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日语课标教科书介绍-060803
(完整版)《高级日语》课程标准
明治维新后的日 本近代化的步伐 ,维新思想的主 要内容
日本庭园折射出 的日本人的自然 观
作家、作品的特点
日本童话故事中 反映出的民俗特 点
人文素质 生活在岛国的 日本人对海洋 的特殊感情
爱国教育
文明进步的哲 学思考
热爱自然、
识辨人性的真 善美、积极向 上
高级日语 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
1 课程性质
1
2 课程理念
3 课程目标
4 课程内容
5 课程实施
课程性质
❖“高级日语”属于“文学” 学科门类,其一级学 科为“外国语言文学”,二级学科为“日语语言 文学”。 是根据教育部日语专业本科教学大纲规 定的、为本科日语专业高年级开设的必修课程。 在日语专业的培养计划中属于专业模块中的基础 课程。
本课程围绕教材中出现的涉及哲学、社会学等各种文章,不 仅从语言表述上进行教与学,还要对其文章的内容本质和作 家的代表观点进行分析研究、课堂讨论,将语言学习和文化 研究结合起来,拓宽和加深日语语言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 研究思考日本文化、历史、社会等各个领域的问题并学会将 日本文化与本国的文化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同时在研究分析 中培养思维的逻辑性及语言表达的条理性。
课程理念
3、提高文章阅读与分析能力是本课程的根本任务
文章的读解能力语言学习的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能力,目前语 言权威测试中也都大幅度地加强了对文章读解能力的考查。是 本课程全部文章均选用原作,文章注重思想性、实用性、趣味 性和题材、体裁的多样性,较之基础阶段的文章,不仅课文长 度增加、而且语言难度和内容深度也有较大的提高,通过学习 这些文章,促进学生在听、说、读、写、译五种能力方面有所 提高。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文章的读解能力和分析能力,有助 于学生成和提高异文化理解能 力是本课程的主要目标
(完整word版)日语专业教学大纲高年级阶段
高等院校日语专业高年级阶段教学大纲一、总纲(一)大纲宗旨本大纲旨在规定日语专业本科三、四年级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原则、教学评价以及有关教学的几个问题,为制定高年级阶段的教学计划、教材编写、测试评估提供依据。
(二)适用范围本大纲适用于全国高等院校日语专业本科高年级(三、四年级)。
大纲只对专业课提出要求。
(三)指导思想根据教育部对文科院校提出的“厚基础、宽口径、高质量”的要求,对高年级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提出基本要求,各院校可根据具体情况掌握执行。
其中主干课、必修课的设置应争取统一。
教学质量应符合大纲要求,即继续锤炼语言基本功,提高日语实践能力,充实文化知识,进一步扩大知识面。
为完成这一任务,应在教材、教学方法、教学质量评估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稳步的改革。
要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术兴趣和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毕业时应具有扎实的日语基本功和较强的日语实践能力;还要具备日语语言学、日本文学、日本社会文化(包括地理、历史、政治、经济、风俗、宗教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毕业生走出校门后,应能很快地适应除专业性较强的领域以外的各种口译、笔译及与日本研究相关的科研与教学工作。
(四)教学安排与教学内容高年级教学分两个学年四个学期,即第五学期至第八学期。
每个学期平均周数为18周。
其中第八学期即毕业前的半学年中,各院校安排毕业论文的撰写工作。
本大纲是日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的延伸,与基础阶段教学大纲相衔接。
在进一步练好听、说、读、写、译几方面基本功的同时,应注意扩大视野,拓宽知识面。
高年级专业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一)日语综合技能;(二)日语语言学:(三)日本文学;(四)日本社会文化。
二、课程由于各院校的特点不同,开设课程的门类不同,课程名称及开设的时间、周学时数也不同。
根据日语专业的基本特点,课程可分为主干课、必修课和选修课几种。
对此,本大纲不进行具体划定,而是从内容上列出四个方面必须开设的课程,每个方面的具体课型及教学时数可由各院校自行酌定,但应以达到本大纲提出的要求为前提。
《高级日语Ⅰ》课程教学大纲
本科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本课程是日语专业本科学生第5学期的专业必修课。
此时学生在听写读写译几个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基础,已完全适应教师用日语授课和问答,并能用日语表达一定的思考内容、独立解决问题。
该课程授课是在考虑到基础阶段教材的衔接和过渡的基础上,继续扩大词汇和句型的学习。
同时对基础阶段接触不深、讲解不够全面的语法,词汇、句型、习惯表达有更深入更全面的学习。
同时训练学生对不同题材文章,诸如小说,随笔、论说文的阅读理解。
在学习语言知识、培养语言技能的同时,兼顾学习日本社会、文化方面的知识,提高思维创造和分析鉴赏能力及日语综合表达能力。
2、设计思路本课程包含语言知识、语言技能、语言学与文学、语言学与文化等内容同时伴有大量相关练习,包括阅读理解、词汇分析、文体分析、中日互译练习等等,不但使学生的日语听说读写译的综合理解和运用能力较之基础阶段有较大提高,同时也提升学生的人文、科学素养。
二,课程目标通过学习和练习使学生掌握1000左右新词、几十个新句型,提升学生对语法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同时培养阅读能力,能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抓住主要论点和中心思想。
能达到日语2级考试能力。
三,学习要求要完成所有的课程任务,学生必须:(1)按时上课,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随堂练习。
本课程将包含较多的随堂练习、讨论、小组作业展示等课堂活动,课堂表现和出勤率是成绩考核的组成部分。
(2)按时完成常规练习作业。
这些作业要求学生按书面形式或者以PPT的形式向全班展示。
只有按时提交作业,才能掌握课程所要求的内容。
延期提交作业需要提前得到任课教师的许可。
(3)完成教师布置的一定量的课外作业,诸如角色扮演等。
其中大部分内容要求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
这些作业能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促进同学间的相互学习、并能引导对某些问题和理论的更深入探讨。
普通高中日语课程标准(实验)
