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测量的理论基础 2测量的信度

合集下载

心理测量的基本理论

心理测量的基本理论

“数字”,是代表某一事物或事物某一属性的量。这些数值具有自然数的特点,如区分性,即1就是1,2就是2。数也有序列性或等级性,如1<2<3;数也具有等距性,1和2,2和3之间的差的绝对值总是相等的。
什么是测量
“法则”,代表的是测量所依据的规则和方法。例如,用秤量物体的重量,依据的是杠杆的原理;用温度计测物体的温度,依据的是热胀冷缩规律;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是以相等的小单位构成刻度,把尺子的零点对准物体的一端,看物体的另一端所对着的刻度,即得出长度。而人的心理特征的测量,如智力测验,就是根据智力理论编制,以得分多少衡量智力水平。
01
那么,心理测量中使用的量表一般是什么量表呢?一般说来,心理测量是在顺序量表上进行的。因为对于人的智力、性格、兴趣、态度等来说,绝对零点是难以确定的。而且,在心理测量中,相等单位也是很难获得的。不过,利用某种统计方法,可以把这种顺序量表得到的数据换算为等距数据来进行统计。
02
心理测验是了解人的工具,一般作名词用,而心理测量则是运用工具,达到了解人类心理的实践活动,它主要作动词使用。
01
等距量表的数值加或减一个常数或用一个常数乘或除,不会破坏原来数据之间的关系,因此一个量表上的数值可以转换为另一个具有不同单位的量表上的数值,而且几个不同单位的数值可以转换到一个量表上以便于比较。
02
㈣等比量表
是最高水平的量表,既有相等单位又有绝对零点。此种量表在物理测量中容易见到,长度、重量、时间等都是等比量表。所得的数值可以做加、减、乘、除运算。如体重:甲80公斤,已40公斤,我们既可以说甲的体重比乙多40公斤,也可以说甲的体重是乙的2倍。
心理测验与心理测量
凡物之存在必有其数量。 凡有数量的东西都可以测量。 虽然我们不能像身高、体重那样来量,但是它必定会反映在人的某种行为之中,于是我们就可能通过对人的行为的测量来推测他的某种心理属性。

心理测量学

心理测量学

心理测量学第一章心理测量的理论基础一、心理测量的基础1、心理测量的定义测量就是依据一定的法则,使用工具对事物的特征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

2、测量的基本要素参照点:绝对参照点、相对参照点。

单位:要有确定的意义、要有相等的价值。

3、测量的量表称名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比率量表4、心理测量的特征间接性:我们只能通过一个人对测验项目的反应来推断出他的心理品质。

相对性:测量就是看每个人处在这个序列的什么位置上,由此测得一个人智力的高低、兴趣的大小。

客观性:客观性是对一切测量的基本要求。

5、心理测量的分类按功能分能力测验、成就测验、人格测验按对象分个别测验、团体测验按形式分纸笔测验、操作测验、口头测验、电脑测验按目的分描述性测验、诊断性测验、预示性测验按要求分最高行为测验、典型行为测验按速度和难度分速度测验、难度测验按性质分构造性测验、投射性测验按解释分常模参照测验、标准参照测验按应用分教育测验、职业测验、临床测验二、经典测量理论(CTT)(一)心理特质的可测性1、心理特质的特征(1)特质是一组内部相关行为的概括,具有一定的抽象性。

(2)特质是“一种一般的神经心理系统,它可以综合不同的刺激,使人对这些刺激做出相同的反应。

”(3)特质是一个人身上比较稳定的特点。

(4)一个人的精神面貌是由多种特质分多个层次有机组合而成的。

(5)特质可以决定一个人对特定刺激的反应倾向,可以对人的行为进行某种预测。

2、可测性假设(1)凡客观的事物都有其数量;(2)凡有数量的东西都可以测量。

3、经典测量理论的数学模型(1)观察分数:实测分数。

(2)真分数:反映被试某种心理品质真正水平的数值。

(3)误差分数(4)数学模型:X=T+E4、经典测量理论的假设公理“一均,两相关”(1)若一个人的某种心理品质可以用平行测验反复测量多次,则其观察分数的平均值会接近真分数。

(2)真分数与误差分数之间的相关为零。

(3)各平行测量上的误差分数之间的相关为零。

心理测量学指标

心理测量学指标

评判试卷质量优劣的测量学指标一、信度:1、定义;信度是指测量结果的一致性、稳定性及可靠性,一般多以内部一致性来加以表示该测验信度的高低。

信度系数愈高即表示该测验的结果愈一致、稳定与可靠。

系统误差对信度没什么影响,因为系统误差总是以相同的方式影响测量值的,因此不会造成不一致性。

反之,随机误差可能导致不致性,从而降低信度。

信度可以定义为随机误差R影响测量值的程度。

如果R=0,就认为测量是完全可信的,信度最高。

2、评介信度的方法一般通过使用同一量表进行不同测量,分析各测量结果之间联系的方法来评价信度。

如果联系密切,各测量结果具有一致性,则认为量表是可信的。

评价信度的方法主要有:再预测量、替换形式、内部一致性方法。

再测信度用同样的量表,对同一组访问对象在尽可量相同的情况下,在不同的时间进行两次测量。

两次测量相距一般在两到四周之间。

用两次测量结果间的相关分析或差异的显著性检验方法,可以评价量表信度的高低。

结果越是相关,差异越不显著则信度越高。

用再次测量法评价信度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结果与时间间隔关系密切。

在其他方面都相同的情况下,时间间隔越长,信度越低。

其次,最初的测量可能会改变被测特征。

例如,测量人们对低脂肪食品的态度可能会使他们更为关心健康问题,从而对低脂食品持更为肯定的态度。

第三,实施重复测量有时是不可能的,例如测量消费者对某种新产品的反应。

第四,第一次测量的答案可能会对以后测量有影响。

受访者可能会图回忆第一次受测时给出的答案。

第五,在两次测量之间一个有利的信息可能会使受访者的态度更为有利。

最后,再测信度的相关系数可能会由于被测项目自身之间的相关而偏高。

两次测量中,同一项目自身之间的相关性要比不同项目间的相关性高。

因此,即使不同项目之间的相关性很差,也可能得以很高的再测相关系数。

替换形式信度用两个形式不同的等价量表,对同一组受访者在不同的时间(通常间隔两到四周)进行测量。

两次测量结果间的相关性被用来评价量表的信度。

心理学考研心理测量知识点:信度(一)

