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木耳菌袋污染原因和处理方法_刘晓龙
黑木耳木屑袋栽存在的几个问题
![黑木耳木屑袋栽存在的几个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0818396d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3e.png)
黑木耳木屑袋栽存在的几个问题
黑木耳木屑袋栽现存的主要问题是霉菌污染。
这是因为耳筒缺少像段木树皮的保护层,像香菇菌筒的菌皮层,因此,才会导致病菌感染。
另外,黑木耳菌丝纤细,缺乏像香菇菌丝的强壮及抗逆能力,又因黑木耳是胶质菌,在出耳芽以及出耳阶段,如果温度湿度管理不善,通风不良,容易招引致病虫害。
因此,我们采用不搭建阴棚,不用薄膜覆盖的露地栽培法,是解决通风、降湿的有效措施,又可避免杂菌及虫害的滋生机会。
适当安排出耳时间;在早春气温、湿度、空气等优越条件都偏于黑木耳生长,使耳筒高产、优质得到了保证,使黑木耳代料栽培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产量得到稳定;用科学方法扎出耳孔,使菌筒受刺激不损伤,出耳均匀而整齐,采摘木耳不带杂质。
早春雨水调匀,出耳早,转潮快,无病虫害,不须喷洒农药,管理简单易行。
木耳质量好,色深肉厚,朵形与段木木耳相媲美,80%达到外贸出口标准。
- 1 -。
牡丹江地区地栽黑木耳废弃菌袋回收利用现状及对策
![牡丹江地区地栽黑木耳废弃菌袋回收利用现状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cf45634a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b8.png)
牡丹江地区地栽黑木耳废弃菌袋回收利用现状及对策摘要:随着黑木耳种植业的发展,牡丹江地区每年产生大量的黑木耳废弃菌袋,这些废弃菌袋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分析了牡丹江地区地栽黑木耳废弃菌袋回收利用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解决该问题。
一、引言黑木耳是我国传统的滋补食材之一,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近年来,牡丹江地区黑木耳种植业发展迅速,但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黑木耳废弃菌袋的产生。
这些废弃菌袋主要由塑料制成,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且未能有效回收利用。
解决黑木耳废弃菌袋的回收利用问题,对于推动绿色环保种植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黑木耳废弃菌袋的现状分析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目前牡丹江地区黑木耳种植业产生的废弃菌袋主要以垃圾填埋或焚烧的方式处理,未能实现有效利用。
这种处理方式不仅浪费资源,还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由于黑木耳废弃菌袋多为塑料制成,其降解速度较慢,会在土壤中残留很长时间,对土壤质量和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
针对黑木耳废弃菌袋的处理问题,提出以下对策:1. 建立黑木耳废弃菌袋回收系统:建立完善的废弃菌袋回收体系,可以通过与种植户签订回收合同,统一回收废弃菌袋并按一定的价格进行回收。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投资建设回收网络,并给予相应的税收和政策优惠。
2. 推广可降解材料的使用:黑木耳废弃菌袋多为塑料制成,可以探索使用可降解材料代替传统塑料菌袋。
可降解材料在使用后能够自然降解,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政府可以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和财政补贴,鼓励企业使用可降解材料生产废弃菌袋。
3. 发展黑木耳废弃菌袋再利用技术:通过科技手段,对黑木耳废弃菌袋进行再利用,可以进行粉碎、清洗、消毒等处理,然后重新加工成制备其他产品。
可以将废弃菌袋加工成塑料颗粒,再用于生产包装材料、塑料制品等。
政府可以加大对相关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推动相关企业进行废弃菌袋再利用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四、结论牡丹江地区黑木耳废弃菌袋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目前回收利用工作还存在很大的不足。
