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 传统文化登楼赋
登楼赋王粲赏析
登楼赋王粲赏析
《登楼赋》是中国古代唐代杰出的文人王粲创作的一篇名文,作品中对登楼时的万千景象和感受进行了深入的展示,其中所描绘的情景自然、芬芳,唤起读者的无限沉思。
《登楼赋》分为七节,以九折八拐的叙事方式,分别描写登楼前后对于美景的反应。
文章开始,作者形容如何看到了远方的美景,登高望远,撒落阳光,流连忘返,心旷神怡;接着,从楼上俯瞰,一席茶杯,一拨酒壶,及以四朵白菊花殷切地欢迎他,让他动感又感动;此外,作者还言犹在耳,形容了自然界及人界,有云卷云舒,有船过江;最后,作者发出惊叹,感叹世界的美,令人心生深思。
《登楼赋》的语言格调也是它的特色,文字沉郁而温润,节奏悠扬而舒缓,既有灵动,又有优美,抒发出深情款款的意境和情调,令读者感到一阵惊叹。
当今,人们仍然能够从这篇文章中感受到自然的美丽和田园的宁静,领略到作者的情思和趣味,这也成就了《登楼赋》深受百代之后人们的赞誉。
总而言之,《登楼赋》是王粲的代表作,表现出他精致的细腻的文学水平。
作品的情景描写细腻,合理,微妙,可以说是中国古典文学里的奥秘,永恒不变。
只有去体会这篇作品,才能够感受到自然美、深沉思索,以及对田园生活的思念和终将过去的回忆,才能够形成一个深刻的印象。
同时,它也可以成为人们抒发心情、沉思、散步的好去处,让更多人了解中国古典文学,体会登高赋的美妙,体验作者情
怀滋味。
登楼赋_王粲的文言文原文赏析及翻译
登楼赋_王粲的文言文原文赏析及翻译登楼赋_王粲的文言文原文赏析及翻译在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文言文是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
相信很多人都在为看懂文言文发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登楼赋_王粲的文言文原文赏析及翻译,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登楼赋两汉王粲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
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
挟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长洲。
背坟衍之广陆兮,临皋隰之沃流。
北弥陶牧,西接昭邱。
华实蔽野,黍稷盈畴。
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遭纷浊而迁逝兮,漫逾纪以迄今。
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凭轩槛以遥望兮,向北风而开襟。
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
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济深。
悲旧乡之壅隔兮,涕横坠而弗禁。
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
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吟。
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惟日月之逾迈兮,俟河清其未极。
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骋力。
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渫之莫食。
步栖迟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将匿。
风萧瑟而并兴兮,天惨惨而无色。
兽狂顾以求群兮,鸟相鸣而举翼,原野阒其无人兮,征夫行而未息。
心凄怆以感发兮,意忉怛而惨恻。
循阶除而下降兮,气交愤于胸臆。
夜参半而不寐兮,怅盘桓以反侧。
译文登上这座楼来眺望四周,暂且在闲暇的时光消解忧愁。
(我)看这座楼宇所处的地方,实在是明亮宽敞少有匹敌。
携带着清澈的漳水的浦口,倚临着弯曲的沮水的长长的水中陆地。
背靠着高而平的广大的陆地,俯临水边高高低低的地面上可以灌溉的河流,北边的重点是陶朱公放牧的原野,西边连接着楚昭王的陵墓。
花果遮蔽原野,谷物布满田地。
但即使(这里)的确很美却不是我的乡土,又怎么能够值得我在此逗留?(我因为)逢上纷乱混浊的.乱世而迁移流亡(到这里),到现在已经超过漫长的十二年。
心中思念故乡希望归去,谁能忍受这种(思乡的)忧思啊!凭靠着楼上的栏杆来(向远方)遥望,面对着北风(我)敞开衣襟。
《登楼赋》资料
《登楼赋》资料历史背景:王粲是“建安七子”中成就最高的作家,《文心雕龙·才略》称他为“七子之冠冕”。
东汉末年,汉献帝被董卓挟往长安时,王粲随之到了长安,由于他学识渊博,曾受到当时大学者蔡邕的赏识。
因李傕、郭汜作乱,他离开长安,避难荆州依附刘表,刘表因他相貌丑陋,又不拘小节,不予重用,长达十五年之久。
王粲亲历乱离,感触颇深。
《登楼赋》真切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是王粲滞留荆州时登当阳城楼所写,赋中塑造了一位乱离人的形象,抒发了因久客他乡,才能不得施展而产生的怀乡思归之情和怀才不遇之忧,倾吐了期望天下统一太平,自己能施展才能,建功立业的情怀。
内容赏析:这是一篇愁肠百结的抒情赋文,诗人借登楼览胜,一口气倾泻了郁结了十二年的离乱流亡苦闷,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痛苦,表达了诗人对清平治世殷切的期盼。
全文以一个“忧”字贯穿,情感贴切,深沉抑郁,是离乱人共有的悲情代表作,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全赋共分三段。
第一段交代了登楼的原因,描写了登楼所见的景色,以及登楼观景引起的思乡之情。
“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
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
”为了排愁解忧诗人登上麦城城楼眺望,因而触景生情引发了不尽的思乡之情。
“挟清障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长洲,背坟衍之广陆兮,临皋隰之沃流。
”诗人在孤独苦闷中登上城楼向四面八方瞭望,沿着城楼流淌的清澄的漳水与诗人清高的品德一触即发产生了共鸣,围绕着城楼弯弯曲曲的沮水诱发了诗人对曲折坎坷的人生的浮想,那高低不平的广阔的大地,把诗人引入“敢问路在何方”的迷茫的人生思考,那无处不流的象征着生命之源的沃流清波滋润着大地万物,却不能滋润处在困境中的诗人干枯的心田。
诗人作为天地的尤物,杰出的贤才,白白的辜负了这大好时光,是多么的痛心啊。
恍惚中诗人放眼远望,“北弥陶墓,西结昭邱。
”那阔野北边的陶乡郊外长眠着天资聪敏睿智、胸藏文韬武略,满腹经纶,无所不精的治国齐家的楷模陶朱公范蠡。
诗人沉思他当初的经历不也和自己一样,纵有圣人之资,在贵胄专权、政治紊乱的楚国,却不为世人所识。