心理学考研心理测量知识点:信度(一)

心理学考研心理测量知识点:信度(一)1、信度是指: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因为心理测验通常测量人的行为,行为会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因时、因事、因地而产生变动,这些因素有些是偶然的,有些是固有的,人在完成心理测验时的行为也会受上述因素的影响,从而使测验结果与真实结果不完全一致,所以我们要用信度来衡量测验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2、信度的操作化定义:(1)误差理论认为:一个人的测验分数X是由真实分数(T)和误差(E)两部分构成的,公式是X = T + E。

(2)因此信度就被定义为:一组测量分数的真实方差与实得方差的比,或者是指真实方差占总方差的百分比。

公式为:rxx = 1-SE 2/SX 2(3)根据统计学理论,真实方差与实得方差的比是一个相关系数的平方,所以我们把这种相关系数的平方叫做信度系数。

(4)计算公式为:rxx = ST2/SX23、由于误差的来源信度的可分为:这种分类是基于信度的传统定义-真分数理论。

(1)重测信度:考虑的误差来源是时间取样。

(2)复本信度:考虑的误差来源是内容取样。

(3)分半信度:它考虑的误差来源也是内容取样,它与复本信度的差别是:分半信度考查一个测验内容的两半题目测量的是否是同一个心理特点行为。

(4)同质性信度(内部一致性系数):考虑的是测验内容是否异质。

(5)评分者信度:考虑的误差来源是评分者间的差别。

4、信度的表示方法:(1)信度系数和信度指数:1信度系数:rxx = rx2T = S2T/S22信度指数:rXT = ST/SX(2)测量标准误:SE = SX 1-rxx5、信度的意义:(1)信度系数可以解释为样本测验分数的总方差中有多少比例是真分数方差,也就是测验的总变异中真分数造成的变异占百分之几。

它直接告诉我们测量的误差有多大。

(2)测量的标准误可以告诉我们有多大可能性真实分数在某一分数范围内,并且可以预测实得分数再测时可能的变化情况。

6、信度的作用:(1)解释预测个人分数的意义。

心理测量教育心得体会

心理测量教育心得体会

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心理测量作为心理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也日益受到重视。

近年来,我有幸参与心理测量教育,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我对心理测量的理论、方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以下是我对心理测量教育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心理测量的重要性心理测量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个体的心理特征、心理状态以及心理发展水平。

在教育领域,心理测量具有以下重要性:1. 诊断个体差异:通过心理测量,可以了解学生在认知、情感、个性等方面的差异,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个性化教育依据。

2. 指导教学:心理测量结果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评估教育效果:心理测量可以用于评估教育项目、课程、教学策略等的效果,为教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4.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心理测量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提升。

二、心理测量教育的理论基础心理测量教育主要基于以下理论基础:1. 测量理论:测量理论是心理测量的基础,包括信度、效度、标准差、相关系数等概念。

了解测量理论有助于提高心理测量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 心理统计理论:心理统计理论是心理测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描述性统计、推论统计等。

掌握心理统计理论有助于分析心理测量数据,得出科学结论。

3. 心理发展理论:心理发展理论关注个体的心理成长过程,包括认知发展、情感发展、个性发展等。

心理测量教育需要结合心理发展理论,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

4. 教育心理学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关注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包括学习动机、学习策略、教学策略等。

心理测量教育需要结合教育心理学理论,提高教育效果。

三、心理测量教育的方法与技巧1. 选择合适的心理测量工具: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选择合适的心理测量工具,如认知能力测试、个性测试、心理健康量表等。

2. 掌握心理测量技术:熟悉心理测量工具的施测方法、评分标准和结果解释。

心理测量学中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心理测量学中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心理测量学中的信度和效度分析心理测量学是研究心理测量方法与技术的学科,旨在通过反映被测者的心理特征和过程,揭示其心理素质、智力水平等信息。

而在心理测量过程中,信度和效度分析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一、信度分析信度是指测量工具在测量同一心理特征或过程时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换句话说,信度反映了测量工具在同一被测者群体中的结果是否稳定,并且是否能复现。

具体来说,信度分析主要从可靠性和稳定性两个方面来考量。

1.可靠性可靠性是指测量工具的结果是否稳定且一致。

在心理测量学中,一种常用的方式是通过内部一致性来评估可靠性,最常见的统计方法是Cronbach's α系数。

Cronbach's α系数介于0和1之间,数值越大代表内部一致性越高,通常要求α系数达到0.7以上为可靠。

2.稳定性稳定性是指测量工具在不同时间或在不同条件下所得到的结果是否一致。

为了评估测量工具的稳定性,常用的方法是再测法和半分法。

再测法是指在不同时间或条件下对同一样本重复测量,然后通过计算相关系数来评估稳定性。

而半分法则是将测量工具的题目分成两部分,分别进行测量并计算两部分得分的相关系数。

二、效度分析效度是指测量工具是否能够准确地测量所要测量的心理特征或过程。

也就是说,效度是评估测量工具是否真的测量到了我们想要测量的东西。

效度分析主要从描述效度、判别效度和预测效度三个方面来考量。

1.描述效度描述效度是指测量工具是否能够全面、准确地描述被测者的心理特征或过程。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专家评定法和内容效度等方法来评估描述效度。

专家评定法是通过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对测量工具进行评定,包括评估题目的合理性、适用性等方面。

