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理论基础及其发展

合集下载

产业发展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产业发展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第 2 章相关概念及理论根底2.1 相关概念产业就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经济活动的集合或系统,也是指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即全部的生产部门和以自身的经营活动作为生产和消费效劳经济部门和行业的统称。

在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中,产业主要是指经济社会的全部物质生产的部门,一般来讲,每个部门都专门生产和制造某种独立的产品,进而形成不同的产业。

产业有三个显着的特点,一是规模性,二是专业化,三是社会功能性。

产业要具有一定的规模,这样就能够充分发挥经济和技术等优势,以先进的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并促进和带动经济开展和产业结构。

通过生产基地以及产业相关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才能增强产业的带动力、辐射力和竞争力,最终提高规模效益。

另外,一个产业要在各个环节比方生产、加工、销售、效劳等方面不断走向专业化。

就农业产业来讲,要想提高农业的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土地生产率以及农产品商品率等,必须通过专业化才能实现。

比方说在农业产业化开展过程中,在生产环节要把小而分散的散户联合起来,通过专业化生产,区域化布局,扩大农户种植规模,增加生产效率,从而提高农业产业在种植环节的专业化程度。

最后产业具有社会功能性,比方说农业产业,要求建立社会化的效劳体系,对一体化的各组成局部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信息、技术、资金、物资、经营、管理等的全程效劳,促进各生产经营要素直接、紧密、有效的结合和运行。

上世纪 20 年代,产业最早由国际劳工局作了比拟系统的划分,把一个国家的全部产业分别划分为初级生产部门、次级生产部门和效劳部门。

随后很多国家和地区在划分本国产业时都在一定程度上参考了国际劳工局的划分方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大多数国家都采用了国际劳工局的三次产业分类的方法,在我国,第一产业为农业,包括农、林、牧、渔业等各业,第二产业为工业,包括采掘、制造、蒸汽、自来水、电力、热水、煤气和建筑业等,第三产业分为流通和效劳两大局部,共计四个层次:包括第一层次的流通部门,有交通运输、邮电通讯、饮食、商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等。

《产业经济学》教学大纲

《产业经济学》教学大纲

《产业经济学》(王俊豪主编)教学大纲第一章产业经济学概述教学目的和要求产业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产业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对学生自学的要求要求学生了解产业经济学的体系和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发展。

教学重点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及其发展。

教学难点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第一节产业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产业经济学以产业为研究对象,研究同一产业内部企业的运行以及不同产业之间的联系。

一、产业的定义产业界定为“具有使用相同原材料、相同工艺技术或生产产品用途相同的企业的集合”。

二、产业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产业经济学不仅关注产业内企业的运行,也研究产业间的联系,即产业经济学包含产业组织理论与产业结构理论两大范畴。

产业组织理论相对于微观经济学更为关注政策问题。

产业组织研究有助于政府提高公共政策的效率。

产业结构理论研究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大类部门之间、制造业各行业之间,以及行业内各中间产品之间的均衡状态。

第二节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一、产业组织及公共政策(一)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组织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纵深发展,以帮助人们分析现实中的特定市场的结构和竞争绩效,为政府实施相应的公共政策以维持市场秩序和经济效率提供实证依据和理论指导。

(二)产业组织政策产业组织理论对公共政策的直接作用体现为政府的竞争政策和政府管制政策。

(三)政府管制政策出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考虑,政府必须对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公用事业进行经济管制,包括价格管制和进入管制。

此外,在存在外部性、公共物品等市场机制无法解决的问题和领域,从这种市场失灵的角度看,政府管制也是必需的。

二、产业结构理论及产业结构政策(一)产业结构理论产业结构理论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产业间的结构组成及其变化、产业结构变动的高度化、重点产业发展、产业结构发展的合理性研究等,从而为政府制定产业结构政策,实现本国产业的升级,实现后发国家对先进国家的赶超,获得本国产业的动态竞争优势提供理论依据。

产业经济学相关理论介绍

产业经济学相关理论介绍

活动的集合。
[注意]:(1)对不同目的的研究,必须给产业以特定的释义。因为,对产 业概念的界定标准——某类共同特性,是有选择性的。这种选择性一是服 从于分析企业市场关系的需要,二是服从于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产业之间均 衡状态分析的需要。前者的产业含义是指生产同类产品、并具有密切替代 关系的厂商在同一市场的集合(产业组织理论中的界定标准)。后者的产 业含义是指具有使用相同原材料、相同工艺技术或生产相同用途产品企业 的集合。(产业结构理论中的界定标准:产业关联、产业链)。(2)产 业既不是微观经济概念,也不是宏观经济范畴,而是介于二者之间的中观 经济概念。(3)产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社会分工的产物,并 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和分工程度的提高而不断变化和发展。(4)产业存 在产业本身、产业之间、产业内部、产业分布和产业发展等多个层次和多 个方面。