中考文言文《登楼赋》全文详细翻译
中考文言文《登楼赋》全文详细翻译导读:登楼赋作者:王粲登上这座楼向四面瞻望,暂借假日销去我的心忧。
看看这里所处的环境,宽阔敞亮再也很少有同样的楼。
漳水和沮水在这里会合,弯曲的沮水环绕着水中的长洲。
楼的北面是地势高平的广袤原野,面临的洼地有可供灌溉的水流。
北接陶朱公范蠡长眠的江陵,西接楚昭王当阳的坟丘。
花和果实覆盖着原野,黍稷累累布满了田畴。
这地方确实美,但不是我的故乡,竟不能让我短暂地居留。
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
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
挟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长洲。
背坟衍之广陆兮,临皋隰之沃流。
北弥陶牧,西接昭邱。
华实蔽野,黍稷盈畴。
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生逢乱世到处迁徙流亡啊,长长地超过了一纪直到如今。
念念不忘想着回家啊,这种忧思,谁能承受它的蚀侵。
靠着栏杆遥望啊,面对北风敞开胸襟。
地势平坦可极目远望啊,挡住视线的是那荆山的高岑。
道路曲折而漫长啊,河水荡漾长而深。
故乡阻隔令人心悲啊,涕泪纵横而难禁。
从前孔丘在陈遭受厄运啊,发出“归欤,归欤”的哀吟。
钟仪被囚弹出楚曲啊,庄骂显贵越免不了露出乡音。
怀念故乡的感情人人相同啊,哪会因为穷困或显达而变心。
遭纷浊而迁逝兮,漫逾纪以迄今。
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凭轩槛以遥望兮,向北风而开襟。
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
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济深。
悲旧乡之壅隔兮,涕横坠而弗禁。
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
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吟。
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日月一天天过去啊,黄河水清不知要到何日。
希望国家能统一平定啊,凭借大道可以施展自己的才力。
担心有才能而不被任用啊,井淘干净了,却无人来取食。
在楼上徘徊漫步啊,大阳将在西匿。
萧瑟的风声从四处吹来啊,天暗淡而无色。
兽惊恐四顾寻找伙伴啊,鸟惊叫着张开双翼。
原野上静寂无人啊,远行的人匆匆赶路来停息。
内心凄凉悲怆啊,哀痛伤感而凄恻。
循着阶梯下楼啊,闷气郁结,填塞胸臆。
到半夜难以入睡啊,惆怅难耐,辗转反侧。
【两汉】王粲《登楼赋》 全文
【两汉】王粲《登楼赋》 全文
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
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
挟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长洲。
背坟衍之广陆兮,临皋隰之沃流。
北弥陶牧,西接昭丘。
华实蔽野,黍稷盈畴。
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遭纷浊而迁逝兮,漫逾纪以迄今。
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凭轩槛以遥望兮,向北风而开襟。
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
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济深。
悲旧乡之壅隔兮,涕横坠而弗禁。
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
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吟。
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
惟日月之逾迈兮,俟河清其未极。
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骋力。
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渫之莫食。
步栖迟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将匿。
风萧瑟而并兴兮,天惨惨而无色。
兽狂顾以求群兮,鸟相鸣而举翼,原野阒其无人兮,征夫行而未息。
心凄怆以感发兮,意忉怛而憯恻。
循阶除而下降兮,气交愤于胸臆。
夜参半而不寐兮,怅盘桓以反侧。
《登楼赋》 文章解析
《登楼赋》文章解析《登楼赋》文章解析登楼赋,作为一篇古代散文,以描写登楼的情景为主要内容,表达了作者对登高远眺的喜悦和对人生的思考。
本文将通过对《登楼赋》的解析,从描写手法、意境表达和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在描写手法上,作者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技巧,使整篇文章生动丰富。
在文字细腻的描写中,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例如,作者运用比喻手法,将夜空比作“鹅毛大雪”和“牛魔王派子”,增强了读者对夜晚清凉宜人的感受;用拟人手法描写星星和月亮,使它们拥有了智慧和生命力。
这些描写手法不仅丰富了文章的表达方式,也让读者更加容易产生共鸣和情感连接。
其次,从意境表达上看,《登楼赋》通过对登楼和远眺的描写,传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作者在文章中描绘了城市的灯火阑珊,与大自然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引发人们对现代都市生活的反思。
同时,作者通过描写云彩、星空等元素,表达了心灵的开放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在意境的构建上,《登楼赋》通过细腻的描写和自由的联想,使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情感的共鸣和思考的深度。
最后,在文化内涵方面,《登楼赋》凸显了中华文化中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思考,传达了作者对人生意义的追问。
文章中的描写多以山水景色为主,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山水之美的价值观。
此外,通过描绘夜晚的星空和对月亮的诗意赞美,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和宇宙的思考和仰望。
同时,作者在文中也透露出对人生意义的追问,通过登楼并远眺的动作,表达了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和追求高处的心态。
