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的变形记论文
卡夫卡变形记我的异化时刻作文
卡夫卡变形记我的异化时刻作文卡夫卡变形记我的异化时刻作文篇一《变形记》里可以看出,卡夫卡是一个很具有同情心的作家。
以下《变形记读后感范文》由读后感网中外名著读后感频道为您提供,希望对您写读后感有所帮助!小说的一开头看起来十分简单:“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
”作者没有交待任何原因,格里高尔清早一起来就变成一只甲虫,很难想象还有比这更虚幻的怪事了,在现实生活中当然是不可能发生的。
奇怪的是,并没学什么法术的格里高尔,对自己的变形似乎早有准备,几乎没有表现出特别的惊异和惶恐。
就象他只是患了头痛脑热一样。
整个过程中,他只说了一句“我出了什么事啦?”尔后,他又象正常人似的想他的差事,想着他五点钟要去赶火车。
当家里人因叫不开门在外面急得团团转的时候,当他的声音里“有另一种可怕的叽叽喳喳的尖叫声同时发出来”的时候,他似乎没事儿似的,认为“仅仅是重感冒的征兆,是”旅行推销员的职业病“。
看到这里,我很好奇,究竟为什么格里高尔会变形?变形以后的他会有怎样的遭遇?这些都吸引着我迫不及待的看下去。
看完后,我不禁掩卷沉思,格里高尔为了一家人的生活不惜委屈并彻底牺牲了自己,推销员的工作对格里高尔而言是一种毫无乐趣的负担。
“我若不是为了我父母亲的缘故而克制自己的话,我早就辞职不干了。
”为了一家人的生活,他不仅忍辱负重地工作着,而且在变成了大甲虫的时候,所着急的第一件事也仍然是上班不要迟到。
当父母亲及妹妹自己都把妹妹上音乐学院学习当成一种“不着边际的话”,当成“一个永远无法实现的美梦时”,“格里高尔却念念不忘这件事”,并“打算在圣诞前夜隆重宣布这件事”。
直到格里高尔变为大甲虫成为亲人的负担后,格里高尔还要自觉地以自己的死来使亲人获得解脱。
但就是这样一种对亲人的彻底的自我牺牲,其结果又是怎样的呢?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格里高尔身体健康,每月能拿回工资供养全家的时候,他是这个家庭里一名堂堂正正的而且受人尊敬的长子,但当他一旦患了不治之症,失去了公司里的职务,因而无法与家庭保持这种经济联系的时候,他在家庭里的一切尊严很快被剥夺得一干二净,甚至连维持生命的正常饮食都无人过问。
汉语言文学论文 谈《变形记》中“变形”的内涵
摘要奥地利作家卡夫卡的代表作《变形记》讲述了推销员格里高尔变成甲虫的故事。
“由人变虫”这一写作手法在西方作品中经常见到,在此文中,作者运用变形手法主要通过格里高尔的生理“变形”,萨姆沙家经济状况的“变形”,格里高尔家人的心理“变形”,来揭示人与自我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扭曲,反映了工业文明下、人性却不断沦丧的悲哀,格里高尔从人变成虫,看似不经意,实则有着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变形;扭曲;抗争AbstractRepresentative of Austrian writer Franz Kafka's "Metamorphosis," Gregory told the salesman into the story of the beetle.” From person to change bug” works of the writing style often seen in the west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s mainly through the use of distortion technique Gregor physical "deformation", Samsa family economic status of the "deformation", Georgiain the Gore family's psychological, "deformed" to reveal the people and self, between man and society, the distor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reflecting the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the human tragedy has continued to decay, Gregory Seoul from the people into insects, seemingly inadvertently, but in reality has deep social meaning and value. Kafka, the master of modernism, to see how he describes the process.Key words: deformation; distortion; protest目录摘要 (I)Abstract ........................................................... I I 引言.. (1)一、身体变形 (1)二、家庭经济状况变化 (3)三、家庭关系的异化 (5)结语 (8)参考文献 (9)谢辞 (10)咸阳师范学院2011届本科毕业毕业论文引言“变形”是指对常态的偏离,是人类通过外在形象的改变实现对原来本质特征的异化。
对异化的抗争——论卡夫卡的《变形记》
科技信息人文社科对异化硇抗争——i仑卡夫卡明《变形i己》渭南师范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冯延燕[摘要]卡夫卡的《变形记》通过人变成甲虫这样一个荒诞不经的故事,表现了现代人在巨大的社会生活压力下承受了超负荷的身心压力终被异化了的现实,展现了现代人丧失自我,在绝望中挣扎的精神状态。
主人公格里高尔的变形本身,是对异化的反抗,虽然最终失败了,但这种抗争精神是可贵的。
[关键词]卡夫卡《变形记》异化抗争《变形记》是奥地利著名作家卡夫卡的中篇小说。
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格里高尔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受欺压、凌辱的小人物。
他由人变成甲虫,是资本主义社会中人被异化为“非人”的一种象征性的体现。
卡夫卡以平淡无奇、不动声色的笔调用人变虫的荒诞,揭示了在当时社会中人的“异化”现象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普遍意义。
格里高尔的家庭是一个社会的缩影,其家人的语言、动作、眼神以及由于格里高尔由人变虫而引发的一系列变化也是在映射这种“异化”所带来的人与人之间的陌生感、孤独感和灾难感。
主人公格里高尔的变形本身,就是对异化的反抗,虽然最终以死亡而告终。
借助死亡,格里高尔割断了自己与异化社会的最后一丝联系,保持了作为一个人最本质的特征。
虽然结果是失败的、无奈的,但其反抗精神是可贵的。
二十世纪以来,随着大工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生活节奏的加快,尤其是紧张激烈的生存竞争,过细的社会分工,使许多人精神畸形乃至崩溃。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把这种异化的现象归结成是“物对人的统治,死的劳动对活的劳动的统治,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
”【1使人更加依赖物质,转而成为物质的奴隶,最终导致了人性的异化,自我的丧失。
