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一章 第四节 地球的结构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结构》优质课件(共24张PPT)
第一章第四节
1.ONE
地球的内部圈层
2.TWO
地球的外部圈层
内部圈层
划分依据
内部圈层
地震波
类型 传播速度 纵波 较 快 横波 较 慢
传播物质
状态
共同点
固体、液 体
固体
传播速度 都随传播 物质状态 的不同而 改变
内部圈层划分依据
内部圈层
地震波在不同介质 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地震波的速度
少 D .从震源发生的地震波,纵波比横波先到
达地面
2.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岩石圈属于地壳的一部分,是由岩石构成
的
B.岩石圈属于上地幔的一部分 C.岩石圈与生物圈关系密切 D.岩石圈的上部是软流层
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的内部圈层的划分 (1)地震波:E___横_波____,F___纵__波___。 (2)不连续界面:A___莫__霍_面__,B_古__登__堡_面__。 (3)圈层;D___地__壳___,C___外__核___。 (4)地震波在经过B界面时传播速度有什么变化?
速度{千米/ 秒)
33
2900
划分界面
地壳
内部圈层
硅:26.3% 铝:7.73%
各元素在地 壳中分布不 平衡,
除氧之外, 硅和铝的比 重最大。
地壳 大陆地壳
地 上层: 硅铝层 壳
下层:硅镁层
内部圈层
大洋地壳
莫霍界面
硅铝层:不连续(大陆) 硅镁层:连续(大陆、大洋)
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
谢谢
莫霍面
①固态;②上地幔上部
存在一个软流层;③上
地幔顶部为岩石圈的组 古登堡 2900 成部分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1.4地球的圈层结构(共21张PPT)
地 上地幔 幔 下地幔
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 这里可能为岩浆的主要源地
不连续面:古登堡界面 — 深度2900km
地 外核 核 内核
接近液态,横波不能通过 温度、压力和密度很大
状态
固态
固态
液态 固态
16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17
地球外部圈层
气 物 石
地球外部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 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横、纵波明显增加 纵波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
13
深度 /km
地球的内部 圈层结构图
14
分组讨论
1 地壳的厚度是不是均一的?大陆和海洋的 厚度有何差异?
2 岩石圈和地壳的范围是否一致?在图中找 到 软流层 的位置。
15
圈层名称
特征
地壳
1.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 2.厚度不均,大洋薄,大陆厚
不连续面:莫霍界面 — 深度33km
分类 横波 纵波
传播速度 所经物质状态
共同点
较慢 较快
固体
都随所通过物质
固体、液体、气 体
的性质而改变
8
某地地下30km处发生地震,这时:
地面上的人会感觉到(A);
思考
附近的飞鸟和池塘里的游鱼会感觉到:(C)
A. 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B. 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C. 纵波,上下颠簸 D. 横波,左右摇晃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17:30:5317:30:5317:308/12/2021 5:30:53 P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1.8.1217:30:5317:30Aug-2112-Aug-21
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四节 地球的结构
地壳 地幔
物质组 成和特 点
圈
的同
地核
层
心圈
结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外部 大气圈
构
圈层
水圈
生物圈
地壳厚度变化规律:地球大范围固体表面的海拔越高, 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
地壳结构: 硅铝层 ——不连续分布 硅镁层 ——连续分布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岩石圈 地壳
莫霍面
软流层
铁镁的硅 酸盐类矿
地幔
横波
上地幔 纵波
下地幔
地球的结构
The structure of the Earth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划分依据:地震波
Seismic waves
给人感觉 分 类 传播速度 传播的介质
共同点
上下颠簸 纵波 较 快
longitudinal waves
左右摇晃 横波 较慢
transverse waves
固、液、 传播速度都 气 体 随所通过物
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
—900—硅酸盐 固态 软流层,这里可能是
纵波下 古登
类
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降,横 堡面 —2900— 波消失
液态 温度、压力和密度
地 核 内核
—5150—铁镍
固态
很大,外核可能是 地球磁场产生的主 要原因。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地球的外部圈层及其特征
外部圈层 概念
组成
其他/特征
包裹地球的 气体及其中 厚度为2000—
岩石圈 地壳
莫霍面
软流层
地幔
横波
上地幔 纵波
下地幔
古登堡面
地核
外核(液态) 内核
高中地理必修一课件: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共15张PPT)
B.图中的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
C.图中的各圈层是独立开展变化的
D.水圈的构成要素中,只有地表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之中
读“某地地震波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图〞,答复10~12题。
10. 该地莫霍界面大约位于地下 ( A)
A.5千米处 B.17千米处 C.33千米处 D.2 900千米处
11. 该地可能位于
地球的圈层结构
1. 了解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的依据——地震波和不连续面。 2. 概括地球内、外部各圈层的主要特点及结构特征。