综上所述,《登楼赋》作为一篇古代散文,通过描绘登楼的情景以及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人生的追求。
文章不仅在描写手法上丰富多样,也在意境表达和文化内涵方面具有深刻的启示和挖掘。
这篇文章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和情感的熏陶,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引发读者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生价值等问题的思考与回味。
第三讲登楼赋讲义
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
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
挟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长洲.......................。
背坟衍之广陆兮,临皋隰之沃流...................。
虽信.....。
北弥陶牧,西接昭丘。
华实蔽野,黍稷盈畴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遭纷浊而迁逝兮,漫逾纪以迄今。
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凭轩槛以遥望兮,向北风而开襟..............。
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
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济深。
悲旧乡之壅隔兮,涕横坠而弗禁。
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
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吟........。
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惟日月之逾迈兮,俟河清其未极。
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骋力。
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渫之莫食..............。
步栖迟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将匿。
风萧瑟而并兴兮,天惨惨而无色。
兽狂顾以求群兮,.......................鸟相鸣而举翼............。
原野阒其无人兮,征夫行而未息。
心凄怆以感发兮,意忉怛而憯恻........。
循阶除而下降兮,气交愤于胸臆。
夜参半而不寐兮,怅盘桓以反侧。
登楼赋的相关问题:一、文学常识方面1、王粲与建安七子。
麦城楼2、魏晋风骨与文学自觉。
乐府风格的文人化,使五言由民歌向文人诗转变。
对现实的描绘,对作者个人志向的讴歌,对作者的张扬3、赋的演变。
抒情小赋的主要特点4、本赋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抒情小赋的代表作,登高文学的奠基与里程碑,以后的登高之作基本没有脱离它涵盖的感情范畴。
二、回到课本本身。
本文主旨:本赋以登楼为题,作者登高遥望,感物兴怀,透过对周遭景物的感触,书写一己的内心感情以及所怀抱的政治理想,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篇中所流露的感情主要是去国怀乡的愁绪,怀才不遇的悲叹,以及忧国伤时的情怀。
1、写作背景。
王粲在什么情况下写出这篇赋2、表达了怎么样的感情?A.思乡念国B。
王粲《登楼赋》原文、注释及解析
王粲《登楼赋》原文、注释及解析〔原文〕登楼赋[汉] 王粲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②。
览斯宇之所处兮③,实显敞而寡仇④。
挟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长洲⑤。
背坟衍之广陆兮⑥,临皋隰之沃流⑦。
北弥陶牧⑧,西接昭丘⑨。
华实蔽野⑩,黍稷盈畴(11)。
虽信美而非吾土兮(12),曾何足以少留(13)?遭纷浊而迁逝兮(14),漫逾纪以迄今(15)。
情眷眷而怀归兮(16),孰忧思之可任(17)?凭轩槛以遥望兮(18),向北风而开襟(19)。
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20)。
路逶迤而修迥兮(21),川既漾而济深(22)。
悲旧乡之壅隔兮(23),涕横坠而弗禁(24)。
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25)。
钟仪幽而楚奏兮(26),庄舄显而越吟(27)。
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28)!惟日月之逾迈兮(29),俟河清其未极(30)。
冀王道之一平兮(31),假高衢而骋力(32)。
惧匏瓜之徒悬兮(33),畏井渫之莫食(34)。
步栖迟以徒倚兮(35),白日忽其将匿(36)。
风萧瑟而并兴兮(37),天惨惨而无色。
兽狂顾以求群兮,鸟相鸣而举翼。
原野阒其无人兮(38),征夫行而未息。
心凄怆以感发兮(39),意忉怛而憯恻(40)。
循阶除而下降兮(41),气交愤于胸臆。
夜参半而不寐兮(42),怅盘桓以反侧(43)。
〔注释〕①本篇选自《文选》。
是王粲在荆州依刘表时登城楼所作。
主要抒发作者因才能无从施展而引发的思乡情怀。
所登之楼,究在何处,迄未定说,按文意在漳、沮两水会合处,则似是麦城(故址今湖北当阳东南)城楼。
②聊暇日句,姑且假借此日来消除忧愁。
暇,同“假”。
③斯宇,此楼。
④显敞,明亮宽敞。
寡仇,少有匹敌。
仇,匹敌。
⑤“挟清漳”二句,写城楼的地理位置,东临漳水,西倚沮水,好像倚水中长洲而立。
挟,带。
漳,水名,漳水清澈故称清漳。
浦,小水汇人大水处。
沮,水名,水流曲折故曰曲沮。
长洲,水边长形的陆地。
⑥背,背对着。
坟衍,地势高起为坟,广平为衍。
《登楼赋》
学习目标:1、领会赋中抒发的怀才不遇的忧思和渴望建功立业的理想。
2、学习本文以景写情、融情入景的写作方法。
3、掌握用典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4、体会赋的语言特色。
重点:1、融情入景的写作方法。
2、赋的语言特色。
难点:1、对作者忧思的理解。
2、以乐景写哀情的艺术手法3、文中典故的含义课堂活动案预习内容1、作者小传王粲(177-217)汉末文学家。
字仲宣,今山东邹县人。
以博洽著称,初依刘表,未被重用。
后归曹操,官至魏国侍中。
他出身世家,少有才名,锐意进取,然生当乱世,羁留他乡,故作品多感时伤事,自悲不遇。
代表作《七哀诗》、《登楼赋》。
《登楼赋》最有名。
有《王侍中集》。
建安七子之一。
建安七子:王粲、孔融、陈琳、刘桢、徐干、阮瑀、应玚。
