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毒作业场所综合性防毒措施
作业场所防火、防毒、防爆管理制度范本
作业场所防火、防毒、防爆管理制度范本一、总则本制度是为了保障作业场所内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防止火灾、有毒气体泄漏和爆炸事故的发生,确保作业场所的正常生产运营。
所有在作业场所内工作的人员必须遵守本制度。
二、防火管理1. 作业场所内禁止吸烟,禁止使用明火进行任何活动或操作。
2. 所有电气设备必须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并按照规定操作。
3. 作业场所内必须配备足够数量的灭火器材,并在明显位置标识出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
4. 作业场所内必须保持通道畅通,不得堆放杂物,且必须定期清理作业场所。
5. 所有作业场所内的易燃物品必须进行合理存放和标识,禁止在通风不良的地方堆放易燃物。
6. 作业场所内必须设有独立的防火安全出口,并保持通畅,不得被堵塞或封闭。
7. 对于火灾报警设备和应急疏散标识,必须保持有效,不得擅自拆除或遮挡。
三、防毒管理1. 高毒物品必须经过专业人员批准,方可进入作业场所,禁止私自携带高毒物品。
2. 作业场所必须配备适当数量的防毒面具和防护服,确保人员在有毒气体泄漏事件中的安全。
3. 作业场所内必须定期检测空气质量,确保达到国家标准,如发现异常应及时采取措施。
四、防爆管理1. 作业场所内必须对易燃、易爆物品进行分类储存,并按照规定标识,禁止将易燃、易爆物品置于高温或阳光直射的地方。
2. 所有作业场所内的电气设备必须符合国家防爆标准,并定期检测和维护。
3. 禁止在作业场所内进行不符合规范的焊接、切割、打磨等活动,必须有专门的区域进行这些操作。
五、处罚措施1. 对于违反本制度的人员,视情节轻重,采取口头警告、书面警告、罚款或者停工整顿等措施,并进行记录。
2. 如果违反本制度的行为造成严重后果,涉及刑事责任的,将依法追究相应的刑事责任。
六、应急预案作业场所必须制定防火、防毒、防爆等相关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以保障在紧急情况下人员的安全和灾害的最小化。
七、监督检查1. 作业场所必须定期进行自查和整改,并请相关部门进行监督和检查。
作业场所防火、防毒、防爆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作业场所防火、防毒、防爆管理制度范文作业场所是指各类生产、经营、储存、使用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等危险物质或进行危险作业的场所。
为了确保作业场所的安全,防止火灾、毒气泄漏和爆炸事故发生,必须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防火、防毒、防爆管理制度。
以下是一份____字的作业场所防火、防毒、防爆管理制度范文,供参考。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加强对作业场所的安全管理,防止火灾、毒气泄漏和爆炸事故的发生,保护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作业场所,包括但不限于工厂、仓库、实验室等。
第三条术语定义1. 作业场所:指各类生产、经营、储存、使用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等危险物质或进行危险作业的场所。
2. 防火:指通过建立有效的防火措施,预防火灾的发生或者减少火灾的危害程度。
3. 防毒:指通过建立有效的防护措施,预防有毒气体泄漏或者污染,保护职工免受有毒物质的危害。
4. 防爆:指通过建立有效的防爆措施,预防可燃气体、蒸汽、粉尘等物质的爆炸事故。
第二章防火管理第四条建立火灾预防制度1. 每个作业场所都要建立健全火灾预防制度,明确火灾预防的责任人和措施,并定期对员工进行火灾预防和应急疏散演练。
2. 每年进行一次维修和检查,确保消防设备完好,消防通道畅通。
第五条加强火源管理1. 严禁在易燃、易爆、有毒等危险物质周围使用明火或者其他容易引发火灾的工具和设备。
2. 定期检查火源设备,确保没有异常情况。
第六条建立消防设施1. 每个作业场所都要建立消防设施,包括消防栓、灭火器、疏散通道等,并保持其畅通和有效。
2. 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消防设施的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
第七条提高员工的消防意识和技能1. 进行定期的消防培训,使员工掌握基本的灭火方法和自救技能。
2. 指定消防责任人,负责组织消防演习和应急疏散。
第三章防毒管理第八条建立毒气泄漏预防制度1. 每个作业场所都要建立健全毒气泄漏预防制度,明确预防责任人和应急措施,定期对员工进行毒气泄漏预防和应急疏散演练。
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GBZT194-2007)
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GBZ/T194-2007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工业作业场所接触有毒有害气体职工身体健康,充分发挥卫生工程防护措施的效用,体现以人为本,防止职工发生急、慢性中毒,特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各类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工业作业场所。
本规范的执行主体是各类含有有毒作业的工矿企业。
用人单位有义务按照本规范的规定为职工提供适宜的工作环境,监督部门可根据本规范的要求对其进行预防性和经常性卫生监督。
第三条本规范主要编制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其配套法规、标准。
第四条本规范主要对含有职业中毒危害的工作场所厂区平面布局和车间设备布置、建筑设计卫生要求、辅助卫生设施、防毒设备及设施中一般规定、毒物源控制、毒物排放控制、测试评价及人员培训等方面作了规定。
第五条本规范可作为拟建建设项目卫生防护设施“三同时”进行预防性卫生监督和对已建建设项目经常性卫生监督的依据。
第六条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用人单位应委托相关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按《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的要求对其进行预评价并编写评价报告书,经专家组评审通过后上报卫生行政部门。
