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欣赏赏析汇总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过松源漆公店》赏析+译文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过松源漆公店》赏析+译文过松源漆公店文|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注释]过松源漆公店①文|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②行人错喜欢③。
政④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⑤一山拦。
①选自《杨万里集笺校》。
这个题目下有六首诗,这是第五首。
松源、漆公店,在今江西弋阳与余江之间。
晨炊,早餐。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自名书室为“诚斋”,世称“诚斋先生”,南宋诗人。
②[赚(zuàn)得]骗得。
③[错喜欢]空欢喜。
④[政]同“正”。
⑤[放出]这里是把行人放过去的意思。
【译】不要说从岭上下来就不难,在下山之前经常让那些行人空欢喜一场。
走入崇山峻岭之中,你才从一重山里出来,可是又被另一重山拦住了。
【赏析】第一句“莫言”二字,像是自诫,又像是提醒别人,耐人寻味。
第二句补足首句,“赚”字幽默风趣。
行人心目中下岭的容易,与它实际上的艰难形成鲜明对比,因此说“赚”——行人是被自己对下岭的主观想象骗了。
诗人在这里点出而不说破,给读者留下悬念,使下面两句的出现更引人注目。
三、四两句承接“错喜欢”,对第二句留下的悬念进行解释。
山本无知,“一山放出一山拦”的形容却把山变成了有生命有灵性的东西。
而行人的种种心情——意外、惊诧、厌烦,直至恍然大悟,也都在这一“放”一“拦”的重复中体现出来了。
诗人借助景物描写,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不要为眼前的顺境所迷惑,要放眼长远,认真对待,才能不断克服困难,履险如夷。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试卷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时练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中的哪两个字用得好?好在哪里?2.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3.请展开想象,描述“烟笼寒水月笼沙”所展现的画面。
4.“隔江犹唱后庭花”中的“犹”字意味深长,请简要分析它的表达效果。
阅读李商隐《贾生》一诗,完成各题。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5.“宣室求贤访逐臣”一句中“逐臣”的意思是_________,在诗中是指______(填人物)。
6.这首诗运用了先扬后抑的表现手法,结合本诗内容谈谈你对这一手法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宋)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7.请写出诗歌题目的意思。
8.结合诗句的意思.......,揣摩作者在行进过程中心理发生的变化。
9.本诗隐含了怎样的哲理?诗歌鉴赏【甲诗】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乙诗】桂源铺杨万里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
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①溪水出前村。
【注释】①堂堂:形容阵容或力量壮大。
10.这两首诗都用到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甲诗】后两句用“放”“拦”这两个动词,生动地写出了山山相连的特点,富有情趣。
【乙诗】前两句用“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动词,形象地描绘了溪水奋力前行的画面。
1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两首诗都是哲理诗,通过某一现象揭示一定的人生哲理,给人以启发。
B.【甲诗】前两句是描摹,后两句是议论,诗人借助一系列的景物描写,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创造了一种深邃的意境。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知识梳理及练习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鉴赏《泊秦淮》一.作者简介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二.写作背景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
诗人夜泊秦淮河岸,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泊秦淮》。
三.古诗原文和译文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译文迷离的月色下,轻烟笼罩寒水、白沙,夜晚船只停泊在秦淮边靠近岸上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好似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然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注释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
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
历代均为繁华的游赏之地。
烟:烟雾。
泊:停泊。
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
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把此曲作为亡国之音的代表。
四.古诗赏析建康是六朝都城,秦淮河穿过城中流入长江,两岸酒家林立,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场所。
唐王朝的都城虽不在建康,然而秦淮河两岸的景象却一如既往。
有人说作诗“发句好尤难得”(严羽《沧浪诗话》)。
这首诗中的第一句就是不同凡响的,那两个“笼”字就很引人注目。
烟、水、月、沙四者,被两个“笼”字和谐地溶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
