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下册13课《古诗两首》课文、课后练习题及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一年级下册《古诗两首》课文、课后练习题及教案

小学一年级下册《古诗两首》课文、课后练习题及教案

小学一年级下册《古诗两首》课文、课后练习题及教案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ɡǔshīzhúlín tónɡnián huánɡhéɡuānbìlìzhènɡ()()()()()()二、按课文内容填空1、牧童骑(),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

2、()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

3、这两首都是描写()季节的古诗。

三、找意思相反的词,连一连。

闭立先阴捕坐开放放晴四、猜一猜,选一选柔闭所牧一户一斤米()骑牛写文章()人才进了门()把矛放树上()1.认识“古、诗”等13个生字。

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知道春天美好,要珍惜春光。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幻灯片、课件或古筝曲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你会背哪些古诗?(指名随意背诵古诗)你们已经会背这么多古诗了,真了不起。

那么,老师写两个字看看谁认识。

(板书:古诗(加拼音)。

(会的学生当小老师教教不会的。

然后集体交流并书空“古”。

)你会背几首古诗?(板书:首(加拼音))哪位同学认识这个“首”字?(指名读字、正音、扩词)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4课古诗两首(板书:课题)雨后的早晨,当我们从香甜的睡梦中醒来,推开窗户时,你有什么感觉?(生可以根据切身经历来回答,也可以想象着来回答。

)一千多年前的孟浩然跟你们有同感,他以诗的形式为我们展现了一幅雨后清晨的春景图──春晓(板书:春晓)二、范读课文、整体感知师范读课文,生认真听不认识的字或不熟悉的字的读音。

三、自读课文、自学生字1.边利用拼音自读古诗,边圈画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读得连贯。

2.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

四、理解诗句、熟读成诵1.指读古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三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三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年级语⽂下册第⼗三课古诗两⾸教学设计 ⼀年级语⽂下册第⼗三课《古诗两⾸》分别是《所见》和《⼩池》,店铺在此整理了⼀年级语⽂下册第⼗三课《古诗两⾸》教学设计,供⼤家参阅,希望⼤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年级语⽂下册第⼗三课《古诗两⾸》教学设计1 教学⽬标 1.认识“所、牧”等12个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激发学⽣朗读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字,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本课挂图或课件,⽣字卡⽚。

教学过程 第⼀课时 ⼀、看图激趣,导⼊新课 1.引导看图,说说看到了什么。

2.介绍作者,引⼊新课。

⼆、初读感知,学习⽣字 1.学⽣选择⾃⼰喜欢的⽅法读课⽂,圈出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解决。

2.检查学习情况。

(出⽰⽣字卡⽚,⽤开⽕车的形式或找朋友的游戏快速反馈识字情况。

抓住重点字,如“所”平⾆⾳,“捕”的声母是“b”,⽽不是“p”。

发现错误或不会读的字及时让学⽣多读⼏遍。

) 三、指导朗读,达到背诵 1.指名试读。

2.教师范读,导读(引导学⽣感语诗句的韵律、停顿。

如:句尾的抑扬,声⾳的长短) 3.学⽣练读。

4.指名读,接龙读…… 5.背诵。

四、指导书写⽣字。

(前3个字) 1.出⽰⽣字,学⽣认读。

2.指导范写。

(重点指导学⽣认为难的字) 3.学⽣练写,师巡视指导。

4.展⽰作业。

五、布置作业 把诗背给家⼈听。

第⼆课时 ⼀、复习 齐背古诗《所见》 ⼆、创设情境,导⼊新课 1.出⽰挂图,引出新课。

2.介绍作者。

三、回顾《所见》学习⽅法,运⽤此⽅法⾃学课⽂ 1.引导学⽣⼩组合作学习。

2.教师参与⼩组合作,了解学习情况。

四、汇报学习情况 1.⼩组陈述本组学习情况。

2.全班共评。

五、指导朗读达到背诵 1.指名试读。

2.师范读(注意指导学⽣读出诗的韵尾)。

3.学⽣练读(可⽤多种形式练读)。

4.背诵古诗(可采⽤⽐赛读等多种形式,从⽽激发学⽣兴趣)。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6-1《古诗二首》教案(含设计意图、课后作业、教学反思)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6-1《古诗二首》教案(含设计意图、课后作业、教学反思)

