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7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影响(课件)-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精讲精练

合集下载

微专题07 气压带、风带-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重难点易错点微专题突破(解析版)

微专题07 气压带、风带-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重难点易错点微专题突破(解析版)

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重难点易错点微专题突破微专题07 气压带、风带【考点梳理】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对气候的影响在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其终年气温和降水较稳定,季节变化小,分析如下表所示: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影响,降水往往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一、单选题纳瓦里诺岛(68ºW,55ºS)是智利的岛屿,位于火地岛的南面。

岛上最高点海拔1195m,岛的北部年降水量467mm,南部年降水量800mm。

最热月平均气温为9.6℃,最冷月平均气温为1.9℃。

下图示意纳瓦里诺岛位置。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纳瓦里诺岛位于北京的()A.东北方B.西北方C.东南方D.西南方2.纳瓦里诺岛南部降水多于北部的原因可能是()A.位于盛行西风迎风坡,多地形雨B.濒临德雷克海峡,有暖流流经C.受极锋影响,多锋面气旋雨D.山脉西北走向,利于西风深入3.纳瓦里诺岛最热月平均气温较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海陆位置B.纬度位置C.气压带与风带D.地形地势【答案】1.C 2.C 3.B【解析】1.纳瓦里诺岛的经纬度坐标是(68ºW,55ºS),北京的坐标是(116°E,40°N),两地的经度差超过180°,所以纳瓦里诺岛位于北京的东方,位于北京的南方,即是纳瓦里诺岛位于北京的东南方,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纳瓦里诺岛位于55ºS附近,盛行西风是西北风,南部位于盛行西风背风坡,A错误。

频临德雷克海峡,西风漂流为寒流,B错误。

受极锋影响,多锋面气旋雨,降水多,C正确。

环形山脉,不利于西风深入,D错误。

故选C。

3.纳瓦里诺岛位于55ºS附近,纬度位置高,太阳辐射量小,故最热月平均气温较低,B 对。

海陆位置、气压带与风带对气温影响较小,AC错误。

当地地势不高,岛上最高点海拔1195m,对气温影响较小,D错误。

气压带、风带与季风环流 高考地理复习 教学PPT课件

气压带、风带与季风环流 高考地理复习 教学PPT课件

蒙高
赤低
冬季风
阿低

印低
夏季风
夏高 0°
1. 记忆不同季节形成的 高低气压中心及切断的 气压带。
夏季:
亚洲低压; 夏威夷高压(太平洋)
冬季:
亚洲高压; 阿留申低压(太平洋) 赤道低压(印度洋)
2. 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对比
东亚季风:夏季吹东南风,冬季 吹西北风。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南亚季风:夏季吹西南风,冬季 吹东北风
秋分日-冬9至0日° 极地高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90°
秋分日-冬至日
60° 66.5ºN 30°
23.5ºN
0° 0º 30° 23.5ºS 60°
90°
冬至日-春分日
极地高压带
冬至日-春分日
副极地低气压带
移 气压动带和风带副的热带季高气节压移带 动规律:
必备知识
根据高压气流向外(如甲、丙),低压气流向内(如乙), 判断气压带的名称
赤低
副高
副高
副极地
副极地
针对性训练
恩克斯堡岛(下图)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2017年2 月7日,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徐徐升起,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选 址奠基仪式正式举行。据此完成3~4题。
3.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迎风飘扬。
1.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
A.降水较少
B.气温较高
C.风力较弱
D.光照较强
2.夏季,S市主要受 A.季风影响 C.低压控制
B.西风带影响 D.高压控制
(2020·运城模拟)下图中①②③④表示气压带,⑤⑥⑦表示风带。读图回答 3~5 题。