而内容效度是指测量工具的题目是否充分、恰当地涵盖了被测者的心理特征或过程。

2.判别效度判别效度是指测量工具能否区分不同的心理特征或过程。

为了评估判别效度,常用的方法是构太效度。

构太效度是通过与已知测量工具或理论进行比较,来确定测量工具是否能够与其他相关测量工具或理论得到一致或相似的结果。

心理测量基本知识

心理测量基本知识

心理测量学辅导第一节概述心理测量基本理论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测验的常模第三节测验的信度第四节测验的效度第五节项目分析第六节测验编制的一般程序第七节心理测验的使用第一单元测量与测量量表第二单元心理测验的基本概念第三单元心理测验的分类第四单元纠正错误的测验观第五单元心理测验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第六单元心理测验的发展史第一单元测量与测量量表一、什么是测量测量就是依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

该定义包括三个元素:1.事物:指的是我们要测量的事物的属性或特征。

2.数字:代表某一事物或事物某一属性的量。

3.法则:代表的是测量所依据的规则和方法。

二、测量要素两个要素:参照点、单位。

(一)参照点绝对参照点相对参照点理想的参照点是绝对参照点,心理测量中很难找到绝对零点(二)单位好的单位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确定的意义,二是有相同的价值三、测量量表量表是在一个定有单位和参照点的连续体上把事物的属性表现出来。

斯蒂文斯(S.Stevens)根据量表的精确程度将测量由低级到高级划分为四种水平:(一)命名量表——最低水平(二)顺序量表——次低水平(三)等距量表——较高水平(四)等比量表——最高水平(一)命名量表——最低水平代号类别命名量表中,数字只用来标记和分类,不能做数量化分析,不能做运算。

(二)顺序量表——次低水平顺序量表中,既无相等单位,又无绝对零点,数字仅表示等级,并不表示某种属性的真正量或绝对值。

(三)等距量表——较高水平有大小关系,相等的单位,没有绝对零点,数值可以加减,不能乗除,可以进行常数转换。

(四)等比量表——最高水平有相等单位还有绝对零点。

可加减乘除运算。

心理测量是顺序量表上进行的。

第二单元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一、心理测量的定义所谓心理测量,就是依据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于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作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

心理测量的基本要素:1.测量的对象是人的行为2.选取的是行为样本3.测量要标准化4.测量要有常模二、心理测量的性质(一)间接性(二)相对性(三)客观性第三单元心理测验的分类一、按测验功能分类智力测验特殊能力测验人格测验(问卷法、投射法)问卷法举例:下面有四个例题,请试作回答,把答案填在答案纸左上方“例题”处的后面方格中。

心理测量知识点之什么是信度_毙考题

心理测量知识点之什么是信度_毙考题

心理测量知识点之什么是信度第五章测量的信度第一节什么是信度一、信度的定义信度又叫可靠性,指的是测量的一致性程度。

一个好的测量工具必须稳定可靠,即多次测量的结果要保持一致,否则便不可信。

信度只受随机误差影响。

随机误差越大,信度越低。

因此,信度亦可视为测量结果受机遇影响的程度。

系统误差产生恒定效应,不影响信度。

在测量理论中,信度被定义为:一组测量分数的真变异数与总变异数(实得变异数)的比率。

即,(5.1)式中rxx代表测量的信度,S 代表真分数的变异数,代表实得分数的变异数,即总变异数。

根据公式(4.3),信度还可表示为(5.2)该定义有两点要注意: 1)信度指的是一组测验分数或一列测量的特性,而不是个人分数的特性。

2)真分数的变异数是不能直接测量的,因此信度是一个理论上构想的概念,只能根据一组实得分数作出估计。

任何测验只能包含特定样本的题目,由特定的施测者,对特定的被式,在特定的时间、地点施测,情况不同便会得到不同的分数。

信度涉及的主要问题是对测验分数的意义的概化能力,即从一次测量来推论总体(真实分数)能达到何种正确程度。

根据现代信息论,每组信息可包括一些真正信息(信号)和一些错误的信息(噪音)。

为了提供有用的数据,任何测量必须有高的信号噪音比率即提供更多真正的信息。

信号可由真实分数的变异数表示,噪音可由误差分数的变异数表示。

信噪比与信度有如下关系:信号/噪音= (5.3)公式(5.3)并不难证明,将代入上式的右端可得:=信号/噪音假如一个测验的信度为0.90,则信噪比为0.90/(1 0.90)=9.0即真正变异数对误差变异数的比率为9:1。

一个测验的信度只要稍微增加一点就会使信噪比大大改变。

例如,信度从0.90增为0.91,可使信噪比从9:1,变为10.1:1。

因此,即使一个相当可靠的测验也应努力改善其信度。

二、信度系数大部分的信度指标都以相关系数表示,即用同一被试样本所得的两组资料的相关作为测量一致性的指标,称作信度系数。

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大纲(科目347北师大版)

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大纲(科目347北师大版)

____年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科目命题指导意见一、考试性质《心理学专业综合》是____年应用心理硕士(MAP)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一。

