是不是抛物线:如图所示,在x 轴上作出几个等距离的点A1、A2、A3、…,把线段OA1的长度记为l,则OA2=2l,OA3=3l,由A1、A2、A3、…向下作垂线,与轨迹的交点记为M1、M2、M3、….若轨迹是一条抛物线,则各点的y 坐标和x 坐标应该具有y=ax2的形式(a 是待定常量),用刻度尺测量某点的x、y 两个坐标值,代入y=ax2 求出a.再测量其他几个点的x、y坐标值,代入y=ax2,若在误差范围内都满足这个关系式,则这条曲线是一条抛物线.(2)求小球平抛的初速度v0:①所描绘的轨迹曲线上选取A、B、C、D、E、F 六个不同的点,测出它们的坐标值.②将各点坐标值代入v0=x g2y中,求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v0.③记录各点求得的初速度,最后算出初速度v0的平均值,并做好记录.【误差分析】(1)安装斜槽时,其末端切线不水平,造成小球并非做平抛运动,测量的数据不准确.(2)建立直角坐标系时,误以斜槽末端端口位置为坐标原点(实应以末端端口上的小球球心位置为坐标原点).(3)小球每次从槽上开始滚下的位置不相同,使得平抛的初速度也不相同.(1)在做“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时,让小球多次沿同一轨道运动,通过描点法画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为了能较准确地描绘运动轨迹,下面列出了一些操作要求,你认为正确的是()A.通过调节使斜槽的末端保持水平B.每次必须由静止释放小球C.固定白纸的木板必须调节成竖直D.每次释放小球的位置必须不同E.将小球经过不同高度的位置记录在纸上,取下纸后,用直尺将点连成折线(2)某学生在做“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中,忘记记下小球做平抛运动时的起点位置,O 为物体运动一段时间后的位置,取为坐标原点,平抛的轨迹如图所示,根据轨迹的坐标求出物体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v0=___________m/s.(取g=10 m/s2)(3)在“研究平抛运动”实验中,用印有小方格的纸记录轨迹,小方格的边长L=1.6 cm,若小球在平抛运动途中的几个位置如图中的a、b、c、d 所示,则小球的平抛初速度的计算式为v0=________(用L、g 表示),其值是________,小球在b 点的速率为________.(取两位有效数字,g=10 m/s2)。
物理实验平抛运动
物理实验平抛运动物理实验平抛运动平抛运动是高中物理实验中的一课,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物理实验平抛运动,欢迎参考阅读!1、实验目的(1)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2)描出平抛运动的轨迹.(3)根据描出的轨迹求出平抛运动的初速度.2、实验原理平抛运动可以看成两个分运动的合成;一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等于平抛物体运动的初速度,另一个是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在粗略地确定的位置附近用铅笔较准确地确定出平抛运动的小球运动时的若干不同位置,然后描出运动轨迹,测出曲线上任一点坐标x和y,利用公式和就可以求出小球的水平分速度,即平抛物体的初速度.3、实验器材斜槽(附金属小球)、木板及竖直固定的支架、白纸、图钉、刻度尺、三角板、重锤、铅笔.4、探究过程(1)竖直方向的运动规律如图所示,用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金属片把A球沿水平方向抛出,同时B球松开,自由下落,A、B两球同时开始运动,观察到两球同时落地,多次改变小球距地面的高度和打击力度,重复实验,观察到两球仍同时落地,这说明了小球A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为自由落体运动.说明:实验中可通过耳朵听两球落地的声音是一声还是两声来判断是否同时落地.(2)水平方向的运动规律利用现有仪器装配图所示的装置,钢球从斜槽上滚下,冲过水平槽飞出后做平抛运动.(3)实验步骤①把斜槽放在桌面上,让它的末端伸出桌面外,调节斜槽末端,使其切线方向水平后,把斜槽固定在桌面上.②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木板上,把木块沿竖直方向固定在支架上,使小球在斜槽末端水平抛出后的轨道平面与纸面平行.③以斜槽末端作为平抛运动的起点O,在白纸上标出O的位置,过O点用重垂线画出竖直线,定为y轴.④让小球每次都从斜槽上同一适当位置由静止滚下,移动笔尖在白纸上的`位置,当小球恰好与笔尖正碰时,在白纸上依次记下这些点的位置.⑤把白纸从木板上取下来,用三角板过O点作竖直线y轴的垂线,定为x轴,再将上面依次记下的一个个点连成光滑曲线,这就是平抛小球的运动轨迹.说明:①用平衡法检查斜槽末端是否水平,即将小球放在斜槽末端附近的平直轨道上,若能使小球在平直轨道上任意位置静止,就表明斜槽末端已调水平.②用悬挂在槽口的重垂线检查坐标纸上的竖直线是否竖直.③小球每次必须无初速度地从槽上同一位置滚下.④坐标原点不是槽口的端点,应是小球在槽口时球的球心在木板上的水平投影点.5、数据处理(1)在平抛小球运动轨迹上选取A、B、C、D、E五个点,测出它们的x、y坐标值,记到表格内.(2)把测到的坐标值依次代入公式求出小球平抛的初速度,并计算其平均值.6、注意事项(1)实验中必须保持斜槽末端水平.(2)要用重垂线检查木板、坐标纸上的竖线是否竖直.(3)小球必须每次从斜槽上相同的位置自由滚下.(4)实验时,眼睛应注视运动小球,并较准确地确定小球通过的位置.(5)要在斜槽上较大的高度释放小球,使其以较大的水平速度运动,从而减小相对误差.(6)要用平滑的曲线画出轨迹,舍弃个别偏差较大的点.(7)在轨迹上选点时,不要离抛出点过近,并且使所选取的点之间尽量远些.7、误差来源(1)安装斜槽时,其末端切线不平而产生误差.(2)建立坐标系时,以斜槽末端端口位置为坐标原点,实际上应是末端端口上的小球球心位置的投影点为坐标原点.(3)数据测量时测量不准确而产生误差.(4)确定小球位置不准确而产生误差.。
