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质孔隙度、渗透率-测井资料处理与解释-西安石油大学共49页文档

合集下载

西安石油大学测井总结重点!

西安石油大学测井总结重点!

地球物理测井:简称测井,又可称为钻井地球物理或矿场地球物理,属于地球物理勘探的一个分支,它是应用地球物理方法,研究油气田,煤田等钻井地质剖面,解决某些地下地质,生产及钻井技术问题的一门应用科学地球物理测井的基本原理是:在一个钻井剖面上,存在着不同时代沉积的不同岩石(如砂岩,泥岩等),二不同岩石的各种物理性质(如电学性质--电阻率,弹性性质--速度,放射性性质--伽马和中子射线的吸收和衰减等)都存在一定的差别,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相应的地球物理方法,沿着井筒连续低测定反映岩石某种物理性质的物理参数(如密度,电阻率,声波时差,自然放射性)然后根据这些参数沿井筒的变化规律,来研究钻井的地质铺面,评价尤其储集层以及解决其他一些地质,生产及工程问题测井技术发展的阶段;模拟测井时代,数字测井,数控测井,成像测井,网络信息常规测井系列分类:岩性测井系列(自然点位,自然伽马,井径测井)孔隙度测井系列(时差测井,密度测井,中字测井)电子率测井系列(深,中,浅探测的普通视电阻率测井,侧向测井以及感应测井等。

)、测井技术的作用:1,建立钻井的岩性地质剖面。

2,划分油气储集层,定量,半定量地估计储层的储集性能--孔、渗、饱参数及储层厚度,评价油气储集层的生产能力3,进行地质剖面的对比,研究岩层的岩性,储集性,含油性等在纵,横向上的变化规律,研究地下区域地质构造轮廓,结合地震资料进行油藏描述。

4,在田开发过程中,提供油藏动态资料(注入剖面和产出剖面)5,为井下作业和增产措施,并检查实施效果。

6,研究井的技术状况,如井径,井斜,固井质量及套管状况。

7,研究地层压力,岩石强度和其他一些问题,如井温自然电场产生的原因:(1)地层水和泥浆含盐浓度不同而引起的扩散电动势和吸附电动势(2)地层压力与泥浆柱压力不同而引起的过滤电动势。

扩散电动势:砂岩中的地层水与井内泥浆之间,相当于两种不同浓度的盐溶液接触,当两中不同浓度的溶液被半透膜隔开,离子在渗透压作用下,高浓度溶液的离子将穿过半透膜向较低浓度的溶液中移动,这种现象叫扩散,形成的电位叫扩散电位。

油层物理西安石油大学吐血整理

油层物理西安石油大学吐血整理

油层物理学是研究储层岩石、岩石中的流体(油、气、水)以及流体在岩石中渗流机理的一门学科。

油层物理的研究内容①储油(气)岩石的物理性质(包括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储层敏感性等)②油气藏中流体的物理性质(包括油、气、水的高压物理性质及油气相态变化规律)③饱和多相流体的油气层的物理性质及多相渗流机理④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机理。

储层流体是指储存于地下储层中的石油、天然气和地层水。

石油的元素组成主要元素:C (83%~87%)、H(11%~14%)、次要元素硫(0.06% ~ 0.8%)、氮(0.02% ~ 1.7%)、氧(0.08% ~ 1.82%)微量元素:钒、铁、钴、镁、钙、铝石油的化学组成主要元素:C (83%~87%)、H(11%~14%)、O、N 硫(0.06% ~ 0.8%)、氮(0.02% ~ 1.7%)、氧(0.08% ~ 1.82%)微量元素:金属和其它非金属化合物:烃和非烃化合物烃类:烷烃、环烷烃、芳烃非烃:含O、N、S的化合物,胶质、沥青质天然气主要成分烷烃,其中甲烷占绝大多数,另有少量的乙烷、丙烷和丁烷,此外一般有硫化氢、二氧化碳、氮和水气和少量一氧化碳及微量的稀有气体,如氦和氩等。

在标准状况下,甲烷至丁烷以气体状态存在,戊烷以上为液体。

甲烷是最短和最轻的烃分子。

有机硫化物和硫化氢(H₂S)是常见的杂质石油天然气组成异同点在化学组成的特征上,天然气分子量小(小于20),结构简单,H/C原子比高(4~5),碳同位素的分馏作用显著。

