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网络定位和发现技术-《物联网技术基础教程》PPT课件
2024《物联网技术》ppt课件完整版
•物联网技术概述•物联网感知层技术•物联网网络层技术•物联网应用层技术•物联网在智能家居领域应用•物联网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应用•物联网在智慧城市领域应用•物联网技术挑战与未来发展目录物联网定义与发展历程物联网定义发展历程物联网体系架构与技术特点物联网体系架构技术特点物联网应用领域及前景展望应用领域前景展望传感器技术及应用传感器定义与分类详细介绍传感器的概念、功能以及不同类型传感器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传感器工作原理深入剖析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包括信号采集、转换和处理等过程。
传感器在物联网中的应用举例说明传感器在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环境监测等物联网领域中的具体应用。
射频识别(RFID)技术及应用RFID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01RFID技术特点与优势02RFID在物联网中的应用案例03定位与跟踪技术及应用定位技术分类与原理跟踪技术及应用定位与跟踪技术在物联网中的综合应用01020304 ZigBee技术Wi-Fi技术LoRa技术NB-IoT技术以太网技术现场总线技术PLC电力线通信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物联网网关中间件技术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边缘计算技术物联网网关与中间件技术1 2 3云计算基本概念大数据处理技术云计算与物联网的结合云计算与大数据处理技术物联网安全与隐私保护技术隐私保护技术物联网安全挑战针对物联网中的隐私泄露问题,采用加密、匿名化、访问控制等技术手段,保护用户的隐私信息。
安全防护策略物联网应用平台与开发工具物联网应用平台开发工具与编程语言应用案例与解决方案智能家居系统架构与功能系统架构功能特点数据传输与处理物联网技术负责将设备采集的数据传输到云端或本地服务器,并进行处理和分析,为智能控制提供数据支持。
设备连接物联网技术通过无线或有线方式将家居设备连接起来,实现设备间的互联互通。
智能控制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家居系统可以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的控制,如自动调节室内温度、湿度、光照等。
物联网在智能家居中的关键作用小米米家智能家居系统亚马逊Echo智能家居系统苹果公司HomeKit智能家居系统智能家居典型案例分析工业自动化现状及发展趋势现状发展趋势未来工业自动化将朝着智能化、网络化、柔性化方向发展,实现更加高效、精准、灵活的生产方式。
物联网技术导论 第6章 定位技术与位置服务
6.2 定位技术
8 — —
卫星导航系统定位技术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BDS)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vigation
Salte System, BDS)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
导航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
段三部分组成,现阶段由55颗卫星提供服务。
系统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
导航与定位系统
导航与定位系统的基本任务就 是以某种手段或方式,引导运行体 安全、准确、便捷、经济地在规定 时间内按一定的路线到达目的地。 在导航过程中,系统要实时、连续 地给出运行体的位置、速度、加速 度、航向等参数。
6.1 定位技术概述
4 — —
定位技术分类
➢ 按照用户使用时相对依从关系分类
• 自备式(自主式)导航系统 • 他备式(非自主式)导航系统
GPS是美国的 卫 星 导航定位系 统,能连续地为用户提供三维位置、 三维速度和时间信息,定位精度优 于10m,测速精度优于0.1m/s,计 时精度优于10ns。GPS是目前全球 使用最多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6.2 定位技术
7 — —
卫星导航系统定位技术
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 (GLONASS) 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 (GALILEO)
6.2 定位技术
6 — —
卫星导航系统定位技术
子午仪卫星导航系统 (Transit)
全球定位系统 (GPS)
Transit是美国的导航定位卫星 系统,又称海军卫星导航系统 (GNSS)。这是全球首个卫星导 航系统,Transit系统卫星星座由6 颗卫星组成,部署在6个轨道面, 卫星运行于距地面1100千米的圆形 极轨道。为了消除电离层产生的误 差,在150Mhz和400MHz两个频 率播发导航信号,定位精度50米。
物联网技术基础课件
物联网技术基础课件在物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了解和掌握物联网技术的基础知识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通过讲解物联网技术的基础概念、架构和应用领域,帮助读者对物联网技术形成全面的认识。