研究平抛运动(实验报告)
研究平抛运动(实验报告)引言概述:平抛运动是物理学中一种基本运动形式,它指的是在水平方向上以一定的初速度进行投掷物体,在无重力和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物体将沿着一条抛物线轨迹运动。
本实验旨在通过验证平抛运动的基本理论,深入研究其运动规律,并通过实验数据进行验证和分析,以验证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的一致性。
正文内容:1. 运动规律的分析1.1 平抛运动的基本概念平抛运动是指在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的作用,在水平方向上以一定的初速度进行投掷物体。
在无重力和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物体将沿着抛物线轨迹运动。
1.2 平抛运动的基本公式平抛运动的运动方程为:- 水平方向运动方程:x = v0xt- 竖直方向运动方程:y = v0yt - 1/2gt^2其中,x 表示水平方向位移,v0x 表示水平方向初速度,t 表示运动时间,y 表示竖直方向位移,v0y 表示竖直方向初速度,g 表示重力加速度。
2. 实验装置与方法2.1 实验装置本实验使用的实验装置主要包括:平台、抛体、计时器和测量仪器(如标尺、尺子等)。
2.2 实验方法具体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将平台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并保证其稳定性。
- 在平台上放置抛体,并确定其起始位置。
- 使用计时器测量抛体的飞行时间。
- 使用测量仪器测量抛体的水平位移和竖直位移。
3. 实验数据处理3.1 数据采集使用实验方法所述的测量仪器和计时器测量抛体的水平位移、竖直位移和飞行时间,并记录数据。
3.2 数据处理通过实验数据进行计算,利用平抛运动的基本公式,计算抛体的初速度、抛体的水平速度、抛体的竖直速度等参数,并将计算结果整理为表格或图形。
4. 实验结果与分析4.1 数据表格或图形呈现将实验数据处理后的结果整理为表格或图形,清晰地展示出抛体的位移、速度等参数随时间变化的趋势。
4.2 数据分析通过观察数据表格或图形,分析抛体的运动规律。
比较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的一致性,讨论可能存在的误差来源,并提出改进实验设计的建议。
【高中物理】高中物理实验:平抛运动
【高中物理】高中物理实验:平抛运动除了课堂上的学习外,平时的积累与练习也是学生提高成绩的重要途径,本文为大家提供了高中物理实验:平抛运动,祝大家阅读愉快。
1、平抛运动与自由落体运动实验仪器:元显恭甩竖落仪(j04228)教师操作:组装仪器;使底座成水平状态,将两个钢球分别放置在角铁两端的圆窝内,压下扳机,在弹簧的拉力下,角铁发生转动,左边钢球离开圆窝做平抛运动,同时右端角铁后退,右边钢球做自由落体运动;变换弹簧的拉孔,重复实验。
实验结论:在同一高度上的两个物体,同时已经开始运动,一个搞自由落体运动,另一个做平甩运动,不论元显恭甩物体的水平初速度存有多小,它与民主自由行踪的物体总是同时落地的;元显恭甩运动的直角分后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
2、平抛运动与水平匀速直线运动实验仪器:钢球(2个)、斜槽(2个)、水平槽、铁架台教师操作:把两个斜槽上下固定在铁架台上,使水平槽与下边斜槽末端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使两个钢球从两个斜槽的同一位置释放,上边钢球滑出斜槽后做平抛运动,下边钢球在水平槽上作匀速直线运动。
实验现象:两个钢球在水平槽的某一边线碰到在一起。
实验结论:平抛运动的水平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3、研究元显恭甩物体的运动(学生实验)实验仪器:平抛运动实验器(j2154)、学生电源、白纸、复写纸实验目的:(1)描出平抛物体的运动轨迹。
(2)算出元显恭甩物体的初速度。
实验原理:平抛运动可以看作是两个分运动——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用小球描出平抛运动的轨迹,测出曲线上任一点的坐标x和y,就可以根据平抛运动的公式x=vt和y=gt2求出小球的水平分速度,即平抛物体的初速度。
学生操作方式:(1)组装仪器,接通电源(dc4~6v);通过底板四只调平螺栓调整重锤线,使其与平板上标线平行,使导轨末端与重锤线垂直。
(2)转动大旋钮,并使接球槽在支轴上活动(通常先取上方位,逐渐上移);把白纸与复写纸夹入在一起(复写纸出外)平坦的压入平板上纸夹内(白纸左上角与原点重合)。