内容结构—狭义的产业结构 数量结构—产业关联 空间结构—产业布局
产业发展产途业径结构演进
产业发展理论
产业革产命业结构优化
理 论
发展战略

产业结构政策

产业政策
产业组织政策
产业发展政策
• 产业组织理论:研究产业内企业之间相互关系
的理论。
利益关系
相 互
资源占有关系
关 系
行为关系
交易关系
市场份额的占有
产业发展
产业结构优化 产业结构演进规律
动态分析
静态分析
揭示特定 时期产业 结构状况 及其影响 因素
产业组织政策
产业政策(目的 与落脚点)
产业结构政策
解决“马歇尔” 冲突、良好的市 场秩序及专业化 分工协作、较高 的市场绩效—— 反垄断立法、政 府规制

产业经济学(作业)03版

产业经济学(作业)03版

1、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产业是如何界定的?答:(1)产业经济学以产业为研究对象,研究同一产业内部企业的运行以及不同产业之间的联系。

(2)通常将产业界定为“具有使用相同原材料、相同工艺技术或生产产品用途相同的企业的集合”。

2、产业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体系包含哪些内容?答:国际学术办对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存在一定的分歧。

在国内,一般认产业经济学主要包括产业组织理论与产业结构理论,以及产业组织政策和产业结构政策研究。

其中,产业组织主要研究产业内容各企业之间的关系,从市场角度研究企业行为,或者说从企业角度研究市场结构;而产业结构研究各产业之间的关系,如产业演化规律、产业间投入产出关联、产业区域布局等。

3、简述产业组织学的理论渊源及其发展。

答:产业组织和产业结构两大部分具有不同的理论渊源,在不同地区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

(1)产业理论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张伯伦、罗宾逊夫人等。

梅森及弟子贝恩等人完整地提出了结构——行为——绩效分析范式,标志着传统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最终形成。

在哈佛学派名满天下的同时,芝加哥大学的一群学者形成了有别于哈佛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

二十世纪70年代后,引入博弈论逐渐形成了旨在分析企业策略性行为的“新产业组织理论”。

(2)产业结构理论可追溯到威廉·配弟,逐渐形成了产业结构演进理论、产业关联理论、产业布局理论、产业集群理论等。

4、简述市场结构的特征与其影响因素。

答:在产业组织理论中,产业市场结构是指企业市场关系的特征和形式。

即构成产业市场的卖者(企业)之间、买者之间,以及买者和卖者之间的商品交易关系的地位和特征。

四种基本类型的市场结构:(1)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特征:①产业集中度很低;②产品同一性很高;③不存在任何进入或退出壁垒;④完备信息。

(2)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特征:①产业集中度非常高;②无替代产品;③进入或壁垒非常高。

(3)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特征:①产业集中度高;②产品基本同质或差别较大;③进入或壁垒较高。

产业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产业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参考书目
❖ [美]刘易斯•卡布罗:《产业组织导论》,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年版;
❖ [英]多纳德•海、德理克•莫瑞斯:《产业经 济学与组织》,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 G.J.施蒂格勒:《产业组织与政府管制》, 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版;
❖ 谢地等:《大象与蝴蝶共舞--产业组织 案例分析》,长春出版社2003年版。
❖ 代表人物:张伯伦(E. H. Chamberlin) 、梅 森((Edward. S. Mason)、贝恩(J.S.Bain)、 凯森(C. Kaysen)、麦克尔(J. W. Mekie)、 马 克 海 姆 ( J. Markham)、 艾 德 曼 ( M. Addman) 等,梅森被公认为产业组织的开 创者,由他指导的该领域最早的博士生贝 恩后来成为这一领域的权威
❖ 研究产业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是产业关联或投入 产出学。这里的“产业”更接近“纯产品” ,是 “细分类的产业关系”。
产业经济学界定的争论
❖ “窄派”,认为产业经济学就是产业组织学。 这种观点在国内以东北财经大学的汪祥春和于 立为代表,它实际上承袭了欧美学者的普遍做 法
❖ “中派”,认为产业经济学不仅研究产业组织, 还研究产业结构、产业关联和产业政策。这种 观点在国内以中国人民大学的杨治为代表
定价策略 合谋
市场行为
广告
研究与开发
兼并
内部组织
产品选择 投资
政府政策 管制 反托拉斯 税收与补贴 投资刺激 就业刺激 宏观政策
生产效率 利润
市场绩效
配置效率
产品质量
平等
技术进步
哈佛学派的集中度-利润率假说
在具有寡占或垄断市场结构的产业中, 由于存在着少数企业间的共谋、协调行 为以及通过市场进入壁垒限制竞争的行 为,削弱了市场的竞争性,其结果往往 是产生超额利润,破坏资源配置效率

《产业经济学》复习资料

《产业经济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多选1、产业的含义。

(1)产业是社会分工和生产力不断发展的产物。

(2)产业是某种同类属性的集合。

(3)产业是介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

(简答)2、由于费歇尔和克拉克子啊研究三次产业分类法中所作出的贡献,他们两人一起被公认为三次产业分类法的创始人。

3、三大产业分类法更多地以经济活动与自然界的的关系为标准将全部经济活动划为三大类,即将直接从自然界获取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划为第一次产业,将加工取自自然界的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划为第二次产业,将从第一、二产业的物质生产活动中衍生出来的非物质生产部门划为第三次产业。

