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起点公平还是终点公平
浅谈新时期对教育公平的理性思考
浅谈新时期对教育公平的理性思考教育公平是指每一个社会成员在享受公共教育资源时受到公正和平等的对待,它包括三个不同层次的内容:教育起点公平,即教育权利平等;教育过程公平,即教育条件相同;教育结果公平,即学业成功机会相同。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特征。
一、教育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
教育历来被视为实现社会平等的一个“最伟大的工具”。
教育公平是人的发展起点的公平,是人的发展机会的公平。
只有坚持教育公平,赋予每个受教育者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才能使社会成员的潜能、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才能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公平正义、充满关爱、和谐共处的社会。
没有教育的公平就谈不上社会公平,没有社会的公平就没有社会的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就会失去必备的基本前提。
人是社会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主体。
和谐社会必定也是一个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社会。
打破身份、地位、性别、民族、年龄、区域等界限,不分对象、不加限制地赋予每个受教育者以同等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使每个社会成员都能平等地接受教育,不但能够大量培养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而且有利于促进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因此,教育公平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教育制度公平合理,是实现民族复兴、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性和根本性保障条件。
人是社会的主体,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先导性作用。
教育公平是人发展起点的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涉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历来被看作是人们发展提高、缩小社会差别的重要手段。
起点公平与过程公平_解决初次分配领域不公平问题的一种思路
需要通过一系列制度的建设和实施来实现。
垄断企业利润应逐步提高上缴国家的比例。但是解决垄断
一是规范市场体系、打破行业垄断,创造公平的竞争 企业工资收入水平过高问题,最根本的是要加快垄断行业
机会。要消除不必要的行政性垄断。垄断行业凭借其垄断 改革力度,引入竞争机制。
地位,占有并支配优势资源,获得超额利润,转化为本部门
结果是,通过再分配的财政转移支付,只是起到扶贫济困 的重要表现。这些行政垄断行业并非凭借高效率管理和高
的作用;通过税收杠杆的调节,并没达到“调高保低”的实 效率经营获取高收入,而是借用政府的名义,通过高额的
48
收稿日期:201 0-03-08 作者简介:丁桂馨(1 975-),女,安徽泾县人,助教,从事社会保障与公共政策研究。
业收入过高、国民参与利润分配面过窄等方面。解决初次分配不公平问题的思路是要做到起点公平和过程公平。
关键词:初次分配;起点公平;过程公平
中图分类号:F01 4 .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 002—2589(201 0)1 7—0048—02
一、改革开放以来收入分配政策的历史演进述评
际效果。事实上,初次分配是基础性分配,涉及的量大面
且注意到了就业机会的起点公平和分配规则的过程公平。 却不断加大,劳动的边际生产力不断上升,据此,资本收入
而起点公平和过程公平与初次分配是密切相关的。因而, 份额会随经济发展趋于下降,劳动收入份额会随经济发展
党十七大深刻地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 趋于上升。而我国在城乡居民储蓄不断增长,资本稀缺程
政府必须对垄断行业的高收入加以有效调控,对垄断
定各种规则,保证分配过程的公平[3]。
行业平均工资实行限高封顶。要完善并严格实行对垄断行
结果公平比起点公平更重要
结果公平比起点公平更重要谢谢主席,各位评委、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方的观点是“结果公平比起点公平更重要”!首先,我们来探讨一下起点何谓起点公平?何谓结果公平?!(起点指的是开始的地方或者时间;结果指的是在一定阶段,事物发展所达到的最后状态或者表示在某种条件或情况下产生的某种结局。
而公平则是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袒任何一方。
)起点公平是指人们参与社会活动之前的机会、条件平等,仅仅是在开始的地方或者时间具有平等性而已。
结果公平是指人们参与社会活动之后获得的待遇、分配具有公正性,结果的公平是最终衡量公平与否的重要指标。
当然这两者都是人类对公平的追求,但我方认为,结果公平的重要性更大。
理由如下第一,结果公平是人们追求公平的根本目的,也就是说唯有结果公平才能够得民心、顺民意、使人信服,才是公平观念的终极体现。
就像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制度为主体的,也就是说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第二,能够成为衡量公平与否的重要指标更多情况下是体现在结果的公平上。
就像培根在《论司法》说过“一次不公的裁判比多次不平的举动为祸尤烈。
因为这些不平的举动不过弄脏了水流,而不公的裁判则把水源败坏了。
”既然连水源都败坏了就没有什么公不公可言了。