高中物理必修2-实验:研究平抛运动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知识集结知识元实验:研究平抛运动知识讲解一、探究平抛运动物体在竖直方向的运动规律演示实验1:平抛物体和自由落体物体从同一高度同时开始运动,可观察到它们的落地时间相等.演示实验2:2个初速度不同的平抛物体与自由落体同时从同一高度开始运动,可观察到它们的落地时间相等.结论:平抛运动的竖直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平抛运动的落地时间与它的初速度无关.二、探究平抛运动物体在水平方向的运动规律演示实验: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两个相同的弧形轨道M、N,分别用于发射小铁球P、Q,其中N的末端与可看作光滑的水平板相切,两轨道上端分别装有电磁铁C、D,调节电磁铁C、D的高度,使AC=BD,从而保证小铁球P、Q在轨道出口处的水平初速度相等.现将小铁球P、Q分别吸在电磁铁C、D上,然后切断电源,使两个小铁球能以相同的初速度同时分别从轨道M、N的下端射出,可以看到P、Q两球相碰,只改变弧形轨道M的高度,重复上述实验,仍能观察到相同的现象.结论: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物体在水平方向的位移相等,这说明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三、探究平抛物体运动规律1.实验目的(1)用实验的方法描出平抛运动的轨迹.(2)用实验轨迹求解平抛运动的初速度.2.实验原理使小球做平抛运动,利用描迹法描绘小球的运动轨迹,建立直角坐标系,测出轨迹曲线上某一点的坐标x和y,由公式:和,可得.3.实验器材(以斜槽法为例)斜槽(带小球)、木板及竖直固定支架、白纸、图钉、重垂线、三角板、铅笔、刻度尺.4.实验步骤(1)如图所示安装实验装置,使斜槽末端水平(小球在斜槽末端恰好静止).(2)以水平槽末端端口上小球球心位置为坐标原点O,过O点画出竖直的y轴和水平的x 轴.(3)使小球从斜槽上同一位置由静止滚下,把笔尖放在小球可能经过的位置上,如果小球运动中碰到笔尖,就用铅笔在该位置画上一点.用同样方法,在小球运动路线上描下若干点.(4)将白纸从木板上取下,从O点开始连接画出的若干点描出一条平滑的曲线,如图乙所示.5.实验注意事项(1)固定斜槽时,要保证斜槽末端的切线水平,保证小球的初速度水平.(2)固定木板时,木板必须处在竖直平面内且与小球运动轨迹所在的竖直平面平行,固定时要用重垂线检查坐标纸竖线是否竖直.(3)小球每次从斜槽上的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为此,可在斜槽上某一位置固定一个挡板.(4)要在斜槽上适当高度释放小球,使它以适当的水平初速度抛出,其轨迹由木板左上角到达右下角,这样可以减小测量误差.(5)坐标原点不是槽口的端点,应是小球出槽口时球心在木板上的投影点.(6)计算小球的初速度时,应选距抛出点稍远一些的点为宜,以便于测量和计算.6.判断平抛运动的轨迹是不是抛物线(1)原理:若平抛运动的轨迹是抛物线,则当以抛出点为坐标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后,轨迹上各点的坐标具有y=ax2的关系,且同一轨迹上a是一个特定的值.(2)验证方法方法一:代入法用刻度尺测量几个点的x、y坐标,分别代入y=ax2中求出常数a,看计算得到的a值在误差范围内是否为一常数.方法二:图像法建立y-x2坐标系,根据所测量的各个点的x、y坐标值分别计算出对应y值的x2值,在y-x2坐标系中描点,连接各点看是否在一条直线上,并求出该直线的斜率即为a值.7.计算平抛运动的初速度(1)平抛轨迹完整(即含有抛出点)在轨迹上任取一点,测出该点离原点的水平位移x及竖直位移y,就可求出初速度v0.因x=v0t,,故.(2)平抛轨迹残缺(即无抛出点)如图所示,在轨迹上任取三点A、B、C,使A、B间及B、C间的水平距离相等,由平抛运动的规律可知,A、B间与B、C间所用时间相等,设为t,则.所以所以初速度.平抛运动的规律如图所示,以抛出点O为坐标原点,水平方向为x轴(正方向与初速度v0方向相同),以竖直方向为y轴(正方向向下),经时间t做平抛运动的质点到达P位置,速度为v.注:平抛运动的速度偏角与位移偏角的关系两偏角关系:由于tanθ=2tanα,v的反向延长线与x轴的交点为水平位移的中点.例题精讲实验:研究平抛运动例1.图甲是“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装置图.(1)实验前应对实验装置反复调节,直到斜槽末端切线________.每次让小球从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是为了每次平抛______________.(2)图乙是正确实验取得的数据,其中O为抛出点,则此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__________m/s.(g=9.8m/s2)(3)在另一次实验中将白纸换成方格纸,每个格的边长L=5cm,通过实验,记录了小球在运动途中的三个位置,如图丙所示,则该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__________m/s;B点的速度为__________m/s.(g=10m/s2)例2.回答下面有关“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的问题:(1)在做“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时,让小球多次沿同一轨道运动,通过描点法画出小球平抛运动的轨迹,为了能较准确地描绘运动轨迹,下面列出一些操作要求,将你认为正确选项的前面字母填在横线上:__________A.通过调节使斜槽的末端保持水平B.每次释放小球的位置必须不同C.每次必须由静止释放小球D.记录小球位置用的木条(或凹槽)每次必须严格地等距离下降E.小球运动时不应与木板上的白纸(或方格纸)相接触F.将球的位置记录在纸上后,取下纸,用直尺将点连成折线(2)在研究平抛物体运动的实验中,用一张印有小方格的纸来记录轨迹,每小格边长均为L=5cm,若小球在平抛运动途中的几个位置如图中ABC所示,由竖直方向可知相邻两位置间的时间间隔表达式为T=____,则小球平抛初速度的表达式为v0=____,小球平抛初速度的大小为v0=__________m/s(g=10m/s2)例3.