《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要力求反映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培养从事某一特定职业所必需的心理学技能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以解决都市压力、公共安全、灾害救助、危机防御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二、考试要求测试考生对于心理学专业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三、考试内容第一章心理学导论一、心理学概述(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3.测验法4.调查法5.个案法(三)主要的心理学流派1.构造主义心理学2.机能主义心理学3.行为主义心理学4.格式塔学心理学5.精神分析6.人本主义心理学7.认知心理学二、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1.神经元2.突触3.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二)大脑皮层及其机能1.大脑皮层感觉区及其机能2.大脑皮层运动区及其机能3.大脑皮层言语区及其机能4.大脑两半球单侧化优势(三)脑机能学说1.定位说2.整体说3.机能系统说4.机能模块说三、意识和注意(一)意识与无意识1.意识的含义2.意识的种类3.意识的功能4.睡眠与梦(二)注意概述1.注意的含义2.注意的功能3.注意的种类(三)注意的生理机制和外部表现1.注意的生理机制2.注意的外部表现(四)注意的品质1.注意广度2.注意稳定性3.注意分配4.注意转移(五)注意的认知理论1.注意选择的认知理论2.注意分配的认知理论四、感觉(一)感觉概述1.感觉的含义2.感觉的种类3.感觉测量4.感觉现象(二)视觉1.视觉的含义2.视觉现象3.视觉的生理基础4.视觉理论(三)听觉1.听觉的含义2.听觉现象3.听觉的生理基础4.听觉理论(四)其他感觉五、知觉(一)知觉概述1.知觉的含义2.知觉的组织原则(二)知觉的特征1.知觉选择性2.知觉整体性3.知觉理解性4.知觉恒常性(三)空间知觉1.形状知觉2.大小知觉3.深度知觉4.方位知觉(四)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1.时间知觉2.运动知觉(五)知觉的信息加工1.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2.模式识别理论(六)错觉1.错觉的含义2.错觉的种类3.错觉产生的原因(一)记忆概述1.记忆的含义2.记忆的过程3.记忆的种类4.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二)感觉记忆1.感觉记忆的含义2.感觉记忆的信息加工3.感觉记忆的特征(三)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1.短时记忆的含义2.短时记忆的信息加工3.短时记忆信息的存储与提取4.短时记忆的特征5.工作记忆(四)长时记忆1.长时记忆的含义2.长时记忆的信息加工3.长时记忆的信息存储与提取4.长时记忆的特征1.遗忘的含义2.遗忘曲线3.遗忘理论4.影响遗忘的因素七、思维(一)思维概述1.思维的含义2.思维的特征3.思维的种类4..思维的过程(二)概念1.概念的含义2.概念的种类3.概念的形成4.概念的掌握(三)推理1.推理的含义2.推理的种类(四)问题解决1.问题解决的含义2.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3.问题解决的策略4.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五)创造性思维1.创造性思维的含义2.创造性思维的特征3.创造性思维的基本过程4.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六)表象1.表象的含义2.表象的特征3.表象的种类4.表象理论(七)想象1.想象的含义2.想象的种类3.想象的功能八、言语(一)言语概述1.言语的含义2.言语的功能(二)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1.言语运动中枢2.言语听觉中枢3.言语视觉中枢(三)言语感知和理解1.言语感知2.言语理解3.句子理解4.语篇理解5.影响言语理解的因素九、情绪和情感(一)情绪和情感概述1.情绪和情感的含义2.情绪和情感的功能3.情绪和情感的关系(二)情绪和情感的种类1.情绪的种类2.情感的种类(三)表情1.表情的含义(四)情绪的脑中枢机制(五)情绪理论1.早期的情绪理论2.情绪的认知理论十、动机、需要与意志(一)动机概述1.动机的含义2.动机的功能3.生物动机和社会动机4.动机与行为效率的关系5.动机的理论(二)需要1.需要的含义2.需要的种类3.需要的层次理论(三)意志1.意志的含义2.意志的特征3.意志行动过程4.意志行动中的动机冲突5.意志的品质一、能力(一)能力概述1.能力的含义2.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3.能力、才能与天才(二)能力的种类和结构1.能力的种类2.能力的结构(三)智力理论1.智力因素说2.智力结构理论3.智力的信息加工理论(四)智力发展的差异1.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2.智力发展的差异性3.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二、人格(一)人格概述1.人格的含义2.人格的特征(二)人格理论1.人格特质理论2.人格类型理论3.精神分析人格理论4.人本主义人格理论(三)气质1.气质的含义2.气质的类型3.气质的理论(四)性格1.性格的含义2.性格的特征3.性格的类型4.性格与气质的关系5.认知风格(五)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参考书目:《普通心理学(修订版)》.彭聃龄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04.《心理学与生活(16版)》.,著.,等译,人民邮电出版社03.第二章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一、描述统计(一)统计图表1.统计图2.统计表(二)集中量数1.算术平均数2.中数3.众数(三)差异量数1.离差与平均差2.方差与标准差3.变异系数(四)相对量数1.百分位数2.百分等级3.标准分数(五)相关量数1.积差相关2.等级相关3.肯德尔等级相关4.点二列相关与二列相关5.φ相关二、推断统计(一)推断统计的数学基础1.概率2.正态分布3.二项分布4.t分布5.F分布6.样本平均数分布7.抽样原理与抽样方法(二)参数估计1.点估计、区间估计与标准误2.总体平均数的估计3.标准差与方差的区间估计(三)假设检验1.假设检验的原理2.样本与总体平均数差异的检验3.两样本平均数差异的检验4.方差齐性的检验5.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四)方差分析1.方差分析的原理与基本过程2.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3.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4.协方差分析5.多因素方差分析6.事后检验(五)统计功效与效果量(六)一元线性回归分析1.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建立、检验及应用2.可化为一元线性回归的曲线方程(七)卡方检验1.拟合度检验2.独立性检验(八)非参数检验1.独立样本均值差异的非参数检验2.相关样本均值差异的非参数检验(九)多元统计分析初步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2.主成分分析3.因素分析参考书目:《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张厚粲,徐建平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04.《心理与行为科学统计》.甘怡群著.北京大学出版社05.《行为科学统计》.Frederick J.Gravetter,Larry B.Wallnau著.王爱民,李悦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08.第三章心理测量学一、心理测量的基本理论(一)心理测量的基础1.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2.心理测量的特征与分类(二)经典测量理论1.经典测量理论模型2.测量的信度与效度信度的定义;信度系数的估计;信度的影响因素与改进。

心理测量的复习大纲

心理测量的复习大纲

心理测量的复习大纲心理测量大纲.第一章:第一节一般测量概述1、测量的概念:依据一定的法则使用量具对事物的特征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