防止职业中毒的卫生防护工程设施的设计评价是该报告书的重要章节,第七条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前,用人单位应委托相关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按《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的要求对其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并编写评价报告书,经专家评审通过后上报卫生行政部门,防止职业中毒的卫生防护工程设施的实施效果评价是该报告书的重要篇章。
第八条凡涉及工作场所有毒有害气体卫生工程防护监督管理的内容,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法规、条例、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术语第九条有毒有害作业。
有毒有害作业是指使用有毒有害物质的作业场所进行的作业。
第十条职业中毒。
职业中毒是指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由生产性毒物所致的中毒性疾病。
职业中毒主要表现为急性、亚急性及慢性中毒三种类型。
有毒有害气体综合防治措施
(二) 改革工艺 选择新工艺或者改造旧工艺时, 选择新工艺或者改造旧工艺时,尽量选用不产生 或者少产生有毒物质或者将有毒物质消除在此生 产过程中的工艺路线。 产过程中的工艺路线。 选择工艺路线时: (1)选择工艺路线时: 有毒无毒(首要条件) 有毒无毒(首要条件) 将此工艺路线中防毒措施费用纳入技术经济指标 中。 (2)途径 改动设备:干式作业改成湿式作业, 改动设备:干式作业改成湿式作业,使分成固结 改变作业方法:镀锌工艺中, 改变作业方法:镀锌工艺中,采取无氰电镀 改变生产工序: 改变生产工序: 黄丹(PbO),改革前_ ),改革前 黄丹(PbO),改革前_物料输送和捕集系统问 沉声铅尘铅烟;改革后_将制粉-预热氧化题,沉声铅尘铅烟;改革后_将制粉-预热氧化-氧 化工序改成制粉直接氧化缩短了流程。 化工序改成制粉直接氧化缩短了流程。
车间全面通风气流组织实例
通风气流组织方式
1 )全面排风 在毒物集中产生区域或房间采用全面排风, 在毒物集中产生区域或房间采用全面排风,使含 毒空气排出,较清洁的空气从外部补充进来, 毒空气排出,较清洁的空气从外部补充进来,从 而冲淡有毒气体。 而冲淡有毒气体。 2 )全面送风 为了防止外部污染空气进入室内, 为了防止外部污染空气进入室内,同时室内有害 气体又得到送入的经过滤处理的空气的冲淡, 气体又得到送入的经过滤处理的空气的冲淡,可 采用全面送风的方法。这时室内处于正压, 采用全面送风的方法。这时室内处于正压,室内 空气通过门窗被压出室外。 空气通过门窗被压出室外。 3 )全面送、排风 全面送、 采用全面送风与全面排风相结合的通风系统。 采用全面送风与全面排风相结合的通风系统。往 往往用在门窗密闭、自行排风、 往往用在门窗密闭、自行排风、进风比较困难的 场所。 场所。
(三)设备密闭
有毒有害场所作业安全管理规定(4篇)
有毒有害场所作业安全管理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建立管理制度:制定有毒有害场所作业的相关管理制度,包括安全操作规程、作业流程、应急预案等。
2. 人员培训:对从事有毒有害场所作业的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包括作业操作技能培训、危险化学品知识培训、紧急救援培训等。
3. 防护措施:要求作业人员佩戴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毒面具、防护服、手套、护目镜等,并确保防护设备的正常使用和维护。
4. 毒害物品管理:做好有毒有害物品的存储、标识和使用管理,要求合理摆放和分类存放,严禁混放不同类别的有毒有害物品。
5. 通风排风措施:有毒有害场所应配备通风设施,保证室内空气质量,及时排除有害气体和有毒粉尘。
6. 废弃物处理:对产生的有毒废弃物要进行专门的处理,并符合相关规定,严禁随意倾倒和排放。
7. 安全监测与检查:定期对有毒有害场所进行安全监测和检查,保证作业环境的安全性。
8. 应急预案:制定有毒有害场所作业的应急预案,包括事故报告、紧急救援措施和应急演练等。
以上是一些基本的有毒有害场所作业安全管理规定,具体实施应根据不同场所的实际情况和相关法规进行调整和补充。
有毒有害场所作业安全管理规定(2)以下是针对有毒有害场所的作业安全管理规定:1. 设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有毒有害场所应设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权限和流程,并将其向员工进行宣传和培训。
2. 严格的进入管理:严格管控有毒有害场所的进入权限,确保只有具备相关资质和培训的人员才能进入。
3. 健全的防护设施:有毒有害场所应配备必要的防护设施,如防毒面具、防护服、防护手套等,并确保其定期检修和更新。
4. 安全操作规程:制定安全操作规程,明确作业流程和注意事项,确保员工按照规程进行操作。
5. 危险警示标识:在有毒有害场所内设置明显的危险警示标识,提醒员工注意安全。
6. 安全培训和演练:定期组织有毒有害场所的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反应能力。
7. 安全设备维护:定期维护和检修相关安全设备,保证其正常运行。
最新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GBZT194-2007)
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GBZ/T194-2007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工业作业场所接触有毒有害气体职工身体健康,充分发挥卫生工程防护措施的效用,体现以人为本,防止职工发生急、慢性中毒,特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各类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工业作业场所。
本规范的执行主体是各类含有有毒作业的工矿企业。
用人单位有义务按照本规范的规定为职工提供适宜的工作环境,监督部门可根据本规范的要求对其进行预防性和经常性卫生监督。
第三条本规范主要编制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其配套法规、标准。
第四条本规范主要对含有职业中毒危害的工作场所厂区平面布局和车间设备布置、建筑设计卫生要求、辅助卫生设施、防毒设备及设施中一般规定、毒物源控制、毒物排放控制、测试评价及人员培训等方面作了规定。
第五条本规范可作为拟建建设项目卫生防护设施“三同时”进行预防性卫生监督和对已建建设项目经常性卫生监督的依据。
第六条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用人单位应委托相关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按《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的要求对其进行预评价并编写评价报告书,经专家组评审通过后上报卫生行政部门。