也就是直接影响公平与否的是结果的公平。
第三,结果公平给人希望的力量,使得人能获得真正的发展动力。
起点的公平就像眼前的蜡烛,可能随时被吹灭,但是结果公平就犹如那远方的灯塔,能够让人明确目标,保持动力,看到希望,到达成功的彼岸。
尽管世上有分富者穷者,强者弱者,王者民者,但是正因为结果公平,他们才可以看到希望,才能有更多的信心与动力去发挥自我的潜能和进行自我的创造。
这是起点公平不易办到的。
所以,综上所述,我方坚定:结果的公平比起点的公平更重要!。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公平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公平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公平公平这个问题,最近几年表现为收入差距大、两极分化、贫富不均;还有很多话题与之相关,比如“官二代”、“富二代”、“显二代”等等。
社会上关于公平始终很纠结,抗议的人多数是弱势群体、民工、上访的、盲流、无业人员等等,他们发出的质疑、抗议都在说不公平。
社会有很多不安定也来自于对某件事情的不公平的愤怒。
公平这个话题现在几乎天天都在讨论,连总理也特别爱说“公平正义”。
对“公平”这件事可以从不同立场来看。
在思想史上一直都有两派观点,一是起点的公平,一是终点的公平。
所谓起点的公平就像运动会上跑步,枪一响,大家都从同一个起跑线出发,但是大家的速度总会有快有慢,否则刘翔也当不了冠军。
强调起点公平暗含着终点上是有差距的、不公平的。
邓小平讲让一部分先富起来,这句话讲的时候,起点是公平的。
但今天看,人们所关注的所谓收入差距大,是直接看向了终点,一部分确实先富起来了,但是差距有些大。
立场不同,心态就不一样。
我1989年开始做生意那会儿,没人给我发工资,我和很多人一样也是下岗职工,那时候大家是起点公平。
折腾了20年,有的公司破产了,有的公司还维持,有的收入多点儿,有的收入差点儿。
20年以后,你说不公平了,那之前这20年的政策难道错了?1989年我起跑时,大伙儿都一样啊,今天说收入差距给整大了,那我也有想法。
强调起点公平、一致性或等同性,却不承认终点的必然差距,那在运动场上就没法儿玩了。
所以起点公平是强调竞争。
愿意强调起点公平的,多数是强者、自信的人、愿意创业的人、愿意保持市场竞争环境的人。
就像在运动场上跑步,刘翔肯定愿意起点公平,因为他跑得快,起点公平实际是激励大家奋力快跑。
从学术上来说,起点公平更多是强调机会均等。
比如说教育,不管有钱没钱,不管是“官几代”、“富几代”,大家受教育机会或教育条件是一样的。
公立教育由政府来承担,就不能够有人受歧视。
除了那些私立的贵族学校不谈,有一些特别好的公立学校,像北京人大附中,收取高额费用,只能是特别的人或者有特别关系者的孩子们才能进去,这就叫“机会不均等”。
中国教育公平问题
在社会主义社会建立以后,我国的一个现实是消灭了剥削阶级,阶级矛盾已经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了。但改革开放,尤其是新世纪以后,我们面临的一个新的现实是劳动人民内部出现了分化,很多阶层分化出来。阶层除了所从事工作性质的差异外,另一个重要的差异就是收入差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收入差异逐渐演变为身份差异。收入越高的人,如私营企业主、民营外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自由职业者、各种技术人才在社会中享受更高的身份;而收入越低的人,如进城务工者、个体小商贩、下岗失业人员在社会中的身份地位逐渐降低,失去了在文明进程中的话语权,沦为弱势群体。由于这些新的变化,新的教育公平问题也应运而生,就是阶层公平缺失。这一点,人人都有切身感受,最明显地体现在合法化的择校费之类“钱学交易”和暗行、半遮半掩、甚至公开的“权学交易”中。有了钱,就能进入比较好的学校就读,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从而踏入一条宽阔的教育和职业路径;有了权,就能通过权力的运作,让自己和后代享受优秀的教育,甚至是“名义”上的教育,从而更利于权力的扩大。
我们不得不说,这个故事不是一个个别现象,它正发生在全国各个地方。对于一些孩子来说,这个暑期可能是极其开心、幸福的;但对于很多的孩子来说,这个暑期却可能是让他们痛苦、无奈的。
同样地,我们看到,当一些学生在大学校园里,开着名车、吃着海鲜、穿着名牌时,还有一些学生就咸菜吃着馒头、衣着褴褛,为每个学期的助学贷款、奖学金争得起劲;当一些学生在县城、山区的高中校园里,起早贪黑、挑灯夜战苦读时,一些大城市的学生却悠闲地劳逸结合、享受生活着;当一些高校拿着国家高额的教育经费为国外培养着一批批的“优秀”学子时,更多的高校却没有经费引进师资、修建校舍、改善环境。
教育不公平问题
种种现象无不彰显着一个社会问题:教育不公平问题。我们面对的是,教育的公平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焦点问题,关系着全国绝大部分的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着国家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着人心向背。如果不能得到合理的解决,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能力将受到极大的损害。
共同富裕的三次分配机制与正义的四个原则
特区实践与理论 二〇二二年 第四期PRACTICE AND THEORY OF SEZS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1]在中央财经委第十次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
”[2]这明确了推进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最终目标,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各自对应着不同的政治价值追求,其背后蕴含着按辞典次序排列的正义原则,聚焦三次分配机制背后的正义原则进行深入探讨,对于更好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指导意义。
本文尝试对三次分配机制背后的四个正义原则进行探讨和论述。