12古诗二首新课教学()分钟二、初读古诗,感受节奏。

(课件出示2)初读要求:(1)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同桌互相正音。

逐句检査朗读,随机出示折叠卡片认读“踪迹”“浮萍”,并正音。

以字带词,加上动作,读好词组“撑小艇”——以词带句,正确朗读诗句“小娃撑小艇”。

卡片认读“踪迹——藏踪迹”,“踪”读好平舌——以词带句,正确朗读诗句“不解藏踪迹”。

卡片认读“浮萍”,结合浮萍的图片,借助形声字形旁表意的特点识记:浮萍是漂浮在水面的一种水草,因此浮是三点水,萍是草字头。

——以词带句,正确朗读诗句“浮萍一道开”。

把诗句连起来读一读,把整首诗读正确。

教师范读、自由练读,读出诗的节奏。

三、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课件出示3、4)教师分别出示“小娃采莲回”和“浮萍一道开”的图片,让学生找到相应的诗句连一连。

并说说这样连的理由。

学习诗句“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课件出示5)(1 )边做动作边读诗,理解和识记“采”。

采:(课件出示6)出示字源,看老师演示动作,结合字形知道采字的“爪字头”代表手,采表示用手采摘树木上的果子。

(2)请同学当当小娃来演一演采白莲的动作,感受小娃偷采白莲时既忐忑又高兴的心情并指导朗读。

学习诗句“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课件出示7)【设计意图:初读感知,生字的正音,为下面的分析和阅读铺平道路。

】【设计意图:根据图片的意思找到相应的诗句并说明理由,这一设计是为了降低难度,借助图画这一载体,将学生对古诗初读后的理解通过连线的方式呈现出来。

说理由的过程就是学生对古诗大意的初步感知。

】板书内容小娃偷采池上天真无邪顽皮可爱不解一道开课堂作业新设计1.给下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踪(zōnɡ zhōnɡ) 萍( pín pínɡ) 泉(quán qán) 露( loù lù)2.这首诗写了一件什么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首古诗描绘了孩子什么样的形象?()A.胆大B.愚笨C.天真D.活泼参考答案:1.踪(zōnɡ) 萍(pínɡ) 泉(quán) 露(lù)2.《池上》写了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不知隐藏踪迹的顽皮、可爱形象。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13课《古诗两首》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13课《古诗两首》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13课《古诗两首》教案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13课《古诗两首》教案教学预设目标:1、有朗读古诗的兴趣,能从诗中感受到夏天的情趣。

2、认识"所、牧"等12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1、学习生字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通过朗读能初步感悟诗歌的韵味和夏天美好的意境。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课前准备:生字词卡片、背诵一首自己最喜欢的古诗、课件、音乐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预设不一样。

第一处的意思是:我抬得动,你不用捋担绳;第二处:我抬得动,我不累;第三处:有我儿子的关心,我抬得动。

学习古诗《所见》。

有的认为了一个目标奋斗,有所成就,有的人漫无目的的做事,远离成功,由此可见,目标影响着一个人的成功,努力的为目标奋斗就会成功。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通过朗读,感受诗中牧童的机灵活泼,天真可爱。

一、激趣导入。

1、沈老师知道,咱们班的很多同学学过很多的古诗,也会背很多的古诗,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背给大家听?(指名背诵)--展示学生平时的古诗积累2、揭题,释题。

齐读课题。

"所见"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指名说说)小结:所见--所看见的事物(东西)3、出示课文插图投影:《所见》这首诗,写的就是诗人所看到的图上的景物。

让我们也来看看图,你能用几句话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吗?二、初读课文。

1、出示小黑板:预习"三读"法:一读:读准读通课文。

(大声朗读)针对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本着“扎实打基础,认真来学习”的原则,在指导学生书写生字时,在学生观察完了字的间架结构后,我都要让学生一起读笔画笔顺并跟我一起书空。

除此以外,我还组织了以下活动:一是坚持早自习引读生字笔顺训练,培养学生识记生字以及正确书写的能力。

二是天天少量的课外阅读活动,提高学生拼读水平,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第13课《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教案(张华梅)

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第13课《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教案(张华梅)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深圳市龙华新区万安学校教案表课题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第13课《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教案上课班级一(5、6)主备教师张华梅副备教师上课时间4月16日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所、牧”等12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

