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元角分的认识》教案及教学设计
2024年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元角分》教案
2024年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元角分》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人民币的基本单位:元、角、分,并知道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学生能够识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纸币和硬币,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和实际操作,学生能够独立进行元角分的换算。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在购物中正确使用人民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培养学生正确的金钱观念,懂得珍惜和合理使用人民币。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及换算。
人民币纸币和硬币的识别。
教学难点学生对元角分换算的理解和应用。
在实际购物情境中灵活运用人民币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故事或现实生活中的购物场景,引入人民币的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展示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纸币和硬币,让学生初步认识。
新课讲解讲解元、角、分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理解元角分换算的过程。
学生互动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对元角分换算的理解。
开展“小小商店”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在模拟购物中体验人民币的使用。
实践操作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进行元角分的换算。
引导学生完成人民币纸币和硬币的识别练习。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元角分换算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表扬积极参与和表现出色的学生,激励全体学生继续努力。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游戏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通过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教学过程,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元角分的换算。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人民币纸币和硬币的图片,帮助学生建立直观认识。
通过实物展示和操作,让学生亲身感受人民币的面值和换算关系。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课堂练习设计多种类型的练习题,包括填空题、选择题、换算题等,以检验学生对元角分换算的掌握情况。
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动问答,加强学生对人民币纸币和硬币的识别能力。
《元角分的认识》教案
《元角分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人民币的基本单位,认识元、角、分及其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人民币进行购物、计算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货币经济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理财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元、角、分的概念及含义。
2. 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
3. 实际场景中的人民币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元、角、分的基本概念及其换算关系。
2. 难点: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场景中,进行购物、计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元、角、分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参与实际场景的计算。
3. 利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人民币的起源和作用,引导学生了解元、角、分的重要性。
2. 讲解新知:详细讲解元、角、分的概念及换算关系,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3. 案例分析:提供几个实际场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巩固理论知识。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正确使用人民币,提高理财能力。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元、角、分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这五个章节构成了《元角分的认识》教案的基本框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元、角、分概念的理解,及其换算能力的掌握。
2. 评价方法:课堂问答、作业批改、小组讨论、实际操作。
3. 评价标准:能正确回答有关元、角、分的问题,能熟练进行人民币的换算,能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场景。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购物场景,增强学生对人民币应用的理解。
2. 邀请银行工作人员来校讲座,让学生了解银行的基本业务,提高学生的金融素养。
3. 布置相关的家庭作业,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八、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反馈进行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数学教案-元、角、分的认识_一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
