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制造业比较形势政策

合集下载

中美贸易战背景下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中美贸易战背景下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中美贸易战背景下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随着2018年中美贸易战的逐渐升级,中国的制造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了应对这一局面,中国制造业开始进行转型升级,以应对贸易壁垒带来的压力。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相关政策措施。

1. 智能制造: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业升级的一个重要方向。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中国的制造业正朝着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实现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

2. 绿色制造:为了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绿色制造成为中国制造业升级的一个热点。

通过使用环保材料、节能技术等手段,实现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同时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形象。

3. 高端制造:高端制造是中国制造业升级的一个重要方向。

通过增加科技含量、提高品质和服务水平,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二、中国制造业的政策措施1. 政策支持: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制造业升级的政策,例如中国制造2025计划、智能制造专项规划等,为企业提供财政支持、税收优惠等方面的帮助。

2. 市场开放:中国政府正在推进市场的开放,进一步扩大国内和国际市场的接触和交流,为企业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3. 知识产权保护:中国政府加强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帮助企业维护自己的创新成果和市场竞争力。

随着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政府的政策支持,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前景仍然非常广阔。

未来,中国制造业将更加注重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等方向的发展,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拓展国内和国际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之,在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下,中国制造业不仅需要应对挑战,还要积极寻求发展,实现转型升级,提高市场竞争力,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美国智能制造和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比较分析研究

美国智能制造和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比较分析研究

美国智能制造和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比较分析研究近年来,智能制造成为了制造业的热门话题。

智能制造涵盖了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物联网和自动化等技术,将这些技术应用于制造,可以极大地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和错误率。

在这个领域,美国和中国都投入了大量的金钱和资源,展开了深入的探索,并发布了各自的计划:美国的智能制造计划和中国的制造业2025计划。

这两个计划有哪些共同点和差异,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一、背景介绍美国智能制造计划是美国于2011年提出的,目的是通过加强制造业技术和研究的投入,以加速美国与全球的竞争力。

该计划共分为五个主要提案:加强制造工作地区、提高美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培养制造业特别是制造高技能人才、开发和采用软件工具和材料技术,以及建设制造必备的基础设施。

中国制造业2025计划是中国于2015年提出的,旨在促进中国制造业升级与发展。

该计划主要有四个目标:提高先进制造业发展水平;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示范区和重点龙头企业;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政策环境和市场体制等共五大领域。

二、相似点1. 技术领域相同。

美国和中国的智能制造计划都包括了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物联网等技术。

这些技术又相互交织,形成了一整套智能制造体系。

2. 制造业领域相同。

美国和中国都选择了制造业作为重点发展对象,尤其是高端制造业。

这也是两国都认为智能制造可以为制造业带来的技术和经济效益最为明显的领域。

3. 产业政策相似。

美国和中国都对智能制造发展分别制定了相关的发展计划。

政策的出台,为智能制造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三、差异点1. 投资力度不同。

美国的智能制造计划由于投入资金较少,在相应的技术领域上与欧美工业国家的差距比较明显。

而中国则通过国家层面的资金和各级政府对产业科技投资的大幅度增加,以及相关产业基金、科技中介等一系列体系的完善,对智能制造计划的执行和实施进行了充分授权和支持。

2. 计划目标不同。

美国的计划主要聚焦于技术研究和产业基础设施的升级;而中国的计划则更加重视基础科研和标准化建设等。

中美新材料产业政策体系之比较

中美新材料产业政策体系之比较

中美新材料产业政策体系之比较中美两国都将新材料产业视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进行支持和发展,建立了一套相应的政策体系。

一、国家层面政策比较:中美两国都将新材料产业定位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国家层面两国都建立了相应的政策支持体系。

中国政府出台了《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和《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总体方向和目标,同时制定了一系列产业政策和支持措施,包括财政扶持、税收优惠、技术创新等。

美国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比如“制造2025”计划和“美国新材料计划”,旨在加强对新材料产业的支持和投资,推动新材料产业发展。

二、财政扶持比较:中美两国都采取了财政扶持措施来促进新材料产业的发展。

中国政府设立了新材料产业创新基金,通过投资、贷款等方式资助企业进行技术研发和产业化。

同时,对于符合条件的新材料企业,给予了一定比例的税收优惠。

美国政府则推出了创新和高技术制造税收抵免计划,为新材料产业的企业提供了相应的税收优惠措施。

同时,美国政府还设立了新材料产业基金,为企业提供研发和商业化支持。

三、人才培养比较:中美两国的新材料产业政策都注重人才培养。

中国政府提出了“人才强国”的战略,通过各种渠道招揽和培养新材料产业的专业人才。

中国政府还设立了一系列研究机构和全国性的科技创新基地,为新材料产业的人才提供各种创新平台。

美国政府在新材料领域也注重人才培养,通过各种机制和项目吸引人才,同时建立了多个研究机构和创新团队,为新材料产业的人才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

四、标准体系比较:中美新材料产业政策体系中的标准体系也存在差异。

中国政府在新材料产业的标准体系建设中注重对于相关技术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推动标准化质量建设,同时加强标准与政策、市场、技术的有机结合。

美国政府则注重将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直接转化为经济利益,通过产业分析、市场研究等方法建立新材料标准化框架和市场标准体系。

总体来说,中美两国在新材料产业政策体系的建设方面存在差异,但都注重财政扶持、人才培养、标准体系建设等方面的重要内容,旨在推动新材料产业的发展。

中美新材料产业政策体系之比较

中美新材料产业政策体系之比较

中美新材料产业政策体系之比较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的加剧,新材料产业已成为各国重要的战略性产业之一。

作为世界两大经济体,中国和美国在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方面各有其政策体系和发展路径。

