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管沉淀池计算例题

合集下载

斜管沉淀池计算例题

斜管沉淀池计算例题

3.3 沉淀3.3.1 介绍给水处理的沉淀工艺是指在重力作用下,悬浮固体从水中分离的过程,原水经过投药,混合与反应过程,水中悬浮物存在形式变为较大的絮凝体,要在沉淀池中分离出来,以完成澄清的作用,混凝沉淀后出水浊度一般在10 度以下。

(1)沉淀池类型的选择本设计采用斜管沉淀池,斜管沉淀池是根据浅池理论发展而来的,是一种在沉淀池内装置许多直径较小的平行的倾斜管的沉淀池。

斜管沉淀池的特点:沉淀效率高,池子容积小和占地面积小;斜管沉淀池沉淀时间短,故在运行中遇到水质、水量的变化时,应注意加强管理, 以保证达到要求的水质。

从改善沉淀池水力条件的角度分析,由于斜管的放入,沉淀池水力半径大大减小,从而使雷诺数大为降低,而弗劳德数则大大提高,因此,斜管沉淀池也满足水流的稳定性和层流的要求。

从而提高沉淀效果。

(2)斜管沉淀池的设计计算本设计采用两组沉淀池,水流用上向流。

异向流斜管沉淀池宜用于浑浊度长期低于1000 度的原水。

斜管沉淀区液面负荷,应按相似条件下的运行经验确定,一般可采用9.0~11.0)/(23h m m •。

斜管设计一般可采用下列数据:管径为25~35 毫米;斜长为1.0 米;倾角为60°。

斜管沉淀池的清水区保护高度一般不宜小于1.0 米;底部配水区高度不宜小于1.5 米。

3.3.2 设计计算(1)设计参数处理水量Q =0.425 m/s ,斜管沉淀池与反应池合建,池有效宽度B =8.8m ,混凝处理后颗粒沉降速度u 0=0.4mm/s ,清水区上升速度v =3.0mm/s ,采用塑料片热压六边形蜂窝管,管厚0.4mm ,边距d =30mm ,水平倾角60度。

采用后倾式,以利于均匀配水。

斜管长1m ,管径一般为25~35mm (即管的内切圆直径),取为30mm 。

(2)清水面积A=Q/v1=0.425/0.003=142m2其中斜管结构占用面积按照5%计算,人孔所占面积为1 m2,则:实际清水区所需面积为:A1=142×1.05+1=149.75m2,进水方式:进水区沿8.8m长的一边布置。

斜管沉淀池

斜管沉淀池

斜管沉淀池计算书一、已知条件1、设计水量:6000m3/d2、自用水系数: 1.13、清水上升流速:2mm/s,实际上升流速1.86mm/s4、蜂窝斜管内切圆直径:30mm,倾角60度。

6、颗粒沉淀速度:0.3mm/s7、分成两组每组水量:3300m3/d组数2组二、设计计算1、单池设计水量Q=3300m3/d=0.0382m3/s2、清水区面积A=19.1m2其中斜管结构占面积按8%计,即有效系数φ=0.92A=20.76m23、为配合沉淀池尺寸采用:沉淀池净宽B= 4.2m沉淀池长度:L= 4.9m尺寸调整L= 4.9m4、沉淀池面积B×L=20.58m2沉淀负荷q= 6.7m3/(m2·h),规范:5.0~9.0m3/(m2·h)管内流速v0v0=v/sinθ= 2.3mm/s考虑到水量波动,采用v0=3mm/s斜管长度ll=d×(1.33v0-μsinθ)/μcosθ=562.4mm考虑管端紊流、积泥等因素,过渡区l'=250mm斜管总长L=l+l'=812.4mm,按1000mm 计复核管内雷诺数及沉淀时间水力半径R=d/4=7.5mm=0.75cm管内流速v0=0.23cm/s运动粘度ν=0.01cm/s(当t=20℃时)Re=Rv0/ν=17.3沉淀时间T=L/v0=433s =7.22min(沉淀时间T一般在4~8min之间)5、池高超高0.55m清水区高度 1.13m斜管高度0.87m布水区高度(沉淀池底到斜管支撑) 1.55m排泥区高度0.7m总高H= 4.8m采用 4.8m6、沉淀池进口采用穿孔花墙花墙厚300mm,砌块300×300,孔洞150×150,孔距300水流通过花墙流速采用0.1m/s穿孔花墙净面积A=0.382m2,取0.40m采用150×150方形孔:横向间距300D=0.15m孔眼数n=17.8个实际采用18个实际流速v=0.094m/s,峰值系数 1.5,v=0.141m/s。

网格絮凝斜管沉淀池计算案例

网格絮凝斜管沉淀池计算案例
0.070
0.013
.

0.10
.
.
i=
槽内起点水深:h1=ℎ
0.040m2
.
0.152
51.41
0.00048
.
0.00048
5.3
0.10
超负荷 30%时出水槽内流量 Q=0.01215×1.3=0.01579m3/s,集水总槽内流速
取 0.3m/s,槽宽 b=0.2m。
.
槽内终点水深:h4=
池子总高度为:0.3+1.5+1.5+0.6+0.87=4.8m。
(3)参数复核
1)雷诺数:
水力半径 R=d/4=30/4=7.5mm
运动粘度=0.01cm2/s(t=20℃)
Re=0.75*0.2/=0.75*0.2/0.01=15
2)沉淀时间:
T=l/ =1000/2.373=421s=7.02min
絮凝池的反应过程共分为三段,第一段放置密型网格,过栅流速设置为
0.25m/s,第二段放置疏型网格,过栅流速设置为 0.22m/s,第三段放置栅条。第
一段过孔流速为 0.3~0.2m/s,第二段过孔流速为 0.2~0.15m/s,第三段过孔流速为
0.15~0.1m/s。
以下为絮凝过程中不同段的竖井隔墙上孔洞尺寸及过孔流速,共 15 个竖井,
(4)排水渠计算
集水槽坡降为 0.15,水面坡降为 0.035m。
排水渠底的标高在集水槽的基础上降低 0.2m,宽度设置为 0.4m。
七、排泥方式及计算
沉淀池日排泥量为 472.23m3/d,则每小时为 19.68m3/h。设置每小时排泥一
次。设置排泥管的管径为 DN200mm,管道横截面为 0.0314 m2,穿孔管长度为