防止职业中毒的卫生防护工程设施的设计评价是该报告书的重要章节,第七条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前,用人单位应委托相关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按《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的要求对其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并编写评价报告书,经专家评审通过后上报卫生行政部门,防止职业中毒的卫生防护工程设施的实施效果评价是该报告书的重要篇章。
第八条凡涉及工作场所有毒有害气体卫生工程防护监督管理的内容,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法规、条例、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术语第九条有毒有害作业。
有毒有害作业是指使用有毒有害物质的作业场所进行的作业。
第十条职业中毒。
职业中毒是指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由生产性毒物所致的中毒性疾病。
职业中毒主要表现为急性、亚急性及慢性中毒三种类型。
作业场所防毒管理制度模版(二篇)
作业场所防毒管理制度模版一、总则1. 为了保障作业场所内的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工作环境的安全,制定本防毒管理制度。
2.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作业场所内的所有人员,包括员工、访客和临时工。
3. 所有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本制度的各项规定,否则将承担相应的责任和处罚。
二、作业场所防毒设施1. 公司将根据作业场所的特点和风险情况,配备适当的防毒设施,包括呼吸防护装备、防毒面具、防护手套等。
2. 所有作业人员在进行高风险作业前,必须佩戴相关的防护装备,以保证其不受有害气体或毒物的侵害。
3. 防毒设施必须经过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有效性。
三、作业人员培训和教育1. 公司将组织定期的防毒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作业人员的防毒意识和技能。
2. 新入职作业人员必须在上岗前接受防毒培训,并通过考核合格才能正式上岗。
3. 已在岗作业人员必须每年至少接受一次防毒培训,了解最新的防毒知识和技巧。
4. 防毒培训内容包括有害物质的特性、防护装备的正确佩戴和使用、应急处置程序等。
四、作业场所防毒检测和监测1. 公司将定期对作业场所内的空气进行检测和监测,确保有害气体或毒物浓度不超过危害等级标准。
2. 防护装备使用期间,作业人员应随时对自身呼吸困难、头晕眼花、恶心等不适症状进行监测,并及时报告相关负责人。
3. 发生突发情况时,作业人员应根据现场情况进行应急处理,并第一时间撤离危险区域。
五、作业场所防毒应急预案1. 公司将制定作业场所防毒应急预案,明确各级负责人和作业人员的应急职责和程序。
2. 防毒应急预案包括事故报告、紧急疏散、急救处理等内容,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做出应对。
3. 防毒应急预案应定期演练,并根据演练结果及时进行修订和改进。
六、责任与处罚1. 违反本制度规定的作业人员,将根据违纪程度和造成的后果,承担相应的纪律处分。
2. 严重违反本制度规定并造成重大事故或伤害的作业人员,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 公司将建立违规行为记录,并对重复违规的作业人员进行特别警示或解雇等处理。
作业场所防火、防毒、防爆管理制度
作业场所防火、防毒、防爆管理制度一、总则为加强作业场所的防火、防毒、防爆管理工作,预防火灾、爆炸和中毒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企业的财产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防火管理1. 成立防火安全管理组织,明确各级领导和部门的防火职责,落实防火措施。
2. 制定详细的防火安全计划,明确防火安全目标,制定防火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3. 加强火源管理,禁止携带火种进入生产区域,禁止在生产区域内吸烟、动火作业。
4. 定期检查电气设备,确保电气线路安全可靠,避免电气火灾的发生。
5. 加强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严格按照规定存放和使用易燃易爆物品,防止泄漏、燃烧和爆炸事故的发生。
6. 定期组织防火演练,提高员工的防火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三、防毒管理1. 建立防毒管理组织,明确各级领导和部门的防毒职责,落实防毒措施。
2. 制定详细的防毒安全计划,明确防毒安全目标,制定防毒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3. 加强对有毒有害物质的识别和管理,确保有毒有害物质的标识清晰、安全存放。
4. 定期检测作业场所的空气质量,确保作业场所的空气质量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5. 加强对员工的防毒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防毒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6. 定期组织防毒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
四、防爆管理1. 成立防爆安全管理组织,明确各级领导和部门的防爆职责,落实防爆措施。
2. 制定详细的防爆安全计划,明确防爆安全目标,制定防爆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3. 加强对易燃易爆区域的监控和管理,确保易燃易爆区域的通风良好、设备安全。
4. 定期检查易燃易爆区域的设备设施,确保设备设施的安全可靠。
5. 加强对员工的防爆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防爆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6. 定期组织防爆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
五、监督检查1. 定期组织防火、防毒、防爆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整改安全隐患。
2. 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整改,确保整改措施的落实。