2、影响测量精确的因素:一、测量对象本身的性质。

①确定型(物体的长度)。

②随机型(人的短时记忆容量)③模糊型,即事物本身的量是模糊不定的(人的性格特征)二、测量的精确度取决于测量工具的精确性。

3、根据测量的性质和不同的特点,可以将不同形式的测量大致分为4种类型。

①物理测量:及对事物物理特征的测量。

长度,重量等。

②生理测量:对机体生理特征的测量。

如对动植物各种化学成分含量的测量。

③社会测量:即对社会现象的测量,如人口普查。

④心理测量:对人的心理特征的测量。

如智力、人格测量。

4、任何测量都必须具备两个基本要素:参照点和测量的单位。

其中参照点分为绝对参照点和相对参照点。

5、测量的量表:能够使事物的特征数量化的数字的连续体就是量表。

量表可以分为四种:①命名量表:用数字代表事物或用数字对事物进行分类。

命名量表又分为名称量表(用数字指代个别事物)和类别量表(用数字指代事物种类)。

②顺序量表:按照事物的大小,等级,程度而排列数字的量表。

③等距量表:不仅能够指代事物的类别,等级而且具有相等的单位。

等距量表的数字是一个真正的数量,这个数量中各个部分的单位是相等的。

因此可以对其进行加减运算。

等距量表没有绝对的零点。

它的零点是人们假定的相对零点。

对于等距量表的两个数不能进行乘除运算。

④比率量表:除了具有类别、等级、等距的特征外,还有绝对的零点。

第二节心理与教育测量的性质1.、心理与教育测量的定义:依据一定的心理学和教育学原理,使用测验对人的心理特质和教育成就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

其独特的性质:①心理与教育测量依据的法则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理论,很难达到如同物理测量依据的法则那样普遍被人们接受的水平。

②心理与教育测量的对象是人的心理特质和教育成就。

③心理与教育测量的量具市有关领域的专家编制,经过长期的试用,修订,完善而逐渐形成的标准化测验。

心理测量 第4章 心理和教育测量的信度

心理测量 第4章 心理和教育测量的信度
2 K为测验题目数,Si2 为某一题目分数的变异数,Sx 为测验 总分的变异数
采用SPSS计算信度
数 据 库
同 质 性 信 度 计 算 方 式
结果
输入40题
结果
评分者信度
标准化测验一般都有较为严格的评分程序。
对于客观性试题来讲,评分所引起的误差是可 以忽略不计的,但是对于一些主观题来讲,评 分者之间的变异是产生误差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般原则是:当rxx<0.70时,测验不能
对于个人作出评价或预测,而且不能做团体比
较;当0.70≤rxx<0.85时,可用于团体比较;
当rxx≥0.85时,才能用来鉴别或预测个人成
绩或行为。 另一原则是,新编的测验信度应高于原有的 同类测验或相似测验。
表3-1 几种心理测验的信度系数
测验类型
低 成套成就测验 学术能力测验 成套倾向性测验 客观人格测验 兴趣测验 态度测验 0.66 0.56 0.46 0.46 0.42 0.47
115,那么他的智商的真分数的变动范围就是
115±1.96×3.35,也就是说,有95%的把握
认为,这个儿童真正的智商水平在108.4至
121.6之间。

某被试在韦氏成人智力测验中言语智商为 102,操作智商为110,已知两个分数都是 以100为平均数、15为标准差的分数,假 设言语测验和操作测验的分半信度分别为 0.87和0.88,问其操作智商是否显著高于 言语智商?
信度系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S为分数标准差, X 为分数的均值,C 为达标分数或分数线。

用决策的一致性作为信度指标
标准参照测验常用来把被试分为掌握(达标)和未掌 握(未达标)两组,这实际上是用测验来作决策,因此可 用作决策的一致性而不是分数的一致性来确定信度,也就 是看再测时被同样归类的受测者的比例,两次施测被同样 归类的受测者比例越高,说明信度越高。

名词解释测量的信度

名词解释测量的信度

名词解释测量的信度
测量的信度是指在心理学、社会科学和其他研究领域中,用来衡量测量工具或方法的稳定性和一致性的度量。

它反映了测量工具在不同时间、不同评估者或不同题项中得到相似结果的程度。

测量的信度是评估测量工具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的重要指标。

它关注的是测量工具本身的特性,而不是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一个信度较高的测量工具意味着在重复测量或不同评估者的情况下,测量结果应该是相似的或高度一致的。

常用的测量信度指标包括重测信度、内部一致性信度和等价形式信度。

重测信度通过在不同时间点对同一样本进行重复测量来评估测量工具的稳定性。

内部一致性信度则通过测量工具内部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来评估测量工具的一致性。

等价形式信度则是通过比较不同版本或形式的测量工具在同一样本中的得分来评估测量工具的等效性。

测量的信度对于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

如果测量工具的信度较低,那么使用该工具得到的结果可能不可靠,无法准确
反映所要研究的变量。

因此,在研究设计和数据分析中,确保测量工具具有高信度是十分重要的。

心理测量的基本理论

心理测量的基本理论

心理测量的基本理论心理测量的根本目的是帮助人们做出重要的决定。

(一)心理测量的理论基础1.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1)心理测量的定义心理测量:根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人的行为加以确定即依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给人的行为和心理属性确定出一种数量化的价值。

心理测验:对行为样组进行客观和标准化的测量,其本质上是心理测量的工具心理测验有三个要素,即行为样组、标准化、客观性。

(2)心理测量的特点①间接性——心理属性是内在的不可直接测量到的特质,但可表现为一系列具有内在联系的外显行为,测量者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测量这些外显行为,并由这些行为判别特质的性质。

②相对性——对人的行为进行比较,没有绝对的标准,亦即没有绝对零点,我们有的只是一个连续的行为序列。

所有的心理测量都是看每个人处在这个序列的什么位置上,也就是只有顺序量表的特征。

③客观性——实际上就是测验的标准化问题。

测验用的项目,说明、言语、态度、评分、分数转换、解释都需要标准化。

2.心理测量的特征分类(1)按所测量的心理特征分类①能力测验——个人已有的知识、经验、技能②成就测验——经过正式教育或训练后对新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③人格测验——性格、气质、兴趣、态度、品德、情绪、动机、信念、价值观等(2)按接受测量的人数分类①个别测验——一名主试在一段时间内测量一名被试②团体测验——一段时间内一名主试同时测量许多人(3)按测验目的分类①描述性测验——仅仅是进行描述②诊断性测验——对为了解决存在的问题而预先做出的诊断③预示性测验——了解人的潜能和未来的表现(4)按测验要求分类①最高作为测验——被试尽可能做出最好的表现②典型作为测验——被试按通常的习惯和没有压力的方式做出反应(5)按评价所参照的标准分类①常模参照测验——将被试的水平与常模比较,以评价被试在团体中的相对地位为目的②目标参照测验——将被试水平与一个绝对标准比较③潜力参照测验——将被试水平与自身潜力相比较3.经典测量理论和真分数理论模型(1)基本定义真分数:反映被试某种心理特质真正水平的数值其是一个在理论上构想出来的抽象概念,在实际测量中很难得到观察分数:实测到的分数我们希望通过改进和完善测量工具及方法的方式来使得观察分数尽量接近真分数。