1. 概述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IoT)是指通过互联网连接各种物理设备,使其能够相互通信和交互的一种网络技术。
物联网的出现将实现物与物之间的无缝连接,为创造智能城市、数字化生活和工业智能化等领域提供了广阔的可能性。
2. 物联网技术架构物联网技术架构包括感知层、传输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感知层是指物理设备和传感器,负责采集环境数据;传输层通过无线、有线等方式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至网络层;网络层负责数据处理和存储,并将数据传输至应用层,应用层则负责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应用。
3. 物联网技术的关键技术3.1 传感技术:物联网的基础是通过各种传感器采集环境数据,传感技术的发展使得物联网能够搜集更多的数据。
3.2 通信技术:物联网中设备之间的通信需要采用无线传输技术,比如蓝牙、WiFi、LoRa等,确保设备之间能够实时交互和通信。
3.3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由于物联网涉及到大量的个人隐私数据,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3.4 大数据分析技术:物联网所产生的数据量庞大,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准确掌握数据的特征和蕴含的价值。
4.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领域4.1 智能家居:通过将家中各种设备接入物联网,实现远程控制和智能化管理,提高生活的便利性和舒适度。
4.2 智慧城市:将城市中的各种设备、设施和公共服务连接起来,实现城市管理的智能化,提高城市的规划和运行效率。
4.3 工业自动化: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设备之间的自动化协作和数据的实时监测,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4.4 农业领域:物联网技术能够实时监测农田的土壤湿度、气温等因素,并通过自动化系统进行精准的灌溉和施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5. 物联网技术的挑战和发展趋势物联网技术面临着数据安全、网络稳定性、设备互操作性等方面的挑战。
《物联网技术案例教程》课件__第6章
TDoA定位的单支双曲线示例
2
目标
2
目标 3
1
1
双曲线交叉点作为TDoA定位结果的示例
基于TDoA技术的目标定位方法是根据时延估计来计算目标位 置,第一步估计出目标与不同传感器之间的TDoA值,第二步根 据带噪声的几组TDoA值确定目标位置。 近十年来TDoA定位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它通过测量目标信号 到达多个传感器的时间差来确定相应的距离差,由多个测量值构 成一组定位方程。
通常节点发射功率是已知的,将发射功率带入上式,并乘以 10:
这里A表示距发射机1米处的信号强度,是一个经验参数,可通
过统计测量距发射机1米处的功率值来得到。 上式的左半部分10lgPR是接收信号强度的分贝毫瓦表达式,则
以dBm形式表示的接收信号强度(RSSI)可写成下列表达式:
无线信号接收强度指示与传播距离之间的关系
点(它们至锚点的距离已知)的距离消息,则接收节点可 计算出它至锚点的距离。
欧几里德方法计算距离的过程示例
S d e c
S' N1 d e R1 a b
R2
锚点
N2
2、根据距离计算位置的方法
在测量得到一组距离之后,可以采用多边测量法计算出待定位
节点的坐标,也可以采用计算量很小的极小极大法。
(1) 多边测量法
从理论曲线可以看出,无线信号在传播过程的近距离上信号衰减 相当厉害,在远距离上的信号呈缓慢线性衰减。
(2) 到达时间 (ToA)
ToA方法是通过测量传输时间并乘以信号的传播速度,来估算
两节点之间的距离。
ToA测距方法常采用无线电信号,也可以采用其他信号,如射 频、声学、红外和超声波信号等。
20世纪40年代出现了双曲线无线定位理论,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
物联网概述-《物联网技术基础教程》PPT课件
精选PPT课件
32
1.3.2 物联网技术体系
② 安全和隐私技术
• 包括安全体系架构、网络安全技术、“智能物 体”的广泛部署对社会生活带来的安全威胁、 隐私保护技术、安全管理机制和保证措施等。
2
物联网的定义
3 物联网技术体系
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
精选PPT课件
2
1.1 物联网的起源与发展
• 物联网作为一种模糊的意识或想法而出现,可 以追溯到上世纪末。1995年比尔·盖茨在《未 来之路》一书中就已经提及类似于物品互联的 想法,只是当时受限于无线网络、硬件及传感 设备的发展,并未引起重视。
精选PPT课件
20
1.3.1 物联网技术概论
• 物联网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它所涉及的核心技 术包括IPv6技术、云计算技术、传感技术、 RFID智能识别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等。
• 因此,从技术角度讲,物联网专业主要涉及的 专业有: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电子与电气工程、 电子信息与通讯、自动控制、遥感与遥测、精 密仪器、电子商务等等。