斜管沉淀池设计计算

斜管沉淀池设计计算
mm
mm
t % t/m3 m3
m3 m3
污泥斗
m3
m2
m2
m2
大于单斗排泥
m3

6.0
平台置于沉淀池中部
m m m/min m3 min
mm h m/s
m m
m m m m
mm cm cm/s cm2/s
s min
满足排泥要求
1.已知条件:
2.单池计算 a.清水区面积 b.斜管长度L
斜管沉淀池设计计
进水量Q=
5
自用水系数=
5
则进水量Q'=
0.608
设计斜管沉淀池座数为2座
单座Q1=
0.304
清水区上升流速=
1.3
取颗粒沉降速度=
0.3
取SS与NTU相关系数为
1.2
进水NTU=
50
出水NTU=
3
采用塑料片热压六边形蜂窝管
管厚=
0.3
清水区高h清=
1.2
e.复核Re及 沉淀时间T
布水区高h布= 污泥斗高h斗=
斜管高 沉淀池总高H=
水力半径R= =
管内流速V0= 取运动黏度ν=
则雷诺数Re= 沉淀时间T= =
1.5 2.5 0.69 6.19
8.75 0.875
0.15 0.01 13.13 532.94 8.88
斜管沉淀池设计计算
6.11
采用双钢丝绳牵引刮泥机,卷扬机平台置于沉淀池中部
取刮泥板高h2= 刮泥板宽b2=
刮泥两板台行刮进泥速机度一V个2= 工作刮循泥环机刮一泥个量工V刮作=
循环所需时间T刮=
取排泥管直径d= 取排泥时间t排= 则排泥流速V泥=

水厂设计(沉淀池、滤池)及计算公式(例)

水厂设计(沉淀池、滤池)及计算公式(例)

净(制)构筑物根据人饮工程设计规模Q =6000m ³/d ,为自流引水处理,运行时间为24小时/天,日处理水量约6000 m ³,每小时水处理能力为250 m ³/h 。

水厂建两组净水建筑物,每组日处理水量约3000 m ³,每小时水处理能力为125 m ³/h 。

水厂建净水建筑物两组四座,单组净化能力Q =125m ³/h 。

水源水质化验结果表明,浑浊度、大肠菌群、细菌总数三项指标超标。

为保证人民生活饮水卫生达国标GB5749-85要求,拟定净水构筑物工艺流程为:进水→旋流孔室反应→斜管沉淀→重力式无阀滤池→清水池。

现只计算一座(1500 m ³)的净水结构:一.穿孔旋流孔室式反应池设计参数:反应池采用6格,反应时间20分钟,池高度拟定为3.7m ,V 进口=1.0m/s ,V6=0.2(m/s )。

反应池总容积W=QT/60=62.5×20/60=20.83(m ³)反应池面积F=W/H=20.83/2.5=8.332(㎡)单格池面积f =F/n =8.332/6=1.389(㎡)设计拟定为正8边形内切圆直径为1.3m 的单个反应池的面积为1.4㎡,满足设计要求。

各单池进孔口流速=1.0+0.2-0.2×T t n )12.00.1(122-+ =1.2-0.2T t n241+ 第一格进口管径采用0.15mtn =n Tn '' 式中n ''——第n 格序数n =6格t1=3.33(min ) t2=6.67(min )t3=10(min ) t4=13.33(min )t5=16.67(min) t6=20(min)V1=1.2-0.2×sqrt((1+24×3.33/20))=0.75(m/s)V2=1.2-0.2×sqrt((1+24×6.67/20))=0.6(m/s)同理可求得:V3=0.48(m/s) V4=0.38(m/s)V5=0.28(m/s) V6=0.2(m/s)各格进口尺寸,1—6格拟定为正8边形由流量公式得:Q=62.5m3/h=0.01736 m³/s据公式Fn=Q/Vn计算得:F1=0.01736/0.75=0.0231(㎡)实际采用孔口尺寸:b×h=0.11×0.22=0.0242(㎡)F2=0.01736/0.6=0.0289(㎡)实际采用孔口尺寸:b×h=0.12×0.24=0.0288(㎡)同理得:F3=0.0363(㎡)实际采用孔口尺寸:b×h=0.14×0.27=0.0378(㎡)F4=0.0462(㎡)实际采用孔口尺寸:b×h=0.16×0.29=0.0464(㎡)F5=0.0613(㎡)实际采用孔口尺寸:b×h=0.18×0.34=0.0612(㎡)F6=0.0868(㎡)实际采用孔口尺寸:b×h=0.21×0.42=0.0882(㎡)GT值计算,要求梯度值GT在104—105之间由公式G式中h=1.06 V2n/2g为孔口水头损失经计算得:H进口=0.054 h1=0.03 h2=0.019 h3=0.012 h4=0.008 h5=0.004则h=h进口+h1+h2……h5=0.111(m)G2010029.160111.05004⨯⨯⨯⨯-=21.2(L/s)(G=20~60s-1)GT=21.2×1500=31800≈3.18×104在104—105之间,故能满足要求。