在“探究平抛运动的运动规律”的实验中,可以描绘出小球平抛运动的轨迹,实验简要步骤如下:A.让小球多次从________位置自由滚下,在一张印有小方格的纸记下小球碰到铅笔笔尖的一系列位置,如右图中a、b、c、d所示.B.按图安装好器材,注意调节斜槽末端切线________,记下平抛初位置O点和过O点的竖直线.C.取下白纸以O为原点,以竖直线为y轴建立坐标系,用平滑曲线画平抛运动物体的轨迹.(1)完成上述步骤,将正确的答案填在横线上.(2)上述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是_____________.(3)已知图中小方格的边长L=1.25cm,则小球平抛的初速度为v0=_____________(用L、g表示),其值是_____________(取g=9.80m/s2),小球在b点的速率______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019-2020学年物理高中人教版必修2学案:5.3实验:研究平抛运动 Word版含解析
第五章 曲线运动3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学习目标1.知道平抛运动的条件及相应控制方法.2.知道用实验获得平抛运动轨迹的方法.3.知道判断运动轨迹是否是抛物线的方法.4.知道测量初速度时需要测量的物理量.5.会推导平抛运动初速度的表达式,会计算平抛运动的初速度.自主探究1.平抛运动的性质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只受到 力的作用,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其加速度恒为g,所以是 运动;又因 力与速度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平抛运动是匀变速 运动.2.平抛运动的处理方法平抛运动是一种曲线运动,研究平抛运动时可以将平抛运动分解为水平方向的 和竖直方向的 两个分运动.3.平抛运动的轨迹是 .4.常见的几种获取平抛运动轨迹的方法(参考教材第14页)(1)利用实验室的斜面小槽等器材装配如图所示的装置.钢球从斜槽上滚下,冲过水平槽飞出后做 运动.每次都使钢球在斜槽上的 位置滚下,钢球在空中做 运动的轨迹就是 的.设法用铅笔描出小球 的位置.通过多次实验,在 上记录钢球所经过的多个位置,连起来就得到钢球做 的轨迹.怎样找出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所经过的位置呢? .(2)如图,倒置的饮料瓶内装着水,瓶塞内插着两根两端开口的细管,其中一根弯成水平,且水平端加接一段更细的硬管作为喷嘴.水从喷嘴中射出,在空中形成 ,它显示了 运动的轨迹.设法把它描在背后的纸上就能进行分析处理了.插入瓶中的另一根细管的作用,是 .这是因为该管上端与空气相通,A处水的压强始终 大气压,不受瓶内 的影响.因此,在水面降到A处以前的一段时间内,可以得到 的细水柱.(3)用数码相机或数码摄像机记录平抛运动的轨迹.可以用它拍摄小球从水平桌面飞出后做平抛运动的几张连续照片.如果用数学课上画函数图象的方格黑板做背景,就可以根据照片上小球的位置在方格纸上画出小球的轨迹.合作探究一、设计实验方案交流方案,分析教材中的实验方案的优缺点,确定实验方案.教材中的案例优点缺点注意事项案例一案例二案例三二、确定平抛运动的轨迹(一)利用平抛实验仪的实验中得到较准确的轨迹,请思考下列问题:1.如何检验斜槽末端部分是否水平和木板面是否竖直? 2.如何保证每次实验v0相同? 3.小球平抛的抛出点在哪?如何确定? 4.实验结果与斜面轨道不光滑有关吗?为什么? 5.根据得到的实验轨迹点,如何描绘平抛运动的轨迹? 6.实验需要哪些器材或仪器? 如何判断平抛运动的轨迹是不是抛物线?说明方法:(二)利用水注法的实验中为了得到较准确的轨迹,请思考下列问题:1.如何确保水流出时做平抛运动? 2.如何确保水注的轨迹不发生变化? 3.根据得到的实验轨迹点,如何描绘平抛运动的轨迹? 4.实验需要哪些器材或仪器? 如何判断平抛运动的轨迹是不是抛物线?说明方法:三、计算平抛运动的初速度思考讨论:(1)如何推导平抛初速度的表达式?写出推导过程.(2)测量初速度时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哪些?(3)实验数据处理1234xyv0=x g2yv0的平均值课堂检测1.在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中,为减小空气阻力对小球运动的影响,应采用( )A.实心小铁球B.空心小铁球C.实心小木球D.以上三种小球都可以2.关于做“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目的之一是求当地重力加速度B.小球运动时,应与木板上的白纸相接触C.把小球位置记录在纸上后,应用平滑曲线连接D.在纸上记录小球的第一个位置,应尽量靠近坐标原点3.安装实验装置的过程中,斜槽末端的切线必须是水平的,这样做的目的是( )A.保持小球飞出时,速度既不太大,也不太小B.保证小球飞出时,初速度水平C.保证小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每次都相等D.保证小球运动的轨迹是一条抛物线4.在“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中,已备有下列器材:有孔的硬纸片、白纸、图钉、平板、铅笔、弧形斜槽、小球、刻度尺、铁架台,还需的器材有( )A.停表B.天平C.重垂线D.弹簧测力计5.数码相机大多具有摄像功能,每秒钟拍摄大约15帧照片,一同学用它拍摄小球从水平面飞出后做平抛运动的几张连续照片,下列处理正确的是( )A.只要测出相邻两照片上小球的距离,就能判断平抛运动的特点B.只要测出相邻两照片上小球的水平距离,就能判断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特点C.