石油的分子量大(75~275),结构也较复杂,H/C 原子比相对低(1.4~2.2),碳同位素的分馏作用比天然气弱.在化学结构上均为烃类。

描述石油的物理性质的指标(颜色、密度与相对密度、凝固点、粘度、荧光性、旋光性、闪点)油气藏分类根据烃类的组成、流体的相对密度①气藏(以CH4为主,占85%以上,C2到C4较少)②凝析气藏(以CH4为主,含有甲烷到辛烷(C8)的烃类,地下原始条件为气态,随压力下降或到地面后凝析油析出,γo=0.72~0.8)③挥发性油藏(临界油气藏)(含比C8重的烃类,构造上部接近于气,下部接近于油,油气无明显分解面,γo=0.7~0.8)④油藏(液态烃为主,油中溶有气)⑤重质油藏(稠油油藏)(粘度高,相对密度大)典型油气藏的汽油比和密度汽油比m3/m3 (天然气>18000,凝析气550~18000,轻质油250~550,黑油<250) 地面液体密度g/cm3(天然气0.70~0.80,凝析气0.72~0.82,轻质油0.76~0.83,黑油0.83~1.0)地层水是指油气层边部、底部、层间和层内的各种边水、底水、层间水及原油同层的束缚水的总称。

测井资料处理及其相关解释

测井资料处理及其相关解释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测井资料处理及其相关解释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测井资料处理与解释7.1 测井资料综台解释 comprehensive log interpretation对用多种测井方法获得的资料进行综合地质解释。

7.2 测井数据处理 log data processing用人工或计算机处理测井数据。

7.3 测井地层评价 formation evaluation主要应用测井资料评价地层的岩性、物件和所含流体性质的过程。

分棵眼井地层评价和套管井地层评价。

7.4 岩石物性 rock properties主要指储层岩石储集流体和流体渗流能力的物理性质。

测井解释中的岩石物性指孔隙度和渗透率。

7.5 储集层基本参数 reservoir fundamental parameter反映储集层性质的有效孔隙度、绝对渗透率、含油气饱和度(或含水饱和度)和储集层有效厚度。

7.6 总孔隙度 total porosity单位体积岩石中所有孔隙体积之和,包括孤立孔隙与被粘土束缚水所占据的孔隙体积。

7.7 非连通孔隙度 non-connected porosity孤立孔隙度 isolated porosity单位岩石体积内与孔隙网络不连通的孔隙体积。

非连通孔隙可能在火成岩或碳酸盐岩中明显发育,如溶洞、铸模和粒内孔隙。

7.8 有效孔隙度 effective porosity单位体积岩石中对流体渗流有贡献的连通孔隙体积。

它不包括孤立孔隙(与其他孔隙之间不连通)以及粘土矿物或其他颗粒吸附水所占据的孔隙体积。

岩心孔隙度测量—般是在干燥状态下进行的,岩心烘干过程基本使粘土束缚水丧失。

《地球物理测井》-整理概要解读

《地球物理测井》-整理概要解读

•中国石油大学测井资料整理易考点整理•储集层的基本参数(孔、渗、饱、有效厚度)、相关参数的定义 孔隙度φ:岩石内孔隙体积占岩石总体积的百分比(%)(1)总孔隙度:总孔隙体积/岩石总体积(φt)(2)有效孔隙度:有效孔隙体积/岩石总体积(φe)(3)次生孔隙度:次生孔隙体积/岩石总体积(φ2)。

渗透率k:描述岩石允许流体通过能力的参数,单位:μm2 (或达西D ),常用10-3 μm2 (毫达西mD)(1)绝对渗透率:只有一种流体时测得。

测井上一般指绝对渗透率;(2)有效渗透率(相渗透率):存在多种流体时对其中一种所测,一般用ko、kg、kw表示;(3)相对渗透率:有效/绝对,用kro、krg、krw表示。

饱和度S:储层中某相流体体积占孔隙体积的百分比(%)。

含水饱和度Sw,含油气饱和度Sh(So、Sg)(1)原状地层:Sh=1-Sw (Sh=So+Sg)(2)冲洗带:Shr=1-Sxo (残余油气Shr、含水Sxo)(3)可动油气:Shm=Sxo-Sw ,Shm=Sh-Shr(4)束缚水Swirr:Sw=Swm+Swirr有效厚度he:(1)岩层厚度:岩层上、下界面间的距离。

界面常以岩性、孔隙度、渗透率等参数的变化为显示特征;(2)有效厚度:目前经济技术条件下能产出工业价值油气的储层实际厚度。

常由确认的油气层总厚度扣除无生产价值的夹层厚度后得到。

孔隙度、饱和度和有效厚度等还可用来计算地质储量;孔隙度、渗透率合称储层物性;孔隙度与饱和度的乘积表示某相流体占岩石体积的百分比,如φSw表示岩石中水的相对体积。

•储集层分类(主要两大类)、特点(岩性、物性、电性等)1. 储集层:(储层、渗透层)具有储存油气水的空间,同时这些空间又互相连通(流体可在其中运移)的岩层。

两大特点:孔隙性、渗透性。

2. 储集层分类及特点碎屑岩储集层:(40%储量,也称孔隙性储集层)(1)岩石类型:砂岩为主,砾岩、粉砂岩、泥质砂岩等;(2)围岩:一般为泥岩,性质稳定,常做为参考值;(3)特点:粒间孔隙为主,孔隙度较大(10~30%),分布均匀,各种物性和泥浆侵入等基本为各向同性;测井评价效果较好、技术较成熟。

