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苯事故案例

合集下载

甲苯中毒案例

甲苯中毒案例

甲苯中毒案例一、案例概况甲苯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有机化合物,常见于溶剂、涂料、染料、胶水和塑料制品中。

长期接触或高浓度暴露于甲苯环境中可能导致中毒,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本案例将分析一起甲苯中毒事件,并就该事件进行原因分析和应对措施探讨。

二、事件过程某化工企业在加工化学原料时,发生了一起甲苯中毒事件。

事发当时工人正在对甲苯进行分装,突然一股刺鼻的气味弥漫整个车间,导致多名工人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中毒症状。

紧急情况下,工厂立即启动了应急预案,将受伤的工人及时送往附近的医院。

三、中毒原因分析1. 接触方式不当:工人在操作甲苯时可能由于未戴防护口罩或穿戴不当,导致过量吸入甲苯蒸气。

2. 通风不畅:化工车间内可能由于通风设施不畅,导致甲苯蒸气无法迅速排出。

3. 低浓度感知不足:甲苯蒸气在低浓度时无明显异味,工人难以察觉危险。

4. 缺乏应急预案意识: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工人和管理层未能迅速启动应对措施,导致伤者获救效率低。

四、应对措施1.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企业应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安全培训,确保他们熟知甲苯的特性、危害和防护措施,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2. 定期检查通风设施:企业应定期对工作场所的通风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空气畅通,及时排出甲苯等有害气体。

3. 增加监测仪器:在工作场所内设置甲苯浓度监测仪器,及时发现甲苯浓度异常情况,并作出相应处置。

4. 健全应急预案: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对突发事故有条不紊的应对措施,确保事故发生时能够第一时间做出应急处理和救援。

五、总结与展望甲苯中毒事件的发生提醒企业和员工要高度重视对有害化学品的接触和潜在危险,加强安全意识培训,合理规划工作流程,以及建立健全的应急机制。

相关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管和指导,提高企业对甲苯中毒风险的认识,并促进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确保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相信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可以减少和避免类似甲苯中毒事件的发生,营造更加安全和健康的工作环境。

甲苯中毒后交通肇事案例分析

甲苯中毒后交通肇事案例分析

甲苯中毒后交通肇事案例分析甲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美容美发、油漆制造、清洗剂生产、溶剂等领域的有机化合物,但是长期暴露或短期高浓度暴露都可能导致中毒。

在交通领域中,甲苯中毒是一种严重的危险因素,可能导致司机失控驾驶而发生交通事故。

本文通过一个甲苯中毒后交通肇事案例进行分析,探讨甲苯中毒对驾驶人体的危害和如何预防这种危险因素。

案例描述:2018年4月某日,某驾驶员在驾驶汽车时突然晕厥,导致车辆失控,撞上了路边的树木,事故造成驾驶员重伤,车辆严重损坏。

经过调查,发现驾驶员患有甲苯中毒,而导致中毒的原因是他从事了长达两年的油漆喷涂工作,长时间接触含有甲苯的油漆和溶剂。

甲苯中毒危害:甲苯是一种有机溶剂,在进行喷漆、清洗等工作时,甲苯的蒸气会通过呼吸道、皮肤和消化道进入人体,长期暴露或短期高浓度暴露都会导致中毒。

慢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乏力、视力模糊、失眠、记忆力下降等症状,严重者还可能引起神经系统损伤和肝肾损害。

而短期高浓度暴露则会引起头昏、恶心、呕吐、昏迷等症状,甚至会导致死亡。

甲苯中毒后,人的神经系统和认知能力都会受到影响,从而影响驾驶安全。

驾驶员在出现头晕、头痛、恶心等症状后,可能会无法集中注意力,出现驾驶失误或者产生视觉错觉,导致车辆失控,发生交通事故。

此外,甲苯中毒还会增加驾驶员的疲劳感,导致驾驶人员注意力难以集中,持续驾驶时间过长,也可能发生交通事故。

1. 加强安全培训:对于一些需要接触甲苯的行业,如喷漆、油漆制造、清洗剂生产等,要加强员工的安全培训和防护措施,让员工充分了解甲苯的危害和防范措施。

2. 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在接触甲苯的工作场所,要配备安全防护设施,例如,必要时应戴上防毒面具,穿上防护服,戴上防护手套等,以减少甲苯进入人体的途径。

3. 健康管理:对于那些从事甲苯接触类工作的人员,要进行健康管理,并进行定期体检,及早发现和治疗不良反应,以防止甲苯中毒。

4. 禁饮酒:饮酒也会影响驾驶员的认知和反应能力,和甲苯中毒后的症状很相似,更应该注意。

甲苯中毒后交通肇事案例分析

甲苯中毒后交通肇事案例分析

甲苯中毒后交通肇事案例分析
甲苯是一种常见的有机溶剂,常被用于工业生产和家庭使用中。

如果暴露在高浓度的
甲苯中,可能会引起中毒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危害生命的后果。

在交通中,甲苯中
毒的人可能表现出一系列的行为变化和身体症状,这些变化可能会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案例概述:
在一个夏日的傍晚,一位驾驶员停在加油站加油。

在加油过程中,他意外地吸入了大
量甲苯气体。

不久后,他上车离开了加油站,并在回家的路上行驶。

分析:
1. 行为变化:
甲苯中毒可能导致驾驶员出现行为变化。

在这个案例中,由于他吸入了大量甲苯气体,他可能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决策困难等症状。