本文将从政策法规、科研投入、产业发展和国际合作等方面对中美两国新材料产业政策体系进行比较,以期为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可借鉴的经验和启示。

一、政策法规在政策法规方面,中国和美国都对新材料产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支持和鼓励。

中国制定了《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加大对新材料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增加政府投入和金融支持,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中国还设立了一系列的产业发展基金,支持企业的科研和生产。

美国在《未来制造计划》中也提出了一系列与新材料产业相关的政策措施,主要包括加大科研投入、鼓励企业创新、推动产学研合作等。

美国还通过国防预算等方式,加大对高性能材料等关键新材料领域的投入。

中美两国在新材料产业政策方面并无明显的差异,都积极出台各项政策鼓励和支持新材料产业的发展。

二、科研投入在科研投入方面,美国在新材料产业的科研投入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美国政府每年都会拨款给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和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等机构用于支持新材料领域的科研项目。

美国各大高校和科研机构对新材料领域进行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推动了新材料领域的不断创新。

而中国在科研投入方面也表现出了快速增长的趋势,政府每年都加大对新材料领域的科研经费投入,同时还鼓励企业加大对新材料领域的研发投入。

中美两国在新材料科研投入方面各有其优势,但美国的投入规模和科研体系相对更为完善。

三、产业发展在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方面,中国和美国都进行了大规模的产业布局和发展。

中国在新材料领域涌现了一批技术领先的企业,如碳纤维行业的航天制造商和汽车制造商、光伏行业的石墨烯和硅薄膜企业等,中国新材料产业已初步形成了以碳材料、光伏材料、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等为主导的产业布局。

中美贸易战背景下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中美贸易战背景下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中美贸易战背景下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摘要】在中美贸易战背景下,中国制造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必须进行转型升级以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

政府政策支持是推动制造业转型的重要力量,通过引导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帮助企业提升竞争力。

技术升级和创新是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关键,促进企业对智能制造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

供应链优化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供应链的灵活性和响应速度。

市场多元化可以减小境外市场变化对企业的冲击,拓展新的市场空间。

人才培养和管理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基础,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的人才,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日益凸显,只有不断创新和调整发展方向,才能在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展望未来,中国制造业将更加注重绿色环保、智能制造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持续提升全球竞争力。

【关键词】关键词:中美贸易战,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政府政策支持,技术创新,供应链优化,市场多元化,人才培养,管理,必要性,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中美贸易战的影响中美贸易战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出口市场受到冲击、贸易摩擦加剧、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压力增大等方面。

中美贸易战使得中国制造业的出口市场受到了重大影响,由于关税增加和贸易壁垒加大,中国制造业产品在美国等主要出口目的地市场的竞争力受到了影响,出口额下降,出口企业面临巨大压力。

贸易摩擦加剧也给中国制造业带来了不确定性和挑战。

中美贸易战的不确定性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使得制造业企业难以稳定发展。

中美贸易战加剧了对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压力。

中国制造业一直面临低端制造、产能过剩等问题,中美贸易战加剧了这些问题,迫使中国制造业加速向高端制造、智能制造转型。

中美贸易战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

1.2 中国制造业面临的挑战中国制造业面临的挑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全球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使得中国制造业面临着需求波动和市场风险增加的挑战。

中美贸易战背景下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中美贸易战背景下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中美贸易战背景下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当前全球贸易风险日益加剧,中美贸易争端不断升级,中国制造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也凸显出产业升级、部门调整、技术升级等问题。

在此情况下,中国制造业需要快速转型升级以应对挑战并开辟新的发展方向。

一、加快产业升级中国制造业需加快从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向高端、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

推动高新技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生物科技产业和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同时减少对传统产业的依赖,提高产品附加值。

优化产业结构的同时,注重提高产品技术含量,从而实现技术差距的进一步拉大,实现中国制造业的跨越式发展。

二、加强品牌建设中国制造业当前的一个问题是品牌意识薄弱,国产品牌的知名度远低于国外品牌。

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中国制造业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既有助于提高竞争力,也有助于国际化发展。

一个成功的品牌可以带动中国制造业产业链的发展,形成巨大的产业效应。

三、深化供应链管理加强供应链管理的深化,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效率。

制造企业需要加强和供应链伙伴的合作,共同实践供应链优化,如合理的物流管理、设备更新和维修等方面的优化。

同样重要的是,建立协作关系并加强质量管理,确保产品的稳定性和质量,以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四、推动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制造企业可以更好地掌握市场需求、提高生产效率、快速反应市场变化。

推广智能制造、数字化工厂和智能物流等方面的应用,同时升级相关技术和培训人才,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总之,在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下,中国制造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不断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现转型升级,能够顺利度过难关,稳步提升市场地位,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中美经济竞争与合作:未来趋势与挑战

中美经济竞争与合作:未来趋势与挑战

中美经济竞争与合作:未来趋势与挑战近年来,中美两国的经济关系备受关注,成为全球范围内最重要的双边经济关系之一。

中美经济竞争与合作的发展,将对全球经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将分析中美经济竞争与合作的未来趋势与挑战,为读者全面了解这一关系提供参考。

一、中美经济竞争的未来趋势1. 技术创新竞争加剧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技术创新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中美两国在科技领域具有强大的实力,分别拥有众多高科技企业和研发机构。

未来,中美之间的技术创新竞争将更加激烈,涉及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等领域。

2. 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中美经济竞争的另一个关键领域是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

中国正在从制造业大国转变为创新型经济体,推动高附加值产业的发展。

而美国则在加强制造业的竞争力,推动传统工业向智能制造转型。

这一竞争将为中美两国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3. 全球市场份额争夺中美两国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其争夺全球市场份额必然是未来的重要竞争方向。

