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试一试: 举例说明:固体的传声效果比气体更好。
如:听诊器
(
3
)
通
测评反馈
常
情
况
下 ,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
振动 。
空
气 中
(2)声音必须靠
介质 传播,它在
真空
不能传播
的
声
340m/s
速
是
。
应用扩展
(4):铁道游击队为了较快听见远处的火车声,将耳朵贴在铁轨上,这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1)把耳朵贴在桌面一端,请另一同学轻敲桌面另一端;
(2)用细棍轻轻敲击玻璃鱼缸的外壁,水中的鱼立即受惊游动;
(3)阅读教材真空罩实验,获取相关信息。
归纳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 ,真空 (选填“能”或“不能”)传声。固体、液体和气
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
想想议议:说出一些比较新奇的发声现象?是怎样发声的?
第一次是固体,第二次是空气
固体能传播声音 。 你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固体能传播声音的事例?
空气能传播声音 真空呢? 真空不能传声
1.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2.液体可以传播声音。 3.固体也可以传播声音。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真空不能传声。
当航天员在太空舱外时,他们之间的交流必须要 用电子通信设备
想一想: 声音怎样在空气中传播的呢?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着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着,叫做声波
声波到达人耳后,又怎样 让大脑感知?
声波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鼓膜振动 听觉神经
大脑
听小骨及其他组织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快慢不同。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领悟其中的研究方法;通过观察耳的结构图,并结合生活经验,了解人耳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感受实验的严谨性及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养成乐于探索自然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的习惯;理解保护耳朵的重要性,培养关心帮助聋哑人的爱心。
2 教学思想声现象在生活中虽然处处可见,但是对声音的产生、传播及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学生却并没有充分的感性认识。
因此本节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的功能,让学生动手实验、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嘴交流。
在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感知并认识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
在获得物理知识的同时,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声音产生的原因及传播条件是研究声现象的基础。
难点: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由于难以真实直观的显现出来,比较抽象,只能根据一些图示及类似情况加以分析,学生不易理解。
4 教学器材录音机、磁带、舞台、演员;锣鼓、钢锯条、乒乓球(带线)、音叉和小锤、橡皮筋、抹布和水盆;真空泵、水槽、电铃、电池;衣服架、土电话、水铃铛;玩具弹簧(演示波)。
5教学过程课前准备: 教师调试示波器,学生帮助教师对着话筒喊话,师生共同观察声音的波形,让学生"看"自己的声音。
一、引入新课将一个录音机的扬声器朝上放置,去掉扬声器罩,铺上一张纸,将泡沫做成的舞蹈演员放在上面,然后,播放《拉德斯基进行曲》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观赏小演员的舞蹈,突然,音乐嘎然而止,小演员也停止了跳动。
教师提出问题:你观察到哪些现象?关于这种现象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我观察到:有声音时,小演员就跳舞,没有声音,小演员就不跳舞了。
学生:这是一种声现象,我想知道:为什么有声音时小演员就跳舞?声音是怎样发出来的?我们是怎样听到的?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入新课。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精讲一、声音产生的原因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注:人靠声带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等。
2、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声源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3、声音产生的条件:物体的振动。
振动停止,声音停止。
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
2、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注:有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4、声速:当温度为15℃,声音在空气中速度为340m/s。
5、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三、回声1、定义: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等)。
2、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人离障碍物距离在17米以上能听到回声);3、应用:(1)回声测距离(2)回声定位(3)回声描绘海底地貌四、回声的计算1、障碍物和接收者都不动2、障碍物不动,接收者动五、怎样听见声音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固体的传声效果好)。
基础巩固1、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两个音叉,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的音叉响,悬挂在线上紧靠左边音叉的小球(填“会”或“不会”)弹起,这说明右边的音叉通过把振动传给了左边的音叉。
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11篇