它是那么柔和幽静,而又隐含着微微浮动流走的意态,笔墨是那样轻淡,可那迷蒙冷寂的气氛又是那么浓。
首句中的“月、水”,和第二句的“夜泊秦淮”是相关联的,所以读完第一句,再读“夜泊秦淮近酒家”,就显得很自然。
但如果就诗人的活动来讲,该是先有“夜泊秦淮”,方能见到“烟笼寒水月笼沙”的景色,不过要真的掉过来一读,反而会觉得平板无味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6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
课堂提问
1.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访时的感受。 B.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未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 C.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新知讲解
注释
【1】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 句容大茅山与溧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 流入长江。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 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历代均 为繁华的游赏之地。
【2】烟:烟雾。
【3】泊:停泊。
新知讲解
【4】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5】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 简称。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 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 致亡国,所以后世把此曲作为亡国之音的 代表。
新知讲解
注释
①宣室:汉未央宫前正室;
②逐臣:指贾谊曾被贬谪。
③才调:才气。
新知讲解
参考译文
汉文帝求贤若渴,竟然在宣室接见了曾经 被放逐的臣子贾谊,贾谊的才华确实还是是 那样无与伦比。可叹的是,空有了文帝挪前 席位与臣子近如此投机的交谈,因为他们探 讨的不是天下民生大事,而是那些虚妄的鬼 神之事。
课外古诗词诵读(二)
语文人教版 七年级下
新知导入
(一)泊秦淮 杜牧
新知讲解
题目解读
“泊”,停泊、靠岸之意。“秦淮”即秦淮河。 诗人夜晚泊舟秦淮河畔,借写眼前之景而抒现实之 忧。
这首诗是即景感怀的,金 陵曾是六朝都城,繁 华一时。目睹如今的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 淫,不免要重蹈六朝覆辙,诗人不禁无限感伤。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约客》赏析+译文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约客》赏析+译文
约客
文|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注释]
约客①
文|赵师秀
黄梅时节②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③。
①选自《清苑斋集》。
赵师秀(1170-1219),字紫芝、灵芝,号灵秀,天乐,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
②[黄梅时节]夏初江南梅子黄熟的时节,即梅雨季节。
③[灯花]灯芯燃烧后结成的花状物。
【译】梅子黄时,家家户户都笼罩在烟雨之中,那长满青草的池塘里,到处是青蛙(的叫声)。
约好的客人说来却还没有来,时间过了午夜,我手拿棋子轻轻地敲击着棋盘,(等着客人)看到落下的灯花。
【赏析】前两句交代了当时的环境和时令。
“黄梅”“雨”“池塘”“蛙”写出了江南梅雨季节的夏夜之景:雨声不断,蛙声一片。
读来使人如身临其境。
后两句点出了人物和事情。
第三句“有约不来过夜半”,用“有约”点出了诗人曾“约客”来访,“过夜半”说明了等待时间之久,本来期待的是客人的叩门声,但听到的只是一阵阵的雨声和蛙声,比照之下更显示出诗人焦躁的心情。
第四句“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诗人约客久候不到,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敲棋声将灯花都震落了。
这种姿态貌似闲逸,其实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焦躁。
全诗通过对撩人思绪的环境及“闲敲棋子”这一细节动作的渲染,既写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也写出诗人约客未至的怅惘心情,可谓形神兼备。
全诗生活气息较浓,又摆脱了雕琢之习,清丽可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七下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拓展阅读:次韵几复和答所寄
7年级语文下册-打印版
次韵几复①和答所寄
黄庭坚
海南海北梦不到,会合乃非人力能。
地褊未堪长袖舞,夜寒空对短檠灯。
相看鬓发时窥镜,曾共诗书更曲肱。
作个②生涯终未是,故山松长到天藤。
【注】①几复:即黄几复,诗人好友。
时几复由岭南四会至汴京,作者亦由德州德平调汴京。
两年前作者曾写《寄黄几复》一诗。
②作个:这个。
1.诗的颔联很有意味,请分析其内涵。
2.颈联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说明。
3.这首诗作者要表达的感情十分丰富,请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
1.上句写偏僻之地使人不能施展才能,下句写友人寒夜面对孤灯空自叹息,反映了朋友岭南生活的艰辛与清苦。
2.运用对比手法,将当年相伴读书时的闲适快乐与现在相逢时的沧桑景象作对比。
3.相会无期的无奈;老友见面的喜悦;对友人境遇的同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故乡故土的思念。
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知识梳理及练习课件(共16张PPT)
返回目录
二、理解性默写 1.诗中表现汉文帝诚意十足,贾生才华横溢的句子是: __宣__室__求__贤_访__逐__臣____,___贾__生__才__调__更_无__伦_____。 2.诗中借古讽今,寄寓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的句子是: __可__怜__夜__半_虚__前__席____,___不__问__苍__生__问_鬼__神_____。