过程与方法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有朗读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会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会说诗意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法运用引导、点拨、提示学法指导观察图画想象画面、认读生字基本环节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导入新课(检查预习)一、导入:(观察ppt)一幅图,这图上的一切被一个叫袁枚的诗人看到了,诗人看到了这眼前的真实情景,就写了一首诗,题目就叫‘所见’(板书课题),意思是说诗中写的内容就是自己看到的。

”观察图片齐读板书.导入揭题解题初学新课(初步探究)二、初读诗歌,读准读熟(一)初读课文1.教师范读古诗。

2.学生轻声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确,读通顺。

3.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诗、牧童、黄牛、蝉、闭。

(2)去拼音读卡片。

(3)读准了字音,自己再试着读读这首诗。

(4)检查读(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1.理解第一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2.理解第二句: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听范读读课文拼读生字学习诗句理解诗意知识与能力目标教学重点引导释疑(合作学习)三、齐读全诗(可配乐读)1.叙说诗意2.请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思考:从诗中可看出它写的是哪个季节?)听叙说个别学生举手说诗意教学难点基本环节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拓展学习(深入探究)四、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全诗。

1.想象着古诗的内容,在头脑中像放电影一样,练习背诵。

2.检查背诵。

练习背诵过程与方法目标教学重点当堂检测(学习诊断)五、指导书写。

1.比较字形2.指导书写比较字形写生字知识与能力目标教学重点课堂小结(梳理归纳)六、总结1.朗读全诗,背诵全诗2.学了这首诗,你觉得这个牧童怎么样?(活泼可爱、顽皮)想象:后来牧童捕到蝉了吗?试着编一个故事。

2024年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教案通用

2024年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教案通用

2024年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课选自2024年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三单元《古诗二首》。

具体内容包括《春晓》和《悯农》两首古诗的学习。

《春晓》描绘了春天早晨的美好景象,诗句优美,寓意深刻;《悯农》则表达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敬意和关爱。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课生字、词语,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2. 引导学生理解两首古诗的内容,体会诗句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尊重劳动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本课生字、词语,理解古诗的内容。

难点:体会诗句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PPT、黑板、粉笔、教学挂图。

学生: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PPT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春天的特点。

(2)引入古诗《春晓》,让学生初步感受诗句的优美。

2. 学习《春晓》(1)让学生自读诗句,理解诗句的意思。

(2)教师讲解诗句中的生字、词语,指导学生正确书写。

(3)通过挂图,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境。

(4)进行朗读练习,体会诗句的韵律美。

3. 学习《悯农》(1)学生自读诗句,理解诗句的意思。

(2)教师讲解诗句中的生字、词语,指导学生正确书写。

(3)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农民的辛勤劳作。

(4)进行朗读练习,感受诗句的节奏感。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用彩色笔在练习本上描绘出《春晓》和《悯农》的意境。

(2)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评选“最佳朗读者”。

(1)让学生谈谈学习这两首古诗的收获。

(2)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关爱身边的人。

六、板书设计1. 《春晓》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 《悯农》悯农(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七、作业设计1. 抄写《春晓》和《悯农》诗句,注意生字、词语的正确书写。

2. 根据诗句内容,发挥想象,为《春晓》和《悯农》各画一幅画。

教案设计一年级下册《13古诗两首》

教案设计一年级下册《13古诗两首》

课题13、古诗两首课时2主备教师王燕教学目标1.认识“所、牧”等12个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激发学生朗读古诗的兴趣。

重点难点学会本课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具准备课件、多媒体学情分析1、在今后的教学中,不仅要指导学生阅读,还要指导学生根据短文内容回答相应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2、在识字教学中,注重区分形近字、形声字,减少错别字的出现。

3、加强学生的知识积累,并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4、在训练学生做题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真审题、认真做题的能力。

5、继续学习拼音,正确运用拼音。

区分前后鼻音教学过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明确目标;1.引导看图,说说看到了什么。