马克思在他的哲学著作中阐述的劳动异化理论,在卡夫卡的《变形记》中以文学作品的形式得以体现。
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自由自觉的物质生产劳动,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特征。
“‘自由劳动’作为‘个人的自我实现’,是‘人的创造天赋的绝对发挥’,是‘人的内在本质的“充分发挥”’。
[21然而,私有制和劳动分工导致的异化劳动,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了顶点。
卡夫卡《变形记》的荒诞与真实
卡夫卡《变形记》的荒诞与真实一、本文概述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卡夫卡的《变形记》这部作品所蕴含的荒诞与真实。
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深刻的社会寓意和强烈的荒诞感,成为了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变形记》讲述了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在一天早晨醒来后,突然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随后他的生活和社会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通过对这一荒诞情节的描绘,卡夫卡展现了一个充满压迫、异化和孤独的世界,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的异化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扭曲。
文章将首先概述《变形记》的基本情节和主题,以便读者对作品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接着,我们将分析作品中的荒诞元素,包括人物形象的荒诞、情节的荒诞以及社会背景的荒诞,从而揭示出卡夫卡如何通过荒诞的手法来表达他对现实世界的深刻洞察。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探讨作品中所蕴含的真实,包括对人性的揭示、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以及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思考。
我们将总结《变形记》的荒诞与真实如何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这部作品的独特魅力,并指出其对我们理解和思考现实世界的启示意义。
二、荒诞的外壳:变形与异化卡夫卡的《变形记》以其独特的故事设定,呈现出一个荒诞而又令人震撼的世界。
在这部作品中,主人公格里高尔一觉醒来,竟然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
这一设定本身便是荒诞至极,与日常生活经验背道而驰,然而,正是这种荒诞的外壳,让卡夫卡得以探讨更为深刻和真实的主题——变形与异化。
变形,在卡夫卡的笔下,不仅仅是指格里高尔身体上的转变,更是一种象征,代表着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逐渐失去自我、被异化的命运。
格里高尔原本是一个尽职尽责的旅行推销员,他努力工作,为家庭提供经济支持。
然而,当他变成甲虫后,他的存在变得多余,甚至成为了家庭的负担。
这种转变,正是卡夫卡对现代社会中人的境遇的隐喻。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被异化为劳动的工具,他们的价值往往被衡量为经济利益,而非作为个体的存在。
异化,则是这种变形的必然结果。
卡夫卡的《变形记》作文400字(10篇)
卡夫卡的《变形记》作文400字(10篇)卡夫卡的《变形记》作文400字(篇1)《变形记》是卡夫卡最具代表性的一部短篇小说。
小说的主人卜公格雷高尔是一家公司的旅行推销员,长年累月到处奔波。
在一个普通的早晨,他从不安的睡眠中醒来,突然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
更令他感到不安的是自己没能够按时起床赶火车上班。
他的父母和妹妹看到他没能按时走出自己的房间,都感到极度的惊讶。
然而,尽管他竭尽全力,也没能成功起床。
随后,公司的经理亲自登门询问他迟到的原因,并且威胁他说,如果再不立即去上班就开除他。
在家人和公司经理的催促下,他挣扎着起床去开门。
可是,他的身体变化越来越大,起初还可以说话,但终于完全丧失了人的声音,整个人彻底的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
他的新形象吓跑了经理,几乎吓昏了母亲,于是被父亲粗鲁的用手杖赶回自己的房间。
从此格雷高尔成为家庭中的丑闻,成为亲人们的累赘,与他最亲近的妹妹都不再理解他,并且成了对他误解最深的人。
终于,家人不能够容忍他了,妹妹公然宣布人不能和动物生活在一起而他也由于长期不吃东西,最后悄然死去。
有人说,格雷高尔之所以会变形,就是因为在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下,个人受到迫害,不再可能作为真正的人而存在,因此发生了异化,变成了非人。
其实,我们从细节上可以看出,格雷高尔的变形仅仅是表面上的,他真正的内心仍然执著于以往的一切,没有大的改变。
换言之。
格雷高尔并没有发生本质上的“异化”。
《变形记》中反复提到的是社会主义和家人对格雷高尔的误解,他的“真实形象”——一只巨大的甲虫一再让人们惊恐并遭到无情的拒绝。
在这些心酸的文字下面,潜伏着的是卡夫卡对于“绝对孤独”的体验和对于真正意义上的理解之匮乏的痛苦描述。
卡夫卡笔下的“公司”和“家人”都不能够简单地从字面上去理解,他们绝不仅仅单纯指代他的单位领导或者他自己的父母和妹妹,因为卡夫卡所深切渴望的并不是宽容温暖的情感。
而且,事实上他的生活中视乎并不真正的缺少他们。
变形记论文3000字
变形记论文3000字篇一:变形记论文《外国文学史》期中论文班级:新闻092 姓名:金添学号:070912210格里高尔一家人的“变形”金添(文学院新闻092,070912210)摘要:奥地利作家弗朗茨·卡夫卡是现代主义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他的代表作《变形记》企图规避现实表面,挖掘指向心灵痛苦的。
小说通过“变形”手法,表现十九世纪西方现代文明掩盖下的种种弊端给人们带来的种种心灵创痛,表现众多劳动个体的异化状态。
《变形记》中“变形”的真正指向绝不是人变成虫的意象,而是在格里高尔变形之后给这个家庭每个人带来的生活上思想上的变形,对这些人生活态度、道德观念、价值观、存在主义的变化扭曲的透视。
关键词:变形记;思想;变形《变形记》这一短篇小说,以一种平淡而绝望的笔调开头。
“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
”这是小说的第一句话。
主人公格里高尔一夜好梦之后,他的世界顿时走了样。
在小说中变成甲虫前的格里高尔是一个为替家人还清债务而兢兢业业、忍气吞声工作的青年。
他的全部生活不外乎工作、责任、爱、家庭。
然而终有一天,他身体的形状的变异导致他的生活形状也随之发生变异。
躯体变成了甲虫但仍然有着人的思维和灵魂的格里高尔,躲在沙发底下,狭窄的空间里,观察和聆听着人们的行动和言语。
透过一扇扇“门”,格力高尔看到的只有人性的麻痹,自私冷漠,这让格力高尔更加的痛苦无助与孤独。
他挣扎,乞求聆听,但没有人能懂他,最后格力高尔被世界无情的抛弃,最终干瘪。