数学教课方案-元、角、分的认识_一年级数学教课方案 _模板第一节:认识人民币教课时间:教课内容:认识人民币例1-例 4教课目标:知识: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 角、1 角=10 分能力:初步学会简单的角、分换算德育:使学生遇到爱惜人民币和注意节俭的教育。
教课重难点:初步学会简单的角、分换算打破方法:解说法、练习法教具:小黑板、投影机、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出示 1 分、 2 分、 5 分的硬币各一枚:这些人民币都是以分为单位的让同学们摆摆看一个 2 分能够换几个 1 分 1 个 5 分能够换几个二、新授1、教课例 21 分。
一分一分数,数到10个, 10个出示 2 角、 5 角各一张发问:这两各是几角?1 分是 1 角2、例 3一张一张的数一角要数到10 张,告诉学生几角是一元。
1元=10角三、达标测评1、做一做(1)第一题让学生自己看图填写(2)第 2 题加深学生对角分间十进率的关系1 角是30 分是10 分3 角。
2 角是2 个10 分就是20 分,数到10 分是1 角板书设计:四、元、角、分的认识第一节:认识人民币教后经验与失误剖析:第二节:教课时间:教课内容:例 5 例 6 和做一做教课目标:知识:使学生初步学会元、角、分之间的换算能力:学会元、角、分之间的换算教课重难点:元、角、分之间的换算打破方法:解说法、练习法教具:小黑板、投影机、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1 元=()角 1 角=()分 1 元=()分4 角=()分60 分=()角8 角=()分二、新授1、教课例 5出示一张1角和 2枚1分的人民币发问:这是几角几分? 1 角是几分? 1 角 2 分就是 12 分。
2、教课例 6出示挂图:发问这是多少分?多少分能够换 1 角? 18 分是几角几分?三、小结四、达标测评做一做练习十五第4-12 题板书设计:教后经验与失误剖析:第三节:教课时间:教课内容:例7 做一做教课目标:知识:使学生理解计算人民币的一步加减法应用能力:进一步稳固新学的内容德育:爱惜人民币教课重难点:正确计算打破方法:解说法、练习法教具:小黑板、投影机、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1角 5分=()分23 分=()角()分1元-6角=()角4分+9分=()分 5 角+3 角()二、新授例 7:出示投电影列式提出:橡皮比球少花多少钱?或球比橡皮多花多少钱?三、达标测评1、做一做2、第 6-11 题3、计算62-2+93+( 46-8)44+6-8 89-(73-70 )板书设计:教后经验与失误剖析:地点教课方案(一)教课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 5~6 页内容及练习一的4~7 题。
《元角分的认识》教案
《元角分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人民币的基本单位,认识元、角、分及其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人民币进行购物、支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货币经济的认识,提高他们的金融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元、角、分的基本概念及其定义。
2. 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
3. 人民币的组成与结构。
4. 实际生活中的货币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元、角、分的基本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熟练进行换算。
2.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人民币进行支付,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2. 采用案例教学法,分析实际生活中的货币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采用练习法,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人民币的起源和发展,引出元、角、分的基本概念。
2. 讲解元、角、分的基本概念:讲解元、角、分的定义及其之间的关系。
3. 演示元、角、分的换算: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掌握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
4. 分析实际生活中的货币应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人民币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人民币的使用场景,分享自己的购物经验。
6. 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7.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8. 课堂小结:通过问答环节,检查学生对元、角、分的认识程度,为后续课程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练习题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元、角、分的基本概念和换算关系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表现,如模拟购物、支付等,评估他们运用人民币的能力。
3. 收集学生的小组讨论报告和课后作业,评估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七、教学资源1. 人民币实物(纸币和硬币)。
《元角分的认识》教案
《元角分的认识》教案教案标题:《元角分的认识》教案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使用元、角、分的概念。
2.学生能够通过实例运用元、角、分进行换算和计算。
3.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应用元角分的概念。
教学内容:1.元、角、分的基本概念。
2.元角分间的换算。
3.实际应用题。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新课 (10分钟)1.引出本课主题,并激发学生对于“元角分”概念的兴趣与思考。
2.向学生提问:“你们在生活中常常使用到什么货币单位?你们知道元、角、分是什么意思吗?”3.引导学生思考并交流,帮助他们建立对“元”、“角”和“分”的直观认识。
Step 2:概念讲解 (15分钟)1.使用多媒体课件或黑板写出“元”、“角”、“分”的图示,并解释它们的含义和关系。
2.以“元”为单位,每个“角”等于“元”的十分之一,每个“分”等于“角”的十分之一3.通过实际例子,展示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
如:“3元5角4分”换算成元是多少?可以通过先将“5角”换算为“元”再将“4分”换算为“元”进行计算。
