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下册《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范文三篇
【导语】《⼩松树和⼤松树》是苏教版⼀年级语⽂下册第三单元的⼀篇寓⾔故事,讲的是⼭上的⼀棵⼩松树觉得⾃⼰长得很⾼,瞧不起⼭下的⼤松树。
风伯伯批评了⼩松树缺乏⾃知之明,盲⽬骄傲⾃⼤的⾏为。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学⽬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2、理解课⽂内容,懂得做⼈要谦虚谨慎,不可盲⽬⾃满,看不起别⼈。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并能为课⽂的动画⽚配⾳ 教学难点: 理解课⽂内容,懂得做⼈要谦虚谨慎,不可盲⽬⾃满,看不起别⼈。
教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激发兴趣、导⼊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唱歌吗?现在⽼师就来弹⼀⾸歌,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师的琴⼀起唱,好吗?(教师电⼦琴弹奏歌曲〈⼩松树〉)刚才我们唱的歌的名字是什么 ?对,是〈⼩松树〉。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篇课⽂,就与⼩松树有关系,课题就是〈⼩松树和⼤松树〉。
(教师板书课题,学⽣书空) ⼆、初读课⽂、整体感知 1、学⽣⾃由朗读。
要求:读准字⾳,不多字,不少字。
2、检查学⽣⾃由朗读情况。
指名读——指名评价 3、采⽤⾃⼰喜欢的⽅式再读课⽂。
要求:在读准字⾳的基础上把课⽂读通顺。
三、品读课⽂、指导朗读 1、学⽣配乐默读课⽂。
要求:看看⽂中共有⼏个⾓⾊。
2、教师指名学⽣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
(教师随机将“⼩松树”、“⼤松树”、“风伯伯”的图⽚贴在⿊板上) 3、“⼩松树”、“⼤松树”、“风伯伯”他们的位置分别在哪⼉?(指导学⽣读课⽂的第⼀段话) 4、学⽣再⼤声朗读课⽂,看看⾃⼰喜欢这三个⾓⾊中的哪⼀个。
5、集体分⾓⾊朗读课⽂。
(喜欢⼩松树的同学读⼩松树的话,喜欢风伯伯的同学读风伯伯的话,全体同学和⽼师都读旁⽩的话) 6、在集体分⾓⾊的过程中,教师随机指导学⽣把课⽂读得有感情,并且做到声情并茂。
同时师⽣共同解决“惭愧”⼀词的含义。
(在朗读第三段话的时候,指导学⽣表演这段话) 四、配⾳朗读、再次激趣 1、全体通读课⽂。
一年级下册语文《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理解小松树和大松树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小松树和大松树的特点。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通过课文朗读和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态环境的观念。
(2)培养学生勇敢、自信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观察和描述小松树和大松树的特点。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小松树和大松树的特点。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图片。
3. 生字词卡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小松树和大松树的认识。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讲解生字词,并进行朗读练习。
(3)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角色的情感。
3. 观察与描述:(1)引导学生观察小松树和大松树的特点。
(2)邀请学生用词语或句子描述小松树和大松树的特点。
4.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的掌握和小松树、大松树的特点。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观察身边的树木,用词语或句子描述它们的特点。
3. 家长协助学生进行课后学习,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团队协作能力。
2.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关注生字词的掌握和描述能力的运用。
3.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课堂学习和课后作业中的优点和不足。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自观察不同种类的树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一年级下册语文《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小松树和大松树》,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判断,提高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2)懂得尊重他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能力。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判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图片:小松树和大松树。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小松树和大松树的观察和了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小松树和大松树》。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检查对课文的理解。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朗读并组词。
(2)学生运用生字词进行造句。
4. 课堂练习:(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2)教师点评并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课文《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内容。
2. 家长协助学生练习生字词,加强记忆。
3. 学生观察身边的大自然,写一篇简单的观察日记。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表现:参与度、发言积极性、合作意识等。
2. 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生字词的掌握、日记的质量等。
3. 学生对大自然的态度和价值观的树立:通过课堂讨论、观察日记等了解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珍惜生命的情感。
六、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学生朗读课文《小松树和大松树》,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小松树、大松树、旁白)进行角色扮演,表演课文中的对话。
1. 角色分配: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角色分配,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
一年级下册语文《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认读和理解“小松树、大松树、杉树、柏树、桦树、杉木、松脂、松节油、松果、松鼠、松鸡”等词语。