1011物联网的起源与发展在我国2009年8月总理视察无锡中科院物联网技术研发中心时指出并强调要尽快突破物联网核心技术把传感技术和td的发展结合起来此后我国官方对物联网的多次提议和众多规划表示我国物联网的发展已正式提上议事日程
第 I 章 物联网概述
精选PPT课件
1
学习任务
本章主要涉及:
1 物联网的起源与发展
• 网络管理技术重点包括管理需求、管理模型、 管理功能、管理协议等。
《物联网技术》PPT课件
数据显示,2008年全球RFID市场规模已从2007年的 49.3亿美元上升到52.9亿美元,这个数字覆盖了RFID市场 包括标签、阅读器、其他基础设施、软件和服务等的方方 面面。RFID卡和卡相关基础设施将占市场的 57.3%,达 30.3亿美元。来自金融、安防行业的应用将推动RFID卡类 市场的增长。
感知层 网络层 应用层
感知层
感知层有各种传感器以及传感器网关构成,包括二 氧化碳浓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二维码标 签、RFID标签与读写器、摄像头、GPS等感知终端。
感知层的作用相当于人的眼耳鼻喉和皮肤等神经末梢 ,它是物联网获识别物体,采集信息的来源,其主要功能 是识别物体,采集信息。
网络层
网络层由各种私有网络、互联网、有线和无线通信网 、网络管理系统和云计算平台等组成,相当于人的神经中 枢和大脑,负责传递和处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
应用层
应用层是物联网和用户(包括人、组织和其他系统)的接 口,它与行业需求结合,实现物联网的智能应用。
RFID——射频识别技术
作为物联网发展的排头兵,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简称 RFID)成为了市场最 为关注的技术。
环境监控和对象跟踪
利用多种类型的传感器和分布广泛的传感器网络,可 以实现对某个对象的实时状态的获取和特定对象行为的监 控,如使用分布在市区的各个噪音探头监测噪声污染,通 过二氧化碳传感器监控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通过GPS 标签跟踪车辆位置,通过交通路口的摄像头捕捉实时交通 流程等。
对象的智能控制
其目的是按约定的协议,实现物与物、物与 人,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 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 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定位系统》课件
系统安全与隐私保护的完善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随着物联网定位系统的广泛应用,系统安全与隐私保护问 题越来越受到关注,需要不断完善相关措施。
为了确保用户的位置隐私和数据安全,需要采取一系列的 安全措施和技术手段,如数据加密、访问控制、隐私保护 算法等。未来,系统安全与隐私保护将成为物联网定位系 统的重要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总结词
物联网定位系统在智慧城市领域的应用,可以提高城 市管理和服务水平。
详细描述
物联网定位系统可以用于城市设施的监测和管理、公 共安全监控、城市交通管理等方面,提高城市管理和 服务水平。例如,在公共安全监控方面,该系统可以 实时监测人员和物品的位置信息,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并采取相应措施,保障城市安全。
VS
详细描述
物联网定位系统可以实时监测道路交通情 况,提供实时的交通信息和路况预测,帮 助驾驶员选择最优路线,缓解交通拥堵。 同时,该系统还可以通过车辆定位和轨迹 记录,提高交通事故的应急处理效率和安 全性。
智能安防
总结词
物联网定位系统在智能安防领域的应用,可 以提高安全监控和预警能力。
详细描述
物联网定位系统可以实时监测人员和物品的 位置信息,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发出预警, 提高安全监控的效率和预警能力。例如,在 监狱、银行等重要场所,该系统可以用于监 控人员和物品的位置和移动轨迹,保障场所 安全。
特点
高精度、实时性、低功耗、广泛覆盖范围、高度集成和灵活 性。
系统组成与架构
系统组成
物联网定位系统主要由定位终端、通 信网络、定位服务器和应用程序接口 (API)组成。
架构
物联网定位系统的架构通常包括感知 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感知层负责采 集位置信息,网络层负责传输数据, 应用层负责处理和应用数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9
6.2.1. GPS构成
② 地面控制系统
• 地面控制系统由监测站、主控制站、地面天线 所组成,主控制站位于美国科罗拉多州春田市。 地面控制站负责收集由卫星传回之讯息,并计算 卫星星历、相对距离,大气校正等数据。
③ 用户设备部分
.
13
6.2.2. GPS工作过程
• 当GPS卫星正常工作时,会不断地用1和0二进制码 元组成的伪随机码发射导航电文。
• 导航电文包括卫星星历、工作状况、时钟改正、电 离层时延修正、大气折射修正等信息。它是从卫星 信号中解调制出来,以50b/s调制在载频上发射的。
• 当用户接受到导航电文时,提取出卫星时间并将其 与自己的时钟做对比便可得知卫星与用户的距离, 再利用导航电文中的卫星星历数据推算出卫星发射 电文时所处位置,用户在大地坐标系中的位置速度 等信息便可得知。
.
15
6.2.2. GPS工作过程
GPS卫星信号接收工作原理
.
16
6.2.3. GPS定位计算
• GPS定位的基本原理是根据高速运动的卫星瞬 间位置作为已知的起算数据,采用空间距离后 方交会的方法,确定待测点的位置。
第 6 章网络定位和发现技术
.