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
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GBZ/T194-2007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工业作业场所接触有毒有害气体职工身体健康,充分发挥卫生工程防护措施的效用,体现以人为本,防止职工发生急、慢性中毒,特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各类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工业作业场所。
本规范的执行主体是各类含有有毒作业的工矿企业。
用人单位有义务按照本规范的规定为职工提供适宜的工作环境,监督部门可根据本规范的要求对其进行预防性和经常性卫生监督。
第三条本规范主要编制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其配套法规、标准。
第四条本规范主要对含有职业中毒危害的工作场所厂区平面布局和车间设备布置、建筑设计卫生要求、辅助卫生设施、防毒设备及设施中一般规定、毒物源控制、毒物排放控制、测试评价及人员培训等方面作了规定。
第五条本规范可作为拟建建设项目卫生防护设施“三同时”进行预防性卫生监督和对已建建设项目经常性卫生监督的依据。
第六条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用人单位应委托相关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按《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的要求对其进行预评价并编写评价报告书,经专家组评审通过后上报卫生行政部门。
防止职业中毒的卫生防护工程设施的设计评价是该报告书的重要章节,第七条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前,用人单位应委托相关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按《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的要求对其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并编写评价报告书,经专家评审通过后上报卫生行政部门,防止职业中毒的卫生防护工程设施的实施效果评价是该报告书的重要篇章。
第八条凡涉及工作场所有毒有害气体卫生工程防护监督管理的内容,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法规、条例、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术语第九条有毒有害作业。
有毒有害作业是指使用有毒有害物质的作业场所进行的作业。
第十条职业中毒。
职业中毒是指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由生产性毒物所致的中毒性疾病。
职业中毒主要表现为急性、亚急性及慢性中毒三种类型。
危险作业区域防火、防爆、防毒制度
危险作业区域防火、防爆、防毒制度一、总则为了确保危险作业区域的生产安全,防止火灾、爆炸和中毒事故的发生,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危险作业区域的防火、防爆、防毒管理工作。
二、防火管理1. 危险作业区域内应设置明显的防火警示标志,并严格执行防火规定。
2. 危险作业区域内禁止吸烟、使用明火、高温表面摩擦和碰撞等可能引发火灾的行为。
3. 危险作业区域内应按规范设置消防设施和器材,并定期进行保养和检测,确保消防设施正常运行。
4. 定期对员工进行防火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防火意识和防火技能。
5. 制定火灾应急预案,组织定期演练,确保员工熟悉火灾应急操作程序。
三、防爆管理1. 危险作业区域内应设置明显的防爆警示标志,并严格执行防爆规定。
2. 危险作业区域内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工具和设备,避免电气火花、静电火花等引发爆炸。
3. 危险作业区域内应定期检测防雷、防静电、防火花的设备设施,确保防护设施的工作性能。
4. 危险作业区域内应合理储存易燃易爆物品,严格按照储存要求进行分类、分区域存放,保持储存场所通风良好。
5. 制定爆炸应急预案,组织定期演练,确保员工熟悉爆炸应急操作程序。
四、防毒管理1. 危险作业区域内应设置明显的防毒警示标志,并严格执行防毒规定。
2. 危险作业区域内应加强有害气体、有毒物质的检测和监测,确保作业环境符合安全要求。
3. 危险作业区域内应配备相应的劳保用品,如防毒面具、防护手套等,并确保员工正确使用。
4. 定期对员工进行防毒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防毒意识和防毒技能。
5. 制定中毒应急预案,组织定期演练,确保员工熟悉中毒应急操作程序。
五、监督与检查1. 公司应设立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对危险作业区域的防火、防爆、防毒工作进行监督与检查。
2. 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危险作业区域进行安全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3. 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档案,记录危险作业区域的防火、防爆、防毒工作相关数据和信息。
综合防毒管理措施及技术(三篇)
综合防毒管理措施及技术企业及其主管部门在组织生产的同时要加强对防毒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一般来说,要做好以下几点:1.防毒管理措施(1)加强领导各级领导要提高对保护员工安全健康的认识,要把关心员工和关心生产统一起来。
要有专人分管这项工作,并列入议事日程,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安全管理员应当好参谋和助手,把有关的职业毒害,防毒经验、改进措施、上级部署等情况及时向领导汇报,使有关领导能够随时掌握情况,及时采取措施。
(2)制定规划,有计划地改善劳动条件每年在编制生产计划时,要同时编制劳动保护措施计划,所需经费、设备、器材要同生产计划一起安排解决。
(3)加强防毒宣传教育,贯彻群众路线对员工进行防毒宣传教育,既要讲清说明有毒物质对人体的危害性,又要讲清职业毒害是可以防止的,教育员工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爱护设备,加强个人防护。
(4)建立健全有关防毒的管理制度建立针对生产条件和毒物性质而实行的规章制度,对防毒更有直接意义。
例如,检修设备与处理事故时的物料清除、通风排毒、防护监护等制度,进入容器、地沟、坑、槽工作时的防毒与监护制度,都是防止急性中毒事故的重要措施。