一、文明社会的常态与正义的第一原则当我们探讨正义的第一原则时,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是我们以什么样的视角来看待人类社会,如何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如何把握文明社会的演进方向。
(一)“公共性”是文明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常态马克思认为,国家“是该时代的整个市民社会获得集中表现的形式”[3],强调国家的本质根植于市民社会。
关于国家的职能与作用,马克思强调,国家职能“既包含一切社会的性质所产生的各种公共事务,又包含由各种特殊的因政府与人民大众互相对立而起的职能”[4],强调的是政治统治与社会管理的二重性。
无论是阶级社会还是非阶级社会,公共性始终是市民社会决定的国家属性。
哪怕到了国家消亡的最终阶段,其消亡也是作为共同富裕的三次分配机制与正义的四个原则秦远航摘 要: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按辞典次序排列的起点平等、程序公平、机会公平、崇德向善是共同富裕的价值逻辑,分别对应着平等补偿、程序公平、机会公平、自愿无偿的正义原则。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新华社北京1月9日电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认真领会和准确把握这些精神,对于明确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方向和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效率与公平问题关系到经济发展活力和社会稳定,是世界各国都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
实践证明,效率和公平不是对立的,是互为基础、互相促进的。
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的问题在理论界和实践层面都在认真探索。
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并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兼顾效率与公平”。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收入分配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党的十五大和党的十六大都明确提出,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党的十六大还提出,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这就确立了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关系的基本原则,目的就是既要适当拉开收入差距,以发挥收入分配的激励功能,又要防止收入差距过大引起社会不稳定。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注重社会公平,特别要关注就业机会和分配过程的公平”。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指出,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这些论述,都既坚持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又增强了解决收入分配领域矛盾和问题的针对性,是从实际出发对效率和公平关系认识的不断深化和完善。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是国民生产总值分配的两个环节。
初次分配是指在生产活动中,企业作为分配主体,将国民生产总值在国家、企业、个人之间进行分配,生产要素的提供与报酬支付的关系是最基本的初次分配关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初次分配关系主要由市场机制形成,生产要素价格由市场供求决定,政府通过法律法规和税收进行调节和规范,不直接干预。
起点公平、过程公平、结果公平与分配公平满意度
起点公平、过程公平、结果公平与分配公平满意度孙敬水;程芳芳【摘要】深入研究居民对现阶段分配公平满意程度的认知、判断与评价,对于政府制定科学合理的调控政策、促进分配公平、提高居民满意程度、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浙江省11个地区958份居民家庭问卷调查数据,对居民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与分配公平满意度现状进行统计分析,构建Ordered Probit模型,从起点公平、过程公平、结果公平等方面对分配公平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较大,但居民对收入分配公平满意度相对较高.起点公平、过程公平、结果公平、人力资本、物质资本、社会保障对分配公平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人力资本、起点公平、结果公平、社会保障对分配公平满意度的正向影响程度较大,过程公平对分配公平满意度的正向影响程度次之,而家庭劳动力人数、物质资本对分配公平满意度的正向影响程度较小.这一研究结果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期刊名称】《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年(卷),期】2016(000)010【总页数】17页(P25-41)【关键词】起点公平;过程公平;结果公平;分配公平满意度;人力资本【作者】孙敬水;程芳芳【作者单位】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正文语种】中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居民收入显著增加,社会总体处于和谐有序的运行状态。
