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高中历史第7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第25课世界多极化
3.表现:1956~1972年呈现出高速发展局面,国民生产总值上升到资本主义世界第 ___二_____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
4.影响
(1)外交政策:日本改变战后初期向美国一边倒的政策,实行以日美关系为轴心的 __全__方__位___外交。 (2)经济格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挑战了 美国的霸权,冲击了美苏__两__极__格__局____。
(1)“二战”后,美国对日本实行了单独占领,日本采取了__追__随__美__国___的政策。 (2)战后的日本,国土荒芜,经济衰竭,民不聊生。 2.原因 (1)美国对日本减免战争赔偿,向日本提供资金和物资援助。 (2)日本推行___民__主__化__改__革____,铲除明治维新以来残存的封建因素。 (3)政府重视科技与___教__育___。 (4)采取了制定__经__济__计__划____等方式,利用国家政权大力推动经济的发展。
[史论形成] 欧洲一体化的特点及影响 1.特点
(1)由单一的经济领域发展到多个经济领域。 (2)由经济领域发展到政治军事外交领域。 (3)成员国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
2.影响 (1)对欧洲 ①欧共体的出现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它发展为强大的政治经济实体,改变了欧 洲的政治格局,政局日趋稳定。 ②促进了欧共体内部和对外贸易的增长,促进了欧共体国家经济的发展。 (2)对世界 ①欧共体在外交上奉行独立自主的原则,加上日本的崛起,动摇了美国霸主的地 位,资本主义世界逐渐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②欧共体积极发展与第三世界的政治经济关系,给第三世界国家在政治经济领域 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抗衡以有力的支持。 ③欧共体的形成和发展动摇了美苏两极格局,促进了世界多极化发展,有利于欧 洲乃至世界的安全。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课标要求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冷战对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2.简述欧共体的形成,日本成为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理解世界的多极化趋势3、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4.了解新中国建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建树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的外交成就了解中美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主要影响知识体系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冷战”的原因(即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原因)(1)美国凭借世界最强的经济、军事实力,确立了的全球战略;(2)美国把苏联作为其称霸的障碍,企图遏制苏联,苏联则为维护其国家利益加以抵制;(国家利益的冲突)(3)美苏在与的对立(东欧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4)美苏在军事实力上的势均力敌。
2.序幕:1946年丘吉尔发表。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标志着的开始和两极对峙局面的开始..华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两极对峙局面的最终..形成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和北约组织的建立的共同点是以的方式遏制社会主义。
重点在(地区)。
4.影响:(1)美苏的“冷战”关系压倒了其他国际关系,造成西欧依附美国、东欧依附苏联的局面——国际关系不平等;(2)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全面对抗,进行军备竞赛是世界处于毁灭性的的威胁之下;(3)美苏为争夺势力范围,肆意践踏国际法,干涉他国内政,甚至不惜大举用兵,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4)两大军事集团势均力敌,彼此不敢轻易动武,使近半个世纪没有发生世界大战。
5.“冷战”中的“热战”(1)“热战”主要集中在(地区),是“冷战”的结果;(2)“热战”的表现: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3)使中美关系彻底破裂,美国采取遏制中国的政策,“冷战”从扩大到;越南战争耗费了美国的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导致美国霸主地位相对衰落。
二.两极格局下的世界多极化趋势1.欧共体的形成原因:(1)国际环境:是美苏“冷战”的主战场(2)20世纪50年代西欧经济发展,各国联系加强(条件成熟),(3)西欧历史上的矛盾冲突,损害了经济发展,地位下降(教训)目的:寻求安全保障,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国际地位建立:1967年、、和和并为欧共体。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知识脉络】20世纪40、50年代——两极格局形成20世纪60、70年代——多极化趋势出现20世纪80、90年代——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一、两极格局(主要对抗形式:美苏冷战)1、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原因:①二战后,雅尔塔体系的建立,美苏失去了战时同盟的基础。
②根本原因:美苏国家利益的冲突。
③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根本对立。
④英国的推波助澜作用(如: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2、美苏冷战的表现:3、杜鲁门主义的含义(实质):美国要在世界一切范围内公开与苏联和共产主义相对抗,成为反苏反共的纲领。
4、马歇尔计划的目的:(1)援助西欧恢复经济。
(2)稳定资本主义制度,加强和控制西欧,把西欧拉进美国对付苏联的阵营,遏制共产主义。
(3)扩大美国商品市场、拉动美国经济发展。
5、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关系:(1)本质相同:都是反苏反共,稳定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美国的霸权地位。
