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合集下载

张掖经济调研报告

张掖经济调研报告

张掖经济调研报告张掖市位于中国甘肃省西北部,是河西走廊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

本次经济调研报告对张掖市的经济发展现状、主要产业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分析。

一、经济发展现状张掖市的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首先,GDP持续增长,2019年达到了1827亿元,年均增长率为8.5%。

其次,固定资产投资也保持了较高增长,2019年增长了11.2%。

最后,财政收入稳步增加,2019年财政收入达到了173亿元,年均增长率为8.3%。

二、主要产业张掖市的主要产业包括农业、旅游业、能源产业和建材产业等。

农业是张掖市的传统优势产业,主要种植黄秧麦、玉米、油菜等作物,并养殖肉牛、羊等。

近年来,张掖市加大了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力度,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

旅游业是张掖市的支柱产业,张掖以丹霞地貌、祁连山国家森林公园、嘉峪关等旅游资源闻名。

近年来,张掖市通过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质量等措施,不断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能源产业是张掖市的重要支撑产业,该市拥有丰富的煤炭和风能资源。

近年来,张掖市积极推进清洁能源和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加快转型升级。

建材产业是张掖市的新兴产业,该市拥有丰富的石膏资源。

近年来,张掖市加大了建材产业的培育力度,推动了该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未来发展趋势张掖市的未来发展有以下几个趋势。

首先,加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

其次,加强旅游业的创新发展,推动旅游业成为全省乃至西北地区的重要旅游目的地。

再次,加快清洁能源和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推动能源产业由传统煤炭产业向清洁能源和新能源转型。

最后,进一步培育新兴产业,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建材产业集群。

综上所述,张掖市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主要产业包括农业、旅游业、能源产业和建材产业等。

未来,张掖市将继续加大产业转型升级的力度,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甘肃省旅游业发展的“瓶颈”及对策

甘肃省旅游业发展的“瓶颈”及对策

甘肃省旅游业发展的“瓶颈”及对策杨昌宏(河西学院历史系旅游管理甘肃张掖734000)摘要:甘肃省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和全国总体相比,还显得相对落后。

对我省旅游业存在的问题与困难进行分析,找出解决思路,将使旅游业成为甘肃大开发中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使之成为甘肃经济文化发展的支柱产业。

关键词:甘肃开发旅游业“瓶颈”对策甘肃省旅游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另一方面,尽管甘肃地区近年来旅游业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与东部沿海发达省份横向比较,差距还很大。

旅游业的开发程度和产出水平与旅游资源大区的地位不相称,旅游经济效益不明显。

这与甘肃的历史、自然、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有关。

与东部地区相比,由于历史和生态的原因,导致甘肃地区自然、经济、社会条件的恶劣,并造成了地广人稀、内部市场需求规模小,制约了投资和生产性投入及投资市场的形成,并进一步造成了生产力水平低下,基础设施不足,社会进步发育程度不高,相对封闭,科技文化水平明显低下,人才外流;市场经济不发达;城镇化水平较低;工业结构比较单一……,可以说,甘肃优势明显,劣势也明显,并且在一定条件下优势和劣势还会相互转化。

因此,必须坚持辩证法,全面地辨证地评价甘肃发展旅游业的优势和劣势,实事求是地指导甘肃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一、甘肃省旅游业发展的主要“瓶颈”有:(一)观念不到位,资源本底不清是根本的制约因子甘肃旅游业总体尚处于后进状态,其根本原因还是落后的思想观念,阻碍和限制了甘肃旅游业的发展。

甘肃旅游业发展最重要的制约因素不是资金,而是思想观念!在很大程度上,是落后的旅游意识在根本上长期制约了甘肃旅游业的大发展。

甘肃各级领导干部对旅游业的认识虽然有所提高,但不少部门和地区对旅游业的产业地位‘政策措施’财政收入和管理职能没有完全定位,没有把旅游业当作一项经济产业去培养,而是热衷于办工厂、开矿山。

因此,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中作为一项经济产业的形象不鲜明,资金投入不足,各相关产业、行业和部门与旅游业发展的联系合作不够紧密,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行业管理乏力。

旅游业发展调研报告

旅游业发展调研报告

旅游业发展调研报告篇一:关于全市旅游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关于全市旅游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讨论稿)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市委二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和全市旅游发展大会精神,使旅游业成为发展生态经济的先导产业和建设通道经济特色市的重要内容,提升旅游业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根据市政协常委会会议安排,市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并邀请相关部门和单位的负责同志,通过实地察看、查阅资料、座谈讨论、赴外考察等形式,对全市旅游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现状和特点我市旅游业发展经历了外事接待(1980年前)、外事接待型向经济创汇型过渡(1980年至1990年)、开发起步(1990年至2000年)和快速发展(2000年以来)四个阶段。

2000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张掖市旅游业管理暂行办法》,编制并批转实施了《张掖市旅游业发展规划》和《张掖丹霞地貌旅游区发展规划》,县(区)及主要景区发展详规逐步制定与实施。

特别是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市委二届八次全委扩大会和全市旅游发展大会精神,旅游业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加强,目标定位更加准确,宣传氛围更加浓厚,项目建设不断加强,基础设施逐步改善,旅游业呈现出快速、健康发展势头。

止目前,全市已建立国家A级旅游景区15家,其中4A级景区3家,3A级景区4家,2A级景区8家,国家级水利名胜景区6家,省级风景名胜区3家,省级森林公园5家,省级地质公园1家,国家级观光农业示范点1家。

各类宾馆206家(其中星级宾馆9家),接待床位总数达10020张,100个餐位以上的酒店餐厅178家,娱乐场所120多家,旅行社14家。

同时,形成了以石岗墩国家级高科技农业旅游观光示范点为龙头,全市20多家休闲度假村为骨干,城郊400多家“农家乐园”为主体的乡村休闲旅游。

2009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1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15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2.16%,旅游行业从业人数达到1.05万人。

张掖市文化产业与特色旅游业融合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张掖市文化产业与特色旅游业融合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张掖市文化产业与特色旅游业融合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张掖市位于甘肃省西部,是著名的丝绸之路沿线城市,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地理环境。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张掖市的文化产业和特色旅游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为了更好地推动两者的融合发展,本文将对张掖市文化产业与特色旅游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进行研究。

一、现状分析1.文化产业的基础较为薄弱张掖市的文化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各种文化设施和资源不够完备。

而且,张掖市本身的文化底蕴也比较单薄,文化产品缺乏优势。

2.特色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张掖市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具有许多特色旅游资源。

例如,丹霞景区、张掖大佛寺、七彩丹霞地质公园、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都是当地著名的旅游景点。

3.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仍有待发展虽然张掖市的文化产业和特色旅游业有着较为丰富的资源和优势,但是融合起来的效果却不够明显。

旅游产品的特色化和文化的深入挖掘还比较缺乏,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还需要进一步发展。

二、发展对策1.提高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了加强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张掖市需要发展优质的文化产品。