然而,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分配不公平、贫富分化、城乡差距拉大等经济社会问题日益严重。
[1][2]居民对分配公平状况的满意程度对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至关重要。
居民对收入分配的不公平感将产生社会不满情绪,容易激化社会矛盾,从而产生大量的社会问题,居民对收入分配的不公平感还容易促使他们产生阶层对立意识。
[3] [4]收入分配不公平问题对中国经济转型形成挑战。
因此,党的十八大再次强调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制定“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指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规范初次分配,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
教师招聘【范本模板】
终极题目整理教育学一教育与教育学1(单选)19世纪中期,美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急需学校教育培养各类人才。
随之公立中学运动兴起,推动美国教育变革的发展,并由此引发教师教育思想、制度的革新。
追根溯源,引发美国公立中学运动的思想是()A教育竞争B教育机会均等C强制教育D民主教育答案:B来源:超格答疑火柴2(多选)瑞典著名教育学家托尔斯泰胡森认为,教育公平的内涵主要体现在()A教育起点公平B教育过程公平C教育终点公平D教育机会公平答案:ABC来源:超格答疑火柴解析:美国科尔曼认为教育公平包含4方面①进入教育系统的机会均等②参与教育的机会均等③教育结果均等④教育对生活前景的机会均等3(单选)中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促使我们认识到,教师将复杂丰富,变动不居的教学过程简括为特殊的认识活动,忽视对生命价值理解和建构,是不全面的。
教育的基础,不仅仅是割裂人认识,而是整体的人的生命,持这一观点的当代教育哲学流派是()A科学-人文教育学B生命-实践教育学C生命—社会教育学D超越教育学答案:B来源:超格答疑火柴解析:叶澜提出新基础教育,核心是培养学生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4(单选)最早提出量力性原则,主张根据学生情况进行教学的是()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C裴斯泰洛齐D福禄贝尔答案:B来源:超格答疑火柴5(单选)《大教学论》夸美纽斯在论述教育与教学的基本理论时,首先要面对的问题是()A教学是什么B教学生学什么C如何教学D教学的作用答案:D来源:超格火柴答疑6(单选)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和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的相同点()A承认教育和生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B承认教育对改造生活的重要作用C认为生活含有重要的教育意义C认为学校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D认为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或改组答案:ABC来源:微博艳艳7(多选)中外教育史上,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流派有()A教育独立论B教育万能论C人力资本论D筛选假设理论答案:ABCD来源:微博艳艳8(判断)强调教育的情境性、经验性、真实性,重视教育实践的作用的是教育的生活起源论答案:√来源:微博艳艳9(多选)以下属于现代社会教育发展的趋势的是( )A教育的地位发生根本变化B教育日益显示出整体性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深度增强D不断变革是现代教育的本性答案:BCD来源:微博艳艳解析:教育的社会地位逐步发生根本变化10(判断)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公平:社会保障的核心价值理念
2014年1月社科纵横Jan ,2014总第29卷第1期SOCIAL SCIENCESREVIEWVOL.29NO.1一、解读“社会公平”公平,即不偏不倚,常被用来以价值中立的出发点来处理事情,不偏袒任何一方,就可理解为公平。
社会公平也就是将公平放在社会这个大系统中进行考察,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去认识。
就像卢梭所说,在自然状态下,几乎察觉不出不平等现象的存在,不平等只存在于社会中,“只有当人们相互依赖,即人们的相互需要把他们联系在一起时,才能形成奴役关系”[1]。
这就是说,只有在社会这个大系统中,人与人存在利益之争的时候,社会的公平或不公平才得以体现出来。
进一步来说,社会公平的主体是社会人而不是自然人,社会人在性别、种族、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具有不同的自我特征,这些自我特征使其与社会中的不同社会群体相互联系,并产生利益关系,社会公平就是通过一些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来调节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关系,使社会成员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利益分配达到相对均衡。
就像恩格斯所说的,公平“始终只是现存经济关系的或者反映其保守方面、或者反映其革命方面的观念化的神圣化的表现”[2]。
社会公平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
所谓起点公平是指,社会成员在参与社会活动之前的起始条件是相同,具有相同的机会去参与社会活动并创造自我价值。