王粲是“建安七子”中地位最高,文学成就也最高的作家,《文心雕龙》称他为“七子之冠冕”。
其诗、文、辞赋均有成就,与曹植并称“曹王”。
邺下文人集团重要成员。
2、写作背景刘表因王粲相貌丑陋,又不拘小节,不予重用,长达十五年之久。
《登楼赋》是王粲滞留荆州时登麦城城楼所写,赋中塑造了一位乱离人的形象,抒发了因久客他乡,才能不得施展而产生的怀乡思归之情和怀才不遇之忧,倾吐了期望天下统一太平,自己能施展才能,建功立业的情怀。
全篇抒情意味很浓,“忧”字贯穿全篇,风格沉郁悲凉,语言流畅自然,是建安时代抒情小赋的代表性作品。
3、朗读课文,正确停顿并给加点的字注音、xi?jūgāoxíShǔjì挟清漳倚曲沮皋隰黍稷jiànwēiyíyōngxì轩槛逶迤壅隔庄舄qúPáoxiaqùchuàng高衢匏瓜井渫阒凄怆4、疏通文意,找出文中重点字词解释在下面空白处。
5、朗读课文,梳理内容。
本文描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了怎样的情感?6、我的疑惑关于本文的内容,你还有哪些问题,请写下来,与同学或老师交流。
课堂活动案一、导入:文人都喜欢用典,一来表示自己知道的不少,二来中国人向来讲究含蓄,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古今同情,也有寻找知音之感。
《登楼赋》课文教案
《登楼赋》课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登楼赋》一文的主要内容和背景,并能理解文章的基本意义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登楼赋》这篇古文,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解读《登楼赋》的主要内容和寓意,并分析其写作技巧和表达手法。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深入理解《登楼赋》的文化内涵和表达方式,并能进行适当的写作训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入:通过展示一幅描绘古代楼阁的画作,激发学生对楼阁的想象和好奇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学习课文:(1)整体感知:让学生快速阅读《登楼赋》全文,初步了解文本结构和主要内容,并让学生通过问题回答的方式交流彼此的理解。
(2)深入分析:逐段解读《登楼赋》,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的学问和艺术,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表达方式。
(3)重点句式:选取几个关键句子,引导学生分析其句式结构和修辞手法,并讨论其在文章中的作用和效果。
3. 文学鉴赏:(1)文化内涵: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登楼赋》中所表达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学,加深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理解。
(2)艺术特点:让学生回顾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技巧,思考其与具体描写对象之间的关系,并从中领悟古代文人笔下的艺术意境。
4. 写作训练:(1)选题练笔:让学生选择一个楼阁或景物为题材,仿照《登楼赋》的写作风格,展开自己的创作,并分享自己的作品。
(2)修改提升:通过互相修改和提出意见的方式,帮助学生改进自己的作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四、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测试:通过阅读题的形式进行测验,考察学生对《登楼赋》文本内容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写作评价: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关注语言表达和文化内涵的体现,对学生的创意和思考给予肯定和激励。
《登楼赋》 文章解读
《登楼赋》文章解读登楼赋是一篇充满诗意的文章,通过描写登高远眺的美景,展示了作者独特的感悟和思考。
本文将对《登楼赋》进行详细解读。
文章开篇,作者以豪情万丈的笔触描绘了登楼的场景。
楼高百尺,云天相接,作为登楼的起始,给读者带来一种仰望高处的感觉。
接着,作者转而描述自然景色,清风徐来,拂过面庞,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阳光逐渐升起,照耀着大地,给人以一种温暖的氛围。
整个描写过程流畅自然,让人仿佛置身其中。
接下来,作者通过描绘远处山水的壮丽景色,展示了登高所带来的视觉享受。
文章中的山峦起伏,云雾缭绕,给人一种脱离尘世的感觉。
江河流淌,如诗如画,给人一种静谧的美感。
同时,作者还描述了远处村庄的炊烟袅袅,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
通过对景色的描绘,作者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世界。
随后,作者开始进行内心的感悟和思考。
他提到登高可以令人心旷神怡,使心情愉悦,同时也能俯视世间万物,触发对人生的思考。
作者以"远山似近,近水却远"来形容云山的虚幻感,表达了自己对世界的独特观察。
他认为,人生如登楼,或遥远或接近,取决于我们所站的位置和对人生的态度。
通过这种对比,作者呼唤读者要积极面对人生,勇往直前。
最后,文章以抒发情感的方式结束,作者借用石鼓之美来形容登楼的壮丽景色,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
石鼓不仅提供了极佳的视觉享受,更令人感慨万分。
作者通过对石鼓美景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美的追求。
综上所述,《登楼赋》以其优美的文字、精妙的表达方式和独特的思考角度,带给了读者一种身临其境的阅读体验。
通过描绘美景、展示感悟和抒发情感等手法,让读者领略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人生的无限可能。
读完这篇文章,读者不禁会对登高远眺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产生思考。
《登楼赋》课文解析
《登楼赋》课文解析楼台高耸,云雾缭绕。
望眼所及,群山巍峨,江水波澜壮阔。
这就是《登楼赋》所描绘的场景,展示着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的独特感悟和审美追求。
本文将从课文的结构、意境和语言运用等方面进行解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古代文学作品。
一、结构解析《登楼赋》以描写自然景观为主线,通过精心选取的词句、优美的句式来展现作者对山水的独到感悟。