只要测出相邻两照片上小球的竖直距离,就能判断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特点D.只要测出相邻两照片上小球的竖直距离,就能判断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特点6.在做“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安装斜槽和木板时,一定要注意木板是否竖直B.安装斜槽和木板时,只需注意小球不和木板发生摩擦C.每次实验都要把小球从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D.实验的目的是描出小球的运动轨迹,分析平抛运动的规律7.下列因素会使“研究平抛运动”实验的误差增大的是( )A.小球与斜槽之间有摩擦B.安装斜槽时其末端不水平C.建立坐标系时,以斜槽末端端口位置为坐标原点D.根据曲线计算平抛运动的初速度时,在曲线上取作计算的点离原点O较远8.如图所示,在研究平抛运动时,小球A沿轨道滑下,离开轨道末端(末端水平)时撞开轻质接触式开关S,被电磁铁吸住的小球B同时自由下落.改变整个装置的高度H,做同样的实验,发现位于同一高度的A、B两个小球总是同时落地,该实验现象说明了A球在离开轨道后( )A.水平方向的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B.水平方向的分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C.竖直方向的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D.竖直方向的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9.在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中,为了求平抛物体的初速度,需直接测的数据有( )A.小球开始滚下的高度B.小球在空中飞行的时间C.运动轨迹上某点P的水平坐标D.运动轨迹上某点P的竖直坐标10.在“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中,某同学记录了运动轨迹上三点A、B、C,如图所示,以A为坐标原点,建立坐标系,各点坐标值已在图中标出.求:(1)小球平抛初速度大小;(2)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始位置坐标(g取10m/s2).参考答案自主探究1.重 匀变速 重 曲线2.匀速直线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3.抛物线4.(1)平抛 同一 平抛 一定 经过 竖直白纸 平抛运动 可以把笔尖放在小球可能经过的位置,如果小球能够碰到笔尖,就说明位置找对了(2)弯曲的细水柱 平抛 保持从喷嘴射出水流的速度,使其不随瓶内水面的下降而减小 等于 水面高低 稳定合作探究一、设计实验方案教材中的案例优点缺点注意事项案例一平抛运动的轨迹稳定不易确定钢球的位置使用横槽确定小球的位置案例二便于确定轨迹轨迹不稳定,受液面高低的影响迅速确定轨迹案例三便于确定轨迹不易确定初速度向学生提供照片的实际比二、确定平抛运动的轨迹(一)1.小球放在斜槽水平任意位置都静止;木板面与重垂线平行.2.由同一位置静止释放小球.3.小球的球心,斜槽的末端向上加半径的高度4.没有关系,只要从同一斜面、同一高度静止释放小球,都能获得初速度相同的平抛运动.5.让小球沿斜槽末端抛出,先用眼睛粗略估计轨迹位置,再把笔尖放在该位置,让小球再次滚下,若小球击中笔尖,则记下该位置点,按照此方法,记录多个轨迹点,然后用平滑的曲线依次连接各点.6.平抛实验仪、金属小球、复写纸、白纸、刻度尺、三角板、笔、计算器.说明方法:抛物线轨迹上各点应满足y=ax2,在轨迹上测出若干点的坐标(x,y),带入方程中检验是否满足y与x2成正比的关系.(二)1.细管的末端保持水平2.使管口压强保持不变3.用平滑的曲线连接4.铁架台、饮料瓶、大头针、亚克力板、透明胶片、白板笔、刻度尺、三角板、接水盘、计算器.说明方法:抛物线轨迹上各点应满足y=ax 2,在轨迹上测出若干点的坐标(x ,y ),带入方程中检验是否满足y 与x 2成正比的关系.三、计算平抛运动的初速度(1)y=gt 2⇒t=122y g x=v 0t ⇒v 0==x x t g2y2.测出轨迹上某一点的坐标(x ,y )代入可求出v 0,选取不同位置的点,多次测量后求出平均值.【巩固训练】1.AD2.2 0.70m/sgl 课堂检测1.A 解析:空气阻力对实心小铁球的影响相对较小.2.C 解析:平抛实验的目的不是测重力加速度,A 错;小球也不能与木板上的白纸相接触,B 错;实验用到的数据与坐标原点无关,D 错.3.B 解析:平抛运动就是要求小球离开斜槽时,初速度一定是水平的.4.C5.BD 解析:研究平抛运动是采用运动的分解,分别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研究,所以需要测量水平间距和竖直间距,故选B 、D.6.ACD 解析:安装斜槽和木板时,木板要竖直,以保证描点准确,A 正确,B 错误;为保证小球每次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相同,每次实验都要把小球从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C 正确;实验的目的是描出小球的运动轨迹,分析平抛运动的规律,进而求出初速度,D 正确.7.BC 解析:本实验的目的是描出平抛物体的运动轨迹,并求出平抛物体的初速度,实验中只要保证小球离开斜槽末端时的平抛初速度相等即可,因此,即使小球与斜槽之间有摩擦,只要保证小球每次从斜槽上滚下的初始位置都相同,平抛时的初速度就都相同,不会引起误差,A 错误;如果安装斜槽时其末端不水平,小球的运动就不是平抛,会引起误差,B 正确;建立坐标系时,应以斜槽末端小球球心所在的位置为坐标原点,否则会引起误差,C 正确;计算初速度时,计算点距抛出点O 越远,x 、y 值就越大,用刻度尺进行测量时,其误差越小,故D 错误.8.C 解析:由于B 球做自由落体运动,A 、B 两球总是同时落地,说明A 球在竖直方向上和B 球做同样的运动,即A 球也做自由落体运动,C 正确,D 错误;至于水平方向上A 球做什么运动,该实验无法说明,A 、B 均错误.9.CD 解析:由平抛运动规律,竖直方向y=gt 2,水平方向x=v 0t ,因此v 0=x,可见只要测得12g 2y 轨迹上某点P 的水平坐标x 和竖直坐标y ,就可求出初速度v 0,故C 、D 正确.10.