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调研报告
民族团结调查报告.doc(共5篇)

民族团结调查报告.doc(共5篇)第一篇:民族团结调查报告.doc关于民族团结典型人物与典型事迹的调查报告著名的中医学者曲黎敏说过,你要为自己是一位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因为只有中国有着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只有中国有着奥妙无穷的医学魅力,只有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
我们中国为之华夏,在华夏这块古老的土地上,56个民族如同熠熠生辉的宝莲灯,走到哪里就照亮了哪里,有哪一个国家能与我们华夏相媲美?56个民族这样的凝聚力,有哪一个国家敢与我们华夏较量?千百年来,中国古老文化更加的繁荣昌盛,56个民族56座宝库,推动着祖国走向更加璀璨的文明。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种族、多民族聚居生活的地方,曾有“世界人种博物馆”之称。
因此,搞好民族团结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团结就是力量,和谐才能发展。
暂且不说华夏土地上流传着多少民族团结的故事,暂且不提华夏土地上传颂着多少个民族团结的英雄楷模,就先看看发生在我们新疆的那些民族团结的小事吧。
1949年9月,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中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反对帝国主义和各民族内部的人民公敌,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各民族友爱合作的大家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为实现和维护各民族大团结,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中央人民政府组织了由边疆各少数民族的各方面人士组成的参观团、国庆观礼团,参加国庆活动,到内地参观,祖国的大好河山和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建设,大大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发出彻底落实消除民族歧视的专门文件,有效地消除了民族歧视的有形痕迹,促进了各民族的团结;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的关系;1952年和1956年,党和国家两次结合检查民族政策的执行情况,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民族政策教育,不仅及时纠正了执行民族政策的某些偏差,而且使各族干部群众普遍受到了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教育,对于增强各民族的大团结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民族团结进步调研报告

民族团结进步调研报告第一篇:民族团结进步调研报告**县民宗局关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情况调研报告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按照县委办《关于在全县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情况调研的通知》的要求,我局于8月初对全县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民族团结的历史及现状(一)**县情基本情况**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南边陲,全县国土面积1893.42平方公里,辖2乡4镇1个农场、39个村委会、3个居委会、62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3.93万人。
**是国家重点扶持县。
“边少山穷低”是**自然和社会的基本特征。
边:就是边境线长。
全县6个乡(镇)有4个乡(镇)与缅甸第二特区邦康市接壤,国境线长133.39公里;少:就是少数民族众多。
县内聚居着以傣族、拉祜族、佤族为主的21种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6%;山:就是山区面积大。
全县除南垒河、南马河流域是小平坝外,大部分均为山区,山区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8%;穷:就是县贫民穷。
2013年全县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4亿元,财政自给率为11.36%,农民人均纯收入4726元,按最新标准计算,全县仍有贫困人口4.37万人,占农业人口的—1—37.45%;低:就是社会发育程度低。
全县人均受教育年限仅为5.19年,部分少数民族解放初期几乎从原始社会末期直接跨入社会主义社会。
(二)**县民族团结的历史翻开历史的岁月,**县的民族团结工作,走过了60年的历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地区形势错综复杂。
由于历代统治阶级长期实行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而造成民族间严重隔阂,加之社会、经济、文化、宗教和风俗习惯的不同,彼此间产生偏见。
1954年自治区成立后,党和政府重视民族工作,妥善安置宗教和民族上层人士,动员其子女参加工作或报送到民族院校学习深造;组织民族上层和群众代表到北京、昆明等地参观学习,开阔视野;自治县成立后,共召开了14届人民代表大会。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调研报告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调研报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根据中央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要求,深入了解各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情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为促进全国范围内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调研方法1. 采访:通过采访地方官员、民族团体代表和少数民族群众,了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具体做法和成效。
2. 调查问卷:面向各地民族团体和少数民族群众,设计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认知和参与情况。
三、调研结果1. 成效显著:通过各地相关部门的努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取得了明显成效,不同民族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相互理解和尊重增强。
2. 经验总结:各地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时,注重宣传教育,加强文化交流,搭建交流平台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
3. 问题发现:一些地区仍存在民族问题突出、文化交流不平衡、少数民族权益保障不足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工作。
四、调研结论1.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环节,需要继续加强。
2. 各地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时,应注重宣传教育,加强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交流,维护少数民族权益,促进共同繁荣。
3. 政府部门应加大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支持力度,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支持。
4. 各级政府应加强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监督与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
五、建议1. 加强宣传教育,积极宣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意义和成果,提高民众的参与度和认同感。
2. 开展更多的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进一步巩固民族团结进步的基础。
3. 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提高民生保障水平,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
4. 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加强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
调研报告结束。
民族团结事例的调研报告