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11篇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1一、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过程与方法:1、通过举例以及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2、利用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以及声是以波的形式传传播的。
3、声速与介质中以声波形式传播。
三、教学难点: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形式。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音叉,盛有水的玻璃水槽,用线悬挂着的乒乓球,小闹钟,带抽气机的玻璃罩和底座等。
学生准备:橡皮筋,尺子,纸片,文具盒等。
五、教学过程创设情景,提出问题(1)、课前教师用课件播放乐曲,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2)、观看生活中常见的某些声音图片,倾听几种动物的叫声。
把学生引入声的世界,从而产生兴趣,引导提出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就声现象提出自己想知道的一些问题,然后师选出与本节内容有关的几个问题进行探究学习。
探究性活动一1.组织学生活动:怎样利用随手的器材,让它们发出声音,比比看,谁的方法多,谁的发声方法有创意?活动过程中要求学生体验:你是如何让物体发声的,你触摸发声的物体时,请体会感觉。
思考:①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②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特征?活动:用随手的器材研究如何发声,教师参与讨论。
然后教师请学生代表上台表演研究结果,对独特的发声方法赞赏和鼓励。
并对上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共同体验:摸着自己的声带,说一句话。
体会手上的感觉,说出感觉。
问题:是不是物体发声就一定在振动?演示:用小锤轻敲音叉,听到声音,却看不见音叉振动,用悬挂的小球接触它,现象是什么?再用手握住音叉,又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用握音叉时有什么感觉?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从上述事例中你能否总结出一种“验证难以觉察的物体振动”的方法?2.小结:在以上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总结物体发声的原因,即物体发声是由于物体的振动引起。
八年级物理第一节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图3-1-4
第一节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在没有抽气时,小华用家里的电话拨打手机,他 ___能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见手机铃声。 (2)当小华尽量抽尽瓶中的空气后,再拨打手机,他听到的手机 铃声的情况是___越__来_越__小____。 (3)通过以上两次实验的对比,小华得出的结论是 ____真_空__不_能__传__声________________。
s 度,这样的题目若问能听到几次声音,就要根据速度公式的推导式 t=v计算出声音在 每一种介质中传播的时间,然后再计算不同介质传播的时间差,如果时间差大于或等
于 0.1 s,则人耳能区分出这几次的声音。如果时间差小于 0.1 s,则这几次传播过
来的声音混合在一起,人耳不能区分,所以只能听到一次声音。
第三章 声的世界
第三章 声的世界
第一节 科学探究:声音的 产生与传播
导学设计
应用示例 课堂小结 课堂反馈
第一节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导学设计
学点1 声音的产生
小纸片在播放音乐的扬声器中会不断地跳动,敲响的音叉插入 水中会激起水花,这些现象说明发声的 物体在___震_动____,所以声音是由___物__体_震__动__而产生的。__震__动__ 停止,发声也停止。
图6-3
第一节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4.我国古书《梦溪笔谈》中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 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其原因是 ___固__体_(__大_地__)___能够传声,且比空气传声的速度____大____。
声音实验探索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声音实验探索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实验:探索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感知形式,它通过物质的振动传递,使我们能够听到各种声音。
对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来进行探索。
一、实验一:探究声音的产生材料:空的整洁玻璃瓶、勺子、水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空的整洁玻璃瓶,并将瓶口贴上一层透明胶带,使其口部封闭。
2. 取一把勺子敲击瓶子,观察并描述所产生的声音特点。
3. 向瓶子中加入少量水,再次用勺子敲击瓶子,观察并描述声音特点的变化。
实验结果:当瓶子为空时,敲击产生的声音较为清脆、尖锐;加入水后,敲击产生的声音会变得低沉、低频。
实验原理: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当空瓶被敲击时,瓶壁振动产生声音。
空玻璃瓶的共振频率较高,所以敲击的声音会较为尖锐。
当瓶子中加入水后,水的存在使得瓶子内的空气某些频率的振动受到阻碍,从而导致共振频率发生改变,声音的频率变低,声音变得低沉。
二、实验二:探究声音的传播材料:两个罐装饮料盒子、长绳子、剪刀实验步骤:1. 将两个罐装饮料盒子底部剪开,使其变成筒状容器。
2. 将盒子底部进行封口处理,可使用纸或胶带固定。
3. 在两个盒子底部一个侧面分别开一个小孔,将绳子穿过并打一个结,使两个盒子串联在一起。
4. 找一个小伙伴,一个拿着一端的盒子,另一个拿着另一端的盒子,拉紧绳子确保两个盒子间的距离。
实验操作:1. 让一个人在房间的一端说话,另一个人在距离较远的另一端聆听。
2. 保持绳子的拉紧状态,使两个盒子间的距离保持不变。
3. 观察并描述声音在绳子上的传播情况。
实验结果:通过绳子传播的声音相对清晰,虽然声音有所减弱,但仍然可以被聆听者听到。
实验原理:声音传播是通过物质的振动传递进行的。
在此实验中,说话人的声音通过盒子底部的空气振动传递给盒子底部的绳子,绳子再将振动传递到另一个盒子底部的空气中,最终传达给聆听者的耳朵。
由于绳子的振动和空气的振动传递效率不同,所以声音会有所减弱。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物理教案5篇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物理教案5篇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物理教案1【教学目标】一、学问目标1.通过观看和试验,初步熟悉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二、力量目标1.通过观看和试验,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从而培育学生初步的讨论问题的方法。