斜管沉淀池计算

斜管沉淀池计算

工程名称:斜管沉淀池设计计算一、已知条件处理水量Q=195000 m3/d斜管沉淀池分两组颗粒沉降速度µ=0.35 mm/s清水区上升流速:v=2.5mm/s采用塑料片热压六边形蜂窝管,管厚=0.4mm,边距d=30mm,水平倾角θ=600。

二、设计计算1.每组沉淀池的流量Q:Q=195000/2 m3/d=97500 m3/d=1.13 m3/s2.清水区面积:A=Q/v=1.13/0.0025=452 m2 ,其中斜管结构占用面积按3%计,则实际清水区需要面积:A/=452×1.03=465.6 m2为了配水均匀,采用斜管区平面尺寸为15.8m×29.5,使进水区沿29.5m长一边布置。

3.斜管长度L管内流速:v=v/sinθ=2.5/sin600=2.5/0.866=2.89mm/s-µsinθ)d/µcos600=(1.33×2.89-0.35×斜管长度:L=(1.33 v0.866)d30/0.35×0.5=607mm考虑管端紊流、积泥等因素,过渡区采用250mm斜管总长:L/=250+607=857,按1000mm计4.池子高度:采用保护高度:0.3m工程名称:清水区:1.2m布水区:1.2m穿孔排泥斗槽高:0.8m斜管高度:h=L/sinθ=1×sin600=0.87m池子总高:H=0.3+1.2+1.2+0.8+0.87=4.37m5.沉淀池进口采用穿孔墙,排泥采用穿孔管,集水系统采用穿孔管,以上各项计算均同一般沉淀池或澄清池设计。

6.复算管内雷诺数及沉淀时间:/ξRe=Rv式中水力半径:R=d/4=30/4=7.5mm=0.75cm=0.289cm/s管内流速:v运动黏度:ξ=0.01cm2/s(当t=200C时)Re= 0.75×0.289/0.01=21.68沉淀时间:T= L// v=1000/2.89=346s=5.77min(沉淀时间T一般在4~8min之间)。

斜管沉淀池设计计算

斜管沉淀池设计计算

斜管沉淀池设计计算(水厂)斜管沉淀池设计计算1、清水区面积A2110001.1==63.02m824Q A q 式中:2332m m 5~9m /m h,A Q q ——清水区面积,;——单组斜管沉淀池的设计流量,;——斜管沉淀池的液面负荷,北方寒冷地区宜取低值。

2、清水区实际面积A263.0267.77m 0.93A A 式中:2m 0.92~0.950.79~0.86A ——清水区的实际面积,;——有效系数(或利用系数),指斜管区中有效过水面积(总面积扣除斜管的结构面积)与总面积之比。

由于材料厚度和性状的不同的而已,塑料与纸质六边形蜂窝斜管的有系数为,石棉水泥板的有效系数为。

3、清水区宽B同絮凝池。

通常,为保证排水均匀,清水区宽B 沿絮凝池的长边布置。

即是清水区宽为:10.8mB 4、清水区长L6.28mAL B 5、斜管长取斜管长为1ml 斜管支撑系统采用钢筋混凝土梁——角钢——扁钢的方式制作。

等边角钢对中置于钢筋混凝土上,两侧电焊连接,角钢与扁钢垂直搁置并在接头处的扁钢两侧焊牢固,钢筋混凝土两端与池壁现浇。

6、沉淀池水力校核斜管内流速取为 3.5mm /(3~10mm /)s s 一般为Re =56<500管内流速水力半径/运动粘度,要求,满足。

2-5=765.63>10Fr 管内流速,要求,满足。

水力半径运动粘度7、沉淀池池高H12345=0.3+1.2+0.87+1.6+0.54=4.51mH h h h h h 式中:12233114450.3m;1.0m;=sin (m),601.5mm h h h h h l l h h h o——超高,取为——清水区高度,《室外给水设计规范》要求——斜管区高度,,为斜管长为斜管放置倾角,通常为;——配水区高度,《室外给水设计规范》要求——泥斗高,。

8、沉淀池出口设计—集水系統目前采用的办法多为集水槽出水。

断面为矩形的集水槽,采用淹没式孔口集水方式。

斜管(板)式沉淀池设计计算书

斜管(板)式沉淀池设计计算书

④校核Gm
Gm= ( V12 V22 ) 2tv
式中
V1—配水孔水流收缩断面的流速,m/s,V1=Vn/ε,ε=1 V2—导流絮凝区平均向下流速,m/s,V2=Q/f
f—导流絮凝区环形面积,㎡
设导流絮凝区的宽度与配水槽同宽,则
V2=
QO(1 R) 3600πB(D+B)

5.615551 m/s
Gm= ( V12 V22 ) = 2tv
39.62 m3
237.74 m3,大于污泥设计量
(7)沉淀池的总高度H 设置超高h1 缓冲层高度h4 沉淀池总高度H H=h1+h2+h3+h4+h5
0.30 m 0.50 m
5.266 m
(8)流入槽设计 采用条形平底槽,等距设布水 孔径d 并加短管L
①流入槽 设流入槽宽B 槽中流速取v 则槽中水深h
Gm—导流絮凝区的平均速度梯度,一般可取10~30s-1

t=
650 s
Gm=
20 s-1
水温20℃时,v=
Vn=Gm× 2tv
布水孔数 n= QO(1 R)= 3600VnS
0.00000106 m2/s 0.74 m/s
78001 个
③孔距L
L1= L = n
水槽总长度
2.564060468 ㎜ 200 m
(4)校核固体负荷G G=2(4 1 R)QOX = A
49.14 [kg/(㎡·d)]
(5)污泥区的容积V
h2
qt
污泥区容积按贮泥时间t确定
3h
V=
2T(1 R)QX 24 (X+Xr)