(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读、交流、讨论等方式,学会对比和分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树木的美好情感,树立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 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认读与书写。
2. 对课文细节的理解与感悟。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观察小松树和大松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2. 学习课文:(1)自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注意停顿、重音等,感受课文的韵律美。
(3)逐段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小松树和大松树的特点及其生长环境。
3. 学习生字词:(1)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
(2)组内交流,让学生说说生字词的意思。
(3)举例造句,让学生运用生字词。
4. 课堂练习:(1)课后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课堂小测:对生字词进行听写,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5. 总结拓展: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明白小松树和大松树的特点及其生长环境。
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树木,树立环保意识。
6. 布置作业:(1)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述课文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家庭作业:抄写生字词,加强字词记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反馈。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3. 知识掌握评价:通过课后测试或小测验,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和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效果,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优秀5篇)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优秀5篇)小学一年级语文《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反思篇一这篇课文是一篇拟人的寓言故事。
课文讲的是长在山上的小松树非常的骄傲自大得意忘形,就瞧不起嘲笑山下的大松树,而和蔼的风伯伯告诉了小松树不能过分的骄傲,要学会谦虚的做人道理。
本文主要通过语言的描写,来突出每个人物的特点。
这篇课文我已经讲过几遍,但是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收获,对课文有了更多的理解和想法。
为了能够更好的把握教材,理解文本。
我精心的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认真听取同事们的`意见,与教研组长多次讨论本课教学中对各个人物语言以及性格特点深度挖掘,并积极贯彻学校以生命化的人文教学为主的理念,认真的修改教案,制作课件。
通过了这次的上课,我进行了总结,要发扬优势,并重视自己的不足。
一、解读文本一样的文字在不同的环境里和不同的学生面前有着它独特的意义。
通过对语言及动作的描写,更能理解每个人物的内心世界。
这次通过对小松树语言的描写,我更透彻了解了一开始这是一个骄傲自大得意忘形,且没有礼貌的小松树。
一个“喂”字,在平时我们的生活中打电话的时候,不能说明是没有礼貌,但对于一个年纪稍大于自己的人来讲,确实显得不够礼貌。
“你呢?”更能说明小松树不把大松树放到眼里,有嘲笑讥讽的意思。
这些孩子们说的非常的好,课堂上生成的部分越来越多,以后在课堂上更应该注意每个小细节,加深对文字的解读。
二、问题设计同样的问题,语言设计要贴近孩子们的内心。
“谁愿意来说说?你知道了些什么?你从哪看出来的?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小松树?谁试着读一读?谁再来读读?”引导孩子的时候要亲切温和。
把问题真正的抛给孩子,让孩子以自己的想法去理解课文,充分的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孩子。
上课时,精心的设计每一个问题,换多种方法耐心的去引导,相信孩子们更回答的更好。
三、教学设计一年级的低段孩子以生字词的教学为主,上课初,我带领孩子们读生字卡片,去拼音读词语,由易到难的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并通过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的方式开展。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小松树和大松树”这个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2.引导学生认识到小树苗坚强勇敢,让学生学会珍惜生命,懂得爱护绿色植物和保护环境;3.能背诵故事情节,并运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1.请学生回忆上一节课所学习的内容,调动他们的积极性;2.通过回顾上一堂课的知识,引入今天的学习内容。
2. 教学主体(30分钟)1.读故事《小松树和大松树》;2.整体阅读:给学生时间熟悉故事情节;3.细节理解:询问学生一些问题,使他们更深入的了解故事情节;4.讨论小结: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了解他们对故事的理解。
3. 情感教育(20分钟)1.让学生对故事中小树苗的勇气和坚强表现进行赞扬,并告诉学生应该学会珍惜生命;2.告诉学生,我们应该懂得爱护绿色植物和保护环境。
3.让学生用简单的语言自己表达对这个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4. 练习和评价(20分钟)1.让学生根据故事情节,练习朗读故事,并且用简单的语言表述自己的理解和感受;2.评价学生表现,给出一些指导和帮助。
5. 课堂小结(10分钟)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2.确认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否达到。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能够集中注意力;2.引导学生认识到小树苗坚强勇敢的表现,让学生体会到珍惜生命的重要性;3.让学生理解环保的重要性并将之内化为自己的行动准则。
四、板书设计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小松树和大松树》这个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2.认识小树苗的勇气和坚强表现,让学生学会珍惜生命;3.懂得爱护绿色植物和保护环境;4.能背诵故事情节,并运用简单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1.导入2.教学主体3.情感教育4.练习和评价5.课堂小结五、教学小提示1.需要提前准备故事文本和相关问题;2.需要提前准备板书内容,这样能够更好的引导学生;3.课堂互动是很重要的一点,要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活动;4.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