如何防治黑木耳制种阶段杂菌污染
![如何防治黑木耳制种阶段杂菌污染](https://img.taocdn.com/s3/m/58ba0c01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a8.png)
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黑木耳菌种的生长和杂菌繁殖,导致污染发生。
03
黑木耳制种阶段杂菌污染 的防治措施
选择高质量的菌种
选用经过严格筛选和检验的优质菌种,避免使用带有杂菌或质量不佳的菌种。 选择具有抗病性强、产量高、品质优良的菌种,提高黑木耳的制种质量和效益。
了解菌种的适应性,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土壤等条件的菌种。
案例一:菌种带菌导致杂菌污染
01
02
03
杂菌种类
青霉、曲霉、毛霉等常见 霉菌。
带菌原因
菌种老化、培养环境不良 、接种操作不规范等。
防治方法
选择优良菌种,改善培养 环境,严格接种操作。
案例二:培养料消毒不彻底导致杂菌染
杂菌种类
细菌、放线菌等。
带菌原因
培养料未彻底消毒,存在残留的细菌和放线菌。
防治方法
接种操作不当
操作不规范
接种操作不当是黑木耳制种阶段杂菌污染的另一个重要来源 ,如接种时未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进行,导致杂菌进入培 养基中。
设备污染
接种设备未进行彻底消毒或存在污染,也会导致杂菌污染的 发生。
环境条件不良
温度不适宜
黑木耳制种阶段对温度要求较高,如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杂菌繁殖加快,从而产生污染。
污染途径
带菌的菌种在培养过程中会不断繁殖,占据优势地位,导致其他有益菌无法 生长,从而产生污染。
培养料污染
杂菌种类
培养料污染主要由腐朽菌、木霉、根霉等杂菌引起。
污染途径
培养料在制备、运输、贮藏过程中易受杂菌污染,使用受污染的培养料进行黑木 耳制种,会导致杂菌在培养基中大量繁殖,影响黑木耳菌种的生长。
对污染的菌种进行隔离处理,避免 与其他菌种接触。
黑木耳杂菌污染主要因素与防治措施
![黑木耳杂菌污染主要因素与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240a91fe4693daef5ef73da8.png)
防治措施 : ①不使棉塞受潮。高压灭菌 , 菌瓶 ( 袋) 排 列 时, 有棉塞 的一端朝 内, 不靠锅壁 , 预先夹层 预热 , 进气 由小 到大 , 灭菌 结束 时, 让其 自然冷却 , 锅 门微开 , 让余热使棉塞
上 的水 汽 蒸发 , 如一 次 大 开锅 门 , 冷 空气 大 量进 入 锅 内 , 不 仅
2 0 1 3 年第 4 期
现 代 园艺
黑木耳杂菌污染主要因素与防治措施
李来泉
( 辉县市农 业 局 , 河南 辉县 4 5 3 6 0 0 )
摘
要: 文章分析 了黑木耳杂 茵污染的主要 因素 , 提 出了相 关的防治措施 。
关键词 : 黑木耳杂茵; 污染; 防治
目前 , 辉 县 市黑 木 耳 生 产 大棚 逐 渐 增 多 , 黑木耳生产 中 无论 是 制 种还 是 制作 栽 培菌 袋 , 污染 率 的高 低都 将 直接 影 响 着 菇农 的经 济效 益 。 杂 菌 的污染 是 由于外 界 微生 物入 侵导 致
浪费大量人力和燃料。特别是培养基灭菌后 的冷却过程 , 随 着温度的降低 , 气体体积缩小 , 造成瓶 ( 袋) 内气压 降低 , 冷却
室 空 间 的杂 菌不 仅 附着 在 菌瓶 ( 袋) 表面 , 而 且 随着 瓶 ( 袋) 内 外气 压 的动 态 平衡 而进 入 瓶 内或袋 内而污 染 。 当棉 塞受 潮或
菌操作 , 进入接种室后要少走动、 少说话。 特别要注意要在火
焰 上 方接 种 ; 拔 出棉 塞 时 不要 用 力 直 接 上拔 , 应 当旋 转 式 拔 出, 避 免造 成 瓶 内空 气 负压 , 外 界 空 气 突然 进 入 ; 棉 塞 潮湿 , 应 更 换 灭菌 过 的干 燥棉 塞 , 接 种 时 要将 瓶 口朝 下 , 特 别在 取 出棉 塞 后 瓶 口一 定要 朝 下 , 接 种移 动 过程 接 种工 具 和接 种 块 在火 焰 上 方无 接 触过 程 接种 ; 菌袋 接 种 时应做 好 菌种 接 种 前 的处 理工 作 。
牡丹江地区地栽黑木耳废弃菌袋回收利用现状及对策
![牡丹江地区地栽黑木耳废弃菌袋回收利用现状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bdeac2a6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60.png)
牡丹江地区地栽黑木耳废弃菌袋回收利用现状及对策【摘要】牡丹江地区地栽黑木耳废弃菌袋回收利用是一个重要的环保问题。