2.通过学习活动,熬炼学生初步的观看力量。
三、德育目标1.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育学生对科学的喜爱,使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留意在活动中培育学生擅长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观看和试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难点】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认真观看、仔细分析,并能得出正确结论。
【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师:我们生活的世界布满了各种声音。
有美丽悦耳的音乐,给人以美的享受,也有些声音使人感到刺耳难听。
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与声打交道,声音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声音是我们了解四周事物、猎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同学们想知道与声有关的哪些问题呢?学生争论并提出相关问题,教师列出: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2.声音怎样从发声体向远处传播的?二、进展新课1.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播放录像“二胡”,提出“二胡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你发觉了什么?”进展全班沟通活动。
依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由学生自己进展分析和总结,初步熟悉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演示“队鼓的振动发声”录像)物体振动发声的现象真是太多了,同学们能列举诞生活及自然界中一些奇妙的发声现象吗?(1)吹口琴的声音,是由于气流的冲击,琴内的弹簧片发生振动发出的。
(2)悠扬的萨克斯声是由于气流通过管时,使管内空气柱振动而发出的。
(3)吹口哨声是口腔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4)酷热的夏天,洪亮的蝉鸣是蝉的发音肌收缩时,引起发音膜的振动而产生的。
(5)气球爆炸声是气球膜的振动引起四周空气的振动而产生的。
科学实验中班学生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科学实验中班学生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在科学实验中,班级的学生们通过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可以深入了解声音的相关知识。
本文将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并结合实验步骤和观察结果来说明。
一、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振动产生的机械波通过空气传播而产生声音。
在实验中,可以通过摩擦、敲击等方式产生声音。
1. 实验步骤(1)取一个铃铛或者小号,将它摇晃起来,观察是否有声音产生。
(2)用橡皮擦擦拉筋,观察是否有声音产生。
(3)敲击不同材质的物体,如木材、金属等,观察产生的声音。
2. 观察结果(1)铃铛或小号在摇晃时会发出清脆的声音,说明物体的振动产生了声音。
(2)橡皮擦拉筋会产生摩擦声,也是振动引起的。
(3)敲击不同材质的物体会产生不同的声音,说明物体的材质与振动方式有关。
二、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它需要介质来传递。
在实验中,可以通过探究声音的传播速度和传播方向来了解声音的特性。
1. 实验步骤(1)取一个空玻璃罐和一个钟表。
(2)在玻璃罐上打一个小孔,将钟表的秒针放在玻璃罐的孔上。
(3)放一个点火器在玻璃罐的口上,使用空气喷射产生声音。
(4)同时启动秒表,听到声音后停止秒表。
2. 观察结果观察钟表的秒针,在听到声音后停止。
根据秒针指向的刻度,可以计算出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
通过以上实验可以得出结论,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固定的,约为每秒340米。
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性质有关,例如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的速度更快。
另外,声音的传播是以波动的形式进行的,它会向各个方向进行传播。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利用声呐或铃铛放在不同位置进行观察,得出声音传播的方向是球状的。
综上所述,通过科学实验的方式,班级的学生们可以深入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原理与特性。
这种实践性的学习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通过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学生们能够加深对声音知识的理解,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现代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对声音的研究,因此这种实验探究对于学生未来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HKB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是怎么传播的
照图进行试验,在水中
敲击石块,能否听到敲击
声。
现象:隔着玻璃可以听到声音。
声音是怎么传播的
结论: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分析,声音的传
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
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是怎么传播的
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发生的,我们总是先看到闪 电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声音的传播速度比光 的速度慢。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实验2:用一把尺,想办法使其发出声音,然后观察 尺在发声时的现象,并用语言描述现象。当尺停止振 动时,观察能否听到声音?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实验3:用两只手指轻轻地放在你的喉部,然后 发出声。 你能感觉到喉部在振动吗? 你知道是什么部位在振动吗?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课堂小结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依靠介质(气体、液体、固 体),真空不能传声。 3.声速跟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 15oC时, 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