民族团结事例的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民族团结是国家和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关键因素之一。
为了全面了解和深入研究中国社会民族团结的现状和问题,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调研活动。
本报告旨在总结调研结果,分析现有的成功案例,并提出进一步促进民族团结的措施和建议。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的方法。
我们为调研对象提供了包括民族关系、文化认同、社会融合等方面的调查问题,并且在不同地区的代表性城市里进行了调查。
同时,我们也进行了一些重点领域的深入访谈,例如教育、宗教、文化艺术等等。
三、调研结果3.1 民族团结的现状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多数中国人对民族团结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和积极的态度。
绝大多数受访者表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与不同民族的人和谐相处、相互尊重,并且对各民族文化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然而,仍然有少数群体存在偏见和敌对情绪,这是民族团结仍然需要加强的一方面。
3.2 各地民族团结的成功案例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了一些地方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民族团结成果。
例如,在西部地区的一个多民族自治州,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交融。
政府组织了各民族的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开展了民族团结教育,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合作等等。
此外,一些地方还通过举办民族文化节、开设多语种学校等方式,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3.3 民族团结的问题与挑战尽管存在一些成功案例,但我们也发现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由于地理和经济等因素的限制,一些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地区仍然存在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这也带来了民族团结的障碍。
其次,一些社会群体的极端思想以及外部势力的干扰,也对民族团结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同时,我们还发现一些群体对于多元民族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度有待提高。
四、调研结论与建议4.1 加强政府引导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大力度加强民族团结的政策措施,鼓励各地制定独特的促进民族团结的具体政策。
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情况调研报告

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情况调研报告篇一:关于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调查报告关于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调查报告摘要:烤羊肉串的慈善家,贵州省第二届“助人为乐”道德模范。
在八年的时间里,阿里木卖出30多万串羊肉串攒下的10多万元,全部捐献出来资助了上百名贫困学生。
很多网友被他的故事所感动,亲切地称他为:烤羊肉的“慈善家”。
好人“阿里木”的事迹让我们感动,也让我们看到了我们祖国的大花园里,各个民族互帮互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
积极推动少数民族各项事业繁荣发展,不仅对增强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
一、调查的目的:我们的国家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的共同奋斗创造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和璀璨文明。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情,所以民族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少数民族的发展事业关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
没有少数民族的发展,就不可能有中华民族的振兴。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的各项民族政策,更好地在学生之中开展学校民族团结教育。
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牢固树立“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正确意识。
二、调查方法:文献调查参考文献:《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关于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的意见》、《新世纪我国民族团结教育研究》、《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三、调查结果:1.首先在这次调查中,我对我国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民族团结教育的指导思想,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等问题有了深刻的了解。
我国的民族政策是根据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结合我国多民族的基本国情和民族问题长期存在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它坚持以下几点原则: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在我国,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异同,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员,具有同等的地位,在国家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
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调研报告

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调研报告1. 引言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基础。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我们进行了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当前的情况,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2. 调研目的和方法2.1 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是深入了解我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现状,探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和发展的措施,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和谐与进步。
2.2 调研方法我们采用了多种方法进行调研,包括实地走访、访谈调查和问卷调查。
通过这些方式,我们能够全面了解各地区和各民族的情况,把握问题的实质。
3. 调研结果3.1 民族团结的现状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在我国各地区,民族团结的基础是牢固的。
各民族之间保持着和谐的相互关系,共同追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同时,我国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也为维护民族团结提供了有力保障。
3.2 存在的问题尽管民族团结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地理、文化和经济等因素的差异,一些边远地区的民族团结工作面临较大的挑战。
其次,在一些地区,由于历史和文化遗留问题,少数民族的权益保障还存在一些不足。
此外,一些极端主义思潮的传播也对民族团结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3.3 建议和措施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国的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 1. 加强教育宣传,提高民族团结的意识。
通过加强学校教育和社会宣传,增强各民族之间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 完善法律法规,保障少数民族的权益。
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政策支持力度,确保各民族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3. 深化交流合作,促进民族融合。
鼓励各民族之间的互相了解和交流,推动不同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4. 加强极端主义的防范和打击。
加强对极端主义思潮的宣传和教育,同时加强对潜在极端主义分子的监测和打击力度。
4. 结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方面,也是实现国家繁荣发展的基础。
玉树州民族团结调研报告

玉树州民族团结调研报告玉树州位于青海省南部,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一个自治州。
该地区多山,气候寒冷,是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
玉树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涵盖了藏、回、汉、土、蒙古等多个民族。
在这个地区,民族团结是实现和谐发展的关键。
为了深入了解玉树州的民族团结情况,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并撰写了以下报告。
一、民族团结的现状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玉树州各族群众之间的关系较为和谐稳定。
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互动频繁,彼此之间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和社会联系。
各民族的文化、语言、宗教等方面的差异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保护,民族团结得以有效维护和发展。
二、民族团结的原因1.历史传统:玉树州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多民族共存的传统。
各个民族在共同的历史背景下,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形成了一种互相理解、互相包容的文化氛围。
2.地理环境:玉树州地处青藏高原,地形复杂多样,生态环境独特保护,资源丰富。
各民族在共同的自然环境下,相互依存,共同维护着这片土地。
通过共同的生产劳动和自然灾害的应对,产生了深厚的情感纽带。
3.政策支持: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和地方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发展的政策措施。
这些政策为各民族之间的交往提供了保障,为不同民族的文化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支持。
三、民族团结面临的挑战尽管玉树州的民族团结状况较好,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1.文化冲突: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一些冲突和矛盾。
这种冲突主要表现在语言、宗教、风俗习惯等方面,需要通过多方面的交流和理解,加强合作,化解冲突。
2.教育落后:部分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导致一些少数民族的教育水平相对较低。
这不利于民族团结和发展。
需要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质量,使每个民族的子女都能够平等接受教育。
3.社会融合:由于玉树州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社会融合也存在一定困难。
需要加强多民族之间的交往和交流,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信任,实现社会和谐稳定。
民族团结进企业调研报告