一年级语文下册 小松树和大松树说课教案 苏教版
一年级语文下册《小松树和大松树说课教案》苏教版一、教材分析《小松树和大松树》是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讲述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对话,让学生了解到大松树之高大,是因为它深深扎根在大地上,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高、壮”等词语造句。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动作、表演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松树和大松树的成长过程。
(2)学会比较、讨论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教育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为实现理想努力奋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
难点:理解小松树和大松树的成长过程,学会比较、讨论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比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图片:小松树和大松树。
(2)学生交流:观察这两棵松树,它们有什么不同?(3)教师总结:小松树和大松树的成长过程,引发学生思考。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朗读。
(3)学生齐读课文,体会小松树和大松树的成长过程。
3. 理解课文(1)学生讨论:小松树和大松树的成长过程给我们什么启示?(2)教师引导:热爱大自然,从小树立远大理想,为实现理想努力奋斗。
4. 应用拓展(1)学生用“高、壮”等词语造句。
(2)学生表演课文场景,增强情感体验。
5. 总结课堂(1)教师总结本课所学。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3)布置作业:抄写生字词,预习下一课。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检查学生的作业,评估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3. 听取学生的反馈,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2023年小学一年级语文《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
2023年小学一年级语文《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2023年小学一年级语文《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1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教师用简单的线条在黑板上勾画出一座大山。
)生:是一座大山。
(学生很兴奋)师:在这座大山里呀,山上的一棵小松树和山下的一棵大松树之间发生了一件事。
(教师贴出二棵松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寓言故事。
(师揭题,指名生读题,齐读课题)(评析:《语文课程标准》中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所以我在导入课时,就努力去创设一种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用简笔画来吸引学生,加之导入语又带着点儿神秘的语气,上课伊始就把学生的阅读兴趣给激发起来了。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师:现在,我们就来听一位叔叔给我们讲这个故事,要认真看书、仔细听哟!(播放课文录音。
)(评析:一年级学生有的不会听课文录音,往往只是听,不看书,这样就起不到范读作用。
所以,我在这里提出认真看书、仔细听很有必要。
)师:你觉得这位叔叔读得怎么样?生评。
师:你要向叔叔学习什么?生自由谈。
师:想像叔叔这样读吗?请大家自己试着读读课文,争取读准每一个生字词,读通顺每个句子,遇到难读的生字词或句子时你准备怎么办?生:我可以读几遍,也可以向同桌的小朋友请教请教。
生:我也可以请教老师。
(学生读课文)(教师出示生字词)师:你们看,生字从课文中跑出来啦!这些生字中,哪些字在没学过之前,你就已经认识了。
生:我原来已经认识“棵、松”。
生:我上幼儿园时,就已经认识了“爷、伯、孩”。
生:我早就认识“回”了。
师:小朋友们认识的字真多!还有哪些字现在你通过听读或别的方法也学会了?生:我看电视时认识了“答”。
生:我在走路时看广告牌认识了“托”。
生:学数学时,学到了比多比少,我认识“多”了。
生:我看童话故事书时认识了“低、摸、呢”。
(师即时对他们的识字方法、途径给以恰当的评价。
)师请生齐读一下认识的字。
师:(划出“摸、惭愧”)这些不认识的字请大家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苏教国标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小松树和大松树
苏教国标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小松树和大松树一、教学背景此教案适用于苏教国标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教学,教材中的课文为《小松树和大松树》。
二、教学目标1. 教学内容掌握词语:青葱、挺拔、优胜略汰等;理解课文大意,领会其中的情感;学生能够通过本文了解自身的优缺点,并认识到比自己强的人存在的合理性。
2. 情感态度通过小松树和大松树的比较,培养学生谦虚、自信、尊重他人的情感态度。
3. 学习策略激发学生阅读动机,帮助学生掌握注音的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整体理解课文,领会情感。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比自己优秀的人的存在和合理性。
四、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1. 教师提问:1)同学们知道为什么我们需要学习语文吗?2)在老师的帮助下,同学们读一遍课文《小松树和大松树》。
3)请大家谈一下读后的感受,这篇文章讲述了什么?(二)预习讲解1. 给学生示范:老师用一些橙色的原子来代表带音节的音节,并且指导学生如何标记声调。
2. 指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生字和生词,边读边注音。
3. 解释课文中的单词:青葱、挺拔、优胜略汰等等,并鼓励学生在以后的阅读中尝试主动使用这些词。
(三)阅读理解1. 教师组织学生阅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整篇文章的情感和意义。
2. 指导学生理解文中的生词和生字,梳理文章思路。
3. 解答学生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的比喻和寓意。
(四)巩固练习请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总结评价文章。
(五)作业布置让学生将文章写下来,并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词,写4-5个提高词汇量。
五、板书设计小松树和大松树生字生词:青葱、挺拔、优胜略汰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情节和人物角色的桥段,让学生接受了现实生活中比自己优秀的人存在的理性合理性,同时营造了谦虚、自信、尊重他人的情感态度。