传播
学习目标
1.说出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记
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2.通过探究过程体会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 条件,培养应用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的能力。 3.重点:说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说出声音的传播必须要有介质,声音不能在
真空中传播。
导入新课
我们周围的声音
古筝演奏
海浪
导入新课
这些发声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鸟鸣
切割金属
声音的世界
1.感受声的世界,列举自然界里常见的声音。 答案:自然界中常见的声音有说话声、风 声、雨声、歌声、各种动物的叫声等。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原卷版)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声的世界》3.1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梳理】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注:泡沫塑料小球在发声的扬声器中跳动;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这种用容易观察的、直观的现象显示不易观察的现象火不易测量的物理量的方法叫做转换法。
2.声音的传播①形式: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
②介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固体、液体、气体均能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3.声速①影响因素: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温度等因素有关。
②大小:15℃空气中声速为340m/s 。
③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大于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
即: V固>V液>V气。
4.回声①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一部分声波被反射回来再进入人耳,此时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②区别回声和原声的条件:回声比原声晚0.1s以上到达人耳,才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别开来,这就要求发出声音的人至少距离障碍物17m远。
【易错点】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即“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不能叙述为“振动停止,声音也停止”,因为振动停止,只是物体不再发声,而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可能继续传播并存在。
有时虽然物体在振动,但由于振动幅度过小,或发声体与我们之间的空气稀疏,也不能听到声音。
【规律总结】在探究声音产生的过程中运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有:比较法、归纳法和转换法。
运用比较法,比较物体发声时和未发声时的区别;运用归纳法,通过对各种声现象的归纳,发现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运用转换法,将人的眼睛不易观察到的物体的振动,转换为其他物体的振动,从而表明发声的物体正在振动。
例如: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放入水中,会激起水花,说明音叉在振动。
【典例分析】(2022·湖北鄂州·中考真题)清晨,一阵闹铃声将你从睡梦中唤醒,提醒你:该起床了!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声C.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D.声速等于光速【思路小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在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度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真空不能传声。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从表中我们可以看 出:声音在空气中的传 播速度(15摄氏度)为
340m/;s
(2)声音在液体中的传 播速度比空气中的传播 速度要 快 ,比在固体中 的传播速度要 。
慢
即:固体声速大于液体声速大于气体声速 v固声>v液声>v气声
哪个小孩先听到远处驶来的列车声?
四、声音的传播形式
从哪些介质传播来的声音?
[ C]
A.空气 B.土地 C.土地和水
D.水
3.伏下身用耳贴着铁轨的人总比站着的人先听到火车撞击铁轨的
声音,这是因为 [ C]
A.声音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声音在铁轨中的传播速度较慢。
C.声音在铁轨中传播速度较快。 D.以上说法都不对。
5、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 被
弹开,这是用来探究( ) B
A.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产生的原因
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练习:利用声速的相应计算
规范解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已知:V气声=340m/s t=2.75s S=1000m 求: 声音在铁管中的传播速度。
解:声音在铁管中的传播速度为v铁声 由公式S=vt变形,t=S/v
2.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4m0 /s,小明在闪电 后5s雷声,请问雷电云层距离小明 。 3.鱼能被它们喜欢的声音吸引,表明 液体能够传声, “土电话”表明 固体也能传声。
二、选择
1.下列不能传播声音的是 [ D]
A.墙壁 B.氢气 C.棉花 D.真空
2.人在岸上行走的脚步声,能把水中的鱼吓跑,是因为鱼能听到
22
2
知识小结
第三章 声的世界 第一节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交流与讨论:不同的声音是由不同的物体 振动 而产生的。 例如:
1 二胡,小提琴靠 弦的 振动发出声音的?