这些症状可能使他在驾驶中出
现不稳定的行为,例如频繁变道、忽视交通信号等。

2. 身体症状:
甲苯中毒可能导致一系列身体症状。

这位驾驶员可能会出现头晕、眩晕、恶心、呕吐
等症状。

这些症状可能会影响他的视觉和平衡能力,从而增加交通事故的风险。

4. 事故发生:
在这个案例中,这位甲苯中毒的驾驶员可能由于注意力不集中、决策困难和身体症状
的影响,导致了一次交通事故。

在行驶途中,他可能没有及时注意到前方的交通信号,导
致了与另一辆车的相撞。

结论:
甲苯中毒后驾驶会使驾驶员的注意力、反应能力和决策能力下降,增加交通事故的风险。

驾驶前避免吸入高浓度的甲苯气体非常重要。

如果出现接触甲苯后的中毒症状,应立
即停车休息,并寻求医疗帮助。

加强对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交通安全意识
也是非常重要的。

甲苯中毒后交通肇事案例分析

甲苯中毒后交通肇事案例分析

甲苯中毒后交通肇事案例分析甲苯是一种有机溶剂,常用于油漆、染料、胶水等工业产品中。

长期或大量接触甲苯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包括中毒、神经系统受损等。

甲苯中毒后可能导致人的行为和思维能力受损,进而影响到其驾驶行为。

以下将通过一起甲苯中毒后交通肇事案例分析,探讨甲苯中毒与交通肇事之间的关系。

2021年某日,某市A市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一名驾驶员因驾驶车辆超速闯红灯,导致一名行人受伤。

事故发生后,警方对驾驶员进行了酒精、毒品等检测,发现其体内甲苯含量超标。

经过调查,驾驶员事发前曾在一家油漆加工厂从事相关工作,长期接触大量甲苯,而事发当天也曾接触甲苯。

综合证据表明,该交通事故和驾驶员甲苯中毒有关。

甲苯是一种挥发性有机溶剂,其蒸气在空气中散发出来,易被人体呼吸道吸收。

长期接触甲苯会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抑制作用,导致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高浓度的甲苯蒸气还可能造成中毒症状,包括恶心、呕吐、头痛、昏迷等。

而这些症状恰恰对驾驶行为产生了直接影响,包括对危险的判断能力下降、反应能力变慢、甚至昏厥等,都会增加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

在本案中,驾驶员长期接触甲苯,其体内可能积累了一定量的甲苯。

而在事发当天,又接触了一定量的甲苯,导致其甲苯中毒,进而影响了其驾驶行为。

超速、闯红灯等违法行为的发生,很可能是受到了甲苯的影响。

事实上,有研究表明,长期接触甲苯的工人,其事故风险明显增加。

驾驶员的甲苯中毒与交通肇事案件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

针对甲苯中毒后交通肇事案件,社会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预防和应对。

相关企业应该加强对甲苯的管理和保护,包括提供个人防护用具、加强通风设施等,减少员工接触甲苯的机会和量。

员工应该加强对甲苯中毒的认识,定期接受健康检查,减少甲苯中毒的风险。

交通管理部门应该对驾驶员进行更加严格的酒精、毒品等检测,加强对甲苯中毒驾驶人员的监管。

对于发生甲苯中毒交通肇事的案件,司法部门应该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以起到警示作用。

危险化学品典型事故案例及其分析(甲苯)

危险化学品典型事故案例及其分析(甲苯)

危险化学品典型案例及其分析
静电引起甲苯装卸槽车爆炸起火事故
某年7月22号上午,某化工厂租用某运输公司一辆汽车槽车,到铁路专线上装卸外购的甲苯。

约7时20分,开始装卸第一车,由于火车与汽车约有4米高的位差,装卸直接采用自流方式,即用4条塑料管分别插入火车和汽车罐体,依靠高度差,使甲苯从火车罐车经过塑料管流入汽车罐体,第一车装完后运走。

约9时50分,汽车开始装卸第二车,1名装卸工爬上汽车槽车,接过地上装卸工递上来的装卸管,打开汽车槽车前后两个装卸孔盖,在每个装卸孔内放入2
根自流式装卸管,4根自流式装卸管全部放进汽车槽罐后,汽车槽车靠近尾部
的装卸管突然发生爆炸起火,爆炸冲击波将2根塑料管抛出罐外,喷洒出来的
甲苯致使汽车槽车周边燃起一片大火,2名装卸工当场被炸死。

事故原因:
1、装卸设备没有按规定装设静电接地装置,使装卸产生的静电无法及时导出,造成静电集聚过高产生静电火花,引发事故。

2、事发时气温超过35°C,当汽车完成第一车装卸任务并返回火车装卸台时,汽车槽罐内残留的甲苯经途中30多分钟的太阳爆嗮已挥发到相当高的浓度,当未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直接灌装甲苯。

防范措施:
1、危险化学品装卸作业应按规定装设静电接地装置,及时导出装卸产生的静电。

2、当气温达到一定高度时,应当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防止静电事故放生。

甲苯桶火灾爆炸事故案例

甲苯桶火灾爆炸事故案例

甲苯桶火灾爆炸事故案例
1)事故经过
2004年9月7日10时10分左右,金华立信医药化工有限公司克拉霉素医药中间体生产车间,车间一楼的原材料甲苯桶突然发生爆炸起火,继而引起车间内二甲基亚砜回收精馏釜发生更大的爆炸,并引发大火,火势迅速蔓延到相邻的库房、车间等建筑物及堆放在车间附近的可燃物料,并形成高达50多米的浓烟火球,造成4人死亡、3人烧伤,直接经济损失200余万元。

2)事故原因
(1)直接原因:产品生产工艺中的原料改变后,未及时改进工艺装置、制订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和采取有效的静电接地等安全防护措施。

甲苯投料输送速度过快产生静电火花,引起甲苯与空气形成的爆炸性混合气体爆炸燃烧,燃烧的气体被负压操作的精馏釜吸入,继而引起精馏釜爆炸,并殃及周围建筑物、仓库。

(2)间接原因:①生产车间与相邻建筑物间的防火间距不够;②消防水源不足,消防通道不畅;③企业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不严,对职工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不到位。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19个经典的安全相关事故案例