民族团结进企业调研报告1. 调研背景近年来,我国民族团结进企业的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为进一步了解和探讨民族团结在企业中的实施情况,我们组织了一次深入调研活动。
此次调研旨在了解民族团结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挖掘民族团结在企业中的体现和发展问题。
2. 调研方法我们通过访谈、问卷调查和现场观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调研。
在具体的企业中,我们选择了涵盖不同行业和地区的样本,以确保调研结果的广泛性和代表性。
3. 调研结果及分析3.1 民族团结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在调研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企业都积极贯彻了民族团结政策。
通过加强员工教育、建立宣传机制等措施,企业在促进各民族员工的交流和融合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在多民族地区,企业还会组织各类文化活动和庆祝活动,进一步加强各民族员工之间的团结和友谊。
3.2 民族团结在企业中的体现民族团结在企业中体现为各民族员工平等交流、互相尊重,并共同追求企业发展的目标。
在我们的调研中,我们发现不论民族背景如何,员工之间形成了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相互之间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都能和谐相处。
企业还为各民族员工提供了公平的晋升机会,没有因为身份差异而在人员安排上产生偏见。
3.3 民族团结在企业中的发展问题尽管绝大部分企业在民族团结方面取得了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一些企业在宣传民族团结政策上存在不足,导致一些员工对此政策认识不够深刻。
其次,部分少数民族员工可能面临语言障碍,限制了他们在企业中的发展。
最后,一些企业存在文化差异导致的沟通障碍,亟需加强各民族员工的跨文化交流。
4. 调研建议为了进一步促进民族团结在企业中的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加强民族团结政策的宣传,提高各民族员工的认识和理解;- 支持少数民族员工的语言培训,降低语言障碍;- 鼓励跨文化交流和交流活动,增加多民族员工之间的了解和互动;-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确保员工在晋升和职位分配上的公平性。
5. 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认为民族团结进企业的政策在大多数企业中得到了较好的贯彻执行。
民族团结调研报告【四篇】

民族团结调研报告【四篇】民族团结调研报告之一:民族团结意识调研报告调研主题:民族团结意识现状及影响因素一、调研目的:了解当前社会民族团结意识的水平,分析影响因素,为改善民族团结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分为两组样本,分别是青年群体和成年群体。
三、调研结果:1. 青年群体:(1) 调查结果显示,青年群体普遍对民族团结有较高的认同感,超过80%的青年认为民族团结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 在影响因素中,教育因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大部分受访者认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培养民族团结意识的重要渠道。
(3) 部分受访者提到社交媒体的负面影响,认为信息泛滥导致误解和偏见的蔓延。
2. 成年群体:(1) 调查结果显示,成年群体对民族团结的认同度较高,超过75%的成年人认为维护民族团结是他们应尽的责任。
(2) 与青年群体相比,文化交流与沟通成了成年人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他们普遍认为,只有通过相互了解和交流,才能增强民族团结。
(3) 另外,经济条件对民族团结意识的培养同样具有重要作用。
有一些受访者认为经济繁荣和公平正义是构建民族团结的基础。
四、调研建议:1. 加强教育工作,提高学校和家庭对民族团结的教育力度。
2. 积极利用社交媒体和互联网,引导正确的民族观念。
3. 组织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动,增进各民族的相互了解和认同感。
4. 发展经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民族团结打下坚实基础。
民族团结调研报告之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调研报告调研主题:民族团结对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一、调研目的:分析民族团结对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为加强民族团结提供政策建议。
二、调研方法:采用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历史案例和现实数据。
三、调研结果:1. 历史案例分析:(1) 历史上,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和繁荣的重要基础。
例如,古代中国的统一大业得益于不同民族的和平共处和相互融合。
(2) 而相反,历史上民族矛盾和民族分离主义分子的活动常常导致国家分裂和社会动荡。
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调研报告

