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学习笔记:温里药之丁香和小茴香

合集下载

中药学主治功效(整理的笔记)

中药学主治功效(整理的笔记)

杨忠锋人生“十自”(1995年)自信自强自立自律自觉自励自尊自爱自洁自好学习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锲而不舍,温故知新,仁学为策!(1995年)能在医学领域中立足的前提只有一个—勤奋好学!(1995年)杨忠锋座佑铭(闽医堂发展事实证明,成功就这三句话):1.生命的最后七天,看我作为!(1996年)2.相信自己,别人能做到的事情我经过加倍努力一定也能做到!(1997年)3.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只要用心去做,自然会有收获!—1999年) 杨忠锋创业坚守几个原则:1.学法、懂法、守法—不蒙人、不受礼、不受请、不作假、不应酬、不行贿、不漏税!——敢与官吏和社会违法行为作斗争!2.从微学起、从微做起、从微抓起、从微建起。

学会享受微小的成功喜悦感,并深化微小成功的满足感,使之化为新的动力;学会享受一切微小的幸福感,即使是挫折也能使自己感受到学会新经验的欣慰感,使自我的心态保持不败的状态。

3.坚守原则,用良知做事,诚信与善行自然在四周。

在为人处事中,学会扬长避短,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在他人面前,同时深知自己的缺点,通过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做到全面素质的提高,使个人及至集体形象和品牌的不断提升。