4、博弈论的分析方法成为产业组织理论的重要研究方法,经常用于研究(寡头垄断)、(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定价、(企业兼并)和(反垄断)规制等问题。

名词1、产业是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分工形式的表现,是一个多层次的经济系统。

2、产业经济学是研究具有某些相同特征的经济组织集团的发展规律及其相互作用规律学科。

3、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顾名思义就是(产业)。

4、马歇尔冲突即产业内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活力的冲突。

(单选)填空1、产业的一般分类方法有关联方式分类法、三大产业分类法、国家标准分类法、国际标准分类法、两大部类分类法、农轻重产业分类法、生产要素分类法等。

(简答、选择)2、三次产业分类法由新西兰经济学家(费歇尔)首先创立。

3、第三次产业是指广义上的农业,一般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狩猎业和林业。

4、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产业组织)。

5、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体系主要是由(张伯伦、梅森、贝恩、谢勒)等建立的。

6、(产业结构优化)是研究产业结构的目的。

7、静态分析主要考察研究对象在(某一时间点)上的现象和规律。

8、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认为系统的行为是由(系统的结构)所决定的。

9、。

10、单选1、按照这种分类划分的常见产业有幼小产业、新兴产业、朝阳产业、衰退产业、夕阳产业、淘汰产业等。

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

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

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1、什么是产业,如何理解产业的含义?答:产业是一种社会分工现象,它随着社会分工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而发展。

产业一词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理论研究领域有不尽相同的含义。

(1)、产业是社会分工和生产力不断发展的产物;(2)、产业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3)、产业是介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产物。

2、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顾名思义就是产业,即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具有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组成的集合或系统。

具体来说,产业经济学研究的是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规律、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产业与产业之间互动联系的规律以及产业在空间区域中的分布规律等,这些都是产业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3、如何理解产业经济学的学科体系?答:产业经济学从产生到现在已经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其学科体系已经比较完善。

从国内外学者对产业经济的研究来看,与产业经济学研究的各个具体对象相对应,产业经济学的学科领域一般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管理,产业发展。

(1)、第一层次,阐述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意义、方法、形成发展及理论基础。

(2)、第二层次,阐述产业经济学是一门融合了经济学、管理学与文化学基本理论的应用性经济学科。

(3)、第三层次,构成本书的主体部分,包括组织、结构、发展、发展四大块。

(4)、第四层次,阐述产业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认为为人”。

第二章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及其发展1、什么是“马歇尔冲突”?答:马歇尔冲突,即大规模生产能为企业带来规模经济性,使这些企业的产品单位成本不断下降、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其结果必然导致市场结构中的垄断因素不断加强,而垄断的形成又必然阻碍竞争机制在资源合理配置中所发挥的作用,是经济丧失活力,从而扼杀自由竞争。

面对这一矛盾,马歇尔试图用任何企业的发展都有的“生成—发展—衰退”过程来说明垄断是不会无限蔓延的,规模经济和竞争是可以获得某种均衡的。

《产业经济学》课件第二章 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产业经济学》课件第二章 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产业组织理论懂得一个主题是,一个产业 的企业规模和 数量是与规模报酬程度相关的。因而探讨一下在完全经济 的市场条件下生产单一产品的汗液(或市场)均衡和厂商 最优规模是如何决定的。这可以分为短期和长期两种不同 的情况: 1.短期行业均衡和厂商最优规模的决定 2.长期行业均衡的厂商最优规模的决定
(二)现代企业理论 为了克服新古典企业理论的不足,科斯把交易成本的概 念引入经济分析,将生产的制度结构纳入经济理论,提出并且 讨论了什么是企业的基本特征、为什么是时常经济中要有企业 存在/为什么企业的边界不能扩大到整个经济这样一些至关重要 的有关企业的基本问题。 他认为:
三次产业分类法的缺陷:
①有些产业的归类尚存在争议。
②第三次产业内容过于繁杂. 局限性:技术进步越快,知识老化也越快,原来是知识密集 型产业,随着知识的老化,也会变成劳动密集型产业。所以, 资源的密集程度是相对的,也是动态变化的。
(二)产业的其他分类方法 (1)国家标准分类法:一国政府为统一该国产业经济研究的统计和分析 口径,以便科学地制定产业政策和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管理,并根据该国 实际而编制和颁布的划分产业的标准。 (2)两大部类分类法: 第Ⅰ部类:生产生产资料的部门 第Ⅱ部类:“消费”资料 局限性:①没能涵盖所有产业。 ②许多商品难于归类,给产业经济研究工作带来困难。 ③这种分类法不够细化,不能深入分析产业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 的影响。 ④这种分类在方法上与其他分类法相差甚运,分析口径不一,其 分析结果很难进行比较。
二、产业的分类方法 (一)产业的一般分类方法 ⑴关联方式分类法 是将具有某种相同或相似关联方式的企业经济活动组成一个 集合的方法,它又可以根据不同的关联方式分为多种分类法。 ①技术关联分类法:按照一些比较密切的技术关联关系,划 分企业的经济活动,这些企业的经济活动的集合要么具有技术、 工艺方面的相似性,要么具有相类似的生产工具、生产流程和 管理技术等。如制造业、建筑业、冶炼业等产业均具有各自密 切技术关联关系。