气压带和风带优秀课件

气压带和风带优秀课件

季节变化
随着季节的变化,气压带和风带的分 布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在冬季,太阳直射点的南移,赤道低 气压带南移,副热带高气压带北移, 导致北半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呈现西北 风和西南风的特征。
在夏季,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北移,赤 道低气压带北移,副热带高气压带南 移,导致北半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呈现 东北风和东南风的特征。
气压带和风带优秀课件
• 引言 •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 气压带和风带的相互作用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主题简介
01
气压带和风带是气象学中的重要 概念,它们对气候、天气和自然 环境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02
本课件将介绍气压带和风带的形 成、分布、特征以及与气候变化 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
不同地区的气候形成过程存在差异, 因此需要针对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进 行具体分析。
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是指地球上气候系统的长期变化,包括气温、 降水、风等气候要素的变化。
输标02入题Βιβλιοθήκη 气压带和风带是影响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们 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全球气候的变化。
01
03
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全球各国共同努力,采取减缓和适 应措施,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生态环境等。
北半球夏季和冬季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01
在夏季,北半球受到亚洲低压和北美低压的影响,而在冬季则
受到亚洲高压和北美高压的影响。
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02
南半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受到南半球海洋面积较大的影响,因此
分布较为稳定。
地中海气候的形成
03
地中海气候的形成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有关,夏季受

高三地理复习优质课件:气压带和风带(1)ppt课件

高三地理复习优质课件:气压带和风带(1)ppt课件

(3)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与 二分日相比,夏季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偏 北 ,冬季位置偏 南 。位置如图所示:
综合思维
气压带、风带形成的根本原因是高低纬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热力原因形 成的气压带是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动力原因形成的是副热带高气 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
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10月8日左右。“露气寒冷,将凝结”是寒露时节的天气
现象。可引起我国这种天气现象的气压系统是
√A.蒙古高压
C.阿留申低压
B.印度低压 D.夏威夷高压
解析 寒露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进入秋季,北方冷空气势力渐强,处在冷 高压控制之下。因此引起我国此时天气现象的气压系统是蒙古高压。
考向三 气压带、风带移动引起的天气现象 3.(安徽文综)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图示区域西部沿海地区降水丰富, 主要是由于 A.反气旋频繁过境 B.受沿岸寒流影响 C.东北季风受到地形抬升
(3)解题:解答上题如何辨别选项? 答案 A项与题目中“干”不符;背风坡会出现干热,迎风坡会出现湿润, 但由材料知,该岛没有此种情况;由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知,该地夏季主 要受季风环流影响。
考向训练
考向一 结合亚欧大陆的气压分布判断日期 (2018·北京文综)下图为“北半球某日02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
第7讲 气压带和风带
考纲呈现
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考纲解读
1.综合思维:联系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从时空综合的角度分析气压带、 风带的空间分布、随季节的移动规律,从要素综合的角度分析气压带、 风带的分布及移动对气候产生的影响。
2.区域认知:通过对比南北半球的海陆分布差异、东亚和南亚季风的差异, 从区域的视角认识地理事物,明确区域之间存在差异。

《气压带和风带》课件

《气压带和风带》课件

PART 03
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
REPORTING
季节性移动规律
夏季北移
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北移,气压带和风带在夏季时会向北移动。
冬季南移
在冬季,太阳直射点南移,气压带和风带相应地向南移动。
年度性移动规律
随季节而变化
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有所调整。
受地球自转和公转影响
低纬度地区主要受到赤道低气压带和 信风带的影响,形成热带雨林和热带 沙漠气候
赤道低气压带:由于太阳直射,低纬 度地区空气受热上升,形成低压中心 。空气上升后冷却,形成对流雨,形 成热带雨林气候。
•·
信风带:赤道低气压带外围的空气向 两侧流动,形成东南信风和东北信风 ,由于水汽含量少,不易形成降水, 形成热带沙漠气候。
03
拉尼娜现象会导致全球 气候变化,如极端天气 、干旱、洪涝等。
04
拉尼娜现象的发生机制 与厄尔尼诺现象类似, 也与地球大气和海洋环 流有关。
季风现象
季风现象是指由于地球自转轴倾斜引起的气候变化,导 致不同地区在不同季节出现不同风向的现象。
季风现象会导致降水、温度、湿度等气象要素的异常变 化,如暴雨、干旱、台风等。
副热带高气压带
在回归线附近,由于空气下沉, 在近地面上形成高压,气流由低 压区流向高压区,形成副热带高 气压带。
动力因素形成的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由于极地附近空气下沉,在极地附近 形成高压,气流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 ,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在极地附近,由于空气下沉,在近地 面上形成高压,气流由低压区流向高 压区,形成极地高气压带。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产生影响,导致它们在一年中不断变化 位置。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PPT课件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PPT课件