小说中,格里高尔变成了一只甲虫之后,家人对他的态度是小说的主要冲突线索。
他的家人从最初的恐惧到爱恨交加,直到最后他们完全对他感到羞耻仇恨,以至于要驱逐他。
表面上变形指的是格里高尔由人变为甲虫,但实际上,在整个过程中家庭的每一个成员三个成员都经历着起伏的“思想变形”。
一、失去赚钱能力的格里高尔的悲剧在故事的一开始,主人公格里高尔从梦中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
试论卡夫卡的《变形记》及异化的主题
试论卡夫卡的《变形记》及异化的主题一、本文概述《试论卡夫卡的《变形记》及异化的主题》是一篇旨在深入探讨弗朗茨·卡夫卡经典作品《变形记》中异化主题的学术论文。
本文将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包括对《变形记》的简要介绍、异化主题的提出、以及文章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通过本文的概述,读者可以对卡夫卡的《变形记》及其异化主题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基础。
《变形记》是卡夫卡的一部重要小说,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和深刻的主题思想而闻名。
该作品通过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由人变成甲虫的荒诞经历,展示了现代社会中人的异化和生存的困境。
本文将重点分析这一异化主题,探讨卡夫卡如何通过这一主题表达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思考。
在本文中,我们将首先介绍卡夫卡及其作品《变形记》的背景和主要内容,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的背景知识。
接着,我们将详细阐述异化主题在《变形记》中的具体表现,包括主人公萨姆沙的异化过程、人与社会关系的异化以及人性的异化等方面。
通过深入分析这些异化现象,我们将进一步探讨卡夫卡对现代社会中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和思考。
本文将总结《变形记》中异化主题的重要性和意义,指出卡夫卡通过这一主题所揭示的社会现实和人类困境的普遍性。
本文还将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卡夫卡作品和异化主题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
二、《变形记》概述《变形记》是卡夫卡最负盛名的短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15年。
这部小说以独特的叙事手法和深刻的社会寓言,描绘了一个普通人变成甲虫后的荒诞遭遇。
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是一个旅行推销员,他忠诚于工作,勤勉于家庭,然而突如其来的身体异化使他从一个有社会地位和职责的人变成了一只无法被社会接纳的甲虫。
这一转变不仅是对个人身份的颠覆,更是对整个社会制度和人际关系的讽刺。
在这部小说中,卡夫卡巧妙地运用了现实与幻想、荒诞与逻辑的结合,使得整个故事充满了强烈的象征意义和深刻的哲学思考。
被遗忘的亲情——卡夫卡《变形记》论文
走失的的亲情——卡夫卡《变形记》中关于亲情的探讨摘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关键字变形、亲情、伤害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正文...................................................................................................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缺失的亲情:亲情不是一味的付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奇怪的陌生感................................................................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隔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已经没有利用价值的你注定将被抛弃...........................................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灾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伤害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卡夫卡《变形记》异化主题论文
卡夫卡《变形记》异化主题论文摘要:卡夫卡用《变形记》以荒诞的手法为我们全面展现了现实世界中的各种异化状态,并在字句间对其进行了强烈的讽刺和批判。
这种人从主体变成被主宰的精神客体的异化,充满痛苦、焦虑和压力的生存状态和孤独苦闷的心理状态真实地存在于社会中。
这是卡夫卡为我们呈现的真实世界,值得我们警醒和反思。
一、异化的构想来源《变形记》讲述了一个人性异化的故事。
天天辛苦工作的推销员格里高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甲虫,无法说话,却仍然拥有人类的思维和思想。
公司代表毫不留情的离开,家人也对他忽视、厌恶。
这一系列的变化让格里高在自责和愧疚中死去,而格里高的死让他的家人松了一口气,决定出去郊游,迎接新的生活。
在卡夫卡的笔下,《变形记》里的人物与人性已发生了异化。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劳动异化理论,20世纪以来,在资本主义社会黑暗的现实中,工人劳动者在资本家的压榨与剥削下,劳动由过去的愉悦变成了迫于生计的重压,由主动劳作变为被动的动作重复。
马克思在《资本论》阐述到:“物对人的统治,死的劳动对活的劳动的统治,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
物质与利益开始凌驾于人们的身心之上,成为支配人的主体,人们则在这种异化中由主体变为精神的客体。
人们的内心开始变得焦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为利益变得冷漠,最终导致了人性的异化、自我的丧失。
卡夫卡拒绝接受这个世界及其价值体系,便试图用这个荒诞的故事反映真实世界,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赤裸裸地暴露在空气中。
《变形记》中的异化有着多个层次和内涵。
二、异化的具体形式及其内涵《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一书中说到:“这部小说的故事其实很简单,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写人变成甲虫。
”格里高由人变虫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异化的过程,并且包含了各种异化的具体形式。
1.人自身的异化。
《变形记》开篇就以存在主义的方式描写了格里高变成了大甲虫的生理变形。