全文虽无明显的段落划分,但可以从观察、抒怀和表达三个层次来理解。
首先,在观察层面上,作者以冷静客观的态度描述山川之美。
他通过描写景色细节,如“灿烂的日光温暖了江水,融化了冰雪”,以及“巍巍群山蔚为壮观,远天际,岩嶙峭壁环绕,云翳其间,如仙境一般”,展现出了自然景观的壮美和恢弘。
其次,在抒怀层面上,作者通过自己的情感和主观体验将山水景色融入内心世界。
他在“逆着狂风,凝望遥远的山川”时,感受到了壮美之外的心灵共鸣,进而描绘了自己的意境和感受。
作者用“我在怡然自得中,尽情享受大自然的馈赠”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使读者对景色有了更深的共鸣。
最后,在表达层面上,作者以朴实的语言对山水进行赞美和歌颂。
他运用形容词、修辞语言等手法,如“巍巍群山似天柱”、“水如丝练”等,使课文充满图像感和感染力,读者能够更真切地去感受到作者对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二、意境解析《登楼赋》通过对景色的描写和作者情感的融入,营造出一种宏大、壮美的意境。
正是这种意境使得课文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具有古代文学作品的独特特点。
首先,课文通过对山川景色的描绘,创造出了一种恢弘壮阔的氛围。
作者以极具感染力的语言描述群山的巍峨和江水的宽广,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山水之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魅力。
其次,课文借助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宁静和舒适。
在“怡然自得中,尽情享受大自然的馈赠”的句子中,作者通过用意境描绘与实际景物的结合,达到了一种身心舒畅的效果,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感受到静谧与宁静。
最后,课文通过意境的展现,呈现出一种诗意的美。
《登楼赋》翻译
《登楼赋》翻译《登楼赋》翻译登楼赋主要抒写作者生逢乱世、长期客居他乡、才能不能得以施展而产生思乡、怀国之情和怀才不遇之忧,表现了作者对动乱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和平统一的希望,也倾吐了自己渴望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心情。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登楼赋》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原文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
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
挟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长洲。
背坟衍之广陆兮,临皋隰之沃流。
北弥陶牧,西接昭邱。
华实蔽野,黍稷盈畴。
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遭纷浊而迁逝兮,漫逾纪以迄今。
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凭轩槛以遥望兮,向北风而开襟。
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
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济深。
悲旧乡之壅隔兮,涕横坠而弗禁。
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
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吟。
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惟日月之逾迈兮,俟河清其未极。
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骋力。
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渫之莫食。
步栖迟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将匿。
风萧瑟而并兴兮,天惨惨而无色。
兽狂顾以求群兮,鸟相鸣而举翼,原野阒其无人兮,征夫行而未息。
心凄怆以感发兮,意忉怛而惨恻。
循阶除而下降兮,气交愤于胸臆。
夜参半而不寐兮,怅盘桓以反侧。
注释(1)兹:此。
麦城楼故城在今湖北当阳东南,漳、沮二水汇合处(2)聊:姑且,暂且。
暇日:假借此日。
暇:通“假”,借。
销忧:解除忧虑。
(3)斯宇之所处:指这座楼所处的环境。
(4)实显敞而寡仇:此楼的宽阔敞亮很少能有与它相比的。
寡,少。
仇,匹敌。
(5)挟清漳之通浦:漳水和沮水在这里会合。
挟,带。
清障,指漳水,发源于湖北南漳,流经当阳,与沮水会合,经江陵注入长江。
通浦,两条河流相通之处。
(6)倚曲沮之长洲:弯曲的沮水中间是一块长形陆地。
倚,靠。
曲沮,弯曲的沮水。
沮水发源于湖北保康,流经南漳。
当阳,与漳水会合。
长洲,水中长形陆地。
(7)背坟衍之广陆:楼北是地势较高的广袤原野。
背:背靠,指北面。
登楼赋
登楼赋
漂泊依刘,遣愁怀王粲登楼。
望平原萧条旷野,雨霁云收。
苍茫通极浦,曲折带长洲。
云日辉辉天渺渺,冈陵漫漫路悠悠。
苍烟生楚水,落日隐韶丘。
山川信美非吾土,客子何因久淹留。
(过板)莽天涯故乡何处,望断清秋。
叶下时,鸿归候,万叠秋山千叠水,自然双泪沾衣袖。
庄舄为越吟,锺仪仍楚奏。
异乡自古最愁人,漂流况在兵戎后。
安得天路平,整辔相驰骤。
俟何之清知己时,人生谁有那乔松寿。
倚阑干无限思量。
(卧牛)万愁奔凑。
徘徊方未已,暝色起林陬。
一時间风萧萧,天惨惨,叶飕飕。
原野旷无人,时见离群兽。
到身皆凄怆,入目尽离忧。
罢凭栏,满怀惆怅归来晚,反侧空床,数尽更筹。
(文选自溥叔明著吴光辉整理《蕉雪堂曲文集》图/忘川)。
登楼赋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登楼赋文言文翻译及注释《登楼赋》是东汉文学家“建安七子”--王粲的作品。
这篇赋主要抒写作者生逢乱世、长期客居他乡、才能不能得以施展而产生思乡、怀国之情和怀才不遇之忧,表现了作者对动乱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和平统一的希望,也倾吐了自己渴望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心情。
登楼赋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是如何呢?本文是店铺整理的登楼赋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资料,仅供参考。
登楼赋文言文原文登楼赋作者:王粲登兹楼以四望兮[1],聊暇日以销忧[2]。