产业经济学课程

产业经济学课程
产业经济学课程
,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01 添加目录标题 02 课程概述 03 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04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05 产业经济学的应用领域
06 产业经济学的未来发展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
第一章
课程概述
第二章
课程定义
产业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产业组织、 产业结构、产业政策等问题的学科。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第四章
实证研究方法
观察法:通过观察和记录经济现象,获取数据 实验法:通过设置实验,控制变量,观察经济现象的变化 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获取经济现象的信息 统计分析法:通过统计分析,对经济现象进行定量分析
规范研究方法
理论分析:运用经济学理论对产业 现象进行解释和分析
市场竞争策略
市场定位:确定 目标市场,明确 产品或服务的定 位
价格策略:制定 合适的价格,吸 引消费者购买
营销策略:通过各 种营销手段,提高 产品或服务的知名 度和美誉度
渠道策略:选择 合适的销售渠道, 提高产品或服务 的销售效率
产业经济学的未来发展
第六章
产业经济学的新领域
绿色经济:研究 可持续发展和环 保问题
数字经济:研究 互联网、大数据 和人工智能对经 济的影响
共享经济:研究 共享资源、共享 服务和共享经济 的商业模式
创新经济:研究 创新、创业和创 意对经济的推动 作用
产业经济学的跨学科发展
经济学与心理学的融合:研究消费 者行为和决策
经济学与生态学的融合:研究可持 续发展和绿色经济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计量经济学方法
回归分析:通 过建立模型, 分析变量之间

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及其发展概述(PPT 52页)

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及其发展概述(PPT 52页)

梅森提出两大类基本的有效竞争标准:一是将能 够维护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的形成的条件归纳为 市场结构标准;二是将从市场绩效角度来判断竞 争有效性的标准归为市场绩效标准。
继梅森的研究之后,一些经济学家将有效竞争的 标准从二分法扩展为三分法,即市场结构标准、 市场行为标准和市场绩效标准,并采用三分法概 括了判断有效竞争的标准。
很长时间以来,许多西方经济学家认为,政府 不应过多地干预经济活动,只要市场接近于完 全竞争状态,就能自然而然地实现资源的最优 配置和经济福利的最大化。
完全竞争:所谓的完全竞争,通常是指下列条 件占主导地位的市场状况,即市场上存在大量 的具有合理的经济行为的卖者和买者;产品是 同质的,可互相替代而无差别化;生产要素在 产业间可自由流动,不存在进入或退出障碍; 卖者或买者对市场都不具有某种支配力或特权; 卖者和或买者间不存在共谋、暗中配合行为; 卖者和买者具有充分掌握市场信息的能力和条 件,不存在不确定性。
(三)“马歇尔冲突”与不完全竞争
“马歇尔冲突”:即产业内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与 企业之间的竞争活力的冲突。其实质是垄断与竞争、 规模经济与竞争活力之间的矛盾问题。
大规模生产能为企业带来规模经济性,使这些企业 的产品单位成本不断下降、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 其结果必然导致市场结构中的垄断因素不断增强, 而垄断的形成又必然阻碍竞争机制在资源合理配置 中所发挥的作用,使经济丧失活力,从而扼杀自由 竞争。
竞争机制被视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进步的最大动 因,竞争活力被作为信条而成为市场经济赖以生存 和发展的前提。
亚当·斯密对竞争机制的描述:
竞争机制使每个人都无意识地参加到促进社会全体 利益的发展中去,通过“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创 造出一个理想的市场秩序和最优的经济社会。这里 的“看不见的手”,就是由竞争的力量来自发决定 的价格体系。

产业组织学理论发展历程

产业组织学理论发展历程

一、亚当·斯密的经济理论产业经济学的思想渊源可追溯到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关于市场竞争机制的论述。

亚当·斯密的经济学体系是以分工理论为基础的,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他在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他在书中系统的论述了由竞争机制自发决定的价格体系如何创造出一个理想的市场秩序和具有“帕累托”最优状态的经济社会。

亚当·斯密通过对其经典的“大头针”案例进行剖析,揭示了分工产生的专业化和协作能够带来经济效益的提高,同时提出了我们熟悉的“看不见的手”原理,即,人们追求自身利益的竞争就像一支无形的手,支配着人、财、物等资源在各个产业间移动,从而使社会需求和社会生产相均衡,使资源的利用趋于合理。