冬季
夏季
东北风
西南风
亚洲内陆
印度洋
海陆 气压带风带位 热力差异 置的季节移动
温暖干燥 炎热、湿润
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季风的形成原因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A
B
C
D
高低纬间热量差 地转偏向力 异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 海陆热力性质
移动
差异
单圈环流 三圈环流
近地面的 气压带和风带
气压带、风带南北移动
(3)当C地盛行西北季风时 A.A地高温多雨 C.C地形成高压中心
B B.正值1月份左右
D.B地寒冷干燥
(2010·龙岩模拟)读下图完成2~3题。
B 2.上图中气压中心的名称是
A.亚洲高压
B.夏威夷高压
C.亚速尔高压
D.印度低压
(2010·龙岩模拟)读下图完成2~3题。
3.当该地气压强盛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我国长江正处于枯水期
高压、低压是对于
同一而个言水;平面
高压在水平方向
气流由中心流向,四周
中心气流 ,不易成云致雨,受其影响

低压在水平方向下沉

中心气流
,容易成云致雨气,流受由其四影周响流向中心 。
上升
降水较少 降水较多
由海洋吹向陆地的风,所含 由陆地吹向海洋的风,所含
较多,较为水汽 。 较少,较为水汽 。
湿润 干燥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二分二至日气压带、
1风.带分布示意图的一部分。读图回答(1)~(3)
题极地。低气压带
东南信风带 西北风带
西南风带
西南风带 北半球
极地低气压带 南半球

气压带和风带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ppt课件

气压带和风带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ppt课件

典型地区:西欧(达极圈附近)、北美南美 西海岸、澳大利亚东南、塔斯马尼亚岛、新 西兰南北两岛
PPT课件
49
温带海洋气候
特点: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
成因: 海陆热°大陆内 陆 典型地区:亚欧大陆内部、北美大陆内部、 阿根廷西部
PPT课件
51
① 季风:大陆和海洋间的广大地区,以一年为周 期,随季节变化而方向相反的风系。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②成因
(主要原因)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分类:东亚季风、南亚季风
PPT课件
24
东亚季风
PPT课件
25
PPT课件
26
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比较: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风向 气候类型 气候特点
成因 分布地区
冬季:西北风 夏季:东南风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 (低温少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高压——气流下沉——少雨: 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
低纬吹向高纬的风——暖湿气流、气温降低——多雨: 西风带
高纬吹向低纬的风——干冷气流、气温升高——少雨: 信风带,极地东风带
PPT课件
28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极地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高压

副热带高气压带
30°N
1、北半球:气压带呈块状分布
2、南半球:海洋面积广,气压带成带状分布
PPT课件
22
7月份,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热低压所切 断,只保留在海洋上,而亚洲低压(又称印度低压)最 为突出。
亚速尔 高压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气压带和风带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气压带和风带