致密油藏孔隙度渗透率

致密油藏孔隙度渗透率

致密油藏孔隙度渗透率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致密油藏是指岩石孔隙度极低,无法自然流动油气的油气藏。

在致密油藏中,油气主要储存在岩石的裂缝或微孔隙中,无法通过自然渗流方式被开采。

对致密油藏进行开发是一个技术难度较高的挑战。

孔隙度和渗透率是评价致密油藏的两个重要参数。

孔隙度是指岩石内部的空隙比例,反映了岩石中可储存气体或液体的空间大小。

在致密油藏中,由于孔隙度极低,导致油气无法通过孔隙间自由流动,使得油气的开采难度增加。

而渗透率则是指岩石中油气的渗流能力,反映了油气在岩石中运移的速度和能力。

对于致密油藏来说,由于孔隙度低,渗透率一般也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油气的开采效率。

为了提高致密油藏的渗透率,需要采用一系列的改造和提高方法。

首先是通过射孔、酸化等工艺手段,改变致密油藏的岩石结构和孔隙度,增加油气的渗流通道。

其次是采用增产技术,如水平井、压裂等措施,提高油气开采效率。

还可以通过地质勘探技术,选择合适的区块和开发方式,提高致密油藏的渗透率和开采效率。

近年来,随着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致密油藏的勘探和开发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越来越多的技术手段被应用到致密油藏的开采中,如多孔介质模拟、水平井、压裂技术等,提高了致密油藏的开采效率和渗透率。

我国对于致密油藏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化,为进一步提高致密油藏的勘探和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

致密油藏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是影响其开采效率的两个重要因素。

在当前背景下,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致密油藏的开采技术与方法,以提高油气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效率,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希望随着技术不断进步,致密油藏的开采效率能够得到进一步提高,为我国石油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文章2000字】。

第二篇示例:致密油藏是指储层岩石孔隙度小、渗透率低的油气藏。

由于孔隙度较小、渗透率较低,使得油气在地层中难以流动,开采困难。

在当今油气勘探开发中,致密油藏的勘探开发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优选)孔隙度及渗透率测量方法

(优选)孔隙度及渗透率测量方法
在自然界中,并非所有的岩石均能储存油、气。在石油地质学中, 把能够储存油气并能使油气在一定压差条件下流动的岩石称为储层。
根据上述定义可知,储层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即孔隙性和渗透性。
二者作为储层的充分必要条件,缺一不可。如页岩就很难作为储层。
油气注入
岩性 孔隙性
骨架性质 油气储集能力
储层
油气流出
渗透性
油气运移能力
物性 孔隙性
渗透性
油气注入
含油性


















储层
含油气储层 (饱和度)
产层
岩性









油气产出
储层要素及概念延伸
4.1.2研究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的意义
1)作为孔隙结构参数之一的孔隙度,表征了储层容纳油气的能力(体
积),是含油气饱和度估算、容积法等储量评价的重要参数之一。
储层概念图解
按储层的定义,可将储层的孔隙性和渗透性称为储油物性。其中:储 层的孔隙性包含孔隙类型和孔隙结构两个方面的内容,它们的特征决定 了油气在其中分布的特征和储存的数量;储层的渗透性是在孔隙性以及 骨架双重影响下,含油气储层中不同流体运移能力的表现(隐含了相对渗 透率的概念),决定了储层开发后的产液性质和能力。
三种类型:
1)超毛细管孔隙:孔隙直径大于0.5mm或裂缝宽度大于0.25mm者。在此类 孔隙中,流体可在重力作用下自由流动,也可以出现较高的流速,甚至出现 涡流。岩石中的大裂缝、溶洞及未胶结的或胶结疏松的砂岩的孔隙大多属于 此类。