19个经典的安全相关事故案例

有关事故案例生命是宝贵的,健康是重要的,不可能每个员工都去亲身体验事故,因此,学习事故案例,从中得到启迪,设想危险,未雨绸缪,是防止事故发生的好方法。

为从这些以鲜血和生命为代价的事故中吸取教训,使这些事故成为前车之鉴,预防类似事故的重复发生,并能举一反三,进一步促进公司安全生产,给公司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特搜集了与我公司相关的一些事故案例汇集成册供公司员工学习。

每个案例均有事故经过、事故原因、责任分析、教训及防范措施,以科学的态度,从理论上探讨其起因,并提出了防止事故发生的对策。

案例的陈述力求简捷、清晰、突出主要线索和问题,注重实用性。

案例一操作车床违章未戴工作帽伤害事故2004年6月8日,湖南某机械加工厂一名女工,在操作车床时严重违反安全规定,未戴工作帽,致使长发被旋转的工件缠绕,造成严重伤害事故。

一、事故经过6月8日是星期天,应该是休息的日子,但是某机械厂由于实行了新的计件工资制,许多工人自发组织加班,以求增加收入。

机加工车间女车工尹某,在车间领导安排她加班而她本人没有时间的情况下,擅自请在本厂当铸造工的丈夫替代操作车床。

这天11 时许,尹某从市场买菜回来,因考虑到丈夫车工技术不熟练怕出废品,连忙去车间探望。

来到车间后不久,尹某发现车床刀架紧固螺钉松动,她在未停机的情况下,违章伸手去帮忙拧螺钉。

由于尹某未按安全操作规程要求戴工作帽,致使自己的长发被卷入车床丝杆上,待其丈夫发现时又不知道如何关掉车床电源开关,而是抱着尹某身体向后拉,结果头发越绞越紧。

当另一工人发现并关掉车间总闸时,尹某满头秀发连同头皮已被全部撕掉,左耳也撕去一块,造成一起惨不忍睹的重伤事故。

二、事故分析造成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一连串的违章,首先是尹某违反有关规定,擅自让其丈夫代替自己操作车床;其次是在未停机的情况下紧固螺钉,这也是安全操作规程严格禁止的;再次是操作车床不戴工作帽,导致长发被车床丝杆缠绕,造成严重伤害事故。

造成事故的间接原因,则是该厂安全管理工作太差,一连串的违章无人纠正、无人制止,估计在当天工人加班的情况下,工厂、车间领导可能无人到场,如果确实这样,就属于严重失职。

甲苯中毒后交通肇事案例分析

甲苯中毒后交通肇事案例分析

甲苯中毒后交通肇事案例分析甲苯是一种有机溶剂,在工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

甲苯也是一种有毒物质,长期接触或大量吸入甲苯的人会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甚至会出现严重的中毒症状。

在交通事故中,甲苯中毒可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在实际交通肇事案例中,甲苯中毒驾驶者造成的事故时有发生。

就拿某市某日发生的一起交通事故来说,当地警方接到报警后赶到事故现场,发现事故的起因是一名驾驶者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突然失控,撞上了隔离栏。

在现场警方对驾驶者进行了尿检,结果显示他体内的甲苯含量超过了正常范围。

通过调查了解到,该驾驶者是一名工厂的普通工人,长期在工作中接触甲苯。

在事故发生前,他一直感到头晕、乏力、恶心等症状,但由于工作任务繁重,他并没有及时就医检查。

在这种情况下,他却选择了开车上路,结果造成了严重的交通事故。

该案例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明显的警示:长期接触甲苯可能会对人的身体造成影响,而这种影响可能会直接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对于需要长期接触甲苯的人群,特别是在重要场合操作机械设备或者开车上路时,一定要加强对自身的健康和安全意识。

对于大型工业企业来说,也需要更加重视员工的健康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健康检查和防护措施,避免类似的事故再次发生。

除了对于从事工业生产的人群来说,甲苯中毒对于其他人群也是一个潜在的风险。

有些人可能出于嗜好使用含有甲苯的物品,比如油漆、胶水等。

如果长期大量吸入这些含甲苯的化学品,也同样会出现中毒的情况,不仅危害到自己的健康,还有可能在驾驶车辆时对他人的生命财产造成威胁。

针对这种情况,社会需要加强对于甲苯中毒的宣传和警示工作。

特别是在驾驶员的培训中,加强对于化学物质中毒的相关知识的教育,提醒驾驶者们要重视自身的身体健康,避免因为中毒而造成交通事故。

也需要建立起一套全面的监管机制,通过加强对于相关行业的监管,防止过度使用甲苯和其他有害化学品,减少中毒事件的发生。

除了这些严重后果,甲苯中毒对于个体的健康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甲苯事故案例

甲苯事故案例

甲苯事故案例【篇一甲苯事故案例】甲苯储罐爆炸事故案例1989年7月17日,福建省厦门电化厂在焊接空甲苯储罐时发生爆炸事故,造成3人死亡、2人重伤。

1事故经过当天15时30分,胺化班长要求检修班更换打甲苯的陶瓷泵。

换泵时,因清洗需要,操作人员打开了通往该储罐的阀门,换完泵后该阀门未被关闭。

16时交接班时,胺化班长告诉接班人不能把甲苯打人新安装的储罐。

16时5分胺化反应结束,操作人员开泵把甲苯打人重氮化前储罐,但操作人员没有检查通往废甲苯储罐的阀门是否关紧,甲苯在流入重氮化前储罐的同时也流入了废甲苯储罐,并从其底部排污阀处流出,被人发现后,操作人员才将通往废甲苯储罐的阀门关紧。

18时,安环科副科长接到废甲苯储罐上要动火的电话后,到现场查看,因嗅到甲苯味很浓,并且看到地面上有甲苯,便提出最好不要在现场焊接,若要焊接,需要把现场地面和排水沟冲洗干净,施工点周围用湿麻袋遮盖以防止火花飞溅。