卡夫卡“甲虫”这一意象的选择和塑造是意味深长的,象征了普通人在社会中受到现实的束缚和沉重的负担,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因而发生了自我异化。
卡夫卡《变形记》中的哀伤意识论文
论卡夫卡《变形记》中的哀伤意识摘要:弗兰茨·卡夫卡是20世纪德语文坛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他是一位以写作为生命的保险公司职员,是有着悲惨童年畏惧父亲渴望家庭温暖的儿子,是生活在德语国家中永世漂泊的犹太人中的一员,是要在地狱中寻找建立天国力量的人……读过卡夫卡的作品,不难发现一种深深的哀伤意识萦绕在他的心头。
本篇以小说《变形记》为例,通过对小说主人公及其生活环境的分析探究,挖掘贯穿于卡夫卡整个创作生命过程中的哀伤意识及其对时代的体悟。
关键词:异变哀伤意识(一)、由人到虫的哀伤命运“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
”小说开头,作者用简单平常的语言交代了主人公由人到虫的荒诞遭遇。
“在钟楼上的钟敲响凌晨三点之前,他便一直处于这种空洞和平和的沉思的状态中。
窗户外面的朦胧的晨曦他还经历着了,然后他的脑袋便不由自主地完全垂下,他的鼻孔呼出了最后一丝微弱的气息。
”格里高尔又是这样悄无声息静静的死去了。
作者平静的叙述着主人公的变异与离开,然而在这平实的叙述中,一种淡淡的忧伤飘散开来。
《新编外国文学史》说“小说写旅行员格里高尔一天早晨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大甲虫遭到了家人的厌恶,最后孤独寂寞的死去。
”《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说“这部小说的故事其实很简单,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写人变成甲虫。
”无论如何解读,格里高尔荒诞的命运都是让人哀伤的。
然而更为悲哀是异化后的格里高尔并没有作为一只虫的自觉。
他继续用人的头脑思考,继续用人的感情要求自己和家人。
在发现自己变为虫后,他没有对自身遭遇的惊恐和对未来命运的慌张,而是想到了自己的工作,常年辛劳的奔波、恶劣的饮食以及迟到后老板的怒火。
现在的他是一只变异后的虫,不再归属于正常的人类世界。
在常人的眼中,他应该是生活在某个角落,而不是为家人的生计忧心,为妹妹的音乐梦想愁苦。
甚至在死之前仍旧“怀着深情和爱意回忆着他的家人。
卡夫卡变形记论文
卡夫卡变形记论文卡夫卡变形记论文奥地利德语作家弗兰茨·卡夫卡(Franz Kafka,1883-1924)是20世纪欧洲文坛上一位独特的作家,在现代主义文学中,卡夫卡被称为“荒诞文学之父”。
说起卡夫卡笔下的荒诞世界,人们首先就会想起他的《变形记》,短篇小说《变形记》完成于1912年,1915发表在月刊《白色书刊》10月号上。
这篇小说一经出版,立刻引起了读者的极大讶异与关注。
《变形记》作为卡夫卡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体现了卡夫卡艺术上最鲜明的荒诞特征,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变形记》中的荒诞世界。
一、荒诞变形中透着真实这是一篇典型的卡夫卡式小说。
卡夫卡用简单通俗的语言给我们讲了一个荒诞、非逻辑性的故事情节。
小说写了一个名叫格里高尔·萨姆沙的旅行推销员,一天早晨从梦中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大甲虫,这是一件让人感到多么可怕和难以置信的事情: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
他仰卧着,那坚硬得像铁甲一般的背贴着床,他稍稍抬了抬头,便看见自己那穹顶似的棕色肚子分成了好多块弧形的硬片,被子几乎盖不住肚子尖,都快滑下来了。
比起偌大的身躯来,他那许多只腿真是细得可怜,都在他眼前无可奈何地舞动着。
“我出了什么事啦?”他想。
这可不是梦 (1)接下来,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的行为也是让人匪夷所思:面对突如其来的这个厄运,格里高尔·萨姆沙没有像一般人有的恐惧、害怕,而是非常平静地琢磨他作为一名推销员的艰辛,惦记着他得赶紧上路工作,思考着如何替自己找一个迟到的理由。
他实在觉得“身体挺不错,只除了有些困乏”!这真是一件怪诞离奇、不可思议的事情,甚至连一点儿预兆都没有,更让人觉得荒诞的是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
虽然从外形到生活习性都已经虫化,他的“语言”和声音已让人听不懂,但他仍然有人的思维和理性,有强烈的生存要求和人性本能,清醒地活在人间,依然能感受到他的母亲和妹妹葛蕾特对他的突然“虫化”后的焦急和同情。
关于变形记的论文变形记论文
关于变形记的论文变形记论文《看不见的人》和《变形记》相似的异化不同选择《看不见的人》是美国黑人作家拉尔夫,艾里森的一部被认为是美国黑人文学中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
小说讲述了一位黑人青年在白人主导的社会里饱受种族歧视,不断寻找民族文化和自我身份的过程。
《变形记》是卡夫卡的短篇小说代表作之一,小说描述了公司小职员格里高尔在生活的重压下异化成了一只大甲虫,被亲人唾弃,一步步走向死亡的故事。
在西方物化的社会里,人们在淡薄的人情和亲情中丧失了自我。
人性的扭曲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这两部作品里,两位作者都从“异化”这个角度来描写了主人公人自我价值丧失,以及最终如何选择实现自我价值。
“异化”概念是创始于黑格尔,继承于费尔巴哈,完成于马克思。
黑格尔的异化思想最初表现在对于基督教的“实证性”所作的批判中。
他是继费希特揭示人与自然的异化关系之后,通过思想异化的形式揭示了人与人的异化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异化是人的生产及其产品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
其产生的主要根源是私有制,最终根源是社会分工固定化。
当劳动和劳动产品与劳动者处于对立状态时,劳动是异化的,劳动产品也是异化的;当“人”不再是目的,而成为手段时,人是异化的,人与人之问的关系也是异化的。
一、相似的异化身份问题是一个国家、民族或个人在发展过程中必然遇到的问题。
作品一开始就点明了这个主题:“我一直在寻找自我,曾有过许多只有我自己才能够回答的问题。
我不问自己,却老是去问别人。
只是在经过漫长的时间,体验过种种期望遭到毁灭的痛苦以后,我才获得别人与生俱有的认识:我就是我自己。
”在《看不见的人》中,主人公无名无姓,对身份的探索伴随主人公的成长过程,而对自我的认识和定位是他这一过程中获取的重要认知。
主人公在种族歧视严重的南方小镇上长大。
从懂事起就一直努力按照学校教育所灌输的一套符合白人价值观念来塑造自己。
在白人俱乐部里他为了使演讲继续他吞下口里的血水,为了得到白人的认可他将脱口而出的“平等”改成“义务”。
以卡夫卡的变形计为话题的作文
以卡夫卡的变形计为话题的作文故事里的主人公格里高尔,一觉醒来居然变成了一只大甲虫!这谁能想到啊?要是我哪天早上起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个啥奇怪的东西,估计得吓得灵魂出窍。
仔细想想,这变形背后藏着的东西可真不少。
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他的
家人对他的态度那叫一个大转变。
原本他是家里的经济支柱,大家都依赖着他。
可一旦他变成了甲虫,不能赚钱了,亲情好像就瞬间变得脆弱不堪。
这多让人
寒心呐!难道亲人之间的爱就这么禁不住考验?