中药学功效1:中药的性能四气:寒,热,温,凉温<热;凉<寒五味:辛:发散,行气,行血甘:补益,和中,缓急酸:收敛,固涩(涩)苦:泄燥咸:软坚散结,泻下淡:渗湿,利尿2:“十九畏”硫磺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3:十八反甘草反:(本草明言十八反)甘遂大戟海澡芫花乌头反:(半萎贝蔹荐攻乌)贝母瓜萎半夏白蔹白及藜芦反:(藻戟芫遂顶战草)诸参细辛芍药人参沙参丹参玄参(诸参辛芍叛藜芦)以上内容极重要妊娠用药禁忌禁用:(毒性较强,药性猛烈)巴豆牵牛大戟斑蝥商陆麝香三棱莪术水蛭虻虫……慎用:(通经去瘀,行气破滞,辛热)桃仁红花大黄栌实附子干姜肉桂……以上内容均要注意4:剂量近似值换算一两(16进位制)=30g一钱=3g一分=0.3 g一厘=0.03g鸟美在羽毛,人美在学问,不要装饰你的衣裳,而要丰富你的智慧一:解表药1:辛温解表药药名简歌:辛温解表紫苏梗麻桂芷防生姜皮薷荆藁活苍耳子辛夷葱白胡荽柽.紫苏:发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梗:宽胸利膈,顺气安胎.麻黄:发汗,平喘,利水.桂枝:发汗解表,温经通阳.白芷:解表,祛风燥湿,消肿排脓,止痛.防风:祛风解表,腥湿,止痛,解痉.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生姜皮:一个作用:利水.香薷: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荆芥:祛风解表,炒炭止血.藁本:发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芜活: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苍耳子:通鼻窍,祛风湿,止痛.辛夷:散风寒,通鼻窍.葱白:发汗解表,散寒通阳,解毒散结.胡荽:发汗透疹(柽柳)2:辛凉解表药药名简歌:.辛凉解表荷蝉柴葛菊.牛蒡蔓荆淡豆鼓.桑叶升浮木贼入.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蝉蜕疏风热透疹明目退医息风止痉.柴胡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葛根发表解肌升阳透疹解热生津.菊花疏风清热解毒明目.野菊花清热解毒.牛蒡子疏散风热解毒透疹利咽散肿.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淡豆鼓解表除烦.桑叶疏风清热清肝明目.升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浮萍发汗解表透疹祛风止痒利水消肿二:清热药1:清热泻火药药名简歌:.清热泻火石母桅枯草芦根天花竹叶淡寒水密蒙青葙子.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桅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夏枯草清肝火散郁结降血压.芦根清热生津止呕除烦.天花粉清热生津消肿排脓.竹叶清热除烦生津利尿.淡竹叶清热除烦利尿.寒水石清热泻火.密蒙花清肝明目退医.清葙子清肝泻火明目退医2:清热燥湿药药名简歌:三黄龙胆欺苦参.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龙胆草清热燥湿泻肝火.苦参清热燥湿祛风杀虫利尿3:清热凉血药药名简歌:.清热凉血犀地参赤芍紫草牡丹皮.犀角凉血止血泻火解毒安神定惊.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玄参清热解毒养阴.赤芍清热凉血祛瘀止痛.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紫草凉血活血解毒透疹4:清热解毒药药名简歌:清热解毒银翘黄射马败鸦大青鱼公英紫丁穿心黛山豆半边土茯苓白头花蔹秦马漏.金银花清热解毒.连翘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牛黄清热解毒息风止痉化痰开窍.射干清热解毒祛痰利咽.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止血.败酱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痰止痛.鸦胆子清热解毒截疟治痢腐蚀赘疣.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消斑.鱼腥草清热解毒排脓利尿.蒲公英清热解毒利湿.紫花地丁清热解毒.穿心莲清热解毒燥湿.青黛清热解毒凉血散肿.山豆根清热解毒利咽喉散肿止痛.半边莲清热解毒利水消肿.土茯苓解毒除湿利关节 15-60g .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白花蛇舌草清热利湿解毒清痈.白蔹清热解毒敛疮生肌.秦皮清热解毒清肝明目.马勃清肺利咽解毒止血.漏芦清热解毒消痈肿下乳汁.山慈姑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绿豆清热解毒消暑5:清虚热药药名简歌:清虚热药青白地银胡.青蒿截疟退虚热凉血解暑.白薇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地骨皮凉血退蒸清泄肺热.银柴胡退虚热清疳热.胡黄连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三:泻下药1:攻下药药名简歌:攻下硝黄芦荟番泻叶.芒硝泻下软坚清热.大黄泻下攻积清热泻火解毒活血祛瘀.芦荟泻下清肝杀虫.番泻叶泻下导滞2:润下药药名简歌:火郁杏桃柏瓜仁蜂蜜当首决明子.火麻仁润肠通便.郁李仁润肠通便利水消肿3:峻下遂水药药名简歌:峻下逐水戟遂芫花巴豆牵商陆千金子.戟遂泻水逐饮消肿散结.芫花泻水逐饮祛痰止咳升用杀虫疗疮.巴豆泻下冷积逐水退肿祛痰利咽.牵牛子泻下逐水去积杀虫.商陆泻下利水消肿散结四.祛风湿药药名简歌:秦艽独活威灵仙木瓜五加白花蛇防己希莶海风藤桑寄桑枝徐长卿.秦艽祛风湿舒筋络清虚热.独活祛风湿止痛解表.威灵仙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治骨鲠.木瓜舒筋活络化湿和胃.五加皮祛风湿强筋骨.白花蛇祛风活络定惊.防己祛风湿止痛利水.稀莶草祛风湿通经络清热解毒.海风藤祛风湿通经络.桑寄生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桑枝祛风通络.徐长卿祛风止痛止痒.蚕沙祛风除湿和胃化浊.千年健祛风湿健筋骨.络石藤祛风通络凉血消肿.虎骨祛风止痛强筋健骨.寻骨风祛风湿通络止痛五.芳香化湿药药名简歌:.苍厚藿香佩砂仁草果白豆草豆蔻.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湿.厚朴行气燥湿消积平喘.藿香化湿解暑止呕.佩兰化湿解暑.砂仁化湿行气温中安胎.草果燥湿温中截疟.白豆蔻化湿行气温中止呕.草豆蔻燥温温中行气六:利水渗湿药药名简歌:.薏茵木车滑金苓猪泽萆蔛地肤子通草冬瓜赤小豆萹蓄翟麦灯心草.薏苡仁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茵陈蒿清利湿热退黄疸.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安神皮:利水消肿.木通利水通淋泄热下乳.车前子利水通淋止泻清肝明目清肺化痰.滑石利水通淋清解暑热.金钱草利水通淋除湿退黄解毒消肿.猪苓利水渗湿.泽泻利水渗湿泄热.萆蔛利湿浊祛风湿.地肤子清热利水止痒.通草清热利水通乳.冬瓜皮利水消肿.赤小豆利水消肿解毒排脓.萹蓄利水通淋杀虫止痒.瞿麦利水通淋.灯心草利水通淋清心除烦.海金沙利水通淋.石韦利水通淋止咳.泽漆利水消肿化痰止咳散结七:温里药药名简歌姜辛附桂吴茱萸高良小茴荜茇丁.干姜温中回阳温肺化饮.细辛祛风散寒止痛温肺化饮宣通鼻窍.附子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吴茱萸散寒止痛疏肝下气燥湿.肉桂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通经脉.高良姜温中止痛.小茴香祛寒止痛理气和胃.荜茇温中止痛.丁香温中降递温肾助阳.花椒温中止痛杀虫.胡椒温中止痛八:理气药药名简歌:附枳橘韮沉木栋佛手香椽青青木柿蒂乌药刀豆檀.香附疏肝理气调经止痛.枳实破气消积化痰除痞.橘皮理气调中燥湿化痰.韮白通阳散结行气导滞.沉香行气止痛降逆调中温肾纳气.木香行气调中止痛.川栋子行气止痛杀虫疗廯.佛手舒肝理气和中化痰.香橼舒肝理气种中化痰.青皮疏肝破气散结消滞.青木香行气止痛解毒消肿.乌药行气止痛温肾散寒.柿蒂刀豆(降气止呃).檀香理气调中散寒止痛.绿萼梅疏肝解郁理气和胃九:消食药山鸡莱麦神曲谷(芽).山楂消食化积活血散淤.鸡内金运脾消食固精止遗.莱菔子消食化积降气化痰.麦芽消食和中回乳.神曲消食和胃.谷芽消食和中健脾开胃十:驱虫药药名简歌:.使贯众苦栋槟榔南瓜鹤虱.使君子杀虫消积.贯众杀虫止血清热解毒.苦栋皮杀虫疗廯.槟榔杀虫消积行气利水(上段).南瓜子杀虫(杀绦虫中,下段).鹤虱杀虫.鹤草芽杀虫(治市虫未抽风).雷丸杀虫十一:止血药药名简歌:止血茅槐艾薊榆三七蒲黄仙鹤草小薊柴珠侧柏叶灶心白及血余炭茜草藕节棕桐炭.白茅根凉血止血清热利尿.槐花凉血止血.艾叶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大薊凉血止血散瘀消痈.地榆凉血止血解毒敛疮.三七化瘀止血活血定痛.蒲黄收敛止血行血祛瘀.仙鹤草收敛止血止痢杀虫.小薊凉血止血解毒消痈.紫珠收敛止血解毒疗疮.侧柏叶凉血止血祛痰止咳.灶心土温中止血止呕止泻.白及收敛止血消肿生肌.血余炭止血散瘀补阴利尿.茜草凉血止血活血祛瘀.藕节收敛止血.棕榈炭收敛止血.花蕊石止血化瘀十二:活血祛瘀药药名简歌:活血祛瘀延胡益莪弓红丹牛穿山乳没三棱鸡血藤五灵桃仁王不留.延胡索活血行气止痛.益母草活血祛瘀利尿消肿.莪术破血祛瘀行气止痛.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红花活血祛瘀通经.丹参活血祛瘀凉血消痈养血安神.牛膝活血祛瘀补肝肾强筋骨利尿通淋引血下行.穿山甲活血通经下乳消肿排脓.乳没活血止痛消肿生肌.三棱破血祛瘀行气止痛.鸡血藤行气补血舒筋活络.五灵脂活血止痛化瘀止血.桃仁活血祛瘀润肠通便.王不留行活血通经下乳.郁金活血止痛行气解郁凉血清心利胆退黄.姜黄破血行气通经止痛.降香活血散瘀止血定痛.泽兰活血祛瘀行水消肿.刘寄奴破血通经散瘀止痛.苏木活血通经祛瘀止痛十三:化痰止咳平喘化痰药药名总歌:化痰半夏天桔梗旋复瓜萎贝竹礞附芥皂荚白前胡竹沥浮海海蛤壳海藻昆布胖大海.半夏燥温化痰降逆止呕消痉散结化痰止咳平喘药.天南星燥湿化痰祛风止痉.胆清化热痰息风定惊.桔梗开宣肺气祛痰排脓.旋复花消痰行水降气止呕.瓜萎皮清肺化痰利气宽胸.瓜萎仁润肺化痰滑肠通便全瓜萎兼具以上功效.贝母化痰止咳清热散结川贝苦甘微寒浙贝苦寒归肺心.天竹黄清热化痰清心定惊.竹茹清化热痰除烦止呕.礞石下气消痰平肝镇惊.白附子燥湿化痰祛风止痉解毒散结.白芥子温肺祛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皂荚祛痰开窍.角刺托毒排脓活血消痈.白前祛痰降气止咳.前胡降气祛痰宣散风热.竹沥清热滑痰.浮海石清肺化痰软坚散结.海蛤壳清肺化痰软坚散结.海澡消痰软坚利水.昆布消痰软坚利水.胖大海清宣肺气清肠通便.猪胆汁清肺化痰清热解毒2:止咳平喘药药名总歌:杏仁百部葶苈子款冬苏子桑白皮白果枇杷马兜铃.杏仁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百部润肺止咳灭虱杀虫.葶苈子泻肺平喘利水消肿.款冬花润肺下气止咳化痰.苏子止咳平喘润肠通便.桑白皮泻肺平喘利尿消肿.白果敛肺平喘收涩止带.枇杷叶化痰止咳和胃降逆.马兜铃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紫菀化痰止咳.洋金花止咳平喘止痛镇痉0.3-0.6g 散剂吞服,如作卷烟吸,分次用,日量不超过1.5g 十四:安神药药名总歌:朱龙远酸琥磁柏.柏子仁养心安神润肠通便.朱砂镇心安神清热解毒.龙骨平肝潜阳镇静安神收敛固涩.远志宁心安神祛痰开窍消痈肿.酸枣仁养心安神敛汗.琥珀定心安神活血散瘀利尿通淋.磁石潜阳安神聪耳明目纳气平喘十五:平肝息风药药名总歌:石决明子羚牡蛎天麻地龙钩赭蝎蒺玳珍珠僵蚕蚣.石决明平肝潜阳清肝明目.决明子清肝明目润肠通便.羚羊角平肝息风清肝明目清热解毒.牡蛎平肝潜阳软坚散结收敛固涩.天麻息风止痉平肝潜阳.地龙清热息风平喘通络利尿.钩藤息风止痉清热平肝.代赭石平肝潜阳降逆止血.全蝎息风止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刺蒺藜平肝疏肝祛风明目.玳骨平肝定惊清热解毒.珍珠镇心定惊清肝除医收敛生肌.珍珠母平肝潜阳清肝明目.白僵蚕息风止痉祛风止痛解表散结.蜈蚣息风止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十六开窍药.开窍麝冰“苏合”菖.麝香开窍醒神活血散结止血催产.冰片开窍醒神清热止痛.苏合香开窍辟秽止痛.石菖蒲开窍宁神化温和胃十七补虚药1:补气药药名总歌;补气党人芪术草药西洋太子枣饴扁蜂.党参补益气生津养血.人参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增智.黄芪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膏生肌利水退肿.白术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甘草补脾益气润肺止咳缓急止痛缓和药性.山药益气养阴补脾肺肾.西洋参补气养阴清火生津.太子参补气生津.太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饴糖补脾益气缓急止痛润肺止咳.扁豆健脾化湿.蜂蜜补中缓急润肺止咳滑肠通便2:补阳药药名总歌:鹿茸仲断补骨蚧巴戟淫羊肉苁蓉芦巴锁阳阳起石菟丝胡桃紫河车冬虫夏草益智仁.鹿茸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角补肾助阳活血散瘀消肿.胶补肝肾益精血止血.霜益肾助阳收敛.杜仲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续断补肝肾行血脉续筋骨.补骨胎补肾壮阳固精缩尿温脾止泻.蛤蚧补肺气助肾阳定喘嗽益精血.巴戟天补肾助阳祛风除湿.淫羊藿补肾壮阳祛风除湿.肉苁蓉补肾助阳润肠通便.胡芦巴温肾阳逐寒湿.锁阳补肾助阳润肠通便.阳起石温肾壮阳.菟丝子补阳益阴固精缩尿明目止泻.胡桃肉补肾温肺润肠.紫河车补精养血益气.冬虫夏草益肾补肺止血化痰.益智仁温脾开胃摄唾暖肾固精缩尿.沙苑子补肾固精养肝明目.骨碎补补肾活血止血续伤3:补血药药名总歌:当归熟地何首乌白芍阿胶龙眼肉.当归补血活血止痛润肠.熟地黄养血滋阴补精益髓.何首乌补益精血截疟解毒润肠通便.白芍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阿胶补血止血滋阴润肺.龙眼肉补小脾益气血4:补阴药药名总歌:补阴麦石枸龟鳖沙参天旱贞百合.麦门冬润肺养阴益胃生津清心除烦.石斛养胃生津滋阴除热.枸杞子滋补肝肾明目润肺.龟板滋阴潜阳益肾健骨养血补心.鳖甲滋阴潜阳软坚散结.沙参清肺养阴益胃生津.天门冬清肺降火滋阴润燥.墨旱莲滋阴益肾凉血止血.女贞子补益肝肾清热明目.百合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玉竹(葳蕤.萎蕤)滋阴润肺生津养胃.黄精润肺滋阴补脾益气.桑椹滋阴补血生津润肠十八:收涩药.五味子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宁心安神.乌梅敛肺涩肠生津安蛔.椿皮清热燥湿涩肠止血止带杀虫.赤石脂涩肠止泻止血外用收涩生肌敛疮.莲子补脾止泻益肾固精养心安神.五倍子敛肺降火涩肠固精敛汗止血.山茱萸补益肝肾收敛固涩.金樱子固精缩尿涩肠止泻.桑螵蛸补肾助阳固精缩尿.覆盆子益肾固精缩尿.芡实补脾祛湿益肾固精.禹余粮涩肠止泻收敛止血.河子涩肠敛肺下气利咽.肉豆蔻温中行气涩肠止泻.浮小麦益气除热止汗十九:涌吐药.瓜蒂内服涌吐热痰宿食外用研末吹鼻可引去湿热.常山涌吐痰饮截疟.胆矾内服涌吐风痰,毒物外用解毒收湿蚀疮去腐.藜芦涌吐风痰杀虫二十:外用药及其他.雄黄解毒杀虫.轻粉外用攻毒杀虫内服利水通便.升药拔毒去腐.明矾解毒杀虫燥湿止痒止血止泻清热消痰.斑蝥攻毒蚀疮破血散结.蟾酥解毒消肿止痛开窍.马钱子通络散结消肿定痛.硼砂外用清热解毒内服清肺化痰.大蒜消肿解毒杀虫.蛇床子温肾壮阳散寒祛风燥湿杀虫.血竭外用止血生肌敛疮内服活血散淤止痛.丝瓜络去风通络解毒化痰.孩儿茶收湿敛疮生肌止血中药用法:1:煎煮汤药法:•用水必须洁净•用水量应以淹没药物或稍高为度2:服药方法(汤剂都宜于温服)•发散风寒—热服•呕吐,药物中毒—小量频服•用从治法时:“热药冷服或凉药热服”•丸散等固体药剂,除特别规定外,一般都用温开水吞服4:服药时间:•滋补药—饭前服•驱虫药和泻下药—大多空服•健胃药和对胃肠激性较大的药物—饭后服•其他药物一般也宜在饭后服•安眠药—睡前服注:无论食前或饭后服药,都应略有间隔,如饭前后1—2小时左右,以免影响疗效5:一剂中药,一天通常服三次•病缓可服二次•而病重病急的可隔四小时左右服药一次,昼夜不停,使药力持续,利于顿挫病势•在应用发汗,泻下药等时,或药力较强,要注意病者个体差异,一般以得汗,泻下为度,适可而止,不必尽剂,以免汗下太过,损伤正气。