蟋蟀鸣叫时靠翅膀 振动 发出鸣叫声 人靠声带 发声 振动
2笛子是由管内的空气 振动发出声音的?
3声音是怎么传播的?
观察与讨论
1。我在讲台这边讲话,你们在坐的每位同学都能听到我的 声音,请问;我发出的声音是怎样传到你的耳朵的呢?
4.学习了本节课内容后,小明同学做了以下的小结:请你在横线上为小明填 上 空缺。 (1)悠扬的笛声是空气 产生的。 (2)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 空气中 的传播速度。 (3)在月球上,声音不能传播的原因是 。
四、学习目标回顾:
1.知道声音是
提示;太空上没 空气哟!
3、声音的传播速度
请大家猜想一下:声音在固体、气体、液体中传播时,在哪种 介质中传播得最慢?
提示: 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的速度不 相同, v固>V液>v气 ,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40m/s。
声音在常见物质里的传播速度
物质名称
传播速度m/s
空气
水 钢铁
340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
而产生的。
。 不能传声。
3.知道声音在不同 传播速度是 , 记住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作业
P41页:2、3、4、题
1500 5200
人耳的传声原理
二、学习自我诊断:
• 1.人说话时声带在 ;敲打音叉,音叉 ,发出声 • 音,如果手按住发生的音叉,声音就消失。这说明:声音 • 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 。 • 2.声音的传播需要 • 和 中传播。 。它既可以在 中传播,也可以在
1我做好的人教版《3[1].1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ppt课件
声音的传播
声音能靠气体,液体,固体 传播出去,画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 物理学上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
练 习
3、指出下列情况中声音靠什么物质传播: ①耳朵贴在枕头上,可以听到放在枕头下的 固体 机械手表的滴答声,是靠______传播的; ②潜水员在水下听到岸上的人讲话,是靠 液体 _______传播的。 ③用拉紧的细线连接两个小纸盒制成“土电 固体 话”进行对话,是靠_____传播的。 (选填“固体”、“液体”、“气体”)
琴弦振动 产生声音
鼓面振动产生声 音
知识小拓展:
• 我们都知道人是靠声带振动产生声音的那 么鸟呢?
鸟是靠腹部的鸣膜振动产生声音 蟋蟀是通过翅膀的摩擦发出声音 的
我们可以听到身边同学的讲话,
可以听到美妙动听的音乐,还可以
听到远处汽车的喇叭声,那么我们 不仅要问: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呢?
老师说话同学们听见了。声音在我 们之间靠什么进行传播呢? 我们听到外面的汽车声,声音靠什 么进行传播?
1.纸张发声时在振动;
2.直尺发声时在振动;
3.人说话时声带在振动。
声音的产生条件: 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记:物理学上把正在发声
的物体称为声源
思考:用手握住正在发声的物体,又 会怎样?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
停止,发声也停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请同学们列举一些发声的例子吗?
这些物体是怎样发声的?
空气柱的振动 产生声音
同学们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在山里大喊 一声,过一会儿会听到好几声,这是 什么现象呢?
声波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再度被 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记
• 为什么有时能听见回声,有时又听不见呢? • 听到回声的条件是什么?