返回目录
二、理解性默写 1.诗中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含蓄地说明了许多生活中看似容易 的 事 , 其 实 做 起 来 并 不 容 易 的 道 理 的 句 子 是 : _ _ _政_ _入_ _万_ _山_ _围_子_ _里_ _ _ , ___一_山__放__出__一__山_拦______。 2.诗中从登山、下山这一日常生活现象中总结哲理的句子是: ____莫__言__下_岭__便__无__难__,____赚__得__行__人_错__喜__欢____。
青草池塘处处蛙。 人一个小小的动作“敲”,将诗人焦 诗中的环境描写、
有约不来过夜半, 躁而期望的心情刻画得细致入微。棋 动作描写细致入
闲敲棋子落灯花。
子本不是敲的,但用来敲打,正体现 了孤独中的苦闷;“闲”字说明了无
微地烘托出诗人 期待、烦闷、寂
聊,而正在这个“闲”字的背后,隐 寞、孤独的心理。
含着诗人失望焦躁的情绪。
不问苍生问鬼神。 慨。
主旨理解
诗中选取汉文帝召见贾 谊,夜半倾谈,问的却 是鬼神之事的情节,刻 画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 荒于政事,不顾民生的 昏庸形象。此诗借古讽 今,寓慨于讽,深刻而 有力度,诗人在对贾谊 怀才不遇的同情中,寄 寓自己在政治上备受排 挤、壮志难酬的感伤。
2023年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诗词赏析(中考总复习)考生读背版
2023年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诗词赏析(中考总复习)泊秦淮唐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翻译: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之上。
入夜,我将小舟泊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
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淫靡之曲《玉树后庭花》。
作者简介: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杰出诗人、散文家。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主题思想:诗人通过写夜泊秦淮的见闻和感受,抒发了对统治阶级不顾国家安危,沉迷于享乐生活的不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重点赏析:这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
首句中,两个“笼”字引人注目,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融合在一起,描绘了一幅朦胧的水色夜景图,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氛围。
第二句点题,点明夜泊的地点,为下句看到的景物做铺垫。
诗人在最后两句把历史的教训、现实的情况和未来的命运联系起来,触景生情,借古讽今,抨击了那些沉溺于酒色、不理朝政的统治者,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虑。
本诗内容丰富,感情深沉,意味无穷,引人深思。
贾生唐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翻译:汉文帝求贤,在宣室中征询贾谊的政治见解,贾谊才气纵横,无与伦比。
可惜文帝半夜移膝靠近贾谊听讲,不问百姓生机只问起鬼神之事。
作者简介: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
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赏析(二)
⼈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赏析(⼆)⼈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赏析(⼆)(⼀)泊秦淮杜牧烟笼寒⽔⽉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译⽂: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的清辉洒在⽩⾊沙渚之上。
⼊夜,我将⼩⾈泊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
⾦陵歌⼥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淫靡之曲《⽟树后庭花》。
赏析:这⾸诗是诗⼈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于六代兴亡之地的感叹中,寓含忧念现世之情怀。
这⾸诗在语⾔运⽤⽅⾯也颇见⼯夫。
⾸句写景,“烟”“⽔”“⽉”“沙”由两个“笼”字联系起来,融合成⼀幅朦胧清冷的⽔⾊夜景,渲染⽓氛,朦胧中透出忧凉。
次句点题,并以“近酒家”的丰富内涵启动思古之幽情。
秦淮⼀带在六朝时是著名的游乐场所,酒家林⽴。
因此昔⽇那种歌舞游宴的⽆尽繁华实已包含在诗⼈此时的思绪之中。
后两句由⼀曲《⽟树后庭花》引发⽆限感慨,“不知”抒发了诗⼈对“商⼥”的愤慨,也间接讽刺了不以国事为重、纸醉⾦迷的达官贵⼈,即醉⽣梦死的统治者。
“犹唱”⼆字将历史、现实巧妙地联为⼀体,伤时之痛委婉深沉。
清代评论家沈德潜推崇此诗为“绝唱”,⼀个“犹”字透露出作者批判之意、忧虑之情。
管世铭甚⾄称其为唐⼈七绝压卷之作。
诗⼈深夜泊⾈秦淮河畔,隔江传来商⼥《⽟树后庭花》的歌声,听着这亡国之⾳,不禁激起时代兴衰之感。
后两句对只知征歌征舞、买笑逐欢,⽽不以历史为鉴的统治者,给以深深的谴责。
本诗情景交融,朦胧的景⾊与诗⼈⼼中淡淡的哀愁和谐统⼀。
这是⼀⾸触景⽣情之作,通过写夜泊秦淮的所见所闻,揭露了晚唐统治者沉溺声⾊、醉⽣梦死的腐朽⽣活。
秦淮河两岸是六朝时的繁华之地,是权贵富豪、墨客骚⼈纵情声⾊、寻欢作乐的场所。
诗⼈夜泊秦淮,在茫茫沙⽉、迷蒙烟⽔中眼见灯红酒绿,⽿闻淫歌艳曲,不禁触景⽣情,顿⽣家国兴亡之思,将对历史的咏叹与对现实的思考紧密结合,从陈的荒淫亡国联想到江河⽇下的晚唐命运。
最新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含答案)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含答案)------------------------------------------作者xxxx------------------------------------------日期xxxx一、学习《泊秦淮》杜牧1、作者作品杜牧,唐代文学家,字牧之。