中国市场庞大且不断扩张,吸引了全球企业的目光。

相比之下,美国在高端技术产品和服务方面更具竞争优势,对外贸易逆差成为中美经济竞争的焦点之一。

二、中美经济合作的未来趋势1. 跨国投资合作增加中美两国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将加强跨国投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

中美之间的直接投资将进一步增加,涉及金融、制造、能源等多个领域。

这种合作将为两国经济发展提供重要动力。

2. 贸易合作持续扩大尽管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时有发生,但贸易合作仍然是两国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是商品还是服务贸易,中美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都在持续扩大。

未来,双方有望通过谈判与对话解决争端,保持贸易的稳定增长。

3. 金融领域合作加深中美金融合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两国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将进一步加强,包括金融产品创新、资本市场互联互通以及技术和风险管理等方面。

这将有助于提升两国金融体系的韧性和稳定性。

三、中美经济竞争与合作面临的挑战1. 贸易保护主义风险增加当前,全球范围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也增多。

2023年中美制造业形势对比及发展分析模板

2023年中美制造业形势对比及发展分析模板

victoria 2023/9/10 星期日
THNAKS
ChatPPT Generation
中美制造业创新能力对比
1. 研发投入:中美两国在研发投入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最新数据显示, 中国制造业研发投入占比为X%,而美国制造业研发投入占比为Y%。
2. 专利申请量:根据统计数据,中国每年的专利申请量逐年增加,特 别是在高技术领域,正在迎头赶上美国。然而,美国在专利申请数量上 仍然遥遥领先,是世界上最具创新力的国家之一。
PART 02
中美制造业发展趋势
中美制造业形势对比
分析
1.总体概述
在全球经济中,中国和美国是两个重要的制造业大国。尽管两国的制造业都面临着各种挑战,但它们也拥有各自的 优势和特点。以下是对中美制造业形势的详细对比分析。
2.市场规模与增长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19年,美国的制造业产值为1.5万亿美元,占全球总产值的12%。而中国的制造业产值为 3.5万亿美元,占全球总产值的28%。从规模上看,中国的制造业产值远超美国。 然而,从增长速度来看,美国制造业的增长速度快于中国。2019年,美国制造业的年增长率为2.4%,而中国则为 1.7%。这表明,尽管中国的制造业规模大,但其增长速度相对较慢。
机遇:数字化与智能制造
1.数字化与智能制造:中美制造业发展中的关键机遇
数字化与智能制造是中美制造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机遇。在数字化方面,中美制造业都在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通过运用信 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实现生产过程和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的核心是数据的收集和分析,通过大数据分 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深入洞察市场需求和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精准度。
PART 01
中美制造业当前形势对比

中美贸易战背景下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中美贸易战背景下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中美贸易战背景下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球制造业竞争日益激烈。

特别是在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下,中国制造业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中国制造业必须进行转型升级,寻求新的发展路径,以保持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中美贸易战的背景出发,重点分析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现状和趋势,探讨其在全球市场中的定位和发展方向。

一、中美贸易战的背景及影响中美贸易战是指美国政府一系列对华贸易政策的调整和实施,包括对中国进口产品征收高额关税、限制中国对美直接投资以及限制中国科技企业发展等措施。

中美贸易战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也对中国制造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美贸易战导致了中国出口市场的不确定性加大。

美国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之一,中美贸易战加剧了中国出口产品面临的市场不确定性,对中国制造业的出口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中美贸易战加剧了中国制造业的成本上升。

由于中美贸易战导致美国对中国进口产品加征高额关税,一些中国制造业企业面临原材料和零部件成本上升的情况,进一步挤压了企业的利润空间。

中美贸易战引发了国际市场对中国货物贸易的担忧,使得中国制造业面临着更大的国际市场压力。

这些影响都使得中国制造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需要进行转型升级,以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化。

二、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现状和趋势在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下,中国制造业正积极进行转型升级,寻求新的发展路径。

一方面,中国制造业加大了科技创新力度,不断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加快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转型。

中国制造业着力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加强与国际市场的对接,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

1.科技创新成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2.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的提升成为中国制造业的重要目标在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下,中国制造业着力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加强与国际市场的对接。

中国制造业积极推动质量管理和标准化建设,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标准符合度。

中国制造业加大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积极创立和推广自有品牌,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形象。

中美两国制造业发展状况对比

中美两国制造业发展状况对比

中美两国制造业发展状况对比“以下是美国英格索兰公司中国区总裁及全球副总裁宋振宁先生在下午的平行论坛第一场“如何保护商业”论坛上的演讲全文:”现在看到中国,中国面对的问题也很多,但是我想今天利用这个机会,谈谈我的体会和观察。

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的明确的官方的口号,就是09年保8,就是GDP的增长要8%。

大家有没有讨论过或者是探索过,为什么8%这么重要。

这不是一个形象上,或者是心理上8%是很重要的,实际上是有经济学家可以有机会的话告诉你,这个数字是可以算出来的,通过什么算出来呢?因为中国的粗放型经济当中,除大部分的国有企业垄断以外,长期是在低利润上经营,它赖以生存的前提是规模越来越大,就是做量的。

所以,你经济如果低于8%的增长率,你量的增长会不够,中国会有一大批企业进入亏损状态,你亏损之后就要关门,整个中国的经济增长问题会很大,比如说失业的问题、债务的问题,会有很大的问题。

所以,这8%是一个心理上的、宣传上的作用。

那么,我们回过头要思考,为什么中国的大量的企业长期在比较低利润的情况下运行?这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我认为最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各方各业是产能过剩产能过剩产能过剩产能过剩的问题。