(1)1m/s (2)初始位置坐标值为(-10,-5)解析:(1)从题中可以看出在水平方向有x AB =x BC =10cm,说明从A 到B 所用时间与从B 到C 所用时间相等,即t AB =t BC =t 0在竖直方向有Δh=h BC -h AB =10cm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可得Δh=g t 02则初速度v 0==x AB ·=1m/sx AB t AB g Δℎ(2)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可得B 的竖直速度v By ==2m/sℎAC2t 0又v By =v Ay +gt 0,则v Ay =1m/s又v Ay =gt ,则t=0.1,即从平抛起点到A 点的时间为0.1s因此,从抛出点到A 点的水平位移x=v 0t=0.1m =10cm,竖直位移y=gt 2=0.05m =5cm12于是可得物体开始做平抛运动的位置坐标(-10,-5).。
(完整)高中地理平抛运动实验
(完整)高中地理平抛运动实验高中地理平抛运动实验引言本实验旨在研究平抛运动的物理规律和影响因素。
平抛运动是指物体在水平方向上以一定初速度投射出去后,在重力的作用下做抛体运动。
通过进行这个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平抛运动的轨迹、速度和时间之间的关系。
实验步骤1. 准备材料和仪器:实验所需的材料包括一块水平地面、一个平滑的小球、一个倾角仪、一根固定的测量杆、一个计时器以及纸和笔记录数据。
2. 设置实验装置:将倾角仪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并将测量杆固定在倾角仪的上方,用于测量小球的起始高度。
3. 进行实验测量:将小球从起始高度抛出,同时启动计时器。
记录小球在不同时间点的位置,并绘制出小球的轨迹图。
4. 分析实验数据:根据实验测量得到的数据,计算小球在不同时间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观察数据之间的关系并进行分析。
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小球的轨迹呈抛物线形状,符合平抛运动的特征。
2. 随着时间的增加,小球的速度逐渐增加,但增速逐渐减小。
3. 小球的加速度在水平方向上为零,只在垂直方向上受重力的作用。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验证了平抛运动的物理规律,即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而在垂直方向上受到重力的影响而做自由落体运动。
此外,我们还了解到平抛运动的速度与时间之间的关系。
建议1. 在进行实验时,需要确保实验装置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尽量使用精确的测量仪器和标尺进行测量。
2. 可以尝试改变起始高度和初速度,观察它们对小球的轨迹和速度的影响。
3. 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实验,探究其他影响平抛运动的因素,如空气阻力和投射角度的影响。
参考文献[1] Aggrawal, J. C. (2002). A Textbook of Physical Chemistry, Volume 3. Krishna Prakashan Media.[2] Goyal, V. K. (2007). A Textbook of Engineering Chemistry. Krishna Prakashan Media.[3] Gupta, O. P. (2009). Physical Pharmaceutics. Vallabh Prakashan.[4] Rajput, R. K. (2006). Engineering Thermodynamics: As per GBTU and Other U.P. Technical Universities. Laxmi Publications.。
高中物理备课参考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
x
v0t
和
y
1 2
gt2
就可以求出平抛物体的初速度v0 x
g。 2y
三、实验器材 平抛运动实验器、小球、复写纸、白纸(可先画上坐标格)、直尺、三角板、铅笔等。 四、实验步骤
(1)打开上下压纸板,将复写纸叠放白纸上平整地夹进竖直面板; (2)用调节螺脚调重锤尖与底座上锥尖对正。以重锤线定 Y 轴位置后,收重锤放面板 后;
地面,这个实验
。
A.只能说明上述规律中的第①条 B.只能说明上述规律中的第②条 C.不能说明上述规律中的任何一条
D.能同时说明上述两条规律
11.在做“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时,让小球多次沿同一轨道运动,通过描点法画出 小球作平抛运动的轨迹.为了能较准确地描绘运动轨迹,下面列出了一些操作要求,将你认
A.
B.
C.