给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开展团体合作,增强学生的个人与团体凝聚力,提高学生识别难度大的字的能力和提高词汇量的能力,更加理性和科学的认识社会,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习惯。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精选5篇)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精选5篇)《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篇一课时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4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
认识3个偏旁。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在朗读中理解课文。
2.看图理解词语,启发想象,理解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话。
一、导入新课: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篇有趣的故事,叫------(指读、齐读课题)2.讲了什么还记得吗?不急,谁来读?出示: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摸着托起来低下了头多高哇你呢3.第一行,故事讲的就是……;第二行都是在讲动作,谁来做做动作?能不能边读边加上动作?第三行指的是人说话时的语气。
读好这些字,就能更好地读好这些词。
齐读词语。
4.接下来,就让我们赶快读读这个故事。
(设计意图:从复习巩固入手,说说对课文的印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把学生自觉地引入到课题中去,从而激起学生阅读的能动性。
通过生动的语言赋于小松树以生命,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为后面自主学习做好铺垫。
)二、精读课文,朗读感悟:A.学习第一段。
1.自读,找找小松树和大松树长在哪儿?2.出示小松树与大松树的图片:它们长在哪儿呢?你能把它们送回家吗?(点红)简笔画。
让生上前摆一摆,说说原因。
看来你读懂了这句话。
谁再来读读?齐读。
3.大家看,小松树站在高高的山顶上,它每天都看到了很多美景。
猜猜看,它可能会看到什么?(看着太阳公公从东方慢慢地升起来,白云姐姐在空中自由地散步,还看见了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B.学习第二段。
过渡:是呀,小松树每天都能看到这么壮观的景色,心想:我就是世界上长得最高最高的松树了!它回头一看,看到了山脚下有一棵大松树。
小松树会对大松树说些什么了,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第二自然段。
1.谁来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有几句话?看看第一句话里,这是什么?(“ ”这是引号,说的话要用引号引起来。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第二册《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精选14篇)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第二册《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精选14篇)苏教版一年级语文第二册《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篇1 第三单元课题《小松树和大松树》我的教学设想:一、设计理念:1、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2、语文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语文教育的过程是学生听、说、读、写不断实践的过程,是在语文实践中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
3、语文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小松树和大松树》是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
风伯伯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骄傲自大的行为。
全文共有4个自然段。
课文配有两幅插图,形象地描绘出课文中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的样子,使学生易于理解故事内容。
三、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6个二类字,认识3个偏旁。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四、教学重点、难点:1.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2.借助偏旁,让学生初步了解形声字形旁的意义。
五、教学策略:1、采用录音机、多媒体、vcd等电化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2、以诵读为主,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他们的团结协作能力,“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他们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教师用简单的线条在黑板上勾画出一座大山。
)生:是一座大山。
师:在这座大山里呀,一棵小松树和一棵大松树之间发生了一件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寓言故事《小松树和大松树》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教学设计
4.小组合作,培养合作意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让学生在互动中共同进步。
5.情感教育,陶冶情操:在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从小松树和大松树的故事中学会尊重他人、关爱自然,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3.朗读课文:学生朗读课文,体会小松树和大松树的情感变化,理解课文内容;教师适时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口语表达与写作: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练习,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5.总结拓展:引导学生总结课文主要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概括和总结能力;同时,布置相关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4.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表现和锻炼机会。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生字词的认读与书写:本节课的生字词是学生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一年级学生对于汉字的笔画、结构掌握还不够熟练,需要教师耐心指导,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关。
2.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悟:一年级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有限,对于课文中小松树和大松树的情感变化、寓意等方面的理解需要教师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以一幅描绘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图片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两棵树的差异和特点。我会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这幅画面,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引出今天要学习的故事《小松树和大松树》。