你产能过剩,你市场没有那么多,你的生产的东西这么多,你当然需要降价竞争,你降价的直接的结果,就是牺牲自己直接的利润。

在美国,一般的上市公司如果你不能保证制造业,10%到15%的净利润率的话,你这个企业如果上上市公司的话,基本上是不能生存的。

因为美国的金融市场分为,这是应该做得到的,而在中国的制造业,如果不是在垄断行业的话,因为制造业的垄断企业很少,做到这一条的话,恰恰这是很难的。

那么,我也不是很清楚为什么在中国已经是市场化的经济的今天,我们不能埋怨政府部门在批准项目的时候一点都不考虑生产、产能过剩的这么一个基本事实,不断地批准有关汽车行业、家电行业和各种各样的行业,为什么我们批准这么多的项目呢?反我们会问,我们没有国有企业,都是民营企业,这么多的企业家还不断地建新厂去追杀最后的1%到2%的利润?这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相当一部分可能是因为中国整个经济的发展。

中美贸易战背景下的智能制造业发展分析

中美贸易战背景下的智能制造业发展分析

中美贸易战背景下的智能制造业发展分析近年来,智能制造业作为一种新兴技术与产业,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而在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下,智能制造业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一、智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智能制造业指的是利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将各种生产过程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柔性化以及网络化,实现生产过程的可控性和高效性,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缩短产品周期等目的,并实现工业自动化和信息化双重转型的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

当前,全球智能制造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期。

在国内,中国政府已经将智能制造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开展智能制造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开发,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二、中美贸易战对智能制造产业的影响在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下,智能制造产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中美贸易战不可避免地对我国智能制造产业带来了冲击。

首先,对于生产供应链高度依赖进口技术的企业而言,中美贸易战势必会对其带来不小的生产成本增加和生产效率下降的影响。

其次,中美贸易战将会降低我国智能制造产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进一步削弱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话语权。

另一方面,中美贸易战也为我国智能制造产业带来了机遇。

由于中美贸易战将打压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我国智能制造产业或将会得到政策支持和加速发展,以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话语权。

三、如何推动智能制造业的发展为了应对中美贸易战所带来的挑战,我国智能制造产业需要进一步加强自主创新,加快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具体而言,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政策导向,出台更加有力的政策支持。

政府可以从财政补贴、税收减免、金融支持、人才引进和产业基金等方面全方位地支持智能制造产业发展。

二是推动行业标准化,加强技术研发和产业标准建设。

标准是产业化的前提,政策应通过技术研发与产业标准化的联动推动,以加速技术上的突破及产业的发展。

三是引进人才,提升人才素质和技能。

中美科技创新政策比较及措施建议

中美科技创新政策比较及措施建议

中美科技创新政策比较及措施建议随着创新和科技的飞速发展,中美两国政府都开始加强自身创新能力的建设,以支持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本文将比较中美两国的科技创新政策,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政策比较1. 创新战略中方:《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旨在实现制造强国的长远目标,旨在进一步提高国内制造业的竞争力,扩大创新能力和技术应用领域。

2. 研发投资中方:中国政府近年来对研发投资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收益逐渐增大。

政府制定出许多政策和措施,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创新,提升自主研发能力。

美方:美国政府对科技创新的投资规模极为庞大,旨在推动经济增长并使美国更具竞争力。

美国对高科技产业的投资不断增加,尤其是在技术创新和研发方面。

3. 人才引进中方: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计划和政策,鼓励海外高科技人才回国创新创业,为国内科技创新提供人才支持。

同时,鼓励国内高校将重点人才留在国内服务。

美方:美国政府鼓励外籍人才来美国发展,创办创新型企业。

政府投资大量的资金和资源,吸引高素质人才,促进科技进步。

4. 知识产权保护中方:中国政府致力保护知识产权,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与管理。

近年来中国对非法侵权的打击力度加大,大幅减少了侵权现象的发生。

美方:美国政府对知识产权保护非常重视,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断加大打击侵权行为的力度。

二、措施建议1. 建设更多的高端研发机构和基础研究平台,为企业提供更多创新创业的机会。

2. 鼓励企业大量增加研发投入,在加强自主创新和推动科技发展的同时,增强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

3. 加强国际间人才交流和合作,吸引更多国际高素质人才来到国内创新创业,促进创新型企业的发展。

4. 继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5. 支持科技革命和新型科技的应用和发展,积极探索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新路径。

总之,中美两国可以通过多方面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创新创业的发展和应用,在全球科技发展中走在前列。

同时,政府还应该着手落实更多举措和政策,以促进创新和科技的发展,加强和推动经济的发展。

中美制造业税负比较及进一步降低我国制造业税负建议

中美制造业税负比较及进一步降低我国制造业税负建议

中美制造业税负比较及进一步降低我国制造业税负建议2022年12月18日,中国中车集团为波士顿地铁生产的首列车在美国中车麻省公司春田工厂下线。

图/中新2022年12月18日,中国中车集团为波士顿地铁生产的首列车在美国中车麻省公司春田工厂下线。

图/中新前言制造业作为实体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是实现新工业革命的产业之基,它对于经济的辐射作用,对于产业链条的拉动效应,对公众就业的吸纳能力绝非其他产业所能替代。

当前正值全球制造业格局重塑调整期,新一代信息科技和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引发全球产业价值链及其产业分工体系的再分配、再平衡,进而引发新一轮全球贸易投资走向变化。

发达国家利用其雄厚的工业基础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发展中国家则充分利用其廉价的劳动力资源积极迁入产业及资本,提升产业定位。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改革开放40周年的今天,我国制造业面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双向挤压”,高端制造业的后发优势遭遇发达国家进一步遏制封杀,中低端制造业的传统优势逐渐减弱,许多中低端制造业逐渐被发展中国家所取代,以“综合成本和投资回报率”为核心驱动力的制造业产业迁移正成为我国制造业高质量转型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