普通高中日语课程标准(实验)第一部分前言由于国际政治的多极化、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活动的全球化,外语在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外语教育已经成为国民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20世纪80年代,日语正式成为我国中学外语必修课程的语种之一。
在高中阶段开设日语课程,是培养多元化外语人才,促进中日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也是增进中日两国人民之间、特别是青少年之间相互理解和交流的需要。
日语课程努力为学生营造宽松、活泼、接近实际生活的学习情境,通过围绕话题完成交际性任务等方式开展多种教学活动,是学生获得基本的日语知识和技能,同时在自主学习能力和人文素养方面也得到发展。
一、课程性质外语是普通高级中学的必修课程,属于“语言与文学”领域,在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上实施。
日语是外语必修课程的语种之一。
日语课程是学生通过与教师、同学的共同活动,逐渐提高基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努力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日语知识和技能,学会运用日语交际;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合作精神;为学生打开一个直接认识、了解日本和世界的窗口,帮助学生了解中日文化的异同、拓展国际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为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一)重视共同基础,构建发展平台高中日语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继续贯穿素质教育,培养学生作为21世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外语素养,着重提高学生实际运用日语的能力,帮助学生打好升学、就业、终身学习及应用日语的共同基础,发展学生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加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为每个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平台。
(二)提供多样选择,注重人生规划高中日语课程关注社会和学生的不同需求,构建多样化、有层次的综合课程结构,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完成共同基础的前提下,自主选择有助于个性和潜能发展的学习容。
同时,是学生在选择中学习和提供规划人生、自主发展的能力,以适应社会需求和未来发展。
高级日语课程标准新
高级日语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本科日语专业高年级开设的必修课程,属于专业模块中的基础课程。
在已经完成两年基础日语课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一、二年级所学知识和掌握更新日语知识和技能的提高阶段,在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有重要位置。
(二)课程定位1.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提高异文化理解能力是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扎实掌握日语语言基础知识;训练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实际语言的能力;丰富学生的日本社会文化知识,培养文化理解能力,为日语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2. 提高文章的阅读与分析能力是本课程的根本任务文章的读解能力是语言学习的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能力。
本课程的文章均选用原作,注重思想性、趣味性、实用性的同时,注重题材、体裁的多样性,较之基础阶段的文章在语言难度和内容深度方面都有很大提高,通过对这些文章的学习,不仅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能力,还有助于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通过日语能力水平一级考试。
先修课:初级日语、中级日语后续课:日本文学史、日语古典语法等(三)课程设计思路1.教与学并重是本课程的特点围绕教材中出现的涉及哲学、社会、文化等各种文章,不仅在语言表达上进行教学,还要对文中的内容及作者的观点进行分析,展开课堂讨论,将语言学习与文化研究结合起来,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研究思考日本文化、历史、社会等各个领域的问题,学会将日本文化和本国文化进行对比分析研究。
在研究分析中培养思维的逻辑性和语言表达的条理性。
2.根据课程特点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本课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进行重点讲解,让学生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采用问答、课堂讨论、讲演等多种方式,把口头训练、写作训练,课内实践、课外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日语综合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和合作意识。
二、课程目标(一)课程工作任务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连贯表达能力以及对日本文化的正确理解能力是本课程的目标具体包括:1.扩大学生的语言知识量;读解有相当难度的文章;掌握基本的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
普通高中日语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日语课程标准普通高中日语课程标准是为了规范日语教学,促进学生日语水平的全面提高而制定的。
日语作为一门重要的外语课程,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制定普通高中日语课程标准,对于提高学生的日语水平,促进日语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普通高中日语课程标准应当明确日语教学的总体目标。
日语教学的总体目标应当包括语言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培养。
其中,语言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学生应当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简单的交流和阅读。