§1-1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前预习学案预习目标:(1)通过观察和动手,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学习内容一、声音的产生(自学课本12—13页并完成以下任务)分析下列实例,想一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1、用手指感受讲话时喉头的振动2、蟋蟀翅膀振动,发出鸣叫声3、小纸片在播音的扬声器里跳动4、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二、声音的传播自学课本14---15页,并完成以下任务1、实验探究:声音怎样从发声的物体传播到远处,领会实验探究的方法。
举例说明声音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传播,什么是传声的介质?3、声在空气中怎样传播?4、什么叫声速?声速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1)、什么是声速?(自学15页最下面的文字部分,了解速度单位)(2)了解表中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声速,明确声音一般在那种介质中传播的最快,在那种介质中传播的最慢。
并明确声速的大小跟那些因素有关?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多少?(3)什么是回声?。
学习过程中你有哪些困惑,请记下来课内探究学案一、课前问题交流根据学习目标,将课前预习中遇到的困难,进行小组内交流二、应用与练习(1)燃放鞭炮时,鞭炮声是由振动产生的,吹口哨时的哨声是由振动产生的,哗哗的流水声是由振动而产生的。
(2)一切、、物质都能传播声音,声音不能在中传播,宇航员在太空中的太空舱外作业对话时,如果不借助电子通信设备,彼此只看见对方的嘴在动,而听不到对方谈话的内容,其原因是。
(3)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以形式向外传播。
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
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声速是声速跟有关,还跟有关,相同条件下,声音在水、玻璃、空气中传播时,在中最快,在中最慢。
(4)课堂上,学生听到了老师的讲课声,其声音主要是靠传播的,狗睡觉时通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更容易听到远处的声音,其声音是由传播的。
四、当堂检测(一)、填空题1、用力敲几下锣后,停止敲击,锣仍然响一段时间,声音才慢慢消失,这说明停止敲锣后,锣面仍然在,所以仍然有声音;但若在停止敲击后,立即用手用力捂住锣面,发现停止,声音就立即。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课件(共25张PPT) 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
s声=v声t=340m/s 3s=1020m, s车=v车t 20m/s 3s=60m, 听到回声时,汽车到山脚的距离
s= s声-s车 = 1020m-60m =480m。
2
2
课堂小结
声 音 的 产 生 与 传 播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①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②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 ③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声音产生的原因: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正在发声的物体称为声源。
演示实验
实验1:扬声器播放音乐时,放
在纸盆上的泡沫塑料小球会不断
跳动。 实验2: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
转换法 把不容易观察到的 现象转换成可以明 显观察到的现象。
插入水中,会看到水花四溅。
①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 m/s。 ②回声测距
随堂练习1
A
随堂练习2
A
随堂练习3 B
随堂练习4
A
真空环境下,声波不 能传播,但本身振动 的物体仍能振动。
随堂练习5
1360m 216km/h
17s
知识拓展 声音怎样进入我们的耳朵
耳郭像漏斗一样收集声波; 声波经外耳道传到鼓膜,引 起鼓膜振动;然后通过听觉 神经传到大脑,引起听觉。
知识点三 声速
夏天雷雨天,远处一道闪电划过漆黑的夜空,过一会才听到隆隆的雷 声。这个现象说明什么呢? 声音从远处传到我们的耳朵需要时间。
声速:人们用声速来描述声音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 快慢,它的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现象:随着玻璃罩内空气被抽出,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最后几乎 听不见声音;再逐渐充入空气,随着空气越来越多,听到的声音越 来越大。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精讲一、声音产生的原因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注:人靠声带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等。
2、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声源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3、声音产生的条件:物体的振动。
振动停止,声音停止。
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
2、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注:有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4、声速:当温度为15℃,声音在空气中速度为340m/s。