近期,中美两个世界上最大体量的制造业大国之间不断升级的贸易争端,正在使这一负面因素进一步恶化。

被美国加征25%的高额关税的国内相关制造业正面临订单流失和产业外迁(甚至回流至美国)的严峻局面,美国等发达国家大力封杀华为、大疆、海康威视等我国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高端制造企业的技术供应和海外市场就更进一步压缩我国高端制造业的生存空间。

我国制造业面临国际制造业格局调整、中美贸易战和国内经济增速下行的多重压力,如何不斷提高我国在全球制造业分工的地位和价值分配体系的含金量,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目标,是我国制造业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路径。

税收作为制造业发展的制度性成本之一,已经成为各国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2022年底,美国30年来最大力度的税改法案就是要实现美国制造业的复兴,重塑其中端制造业竞争优势。

中美贸易战背景下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中美贸易战背景下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中美贸易战背景下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中美贸易战背景下,中国制造业面临巨大的挑战和压力,但也催生出了转型升级的新机遇。

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技术创新成为转型升级的推动力。

中美贸易战过程中,美国对中国的高科技产品实施了限制和制裁。

为了应对这一局面,中国制造业开始加大技术创新的力度,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减少对外部技术依赖。

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这些举措推动了中国制造业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推动了制造业升级和提质增效。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在中美贸易战的压力下,一些传统的制造业企业受到了冲击,但一些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却得到了发展机遇。

中国政府通过一系列产业政策和支持措施,推动了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发展。

中国制造业也在积极推进供应链的转型升级,加快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智能化水平。

市场多元化程度提高。

中美贸易战带来的贸易摩擦和不确定性,迫使中国制造业企业寻找新的市场和出路。

中国政府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亚洲、非洲、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合作,拓宽了中国制造业的出口市场。

中国内需的不断增长也为制造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特别是消费升级的趋势下,中高端制造业市场需求不断增加。

第四,人才培养和引进策略加强。

在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下,中国制造业面临着技术人才的匮乏和人才流失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政府积极推动人才培养和引进政策。

一方面,中国高等院校加强了与企业的合作,培养了大量的技术人才;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人才引进政策,吸引了一大批海外优秀人才回国创业。

这些举措为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中美贸易战背景下,中国制造业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压力,但同时也催生了转型升级的新机遇。

技术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市场多元化和人才培养引进策略的加强,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中美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比较与中国的战略选择

中美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比较与中国的战略选择

中美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比较与中国的战略选择近年来,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成为了国际竞争中的重要角色。

中美两国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的竞争备受关注,其产业竞争力的比较分析对于中国的战略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中美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力比较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研发实力比较。

研发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从研发投入和研发成果数量上看,美国的研发实力遥遥领先于中国。

美国拥有世界上最顶尖的研发机构和人才资源,其研发投入占全球研发总额的三分之一以上。

而中国的研发投入虽然在增加,但仍然落后于美国。

美国在高新技术领域的科研成果和专利申请数量也远超中国。

第二,产业创新能力比较。

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需要不断的创新推动,美国在产业创新方面有很大优势。

美国有完善的创新生态系统和创新文化,大量的创新企业和高科技公司在美国发展壮大。

其产业创新能力体现在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市场创新等各个方面。

相比之下,中国在这些方面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不断加强。

市场规模和消费能力比较。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其市场规模和消费能力对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中国超大规模的市场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了庞大的消费需求和销售空间。

与此相比,美国市场相对小众,虽然高端消费能力较强,但总体规模不及中国。

这也成为中国在高新技术产业竞争中的一大优势。

基于以上比较,中国在高新技术产业竞争中面临着一些挑战。

为了提升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力,中国可以采取以下战略选择:一是加大研发投入。

中国需要在研发方面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强与世界先进科技的对接和合作,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政府可以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养更多的科研人才。

二是加强产学研结合。

中国可以进一步优化创新生态系统,加强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

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同推动科技创新。

加强科研成果与产业应用的结合,提升产业创新能力。

中美比较视角下我国制造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美比较视角下我国制造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美比较视角下我国制造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制造业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它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中国的经济发展,而且影响了中国制造业赶上美国的步伐。

在比较视角下,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包括研发能力不足、技术积累不足、管理水平落后等。

首先,制造业的研发能力不足是中国制造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

与美国相比,中国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尚不足以实现与美国制造业等效的技术进步。

据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在制造业研发方面的投入仅占GDP的2.76%,而美国为3.4%。

而这一投入差距不仅是产生技术进步差距的重要原因,而且还使得研发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差距非常明显,给中国制造业逐步迈向高质量发展带来了瓶颈。

其次,中国制造业缺乏技术积累是中国制造业发展当中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由于中国的技术更新和科学研究能力不足,中国面临着自主研发、成熟技术转移和加以改造技术的能力有限的问题。

在对比美国之后发现,中国有许多企业是由跨国公司投资建立的,其中大部分具有较好的技术水平,但是,总体来说,中国技术积累的水平仍远低于美国。

再次,中国的企业管理水平落后是另一个影响中国制造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比较视角下,与美国企业管理水平相比,中国企业管理水平非常低,企业内部管理系统落后、企业组织形式不常规、员工管理水平不高等。

这些问题不仅使中国企业在技术创新和技术更新方面处于劣势,而且还影响了中国企业提高效率,以赶上美国制造业步伐的能力。

为了解决中国制造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高中国制造业与美国的技术差距,应该采取多方面的措施。

首先,加大对制造业研发的投入。

中国应加大对制造业研发的投入,减少在技术方面与美国的差距。

同时,可以考虑加强制造业研发机构,丰富研发资源,加强政府对制造业研发的支持。

其次,应该加强技术积累。

应采取有效措施来提高企业技术积累的水平,例如加强技术转移的合作,并加强企业自身的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