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学生对日本文化的基本了解和尊重,学生应当具备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认知能力包括学生对日语语言和日本文化的认知和理解能力,学生应当能够通过学习日语语言和文化,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
其次,普通高中日语课程标准应当明确日语教学的具体内容和教学要求。
日语教学的具体内容包括语音、词汇、语法、阅读、写作、听力和口语等方面。
在语音方面,学生应当掌握日语的基本发音规律和语音特点。
在词汇和语法方面,学生应当掌握一定数量的日语词汇和基本的语法知识。
在阅读和写作方面,学生应当能够阅读和理解一定难度的日语文章,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写作。
在听力和口语方面,学生应当能够听懂日常用语并进行简单的口语交流。
再次,普通高中日语课程标准应当明确日语教学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日语教学的评价标准应当包括学生的语言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认知能力的评价。
评价方法应当包括考试、作业、口头表达和日语能力考试等多种形式,以全面评价学生的日语水平。
最后,普通高中日语课程标准应当明确日语教学的课程实施和教学管理。
课程实施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
教学管理应当包括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的管理,以及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的管理。
总之,普通高中日语课程标准的制定对于规范日语教学,提高学生的日语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制定科学合理的日语课程标准,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日语水平的全面提高。
《高级日语》课程教学大纲资料
《高级日语》课程教学大纲资料《高级日语》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D20662B0 课程属性:必修学时:146学时学分:7先修课程:中级日语、日本文学史、日本概况、日语实用语法考核方式:考试使用教材:陆静华主编,《日语综合教程》(第五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21年陈小芬主编,《日语综合教程》(第六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21年季林根主编,《日语综合教程》(第七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21年主要参考书:陆静华、陈小芬主编,《日语综合教程第五、六册课文翻译与练习答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21年皮细庚主编,《日语综合教程》(第八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21年季林根、皮细庚主编,《日语综合教程第七、八册课文翻译与练习答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21年周炎辉主编,《日语语法词法·句法》,湖南大学出版社,2021年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高级日语是一门综合技能的课程,它涉及日语的听、说、写、读、译等多种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本科日语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更进一步熟练掌握日语知识;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丰富学生的日本社会文化知识,培养文化理解能力,熟练地掌握日语语法体系,使学生达到日本国际交流基金和日本国际交流协会设立的“国际日本语能力考试”的2级水平。
本课程是“中级日语”课程的继续,教学重点从一、二年级的讲解词汇、语法、句型逐渐过渡到分析文章、理解语言背后的社会心理文化,从而掌握地道的日语。
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积极参与课程教学。
教师不仅要分析文章、句子结构,还要介绍大量的语言文化背景知识,避免“中国式日语”的出现,为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使用日语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高级日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较高的听、说、写、读、译的能力,使他们能用日语交流信息。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作风,正确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
日语课程标准
日语课程标准1.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日语学时数:64学时学分:3学分课程类别:专业限选课开设单位:外语系适用专业:英语专业2.课程简介日语课程是面向学生开设的一门日语基础阶段限选课,是一门具有综合性、知识和技能合为一体的理论+实践性课程。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需要掌握日语语音、语法、词汇基本知识及了解日本社会知识与文化风俗习惯,获取听、说、读、写、译言语基本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的日语学习能力,查阅资料、分析阅读材料的能力。
3.课程设计思路该课程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习日语基础知识以及蕴藏在日语中的日本文化。
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的学习,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日语各个方面的内容,培养运用日语更为重要的是引发学生对于日本文化的兴趣,教给学生学习语言的方法和学习能力,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日语综合能力,并培养学生对日语学习的热爱。
4.课程教学目标4.1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能掌握一定量的可以通过日语能力水平考试五级的词汇和短语,掌握日语动词的变化和用法,进行一定的日语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能听懂日常较简单、语速较慢的日语对话,能用日语进行一般的课堂交际和日常的语言文字交流。
4.2知识目标4.2.1认知1000左右的日语单词和短语4.2.2掌握日语常用词汇、句型及常用语法,并能够用于日常生活会话中4.2.3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得到听、说、读、写的训练,学生具有较扎实的日语语言基础知识,可以进行日常的对话交流。