以济世之才自负。
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俊生动。
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有《樊川文集》。
《泊秦淮》是杜牧游金陵,夜泊秦淮时所作。
诗人泊舟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借古讽今,写下了这篇的七绝,抨击那些沉湎酒色、不理朝政的上层人物,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
3、诗歌欣赏烟笼寒水月笼沙写景——夜景夜泊秦淮近酒家交代时间、地点“近酒家”引出下文“商女”的出场。
诗歌欣赏写迷蒙的月色和轻烟笼罩着寒水和岸沙。
这是秦淮河美丽的夜景,着墨不多而风情毕现,意境非常淡雅。
连用两个“笼”字,用字妥帖而有韵味。
烟、寒水、月、沙,都是最能反映秦淮河风貌的特有景致。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抒发了作者的忧愤之情诗人在此用了曲笔。
试想一下,歌女所唱,还不是为取悦寻欢作乐的达官贵人吗?可见“不知亡国恨”的是那些听歌的家伙。
“不知”二字,凸现出诗人的感慨之深;一个“犹”字,凸现出诗人的忧愤之切。
在杜牧看来,晚唐政局已经危机四伏,达官贵人不以国事为重,仍然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今日听亡国之音取乐,明日有可能自己就要上演亡国的悲剧。
4、本诗主题作者借古讽今,抨击了那些沉迷酒色、不理朝政的上层人物,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
二、学习《贾生》李商隐1、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
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
部编版初中语文 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理解性默写(一)《泊秦淮》(杜牧)1.杜牧的《泊秦淮》一诗中,诗人借“商女”而批评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的一句诗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杜牧的《泊秦淮》中描写秦淮河特有的夜间景致的句子是: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3.《泊秦淮》中表现诗人的忧患意识(借古讽今)的诗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4.杜牧的《泊秦淮》鞭挞沉溺酒色,醉生梦死的统治阶级,告诉他们将重蹈南朝亡国覆辙的诗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5.杜牧的《泊秦淮》描写秦淮河特有的夜间景致的句子是:烟笼寒水夜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
6.杜牧的《泊秦淮》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一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7.杜牧《泊秦淮》一诗中渲染了一幅迷茫、冷落的水上夜景图的句子是:烟笼寒水夜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
8.杜牧在《泊秦淮》中用寓情于景的手法,感慨家国兴亡的主题。
其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引发的历史兴衰之慰,有一种将兴亡之忧融入悲凉意境的沉重感。
9.杜牧《泊秦淮》中的“烟笼寒水夜笼纱”,描写了一幅朦胧的水色夜景,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气氛。
10.杜牧《泊秦淮》中讽喻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误国的诗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1.杜牧在《泊秦淮》中借月亮创设了一种朦胧凄清的意境,这两句诗是:烟笼寒水夜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
12.杜牧在《泊秦淮》一诗中对那些只知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重的达官贵人表示忧虑与愤慨的诗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3.杜牧《泊秦淮》中借古讽今,批判统治者贪图享乐,抒发忧国忧民的句子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4.杜牧在《泊秦淮》中用“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再现了一幅朦胧而又清凉淡雅的水乡图。
15.《泊秦淮》中,“烟笼寒水夜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一句,将往昔如梦似幻的繁华朦胧在秦淮的水色里,平添几分凄清的气氛。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歌诵读含作者、创作背景、注释、译文、赏析PPT课件
创作背景 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 示忧虑。诗人夜泊秦淮河岸,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 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 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泊秦淮》。
注释 选自冯集梧《樊川文集》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lì)水东庐山两山间,
渲染水边夜色的清淡素雅,点明夜泊地点;
2)._商__女__不__知___亡__国__恨__,___隔__江__犹__唱___后__庭__花__ 。两句感怀,抨击豪绅 权贵沉溺于声色,含蓄深沉,深刻犀利。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赏析 此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前半段写秦 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 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 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 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