我说:“同学们,请大家看看这幅画,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两棵树有什么不同?它们分别叫什么名字呢?”学生回答后,我会继续引导:“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故事就跟这两棵树有关,它们之间发生了一些很有趣的事情。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看看它们是如何互相帮助、共同成长的。”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
【教学目标】
1.能了解小松树和大松树的种类,树的特点,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训练学生的记忆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爱护大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
1.了解小松树和大松树的生长环境和生长特点。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训练学生的表述能力。
【教学难点】
让学生真正理解大松树和小松树对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学法指导】
本节课重点是运用比较分析法。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通过引入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对比,让学生对两种不同的松树有
一个初步的了解。
2.展开课堂
(一)教学内容展示
1.给学生播放小松树和大松树的短片。
2.让学生观察小松树和大松树的树形、树皮、叶子、花、果等多方面的特征。
(二)分析对比
1.让学生找出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区别和联系。
2.让学生探讨小松树和大松树对环境的影响。
(三)课堂练习
1.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小松树和大松树的特点和区别。
2.让学生小组合作,集思广益,并就自己所选的主题展开深入的探讨。
(四)课堂总结
综合以上的学习内容,总结小松树和大松树的特点及对环境的影响。
【课后拓展】
1.让学生到附近的公园、林地等地实地观察,收集更多有关小松树和大松树的信息。
2.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小松树和大松树的特征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的小论文。
(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8 小松树和大松树【备课资料包】【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
认识1个偏旁。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话。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一篇非常有趣的故事。
1、板书课题。
2、读准“松”的平舌音、翘舌音。
3、齐读课题。
4、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些什么?二、初读课文1、放多媒体动画,听故事。
2、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再读课文,标上小节号,画出生字词。
生按要求自学课文,师巡视指导。
4、检查自学效果。
5、正音。
听:是后鼻音。
呢:读轻声。
第二课时一、复习1、抽读生字卡片。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1、细读第1自然段这两棵一大一小的松树长在哪里呢?齐读第1自然段。
2、细读第2自然段。
(1)自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你知道了什么?(2)你是从哪些词语中读出小松树很看不起大松树呢?(3)生一边找出相应的词语,师一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词语。
(4)你能一边读一边把小松树说这话时的神态表演出来吗?(5)自己练读,指名读,评议。
(6)有感情朗读小松树的话。
(7)这时大松树没有回答,它会想些什么呢?3、细读第3自然段(1)小松树的这番话被风伯伯听见了,师范读第3自然段。
(2)通过风伯伯的话,你知道了什么?(3)风伯伯对小松树怎样?你从哪些词中读出来的?(4)有感情练读风伯伯的话。
(5)齐读第3自然段。
4、细读第4自然段。
(1)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后,(生齐读第4自然段)(2)你能学学小松树的样子吗?(3)这时他会想些什么呢?(4)请你代表小松树,再向大松树说句话好吗?5、现在,小松树不再看不起别人,变成了一个又谦虚又懂礼貌的孩子了。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话,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更不可看不起别人。
教学重点:1、会认5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话。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出示松树的图片,同学辨认。
2、山上有一棵小松树,山下有一棵大松树。
同学们想知道他们在说些什么吗?板书课题:小松树和大松树。
二、初读课文1、借助汉语拼音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纠正字音,你认为哪个字容易读错?给大家提个醒:“伯伯”应读bó bo,不要读成bó bó。
“呢”是语气词,用在句尾,读轻声。
“惭愧”应读cán kuì,不要读成zán kuì。
3、分一分课文有几个自然段(4个)。
4、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5、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三、理解课文,指导朗读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2)说一说: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3)齐读。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思考:小松树对大松树说了些什么?大松树有什么反应?(2)幻灯片出示小松树的话。
A.提问:小松树说了几句话?(2句)B.指名读这几句话。
思考:你从中体会出什么?C.同学们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D.指导读出小松树骄傲自大的语气。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思考: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到了。
风伯伯对他说了些什么?(2)幻灯片出示风伯伯的话。
A提问:风伯伯说了几句话?(2句)B.指名读这几句话。
思考:你从中体会出什么?C.指导读出风伯伯中肯的语气。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第四自然段,提出不懂的问题。
一年级语文下册《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