(5)有关工种休假和劳动组织方面的特殊安排对从事有毒作业的员工,实行适当缩短工作日制,以减少接触有毒物质的时间;在采取防毒技术措施的基础上实行轮换制度,以便把员工从事有毒作业的延续时间限制在所能耐受的限度以内。
2.防毒技术措施(1)以无毒代替有毒以无毒、低毒的物料或工艺代替有毒、高毒的物料或工艺,尤其是以无毒代替有毒,是从根本上解决防毒问题的最好办法。
①对于那些毒性大,卫生标准要求高,而采取防毒措施又很困难的生产工艺尽可能以无毒代替有毒。
②在选择生产工艺或确定工艺路线时,要考虑寻找新的无毒或低毒的生产工艺,把有毒无毒作为权衡选择的重要条件,以无毒代替有毒的具体例子后面专作介绍。
(2)生产设备的密闭化、管道化和机械化使用密闭的生产设备,或者把敞口设备改为密闭的设备,是防止有毒气体和粉尘外逸的有效措施。
作业场所防毒管理制度
作业场所防毒管理制度一、引言作业场所是员工工作的场所,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安全是企业的责任。
防毒管理制度是一项重要的措施,旨在预防、控制和应对可能遭受的有毒物质的危害。
本文将就作业场所防毒管理制度进行详细介绍。
二、作业场所防毒管理制度的目的1. 保护员工的健康和安全,减少有毒物质对员工的危害;2. 预防事故的发生,减少财产损失;3. 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维护公司的合法合规经营。
三、作业场所防毒管理制度的内容1. 建立有毒物质台账:对作业场所中存在的有毒物质进行登记和记录,包括物质的名称、性质、用途、存储位置等信息。
2. 制定有毒物质使用管理规定:包括有毒物质的使用范围、使用限制、使用条件、使用程序等。
3. 员工培训与意识教育:定期组织防毒知识的培训和宣传教育活动,确保员工了解有毒物质的危害性、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法。
4. 有毒物质的存储管理:明确有毒物质的存储地点、容器要求和标识,保证物质存储的安全可靠。
5. 检测与监测:建立定期检测和监测有毒物质的机制,确保作业场所中有毒物质的浓度符合相关标准。
6. 防护装备的配备与管理:根据作业场所中有毒物质的种类和危害程度,确保员工配备相应的防护装备,并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和更换。
7. 事故应急处理:制定事故应急预案,包括事故报警流程、紧急疏散措施、医疗救护等,确保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理。
8. 监督与评估:建立监督与评估机制,定期对作业场所防毒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
四、作业场所防毒管理制度的执行1. 严格按照制度要求,建立完整的文件记录系统,包括有毒物质使用记录、员工培训记录、设备维护记录等。
2. 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员工对有毒物质危害的认识,增强安全意识和防护意识。
3. 定期组织员工防毒培训和应急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和自救能力。
4. 定期检查和维护防护装备,确保装备的正常工作状态。
5. 随时关注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变化,及时更新作业场所防毒管理制度。
作业场所防火、防毒、防爆管理制度模版
作业场所防火、防毒、防爆管理制度模版作业场所是指各类生产、办公和服务活动所进行的地方,其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为了保障作业场所的正常运转和员工的人身安全,防火、防毒、防爆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下面,我将给出一个作业场所防火、防毒、防爆管理制度的模版,以供参考。
一、总则本制度旨在规范作业场所的防火、防毒、防爆管理,确保作业场所的安全生产,并保护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所有在作业场所工作人员都必须严格遵守本制度。
二、防火管理1. 建立和完善消防设施,包括消防器材、消防通道、消防水源等;2. 不得在禁止使用明火的场所使用明火作业;3. 使用电器设备时,必须按照规定使用符合安全要求的电器设备;4. 不得随意堆放易燃易爆物品,及时清理垃圾和杂物;5. 存放易燃物品时,应按规定摆放、储存,不得超过规定数量或储存时间;6. 严禁将烟蒂乱丢在作业场所,应设立专用的烟蒂储存容器;7. 周期性进行防火巡查,及时排除火灾隐患。
三、防毒管理1. 防毒设备的配备和维护应符合国家标准;2. 工作场所应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及时排除有毒有害气体;3. 进行有毒有害物质作业时,必须佩戴个人防护装备;4. 严格执行化学品管理制度,各类有毒有害物质必须分类储存,并标注清晰的安全警示标志;5. 对容器内存在有毒有害物质的工艺系统,应定期进行检修、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6. 食品和饮用水不能与有毒有害物质接触。
四、防爆管理1. 定期对易燃易爆场所进行安全检查,确认设备和设施的安全性;2. 严格执行防爆电气设备标准,确保电气设备符合防爆要求;3. 确保易燃物品储存设施符合防爆要求,如加封、防泄漏等措施;4. 严禁使用易燃易爆物品进行清洗工作;5. 禁止在易燃易爆场所吸烟;6. 定期进行员工防爆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7. 所有防爆设备和防爆工具必须定期检修、保养,确保其正常使用。
五、责任与处罚1. 作业场所的负责人应履行相应的防火、防毒、防爆责任,并落实到位;2. 对违反防火、防毒、防爆管理制度的人员,将依据公司规章制度给予相应的处罚;,3. 如果发生火灾、有毒有害物质泄露、爆炸等事故,将依法进行处理,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有毒有害作业场所管理规定范本
有毒有害作业场所管理规定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作业场所内员工的健康与安全,预防和控制毒害作业对员工和环境的危害,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所有存在毒害作业的作业场所,包括但不限于化工厂、实验室、矿山等。
第三条作业场所负责人应依法履行保障员工健康与安全的义务,并制定相应的毒害作业场所管理方案。
第四条毒害作业场所的管理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追溯管理、社会共治的原则。
第二章作业场所毒害防控措施第五条作业场所负责人应对毒害作业进行风险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毒害防控措施。