但负责施工的副厂长认为在几天前曾焊接过该储罐,这次动火不会有问题。

施工人员按安环科副科长的要求对罐外环境做了一些处理。

负责签发动火证的安全员到现场用鼻子闻了闻,觉得闻不出什么甲苯味,便签发了动火证,安全科、车间和班组的有关人员也分别在动火证上签了字。

18时10分,安环科布置现场用灭火器监护,18时15分开始焊接作业。

焊接过程中突然发生爆炸,储罐顶盖向偏西上方飞出29米远。

在罐顶上作业的3人被同时抛起,3人当场死亡,其中1人被抛出58米远,摔到高22米的屋顶上。

在焊接作业旁边的平台上持灭火器监护的2人被烧成重伤。

2事故原因分析①参与人员麻痹大意。

该储罐在就位并接通连接管后,与生产系统已经接通,再次焊接前没有按要求与生产系统进行有效隔绝,而在换泵时阀门已被打开,物料流人施焊的储罐并达到爆炸极限浓度。

在场的施工人员没有向安全员及时介绍罐内流人甲苯的事,安全员在现场闻到有甲苯味,没有认真查找地面上甲苯的来源。

负责施工的副厂长、安全员及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虽然现场甲苯味大,但没有人考虑到罐内有甲苯气体。

上海市新光化工厂甲苯桶抽料时爆燃

上海市新光化工厂甲苯桶抽料时爆燃

The person who creates some difficulties and obstacles for you may not be your enemy, and the person who pulls you out of your predicament may not be your friend.同学互助一起进步(页眉可删)
上海市新光化工厂甲苯桶抽料时爆

一、事故经过和危害
2000年9月9日14时40分左右,上海市新光化工厂发生爆炸事故,导致1人当场烧死,1人送医院抢救,72小时后抢救无效也死亡。

事故经过:该厂生产的产品“805”胶水,内含氯丁橡胶、甲苯和丙酮。

当早班下班时,反应釜已反应完毕,操作工为下一班生产做准备,打开甲苯桶用金属吸管去抽料,当金属吸管刚碰到桶口时发生爆燃,其生产场所周围又放有化学物品原料桶,更助火势。

二、事故原因分析
1.静电积聚,当金属管碰到甲苯产生静电火花。

2.当金属管碰到桶壁产生火花。

三、同类事故预防措施
1.甲苯包装桶应用金属桶或有良好的接地装置。

2.输送导管应用带有接地的金属软管。

3.操作人员禁止穿化纤服,拿起输送管后先接地后入桶吸原料。

甲苯中毒后交通肇事案例分析

甲苯中毒后交通肇事案例分析

甲苯中毒后交通肇事案例分析甲苯是一种常见的化工产品,常用于制造染料、塑料、橡胶等化工产品。

甲苯对人体的危害也十分严重,长期接触或吸入过量甲苯都会对身体造成严重损害。

甲苯中毒后的症状包括头晕、恶心、呕吐、意识模糊、肌肉痉挛等,严重者甚至会导致中毒死亡。

除了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外,甲苯中毒还会影响到患者的行为和思维能力,例如导致患者情绪不稳定、冲动、行为失控等现象。

甲苯中毒后交通肇事案件也并不少见。

某市一起垮台交通肇事案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据警方调查,事发时一名司机驾驶着一辆小货车在城市中心区域行驶,突然冲出车道,并且在马路上疯狂地撞击其他车辆和行人。

最终,警方赶到现场将司机控制,并随即进行了血液检测。

检测结果显示,司机的血液中甲苯含量超出了正常范围。

经过进一步调查,警方确认司机在事发前曾接触过大量的甲苯。

最终,司机因涉嫌危害公共安全罪被刑事拘留。

此案引起了社会的广泛讨论和警惕,也再次凸显了甲苯中毒对交通安全的严重危害。

从这一案件可以看出,在甲苯中毒后,患者的行为和思维能力会明显下降,容易出现冲动、情绪不稳定等问题。

这些影响都会对患者在驾驶过程中的判断和反应能力产生严重影响,极大地增加了交通事故的发生风险。

尤其是在高速公路等需要高度专注和灵敏反应的路段,甲苯中毒驾驶者的行为更容易引发严重的交通事故。

除了影响驾驶者的行为和思维能力外,甲苯中毒还会影响到驾驶者的感知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

甲苯中毒后患者常常出现视觉模糊、眩晕、肢体无力等症状,这些症状会使得患者在驾驶时更容易产生视觉错误、行驶偏离道路线等问题,进而增加了交通事故的风险。

针对甲苯中毒后交通肇事案件,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进行预防和处理。

对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进行严格的防护措施和职业健康教育,以减少甲苯接触和中毒风险。

对于发现甲苯中毒患者,应及时进行急救和处理,避免其进行危险行为。

司法部门也需要对甲苯中毒患者的行为给予相应的法律制裁,以维护社会公共安全。

甲苯事故案例

甲苯事故案例

甲苯事故案例【篇一甲苯事故案例】甲苯储罐爆炸事故案例1989年7月17日,福建省厦门电化厂在焊接空甲苯储罐时发生爆炸事故,造成3人死亡、2人重伤。

1事故经过当天15时30分,胺化班长要求检修班更换打甲苯的陶瓷泵。

换泵时,因清洗需要,操作人员打开了通往该储罐的阀门,换完泵后该阀门未被关闭。

16时交接班时,胺化班长告诉接班人不能把甲苯打人新安装的储罐。

16时5分胺化反应结束,操作人员开泵把甲苯打人重氮化前储罐,但操作人员没有检查通往废甲苯储罐的阀门是否关紧,甲苯在流入重氮化前储罐的同时也流入了废甲苯储罐,并从其底部排污阀处流出,被人发现后,操作人员才将通往废甲苯储罐的阀门关紧。