问题导学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 地球内部的结构,无法直接观察。到目前为止,关于 地球内部的知识,主要来自对_地__震__波___的研究。
问题导学
阅读课本第21页图文资料,答复: 1. 地震波
处于不间断的_循__环__运__动__
之中
占有_大__气__圈__的底部、 _水__圈__的全部和_岩__石__圈__
的上部
2. 探究:地球的外部圈层中最活跃的是哪个? 生物圈
点拨精讲
根据地球三大外部圈层及岩石圈的特点及相互关系, 将这四大圈层的名称填入空格中。
D 生物圈
A 大气圈 B 水圈 C 岩石圈
A波_____完__全__消_。失
2. 圈层划分 (1) 界面 C:_莫__霍__界__面___ D:_古__登__堡__界__面_ (2) 圈层 E+F:_地__核____ G:_地__幔____ H:_地__壳____
当堂检测
•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21年4月4日1时40分,非洲大陆 南部博茨瓦纳发生6.6级地震,震源深度约10千米。据此探究以下 问题:
课堂小结
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1章第4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活动探究
教材P23活动
(点拨:这是一个拓展内容,对四大圈层的学习,重点放在其空间分布上,对它们 的相互联系,不要求此时就能完全回答,可留待以后章节再深入探讨。)
如开放性问题: 1.地球上的各种水体是相互联系的吗? 2.地震、火山为什么会爆发?它们释放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 3.为什么生态系统内能量是逐级递减的,而物质却是守恒的? 4.海水为什么会不断运动?洋流与潮汐是一回事吗?
新知导览 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球的外部圈层
地壳 地幔 地核
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新知讲解
新知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新知讲解
1.地震波分类及特点
新知讲解
地震波
纵波(P波)primary 速度快, 固、液、气介质
横波(S波) secondary 速度慢,固体介质
新知讲解
2.地球内部圈层的分界面——不连续面 (1)概念:从地球内部地震波曲线图上,可以看出地 震波在一定深度发生突然变化。这种波速突然变化 的面叫做不连续面。地球内部有两个明显的不连续 面: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如下图: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2)莫霍界面:在地面下平均33千米处(指大陆部分), 在这个不连续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如上图)。
(3)古登堡界面:在地下2 900千米处,在这里纵波的 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
新知讲解
3.地球内部圈层 (1)内部圈层的划分: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2)内部圈层的特征: 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为界,可以将地球 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如下表
理解生物圈特殊性的思路 1.组成成分特殊:生物圈由所有生物和它们的 生存环境组成,是唯一有生命存在的有机圈层, 也是最活跃的圈层。
地理人教版必修1一章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
目
CONTENCT
录
• 地球的内部圈层 • 地球的外部圈层 • 地球的物理性质 • 地球的化学性质
01
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01
02
03
04
地壳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硬壳,由 岩石构成,平均厚度约为33公 里。
地幔
地幔位于地壳之下,占据地球 体积的约82%,主要由硅、镁 、氧等元素构成的岩石组成。
外核
外核是地球的液态层,位于地 幔之下,主要由铁和镍等金属 元素组成。
内核
地球的最内层,主要由固态铁 和镍组成,具有强烈的磁场。
地球内部圈层的特征与功能
地壳
地壳是地球上最活跃的圈层,地震、火山活动等 地质现象主要发生在地壳部分。
地幔
地幔对流是地球内部热量传递的主要方式,对地 球板块运动、地震等有重要影响。
地球自转
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一周的运动,周期为2道处最大,两极处最小。
地球公转
地球绕太阳旋转一周的运动,周期为一年。公转导致四季更替和昼夜长短的变 化。地球公转轨道是一个近似于椭圆形的轨道,地球在公转过程中有时离太阳 较近,有时离太阳较远。
地球的磁场与地震波
外核
外核是地球磁场的来源,通过流动的对流运动产 生热量和磁场。
内核
内核是地球最内部的结构,通过铁、镍的固态晶 格结构固定地球的磁场方向。
地球内部圈层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地壳活动
地壳活动引发的地震、火山等 自然灾害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
构成威胁。
地质灾害
地震、火山等地质灾害对人类 生活环境造成破坏,影响社会 经济发展。
04
地球的化学性质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一章 第四节 地球的结构_
第四节地球的结构一、课程标准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地球各圈层的主要特点、岩石圈的范围和地球圈层示意图简单绘画。
三、教学目标学生能借助地震波传播速度和距离地表深度的关系图,说出划分地球内部三个圈层的主要依据和主要界面,并分析说明界面附近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特征。
学生学会绘制简单的地球圈层示意图,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并分析概括出地球各部圈层的主要特点。
学生能识记地球外部圈层的构成。
四、教学方法比较分析法、读图分析法五、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人类生活在地球上,那你们了解自己生活的地球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结构,熟悉我们人类生存发展的地理环境。