在现状分析中发现,大量的废弃菌袋带来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问题挖掘表明,社会对废弃菌袋回收利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有效的回收机制。
对策建议包括建立、完善废弃菌袋回收体系、加强政府监管和引导,提高社会参与度。
利益分析指出,废弃菌袋回收利用可以减少资源浪费、降低环境污染,促进资源循环利用。
资源整合包括调动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形成多方合作的利益共享机制。
牡丹江地区地栽黑木耳废弃菌袋回收利用的前景是充满希望的,只要各方积极行动,共同推动这一环保事业的发展,从而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牡丹江地区、地栽黑木耳、废弃菌袋、回收利用、现状分析、问题挖掘、对策建议、利益分析、资源整合、前景。
1. 引言1.1 牡丹江地区地栽黑木耳废弃菌袋回收利用现状及对策牡丹江地区是黑木耳种植的重要产区之一,每年有大量的黑木耳废弃菌袋产生。
这些废弃菌袋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同时也浪费了资源。
目前,牡丹江地区地栽黑木耳废弃菌袋的回收利用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和规范。
现状分析:牡丹江地区地栽黑木耳废弃菌袋的回收利用工作尚未形成有效的机制和体系,很多废弃菌袋被随意丢弃或焚烧,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一些企业在回收利用过程中存在着不规范操作和管理不善的情况,需要加强监督和指导。
问题挖掘:主要问题包括回收利用工作不到位、管理不规范、资源浪费等方面。
需要制定更加完善的回收利用政策和措施,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对回收利用的认识和意识。
对策建议:建议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制定并实施有效的回收利用计划,设立回收站点,加强监督和管理。
鼓励企业进行技术研发,开发出更加环保的黑木耳种植材料,减少废弃菌袋的产生。
利益分析:回收利用废弃菌袋不仅可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还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和就业机会,提升产业竞争力。
黑木耳菌袋大量污染杂菌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黑木耳菌袋大量污染杂菌的原因及防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887e082cc22bcd126ff0c7f.png)
黑木耳菌袋大量污染杂菌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2010-3-22 8:45:00点击3155次【字体:小中大】(1)原料品质低劣:杂木屑发霉,麦麸陈旧变质或虫蛀,因虫而滋生,带来杂菌。
尤其是麦麸变质,链胞霉容易侵入繁殖,为此原料要求“三无”即无腐烂、无发霉、无变质。
(2)培养基酸败:杂菌喜酸,培养料含水量过高,配料时间拖长,容易引起发酵变酸,杂菌滋生。
为此要求配料时“三注意”:即注意气温低时配料,注意含水量的控制,不宜过湿:注意装袋到灭菌期间不宜过长。
(3)料袋破漏:在装袋过程中一定要先检查塑料袋的质量,凡是有破漏及时弃除,用装袋机装袋时要注意装袋的手法,不要将袋底折角处挣开。
入锅和出锅时要轻拿轻放,一旦扎破也会导致杂菌侵入料袋。
菌袋自出锅接菌上架都要用双手捧袋,不能提袋口,导致外界空气侵入,也会造成杂菌污染。
(4)菌袋封口不严密:现栽培袋封口采取小木棍无棉盖体和棉花三种。
用小木棍封口防止扎破袋壁,袋上部要压平整齐,料袋上部培养料要装紧,盖体用前要细心查看海绵体是否放正、放牢,扣入菌袋时要上下扣紧,不可大意。
棉花封口时要注意松紧适当,不要尖头大尾,搬运时易脱落,造成菌袋的污染。
(5)灭菌不彻底:灭菌未达到规定的要求温度和时间,致使灭菌不彻底。
装好的料袋灭菌必须做到进灶要迅速,时间不宜过长,点火加温至100℃,时间不超过4小时;达标后保持8—9小时,中间不停火,不降温;某些杂菌芽孢在120℃以上才能杀死,所以采取高压锅灭菌比常压灭菌效果好。
(6)菌种老化:常因菌龄过长,菌种转代次数太多,菌种老化、退化抗逆力弱;有的菌种本身带杂菌。
优良菌种应是菌龄齐、活力壮、菌丝浓白、均匀、粗壮、无间断,表层无变褐色的菌膜,料与瓶壁吻合,菌丝无扭结,可以有少量原基出现。
(7)接种把关不严:接种时操作不当,造成“病从口入”在接种前,接种室(箱)要消毒,料袋进室或箱后再一次消毒;工作人员身手消毒;接种用具消毒。