可以加强文化产业的建设,打造更具竞争力的文化品牌。

比如开发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建设文化交流平台,推出具有张掖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

2.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张掖市需要加强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提升,如旅游交通、住宿、餐饮等。

只有这样,才能为文化与旅游业的有效融合提供更好的支撑和保障,吸引更多的游客。

3.建立完善的旅游管理机制张掖市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旅游管理机制,加强旅游产业的管理和协调。

可以开展市场调研,了解游客需求,制定相关的旅游政策和规划。

同时为了提高旅游质量,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4.加强跨区域合作为了更好地实现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张掖市需要加强跨区域合作,与周边地区和省内外其他旅游城市建立合作关系。

共享资源和优势,促进旅游市场的协同发展。

三、结论综上所述,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是张掖市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

例析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和创新策略

例析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和创新策略

例析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和创新策略旅游公共服务是指由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提供的,以满足旅游者共同需求为核心,不以营利为目的,具有明显公共性的产品和服务的总称。

[1]一个城市的旅游公共服务水平对该城市的整体公共服务水平有着导向作用。

对此,加快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是张掖市旅游业发展的要求,也是适应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形势所需,对加强旅游目的地建设,加快优秀旅游城市建设都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从以下两方面出发探究张掖市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和创新策略:一、张掖市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现状分析张掖市地处河西走廊中部,自古便享有“塞上江南”和“金张掖”之美誉,其旅游资源丰富,是集丝路文化、农耕文化、军旅文化、长城文化、佛教文化、民族文化于一身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及旅游公共服务建设经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内容主要由旅游基础设施类服务、旅游公共信息类服务、旅游行业指导类服务以及旅游公共安全监测类服务等4个子系统。

[2]张掖市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基本涵盖了这四大体系所包含的内容。

止目前,全市发展各类住宿企业法人单位206家,接待床位总数达10020张,其中标准间在20套以上的宾馆105家,其中有星级宾馆18家,订房中心信息及其他类型住宿的基本信息完备,宾馆酒店服务设施健全,能基本满足旅游高峰期的需要。

全市建设游客服务中心和服务咨询点54个,基本完成所有A级景区旅游标识系统的建设。

此外,3A级以上景区和开展森林、登山、探险旅游项目的景区所在县(区)旅游部门均建立了完善的旅游救援体系更是让游客在有安全保障的前提下放心旅行游玩。

然而,近几年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在取得了一系列可喜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显而易见的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1.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功能尚不健全由于张掖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现在处于初级阶段,其功能还很不健全。

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的不足,旅游交通便利性有待提高,比如交通工具单一,基础交通设施建设急需加强等。

张掖的调查报告

张掖的调查报告

张掖的调查报告张掖的调查报告张掖,位于中国西北地区的甘肃省,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的地方。

为了更好地了解张掖的现状和发展潜力,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

本报告将介绍我们的调查结果,并对张掖的经济、旅游和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经济发展张掖作为甘肃省的重要经济支柱之一,其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我们调查发现,张掖的主要经济产业包括农业、能源和旅游。

农业方面,张掖拥有广阔的农田和丰富的水资源,农产品种类繁多,其中以小麦、玉米和水果最为主要。

能源方面,张掖拥有丰富的煤炭和风能资源,近年来发展了一批煤电联产和风电项目,为当地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

旅游业是张掖的另一个亮点,张掖丹霞地质公园和峡谷风景区等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为当地经济增加了不少收入。

二、旅游发展张掖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我们的调查发现,张掖的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旅游基础设施需要进一步完善。

虽然张掖已经有了一些著名的景点,但交通、住宿和餐饮等方面的设施还不够完善,影响了游客的体验。

其次,旅游宣传和推广工作还需加强。

虽然张掖的景点非常美丽,但在国内外的知名度还不高,需要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宣传,吸引更多的游客。

最后,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重视。

张掖的旅游资源宝贵而独特,需要保护好,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

三、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一个关乎人类未来发展的重要议题。

我们的调查发现,张掖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空气质量需要改善。

由于张掖地处西北干旱地区,缺乏降水,导致空气中的尘土颗粒物较多,空气质量相对较差。

其次,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张掖拥有丰富的水资源,但由于气候干燥,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需要更加科学和合理。

最后,生态环境保护需要得到更多关注。

张掖拥有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需要加强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保护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四、文化传承张掖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

张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开发模式

张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开发模式

的 , 止游 客进入 , 禁 只允 许公 园工作 人员 开展科 研 监测 和巡 护管 理 等 活动. 地保 护 区 处 于滨河 新 区外 围 湿 黑河 东岸 至乌江 元丰村 黑河 岸 , 面积 约 5 7h . 闲娱乐 区以 建成 的城 市 湿 地公 园 为 主体 , 重 于休 闲 6 m。休 侧 娱乐 为主题 , 设计 可供 游客 放松身 心 的旅 游 活动. 张掖 国家湿 地公 园及其 周边 动物珍 稀度 很高 , 型 的湿地 动物 的常见 种类 经调查 有 1 6种 , 中国家 典 1 其 重点 保护 野生动 物 2 4种 , 占全 国重点保 护野 生动 物 ( 栖部 分 ) 3 陆 3 5种 的 7 1 , . 6 占全 省重 点保 护 野生 动 物( 陆栖部 分 )0 种 的 2 . 4 , 16 2 6 国家一 级保 护野生 动物 为黑 鹳 、 金雕 、 玉带 海雕 、 白尾 海雕 4种 , 国家 二级
公 园 生 态 系统 结构 和功 能 完善 , 史文 化 底 蕴 深 厚 , 市 场 竞 争 力 和 区域 条 件 较 差 、 历 但 开展 生 态旅 游 既 有 可 能 对 生 态 环 境 造
成 破 坏 , 可 能 对 生 态环 境 起 到 保 护 和 促 进 作 用 . 张掖 国 家 湿 地 公 园 采 取 统 一 开 发 与 分 区管 理 、 又 对 完善 湿 地 生 态旅 游 立 法 制度 、 实施 湿 地 生 态恢 复 工 程 、 立监 测 生 态 环 境 的 长 效 机 制 、 强 经 营 管 理 人 员 的 生 态 意 识 、 强 对 旅 游 者 的 宣 传 教 育 、 建 增 加 鼓励 周 边 居 民 积极 参 与 等 管 理 方 式 , 而 实现 湿地 公 园 的 可持 续发 展 . 从

节事旅游对目的地影响效应评价

节事旅游对目的地影响效应评价

节事旅游对目的地影响效应评价摘要:节事旅游以其巨大的产业带动作用、经济收益大等特点吸引着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中国许多城市甚至各县都开展了节事旅游。

张掖也紧跟着时代的步伐,开展一系列节事活动。

针对张掖市节庆旅游对地方经济、社会文化、环境三方面影响效应进行分析,并指出了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此促进张掖市节庆旅游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节事旅游;目的地;影响效应;张掖市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 (2014)15-0226-04一、节事活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在中国,有关节事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概念运用混杂,概念体系尚待完善。