4.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与学生一起完成几个元角分的换算示例,以巩固他们对于换算的理解。
Step 3:练习活动 (25分钟)1.让学生阅读教材上关于元角分的相关知识,并完成练习题。
2.完成练习题后,同学们可以相互检查答案,并讨论其中出现的问题。
3.教师在学生们完成练习题后,进行讲解和答疑,解释一些经典问题和易犯错误的原因。
Step 4:实际应用 (20分钟)1.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生活中的购买场景,让学生运用元角分的概念进行计算。
例如:“小明想买一本价值45元的书,他付给售货员5张10元的钞票,请问他找零多少元?”2.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计算,找出答案,并且思考和讨论不同的计算策略。
Step 5:课堂总结 (10分钟)1.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包括元角分的概念、换算关系、实际应用等。
2.检查学生对于重点内容的掌握情况,可以通过问题的形式进行检测。
元、角、分的认识的教案设计
元、角、分的认识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元、角、分的基本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元、角、分进行购物结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元、角、分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2. 运用元、角、分进行购物结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购物结算的实际操作。
2. 教学难点:元、角、分在不同情况下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景教学法,模拟购物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元、角、分的运用。
2.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采用问答法,激发学生思考,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各种面额的纸币和硬币,引导学生认识元、角、分。
2. 新课导入:讲解元、角、分的基本概念及换算关系。
3. 实例讲解:教师出示购物场景,讲解如何运用元、角、分进行购物结算。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元、角、分在不同情况下的运用。
5. 问答环节: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元、角、分的重要性和运用。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他们对元、角、分的认识程度。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他们掌握元、角、分换算和应用的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态度、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七、教学资源:1. 纸币和硬币实物:用于展示和让学生实际操作。
2. 购物场景图:用于模拟购物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元、角、分的应用。
3. 练习题库:提供不同难度的练习题,以便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内容。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元、角、分的基本概念及换算关系。
2. 第二课时:通过购物场景讲解元、角、分的实际应用。
元角分的认识教学设计范文(精选4篇)
元角分的认识教学设计范文(精选4篇)元角分的认识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认识人民币,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2、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使学生从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的道理,并懂得爱护人民币。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懂得1元=10角,1角=10分。
2、难点: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十进制”换算关系。
三、教学策略与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结合学生生活体验。
主题图提供了三种生活场景,揭示了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例1展示了全套人民币,使学生对我国的法定货币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例2通过换钱活动梳理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换算关系,归纳出主辅币之间的进率,为后面学习人民币的计算奠定基础。
2、学生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有初步的识别方法和较丰富的使用经验,但是对人民币缺乏清晰、系统的认识:了解主辅币之间的十进关系,但没有上升到知识的高度;有购买经验,但在支付方式和购买策略上欠灵活。
学生虽有较强的小组合作学习意识,在主流中有良好的表达意愿,但是倾听意识模糊,小组学习效率有待提高。
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播放儿童歌曲《一分钱》,让学生说说歌曲的内容。
2、师:知道什么是人民币吗?你见过什么样的人民币?2人小组说一说。
3、引入新课,板书:人民币(设计意图:力图从学生所唱过的歌曲《一分钱》导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从而缩短了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1、认识人民币:出示例1主题图片⑴看一看,说一说,你都认识第一文库网那些币值的人民币?⑵认一认,辨一辨,说一说这些人民币的特征:出示真币⑶师小结:我们可以通过看字样、颜色,图案等辨别人民币的币值。
2、全面认识人民币:⑴4人小组活动(师为每一小组准备模拟人民币)认一认,辨一辨模拟人民币,你是怎样知道这是多少元钱的?⑵指名汇报:生介绍他所认识的人民币⑶展示第47页的人民币全图,问:图上的人民币是按怎样的规律排列的?a、生:几元的放在一起,几角的放在一起,几分的放在一起。
小学一年级下数学《认识元角分》教案——数字认知训练教案
小学一年级下数学《认识元角分》教案——数字认知训练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货币目前使用的是元/角/分。
2.学会元/角/分之间互换。
3.了解基本货币单位的大小关系。