心理测量的信度

心理测量的信度

第17页
例2:假设有一份主观幸福感调查表,先后两次施测于 10名学生,时间间隔为六个月,结果如表所表示,求 该测验重测信度。(为了便于了解和计算,本章预计 信度例子都是小样组,实际应用时应采取大样组。)
表5-1 某幸福感调查表两次测试结果

被试
验 1 2 3 4 5 6 7 8 9 10
X1 16 15 13 13 11 10 10 9 8 7
(2)两次测验时距应尽可能短促,方便 防止知识积累、练习效应等原因影响。
(3)因为量表两个复份在许多方面近似, 所以信度系数有稍稍偏高倾向。
心理测量的信度
第22页
(4)被试易出现疲劳、失去主动性等反 应,还会出现迁移。这些称为次序效应, 为了抵消次序效应,可随机分配二分之 一被试先做复本A再做复本B,另二分之 一被试先做复本B再做复本A,以平衡次 序效应。
(一)分半法(分半信度)
(二)其它计算内部一致性系数方法
back
心理测量的信度
第26页
分半信度(Split-half reliability): 分半信度就是将测验题目分成等值两半, 分半求出量表题目标总分,再计算两部 分总分相关系数。
分半方法很多,常见方法是把一个量表 按题目番号分为两半,二分之一是奇数 题,另二分之一数偶数题。求出每个人 奇数题总得分和偶数题总得分,然后求 出奇数题总得分和偶数题总得分相关系 数,最终对相关系数进行校正。
测验A 适当初距 测验B
计算方法同稳定性系数和等值性系数。
等值稳定性系数也是采取复本对被试施测,但 等值性系数测验要求两次测验时间间隔尽可能 短,而计算等值稳定性系数两次测验却要求有 一个适当时距。
心理测量的信度
第24页

心理测量信效度

心理测量信效度


• •
影响测量效度的因素
1.测验的构成 当组成测验的试题样本没有较好的代表欲测内容 获结构时,测量的内容效度获结构效度必然不会 太高 2.测验的实施过程:指导语、意外干扰、或评分计 分出错 3.接受测验的被试:应试动机、情绪、态度、身体 状况、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 4.所选校标的性质 5.测量的信度
提高效度的方法
1.精心编织测量量表 2.妥善组织测验 3.创设标准的应试情境 4.选好正确的校标
信度的估计方法
1.重测信度:指的是用同一个量表对同一组 被试施测两次所得结果一致性程度,其大 小等于同一组被试在两次测验上所得分数 的皮尔逊积差相关系数
• 测量的心理特征必须是稳定的;遗忘和练习的效 果基本上可以相互抵消;在两次的施测的间隔内 ,被试索要测查的心理特质没有获得更多的学习 和训练
信度的估计方法
• 复本信度:指的是两个平行的测验测量同 一批被试所得到的结果一致性的程度,其 大小等于同一被试在两个副本测验上所得 分数的皮尔逊积差相关系数 • 稳定性和等值性系数是对信度最严格的检 验 构造两份或两份以上的真正平行测验;被 试有条件接受两个测验(时间和经费)
信度的估计方法
• 分半信度:指的是将一个测验分成对等的 两半后,所有将在两半上得到的分数的一 致性程度 • 计算:斯皮尔曼-布朗公式(两半的变异系 数相等) 弗朗那根公式 卢仑公式 分半信度通常是在只能施测一次或没有副 本的情况下使用,在使用斯皮尔曼布朗公 式要求在两半测验上得分的变异数要相等 ,当一个测验无法分成对等两半时,分半 信度不宜使用
1.信度是测量过程中存在随机误差大小的反 映 2.信度是可以解释个人测验分数的意义 SE=S(x)√1-r(xx)公式中SE为测量的标准误,S(x)是所得分数

心理测量学部分概念解释(二)

心理测量学部分概念解释(二)

鉴别指数(discrimination index):一个好的有效测验应该能区分能力强与能力差的被试,鉴别指数就是检验测验项目鉴别力的方法。

做法是根据检验成绩总分将被试者排队,取27%高分端的受试者组成高分组,另取27%低分端的受试者组成低分组,然后比较高分组被试者在该项目的的通过率,用公式表示为:D=PH-PL.式中,D=鉴别指数,PH-高分组的项目通过率,PL=低分组的通过率。

根据D 值大小了解每个测验项目的区分力,D值越高表示区分度越大。

交叉效度分析(cross validity):同一测验用于不同样本时的效度分析即交叉效度分析。

由于单一样本存在取样误差的可能,此时得到的效度可能并不真实,需要通过对不同样本进行效度分析,进一步证实。

曾有例子说明对一个样本统计分析表明测验有较高的效度之后,在另一个样本不能证实第一个样本发现的效度结果,提示一个样本的效度有可能与抽样有关,因此,测验效度需要用不同样本的检验证实,即进行交叉效度分析。

克伦巴赫α系数(cronbach's α系数):测验信度分析的方法之一。

检验测验项目的一致性程度,即题目与题目之间的一致性关系。

适用于多重记分的项目,如某种态度量表的项目记分有经常、有时、偶尔和从不4个等级,对这种采用多重记分的题型,不宜用分半相关法,而要采用克伦巴赫α系数。

客观测验(objective test):测验项目由客观题组成的一类测验。

客观题指计分客观,事先规定好标准答案(记分键),评分时没有评分者的主观和随意判断。

常用客观题有是非题、填空题和多项选择题等。

绝大部分心理测验都属于客观测验,如韦氏智力量表、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问卷、90项心理症状核查表等。