每个沉淀池污泥区容积V' = 总污泥量

斜管沉淀池计算

斜管沉淀池计算

工程名称:斜管沉淀池设计计算一、已知条件处理水量Q=195000 m3/d斜管沉淀池分两组颗粒沉降速度µ=0.35 mm/s清水区上升流速:v=2.5mm/s采用塑料片热压六边形蜂窝管,管厚=0.4mm,边距d=30mm,水平倾角θ=600。

二、设计计算1.每组沉淀池的流量Q:Q=195000/2 m3/d=97500 m3/d=1.13 m3/s2.清水区面积:A=Q/v=1.13/0.0025=452 m2 ,其中斜管结构占用面积按3%计,则实际清水区需要面积:A/=452×1.03=465.6 m2为了配水均匀,采用斜管区平面尺寸为15.8m×29.5,使进水区沿29.5m长一边布置。

3.斜管长度L管内流速:v=v/sinθ=2.5/sin600=2.5/0.866=2.89mm/s-µsinθ)d/µcos600=(1.33×2.89-0.35×斜管长度:L=(1.33 v0.866)d30/0.35×0.5=607mm考虑管端紊流、积泥等因素,过渡区采用250mm斜管总长:L/=250+607=857,按1000mm计4.池子高度:采用保护高度:0.3m工程名称:清水区:1.2m布水区:1.2m穿孔排泥斗槽高:0.8m斜管高度:h=L/sinθ=1×sin600=0.87m池子总高:H=0.3+1.2+1.2+0.8+0.87=4.37m5.沉淀池进口采用穿孔墙,排泥采用穿孔管,集水系统采用穿孔管,以上各项计算均同一般沉淀池或澄清池设计。

6.复算管内雷诺数及沉淀时间:/ξRe=Rv式中水力半径:R=d/4=30/4=7.5mm=0.75cm=0.289cm/s管内流速:v运动黏度:ξ=0.01cm2/s(当t=200C时)Re= 0.75×0.289/0.01=21.68沉淀时间:T= L// v=1000/2.89=346s=5.77min(沉淀时间T一般在4~8min之间)。

斜板斜管沉淀池计算

斜板斜管沉淀池计算

污水部分
日平均水量(m3/h)60
进水COD浓度(mg/l)
出水COD浓度(mg/l)
进水悬浮物浓度(mg/l)250
出水悬浮物浓度(mg/l)50
池子数量n(座)1
设计表面负荷(m3/(m2.h) 1.3可以取到3-6
1、池子的水面面积F(m2)50.718512260.91为斜板区面积利用系数
2.1、圆形池的直径D(m)8.038007822
2.2、方形池边长a(m)7.121693075
斜管区上部水深h2(m)1一般取0.5-1
斜管高度h3(m) 1.2一般取1-1.2
3、池内水力停留时间t(h) 1.692307692
污泥部分
每人每日污泥量S(L/(人.d)0.8一般取0.3-0.8
设计人口数N(个)200
污泥室储泥周期T(d)0.5
4.1、污泥部分所需的容积V(m3)0.08算法1(根据人口数计算)污泥密度γ(t/m3)1大约值为1
污泥含水率ρ0(%)98%
4.2、污泥部分所需的容积V(m3)0.145425167算法2(根据污泥浓度计算)污泥斗高度h5(m)0.5
污泥斗上部半径R(m) 4.019003911
污泥斗下部半径r1(m)0.25
污泥斗下部边长a1(m)0.5
5.1、污泥斗容积V1(m3)9.011613388圆锥体
5.2、污泥斗容积V1(m3)9.088226466方锥体
超高h1(m)0.3
斜管区底部缓冲层高度h4(m)0.6一般取0.6-1.2m
6、沉淀池总高度H(m) 3.6
用系数
人口数计算)污泥浓度计算)。

沉淀池设计计算

沉淀池设计计算

沉淀池设计计算1、清水区流量Q总取实际值表面负荷V(一般取12m3/(m2.h)~25 m3/(m2.h))斜管结构占用面积按4%计清水池面积F=(1+4%)Q总/V2、集水槽每个小矩形堰流量q流量系数m取0.43堰宽b取0.05m堰上水头H=(q/mb(2g)0.5)1.5集水槽宽取b’堰口负荷V 一般取7L/(m.s)进水流量Q总(单位:m3/s)单个集水槽长度L集水槽数量n=Q总/VL单个集水槽流量q=Q总/n末端临界水深h k=(q2/gb’2)^(1/3)集水槽起端水深h=1.73h k集水槽水头损失:h-h k3、池体高度⑴超高H1=0.4m 根据室外给排水设计规范⑵斜管沉淀池清水区高度H2=1.0m⑶斜管倾角α长度L 斜管高度H3=L.SINαα一般取值60°⑷斜管沉淀池布水区高度H4=1.5m⑸污泥回流比R1(0.5%~4%),污泥浓缩时间t n=8h 流量Q总清水区面积取F污泥浓缩高度H5=R1Q总t n/F(6) 贮泥区高度H6=0.95m(7) 总高H=H1+H2+H3+H4+H5+H6混合室计算1、混合室长、宽:L 混合池底面积s 水深:H+0.2(混合池高度比沉淀池高0.2m)流量Q总S=Q总/(H+0.2)L=S0.5停留时间t=S(H+0.2)/Q总2、最小水力梯度G(一般取500~1000)水温T(15℃)停留时间t水的粘度μ0.00114pa.s最小吸收功率p=μG2Q T t/1000搅拌机总机械效率η1搅拌机传动效率η2旋转轴所需电机功率N=P/η1/η23、池体边长L池体当量直径:D0=(4L.L/3.14)^(1/2)搅拌器直径D=(1/3~2/3)D0搅拌器外缘速度V(1m/s~5m/s)转速n=60v/3.14D搅拌机距池底H=(0.5~1.0)D4、搅拌器排液量Q=k q nD3(k q桨液流量准数取0.77)n:搅拌器转速D:搅拌器直径体积循环次数:Z=Qt/vt:混合时间v:混合池有效容积絮凝室面积1、絮凝渠水深H+100 流量Q总反应时间t(6min~10min)F=tQ总/(H+100)2、絮凝回流比R (一般取10)导流筒内设计流量:Qn=1/2(R+1) Q总3、导流筒内流速V取0.6m/s导流筒直径D=(4Q总/3.14V)^(1/2)4、导流筒下部喇叭口高度H 角度αα一般取60°导流筒下缘直径D’=D+2Hcotα5、导流筒上缘以上部分流速V (一般取0.25m/s)导流筒上缘距水面高度H=Qn/3.14VD’5、搅拌机功率搅拌机提升水量Qt=Qn 机械效率η(一般取0.75)提升扬程Ht (一般取0.15m)γ水的密度γ=1000kg/m3N絮=Qt.Ht. γ/102η。