【进入新课】首先我们先学习地球的内部圈层。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板书)1、划分依据: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
【读书】同学们阅读书本25页的阅读,思考问题①什么是地震波?②地震波可分为哪两种?各有什么特征?【总结】当地震发生时,地下的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强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
根据地震波传播的特征,可将地震波分为纵波(P波)和横波(S波)。
纵波能在固体、液体中传播,速度较快;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速度较慢。
2、划分界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
【读图】引导学生读课本图1-20 地震波传播速度和距离地表深度的关系和左边文字,分析莫霍面、古登堡面的大致深度以及这个两个界面附近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总结】纵波和横波在地表至莫霍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莫霍面距离地表约33千米;古登堡面距离地表约2900千米,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则突然消失。
3、三大圈层:以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为界,可以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读书】引导学生看书,分析、归纳各圈层的主要特征。
【总结】地壳①厚度: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地壳厚度的变化规律是:大陆地壳较厚,平均厚度约33千米,海洋地壳较薄,平均厚度约6千米;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1章第4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含答案)
第4课 地球的圈层结构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1.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1.掌握地震波的分类和不同特征2.能说出两个不连续面的名称及根据它们划分的地球内部圈层结构,以及每一圈层的特征3.掌握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及其特征知识点01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一)地震波1,地震波可以分为纵波(P 波)和横波(S 波)。
2,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
3,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4,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
(二)不连续面与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1,在地球内部地震波曲线图上,可以看出地震波在一定深度发生突然变化。
这种波速突然变化的面叫不连续面。
2,地球内部有两个不连续面:一个在地面下平均33千米处,在这个不连续面下,横波和纵波的速度都明显增加,这个不连续面叫莫霍界面;另一个在地下约2900千米处,在这里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这个面叫古登堡界面。
以这两个不连续面为界,地球内部被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3,地壳是地球表面一层由固体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位于莫霍界面以外。
海洋地壳薄,一般为5-10千米;大陆地壳厚,平均厚度为39-41千米,有高大山脉的地方地壳会更厚。
4,地幔从莫霍界面直至古登堡界面,占地球总体积的80%。
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的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岩石部分熔融,能缓慢流动。
科学家推断,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地球板块的运动目标导航知识精讲与之相关。
上地幔顶部与地壳都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
5,地核主要由铁和镍等金属组成,分为外核和内核两层。
外核是熔融状态的金属物质,科学家认为,外核液态物质的运动形成了地球的磁场。
内核是一个密度极大的固体金属球。
【即学即练1】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0级地震,震中位于日本本州岛仙台港以东130千米的海域,震源深度10千米,地震引发最高达10米的大海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结构》课件(共18张PPT)
B内核:固态
圈层示意
内部圈层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 地震波 2. 根据地震波把地球分为三大圈层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1 大气圈 2水 圈 3 生物圈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外部圈层
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组成和关系
• 地球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 和生物圈等,其中生物圈占有大 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 圈的上部。
练习
C 3.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岩石圈属于地壳的一部分,是由岩石构成的 B.岩石圈属于上地幔的一部分 C.岩石圈与生物圈关系密切 D.岩石圈的上部是软流层
B 4.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大气圈是由大气组成的简单的系统 B.水圈是一个连续不规则的圈层 C.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全部 D.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 但和地球的内部圈层没有关系
练习
5.读地球四个圈层构成的示意图,
分析A、B、C分别代表什么圈层?
大气圈
A
B
C
课后练习
1绘制一张简单的 “地球圈层示意图”!
2完成练习册!