再次,改善企业管理水平。

中美新材料产业政策体系之比较

中美新材料产业政策体系之比较

中美新材料产业政策体系之比较中美两国在新材料产业方面的政策体系各有特点,在政策目标、政策支持、政策实施等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

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比较。

一、政策目标中美两国在新材料产业政策目标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美两国的产业政策目标定位不同。

中国以新材料产业作为促进工业结构调整、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将其作为国家“十三五”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推动新材料产业向高端、智能和绿色方向发展。

美国则将新材料产业作为支持其制造业并提高其全球竞争力的一种手段,以此促进美国国内经济的发展。

其次,两国政策目标在技术发展方面也存在差异。

中国政策目标主要集中在关注新材料的研发和推广应用,支持企业进行基础研究,加强新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及产业化应用。

美国则更注重新材料相关的研究和创新,注重提高新材料的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在新材料的设计、研发和生产方面,投入更多的基础研究。

二、政策支持首先,中国政策支持主要集中在政策、财税和金融等方面,政府采用多种措施促进新材料产业的发展,例如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实施科技创新,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支持创新创业等。

而美国政策支持则主要集中在减少税负、鼓励企业创新等方面,通过创新创业扶持计划、就业创业政策、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等政策措施来支持新材料产业发展。

其次,两国政策支持的主体也有所不同。

在中国,新材料产业的发展主要依托于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政府指导和引导企业在新材料产业领域发展。

美国则更加注重私人企业和民间组织在新材料产业的创新和发展中的作用,加大对民间组织的政策支持,使其能够在新材料产业区域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三、政策实施首先,中国政策实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使用,由政府主导。

通过五年规划、特别支持政策等,鼓励企业大规模投入新材料产业,实现新材料产业的快速发展。

而美国政策实施注重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自主决策,通过引导和激励企业独立运作,实现新材料产业的快速发展。

中美新材料产业政策体系之比较

中美新材料产业政策体系之比较

中美新材料产业政策体系之比较新材料产业是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新材料产业领域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其新材料产业政策体系差异明显,下面将对中美新材料产业政策体系进行比较。

中美两国在新材料产业的定位上存在差异。

在中国,新材料产业被视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被纳入“中国制造2025”等顶层设计文件,得到了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美国则更加强调市场导向,把新材料产业作为创新创业的重要方向,侧重于推动企业创新和技术突破。

中美两国在新材料产业的政策支持上也存在差异。

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包括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扶持政策和激励措施,给予企业在资金、税收、人才等方面的支持。

还组织了国家级重大科技项目和示范工程,推动新材料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美国的政策支持则更加注重市场机制的作用,在提供资金和税收优惠方面相对较少,更多依靠市场力量和企业自主创新。

中美两国在新材料产业的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上也存在一定差异。

中国高度重视新材料领域的人才培养,设立了新材料专业、研究机构和科研项目,建立了行业人才队伍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并且支持企业引进和培养高级专业人才。

美国则更加强调科研机构和高校等科技创新主体的作用,通过高校、实验室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推动新材料技术的研发和转化。

中美两国在新材料产业的国际合作和市场拓展上也有所不同。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加强与国外新材料企业和科研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吸引外国资本和技术进入中国市场。

美国则倾向于在国内市场进行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在保护自身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的积极利用国内外市场和资源。

中美新材料产业政策体系存在一些差异,中国更加注重政府引导和政策支持,侧重于促进产业发展和经济转型,而美国更加注重市场导向和创新创业,侧重于推动企业创新和技术突破。

双方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国际合作和市场拓展等方面也有各自侧重点。

中美制造业比较形势政策

中美制造业比较形势政策

中美制造业比较导语世界经合组织(OECD)日前发布报告,称中国最早可能在2016年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这样算,中国经济全面“超欧赶美”真是“指日可待”。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于北京时间10日发布了一份题为《展望2060:远期增长的全球视野》的报告。

报告称,中国可能最早会在2016年就取代美国,成为第一大经济体。

据报道,全球经济在未来50年的年增长率将达3%左右,但地区和国家之间的增长预期差异很大,新兴经济体仍将是未来全球长期增长的驱动力,但其增长速度将放缓,并逐渐与经合组织成员国的增长率趋同。

经合组织根据2005年购买力平价为基准,预计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将于2012年超过欧元区,中国可能最早会在2016年就取代美国,成为第一大经济体。

而印度目前正在赶超日本,并在未来20年里超过欧元区。

在未来不到50年的时间内,如果把中国和印度加起来,两国经济规模将会比整个发达国家的总和还要大。

但报告称,全球经济失衡仍将继续扩大,到2030年才能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而发达国家更加深层、迅速的结构和税制改革能够减少这一不平衡现象。

但在中国经济数据众多的第一之下,还有不少问题。

忽视这些去比较强弱,难免有打肿脸充胖子的感觉。

仅以中国经济的支柱制造业为例,庞大的数据之下其实就存在“虚胖”。

一、产量上,中美制造业并驾齐驱中国制造业产量微弱领先美国,2010年刚刚成为制造业第一大国。

据美国研究机构HIS的计算,2010年世界制造业总产出为10万亿美元。

其中,中国占世界制造业产出的19.8%,略高于美国的19.4%。

联合国统计署也证实了HIS的计算。

在产量上,中国制造业2010年时的确成了世界第一。

中日美三国制造业分额比较从基础工业数据也能看出中国制造业产量之巨。

2010年,中国粗钢产量6.27亿吨,占世界总产量的44.3%;水泥产量18.68亿吨,占世界总产量60%;化肥产量占世界35%,化纤产量占世界42.6%;玻璃产量占世界50%。