再说说格里高尔自己,变成甲虫后的他,内心充满了困惑和痛苦。
他想和
家人交流,想回到过去的生活,但却无能为力。
这就好像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了
一些无法改变的困境,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心里着急却没办法。
其实,卡夫卡写的这个故事,虽然荒诞离奇,但又好像和我们的现实生活
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我们有时候不也会感觉自己像是被困在了某种奇怪的“形态”里,无法挣脱,无法做真正的自己吗?。
《变形记》中真实的普通和变异的人性(论文)
《变形记》中真实的普通和变异的人性变形记的故事大家都不陌生了,主人公格里高尔,有一天你突然醒来,发现自己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
它通过格里高尔变成大甲虫的荒诞故事,展现了现代人丧失自我,在绝望中挣扎的精神状态。
这是一个荒诞而悲哀的故事,这种悲哀是人的悲哀,这种荒诞是悲哀的人所处的那个世界的荒诞。
在某种程度上,卡夫卡认为动物比人类高级,因为它们没有被文明粉饰,故而显得更单纯,更具原生性,更能表现真实。
所以,在《变形记》中,卡夫卡借甲虫之型来揭示现代人的悲哀,而不是直接描写刻画人物。
卡夫卡笔下的异化世界,有着深刻的思想根源和社会根源。
卡夫卡用精细的写实手法,逼真地描绘了格里高尔变形后,在言行习惯、饮食起居和生理器官等各方面发生的具体变化,活画出一只巨大的甲虫——的丑恶形象。
一、格里高尔异化的根源(一)工作的压力首先,小说开篇的第一句话就是“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
”从“不安的睡梦”这一描写,我们就可以率先感受到主人公即使在睡梦中,心里也充满着焦虑、不宁静。
这要从格里高尔的职业说起。
格里高尔是一名旅行推销员,文章中有大量,格里高尔对职业的独白:“啊,天哪,”他想,“我挑上了一个多么累人的差事!长年累月到处奔波。
在外面跑买卖比坐办公室做生意辛苦多了。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格里高尔对自己的职业是厌倦的,极为不满意的,充斥着满肚子牢骚。
除此之外,工作的强度过大,也给格里高尔带了许多负面影响。
比如说,职业病,过分担忧,还有时间焦虑等等。
(二)家庭的重负因为父母欠着老板的债,格里高尔既想反抗上司,又不敢公开反抗;既渴望反抗,又觉得这种反抗有罪。
还有格里高尔的父母、妹妹,整个家庭的生存都依赖着格里高尔的工作,他的父母和妹妹全靠他养活,但她的父母却认为这是理所应当。
对家庭极强的责任感让格里高尔无形中产生了更多负担与压力,在他的潜意识中,应当是极其怕不能继续给家里人供给,这种无形的恐惧与本身十分不容易的工作,就像是把格里高尔两面夹击,使之不由自主的慢慢扭曲变形。
关于变形记的论文变形记论文
关于变形记的论文变形记论文《看不见的人》和《变形记》相似的异化不同选择《看不见的人》是美国黑人作家拉尔夫,艾里森的一部被认为是美国黑人文学中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
小说讲述了一位黑人青年在白人主导的社会里饱受种族歧视,不断寻找民族文化和自我身份的过程。
《变形记》是卡夫卡的短篇小说代表作之一,小说描述了公司小职员格里高尔在生活的重压下异化成了一只大甲虫,被亲人唾弃,一步步走向死亡的故事。
在西方物化的社会里,人们在淡薄的人情和亲情中丧失了自我。
人性的扭曲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这两部作品里,两位作者都从“异化”这个角度来描写了主人公人自我价值丧失,以及最终如何选择实现自我价值。
“异化”概念是创始于黑格尔,继承于费尔巴哈,完成于马克思。
黑格尔的异化思想最初表现在对于基督教的“实证性”所作的批判中。
他是继费希特揭示人与自然的异化关系之后,通过思想异化的形式揭示了人与人的异化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异化是人的生产及其产品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
其产生的主要根源是私有制,最终根源是社会分工固定化。
当劳动和劳动产品与劳动者处于对立状态时,劳动是异化的,劳动产品也是异化的;当“人”不再是目的,而成为手段时,人是异化的,人与人之问的关系也是异化的。
一、相似的异化身份问题是一个国家、民族或个人在发展过程中必然遇到的问题。
作品一开始就点明了这个主题:“我一直在寻找自我,曾有过许多只有我自己才能够回答的问题。
我不问自己,却老是去问别人。
只是在经过漫长的时间,体验过种种期望遭到毁灭的痛苦以后,我才获得别人与生俱有的认识:我就是我自己。
”在《看不见的人》中,主人公无名无姓,对身份的探索伴随主人公的成长过程,而对自我的认识和定位是他这一过程中获取的重要认知。
主人公在种族歧视严重的南方小镇上长大。
从懂事起就一直努力按照学校教育所灌输的一套符合白人价值观念来塑造自己。
在白人俱乐部里他为了使演讲继续他吞下口里的血水,为了得到白人的认可他将脱口而出的“平等”改成“义务”。
卡夫卡的变形记论文
论《变形记》中的变形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 08级三班刘莹 1044408106摘要:变形,英语单词为deformation,指物体在外来因素作用下产生的形状和尺寸的改变。
卡夫卡的《变形记》讲述的是由人变虫的人的异化的故事,这种荒谬的变形在家庭、社会外在因素的影响下,却不单单是一种物化的变形,更深层次上,我们看到了扭曲的人的变化,亲情的沦丧以及时代的焦虑。
关键词:变形;物化变形;精神变形;人的异化;焦虑;荒谬。
变形,变形,英语单词为deformation,指物体在外来因素作用下产生的形状和尺寸的改变。
弗兰茨·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叙述了主人公格里高尔在一天早上意外的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大甲虫的荒诞故事。