接种袋温必须降到30℃以下,接种时必须预先除去表层老化菌膜和扭结原基;接种最好气温低时进行,因为气温低,杂菌处于休眠状态,活动力弱。
木耳菌袋感染杂菌的原因
![木耳菌袋感染杂菌的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11680069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f2.png)
木耳菌袋感染杂菌的原因
木耳菌袋感染的原因:
一、培养料灭菌不彻底
1、冬季天气冷,温度低,尤其是东北地区近年来用的木屑颗粒越来越粗,培养料预湿不透,甚至不进行预湿处理直接拌料装袋,很容易携带干料发生灭菌不彻底的现象。
2、装锅蒸料时,锅内码放密度过大,锅内蒸汽流通不畅,容易有灭菌死角,也容易出现灭菌不彻底的情况。
3、灭菌时不排冷汽,或冷汽排放时间短而造成锅内出现假压,不但高压灭菌设施需要排冷汽,常压灭菌锅也需要排冷汽。
二、菌袋有微孔
由于木屑颗粒粗、尖锐,菌袋薄,装袋时容易造成菌种出现微孔现象,在培养环境不良的情况下杂菌孢子侵入微孔处繁殖生长。
应尽量选择颗粒均匀、无尖锐毛刺的木屑为主料,或者将木屑提前预湿,使其尽量软化。
一些种植户想选用厚菌袋来解决此问题,但厚菌袋在出耳阶段容易出现比较严重的袋料分离现象,现已不适宜了。
还有一种不可忽视的原因是菌种携带杂菌。
北方地区多数都是窝口、插棒的生产模式,菌种接入菌袋预留孔中,菌种萌发后向四面八方辐射生长,比原来用无棉盖体或套环接种的方法,只将菌种接入菌袋口料表面的方式缩短了木耳菌棒养菌周期,缺点是由于菌种接到中心,有杂菌感染也不能
及时发现。
因此,在接菌前一定要严格挑选优良菌种。
袋栽黑木耳常出现的问题及防治措施
![袋栽黑木耳常出现的问题及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29037cbd69dc5022abea0003.png)
性强 的优 良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菌 株 , 避 免使 用病虫 侵入 的菌 种 。
1 . 2 . 5 培养 室应设 在干燥通 风 、 周 围环境干 净 的地方。 每隔 1 周用杀菌剂或杀虫剂消毒 、 杀虫 1 次。
1 . 1 . 4 霉 菌 的 菌 落 呈 绒 毛 状 或 疏 松 的棉 絮
3 . 2 林木 果树 与作作 物 生长发 育 高峰 时期 的 矛盾 与规避 方 法
倍 液 的苯米 特或 5 % 的石 灰水 抑制 杂 菌生 长 。
3 菌种 不萌发
3 . 1 症 状特 征 接种 后菌 种不 萌发 , 几 天后 接种 块布 满绿 色霉
1 . 2 . 7 对 于摆 袋 场 地 必须 用 2 %的 甲醛 溶 液
或5 %的石 灰水 进行 消毒 。
层, 培养料 内毛霉等杂菌开始蔓延 ; 或者是菌丝萌 发慢 , 呈很 淡 的灰 白色 , 菌丝 在料 内生 长纤 细无 力 ,
3. 3 林 木果树 与 间作物 争夺 肥水 的矛 盾与 规
避 方 法
木、 果树 与 间作物 的 肥水 吸收 的矛盾 。
4 6 特种经济动植物/ 2 0 1 3年 1 2期
z
1 . 2 . 6 当 发 现菌 袋 被 污 染 时 , 及 时 拣 出污 染 的菌袋 , 另行 处 理 。未 被 污染 的也 要 及 时 喷洒 5 0 0
育 期短 且 较耐 阴的 问作作 物 , 即 可 达 到 理 想 的
效果 。
低 林木 、 果树 的根 系 因吸收肥 水过 多而 影 响间作作
物 生 长的矛 盾 ; 旱 作果 园 、 林 地 的地块 , 实施 增加 地 面覆 盖 、 深 翻压 绿 肥 、 保墒增肥技术 , 均 能解 决 林
黑木耳栽培菌袋污染率高的防治措施
![黑木耳栽培菌袋污染率高的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0820396d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06.png)
黑木耳栽培菌袋污染率高的防治措施
栽培袋污染率高是黑木耳生产者普遍存在的问题,其原因很多。
1、灭菌不彻底易造成细菌污染。
表现在接菌后,头几天木耳菌丝体生长正常,十几天后菌丝生长缓慢,最后停止生长,表面上看菌袋正常,开袋后有酸臭味,这是灭菌不彻底造成的细菌污染。
解决的方法是,高压灭菌时冷气放干净,当压力达到0.12兆帕,维持两小时以上,自然降压到0.05兆帕时,打开放气阀放气,压力降到零时再出锅;常压锅灭菌加热至100摄氏度后维持8~10小时,自然冷却后出锅。
2、接种操作不严格造成杂菌污染。
目前接菌的方法很多种,有接种箱接菌、离子风接菌器接菌,酒精灯接菌,电热风接菌,蒸汽接菌等。
不管使用哪种方法接菌,都应在无菌条件下严格操作。
首先接菌室应提前薰蒸(气雾消毒剂、甲醛加高锰酸钾),接菌前紫外线灯杀菌半小时,再用来苏水喷雾降尘。
接种人员双手及二级菌种瓶口应用75%酒精擦洗,另外菌袋装锅灭菌前应在灭菌筐上盖上布,接菌时将布揭去,以防止出锅冷却时空气中的杂菌落到菌袋上,接菌时易进入菌袋内,造成杂菌污染。