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调研报告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为了加强和改进对我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认识,加强对民族工作的组织领导,提高对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综合素质,形成面向全国的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良好氛围,进行了一次针对全国范围的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调研。
二、调研方式和范围本次调研采取了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
调研范围涵盖了全国各地的不同民族地区,包括城市和农村。
三、调研内容和结果(一)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现状通过调研发现,我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交往日益密切,相互了解和尊重程度提高。
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提高,民生水平不断提升。
同时,文化交流和传承也得到了充分重视,各民族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呈现出良好的态势。
(二)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在调研中发现,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存在发展滞后的民族地区;另一方面,一些地区的民族融合进程比较困难,存在民族矛盾和冲突的情况。
(三)工作改进和提升针对上述问题和挑战,调研报告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 加强对发展滞后民族地区的支持和扶持,推动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民众的生活水平。
2. 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宣传活动,加强对民众的教育和引导,促进民族交流和合作。
3. 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教育,维护民族团结进步的法治环境,加强民族地区安全稳定工作。
4. 加强各级政府对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组织领导,提高工作的综合素质和水平。
5. 加强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推动各民族文化的发展和交流。
四、调研结论和建议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和建议:1. 我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2. 针对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发展滞后地区的支持,加强教育和宣传,加强法治环境建设,加强组织领导,加强文化保护和传承。
3.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调研报告提出的建议,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不断推动我国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和进步。
民族团结调研报告

民族团结调研报告民族团结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内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协作,是跨越民族差异的一种力量聚合。
民族团结对于一个国家的和谐稳定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我国多民族国家的民族团结状况,以及团结的障碍和促进因素。
以下是调研结果的总结。
一、民族团结状况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多数参与者对于民族团结的理念有一定的认同,认为民族团结对于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十分重要。
多数参与者表示自己对其他民族有着理解和尊重,主张民族平等。
此外,调研发现各民族之间的婚姻习俗多样化,也是一种促进民族团结的方式。
然而,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存在一些困扰民族团结的问题。
一是存在着民族歧视和偏见的现象。
部分调研对象在对待其他民族时存在一定的偏见,认为自己的民族优于其他民族。
二是语言和文化的差异造成了交流障碍。
各民族之间存在着不同的语言和文化,在交流上产生了一定的困难。
三是地理因素。
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地理分布不均,各民族集中在不同的地域,地理隔离也对民族团结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二、促进民族团结的因素调研结果显示,教育是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教育,可以提高人们对于民族团结的意识,加深对其他民族的了解和尊重。
此外,多数受访者认为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合作有助于促进团结。
另外,政府在民族团结方面的政策和措施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多数受访者认为政府的政策和措施能够帮助各民族更好地融入社会,缩小民族差距,提升各民族的发展机会和权益。
三、困扰民族团结的障碍调研显示,民族歧视和偏见是制约民族团结的主要障碍之一。
在调研中,部分受访者表示存在一定的民族歧视和偏见,认为自己的民族比其他民族优越。
这种心态对于民族团结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此外,文化差异和交流障碍也是困扰民族团结的问题。
不同民族之间存在着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这对于交流和理解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四、促进民族团结的建议为了促进民族团结的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教育,培养民族团结意识。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调研报告(精选2篇)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调研报告(精选2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调研报告「篇一」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调研报告一、引言近年来,中国大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旨在加强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为了深入了解和总结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的经验和成果,本次调查采取了多种研究方法,并对多个地区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访谈。
二、调研背景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基石。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历史、文化、经济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同民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与隔阂。
为了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民族交流与融合,中国政府提出了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城市、乡村和单位的倡议。
三、调研地区本次调研选取了西北、西南、东北、中原和华南五个地区的多个城市进行考察。
这些地区分布着中国各个民族的代表性聚居地,有助于全面了解不同地区民族团结进步的情况和特点。
四、调研成果通过对各地调研的整理和分析,我们发现了以下几点成果:1. 政府引导与扶持:政府在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引导和支持作用。
各级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鼓励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相关单位和个人提供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支持。
2. 文化传承与交流:不同民族拥有独特的文化遗产和传统习俗。
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的过程中,注重传承和弘扬各民族的传统文化,举办各种文艺演出、民族风情节、展览等活动,增加了民族之间的了解和交流。
3. 经济发展与就业机会:在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过程中,注重经济发展,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和扶持小微企业等举措,带动了当地经济的繁荣。
同时,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为各民族的居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条件。
4. 教育与人才培养:教育是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手段之一。
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的地区,注重加强教育资源的投入和改善,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水平。
同时,还注重培养各民族的优秀人才,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
五、问题与建议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1.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一些地区的创建工作相对滞后,需要加大政策支持和引导力度。
民族团结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民族团结社会实践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和目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也日益增多。
在这个过程中,民族团结的意义愈发凸显。
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帮助、和睦相处的一种社会现象。
旨在了解我国不同民族之间的关系和互动情况,调研民族团结社会实践,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解决方案,促进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调研方法1、文献研究通过查阅相关的历史资料、政策文献和别的相关材料,分析民族团结的历史渊源、政治实践和社会影响。
2、实地调研我们分别前往西藏、新疆、内蒙古等地,深入了解不同地区的少数民族生活状况,对话当地民众,掌握他们的思想和意愿,发现不同民族之间存在的问题。
3、问卷调查我们设计了一份包含民族关系、文化传承、语言使用、宗教信仰等多个方面的问卷,在各地进行问卷调查,获取大量量化数据,从而更具可信度地分析当地民族团结的状况。
三、调研结果及分析1、文献研究首先,我们从历史文献中了解到,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各个民族之间曾经发生过不少的矛盾和冲突。
但在政府的引导下,多民族社会在逐步发展中实现了和谐共处。
政府在不断推动各民族的经贸、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的交流与互动,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融合。
2、实地调研在西藏、新疆和内蒙古的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地域、人口、资源等方面的差异,不同地区的民族关系有着各自的特点。
其次,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不平衡。
虽然国家对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给予了重视,但在民族团结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3、问卷调查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可以得知,绝大多数被调查者对于民族团结持积极态度。
80%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交往都是友好的。
四、存在的问题及建议1、存在的问题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
首先,一些地区的宗教极端思想的传播仍然存在,这对民族团结造成了一定的间接冲击。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调研报告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调研报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当前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实施情况,考察其对于促进各民族团结进步和社会和谐稳定的作用,并对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分析和建议,以便提出进一步完善的措施和建议。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
我们设计了调研问卷,通过向相关单位和个人发放,收集相关资料和意见。
同时,我们还对一些相关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访谈,探索更具体的情况和观点。
三、调研结果1.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宣传普及不够根据调研结果,我们发现目前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宣传普及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有许多居民对该政策不了解或者了解不全面。
一些单位也没有进行系统全面的宣传,导致民众对于该政策的认同度不高,影响了政策的顺利实施。
2. 目标任务的认识不够到位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目标任务是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交流,促进各民族的融合和共同发展。
然而,在现实中,有些单位和个人认识还不到位,没有将这一目标任务做到位。
3. 重视形式而忽视实质在一些单位和地方,我们发现一些单位过于注重形式上的宣传,并忽视了对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实质的关注。
他们只是在表面上保证了一些活动的进行,而忽略了对于民族团结进步的根本性的培养和发展。
四、建议与措施1. 加强宣传普及,提高民众的认知度和认同度我们建议,相关部门和单位应该加强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政策的宣传普及,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进行宣传,提高民众的认知度和认同度。
可以在学校、社区、媒体等多个方面进行宣传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同这一政策。
2. 加强对目标任务的认识和理解我们建议,相关单位和个人应该加强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目标任务的认识和理解。
可以通过宣传教育和培训等方式,提高其对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政策的理解和认同,进而使其能够更好地将该政策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3. 关注实质,注重民族团结进步的培养和发展我们建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关注民族团结进步的实质,注重培养和发展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交流,进一步加强各民族的融合和共同发展。
民族团结教育调研报告