一般认为,卡夫卡的《变形记》中所谓的“变形”,是指格里高尔由人变成甲壳虫的故事,而《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这样说:“这部小说的故事其实很简单,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写人变成甲虫。
”[1],无独有偶,《世界文学名著选读》为我们这样解读:“《变形记》⋯⋯细腻描写了人物变形前后的全过程。
”[ 2 ]为我们作出解释的还有《世界文学史纲》,它如是说:“卡夫卡的《变形记》描写的是人变成虫的荒诞离奇故事。
”[ 3 ]《新编外国文学》则这样说:“小说写旅行员格里高尔一天早晨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大甲虫, 遭到了家人的厌弃, 最后孤独寂寞地死去。
”[4]无论如何解读,我们从中把握到的,都是这样的字眼:人到虫的荒诞。
但是卡夫卡笔下的变形,是否只有这一种简单的形态呢?显然不是,除去外在物化的变形,最震撼人心灵的也最体现卡夫卡艺术永恒性的却是精神层面的异化和变形,因为它让我们从荒诞中见到了我们人类自己,目睹了自己的人性的异化,见证了亲情的沦丧,也窥到了整个时代的焦虑。
一.由人到虫的荒诞变形在小说的开头,小说的开头这样写道:“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大甲虫。
卡夫卡变形记论文
本科课程论文姓名杨倩琼班级汉语言专升本131学号201350513104课程名称外国文学任课老师吴剑《变形计》中的人物浅析摘要:《变形计》讲述的是以旅行推销员为生的主人翁-格里高尔.萨姆沙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
身体的变化,亲人对自己态度的变化都让格里高尔的人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变形记》是卡夫卡的代表作之一,也体现了卡夫卡艺术上最为鲜明的荒诞特色。
关键字:格里高尔葛蕾特甲虫一、格里高尔文中的格里高尔,是一个工作勤勤恳恳,善良弱者的形象。
旅行推销员这个职业对他来说,是一个累人的差使,长年累月在外奔波,不仅饮食低劣无规律,而且也没有推心置腹的朋友可以互相依赖和倾诉,每天浑浑噩噩的上班下班。
格里高尔心里虽有抱怨,但从没想过放弃,因为父母欠的债要靠这份工作来偿还,还需五六年才能解脱,所以格里高尔还是为此坚持着。
在他变成一只甲虫后,却没有任何过激的反应,而是坦然自若的状态,一句心里活动“我出了什么事?”道出了唯一的反应。
我想这对他来说就是一场噩梦,但他却如此淡定,仿佛早有准备似的,让人开始难以理解。
在通读整篇小说之后,会发现格里高尔变身为甲虫与整个社会是相关的,社会的生存压力,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是导致格里高尔惨剧的发生。
变身后,他还是为接下来赶车上班,领导对他迟到的态度一系列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预想,这就说明了他是个有责任心的人,他对这个家庭有担当,不想因为自己连累家人。
小说第一部分说到,家人敲门叫他起床时,他暗自为自己锁门的行径感到庆幸,这一点说明了格里高尔与家人的关系并不亲昵。
在变身后,听着父母,妹妹的谈话,一开始他因能让家人住在这样一个不错的房子里生活而感到自豪,但又害怕因为自己,这一切的平静、舒适与满足的日子都要恐怖的告一结束。
五年没做事的父亲,身材因此发胖,行动也多有不便的他也面临着外出工作;患有气喘病的母亲,不能挣钱养家,只能在家干干家务活;而年仅十七岁的妹妹,花样年华,应该尽情享受着少女生活的年纪,也因家境的变化而需外出找工作度日等等情况都让格里高尔感到苦恼和自责。
卡夫卡《变形记》
卡夫卡《变形记》以《变形记》为例,浅析西方现代派表现主义文学表现主义文学是20世纪初至三十年代盛行于西方世界的一种文艺思潮,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出现最早的一个思潮流派。
被誉为“西方现代派文学之父”的奥地利作家弗兰茨卡夫卡,也是表现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而以其精湛的写作艺术对西方表现主义文学乃至现代派文学产生重要影响。
以下,我将以卡夫卡的代表作品《变形记》为例,浅析对于表现主义文学的认识。
卡夫卡的短篇小说《变形记》发表于1915年,代表着卡氏艺术上的最高成就,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小说主人公格里高尔是一家公司的流动推销员,一天早晨醒来,突然发现自己变成了长着细腿的大甲虫。
从此厄运降临。
他丢失了工作,遭到家人的厌弃。
他有人性,有人的思维和心理,恐惧感与灾难感缠绕着他。
他有具有了虫性,喜欢爬行,吃霉变的事物。
因为格里高尔不能继续赚钱,家境每况日下。
尽管家人都勤快工作,也无法维持基本生活。
大家视格里高尔为累赘、怪物。
格里高尔终于在孤独、寂寞与自惭形秽中悄然死去。
家人如释重负,心情愉悦地道城外郊游,谈起了新的梦想和美好的前途。
表现主义文学往往通过扭曲、变形、异化等方法表现现实生活。
卡夫卡的《变形记》际上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在重重压迫下,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而导致的“异化”现象,这种异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人的异化、人与社会关系的异化。
弗洛伊德认为,文明的发展是有缺陷的,因为它总的来说是建立在压抑本能的基础之上。
文明社会长期以来形成对自然本能的偏见,被压抑的本能只好以象征性的曲折方式得到满足,否则,人就会产生疾病。
主人公格里高尔就是被扭曲,被异化了。
格里高尔虽然不满于现实社会,现实工作,但是他又无力改变现实社会,既不愿意继续这种恼人的工作,又不能与家庭唯一的经济来源彻底决裂,更是无法挣脱家庭责任的束缚,于是陷入到孤立无援,身不由己,焦虑痛苦却又无可奈何的状态。
小说开头一句,主人公就已经变形,然后他想到的就是“啊,天哪,我挑了一件多么累人的差事!”可见他很快就接受了自己变形这一事实。
变形记的审美艺术探析论文
变形记的审美艺术探析论文变形记的审美艺术探析论文《变形记》作为卡夫卡表现主义的力作之一,其艺术特点正如他的小说描述的一样,充满“变形”。