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
挟清漳之通浦兮[3],倚曲沮之长洲[4]。
背坟衍之广陆兮[5],临皋隰之沃流[6]。
北弥陶牧[7],西接昭丘[8]。
华实蔽野,黍稷盈畴。
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遭纷浊而迁逝兮,漫逾纪以迄今[9]。
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凭轩槛以遥望兮,向北风而开襟[10]。
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11]。
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济深。
悲旧乡之壅隔兮,涕横坠而弗禁。
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12]。
钟仪幽而楚奏兮[13],庄舄显而越吟[14]。
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惟日月之逾迈兮,俟河清其未极[15]。
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骋力。
惧匏瓜之徒悬兮[16],畏井渫之莫食[17]。
步栖迟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将匿。
风萧瑟而并兴兮,天惨惨而无色。
兽狂顾以求群兮,鸟相鸣而举翼。
原野阒其无人兮[18],征夫行而未息。
心悽怆以感发兮,意忉怛而憯恻[19]。
循阶除而下降兮,气交愤于胸臆。
夜参半而不寐兮,怅盘桓以反侧。
——选自明刻本《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王侍中集》[东汉]王粲登楼赋文言文翻译登上城楼向四处眺望啊,暂借此日来排遣忧愁。
遍观这楼所处的环境啊,实在是明亮宽敞、世间稀有。
一边挟带着清澄的漳水的通道啊,一边倚靠着弯曲的沮水的长洲。
背靠着高而平的大片陆地啊,面对着低湿原野中的沃美水流。
北面可到达陶乡的郊野,西面连接着楚昭王的坟丘。
花卉果实遮蔽了田野,小米高粱长满了垅头。
王粲《登楼赋》译文
【登楼赋】当阳县城楼,王仲宣登之而作赋【登楼赋】〔盛弘之《荆州记》曰:当阳县城楼,王仲宣登之而作赋。
〕※王仲宣〔《魏志》曰:王粲,字仲宣,山阳人。
献帝西迁,粲从至长安。
以西京扰乱,乃之荆州依刘表。
后太祖辟为右丞相掾。
魏国建,为侍中,卒。
〕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
〔冯衍《显志赋》曰:伏朱楼而四望,采三秀之华英。
《孙卿子》曰:多暇日者,其出入远也。
贾逵《国语注》曰:暇,闲也。
暇或为假。
《楚辞》曰:迁逡次而勿驱,聊假日以消时。
边让《章华台赋》曰:冀弥日以销忧。
《汉书·东方朔》曰:销忧者莫若酒。
〕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
〔《说文》曰:屋宇边,谓楼之宇也。
《西京赋》曰:虽斯宇之既坦。
李尤《高安馆铭》曰:增台显敞,禁室静幽。
《苍颉篇》曰:敞,高显也。
《尔雅》曰:仇,匹也。
〕挟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长洲;〔挟,犹带也。
《山海经》曰:荆山,漳水出焉,而东南注于睢。
《汉书·地理志》曰:汉中房陵东山,沮水所出,至郢入江。
睢与沮同。
〕背坟衍之广陆兮,临皋隰之沃流。
〔杜预《左氏传注》曰:陆,道也。
孟康《汉书注》曰:沃,灌溉也。
〕北弥陶牧,西接昭丘;〔《尔雅》曰:弥,终也。
谓终极也。
盛弘之《荆州记》曰:江陵县西有陶朱公家。
其碑云是越之范蠡,而终於陶。
《尔雅》曰:郊外曰牧。
《荆州图记》曰:当阳东南七十里有楚昭王墓,登楼则见,所谓昭丘。
〕华实蔽野,黍稷盈畴。
〔《春秋文耀钩》曰:春致其时,华实乃荣。
《说文》曰:畴,耕治之田也。
贾逵《国语注》曰:一井为畴。
〕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楚辞》曰:虽信美而无礼。
《北征赋》曰:曾不得乎少留。
《说文》曰:曾,谓辞之舒也。
〕遭纷浊而迁逝兮,漫逾纪以迄今。
〔纷浊,喻代乱也。
《楚辞》曰:吸精粹而吐纷浊。
孔安国《尚书传》曰:十二年曰纪。
《毛诗》曰:以迄于今。
毛苌曰:迄,至也。
〕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韩诗》曰:眷眷怀顾。
《毛诗》曰:岂不怀归。
毛苌曰:怀,思也。
登楼赋的主要内容
登楼赋的主要内容登楼赋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散文形式。
它的主要内容是作者登上高处,眺望远方,抒发感慨和思考,借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观点和心境。
其描绘的景色和环境多是自然风光、城市景观或者历史名胜等,常用的表现手法有借景抒情、借古讽今、擬人等。
下面是对登楼赋的主要内容的详细解释:1. 描写景色:登楼赋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描绘远望的景色,这些景色可以是自然风光,如山水、草木、天空、云雾等,也可以是城市景观,如楼宇、街巷、桥梁、河流等。
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出这些景象的美妙和壮丽,引领读者进入视觉和感官的享受之中。
2. 抒发情感:登楼赋还常常通过景色来抒发作者的情感,表达他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感慨和思考。
这种情感可以是悲伤、愉悦、感慨、豪情等,而这些情感也会随着作者对景象的变化而微妙地变化。
3. 借景抒情:在描绘景色时,登楼赋还会借景来抒发作者的情感,以达到表达更深入的效果。
比如,作者可以借助万里长城的雄伟来表达自己对国家的热爱和忧虑,或者通过一棵枯树、一池秋水的凄凉来表达人生的悲壮。
4. 借古讽今:登楼赋常常会运用历史上的故事、典故等手法来表现自己对社会现状的看法及忧虑。
作者通过借古讽今的手法,探讨现实中的问题,并表达自己的政治、思想和文化上的观点。
5. 擬人:登楼赋会通过擬人的手法来描绘景色,将自然风光、城市景观等拟人化,赋予它们生命与灵魂,让它们具有与人类相似的感情色彩和思想性格。
这种手法可以让读者更加深入地感受景象的美妙和内涵。
总而言之,登楼赋是一种通过描绘景色和抒发情感来表达作者内心世界的文学形式。
它通过描述自然界和人文环境,体现了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理解和尊重,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精髓和深刻性。
登楼赋
登楼赋我登上当阳城楼来眺望四周美景,只是为了暂且在闲暇的时光里消解忧愁罢了。
且看这座楼宇所处的地理位置,实在是明亮宽敞,再没有其他更适合的地方了。
浦口里流淌着潺潺清澈的漳水,旁边还有着弯曲的沮水的长长的水中陆地。
当阳楼的背面紧靠着高而平的广大的陆地,而下面的则是一湾水边高高低低的地面上可以灌溉的河流,城楼北边的重点是一片陶朱公放牧的原野,西边远处连接着楚昭王的一方陵墓。