民族团结教育调研报告民族团结教育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为了了解当前社会的民族关系情况,探讨如何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促进各民族和谐共生,特进行了此次调研。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选取了广泛的调研对象,包括学生、教育工作者、社会各界人士等。
三、调研结果1.民族关系情况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受访者认为当前的民族关系比较稳定,民族之间的交往相对和谐。
然而也有少数受访者认为存在一些矛盾和冲突,尤其在一些边远地区,民族关系相对较为紧张。
2.民族团结教育现状调研显示,当前学校和社会对民族团结教育的关注度较高,学校普遍开设了相关课程和活动,社会也有各种形式的民族团结宣传。
尽管如此,仍有不少受访者认为民族团结教育不够深入,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3.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建议(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更多具有专业知识和民族团结意识的教育工作者,提高其教育水平和能力。
(2)多元文化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向学生介绍各民族的文化、历史、风俗等,增强他们对不同民族的理解和尊重。
(3)推动民族交流与互动:组织学生到不同地区的民族学校交流学习,加强民族之间的联系和交流,促进民族团结。
(4)加强宣传力度:加大对民族团结教育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民族团结重要性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念。
四、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当前中国的民族关系总体稳定,但也存在一些矛盾和冲突。
为了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我们可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行多元文化教育,推动民族交流与互动,加大宣传力度等。
我们相信,通过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够促进各民族和谐共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五、参考文献无。
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调研报告

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调研报告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调研报告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仁:经过对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实地调研,我们总结出如下调研报告,以供参考。
一、概述1. 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是我国长期以来重要的社会建设工程,旨在促进各民族间的团结和谐、进步发展。
2. 民族团结进步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一些地区存在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融合不够紧密、交流不够广泛的问题;另一些地区存在民族语言和文化逐渐消失的问题;还有一些地区存在极少数民族与其他民族关系紧张甚至冲突的问题。
二、成果与经验1. 优秀的案例:在某省 X 市,当地政府积极实施多项政策,提升少数民族群体参与社会、经济、文化活动的意识和能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该市建立了少数民族发展委员会,设立了相关的专项资金,推动各少数民族加强合作交流,提高发展水平。
2. 经验总结:(1)政府机关要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关怀力度,制定出台相应政策和措施,为少数民族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
(2)建立多种形式的交流平台,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沟通,增进相互了解和尊重。
(3)加强民族地区经济建设,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地位,进一步推进各民族融合。
三、面临的问题与对策1. 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要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援助和政策倾斜,改善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环境。
2. 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问题:要加大对民族语言、文化的保护力度,推动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经典和习俗得以传承。
3. 民族关系不和谐问题:要在各级政府机关和社会组织的引导下,加强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互动,增进了解和友谊。
四、建议1. 要加强对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领导和组织,明确任务责任,确保工作的顺利推进。
2. 要积极宣传优秀的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案例,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和参考。
3. 要加大对民族地区的资金支持,改善基础设施,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4. 要加强对民族语言和文化的保护力度,培养和发展一批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人才。
以上是我们对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调研的报告,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提供一些参考和思路,谢谢。
学校民族团结调研报告