中药知识必学:小茴香

中药知识必学:小茴香

中药知识必学:小茴香《铁围山丛谈》载有靖康之难后宋徽宗被金人掳囚,一时不知宋内的消息。

某天徽宗欲制羹汤,让仆从到街市上买些茴香回来,仆从买好后随便拿了一张黄纸包起来,回来后徽宗亲自打开,一看竟然是建炎赦书,悉知儿子赵构已经登基。

茴香音“回乡”,徽宗非常高兴以为天意,预示回乡有望。

汉节凋零胡地阔,北州何处是通汗。

这段稗官野史已无从考证,但是徽宗惨死的结局却被深深的铭记。

多难兴邦,好在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不过我们从这一记中可知宋人对于茴香的食用已经相当普遍了。

记得小时候常有菜农在路边摆卖茴香苗,翠绿欲滴,真是满满的健康绿啊!嵇康《怀香赋》言其“蒙蒙绿叶,摇摇弱茎”。

《本草衍义》载其“散如丝发,特异诸香”。

凡事留不尽之意则机圆,凡物留不尽之意则用裕。

看似平常的小茴香诠释的却是变化万端无限微妙的饮食境界。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各地菜式争奇斗艳,大厨良庖更是对各式香料的使用得心应手。

尤其是烹饪腥味重的肉类食物,运用香料化解腥膻,同时化合出食物的香味。

我们北方人特别喜欢用茴香来制作馅,制作茴香的馅料最关键的是要多放油、少放盐,因为茴香中钠的含量很高不必多放食盐。

煮臭肉,下少许即无臭气,臭酱入末亦香,故名茴香。

《纲目》亦称莳萝别名小茴香,但二者并非一物不宜混淆。

尝之味甜为正品,味淡系混淆品莳罗子。

“莳”栽培之意,“萝”是草本植物之泛称。

该药首见于《药性论》,原名蘹香。

《新修本草》名蘹香子,云:“叶似老胡荽极细,茎粗,高五六尺,丛生。

”《本草图经》云:“七月生花,头如伞盖,黄色,结实如麦而小,青色。

”《本草蒙筌》云:“小茴香,家园栽种,类蛇床子,色褐轻虚。

《救荒本草》记载比较细致,“今处处有之,人家园圃多种,苗高三四尺,茎粗如笔管,生青色细叶,似细蓬叶而长,极疏细如丝发状。

梢头开花,花头如伞盖,结子如莳萝子,微大而长,亦有线瓣。

采苗叶炸热,换水淘净,油盐调食。

”盖古今所用小茴香原植物均为伞形科植物茴香。

小茴香为伞形科植物茴香的干燥成熟果实。

每日一中药——小茴香

每日一中药——小茴香

每日一中药——小茴香
原创2021-09-09 20:48·
今天说说小茴香。

伞形科植物,以干燥成熟的果实入药。

主要以人工栽培为主,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候均适合栽培。

秋季时分,果实成熟时将植株采割,整株晒干,然后将果实打下。

收集起来的果实生用或者用盐水炙用。

小茴香属于温里药。

味稍辛,性温。

归肝经、脾经、胃经以及肾经。

主要的功效是:散寒止痛,理气和胃。

小茴香的功效是散寒止痛、理气和胃。

应用在临床上,主要用来治疗寒疝腹痛,男性睾丸胀痛,女性月经痛经等。

主要与其归经相关。

辛温之小茴香,能温肾、温脾暖胃,散寒止痛,有治疗寒疝腹痛之效。

除了煎服,还可以将小茴香炒热,用布包裹,烫熨腹部以起到治疗效果。

肝气郁滞所致的睾丸胀痛,也可取小茴香治疗。

前面也说了,小茴香有理气之力,能够疏肝解郁,针对肝郁气滞证也有疗效。

肝经受寒导致的女性痛经,小茴香入肝经,可暖肝驱寒,针对肝经受寒或者是冲任虚寒之痛经者,小茴香配伍当归、肉桂等药能很好的缓解疼痛。

小茴香是温热之品,阴虚火旺者慎用。

小茴香可以内服也可以外用,外用时适量。

《本草汇言》:温中快气之药也。

本文旨在科普中药的功效,并不推荐随意使用,若有需要,请至正规医院,遵医嘱用药,切勿随意擅自服食药材。

喜欢中医的小伙伴们,别忘了点点关注、转发,有感兴趣的话题可以评论留言,或者私信我。

《临床中药学》功效速记

《临床中药学》功效速记

发散风寒药羌活,发散风寒,祛风湿,止痛。

藁本,发散风寒,祛风湿,止痛。

荆芥,祛风解表,止痒,透疹,止痛。

防风,祛风解表,祛风湿,止痛。

麻黄,发汗解表,平喘止咳,利尿退肿。

桂枝,发汗解表,温经脉,助阳气。

紫苏叶,发散风寒,行气宽中。

生姜,发散风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香薷,发散风寒,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细辛,发散风寒,止痛,通鼻窍,温肺止咳。