斯密认为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体制下,竞争的结果总是促使市场价格与生产者的成本趋于一致,他还论述了劳动分工可提供生产效率,因此合理的生产组织能带来社会资源的节约。

二、马歇尔的经济理论(一)产业组织概念的提出亚当·斯密在关注竞争机制的作用及分工协作产生经济效益的同时忽视了竞争与规模经济之间的关系问题。

而英国的经济学家马歇尔填补了这一空缺,他是最早将产业组织概念引入经济学的新古典经济学家、产业经济学家。

马歇尔在其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中首次把“组织”作为生产的“第四要素”,把生产三要素扩展为土地、资本、劳动和组织四个生产要素,并提出近似工业产业组织的“工业组织”概念。

(“有时把组织分开来算作一个独立的生产要素,似乎最为妥当”)(二)马歇尔的经济理论触及了产业组织研究的一些基本问题1.触及了垄断问题,论述了所谓的完全竞争市场是不存在的:马歇尔指出:“实际上,如果某种商品的生产遵守着收益递增规律(规模的经济性问题即在一定的市场需求范围内,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企业的产品与服务的每一单位的平均成本出现持续下降的现象),从而给予大生产者以很大的优势,那么,这种生产很容易为少数几家大厂所操纵”。

他的理论还涉及到专业化、学习效应,认为分工可以提高效率,规模越大的企业,其分工也必然是更详细的;随着产量的增加,工人可以使熟练程度增加,提供效率;以及运输、购买原材料等方面存在的经济性、价格谈判上的强势地位等问题。

产业发展理论

产业发展理论

产业发展理论
产业发展理论是近代经济学研究中重要的理论之一。

它涉及到多种国家间的经济发展,以及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产业发展理论是以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为基础,认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是由产业的发展所驱动的。

因此,它要求国家根据自身经济状况,积极参与产业的发展,投资产业,提高产业的效率,以提高国家的经济水平。

产业发展理论还强调了企业的发展,认为企业发展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因此,它要求国家要积极支持企业的发展,通过市场机制促进企业的发展,提高企业的效率,以期达到经济发展的目标。

产业发展理论还强调了市场的作用,认为市场是经济发展的核心。

因此,它要求国家要加强市场的监管,保护消费者的权益,提高市场的效率和公平性,以确保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和健康发展。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产业发展理论是一个复杂的理论体系,其目标是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它强调了政府、企业和市场的重要性,要求国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产业、企业和市场的效率,以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因此,产业发展理论对促进国家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产业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

地区产业结构的若干定量分析指标
1。地区产业结构的专业化分析 区位商,人均产值系数,地区产业区际分析 2 2。地区产业结构的差异分析 相关系数
第六讲 地区产业结构及其调整
一、地区界定和地区产业结构的特点
(一)地区的界定
1、均质区域地带与经济带(东、中、西部) 2、极化区域与经济区/经济圈(长三角地区) 3、计划区域与行政区划经济区(浙江省、河南省)
(3)根据发展战略,特别是贸易战略和政策的区别,通过对准 工业国(地区)的比较研究,概括出了外向型、中间型和内向 型三种工业化的主要类型和发展模式。
思考题
1、何为配第-克拉克定理 2、何为霍夫曼定理
第三讲 日本产业结构理论的创造性发展
一、筱原三代平的“动态比较费用论”
(一)动态比较费用论的含义 核心思想在于强调后起国的幼稚产业经过扶持,其产品的比较 成本是可以转化的,原来处于劣势的产品有可能转化为优势产品, 即形成动态比较优势。 (二)动态比较费用论的理论渊源 动态比较费用论的理论来源--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的生产力 理论及其保护贸易学说。名言“财富的生产比之财富的本身,不晓 得要重要多少倍。”筱原三代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对后 起国有重产业经济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产业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应用经济理论学科,
其研究的边界既确定,又不确定。 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种角度来确定研究领域。
1、产业结构理论 2、产业联系理论 3、产业组织理论 4、产业布局理论 5、产业技术理论 6、产业环境、可持续发展 理论等等 狭义 广义
三、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思考题
1、何为产业结构 2、分析论述产业结构的分析指标
第三讲 英美体系的产业结构理论
一、配第-克拉克定理和霍夫曼定理

产业经济学课后答案讲解

产业经济学课后答案讲解

产业经济学课后答案讲解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1.什么是产业,如何理解产业的含义?首先,产业是社会分工和生产力不断发展的产物。

产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它随社会分工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社会分工的发展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促成了产业的产生和发展。

其次,产业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内涵不断充实,其外延不断扩展。

(由重农学派流行时期专指农业,扩展到资本主义工业高度发展时期主要指工业,在扩展到近代以后可以包括农业、工业、服务业三大产业及其细分产业。

到了今天,凡是具有投入产出活动的产业和部门都可以列入产业的范畴。

第三,产业的含义具有多样性。

产业是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分工形式的表现,是一个多层次的经济系统。

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社会分工的主导形式的转换和社会分工不断向深层次的发展形成了具有多层次的产业范畴。