关于节事这一概念,学者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西方国家的节事旅游进行的比较早,对节事旅游的研究也更早。

目前我们对节事旅游的定义主要采用国际上通用的概念。

节事旅游是节庆活动和特殊事件活动的总称(即Festival and Special Event Tourism,简称FSE)。

节事旅游属于广义上的事件旅游(Event Tourism,简称ET)的研究范畴。

节事旅游指一次性或定期举办的节日庆典作为核心吸引力,营销或提升目的地的特殊旅游活动形式[1]。

节事旅游到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在中国发展起来。

大到国家,小到各省、市、县,都推出了自己的旅游节庆活动。

而关于节事旅游的研究也随之成为热门话题。

中国的研究重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节事旅游对举办地的影响效应,尤其是经济影响效应研究;第二,节事旅游的组织运作研究,尤其是市场化运作研究;第三,旅游节事内容的设计和策划研究。

比之中国,西方旅游节事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第一,影响研究,特别是社会影响研究;第二,节事旅游市场研究,特别是参与者动机研究;第三,节事旅游对目的地的影响研究,特别是节事旅游对目的地形象重塑作用的研究。

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西方国家注重社会影响,关注弱势群体,而中国更在意节事旅游对地区的经济拉动作用;西方国家已采用市场化运作,而中国仍在是否进行市场化以及如何进行市场化进行概念的分析探讨;外国的旅游节事的策划交给专业的策划公司,而中国却更多是依赖学者的建言献策[2]。

甘肃旅游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甘肃旅游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甘肃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内容提要:甘肃省地域广阔,民族风情浓郁,山川自然风光独特,历史人文景观悠远,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改革开放以来,总体上来看旅游业发展比较快,对全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扶贫开发和增加就业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通过纵横向比较来看,甘肃的旅游业在时段和结构上发展还不够平衡,表现出起步低,发展慢,总量小的特点。

关键词:甘肃旅游业;比较;建议一、2010年甘肃旅游业快速发展2011年,是全省旅游行业化挑战为机遇、率先复苏增长的一年。

面对一系列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的巨大冲击,全省接待旅游总人数为3393.7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6.3%,比全国平均增长速度高25.2个百分点;实现旅游总收入192.77亿元,增长40.2%,比全国平均增长速度高29个百分点,相当于全省GDP 的5.7%。

2011-12-14年全省在建旅游项目共计368个,项目投资总额84.2亿元,其中政府投资44.55亿元,招商引资39.65亿元。

截止到2009年年底,全省已完成投资28.4亿元,完成投资额的33.7%。

旅游产品开发成效显著。

从2009年开始,旅游产品开发战略由原来的同时培育六大产品调整为重点实施“221”品牌带动战略。

经过一年多的开发建设,形成了甘肃丝绸之路全景游与南部藏回风情草原风光游两大特色旅游干线,陇东黄土风情红色之旅线和陇南生态旅游线日渐繁荣,以兰州为中心的一小时系列休闲观光旅游圈逐步成为旅游消费的热点,涌现了一批具有较好市场效益的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休闲度假旅游、乡村旅游等高中端旅游产品。

旅游商品开发也有新的收获,在2009年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上,甘肃省一举夺得1项金奖和4项铜奖,并荣获“最佳组织奖”、“最佳展台奖”,是全国获得奖项最多的省之一,也是西北省区唯一获得金奖的省。

二、纵横向比较(一)纵向比较1.甘肃旅游业20年的发展情况1990-2010年,甘肃省入境旅游经历了稳步发展—快速发展—快速回落—恢复—快速发展—回落的运行轨迹。

发展旅游产业推动经济转型跨越发展

发展旅游产业推动经济转型跨越发展

发展旅游产业推动经济转型跨越发展[摘要] 张掖自古以来就是丝路重镇、战略要地、经济走廊和东西交流的门户,生态环境优良、文化底蕴深厚,是全国有名的绿洲,西部最具发展潜力的旅游城市之一,但旅游产业长期以来发展滞后,发展特色旅游产业、加快经济转型跨越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 特色旅游产业转型跨越[中图分类号] f59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6-0021-01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旅游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美丽中国的重要支柱。

张掖作为新亚欧大陆桥沟通东西交通的咽喉要道,拥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地位,并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景观,自古就有“塞上江南”和“金张掖”之美誉。

因此进一步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发展特色旅游产业,是张掖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现实选择。

一、张掖市旅游资源的现状1.人文旅游资源张掖集丝路文化、红色文化、佛教文化、民族文化于一身,历史文物古迹遍布全境,古代文化瑰宝光彩闪耀。

佛教、儒学等东西方文化在此传播渗透,西戎、匈奴、党项等少数民族在此迁徙融合,西凉、回鹘、吐蕃等政权在此交替更迭,形成了众多丰富而厚重的历史文化遗迹。

张掖大佛寺是我国仅存西夏最大的佛教殿堂,是研究十六国时期佛教艺术的珍贵材料;祁连山北麓自西向东有文殊山石窟、马蹄寺石窟、金塔寺石窟;还有中国唯一纪念红西路军的国家级烈士陵园张掖市高台县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烈士陵园。

2.自然旅游资源张掖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草原、戈壁沙漠、七彩丹霞、湿地芦苇等极端地貌交相辉映,形成了鬼斧神工、风光奇绝的自然景观。

总面积2000多平方公里的山丹马场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最大的皇家马场和中国最美的草原之一;有我国干旱地区最典型的丹霞地貌,总面积516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68平方公里,是国内唯一的丹霞地貌与彩色丘陵景观高度复合区;有“张掖彩色丘陵中国第一”和“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中国最美的六处奇异地貌”、“世界十大神奇地理奇观”等美誉;张掖市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是中国离城市最近的湿地公园。