对日本的国情、风俗和文化有基本的了解。
4.3素质目标通过本教材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掌握日语的学习方法,熟悉日本文化礼仪;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良好的职业素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逐步提高学生的日语能力;培养独立探究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为其毕业走上合适的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5.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6.教学资源6.1 教材与参考资料5.1.1教材:1)《新编基础日语》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7年7月第一版5.1.2参考资料:《日本语初级语法》刘文照、海老原博/编著《日语常用表达方式辨析》王宏/编著《日语和日本文化》孙满绪/编著6.2 其它列示课件、案例、习题、试题、学习指南、网上资源、教学相关资料等编写或收集建议,使之逐步形成符合课程教学要求的教学培训包,能为课程的实施提供充分条件。
高中日语教材及教学进度建议清单 目录
高中日語教材及教學進度建議清單目錄壹、本清單製作程序.........................................................一、「高中日語課程現用教材及課程進度調查」調查.....二、「高中日語教材及教學進度建議清單」製作.............貳、教材選用推薦.............................................................一、現用教材問卷調查結果.............................................二、獲工作坊推薦教材...................................................三、教材簡介及優缺點說明.............................................參、獲推薦教材之學分與進度.........................................一、《大家的日本語》........................................................二、《加油日本語》..........................................................三、《聽聽說說學日語》..................................................四、《一看就懂日本語》..................................................五、《元氣日本語》..........................................................六、《初級日本語》...........................................................七、《新初級日語》..........................................................2 2 2 2 2 2 2-6 6-8 6 6-7 7 7 7-8 8 8高中日語教材及教學進度建議清單壹、本清單製作程序一、「高中日語課程現用教材及課程進度調查」調查日期:2010.02.24~2010.03.10二、「高中日語教材及教學進度建議清單」製作日期:2010.05.22地點:日本交流協會會議名稱:「99學年高中日語課程教材與進度工作坊」貳、教材選用推薦一、現用教材問卷調查結果日語教材使用教師人數大家的日本語14加油日本語9聽聽說說學日語8一看就懂日本語7元氣日本語4初級日本語4新初級日語3二、獲工作坊推薦教材推薦教材名稱大家的日本語加油日本語聽聽說說學日語一看就懂日本語元氣日本語初級日本語新初級日語三、教材簡介及優缺點說明1《大家的日本語》特徵 作者:田中よね、牧野昭子、重川明美、御子神慶子、古賀千世子、石井千尋出版社:大新書局學習對象:日語初學者冊數:分為初級、進階、中級各兩冊,一共六冊(每冊12-13課),包含課本、教師手冊、文法解說課文中譯、文法練習冊、課文朗讀CD、聽力練習CD、會話DVD、發音智慧筆 預期學生上完初級2可達N5程度;進階2可達N4程度;中級2可達N4-N3程度。
普通高中日语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日语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由于国际政治的多极化、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活动的全球化,外语在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外语教育已经成为国民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20世纪80年代,日语正式成为我国中学外语必修课程的语种之一。
在高中阶段开设日语课程,是培养多元化外语人才,促进中日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也是增进中日两国人民之间、特别是青少年之间相互理解和交流的需要。
日语课程努力为学生营造宽松、活泼、接近实际生活的学习情境,通过围绕话题完成交际性任务等方式开展多种教学活动,是学生获得基本的日语知识和技能,同时在自主学习能力和人文素养方面也得到发展。
一、课程性质外语是普通高级中学的必修课程,属于“语言与文学”领域,在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上实施。
日语是外语必修课程的语种之一。
日语课程是学生通过与教师、同学的共同活动,逐渐提高基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努力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日语知识和技能,学会运用日语交际;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合作精神;为学生打开一个直接认识、了解日本和世界的窗口,帮助学生了解中日文化的异同、拓展国际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为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一)重视共同基础,构建发展平台高中日语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继续贯穿素质教育,培养学生作为21世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外语素养,着重提高学生实际运用日语的能力,帮助学生打好升学、就业、终身学习及应用日语的共同基础,发展学生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加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为每个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平台。