第四,产业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即同一产业的经济活动均具有这样或那样相同或相似的性质。

(如:需求角度上是指具有同类或相互密切竞争关系和替代关系的产品或服务;供给角度上是指具有类似生产技术、生产过程、生产工艺等特征的物质生产活动或类似经济性质的服务活动。

第五,产业是结语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

(因为它研究的既不是国民经济总量,也不是企业和家庭的经济行为,产业经济的研究对象是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企业经济活动组成的集合。

2.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产业经济学是研究具有某些相同特征的经济组织集团的发展规律及其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

产业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产业,具体来说就是研究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规律、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产业与产业之间互动联系规律以及产业在空间区域中的分布规律等,例如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布局、产业发展、产业政策等。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正是从产业出发来揭示产业的发展和变化、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产业与产业之间的相互联系等诸如此类产业本身所特有的经济规律。

中国产业经济学的发展与创新:以产业链分析为主线

中国产业经济学的发展与创新:以产业链分析为主线

中国产业经济学的发展与创新:以产业链分析为主线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经济的深度融合和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产业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与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产业经济学的发展历程、现状以及未来趋势,并以产业链分析为主线,深入剖析产业经济学在理论与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文章将首先回顾产业经济学的起源和发展,然后分析中国产业经济学的特点及其在全球经济中的位置,接着重点探讨产业链分析在产业经济学中的应用及其对中国产业发展的影响,最后展望中国产业经济学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前景。

通过对产业链的深度解读,本文旨在揭示产业经济学在推动中国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践操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

二、中国产业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中国产业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划分为改革开放前的初步探索、制度创新以及知识经济三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贡献,共同构成了中国产业经济学的丰富和多元。

改革开放前,中国的产业经济学处于初步探索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国学者开始接触并研究西方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尝试将其应用于中国的经济实践。

尽管受到当时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研究深度和广度有限,但这一阶段的探索为中国产业经济学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产业经济学进入了制度创新阶段。

在这个阶段,学者们开始深入研究中国特有的经济制度和产业结构,探讨如何通过制度创新来推动产业的发展。

例如,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等,都是这一阶段的重要研究内容。

这些研究不仅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也丰富了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宝库。

进入21世纪,中国产业经济学迎来了知识经济阶段。

在这个阶段,知识、技术和创新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学者们开始关注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等议题,探讨如何通过提升产业的知识和技术含量来增强产业的竞争力。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加速发展,中国产业经济学也开始关注全球产业链的构建和优化,以及信息技术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基于产业经济学视角下的产业发展方向和决策

基于产业经济学视角下的产业发展方向和决策

基于产业经济学视角下的产业发展方向和决策1. 引言1.1 产业经济学视角简介产业经济学是研究产业组织和产业市场相互作用的学科领域。

产业经济学视角下的产业发展分析着重于研究不同产业间的竞争、合作、创新以及市场结构等问题,以及政府对产业发展的引导和支持政策。

产业经济学视角通过对产业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分析,帮助决策者更好地了解产业的发展特点和规律,为制定产业发展战略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持。

在全球化、数字化的时代背景下,产业经济学视角对于分析产业发展趋势、指导决策方向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揭示产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通过产业经济学的视角,可以更好地把握产业发展的脉搏,实现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1.2 产业发展的重要性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在经济学领域被广泛强调。

产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它是推动经济增长、促进就业、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动力。

产业发展不仅关乎着一个国家的经济繁荣,更关乎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竞争力。

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至关重要。

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决定了其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

产业发展的强大支撑了国家经济的繁荣,为国民生活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了就业率的提高,从而提升了居民的生活水平。

产业发展对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发展,产业发展不断需要适应新的技术和趋势。

促进产业的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可以提高产业的竞争力,推动产业向高附加值、高效益方向发展,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产业发展是一个国家经济的中流砥柱,对于一个国家的繁荣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加强产业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推动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是每个国家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本段字数:235】2. 正文2.1 产业发展方向的影响因素产业发展方向的影响因素主要涉及市场需求、技术水平、产业政策、产业链完善度、竞争格局等方面。