张掖市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业发展对策

张掖市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业发展对策
维普资讯
20 0 8年 第 7期
边疆经济 与文化
THE BORDER E CONOMY AND CU姗 RE
N . .0 8 O 7 20
( 总第 5 5期)
G n r1No e ea. .
【 旅游经济 】
糍蒂麟
谢 继 忠
收 稿 日期 :20 -12 0 80 - 4
基金项 目:张掖市旅 游局科研项 目 (0 6 1 ) 2 06 8 ;甘肃省 “ 5 55创新人才工程” 专项基金项 目 (0 6 6 8 2 00 1 )
作者简介 i谢继忠(92 ) 16 一 ,男 , 甘肃 山丹人 ,教授 , 从事西北开发史研 究。
型 ,其 年代 相 当于夏 朝 ;黑水 国遗址 的新 石器 时代 遗 存 等 ,说 明张掖市 是 中华 民族先 民们 活动 的重要
地区 。
旅 游 资源可分 为两 种类 型 ,即 自然景 观旅游 资 源 和人 文 景观旅 游 资源 。 自然景 观旅 游 资源 , “ 指
( )张掖位于丝绸之路中段 、河西走廊中部 , 2 天然赋存和具有观赏价值 ,能使人产生美感的自然 环境及其景象的地域组合。主要包括地文景观、水 又是汉、明长城经过的重要地区。汉代 的烽燧 ,明 域风光、气候天象和生物景观等 4 项构景要素,其 代的长城 ( 又称边墙)在区内有些地段保存完好。 中又 以前 两项 数量 最 多 ,分 布 范 围最 广” 。人 文景 如山丹新 河驿 长城博物 馆 的建 立 与开发 ,就是 立 足 观旅游 资源 ,“ 古今 人 类活 动所 创造 的具 有 旅游 于对 长 城文化 资源 的开 发 的 , 目前 已形 成一个 旅游 指 价 值 的物质 财富 和精神 财 富。它是 历史 、现实 与文 热点 。 化 的结晶。其内容十分广泛,主要包括文物古迹、 ( ) 肃南 县 祁 连 山北 麓 自西 向 东有 文殊 山 石 3 民俗 风情 、城 乡风貌 、现代 设施 、宗教 文化 、文学 窟、马蹄寺石窟、金塔寺石窟、泱翔石窟等,它们 艺术 和饮 食 购 物 等 7项 构 景 要 素 。 - 笔 者 认 为 , 象一串璀璨的明珠 ,映衬 出张掖历史中丰富的文化 ”l 张 掖市 的 自然 旅 游 资 源 和 人 文 旅 游 资 源 可 分 为 积淀。 5类 。 ( ) 众多 的文 物 古 迹 和遗 址 :肃 南 祁 丰 和元 4 1 自然 旅游 资源 特色鲜 明 . 太子碑 ;高台县骆驼城遗址 ;临泽香姑寺等 ,不一 张掖市 的 自然旅 游资源 主要 有肃南 、民乐祁 连 而足。除此以外 ,张掖市博物馆、肃南县博 物等, 山区 、山丹 焉 支 山、张掖 东大 山的原始 森林 ;山丹 都是重要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 ,具有鲜明的地方特 军 马场 和肃南 县沿 山草 原 ,其 中 ,山丹 军 马场为亚 色 和 民族特 色 。 洲第 一 大 马 场 ;黑 河 、马 营 河 、霍 城 河 、童 子 坝 3 “ 色旅游 资源 ” 极具 开发价 值 . 红 河 、梨 园河等 河流 ,构 成黑河 绿洲水 系 ;肃南西部 “ 红色 旅游资源” ,主要有 :全省 国防教育基

甘肃省张掖市冬季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

甘肃省张掖市冬季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
第2 4 卷 第1 期
2 0 1 3年 1月
陇东学院学报
J o t f r l a [o f L o n g d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V o 1 . 2 4 No . 1
J a n. 2 Ol 3
文章 编号 : 1 6 7 4 . 1 7 3 0 ( 2 0 1 3 ) 0 1 - 0 0 6 6 - 0 4
Ab s t r ac t :Th e t o u r i s m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Zh a n g y e c i t y i s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a fe c t e d b y c l i ma t e .I t h a s f o r me d a c l e a r p he n o me n o n o f o f— s e a s o ns a nd b us y s e a s o n s . Al t h o ug h wi n t e r t o u r i s m i s o f s t a g n a t i o n,i t i s s i g n i i— f c a n t t o t he p r o mo t i o n o f Z h a n g y e’ S t o u r i s m d e v e l o p me n t .Z ha n g y e Ci t y,l o c a t e d i n t h e mi d dl e o f t h e S i l k
L I Ha i — j u n,Y ANi — x i a
( C o l l e g e o f H i s t o r y — c u l t u r e a n d T o u r i s m, He x i U n i v e r s i t y , Z h a n g y e 7 3 4 0 0 0 ,G a n s u )

2024年甘肃旅游市场调查报告

2024年甘肃旅游市场调查报告

2024年甘肃旅游市场调查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甘肃旅游市场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以便了解该市场的现状和潜在机会,为相关旅游企业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提供参考。

2. 调查方法为了获取准确的数据和信息,我们采用了以下调查方法:•线上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向大众用户了解他们对甘肃旅游的认知和需求。

•线下调查:通过实地走访旅游景点,与当地旅游从业人员进行深入交流,获取他们的观察和意见。

3. 调查结果分析经过深入调查和数据统计,我们得出以下结论:3.1 甘肃旅游市场概况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甘肃旅游市场具有以下特点:•游客数量持续增长:近年来,甘肃旅游市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年均增长率达到10%以上。

•地域分布广泛:游客主要来自国内的一、二线城市,同时还有不少来自国外的游客。

•游客类型多样:甘肃吸引了各类游客,包括自然风光爱好者、历史文化追寻者、摄影爱好者等。

3.2 甘肃热门旅游景点根据调查结果,甘肃热门旅游景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敦煌莫高窟:以其丰富的壁画和雕塑而闻名,吸引了大量艺术爱好者和历史文化追寻者。

•兰州白塔山:作为兰州市的标志性景点,集合了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的魅力。

•张掖丹霞地貌景区:以其独特的红色岩石地貌而知名,吸引了大批摄影爱好者。

3.3 甘肃旅游市场发展机会除了已有的热门景点外,甘肃旅游市场还存在以下发展机会:•文化旅游发展:甘肃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可进一步挖掘和开发,以满足游客对历史文化的需求。

•乡村旅游发展:甘肃许多乡村地区具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可以开展特色乡村旅游项目,吸引更多游客。

•品质旅游发展:提升旅游服务的品质,建立良好的服务体系和完善的旅游设施,以吸引更多高端游客。

4. 结论综上所述,甘肃旅游市场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机会。

为了充分利用这些机会,相关旅游企业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甘肃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挖掘和开发甘肃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独特的文化旅游产品。

张掖市旅游目标市场分析

张掖市旅游目标市场分析

而 相对 地提 高旅 游供 给 。张 掖市 文化 旅游 资源 丰 富 , 区位
条 件好但 没 能很 好地 实 现其 经济 、 社会 、 态效 益 。 生
沧桑, 千古 流 韵 ; 于 西 夏 的 大佛 寺 , 有 亚 洲 最 大 的 室 建 拥 内木胎 泥 塑 卧 佛 : 凉 国都 城 高 台骆 驼 城 、 三 湾 遗 址 、 北 许 黑 水 国遗 址 等 全 国 文 物 保 护 单 位 为 代 表 的文 物 遗 址 达
接 待能 力 , 供一 定 数量 和质 量 的旅游 产 品 。张 掖地 处河 提
文化 特 点 ,正 是为 了使 以经 济 目标 为 主 的综 合 性 目标 得
以更 顺 利地 实现 。 ”
西 走廊 中部 , 区位 优势 优越 , 业 发达 、 济基 础 好 、 通 农 经 交
便 利 、 础设施 完 善 、 合接 待能 力强 。 基 综 4政 府对 发展 旅游 业 的态 度和 政策 . 国家 或地 区政 府 对 发展 旅 游 业 的态 度 和政 策 势必 影 响 该地 的旅游 供 给 。随 着 张掖 市 政府 对 张 掖文 化 旅游 业
《 游文 化 与文 化旅 游 》一 文 中 指 出 : 对 于旅 游 者来 说 , 旅 “ 旅 游活 动是 经 济性 很 强 的 文化 活 动 ,但 对 于旅 游 经 营者
来 说 , 游 业 则 是 文 化 性 很 强 的 经 济 事 业 . 调 旅 游 业 的 旅 强
上 为 旅游 业 提供 必需 的物 质 条件 ,才能 形 成旅 游 的 综合
旅 游 供 给 的 内 涵 扩 大 则 需 要 管 理 和 服 务 层 面 的支 持, 良好 的 管理 和 服务 可 以促 进 旅 游供 给 效率 的提高 , 从