白芷,祛风解表,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

苍耳子,发散风寒,通鼻窍,止痛。

辛夷,发散风寒,通鼻窍。

葱白,发散风寒,宣通阳气。

发散风热药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牛蒡子,疏散风热,利咽透疹,解毒消肿。

蝉蜕,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

菊花,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止痛。

柴胡,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升麻,疏散退热,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葛根,疏散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淡豆豉,疏散表邪。

浮萍,疏散风热,透疹止痒,利尿消肿。

清热泻火药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收湿敛疮。

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芦根,清热生津,清胃止呕,清肺祛痰,排脓,利尿。

天花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

淡竹叶,清热除烦,利尿。

栀子,泻火除烦,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清利湿热。

夏枯草,清泻肝火,解毒散结。

决明子,清肝,明目,缓下通便。

谷精草,清肝热,疏风热,明目退翳。

密蒙花,清热养肝,明目退翳。

清热燥湿药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血。

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

穿心莲,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龙胆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苦参,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杀虫,利尿。

秦皮,清热燥湿,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白鲜皮,清热燥湿,祛风,解毒。

清热解毒药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连翘,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疏散风热。

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常用单味中药-07章 温里药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常用单味中药-07章 温里药
善治肝寒气逆(滞)夹湿兼阳虚诸证。药力强,内服、外用皆宜。
配伍
吴茱萸配补骨脂、五味子、肉豆蔻
吴茱萸性热,功善温阳散寒燥湿;
补骨脂性温,功善温脾肾而止泻;
五味子性温,功善滋肾涩肠止泻;
肉豆蔻性温,功善温中行气、涩肠止泻;
四药相配,既温补脾肾之阳,又涩肠止泻,还散寒燥湿和中,治脾肾阳虚之久泻每用。
花椒
性味归经
外用:适量,研末敷,或煎汤熏洗,或浸酒外涂。
本品辛温香燥,易伤阴助火,故热证及阴虚火旺者慎服。畏郁金。
配伍
丁香配柿蒂
丁香辛温,功能温中散寒降逆;
柿蒂苦平,功能降气止呃;
两药相配,既温中散寒,又降气止呃,治虚寒呕吐、呃逆效著。
小茴香
性味归经
辛,温。归肝、肾、脾、胃经。
功效
主治病症
散寒止痛
理气和胃
(1)寒疝腹痛,睾丸偏坠胀痛,经寒痛经。
辛,热。有小毒。归脾、胃、肾经。
功效
主治病症
温中止痛
杀虫止痒
1.脘腹冷痛,中寒呕吐、泄泻。
2.虫积腹痛,蛔虫、蛲虫所致者尤宜。
3.湿疹,阴痒。
丁香
性味归经
辛,温。归脾、胃、肾经。
功效
主治病症
温中降逆
温肾助阳
(1)中寒呃逆、呕吐、泄泻,脘腹冷痛。
(2)肾阳虚之阳痿、宫冷。
用法
使用注意
内服:煎汤,1~3g;或入丸散。
(2)胃寒呕吐,寒凝气滞脘腹胀痛。
高良姜
性味归经
辛,热。归脾、胃经。
功效
主治病症
散寒止痛
温中止呕
中寒腹痛、呕吐、泄泻。
性能特点
为治中寒腹痛吐泻之要药。
荜茇
性味归经

完整版)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药学总结

完整版)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药学总结

完整版)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药学总结中药学第一单元:解表药一、发散风寒药发散风寒药有很多种,包括麻黄、桂枝、紫苏、生姜、香薷、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细辛、藁本、苍耳子和XXX。

这些药物可以用于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等。

二、辛凉解表药辛凉解表药也有很多种,比如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蔓荆子、柴胡、升麻、葛根和淡豆豉。

这些药物可以用于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平抑肝阳等。

第二单元:清热药一、清热泻火药清热泻火药有很多种,包括石膏、知母、芦根、天花粉、淡竹叶、栀子、夏枯草和决明子。

这些药物可以用于清热泻火、生津润燥、除烦止渴等。

二、清热燥湿药清热燥湿药也有很多种,比如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草、秦皮、苦参和白鲜皮。

这些药物可以用于清热燥湿、泻火除蒸、杀虫利尿等。

三、清热解毒药清热解毒药有金银花和连翘。

这些药物可以用于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等。

3.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缓解喉咙疼痛。

4.青黛:清热解毒,凉血消除色斑,清肝泻火,缓解惊慌不安。

5.贯众: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杀虫。

6.蒲公英: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通淋。

7.紫花地丁: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8.土茯苓:解毒除湿,缓解关节疼痛。

9.鱼腥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10.射干:清热解毒,祛痰缓解喉咙不适。

11.XXX:清热解毒,缓解喉咙不适,止血。

12.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13.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缓解腹泻。

14.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利湿通淋。

15.熊胆:清热解毒,缓解风热,清肝明目。

四、清热凉血药1.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润燥。

2.玄参: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滋阴。

3.丹皮:清热凉血,活血祛瘀,适用于汗骨蒸症。

4.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与藜芦相反。

5.紫草:清热凉血,活血,解毒透疹。

6.水牛角:清热凉血,解毒,缓解惊慌不安,需煎煮至少3小时。

五、清虚热药1.青蒿:清透虚热,凉血除湿,解暑,截疟。

2.XXX: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疔疮。

温里药(祛寒药):小茴香

温里药(祛寒药):小茴香

温里药(祛寒药):小茴香为伞形科植物茴香 Foeniculum vulgare Mill. 的果实。

亦名茴香(《本草图经》)。

味辛,性温。

入肾、膀胱、胃经。

功能:温肾散寒、和胃理气。

主治:寒疝,少腹冷痛,肾虚腰痛,胃痛,呕吐,干、湿脚气。

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调敷或炒热温熨。

【现代研究】主要成分:果实含挥发油3%~6%,主要成分是茴香醚(Anethole)、小茴香酮(Fenchone)。

尚含α-蒎烯(α-Pinene)、α-水芹烯(α-Phellan- drene)、莰烯(Camphene)、二戊烯(Dipentene)、茴香醛(Anisealdehyde)、茴香酸(Anisic acid)、爱草脑(Estragole)、对聚伞花素(p-Cymene)。

亦含脂肪油、豆甾醇(Stigmasterol)、7-羟基香豆精(7-Hydroxycoumarin)等。

药理作用:1. 对消化系统的作用茴香油能降低胃的张力,随后又能刺激胃使之蠕动正常化,缩短排空时间。

对肠则增进张力及蠕动,促进气体的排出。

有时在兴奋后蠕动降低,有助于缓解痉挛、减轻疼痛。

茴香油的这种作用能被局部麻醉药所取消,故其可能是神经反射性的。

茴香油可作为驱风剂,在腹气胀时排除气体,减轻疼痛。

煎剂给小鼠灌胃,有显著抑制胃排空的作用;但对小鼠胃肠推进率以及蓖麻油或番泻叶性腹泻均无显著影响。

小茴香对胃液分泌、Shay溃疡和应激溃疡有抑制作用;并有利胆作用,随着胆汁固体成分增加促进胆汁分泌。

2. 其他作用茴香油尚有某些抗菌作用,其抗菌的有效成分可能是茴香醚。

动物实验表明:茴香醛无抗结核作用,但能略微加强小量链霉素的效力。

小茴香酮为樟脑的异构体,有与樟脑相似的某些局部刺激作用。

实验表明:小茴香煎剂有抗凝和抗纤溶活性。

煎剂给小鼠灌胃,能明显抑制酒石酸锑钾引起的扭体反应,显著延迟热板法测定的痛觉反应时间。

【临床运用】临床报道:1. 治疗胃脘痛炒茴香、元胡、良姜、肉桂各150g,煅牡蛎、炒甘草各120g,共为细末,每服6g,早晚各1次,重者早、中、晚各1次,热酒调下,妇人淡醋汤调服。