条件
水圈里的陆 地水与人类 关系最密切
生物圈、大 气圈、水圈 和岩石圈相 互渗透、相
互影响
练习
D 1.有关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地震波是一种无线电波 B .纵波传到古登堡面时完全消失 C .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在莫霍面都明显减少 D .从震源发生的地震波,纵波比横波先到达地面
2.莫霍界面是( A ) A.地壳和地幔的界线 B.地幔和地核的界线 C.岩石圈和地幔的界线 D.上地幔和下地幔的界线
练习
5、某地地下30km处发生地震,这时地面上的人会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1章宇宙中的地球第4节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
名称 特征
界面
由固体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地壳厚薄不一,
H地壳 海洋地壳薄,大陆地壳厚,有高大山脉的地方
地壳会更厚
C 莫霍 界面;
G地幔
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上的部存在 D
一个 软流层 ,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面
古登堡
界
E+F 地核
厚度约3 400千米,分外核和内核两层
3.岩石圈 包括地壳和 上地幔 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 岩石 组成。 微思考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锥属于地球内部圈层中的哪一 圈层?该层的物质组成及特点是什么? 提示:属于地壳。该层是由固体岩石组成的,厚度分布不均。
到达地面时 人的感觉
较慢
只能通过 固体 传播
左右摇晃
较快
可以通过固体、液 体、气体传播
上下颠簸
(2)划分界面——不连续面。
名称 C 莫霍界面 D 古登堡界面
位置 在地面下平均 33 千米处 在地下约 2 900 千米处
2.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1)划分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 传播速度 的变化。
(2)圈层结构。
B.古登堡界面下部
C.上地幔上部
D.地核内部
4.塞梅鲁火山喷发出的岩浆流凝固后位于( )
A.地球的外部圈层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岩石圈
答案:3.C 4.D
解析:第3题,软流层被认为是火山岩浆的发源地,位于上地幔 的上部。第4题,火山喷发,岩浆凝固转化为岩浆岩,成为岩石 圈的一部分。
读地球四个圈层构成示意图,回答5~6题。 5.图中所示的圈层甲、乙、丙分别为( D )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共16张ppt)
•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及界线
它有几层?
鸡蛋有蛋壳、蛋白、蛋黄三层
我们的地球 可以分几层
呢?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 地球内部由于地壳的 阻挡,对人类来说始 终是神秘的,那我们 要通过什么手段才能 认识地球内部呢?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地震波
地震波
地震发生时,地下 物质受到强烈的冲 击会发生弹性震动, 并以波的形式向四 周传播,这种弹性 波就叫地震波。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1.第一章都学习了什么?
行星地球
我们认识的宇宙
地球是宇宙中一颗既普通有特殊的行星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圈层结构
教学目标
• 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的特点及划分依据,了解地壳、 地幔、地核的界线及主要特征;
• 了解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及其相互关系。
78.当你看到一个没有右手的人,就不会抱怨你右手上的哪个胎记了。 25.成功就是你坚持不住的时候,在坚持一下。
连续面
地壳 地幔 地核
地壳、地幔、地核三大圈层比较 软流层的位置、特征、地理意义
52.活在昨天的人失去过去,活在明天的人失去未来,活在今天的人拥有过去和未来。 87.滴水穿石不是靠力,而是因为不舍昼夜。 34.给事物赋予什么样的价值,人们就有什么样的行动。 14.学的到东西的事情是锻炼,学不到的是磨练。 3.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73.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50.世上并没有用来鼓励工作努力的赏赐,所有的赏赐都只是被用来奖励工作成果的。 43.只有不断找寻机会的人才会及时把握机会。 68.不管从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以后不要停止;不管在什么时候结束,重要的是结束以后不要后悔。 22.放弃该放弃的是无奈,放弃不该放弃的是无能,不放弃该放弃的是无知,不放弃不该放弃的是执著! 4.热爱生活的人,生活也爱他。 79.不拼不搏人生白活,不苦不累人生无味。 13.行动不一定带来快乐,而无行动则决无快乐。 39.得之坦然,失之淡然,顺其自然,争其必然。 34.假如我不能,我一定要;假如我一定要,我就一定能。 74.成功并非想要,是一定要,一定要,就一定能! 61.虽然我们无法改变人生,但可以改变人生观。虽然我们无法改变环境,但我们可以改变心境。 94.六个不能:不能饿了才吃,不能渴了才喝,不能困了才睡,不能累了才歇,不能病了才检查,不能老了再后悔。 75.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 6.人生就像弈棋,一步失误,全盘皆输。 45.快乐是一种能力。 61.感恩生命,感谢她给予我们一个聪明的大脑。思考疑难的问题,生命的意义;赞颂真善美,批判假恶丑。记住精彩的瞬间,激动的时刻,温馨的情景,甜蜜的镜头。感恩生命赋予我们特有的 灵性。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共22张PPT)
莫霍 界面 古登堡界面
组成 分层
最活泼 的圈层
19
练习:
1、〔2008年上海高考题〕地震波横波 〔S〕和纵波〔P〕的传播速度在莫霍面 处发生的显著变化是〔A 〕 A、S波、P波都明显增加
B、S波完全消失,P波突然下降
C、S波、P波都明显下降
D、P波完全消失,S波突然下降
20
练习:
〔一〕地壳
大陆地壳:双层 大洋地壳:单层
地 上层: 硅铝层 壳
下层:硅镁层
莫霍界面
地幔
■ 地 壳
上层: 硅铝层〔较轻〕一般只分布在大陆局部,高山.高原区 厚度大,平原地区厚度小;在大洋地壳中很薄,甚至缺失
下层:硅镁层〔较重〕普遍存在(连续分布)
结 大陆地壳:双层——硅铝层、硅镁层,平均33 km 构 大洋地壳:单层——硅镁层,平均6km
16
(三)生物圈 地球外表有生命的地带被称 为“生物圈〞。
问: 生物圈的范围(上到哪,下到哪)? 生物圈和生物的区别?