甘肃旅游产业发展趋势

甘肃旅游产业发展趋势

甘肃旅游产业发展趋势甘肃旅游产业发展趋势摘要:本文将从甘肃旅游产业的背景及意义出发,分析甘肃旅游产业的现状及问题,并探讨甘肃旅游产业发展的趋势,包括文化旅游、生态旅游和休闲度假等方面。

最后,本文提出了甘肃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为甘肃旅游产业的发展和提升贡献一些思路和意见。

第一章甘肃旅游产业的背景及意义一、甘肃旅游产业的背景甘肃位于中国西北部,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

近年来,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旅游消费需求的不断增加,甘肃旅游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二、甘肃旅游产业的意义1. 经济意义:旅游产业是甘肃的支柱产业之一,对促进甘肃的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有重要作用。

2. 文化意义:甘肃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重要承载地之一,发展旅游产业有助于保护和传承甘肃独特的文化遗产。

3. 生态意义:甘肃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生态资源,发展旅游产业有助于保护和恢复甘肃的生态环境。

第二章甘肃旅游产业的现状及问题一、甘肃旅游产业的现状甘肃旅游产业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旅游业的贡献率不断提高,并且在全国范围内享有良好的声誉。

甘肃的旅游品牌得到了一定的塑造,例如丝绸之路、甘南草原等。

同时,甘肃旅游业也面临一些问题,如旅游服务水平不高、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不均衡等。

二、甘肃旅游产业发展的问题1. 旅游服务水平不高:甘肃旅游业的服务水平相对较低,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旅游设施的建设有待提高。

2. 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不均衡:甘肃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是分布不均衡,存在一些地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不足的问题。

第三章甘肃旅游产业发展的趋势一、文化旅游1. 强调文化价值:在旅游产品设计与推广中更加注重文化价值,通过挖掘和传承甘肃的丰富文化遗产,打造独特的文化旅游产品。

2. 丝绸之路文化:甘肃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应进一步发挥丝绸之路文化的独特优势,推动丝绸之路文化旅游的发展。

浅谈甘肃旅游经济的发展现状

浅谈甘肃旅游经济的发展现状

浅谈甘肃旅游经济的发展现状【摘要】在国务院召开的西部地区开发会议上,“大力发展旅游等第三产业”已明确写进西部开发重点之中。

甘肃旅游业将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和支柱。

我省旅游资源丰富,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在西部的大开发中,结合我省特点,加快旅游业发展对加快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促进锦江结构调整和扩大对外开放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旅游经济;第三产业;西部开发甘肃自远古时代起,就以黄河高原为依托,形成相对独立的区域单位和区域文化。

至秦汉之后,又是丝绸之路为纽带,显示出于内地不同的文化特色。

在这里,游客既能领略到古代战场的萧条氛围,又能感觉到今日“葡萄美酒夜光杯”的风景。

在这里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

随着国家西部开发政策的推进,甘肃旅游经济会成为甘肃经济的新增长点。

一、甘肃旅游经济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甘肃旅游产业形象已日趋明显、资源开发初具规模。

基础设施与服务体系有所改善。

但由于起步晚,发展水平偏低,资源整体开发不够,产业结构与质量普遍欠佳。

旅游业是综合性的产业,它所具有的创汇创收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和作用在西部地区日益显现,各级政府不同程度地进一步重视发展旅游经济。

全社会旅游意识不断增强,产业形象渐趋鲜明,作为新兴产业、旅游生产力加速增长,旅游业产业水平大幅提高。

旅游经济形成极具发展潜力的支柱产业。

一些具有独特旅游资源的边远贫苦地区,通过大力开发当地的旅游资源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条件较好的地区对旅游资源初步做了一些工作,对其中大部分进行了开发利用,将主要景区串联起来,形成一批较成熟的旅游线路,如丝绸之路开发为主轴,再推出富有西部地域物色的分支主题线路,如黄河风情、穆斯林风情等。

今年来还形成了一批有特色在全国知名的旅游项目和经典。

甘肃利用自身的旅游资源,深挖自身特色,形成一批比较成熟且自成体系对的旅游线路,推出西北地域特色的分支专项旅游线路。

与邻近省份合作开发旅游线路,充分发挥西北五省的中心作用。

张掖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研究报告

张掖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研究报告

张 掖 作 为丝 绸 之路 重 要 节点 , 是 四 大文 明和 三 大 宗
快 的产业 之 一 。这 不 仅 推动 了经 济 的发 展 , 也 提 升 了参
与 竞 争 的软 实 力 。从 而 为传 统 产业 创 造 了新 的 增 值 空 间 。甘肃 省 张掖 市坚 持把 发展 文化 旅 游产 业作 为拉 动 消
费. 带 动经 济 增 长 的强 力 引擎 , 顺 应 消费 需 求 升级 、 旅 游 文 化产 业 升 温 的趋 势 , 抓 住 华 夏 文 明创 新 传 承 区建 设 的 机遇 , 统筹推进文化名城保护 , 文 化旅 游 产业 基 地 建 设
化 闪耀 光芒 , 全 市 国家 级 文 物保 护单 位 达 l 6处 , 省级 文 物保 护单 位 4 0处 , 县级 文物 保护 单位 5 7 4处 。作 为 全 国 历 史文 化 名城 之一 ,其 文化 旅游 业 的发展 具有 广阔 的前
文 化旅 游 产 品品牌 , 目前 发展 势头 良好 , 特色 优势 明显 。
条新路 。 关键词 : 文化 旅 游 业 ; 研 究 报 告
中图分类号 : F 5 9 2 . 7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2 0 9 5 — 7 3 2 7 ( 2 0 1 4 ) 一 0 2 — 0 0 8 3 — 0 3
文化 旅 游 产业 是 真 正意 义 上 的绿 色 产业 . 在 引 领 经
主要通 过文 化产 业 开发 和积 极推 动文 化产 品对 外输 出等
有 效手 段 .使文 化不 断 产生 日益广 泛 的 国际影 响而 发挥 文 化软 实力 的作用 。” 翻 古丝 绸之 路是 中 国最具 世界 品牌 价 值 的旅游 产 品之 一 ,作为 古丝绸 之路 上 的黄金 带 的张 掖市 , 立 足推 进旅 游开 发项 目, 积极 吸引各种 经 济成 份投