基质孔隙度、渗透率-测井资料处理与解释-西安石油大学

基质孔隙度、渗透率-测井资料处理与解释-西安石油大学
1.4 ECS测井识别火山岩岩性 国内李宁等人初步建立
了一整套自主知识产权的
火山岩储集层评价(1)
西安石油大学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赵军龙
1
火山岩储集层评价
学习用参考书
1. 赵军龙.测井资料处理与解释[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2.1
2. 雍世和,张超谟. 测井数据处理与综合解释[M].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
版社,1996 3.《测井学》编写组. 测井学[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 4. 李舟波. 地球物理测井数据处理与综合解释[M].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 社,2003 5. 洪有密. 测井原理与综合解释[M].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7
8
1、岩性识别
1.3 成像测井识别火山岩岩性 由于成像测井具有高分辨率、高井眼覆盖率和可视性等特点,在火
山岩岩性识别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火山喷发作用形成的环境和堆积
条件的不同,形成了各岩性固有的结构和构造特征。这些结构和构造特 征是测井识别火山碎屑岩与熔岩、火山岩与沉积岩的重要依据。 由于我国火山岩成因结构复杂,即使岩石化学成分相同,但如果成 因、结构不同,其岩石类型和名称也会不同,因此仅用反映成分特征的 常规测井曲线很难将这类岩石区分开。同时由于火山岩地层取心成本高, 取心资料少,利用连续、丰富的测井信息准确识别火山岩岩性就显得尤
2
火山岩储集层评价
本章内容
第一节 火山岩储集层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火山岩储集层的测井响应特征
第三节 火山岩储集层测井解释方法
3
火山岩储集层评价
本章内容
第一节 火山岩储集层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火山岩储集层的测井响应特征
第三节 火山岩储集层测井解释方法

《测井解释与数字处理》渗透层划分及孔隙度、渗透率计算

《测井解释与数字处理》渗透层划分及孔隙度、渗透率计算

黑103井岩芯归位图
下沥青砂岩段 孔隙度—密度测井解释模型
30 下沥青砂岩段
20
10
下沥青砂岩段 孔隙度—声波测井解释模型
20
15
10
下沥青砂岩段
5
孔隙度,% 孔隙度,%
0
0
1.85 2.1 2.35 2.6 2.85
40
70
100
密度,g/cm3
声波时差,us/ft
孔隙度解释模型
泉四段 φ=-26.886DEN+76.584 φ=0.2185AC-38.375 φ=0.8853CNL+1.3996 青一段 φ=-40.656DEN+111.33 φ=0.2528AC-45.213 φ=1.1087CNL-0.3939 青二段 φ=-47.877DEN+128.89 φ=0.2189AC-37.486 φ=1.0382CNL-0.182 青三段 φ=0.4225Δt-85.781
4、地区经验公式——岩心刻度测井
①测井资料的环境校正和标准化处理; ②岩心分析资料的深度归位、分辨率匹配(滤波或插值)、
重新采样; ③测井资料和岩心分析资料的相关性分析; ④建立储层参数(y)与测井资料(x)的统计模型; ⑤统计模型的可靠性检验。
例: 1.73 0.662b Vsh 100.0206GR0.03291 K 102.3038 2.1763/ GR0.8528 log( Sw) a0 a1 log( Rw) a2 log() a3 log( Rt )
井 储 层 参 数 处 理 成 果 图
§3.4 含油性评价
一、阿尔奇公式——测井油气识别与评价的理论基础 二、油气层定性识别:电阻率比较法(实例,YT1、

基质孔隙度、渗透率-测井资料处理与解释-西安石油大学共49页

基质孔隙度、渗透率-测井资料处理与解释-西安石油大学共49页
基质孔隙度、渗透率-测井资料处理与 解释-西安石油大学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 容忽视 的。— —爱献 生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完整版)(精品)测井资料处理解释(测井监督培训200801)

(完整版)(精品)测井资料处理解释(测井监督培训200801)

测井监督培训课程测井资料处理解释蔡文渊中国石油测井有限公司华北事业部2008年1月内容⏹测井资料综合解释基础⏹测井资料数据处理基本方法⏹砂泥岩地层测井解释方法⏹碳酸盐岩裂缝性储层测井解释方法⏹测井资料地质应用⏹测井资料工程应用⏹生产测井解释方法简介第一部分测井资料综合解释基础⏹测井是应用地球物理方法(包括重、磁、电、震、测井)之一。

是利用岩层的电化学、电、磁、声学、放射性及核物理等地球物理响应特性,测量物理参数的方法。

⏹用物理学的原理解决地质学的问题。

第一部分测井资料综合解释基础⏹测井方法众多。

电、声、放射性是三种基本方法。

特殊方法(如电缆地层测试、地层倾角测井、成像测井、核磁共振测井),其他形式如随钻测井。

⏹各种测井方法基本上是间接地、有条件地反映岩层地质特性的某一侧面(岩石物理性质)。

第一部分测井资料综合解释基础测井资料综合解释就是按照地质任务选择多种测井方法组成综合测井系列,根据测井解释原理和方法,结合地质、钻井、开发等资料,进行测井资料数据处理,作出综合性的地质解释,解决地层和储层划分、油气层和有用矿藏的识别与评价、以及勘探开发中的其他地质问题。

