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双体系管理制度
双重体系管理制度
双重体系管理制度一般来说,双重体系管理制度包括两个基本的管理体系:第一个是质量管理体系,通常遵循ISO 9001标准;第二个是环境管理和安全管理体系,遵循ISO 14001和ISO 45001标准。
这两个体系共同构成了企业的双重体系管理制度,通过这种管理模式来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和管理质量,同时还可以满足客户、员工和社会的需求。
在双重体系管理制度中,企业需要对两个管理体系进行分别的规划、实施、监控和改进。
这就要求企业在人员、制度、流程和文化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调整和创新。
1. 双重体系管理制度的目标双重体系管理制度的目标是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保护环境、保障员工的安全,同时还要满足相关法律法规和客户需求。
通过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企业可以更好地控制和管理风险,保障运营的稳定和顺利进行。
2. 实施双重体系管理制度的必要性在当今全球化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不仅仅需要关注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还需要注重环境保护和员工安全。
双重体系管理制度可以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员工士气、提升客户满意度。
另外,在一些行业中,政府法规要求企业必须建立环境管理和安全管理体系,否则将无法获得经营许可证。
因此,实施双重体系管理制度成为了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
3. 双重体系管理制度的实施步骤(1)确定体系结构:企业首先要确定双重体系管理制度的结构,明确质量管理体系与环境管理、安全管理体系之间的关系和交叉点。
(2)建立管理体系文件:企业要制定相关的管理体系文件,包括质量手册、环境手册、安全手册等。
(3)人员培训:进行员工的培训,使其了解双重体系管理制度的要求,提高员工意识,增强员工的管理能力和执行能力。
(4)制定相关流程和程序:企业要制定相关的流程和程序,保障双重体系管理制度的落实。
(5)实施监控和内审:企业要对双重体系管理制度进行监控和内审,找出问题和隐患,及时进行改进。
(6)持续改进:企业要不断改进双重体系管理制度,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果。
双体系制度范文
双体系制度范文
双体系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体系和经济体系分别由两个不同的机构或组织来管理和运作。
这种制度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普遍,因为它可以有效地分离政治和经济权力,避免两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和腐败问题。
在政治体系方面,双体系制度通常由一个行政机构和一个立法机构组成。
行政机构负责管理国家的日常事务,包括制定政策、执行法律和监督公共服务等。
立法机构则负责制定法律和监督行政机构的工作,以确保政府的行为符合法律和公众利益。
在经济体系方面,双体系制度通常由一个政府机构和一个独立的监管机构组成。
政府机构负责制定经济政策和规划,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
监管机构则负责监督市场和企业的行为,以确保公平竞争和保护消费者权益。
双体系制度的优点在于它可以有效地分离政治和经济权力,避免两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和腐败问题。
政治体系和经济体系的分离可以确保政府的行为符合法律和公众利益,同时也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
此外,独立的监管机构可以确保市场和企业的行为符合法律和公众利益,从而保护消费者权益和促进公平竞争。
然而,双体系制度也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政治体系和经济体系的分离可能导致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沟通不畅,从而影响政府的决策和
经济的发展。
其次,独立的监管机构可能会受到政治干预,从而影响其独立性和公正性。
总的来说,双体系制度是一种有效的制度安排,可以分离政治和经济权力,避免利益冲突和腐败问题。
然而,它也需要政府和监管机构的独立性和公正性,以确保政府的行为符合法律和公众利益,同时也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
医院双体系资料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加强医院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建设(以下简称“双体系建设”)资料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确保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双体系建设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使用、销毁等全过程。
三、资料管理职责1. 医院双体系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双体系建设资料管理制度,并监督实施。
2. 医院双体系建设办公室负责双体系建设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使用等工作。
3. 各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提供、更新、完善本部门相关的双体系建设资料。
四、资料收集与整理1. 资料收集:各部门应按照双体系建设要求,及时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确保资料齐全、完整。
2. 资料整理: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编制目录,确保资料条理清晰、易于查找。
3. 资料归档:按照归档要求,将整理好的资料归档,并填写归档登记表。
五、资料保管与使用1. 保管:双体系建设资料应存放在安全、干燥、通风的场所,并配备必要的防火、防盗、防潮等设施。
2. 使用:使用双体系建设资料时,应遵守相关规定,确保资料的安全和完整。
3. 复印:如需复印双体系建设资料,需经相关部门负责人批准,并注明复印目的、份数、用途等。
六、资料更新与评审1. 更新:双体系建设资料应根据实际情况,定期进行更新,确保资料内容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 评审:医院双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双体系建设资料评审,对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
七、资料销毁1. 销毁:双体系建设资料达到保管期限或不再具有保存价值的,应按规定进行销毁。
2. 销毁程序:销毁双体系建设资料前,需填写销毁申请表,经相关部门负责人批准后,由专人负责销毁。
八、附则1. 本制度由医院双体系建设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双体系建设培训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我单位双体系建设(即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与环境保护管理体系)的培训工作,提高员工对双体系标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确保双体系有效运行,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单位所有员工,包括直接从事生产、管理、技术等岗位的人员。
第二章培训目标第三条提高员工对双体系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全员参与意识。
第四条使员工掌握双体系的基本概念、标准要求和管理方法。
第五条培养员工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双体系的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