中药学笔记(精华)--精简版

中药学笔记(精华)--精简版

解表药:发散表邪,治疗表证1、辛温解表药:辛温,发散肌表风寒邪气。

发散风寒桂麻黄,香薷白芷苏荆防;苍耳辛荑藁本羌,细辛胡荽柽葱姜。

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香薷: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

紫苏:解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安胎。

生姜: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鱼蟹毒。

荆芥:祛风解表,透疹、消疮,止血。

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羌活:解表散寒、祛风湿,止痛。

白芷:解表散寒,祛风湿、止痛、通窍、消肿排脓、燥湿止带。

细辛:解表散寒,祛风湿、止痛,通窍,温肺化饮。

藁本:祛风散寒,胜湿止痛。

苍耳子:发表散寒,通窍,祛风湿、止痛。

辛夷:发表散寒,通窍。

葱白:发汗解表,散寒通阳。

2、辛凉解表药:辛苦而偏寒凉,用于风热感冒以及温病初起邪在卫分。

发散风热蝉薄荷,牛蒡桑菊蔓荆葛;柴胡升麻淡豆豉,浮萍木贼风热瘥。

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牛蒡子:疏散风热,宣肺祛痰,利咽透疹,解毒消肿。

蝉蜕: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熄风止痉。

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

菊花:疏风清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柴胡: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升麻:解表透疹,升阳举陷,清热解毒。

葛根:解肌退热,透疹,升阳止泻、生津止渴,淡豆豉:解表,除烦,宣发郁热。

浮萍: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尿消肿。

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清热药:解除里热、治疗里热证清热泻火药:多苦寒或甘寒,清气分热清热泻火治气热,膏知寒石枯草决;鸭跖芦根密蒙葙,栀子花粉二竹叶。

石膏:生: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敛疮生肌,收湿,止血。

知母:清热泻火,生津润燥。

芦根: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

天花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

淡竹叶:清热泻火、除烦,利尿。

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

焦:凉血止血。

夏枯草:清热泻火、明目,散结消肿、降血压。

中药“温里药”——丁香

中药“温里药”——丁香

中药“温里药”——丁香本品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干燥花雷。

公。

主产于点给巴尔、马达加斯加、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我国广东、海南也厂红时采晒干。

本品气芳香浓烈,味辛辣、有麻舌感。

以个大、色棕褐、香气浓、油多为佳。

生用。

一、药性和功效本品性味辛,温。

归脾、胃、肾经。

具有温中降逆,散寒止痛,温肾助阳之功效。

用法用量:煎服,1~3g,或研末外敷。

使用注意:不宜与郁金同用。

二、歌括《药性歌括四百味》歌诀:丁香辛热,能除寒呕,心腹疼痛,温胃可晓。

三、临床应用1.脾胃虚寒,呃逆呕吐,食少吐泻本品辛温芳香,暖脾胃而行气滞,九降逆,故有温中散寒、降逆止、止功为治塞呕逆之要药。

正如《本草止》谓其“温中气,治上焦呃逆”。

治虚寒呕逆,常与柿蒂、人参、生姜等同用,如丁香汤(《症因脉治》治脾胃虚寒之吐泻、食少,常与自术、砂仁等同用;治妊娠恶阻,《证治准绳》以之与配伍。

2.心腹冷痛本品辛散温通,功能温中散寒止痛,可用治心腹冷痛。

治疗胸痹心冷痛,可与附子、薤白、川芎等药配伍;若胃寒脘腹冷痛,可与干姜、高良姜、延胡索等同用。

3.肾虚yang痿,宫冷本品性味辛温,入肾经,有温肾助阳起痿之功。

治疗肾虚阳痿,宫冷不孕,可与附子、肉桂、淫羊藿等同用。

四、现代药理研究1.化学成分本品主要含挥发油:丁香酚,乙酰丁香酚,B-丁香烯,甲基正戊基酮,水杨酸甲酯等;还含齐墩果酸,鼠李素,山柰素等。

2.药理作用本品内服能促进胃液分泌,增强消化力,减轻恶心呕吐,缓解腹部气胀,为芳香健胃剂;其水提物、醚提物均有镇痛抗炎作用;丁香酚有抗惊厥作用;其煎剂对葡萄球菌、链球菌及白喉、变形、绿脓、大肠、痢疾、伤寒等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并有较好的杀螨作用;丁香另有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抗血栓形成、抗腹泻、利胆和抗缺氧等作用。

五、母丁香本品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干燥近成熟果实,又名鸡舌香。

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法用量、使用注意与公丁香相似,但气味较淡,功力较逊。

中药学笔记总结】中药学重点笔记

中药学笔记总结】中药学重点笔记

中药学笔记总结】中药学重点笔记本篇文章介绍了中药学中解表药和清热药的主要药物及其功效。

解表药是治疗表证为主的药物,也称为发表药。

常用的药物包括麻黄、生姜、细辛、牛蒡子、桑叶等。

这些药物可以治疗咳嗽气喘、水肿利尿、呕吐、麻疹不透、风疹搔痒、风湿痹通、鼻渊、破伤风证、肝阳上亢、目赤昏花、痈肿疮疡、气虚下陷、外感表证、咽喉肿痛、止痛、止血、带下证、热病口渴、热病烦渴和解毒等症状。

清热药是治疗里热证为主的药物,包括石膏、知母、芦根、天花粉、淡竹叶、栀子、黄连等。

这些药物可以治疗气分实热证、肺热喘咳、消渴证、凉血止血、目赤肿痛和肠燥便秘等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文章中有些段落存在格式错误或者重复内容,需要删除或修改。

同时,可以对每段话进行小幅度的改写,使其更加流畅易懂。

本节介绍能够祛除湿邪,治疗湿痹证的化湿药。

1.湿热泄痢:黄芩、黄连、黄柏、苦参、金银花、鸦胆子。

黄芩适用于中上焦湿热和暑湿证,黄连适用于脾胃大肠湿热,黄柏适用于清热燥湿,苦参适用于下利脓血和肠风下血,金银花适用于热毒血痢,鸦胆子适用于阿米巴痢疾。

2.湿热黄疸:栀子、黄芩、XXX、龙胆。

3.热入营血:金银花透营转气,连翘清心火,大青叶、板蓝根、青黛凉血化斑,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温毒发斑,紫草解热透疹。

4.咽喉肿痛:板蓝根、青黛、射干、马勃、山豆根。

5.热病神昏、惊痫抽搐:龙胆、青黛、熊胆、水牛角。

6.痈:蒲公英适用于乳痈,鱼腥草、金荞麦适用于肺痈,大血藤、败酱草适用于肠痈。

7.活血活络:漏芦、大血藤、败酱草、牡丹皮、赤芍。

8.水火烫伤:白蔹、四季青、紫草。

9.阴虚内热、骨蒸潮热:知母、黄柏、生地黄、玄参、青蒿、地骨皮、XXX、银柴胡。

10.疟疾:鸦胆子、青蒿、黄芩、柴胡。

11.小儿疳积:贯众、银柴胡、XXX。

12.清解少阳:黄芩适用于半表之热,柴胡适用于半里之热,青蒿为治疟疾的要药。

第三节:泻下药泻下药指能够引起腹泻或润滑大肠,促进排便的药物。

执业药师临床中药学2017复习笔记:温里药

执业药师临床中药学2017复习笔记:温里药

第七章温里药一、含义凡以温里祛寒为主要作用,治疗里寒证的药物,称为温里药,又称祛寒药。

二、性能特点本类药物多味辛而性温热,主归脾胃经,兼归肝、肾、心、肺等经。

三、功效与主治本类药物均有温里散寒的功效,主治里寒证,尤宜于里寒实证。

因其主要归经之不同而奏多种效用。

其主入脾胃经者,能温中散寒止痛,可用治脾胃受寒或脾胃虚寒证,症见脘腹冷痛、呕吐泻利、舌淡苔白等;其主入肺经者,能温肺化饮而治肺寒痰饮证,症见痰鸣喘咳、痰白清稀、舌淡苔白滑等;其主入肝经者,能温肝散寒止痛而治肝经受寒少腹痛、寒疝作痛或厥阴头痛等;其主入肾经者,能温肾助阳而治肾阳不足证,症见阳痿宫冷、腰膝冷痛、夜尿频多、滑精遗尿等;其主入心肾两经者,能温阳通脉而治心肾阳虚证,症见心悸怔忡、畏寒肢冷、小便不利、肢体浮肿等,或能回阳救逆而治亡阳厥逆证,症见畏寒踡卧、汗出神疲、四肢厥逆、脉微欲绝等。