- 1 -。
黑木耳菌袋大量污染杂菌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黑木耳菌袋大量污染杂菌的原因及防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887e082cc22bcd126ff0c7f.png)
黑木耳菌袋大量污染杂菌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2010-3-22 8:45:00点击3155次【字体:小中大】(1)原料品质低劣:杂木屑发霉,麦麸陈旧变质或虫蛀,因虫而滋生,带来杂菌。
尤其是麦麸变质,链胞霉容易侵入繁殖,为此原料要求“三无”即无腐烂、无发霉、无变质。
(2)培养基酸败:杂菌喜酸,培养料含水量过高,配料时间拖长,容易引起发酵变酸,杂菌滋生。
为此要求配料时“三注意”:即注意气温低时配料,注意含水量的控制,不宜过湿:注意装袋到灭菌期间不宜过长。
(3)料袋破漏:在装袋过程中一定要先检查塑料袋的质量,凡是有破漏及时弃除,用装袋机装袋时要注意装袋的手法,不要将袋底折角处挣开。
入锅和出锅时要轻拿轻放,一旦扎破也会导致杂菌侵入料袋。
菌袋自出锅接菌上架都要用双手捧袋,不能提袋口,导致外界空气侵入,也会造成杂菌污染。
(4)菌袋封口不严密:现栽培袋封口采取小木棍无棉盖体和棉花三种。
用小木棍封口防止扎破袋壁,袋上部要压平整齐,料袋上部培养料要装紧,盖体用前要细心查看海绵体是否放正、放牢,扣入菌袋时要上下扣紧,不可大意。
棉花封口时要注意松紧适当,不要尖头大尾,搬运时易脱落,造成菌袋的污染。
(5)灭菌不彻底:灭菌未达到规定的要求温度和时间,致使灭菌不彻底。
装好的料袋灭菌必须做到进灶要迅速,时间不宜过长,点火加温至100℃,时间不超过4小时;达标后保持8—9小时,中间不停火,不降温;某些杂菌芽孢在120℃以上才能杀死,所以采取高压锅灭菌比常压灭菌效果好。
(6)菌种老化:常因菌龄过长,菌种转代次数太多,菌种老化、退化抗逆力弱;有的菌种本身带杂菌。
优良菌种应是菌龄齐、活力壮、菌丝浓白、均匀、粗壮、无间断,表层无变褐色的菌膜,料与瓶壁吻合,菌丝无扭结,可以有少量原基出现。
(7)接种把关不严:接种时操作不当,造成“病从口入”在接种前,接种室(箱)要消毒,料袋进室或箱后再一次消毒;工作人员身手消毒;接种用具消毒。
接种袋温必须降到30℃以下,接种时必须预先除去表层老化菌膜和扭结原基;接种最好气温低时进行,因为气温低,杂菌处于休眠状态,活动力弱。
菌袋污染的原因菌袋污染的原因是什么
![菌袋污染的原因菌袋污染的原因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b0ab4d65011ca300a6c390a2.png)
黑木耳菌袋污染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预防?
根根据你说的情况,我提出下面意见与建议:
1.消毒菌袋时间较短。
你只消毒8小时,常压灭菌应该消毒16-24小时,这样才能消毒彻底。
特别对于木霉菌和链孢霉菌来说,更是如此。
2.使用棉塞问题。
你使用棉塞封口菌袋,不太恰当,棉塞潮湿,容易被杂菌污染,建议今后不再使用,要使用塑料径圈封口,很实用,不污染,也很经济。
3.在菌袋放入培养车间之前,要使用必洁仕牌二氧化氯消毒剂熏蒸消毒,每立方米用药0.25g。
4.菌袋培养温度问题。
你的培养车间温度27度,偏高了,适宜的培养温度要掌握在22-23度左右。
过高的培养温度,容易造成污染。
5.培养车间通风换气问题。
你的车间通风不够,今后你要加强培养车间的通风换气工。
黑木耳发菌棚螨虫的防治
![黑木耳发菌棚螨虫的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fa0587da9ec3d5bbfd0a7419.png)
龙源期刊网
黑木耳发菌棚螨虫的防治
作者:
来源:《吉林科技报》2015年第50期
黑木耳栽培户技术熟练,操作严格也不能避免发生病虫危害,其主要原因是发菌棚内病
虫害数量逐年增加,在菌袋发菌期间不能彻底处理病虫及杂菌,这些病虫及杂菌潜伏在黑木耳菌袋内,在发菌棚内大量滋生和繁殖。
因此,老栽培户的发菌棚容易发生病虫和杂菌危害,尤其是螨虫个体小、肉眼看不到,危害隐蔽,一旦发现危害即爆发。
螨虫危害症状是先使黑木耳菌丝变黄,然后菌丝逐渐消退(菌丝被螨虫吃掉)发生退菌
现象,发生螨虫应采取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措施。
1.黑木耳菌袋生产远离仓库、粮库以及畜禽养殖场50~100米,防止周围环境螨虫进入黑木耳发菌棚内危害。
2.到正规科研院所或生产单位购买黑木耳菌种,尤其购买黑木耳二级菌种,将菌种袋棉塞在无菌条件下更换,保证菌种不带螨虫。
3.搞好发菌棚环境卫生,防止螨虫在发菌棚内滋生,尤其是黑木耳菌袋发菌结束进行出耳时,应将污染菌袋拿出室外集中深埋或焚烧。
4.黑木耳发菌棚内发生螨虫危害可以采用药剂防治。
用磷化铝4片/立方米、磷化钙15~20克/立方米熏蒸24小时,也可使用阿维菌素与敌敌畏混合喷雾杀螨。