18时,安环科副科长接到废甲苯储罐上要动火的电话后,到现场查看,因嗅到甲苯味很浓,并且看到地面上有甲苯,便提出最好不要在现场焊接,若要焊接,需要把现场地面和排水沟冲洗干净,施工点周围用湿麻袋遮盖以防止火花飞溅。

但负责施工的副厂长认为在几天前曾焊接过该储罐,这次动火不会有问题。

施工人员按安环科副科长的要求对罐外环境做了一些处理。

负责签发动火证的安全员到现场用鼻子闻了闻,觉得闻不出什么甲苯味,便签发了动火证,安全科、车间和班组的有关人员也分别在动火证上签了字。

18时10分,安环科布置现场用灭火器监护,18时15分开始焊接作业。

焊接过程中突然发生爆炸,储罐顶盖向偏西上方飞出29米远。

在罐顶上作业的3人被同时抛起,3人当场死亡,其中1人被抛出58米远,摔到高22米的屋顶上。

在焊接作业旁边的平台上持灭火器监护的2人被烧成重伤。

2事故原因分析①参与人员麻痹大意。

该储罐在就位并接通连接管后,与生产系统已经接通,再次焊接前没有按要求与生产系统进行有效隔绝,而在换泵时阀门已被打开,物料流人施焊的储罐并达到爆炸极限浓度。

在场的施工人员没有向安全员及时介绍罐内流人甲苯的事,安全员在现场闻到有甲苯味,没有认真查找地面上甲苯的来源。

负责施工的副厂长、安全员及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虽然现场甲苯味大,但没有人考虑到罐内有甲苯气体。

甲苯中毒案例

甲苯中毒案例

甲苯中毒案例甲苯中毒是一种常见但危险的化学品接触中毒情况,通常是由于接触过量的甲苯蒸气或液体导致的。

甲苯是一种工业有机化学品,广泛用于油漆、清洁剂、胶水和许多其他产品的制造过程中。

如果不正确使用或储存,甲苯可能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甚至危及生命。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起甲苯中毒案例,分析事故原因和后果,并提出预防措施和处理建议。

一、案例描述某工厂一名员工在清洁浸渍甲苯的操作中,不慎发生皮肤接触和吸入过量甲苯蒸气的情况。

该员工在接触甲苯后不久,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工友立即将其送往医院。

经过医生诊断,该员工确诊为甲苯中毒,需要进行紧急治疗。

二、事故原因分析1. 操作不当:在清洁浸渍甲苯的过程中,员工未正确使用防护装备,导致皮肤和呼吸道暴露于甲苯中。

2. 缺乏培训:员工可能缺乏对甲苯接触的知识和清洁操作的培训,未意识到甲苯对身体的危害。

3. 环境监测不足:工厂可能没有进行足够的甲苯浓度监测,导致未及时发现甲苯浓度超标的情况。

三、事故后果1. 员工健康受损:甲苯中毒会对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肝脏等器官造成损害,严重者可能危及生命。

2. 生产受到影响:员工中毒导致工作中断,对工厂的生产和经济造成损失。

3. 影响员工士气:事故对员工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影响,降低了团队的士气和工作效率。

四、预防措施和处理建议1. 安全操作规程:制定涉及甲苯操作的安全操作规程,明确员工在操作过程中应该如何正确使用防护装备。

2. 培训教育:对员工进行甲苯接触的危害教育和清洁操作的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3. 环境监测:加强对甲苯浓度的监测,确保空气中甲苯浓度不超标。

4. 应急预案:建立甲苯中毒的应急处理预案,包括员工中毒后的急救和转诊流程。

5. 审查改进:定期对甲苯接触的操作流程和安全管理措施进行审查,及时改进存在的安全隐患。

以上预防措施和处理建议是针对甲苯中毒案例提出的一些建议,工厂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具体操作和落实。

甲苯中毒案例

甲苯中毒案例

甲苯中毒案例甲苯中毒是一种常见的化学中毒情况,通常是由于接触或吸入甲苯蒸汽或液体而引起的。

甲苯是一种广泛用于工业和家庭产品中的有机化合物,常用于制造油漆、涂料、溶剂和胶水。

在不当使用或接触的情况下,甲苯可能对人体产生严重的影响,包括中毒、呼吸困难和神经系统损伤等。

以下是一起甲苯中毒的案例分析。

案例名称:甲苯中毒导致的急救事件案例概述:2021年某工厂的生产车间发生了一起甲苯中毒事故。

该工厂是一家化工企业,主要生产涂料和溶剂产品。

事故发生时,正在生产车间内进行甲苯溶剂的混合和搅拌工作,由于作业人员未正确佩戴防护装备并未通风透气,导致大量甲苯蒸气在车间内蔓延,造成了作业人员中毒。

现场情况:接到报警后,当地急救中心立即派出急救人员前往现场。

到达现场时,发现有多名作业人员呕吐、头晕、乏力、眼睛灼痛等症状,急需紧急处理和救治。

急救人员立即对受影响的员工进行现场治疗,并将其紧急转移到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据医院医生介绍,受影响的员工中有数人出现了严重的中毒症状,包括呼吸困难、神志不清等,需要进行严格的监护和治疗。

急救措施:1. 紧急现场处理:急救人员在现场对受害人进行了抢救性的现场治疗,包括稳定呼吸、清洁皮肤、提供水分补充等。

2. 医院治疗:受影响的员工紧急转移到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医院采取了积极的抢救措施,包括输液、吸氧、洗胃等治疗手段。

事故原因分析:1. 作业人员未正确佩戴防护装备:在化工生产作业中,应严格要求作业人员佩戴防毒面具和防护服等防护装备,以避免中毒事故的发生。

2. 车间通风不畅:在进行有毒化学品操作时,必须保证车间通风系统的正常运行,以及提供良好的透气环境,减少有害气体的积聚。

事故教训与改进措施:1.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对所有作业人员进行化学品安全知识的培训,提升其对危险化学品的认知和防范意识。