某12000方高效沉淀池池设计计算

某12000方高效沉淀池池设计计算

某12000方高效沉淀池池设计计算一、设计水量Q=12000m³/d=500m³/h=0。

14m3/s二、构筑物设计1、澄清区水的有效水深:本项目的有效水深按6。

7米设计.斜管上升流速:12~25m/h,取20 m/h.——斜管面积A1=500/20=25m2;沉淀段入口流速取60 m/h。

—-沉淀入口段面积A2=500/60=8.3m2;中间总集水槽宽度:B=0.9(1。

5Q)0.4=0.9×(1.5×0。

14)0.4=0。

48m取B=0.6m.从已知条件中可以列出方程:X•X1=8。

3 —-①(X—2)•(X—X1-0。

4)=25 ——②可以推出:A=X3—2.4X2-33。

3X+16.3=0当X=7.0时 A=8。

6>0所以取X=7。

0.即澄清池的尺寸:7。

0m×7.0m×6.7m=328m3原水在澄清池中的停留时间:t=328/0。

14=2342s=39min;X1=8.3/X=1。

2 ,取X1=1。

2m,墙厚0。

2m斜管区面积:7。

0m×5。

6m=39。

2m2水在斜管区的上升流速:0。

14/39。

2=0。

0035m/s=12。

6m/h从而计算出沉淀入口段的尺寸:7m×1。

2m.沉淀入口段的过堰流速取0。

05m/s,则水层高度:0.14÷0。

05÷7=0。

4m。

另外考虑到此处设置堰的目的是使推流段经混凝的原水均匀的进入到沉淀段,流速应该比较低,应该以不破坏絮体为目的。

如果按照堰上水深的公式去计算:h=(Q/1。

86b)2/3=(0。

14/1.86×7)2/3=0.046m。

则流速为0.23m/s。

这么大的流速经混凝的原水从推流段进入到沉淀段,则絮体可能被破坏.因此,考虑一些因素,取1。

05m的水层高度。

推流段的停留时间3~5min,取4 min。

V=500×3/60=25 m3则宽度:25÷2.65÷7=1。

反应絮凝池及斜管沉淀池计算

反应絮凝池及斜管沉淀池计算

反应絮凝池及斜管沉淀池计算1、栅条絮凝池设计计算1。

1、栅条絮凝池设计通过前面的论述确定采用栅条絮凝池。

栅条絮凝池是应用紊流理论的絮凝池,网格絮凝池的平面布置由多格竖井串联而成。

絮凝池分成许多面积相等的方格,进水水流顺序从一格流向下一格,上下接错流动,直至出口,在全池三分之二的分格内,水平放置栅条,通过栅条的孔隙时,水流收缩,过孔后水流扩大,形成良好的絮凝条件。