4.能够应用元/角/分进行简单实物购买操作。
二、教学重点如何让学生准确理解“元/角/分”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学生能否理解“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以及在实物购买操作中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了解本节课的教材内容。
2.准备课程所需的教材、黑板、彩色笔等教学资源。
五、教学过程1.前期准备通过图片展示元钞、角钞、五角钞及零钱。
让学生对不同面值的钞票、铜板等有所了解。
2.导入教师通过图片展示元、角、分的概念。
让学生理解元/角/分的基本概念并初步了解它们的换算关系。
3.学习(1)教师通过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逐步了解元角分的换算关系,如:1元=10角,1元=100分,1角=10分。
(2)进行元角分的实物操作。
教师将3元、2角、5分的纸板制成小卡片,让学生按照实物购买的方式,算出3元2角5分应该买哪些物品。
(3)在学生掌握元角分的基本概念以及实物购买操作之后,可以进行元角分之间的加减运算,例如1元5角加3元2角,2元5角减1元6分等等。
4.综合练习教师制定一些元角分综合性的练习题,通过练习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元角分的基本概念与应用。
六、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进行简单总结,并对元角分和实物购买操作进行综合性提问。
七、展示作业教师安排作业:让学生自己完成实物购买操作,并填写购买清单。
同时,要求学生做相关元角分的计算题。
八、板书设计三大单位:元角分1元=10角,1元=100分,1角=10分9. 拓展思考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深入了解元角分的基本概念、换算关系以及实物购买操作的应用。
在此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一些元角分之间的复杂计算以及如何把元角分应用到实生活中。
例如,在商场购物时要讲究实物操作,明确目标价位,避免快速决策造成的损失等等。
《元、角、分》(教学设计)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元、角、分》教案一、教学内容分析:人民币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认识人民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所占课时虽然很少,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加以重视。
《元角分的认识》是苏教版一年级第二册第五单元的内容,人民币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调查中不难发现,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是浮浅的,而且实际生活中只认识人民币是远远不够的,认识人民币的目的是为了会用它,体现它的社会价值,而一年级小学生又缺乏购物的社会经验。
本节课正是从学生这一原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做了生活化、活动化两方面的加工,受到了明显的教学效果,并从中渗透了爱护人民币的教育,进行了民族精神及爱国主义教育。
二、学情分析:一年级是学生数学学习生涯的重要起点。
在这一阶段,学生的数学学习将对其未来的数学能力和思维方式产生深远影响。
因此,对一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以便更好地指导他们,显得尤为重要。
1、学生背景: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大约在6到7岁之间,处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
他们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和学习习惯都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中。
在这一阶段,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态度、兴趣和方法都会对其学习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认识人民币的教学是在一年级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会了100以内数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
生活中学生接触过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初步能够分清楚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的大小,但是认识不够深入,所以教学中让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不难,但是对于人民币的兑换,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还是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在真实的情境中加强学习。
2、学习习惯和方法:在学习习惯方面,一年级学生普遍表现出较高的兴趣和积极性,能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但在学习方法上,部分学生还存在一些不足,如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过于依赖老师和家长等。
3、学习困难和挑战:尽管一年级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仍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
小学一年级下数学《认识元角分》教案——学生常见误区分析教案
小学一年级下数学《认识元角分》教案——学生常见误区分析教案学生常见误区分析教案一、教学背景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中,学生接触到了元角分的概念,学习掌握认识元角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是本节课的重点。
面对刚刚接触数学的小学生,他们对于元角分的认知是比较模糊的,需要我们教师从学生常见的误区入手,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元角分的概念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1.学习掌握认识元角分的概念和应用;2.掌握元、角、分的概念,并能运用其合理应用;3.能够辨别元角分之间的大小关系;4.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重点1.认识元角分的概念和应用;2.掌握元、角、分的概念,并能运用其合理应用。