第三章培训内容第六条双体系基础知识:包括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和环境保护管理体系的基本概念、原则、标准要求等。
第七条双体系标准解读:详细解读ISO45001和ISO14001标准,包括标准条款、实施要点等。
第八条双体系运行管理:介绍双体系文件的编制、实施、监控和改进等环节。
第九条双体系内审和管理评审:讲解内审和管理评审的组织、实施和记录等要求。
第十条双体系相关法律法规:解读与双体系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
第四章培训方式第十一条新员工入职培训:对新入职员工进行双体系基础知识培训,确保其快速融入岗位工作。
第十二条在职员工培训:定期对在职员工进行双体系知识更新和技能提升培训。
第十三条外部培训:根据需要,选派员工参加外部专业培训机构的双体系培训。
第十四条现场培训:结合实际工作,组织现场观摩、案例分析、经验交流等培训活动。
第五章培训实施第十五条培训计划:每年制定年度双体系建设培训计划,明确培训内容、时间、地点和参加人员。
第十六条培训师资:选拔具备丰富双体系知识和经验的内部或外部讲师。
第十七条培训记录:详细记录培训时间、地点、内容、参加人员及考核结果。
第十八条培训考核: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包括理论知识考试、实际操作考核等。
第六章培训效果评估第十九条建立培训效果评估机制,定期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
第二十条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培训计划,优化培训内容和方法。
第二十一条对培训效果显著的部门和员工给予表彰和奖励。
XX双体系管理制度
XX双体系管理制度XX双体系管理制度是一种在组织架构上同时应用两套管理体系的制度。
这两套管理体系分别针对不同的管理目标,一套是集中管理体系,一套是分散管理体系。
集中管理体系主要关注对整体性事务的统一管理,包括组织的战略规划、决策制定以及资源的分配等;而分散管理体系则侧重于地方性事务的自主管理,包括具体的工作任务分配、工作方法制定、绩效考核等。
在XX双体系管理制度下,两套管理体系相互补充,协同工作,以达到综合管理的目标。
XX双体系管理制度的实施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明确双体系的管理目标。
集中管理体系的目标是确保组织整体运营的效率和稳定性,分散管理体系的目标是鼓励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在制定管理制度时,要结合组织的实际情况,确定双体系的管理目标,并贯彻到每个管理环节。
其次,要建立合理的权责分配机制。
在集中管理体系中,一般由高层管理人员负责决策和资源分配;而在分散管理体系中,各地方单位或部门负责任务的具体实施。
为了保证权责的清晰和协同,可以设立相应的管理层级和工作流程,确立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和权限,并加强信息沟通和协作。
第三,要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
绩效考核是XX双体系管理制度的关键环节,能够促进员工和组织的共同发展。
在绩效考核中,要充分考虑集中管理体系和分散管理体系的不同特点,给予员工适当的自主权和决策权,同时也要强调对整体目标的贡献。
通过绩效考核的结果,可以为员工提供晋升和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最后,要加强对双体系管理制度的监督和评估。
只有通过监督和评估,才能发现问题并及时加以改进。
可以通过定期的组织内部审核、对管理人员的考核和培训等方式,确保双体系管理制度的落实和有效性。
总之,XX双体系管理制度的实施需要明确管理目标,建立权责分配机制,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并加强对制度的监督和评估。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双体系管理制度的优势,提升组织的整体运营效率和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安全环保双体系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强公司安全环保管理,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预防环境污染,提高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特制定本制度。
二、制度目标1. 建立健全安全环保管理体系,实现安全环保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
2. 有效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和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
3. 提高员工安全环保意识,增强全员参与安全环保工作的积极性。
4. 提升公司整体安全环保水平,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三、组织机构与职责1. 成立安全环保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公司安全环保工作的总体部署、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
2. 设立安全环保管理部门,负责具体实施安全环保管理工作,包括安全教育培训、隐患排查治理、应急管理、环境保护等。
3. 各部门、车间、班组成立安全环保工作小组,负责本部门、车间、班组的安全环保工作。
四、安全管理体系1. 制定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责任,确保安全生产。
2. 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
3. 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定期开展隐患排查,及时整改安全隐患。
4. 制定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5. 加强安全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安全措施落实到位。
五、环保管理体系1. 制定环境保护制度,明确环保责任,确保环境保护工作落到实处。
2. 定期开展环境监测,掌握环境状况,确保污染物排放达标。
3. 加强环境治理,降低污染物排放,改善环境质量。
4. 开展节能减排工作,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
5. 积极参与环保公益活动,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六、实施与监督1.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各级人员必须严格遵守。
2. 安全环保管理部门负责本制度的实施与监督,定期对各部门、车间、班组的安全环保工作进行考核。
3. 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将依法依规进行处罚。
七、附则1. 本制度由安全环保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有相关制度与本制度不一致的,以本制度为准。
XX双体系管理制度
风险分级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第一章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目的第一条为规范企业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机制,有效辨识企业在生产、管理、服务、活动过程中存在/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并对它们合理划分风险等级,确定优先控制顺序,并根据风险等级确定隐患类型和排杳治理方法,为安全生产决策提供可靠依据,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鲁政办字〔2016〕36号)、《关于深化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推进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工作的通知》等规章要求,制定本制度.第二条本制度主要从风险管理的范围与评价方法、风险评价、风险控制、隐患治理和风险信息更新等环节进行规定.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及实施的具体操作指南,执行企业《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