客观题(objective item):测验题目的一种类型,其特点是计分的客观性,即在测验前就规定好测验题目的正确答案,严格按标准(记分键)记分,评分时没有评分者的主观判断。

常见题有多项选择题、填空题、是非题、匹配题等。

02测验的信度

02测验的信度

下一页
三、真分数理论与信度的基本定义
什么是真分数?
实测分数、真分数与误差分数的关系
信度的基本定义
上一页
下一页
真分数理论
真分数是指测验对象的真值或客观值(true value, 真实水平)。在通常情况下,测量对象的真值是不知 道的,但是,如果对对象进行无数次测量,那么, 无数次测验结果的平均数,就可认为是对象的真值。 真分数一般用 X∞ 或 T 表示。 真分数的操作定义,可以用下面公式表示:
如何用EXCEL软件计算标准差? 使用粘贴函数按纽“ fx ”, 函数“STDEVP ”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标准差的计算与应用举例:
试比较下面三组数据的特征: A :7 ,7 ,8 , 8 ,8 ,9 ,9 B:4,5,7,8,9,11,12 C:1,4,7,8,9,12,15
M A=8 M B=8 M C=8
返回
相关系数的涵义
描述两个变量相关程度的统计量数,叫相关系数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通常用小写的英文字母 r 表示。 相关系数的数值范围? -1.00≤ r ≤1.00 两个变量的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大,越接近1, 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程度越密切; 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小,越接近 0,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越不密切。
rtt
2 rt

2 S
S t2
rtt 1
2 SE
S t2
作何推论?
rt 是一组对象的实测分数 与真分数之间的相关系 数;
2 rt 是决定系数(常称“测 定系数”)
1.误差越小,实测分数与真分数越接近,信度越高; 2.实测分数方差越大,信度越高; 3.实测分数越能区分个体间的差异,其方差就越大。