四、教学难点1.学生对于元角分之间的大小关系认知不深刻;2.学生没有形成宏观认识。
五、教学计划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链接导入通过举例介绍元角分的概念和应用,让学生感受元角分的真实存在。
谈话导入无讲授讲解元、角、分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元角分之间的转换方法。
多媒体讲授教材P20-P23练习以主角阿飞的购物为场景,让学生体会元角分的实际应用,并掌握其大小关系。
小组合作,个体练习教材P24板书推导通过导入实际问题,帮助学生进行元角分的大小关系推导。
板书推导,文字说明翻转课堂教学检测检测学生对元角分理解是否正确。
个体练习,小组讨论无作业布置学生完成习题,让学生巩固并应用所学知识。
书写作业教材P26六、教学方法1.多媒体讲授:通过图像、声音等形式,直观生动地介绍元角分的概念和应用;2.小组合作,个体练习:在讲解后,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个体练习,巩固所学知识;3.板书推导:通过导入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推导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
七、教学反思元角分是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之一,学生初学时往往会出现许多误区。
本节课采用了多媒体讲授、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感受元角分实际应用的同时,巩固和掌握了元角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转换方法,增强了他们对元角分的概念理解和应用能力。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元角分》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元角分》教案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元角分》教案(3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元角分》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元角分》教案1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人民币,能识别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时人民币的单位,认识1元=10角,1角=10分。
2、经历人民币的识别过程,体会1元以内各种人民币的币值,通过简单的模拟活动,培养简单的换钱、算钱、付钱的技能,发展多角度的思考问题的能力。
3、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参与小组的交流,体验主动学习的作用,发展主动学习、合作交流的意识;了解人民币在日常生活力的作用,形成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的面值及人民币的单位教学难点:认识元、角、分之间的进率,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教学准备:1元以内的纸币、硬币若干;铅笔、橡皮、尺子、羽毛球、邮票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小朋友,你们买过东西吗?买东西需要什么?(钱)对了,钱在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名称。
美国的钱叫做美元,英国的钱叫做英镑,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做什么吗?(人民币)揭题:小朋友真聪明,我们每人的生活里少不了人民币,每张人民币面值大小不一,有几元的,有几角的,有几分的.。
为了了解人民币的一些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元、角、分。
(板书课题)二、认识人民币1、4人小组合作:在自己面前的小银行中拿两张你认识的人民币,并在小组里说一说:拿的是多少面值的人民币?是怎样认识的?引导:人民币有两种,一种是纸币,一种是硬币。
谁愿意向小朋友介绍一下你认识的人民币?你是怎样认识的?2、根据教师的统一要求拿出相应的人民币。
要求:下面请每个小朋友拿出1元的人民币。
板书:1元。
(教师把1元纸币、硬币都贴在黑板上,纸币正面朝上)用同样的方法认识5角、2角、1角和5分、2分、1分。
认识元角分教学设计(共9篇)(精简版)
认识元角分教学设计(共9篇)认识元角分教学设计(共9篇)篇一:认识元角分教案认识元角分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下册66、67页的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了解元、角、分的关系。
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通过模似购物等活动,使学生掌握简单的付钱,找钱的方法。
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以及提高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识别人民币的方法。
明确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掌握简单的付钱,找钱的方法。
教具:学具盒:1元纸币硬币各一个,1角纸币硬币各10个,5角的纸币硬币各2个,1个5分,1个2分。
一。
、情境导入情景引入:羊村学校开学,喜羊羊带着小羊们去买学习用品。
喜羊羊:买东西要用什么?(生:钱)师:我们中国的钱叫人民币。
(板书:人民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
二、教学新课 1、认识:一元、一角、一分。
(如书上例1)师:你认识这些人民币吗?向你的同桌小声的介绍一下。
(学生活动。
)学生介绍:生:这张是1元的纸币。
师板书:纸币师:你怎么知道它是一元的?生:数字1。
生:汉字壹圆。
师:1元也可以用这样的汉字来表示。
师:这些人民币中还有1元吗?生:有,硬币的1元。
师:它和这个1元有什么不同?师板书:硬币师:其他的这些是多少面值的?分别介绍1角、1分。
2、认识人民币的单位,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们,我们刚才认识的这些人民币?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生:面值都和1有关?师:那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生:单位不同。
师:1元的单位是元,1角的单位是角,1分的单位是分,元角分就是我们的人民币的单位,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元角分。
(板书课题) 3、研究1元=10角,1角=10分师:认识了人民币,我们就可以去购物了。
美洋洋:欢迎光临,今天练习本特价,1元1本。
师:1元钱该怎样付?同桌合作,从钱袋中拿出1元钱,摆在桌上。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元角分的认识》苏教版