1.1.1网格絮凝池设计要求:(1)絮凝时间一般为10-15min。

(2)絮凝池分格大小,按竖向流速确定。

(3)絮凝池分格数按絮凝时间计算,多数分成8-18格,可大致按分格数均匀成3段,其中前段3-5min,中段3—5min,未段4-5min。

(4)栅条数前段较多,中段较少,未段可不放.但前段总数宜在16层以上,中段在8层以上,上下两层间距为60—70㎝。

(5)每格的竖向流速,前段和中段0.12—0.14m/s,未段0.22—0.25m/s.(6)栅条的外框尺寸加安装间隙等于每格池的净尺寸。

前段栅条缝隙为50㎜,中段为80㎜。

(7)各格之间的过水孔洞应上下交错布置,孔洞计算流速:前段0。

3—0。

2 m/s,中段0.2—0。

15 m/s,末段0。

14—0。

1 m/s,各过水孔面积从前段向末段逐步增大.所有过水孔须经常处于淹没状态.(8)栅孔流速,前段0。

25-0.3 m/s ,中段0。

22—0.25 m/s.(9)一般排泥可用长度小于5m ,直径150-200mm 的穿孔排泥管或单斗底排泥,采用快开排泥阀。

1.1。

2网格絮凝池计算公式 (1)池体积60QTV =( m 3) (3。

1) 式中:V ——池体积( m 3); Q —-流量(m 3/h);T —-絮凝时间(min ) (2)池面积1H VA =(㎡) (3。

2) 式中:A ——池面积(㎡);1H ——有效水深(m) (3)池高()m H H 3.01+=(3.3)(4)分格面积v Qf =(3。

(整理)斜板沉淀池设计

(整理)斜板沉淀池设计

环保设备课程作业环境与测绘学院作业1:斜板沉淀池设计计算采用异向流斜板沉淀池1.设计所采用的数据①由于斜板沉淀池在絮凝池之后,经过加药处理,故负荷较高,取q=3.0mm/s②斜板有效系数η取0.8,η=0.6~0.8③斜板水平倾角θ=60°④斜板斜长 L=1.2m⑤斜板净板距 P=0.05m P一般取50~150mm⑥颗粒沉降速度μ=0.4mm/s=0.0004m/s2.沉淀池面积A=Qq=2000024×60×60×0.003≈77m2式中 Q——进水流量,m3/d q——容积负荷,mm/s 3.斜板面积A f=Qημ=2000024×3600×0.8×0.0004=723m2需要斜板实际总面积为A f′=A fcosθ=7230.5=1447m24.斜板高度h=l×sinθ=1.2×sin60°=1.0m5.沉淀池长宽设斜板间隔数为N=130个则斜板部分长度为l1=130×0.05÷sin60°=7.5m斜板部分位于沉淀池中间,斜板底部左边距池边距离l2=0.1m,斜板底部右边距池边距离l3=0.8m,则池长L=7.5+0.1+0.8=8.4m池宽B=AL =778.4=9.2m校核:B′=A f′(N+1)×l=9.2m,符合故沉淀池长为8.4m,宽为9.2m,从宽边进水。

6.污泥体积计算排泥周期T=1d()()()()61232410020000200201010090100110096Q C C TV m nγρ--⨯⨯⨯-⨯⨯===-⨯-污泥斗计算设计4个污泥斗,污泥斗倾斜角度为67°,污泥斗下底面长a=0.4m ,上底面长b=2.1m 。

5 2.10.4tan tan 6722222b a h m θ⎛⎫⎛⎫=-=-︒= ⎪ ⎪⎝⎭⎝⎭污泥斗总容积: 3150.4 2.1249.29222a b V h n L m ++=⨯⨯⨯=⨯⨯⨯=>V=90m 3,符合要求。

斜板沉淀池计算

斜板沉淀池计算

设计依据及参考资料日平均流量Q=200日最大变化系数Kz=最大流量 Qmax =0进水水质BOD5=COD=出水要求BOD5=COD=斜板垂直净距=80-100 mm斜板长 1-1.2m倾角 60度底部缓冲层高度 0.5-1.0m斜板上部水深 0.5-1.0m池壁和斜板的间隙处应设置挡流板,防止水流短路,斜板上缘向池子进水端后倾安装进水设穿孔墙 ,出水多采用多槽出水,池面多增设几条平行的出水堰和集水槽,以改善出水水质。

一般采用重力排泥池内停留时间不超过: 初沉池 30min, 二沉池 60min设斜板冲洗设施1.池子水面面积q'=F=Q/nq'*0.91=12.21001221m2 =2.池子的边长L=SQRT(F)= 3.605551275m =3.停留时间设清水区高h2=0.7t=(h2+h3)60/q'=125.28min4.污泥部分所需容积排泥时间T=2V0=T*Q*ss*60%*100/γ(100-P0)= 2.4m35.污泥斗容积:设底部宽a10.5V=2* π*h5*(R2+Rr+r2)/3= 3.1221006926.沉淀池总高度设超高h1=0.3斜板下部缓冲层h4=0.529H=h1+h2+h3+h4+h5= 3.52275m板间距0.8板宽日最大变化系数Kz=水温T=SS=缘向池子进水端后倾安装行的出水堰和集水槽,以改善出水水质。

0.75m3/m2 h13m23.6m斜板长1m,则高度h3=0.866md斗高h5=(L/4-a1/2)tg60= 1.12775m分两个斗>V0mm。

斜板沉淀池——精选推荐

斜板沉淀池——精选推荐

斜板沉淀池设计计算1.设计所采用的数据①由于斜板沉淀池在絮凝池之后,经过加药处理,故负荷较高,取q=3.0m3/(m2·h)②斜板面积利用系数η=0.91③斜板水平倾角θ=60°④斜板斜长 L=1.2m⑤斜板净板距 P=0.08m P一般取80~100mm⑥颗粒沉降速度μ=0.4mm/s=0.0004m/s⑦斜板区上部清水区水深h2=0.8,h=0.7~1.0⑧底部配水区和缓冲区高度1.5m(大于1m)⑨设计流量Q=100m3/h2.沉淀池面积A=Q(0.91×nq)=1000.91×2×3.0≈17.7m2式中 Q——进水流量,m3/hq——容积负荷,m3/(m2·h) 3.斜板面积A f=Qημ=1000.91×0.0004×3600≈76.3m2需要斜板实际总面积为A f′=A fcosθ=76.30.5=152.6m24.沉淀池长宽设斜板间隔数为N=50个则斜板部分长度为l1=50×0.08÷sin60°=4.6m斜板部分位于沉淀池中间,斜板底部左边距池边距离l2=0.1m,斜板底部右边距池边距离l3=0.8m,则池长L=4.6+0.1+0.8=5.5m池宽B=AL =17.75.5=3.2m故沉淀池长为5.5m,宽为3.2m,从宽边进水。

5.污泥体积计算设排泥间隔天数T=2d,取每人每天平均泥量为25g/人·d,污泥含水率为95% 由此换算成污泥量w为:w =25×100(100−95)×1000=0.5(L/人·d ) V =0.5×10000×21000=10m 3污泥斗计算 设计4个污泥斗,污泥斗倾斜角度为67°,污泥斗下底面长a=0.4m ,上底面长b=2.1m 。