花果树木小草遮蔽住那片原野,各种谷物则将那块田地铺满。
这儿的确很美,却不是我的故乡,又怎么值得我在这儿流连忘返?遥想当初,逢上纷乱混浊的乱世,我不得已举家迁移流亡到襄阳这里,到现在已经度过了漫长的十二年了。
我的心中时常思念故乡热切希望归乡,可是却没人能忍受这种思念故乡的忧思啊!我凭靠着楼上的栏杆,向着我故乡的方向遥望,我敞开衣襟,任北风将我的脸颊、身躯和衣襟摇动、拂动。
无奈北方的平原是那么遥不可及,即使我长大双眼努力眺望过去,视线依旧被荆山的高峰所遮蔽。
归家道路弯弯曲曲又长又远,途中河水浩大无边深不可测。
我突然悲叹起故乡被阻隔在眼前,眼泪禁不住地就纵情落下来了,久久不能停。
过去,孔子在陈国的时候,发出过“归欤”的叹息。
而钟仪被囚禁在晋国还是演奏楚国的地方乐曲,庄舄在楚国做了大官但仍说家乡越国的方言。
此刻我明白因为人思念故乡的感情是相同的,所以不会因为穷困还是显达而表现不同。
这么多年来我眼睁睁看着时光匆匆流逝,百姓们等待天下太平要到什么时候啊!我多么希望王道顺畅,在太平盛世能够施展自己的才能。
可现在却像葫芦瓢一样徒然挂在那里,也像清澈的井水无人前来饮用。
我独自漫步游走休息徘徊了许久,太阳很快就下山了。
紧接着竟刮起了萧瑟的寒风,天色也阴沉沉地暗了下来。
林子里的野兽都慌忙地左顾右盼寻找兽群,鸟雀也纷纷鸣叫着展翅高飞相互呼喊归家。
原野一片寂静没有游人,只有征夫在行走不停。
我的心情凄凉悲怆而且感伤,心中也充满了忧伤和悲痛。
于是沿着台阶走下楼来,心中却气愤难平。
【登楼赋】当阳县城楼,王仲宣登之而作赋
【登楼赋】当阳县城楼,王仲宣登之而作赋【登楼赋】〔盛弘之《荆州记》曰:当阳县城楼,王仲宣登之而作赋。
〕※王仲宣〔《魏志》曰:王粲,字仲宣,山阳人。
献帝西迁,粲从至长安。
以西京扰乱,乃之荆州依刘表。
后太祖辟为右丞相掾。
魏国建,为侍中,卒。
〕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
〔冯衍《显志赋》曰:伏朱楼而四望,采三秀之华英。
《孙卿子》曰:多暇日者,其出入远也。
贾逵《国语注》曰:暇,闲也。
暇或为假。
《楚辞》曰:迁逡次而勿驱,聊假日以消时。
边让《章华台赋》曰:冀弥日以销忧。
《汉书·东方朔》曰:销忧者莫若酒。
〕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
〔《说文》曰:屋宇边,谓楼之宇也。
《西京赋》曰:虽斯宇之既坦。
李尤《高安馆铭》曰:增台显敞,禁室静幽。
《苍颉篇》曰:敞,高显也。
《尔雅》曰:仇,匹也。
〕挟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长洲;〔挟,犹带也。
《山海经》曰:荆山,漳水出焉,而东南注于睢。
《汉书·地理志》曰:汉中房陵东山,沮水所出,至郢入江。
睢与沮同。
〕背坟衍之广陆兮,临皋隰之沃流。
〔杜预《左氏传注》曰:陆,道也。
孟康《汉书注》曰:沃,灌溉也。
〕北弥陶牧,西接昭丘;〔《尔雅》曰:弥,终也。
谓终极也。
盛弘之《荆州记》曰:江陵县西有陶朱公家。
其碑云是越之范蠡,而终於陶。
《尔雅》曰:郊外曰牧。
《荆州图记》曰:当阳东南七十里有楚昭王墓,登楼则见,所谓昭丘。
〕华实蔽野,黍稷盈畴。
〔《春秋文耀钩》曰:春致其时,华实乃荣。
《说文》曰:畴,耕治之田也。
贾逵《国语注》曰:一井为畴。
〕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楚辞》曰:虽信美而无礼。
《北征赋》曰:曾不得乎少留。
《说文》曰:曾,谓辞之舒也。
〕遭纷浊而迁逝兮,漫逾纪以迄今。
〔纷浊,喻代乱也。
《楚辞》曰:吸精粹而吐纷浊。
孔安国《尚书传》曰:十二年曰纪。
《毛诗》曰:以迄于今。
毛苌曰:迄,至也。
〕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韩诗》曰:眷眷怀顾。
《毛诗》曰:岂不怀归。
毛苌曰:怀,思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楼赋》一、导入:文人都喜欢用典,一来表示自己知道的不少,二来中国人向来讲究含蓄,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古今同情,也有寻找知音之感。
搜索古今诗文,你会发现很多典故都是被反复引用的,比如“王粲登楼”。
(投影打出有关的诗句,师读)王粲登楼,字面意思就是一个叫王粲的人登上了一座高楼,这是一个司空见惯的动作,比如我上课就得登楼,可是由于是特殊的人,特殊的时代,特殊的情感,这四个字就不再寻常,而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请大家打开读本王粲《登楼赋》。
二、指导欣赏:1、整体感知首先请大家朗读一遍。
注意里面一些字词的读音。
(生朗读《登楼赋》,提出一些读错的字词的读音和意思)2、梳理内容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篇赋到底赋予了“王粲登楼”多少丰富的内涵。
第一节:“登兹楼以四望兮”,开门见山,点题“登楼”,从这第一句我们就可以感受到作者简洁自然的写作风格了。
作者为何登楼?——“聊暇日以销忧”。
(聊、暇、日、销忧)原来作者心中有“忧”,登楼是想销忧。
还记得杜甫的《登高》吗?也是因为心中愁绪万千,想登高而博见,聊解心中苦闷。
登楼之后自然有所见,作者看到了什么?——“览斯宇之所处兮,……黍稷盈畴”。
这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象,能否用一些合适的形容词来修饰一下呢。
——开阔、富饶、广袤。
总体概括“显敞而寡仇”,一边挟带着清澈的漳水,一边依傍着沮水之滨的长洲,背后是地势高平的平原,前面是水流充沛的低湿原野,北边远远接着陶朱公范蠡在江陵牧野的陵墓,西边是楚昭王的坟墓。
举目四望,处处花美粮丰,一片锦绣。
(仇、挟、曲、坟衍、皋隰、弥、陶、华)好像电视节目的航拍镜头,有一种大气派,这和作者登楼之后,见得高望得远有关系,也和赋铺陈描写的文体特征有关系。
(大家把写景这几句读一下,感受一下气势广大的景物描写)杜甫登高见到的是“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景象萧瑟凄楚,自然不能销愁。
可王粲看到的是如此美景,该销忧了吧,是不是?不是。
“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就该知人论世了。
(投影打出相关资料——王粲生平经历:王粲(公元177—217年),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今山东邹县),出生于豪富地主家庭。
17岁(193年)以前生活在洛阳和长安;17岁至32岁因战乱(193—208年)寄寓荆州襄阳;32岁至41岁(208—217年)依附曹操,生活于邺城。
他的一生具有传奇色彩。
)[他自幼聪慧,博学多识。
东汉著名文学家、左中郎将蔡邕(蔡文姬的父亲)“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常宾客满座。
一次,“闻粲在门,倒屣迎之”。
时王粲年幼体弱,身材矮小,举座皆奇。
蔡邕则说:“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
”他学问渊博,凡问必能答对。