“在现代社会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成员进入社会生活时应当有一个基本的平等起点,亦即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当具有平等的基本权利,包括平等的生存权利、平等的工作权利、平等的受教育权利以及平等的性别权利等等。
一个社会对于社会成员基本权利予以有效的保护,是社会公正的底线要求。
”[3]过程公平是指,社会成员在参与社会活动的过程中的规则上和程序上的平等。
亚当·斯密认为过程公平是:“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让他采用自己的方法,追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劳动和资本与其他人或其他阶级相竞争。
竞争起点公平与过程公平
场,防止行政垄断和不正当竞争。
推进市场竞争规则建设
02
建立市场竞争规则,规范市场主体的竞争行为,防止不正当竞
争和垄断行为。
加强市场监管
03
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力度,确保市场主体遵守市场竞争规则,维
护市场秩序。
提高公众公平意识
加强公平教育
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渠道 加强公平教育,提高公众对公平
竞争的认识和意识。
舞弊与腐败
竞争过程中的舞弊和腐败行为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原则,使得部分参与 者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优势,损害了其他参与者的权益。
不公平竞争的负面影响
社会不公
不公平竞争加剧了社会不公现象 ,使得弱势群体更加边缘化,加 剧了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
人才流失
不公平竞争可能导致人才的流失 和浪费,因为部分优秀人才可能 因为起点不公平或过程不公平而 无法充分发挥其潜力。
公平竞争环境
起点公平为所有参与者提 供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 使得他们能够在同一起点 展开竞争。
过程公平是起点公平的延伸
规则明晰
过程公平要求竞争规则明 确、公开、透明,所有参 与者都应清楚了解规则并 遵守。
公正评判
在竞争过程中,应有一个 公正的评判体系,确保所 有参与者得到公正的评估 和对待。
监督与申诉机制
共同作用
只有起点公平和过程公平同时得 到保障,整个竞争体系才能真正
实现公平。
05
竞争起点不公平与过程不公平 的表现及影响
竞争起点不公平的表现及影响
机会不均等
不同个体或群体在竞争起点上存在明显的不平等,如教育资源、 家庭背景、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差异。
资源分配不均
竞争起点的不公平导致资源分配的不均衡,使得部分个体或群体在 获取关键资源和机会时处于劣势。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科学《起点和终点》教案
2.2起点和终点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目标1.比较需要公平。
2.相同标准下的起点和终点是公平比较的需要。
3.确定起点和终点。
二、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指导下,能与同学合作交流,共同探究问题和提出自己的方法。
2.通过课堂探究活动能形成有意识的公平比较原则。
三、科学态度目标1.能够通过自己的实验或观察发现问题。
2.培养比较中的公平意识。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意识到比较是人们认知世界的基本方法。
2.学会自己通过思考来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了解比较需要公平,相同标准下的起点和终点是公平比较的需要。
教学难点:确定起点和终点的标准;要有统一标准,才能公平比较。
教学准备:每个小组:一只青蛙、一条纸带、一支彩笔、一把直尺。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①请两个小朋友进行跳远比赛,采取不同起点起跳。
问问谁跳的远?设计意图:在观察中发现不同起点的两个小朋友究竟谁跳得远,并不公平。
②怎么才能让我们的跳远比赛更加公平呢?设计意图:学生联系体育运动会中的经验,自然想到需要统一起点。
③起跳的位置我们称为?落地的位置我们又称为?设计意图:巧妙引出课题,并且让学生对起点和终点的定义更加清晰。
(板书:起点和终点)二、聚焦课题1、开一场跳远运动会师:今天我们也要来开一场别开生面的运动会,首先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运动健儿们!看!师:他们现在都在这个盒子里休息呢,那想让它们登场,我们就要把这场运动会策划的有声有色。
首先,我们先来确定一下“比赛场地”,大家有什么好的建议?生:踊跃回答,教师引导设计意图:引出纸带,不仅材料简单并且十分实用。
2、讨论方案师:好,“场地”我们已经准备好了,那么同学们接下来就是制定规则了。
规则如何制定呢?谁有主意?生回答教师引导师:同学们真聪明,和我们的跳远比赛一样,这次运动会啊同样要求起点和终点的设定。
那么起点和终点如何进行设定呢,谁有主意?生回答,教师引导师总结规则,在黑板上进行演示。
设计意图:先确定较为简单的起点标准,开放终点标准。
700字教育公平的论文
700字教育公平的论文篇一:教育公平论文教育公平论文摘要:教育公平的起点是量性公平,终点是质性公平;真正意义的教育公平是质性公平。
关键词:课程;资源;教育;公平高等教育公平,自20世纪末,已经成为全球性社会发展诉求。
“基于个人禀赋,所有的人应公平地接受高等教育”[1],在此理念推动下,高等教育大众化已经使得高等教育接受者比率逐渐趋于均化,高等教育起点公平基本上成为现实。
然而,起点公平是高等教育公平的初级阶段,仅是量性公平(quantitative equity;quantitative equality)。
在量性公平实现之后,人们必然会将目光转向于更高层次的公平即质性公平(qualitative equity;qualitative equality)之上。