一、教学内容
《元角分的认识》选自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本章主要内容包括:
1.熟悉人民币的基本单位:元、角、分;
2.认识不同面额的人民币,如1元、5元、10元等;
3.学会进行简单的元角分换算,如1元=10角,1角=10分;
4.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元角分进行购物、找零等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元角分的认识》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使用钱币购物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元角分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人民币的基本单位:元、角、分。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元是最大的单位,1元等于10角,1角等于10分。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针对人民币面额识别难点,教师可以准备各种面额的人民币实物,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提高识别能力;
(3)为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难点,教师可以设置真实或模拟的购物场景,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学会运用元角分进行购物、找零等操作,同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处理复杂的找零问题。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三)实践活动(用时与元角分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用5元钱购买价值3元7角的物品?”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换算操作。通过实际动手操作,让学生感受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比如,如果我们有1元钱,可以换成10个1角,或者100个1分。这个案例展示了元角分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进行货币换算。
《元角分的认识》教案
《元角分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元、角、分的基本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元、角、分进行支付和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货币的认识,提高他们的理财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元、角、分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货币的起源和发展。
3. 支付方式的变化和货币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元、角、分的关系及其计算。
2. 教学难点:运用元、角、分进行支付和计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观看货币图片,加深对元、角、分的认识。
2. 采用情景教学法,创设购物场景,让学生实践运用元、角、分进行支付。
3. 采用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探讨货币的作用和支付方式的变化。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各种货币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元、角、分。
2. 讲解概念:讲解元、角、分的定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支付场景,让学生了解货币的作用。
4.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购物模拟,让学生运用元、角、分进行支付。
5. 总结反思:让学生谈谈对货币的认识,以及支付方式的变化。
6.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元、角、分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这五个章节的内容涵盖了元角分的认识教学的主要方面,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如有需要,我可以继续为您编写后续章节。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元、角、分概念的理解。
2. 通过购物模拟活动,评估学生运用元、角、分进行支付的能力。
3. 课后收集学生的练习作业,分析其对元、角、分计算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拓展:1. 邀请银行工作人员来校讲解货币知识,加深学生对货币的认识。
2. 组织学生参观货币博物馆,了解货币的发展历程。
3. 开展家庭理财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八、教学资源:1. 货币图片素材。
2. 购物场景模拟道具。
3. 元、角、分计算练习题。
4. 货币发展历程资料。
九、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亲自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元角分的认识》教案
《元角分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人民币的基本单位,认识元、角、分及其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人民币进行支付、找零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珍惜人民币,合理消费的观念。
二、教学内容:1. 元、角、分的概念及关系。
2. 人民币的兑换规则。
3. 支付、找零的实际操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学会进行简单的兑换和支付。
2. 难点:理解人民币的兑换规则,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元、角、分。
2. 采用情境教学法,模拟实际购物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支付、找零技巧。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人民币的起源和作用,引出元、角、分的概念。