6
7
气压带
分布 成因
气流
属性



极地高气压带(2个) 90°附近 热力
下沉
干冷


副极地低气压带 (2个)60°附近 动力
上升
温湿

副热带高气压带 (2个)30°附近 动力
下沉
干热
雨 高 压

赤道低气压带(1个) 0°附近 热力
上升
湿热


风带
分布
风向
性质
西
6
北半球
南半球

个 风
极地东风带 (2个) 中纬西风带 (2个)
夏季-7月

亚洲低压 (印度低压)
亚速尔高压


夏威夷高压 夏季,陆地增温快,形成低压中心;
(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海洋增温慢,形成高压中心。
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夏季风) 15
西北季风பைடு நூலகம்
东北季风
(1月份)
澳大利亚北部:1月,随着气压带和风带的南移,东北 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偏转为西北风。
南亚季风
风向
成因
性质 气候 主要 分布区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冬季
夏季
冬季
夏季
东—西—亚北风背和靠南最亚大地东南大区风陆的,季面风东临环北最流风大最显海著洋,海西陆南热风
力海性陆质热最力性明质显差异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66°34´N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
23°26´N
1.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作周期性0的°季节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沿岸有加利福尼亚寒流经过,近地面降温,大气稳定。 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沉,天气晴朗。
解析 该地区有沙漠,且为大洋东岸的洛杉矶,从而判断该地沿岸有加利福 尼亚寒流经过,寒流有降温作用,大气稳定。联系洛杉矶的位置及该地主导风 向为西风,确定其为地中海气候,从而判断夏季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晴天多。
1、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 ) A.降水较少 B.气温较高 C.风力较弱 D.光照较强
2、夏季,S市主要受( ) A.季风影响 B.西风带影响 C.低压控制 D.高压控制
答案 1、C 2、D 解析 第1题,当风力较弱时,雾气不易扩散,S市常被大雾笼罩。降水少,气温高和光照强都不利于雾 的形成和持续。第2题,S市位于30°N~40°N太平洋东岸,夏季由于气压带、风带北移,该地受副热带高 气压带控制。
判断气压带、风带应“五看”
看相间特点: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是相间分布。
判断气压带、风带应“五看”
看垂直气流:上升气流区近地面是低气压带,下沉气流区近地面是高气压带。
判断气压带、风带应“五看”
看风带风向:若风带风向为西南风,一定属于北半球西风带;若为西北风则是南半球西风带; 西风带风向都与所在半球(南半球或北半球)的信风带和极地东风带风向相反。
活学活用
2、下图中M、N海域均是世界优良渔场。 从大气环流对天气的影响分析,比较M、N两渔场捕捞作业的天气条件。
冬半年, M渔场和N渔场都盛行西风, 阴雨天气多,海面风浪大; 夏半年 N渔场仍盛行西风, 而M渔场受副热带高压影响, 多晴朗高温天气,海面风浪小。
活学活用
2、下图中M、N海域均是世界优良渔场。 从大气环流对天气的影响分析,比较M、N两渔场捕捞作业的天气条件。
温带海洋性气候
气候特征 终年高温多雨 全年炎热,干旱少雨 全年严寒,降水稀少 全年温和多雨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受西风带控制),全年温和多雨
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 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气压带、风带 赤道低气压带
信风带 西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形成的气候类型 热带草原气候
地中海气候
东岸,降水则较多。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受赤道低压带的影响,终年高温多雨
单一气压带、风带影响下形成 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气压带、风带 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
带控制 常年受极地高气压带控制
常年受西风带控制
形成的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冰原气候
模板构建:1、气压带和风带分布
极地高气压带 极地东风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盛行西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东北信风带
赤道低气压带 东南信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盛行西风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东风带 极地高气压带
极锋
热力原因 动力原因 动力原因 热力原因
判断气压带、风带应“五看”
看纬度位置:纬度0°、30°、60°、90°分别是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 压带、极地高气压带的中心纬线。
判断气压带、风带应“五看”
看图形特点: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 大多与气压带、风带的性质有关
赤道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为气流上升区,降水多。 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为气流下沉区,降水少。 极地东风由高纬吹向低纬,性质干燥;中纬西风由低纬吹向高纬,性质湿润。 受信风带影响的大陆西部和中部地区一般为晴朗干燥天气,受信风带影响的大陆
1、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 ) A.降水较少 B.气温较高 C.风力较弱 D.光照较强
2、夏季,S市主要受( ) A.季风影响 B.西风带影响 C.低压控制 D.高压控制
探究1: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及影响
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当暖湿空气经过寒 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下图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
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全突破
专题07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影响
学习目标
1、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2、分析全球气压带、风带的性质。
探究1: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及影响
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当暖湿空气经过寒 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下图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
解析 该图为北大西洋(局部)及附近地区图,图中M是加那 利寒流,N是北大西洋暖流。从M、N所处的位置看, M处在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区域,冬、 夏季气候特点不同,N常年受西风带控制。在此基础上 分析不同的天气状况下降水、风浪等对渔场捕捞作业 的影响。
【拓展训练】 详见学案!
致青春,战高考, 2021,加油!
气候特征 高温多雨为湿季 高温少雨为干季
冬季温和多雨 夏季炎热干燥
模板构建:3、气压带和风带移动规律:
盛行西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40˚ 30˚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30˚
40˚
盛行西风带
活学活用
1、洛杉矶及周边地区晴天较多,海滩、沙漠等多样的景观为电影拍摄提供了良 好的自然条件。 从洋流和大气环流分析该地区晴天较多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