5、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三、回声1、定义: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等)。
2、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人离障碍物距离在17米以上能听到回声);3、应用:(1)回声测距离(2)回声定位(3)回声描绘海底地貌四、回声的计算1、障碍物和接收者都不动2、障碍物不动,接收者动五、怎样听见声音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固体的传声效果好)。
基础巩固1、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两个音叉,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的音叉响,悬挂在线上紧靠左边音叉的小球(填“会”或“不会”)弹起,这说明右边的音叉通过把振动传给了左边的音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声的世界
第一节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夯实基础逐点练
1.声音是由物体__振__动____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 都在振动。
夯实基础逐点练
2.如图所示,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正在发声的物体在振 动的是( )
夯实基础逐点练
【点拨】敲鼓时,纸屑上下振动;扬声器发声时,小纸屑 上下跳动;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这几个实验共同表明: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金鱼缸中的金鱼吐出的气泡上 升变大,这显然与声现象无关。 【答案】B
探究培优拓展练
(3)当飞机的飞行速度接近周围空气中的声速时会受到相当 大的阻力,20世纪中期,人们就尝试进行超音速飞行, 在飞机速度有限的情况下,在_____低__温_______情况下实 验更容易成功。 【方法规律】在飞机速度有限的情况下,飞机是超音速 飞行,声速越低飞机越容易超音速飞行;由表中数据可 以看出,温度越低,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小,所以在低温 环境下实验更容易成功。
14.小丽和同学一起探究声音的产生,装置如图所示: (1)当小丽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 声音,又能观察到_小__球__被__多__次__弹__开__。通过实验现象得 出的结论是_声__音__是__由__物__体__振__动__产__生__的___。 (2)小球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_把__音__叉__的__微__ _小__振__动__放__大__,__便__于__观__察__,这种实验方法 叫__转__换__(_或__放__大__)___法。
探究培优拓展练
17.阅读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几种物质中的声速/(m•s-1)
空气(15 ℃) 空气(25 ℃) 空气(35 ℃) 煤油(25 ℃) 蒸馏水(25 ℃)
340 346 352 1 324 1 497
海水(25 ℃) 铜(棒) 大理石 铝(棒) 铁(棒)
1 531 3 750 3 810 5 000 5 200
夯实基础逐点练
4.在敲响大古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后, 大钟仍“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 D ) A.钟虽已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 B.人的听觉发生“延长”的缘故 C.人的听觉产生“错觉” D.有余音说明大钟还在振动
夯实基础逐点练
5.如图所示,将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拨动伸出 桌面的一端会听到声音,这说明声音是由于_物__体__振__动_ 产生的。
夯实基础逐点练
【点拨】在教室里,由于我们说话的地点离墙较近,当我 们说话时,声音传到墙壁上反射回来的时间与我们说话的 时间几乎是同时的,时间差太短,因此人耳区分不开原声 与回声。 【答案】B
夯实基础逐点练
13.【中考•济宁】同学们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有下面
两种看法,请根据你的认识,判断每种看法是否正确
。
错误
(1)“【声点音拨是】由声于音物是体由的于运物动体产的生振的动”产,生判的断逐点练
(2)“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 m/s”,判断:___错__误___。 【点拨】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因此,表述声速大小时,应指明介质的种类。
整合方法提升练
夯实基础逐点练
3.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出声音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观察 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这个现象说明了( ) A.空气振动发声 B.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 C.水振动发声 D.液体也可以成为声源
夯实基础逐点练
【方法规律】本题利用转换法。正在发声的音叉是 否振动,不容易观察,把它放到水里后,能够激起 水花,看到水花飞溅,就能够说明插入水中的发声 音叉正在振动。 【答案】B
夯实基础逐点练
8.发生地震时,被困在建筑物废墟中的遇险者求救的一 种好方法就是敲击就近的铁制管道,这种方法主要是 利用( A )能够传播声音。 A.固体 B.液体 C.气体 D.真空
夯实基础逐点练
9.小淘气发现在长铸铁管的一端敲一下,在管的另一端 能听到两次响声。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B ) A.声音在空气中比在铸铁中传播得快 B.声音在空气中比在铸铁中传播得慢 C.声音的反射现象 D.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点拨】听到的第一次声音是从铸铁管中传来 的,听到的第二次声音是从空气中传来的。