2. 讲解演示:用实物展示元、角、分的形状,讲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 实践操作:让学生模拟购物场景,进行支付、找零的实际操作。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购物场景,进行支付、找零。
六、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元、角、分概念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实践操作,评估学生运用人民币进行支付、找零的能力。
3. 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提出的兑换规则的正确性。
七、教学资源:1. 准备实物货币,如人民币纸币和硬币。
2. 制作人民币展示板,展示元、角、分的图样。
3. 设计购物场景的卡片或道具,用于模拟支付、找零。
八、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实地考察,如超市购物,让学生亲身体验人民币的使用。
2. 开展人民币知识竞答活动,增加学生对货币知识的兴趣。
3. 引导学生关注国家货币政策的变动,提高学生的财经素养。
九、教学安全:1. 确保学生在使用实物货币时,有教师的指导和监督,防止误用或遗失。
2. 在模拟购物场景时,注意学生的安全,避免拥挤或意外伤害。
3. 教育学生正确处理货币,避免接触假币,树立正确的货币观念。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元角分的认识》教案
元角分的認識教案一、分析任務:六年制小學數學教材第二冊"元、角、分的認識"。
用人民幣購買商品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事情.學生常常會遇到買門票、食品、玩具、學習用具以及交費等實際問題,因此,學習本單元的知識內容,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本課時的主要任務是讓讓學生認識人民幣的種類,知道愛惜人民幣。
瞭解元、角、分的關係,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在日常購物中要注意文明禮貌,讓學生知道要節約零用錢。
二、課前調研:一年級的學生都有花錢的經歷,但是對人民幣到底認識多少呢?我對15名學生做了訪談式調研。
調研是以聊天的形式進行的,主要涉及的問題是:(1)你知道世界上都有哪些錢嗎?(2)你知道我們國家的錢叫什麼嗎?(3)你知道人民幣都分哪些種嗎?(4)你自己買過東西嗎?能說說你是怎麼買的嗎?(5)你知道1元等於幾角嗎?(6)一個轉筆刀5元7角,你要拿哪些張錢去嗎?還可以怎麼辦?(老師提供樣幣)通過這些問題我發現:學生對人民幣有一定的認識,但對其他國家的幣種知道得很少;學生的生活經驗不夠豐富,有部分學生沒有獨立買過東西;對元、角、分之間的關係不是很清晰,在所調查的15個學生裏,有10個學生能清楚地說出1元等於10角,1角等於10分,只有7個學生能說出1元5角是15角,5元7角我可以拿一張5元和7張一角和其他方法的。
根據這些問題,我在教學設計中加入了對外幣的一些介紹,讓學生有一個初步的瞭解,重點放在了元角分之間的轉換和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如:我用1元錢買了一支筆,我可能拿哪些錢去買?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最後還原到生活當中去。
三、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認識人民幣,瞭解元、角、分的關係。
知道1元=10角2、通過模擬購物等活動,使學生體會人民幣在社會生活的功用,感悟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繫。
3、使學生從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錢,並知道如何使用愛護人民幣。
教具、學具準備:課件,模擬人民幣、卡片教學過程:(一)導入1.(課件顯示“購物”兩字)師:小朋友,大螢幕的兩個字你認識嗎?誰能大聲地讀出來?生:購物師:購物是什麼意思呢?生:買東西~~~~~。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元角分》教案5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元角分》教案5篇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元角分》教案5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元角分》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元角分》教案1教学要求:1、在观察人民币以及换币、取币等活动中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
2、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会简单的购物,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3、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勤俭节约的教育。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各种面值人民币之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过程:一、情境激趣1、出示例题第一幅图,让学生仔细观察。
2、提问:你们从图中看到些什么你们买过东西吗买东西要用什么各个国家的钱都有不同的名称,谁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3、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主探究1、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你们认识人民币吗请你从盒子里找出认识的人民币,介绍给本组的小朋友听。
分组活动。
组汇报: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逐一介绍面值不同的人民币,教师随机补充,并把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分别展示出来。
認识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让学生辨认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的思想教育。
提问:小朋友,你们能把这些人民币分分类吗请学生拿出盒子里的人民币,小组合作分类。
学生汇报分类情况,并说说分类的依据。
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出人民币的种类有:硬币、纸币;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2、例题第二幅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
提问:图中的小朋友想买什么(手表)买手表该付多少钱(1元)请学生从盒子里拿出1元钱,比一比谁的拿法多。
学生汇报拿1元钱的不同方法。