5 2.10.4tan tan 6722222b a h m θ⎛⎫⎛⎫=-=-︒= ⎪ ⎪⎝⎭⎝⎭污泥斗总容积:7.沉淀池总高度式中 h 1——保护高度(m ),一般采用0.3-0.5m ,本设计取0.3m ;h 2——清水区高度(m ),一般采用0.5-1.0m ,本设计取1.0m ;h 3——斜管区高度(m );h 4——配水区设计高度(m ),大于1m ,本设计取1.5m ;h 5——排泥槽高度(m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沉淀3.3.1 介绍给水处理的沉淀工艺是指在重力作用下,悬浮固体从水中分离的过程,原水经过投药,混合与反应过程,水中悬浮物存在形式变为较大的絮凝体,要在沉淀池中分离出来,以完成澄清的作用,混凝沉淀后出水浊度一般在10 度以下。

(1)沉淀池类型的选择本设计采用斜管沉淀池,斜管沉淀池是根据浅池理论发展而来的,是一种在沉淀池内装置许多直径较小的平行的倾斜管的沉淀池。

斜管沉淀池的特点:沉淀效率高,池子容积小和占地面积小;斜管沉淀池沉淀时间短,故在运行中遇到水质、水量的变化时,应注意加强管理, 以保证达到要求的水质。

从改善沉淀池水力条件的角度分析,由于斜管的放入,沉淀池水力半径大大减小,从而使雷诺数大为降低,而弗劳德数则大大提高,因此,斜管沉淀池也满足水流的稳定性和层流的要求。

从而提高沉淀效果。

(2)斜管沉淀池的设计计算本设计采用两组沉淀池,水流用上向流。

异向流斜管沉淀池宜用于浑浊度长期低于1000 度的原水。

斜管沉淀区液面负荷,应按相似条件下的运行经验确定,一般可采用~)/(23h m m •。

斜管设计一般可采用下列数据:管径为25~35 毫米;斜长为1.0 米;倾角为60°。

斜管沉淀池的清水区保护高度一般不宜小于1.0 米;底部配水区高度不宜小于1.5 米。

3.3.2 设计计算(1)设计参数处理水量Q=0.425 m/s,斜管沉淀池与反应池合建,池有效宽度B=8.8m,混凝处理后颗粒沉降速度u=0.4mm/s,清水区上升速度v=3.0mm/s,采用塑料片热压六边形蜂窝管,管厚0.4mm,边距d =30mm,水平倾角60度。

采用后倾式,以利于均匀配水。

斜管长1m,管径一般为25~35mm(即管的内切圆直径),取为30mm。

(2)清水面积A=Q/v==142m21其中斜管结构占用面积按照5%计算,人孔所占面积为1 m2,则:=142×+1=149.75m2,实际清水区所需面积为:A1进水方式:进水区沿8.8m长的一边布置。

为了配水均匀设计尺寸:B×L=8.8m×14.3m(3)斜管长度L=v/sin60°==3.5mm/s,斜管内水流速度v2L=(×2×sin60°)d/(u×cos60°)=(×)×30/(×)=746mm考虑到管端紊流,积泥等因素,过渡区采用200mm,斜管总长为以上两者之和,取946mm,按照1000mm计。

(4)沉淀池高度清水区高1.2m,布水区高1.5m,斜管高1000×sin60°=0.87m,穿孔排泥斗槽高0.8m,超高0.3m,池子总高H =++++=4.7m。

斜管安装长度2L=L×cos60°=1×=0.5m(5)沉淀池进口穿孔花墙穿孔墙上的孔洞流速v3采用v3=0.15 m/s,洞口的总面积:A2=Q/ v3==2.8 m2,每个洞口尺寸定为15cm×8cm,则洞口数为:(×)=240孔。

穿孔墙布于布水区1.5m的范围内,孔共分为4层,每层60个。

(6)集水系统采用两侧淹没孔口集水槽集水。

中间设1条集水渠,沿池长方向两边各布置10条穿孔集水槽,为施工方便槽底平坡,集水槽中心距:L ’=L/n =10=1.43m ,每条集水槽长()/2=4.1m ,每槽集水量q =(10×2)=0.02125 m 3/s ,考虑池子的超载系数为20%,故槽中流量q 0==×=0.0255 m 3/s集水槽双侧开孔,孔径d =25mm ,又q =uf gh 2,则:孔数n =Q/q = 2gh uf Q =12.08.92025.0462.002125.02⨯⨯⨯⨯⨯π=, 取n =46个,每边23个孔眼。

孔距:231.4=0.18m ,孔眼从中心向两边排列。

集水槽宽b =4.0=×()4.0=0.207m ,为便于施工取为0.2m 起点槽中水深H 1==×=0.15m终点槽中水深H2==×=0.25m淹没深度取12cm,跌落高度取5cm,超高0.15m槽的高度H3=H2+++=0.57m(7)集水渠集水渠:集水渠的流量为0.425m3/s,假定集水渠起端的水流截面为正方形,则渠宽度为:b=×()4.0=0.64m。

起端水深0.66m,考虑到集水槽的水流进入集水渠时应自由跌水,跌落高度取0.08m,即集水槽底应高于集水渠起端水面0.08m,同时考虑到集水槽顶与集水渠相平,则集水渠的总高度为:H1=++=1.28m出水管流速v4=1.2m/s,则直径为:D=(×4/π)5.0=672mm,取D=700mm。

(8)沉淀池的排泥采用穿孔排泥管,穿孔排泥管横向布置,沿与水流垂直方向共设10根,单侧排泥至集泥渠,集泥渠尺寸L×B×H=25.7m ×1.0m×2.5m,孔眼采用等距布置,穿孔管长11m,首末端集泥比为,查得Kw=,取孔径d=25mm,孔口面积f=×10-4,取孔距s=0.4m,孔眼数目:m=L/s-1=11/=27个。