教育质性公平的衡量标准是学生所获教育质量的高低,而课程资源是影响教育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因此,课程资源的优劣与否,关涉教育质量的高低,也进而影响教育公平的实现。
一、优质课程软资源是影响教育公平的决定性因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21年第6号工作文件《教育公平与公共政策:十六国比较结果》将教育公平划分为入学公平、资源公平和结果公平三个面度[2]。
入学公平可以纳入量性公平范畴,而资源公平和结果公平则可以纳入质性公平范畴。
教育量性公平只是教育公平的初级公平、表层公平;教育质性公平才是教育公平的高级公平、深层公平。
量性公平实现之后,人们必然追求质性公平。
有学上,然篇二:毕业论文《浅谈教育公平.》系(院):宜春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系专业班级:学生姓名:黄思桃指导教师:周艳论文题目:浅谈教育公平 08高初等2班学号:0806420234职称:讲师完成日期:2021年9月30日【摘要】教育公平的内涵《辞海》对“公平”是这样定义的:“作为一种道德要求和品质,指按照一定的社会标准(法律、道德、政策等)、正当的秩序合理地待人处事,是制度、系统、重要活动的重要道德性质”。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冯仑经典语录
冯仑经典语录1.起点公平就像运动会上跑步,枪一响,大家都从同一起跑线出发,但速度总会有快有慢,否则刘翔也当不了冠军。
强调起点公平暗含着终点上是有差距的、不公平的。
邓小平讲让一部分先富起来,这句话讲的时候,起点是公平的。
但今天看,人们所关注的所谓收入差距大,是直接看向了终点。
2.一件事、一个公司,其价值往往并不取决于它本身,而是取决于它所存在的时间,生命力越久就越有价值。
所以,一个伟大的人或者杰出的企业家,你要想拥有未来的事业,首先要对准备付出的时间在内心有一个承诺:一生一世,还是半辈子、三五年。
3.无论企业如何发展壮大,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忘记创业的艰辛,不能忘记做人的准则,不能忘记企业肩负的社会责任。
这就是要艰苦奋斗、刻苦忍耐、不断进步。
这是万通企业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精神。
4.职业董事长的三件大事:第一,看别人看不见的地方;第二,算别人算不清的账;第三,做别人不做的事情。
5.学好要有行动力,这是成事的基础。
共产党在延安,行动能力是很强的。
延安历史博物馆中陈列了大量的外文书籍,说明他们对外部信息的捕捉、对大趋势的掌握是一流的,干的很多事是实实在在的,所以说他们的行动能力极强。
6.一个管理者容易犯错误的地方在于,弄不清楚管理自己还是管理别人。
公司领导者管理自己永远比管理别人重要,行为管理、行为矫正的关键是校正自己的行为。
伟大的人管理自己而不是领导别人。
7.人生最重要的还是应当在价值观的培养上下工夫。
在价值观上的投资相当于给人生装上一个gps,人生观就是人一生的卫星定位导航仪,有了它,在人生的任何时候都能找到方向,找到了方向,一个人就有了生存能力。
8.管理者和创业者要有适度的区分,创业者可以作为股东代表,管理者发挥管理作用,这就是我们说的经理职业化”。
……我们要使股东安于股东地位,经理安于经理地位,让人力资本与货币资本很好地结合。
9.创业之初,我们就讲守正出奇,所谓守正就是要遵守各项法律政策,70%要做正,30%可以变通。
任志强谈公益慈善之“起点公平”
任志强谈公益慈善之“起点公平”2015-04-04按:3月19日原北京市华远地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阿拉善SEE生态协会(SEE)发起人任志强出席了在广州科尔海悦酒店海悦厅举办的房地产与金融高峰论坛,除谈论金融房地产以外,任志强此次更想与大家分享的是企业家的责任与公益慈善心得。
在此将其论坛主要讲话分企业家责任和公益慈善两篇辑录如下,下文为其二:有这样一个问题,我们说的授人以鱼和授人以渔,通常慈善是前一个授人以鱼,就是他饿了,我给他一条鱼吃。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是希望达到一个结果的公平。
就是在我们社会分配中,有人富了,有人穷了,那么要达到结果公平,就把富人的钱拿去给穷人,让穷人和富人都一样。
这在我们过去传统叫均贫富等等。
但这种慈善并没有对社会的进步起到积极作用。
就是穷人可能仍然是穷,因为他吃完鱼以后还是穷,他没有创造财富的能力,或者他没有这样一种积极的精神。
于是,就有了第二种,公益的第二种就是授人以渔,就是教会你学会打鱼。
这个过程中,我们把它叫做很重要的一环,就是“起点公平”。
所以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结果公平和起点公平两个完全不同的。
期望取得结果公平的结果,是不公平。
而创造起点公平的,是更可能实现公平的一种结果。
后一个授人以渔就是希望,我们这些企业家,有能力的人,去帮助那些没有能力的学会如何打鱼,学会一个本领,比如我们现在要解决教育公平的问题,它就是一个“起点公平”的问题,当起点公平以后,给予你一个机会,至于你能不能取得第一或者取得好成绩或者打到鱼,那是你自己的事情。
所以,我们只希望大家在起点上是公平的。
但结果?就要看每个人的努力情况和最后实现,也可能有的人跑得很快,有的人跑得很慢,有的人坚持下来了,有的人没坚持下来,但条件是,如果我们把所有的社会公益做在第一者,就是给你一条鱼吃,它可能创造新的不公平。
为什么你把鱼给了他而没给我?而后一个就不一样,就是我教你学会,所有人都可以有机会,但是你学会了以后能不能打到鱼吃?是你自己的事儿。
公平的三种视角
想象一下 . 在奥运会男 子 10米栏的决赛 中. 1 刘翔 跨过两个栏 , 第一个冲过终点 , 其他选手都跨 了十个栏 之后才陆续 冲过终点 。 这种情况下 。 恐怕谁都不会赞 同 刘翔获得金牌 。这是为什 么?这就是 比赛过程 的不公 平 , 比赛结果失去 了正义性与公平 。 让 虽然在这个例子 中结论是显而易见的 。 然而 。 在实 际的生活 中人们却很
“ 白人飞走 了”w i i t: 白人为了逃避综合性学 ( ht fg )即 e h l
第2 5卷 第 3期 21 0 2年 5月
重 庆 教 育 学 院 学 报
Ju a f h n qn u ain Colg o r l o g i gEd c t l e n oC o e
Vo . 5 1 No3 2 .