第三条重大危险源的辨识、申报登记、监测、评估、监控管理,执行企业《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第二章评价范围与方法准则第四条风险评价的范围包括:1、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2、常规和异常活动;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的活动;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7、人为因素,包括违反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8、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
第五条各单位应根据需要,选择有效、可行的风险评价方法进行风险评价。
常用的评价方法有:1、工作危害分析(JHA);2、安全检查表分析(SCL);3、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等方法。
uu21681 54B1 咱T26869 68F5 棵38925 980D 頍33120 8160 腠x第六条企业依据以下内容制定风险评价依据:1、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2、设计规范、技术标准;3、企业的安全管理标准、技术标准;4、企业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
安全两体系管理制度
一、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公司安全生产管理,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预防安全事故发生,根据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部门、员工及承包商等。
第三条本制度旨在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双重预防体系(以下简称“双控体系”),包括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实现安全生产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
二、风险分级管控第四条公司应建立健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对各类风险进行辨识、评估、分级、管控和监控。
第五条风险辨识:各部门应结合生产、经营、管理等活动,全面辨识潜在风险,包括但不限于设备设施风险、作业环境风险、人员行为风险等。
第六条风险评估:对辨识出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第七条风险分级:根据风险等级,将风险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四个等级。
第八条风险管控:针对不同等级的风险,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包括消除、降低、监控和告知等。
第九条风险监控:定期对风险进行监控,确保风险管控措施的有效性。
三、隐患排查治理第十条公司应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对各类隐患进行排查、治理和复查。
第十一条隐患排查:各部门应定期对生产、经营、管理等活动进行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
第十二条隐患治理:对排查出的隐患,应按照“三定原则”(定整改责任人、定整改措施、定整改期限)进行治理。
第十三条隐患复查:隐患治理完成后,应进行复查,确保隐患得到有效治理。
四、安全生产责任制第十四条公司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职责。
第十五条公司法定代表人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
第十六条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安全生产工作负直接责任。
第十七条员工对本岗位安全生产工作负直接责任。
五、安全教育培训第十八条公司应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
第十九条新员工入职前,应进行安全教育培训,确保其具备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六、奖惩第二十条对在安全生产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给予奖励。
两体系安全管理制度
一、引言为了加强我单位的安全管理工作,确保生产、工作、生活的安全,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根据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制度内容1. 安全生产责任制(1)单位领导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
(2)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安全生产工作负直接责任。
(3)全体员工要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积极参加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2.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1)单位应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2)新员工上岗前必须经过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3)对特殊工种和岗位的员工,应进行专项安全培训。
3. 安全生产检查(1)单位应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各部门应定期对本部门进行安全生产自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3)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要及时整改,确保整改到位。
4. 安全生产设备管理(1)单位应加强对生产设备的维护保养,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2)设备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不得擅自改变设备结构。
(3)对设备进行检查、维修、保养时,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5. 事故报告和处理(1)发生安全事故后,事故单位应立即上报,不得隐瞒。
(2)事故调查组应及时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查明事故责任。
(3)对事故责任人和单位进行严肃处理,对相关责任人依法追责。
6. 安全生产奖惩(1)对在安全生产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对违反安全生产规定,造成事故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处罚。
三、制度实施与监督1. 单位应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制度的实施和监督。
2. 各部门应设立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负责本部门安全生产工作的具体实施。
3. 单位应定期对安全生产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制度落实到位。