第六条作业场所负责人应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教育,提高员工对毒害作业的认识和防护意识。
第七条作业场所负责人应确保毒害作业过程中所用的设备、工具符合相关标准,并定期维护、检查,保证其正常工作。
第八条作业场所负责人应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并确保员工正确使用。
第三章作业场所毒害作业管理第九条作业场所负责人应建立毒害作业作业场所的标识系统,明确毒害作业区域的边界,并设置相应的警示标志和警示语。
第十条作业场所负责人应建立完善的毒害作业档案,包括但不限于作业人员名单、毒害物品使用记录、毒害防护设施维护记录等。
第十一条作业场所负责人应确定专人负责毒害作业的监管和管理,并定期进行检查、复核,及时发现问题并整改。
第十二条作业场所负责人应与有关部门建立紧密的联系和协作,及时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的更新和改变,并进行相应的调整。
第四章事故应急处置第十三条作业场所负责人应制定事故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第十四条作业场所负责人应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药品,并提供急救培训。
第十五条作业场所负责人应建立作业场所事故报告制度,对发生的事故及时记录并报告相关部门。
第十六条作业场所负责人应建立事故调查和追责制度,对事故责任人进行相关追责。
第五章监督检查与处罚第十七条有关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作业场所毒害防控的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或者处罚。
第十八条对于违反本规定的行为,依法给予相应处罚,直至关闭作业场所。
(完整word版)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GBZT194-2007)
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GBZ/T194-2007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工业作业场所接触有毒有害气体职工身体健康,充分发挥卫生工程防护措施的效用,体现以人为本,防止职工发生急、慢性中毒,特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各类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工业作业场所。
本规范的执行主体是各类含有有毒作业的工矿企业。
用人单位有义务按照本规范的规定为职工提供适宜的工作环境,监督部门可根据本规范的要求对其进行预防性和经常性卫生监督。
第三条本规范主要编制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其配套法规、标准。
第四条本规范主要对含有职业中毒危害的工作场所厂区平面布局和车间设备布置、建筑设计卫生要求、辅助卫生设施、防毒设备及设施中一般规定、毒物源控制、毒物排放控制、测试评价及人员培训等方面作了规定。
第五条本规范可作为拟建建设项目卫生防护设施“三同时”进行预防性卫生监督和对已建建设项目经常性卫生监督的依据。
第六条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用人单位应委托相关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按《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的要求对其进行预评价并编写评价报告书,经专家组评审通过后上报卫生行政部门。
防止职业中毒的卫生防护工程设施的设计评价是该报告书的重要章节,第七条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前,用人单位应委托相关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按《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的要求对其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并编写评价报告书,经专家评审通过后上报卫生行政部门,防止职业中毒的卫生防护工程设施的实施效果评价是该报告书的重要篇章。
第八条凡涉及工作场所有毒有害气体卫生工程防护监督管理的内容,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法规、条例、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术语第九条有毒有害作业。
有毒有害作业是指使用有毒有害物质的作业场所进行的作业。
第十条职业中毒。
职业中毒是指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由生产性毒物所致的中毒性疾病。
职业中毒主要表现为急性、亚急性及慢性中毒三种类型。
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要求措施要求规范(GBZT194-2007)
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GBZ/T194-2007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工业作业场所接触有毒有害气体职工身体健康,充分发挥卫生工程防护措施的效用,体现以人为本,防止职工发生急、慢性中毒,特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各类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工业作业场所。
本规范的执行主体是各类含有有毒作业的工矿企业。
用人单位有义务按照本规范的规定为职工提供适宜的工作环境,监督部门可根据本规范的要求对其进行预防性和经常性卫生监督。
第三条本规范主要编制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其配套法规、标准。
第四条本规范主要对含有职业中毒危害的工作场所厂区平面布局和车间设备布置、建筑设计卫生要求、辅助卫生设施、防毒设备及设施中一般规定、毒物源控制、毒物排放控制、测试评价及人员培训等方面作了规定。
第五条本规范可作为拟建建设项目卫生防护设施“三同时”进行预防性卫生监督和对已建建设项目经常性卫生监督的依据。
第六条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用人单位应委托相关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按《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的要求对其进行预评价并编写评价报告书,经专家组评审通过后上报卫生行政部门。