12316新农村热线专家刘晓龙。
黑木耳发菌常见问题的补救措施
![黑木耳发菌常见问题的补救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404867b4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9d.png)
黑木耳发菌常见问题的补救措施
杂菌早期切除
进入发酵室3日内,如发现个别菌袋表面出现点状霉点,属未形成孢子的轻度污染,可按照无菌操作规程,左手持菌袋倒置,右手持切除工具(直径1~1.5厘米,长25厘米左右的薄铁管,事先烧灼杀菌),打开菌袋用薄铁管对准污染切割,霉菌即顺管内排出,然后将菌袋封妥继续培养,成功率可达90%左右。
重新杀菌再利用
1、进入发酵室5天内,其他管理正常,如果发现70%以上的菌袋,种块不萌动,也没有杂菌污染。
属杀菌时间短,应立即全部回锅重新杀菌后再利用。
2、进入发酵室7日内,如果发现霉菌污染数量超过1/3,不论是何原因,必须挑出污染部分,重新杀菌再利用。
3、进入发酵室10天后,如发现菌丝吃料特别慢或停止生长,如果原料没有问题,就是袋内缺氧造成,要清除残菌、补充新料,重新杂菌再利用,并改进封口措施。
保本利用
发菌晚期,发现杂菌严重污染,对好菌部分超过该袋的2/5者或好菌已占优势者,可选出继续培养作为出耳用,经验证明:千般情况下可收回成本。
改种元蘑
平时挑出的少量污染不能及时处理,可放在低温处集中
起来,到黑木耳发菌全部结束后,再将污染袋补充少量新料,重新杀菌后改种元蘑,实践证明:不但污染率低,出菇能比新料种的提前7天左右。
牡丹江地区地栽黑木耳废弃菌袋回收利用现状及对策
![牡丹江地区地栽黑木耳废弃菌袋回收利用现状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09aac20b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f8.png)
牡丹江地区地栽黑木耳废弃菌袋回收利用现状及对策概述:黑木耳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其特点是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产量高。
然而,在黑木耳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弃菌袋,严重污染环境,造成资源浪费。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对牡丹江地区黑木耳废弃菌袋的回收利用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回收现状:目前,牡丹江地区的黑木耳废弃菌袋主要回收集中在不同的处理站点进行集中处理。
一些处理站点采用填埋的方式处理黑木耳废弃菌袋,这种方式对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较大;一些处理站点采用焚烧的方式,能够减少环境污染,但是资源利用效果较低,存在二次污染的风险。
此外,也有一些企业进行了黑木耳废弃菌袋的回收利用,但是规模较小,回收效果不明显。
问题分析:牡丹江地区黑木耳废弃菌袋回收利用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回收规模较小,回收率较低,难以满足黑木耳生产的需要。
其次,目前大部分处理站点采用填埋和焚烧的方式进行处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仍然存在。
最后,缺乏相关政策和法规的支持,回收利用行为不能得到有效的鼓励和支持。
对策建议:为了解决牡丹江地区黑木耳废弃菌袋回收利用问题,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政策和法规支持:加大黑木耳废弃菌袋回收利用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制定力度,鼓励和引导企业积极参与黑木耳废弃菌袋的回收利用,提高回收利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提高回收率:以加强黑木耳废弃菌袋回收为重点,推广废弃菌袋回收利用技术,并加强技术培训和人才培养,提高废弃菌袋的回收率,同时减少废弃菌袋的污染。
3. 建立回收利用机制:建立黑木耳废弃菌袋回收利用机制,鼓励相关企业建立回收利用网络,促进产业循环发展,提高黑木耳废弃菌袋的回收利用效益。
4. 推广优化利用方式:鼓励相关企业采用基于高温蒸汽灭菌技术的废弃菌袋回收利用方案,使回收利用的效益得到更好的发挥。
结论:通过以上对牡丹江地区黑木耳废弃菌袋回收利用现状及对策的分析,可以发现黑木耳废弃菌袋回收利用已成为当地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必要手段。
黑木耳菌袋产生黄色水珠,这是怎么回事?