心理测量学真分数与信度和效度讲解

心理测量学真分数与信度和效度讲解

当效标的信度已知,可以用左面的 公式在统计上对这种不可信进行校 正:
3.信度指数和信度系数
信度指数(reliability index) :在心理测量理论中,某一测
验的真分数与实得分数间的相关系数为测验的信度指数。变异 数与总变异数(实得变异)的比率。即:
rXT
N X T
xt
根据真分数和误差的性质,可推导出
2 T )在总变异(
2 X )中
rXX '
2 T 2 X
效度在心理测量理论中被定义为:
2 在一列测量数据中,与测量目的有关的真实变异( V )与
总变异的比率。
rXY
2 V 2 X
一个测验的效度表明,在一组测验分数中,有多大比例的变 异是由测验所要测量的因素引起的。
信度和效度的关系
效度(SV2 /SX2)——
信度的提高只给有效变异 数(SV2)的增加提供可能。
至于是否能提高效度,还 要看系统误差(SI2)的大小。
信度(ST2/SX2)—— 当随机误差的变异 (SE2) 减 少时,真分数的变异(ST2)增加,测 验的信度随之提高。
可见,信度高不一定效度 高。但一个测验要想效度高, 真分数的变异必须占较大的 比重,即测验的信度必须高。
真分数与信度/效度
上传 目的 刘景波(snr5aliu) 仅用于学习交流
心理测量的误差种类
•误差定义,误差是由测量中与目的无关的因 素引起的不准确或不一致的效应。 •心理学研究中的误差按其性质可分为三类,
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 (恒定误差) 过失误差
心理学研究中的三类误差
随机误差
又称偶然误差。由实验中一些偶然因素引起又不可控制的误差。随机 误差产生的原因十分复杂,但其存在是绝对的。 随着实验观测次数的增加,随机误差的变化会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它总是围绕被观测的真正值(又称真分数,一般用多次观测的平均值来表 示,真正值是无法测量到的)波动,随机误差的算术平均数随着观测次数 的增加而逐渐减少以至于趋近于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库德-理查逊公式20( R20) 库德-理查逊公式20(K-R20) 库德-理查逊公式21( R21) 库德-理查逊公式21(K-R21) 只适用于0 只适用于0,1计分的测验。 克朗巴赫α 克朗巴赫α系数( Cronbach α) α) 适用于多重计分的测验。 霍伊特信度(C.Hoyt) 霍伊特信度(C.Hoyt) 将测验总方差分为:人之间的差异,项目之 间的差异,人与项目之间的差异。
分半信度是求内部一致性系数的一种粗略 方法。但因分半方法多种多样,所以结果 不太稳定,因此有人建议:计算所得出可 不太稳定,因此有人建议:计算所得出可 能的分半信度,并用其平均值来作为内部 一致性的估计值。然而这种办法过于麻烦, 一致性的估计值。然而这种办法过于麻烦, 因为所有可能的分半信度的数目是一个天 文数字,计算机都拿它头疼。于是有人依 据此原理推导出了十分方便的库德据此原理推导出了十分方便的库德-查理逊 (Kuder-Richardson)公式和a系数 Kuder-Richardson)公式和a (Cronbach)p153-p154。 Cro身:测验所得的特性的本身就不稳 测验本身:测验所得的特性的本身就不稳 定。 受测者:成熟、知识的发展、练习因素、 受测者:成熟、知识的发展、练习因素、 记忆效果。重测的信度会随着时间的增长 而逐渐减小。重测间隔时间不应该超过6 而逐渐减小。重测间隔时间不应该超过6个 月。 偶发因素:记忆错误、情绪波动、健康状 偶发因素:记忆错误、情绪波动、健康状 况、动机等。
复本信度的误差来源: 主要来源是两种测验是否平行或等值。 受测者同样会受到练习的影响。测验的中 一些同等原理的项目会存在正迁移。例如 推理类的项目。 要在满足两种测验平行和减弱受测者受练 习影响这两个方面的同时,编制平行测验 显得困难重重。 复本信度会受到重测信度的误差和复本信 度的误差的双重影响。 受测者的一些情绪、动机、以及测验情境 的变化也会影响到复本信度。
同质性信度( reliability) 同质性信度(homogeneity reliability) 也叫做内部一致性系数,是指测验内部所有 题目间的一致性程度。 题目间的一致性含有两层意思: ①指所有题目都测的是同一种心理特质, ②指所有题目得分之间都具有较高的正相关。 同质性信度就是一个测验所测内容或特质的 同质性信度就是一个测验所测内容或特质的 相同程度。 相同程度。 测量单一特性是同质性高的必要条件,而非 充分条件。同质性高才是测验测得单一特质 的充分条件。
影响信度系数的因素 分数分布范围的影响 测验长度的影响 测验难度的影响 提高信度的方法 1.适当增加测验的题目数量。 1.适当增加测验的题目数量。 2.使测验中所有的试题的难度都接近正态分布,并 2.使测验中所有的试题的难度都接近正态分布,并 控制在中等水平。 3.努力提高测验试题的区分度。 3.努力提高测验试题的区分度。 4.选取适当的受测群体,提高此次测验在各同质性 4.选取适当的受测群体,提高此次测验在各同质性 较强的亚群体上的信度。 5.主测者严格执行实测规程,评分者严格按标准给 5.主测者严格执行实测规程,评分者严格按标准给 分,实测场地按测验手册的要求进行布置,较少无 关因素的干扰。
信度的作用: 信度的作用: 1.信度是测量过程中所存在的随机误差大小 1.信度是测量过程中所存在的随机误差大小 的反应。 2.信度可以用来解释个人测验分数的意义。 2.信度可以用来解释个人测验分数的意义。 3.信度可以帮助进行不同测验分数的比较。 3.信度可以帮助进行不同测验分数的比较。
估计信度的方法 重测信度(testreliability): 重测信度(test-retest reliability): 估计测验中跨时间的一致性 复本信度(alternatereliability): 复本信度(alternate-form reliability): 估计测验中跨形式的一致性 分半信度(splitreliability): 分半信度(split-half reliability): 估计测验中两个分半项目的一致性 同质性信度( reliability) 同质性信度(homogeneity reliability) 估计测验跨项目的一致性 评分者信度( reliability): 评分者信度(scorer reliability): 估计测验跨评分者的一致性
重测信度(testreliability) 重测信度(test-retest reliability) 是指用同一个量表对同一组被试施测两次所得结 果的一致性程度, 果的一致性程度,其大小等于同一组被试在两次 测验上所得分数的皮尔逊积差相关系数。 测验上所得分数的皮尔逊积差相关系数。 使用条件: 使用条件: 所测量的心理特性必须是稳定的。 ①所测量的心理特性必须是稳定的。 遗忘和练习的效果基本上相互抵消。 ②遗忘和练习的效果基本上相互抵消。 在两次施测的间隔时期内, ③在两次施测的间隔时期内,受测者在索要测查 的心理特质方面没有获得更多的学习和训练。 的心理特质方面没有获得更多的学习和训练。 适用于不大受重测影响的测验, 适用于不大受重测影响的测验,如感觉辨别和运 动测验。 动测验。
复本信度(alternatereliability) 复本信度(alternate-form reliability) 指的是两个平行的测验测量同一批被试所得结果的一致性 程度,其大小等于同一批被试在两个复本测验上所得分数 的皮尔逊积差相关系数。 使用条件: 使用条件: ①要造出2份或2 ①要造出2份或2份以上的真正平行测验,平行测验就是不 同题目测同样的内容而且所测结果的平均值和标准差都相 同的两个测验。 平行测验(或等值测验): 相同数目的项目。 相同的项目表述方式。 相同的项目内容类型。 相同的项目难度水平和范围。 相同的指导语、时限、例题、型式以及测验所有的其他方 面。 ②受测者要有条件接受两个测验,这往往取决于时间、经 费等多方面的问题。
分半信度(splitreliability) 分半信度(split-half reliability) 指的是将一个测验分成对等两半后,所有被试在两半 上所得分数的一致性程度。有时也称为内部一致性系 数。 分半信度的计算方法和复本信度的计算方法类似,只 不过被试在两半测验上的分的相关系数只是半个测验 的信度,还必须用斯皮尔曼-布朗公式矫正(p151) 的信度,还必须用斯皮尔曼-布朗公式矫正(p151)。 由于将一个测验分成两半的方法很多(如:按题号的 奇偶性分半、按题目的难度分半、或按题目的内容分 半等),所以同一个测验通常会有多个分半信度。 使用条件 ①分半行都通常是在只能施测一次或没有复本的情况 ①分半行都通常是在只能施测一次或没有复本的情况 下使用。 ②在使用斯皮尔曼②在使用斯皮尔曼-布朗公式时要求全体被试在两半 测验上得分的变异数要相等。当一个测验无法分成对 等的两半时,分半信度不宜使用。
心理测量的理论基础 测量的信度
程 诚
二 测量的信度
信度(reliability) 信度(reliability): 测量结果的稳定性程度。信度这一概念是 测量结果的稳定性程度。信度这一概念是 计算各个分数的测量误差的基础,据此我 们能够预测各个分数受到无关因素或未知 因素的偶然因素的影响而可能发生的波动 范围。 信度与真分数理论的联系: 真分数是不变的,变化的是误差分数,能 够较好的控制误差,就能保证测量观测分 数的稳定性,就能获得较高的信度。
只需要施测一次,不需要平行测验,节省 时间和人力。 测验要求醒目的同质行,对于项目异质的 测验,如人格测验就不能使用。
评分者信度( reliability) 评分者信度(scorer reliability) 指的是多个评分者给同一批人的测验进行 评分的一致性程度。 当评分者人数为2 当评分者人数为2时,评分者信度等于两个 评分者给同一批被试的答卷所给分数的相 关系数(积差相关或等级相关)。 当评分者人数多于2 当评分者人数多于2个时,评分者信度可用 肯德尔和谐系数进行估计。其公式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