(二)提供多样选择,注重人生规划高中日语课程关注社会和学生的不同需求,构建多样化、有层次的综合课程结构,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完成共同基础的前提下,自主选择有助于个性和潜能发展的学习内容。
同时,是学生在选择中学习和提供规划人生、自主发展的能力,以适应社会需求和未来发展。
《高级日语》课程教学大纲
《高级日语》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D20662B0课程属性:必修学时:146学时学分:7先修课程:中级日语、日本文学史、日本概况、日语实用语法考核方式:考试使用教材:陆静华主编,《日语综合教程》(第五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年陈小芬主编,《日语综合教程》(第六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年季林根主编,《日语综合教程》(第七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年主要参考书:陆静华、陈小芬主编,《日语综合教程第五、六册课文翻译与练习答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年皮细庚主编,《日语综合教程》(第八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年季林根、皮细庚主编,《日语综合教程第七、八册课文翻译与练习答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年周炎辉主编,《日语语法词法·句法》,湖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高级日语是一门综合技能的课程,它涉及日语的听、说、写、读、译等多种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本科日语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更进一步熟练掌握日语知识;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丰富学生的日本社会文化知识,培养文化理解能力,熟练地掌握日语语法体系,使学生达到日本国际交流基金和日本国际交流协会设立的“国际日本语能力考试”的2级水平。
本课程是“中级日语”课程的继续,教学重点从一、二年级的讲解词汇、语法、句型逐渐过渡到分析文章、理解语言背后的社会心理文化,从而掌握地道的日语。
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积极参与课程教学。
教师不仅要分析文章、句子结构,还要介绍大量的语言文化背景知识,避免“中国式日语”的出现,为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使用日语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高级日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较高的听、说、写、读、译的能力,使他们能用日语交流信息。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作风,正确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丰富社会文化知识,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建设的需要。
(完整版)《高级日语》课程标准
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连贯表达能力, 形成能对日本文化的正确理解的文化素养
1
扩大学生的语 言知识量 ; 读解有相当难 度的文章 ; 掌握基本的文 学理论与批评 方法
2
阅读理解和一 定的语言交际 能力; 日本社会文化 理解能力; 独立思考能力
3
培养学生正确 的历史价值观; 对异文化的理 解与吸收以提 高自身的整体 素养
课程理念
3、提高文章阅读与分析能力是本课程的根本任务
文章的读解能力语言学习的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能力,目前语 言权威测试中也都大幅度地加强了对文章读解能力的考查。是 本课程全部文章均选用原作,文章注重思想性、实用性、趣味 性和题材、体裁的多样性,较之基础阶段的文章,不仅课文长 度增加、而且语言难度和内容深度也有较大的提高,通过学习 这些文章,促进学生在听、说、读、写、译五种能力方面有所 提高。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文章的读解能力和分析能力,有助 于学生成功通过日语水平一级测试。
学生讲解
小组讨论
2
2
2
2
2
2
2
2
2
3
2
3
2
3
2
3
2
3
2
3
2
3
2
3
2
3
2
3
2
3
2
3
2
3
2
3
2
3
教师讲授 2 2 2 2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课程实施
❖ 采用班级式集中学习、课外辅导、课下自主学 习相结合的教学形式。
❖ 采取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的教学方法 ❖ 文化背景教学 ❖ 将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有机地
普通高中日语课程标准(实验)
普通高中日语课程标准(实验)第一部分前言由于国际政治的多极化、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活动的全球化,外语在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外语教育已经成为国民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20世纪80年代,日语正式成为我国中学外语必修课程的语种之一。
在高中阶段开设日语课程,是培养多元化外语人才,促进中日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也是增进中日两国人民之间、特别是青少年之间相互理解和交流的需要。
日语课程努力为学生营造宽松、活泼、接近实际生活的学习情境,通过围绕话题完成交际性任务等方式开展多种教学活动,是学生获得基本的日语知识和技能,同时在自主学习能力和人文素养方面也得到发展。
一、课程性质外语是普通高级中学的必修课程,属于“语言与文学”领域,在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上实施。
日语是外语必修课程的语种之一。