(2)不同:A、内容不同,杜鲁门主义是在政治上给予援助;马歇尔计划是经济援助计划。
B、方式不同:杜鲁门主义是公开反苏反共;马歇尔计划是以隐蔽的经济手段反苏反共。
6、美苏冷战的影响:积极:(1)两大集团展开军备竞赛,客观上促进了科技的发展;(2)两大集团势均力敌,不敢轻易动武,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
消极:(1)世界分裂成两部分,东欧依靠苏联,西欧依附美国;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下(2)美苏两国为争夺霸权,肆意干涉别国内政,爆发局部“热战”,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3)阻碍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多个新的力量中心的出现1、60、70年代的力量中心:美国、苏联、欧共体(西欧)、日本、中国、第三世界国家(不结盟运动)2、欧共体的建立:(1)原因:①两极格局下,维护自身安全和发展的需要;②法德和解,为欧洲联合奠定基础③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经济发展水平相当④根本原因:欧洲经济发展的需要(2)过程:(课本110页)(3)影响:A、对西欧: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西欧在经济上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政治上,西欧力图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单元小结 岳麓版必修1(1)
单元学习小结1.“冷战”出现的背景(1)二战结束后,由于共同的敌人法西斯国家被打败,美苏失去了战时同盟的基础,双方关系逐渐恶化。
(2)二战后,美国把苏联当成其称霸全球的障碍,企图遏制苏联;苏联则把确保东西边界安全作为国家的首要任务,努力扩展自己的势力范围。
(3)美苏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根本对立,都把最终战胜对方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作为目标。
(4)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为“冷战”的兴起推波助澜。
2.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冷战”格局的含义及关系(1)含义:雅尔塔体系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苏、英反法西斯盟国在雅尔塔等会议上就战后世界安排达成一系列协议,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战后国际关系。
体系的实质是美苏两分天下,因此它奠定了两极格局的基础;而两极格局是以美苏为中心,以两大军事集团、两大阵营全面对抗为特点的格局;而“冷战”是美苏对抗的主要形式和手段。
(2)三者的关系:雅尔塔体制的建立是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即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制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从属于雅尔塔体制;雅尔塔体制下的两极格局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冷战的加剧又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
一般来说,两极格局的瓦解,也就意味着冷战局面的结束,雅尔塔体制瓦解。
3.世界多极化出现的原因、含义和根源(1)原因①美苏对峙、称霸,发动地区性战争,使各方力量相对削弱。
苏联政治经济弊端日益严重,国家陷入困境。
②西欧、日本经济崛起,经济上与美国竞争,政治上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美国的霸主地位受到冲击。
③不结盟运动兴起,第三世界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舞台,联合开展反对两霸的斗争。
④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一股重要力量。
(2)含义:世界经济政治的多极化趋势,现在只是形成了多个力量中心,但还没有真正形成。
多极化只是一种趋势。
(3)根源: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
4.新中国不同时期外交政策的特点、原因和作用(1)50年代(新中国成立初期):①特点:“一边倒”。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单元整合课件
不可替代的作用。 ②在亚太地区建立新的政治、经济合作体系,没有中国的参与是
很难实现的。 ③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第三世界保持密切关系,在维护
发展中国家利益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④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作为成功建设社会主义的国家,中国
知知识识网网络络
核核核心心心观观观点点点
试试题题回回放放
1.(2015课标全国Ⅱ)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 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 )
A.根本利益的趋同 B.军事冲突的加剧 C.国家实力的消长 D.敌对意识的淡化 解析本题考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两国实力的对比及变化是 影响两极格局◆的全书主优质要试题因随意编素辑 ,故◆ 课C堂教项学流正程完确美展。示 “◆根独家本研发利错题组益卷系的统 趋同”不符合 史实,因此A项错误;美苏两国在两极格局的确立与发展过程中以 “冷战”为主,故B项错误;敌对意识的淡化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 答案C
是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向着更加健康方向发展的主干力量。
知知识识网网络络
核核核心心心观观观点点点
试试题题回回放放
(3)国际经济环境:多极化经济结构和国际竞争,使中国的对外经
济有回旋的余地。
◆ 全书优质试题随意编辑 ◆ 课堂教学流程完美展示 ◆ 独家研发错题组卷系统
知知识识网网络络