四、配伍应用使用本类药物应根据不同证候作适当配伍。

若外寒内侵,表邪未解者,须配辛温解表药用;寒凝经脉、气滞血瘀者,须配伍理气活血药用;寒湿内阻者,宜配芳香化湿或温燥去湿药用;脾肾阳虚者,宜配温补脾肾药用;气虚欲脱者,宜配大补元气药用。

五、使用注意本类药物性多辛热燥烈,易耗阴助火,凡属实热证、阴虚火旺、津血亏虚者忌用;孕妇及气候炎热时慎用。

附子 (药材)1.回阳救逆——用于亡阳证。

本品辛甘大热,为纯阳燥烈之品,有毒力猛,入心、肾、脾经,有回阳救逆作用,为回阳救逆第一药,主治亡阳证。

(1)治阳气衰微,阴寒内盛,或大汗、大吐、大泻而致四肢厥逆、冷汗自出、脉微欲绝之亡阳证。

常与干姜、甘草等同用,如四逆汤。

(2)治久病气虚欲脱,或出血过多,气随血脱者。

常与人参同用,如参附汤。

2.补火助阳——用于阳虚证。

本品能上助心阳以通脉,中温脾阳以散寒,下补肾阳以益火,有补火助阳作用,凡肾、脾、心诸脏阳气衰弱者均可选用。

(1)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而见畏寒肢冷,腰膝酸软或冷痛、阳痿、宫冷、夜尿频多。

中药学第46讲温里药:小茴香、丁香、高良姜、花椒、胡椒、荜茇、荜澄茄行气药概述

中药学第46讲温里药:小茴香、丁香、高良姜、花椒、胡椒、荜茇、荜澄茄行气药概述
下面一味药丁香。桃金娘科的常绿的乔木植物,丁香树它的花蕾,把它采集下来,干了以后它就象一个丁子状、一个丁子状,就是我们下面药材,上面大一点,下面尖,很象过去钉鞋鞋钉那种形状,所以把它叫丁香,有的把它叫丁子香。因为它香气也是很浓烈的,象一个钉子状,所以叫作丁子香,指它的花蕾。另外它成熟了的果实,那么就象鸡的舌头,所以又叫鸡舌香,相对来说,常常把它的花蕾叫作公丁香,把果实又叫作母丁香,其实它就是同一种植物,它采收的不同的时候,一个是花蕾,一个是果实,那么一般用的丁香,都是花蕾,它含的芳香性的挥发油比较多,芳香性很强,所以它温中散寒,或者温经散寒止痛的作用比母丁香要峻猛一些,作用要强一些。所以母丁香在临床上应用得比较少,主要是用的公丁香,就是花蕾。那么丁香,它主要是一个温中的药,所以它的第一个功效里面,就没写散寒止痛,或者祛寒止痛,强调的是温中,它又有止痛的作用。所以它就用于中焦有寒,而且以疼痛为主的一些症状。那么也是和小茴香、和吴茱萸没有什么区别,应用的时候,它最大的特征,它在温中的同时,在降胃气方面,作用比较明显,常常用于胃气上逆,因为中焦有寒,或者中焦虚寒,所以功效里面突出它的降逆二字,所以它应用里面,主要是用于胃寒的呕吐、呃逆或者嗳气,呕吐、呃逆、嗳气,是胃气上逆表现出来三个不同的的症状,可能通过《中医学基础》、《诊断学》的学习,那么同学们肯定能够区别出来。呕吐,经常有的时候能够吐出一些(胃)内容物,那么嗳气,好象我们现在喝了汽水了,因为里面二氧化碳,有时候气往上冲,那样子出现的一个症状,那叫嗳气。呃逆能发出响声,很难控制,所以都与胃气上逆有关。那么丁香,都可以使用,所以它是很重要的一个温中降逆的,治疗胃寒、胃气上逆的,恶心、呕吐、呃逆或者嗳气,这些都能使用的一个药物。那么这是丁香在温中药当中,它长于降胃气、降胃逆。另外它又有一点温肾壮阳的作用,但是作用不明显,比较微弱,所以在古方里面,常常作为我们以后要学的补阳药,或者我们前面学的肉桂或者附子,这些药物的一个辅助,所以应用并不多。但是现在研究,有的人认为,它通过观察,之所以丁香能够表现出温肾助阳,它主要是因为丁香里面,含了很多芳香性的挥发油,那么芳香性的挥发油,在排泄的时候,主要经过泌尿道来排泄,所以小便里面有相当高的含量,那么在排泄的时候,对尿道,就是尤其是男性,那么它就有一个轻微的很温和的一种刺激,可能反射性地就可以引起这种性兴奋,那么这样子就是相当于中药当中的一些壮阳的药物,就常常和一些温肾壮阳的药物配伍在一起,但是认为反复地这样刺激,那么是一个有害的刺激,所以就不主张在补阳,真正是肾阳虚的患者当中,并不主张使用。所以真正是那种属于阳痿啊这样的一些要壮阳的,那么它通过这种刺激,可能有一点点那种辅助作用,所以它不是一个典型的补肾阳的药,供参考,也只是一部分人的一个观点,这观点,那么据报道也是经过了认真的研究得出来的,所以可以供参考,不过这药在作为温肾阳方面,是很少、很少使用,在古方里面应用也不多,在当代的临床上应用那就更加少一些了。要注意的是丁香,属于十九畏的,它不能和郁金同用,郁金今后活血化瘀药讲,这两个药,都没有毒性,都是常用的,所以认为不能配伍在一起,但是这药对,又是古今以来,出现配伍在一起最多的一个药对。在这十八反、十九畏当中,这一对药,所以一度的有人认为不应该是配伍禁忌,也是反反复复的,有的时候取消,有的时候加上,但是在目前没有完全把它搞清楚的情况下,我们仍然保留十九畏的原文里面的丁香莫与郁金见,两个最好不在一起配伍,这是关于丁香。

中药学第46讲温里药:小茴香、丁香、高良姜、花椒、胡椒、荜茇、荜澄茄行气药概述

中药学第46讲温里药:小茴香、丁香、高良姜、花椒、胡椒、荜茇、荜澄茄行气药概述

中药学第46讲温里药:小茴香、丁香、高良姜、花椒、胡椒、荜茇、荜澄茄行气药概述第四十六讲温里药:小茴香、丁香、高良姜、花椒、胡椒、荜茇、荜澄茄行气药概述行气药:橘皮在温里药的具体药当中,前面的四味药是重点要求掌握的,下面两味药就是熟悉的,小茴香和丁香。

那我们这两味熟悉的药,首先介绍小茴香。

那么小茴香最早在古代的本草文献里面,就没有小字,就是茴香二字,而且在最早的文献里面,茴字还没有草字头。

它是个调味品,大家都知道,那古人作为烹饪食物的一种香料,不但能够增加普通食物的香味,认为稍稍有一点异味的,比如说过去没有什么冷冻保藏,什么冰箱之类的,比如夏天早上的肉,可能到中午就微微有一点异味,那么加上这样的调味品,前人认为能够使它的原有的香味能够恢复,再回到原来的香味的那种状态下,实际上准确地讲是掩盖了一些不良的气味,不是让香味恢复了,这茴香的本义是这样从烹饪当中得来的,那么因为它是一个草本的植物,所以后来加上草字头。

这个植物我们大家都很熟悉,它幼嫩的苗,叶子很细的,呈这种丝状的,也是一种调味品,很香的,那么它成熟的果实,作为药用是这个,这是新鲜的时候,好象还有绿的颜色,那么晒干了的时候,实际上它是这种黄的,就象水稻、稻谷外壳一样,从大小、形状也是比较粗糙,所以在文献里面根据它这样一个特征,常常又把它叫作谷茴香,好象稻谷外壳一样,所以有谷茴香的这样一个称谓。