日语课程是学生通过与教师、同学的共同活动,逐渐提高基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努力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日语知识和技能,学会运用日语交际;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合作精神;为学生打开一个直接认识、了解日本和世界的窗口,帮助学生了解中日文化的异同、拓展国际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为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一)重视共同基础,构建发展平台高中日语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继续贯穿素质教育,培养学生作为21世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外语素养,着重提高学生实际运用日语的能力,帮助学生打好升学、就业、终身学习及应用日语的共同基础,发展学生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加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为每个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平台。
(二)提供多样选择,注重人生规划高中日语课程关注社会和学生的不同需求,构建多样化、有层次的综合课程结构,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完成共同基础的前提下,自主选择有助于个性和潜能发展的学习内容。
同时,是学生在选择中学习和提供规划人生、自主发展的能力,以适应社会需求和未来发展。
高中日语课标教科书介绍
10
现行高中教科书整体结构
本文・会话 1册4单元20课,2册4单元16课;3册4单元12 课4单元20课
本文解说・ 会话解说
练习
专栏 附录1
1册日本社会・日本人・高中生;2册日本的 传统文化;3册日本现代社会・科技
附录2
只第3册有;整体归纳总结
2003-02-26
11
普通高中日语课程标准目录
前言(课程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设计 思路) 课程目标
教学目的:高级中学日语的教学目的,是 在 初中阶段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学生进行听 、说、读、写的基本训练,提高在口头上和书 面上运用日语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运用日 语打好基础。同时通过教学扩大学生的语言文 化视野,以利于发展思维和提高文化素质。
(四项技能・语言文化视野)
2003-02-26
5
交际教学思想,重视交际能力的培养
Swain(1991)也认为,基本上以“交际”为导向的课堂教学,但同时 也有明确的语法讲解,要比只注重语法教学或回避语法讲解的沉 浸式教学都更好。
2003-02-26
29
新课标教科书如何体现课程标准?
需要明确: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倡导者并没有认为所谓“传统 ”的方法均一无是处,任务型语言教学理论是 在目前行之有效的方法上继续发展。任务型语 言教学的教学思想仍然是在交际语言教学思想 的理论框架之内。是交际语言教学思想的延伸 。任务型语言教学是诸多交际教学途径中的一 种。
按照《标准》设定的话题,选择地道的具有时 代感的语言材料,题材、体裁丰富
(图示参考“关于必修”)
2003-02-26
25
新课标教科书如何体现课程标准?
精心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接近生活实际 的任务型教学活动 话题部分: ①明确的目标(目標) ②细化的步骤(考えてみよう、ステップ 1、ステップ2) ③结果的呈现(やってみよう)
《高级日语》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
课程性质
1 2 3 4 5
1
课程理念
课程目标
课程内容 课程实施
Hale Waihona Puke 课程性质 “高级日语”属于“文学” 学科门类,其一级学 科为“外国语言文学”,二级学科为“日语语言 文学”。 是根据教育部日语专业本科教学大纲规 定的、为本科日语专业高年级开设的必修课程。 在日语专业的培养计划中属于专业模块中的基础 课程。
02
第2課 「 田中正造」
人物传记的特色
爱国教育
03
第3课 「 日常の思想 」 第4课 「 庭」
作家的代表性著作与思 想
文明进步的哲 学思考
04
日本庭园的结构,特点 日本庭园的文化内涵
热爱自然、
05
第5课 「 木の葉の魚 」
作家、作品的特点
识辨人性的真 善美、积极向 上
课程内容
学期 章节 总课时 第五学期 共72课时 第1 课 第2 课 第3 课 第4 课 第5 课 第6 课 第7 课 第8 课 第9 课 第10课 第六学期 共72课时 第1 课 第2 课 第3 课 第5 课 第6 课 第7 课 第8 课 第9 课 第10课 6 6 6 6 8 8 8 8 8 8 8 8 8 8 8 8 8 8 8 课时分配(单位:学时) 学生讲解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小组讨论 2 2 2 2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教师讲授 2 2 2 2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课程实施
采用班级式集中学习、课外辅导、课下自主学 习相结合的教学形式。 采取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的教学方法 文化背景教学 将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有机地 结合
《高级日语》课程教学大纲
《高级日语》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阅读理解中长篇较为困难的文章,并提取摘要;
2.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区别近似语的不同,同时拓展学习相反语义的词汇、惯用句表现;
3.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使用较高难度的词汇及语法表现;
4.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可以使用所学过的词汇及语法进行中译日的练习;
5.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使用较文言的表现写作;
6.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日本语学及日本文学方面的基础知识。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
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
4
5
四、成绩评定及考核方式
6
五、课程建议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建议教材
谭晶华主编.新编日语第四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年。
陆静华主编.日语综合教程第五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8年。
2.主要参考书
谭晶华主编.日语综合教程课文翻译与练习.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年。
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3-02-26
22
新课标教科书整体结构
参考“关于必修”
2003-02-26
23
新课标教科书各课结构
参考“关于必修” (标注页码图)
2003-02-26
24
新课标教科书如何体现课程标准?