学校民族团结调研报告尊敬的领导:经过对学校民族团结状况进行深入的调研和分析,我以民族团结调研报告的形式向您汇报相关情况。
一、调研目的和方法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学校内不同民族学生之间的关系、交流和合作情况,为进一步加强学校的民族团结工作提供参考。
采取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式,针对不同民族的学生进行了调研。
二、调研结果1. 学校民族团结意识普遍较强。
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于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并且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民族活动。
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对于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感更加强烈,积极为学校民族团结工作贡献力量。
2. 民族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交流和融合。
多数学生对其他民族学生保持了友善和融洽的关系,常常一起交流学习和共同参与活动。
尤其在学校组织的民族节庆活动中,不同民族学生之间的融洽程度较高,彼此了解对方的文化和生活习惯,加深了彼此之间的友谊。
3. 少数存在民族间的偏见和隔阂问题。
少数学生在调研中反映出一些对其他民族的偏见和隔阂。
主要原因在于对其他民族的了解不足,存在一定程度的误解和固有的偏见,导致交流和合作方面存在困难。
同时,个别学生也存在对主流文化的排斥和抵触心理,影响了民族融合的进程。
三、问题与建议1. 完善民族团结教育体系。
学校可以通过加强对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提高他们对于民族团结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民族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2. 推动民族融合项目。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民族融合活动,加强不同民族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促进彼此的了解与融洽。
3. 增加对少数民族的关注。
学校应该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关心和照顾,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以增强他们对学校大家庭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4. 鼓励共同进步,消除偏见和隔阂。
学校可以开展一些让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鼓励他们互相学习和帮助,消除存在可能存在的偏见和隔阂,增进彼此间的友谊和信任。
四、结语本次调研结果显示,学校在民族团结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问题和挑战依然存在。
学校民族团结调研报告

学校民族团结调研报告学校民族团结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意义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学校民族团结工作的现状,探讨如何进一步加强和促进学校民族团结。
学校民族团结是促进各民族间友好交流、增进民族团结的重要任务。
通过调研,可以了解当前学校民族团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为学校民族团结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调研内容和方法本次调研主要内容包括对学校民族团结的现状进行调查和了解,重点探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学校民族团结的组织和管理情况;2. 学校开展民族文化活动的情况;3. 学校民族教育的开展情况;4. 学校处理民族矛盾和冲突的机制和措施。
调研方法主要包括问卷调查、访谈和观察等。
三、调研结果分析根据调研结果,我们了解到学校在民族团结工作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以下问题:1. 组织和管理方面存在不足。
部分学校对民族团结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在组织和管理方面缺乏规范性和系统性,缺乏专门负责民族团结工作的组织。
2. 民族文化活动开展不够广泛。
学校在开展民族文化活动方面缺乏创意和有效性,民族文化活动的覆盖面较窄,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和认同感不足。
3. 民族教育的开展不够深入。
学校对于民族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师在民族教育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有待提高,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资源。
4. 处理民族矛盾和冲突的机制和措施不健全。
学校对于民族矛盾和冲突的处理缺乏明确的机制和措施,存在一定的工作不力和不公正的情况。
四、解决措施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解决措施:1. 建立健全民族团结工作机构。
学校应成立专门的民族团结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和规范,加强对民族团结工作的组织和管理。
2. 加强民族文化活动的开展。
学校应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和内容,积极开展民族文化活动,增加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和认同感。
3. 加强民族教育的推进。
学校应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在民族教育方面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并提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资源。
民族团结志愿调研报告