赏析 1)._烟__笼__寒__水___月__笼__沙__,___夜__泊__秦__淮___近__酒__家__两句。叙事写景,竭力
鉴赏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一个富于包孕的诗句, 一个富于风趣的诗句。写所历艰难的种种感受。写行人被自己对 下岭的主观想象骗了。
2)._政__入__万___山__围__子__里__,___一__山__放__出___一__山__拦__ 。两句把山变成了有生命有灵 性的东西,它仿佛给行人布置了一个迷魂阵,设置了层层叠叠的 圈套。
经南京流入长江。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 水,故称秦淮河。 泊:停泊。 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犹:副词。还,仍然。 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精讲
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精讲《泊秦淮》唐·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译文: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在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于六代兴亡之地的感叹中,寓含忧念现世之情怀。
1.诗中运用的形象的动词描绘了一幅迷茫、冷落景色的诗句是哪两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2.表达诗人关心国家命运而无比忧愤的诗句是哪两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3.第一句中两个“笼”字好在哪里?请做简要分析。
两个“笼”字,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贴切传神地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淡雅的水色夜景,渲染出一种冷清愁寂的氛围。
(互文)4.“犹”字蕴含了哪些丰富的内容?“犹”的意思是“还在”。
从字面上看是批评歌女,实际上是批评座中点歌的统治阶层。
形象地写出了晚唐统治者重蹈覆辙,正沿着亡国路走下去的情形,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愤。
(用典)《贾生》唐·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译文:汉文帝在宣室寻求贤臣,咨询被放逐的大臣。
贾谊的政治才能更是无人能比。
可惜深夜汉文帝徒然地在座席上向前移动(靠近贾谊)。
他不垂询关切百姓的国事,却问无关轻重的鬼神之事。
赏析:1.“可怜”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可惜。
诗人嘲讽了封建统治者求贤的虚伪,也寄寓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2.简要赏析“不问苍生问鬼神”一句。
托古讽今,揭露了晚唐统治者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社会现实,也寄寓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3. 这首诗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先扬后抑,托古讽今,既揭示了晚唐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社会现实,也寄寓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4、艺术特色:先扬后抑、议论精警。
试分析。
首句“宣室求贤访逐臣”正面写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欣赏赏析汇总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欣赏赏析汇总《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描绘“烟笼寒水月笼沙”的画面,说说它为全诗句,创造了怎样的环境气氛?答:如烟的雾气笼罩着寒冷的水面,朦胧的月色映照着水边的沙滩。
氛围:迷蒙冷寂。
2.“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作者对此态度如何,是批评歌女吗,为什么?答:不是。
这两句运用曲笔和形象化的议论,表面是斥责歌女,其实是在借题发挥,讽刺了那些只顾贪图个人享受而不顾国家安危的晚唐统治者,对此无比愤恨和忧虑。
表达了诗人对世道人心的忧患意识。
3.全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愤。
4.“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哪些特点?请用两个词语表述。
答:迷蒙、冷寂。
5.诗歌中的那个真正“不知亡国恨”的人是谁?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
全诗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6.本诗表面上是斥责歌女,其实是借题发挥。
你认为作者的真实用意是什么?答:讽刺了那些只顾贪图个人享乐,而不顾国家安危的晚唐统治者。
7.首句“寒”字极富表现力,说说你的理解。
答:“寒”字不仅写出时值深秋或寒冬,而且烘托出内心的寒意和悲凉。
8.仔细品味诗句“烟笼寒水月笼沙”,说说两个“笼”的作用。
答;“笼”字将烟、水、月、沙四者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极共资雅的水边月色图,营造了一种迷蒙冷寂的气氛,造成了一种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
《约客》南宋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分析“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两句中“家家”和“处处”的表达效果。
答:“家家”修饰雨,表现了江南多雨的天气特征,营造了一种烟雨迷蒙,悠闲清静的意境;“处处”修饰蛙声,写农村景象,生机盎然。