2.介绍作者,引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解决。

2.检查学习情况。

(出示生字卡片,用开火车的形式或找朋友的游戏快速反馈识字情况。

抓住重点字,如“所”平舌音,“捕”的声母是“b”,而不是“p”。

发现错误或不会读的字及时让学生多读几遍。

)三、展示交流,反馈诊断1.指名试读。

2.教师范读,导读(引导学生感语诗句的韵律、停顿。

自主修改程如:句尾的抑扬,声音的长短)3.学生练读。

4.指名读,接龙读……5.背诵。

四、指导书写生字。

(前3个字)1.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2.指导范写。

(重点指导学生认为难的字)3.学生练写,师巡视指导。

4.展示作业。

第二课时一、复习齐背古诗《所见》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出示挂图,引出新课。

2.介绍作者。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回顾《所见》学习方法,运用此方法自学课文1.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2.教师参与小组合作,了解学习情况。

四、展示交流,反馈诊断;1.小组陈述本组学习情况。

2.全班共评。

五、讲解点拨,总结提升;1.指名试读。

2.师范读(注意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尾)。

3.学生练读(可用多种形式练读)。

小池教学设计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3课古诗两首

小池教学设计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3课古诗两首

一、温故知新,导入揭题师:1、清晨,一觉醒来,听着清脆的鸟语,看着零落的花瓣,你会吟诵起孟浩然的诗句—《春晓》2、是啊!对于春天,诗人们总有写不完的话题。

人们常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可春光易逝,一转眼,春天就悄悄的溜走了,迎来的是——(夏天)生:··3、对了,走进夏天,大自然同样美丽,到处生机勃勃。

你知道吗?在距今八百多年前的一个初夏时节,南宋大诗人杨万里走在郊游的路上。

这天,风和日丽,万里无云。

他走到一个小池塘边,【课件图片】被小池美丽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住了,不由得停下脚步细细观赏起来,那是怎样的一个小池呀:只见一道细细的泉水缓缓地从泉眼里流出来,没有一点声音。

阳光柔柔的洒向大地,池面上倒映着浓密的树阴。

池塘里,一些嫩绿的荷叶才刚刚长出水面,叶子还没有展开,有的只露出尖尖的小角。

这时,几只蜻蜓飞来了,轻轻地落在尖尖的荷叶上休息呢!看到这里,杨万里不禁脱口吟诵起——【课件古诗】回到家后,他连忙把这首小诗记录了下来。

可该给这首诗加一个什么题目呢?生:···小池【板书】二、初读古诗,随文识字师:1、嗯,大家和诗人想到一块儿去了。

一起来把课题读一遍:【①生齐读课题。

谁来说说读准课题要注意什么?生···教学生字“池”】2、这首诗中还有几个生字宝宝,孩子们一定也想把它找出来,读正确是吗?那就让我们随着诗人的脚步,一起走进古诗,自己来读一读,去品味小池美丽的风光吧!3、不过,读之前老师要提醒大家,当遇到不会读的字该怎么办呢?【生···】4、好,请看自读要求: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生自读··· 2)同桌互读,相互正音。

【生······】5、下面请大家来汇报你同桌的学习情况:【生·····】师指导、评价、引导【梳理孩子指出的字,及时指导,贴上卡片】6、看来,孩子们自己学习的收获可真不小。

1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三课古诗两首教导建议.doc

1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三课古诗两首教导建议.doc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三课古诗两首教学建议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三课古诗两首教学建议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三课《古诗两首》教学建议一、识字写字1、通过形旁理解字义来帮助识字。

如:牧、捕。

2、联系前面的课文,熟字带生字。

如:同声旁:蜻──晴同形旁:蜻蜓──蝉;霜──露;怪──惜;推──捕反义词:阳──阴3、小组合作识字,比一比谁的方法好。

如:所:一户一斤米牧:骑牛写文章闭:人才进了门柔:把矛放在树上。

4、组词造句识字,如:柔──柔和──早晨的阳光很柔和。

5、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认读学过的字。

6、本课写字指导,重在指导学生自己观察,运用以前所学的知识练写。

应当强调的是,林字左边木的捺要变成点。

童、黄的中间一横要写长,其他的横要写短,这两个字笔画较多,在指导学生书写时要注意分解笔画,化难为易。

二、朗读感悟1、听教师范读: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

2、小组合作:试读诗歌,讨论词义,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交流自学:课堂讨论自学中的疑难词句,教师可以通过投影或多媒体课件重点帮助学生理解泉眼、晴柔的意思。