市场需求是决定产业发展方向的重要因素之一。

根据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产业需要不断调整和转型,以满足市场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业经济学理论基础及其发展
❖在完全可竞争市场中,由于沉没成本为零,因此 潜在的进入者为了追求利润会迅速地进入任何一 个具有高额利润的部门,并能够在现存企业对进 入作出反应前无摩擦地快速撤出,而且并不因此 耗费特别的成本。这种进入形式通常被称为“打 了就跑”策略(Hit and run entry)。 ❖潜在竞争压力的存在迫使现存企业无论处在何种 市场结构形态中都只能遵循可维持定价原则,而 完全可竞争市场的均衡,就是在现存企业的价格 和市场地位的可持续(Sustainable)条件下达到的。 这时,有效率的产业组织成为一种内生的结果。
产业经济学理论基础及其发展
❖“集中度—利润率”假说:在具有寡占或垄断市场 结构的产业中,由于存在着少数企业间的共谋、协 调行为以及通过市场进入壁垒限制竞争的行为,削 弱了市场的竞争性,其结果往往是产生超额利润, 破坏资源配置效率。 ❖因此主张必须对这些产业采取企业分割、禁止兼 并等直接作用于市场结构的公共政策,以恢复和维 护有效竞争的市场秩序。
❖虽然关于有效竞争标准的研究仍存在不少缺陷, 但是这一研究至少有三方面的作用:第一,不再 将不现实的完全竞争作为理想的追求模式和政策 制定的出发点;第二,注意从不同的方面提供判 断具体的有效竞争状况标准,使理论研究和政策 制定有了坚实的基础;第三,这一标准体系有利 于从不同角度对竞争是否有效进行更加全面的分 析判断。
展开了有利的批判。
产业经济学理论基础及其发展
第三节 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
一、产业组织理论的芝加哥学派 二、可竞争市场理论 三、产业组织理论的新奥地利学派 四、博弈论在产业组织理论的应用
产业经济学理论基础及其发展
一、产业组织理论的芝加哥学派
❖ 代表人物:施蒂格勒、德穆塞茨、布罗曾、波 斯纳等。
❖ 芝加哥学派在理论上继承了奈特以来芝加哥传 统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信奉自由市场经济中 竞争机制的作用,强调新古典学派价格理论在 产业活动分析中的适用性,坚持认为产业组织 及公共政策问题仍然应该通过价格理论的视角 来研究,力图重新把价格理论中完全竞争和垄 断这两个传统概念作为剖析产业组织问题的基 本概念。
产业经济学理论基础及其发展
❖德姆塞茨等人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批驳了哈 佛学派的“集中度——利润率”假说,指出高集 中产业中的高利润率是生产效率的结果。他们注 重效率标准,坚信经济自由主义思想。由于芝加 哥学派注重效率标准,因此信奉芝加哥学派理论 的人通常被称为“效率主义者”。
❖芝加哥学派修改了进入壁垒理论,施蒂格勒认 为进入壁垒是新进入企业必须负担市场中的现存 企业不需负担的成本,即新企业比老企业多承担 的成本。由于除了政府的进入规制以外,真正的 进入壁垒在实际中几乎不存在,因此市场中的现 存企业都面临着潜在进入者的竞争压力。
产业经济学理论基础及其发展
三、“马歇尔冲突”与不完全竞争
❖ “马歇尔冲突”:大规模生产能为企业带来 规模经济性,使这些企业的产品单位成本不 断下降、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其结果必然 导致市场结构中的垄断因素不断增强,而垄 断的形成又必然阻碍竞争机制在资源合理配 置中所发挥的作用,使经济丧失活力,从而 扼杀自由竞争。
❖ 决定市场结构的因素: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化 程度和进入壁垒的高低。
❖ 市场集中度指标:CRn、集中曲线和赫菲德尔— 希曼指数。
❖ 产品差异化程度:广告密度。 ❖ 进入壁垒的原因:规模经济性、进入时的最低必
要资本量、产品差别化和绝对费用等。
产业经济学理论基础及其发展
❖ 市场行为:企业在充分考虑市场的供求条件和与 其他企业的关系的基础上,所采取的各种决策行 为。
• 这种市场关系包括:交易关系、行为关系、资源占用关系 和利益关系。
• 对产业组织研究主要是以竞争和垄断及规模经济的关系和 矛盾为基本线索,对企业之间的这种现实市场关系进行具 体描述和说明。
产业经济学理论基础及其发展
二、竞争机制与市场秩序
❖ 竞争是商品生产者(交换者)之间进行经济实力较量 和利益争夺的一种关系,它使市场经济规律的内 在强制成为对商品生产者的外在强制而得到贯彻。
产业经济学理论基础及其发展
二、哈佛学派的SCP分析框架
因果关系
市场结构 (Structure)
市场行为 (Conduct)
市场绩效 (Performance)
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最重要的是要通过公 共政策(产业组织政策)来调整和直接改善不合理的 市场结构。
产业经济学理论基础及其发展
❖ 市场结构:对市场内竞争程度及价格形成等产生 战略性影响的市场组织的特征。
产业经济学理论基础及 其发展
2020/11/8
产业经济学理论基础及其发展
第二章 理 论 演 变
第一节 产业组织的定义与理论渊源 第二节 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 第三节 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
产业经济学理论基础及其发展
第一节 产业组织的定义与理论渊源
一、产业组织的定义 二、竞争机制与市场秩序 三、“马歇尔冲突”与不完全竞争