四、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安全双体系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公司安全生产管理,提高安全生产水平,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部门、所有员工及承包商、供应商等相关方。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责任到人、奖惩分明”的原则。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四条公司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全面领导、组织、协调和监督公司的安全生产工作。
第五条安全生产委员会下设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具体实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包括:1. 组织制定和修订公司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2. 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安全检查、隐患排查治理等工作;3. 组织事故调查处理,落实事故责任追究;4. 负责安全生产信息收集、整理、报告等工作;5. 负责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
第六条各部门应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负责本部门的安全生产工作。
第三章安全生产管理内容第七条风险分级管控1. 公司应根据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等因素,对生产过程中的风险进行辨识、评估,并制定风险控制措施。
2. 风险控制措施应包括风险等级划分、控制措施、责任人、实施时间等内容。
第八条隐患排查治理1. 公司应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定期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2. 隐患排查治理应包括隐患识别、评估、治理、复查、销号等环节。
3. 对排查出的隐患,应按照“先急后缓、先重后轻”的原则进行治理。
第九条安全教育培训1. 公司应制定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计划,确保员工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
2. 新员工入职前,必须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3. 在岗员工应定期参加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提高安全生产意识。
第十条安全检查1. 公司应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隐患排查治理、安全教育培训、应急预案等。
2. 安全检查发现的问题,应立即整改,对整改不到位的,要追究相关责任。
双体系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
双体系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双体系是指国有企事业单位和民营企事业单位并存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其出现在中国开放后,是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一种调整和适应。
然而,双体系也存在一些隐患,如国有企事业单位和民营企事业单位的权益不平等、不公平竞争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隐患,需要制定一套完善的双体系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
首先,双体系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的目标是确保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环境。
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建立一套公正的市场竞争机制,保护企事业单位的合法权益。
制度应明确规定国有企事业单位和民营企事业单位在市场竞争中享有平等的机会和权利,并禁止任何形式的垄断行为和不正当竞争行为。
其次,双体系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应确保国有企事业单位和民营企事业单位在资源配置上的公平和效率。
要实现这一目标,制度应明确规定国有企事业单位和民营企事业单位在资源配置中享有平等的机会和权利。
同时,要建立公正、透明的资源配置机制,以确保资源能够按照市场需求和效率原则进行分配。
另外,双体系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还应完善监督机制,加强对国有企事业单位和民营企事业单位的监管。
制度应设立独立的监管机构,对企事业单位的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它们依法经营、遵守市场规则。
对于违反规定的企事业单位,要依法进行处罚,以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此外,双体系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还应鼓励国有企事业单位和民营企事业单位之间的合作和共享。
通过加强合作,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效益的提升。
制度应设立相关的奖励机制,鼓励企事业单位之间开展合作,并加强信息共享和交流,提高市场透明度。
最后,双体系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的实施需要各方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强对双体系的宏观调控,建立健全相关政策和法规,为双体系企事业单位提供良好的经营环境和法律保障。
企事业单位应自觉遵守相应的规定和制度,加强自身的内部管理和知识产权保护,提高竞争力和市场形象。
总之,双体系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促进国有企事业单位和民营企事业单位的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安全双体系建设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我单位安全生产管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生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安全双体系建设,是指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和安全生产保障体系。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单位所有员工,包括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员工和管理人员。
第二章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第四条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指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每个岗位、每个员工,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和权利。
第五条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包括以下内容:1. 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单位法定代表人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各级领导、各部门负责人对安全生产负全面责任。