1
学习任务
本章主要涉及:
1 GPS全球定位系统
2
蜂窝基站定位
3 新兴定位系统( AGPS )
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
.
2
学习任务
本章主要涉及:
4 无线室内环境定位 5 传感器网络节点定位技术 6 传感器网络时间同步技术
Click to add titl工作过程
• GPS导航系统的基本原理是测量出已知位置的卫星 到用户接收机之间的距离,然后综合多颗卫星的数 据就可知道接收机的具体位置。
• 要达到这一目的,卫星的位置可以根据星载时钟所 记录的时间在卫星星历中查出。
• 而用户到卫星的距离则通过纪录卫星信号传播到用 户所经历的时间,再将其乘以光速得到(由于大气 层电离层的干扰,这一距离并不是用户与卫星之间 的真实距离,而是伪距(PR).
.
3
6.1 位置服务
• 位置服务(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s) 又称定位服务,
• LBS是由移动通信网络和卫星定位系统结合在 一起提供的一种增值业务,通过一组定位技术 获得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如经纬度坐标数据), 提供给移动用户本人或他人以及通信系统,实 现各种与位置相关的业务。
• 接收机硬件和机内软件以及GPS 数据的后处理软 件包构成完整的GPS 用户设备。
.
11
6.2.1. GPS构成
• GPS 接收机的结构分为天线单元和接收单元 两部分。接收机一般采用机内和机外两种直流 电源。关机后,机内电池为RAM存储器供电, 以防止数据丢失。
• 目前各种类型的接受机体积越来越小,重量越 来越轻,便于野外观测使用。
• 用户设备部分即GPS 信号接收机。其主要功 能是能够捕获到按一定卫星截止角所选择的待 测卫星,并跟踪这些卫星的运行。
.
10
6.2.1. GPS构成
• 当接收机捕获到跟踪的卫星信号后,就可测量出 接收天线至卫星的伪距离和距离的变化率,解调出 卫星轨道参数等数据。
• 根据这些数据,接收机中的微处理计算机就可按 定位解算方法进行定位计算,计算出用户所在地 理位置的经纬度、高度、速度、时间等信息。
.
8
6.2.1. GPS构成
• GPS全球定位系统由空间部分、地面控制系统和用 户设备部分三部分组成。
① 空间部分
• GPS的空间部分是由24颗卫星组成(21颗工作卫星, 3颗备用卫星),它位于距地表20200km的上空,均 匀分布在6 个轨道面上,轨道倾角为55°。
• 卫星的分布使得在全球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可观 测到4 颗以上的卫星,并能在卫星中预存的导航信息。
2) TDOA(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工作原来 类似与GPS。通过一个移动台和多个基站交互的 时间差来定位;
3) location signature位置标记。对每个位置 区进行标识来获取位置;
4) 卫星定位。
.
6
6.1 位置服务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位置信息不是单纯的 “位置”,而是包括: • ① 地理位置(空间坐标) • ② 处在该位置的时刻(时间坐标) • ③ 处在该位置的对象(身份信息)
• 关于位置服务的定义有很多。1994年,美国学者 Schilit首先提出了位置服务的三大目标:你在哪里(空 间信息)、你和谁在一起(社会信息)、附近有什么资源 (信息查询)。这也成为了LBS最基础的内容。
.
5
6.1 位置服务
对于位置定义有如下几种方法:
1) AOA(angle of arrival )指通过两个基站的 交集来获取移动台(Mobile station)的位置;
• 实质上是一种概念较为宽泛的与空间位置有关 的新型服务业务。
.
4
6.1 位置服务
• 位置服务(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s)又称 定位服务,LBS是由移动通信网络和卫星定位系统结 合在一起提供的一种增值业务,通过一组定位技术获 得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如经纬度坐标数据),提供给 移动用户本人或他人以及通信系统,实现各种与位置 相关的业务。实质上是一种概念较为宽泛的与空间位 置有关的新型服务业务。
.
14
6.2.2. GPS工作过程
• 然而,由于用户接受机使用的时钟与卫星星载 时钟不可能总是同步,所以除了用户的三维坐 标x、y、z外,还要引进一个Δt即卫星与接收 机之间的时间差作为未知数,然后用4个方程 将这4个未知数解出来。
• 所以如果想知道接收机所处的位置,至少要能 接收到4个卫星的信号。
.
7
6.2 GPS全球定位系统
• GPS 是英文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 位系统)的简称。GPS是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陆 海空三军联合研制的新一代空间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
• 其主要目的是为陆、海、空三大领域提供实时、 全 天候和全球性的导航服务.
• 经过20余年的研究实验,耗资300亿美元,到1994 年3月,全球覆盖率高达98%的24颗GPS卫星星座 己布设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