4、学生提出自学不能解决的字词,教师作简要解答。

5、学生自由读:初步感知这两首古诗的大意。

6、师生交换读:双向反馈,学生模仿读。

7、启发想象,感情朗读。

8、教师描述诗意,引导学生背诵。

9、想一想:诗中写的牧童捉到蝉了吗?三、实践活动古诗朗诵会:每个同学准备一首自己在课外学的古诗,在古诗朗诵会上表演。

四、资料袋1、蝉的歌声是从哪里发出来的:雄蝉腹部长有两个小孔穴,叫共振室,由盖板、薄膜、音响板和通风管等构成。

雄蝉收缩肌肉,通过空气的振动发出声音。

2、袁枚:袁枚(1716~1798),字子才,号简斋,又号随园老人。

清代诗人。

袁枚认为诗人要有一颗赤子之心,要写真情实感。

他的作品多写日常生活的感受,风格灵巧清新,语言通俗流畅。

3、杨万里:杨万里(1127~1206),字挺秀,吉州吉水(今吉水县)人。

南宋著名诗人,南宋四大家之一。

他幼时家境清寒,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中进士。

1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三课古诗两首教导设计.doc

1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三课古诗两首教导设计.doc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三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三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所、牧等12个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激发学生朗读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本课挂图或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看图激趣,导入新课1.引导看图,说说看到了什么。

2.介绍作者,引入新课。

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解决。

2.检查学习情况。

(出示生字卡片,用开火车的形式或找朋友的游戏快速反馈识字情况。

抓住重点字,如所平舌音,捕的声母是b ,而不是p 。

发现错误或不会读的字及时让学生多读几遍。

)三、指导朗读,达到背诵1.指名试读。

3.学生练读。

4.指名读,接龙读5.背诵。

四、指导书写生字。

(前3个字)1.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2.指导范写。

(重点指导学生认为难的字)3.学生练写,师巡视指导。

4.展示作业。

五、布置作业把诗背给家人听。

第二课时一、复习齐背古诗《所见》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出示挂图,引出新课。

2.介绍作者。

三、回顾《所见》学习方法,运用此方法自学课文1.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2.教师参与小组合作,了解学习情况。

四、汇报学习情况1.小组陈述本组学习情况。

2.全班共评。

五、指导朗读达到背诵1.指名试读。

2.师范读(注意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尾)。

3.学生练读(可用多种形式练读)。

4.背诵古诗(可采用比赛读等多种形式,从而激发学生兴趣)。

5.拼诗游戏(可检查学生背诵及识字情况)。

六、指导书写(后3个字)重点指导黄字的中间一横要长些,教师要大胆放手相机示范。

评价作业。

七、课后作业自己创作两句描写夏天的诗句。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三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2教学预设目标:1、有朗读古诗的兴趣,能从诗中感受到夏天的情趣。

2、认识所、牧等12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13、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13、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13、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识“所、牧”等12个生字。

2、会写“诗、林”等6个字。

(二)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三)情感目标:有朗读古诗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认字和写字,练习朗读。

三、教学难点:分辨汉字,认识偏旁,了解诗意。

四、教学媒体:教学挂图,生字卡片,课件五、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谈话同学们,我们的古代有很多古诗,很美丽的,我想大家一定背诵过今天呀,我们将学习一篇古诗,我们一起去看看。

二、课件出示或者图片出示本课的插图老师板书课题《古诗两首》,请大家把课题读两遍。

本课是两首古诗,《所见》的大意是: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歌唱,一声不响地站在了树下。

这首诗写的是“意欲捕鸣蝉”的情趣。

《小池》的大意是:泉眼珍惜地让泉水悄然流出,倒映在水面的浓密的树阴喜欢这晴天风光的柔和。

嫩绿的荷叶那尖尖的小角刚露出水面,就有蜻蜓飞来落在上头。

这首诗写的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情景。

两首古诗从不同侧面表现了夏天的情趣。

三、学习生字(一)初读课文1、听老师读。

2、你自己读读看。

请学生自己小声的读一遍,注意自己读自己的呦,不要齐读。

3、一边读一边圈出本课的生字。

(二)学习生字1、哪一位同学可以试着看拼音读一下本课的生字。

suǒ mù bǔ chán bì lì chí xī yīn qínɡ róu lù shīlín tónɡhuánɡ所牧捕蝉闭立池惜阴晴柔露诗林童黄2、分析生字:一个一个生字分析:看生字看生字拼音是几拼音节,什么偏旁部首,什么结构,怎样组词。