孔眼总面积:∑w=27××10-4=0.01323m2,穿孔管断面面积为:w=∑w0/wk==0.0184 m2,穿孔管直径为:D=(4×π) 5.0=0.153m。

取直径为200mm,孔眼向下与中垂线成45度角,并排排列,采用启动快开式排泥阀。

(9)复算管内雷诺数及沉淀时间Re=R v2/μ式中:R——水力半径,R=d/4=30/4=7.5mm=0.75cmv2——管内流速v2=v/sin60°==3.5mm/s,μ——运动粘度0.01cm2/s(t=20℃)Re =×/=<100所以水流在沉淀池内是层流状态沉淀时间:T=L`/ v 2 =1000/=285s =符合沉淀时间一般为2-5min 之间的要求。

第四节 平流沉淀池的设计:1.计算水量Q=300000m 3/d=12500m 3/h=3.472 m 3/s ,沉淀时间t=2h ,面积负荷u 0‘=40m 3/(),沉淀池个数 n=6个。

2.设计计算(1)池容积WW=Qt=12500⨯2=25000m 3(2)单池容积WW 1=7.4166625000==n W m 3(3)单池池面积F F=12504050000'0==u Qm 2(4)池深H33.312507.41661===F W H m (5)池长L水平流速取v=10mm/s ,则池长L==⨯⨯=72m(6)池宽BB 1=4.17721250==L F m 采用17.8m 。

沉淀池的池壁厚采用300mm ,则沉淀池宽度为18.4m,与絮凝池吻合。

(7)校核长宽比4045.48.1772>==B L (8)校核长深比106.2133.372>==H L (9)进水穿孔花墙设计①沉淀池进口处用砖砌穿孔墙布水,墙长17.8m ,超高取0.3m ,积泥高度取0.1m ,则墙高3.73m.②穿孔花墙孔洞总面积A孔洞处流速采用v 0=0.24m/s ,则 A=41.224.036003.208336000=⨯=v Q m 2③孔洞个数N孔洞采用矩形,尺寸为15cm ⨯18cm ,则 N=903.8918.015.041.218.015.0≈=⨯=⨯A 个。

则孔洞实际流速为:238.018.015.09036003.208318.015.0'0=⨯⨯⨯=⨯⨯=N Q v m/s ④孔洞布置1.孔孔布置成6排,每排孔洞数为90÷6=15个2.水平方向孔洞间净距取1m,即4块砖的长度,则所占的宽度为: ⨯+1⨯15=17.7m ,剩余宽度0.2m ,均分在各灰缝中。

3.垂直方向孔洞净距取0.378m ,即6块砖厚。

最上一排孔洞的淹没水深为162mm ,则孔洞的分布高度为:H=⨯+⨯+162=3.33mm(10)出水渠①采用矩形薄壁堰出水②堰上溢流负荷q 0=3003m /则溢流长度 l=02.1q Q =400500002.1⨯=150m 出水支渠采用20条,则Q 1=035.020579.02.12.1=⨯=n Q m/s 则渠宽为B 1=4.01Q =0.235m每条出水渠长度l 0=3.32028.171502=⨯-=⨯-n B l m 每条出水渠宽度B 0=1B n 1B 17.8210.2350.64n 20-+-⨯==()m 出水总渠宽为B 2 =4.0Q =1.48m出水渠起端水深为:2.0235.0235.08.91)2036003.2083(73.11)3600(73.132322=⨯⨯⨯==gb n Q h m 保护高取0.3m ,渠道高度为0.5m 。

(11)排泥设施采用机械排泥。

排泥设施采用SXH 型多口虹吸式吸泥机。

排泥水位差3.3m.轨距l=18400mm.管间距采用1.5m ,虹吸管管径取d=75mm 。

扁口吸泥口采用200⨯20。

则吸泥管根数n=9.115.18.17=,取12根,每边各分布6根。

吸泥口之间采用八字形刮泥板。

积泥高度为0.1m ,池底坡度为‰,坡向末端集泥坑,坑的尺寸采用50 cm ⨯50 cm ⨯50cm 。

排泥管直径为:391.0360034.3728.177.0360037.05.05.00=⨯⨯⨯⨯=⨯=BLH d m ,采用DN400mm 。

H 0—池内平均水深,为+=3.4mt —放空时间,取3h 。

(12)水力条件复核①水力半径Rm B H BH R 89.12.10632.102=+⨯=+==ρω=189cm ②弗洛德常数F r522109.19801896.0-⨯=⨯==Rg v F r 在规定范围内.斜板斜管沉淀池的设计参数:(1) 斜板(管)之间间距一般不小于50mm,斜板(管)长一般在左右;(2) 斜板的上层应有的水深,底部缓冲层高度为。

斜板(管)下为废水分布区,一般高度不小于,布水区下部为污泥区;(3) 池出水一般采用多排孔管集水,孔眼应在水面以下2cm处,防止漂浮物被带走;(4) 废水在斜管内流速视不同废水而定,如处理生活污水,流速为。

(5)斜板(管)与水平面呈60°角,斜板净距(或斜管孔径)一般为80~100mm。

异向流斜板(管)沉淀池的设计计算式可由如下分析求的。

假定有一个异向流沉淀单元,倾斜角为a,长度为l,断面高度为d,宽度为w,单元内平均水流速度v,所去除颗粒的沉速为u0,如下图所示。

当颗粒由a移动到b被去除,可理解为颗粒以v的速度上升l+l1的同时以u0的速度下沉l2的距离,两者在时间上相等,即沉淀单元长度沉淀单元的断面面积为dw,则单元所通过的流量为:式中lw实际上即为沉淀单元的长与宽方向的面积,lwcosα即为斜板在水平方向投影的面积,可用a f代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