2. 强化安全管理措施:加强对化工生产过程中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和控制,确保相关操作符合安全操作规程。

职业病案例: 一起使用冒牌“甲苯”导致中毒事故

职业病案例: 一起使用冒牌“甲苯”导致中毒事故

一起使用冒牌“甲苯”导致中毒事故
事故经过
某年6月1日上午,某鞋厂有8名工人因头晕、乏力、皮下淤斑等表现到当地卫生院留医,当地卫生防疫站接报后到现场调查发现:该厂使用和接触的有害化学物为标签为“甲苯”的清洁剂、黄胶、白乳胶和快干剂。

取该厂一直使用的“甲苯”清洁剂和黄胶样品送省职业病防治院进行挥发物成分测定,结果显示:“甲苯”清洁剂的挥发成分主要是苯(含82.5%),而甲苯仅含14.5%;
黄胶中苯含量为66.8%。

车间空气监测:8个监测点有6个点的苯和甲苯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

该厂建厂时未经劳动卫生审查和验收,车间布局明显不合理。

使用有毒胶水和溶剂的蒙鞋工序与不使用胶水和溶剂的接面、车面、包装等工序安置在同一车间,使有毒有害因素的影响面扩大;胶水和溶剂管理混乱,未及时加盖;车间通风不良,大量有机溶剂挥发气体不能及时排出,导致车间空气中有机溶剂浓度超标严重。

6月2日对全厂生产工人(包括住院8人)共计295人按“职业性健康检查规定”进行了应急职业性健康检查,结果显示:白细胞总数低于4000/L者共计52人;白细胞计数在4000-5000/L者有32人;血小板降低者10人;其中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系降低的有7人。

经追踪观察,目前已有37人被诊断为职业性苯中毒。

事故分析
该中毒事故的原因是该厂使用的“甲苯”清洁剂和胶水中含苯量高,车间劳动卫生防护设施未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
施工、同时验收投产,生产车间布局不合理,通风不良,导致苯浓度严重超标所致。

该中毒事故的原因是该厂使用的“甲苯”清洁剂和胶水中含苯量高,车间劳动卫生防护设施未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投产,生产车间布局不合理,通风不良,导致苯浓度严重超标所致。

槽罐车装卸甲苯时爆燃,司机当场死亡,装车操作工烧伤!安全经验分享

槽罐车装卸甲苯时爆燃,司机当场死亡,装车操作工烧伤!安全经验分享

槽罐车装卸甲苯时爆燃,司机当场死亡,装车操作工烧伤!2019年9月30日8:28分,张家港宁兴液化公司,苏BH5285罐车装甲苯时,发生燃爆事故,造成该车司机陈某死亡,装车操作工刘某烧伤,宁兴液化公司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切断所有紧急切断阀,组织应急救援。

据了解,是装车台装完车后取样时发生燃爆,原因是违章作业,由司机进行取样,静电导致。

静电引发的储罐火灾是近年来发生火灾爆炸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果企业不重视危险化学品储罐区静电的防治,一旦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后果惨重。

危化品储罐区静电缘何产生?危险化学品储罐区生产作业的过程,通常包括易燃、可燃液体的装卸、输送、调合、采样、检尺、测温及设备清洗等各项环节,而危险化学品储罐区静电缘何产生?安全专家指出以下几方面:1.危险化学品的电阻率影响静电产生液体电阻率在1010—1015Ω·m时,可以产生危险静电,而在1013Ω·m是产生的静电最大。

高于1015Ω·m以及低于1010Ω·m时,静电的产生和积聚小,如原油、重油的电阻率是109—1010Ω·m,产生静电的危险性小,而汽油、煤油、清油、喷气燃料等电阻率为1012~1013Ω·m,是最容易产生静电的物质。

2.装卸危险化学品方式造成静电装卸危险化学品方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底部装卸法,另一种是上部装卸法。

这两种方式相比,后者产生静电量更大。

上部装卸法不仅因液体分离产生新的电荷,而且还因危险化学品冲击至罐壁造成喷溅飞沫而产生静电,上部灌装所产生的静电量远大于下部灌装的静电量。

3.不同危险化学品相混合增加静电产生量不同的危险化学品之间混合,化学品的密度和颗粒性质各有不同,在输送或混合的时候,化学品颗粒之间发生摩擦,易导致静电的产生。

4.罐底沉积水增加静电电量如罐底有沉积水,底部装入危险化学品方式会搅起沉积水,从而产生很高的静电电位。

水是静电的良导体,但当少量的水掺杂在危险化学品中,水滴与危险化学品相对流动时产生静电,使危险化学品静电量增加。

甲苯回收爆炸

甲苯回收爆炸

银邦化工甲苯回收爆炸事故2006年6月11日23:50左右,上虞市银邦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邦公司)1号车间二楼甲苯蒸馏岗位发生一起爆炸事故,并引发火灾;爆炸造成1人受伤,火灾于当夜凌晨2:00左右被扑灭,直接经济损失21.25万元。

事故车间为银邦公司1号车间,原生产四甲基磷苯二酚,该车间于2003年年初开始停产,公司于2006年6月8日至事故发生期间,利用该车间一套设备装置用于蒸馏回收甲苯(蒸馏母液为2号车间生产的氯氟氰菊酯〈俗称功夫母液〉)。

事发设备位于1号车间二楼中部的搪玻璃反应釜,属Ⅱ级压力容器,原在谷氨铣车间(4号车间)。

公司于2006年3月,将该反应釜移至1号车间,在6月8日至事故发生期间,该反应釜用于蒸馏功夫母液回收甲苯。

事故经过2006年6月11日23时左右,银邦公司1号车间当班操作工胡某开始做甲苯回收的收尾工作。

此时,反应釜内温度97℃(正常应为85℃)。

蒸馏结束后,胡某先将通往反应釜夹套的蒸汽阀门关闭,又到一楼将真空回收罐处的真空阀门关闭,并立即将放空阀门打开。

回到二楼约2-3分钟后,看到该反应釜人孔口的橡皮塞被冲出,掉在二楼操作平台上,胡某看到后立即将橡皮塞捡起又塞回原处,又过了约2-3分钟,橡皮塞再次被冲出,并且反应釜内的物料也急速从人孔口喷出,同时伴有尖锐的呼啸声。