2. 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安全生产负直接责任,部门内部各级人员按职责分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3. 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每个岗位的安全生产职责,要求员工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安全生产。
第六条安全生产责任落实:1. 定期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安全生产工作。
2. 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明确安全生产要求。
3. 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4. 定期检查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情况,对不履行安全生产职责的人员进行严肃处理。
第三章安全生产保障体系第七条安全生产保障体系是指为保障安全生产提供必要的物质、技术、信息、人员等方面的支持。
第八条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包括以下内容:1. 安全生产投入保障:确保安全生产投入资金,用于购置安全生产设备、设施,开展安全生产技术研究。
2. 安全生产技术保障:采用先进的安全技术,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3. 安全生产信息保障: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信息管理系统,及时掌握安全生产动态。
4. 安全生产人员保障:加强安全生产队伍建设,提高员工安全素质。
5. 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保障:建立健全应急救援预案,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第九条安全生产保障措施:1. 定期检查安全生产设备、设施,确保其正常运行。
2. 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技能。
双体系安全风险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公司安全生产管理,提高安全生产水平,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部门、车间、班组及员工。
第三条本制度旨在建立健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以下简称“双体系”),通过风险辨识、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隐患排查、治理及持续改进等环节,实现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
第二章风险辨识与评估第四条风险辨识:公司应定期开展风险辨识工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等方面存在的危险源;2. 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等方面存在的缺陷;3. 人员操作技能、安全意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五条风险评估:对辨识出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四个等级。
第六条风险控制:针对不同等级的风险,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1. 重大风险:制定专项治理方案,实施严格的安全防护措施,确保风险可控;2. 较大风险:加强日常安全管理,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3. 一般风险:加强员工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4. 低风险:加强日常巡查,确保安全设施完好,保持安全状态。
第三章隐患排查与治理第七条隐患排查:公司应建立健全隐患排查制度,明确排查范围、内容、方法和责任人。
第八条隐患治理:对排查出的隐患,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及时进行整改,确保隐患整改到位。
第四章持续改进第九条双体系应持续改进,定期对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第十条公司应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提高员工安全意识,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
第十一条公司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奖惩制度,对在安全生产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对违反安全生产规定的行为进行处罚。
第五章附则第十二条本制度由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工厂双体系管理制度
一、前言为了提高工厂的管理水平,确保生产安全、产品质量和环境保护,我厂决定实施双体系管理制度。
本制度旨在通过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实现工厂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和持续改进。
以下是工厂双体系管理制度的具体内容:二、质量管理体系1. 目标与原则(1)目标:确保产品质量满足客户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提升市场竞争力。
(2)原则:遵循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持续改进,追求卓越。
2. 管理体系架构(1)最高管理者:对质量管理体系负责,确保资源充足,领导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2)质量管理部:负责制定、实施、监控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
(3)相关部门:负责落实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确保产品质量。
3. 管理体系内容(1)质量方针:明确质量目标,倡导全员参与,确保产品质量。
(2)质量目标:制定质量目标,定期评估,持续改进。
(3)质量职责:明确各部门、岗位的质量职责,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
(4)过程控制:对生产、检验、销售、服务等环节进行严格控制,确保产品质量。
(5)质量管理培训:加强员工质量管理意识,提高员工质量管理能力。
(6)内部审核:定期开展内部审核,发现问题,采取措施,持续改进。
(7)客户满意度调查:定期开展客户满意度调查,了解客户需求,改进产品质量。
三、环境管理体系1. 目标与原则(1)目标:降低污染排放,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2)原则:遵循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实施清洁生产,倡导绿色环保。
2. 管理体系架构(1)最高管理者:对环境管理体系负责,确保资源充足,领导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2)环境管理部:负责制定、实施、监控和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
(3)相关部门:负责落实环境管理体系要求,降低污染排放。
3. 管理体系内容(1)环境方针:明确环境保护目标,倡导绿色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
(2)环境目标:制定环境保护目标,定期评估,持续改进。
(3)环境职责:明确各部门、岗位的环境职责,确保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
安全双体系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了确保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预防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高公司整体安全水平,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部门、岗位及员工。