基于SWOT分析河西走廊之张掖旅游资源调查研究

基于SWOT分析河西走廊之张掖旅游资源调查研究
Zh n y s lc td n te a g e i o ae i h mid e o x Cordo n a u i n t e d l fHe i ri r a d a f mo s ct i h An in Sl a y ce t i Ro d.Tr v li u t e eo e e l e a s f te k a e nd sr d v lp d v r welb c u e o h y y i rv me to h e p e l ig sa ad i h a tfw e r.Trv lid sr a e n o e o h o rsa c in nd p a s mo e a r oe n mp o e n ft e p o l i n tnd r n t e p s e y a s v a e n u ty h sb e n ft e fu tn ho s a ly r nd moe r lsi
中图分类号 :5 F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0 6 4 1 (0 0)3 0 4 — 2 10 — 3 12 1 2 — 0 2 0
1 张 掖 旅 游 资 源开 发 现 状 比年计划超 出 7个百分点 ,实现旅游收入 32个亿 ,刨历史新高。 . 张 掖市 地 处河 西 走 廊 中部 , 于 亚 欧 大 陆 桥 经 济 带 上 。 历 史悠 2 0 位 0 7年 “ 五一 ” 黄金 周期 间就 接 待 国 内外 游 客 1. 60 人 次 , 比增 4万 同 久 , 有 20 拥 0 0多年 的建 城 史 , 古河 西 四 郡 之 一 , “ 绸 之 路 ” 为 是 丝 南 长 了 1 %。 0 北线于 “ 延古道 ” 交汇点 , 连祁连 山, 居 的 南 北依 合 黎 , 首 二 山 , 龙 中 12旅 游 产 品 开发 力度 不 断 加 大 ,形 成 一 批 知 名 品牌 ,树 立 了 _ 国第 二 大 内 陆河 — — 黑 河 贯 穿 全境 ,形成 了特 有 的荒 漠 绿 洲 景 象 。 “ 金张掖” 旅游形象 以开发风景优美 , 洞窟奇特 的马蹄寺 , 拥有全国 张 掖 平 均 海 拔 10 0 0米 左 右 , 降 水 量 20毫 米 左 右 , 平均 气 温 7 最 大的市 内泥塑卧佛的张掖大佛寺和世界最大 的山丹军马场等知 年 0 年 摄 氏度 。 境 内地 势 平 坦 , 山 , 雪 草原 , 水 , 漠 相 映成 趣 , 有 南 国 名 景 区 为 重 点 , 善 旅 游 景点 的路 、 、 通 讯 等 设 施 建 设 , 大 宣 碧 沙 既 完 水 电、 加 风 韵 , 有 塞 上 风 情 , 着 “ 忘 祁 连 山顶 雪 , 将 张 掖 当江 南 ” 美 传 力度 , 又 有 不 错 的 使张掖大佛寺、 马蹄寺、 祁连 山自然风光、 裕固族风情等品牌 誉 。由于 地 处祖 国 内陆 深 处 , 通 不 便 等 原 因 导致 张 掖 比较 封 闭 , 交 因 项 目正 在 形 成 , 借 助 多 种 宣传 手段 适 时推 出金 张 掖 历 史 文 化 名城 并 而经 济 发 展 相对 落后 。 而 也 是 这种 落后 使 得 张 掖 的 自然 环 境 得 到 游 、 然 肃南 裕 固 风 情游 、 皇家 马 场 草原 风 光 游 、 藏传 佛 教 文化 游 、 戈壁 绿 了较 好 的 保 护 , 坏 相 对较 小 。 市 内名 胜 古 迹 众 多 , 文资 源丰 富 , 洲 农 家做 客 游 、 科 技 农 业 观 光 游 、 西 路 军 足迹 游 、 破 人 高 寻 自然 风 光 度假 自然 景 观 奇 特 , 着 极 其 丰 富 的旅 游 文 化 资 源 。 有 避 暑 游 、 山 探 险 狩 猎 游 等 旅 游 项 目 , 会 使 众 多 的 人 来 到张 掖旅 登 将 从 景 点 开 发利 用 的深 度 和 广 度 上 来 看 , 目前 张 掖 市 已经 形 成 了 游 , 一览 雪 峰 、 原 、 草 大漠 、 古遗 址 、 建 筑 以及 独 特 的裕 固族 风情 。 古 以文化观 光旅游为主 , 多种专项旅游并存发展 的多元化格 式 , 已经 1 . 游 宣 传 促 销 力度 加 大 , 得 “ 上 江 南 金 张 掖 ” 旅 游 品 3旅 使 塞 的 基本形成 了以张掖市历史文化名城 为中心 , 肃南 马蹄 寺 , 山丹 草原 牌 已经 在 旅 游 市 场 产 生 了积 极 的效 应 几 年 来 , 中央 电视 台 12 在 、、 风 光旅 游 区 为 两 翼 的旅 游 发 展 格 局 ,旅 游 产 品开 发 力度 不 断加 大 , 4套 、 甘肃卫视推出专题节 目, 中国旅游 报》 甘肃 日报> 张掖 日 在《 《 < 以马蹄寺 , 大佛 寺和山丹军马场等知名风景 区为重点 , 善基础设 报 》 推 出专 版和 系列 报 道 。 请 了 海 内外 、 内外 多 家 知 名卫 视 来 完 上 邀 省 施 , 大 宣传 力度 , 立 了 “ 加 树 金张 掖 ” 游 形 象。 旅 张掖采风 , 拍摄观 光片, 拍摄 了《 州大地》 激流 勇进> 跟我游> 神 神 《 < 《 11旅 游 业 的服 务 设施 和 配 套 设 施 日趋 完 善 , 游 人 数 持 续 增 . 旅 奇的裕 固草原》 裕固婚礼》 《 等多部旅游专题 片, 分别在东南亚, 沿海 长 , 游 收入 增 长迅 速 张 掖 市 现 有 配套 完 善 的各 类 宾馆 , 店 4 城 市知 名电视 台播出 , 旅 饭 7 吸引 了众多的中外游客。还借助 网络快速便 家 , 待 所 1 1 , 中星 级 宾馆 1 招 2家 其 0家 , 级 文 明 旅 游 企业 十 家 。 市 通 捷 的 特 点 , 立 了金 张 掖 旅 游 网 站 , 陆 网站 便 可 以查 询 张 掖 的 旅 建 登 过完 善焉 之 山 , 山丹 大 佛 寺 , 湖 公 园 , 蹄 寺 等一 批 景 区 的配 套 设 南 马 游资源、 名优 产 品 、 味 小 吃 、 游 路线 以及 旅 游 指南 等 。 风 旅 施 , 加 服 务项 目。 景 区接 待环 境 明 显 改 善 , 务 水 平 显 著 提 高 。5 增 服 14投 资力度加 大 , . 注入 资金修缮和 改建了多个景点 2 0 年 o1 年间 , 全市共接待 海 内外游客 3 9万人次 , 1 海外游客 48 .2万人 次 , 至 20 0 5年 , 全市 通 过 向上 争取 、 府 投 入 、 商 引 资、 营 业主 投 入 政 招 经 实现 旅 游 总 收 入 93 元 , G P的 2 . 6亿 占 D %。 与 “ 五 ” 间 相 比 , 九 期 分 等 形 式 , 向景 区 投 资 5 0 共 . 2亿 元 。总投 资 2 0 2 60万 元 国债 资 金 的 马 别 增 长 了 16 2 4 ,6 %。 20 0 %,4 % 2 6 0 6年 全 年 接 待 游 客 8 - 64万人 次 , 蹄寺 , 大佛寺两大知名景 区建设项 目先后实施 , 完成 了投资 4 o 2 0万 元 的 欧 式 一 条街 、 资 6 0万 元 的 民 乐公 园、 资 10 投 8 投 00万 元 的 石 岗 作 者简 介 : 爱 丽 ( 9 2 , , 苏 泰 州 人 , 茆 1 6 一)女 江