防止职业中毒的卫生防护工程设施的设计评价是该报告书的重要章节,第七条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前,用人单位应委托相关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按《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的要求对其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并编写评价报告书,经专家评审通过后上报卫生行政部门,防止职业中毒的卫生防护工程设施的实施效果评价是该报告书的重要篇章。
第八条凡涉及工作场所有毒有害气体卫生工程防护监督管理的内容,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法规、条例、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术语第九条有毒有害作业。
有毒有害作业是指使用有毒有害物质的作业场所进行的作业。
第十条职业中毒。
职业中毒是指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由生产性毒物所致的中毒性疾病。
职业中毒主要表现为急性、亚急性及慢性中毒三种类型。
综合防毒的措施
重点
• 防毒的措施:两类四条 • 防毒管理措施的三点 • 个人防护措施的三方面
谢谢
再见
• 隔离式呼吸器将使用者呼 吸器官与有害空气环境隔 绝,靠本身携带的气源 (携气式或称自给式)或 导气管(长管供气式), 引入作业环境以外的洁净 空气供呼吸。
皮肤防护
物理因素
放射性辐射、 电火、 机械摩擦 煤焦油、 石油分馏产品 铬、铍、砷、石棉
生产过程中对 皮肤的有害因素
化学因素
生物因素
昆虫叮咬
• 要对工人进行个人卫生指导,如指导工人 不在作业场所吃饭、饮水、吸烟等,坚持 饭前漱口,班后洗浴,工作服清洗制度等。 这对于防止有毒物质污染人体,特别是防 止有毒物质从口腔、消化道进入人体,有 重要意义。企业要定期对从事 有毒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健康检 查,以便能对职业中毒者早 期发现、早期治疗。
三、个体防护措施
4隔离操作和自动控制
• 由于条件限制不能使毒 物浓度降低至国家卫生 标准时,可以采用隔离 操作措施。隔离操作是 把操作人员与生产设备 隔离开来,使操作人员 免受散逸出来的毒物的 危害。
1排风、 负压状态 2输送新鲜空气 正压状态
净化回收措施
局部通风
局部送风 局部送、排风
通风排毒
全面通风
全面排风 全面送风 全面送、排风 直接燃烧 热力燃烧 催化燃烧
• 通过改革工艺和改进设备,消除生产过程的产 毒源,从根本上消除毒物危害。 改进设备也可以控制污染。
3生产过程的密闭、机械化、连续化措施 • 生产设备的密闭化,往往与减压操作和通风 排毒措施互相结合使用,以提高设备密闭的 效果,消除或减轻有毒物质的危害。 • 用机械化代替笨重的手工劳动,不仅可以减 轻工人的劳动强度,而且可以减少工人与毒 物的接触,从而减少了 毒物对人体的危害。
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GBZT194-2007).资料
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GBZ/T194-2007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工业作业场所接触有毒有害气体职工身体健康,充分发挥卫生工程防护措施的效用,体现以人为本,防止职工发生急、慢性中毒,特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各类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工业作业场所。
本规范的执行主体是各类含有有毒作业的工矿企业。
用人单位有义务按照本规范的规定为职工提供适宜的工作环境,监督部门可根据本规范的要求对其进行预防性和经常性卫生监督。
第三条本规范主要编制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其配套法规、标准。
第四条本规范主要对含有职业中毒危害的工作场所厂区平面布局和车间设备布置、建筑设计卫生要求、辅助卫生设施、防毒设备及设施中一般规定、毒物源控制、毒物排放控制、测试评价及人员培训等方面作了规定。
第五条本规范可作为拟建建设项目卫生防护设施“三同时”进行预防性卫生监督和对已建建设项目经常性卫生监督的依据。
第六条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用人单位应委托相关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按《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的要求对其进行预评价并编写评价报告书,经专家组评审通过后上报卫生行政部门。
防止职业中毒的卫生防护工程设施的设计评价是该报告书的重要章节,第七条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前,用人单位应委托相关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按《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的要求对其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并编写评价报告书,经专家评审通过后上报卫生行政部门,防止职业中毒的卫生防护工程设施的实施效果评价是该报告书的重要篇章。
第八条凡涉及工作场所有毒有害气体卫生工程防护监督管理的内容,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法规、条例、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术语第九条有毒有害作业。
有毒有害作业是指使用有毒有害物质的作业场所进行的作业。
第十条职业中毒。
职业中毒是指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由生产性毒物所致的中毒性疾病。
职业中毒主要表现为急性、亚急性及慢性中毒三种类型。
作业场所防火、防毒、防爆管理制度
作业场所防火、防毒、防爆管理制度作业场所是生产、办公等活动的重要场所,其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其中,防火、防毒、防爆是作业场所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
为了保障作业场所的安全,制定一套完善的防火、防毒、防爆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一、防火管理制度1.设备和设施要求:- 所有设备和设施必须符合消防法规定的消防安全要求,并定期进行检查、维护、保养。
- 所有电气设备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定期检测电气设备的绝缘电阻和接地电阻值。