三、安全管理体系1. 安全生产责任制(1)公司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公司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
(2)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安全生产工作负总责,确保本部门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
(3)各级员工要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履行安全生产职责。
2. 安全生产培训教育(1)公司定期组织安全生产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2)新员工入职前必须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3)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知识考核,确保员工掌握安全生产知识。
3. 安全生产检查(1)公司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全面安全生产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
(2)各部门每周至少进行一次安全生产自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上报。
(3)对重点部位、关键环节进行专项安全检查,确保安全生产。
4. 事故处理(1)发生安全事故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措施控制事故蔓延。
(2)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制定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3)对事故责任人和责任单位进行追责,严肃处理。
四、环境管理体系1. 环境保护责任制(1)公司成立环境保护委员会,负责公司环境保护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
(2)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环境保护工作负总责,确保本部门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
(3)各级员工要严格遵守环境保护规章制度,履行环境保护职责。
2. 环境保护措施(1)加强污染物排放管理,确保污染物排放达标。
(2)加强生产过程中废弃物的处理和回收利用,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开展节能减排工作,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3. 环境监测与报告(1)定期对环境进行监测,确保污染物排放达标。
(2)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环境监测结果,接受监督检查。
(3)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查处,确保环境保护法规得到有效执行。
五、附则1. 本制度由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解释。
公司双体系的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确保公司安全生产工作的持续稳定,建立健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以下简称“双体系”),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部门和员工,旨在规范双体系的管理工作,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第三条公司双体系管理遵循以下原则:1.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2. 综合管理,持续改进;3. 责任明确,协同推进;4. 制度保障,科技支撑。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职责第四条公司成立双体系领导小组,负责公司双体系管理的组织、协调、监督和考核工作。
第五条双体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双体系的具体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包括:1. 制定和修订双体系管理制度;2. 组织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3. 负责双体系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4. 组织开展双体系培训和宣传教育;5. 定期向公司领导汇报双体系管理工作情况。
第六条公司各部门、各岗位应明确双体系管理职责,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双体系有效运行。
第三章风险分级管控第七条公司应定期对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辨识、评估和分级,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第八条风险分级管控应遵循以下程序:1. 风险辨识:各部门、各岗位应全面辨识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风险;2. 风险评估:对辨识出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3. 风险控制:针对不同等级的风险,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4. 风险监控:对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监控,确保风险可控。
第四章隐患排查治理第九条公司应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定期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第十条隐患排查治理应遵循以下程序:1. 隐患排查:各部门、各岗位应全面排查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隐患;2. 隐患治理:对排查出的隐患进行分类、分级,制定治理方案;3. 隐患验收:对隐患治理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验收,确保隐患消除;4. 隐患销号:隐患治理完成后,进行销号处理。
第五章考核与奖惩第十一条公司应定期对双体系管理工作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1. 风险分级管控措施落实情况;2. 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完成情况;3. 双体系管理制度执行情况;4. 员工安全生产意识和技能水平。
设备双体系管理制度
设备双体系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加强公司设备管理,规范设备使用,确保设备安全稳定运行,提高设备利用率和降低故障率,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管理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设备的管理,包括但不限于生产设备、办公设备、通讯设备、车辆等。
三、管理目标1. 保障设备安全稳定运行;2. 提高设备利用率;3. 降低设备故障率;4. 延长设备使用寿命;5. 提高设备管理水平。
四、管理原则1.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2. 经济合理,节约用能;3. 集中统一,细化管理;4. 信息化管理,实时监控;5. 健全制度,加强监督。
五、具体管理制度1. 设备档案管理(1)建立设备档案,记录设备的基本信息、购置日期、型号规格、技术参数、生产厂家、安装地点、使用部门等内容;(2)设备档案应定期更新,及时记录设备的维修保养记录、报废报修记录、设备改造情况等重要信息。