旅游自媒体在张掖七彩丹霞旅游景区口碑营销中的应用分析

旅游自媒体在张掖七彩丹霞旅游景区口碑营销中的应用分析

旅游自媒体在张掖七彩丹霞旅游景区口碑营销中的应用分析随着社交媒体和互联网的发展,自媒体已经成为旅游行业营销的一种重要手段。

在张掖七彩丹霞旅游景区这样一个自然景观独特、吸引力强的景点,自媒体的应用对于提升景区的口碑和吸引更多游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旅游自媒体在张掖七彩丹霞旅游景区口碑营销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并就相关策略和方法进行探讨。

一、现状分析张掖七彩丹霞旅游景区是以奇特的地质地貌景观著称于世的旅游胜地。

这里的丹霞地貌景观属于中国丹霞地貌的典型代表,以其丰富多彩的色彩而闻名于世。

每年吸引着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随着旅游市场的日益竞争,仅有景区本身的吸引力是远远不够的,如何通过自媒体提升景区的口碑和知名度成为了当务之急。

二、自媒体在口碑营销中的应用1. 提升景区形象自媒体平台具有信息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的特点,景区可以通过在自媒体平台上发布各种形式的优质内容来提升景区的形象和知名度。

比如通过发布精美的图片和视频展示景区的独特景观,配以详细的文字介绍,可以吸引更多的用户关注和分享,进而提升景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 推广景区特色张掖七彩丹霞旅游景区以其丰富多彩的地质地貌景观而闻名,可以针对这一特色,在自媒体平台上进行深度解读和推广。

可以邀请专业的地质专家或者自然摄影师在自媒体平台上发表相关文章或者分享优质的图片,以解读景区的地质奥秘和美丽风景,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到景区的独特之处。

3. 传递游客体验和口碑自媒体平台可以成为游客分享和传递体验的平台,景区可以鼓励游客在自媒体上分享自己的游览体验和感受,以吸引更多的潜在游客。

景区也可以利用自媒体平台积极回应游客的评价和建议,增强游客对景区的信任和好感度。

三、自媒体策略和方法景区可以结合自媒体平台的不同特点和功能,采用多样化的内容形式来展示景区形象,比如通过文字介绍、图片图文并茂、视频直播等形式,来展示景区的独特魅力和吸引力。

2. 打造粉丝互动平台景区可以通过自媒体平台打造粉丝互动的社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掖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近年来,顺应国内消费需求升级、旅游市场升温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趋势,张掖市依托境内多姿多彩的旅游文化资源优势,进一步明确旅游发展定位和发展重点,把旅游业这一朝阳产业作为推动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的战略性主导产业来培育和打造,从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创建精品景区、举办节会赛事、拓展客源市场、强化行业监管等方面入手,不断提升“丝路明珠•金张掖”整体形象,旅游业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旅游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逐步凸现,对促进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发展现状(一)旅游业发展步伐加快。

抢抓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战略机遇,加大旅游资源整合,推动旅游与文化、体育深度融合发展,精心打造中国地貌景观大观园、暑天休闲度假城、丝绸之路古城邦、户外运动体验区、西路军魂传承地张掖旅游“五张名片”,“丝路明珠•金张掖”整体形象不断提升。

2015年全市接待游客1505.75万人次,同比增长36.88%,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6亿元,同比增长47.69%。

2010年至2015年,全市旅游接待人数连续跨越了300万、500万、700万、1000万和1500万人次五大台阶,这个核心指标连续5年保持了40%左右的增幅,旅游综合收入占GDP的比重从4.3%提高到20.3%。

旅游业的产业优势日益显现,对关联产业的引领带动作用不断增强,成为拉动消费、扩大内需最活跃的因素和最有力的支撑。

(二)旅游发展定位更加明确。

立足张掖特色资源禀赋,提出围绕打造丝绸之路黄金旅游线重要旅游目的地、中国西部区域性游客集散中心和国际特色休闲度假名城“三大目标”,着力实施旅游大景区建设行动、旅游全产业链打造行动、旅游管理服务水平提升行动、旅游全民宣传行动“四大行动计划”,精心培育中国地貌景观大观园、暑天休闲度假城、丝绸之路古城邦、户外运动体验区、西路军魂传承地“五大名片”,不断提升“丝路明珠•金张掖”整体形象。

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旅游大景区建设的意见》和《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凝聚了思想共识、明确了目标任务。

(三)旅游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着力打造特色旅游品牌,不断优化旅游产业体系,旅游业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

修编完善了张掖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和张掖大景区建设总体规划。

积极组织实施精品景区创建工程,加大景区硬件设施建设,拓展休闲娱乐项目,完善配套设施和管理制度,规范标识和公共信息符号,景区功能、形象和服务得到极大改善,景区类型更加多样,景区产品更加丰富,景区知名度和美誉度明显提升,已成为张掖旅游跨越发展的靓丽名片。

全市A级旅游景区由2010年的10家增加到25家,其中4A级旅游景区由2010年的2家增加到15家,星级旅游饭店由2010年的17家增加到38家,旅行社及分社由2010年的18家增加到42家,全市旅游直接就业人数由2010年的1.3万人增加到4万人。

(四)旅游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以项目建设为依托,着力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旅游业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张掖宾馆、甘州府城、张掖国家湿地公园等188个投资上千万元的旅游项目先后开工建设,完成投资130多亿元。

加快推进宾馆饭店、游客服务中心等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

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宾馆、旅店等478家,接待床位由2010年的1.1万张增加到3.3万多张。

新建和改扩建旅游厕所263座,新建自驾游营地和房车营地6处,15家重点旅游景区实现wifi覆盖,全市4家旅游汽车公司购置旅游大巴150辆,63家汽车租赁公司拥有各类车辆近560多辆,全市共有旅游购物餐饮街区20多处。