- 所有易燃易爆物品必须储存在专用柜中,并定期检查其密封性和易燃性。
2.消防器材要求:- 所有楼层必须设置消防栓,并定期检查其水压和使用情况。
- 所有楼层必须设置手提式灭火器,并定期检查其压力和有效期。
- 安装适量的烟感探测器、报警器和喷淋系统,并定期检测其灵敏度和正常工作状态。
3.应急预案:- 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包括火灾发生时的报警、疏散、灭火等措施。
- 定期组织火灾应急演练,提高员工的火灾应急处理能力。
二、防毒管理制度1.职业卫生要求:-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制定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保证作业场所的空气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 定期开展室内空气质量检测,确保员工工作环境的卫生状况。
2.个人防护:- 根据工作环境的特点,提供适量的防毒面具、防护手套、防护服等个人防护装备。
- 对员工进行相关的防毒培训,确保员工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人防护装备。
3.有害物质管理:- 对有害物质的存放、使用、处置等过程进行全面管理,防止有害物质对员工健康的危害。
- 制定有害物质的使用标准,确保使用过程中的控制措施和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
三、防爆管理制度1.爆炸物品的储存:- 所有易爆物品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进行标识、储存,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 严格控制易燃易爆物品的进出,设置相应的防爆区域和防爆设备。
2.作业环境要求:- 对涉及易爆作业的区域进行严格管理,设置防火、防毒、防爆设施。
- 为员工提供必要的防护装备和培训,确保员工安全参与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毒作业场所综合性防毒措施
壹
①对毒物发生源实施密闭或排风净化;
②高毒作业与其他作业隔离;
③将劳动者与高毒作业环境隔离;
④高毒作业点设置局部排风或者混合通风装置。
贰
建立职业病防护设施的管理制度与设备台帐,加强日常检查与维护。
每年至少进行一次防护效果检测,检测应包括以下内容:
①通风换气能力;
②毒物净化效率;
③其他保持防护性能的必要事项。
检查与检测结果应当存入本单位职业卫生档案,发现异常时应立即采取措施确保其正常运行。
叁
配备监测仪器设备,由专人负责对高毒作业的工作场所实施日常监测,监测结果应当在工作场所公布。
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工作场所高毒物质的检测。
检测结果应当及时向本单位员工公布,并存入本单位职业卫生档案。
肆
发现工作场所高毒物质的浓度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要求时,立即停止作业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对从事高毒作业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工作场所,根据毒物的理化特性与危害特点,设置下列预警和
应急救援设施。
①设置高毒物质监测报警装置,并为进入该类工作场所的作业人员配备个人携带的监测报警仪器;
②设置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施,并在醒目位置设置清晰的标识;
③设置应急撤离通道与风向标;
④设置必要的泄险区。
在可能突然泄漏大量有毒物质或易造成急性中毒的工作场所,除遵守本条第一款规定外,还应当设置应急切断装置、事故排风系统以及与事故排风系统相连锁的泄漏报警装置等应急救
援设施。
救援设施的设置及其性能应满足相关技术标准的要求,并对应急救援设施进行经常性的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不能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
伍
在从事高毒作业的工作场所设置区域警示线和警示标识,在高毒作业岗位的醒目位置设置职业病危害告知卡。
警示标识、告知卡及区域警示线的设置应当符合相关卫生标准的要求。
陆
对存在高毒物品的生产装置等进行维护、检修作业时,必须事先制订维护、检修方案,并严格按照方案和操作规程进行实施。
维护、检修现场应设有专人持续监护,并设置警示标识。
柒
需要进入存在高毒物品的设备、容器或者狭窄封闭场所等密闭空间作业时,采取下列综合措施:
①制定和实施密闭空间作业准入程序、安全操作规程以及应急救援预案;②作业之前实施密闭空间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检测,并设置警示标识;
③设置现场作业准入人员、作业负责人员与作业监护人员,按要求进行培训;
④提供符合要求的监测、通风、通讯、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照明、安全进出以及应急救援和其它必须的设施设备,保证所有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劳动者能够正常使用。
未采取前款规定措施或者采取的措施不符合要求的,不能安排劳动者进入存在高毒物品的设备、容器或者狭窄封闭场所等密闭空间进行作业。
捌
在出现下列情况时,应当立即停止从事高毒作业并撤离作业现场,恢复正常状态后方可重新作业。
①高毒物品大量泄漏;②监测报警装置显示工作场所处于不正常状态;③其他可能危害劳动者健康的情况。
玖
对于从事高毒作业的劳动者,必须在上岗前进行专门的职业卫生培训,并将培训纪录存入本单位职业卫生档案。
职业卫生培训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①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预防措施;
②岗位作业规程;
③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以及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的使用方法;
④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方法。
拾
设置淋浴室、更衣室、便服存衣间、工作(防护)服与鞋帽等存衣间及洗衣间,并由专人管理。
淋浴室、更衣室、便服存衣间、工作(防护)服与鞋帽等存衣间及洗衣间的设置,应当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的要求。
劳动者结束高毒作业后,其使用的工作(防护)服与鞋帽等物品必须存放在专用存衣间,不能穿(佩)到非高毒作业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