2. 设备购置管理(1)设备购置应按照公司相关规定程序进行审批,明确申请购置理由、使用范围、经费来源等;(2)设备采购应进行严格考核,选择有资质的生产厂家或供应商,确保设备质量符合要求;(3)设备购置后应及时进行验收,填写验收报告,确保设备的完好装备。
3. 设备使用管理(1)设备使用应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严禁未经培训的人员擅自操作设备;(2)设备使用时应注意设备的环境、使用条件和安全防护,确保设备操作的安全可靠;(3)设备使用过程中应及时记录设备运行状态和使用情况,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情况,做好设备的保养工作。
4. 设备维护保养管理(1)建立设备维护保养计划,按照设备的使用情况、维护负荷等因素,制定详细的维护保养计划;(2)设备维护保养工作应有专门的维护人员负责,按照计划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3)根据设备的使用情况,定期进行设备的大修和改造,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和效率。
5. 设备故障管理(1)设备发生故障时,应及时通知相关人员,立即停止使用设备,并做好现场防护工作;(2)根据设备故障的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故障处理方案,及时进行维修,恢复设备的正常运行状态;(3)设备故障处理完毕后,应进行故障原因分析,并做好故障记录和故障报告,为类似故障的预防和处理提供参考。
双体系安全风险管理制度
一、前言为了加强我单位的安全管理,降低安全风险,保障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双体系安全风险管理制度。
二、制度目标1. 建立健全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实现安全风险的有效控制。
2. 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增强安全防范能力。
3. 确保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稳定,保障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组织机构1. 成立安全风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面领导、协调、监督安全风险管理工作。
2. 设立安全风险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安全风险管理工作。
3. 各部门、车间、班组成立安全风险管理小组,负责本部门、车间、班组的安全风险管理工作。
四、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1. 安全风险识别:各部门、车间、班组应定期对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识别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
2. 安全风险评估:对识别出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五、安全风险控制措施1. 物理控制:采取隔离、封闭、防护等物理措施,消除或降低安全风险。
2. 管理控制: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3. 技术控制: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性。
4. 预警与应急:建立健全预警机制,及时发布安全风险信息,制定应急预案,确保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应对。
六、安全风险管理责任1. 领导责任:单位领导对安全风险管理负总责,确保安全风险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
2. 部门责任: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的安全风险管理负直接责任,确保本部门安全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3. 员工责任:员工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报告,共同维护单位安全。
七、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实施与监督1. 实施培训:对全体员工进行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培训,提高员工对安全风险管理的认识。
2. 监督检查:安全风险管理办公室定期对各部门、车间、班组的安全风险管理工作进行检查,确保制度落实到位。
3. 考核与奖惩:将安全风险管理纳入绩效考核,对表现优秀的部门、车间、班组和个人给予奖励,对违反规定的予以处罚。
双体系管理制度文件
双体系管理制度文件序言:双体系管理制度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通过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相结合的管理制度,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整体竞争力的一种有效方式。
本公司作为一家注重质量和环境保护的企业,为了进一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特制定了本双体系管理制度文件,以规范和优化企业的管理制度,确保企业的持续稳健发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本公司的质量管理和环境管理工作,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促进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双体系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双体系管理制度是本公司的管理准则,适用于本公司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
第三条本双体系管理制度的宗旨是全面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保护环境,实现优质发展。
第二章质量管理体系第四条本公司坚持以质量为生命,全面实施质量管理,确保产品和服务的稳定品质。
第五条质量管理体系包括以下内容:1.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明确质量管理职责和权利;2.制定和实施质量管理程序,确保产品和服务符合法律要求和客户需求;3.加强内部质量控制,提高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4.建立质量检验机构,定期对产品和服务进行检验检测;5.建立客户投诉处理机制,及时解决客户投诉和纠纷;6.定期评估和审核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管理工作。
第六条本公司各部门和员工应当严格遵守质量管理制度,全力支持和配合质量管理工作,确保产品和服务质量符合标准和要求。
第三章环境管理体系第七条本公司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全面实施环境管理,积极履行环境保护责任。
第八条环境管理体系包括以下内容:1.建立环境管理制度,明确环境管理职责和权利;2.制定和实施环境管理方案,降低生产过程对环境的影响;3.加强环境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4.推行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5.开展环境培训和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环保意识;6.定期评估和审核环境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环境管理工作。
第九条本公司各部门和员工应当积极参与环境管理工作,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危险行业的双体系管理制度
危险行业的双体系管理制度一、引言危险行业是指那些与生产、建设、维修等工作过程相关,并且在操作中存在一定程度危险和风险的行业,如石油化工、矿山、建筑施工等。