当出现拿一个1元的和10个1角的时候,引导学生建立“元”与“角”之间的进率关系:1元=10角提问:我们已经知道“1元=10角”,那么1角等于几分呢(1角=10分)完成填空:1元=()角1角=()分3、试一试:一张1元的人民币可以换几张5角的几张2角的可以换1张1元的同桌互换。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元角分的认识》教案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元角分的认识》教案元角分的认识教案一、分析任务: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二册"元、角、分的认识"。
用人民币购买商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情况.学生常常会遇到买门票、食品、玩具、学习用具以及交费等实际问题,因此,学习本单元的知识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课时的要紧任务是让让学生认识人民币的种类,明白爱惜人民币。
了解元、角、分的关系,明白1元=10角,1角=10分,明白在日常购物中要注意文明礼貌,让学生明白要节约零用钱。
二、课前调研:一年级的学生都有花钱的经历,然而对人民币到底认识多少呢?我对1 5名学生做了访谈式调研。
调研是以谈天的形式进行的,要紧涉及的问题是:(1)你明白世界上都有哪些钱吗?(2)你明白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吗?(3)你明白人民币都分哪些种吗?(4)你自己买过东西吗?能说说你是如何买的吗?(5)你明白1元等于几角吗?(6)一个转笔刀5元7角,你要拿哪些张钱去吗?还能够如何办?(老师提供样币)通过这些问题我发觉:学生对人民币有一定的认识,但对其他国家的币种明白得专门少;学生的生活体会不够丰富,有部分学生没有独立买过东西;对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不是专门清晰,在所调查的15个学生里,有1 0个学生能清晰地说出1元等于10角,1角等于10分,只有7个学生能说出1元5角是15角,5元7角我能够拿一张5元和7张一角和其它方法的。
依照这些问题,我在教学设计中加入了对外币的一些介绍,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重点放在了元角分之间的转换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我用1元钱买了一支笔,我可能拿哪些钱去买?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最后还原到生活当中去。
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人民币,了解元、角、分的关系。
明白1元=10角2、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的功用,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使学生从小明白得,合理使用零花钱,并明白如何使用爱护人民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元角分的认识》教案及教学
设计
【导语】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养成严谨的思考的习惯,对一个人的以后工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信息时代,可以说,数学与任何科学领域都是紧密结合起来的。
以下是八文网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教案】
一、分析任务:
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二册"元、角、分的认识"。
用人民币购买商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情.学生常常会遇到买门票、食品、玩具、学习用具以及交费等实际问题,因此,学习本单元的知识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课时的主要任务是让让学生认识人民币的种类,知道爱惜人民币。
了解元、角、分的关系,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在日常购物中要注意文明礼貌,让学生知道要节约零用钱。
二、课前调研:
一年级的学生都有花钱的经历,但是对人民币到底认识多少呢?我对15名学生做了访谈式调研。
调研是以聊天的形式进行的,主要涉及的问题是:
(1)你知道世界上都有哪些钱吗?
(2)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吗?
(3)你知道人民币都分哪些种吗?
(4)你自己买过东西吗?能说说你是怎么买的吗?
(5)你知道1元等于几角吗?
(6)一个转笔刀5元7角,你要拿哪些张钱去吗?还可以怎么办?(老师提供样币)
通过这些问题我发现:学生对人民币有一定的认识,但对其他国家的币种知道得很少;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够丰富,有部分学生没有独立买过东西;对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不是很清晰,在所调查的15个学生里,有10个学生能清楚地说出1元等于10角,1角等于10分,只有7个学生能说出1元5角是15角,5元7角我可以拿一张5元和7张一角和其它方法的。
根据这些问题,我在教学设计中加入了对外币的一些介绍,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重点放在了元角分之间的转换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我用1元钱买了一支笔,我可能拿哪些钱去买?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最后还原到生活当中去。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了解元、角、分的关系。
知道1元=10角
2、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的功用,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使学生从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并知道如何使用爱护人民币。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模拟人民币、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件显示“购物”两字)
师:小朋友,大屏幕的两个字你认识吗?谁能大声地读出来?
生:购物
师:购物是什么意思呢?
生:买东西~~~~~。
师:对,买东西就要用到钱。
师:你知道世界上都有哪些钱呢?(课件出示各国的钱)
师:小朋友知道的可真多!日本使用的是日元,美国使用的是美元,(课件上指点给学生看!)
2.引导中国的钱叫人民币
师:我们国家的钱又叫什么呢? 生:人民币。
师:好!我们今天就来认识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