与人同行,读过路旁碑文,能全文一字不错背出。
看人下棋,棋终,能将全局由始至终重布一遍。
精于算术。
17岁时,汉献帝曾诏令他为黄门侍郎,由于北方战乱,未就职,遂离开长安南下荆州依刘表。
他刚到荆州时,刘表想招他为婿,当见到王粲后,嫌其相貌姿陋而改变主意,把女儿嫁给了王粲的族兄、相貌堂堂、风流潇洒的王凯。
他特别善文,举笔便就,无所改著有诗、赋、论等60篇。
其代表作是《七哀诗》、《登楼赋》,赢得刘勰的赞扬,列为“魏晋之赋首”。
在“建安七子”中,他的文学成就最大,被称为“七子之冠冕”,与曹植齐名,并称“曹王”。
尤其在襄阳16年是他文学成就最辉煌的时期。
(公元208年),曹操南征襄阳时,王粲劝刘表子刘琮降曹。
曹操在汉滨大宴群臣,王粲举杯祝贺,称赞曹操“文武并举,英雄毕力,使海内同心,望风而愿治,此帝王之举也”。
曹操任粲为军谋祭酒,后迁侍中。
卒于建安二十二年。
,襄阳城东南角建有纪念王粲的仲宣楼。
](齐读第一小节:大家把第一小节读一下,注意感情的变化)第二节:这就像李煜的“春花秋月何时了”,以乐景写哀,哀者更显其哀。
美景非但不能销忧,还激起了作者倾吐的欲望。
第几小节?——第二小节。
(齐读第二小节)作者有没有告诉我们他到底忧什么?——思乡怀亲之忧。
作者自己也点明“忧”之根源,是什么?——“遭纷浊而迁逝兮”,时代混乱导致他变成一个难民在外乡避难,并且这样的生活已经有了多少年?——超过十二年。
“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想家想的太厉害了,先向家乡的方向看看吧,“凭轩槛以遥望兮,向北风而开襟”,这是一个有趣的细节,因为想家,于是家乡的风也是可爱的。
这句话,这个动作蕴涵的感情细致而深刻。
可是“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那就回去吧,可“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济深。
”看又看不到,回又回不去,禁不住涕泗横流,“悲旧乡之壅隔兮,涕横坠而弗禁”。
(请大家把思乡的这几句话读一下,注意读出作者深彻的思乡之情)想想古圣先贤不也是如此吗?“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
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吟”,人生的升降沉浮,穷达显晦都无法泯灭他们的乡思,古今时异,怀土情同,“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王粲为自己寻找到感情的历史印证,抒情更显得深沉。
中国有句古话: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听起来是很好的解决了人生的穷达问题,实际上却是过于理想,一个人可能很难顺利的由一种状态转换到另一种状态。
比如王粲。
他是一个从小就担负了很多政治希望的人,包括他自己和别人的。
可命运与他作对,他现在就是穷,如果他心态好,能很好的独善其身,像陶渊明那样安然的过自己的日子,可能我们今天也看不到这篇《登楼赋》了,这是他个人的特点,但也和当时建安时代的文人精神是相通的,那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谓的建安风骨。
[ 所谓“风骨”,乃是指作品内在的生气和感染力以及语言表达上的简练刚健的特点。
而建安风骨的形成就是基于其作品中的愤慨悲凉的感情及其在艺术上表现的上述特色。
汉末的社会大动乱已经打破了两汉的政治权威与思想权威,文人脱卸了旧有的道德信条和礼教规范的重压,重新认识与发现自我,故其立身行事,往往能率心任性,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兼之沉浮于风云变幻,目睹人间种种悲剧,人们深感事功难以尽凭,命运不可逆料,转而注重内心体验和生命价值的思索,儒学之外的思想,因之兴起。
故而,这一时期的文学,既有直面现实人生的乐观精神,又有产生于命运无常、自然永恒的人生苦闷。
但建安文人对生命短暂的感慨,最终导向及时建立功业,拯济天下,追求人生的不朽,而并未流于消极。
](建安风骨)风骨当指作品内在的热情以及外在的刚健风格。
由于社会大动乱,建安时代的文人摆脱了两汉旧有的道德规范的约束,变得更加自由真实。
而社会的种种黑暗,也增加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他们没有因社会动荡,命运无常变得悲观消极,而是力求建功立业,追求另一种不朽。
第三节:所以自然而然的,第三小节作者就谈到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齐读第三小节)他的理想是什么?——“惟日月之逾迈兮,俟河清其未极。
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骋力”(河清、假),他希不希望自己的理想实现?哪句话表现出来的?——“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渫之莫食”,这两句也是两个典故。
也就是说作者之忧还包括什么?——壮志难酬之忧。
(板书)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忧虑?——还是因为战乱动荡。
实际上动乱的社会也是作者所深深忧虑的。
这理想能实现吗?不知道。
作者对此是寄托了自己的希望的,可是这希望似乎渺茫的很,为什么?从哪里看的出来?——“步栖迟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将匿。
……意忉怛而惨恻”因为心里对这希望实在是没有办法相信,于是心情愁闷,自然所见之景也光明不起来,而是黑乎乎,乱糟糟并且惨淡淡的了。
(一起将这段凄楚的景色朗读一遍)没有办法实现的理想对于作者而言就是忧愁的种子,登楼的举动就像是修剪枝叶,仅是修修剪剪而种子依然在那,忧愁就会根深叶茂,于是下楼之后只是愁更愁罢了。
“循阶除而下降兮,……伥盘桓而以反恻”。
(结构完整精致)作者以登楼游览的始末为线索来安排全赋,开头写登楼销忧,结尾下楼却“气交愤于胸臆”,前后照应,脉络清楚,结构完整精致。
3、思想感情、赋的特点变化与朗读。
刘勰《文心雕龙》说“赋者,铺彩螭文,体物写志也。
”可是这篇却着重于抒情写景,是建安时代著名的抒情小赋,(寓情于景)全赋把抒情与写景紧密结合起来,达到情景交融的境地。
第一小节以异乡风物之美来反衬自己思乡之殷切,已属妙笔。
第二小节写自己放眼远望,却被荆山遮目,迎风开襟,又不禁啼泪横流,可谓情景融为一体。
第三小节着力渲染傍晚凄凉景色,来烘托自己的愁绪,更为凄恻动人。
作品的气氛越来越浓,情感愈演愈烈,一唱三叹,余音无穷。
但赋体文的特点还是很鲜明的,比如“兮”字的运用(我们读“兮”的时候,要注意音断意不断)和全赋的押韵(以第一小节为例)。
(所以请大家注意赋体文的节奏特色,并且把握全赋情景交融的变化齐读此赋)三、延伸拓展(投影打出,结合注释朗读)《七哀诗》荆蛮非我乡,何为久滞淫。
滞淫:淹留。
方舟溯大江,日暮愁我心。
方舟:两船并行。
溯:逆流而行。
山冈有余映,岩阿增重阴。
岩阿:山石高峻迂曲处。
重阴:指山影阴暗。
狐狸驰赴穴,飞鸟翔故林。
流波激清响,猴猿临岸吟。
迅风拂裳袂,白露沾衣襟。
袂:衣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