看到这种情况,胡某事感不妙,边喊车间内的人快跑,边向车间西侧楼梯下逃,当逃到距一楼地面还剩3-4档台阶处时,就听到一声沉闷的爆裂声,同时自己也跌落到地面,胡某看到二楼事故反应釜处弥漫着黑黑的雾状物,但没有着火,随即,胡某又顺着车间西侧南门处爬到车间外通道上,刚站起来想跑,背后就传来一声巨大的爆炸声,在爆炸的同时胡瑞松被一块爆炸碎片击中右脚脚后跟,受伤倒地。

爆炸发生后并酿成火灾。

事故发生后,公司将受伤人员胡某送到市人民医院进行救治,在市消防大队官兵的全力扑救下,火灾于当夜凌晨2:00左右被扑灭。

事故原因分析1、直接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苯事故案例【篇一:甲苯事故案例】甲苯储罐爆炸事故案例1989年7月17日,福建省厦门电化厂在焊接空甲苯储罐时发生爆炸事故,造成3人死亡、2人重伤。

(1)事故经过当天15时30分,胺化班长要求检修班更换打甲苯的陶瓷泵。

换泵时,因清洗需要,操作人员打开了通往该储罐的阀门,换完泵后该阀门未被关闭。

16时交接班时,胺化班长告诉接班人不能把甲苯打人新安装的储罐。

16时5分胺化反应结束,操作人员开泵把甲苯打人重氮化前储罐,但操作人员没有检查通往废甲苯储罐的阀门是否关紧,甲苯在流入重氮化前储罐的同时也流入了废甲苯储罐,并从其底部排污阀处流出,被人发现后,操作人员才将通往废甲苯储罐的阀门关紧。

18时,安环科副科长接到废甲苯储罐上要动火的电话后,到现场查看,因嗅到甲苯味很浓,并且看到地面上有甲苯,便提出最好不要在现场焊接,若要焊接,需要把现场地面和排水沟冲洗干净,施工点周围用湿麻袋遮盖以防止火花飞溅。

但负责施工的副厂长认为在几天前曾焊接过该储罐,这次动火不会有问题。

施工人员按安环科副科长的要求对罐外环境做了一些处理。

负责签发动火证的安全员到现场用鼻子闻了闻,觉得闻不出什么甲苯味,便签发了动火证,安全科、车间和班组的有关人员也分别在动火证上签了字。

18时10分,安环科布置现场用灭火器监护,18时15分开始焊接作业。

焊接过程中突然发生爆炸,储罐顶盖向偏西上方飞出29米远。

在罐顶上作业的3人被同时抛起,3人当场死亡,其中1人被抛出58米远,摔到高22米的屋顶上。

在焊接作业旁边的平台上持灭火器监护的2人被烧成重伤。

(2)事故原因分析①参与人员麻痹大意。

该储罐在就位并接通连接管后,与生产系统已经接通,再次焊接前没有按要求与生产系统进行有效隔绝,而在换泵时阀门已被打开,物料流人施焊的储罐并达到爆炸极限浓度。

在场的施工人员没有向安全员及时介绍罐内流人甲苯的事,安全员在现场闻到有甲苯味,没有认真查找地面上甲苯的来源。

负责施工的副厂长、安全员及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虽然现场甲苯味大,但没有人考虑到罐内有甲苯气体。

②违章操作。

办动火证流于形式,现场动火不检测、不分析,凭感觉签字,签字人员采取不负责任的态度;而且接班操作人员在开泵前未确认通往废甲苯罐的阀门是否处于关闭状态。

②缺乏必要的检测仪器。

施工前,检查人员用鼻子嗅气味来代替科学分析或检测仪检测。

(3)防范措施①执行规章制度必须严格,不能打折扣。

②应尊重科学,对动火现场应认真取样分析或应用测量仪器判断,杜绝用鼻子闻代替科学仪器判断的做法及类似做法。

③各级人员都应加强的责任心,办各种作业证都要认真,签名的各级人员都应切实负起责任,不能流于形式;操作工应按操作程序操作,不能有半点疏忽。

④应认真开展好各层次人员的安全教育,努力提高全厂人员的安全素质,尤其对安全管理人员更应加强安全教育与安全培训。

【篇二:甲苯事故案例】1)事故经过2005年4月14日上午10时左右, 安徽省某公司机动科组织有关人员(总调度、机动科长、仪表负责人、生产维修工人)共8人进入调压站进行气动调节阀更换作业。

作业人员首先关闭了管线两端阀门隔断气源,然后松开气动调节阀法兰螺栓,在松螺栓过程中发现进气阀门没有关紧,仍有漏气现象,又用f型扳手关闭进气阀门。

在漏气情况消除后,作业人员拆卸掉故障气动调节阀,换上经脱脂处理的新气动调节阀,安装仪表电源线和气动调节阀控制汽缸管线,并用万用表测量。

上述工作完毕,制氧工艺主管张某接到在场的调度长批准令,到防爆墙后边,开启气动调压阀约2~3s后,就听到一声沉闷巨响,从防爆墙另一侧的前后喷出大火。

张某想转身关阀,受大火所阻,即快速跑向制氧车间,边叫人灭火,边关停氧压机以切断事故现场的氧气,阻止火势扩大。

后张某又想起氧气来源于氧气罐,便爬上球罐关阀,这才切断了事故现场氧气源。

至此,火势终于被控制住。

事后,通过爆炸现场勘察发现,调压站内的氧气管道被完全烧毁, 旁路管道的上内部没有燃烧痕迹,证明管道被炸开。

事故现场作业人员共有8人,其中7人死亡(3人当场死亡,4人经医院抢救无效后死亡)。

事故发生时另有1人在调压站氮气间,与氧气间中间有防火墙阻隔,没有受到伤害。

2)事故原因事故发生的原因符合由于管道内部纯氧状态下或在泄漏形成管道外部空间呈富氧状态,遇到激发能量后,引起激烈的化学反应(燃烧、爆炸),爆炸后造成大量氧气喷出,反应释放出大量热能,喷射火喷射的高温致使钢管熔化和燃烧反应更加激烈,导致整根管线被毁和人员伤亡;违章使用氧气试漏符合导致发生爆炸的另一重要原因。