例如学习生字所:音节:三拼音节,偏旁:斤字旁,结构:左右结构,请同学组词,最少说三个词,可以一起说,也可以找学生说。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一年级下册13课《古诗两首》课文、课后
练习题及教案
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文章中的生字词:
所牧捕蝉闭立
池惜阴晴柔露
《所见》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小池》译文:
泉水的出口很爱惜地让泉水悄然流出,映在水上的树阴喜欢这晴天风光的柔和。

鲜嫩的荷叶那尖尖的角刚露出水面,早早就已经有蜻蜓落在它的上头。

ɡǔshīzhúlín tónɡnián huánɡhéɡuānbìlìzhènɡ
()()()()()()
二、按课文内容填空
1、牧童骑(),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

2、()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

3、这两首都是描写()季节的古诗。

三、找意思相反的词,连一连。

闭立先阴捕
坐开放放晴
四、猜一猜,选一选
柔闭所牧
一户一斤米()骑牛写文章()
人才进了门()把矛放树上()
【教案】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明透、背桶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2个多音字;体会诗句中词语的意思。

3、通过朗读古诗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和作者对农民的同情。

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指导学生观素描图,展开想象,体会诗歌的思想内容。

课时划分:两课时
2003年5月21日第十四周星期四第一节
第一课时
一、课前说说
小朋友,我们吃的白花花的大米是从哪儿来的?
二、学习古诗《锄禾》
1、出示古诗图文:看图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解题:唐代诗人李绅写的。

锄:锄头,这里表示动作。

禾:禾苗。

“锄未‘是什么意思呢?
3、讲读诗句第1句。

(l)自读。

看图:图上画了什么?
(2)看图理解;”日当午“:太阳当头照的意思。

”汗“;汗水。

“汗滴禾下土”汗水滴到禾苗下的泥土里去了。

(3)这幅图以及第一句诗说明了什么?应该怎样朗读呢?
(4)小结:古诗1、2两行写了农民顶着烈日在内田间辛勤劳动的情景,这是诗人所看到的。

4、讲读第2句。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自己边读边想;这句诗告诉我们什么?
(2)指名说一说。

(3)指导朗读。

(4)小结:这两行告诉我们粮食来得不容易,这是诗人所想到的。

三、巩固诗意,练习背诵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2.轻声地和老师一起说。

3、指名说。

4.背诵表演古诗.
5.这首《锄禾》告诉我们什么呢?你读了之后有什么感想?
四、指导写字
1.“禾”独体字,与“木”比较,书写时笔画舒展,字居田字格正中。

“午”独体字,与“干”、“牛”相比较.
“粒”左窄右宽。

“辛”、“苦”:这两个字都有一长横,要写得稳而长。

2、师范写’禾、粒、辛、苦“
3、生描红、临写。

教学后记:学生懂得了粮食来之不易,学会要爱惜粮食。

2003年5月21日第十四周星期四第二节
第二课时
一、课前说说:
我们吃的粮食来之不易,平时要怎么样做?
二、指导看图
问:这幅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三、讲读诗句
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
粟:小米。

泛指谷拉.
子:这里读第三声,也指谷粒.
2、体会”春--秋“、”种--收“、”一粒粟--万颗子“的对比,感受农民一年到头的辛劳和取得丰收的不易.(指导朗读)
3、联系词句,学会扩展成语,积累成语.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精耕细作、千仓万箱
4、可是面对一片丰收,农民为什么会出像诗句中的悲惨象呢?
5、学习”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四海:普天下,全中国。

无闲田:没有丢弃不种的田地。

犹饿死:还是饿死了。

6、指导朗读.
体会”无闲田“与‘犹饿死”的强烈对比,让学生感受遍地丰收景象与农民怕死荒野这两幅图,在心中激起“为什么”的疑问。

7、此时此刻,你们想说什么?想问什么?
8、小结:农民在黑暗的社会里受到剥削阶级的残酷剥削,过着悲惨的生活。

三.巩固诗意,指导背诵
四、指导写字
1、收:左窄右宽.
夫:注意撇捺的舒展与平稳。

闲:“门字框”要写得舒展些.
2、师范写,生描红,仿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