2.“闲敲棋子落灯花”一句中的“敲”字,写出诗人怎样的心境?答:写出了诗人久等友人而不至的失落、无奈的心情。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赏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赏析课外古诗词诵读【诵读默写】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古诗译文】烟雾弥漫秋水,月光笼罩白沙。
小船夜泊秦淮,靠近岸边酒家。
歌女为人作乐,哪知亡国之恨?她们在岸那边,还唱着《后庭花》。
【全诗主旨】本诗是触景感怀之作,金陵曾是元朝的都城,繁花一时,作者目睹如今的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重蹈元朝覆辙,无限感伤。
【名句赏析】“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这两句诗表面上是批评歌女的,实际上是诗人有感于晚唐国势衰微,批评那些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家将亡的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诵读默写】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古诗译文】汉文帝在宣室求问被贬谪的贤臣,贾谊的才华和格调更是无人可比。
谈至深夜汉文帝挪动双膝靠近他,可惜他不垂问关切百姓的国事而是问神鬼之事。
【全诗主旨】这首诗写的是汉代,其实是托古讽今,揭示晚唐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社会现实,也寄寓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名句赏析】“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此两句先扬后抑,皇帝靠近臣子问策,似乎虚心倾听,可不关切国事,而求鬼神,托古汉代之事而讽当今现实,表现了诗人对当朝的失望和怀才不遇的感慨。
【诵读默写】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正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古诗译文】不要说从山岭上下来就没有困难,这句话骗得前来爬山的人白白地欢喜一场。
当你进入到崇山峻岭的圈子里后,你刚攀过一座山,另一座山将立刻将你拦住。
【全诗主旨】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的成功所陶醉。
【名句赏析】“正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这两句诗使用了生动形象的比喻,把山变成了有生命有灵性的东西。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试卷含答案解析(2)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时练一、积累运用1.文学常识填空。
(1)杜牧,字,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朝代)文学家。
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之为“小杜”,与合称为“小李杜”。
(2)《贾生》的作者李商隐是(朝代)诗人。
诗中的“贾生”指的是西汉政论家、文学家。
(3)杨万里,字,世称“”,南宋诗人。
(4)赵师秀,南宋诗人,“”之一。
2.默写。
(1),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2)可怜夜半虚前席,。
(李商隐《贾生》)(3)政入万山围子里,。
[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4)有约不来过夜半,。
(赵师秀《约客》)(5)杜牧的《泊秦淮》中,“,”两句表面上是在批评商女,实际上是在批评只知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重的晚唐统治者。
(6)李商隐的《贾生》中借古讽今,批评统治者不关心国事民生的两句诗是:,。
(7)杨万里的《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中,以否定的形式提出论题,指出下山并不像通常认为的那样轻松容易,人们往往会“上当受骗”,空自欢喜的句子是:,。
(8)《约客》中,诗人雨夜约客,客人迟迟不至,“,”两句生动地描写了诗人深夜独坐、望灯而待的情景。
(9)《约客》一诗中“”一句,通过一个小小的动作描写,生动而又含蓄地表现出诗人的情态。
二、阅读理解(一)阅读《泊秦淮》,回答问题。
泊秦淮[唐]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错误的一项是()A.此诗前两句写秦淮夜景,后两句抒发感慨。
B.全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奔放直接,语言精当锤炼。
C.这首诗是即景感怀之作。
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两岸历来是达官贵人享乐游宴的场所,繁华一时。
诗人夜泊于此,目睹当朝统治者的昏庸荒淫,认为他们不免要重蹈六朝覆辙,因此无限感伤。
D.诗歌借陈后主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对现实的深切忧虑。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潼关》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B. 第二句写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秋风吹散,显示出孤城的寂寥与辽远。 C. 诗中第三、四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河、山以人的情感。 D. 全诗从高城、马蹄声、黄河、群山四个方面展示了潼关的独特景象。
【解析】全诗从高城、秋风、黄河、群山四个方面展示潼关 独特的景象,第二句写“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秋风吹散”, 描写的对象应该是“秋风”,而不是“马蹄声”。D项表述有
写景、 以动写静 秋天
簇拥
(视觉、远景)终古高云簇此城, (听觉) 秋风吹散马蹄声。
1、2句赏析(“簇”的妙处):拟人、 以动写静,“簇”是簇拥的意思,写出 了高云簇拥古城,不言高而高度自见, 令人神往,马蹄声被秋风吹散,显示出 古城的寂寥与辽远,刻画了一位豪情勃 发、扬鞭催马、飒爽英姿的青年形象。
写景、 以动写静 秋天
河流大野犹嫌束, 山入潼关不解平。
?
