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传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传读书报告概括劳动论及其发展史

马克思出生于1818年的德国普鲁士邦莱茵省特利尔城。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充斥着马克思的整个人生,尤其是工厂这一新型组织形式的出现改变了劳动分工,生产速率和生产关系。生产力迅速发展和产业革命的发生,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和发展,导致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迅速上升。少数的资本家占据社会绝大部分的生产和生活资料,而大部分的劳动者占据极少量的生活资料。马克思的《资本论》和劳动价值论便是这一特定历史的产物。

19世纪初,在德意志,全国只有极少数工厂,到1848年德意志的产业革命之后,仅普鲁士一省就拥有大小工场和工厂7.8万家,雇佣工人55万人。于此同时,法国经历了产业革命,工业也迅速发展出现了人数众多的现代工人队伍。并且,在1835年,巴黎出现了一些以工人和手工业者为主的秘密基地。但是资本主义社会工人的生活状况极度恶劣,与资产阶级进行过多次斗争,19世纪初,德国西里西亚的工场主为了同英国商品竞争,便用压低工资的方法降低成本,这成为了1844年6月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的导火线。起义虽然被镇压,但对资本主义社会提出“如何对待刚刚兴起的工人运动”的问题。四年之后的1848年,在法国巴黎爆发了六月革命。法国的制宪议会在六月革命前拟定的最初宪法草案中,还提到“劳动权”;但随着六月革命的失败,工人阶级的实力大大降低,其后制定的共和国宪法,“劳动权”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享有社会慈善救济权”。不得不提的是“劳动权”,它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有获得参与社会劳动和相应报酬的权利。但是“享受慈善救济权”,把工人的劳动应得的工资转变成为一种救济的生活资料。在资产阶级的统治下,其实“劳动权”是一种根本不能实现的善良愿望。工人运动逐渐从自分散、自发的斗争发展到有组织的行动,最后纷纷失败。尤其是1848到1849年革命的失败和随之而来的反动统治,工人组织和革命领导人纷纷遭到迫害,革命一度陷入低谷。但是庞大的工人基础仍然是无产阶级的潜在力量,组建一套适合工人运动的理论指导体系成为马克思努力一生的目标。

对资本家与劳动者的关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研究贯穿马克思的一生。无论是青年黑格尔派还是各种神学教派都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利益,他们把工人的贫困归咎于工人阶级本身,青年黑格尔抹杀工人阶级创造的劳动价值,宣扬工人不具备历史使命;而神学教派宣扬工人生来就是罪孽之人,需要不断受苦劳动才能赎罪。马克思对这两种思想极度厌恶,并指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受拥有一切生产资料的资本家极度剥削的工人,

只要是在资本主义社会,那么工人的贫困是必然现象,即“在时间上周期性重复,又在空间上广泛扩展。而且根本无法消除”。马克思在熟读古典政治经济学,理清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关于在工资、利润、地租的模糊不清的含义。例如他在关于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评注中,他认为“资本主义不仅存在着生产过剩和劳动者的过度贫困。资本在扩大,资本的使用方式也在扩大,但生产机会却在减少,资本主义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积累的增加,资本的扩大,不仅不会造成劳动工资的提高,反而会使工资下降”。古典政治经济学具有一定的逻辑性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建立基础,但是由于局限性,存在非科学的成分。

劳动者与资本家的利益息息相关。“除劳动能力以外一无所有的阶级的存在是资本的必要前提”,劳动者是整个资产阶级的奴隶,但是劳动者却不是任何一个人的奴隶,从表面看劳动者是作为一名自由人存在,但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劳动者是不具有任何保障的自由人,也不具有任何权利的自由人。资本家购买的不是劳动,而是工人的劳动力,“工人是以出卖劳动力为工资的唯一来源,如果他不愿意饿死,就不能离开整个购买阶级,即资本家阶级”。一旦劳动者的劳动力不能出售,那么他的生活可以说是比监狱里的罪犯还不如。在资本家占据几乎所有的生产资料,劳动者不得不靠出卖劳动力生活,劳动力成为商品,工人向资本家出卖劳动力获得工资,工资是劳动这种商品的价值或价格的转换形态。但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的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力与工资并不是一种等额交换体系,在马克思1844年《手稿》中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工资、利润和地租中引申出异化劳动概念。分析了一个经济事实:“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他从这个经济事实中揭示出异化劳动的四种表现:劳动者用他劳动产品相异化;劳动者同他的劳动生活异化;劳动者同自己的人类本质相异化;人同人相异化。他指出,“私有财产是异化劳动的基础和原因,又是异化劳动的结果”。异化是德国古典哲学中一个含义广泛而深刻的范畴,主要指主体在发展过程中,转化为与自己相对立并反对自己的异己力量。由异化劳动可知,劳动原本是促进人自我发展的必要行为。但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者成为机器上的零件,只是为了获得必要的生活资料而麻木工作,劳动者的实际现实与劳动的本质格格不入。

不同工人组织关于社会主义的指导理论体系不同是工人运动无法顺利展开的重要原因之一。即使在当时已经形成成熟的科学社会主义体系同时,但是马克思仍然与其他不切实际的社会主义或者虚伪的社会主义理论斗争多年。不仅如此,高薪工人被资本家的

花言巧语所欺骗,成为反对工人阶级的一股力量,他们无法认清自己的阶级立场和资本家虚伪的面具。马克思认为,最先进的工人完全了解他们阶级的未来,也是人类的未来,而工人的未来取决于正在成长的工人一代的教育,包括智力,体育和技术教育。他一直强调对工人阶级的思想教育,深入工人团体与工人聊天,回答工人提出的问题。

在《经济学手稿》和《资本论》中,马克思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和获取的本质------剩余价值。在这里不得不提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上的剥削含义,马克思所定义的剥削是:凭借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权无偿地占有他人的劳动和产品。劳动者的劳动创造价值,而他的剩余劳动创造剩余价值。资本家购买劳动者的劳动力,雇佣工人以具体形式的劳动转移,并保存在生产资料的价值,把抽象形态的劳动物化在新产品中,形成超过资本家支付给工人的工资的新价值。超过工资以外的价值就是剩余价值,如果劳动者的工资等于其劳动六个小时创造的价值,但是资本家可迫使劳动者劳动12小时,因而能获得六小时的剩余价值。把其与工资等价的六个小时的劳动时间称为必要劳动时间,那么资本家为了增值自己的资本。迫使工人把工作日延长到远远超过必要劳动时间。资本家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往往是减去一部分生产成本的利润,资本家把劳动者的劳动创造的价值用于偿还生产资料的成本,但是生产资料却永远不是劳动者的。资本家通过这种方式加强对工人的剥削。剩余价值是剥削的必然结果,但是剩余价值却不是剥削的前提。剩余价值具有特殊性和一般性,即使是在共产主义社会,剩余价值是维护国家上层建筑的需要。但却不存在剥削关系。

马克思和恩格斯概括了未来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其中一条是阶级对立消失,劳动将成为自由人的真正自主的活动,每个人的才能和天资将会得到充分的和全面的发展。通过劳动向社会领取相应的报酬,通过按劳分配的原则,多劳多得。在进一步的共产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由按劳分配转变为按需分配。人们已不再把劳动作为谋生的手段,而是把它作为生活的第一需要。

参考文献:

逄锦聚主编:《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继承与发展》,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335、356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