卡夫卡因自己的血统而深感自己是一个被排斥于人类世界之外的“无家可归的异乡人”,他用一个独特的视角来审视人们司空见惯的社会,用他的小说来阐释社会的“异化”现象,人和人之间、人和社会之间、人自身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最惊人的变化就是“人非人”。
卡夫卡抓住这一点,巧妙地把人变成“甲虫”,在《变形记》这篇小说中运用“陌生化”的审美艺术,开篇即抓住了读者的眼球,满足读者的审美期待,达到了意想不到的审美效果。
这一“陌生化”审美特点贯穿于20世纪的西方文学之中,树立起了一种全新的价值观念和审美心态。
卡夫卡在《变形记》中以“甲虫”的视角更加细致入微地探察这个社会,就像把人们司空见惯的社会置于一个显微镜下观察一样。
卡夫卡用这种非同寻常的“非人”的视角审视当时的社会以及各种人性问题,对其主题的刻画也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变形记》中人物描写的变形非常突出、特别,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人物外貌描写的变形纵观欧美的文学史,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发展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从上古时代对伟大的英雄神祇、皇亲显贵的人物描写,到描写第三等级的人物,再到后来俄国文学中描写的“小人物”,人物地位从显赫变得越来越平凡,性格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从高贵到平凡乃至卑微。
卡夫卡独具一格,用一只微不足道的“虫子”来担当主人公,这种巨大的跨越让读者更为震惊,而且这种震惊在小说开头第一句就迎面袭来:格里高尔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大甲虫。
这让读者始终处于一种耳目一新的“陌生化”氛围中,传达出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
当然,虽然主人公变成了一只渺小的虫子,但是一粒沙里看世界,一只虫子也能让读者见微知著。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通过反映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的沧桑陌路来阐释社会的异化:恐惧、孤独、迷惘、绝望。
人类从叱咤风云的大英雄、掌控自我命运的主宰者、高贵显赫的天生贵胄,沦落为渺小可悲可怜的“小动物”,就像卡夫卡自己所说的,“不断欲动的生活纽带把我们拖向某个地方……我们就像物品、对象,而不像活人”[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变形记》中的变形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 08级三班刘莹 1044408106
摘要:变形,英语单词为deformation,指物体在外来因素作用下产生的形状和尺寸的改变。
卡夫卡的《变形记》讲述的是由人变虫的人的异化的故事,这种荒谬的变形在家庭、社会外在因素的影响下,却不单单是一种物化的变形,更深层次上,我们看到了扭曲的人的变化,亲情的沦丧以及时代的焦虑。
关键词:变形;物化变形;精神变形;人的异化;焦虑;荒谬。
变形,变形,英语单词为deformation,指物体在外来因素作用下产生的形状和尺寸的改变。
弗兰茨·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叙述了主人公格里高尔在一天早上意外的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大甲虫的荒诞故事。
一般认为,卡夫卡的《变形记》中所谓的“变形”,是指格里高尔由人变成甲壳虫的故事,而《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这样说:“这部小说的故事其实很简单,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写人变成甲虫。
”[1],无独有偶,《世界文学名著选读》为我们这样解读:“《变形记》⋯⋯细腻描写了人物变形前后的全过程。
”[ 2 ]为我们作出解释的还有《世界文学史纲》,它如是说:“卡夫卡的《变形记》描写的是人变成虫的荒诞离奇故事。
”[ 3 ]《新编外国文学》则这样说:“小说写旅行员格里高尔一天早晨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大甲虫, 遭到了家人的厌弃, 最后孤独寂寞地死去。
”[4]无论如何解读,我们从中把握到的,都是这样的字眼:人到虫的荒诞。
但是卡夫卡笔下的变形,是否只有这一种简单的形态呢?显然不是,除去外在物化的变形,最震撼人心灵的也最体现卡夫卡艺术永恒性的却是精神层面的异化和变形,因为它让我们从荒诞中见到了我们人类自己,目睹了自己的人性的异化,见证了亲情的沦丧,也窥到了整个时代的焦虑。
一.由人到虫的荒诞变形
在小说的开头,小说的开头这样写道:“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大甲虫。
他仰卧着,那坚硬得像铁甲一般的背贴着床,他稍稍抬了抬头,便看见自己那穹顶似的棕色肚子分成了好多块弧形的硬片,被子几乎盖不住肚子尖,都快滑下来了。
比起偌大的身躯来,他那许多只腿真是细得可怜,都在他眼前无可奈何地舞动着”。
简单的语言,就将一个不可思议的故事呈现在了读者面前,平淡的就像在讲述无关痛痒稀松平常的故事一样。
可事实上作者没有交待任何原因,而是在下面用大量的篇幅来描写周围环境和他的心理活动。
他发现自己变成了大甲虫,惊慌而忧郁。
他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人变成了“非人”,而作为一个大甲虫,他已经失去了掌握自己的命运的权利,而作为人的安全的需要,也难以得到保障和尊重。
格里高尔何以会发生这种看似不可能的变形呢?小说其实给了我们答案,“我挑上了一个多么累人的差事!长年累月到处奔波。
在外面跑买卖比坐办公室做生意辛苦多了。
再加上还有经常出门的那种烦恼,担心各次火车的倒换,不定时的、劣质的饮食,而萍水相逢的人也总是些泛泛之交,不可能有深厚的交情,永远不会变成知己朋友。