创造性地体现《标准》的各项要求,根据日语 学习的规律探索教材结构体系 (结构图参考“关于必修”〈螺旋上升图〉) 按照《标准》设定的话题,选择地道的具有时 代感的语言材料,题材、体裁丰富
2003-02-26
30
新课标教科书如何体现课程标准
适时渗透文化素养的内容,引导学生掌 握学习策略,利用评价工具促进学生有 个性的发展 内容和形式丰富多样(关于选修系列2的 情况)
2003-02-26
31
2003-02-26
32
2003-02-26
29
新课标教科书如何体现课程标准?
需要明确: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倡导者并没有认为所谓“传 统”的方法均一无是处,任务型语言教学理论 是在目前行之有效的方法上继续发展。任务型 语言教学的教学思想仍然是在交际语言教学思 想的理论框架之内。是交际语言教学思想的延 伸。任务型语言教学是诸多交际教学途径中的 一种。
作品欣赏入门
四级
日语3 日语2 日语1
小品演剧入门
影视欣赏入门
2003-02-26
2
现行高中日语教材编写背景
依据 教学法思想 其他
2003-02-26
3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日语教学大纲 (供试验用)1996年
目录: 教学目的 课程安排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考试和考察 附录1-3
10
现行高中教科书整体结构
本文・会话 1册4单元20课,2册4单元16课;3册4单元12 课4单元20课 本文解说・ 会话解说 练习 专栏 附录1 附录2 只第3册有;整体归纳总结 1册日本社会・日本人・高中生;2册日本的 传统文化;3册日本现代社会・科技
2003-02-26
11
普通高中日语课程标准目录
开放、灵活的编排体系 教科书编写的“灵活性原则” ①“言葉の広場” 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②话题〈用日语做事情、语言运用〉; 讲解、练习〈语言、语法知识的巩固〉 教学方法呈现上的非模式化
2003-02-26
27
新课标教科书如何体现课程标准?
尽可能将语言学习的编排与任务型活动结 合起来
语法为纲、注重语言结构的教材的语法体系 为完成任务型教学活动的教材的语法问题
2003-224
任务:指有利于学生用日语做事的各种语言实践活动。 任务设计的原则: 1.有明确的目的 2.具有真实意义,即接近现实生活中的各项活动 3.涉及信息的接收、处理和传递等过程 4.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使用日语 5.可采用不同的形式展开(全班或小组等) 6.学生通过做事完成任务 7.任务完成后,一般应有具体的成果
任务型语言教学理论
多数学者倡导的任务的定义: 任务是教学过程中有非常明确目的的活动。 交际型任务是一种涉及到学习者理解、运用所学语言进 行交流的课堂活动。 任务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交际活动有相似之处,它是人 们日常交际过程的再现。 任务是学习者为了做成某件事情用目的语进行的有交际 目的的活动。 任务应是一个完整的交际活动。任务往往有一个非语言 的结果。因此,衡量一个任务是否成功,要看这个任务 有没有一个结果。
普通高中课标实验教科书日语
简 介
课程教材研究所 日语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2006年8月
高中 课程 结构 六级
必修课程 (10学分) (10学分)
选修课程 (12学分) (12学分) 系列Ⅰ(4学分) 系列Ⅰ(4学分) 日语7 日语6 系列Ⅱ(8学分) 系列Ⅱ(8学分) 应用写作入门
五级
日语5 日语4
新课标教科书编写背景
教学法思想:倡导通过任务型语言 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2003-02-26
15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论依据之一
语言习得理论: 语法知识的记忆不能保证语言使用的正确,必须有大量 语言的输入才能使得学生掌握所学习的语言。但是并非 反对教语法,而是主张在新的语言点介绍之后,尽可能 让学生多进行大量的语言活动,增加接触语言的机会。 学习者能理解一项语法规则与他们是否能内化并运用这 些规则并不是一回事。学习者实际上需要的,不仅是有 在不同情景反复接触含有这项语法规则的实践机会,而 且他们还需要在不同的情境中以及不同的语境中使用这 些固定的表达方式,从而逐渐发展自己的语言系统。这 正是任务型语言教学所要追求的效果。
2003-02-26
17
任务型语言教学理论
狭义任务派:只有为了某种交际的目的使用语 言的活动才可以成为任务。而任务必须有一个 结果。 广义任务派:任务可以分为“交际任务”和 “学习任务”。那些以语言内容为主的活动是 学习性任务。
(龚亚夫 罗少茜 《任务型语言教学》 2003)
2003-02-26
18
2003-02-26
20
其他
需要综合考虑编排学习策略、 需要综合考虑编排学习策略、情感 态度、 态度、文化素养 要注意避免定型观念
2003-02-26
21
新课标教科书构成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 日语 必修模块1~5册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 日语 必修模块 教师教学用书 1~5册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 日语 选修系列1 模块6~7册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 日语 选修系列1 教师教学用书 模块6~ 1 6 7册 选修系列2 《影视欣赏入门》《小品演剧入门》《作品欣赏入门》 《应用写作入门》(分别对应“听”“说”“读”“写”四种语 言技能,后因为种种原因,《影视欣赏入门》未能继续编写) 配套录音带以及教学光盘等