(五)旅游客源市场有效拓展。

深入开展“张掖旅游全民宣传行动”,精心策划举办第四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开幕式、湿地之夏•金张掖旅游文化艺术节、张掖•中国汽车拉力锦标赛、张掖户外运动节等节会赛事活动,借助节会赛事强化宣传营销。

冠名开行“金张掖号”“裕固风情号”“张掖丹霞号”“甘州号”品牌列车。

并先后在北京、上海、重庆、广州等100多个城市举办张掖旅游宣传推介会和产品营销活动;在上海、杭州、兰州建立张掖旅游宣传营销代理中心,委托北京、广州、成都等重点客源地城市有实力的旅行社代理开展张掖旅游宣传营销。

在中央电视台、甘肃卫视等媒体投放宣传广告,积极发展旅游电子商务。

二、机遇挑战当前,张掖旅游业已进入产业融合发展新阶段,对经济的综合带动功能不断凸显,催生了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的全面繁荣,带动了旅游用品、旅游商品等工业产品的发展,拉动了文化、信息、金融、商业、运输等服务业的发展,已成为优化经济结构、拉动经济转型的重要引擎。

但目前张掖旅游业仍处在爬坡阶段,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旅游产业化、大众化时代的到来,旅游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多方面的严峻挑战。

(一)发展机遇从旅游业地位和功能看: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及社会对旅游地位和功能的认识不断深化。

进入新世纪,旅游业被定位为国民经济重要产业。

2009年,旅游业被定位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2014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树立科学旅游观、增强旅游发展动力、拓展旅游发展空间、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完善旅游发展政策”,进一步明确了旅游业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从财政金融、优化土地利用、人才培养、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扶持政策,为加快旅游业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

从市场需求看:旅游业是消费层次多、消费潜力大、持续能力强的新增长点。

旅游消费是最终消费、多层次多样化消费和可持续消费,具有很强的融合能力和巨大的增长潜力,是新常态下扩大消费的重要动力源,已成为居民的普遍消费和推动消费升级的主渠道之一。

同时,旅游消费还是信息消费、养老消费、健康消费等新消费热点的实现途径和“催化剂”。

旅游就业容量大、增长快、带动性强,就业层次丰富、类型多、方式灵活,是适宜社会广泛创业的新领域,也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新领域、新途径。

从资源禀赋看:张掖是坐落在祁连山和黑河湿地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上的绿洲城市,有宜人的气候条件、优良的生态环境、富集的旅游资源,又是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的极佳区域,各类稀缺资源和优势产业的比较优势叠加在一起,形成了旅游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广阔平台。

张掖自西汉设郡,自古就是丝路要塞、商贾重镇,有“塞上江南”和“金张掖”之美称,东西文化在此交流,南北民族在此交融,沉积了独特深厚的历史文化,既有“半城芦苇”的自然美景,也有“半城塔影”的历史风貌,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二)面临挑战从全国大环境看:在当前“三期叠加”新形势、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面对日趋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市场需求放缓等制约瓶颈,全国各地把振兴旅游业作为刺激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制定出台扶持旅游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把旅游业作为扩大消费需求、增加就业、拉动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来培育,加大旅游宣传力度和基础设施建设,抢夺游客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特别是与国内旅游发达地区相比,张掖旅游无论是硬件设施的配套、旅游业态的健全、管理服务的规范,以及文化挖掘和宣传推介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面临经济转型、消费升级的迫切需要。

从张掖自身发展看:目前张掖旅游业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仍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和亟需解决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景区经营机制不灵活、市场化程度不高,景区之间既缺乏交流与合作,也缺乏与其它旅游要素的结合;门票经济现象突出,产品比较单一,过度依赖门票收入,弱化了其他旅游要素对旅游收入的贡献;旅游要素配置不够合理,完整的旅游产业链还没有形成,旅游商品开发滞后;旅游资源整合力度不够、旅游文化内涵挖掘有待提升、市场开发创新手段不多;旅游产业规模小,高品质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不足,对关联产业的辐射带动潜力需进一步发挥,特别是住宿消费与购买消费等方面的产出效益尚未充分发挥,旅游产业对整体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有待提高。

三、对策建议下阶段,要紧紧抓住发展契机,充分发挥张掖地理区位独特、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文化深厚等比较优势,以促进旅游科学发展为主线,以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为方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大景区建设为抓手,着力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使旅游开发向集约节约和环境友好转型,旅游产品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变,旅游服务向优质高效提升,不断提升“丝路明珠•金张掖”品牌形象,把张掖建成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区域性旅游集散中心。

(一)不断创新发展理念。

旅游产业是一个关联度广、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产业集群,其“乘数效应”不仅能优化和推动其他产业的发展,而且能孕育和催生新兴产业。

旅游业的发展不仅直接带动餐饮住宿、商贸物流、文化娱乐和交通运输等相关服务业的发展,同时也通过农产品和工业品的消费间接带动农业、工业的发展。

面对旅游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要以战略眼光不断创新旅游业发展理念,建立各行业共促旅游业发展的“大旅游”格局,着力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围绕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全国体育产业联系市、全省文化旅游体育医养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推动旅游与文化、体育深度融合发展。

(二)着力建设旅游大景区。

要持续推进旅游大景区建设,在目前现有15家4A级景区,25家A级景区的基础上,加快大景区建设晋等升级;加快游客服务中心、宾馆、饭店等配套服务设施;依托国际和国家级专业机构、采取市场运作,打造品牌户外赛事,带动户外运动设施体系、组织体系、保障服务体系的完善,使户外运动成为张掖的特色产品;加强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城市的联系,以旅游为纽带,深化各领域的合作,共同致力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三)大力开发新产品新业态。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需求的升级,除了模仿型、排浪式的大众化旅游消费,个性化、多样化的旅游消费需求也在迅速增加。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传统产品升级和丰富新产品新业态摆在突出的位置,推动旅游产品结构由观光为主,向观光、休闲、度假复合发展转变,推动三大市场全面发展。

全力推进乡村旅游,充分利用张掖丰富的农业资源,开发乡村文化体验、现代农业观光、采摘、特色餐饮等形式多样、特色鲜明、适合群众参与的乡村旅游产品。

培育大众化旅游消费新热点,积极开发休闲度假产品。

依托张掖冰川雪山、森林草原、湿地芦苇等原生态大美景观,积极开发冰川观光、沙漠探险、山地滑雪、草原赛马等户外体验旅游项目,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旅游消费需求。

(四)加强旅游公共服务建设。

旅游公共服务是保障大众消费的重要基础,是社会事业的重要内容,也是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提供服务保障,从城市交通集散、旅游信息咨询、旅游接待服务、旅游安全救助、旅游质量监管等六个方面完善服务链条,为游客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真正为游客着想,让他们来的便捷、走得通畅、吃得满意、住的舒适、游的尽兴、待的舒心,在欣赏张掖秀美风景、感受厚重文化、体味民俗风情的同时,享受到舒适周到的服务,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幕名前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