Ma 2 2 y, 01
公平 的三种视 角
张 促 , 贵节 李
平, 所谓 的“ 平均主义 ” “ 、 一刀切 ”就是 把公平肤 浅或 , 蓄意 的等 同为结果公平而忽略起点公平和过程公平 。
2 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与补偿公平
哈福 德( afd20 ,P7—4 用百米赛 跑作类 H rr。06P . 7 ) o 3
比.对福利经济学的第二基本定理解释道 :如果你 的 “ 目标是要所有短跑运动员一块儿 冲过终 点 .你可能就
中 图分 类 号 : 4 - 5 G o- 2 o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0 8 6 9 ( 0 2 0 — 0 6 0 1 0 — 30 2 1 )3 0 4 — 3
1 分 配公 平
按照学界的一般划分 . 分配公平是 由起点公平 、 过 程公平以及结果公平构成 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起点公平还是终点公平在经济活动中的起点公平就是机会均等,没有特权。
你能做的事我也能做;我不能做的事你也不能做。
没有什么事只有你才能做不让别人做的。
你能开银行,我也能开银行。
你能进口石油我也一样可以,如此等等。
没有特权就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意思。
这一点在中国还远未能做到。
有不少行业只有国家能办,普通老百姓是不能办的。
比如上面提到的开银行,进口石油等等。
经济活动之外的特权也一样,有些人有特权,杀了一个外国人都可以伪造证据,公安机关帮助他隐瞒起来。
杀中国人就更不在话下了。
大家对特权非常痛恨,变了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即使如此它还是顽固地存在着。
它在中国已经存在了几千年。
现在该到结束的时候了。
经济活动中的终点公平就是人跟人的收入水平都差不多,大家享受的衣食住行也差不多。
人跟人在社会管理中有同样的机会,所能发挥的影响力都一样,在社会中有差不多的发言权。
没有人有被排除在外,受压迫,被剥削的感觉。
在这些平等中最重要的是收入水平的平等。
因为在市场经济中钱的威力极大,有了钱方面的平等才谈得上其他的平等。
不过其他方面的平等会影响到收入的平等,所以管理权,发言权的平等也至关重要。
上面提到的起点平等和终点平等都是我们所需要的。
可是我们不得不说,这两种平等是相互排斥的。
有了前者的平等势必牺牲后者的平等;反过来也一样,有了后者的平等就必须放弃前者的平等。
因为在一个起点平等,或者机会平等的社会中每个人都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施展自己的长处,追求自己的目标。
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各人天赋的不同,运气的不同,最后的收入必定是不同的。
一个有创造力的企业家其收入能上百倍于普通人;一个杰出的歌唱家或运动员的收入比普通人也能高出上百倍。
这种现象就是我们可以在自由的资本主义社会中普遍看到的贫富差距。
富人生活悠闲,消费中一掷千金;穷人为衣食奔波,仍然食不果腹。
而且富人花钱可以购买穷人的劳动,让他们为富人服务,替他们劳动赚钱,替他们看小孩,做饭,开车,拎皮包。
总之在这样的社会中贫富的不同构成极为不公的现象;处于基层的劳动者对此感到无比愤怒,要想造反。
在现实社会中,美国在资本主义国家中比较是很自由的,也是最富的,但是它的贫富差距也比别的国家更大。
特别是香港,是全世界经济最自由的地区,也是非常富裕的地区,但是它的贫富差距甚至比大陆中国更大。
我国改革的经验也说明没有起点的平等,人人追求财富的愿望被严格限制时,社会非常之穷。
现在农民可以自由选择职业,起点的平等有了改进,国家富起来了,但是贫富差距也非常之大。
这些都说明起点平等的结果是经济富裕但收入差距很大。
这二者确实有明显的因果关系。
贫富差距不但在生活中表现出来,在社会活动的其他方面也对低收入的基层群众有众多的限制。
比如在社会管理方面,包括司法,治安,环境,一直到公共交通的管理者很少有收入低的穷人能够参与。
有资格成为管理者的人绝不会是社会底层的人,多半是有专业知识,有社会地位的人。
穷人只能望洋生叹,完全没有机会参与。
在社会舆论方面穷人一样受歧视。
舆论是被有知识的专家学者所控制,没有知识的底层群众只能听人摆布。
他们的诉求没有人关心,因为没有话语权。
有些不是穷人的人替他们说话,又往往说不到点子上。
他们的真实痛苦很少有人关心。
在这样的社会中,穷人焉能安心生活。
所以有些人认为最合理的资本主义规则,在穷人看来是完全不能接受的。
起点的公平造成了终点的极大的不公平。
而且起点的公平或机会均等是看不见的,终点的不公平则到处可见,它引起社会极大的不满。
怎么办?有人下决心要消除这种社会的痼疾。
首先是解决贫富不均的问题。
由于受生产力的限制,不可能让穷人立刻变富,消灭差距只能是消灭富人,强行瓜分他们的财产,甚至剥夺他们的生命,以抵偿过去的罪过。
对他们的子女限制他们上学,入党,参军,以防止他们的下一代再次成为富人。
对一切想致富的想法和行为统统加以制止,这就是反对资本主义的自发势力。
禁止人们做小生意,老太太养鸡下蛋也在禁止之例,这叫做割资本主义的尾巴。
在中国经过1949年以后三十年的大力贯彻,基本做到了消灭富人,把中国变成了穷人国。
使穷人受压的不光是贫富差距,还有社会的管理权也要从权势者的手里夺回来。