中美贸易新形势下我国制造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美贸易新形势下我国制造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美贸易新形势下我国制造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 2018年年初以来,中美贸易冲突逐步升级,不断地影响中国的经济运行,除了传统的争端,还有如贸易赤字和政府补贴等重点在于先进制造业的摩擦。

基于此,本文分析了中美贸易新形势下我国制造业的发展规模和产业格局的现状,总结了中美贸易新形势下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行业格局落后、自主研发能力不足、产业聚集度不高等问题。

同时提出了中美贸易新形势下我国制造业发展需要不断强化高端制造业的引资能力、提高自主研发能力,打破外商的技术封锁、转变引资思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应对策略。

通过这些举措可以使中国的制造业提升其市场竞争力,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与更优越的经营环境,从而实现我国制造业稳步前进的目标。

关键词中美贸易;中国制造业;发展前言中国和美国同样属于全球规模较大的经济实体,由于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两国的制造业产生了密不可分的关系。

全球金融危机至今,国际制造业的发展局势以及竞争局面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美国为了在新的技术革命进程当中占领制造业市场的高地,推行了诸多相关政策,并开展了对应的制度调整[1]。

为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推动我国的制造业向中高端领域转变,中国也正在采取多种措施,不断推进供应方的结构性改革。

可以说,美国发展制造业和中国制造业走向中端至高端的战略规划在同一时期发生。

这刺激了中国和美国之间占领制造业发展高地的情况产生。

尤其是当下,特朗普领导下的美国政府多次推行贸易保护政策,中美两国之间在制造业方面的竞争已经引起了全球各个国家的关注。

在这样的条件下,对中国和美国两个国家制造业的发展展开动态对比分析,不但可以帮助我们掌握美国步入后工业化发展阶段以后在制造业方面取得的成就与制造业竞争力情况,还能够探索我国制造业转型发展的最终成果,并针对性的指出推动我国制造业不断发展的具体办法。

一、中美贸易新形势下我国制造业发展的现状(一)我国制造发展规模逐步增长当下,我国工业系统的变革趋势以及内部存在的缺陷与其他国家工业化发展的历程大致相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美制造业比较
导语
世界经合组织(OECD)日前发布报告,称中国最早可能在2016年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这样算,中国经济全面“超欧赶美”真是“指日可待”。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于北京时间10日发布了一份题为《展望2060:远期增长的全球视野》的报告。

报告称,中国可能最早会在2016年就取代美国,成为第一大经济体。

据报道,全球经济在未来50年的年增长率将达3%左右,但地区和国家之间的增长预期差异很大,新兴经济体仍将是未来全球长期增长的驱动力,但其增长速度将放缓,并逐渐与经合组织成员国的增长率趋同。

经合组织根据2005年购买力平价为基准,预计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将于2012年超过欧元区,中国可能最早会在2016年就取代美国,成为第一大经济体。

而印度目前正在赶超日本,并在未来20年里超过欧元区。

在未来不到50年的时间内,如果把中国和印度加起来,两国经济规模将会比整个发达国家的总和还要大。

但报告称,全球经济失衡仍将继续扩大,到2030年才能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而发达国家更加深层、迅速的结构和税制改革能够减少这一不平衡现象。

但在中国经济数据众多的第一之下,还有不少问题。

忽视这些去比较强弱,难免有打肿脸充胖子的感觉。

仅以中国经济的支柱制造业为例,庞大的数据之下其实就存在“虚胖”。

一、产量上,中美制造业并驾齐驱
中国制造业产量微弱领先美国,2010年刚刚成为制造业第一大
国。

据美国研究机构HIS的计算,2010年世界制造业总产出为10万亿美元。

其中,中国占世界制造业产出的19.8%,略高于美国的19.4%。

联合国统计署也证实了HIS的计算。

在产量上,中国制造业2010年时的确成了世界第一。

中日美三国制造业分额比较
从基础工业数据也能看出中国制造业产量之巨。

2010年,中国粗钢产量6.27亿吨,占世界总产量的44.3%;水泥产量18.68亿吨,占世界总产量60%;化肥产量占世界35%,化纤产量占世界42.6%;玻璃产量占世界50%。

在具体产品上,中国2010年汽车产量1826.47万辆,超过美国,占世界总产量的25%;船舶产量占世界41.9%;中国还为世界生产了68%的计算机、50%的彩电、65%的冰箱、80%的空调和70%的手机……
二、实质上,美国制造业头号强国的地位并未动摇
美国制造业产量把持世界第一110年,至今仍然是世界制造业第一强国。

在被中国超越前,从1895年一直到2009年,美国已经保持世界制造业第一的“宝座”110多年,可以说是“家底很厚”。

而且,中国制造业的扩张也没有停滞美制造业的增长:美国制造业在近30年来产值一直在提高,按照等值美元计算,今天的美国制造业的产值几乎相当于1972年产值水平的2.5倍。

美国制造业对于全球工业增加值的贡献份额在过去三十年间也仅仅出现了微降。

此外,中美制造业虽然产量相近,可效率上却差距甚远。

还是来自HIS的数据:美国在2010年的制造业产出仅略低于中国0.4%,但美国制造业只有1150万工人,而中国制造业雇用了1亿人。

美国的的劳动力生产率比中国高效近10倍。

除了份额大和效率高外,美国制造业的强大还体现在品牌上:包括波音飞机、苹果手机和好莱坞电影等等都已经成了美国的代表。

相比较下,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只能算“世界代工厂”。

除了低效率外,中国制造业还有质量低和严重极依赖外资的问题。

单就数据上看,中国其实都难当“世界工厂”,最多只能算作“世界头号代工厂”。

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杨帆曾列举了这样一组数据,从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出中国制造业的尴尬。