一、测井解释的主要任务✓地层评价✓地质解释及应用✓工程检测及应用✓产吸剖面解释裸眼井(地层评价)测井系列套管井(地层评价)测井系列生产测井及工程测井系列1、地层评价裸眼井、套管井地层评价:➢岩性识别与评价——泥质、矿物成分及含量,岩性剖面➢储层划分及参数计算——孔、渗、饱及厚度等➢油气层(其他矿藏)识别与评价常规地层评价(单井)主要任务——划分单井地质剖面——储集层评价1)储层划分2)岩性评价3)物性评价4)含油性评价5)油气层及产能评价2、地质解释及应用➢综合录井剖面成图、岩心归位、地层对比➢构造解释与沉积相分析➢油藏描述➢储量参数计算3、工程检测及应用➢井斜、方位、井径等井眼几何形态➢地层(孔隙流体)压力➢岩石力学参数——地应力剖面➢固井质量评价➢套管工程检测➢射孔质量、酸化和压裂效果检查4、产吸剖面解释➢产液剖面解释➢吸水剖面解释➢确定出水、串槽层位二、测井解释模型测井信息地质信息测井记录的各种岩石物理参数:电阻率、声波时差、体积密度、自然电位…解释成果:岩性(矿物成分含量)、泥质含量、孔隙度、渗透率、含水饱和度…二、测井解释模型测井信息与地质信息的对应关系广义上:测井信息与地质信息客观关系的形象化描述,如岩电关系等。

测井资料处理与解释之绪论

测井资料处理与解释之绪论

学习内容
绪论
第一节 测井资料处理与解释的内涵和发展 第二节 测井资料处理与解释的任务
学习内容
绪论
第一节 测井资料处理与解释的内涵和发展 第二节 测井资料处理与解释的任务
第一节 测井资料处理与解释的内涵和发展
1.测井资料处理与解释的含义
测井方法原理
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的三个部分
பைடு நூலகம்
测井学
测井仪器与数据采集
第二节 测井资料处理与解释的任务
1.测井资料处理与解释的任务
第二阶段,研究出了一套由视电阻率变换成地层真电阻率的方法(即所谓横向测井方法),同时 对于电阻率和储层储集参数和饱和度参数的关系有了初步认识(Archie,1942),可进行初步定量解释。 但是,从视电阻率求地层真电阻率方法只适于一些简单理想地层和井筒情况,由于还缺少确定孔隙 度和岩性的手段,所以定量解释范围和精度很有限。----半定量解释阶段
第一节 测井资料处理与解释的内涵和发展
3.测井资料处理与解释技术发展阶段
四个阶 段
第三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陆续产生了一些贴井壁、聚焦和井眼补偿的电测井方 法和仪器,特别是提出并完善了一组孔隙度测井方法,如声波测井、中子测井和密度测井。这样, 在评价储层油气饱和度时可以更好地考虑岩性和孔隙度影响。解释精度得到进一步提高,在多数情 况下可获得较准确的定量解释结果。-------定量解释阶段
第四阶段,到20世纪70年代初,对于各种物理参数和储集参数及饱和参数之间的关系有了进一 步认识,建立了更接近实际储层特征的多种解释模型。在计算机帮助下,综合多种地球物理测井数 据,通过解释可以定量求得岩石矿物成分、储集参数、饱和参数和可采油气数量等,并且以需要的 形式显示出来。-------综合分析阶段

(word完整版)测井资料处理与解释复习资料

(word完整版)测井资料处理与解释复习资料

测井资料处理与解释复习题填空1.、测井资料处理与解释:按照预定的地质任务,用计算机对测井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并结合地质、录井和生产动态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解释,以解决地层划分、油气储层和有用矿藏的评价及勘探开发中的其它地质和工程技术问题,并将解释成果以图件或数据表的形式直观显示出来。

2.、测井资料处理与解释成果可用于四个方面:储层评价、地质研究、工程应用和提供自然条件下岩石物理参数.3、测井数据预处理主要包括模拟曲线数字化、测井曲线标准化、测井曲线深度校正、环境影响校正。

4、四性关系中的“四性”指的是岩性、物性、含油性、电性。

碎屑岩储层的基本参数:(1)泥质含量(2)孔隙度(3)渗透率(4)饱和度(5)储层厚度5、储层评价包括单井储层评价和多井储层评价.单井储层评价要点包括岩性评价、物性评价、储层含油性评价、储层油气产能评价.多井储层评价要点主要任务包括:全油田测井资料的标准化、井间地层对比、建立油田参数转换关系、测井相分析与沉积相研究、单井储集层精细评价、储集层纵横向展布与储集层参数空间分布及油气地质储量计算。

6、识别气层时(三孔隙度识别),孔隙度测井曲线表现为“三高一低”的特征,即高声波时差、高密度孔隙度、高中子伽马读数、低中子孔隙度.7、碳酸盐岩的主要岩石类型为石灰岩和白云岩。