让这一切都见鬼去吧!”可见,工作辛劳,饮食低劣,友情淡薄,心里烦恼是他异化的一方面原因。
另一方面还债的心理压力大,受老板的气,使他一直生活在重压之下。
“我若不是为了父母的缘故而克制自己的话,我早就辞职不干了。
”从他丰富的内心活动中,我们发现,沉重的社会压力,家庭
压力已经让格里高尔的身心开始分离:他是排斥自己的工作的,但是为了替父亲还债,为了维持家庭,甚至为了妹妹的音乐梦想,他又不得不奔波劳碌,挤着笑脸对上司对客户,所以,即使变成了一只大甲虫,他的意识里也仍然是要赶着火车去工作。
起先变成虫子的恐慌的心理慢慢发生变化,格里高尔继而想到的是他的家庭,失去了他的家庭将何以为继,紧接着是强烈的自责和忧虑,当他一虫子的身份存在在这个家庭当中时,亲人感情的疏离、淡漠演变至最后的痛恨成为它死亡的精神上的毒苹果,最终他怀着甚至比妹妹还要强烈的最自己的憎恨死去。
与格里高尔始终眷恋着家庭的感情相比,他的外在物化形态真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从精神上,他却始终是一个独立存在的真实的人。
而残忍的丢下苹果咬了儿子命的父亲,动辄昏倒在地、毫无主见的母亲,以及起初关心照顾哥哥后来最痛恨他的妹妹,他们的异化却是小说中最触目惊心的部分。
他们让我们看到,在资本主义体制下生活对人的异化,人的感情淡漠,亲情爱情都在利益中被瓦解蚕食殆尽,除去冰冷的机器和赤裸裸的欲望,我们感觉不到世界和人情的温存,人已经沦丧为金钱权利的工具。
二.精神层面的变形
格里高尔是家里的经济支柱,但是随着他的“变形”,整个家庭、他的言行习惯、饮食起居和生理器官的变化也相应的发生了变化,而他的待遇也是每况愈下。
发展到后来,他的房间变成了堆放杂物的地方,与那些或是垃圾或是本来该扔却还舍不得扔掉的东西呆在一起,这其实也暗示了格里高尔的地位:在家人眼里,他已经没有成为人的可能,他已经是可有可无或者说没有价值的存在,所以他对甜牛奶、白面包这些过去喜欢的食物,现在却怀着本能的厌恶。
而腐烂了的蔬菜、晚饭剩下的肉骨头、过去吃不得的乳酪,都成了今日的佳肴。
天花板成了他踱步的地方,沙发底成了他的温床。
总之,格里高尔失去了人之为人的存在形态以及一切可能性。
而作为虫子的格里高尔自己也从这些变化中放弃了自己,最后,以一句虫子尸体的形态离开这个荒诞的世界。
所有这些外在形态的变化都可以从人的精神世界中找到相应的关照。
父亲弄伤了他,母亲畏惧他,甚至连他一心爱护的妹妹最后都成了最仇视他的人,卡夫卡对亲情的失望在作品中展露无疑。
在致奥斯卡·波拉克的信中他更明确地说:“我们像一群在森林中迷路的孩子一样感到孤独”。
甚至, 在自己家中他也感到陌生和孤独, 他曾说“现在我在我的家庭里, 在那些最好的、最亲爱的人们中间, 比一个陌生人还要陌生。
[5]因此, 小说呈现出的是“变形”的直接后果: 与世界及人群的隔绝感、陌生感、不被认同感,同时也传达出这样一个信息:在生存竞争的高压下,人被异化为非人,人的本性失落,人际关系异化。
主人公变形后,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利害关系被暴露无遗。
一切亲情都化为乌有,社会家庭温情的面纱被无情的剥落。
三.荒诞背后的真实与焦虑
《变形记》的荒诞是现代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精神世界的一曲哀歌,卡夫卡用直白冷静的笔调将所有的彷徨、苦闷、无助、忧郁囊括其中,将人与人之间暗藏的利益关系赤裸裸的呈现在世人面前。
它的荒诞体现在情节的荒诞语言的荒诞两方面。
在情节方面,为了夸张而又真实的再现这种人与人之间的这种异化,卡夫卡设计了一个荒唐的故事,一个人被异化为虫的故事。
格里高尔,变成甲虫以前的他是家里的顶梁柱,负责赡养父母,照顾妹妹。
勤劳、善良的格里高尔有着一份稳定的工作,他也因此受到家人的赞赏和尊重。
但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看似平凡的普通人,却在不自觉中被现实吞噬着。
变成甲壳虫的格里高尔“有的只是无数细小的
腿,它们一刻不停地向四面八方挥动,而他自己都完全无法控制”。
卡夫卡用极度夸张的手法表现格里高尔从人变虫这一种虚妄的荒诞,写出了现实主义所写不出的味道,在讽刺荒诞之余,更添了几分荒凉与辛酸。
荒诞的故事需要一个有力的载体,卡夫卡荒诞的语言艺术也在小说里展露无疑。
父亲“决心要轰炸他了”,其中一只“正好打中了他的背并且还陷了进去”,妹妹对他也由同情变成嫌恶,拍着桌子恶狠狠地说“: 一定要把他弄走”“再也无法忍受了”。
亲人们的种种言行刺激着格里高尔,伤害着他,比之嵌入他身体的那个苹果,这才是杀死他最大的毒苹果。
所以在小说的结尾,卡夫卡才写下了那样温柔的句子:“他怀着温柔和爱意想着自己的一家人。
他消灭自己的决心比妹妹还强烈呢,只要这件事真能办得到。
”这种至死还怀着仁爱的虫子就这样死在了人性的淡漠中,何其辛酸!卡夫卡曾说,人们“互相间都有绳索连接着,如果哪个人身上绳子松了,他就会悬吊在空中,比别人要低一段,那就够糟了;如果哪个人身上的绳索全断了,他跌落下去,那就可怕极了。
所以必须与其他人捆在一起”。
[ 6 ]卡夫卡用文字将我们引向了一个不容我们回避的现实:在以金钱为中心的现代社会中,人类的本性是失常的。
人类无法选择自己的命运,在面对这样的命运时人类是何等的苍白无力。
而在利益与金钱的面前,人类的感情变得苍白而无力,汇成了这个时代焦虑。
参考文献
[ 1 ] [法]刘象愚等. 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M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210.
[ 2 ] 陶德臻等. 世界文学名著选读(第五册) [M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2: 86.
[ 3 ] 蒋承勇主编. 世界文学史纲[M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第3版) : 308.
[ 4 ] 蒋承勇主编. 新编外国文学[M ].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278.
[5]叶廷芳:《卡夫卡散文》,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6]叶挺芳1卡夫卡全集(第7 卷) [M ] 1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