❖1933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张伯伦和英国剑桥 大学教授罗宾逊夫人同时出版了各自的专著《垄断 竞争理论》和《不完全竞争经济学》,不谋而合地 提出纠正传统自由竞争概念的所谓垄断竞争理论。
产业经济学理论基础及其发展
第二节 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
一、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建立 二、哈佛学派的SCP分析框架
产业经济学理论基础及其发展
产业经济学理论基础及其发展
一、产业组织的定义
• 经济学中的组织概念是由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首先提 出的。马歇尔在其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一书中, 把组织列为一种能够强化知识作用的新的生产要素,其内 容包括企业内部组织、同一产业中各种企业间的组织、不 同产业间的组织形态以及政府组织等。
• 产业组织(Industrial Organization)指同一产业内企业间 的组织或者市场关系。
产业经济学理论基础及其发展
❖以施蒂格勒位代表的芝加哥学派认为,即使 市场中存在着某些垄断势力或不完全竞争,只 要不存在政府的进入规制,长期的竞争均衡状 态在现实中也是能够成立的。芝加哥学派甚至 认为,即使市场是垄断的或高集中寡占,只要 市场绩效是良好的,政府规制就没有必要。在 这里,芝加哥学派特别注重判断集中及定价结 果是否提高了效率,而不是像结构主义者那样 只看是否损害了竞争。
产业经济学理论基础及其发展
❖1959年,梅森的弟子贝恩出版了第一部系统 论述产业组织理论的教科书《产业组织》从而 成为产业组织理论的集大成者。 ❖同年,经济学家凯森和法学家特纳又合作出 版了著名的《反托拉斯政策》一书。 ❖此外,凯维斯、谢勒、谢菲尔德和科曼诺等 人对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和体系也都作出了重 要贡献。 ❖由于这些研究主要是以哈佛大学为中心展开 的,因此被称为产业组织的哈佛学派。
❖ 可竞争市场理论是以完全可竞争市场及沉没成本 (Sunk cost)等概念的分析为中心,来推导可持续 的有效率的产业组织的基本态势及其内生的形成 过程。
产业经济学理论基础及其发展
❖完全可竞争市场:市场内的企业当其从该市场 退出时完全不用负担不可回收的沉没成本,从而 企业进入和退出完全自由的市场。 ❖一个完全竞争市场的重要标志是对快速进入缺 乏阻止力。因此,完全可竞争市场条件下理想的 竞争,可以作用于所有的市场结构形态。 ❖市场是否是完全可竞争的,仅仅取决于是否存 在沉没成本,而与产业内企业数量的多少无关。 ❖沉没成本:企业进入市场所投入的资本,当企 业退出该市场时不能收回的部分。
产业经济学理论基础及其发展
❖1932年,贝利和米恩斯发表了《近代股份公司 与私有财产》一书,详尽分析了20年代到30年代 美国垄断产业和寡头垄断产业的实际情况,并对股 份制的发展更易使资金集中到大企业手中,从而造 成经济力集中等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为以后产业 组织理论体系的形成提供了许多有重要参考价值的 研究成果。
❖ 包括:价格策略、产品与广告策略、研究开发、 排挤竞争对手的行为、卡特尔、暗中默契行为。
❖ 市场绩效:在一定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条件下 市场运行的最终经济效果。
❖ 评价标准:产业的资源配置效率和利润率水平、 与规模经济和过剩生产能力相关的生产相对效率、 销售费用的规模、技术进步状况与X非效率、价格 的伸缩性及产品的质量水准、款式、变换频度和 多样性等。
产业经济学理论基础及其发展
❖帕累托最优状态: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由市场供求所形成的均衡
价格,能够引导社会资源实现有效配置,使任何两 种产品对于任何两个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都相等, 任何两种生产要素对任何两种产品生产的技术替代 率都相等,从而达到任何资源的再配置都已不可能 在不使任何人的处境变坏的同时,使一些人的处境 变好。这就是所谓的帕累托最优状态。
❖ 竞争机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进步的最大动因, 竞争活力被作为信条而成为市场经济赖以生存和 发展的前提。
产业经济学理论基础及其发展
❖亚当·斯密对竞争机制的描述: 竞争机制使每个人都无意识地参加到促进社
会全体利益的发展中去,通过“看不见的手”的 作用,创造出一个理想的市场秩序和最优的经济 社会。这里的“看不见的手”,就是由竞争的力 量来自发决定的价格体系。 ❖很长时间以来,许多西方经济学家认为,政府 不应过多地干预经济活动,只要市场接近于完全 竞争状态,就能自然而然地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和经济福利的最大化。
产业经济学理论基础及其发展
❖哈佛学派重要特Biblioteka :在分析框架中突出市场结 构、在研究方法上偏重实证研究。
❖ 结构主义的反垄断政策从80年 代逐渐失去了主导地位:一是 因为反垄断政策被认作是削弱 美国产业竞争力的原因,二是 大型反托拉斯案件带来了巨额 的诉讼费用和大量时间消耗, 三是产业组织的芝加哥学派在 理论上对结构主义的哈佛学派
产业经济学理论基础及其发展
❖ 产业组织政策 促进竞争政策:适用于大多数竞争性产业
政府直接规制政策:适用于自然垄断产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