它包括地球上一切生命有机体〔植物、动物和微 生物〕及其赖以生存和开展的环境〔空气、水、 岩石、土壤等〕
17
由气体和悬浮物 气体和悬浮 是地球自然环
组成的包围地球的 物质,主要成 境的重要组成
速度{千米/秒)
33
上地幔
地壳
下地幔
地幔
2900
外核
地核
内核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
活动
读图思考:在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地震波波
速的突然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莫霍界面和古登堡 界面下的物质状态可能是? 说明了物质状态发生了变化;
在莫霍界面下P、S波都能通过,物质状态可能是固态; 在古登堡界面以下,S波消失,物质状态可能是液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地球的结构
一、课程标准
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地球各圈层的主要特点、岩石圈的范围和地球圈层示意图简单绘画。
三、教学目标
学生能借助地震波传播速度和距离地表深度的关系图,说出划分地球内部三个圈层的主要依据和主要界面,并分析说明界面附近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特征。
学生学会绘制简单的地球圈层示意图,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并分析概括出地球各部圈层的主要特点。
学生能识记地球外部圈层的构成。
四、教学方法
比较分析法、读图分析法
五、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人类生活在地球上,那你们了解自己生活的地球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结构,熟悉我们人类生存发展的地理环境。
【进入新课】首先我们先学习地球的内部圈层。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板书)
1、划分依据: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
【读书】同学们阅读书本25页的阅读,思考问题①什么是地震波?②地震波可分为哪两种?各有什么特征?
【总结】当地震发生时,地下的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强性震动,并以波
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
根据地震波传播的特征,可将地震波分为纵波(P波)和横波(S波)。
纵波能在固体、液体中传播,速度较快;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速度较慢。
2、划分界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
【读图】引导学生读课本图1-20 地震波传播速度和距离地表深度的关系和左边文字,分析莫霍面、古登堡面的大致深度以及这个两个界面附近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总结】纵波和横波在地表至莫霍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莫霍面距离地表约33千米;古登堡面距离地表约2900千米,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则突然消失。
3、三大圈层:以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为界,可以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读书】引导学生看书,分析、归纳各圈层的主要特征。
【总结】地壳①厚度: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地壳厚度的变化规律是:大陆地壳较厚,平均厚度约33千米,海洋地壳较薄,平均厚度约6千米;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
②组成:地壳由90多种化学元素组成,含量较多的8种元素是氧、硅、铝、铁、钙、钠、钾、镁,其质量总数占地壳总质量的98.04%,其中氧几乎占1/2,硅占1/4强。
硅酸盐类矿物在地壳中分布最广
③结构:上层为硅铝层,相对密度较小,分布不连续,在大洋底部罕见甚至缺失;下层为硅镁层,相对密度较大,分布是连续的。
地幔①结构:分上地幔和下地幔。
上地幔具有固体特征,主要由含铁、镁
的硅酸盐类矿物组成。
岩石圈: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合在一起组成。
③软流层:位于上层地幔中,一般认为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地核①组成:可能是极高温度和高压状态下的铁和镍组成。
②结构:外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核呈固态
接下来我们学习第二部分。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板书)通常把地壳表层以外的由大气、水体和生物组成的自然界分为三个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统称为地球的外部圈层。
【读书、分析】引导学生看书,分析、归纳各圈层的主要特征。
1、大气圈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下降。
一般把2019~3000千米这个高度作为大气圈的上界。
2、水圈由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
按照存在位置和状态可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和生物水,其中陆地水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最为密切。
3、生物圈生物是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
生物广泛分布于地壳、大气圈和水圈中,形成生物圈。
【活动】绘制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并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进一步认识地球的圈层结构。
六、课后作业和总结
同学们下课后完成练习册上相应的练习,下节课我们一起讨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