明白
3、4句赏析:拟人、侧面描写, 以“犹 嫌束”衬托河流的奔腾与壮阔,以“不 解平”衬托山的巍峨险峻、桀骜不驯, 抒发了作者博大昂扬的情怀,从而表现 了诗人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 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抒情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
潼关
谭嗣同
潼关:在今陕西潼关县北,临黄河, 依秦岭,是山西、陕西、河南三省要 冲,历来是军事重地。
知人论世:
• 谭嗣同,清末维新派政治家、思想家, 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
• 写作背景:谭嗣同写下这首诗才14岁, 当时随父亲赴甘肃上任,途径陕西潼关, 被北方特有的壮阔风景所震撼,写下此 诗。
全诗从高城、秋风、黄河、群山四
主
个方面展示潼关的独特景象,描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描绘“烟笼寒水月笼沙”的画面,说说它为全诗句,创造了怎样的环境气氛?
答:如烟的雾气笼罩着寒冷的水面,朦胧的月色映照着水边的沙滩。
氛围:迷蒙冷寂。
2.“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作者对此态度如何,是批评歌女吗,为什么?答:不是。
这两句运用曲笔和形象化的议论,表面是斥责歌女,其实是在借题发挥,讽刺了那些只顾贪图个人享受而不顾国家安危的晚唐统治者,对此无比愤恨和忧虑。
表达了诗人对世道人心的忧患意识。
3.全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愤。
4.“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哪些特点?请用两个词语表述。
答:迷蒙、冷寂。
5.诗歌中的那个真正“不知亡国恨”的人是谁?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
全诗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6.本诗表面上是斥责歌女,其实是借题发挥。
你认为作者的真实用意是什么?
答:讽刺了那些只顾贪图个人享乐,而不顾国家安危的晚唐统治者。
7.首句“寒”字极富表现力,说说你的理解。
答:“寒”字不仅写出时值深秋或寒冬,而且烘托出内心的寒意和悲凉。
8.仔细品味诗句“烟笼寒水月笼沙”,说说两个“笼”的作用。
答;“笼”字将烟、水、月、沙四者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极共资雅的水边月色图,营造了一种迷蒙冷寂的气氛,造成了一种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
《约客》
南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分析“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两句中“家家”和“处处”的表达效果。
答:“家家”修饰雨,表现了江南多雨的天气特征,营造了一种烟雨迷蒙,悠闲清静的意境;“处处”修饰蛙声,写农村景象,生机盎然。
2.“闲敲棋子落灯花”一句中的“敲”字,写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答:写出了诗人久等友人而不至的失落、无奈的心情。
3.诗歌前两句写景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答:营造了单调,寂寞的氛围。
4.简略分析“闲敲棋子落灯花”中“敲”“落”两个动词的妙处。
答:(1)“敲”写出了客人迟迟不来的焦急,“落”写出了客人不来的失落与无奈。
(2)“敲”和“落”衔接紧密,将等待客人到来的心境刻画得极为生动。
5.诗的前两句表现了诗人一种怎样的心境?
答:诗人通过黄梅时节的阴雨连绵和池塘里传来的蛙声,以闹衬静,表现了诗人生活单调、内心寂寞的氛围。
6.有人说,诗歌的最后一句“闲敲棋子落灯花”写得非常妙。
请自选角度进行赏析。
答:一个“闲”字,把主人热切期待客人而客人却迟迟不来时的失望与无聊,刻画得淋漓尽致;一“敲”一“落”,将诗人约客不至时的心情表现得极为生动,主人此时的怅惘、失落、无奈,都在这“敲”一“落”中流露出来。
7.赵师秀的《约客》中含蓄表达诗人寂寞心情的句子是: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8.第四句诗中的“闲”字能否改为“忙”字?为什么?