一年级语文下册《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一年级语文下册《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年级语文下册《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语文下册《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1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教师用简单的线条在黑板上勾画出一座大山。
)生:是一座大山。
(学生很兴奋)师:在这座大山里呀,山上的一棵小松树和山下的一棵大松树之间发生了一件事。
(教师贴出二棵松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寓言故事。
(师揭题,指名生读题,齐读课题)(评析:《语文课程标准》中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所以我在导入课时,就努力去创设一种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用简笔画来吸引学生,加之导入语又带着点儿神秘的语气,上课伊始就把学生的阅读兴趣给激发起来了。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师:现在,我们就来听一位叔叔给我们讲这个故事,要认真看书、仔细听哟!(播放课文录音。
)(评析:一年级学生有的不会听课文录音,往往只是听,不看书,这样就起不到范读作用。
所以,我在这里提出认真看书、仔细听很有必要。
)师:你觉得这位叔叔读得怎么样?生评。
师:你要向叔叔学习什么?生自由谈。
师:想像叔叔这样读吗?请大家自己试着读读课文,争取读准每一个生字词,读通顺每个句子,遇到难读的生字词或句子时你准备怎么办?生:我可以读几遍,也可以向同桌的小朋友请教请教。
生:我也可以请教老师。
(学生读课文)(教师出示生字词)师:你们看,生字从课文中跑出来啦!这些生字中,哪些字在没学过之前,你就已经认识了。
生:我原来已经认识“棵、松”。
生:我上幼儿园时,就已经认识了“爷、伯、孩”。
生:我早就认识“回”了。
师:小朋友们认识的字真多!还有哪些字现在你通过听读或别的方法也学会了?生:我看电视时认识了“答”。
生:我在走路时看广告牌认识了“托”。
一年级下册语文《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小松树”、“大松树”等词语。
(2)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分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合作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小松树和大松树的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教育学生勇敢面对困难,敢于挑战自己。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 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3.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认读与理解。
2. 课文中抽象概念的阐释。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实物。
3. 学生分组讨论所需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小松树和大松树的了解。
2. 生字词学习:(1)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认读生字词。
(2)解释生字词的含义,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课文理解:(1)引导学生分段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2)分组讨论:请学生们谈谈他们对小松树和大松树的观点和看法。
4. 课堂练习:(1)设计一些有关小松树和大松树的选择题或填空题,以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邀请学生上台演示小松树和大松树的特点,增加课堂互动。
(2)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身边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生长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分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思考过程和合作能力。
3. 课堂练习: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检测他们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反思:1. 教师需要反思课堂教学的组织和实施,确保教学目标得到有效达成。
2. 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八、作业布置:1. 请学生课后复习课文,巩固生字词的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语文下册《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
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习课文第二~四自然段,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不同的语气。
过程与方法:教给学生通过理解关键词语来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读好人物的对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
二、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来理解课文,读好课文。
难点:理解小松树说的话,风伯伯说的话。
教学突破:通过多媒体直观展现,让学生读出理解,读出感受,并创设情景让学生敢想敢说。
三、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看图,朗读课文
教师准备:大松树、小松树和风的头饰及帖图,课件
四、教学过程及设计思路:
㈠复习导入,揭示目标(约 5 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思路
⒈出示图片:
提问:它们是谁?长在山的什么地方,谁来帮它们找找家?
⒉让学生填一填,说一说。
出示:山上( )
山下有( )。
⒊揭示本课目标。
⒈学生纷纷举手。
师指名一学生到讲台上。
该生把小松树图片贴在山顶上,把大松树图片贴在山脚下。
⒉填填说说。
学生背诵第一自然段。
⒊明确要求。
利用贴图片的形式再现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直观形象,容易使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
通过填填说说的形式,检查学生背诵情况。
㈡精读第二自然段(约10 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思路
⒈师:这一天,小松树对大松树说了些什么呢?同学们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⒉课件出示句子:“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
提问:你们觉得小松树怎么样?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⒊自由读,体会一下小松树说话时是什么样的态度?你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
⒋课件出示,让学生说词造句:很很,“很远很远”这个词写出了什么?