主要造岩矿物为方解石和白云石。

8、碳酸盐岩储集空间的基本形态划分为三类:孔隙与喉道、裂缝、洞穴。

9、碳酸盐岩储层按孔隙空间类型可划分为孔隙型、裂缝型、裂缝—孔隙型、裂缝—洞穴型.10、碳酸盐岩储层划分原则:一是测井信息对各种孔隙空间所能反映的程度,即识别能力;二是能基本反映各种储层的主要性能和差异。

11、火山岩按SiO的含量可划分为超基性岩(苦橄岩和橄榄岩)、基性岩(玄武岩和辉长岩)、2中性岩(安山岩和闪长岩)和酸性岩(流纹岩和花岗岩)。

12、火山岩的电阻率一般为高阻,大小:致密熔岩>块状致密的凝灰岩〉熔结凝灰岩>一般凝灰岩13、火山岩的密度大小,从基性到酸性,火山岩的密度测井值逐渐降低。

测井资料处理与综合解释实验

测井资料处理与综合解释实验

《测井资料处理与解释》测井资料处理与综合解释实验专业名称:勘查技术与工程学生:奎涛学生学号:9指导老师:岳崇旺、王飞完成日期:2017-1-2目录实验一定性划分储集层并定量解释 (1)实验二利用综合方法估计地层泥质含量 (7)实验三含泥质复杂岩性地层综合测井处理 (18)实验一定性划分储集层并定量解释一、实验目的:通过对测井曲线特征的分析和认识,掌握定性划分砂泥岩剖面储集层的基本方法,并应用阿尔奇公式,进行储层参数的计算,巩固已经学过的钻井地球物理课程的主要容与应用。

二、实验要求正确划分出储集层和非储集层,对砂泥岩剖面能区分开较明显的油水层。

进行测井曲线读数,简单地计算出孔隙度、饱和度等参数。

三、实验场地、用具与设备测井实验室或一般的教室,长直尺、铅笔、像皮和计算器四、实验容:1.测井曲线图的认识;图1是某井的综合测井曲线图。

图中共有5道,第一道主要为反映岩性的测井曲线道,包括:自然电位测井曲线――曲线符号为SP、记录单位mv;自然伽马测井曲线――曲线符号为GR、记录单位API;井径测井曲线――曲线符号为CAL,记录单位in或cm;岩性密度测井曲线(光电吸收界面指数)――曲线符号为PE;第二道是深度道;通常的深度比例尺为1:200 或1:500第三道是反映含油性的测井曲线道,包括深中浅三条电阻率测井曲线,分别是:深侧向测井曲线――曲线符号为LLD、记录单位Ωm;浅侧向测井曲线――曲线符号为LLS、记录单位Ωm;微球形聚焦测井曲线――曲线符号为MSFL、记录单位Ωm;电阻率测井曲线通常为对数刻度。

第四道为反映孔隙度的测井曲线道,包括:密度测井曲线――曲线符号为DEN或RHOB,记录单位g/cm3;中子测井曲线――曲线符号为CNL或PHIN,记录单位%,有时为v/v。

声波测井曲线――曲线符号为AC或DT,记录单位us/ft,有时为us/m。

中子和密度测井曲线的刻度的特点是保证在含水砂岩层上两条曲线重迭,在含气层上,密度孔隙度大于中子孔隙度,在泥岩层上,中子孔隙度大于密度孔隙度;第五道是反映粘土矿物类型的测井曲线道,包括自然伽马能谱测井中的三条曲线:放射性钍测井曲线――曲线符号为Th或THOR,记录单位是ppm;放射性铀测井曲线――曲线符号为U或URAN,记录单位ppm;放射性钾测井曲线――曲线符号为K或POTA,记录单位%,有时为v/v。

测井名词解释(烧脑、实用、值得收藏)

测井名词解释(烧脑、实用、值得收藏)

测井名词解释(烧脑、实用、值得收藏)1.储集层(Reservoir bed):能够储存和渗流的岩层。

2.孔隙度(Porosity):岩石本身的孔隙体积和岩石体积的比值。

3.原生孔隙(Primary porosity):在沉积过程中形成的孔隙。

4.有效孔隙(Effective porosity):岩石中连通孔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之比。

5.无效孔隙(Invalid porosity):指孔隙不连通或连通但孔隙半径小于10-4mm的孔隙。

6.次生孔隙(Secondary porosity):岩石生成后由次生作用形成的孔隙。

7.渗透率(Permeability):衡量流体通过相互连通的岩石孔隙空间难易程度的尺度。

8.绝对渗透率(Absolute permeability):当岩心孔隙被一种流体100%饱和时,只有该种流体通过岩心时的岩石渗透率。

9.有效渗透率(Effective permeability):当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流体通过岩石孔隙时,对某一种流体测得的渗透率,也称相渗透率。