所以要打倒当权派,打倒公检法,取消使基层群众感到压抑的各种组织和制度,让群众有充分的自主权。
当然,社会需要管理,但是要让没有特殊的普通人来管理。
最高的管理层是国家的领导。
为了实现公平,让没有多少知识的人,像王洪文,陈永贵这样的人当主席或总理。
靠专业知识成为管理者的当权派统统靠边站。
因为贫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
自以为了不起的人统统下放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提拔干部都要三代贫农才有资格。
严防富人再次当权。
文化大革命的结果,大家都知道,搞得天怒人怨,连得到公平对待的穷人也受不了了。
因为最起码的吃饭问题不能解决,饿肚子是非常难受的。
管理人员换成了王洪文,陈永贵这样的人,只能是一片混乱。
火车都开不动,农民都在怠工,全中国生产极度萧条,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
实在是混不下去了。
幸亏他老人家也寿终正寝了。
他的这个理想只能留到以后再说。
但是终点公平的目标绝对是值得追求的。
改革开放以后虽然经济上取得奇迹般的成绩,但是终点不公平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所以有不少人指出,中国的现状就是毛主席最担心的,由于起点的公平导致终点的不公平,走了资本主义道路,是走资派当权。
从学理上说,起点公平和终点公平都值得追求,但是他们互不兼容,有此无彼。
这一矛盾该如何认识?如何解决?人类社会永远会有矛盾,起点公平和终点公平的问题将成为社会的基本矛盾而长期存在下去,因此而发生的斗争也永远不会停止。
当今的世界也能看到这一矛盾的表现。
比如美国的占领华尔街,就是终点不平等造成的。
这个运动一度波及全世界。
但是最后不了了之,没有产生制度性的变化。
世界上有些国家如古巴,重视终点公平,坚持了几十年。
虽然社会公平了。
但是非常之穷,有点受不了了。
现在正在试图变一点,允许私人资本的有限度的活动。
连北朝鲜也在试图慢慢改变,引进了经济特区,接受南朝鲜这个敌对国的资本,搞合资企业以赚取非常稀缺的外汇。
为什么坚持终点公平的国家都穷得不堪?以至于不得不让步以取得物质上的改善?这是因为终点的平等与“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有矛盾,和高效地利用资源有矛盾;和在竞争中公平的胜出有矛盾。
劳苦大众打工,企业家赚钱,不是规定那些人不可以当企业家(像毛泽东时代地富分子和他们的后代不可当干部那样),而是通过一系列机会均等竞争的结果。
最后能够胜出的是有企业家才能的那些人,是人尽其才的结果。
如果反过来让企业家打工,让工人管企业,事情非乱套不可。
企业能够为社会创造财富,而不是像改革前那样企业都亏损,都消耗国家的财富,是因为工人和企业家各尽所能的结果。
而且工人也不是一辈子注定当工人,有机会也可以晋升为白领或企业家,这是一个社会中自由竞争的结果。
同样地,社会舆论是让有学问的人主持,还是让一般群众主持?舆论对群众的认知有很直接的关系。
当权者非常重视舆论导向,往往会控制舆论,灌输某种特定的认识给大众。
文革时让工农群众主宰了舆论,极大地误导了整个国家的前进方向,其祸害人人都见到了。
所以舆论必须客观公正。
而判断是否客观公正,是需要知识的,并不是普通人容易做到的。
特别是媒体提供不同的意见,供大家比较选择,形成准确的导向。
舆论在提高大众的科学知识上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科学家不在媒体上发表他们的见解,大众的知识怎么能进步?人类不同于动物是因为人有知识,而知识从科学家传播到大众是靠媒体,靠舆论传媒。
现在世界上各国都在竞争,争的是科学和创新。
这些都不是知识贫乏的一般群众能胜任的。
如果让知识不足的一般人主导媒体,国家必定在知识和创新的竞争中失败。
最后倒霉的全体百姓。
这样做是极不负责的。
前面说明了为什么终点是不平等的。
这是追求效率的结果。
反过来,如果我们坚持终点的平等,势必牺牲起点的平等,势必禁止公平的竞争,强制性地让人人都在社会中的分配相同,权势一样,都有同意的发言权。
这样的社会我们已经试验过,那就是文革。
社会完全失去了效率,生产极度下降,搞得民不聊生,天怒人怨,谁也不愿意继续下去了。
但是终点平等还是有巨大的吸引力,虽然为了社会物质消费的需要,对终点不平等不得不做一些让步,但是终点不平等的丑恶现象也依然存在。
这个问题没有解决。
怎么办?首先,我们必须真正认识到,终点的完全平等是不可取的。
因为人都有偷懒搭便车的坏毛病。
如果不管你对社会的贡献如何,大家的收入都一样,结果必然是吃大锅饭,都想让别人多劳动,多贡献一点,自己可以搭便车,偷一点懒。
全社会的生产必定下降。
所以终点的不平等有其必要。
此其一。
第二,要保持通过自身的努力,从低收入阶层晋升到中高收入阶层的渠道必须畅通,也就是起点平等,没有制度性的晋升障碍,或特权造成的不平等。
上升渠道畅通称为垂直流动性,或简称为流动性。
流动性畅通在中国是很难完全做到的。
现在大家对贫富差距非常关注,研究的人很多,认识也越来越深入。
但是对流动性的研究非常缺乏,而这才是最重要的。
整个社会被贫富差距所吸引,因为它看得见,但是并非最重要;而流动性却看不见,但是它又是最重要的。
第三,政府和社会公益组织要在终点公平方面作出努力。
这方面的意见已经充分讨论过了。
此处不再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