D. 【答案】D 【解析】平抛运动的小球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即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故 图象过原点倾斜的直线,故 D 正确。 3.关于平抛运动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有( ) ①平抛运动是匀变速运动 ②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 ③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④落地时的速度只与抛出点的高度有关. A.只有① B.只有③ C.只有①③ D.①②③都对 【答案】D 【解析】①平抛运动只受重力作用,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不发生变化,是匀变速运动,故 ①正确;②速度的变化量△v=gt,相等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故②正确;③水平方向不受 力,所以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初速度为零只受重力作用,所以竖直方向的自 由落体运动,故③正确;④高度只能决定竖直方向的速度,而落地时的速度由水平初速度和 竖直方向速度共同决定,故④错误。
实验:平抛运动
浅谈研究平抛运动实验的创新设计湖北 陈宏研究平抛物体运动的实验是中学物理中的重要实验之一,高考复习时不但要掌握课本上介绍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及数据处理方法,而且还要掌握研究平抛运动实验的创新设计。
纵观历年高考物理试题,很多实验试题都是考查学生对中学物理实验的创新设计的。
下面就谈谈研究平抛运动实验的创新设计。
一、实验方法的创新要得到平抛运动的轨迹,有多种实验方法,下面介绍几种新的实验方法。
方法1:用水流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如图1,倒置的饮料瓶内装着水,瓶塞内插着两根两端开口的细管,其中一根弯成水平,且水平端加接一段更细的硬管作为喷嘴。
水从喷嘴中射出,在空中形成弯曲的细水柱,它显示了平抛运动的轨迹。
设法把它描在背后的纸上就能进行分析处理了。
插入瓶中的另一根细管的作用,是保持从喷嘴射出水流的速度不变,使其不随瓶内水面的下降而减小。
这是因为该管上端与空气相通,A 处水的压强始终等于大气压,不受瓶内水面高低的影响。
因此,在水面降到A 处以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可以得到稳定的细水柱。
方法2:用数码照相机或数码摄像机记录平抛运动的轨迹数码相机大多具有摄像功能,每秒钟拍摄约15帧照片。
可以用它拍摄小球从水平桌面飞出后做平抛运动的几张连续照片。
如果用数学课上画函数图象的方格黑板做背景,就可以根据照片上小球的位置在方格纸上画出小球的轨迹。
方法3:在水平方向平移挡板法在做“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中,为了确定小球在不同时刻所通过的位置,实验时用如图2所示的装置,将一块平木板钉上复写纸和白纸,竖直立于槽口前某处,使小球从斜槽上紧靠挡板处由静止滑下,小球撞在木板上留下痕迹A ;将木板向后移距离x ,再使小球从斜槽上紧靠挡板处由静止滑下,小球撞在木板上留下痕迹B ;又将木板再向后移距离x ,小球再从斜槽上紧靠挡板处由静止滑下,再得到痕迹C 。
若测得木板每次后移距离x ,A 、B 间距离y 1 ,A 、C 间距离y 2 (g 取9.80m/s 2)根据以上直接测量的物理量可导出测小球初速度的公式为12202y y gx v -= 方法4:在水平方向侧移挡板法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
高中物理 必修二 3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
(4)描绘运动轨迹:在木板的平面上用手按住卡片,使 卡片上有孔的一面保持水平,调整卡片的位置,使从槽 上滚下的小球正好穿过卡片的孔,而不擦碰孔的边缘。
用铅笔在卡片缺口处的白纸上点个黑点,这就在白 纸上记下了小球穿过孔时球心所对应的位置。
保证小球每次从斜槽上的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 用同样的方法,可找出小球平抛轨迹上的一系列位置。
3.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
21
解析:由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Δy=gt2=2×0.05=0.1 m 所以t=0.1 s
x=v0t
所以
v0
=
x 3 0.05m t 0.1s
vBy
= (y1 y2 ) 8 0.05m =2
2t
0.2s
m/s
=1.5 m/s
vAy = vBy –gt = 2 m/s-1 m/s=1 m/s
27
5.在研究平抛物体运动的实验中,用一张印有小方格的 纸记录轨迹,小方格的边长l=1.25 cm,若小球在平抛运 动中先后经过的几个位置如图中的a、b、c、d所示,则 小球平抛的初速度的计算式为v0=_2_g_l _ (用l、g表示),其值是___0_._7_0__m_/_s___ (g取9.8 m/s2)。
观察结果:两球同时落地 【实验结论】: 平抛运动竖直方向的运动 是自由落体运动 。
观察实验,你能得 出什么结论?
6
探究三、描绘平抛运动的轨迹 探究思路:
怎样才能描绘出平 抛运动轨迹?
1.创造条件得到一个平抛运动。
2.在平抛运动的轨迹上找到一些点并记录下来。
3.利用记录下来的点描出平抛运动的轨迹。
4.进一步研究这种运动轨迹,分析平抛运动规律
高中物理平抛运动实验
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B ]
A.安装弧形槽时,必须使槽的末端的切线方向保持水平
B. 进行实验时,每次都要让小球从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
C. 小球与槽的摩擦不可避免,但这不影响实验结果
D.为了得到实验结果,不要忘记用天平称出小球的质量
练习8、一学生做“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实验时, 画运动轨迹只在白纸上画出了与初速度平行的Ox轴, 忘了画坐标原点和Oy轴,而且也只画出了中间一部分 轨迹,如图所示.如何只用一刻度尺得出小球的初速 度(不需测实际数据只用物理量的符号代表所测量).
___E__、__G__、__A__、__D__、__C__、__F__、__B_.、H、I
A.用铅笔在白纸上记下抛出点位置O; B.取下白纸,用平滑曲线连接小球依次通过的各点,得出平 抛运动轨迹; C.用重锤线和直尺画出过O点的竖直线oy; D.用三角板画出过O点的水平线ox; E.安装斜槽,并使槽的末端切线沿水平方向; F.每次都从斜槽的定位卡处由静止释放小球,并用铅笔在白 纸上依次记下小球通过各点的位置; G.将白纸钉在木板上,并竖直固定木板; H.在平抛运动轨迹上取A、B、C三点,用三角板和刻度尺, 分别量出三点的水平位移x和竖直位移y; I.利用水平和竖直位移x、y,计算三次平抛的初速Vo,再求 出三次的平均值作为测量最后结果;
y4
数据分析
2.怎样计算平抛运动的初速度?
y1
y2
• 根据平抛
运动规律
y4
练(1习):在做“研究平衡运动”实验中应
采 取 下 列 哪 些 措 施 减 小 误BD差 ?