10.相对渗透率(Relative permeability):同一岩石某种流体的有效渗透率和绝对渗透率的比值。

11.饱和度(Saturation):某种流体(油气或水)所充填的的孔隙体积占有效孔隙体积百分数。

12.束缚水(Bound water):吸附在岩石颗粒表面的薄膜水和狭窄孔隙喉道中的毛细管滞留水。

13.束缚水饱和度(Irreducible water saturation):岩石含束缚水孔隙体积占有效孔隙体积的百分数。

14.含水饱和度(Sw):指岩石含水孔隙体积占岩石有效孔隙体积的百分数。

15.含油气饱和度(So) :指孔隙体积中含油或气的体积占岩石有效孔隙体积的百分数。

16.油气层(Oil and gas reservoir):是含水饱和度接近于束缚水饱和度的储集层。

17.储集层的含油性(Reservoir oil-bearing):是指岩层孔隙中是否含油气以及油气含量大小。

测井资料解释分析

测井资料解释分析

M t f tma
ma f
N Nf N b f
不同矿物M、N值不同,P197(表12-5),图12-13
4、双孔隙度交会图
• 常用CNL-AC或 CNL-DEN, AC-DEN分辨精度差; • 必须首先校正泥质、油气、次生孔隙的影响; • 适用于求解双矿物岩石。
2、储层参数 储层厚度、孔隙度、渗透率、含油(气)饱和度 1)厚度——根据测井曲线特征划分 2)孔隙度——总孔隙度、有效孔隙度 3)渗透率——绝对渗透率、有效渗透率、相对渗透率 4)含油(气)饱和度——Sw、Sxo、Swi、Sor
二、测井系列选择
1、泥质指示测井方法选择 一般: SP(Cw<>Cmf的砂泥岩剖面)+ GR(各种岩性剖面) 特殊: 自然伽马能谱测井、岩性密度测井
X sh Xw
)
1
S
h
(
X ma Xma
X X
h w
1)
( X ma X log Xma X w
)
Vsh
(
X ma Xma
X sh Xw
)
当h=0、Vsh=0时:
X ma X log
Xma X w
2)双矿物解释模型
b f V ma1 1 V ma2 2 N Nf V Nma1 1 V Nma2 2 t t f t V ma1 1 t V ma2 2 1 V1 V2
第一章 测井资料综合解释基础
裸眼井测井资料解释目的: 地层岩性分析—主要成分、结构 储层物性分析—POR、K 储层流体分析—w、g、o 及可动+束缚流体分析
一、储层分类及储层参数
1、储层分类 分类指标:岩性+储集空间结构 1)碎屑岩——孔隙型 2)碳酸盐岩——孔隙型、裂缝型、孔洞型或组合型 3)特殊储层(岩浆岩、变质岩、泥岩)——裂缝、溶洞、风化壳

(word完整版)测井解释复习资料(西安石油大学)

(word完整版)测井解释复习资料(西安石油大学)

测井资料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1。

地层评价以单井裸眼井地层评价形式完成,包括两个层次:(1)单井油气解释:对单井作初步解释与油气分析,划分岩性与储集层,确定油、气、水层及油水分界面,初步估算油气层的产能,尽快为随后的完井与射孔决策提供依据。

(2)储集层精细描述:对储集层的精细描述与油气评价,主要内容有岩性分析,计算地层泥质含量和主要矿物成分;计算储集层参数(孔隙度、渗透率、含油气饱和度和含水饱和度、已开发油层(水淹层)的剩余油饱和度和残余油饱和度,油气层有效厚度等)等,综合评价油、气层及其产能,为油气储量计算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

2。

油藏静态描述与综合地质研究以多井测井评价形式完成。

以油气藏评价为目标,将多井测井资料同地质、地震、开发等资料结合,做综合分析评价。

提高了对油气藏的三维描述能力,重现了储集体的时空分布原貌与模拟。

主要内容有:进行测井、地质、地震等资料相互深度匹配与刻度进行地层和油气层的对比研究地层的岩性、储集性、含油气性等在纵、横向的变化规律研究地区地质构造、断层和沉积相以及生、储、盖层研究地下储集体几何形态与储集参数的空间分布研究油气藏和油气水布规律计算油气储量,为制定油田开发方案提供详实基础地质参数3。

油井检测与油藏动态描述在油气田开发过程中:a。

研究产层的静态和动态参数(包括孔隙度、渗透率、温度、压力、流赌量、油气饱和度、油气水比等)的变化规律;b。

确定油气层的水淹级别及剩余油气分布;c.确定生产井产液剖面和吸水剖面及它们随时间的变化情况;d.监测产层油水运动及水淹状况及其采出程度;确定挖潜部位、对油气藏进行动态描述、为单井动态模拟和全油田的油藏模拟提供基础数据,以制定最优开发调整方案、达到最大限度地提高最终采收率的目的。