那么后来由于有了另外的一种茴香,就所谓的八角茴香,八角茴香它是来源于比较高大的乔木植物,是属于木兰科的,就是厚朴那一类,很大的树上结的果实,那种聚合在一起的蓇葖果,有几个蓇葖果聚合在一起,一般呈那种四周散开的好象那种角状,一般可能就是五到八个,所以称为八角茴香,那么八角茴香个头比较大,直径也可能四、五公分的都有,两、三公分的很普遍,那么相对茴香个头就很小了,所以就把八角茴香,它们因为在气味,就是性能、功效应用方面,都认为是一致的,所以就把八角茴香称为大茴香。

小茴香——味辛,温归肝、肾、脾、胃经主治散寒止痛理气和胃

小茴香——味辛,温归肝、肾、脾、胃经主治散寒止痛理气和胃

小茴香——味辛,温归肝、肾、脾、胃经主治散寒止痛理气和胃《中国药典》:小茴香药材名称小茴香图片拼音Xiǎo Huí Xiānɡ英文名FRUCTUS FOENICULI来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茴香Foeniculum vulgare Mill.的干燥成熟果实;其根、叶和全草也可药用。

秋季果实初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

全草和叶夏秋可采,根四季可采,洗去泥土,晒干。

性状本品为双悬果,呈圆柱形,有的稍弯曲,长4~8mm,直径1.5~2.5mm。

表面黄绿色或淡黄色,两端略尖,顶端残留有黄棕色突起的柱基,基部有时有细小的果梗。

分果呈长椭圆形,背面有纵棱5条,接合面平坦而较宽。

横切面略呈五边形,背面的四边约等长。

有特异香气,味微甜、辛。

鉴别(1)本品分果横切面:外果皮为1列扁平细胞,外被角质层。

中果皮纵棱处有维管束,其周围有多数木化网纹细胞;背面纵棱间各有大的椭圆形棕色油管1个,接合面有油管2个,共6个。

内果皮为1列扁平薄壁细胞,细胞长短不一。

种皮细胞扁长,含棕色物。

胚乳细胞多角形,含多数糊粉粒,每个糊粉粒中含有细小草酸钙簇晶。

(2)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醚20ml,超声处理10分钟,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氯仿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茴香醛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1μl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5μl、对照品溶液1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醋酸乙酯(17:2.5)为展开剂,展至8cm,取出,晾干,喷以二硝基苯肼试液。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橙红色斑点。

含量测定照挥发油测定法(附录Ⅹ D)测定。

本品含挥发油不得少于1.5%(ml/g)。

炮制小茴香:除去杂质。

盐小茴香:取净小茴香,照盐水炙法(附录Ⅱ D)炒至微黄色。

性味辛,温。

归经归肝、肾、脾、胃经。

中医综合考研中药学笔记(精华)

中医综合考研中药学笔记(精华)

解表药1、辛温解表药:麻黄:草质茎。

辛、微苦,温。

归肺、膀胱经。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外感风寒表实证)桂枝:干燥嫩枝。

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

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风寒湿痹、痰饮蓄水、胸痹)紫苏:茎叶。

辛温,归肺脾经。

解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安胎(脾胃气滞)生姜:根茎。

辛微温。

归肺脾胃经。

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解鱼蟹毒(胃寒呕吐)香薷:辛微温。

归肺胃经。

发汗解表,与中化湿,利水消肿。

(阴暑、水肿、小便不利)荆芥:干燥地上。

辛微温。

归肺肝经。

祛风解表,透疹消疮,止血。

防风:根。

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风药之润剂,治风之通药”羌活:根茎与根。

辛苦温,归膀胱肾经。

解表散寒、去风胜湿,止痛。

白芷:根。

辛温,归肺胃大肠经。

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阳明头痛,寒湿带下)细辛:全草。

辛温,有毒。

归肺肾心经。

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

(少阴头痛)(汤1-3,散0.5-1)藁本:根茎与根。

辛温;归膀胱经。

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颠顶疼痛)苍耳子:果实。

辛苦温。

有毒。

归肺经。

发表散寒,通鼻窍,去风湿,止痛。

辛夷:辛温。

归肺胃经。

发表散寒,通鼻窍。

(包煎)葱白:辛温,归肺胃经。

发汗解表,散寒通阳。

(通乳,乳房胀痛)2、辛凉解表药:薄荷:地上,辛凉。

归肝肺经。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后下)牛蒡子:成熟果实。

辛苦寒。

归肺胃经。

疏散风热,宣肺祛痰,利咽透疹,解毒消肿。

蝉蜕:甘寒。

归肺肝经。

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熄风止痉。

(惊风,破伤风)桑叶:叶。

苦甘寒。

归肺肝经。

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

(凉血止血)菊花:花序。

辛甘苦,微寒。

归肺肝经。

疏风清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蔓荆子:成熟果实。

辛苦微寒。

归膀胱肝胃经。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柴胡:根,苦辛微寒,归肝、胆经。

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精)中药学——第十二单元 温里药

(精)中药学——第十二单元 温里药

中药学——第十二单元温里药细目一概述性能特点:味辛性温热。

功效:温里散寒,温经止痛。

适应范围:里寒证。

细目二具体药物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小茴香、丁香、高良姜、花椒附子功效: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应用1.亡阳证。

“回阳救逆第一品药"2.阳虚证。

3.寒痹证。

干姜功效: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应用:1.腹痛,呕吐,泄泻。

为温暖中焦之主药。

2.亡阳证。

3.寒饮喘咳。

肉桂功效: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引火归原。

应用:1.阳痿,宫冷。

2.腹痛,寒疝。

3.腰痛,胸痹,阴疽,闭经,痛经。

4.虚阳上浮。

5.气血虚衰证。

吴茱萸功效: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

应用:1.寒凝疼痛。

为治肝寒气滞诸痛之主药。

2.胃寒呕吐。

3.虚寒泄泻。

小茴香:散寒止痛,理气和胃。

丁香:温中降逆,散寒止痛,温肾助阳。

为治胃寒呕逆之要药。

高良姜:散寒止痛,温中止呕。

花椒:温中止痛,杀虫止痒。

小结温里药附子: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干姜:温中散寒,回阳救逆,温肺化饮。

肉桂: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通经脉,引火归原。

吴茱萸: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

小茴香:散寒止痛,理气和胃。

丁香:温中降逆,散寒止痛,温肾助阳。

为治胃寒呕逆之要药。

高良姜:散寒止痛,温中止呕。

花椒:温中止痛,杀虫止痒。

功能散寒止痛,为治肝寒气滞诸痛之主药的是。

A.山茱萸B.小茴香C.附子D.干姜E.吴茱萸『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吴茱萸功效: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

应用:1.寒凝疼痛。

为治肝寒气滞诸痛之主药。

2.胃寒呕吐。

3.虚寒泄泻。

既能温中散寒,又能温肺化饮的药物是A.肉桂B.细辛C.附子D.干姜E.吴茱萸『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干姜功效: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A.助阳止泻B.温肾助阳C.温中止呕D.理气和胃E.杀虫止痒丁香既能温中降逆,又可以花椒既能温中止痛,又可以『正确答案』BE『答案解析』1、丁香:温中降逆,散寒止痛,温肾助阳。

温里药——小茴香

温里药——小茴香

温里药——小茴香展开全文性味归经辛,温。

归肝、肾、脾、胃经。

功能主治散寒止痛,理气和胃。

用于寒疝腹痛,睾丸偏坠,痛经,少腹冷痛,脘腹胀痛,食少吐泻。

盐小茴香暖肾散寒止痛。

用于寒疝腹痛,睾丸偏坠,经寒腹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炒热温熨。

注意阴虚火旺者禁服。

来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茴香Foeniculum vulgare Mill.的干燥成熟果实。