3)预防措施(1)氧气生产、输送管道应按照《国务院特种设备监察条例》进行安全性能检验,检验合格方可投入使用;(2)企业应切实落实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主体责任,完善企业特种设备各项管理制度,杜绝违章作业,减少事故的发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切实消除事故隐患;(3)加强重点部位的巡查,并制订相应的预警和应急救援方案,适时进行演练,提高应对紧急事件的能力。

【篇三:甲苯事故案例】需要指出的是产生静电的方式不是单一的,而是几种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静电的危害静电的危害有三种:一是可能引起爆炸和火灾。

爆炸和火灾是静电的最大危害。

静电的能量虽然不大,但因其电压很高且易放电,出现静电火花。

在易燃易爆的场所,可能因为静电火花引起火灾或爆炸;二是可能导致电击。

由于静电造成的电击,可能发生在人体接近带电物体的时候,也可能发生在带静电电荷的人体接近接地体的时候。

电击易引起坠落、摔倒等二次事故。

电击还可引起职工紧张,影响工作。

三是可能影响生产。

在某些生产工程中,不消除静电将会影响仪器设备正常运转或降低产品质量。

此外,静电还可引起电子自动元件误动作,引发二次事故。

三、静电在化工企业产生的表现形式在化工企业产生静电主要有四种形式。

一是物料流动产生静电积聚。

化工企业使用的甲苯、异丙醚、乙酸乙酯、甲醇、酒精等多种易燃易爆有机溶剂,在槽车卸入贮罐→贮罐装入中转桶→中转桶输入反应釜→反应釜放到离心机或分层中转桶过程中,如果使用的是没有静电导去功能的塑料管或静电导去不畅的金属管,而且物料的流速大于4.5米/秒,则就会产生静电,随着物料流过时间的延长,静电产生积聚;二是物料在旋转过程中产生静电。

如果设备的导电性能不佳,各车间反应釜、离心机内的物料,在长时间高速旋转的过程中易积聚静电;三是物料在快速运输过程中,如果运输设备没有可靠接地,由于剧烈晃动,也易产生静电积聚;四是穿在身上的化纤、毛料服装在穿、脱或肢体晃动过程中易摩擦产生静电,化纤、毛料毛巾或布片在擦拭设备、阀门、管道过程中也可产生静电。

四、防止静电的措施一是工艺控制法。

工艺控制法是从工艺流程、设备构造、材料选择及操作管理等方面采取措施,限制电流的产生或控制静电的积累,使之控制在安全的范围之内。

主要措施有:限制物料输送速度,一般情况下不要超过4.5米/秒;灌装时,液体应从槽车等大型容器底部进入,或将注入管伸入容器底部;必须严格按操作规程控制反应釜内易燃液体的搅拌速度;在设备内正在进行灌装、搅拌或循环过程中,禁止检尺、取样、测温等现场操作,当灌装、搅拌或循环停止后,应静置一定时间后,才能进行下一步工序;设备和管道应选用适当的材料,尽量使用金属管材,少用或不用塑料管,如必须使用时,也应采用可导电的管子或内设金属丝、网的管子,并将金属丝、网的一端可靠接地,或采用静电屏蔽措施;适当的安排物料投入顺序;采用惰性气体保护等。

三是静电中和法。

静电中和法主要是将分子进行电离,产生消除静电所必要的离子(一般正负离子成对)。

其中与带电物体极性相反的离子,向带电物体移动,并和带电物体的电荷进行中和,从而达到消除静电的目的。

四是人体的防静电措施。

在需要考虑人体静电危害的场所,应装设金属接地棒,来进行人体接地。

工作人员随时用手接触接地棒,以消除人体所带的静电。

在坐着的工作场所,工作人员可佩戴接地的腕带。

在防静电的场所入口处、外侧,应有裸露的金属接地物。

在有静电危害的场所应注意着装,工作人员应穿戴防静电衣服、鞋和手套,不得穿化纤、毛料衣物。

工作中应尽量不搞可使人带电的活动。

合理使用规定的劳动防护用品。

工作时应有条不紊,避免急性动作。

正在防静电的场所不得携带与工作无关的金属物品。

不准使用化纤、毛料材料制作的拖布或抹布擦洗物品及地面。

五、静电安全检查的内容静电安全检查以生产岗位自查为主,每天至少检查一次。

车间每月至少检查一次,相关管理部门每年指导电工班至少抽查两次。

重点岗位要增加检查次数。

易燃易爆岗位的技术规程必须有防静电的内容。

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对岗位(场所)操作人员进行防静电知识的安全教育和培训。

易燃易爆岗位内各装置系统的总泄漏电阻、接地电阻以及静电消除器的运行状况,由相关管理部门指定电工班或委派外单位专业人员定期进行测定和检查,并作好记录。

发现异常问题,立即研究解决。

各车间、岗位应经常自查各装置、设备和管道的静电接地点和跨接点是否牢固好用。

根据静电检测检查结果,如总泄漏电阻和接地电阻大于要求值时,必须查明原因,立即加以解决。

如一时难以解决,或本车间不能解决的,应立即向上级汇报,并作临时应急措施,确保安全生产。

静电对化工生产是有危害的,但也是可以控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