![黑木耳菌袋产生黄色水珠,这是怎么回事?](https://img.taocdn.com/s3/m/a4b3f42f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b5.png)
黑木耳菌袋产生黄色水珠,这是怎么回事?早春季节,黑木耳发菌棚内温度逐渐升高,黑木耳栽培户打开门窗进行通风降温,这样管理5-7天后,发现在黑木耳菌袋内产生了黄色或红色水珠,最后红色水珠变成绿色水珠,这样的黑木耳菌袋就因为污染杂菌而报废。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第一,由于通风降温措施不当,使发菌棚内产生温差和光照,使黑木耳菌袋产生水珠。
由于黑木耳菌袋内培养料含水量过高,即超过60%,再加上发菌棚内温度超过22℃以上,昼夜温差超过5℃以上,培养料内的水分被冷凝到菌袋表面形成白色水珠。
白色水珠受到光线照射,黑木耳菌丝开始产生黑色素,将白色水珠逐渐变成黄色或红色水珠。
第二,由于消毒和接种方法不当,大量杂菌在接种时进入菌袋内,使黄色水珠变成绿色水珠而污染杂菌。
黑木耳栽培户在接种前不采用来苏儿或多菌灵进行喷雾消毒,只采用烟雾剂熏蒸消毒,导致接种室(箱)湿度小,灰尘(也就是杂菌)量大,熏蒸消毒只将一少部分老弱病残的杂菌杀死,而90%的杂菌没有死亡。
当烟雾剂浓度大时,杂菌孢子气孔关闭,烟雾剂对杂菌不起作用。
接种人员只用酒精棉球擦拭消毒接种工具,酒精浓度达不到70%-75%,消毒效果差,有的黑木耳栽培户甚至用手直接拿菌种接种。
大量杂菌随着接种进入菌袋内,但杂菌萌发需要水分,而含水量低或没有水珠时杂菌不萌发,也不生长,再加上现在黑木耳栽培户接种量大(原来1袋菌种接种60袋,现在1袋菌种只接种20-30袋),黑木耳菌种就迅速占领接种面,所以,接种后黑木耳菌袋不污染杂菌。
发菌后期,当菌袋内的黑木耳菌丝老化,菌丝抗杂性下降。
当黑木耳菌袋表面产生水珠时,杂菌孢子(也就是绿色木霉)就在水珠内开始吸水、萌发、生长,所以,红色水珠就逐渐变成了绿色水珠,导致黑木耳菌袋被杂菌感染。
预防产生黄色水珠的方法:第一,如果黑木耳菌袋没有产生水珠,一定不要打开门窗通风,防止昼夜温差产生水珠。
当菌袋长满菌丝后,在发菌棚上方安装排风扇,昼夜排风,既缩小昼夜温差,降低温度,又可降低空气相对湿度,温度控制在18℃-20℃之间,温差控制在5℃以内。
黑木耳袋栽污染综合防治技术
![黑木耳袋栽污染综合防治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203fade2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64.png)
黑木耳袋栽污染综合防治技术
杨发国
【期刊名称】《特种经济动植物》
【年(卷),期】2003(006)004
【摘要】@@ 近年来,黑木耳袋栽发展较快,成为农村一项生产周期短、见效快的有效脱贫致富项目.由于在黑木耳栽培中,生产者大多数技术水平较低、条件简陋、各地气候不同,生产管理较粗放,杂菌污染较严重,造成了原材料、人力、财力等方面的巨大浪费和损失,严重地影响和制约了袋栽黑木耳生产者的积极性和可持续发展.为了有效地解决杂菌污染问题,现将主要防污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总页数】1页(P42)
【作者】杨发国
【作者单位】陕西省宁强县二郎坝食用菌开发部,7244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
【相关文献】
1.袋栽黑木耳杂菌污染、流耳的产生原因与防治措施 [J], 王爱仙
2.黑木耳袋栽污染综合防治技术 [J], 杨发国
3.袋栽黑木耳出现污染的原因及对策 [J], 刘瑞芬
4.黑木耳袋栽污染成因及防治技术 [J], 杨发国
5.袋栽黑木耳杂菌污染的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菌袋制作防杂菌污染 [J], 陈厚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林间栽培黑木耳预防杂菌污染
![林间栽培黑木耳预防杂菌污染](https://img.taocdn.com/s3/m/51b81189a58da0116c1749ef.png)
林间栽培黑木耳预防杂菌污染
夏季林间栽培黑木耳,正常情况下应出3茬耳,但目前有些头茬耳采收后,没等2茬耳长出就感染了杂菌,造成2~3茬耳产量降低,甚至绝产,影响了效益。
一、污染原因
1.暑期高温。
袋内温度超过38℃,菌体蛋白即变性,导致菌丝死亡,菌丝体逐步变软、吐黄水,在采耳处首先感染青霉菌等杂菌,最后全部感染。
2.采耳过晚。
采耳晚会使子实体失去弹性,老化,体内营养外流,造成烂耳。
3.上茬耳耳根没清理干净。
残留的耳根,因伤口外露,易直接感染杂菌。
4.菌丝体断面没愈合。
采耳时菌丝体产生新断面,长势很弱,抗杂菌能力差,这时浇水催耳,很容易造成杂菌感染。
5.草帘子腐烂发霉。
盖在栽培袋上遮阳保湿的草帘子,由于浇水过勤,造成出2茬耳时已发霉腐烂,感染杂菌,并使栽培袋感染杂菌。
6.床面未清理。
采耳后的床面,常会散落采耳时掉下的培养基、子实体及草帘子掉下来的废弃物,盖上草帘浇水后,产生杂菌,而后蔓延到栽培袋上。
7.草帘子、床面湿度大。
采完耳后,在2茬子实体形成前,菌丝体有个愈合断面,休养生息,积聚营养,高温低湿的阶段。
倘若采耳后直接将袋摆在潮湿的出耳床上,盖上湿草帘,潮湿不见光,则很易产生杂菌污染。
8.采耳后的栽培袋未经直射光干燥。
采耳后将菌袋放在直射的阳光下降湿杀菌,可抑制霉菌生长,菌丝愈合恢复快。
但应注意避开中午高温强光。
我的黑木耳菌袋被杂菌污染了,怎么防治?