在这些行业中,安全管理尤为重要,而双体系管理正是一种能够有效管理和预防危险行业中潜在风险的方法。
本文将重点讨论危险行业的双体系管理制度,包括质量管理体系(QMS)和环境管理体系(EMS),并提出一套完善的双体系管理制度应具备的要素和实施方法。
二、双体系管理概述1. 质量管理体系(QMS)质量管理是一个组织用来确保产品和服务能够满足客户需求的一系列活动的过程。
在危险行业,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员的安全和生命健康,因此质量管理更加严谨和重要。
QMS的目标包括保证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和持续改进。
2. 环境管理体系(EMS)环境管理体系是组织为了合法遵守环境法律法规并且达到当地环境保护标准而制定的一系列组织流程和程序。
在危险行业中,工作活动往往伴随着对环境的影响,因此建立并执行合格的环境管理体系对于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3. 双体系管理双体系管理是指在同一个组织中同时实施QMS和EMS。
通过双体系管理,组织能够更加全面地管理和控制危险行业下的质量和环境风险,从而确保工作过程和产品服务的安全可靠,也保护环境不被破坏。
三、危险行业双体系管理制度的要素1. 领导和组织首先,领导层应当高度重视双体系管理,并且制定明确的政策和目标。
组织需要建立一个专门的双体系管理团队,确保对QMS和EMS的运行、监督和改进有着充分的人员和资源投入。
2. 风险评估和控制对危险行业而言,风险评估和控制至关重要,需要确保对工作中可能的危险和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确保工作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3. 培训和教育针对危险行业的特点,必须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使其了解工作中可能的风险和应对措施,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同时,需要对有关法规和标准进行培训,确保员工都能够达到合格的生产、操作和施工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险分级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
第一章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目的
第一条为规范企业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机制,有效辨识企业在生产、管理、服务、活动过程中存在/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并对它们合理划分风险等级,确定优先控制顺序,并根据风险等级确定隐患类型和排杳治理方法,为安全生产决策提供可靠依据,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鲁政办字〔2016〕36号)、《关于深化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推进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工作的通知》等规章要求,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主要从风险管理的范围与评价方法、风险评价、风险控制、隐患治理和风险信息更新等环节进行规定。
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及实施的具体操作指南,执行企业《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
第三条重大危险源的辨识、申报登记、监测、评估、监控管理,执行企业《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第二章评价范围与方法准则
第四条风险评价的范围包括:
1、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2、常规和异常活动;
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的活动;
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7、人为因素,包括违反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8、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
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
第五条各单位应根据需要,选择有效、可行的风险评价方法进行风险评价。
常用的评价方法有:
1、工作危害分析(JHA);
2、安全检查表分析(SCL);
3、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等方法。
第六条企业依据以下内容制定风险评价依据:
1、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2、设计规范、技术标准;
3、企业的安全管理标准、技术标准;
4、企业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
第三章风险评价
第八条企业成立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领导小组。
主任:xxx
副主任:xxx
成员:xxx
第九条领导小组成员应依据企业风险评价准则,选定合适的评价方法,定期和及时对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
在进行风险评价时,应从影响人、财产和环境等三个
方面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分析。
第十条各级管理人员应参与风险评价工作,鼓励从业人员积极参与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第四章风险控制
第十一条各单位应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及经营运行情况等,确定不可接受的风险,按规定程序审批,制定并落实控制措施,将风险尤其是重大及以上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
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
1、考虑:⑴可行性;⑵安全性;⑶可靠性;
2、包括:⑴工程技术措施;⑵管理措施;⑶培训教育措施;⑷个体防护措施;(5)应急措施。
第五章隐患治理
第十二条各单位应将风险评价的结果及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对从业人员进行宣传、培训,使其熟悉工作岗位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掌握、落实应采取的控制措施。
第十三条针对厂级风险评价组织评价出的隐患项目,企业下达隐患治理通知,限期治理,做到定
治理措施、定负责人、定资金来源、定治理期限。
车间级风险评价组织评价出的隐患项目,应按规定程序上报,并限期治理。
企业和车间均应建立隐患治理台帐。
第十四条企业对确定的重大隐患项目建立档案,档案内容包括:
1)评价报告与技术结论;
2)评审意见;
3)隐患治理方案,包括资金概预算情况等;
4)治理时间表和责任人;
5)竣工验收报告。
第十五条企业无力解决的重大事故隐患,除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外,应书面向企业直接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报告。
第十六条企业对不具备整改条件的重大事故隐患,必须采取防范措施,并纳入计划,限期解决或
停产。
第六章风险信息更新
第十七条企业应适时组织风险评价工作,识别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危险、有害因素和隐患。
第十八条企业应每年至少一次评审或检查风险评价结果和风险控制效果。
第十九条企业应在下列情形发生时及时进行风险评价:
1、新的或变更的法律法规或其他要求;
2、操作条件变化或工艺改变;
3、技术改造项目;
4、有对事件、事故或其他信息的新认识;
5、组织机构发生大的调整。
第二十条本制度从下发之日起执行。
第二十一条本制度由安全负责人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