秋季果实初熟时釆割植株,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

性状本品为双悬果,呈圆柱形,有的稍弯曲,长4~8mm,直径1.5~2.5mm。

表面黄绿色或淡黄色,两端略尖,顶端残留有黄棕色突起的柱基,基部有时有细小的果梗。

分果呈长椭圆形,背面有纵棱5条,接合面平坦而较宽。

横切面略呈五边形,背面的四边约等长。

有特异香气,味微甜、辛。

炮制1.小茴香取原药材,除去梗及杂质,筛去灰屑。

2.炒小茴香取净小茴香,用文火炒至微黄色,略具焦斑,或炒至深黄色,取出放凉。

3.盐制小茴香取净小茴香,用盐水拌匀,吸尽后,用文火炒至微黄色,取出放凉。

每小茴香100kg,用食盐2kg。

4.制小茴香将大青盐加入黄酒、醋和童便的混合液中化开,投入净小茴香,拌匀,稍闷,用文火炒至微黄色,取出放凉。

每小茴香100kg,用大青盐1.7kg,黄酒、醋及童便各6.25kg。

复方1.小茴香丸《秘传证治要诀类方》舶上茴香(炒)葫芦巴破故纸(炒)白龙骨(煅)各30克木香45克胡桃(去壳)21枚羊腰子3对(切开,入盐45克擦,炭火焙熟,研)上药为末,酒糊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

治脾肾两虚,五更泄泻。

2.茴香四神散《医统》处方小茴香、南木香、川山甲(炮)、全蝎(微炒)各等分。

上为粗末。

每服半两,酒、水各半盏煎服。

主治诸疝痛。

3.茴香四逆汤《医醇剩义》处方小茴香2钱,附子3钱,干姜1钱,破故纸2钱,杜仲5钱,茯苓2钱,甘草5分,大枣3个。

水2钟,煎1钟,温服。

直中少阴,肾气厥逆,腹痛下利,手足厥冷,小便清利。

每日一中药——丁香

每日一中药——丁香

每日一中药——丁香
丁香,桃金娘科植物,既是中药也是香料。

以植物丁香的干燥花蕾入药。

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地区,我国境内主要以广东、海南等地区为主。

一般在每年的9月至次年的3月采收,此时花蕾由绿色转红色,采收后将其晒干,即可得到图一所示的丁香。

丁香味辛,性温。

归脾经、胃经、肺经及肾经。

丁香的主要功效是:温中降逆,散寒止痛,温肾助阳。

温中降逆之功效,温中温的是脾胃中焦。

降逆止呕,因此第一功效应用在临床上主要治疗胃寒呕吐,呃逆等疾病。

丁香属于辛温芳香之品,温胃暖脾,同时能够导行气滞,降逆止呕、止呃。

丁香是治疗胃寒呕逆之要药。

丁香还有散寒止痛之功效。

温中散寒,寒邪凝聚,不通则痛,丁香散寒邪而止疼痛,归属中焦,因此侧重于治疗胃寒脘腹中焦之冷痛。

丁香还有温肾助阳之效。

丁香性味辛温,入肾经。

其辛温之效善温肾阳,扶助肾阳而起到治疗阳痿、宫冷之效。

治疗此类疾病时可以与附子、肉桂、淫羊藿等药物一起配合使用。

《别录》:风水毒肿,霍乱心痛,去恶气。

《开宝》:温脾胃,止霍乱拥胀,风毒诸
肿,齿疳。

能发诸香。

《本草纲目》:治虚哕,小儿吐泻,痘疮
胃虚灰白不发。

丁香辛温之品,实热证以及阴虚内热者慎用,十九畏明言: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

因此在配伍选方时不可与郁金同用。

本文旨在科普中药的功效,并不推荐随意使用,若有需要,请至正规医院,遵医嘱用药,切勿随意擅自服食药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学》学习笔记:温里药之丁香和小茴香
丁香
【药用】本品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树的花蕾或果实。

【性味与归经】辛,温。

入肺、胃、脾、肾经。

【功效】温中降逆,温肾助阳。

【临床应用】1.用于胃腹冷痛、呃逆、呕吐等症:丁香温中散寒,善于降逆,故为治胃寒呃逆、呕吐的要药。

治呃逆,常与降气止呃的柿蒂配伍;治呕吐,可与降逆止呕的半夏同用。

如遇胃热呕呃,因本品性温,则不宜应用。

2.用于肾阳不足,及寒湿带下等症:丁香又能温肾助阳,以治肾虚阳萎、寒湿带下等症,可与附子、肉桂、小茴香、巴戟天、肉苁蓉等同用。

此外,丁香与肉桂等分,共研细末,名丁桂散。

外用有温经通络、活血止痛的作用,可用于阴疽、跌打损伤等症。

【处方用名】丁香、公丁香(药用花蕾,功效较佳,晒干用。

)、母丁香(药用果实,功效较弱,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五分至一钱五分,煎服。

【方剂举例】丁香柿蒂汤(《证因脉治》):丁香、柿蒂、人参、生姜。

治久病呃逆,因于寒者。

小茴香
【药用】本品为伞形科植物茴香的成熟果实。

【性味与归经】辛、温。

入肝、肾、脾、胃经。

【功效】理气止痛,调中和胃。

【临床应用】1.用于寒疝腹痛,睪丸偏坠,胃腹冷痛等症。

本品功能散寒理气止痛,为治疗寒疝腹痛、睪丸偏坠的常用药,可与橘核、荔枝核等配伍应用;又能温中散寒止痛,对脘腹冷痛,可配合吴茱萸等药同用。

2.用于胃寒呕吐、食少。

小茴香有调中醒脾之功,能开胃进食,故可用于胃寒呕吐、食欲减退之症。

【处方用名】小茴香(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附药】大茴香:又称八角茴香。

系木兰科常绿小乔木八角茴香树的果实。

性味、功效与小茴香近。

用量也与小茴香同。

【方剂举例】暖肝汤《景岳全书》:小茴香、肉桂、沉香、乌药、当归、枸杞、茯苓、生姜。

治阴寒小腹疼痛,疝气等。

其它具有祛寒功效的药物:
一、温中:砂仁、白豆寇、草豆寇(化湿药)、肉豆寇(理气药)
二、温中止泻:炮姜(止血药)
三、散寒止痛:艾叶(止血药)
四、温肾:乌药、九香虫、沉香(理气药)、钟乳石(化痰止咳平喘药)
温里药之荜菝和毕澄茄
荜菝
【药用】本品为胡椒科植物荜菝的未成熟的果穗。

【性味与归经】辛、热。

入胃、大肠经。

【功效】温中散寒。

【临床应用】用于胃寒呕吐及脘腹疼痛等症:本品辛热,善走肠胃,能温胃腑沉冷,又解大肠寒郁,功能温中散寒,故对胃寒引起的脘腹疼痛、呕吐、腹泻等症,常与厚朴、广木香、高良姜等配合应用。

此外,本品又可用治牙痛,如《本草纲目》附方中,用荜菝为末揩之,另煎苍耳汤漱去涎。

【处方用名】荜菝(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五分至一钱五分,煎服。

【方剂举例】荜菝丸《世医得效方》:荜菝、炮姜、丁香、附子、吴茱萸、高良姜、胡椒、山茱萸、豆蔻。

治泄泻之属于寒者。

毕澄茄
【药用】本品樟科植物山鸡椒的成熟果实。

【性味与归经】辛、温。

入脾、胃、肾、膀胱经。

【功效】温中散寒,行气止痛。

【临床应用】1.用于胃寒疼痛,呃逆呕吐等症:本品功能温暖脾胃、散寒止痛,故适用于胃寒疼痛,以及胃寒引起的呃逆、呕吐、脘腹胀闷等症,常与高良姜等配合应用。

2.用于寒疝疼痛等症:本品有散寒行气止痛的功效,治疗寒疝腹痛,常与吴茱萸、香附、广木香等药配伍应用。

此外,本品又可用于寒症小便不利,以及小儿寒湿郁滞引起的小便浑浊等病症。

【处方用名】毕澄茄(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五分至一钱五分,煎服。

【方剂举例】
寒疝丸(原名四神丸)(《丹溪心法》):毕澄茄、香附、吴茱萸、青木香。

治寒疝疼痛。

荜澄茄散(《扁鹊心书》)治脾胃虚满,寒气上攻于心,心腹刺痛,两胁作痛,头昏,四肢困倦,吐逆,发热,泄泻,饱闷:荜澄茄、高良姜、肉桂、丁香、厚朴(姜汁炒)、桔梗(去芦)、陈皮、三棱(泡醋炒)、甘草各45g,香附(制)90g。

上为细末,每服12g,姜3片,水1盏,煎至七分,和渣服。

方中荜澄茄行气止痛,温中散寒,为君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