民族团结志愿调研报告1. 背景民族团结是中国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国家稳定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为了加强民族团结,中国政府积极推动各项民族团结工作,同时也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民族团结志愿服务活动。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民族团结志愿服务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推动民族团结志愿服务的发展。
2. 分析2.1 现状分析民族团结志愿服务是一种以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相互了解、交流和合作为目的的志愿服务活动。
目前,民族团结志愿服务在中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政府、社会组织和志愿者个人都积极参与其中,形成了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志愿者服务的良好局面。
政府在民族团结志愿服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各级政府加大了对民族团结志愿服务的支持力度,出台了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了资金和场地等保障,同时也积极组织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
社会组织也在积极发挥作用,通过组织培训、活动策划等方式,推动民族团结志愿服务的开展。
此外,越来越多的个人志愿者也加入到民族团结志愿服务中,他们通过自己的行动,为促进民族团结做出了积极贡献。
然而,民族团结志愿服务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服务活动的覆盖范围有限。
目前,民族团结志愿服务主要集中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对于其他地区的民族团结工作覆盖较少。
其次,服务内容较为单一。
目前的民族团结志愿服务主要以文化交流、教育支持等为主,缺乏多样化的服务内容。
再次,志愿者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虽然个人志愿者参与的意愿较高,但缺乏专业的培训和组织,影响了志愿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2.2 问题分析根据现状分析,可以得出以下问题:•服务覆盖范围有限,民族团结志愿服务在一些地区的开展较少。
•服务内容单一,缺乏多样化的服务项目。
•志愿者队伍建设不完善,缺乏专业的培训和组织。
3. 结果3.1 服务覆盖范围扩大为了扩大民族团结志愿服务的覆盖范围,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宣传,提高民众对民族团结志愿服务的认识和参与意愿。
•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开展民族团结志愿服务活动。
民族团结教育调研报告