答:不能。
因为“闲”字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诗人焦急等待客人到来而客人却迟迟不到时的无聊和无奈的心情。
“忙”字则与诗的意境和诗人的心情不协调。
9.请你自选角度,对“闲敲棋子落灯花”一句进行赏析。
答:(1)一个“闲”字,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诗人焦急等待客人到来而客人却迟迟不到时的无聊和无奈的心情。
一个“敲”字,把主人约客久等不至的心境(急、气、失落、无奈等)刻画得极为生动,使本句成为揭示内心世界的佳句。
(2)一个细节描写,诗人所约客人久久不至,他在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黑白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将灯花震落。
这种姿态貌似闲逸,其实反映出诗人在友人“有约不来”,只能自己独自打发时光时内心的落寞、失望、焦躁、怅惘,可谓写一细节而尽传精神。
10.“黄梅时节家家雨”表明季节是夏季,这是江南地区的景象;“青草池塘处处蛙”表面写热闹,实则烘托出环境的寂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妙在用乍一看非常自然的闲逸恬静写出了诗人惆怅、失落或怅惘、焦躁的内心。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南宋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1.诗的前两句表现了行人怎样的心态?哪一个字集中表现了诗人对这种心态的态度?
答:行人的心态是前路上的困难已经过去,接下来将会一帆风顺。
而诗人用一个“错”字集中表达了对这种心态的否定。
2.这首诗歌既生动形象又充满了理趣,请简要说说你的理解。
答:诗歌生动形象,表现力强,一个“错”字突出表现了“行人”被“赚”后的失落神态。
“放“栏”等词语的运用,赋予“万山”人的思想,人的性格,使万山活了起来。
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地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寄寓着深刻的哲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做好充分地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
3.《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后两句“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告诉人们“人生就是不断地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的生活哲理。
4.分析“赚得行人错喜欢”中“赚”的表达效果。
答:“赚”字幽默风趣,行人心目中下岭的坦易,与它实际上的艰难形成鲜明的对比,因此说“赚”一行人是被自己对下岭的主观想象骗了。
诗人在这里只点出而不说破,给读者留下悬念。
5.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地比喻,写山区行路的感受,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
答: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做好充分的评估,不要被一时的成功所迷惑。
6.末句的“放出”和“拦”用得精彩,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这两个词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山山相连的特点,写得生动,富有情趣。
7.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本诗虚实结合手法的运用?
答:诗歌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实写翻山越岭,走出一座山峰后还有更多的连绵的山
峰在前面阻挡,虚写生活中,人生中的困难一个接着一个,诗人将生活中的困难比喻成山峰,形象生动地告诉人们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认真评估自己所面对的困难。
8.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感悟?
答:这首诗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全诗用下岭比喻人生之路。
第四句“放”“拦”两字赋予山人的思想、人的性格、人的行为。
全诗表达了深刻的人生感悟: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做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的顺境所迷惑,要放眼长远,认真对待,才能不断克服困难,履险如夷。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1.这首诗引用了一个什么典故?
答:汉文帝宣室求贤。
2.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诗人借古讽今,讽刺晚唐的那些皇帝崇佛信道,服药求仙,以求长生,却不问民生疾苦,更难礼贤下士。
3.“宣室求贤访逐臣”一句中“求”“访”二字写出了汉文帝对贾谊的什么态度?有什么作用?“求”“访”二字热烈颂扬汉文帝求贤意愿之切、之殷,待贤之诚、之谦,为后两句揭示全诗主旨做了铺垫。
4.“可怜”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首诗在行文结构方面有什么特点?
答:“可怜”是可惜、可悲的意思,是全诗的关键,表达了作者对文帝不顾百姓苍生疾苦的批评之情。
在结构上,本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一一前两句围绕“重贤”逐步升级,节节上扬,三、四句一转,由强烈对照而形成的贬抑之情便显得特别有力。
5.“可怜”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可惜;诗人嘲讽了封建统治者求贤的虚伪,也寄寓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6.贾谊得到皇帝的赏识,作者对此持何态度?
答:文帝把谪居长沙的贾谊召回京城,在宣室接见他,君臣晤谈,直至夜半。
尽管文帝求贤
若渴,可惜,他殷殷垂询的不是安民之策,虚心听取的只是鬼神之事,虽然听得入神,甚至移膝前席,又有何用?
7.“不问苍生问鬼神”一句中“不问”与“问”有何妙处?
通过“不问”与“问”的对比,让读者对此得出应有的结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感慨深沉。
8.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答:这首诗慨叹贾生不遇明主,实际是感慨自己的怀才不遇,自伤之意尽在言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