整合方法提升练
15.如图所示,在玻璃罩内放一个正在发声的闹钟,当玻 璃罩内有空气时,可以清楚地听到铃声。
整合方法提升练
(1)用抽气机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在抽气过程中你听到的铃 声会__变__小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如果把 玻璃罩内的空气完全抽出来,你将__不__能____(填“能”或 “不能”)听到铃声。 【方法规律】在实验中,玻璃罩内不能达到绝对的真空 状态,因此这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加科学的推理得出, 这种研究物理的方法叫理想实验法。
探究培优拓展练
(1)空气中的声速随温度的升高而__增__大___(填“增大”“减 小”或“不变”),可得出的规律是:每升高1 ℃,声速 增大_____0_._6_m/s。按照你发现的规律,你估计0 ℃时 空气中的声速大约为_____3_3_1_m/s。 【点拨】由表中三组空气中声速与温度的关系可以发 现,温度越高,声速越大,且温度升高10 ℃,声速增 大6 m/s,故温度每升高1 ℃,声速增大0.6 m/s。
夯实基础逐点练
6.【中考•咸宁】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文化遗产十分 丰富。如图所示是湖北崇阳出土的商代铜鼓,是研究 我国古代青铜艺术和奴隶社会礼乐制度珍贵的实物。 轻敲鼓面,它能发出清脆的声音,这是因为鼓面仍能 发生__振__动____。
夯实基础逐点练
7.声音的传播需要__介__质____,___真__空___不能传声。
整合方法提升练
(2)这个实验说明声音可以在__空__气____中传播,但不能在 ___真__空___中传播。 【方法规律】在实验中,玻璃罩内不能达到绝对的 真空状态,因此这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加科学的推 理得出,这种研究物理的方法叫理想实验法。
整合方法提升练
(3)实验中需要将玻璃罩内的空气完全抽出,但现有的 抽气设备总是很难将玻璃罩内抽成真空状态,即实验 无法达到绝对的真空,在这种情况下,怎样得出这一 结论呢?你的答案是________。 A.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得出 B.用实验直接证实 C.通过理论推导出来 D.建立在实验基础上加科学的推理得出
夯实基础逐点练
11.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___反__射___回来,这种 现象是声音的反射,称为___回__声___。
夯实基础逐点练
12.坐在教室里说话,听不到回声,但是听到的声音比在 空旷的原野里要大,这是因为( ) A.教室不能产生反射,根本没有回声 B.回声和原声混合,无法分辨,使原声加强 C.教室反射产生的回声从门窗跑掉了 D.教室四周反射的回声正好抵消
整合方法提升练
【方法规律】在实验中,玻璃罩内不能达到绝对的真空状 态,因此这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加科学的推理得出,这种 研究物理的方法叫理想实验法。 【答案】D
整合方法提升练
16.某兴趣小组的甲、乙、丙三位同学合作估测常温下声 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1)他们选择了鼓(含鼓槌)做实验,除了这种器材外,至 少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是__停__表____和__卷__尺____。 【点拨】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体的 运动快慢涉及两个量,一个是运动的路程,一个是运 动的时间,测量时间应用停表,测量路程应用卷尺。
整合方法提升练
(2)甲负责敲鼓、乙负责计时、丙负责听声,实验步骤如下,正 确的实验操作步骤是__________。 A.乙同学听到丙同学喊停立刻计时停止; B.甲同学用力敲一下鼓,乙同学看到敲鼓的同时开始计时; C.当负责听声的丙同学听到鼓声时立即喊“停”; D.量出甲、丙之间的直线距离s并记录; E.将测得的时间t记录下来; F.再重复做上述实验两次,计算出三次测量声音速度v的大 小并求出平均值v。
探究培优拓展练
(1)请你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系中作出声音速度和温度关系的
图像。
解:如图所示。
【方法规律】采用描点法画出图像。
探究培优拓展练
(2)请你根据所作图像找出温度为15 ℃时声速为__3_3_9__m/s。 【方法规律】空气温度每升高10 ℃,声音的速度增大 6 m/s,因此空气温度每升高5 ℃,声音的速度增大 3 m/s。空气的温度为10 ℃时,声音的速度为336 m/s, 所以当空气的温度为15 ℃时,声音的速度变为339 m/s。
探究培优拓展练
(2)分析表格中数据可得出:一般情况下,在气体、固体、 液体中声速大小的排列顺序是___v_气_体_<__v_液__体_<__v_固_体___。 【点拨】由表中三组空气中声速与温度的关系可以发 现,温度越高,声速越大,且温度升高10 ℃,声速增 大6 m/s,故温度每升高1 ℃,声速增大0.6 m/s。
夯实基础逐点练
10.一个同学轻敲桌子,如图所示,附近的同学听不到敲 击声,但将耳朵贴在桌面上的同学却可以听到。这说 明桌__子__(_或__固__体__)可以传声。“掩耳盗铃”从物理学角度 分析盗贼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___产__生___, 又没有阻止声音的__传__播____,只是阻止 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
整合方法提升练
【点拨】由公式 v=st 可知,测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 传播速度,应该先测出声音传播的路程,再测出所用的时 间,最后用公式计算得出数据,所以正确的操作步骤应该 是:DBCAEF。 【答案】DBCAEF
整合方法提升练
(3)请写出造成本实验误差的原因之一:计__时__操__作__反__应__误__差__ _或__测__量__路__程__的__误__差__或__停__表__的__误__差__或__卷__尺__本__身__的__误__差__等__。 【点拨】误差是客观存在的,造成测量有误差的原因一 般来说主要是客观和主观的影响,如测量工具、测量方 法、测量者不同,在测量时不可能估得非常准确;测量 仪器不可能造得十分精确,环境的温度、湿度对测量仪 器都有影响,这些都是造成误差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