4.钻井采油工程(1)在钻井工程中测量井眼的井斜、方位和井径等几何形态的变化估算地层的孔隙流体压力和岩石的破裂压力、压裂梯度确定下套管的深度和水泥上返高度检查固井质量确定井下落物位置等(2)在采油工程中进行油气井射孔检查射孔质量、酸化和压裂效果确定出水、出砂和串槽层以及压力枯竭层位等等。

测井重点西安石油大学

测井重点西安石油大学

测井重点西安石油大学测井系列是指在给定的地区,为了完成预定的地质勘探开发和工程任务而选用的一套经济实用的综合测井方法。

测井方法也可以按照测井系列进行分类。

岩性测井系列:自然伽马、自然电位、井径;孔隙度测井系列:声波测井、密度测井、中子测井;电阻率测井系列:普通视电阻率测井、侧向测井、感应测井、微电极系测等。

岩性测井系列(一)自然电位测井自然电位的测量很简单,即把一个电极放在地面,另一个测量电极放在井下,移动电极M,就可以连续地测量出一条自然电位曲线。

产生自然电位的原因:①地层水和泥浆含盐浓度不同而引起的扩散电动势和吸附电动势。

(占绝对优势)②地层压力与泥浆柱压力不同而引起的过滤电动势。

使用SP曲线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A、自然电位测井曲线没有绝对零点,而是以泥岩井段的自然电位幅度作基线,曲线上方标有带极性符号的横向比例尺,它与曲线的相对位置,不影响自然电位幅度的读数。

B、自然电位幅度ΔUsp的读数是基线到曲线极大值之间的宽度所代表的毫伏数。

C、在砂泥岩剖面井中,一般为淡水泥浆钻进(Cw>Cmf),在砂岩渗透层井段自然电位曲线出现明显的负异常;在盐水泥浆井中(Cw<Cmf),渗透层井段出现正异常,这是识别渗透层的重要特征。

影响因素:在井内测得的自然电位降落仅仅是自然电动势的一部分(该电动势的另外两部分电位降落分别产生在砂岩层及其围岩之中),它的数值及曲线特点主要决定于造成自然电场的总电动势Es及自然电流的分布。

Es的大小取决于岩性、地层温度、地层水和泥浆中所含离子成分以及泥浆滤液电阻率与地层水电阻率之比。

自然电流I的分布则决定于流经路径中介质的电阻率及地层厚度和井径的大小。

地层温度的影响:从扩散和吸附电动势的产生,我们可以看出,Kd和Ka与温度有关,因此同样的岩层,由于埋藏深度不同,其温度不同,也就造成Kd和Ka值有差别。

通常绝对温度T与Kd和Ka成正比关系,这可从离子的活动性来解释。

地层水和泥浆滤液中含盐浓度比值的影响:自然电位曲线幅度ΔUsp主要取决于自然电场的总电动势SSP。

测井资料处理与解释

测井资料处理与解释

二、测井数据处理系统总流程
测井数据处理系统是以统一的数据库管理为基础;以测井信 息为主,并充分利用地震、地质、钻井、试井等信息,运用 现代技术解决勘探开发问题的硬件与软件构成。
工业标准测井数据格式

数据格式 LIS DLIS BIT LAS LA716 TIF ASCII WIS 用户自定义格式 测井公司 仪器系列 斯仑贝谢 CSU 测井系统 (Schlumberger) 斯仑贝谢 MAXIS 测井系统 (Schlumberger) 阿特拉司 (Western Atlas Wireline) CWLS Western Atlas Wireline Atlas Wireline Service 备注

测井信息与地质信息关系的复杂性以及具有强 烈的地区性特点,人们广泛采用数理统计方法, 将岩心分析数据和生产测试等实际数据直接同 测井信息建立地区统计解释模型。

该方法的实质是应用实际地质信息对测井信息 进行分析刻度。(地质刻度测井)。这种地区 统计解释模型又称为地区经验解释模型

有了正确的解释模型,依据有关的解释方程,把测井信息 加工成地质信息。这种把测井信息加工成地质信息的方法 就是测井数据处理和解释的方法。 计 量 程 度 定性解释 半定量解释 定量解释 井场解释 测井站解释 解释精度与 评价范围
声波-密度交会图 (△t-ρ b交会图)
AC- Φ 及ρ b- Φ 均为线性 线均为直线,且相距近, 对石英、方解石、白云石 等矿物成分的分辨力低, 而且,如果矿物 对选错了,计算出孔隙度Φ 误差大。 *但对岩盐、膏盐等蒸发类 的分辨力较强,因此,在 石膏盐剖面上识别这类效 果好
交会三角形法 两孔隙交会,将水点 标出,并缩小,则 水点与两矿物骨架 点之间便依次构成 多个三角洲。 应用其让computer求 解两矿物成份和孔 隙度很方便。应用 交会图法来解岩性 和孔隙度的优点 在于不需要知道骨架 参数和流体参数, 减少了繁杂的运算, 且较直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