(
)
A.斜槽轨道必须光滑
B.斜槽水平轨道必须水平
C.每次要平衡摩擦力
D.小球每次应从斜槽同一高度释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抛运动实验【实验目的】
(1) 用实验的方法描出平抛运动的轨迹.
(2) 根据平抛运动的轨迹求初速度.
【实验原理】
(1) 用描迹法画出小球平抛运动的轨迹.
(2)建立坐标系,测出轨迹上某点的坐标x、 y,根据
= 0 =
1
2得初速度 v
0=
x
g x v t、 y 2gt 2y
.
【实验器材】
斜槽、小球、方木板、铁架台、白纸、图钉、铅垂线、三角板、铅笔及刻度尺
【实验步骤】
(1)安装器材与调平:将斜槽放在水平桌面上,其末端伸出桌面外,调节末端使其切线水平后固定.
检查斜槽末端是否水平的方法:将小球放在斜槽末端水平轨道的任意位置,小球都不滚动,则可认为
斜槽末端水平.精细的检查方法是用水平仪调整.
(2)用图钉把坐标纸钉在木板上,让木板竖直固定,其左上方靠近槽口,用铅垂线检查坐标纸上的竖线是否
竖直,整个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用铅垂线把木板校准到竖直方向,使小球平抛的轨道平面与板面平行,保证在重复实验的过程中,木板与斜槽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
(3) 建立直角坐标系xOy:以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起点O 为坐标原点,从坐标原点 O 画出竖直向下的y 轴
和水平向右的x 轴.确定坐标原点O 的方法是:把小球放在槽口末端处,用铅笔记下这时小球的球心在坐标纸上的水平投影点O,即为坐标原点 (不是槽口端点 ).
(4) 确定小球位置:让小球由斜槽的某一固定位置自由滚下,从O 点开始做平抛运动.先用眼睛粗略估计
小球在某一 x 值处 (如 x= 1 cm 或 2 cm 等 )的 y 值,然后用铅笔尖指着这个位置,让小球从原释放处开始滚下,看是否与铅笔尖相碰,如此重复数次,较准确地确定小球通过的这个位置,并在坐标纸上
记下这一点.
(5)依次改变 x 值,用与 (4)同样的方法确定小球通过其他各点的位置.
(6)描点画轨迹:取下坐标纸,将(4)(5) 中所描出的各点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这就画出了小球做平抛运动
的轨迹曲线 (所画曲线可不通过个别偏差较大的点,但必须保持曲线平滑,不允许出现凹陷处).【注意事项】
(1)固定斜槽时,必须注意使通过斜槽末端点的切线保持水平,以使小球离开斜槽后做平抛运动.
(2)木板必须处在竖直平面内,与小球运动轨迹所在的竖直平面平行,使小球的运动靠近图纸但不接触.
(3) 在斜槽上设定位卡板,使小球每次都从定位卡板所确定的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滚下,以保证重复实验时,
小球做平抛运的初速度相等.
(4)在斜槽上适当的高度放小球,使小球能以适当的水平速度抛出,其运迹由板左上角到右下角,可以充
分利用坐,减小量差.
(5)由平抛运方程求小球平抛的初速度,取在平抛运迹上离坐原点O 的点的坐
数据来行算,既便于量又减小了差.
【数据分析】
(1)判断平抛运的迹是不是抛物:
如所示,在x 上作出几个等距离的点A1、A2、A3、⋯,把段 OA1的度 l , OA 2= 2l,
OA = 3l ,由 A 、 A 、A 、⋯向下作垂,与迹的交点M 、M 、 M 、⋯ .若迹是一条抛物,
3 1 2 3 1 2 3
各点的 y 坐和 x 坐具有 y= ax2的形式 (a 是待定常量 ),用刻度尺量某点的x、y 两个坐,
代入 y= ax2求出 a.再量其他几个点的 x、 y 坐,代入y= ax2,若在差范内都足个关系式,
条曲是一条抛物.
(2)求小球平抛的初速度 v0:
①所描的迹曲上取A、 B、C、 D、 E、 F 六个不同的点,出它的坐.
g
②将各点坐代入v0=x2y中,求出小球做平抛运的初速度v0.
③ 各点求得的初速度,最后算出初速度v0的平均,并做好.
【差分析】
(1)安装斜槽,其末端切不水平,造成小球并非做平抛运,量的数据不准确.
(2) 建立直角坐系,以斜槽末端端口位置坐原点(以末端端口上的小球球心位置坐原点).
(3)小球每次从槽上开始下的位置不相同,使得平抛的初速度也不相同.
(1)在做“研究平抛运”的,小球多次沿同一道运,通描点法画出小球做平抛运的迹.
了能准确地描运迹,下面列出了一些操作要求,你正确的是()
A.通使斜槽的末端保持水平
B.每次必由静止放小球
C.固定白的木板必成直
D.每次放小球的位置必不同
E.将小球不同高度的位置在上,取下后,用直尺将点成折
(2)某学生在做“研究平抛运”的中,忘下小球做平抛运的起点位置, O
物体运一段后的位置,取坐原点,平抛
的迹如所示,根据迹的坐求出物体做平抛运的初速度v0=
___________m/s.( 取 g=10 m/s2)
(3)在“研究平抛运” 中,用印有小方格的迹,小方格的
L= 1.6 cm ,若小球在平抛运途中的几个位置如中的a、 b、 c、d 所示,
小球的平抛初速度的算式v0= ________( 用L 、 g 表示 ) ,其是
________,小球在 b 点的速率 ________. (取两位有效数字,g= 10 m/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