2003-02-26
5
交际教学思想,重视交际能力的培养
新的高中日语教学大纲立足于我国中学日 语教学的实际需要,在以往重视语言结构的基 础上,吸收了国际上先进的外语教学理论,在 教学目的和要求上强调不仅要传授日语的语言 知识,还要提高运用日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在 教学内容中增加了“日常交际用语”,这是把 交际教学思想引入日语教学的一项改革措施。 (唐磊 《试教通讯 高中日语专辑》1997)
为了既达到大纲对语言知识的要 求,又充分体现交际教学思想, 采用两条腿走路的办法 课文(语言知识) 会话(交际能力)
2003-02-26 9
现行高中教材构成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 日语 第一~ 三册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 日语 教师 教学用书 第一~三册 配套录音带(每本教科书配4盒)
2003-02-26
2003-02-26
6
注意文化背景知识在交际中的作用
用中文专栏的形式呈现文化背景知识。
(第一册:日本高中生以及日本人的生活) (第二册:日本传统文化) (第三册:日本社会以及日本现代科技)
2003-02-26
7
课标日语教科书的编写背景
依据 教学法思想 其他
2003-02-26
8
现行教科书编排体系的思考
2003-02-26 4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日语教学大纲(供试 验用)1996年
教学目的:高级中学日语的教学目的,是 在 初中阶段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学生进行听、 说、读、写的基本训练,提高在口头上和书面 上运用日语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运用日语 打好基础。同时通过教学扩大学生的语言文化 视野,以利于发展思维和提高文化素质。 (四项技能・语言文化视野)
前言(课程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设计 思路) 课程目标 内容标准(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文化素养、 情感态度、学习策略) 实施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科书的编 写建议、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附录(话题项目、交际用语、词汇项目、语法 项目、教学案例、评价案例)
2003-02-26 12
普通高中日语课程标准(实验)
2003-02-26
28
新课标教科书如何体现课程标准?
教科书呈现方面非模式化的理论基础: 语言习得理论(前已论述,现为补充) Montgomery和Eisenstein(1985)做过一个实验,他们把一个班分 为两组。实验组教语法,但同时也有实践的机会。对照组只讲语 法。结果证明实验组不仅交际能力强,而且语法测试的成绩也比 单讲语法的组好,虽然实验组的学生用于学习语法的时间要少。 因此他们得出结论认为,语法加交际的机会比单纯讲解语法知识 更能提高语言的流利程度和语法的准确程度。 Swain(1991)也认为,基本上以“交际”为导向的课堂教学,但 同时也有明确的语法讲解,要比只注重语法教学或回避语法讲解 的沉浸式教学都更好。
课程目标:高中阶段日语课程的总目标 是培养学生基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的 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文化素养、情感 态度、学习策略等方面综合发展的基础 之上。
2003-02-26
13
普通高中日语课程标准目标框架
2003-02-26
14
(图示参考“关于必修”)
2003-02-26
25
新课标教科书如何体现课程标准?
精心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接近生活实际 的任务型教学活动 话题部分: ①明确的目标(目標) ②细化的步骤(考えてみよう、ステップ 1、ステップ2) ③结果的呈现(やってみよう)
2003-02-26 26
新课标教科书如何体现课程标准?
2003-02-26 16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论依据之二
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知识是由学习者个人自己建构的,而不是由他人传递 的。这种建构发生在与他人交往的环境中,是社会互 动的结果。它强调学习者个人从自身经验背景出发, 建构对客观事物的主观理解和意义,重视学习过程而 反对现成知识的简单传授。它强调人的学习与发展发 生在与其他人的交往和互动之中。(学习者为主体、 合作学习、注重学习过程) 龚亚夫 罗少茜《任务型语言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