⒌“你呢?”是什么意思?让学生把小松树心中想说的话补充完整。
⒍课件演示小松树从山上下来,问:大松树真的长得比小松树矮吗?听了它的话,大松树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⒎指导感情朗读,表演。
⒈学生自读第二自然段。
⒉自由朗读。
例如:太骄傲了!它觉得自己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大松树却看不到。
太霸气了!太没礼貌了!跟大松树说话时喊“喂”。
⒊“喂,朋友”,从这儿可以看出小松树骄傲,看不起大松树。
⒋例如:很高很高,很大很大句子:这座山很高很高。
“很远很远”进一步说明了远。
⒌学生想象,例如:你有我长得高,有我看得远吗?
⒍大松树长得不矮,他想:小松树是小孩子不跟他说。
我不跟他一般见识。
所以大松树没有吭声。
⒎练习朗读,同桌互演。
让学生先自学后教,以学定教。
这是文中的重点句,出示句子后,先让学生整体感知人物。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反复读,在读中体会人物的心理。
鼓励学生把想到的说出来。
通过多媒体直观展现,让学生敢想敢说。
㈢精读第三自然段(约8 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思路
⒈小松树的骄傲,没有礼貌,大松树都没有去理会,他没有回答。
可是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到了,风伯伯又是怎样做的,怎样说的?
⒉课件出示句子:“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
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联系上下文读,训练学生用“比”、“托”说话,体会“托”的意思
⒊指导朗读。
⑴体会风伯伯说话时会有什么的动作、表情,加进动作、表情练读。
出示图片,指名说。
⑵指名读。
⑶同桌互演(要求不看书) ⒈ 课件出示风伯伯的话:
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
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自由练读。
⒉朗读句子,练习说话,体会到小松树比大松树矮得多,他能看得远,是大山爷爷的功劳。
⒊自由练读。
⑴体会风伯伯说话时的态度:
①摸着――-动作
②风伯伯称呼小松树孩子。
③风伯伯笑眯眯的,和蔼可亲。
⑵学生点评。
⑶互相练习。
多媒体演示,想象人物的心理。
创设语言环境,训练学生想象说话的能力,进一步理解课文。
朗读时加进动作,表情,让学生读出理解,读出感受。
㈣讲读第四自然段(约8 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思路
⒈提问:听了风伯伯的话,小松树怎样呢?
⒉想象说话:小松树为什么低下了头?
⒊课件出示图片,理解“惭愧”:小朋友,当我们犯了错,你会觉得怎么样?
⒋小松树做错了事,现在已经认识到自己错了,它这时的心情就是“惭愧”心情。
⒈回答:小松树低下头。
⒉小松树知道自己错了,低下了头。
⒊看课件,练习说话,逐步理解“惭愧”。
⒋做低头动作,体验小松树“惭愧”的心情。
通过课件演示,理解文中的关键词,再让学生联系语言环境想象小松树当时的心情,进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㈤拓展延伸,进行表演(约 5 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思路
⒈提问:这时小松树会对风伯伯说些什么?对大松树说些什么?
⒉提问:风伯伯和大松树又会对小松树说些什么呢?
⒊指导角色表演。
要求展开想象,加进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说的话和风伯伯、大松树对小松树说的话。
⒋提问:你最喜欢故事中谁?为什么? ⒈回答:大松树哥哥,我错了,你长得比我高,看得比我远。
大山爷爷,我错了,我不应该瞧不起大松树。
⒉回答:风伯伯说:“知错就改还是好孩子。
”大松树说:“以后我们俩还是好朋友。
”
⒊组内演练,再选表现好的几组上台表演。
⒋学生讨论后,全班交流。
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与文本中的人物对话,在对话中感受、体验。
让学生戴上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的头饰,在表演中去体验、感受不同角色的不同个性。
㈥本课总结(约1分钟):
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
课文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骄傲自大的行为。
告诉我们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
㈦随堂练习设计(约3分钟):
1、根据课文填空:
⑴喂,朋友,你看我哇!我能看到的地方,?
⑵小松树能看得远,不是,而是。
大松树看不远,不是,而是。
2、仿照例句,用带点的词语说一句话。
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
㈧板书设计:
8、小松树和大松树
站得高
看得远
没有回答↑托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