“中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设备投资有2/3依靠进口,其中光纤制造设备的100%,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设备的85%,石油化工装备的80%,轿车、数控机床、纺织机械、胶印设备的70%是进口的。


生产设备不是自己的,生产的产品同样很大一部分也不是为供给国内需求。

来自中国证券分析师委员会的李迅雷整理的数据更直接地体现出了这种“代工”:1979年至2010年,外商实际投资国内的金额达到10483亿美元(未包含投资金融部门),其中2008、2009两年,中国成为全球海外直接投资(FDI)流入量第一的国家。

中国经济对外资的依赖体现在制造业上更为明显,仅就2011年1月份来看,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中国共出口1507亿美元商品,其中外商出口占775亿美元,超过一半。

即便是进口,外商所占份额也接近一半。

三、面向未来,美国制造业可能更加强势
技术上,美国制造业仍遥遥领先于劳动密集型的中国。

令人惊异的是,近十年来,制造业的领军技术几乎都出自美国: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AI)、3D打印技术和新材料的研发。

而最难能可贵的是,美国让这些看似科幻的技术都已从实验室走到了实际应用中。

Willow Garage、iRobot 和9th Sense 这样的公司已在出售机器人开发包;多家开源网络社区则在开发更加先进的智能应用;苹果的Siri和谷歌无人驾驶汽车甚至已经开始了商业化的脚步;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全电动跑车——the Tesla Roadster借助机器人和AI 技术的力量在美国已开始实现工业化生产。

而新技术的应用,对劳动密集型模式的打击是毁灭性的。

诸如因特尔这样的公司,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美国生产芯片,其劳动力成本都不会超过全部成本的十分一。

未来,这种公司势必越来越多。

对此《外交政策》杂志甚至乐观的认为:“不久之后将会听到中国人埋怨美国的3D打印技术抢了他们的工作机会。


成本上,中国制造业的低成本优势几年内可能就会消失
不过更悲观的是,中国的低成本优势很可能在几年之内化作泡影。

波士顿咨询集团(Boston Consulting Group)就指出,中国工厂工人的成本2000年只有美国的3%,2010年提高至9%,2015年将会达到17%,而到2016年,美国与中国的单位劳动成本之差将收窄至7美分每小时。

再考虑其他因素如:美元对人民币升值(BCG预计年均增长率为4%)、运费、税金及美国制造业生产效率的提高等因素,5 年内“中国制造”的优势将会不断削弱。

中美制造业成本比较
而来自另一家咨询公司艾睿铂(Alixpartners)的预测更是认为,到2015年,如果加权各项因素,针对美国市场,在中国产出1美元制造业产品的成本将和美国持平。

资本上,40%的制造业高管更看好美国,投资风向开始转向。

认为美国的制造业前景看好,也似乎成为了很多高管和投资人的共识。

知名咨询公司毕马威国际2012年年初公布的《全球制造业展望:创新思维,推动增长》报告就证实了这一点。

在这项由241名制造业高管人员参与的调查中(这些高管管理的公司年收入均在10亿美元以上):全球43%的受访者认为,在未来12至24个月里,美国是可以推动收入增长的主要地区,另外有41%的受访者认为,美国同样是可以推动其利润增长的主要地区。

接下来最受欢迎的地区比美国落后10个百分点以上。

同样的问题,即便是对于新兴市场的受访者,美国仍然处于领头羊的位置,38%的受访者首选美国,而紧随其后分别有中国(35%)、印度(29%)、巴西(19%)和新加坡(12%) 。

四、中美都重视制造业,但中国却比美国更依赖制造业
美国对制造业的重视及其优势,使得制造业岗位开始回流美国。

来自美国商务部的数据,2011年美国制造业新增23.7万名就业岗位,制造业投资恢复明显。

根据制造商协会的预计,美国制造业将在今明两年分别增长4%和3.5%,高于同期的美国GDP增长预期。

此外汇丰的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显示美国制造业已经连续30多个月向好,而中国同期的数据则显示轻微收缩。

除了宏观的数据,一些企业的活动也证实了这种回流:总部位于伊利诺伊州、全球最大的挖掘机和推土机生产商卡特彼勒(Caterpillar)正在将一些海外的挖掘机产能挪回德克萨斯州;美国家具生产商Sauder也在将产能从一些低工资国家迁回美国;高端耳机制造商Sleek Audio已从东莞撤走,其中部分生产线将被迁回美国。

根据咨询公司埃森哲(Accenture)的报告,受访的制造业经理人有约61%表示,正在考虑将制造产能迁回美国,以便更好地匹配供应地和需求地。

制造业对中国经济举足轻重,中国需应对后劲不足的危机。

相比之下,中国制造业后劲不足,似乎难以阻挡美国制造的攻城掠地;但更残酷是,中国经济似乎并没有办法承受这即将到来的危机。

中美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例:
根据世界银行对中美在过去47年(1965-2011)制造业增加值对当年GDP之比数据的搜集,可以发现,在2010年制造业增加值占中国GDP总量接近30%,而对于美国,制造业增加值仅占GDP总量的13%(这里的制造业,为国际行业分类标准的15-37类别,增加值为一个行业考虑所有投入之和后再刨除中间投入的净产出)。

由此可见,虽然制造业在两国都举足轻重,但中国经济对制造业的依赖程度远大于美国。

反之,制造业疲软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远大于美国。

结束语
如今,美国制造业已不再傲慢,而假以时日,若美国制造和美国研发、美国设计一样重夺世界主流,对中国制造的冲击有多大可想而知。

对正处“盛世”的中国制造业来说,这不是危言耸听。

中国制造,该居安思危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