![我的黑木耳菌袋被杂菌污染了,怎么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536cac3d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1e.png)
我的黑木耳菌袋被杂菌污染了,怎么防
治?
根据您说的情况,您的菌袋是被木霉菌、毛霉菌和黑根霉菌污染了。
根据您的菌袋污染情况,建议您采取下列措施进行防治,避免杂菌进一步扩大蔓延。
1.首先要把污染的菌袋从棚内拿出来,深埋,或烧掉,避免杂菌继续扩大传染。
2.培养棚要加强通风换气,降低空气相对湿度;培养温度要保持20-22度,温度不能超过25度。
您的棚内温度达到30度以上,温度太高了,加强通风,把温度降下来。
3.培养大棚应该用必洁仕牌二氧化氯消毒剂熏蒸消毒,在菌袋没有入棚前,熏蒸用药量每立方米0.25g。
你说的情况看来污染比较严重,每立方米可以用药0.8g熏蒸。
如果菇房已经有菌袋的情况下,可以用必洁仕牌二氧化氯消毒剂5000倍液喷雾防治;污染严重的情况下,可以加大用药量,用3000倍液喷雾防治。
如果您配50斤水的药液,可以使用必洁仕消毒剂A 剂8.3克,加入B剂40毫升,充分溶解后,均匀喷雾防治。
每3-5天喷雾一次。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农村报/2009年/2月/27日/第003版
专家热线
黑木耳菌袋污染原因和处理方法
刘晓龙
黑木耳菌袋发菌期间很容易污染,许多黑木耳栽培户不明白黑木耳菌袋污染的具体原因,盲目采用烟雾剂、药剂熏蒸或喷雾,而不是对症下药。
这种处理方法效果差。
下面,就黑木耳菌袋污染原因进行具体分析,以便采用正确的处理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黑木耳菌袋污染原因
原料发霉或配方不合理。
如木屑过夏雨淋霉变、采用陈麦麸,过量添加石灰粉导致培养料碱性过大等,都可使黑木耳菌丝不生长或生长缓慢,而杂菌快速生长,最终造成杂菌污染。
栽培袋在灭菌时,灭菌温度达不到100℃、灭菌时间低于8小时,或灭菌期间小火使灭菌温度低于100℃,使栽培袋灭菌不彻底,导致栽培袋接种后马上在菌袋各个部位污染杂菌。
栽培袋灭菌后强制冷却,使冷空气进入栽培袋内而导致中期在菌袋底部发生污染,而且主要以绿色木霉为主。
接种前,消毒灭菌方法不对,只喷不薰或只薰不喷,造成菌袋表面污染各种霉菌或细菌。
接种过程达不到无菌操作,造成菌袋表面污染杂菌,如绿色的木霉、浅灰色的毛霉和橘黄色的链孢霉等。
如用手直接取菌种接种,接种工具用酒精擦一下或用酒精烧一下等都可以造成杂菌污染。
菌袋进入培养室前消毒时间和方法不正确,造成杂菌从袋口进入而污染菌袋表面。
如培养室不消毒、只采用烟雾剂熏蒸消毒或多菌灵、克霉灵喷雾消毒都可以造成菌袋部分污染。
(二)污染菌袋处理方法
由于配方不合理、原料发霉变质、灭菌不彻底及接种方法不当而污染严重的菌袋,要添加三分之一新料马上重新装袋、灭菌和接种,并且延长灭菌时间2小时以上,即灭菌时间达到10-12小时。
强制冷却而造成污染的菌袋要降低培养温度,加强通风。
一般培养培养室内温度控制在18℃-20℃,并且在培养室上部安装排风扇,强制通风,抑制杂菌生长。
由于接种室消毒灭菌方法不正确而污染的菌袋要及时进行杂菌检查,3-5天检查1次,并且将污染菌袋重新装袋、灭菌和接种。
培养室温度适当降低,一般温度控制在20℃-22℃,并且增加通风换气。
培养室空间5-7天喷洒1次500倍克霉灵或多菌灵水溶液消毒。
连续喷洒2-3次。
因培养室消毒方法不正确而污染的菌袋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如培养室采用熏蒸消毒的要加强通风换气。
同时,向培养室内喷洒清水吸附烟雾剂,然后,再通风降湿即可。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