民族团结教育调研报告民族团结教育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民族团结教育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民族团结教育是指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使不同民族之间增进了解、促进和谐共处,以实现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目标。
为了解民族团结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本次调研对某市的民族团结教育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多种调查方法。
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60份。
另外,对该市的几所学校进行了访谈,观察了学校的教学实践并进行了记录和分析。
三、调研结果1. 民族团结教育意识普遍存在。
调查结果显示,85%的受访者认为民族团结教育非常重要或者比较重要。
在学校的访谈中,教师普遍认识到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并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2. 存在民族团结教育内容不足的问题。
调查显示,58%的受访者认为学校的民族团结教育内容还不够丰富和系统。
在访谈中,部分学校的教师提到,教材中的民族团结教育内容相对单薄,存在过于强调统一性而忽视多样性的问题。
3. 存在民族团结教育方法不当的问题。
调查显示,47%的受访者认为学校的民族团结教育方法有待改进。
在访谈中,教师们普遍反映,课堂上的民族团结教育内容大多是通过讲解的形式呈现,欠缺互动和参与性。
4. 存在民族团结教育评估不完善的问题。
调查显示,62%的受访者认为学校的民族团结教育评估不够科学和全面。
在访谈中,学校教务处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民族团结教育评估方面,目前主要采用定性评价,缺乏定量数据的支持。
四、建议1. 丰富民族团结教育内容,注重多样性的表达。
学校要在教材中增加更多的民族团结教育内容,包括多元文化的传承和交流,注重各民族的差异性和共同点。
2. 创新民族团结教育方法,提高参与度。
学校要通过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如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增加互动性和参与性。
3. 完善民族团结教育评估体系。
学校应建立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包括定量的数据统计和定性的评估内容,将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学校综合评价体系,以推动民族团结教育的有效开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县民族团结的调研报告
我县民族团结稳定工作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民族工作讲团结、抓经济、求发展的思路已成为全县各级党委政府、全社会的共识,平等、团结、互助、友爱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日益得到了巩固和加强。
目前,我县改革处于攻坚阶段,发展处在关键时期,稳定工作面临新的情况,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对民族团结稳定工作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民族团结稳定工作开展情况
(一)民族工作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
我县少数民族群众与汉族群众、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在风俗习惯、信仰等方面的差异,构成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多元化。
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增多,有些问题会反映到民族问题上来,如果处理不当,将会直接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为此,各级党委、政府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领导,把民族团结稳定工作摆在首位认真分析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切实做好新时期的民族工作,为全面推进我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二)多形式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党的民族政策及法律法规宣传活动
各级党委、政府把党的民族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
纳入思想政治工作和“四五”普法的重要内容,由民宗局牵头,宣传、组织、统战、教育等部门密切配合,不定时对少数民族干部、分管和从事民族工作干部开展系统的民族政策理论培训、知识竞赛,充分利用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党的民族政策,宣传党在发展民族关系中“三个离不开”的的思想,宣传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基本方略,使“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四个维护的思想深入人心。
特别在每年的民族团结宣传月中,大张旗鼓的宣传民族团结,积极引导少数民族群众讲团结、讲互助、讲发展,努力创建团结友爱的和谐社会。
在各民族中还强调:在热爱本民族的同时,更要自觉地强化热爱中华民族的意识,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尤其在广大群众和青少年中进行民族常识的宣传教育力度,构建“小手拉大手,大小有共识,你我互尊重,大家团结紧”的宣传模式,努力营造各族人民相互尊重、团结互助的浓厚氛围。
既教育了汉族群众尊重少数民族;也教育了少数民族尊重汉族群众。
对少数民族群众不仅要讲关怀和照顾,也要讲义务和奉献;不仅要讲平等和团结,也要讲法制和原则,引导他们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积极承担社会义务。
(三)正确处理民族差异、宗教信仰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社会主义时期民族宗教问题也将长期存在。
民族之间、风俗习惯之间、信教与不信教之间的差异,受到了社会的认同和尊重,各民族群众团结奋斗,为改善生活条件而共同发展。
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切实关心少数
民族的风俗习惯和信教群众的宗教信仰,切实关心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
农业、畜牧、水利、交通、教育、电力、民族等部门,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帮助少数民族群众加快致富步伐,安排扶持少数民族专项发展资金,共建母亲水窖、沼气村、村村通公路、村村有电视专项举措解决了少数民族发展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
大力扶持回族群众发展交通运输业,民族地区交通运输业已经成为当地的回民群众支柱产业。
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改善山区民族小学的办学条件,充实加强师资队伍,提高少数民族子女的科学文化素质。
教育、科技等部门积极开展科教扶贫、科技下乡、举办青年夜校等活动,切实加强对少数民族群众的教育和培训。
依法保护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在衣食住行、婚娶殡葬等方面,切实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四)加强民族地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妥善处理涉及少数民族群众的矛盾和纠纷,促进民族团结,社会稳定
妥善处理民族群众间的矛盾纠纷,是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重要保证。
县民族局和乡镇党委政府定期对辖区内涉及民族的问题进行认真排查,做到心中有数。
对可能发生的影响民族团结的问题,搞好预测,超前做好工作,提前化解矛盾,及时消除不安定因素,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
对涉及民族问题的纠纷和事件,采取“特别慎重”、“十分严谨”、“周密考虑”的态度,绝不简单地对待和处理。
严格区分民族矛盾与非民族矛盾,不盲目地把不同民族公民之间发生的民事、经济纠纷和民事、经济、治安、刑事案件与民族问题混为一谈。
同时,教育广
大群众明事理、顾大局,以免被坏人利用,严防别有用心的人蛊惑人心,扩大事态。
在处理民族间群众的纠纷和突发事件时,坚持教育疏导的原则,善于把握时机,讲求策略,注意方法,最大限度地团结广大群众,最大限度地打击和孤立极少数坏人,防止问题复杂化、事态扩大化和矛盾性质转化。
善于运用法律手段处理问题,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对于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不论涉及哪个民族,信仰什么宗教,都依法处理。
教育引导群众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当发生影响民族关系的问题时,坚持依照法津规定和正常程序解决,绝不采取过激手段。
建立民族矛盾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长效机制,实行月报和零报告制度,并把这项工作纳入了民族团结目标管理责任制中加以考核。
(五)重视和加强民族工作机构和干部队伍建设
民宗局是党和政府管理民族事务,处理民族问题的职能部门,在新形势下,担负着更加繁重的任务。
结合机构改革,进一步充实了民族工作机构的力量,完善工作职能,设立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构社会事务股。
各级党委、政府也将民族工作纳入了重要议事日程,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抓好工作落实,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党的民族政策和上级的有关指示,认真研究民族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提高做好民族工作的水平。
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切实解决了少数干部对民族工作不会管、不愿管、不敢管的问题。
我局成立了民族团结工作领导小组,及时研究解决民族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民宗局积极牵头抓好民族政策的贯彻落实,协调处理相关的重要事项,及时向有关方面通报民族工作情况。
二、存在的问题
从全县民族地区来看,总体上民族团结,社会比较安定,但在一些接合部地区、热点难点地区矛盾纠纷仍然存在,主要表现在:一是因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大而引起的民族心理不平衡和不满情绪或乡村之间、不同民族之间因土地、林场等归属使用原因引起的冲突以及城市化进程中,因经济利益引起的矛盾和冲突等。
特别在接合部地区山林纠纷仍然阻碍民族团结前进的步伐。
二是少数民族和信教群众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部分群众中偏激情绪和一些错误思想占了上风,遇事便以出格的言语、过激的行为、违法的手段向党和政府发泄不满,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
随着城市化建设速度加快,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部分群众的切身利益,相关联的矛盾纠纷比较突出。
三是民族工作经费少仍然是遏制民族团结稳定工作向前推进的瓶颈。
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专项经费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目前工作需要,机关正常运转都难以维持,根本谈不上对民族地区的扶持帮助。
三、做好民族团结稳定工作对策
做好民族团结稳定工作,最重要的是增加一笔收入。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资本,就没主意,光从口头上宣传,口头上重视民族工作,那是浪费纳税人的钱,浪费民族时间,对于民族地区发展,一样作用都不起。
民族要讲团结,但民族也要吃饭,饭都吃不饱,就会饥寒起暴心,各种矛盾纠纷就会越来越多。
为此要使民族团结
稳定工作稳步向前推进,必须加大民族地区经济扶持,就要增加民族工作经费,充分发挥民族工作部门的职能作用,积极向上级争取更多项目资金,加大拾遗补缺的作用。
总之,只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新形势下的民族工作,认真研究民族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明确思路,强化措施,扎实工作,就一定会未雨绸缪,见微知著,把民族方面的矛盾和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一定会营造出宽松和谐、团结稳定的发展环境,推动全县各项社会事业的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