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全国卷)答案解析201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
一、选择题 ( 本大题共 12 题, 共计 48 分)
1、(4分)
D
中国古代四部分类著录图书的原则:经部,收录的是儒家经典;史部,主要收录的是各种体例的史书,如纪传体、编年体等;子部,收集的是先秦以来诸子百家及释道宗教的著作;集部,收集的是历代诗文集、文学评论及词曲方面的著作。
由此可知,汉代的乐府民歌应著录于集部,故D项正确。
2、(4分)
D
材料表明,佃户向“田主”交纳的是实物地租,并经常拖欠地租从而影响“田主”的利益,反映了佃户对“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弱化,但这种弱化是国家(政府)推行“赋役征银”政策的结果,即国家税收政策发生变化的结果。
A项材料不能体现,B项仅仅体现的是佃户与“田主”的关系,而且它是由D项导致的,C项说法错误,故排除A、B、C三项,D项正确。
3、(4分)
B
作者是鸦片战争后新思想的倡导者之一,他感叹的是华盛顿“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反映了他对君主制的反思。
A项是革命派的主张;C项说法错误,因为当时向西方学习主要停留在口号上,尚未真正实践;D项不符合徐继畬的阶级立场。
故B项正确。
4、(4分)
B
“嗣后乡试会试及岁考科考等,悉照旧制,仍以四书文试帖经文策问等项分别考试。
经济特科,易滋流弊,并着即行停罢”,说明戊戌变法的措施被废除,维新变法运动归于失败,与此直接相关的是戊戌政变,故B项正确。
5、(4分)
D
注意陈元孝的诗句“山水萧萧风更吹,两崖波浪至今悲”,表达的是对汉族政权亡于少数民族政权的一种悲愤之情,而章太炎以该诗题画并刊于《民报》,说明章太炎与陈元孝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即表达了章太炎对满清统治的不满,要求推翻满清的统治,故D项符合题意。
6、(4分)
图片信息表明,1960~1965年中国工业总产值先降后升,这主要是由于1960年党中央提出“八字”方针,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大炼钢铁,由此工业产值开始下降。
之后在1962年中央召开七千人大会,初步总结“大跃进”以来的经验教训,由此从1962年起国民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二者都体现了经济政策的调节作用。
B、C两项观点片面,均是由A项造成的。
D项属于外部因素,而且当时中苏关系处于恶化状态,没有发生变化,排除B、C、D三项,故A项正确。
7、(4分)
C
注意题干中的关键内容“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这说明当时大量白银流入西班牙,由此可知这主要是西班牙对外殖民掠夺的结果。
A、D两项材料不能体现,B项不符合史实,故C项正确。
8、(4分)
C
注意关键词“政治文化”,“白手起家的开拓精神”不属于政治文化,排除A项。
“议会中心”与美国的政治特征相悖,排除B项。
材料不足以体现“平等独立的州权观念”,排除D项。
“国会大厦在全城最高点‘国会山’上,在其两侧分别是总统府和联邦最高法院”体现的是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故C项正确。
9、(4分)
B
注意“19世纪30年代”这一时间背景,当时英国正加紧对印度进行殖民侵略,为配合殖民统治的需要,英国采取措施促使西方文化在印度传播,故会出现英文版书籍畅销的现象。
10、(4分)
A
注意题干信息“反法西斯主要大国之间在军事上既合作又斗争”,B、C两项体现的是反法西斯国家合作的一面,D项不属于军事上的内容,排除B、C、D三项。
A项体现了苏、美、英盟国围绕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斗争与合作,故A项正确。
11、(4分)
A
注意“1964年到1982年”,此时处于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故B项不符合史实,C项是南斯拉夫改革的结果,D项是20世纪80年代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结果。
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的改革,仍然未能从根本上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导致社会经济发展丧失活力,故A项正确。
12、(4分)
本题可用排除法。
注意“1985年”,当时世界格局并未发生重大变化,中国改革开放的方针确立于1978
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排除B、D两项。
20世纪80年代美苏关系的特征是“美攻苏守”,美苏关系并未全面缓和,排除A项。
邓小平的这一论断,促使中国共产党坚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目标和方向,故C项正确。
二、材料解析题 ( 本大题共 2 题, 共计 52 分)
1、(32分) (1)主要内涵:强调君民相互依存;君主应重视民意,顺应民心。
理想政治:君主用贤人,行仁政。
(2)异:王韬:主张君民共治;仿效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孙中山:国家权力属于全体国民;仿效美国实行共和制。
同:吸取传统民本思想;接受西方民主思想;重视民权。
(3)有一定联系,民本思想是近代思想家认识和形成民主思想的基础和媒介。
有本质差异,民本思想是在君主政治下对君民关系的认识;民主思想否定封建君主制,最终形成“主权在民”的认识。
封建制度面临资本主义的挑战;受到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民族危机日趋严重;知识分子的反思和探索。
解析:本题融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国近代民主思想于一体,凸显专题式复习的重要性,回应了时代要求“民本意识”和现实热点“辛亥革命”,时代气息浓厚,同时呼应了新课标教学内容的导向。
第(1)问,首先注意答题方向“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之后认真阅读材料,明确题干设问“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理想的政治”。
“主要内涵”抓住“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和“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归纳概括即可。
“理想的政治”抓住“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
见贤焉,然后用之”,结合儒家思想“仁”的学说,注意表述规范即可。
第(2)问,答题方向是“根据材料二、三”,“不同点”抓住王韬主张“君民共治”“泰西诸国,以英为巨擘,而英国政治之美……则以君民上下互相联络之效也”,孙中山主张“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归纳概括即可;“相同点”从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受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和民权意识的角度作答。
第(3)问,根据材料可以概括出继承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二者的思想内容及实质可以概括二者不同的一面。
“近代中国民主思想兴起的历史必然性”,即概括近代中国民主思想兴起的相关背景,从历史的角度联系传统文明和工业文明的碰撞、“西学东渐”趋势下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从现实的角度结合救亡图存和先进中国人的探索,分别概括作答即可。
2、(20分) (1)北面、西北面山地、高原形成关中的地理屏障;产生了长于骑射的骁勇战士;提供了战马。
(2)契丹、女真、蒙古族、满族等游牧民族先后建立跨草原与农耕地区的政权;草原地区与农耕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相互影响日益深入;形成广泛而深入的民族融合,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疆域逐渐形成。
解析:本题以西北区域史切题,巧妙彰显“现实热点问题的历史反思”的命题立意,既体现历史的时代感和厚重感,又回避了对热点问题的简单罗列和再现。
第(1)问,抓住“并非只因为关中农业经济繁盛、四周险塞,关中西北面、北面的山地、高原同样重要”“视死如归的战士”“但依靠关陇为主体的府兵,以及国家马场饲养的最多时达到四十万匹的战马,仍足以控辖全国”,加以归纳概括即可。
第(2)问,要求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论证和探讨“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互动”对唐以后中国历史的影响,从少数民族政权建立开发边疆地区、民族融合程度(政治、经济、文化)加深、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角度分别作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