核核核心心心观观观国际社会主义力量受到重大挫折,西方大国强权政治与 “和平演变”战略的压力使中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面临新的考验。 (2)经济: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导致保护主义盛行,影响中国对外 经济的发展。 (3)科技:当前国家间主要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科技又是综合国 力竞争的一个◆关全书键优质因试题素随意编。辑 中◆ 国课堂教的学流科程完技美展特示 别◆ 独是家研高发错题科组卷技系统水平落后于发 达国家,在国际经济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因此只有改变科技落后 的局面,才能在国际竞争中不致落伍。 在机遇和挑战的外部形势下,中国的出路是:坚持独立自主,建设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2)影响:
①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的力量登上了 国际政治舞台; ②开始改变由超级大国和西方国家决定世界 事务的局面; ③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3、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1)不结盟运动不断发展壮大; 2)社会主义阵营瓦解; 3)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
三、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1、两极格局的瓦解: 标志:1991年,苏联解体。 影响: 1)国际形势的发展明显地呈现出缓和与紧张,和平 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2)打破了原有的国际力量对比的平衡,导致国际关 系中的出现一系列新的矛盾和冲突; 3)出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加强.
2)影响:
①日本改变了战后初期向美国一边倒的政策,实 行以日美关系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 ②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呈现出美、日、西欧三 足鼎立局面; ③经济多极化挑战美国霸权,冲击美苏两极格局。
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概况:
标志: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 会议在南斯拉夫的首都贝尔格莱德召开 宗旨:独立、自主、非集团、不结盟 重要任务: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
2、多极化趋势加强
1)原因:
2、多极化趋势加强
1).原因: ①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②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发展中国家等多种 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 ③没有一种力量能够单独主宰世界; ④反对一国独霸世界、要求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呼声 越来越高。
2)影响:
①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②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③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2、美苏“冷战”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1)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的局面,世 界被分裂为两部分; 2)使世界处于毁灭性的核战争的威胁之下; 3)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 爆发; 4)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材料一:从波罗的海边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 材料一:从波罗的海边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 一副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拉下。这张铁幕后面坐落着所有中欧、 一副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拉下。这张铁幕后面坐落着所有中欧、 东欧古老国家的首都——华沙、柏林、布拉格、维也纳、布达佩斯、 东欧古老国家的首都 华沙、柏林、布拉格、维也纳、布达佩斯、 华沙 贝尔格莱德、布加勒斯特和索菲亚。 贝尔格莱德、布加勒斯特和索菲亚。这些著名的都市和周围的人口 全都位于苏联势力范围之内,全都以这种或那种方式, 全都位于苏联势力范围之内,全都以这种或那种方式,不仅落入苏 联影响之下,而且越来越强烈地为莫斯科所控制。 联影响之下,而且越来越强烈地为莫斯科所控制。 材料二:我认为, 材料二:我认为,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的人民抵抗 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企图。 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企图。我认为我们必须援助自由人民 以自己的方式来规划自己的命运。 以自己的方式来规划自己的命运。 材料三: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常态 材料三: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常态……美国 美国 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 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 ——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课件 岳麓版必修1
第24课 │ 课堂导学
► 知识点二 北约和华约 【自主梳理】 1.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1)“柏林危机”:1948年,美苏“冷战”的第一次高潮。 (2)北约成立:1949年,为了遏制苏联和加强对西欧的控 制,美国策动西方 12 国签订《____________》,成立了北约 北大西洋公 组织。 约 (3)华约成立:1955年,为了对抗北约,苏联与东欧社会 主义国家签订了《华沙条约》,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华约的 建立标志着美苏________对峙格局的正式形成。 两极
第24课 │ 当堂集训
2. 苏联《消息报》和《真理报》在杜鲁门主义发表后的 第三天和第四天,就分别发表社论,指出这是“帝国主义扩 张政策”。这是因为杜鲁门主义( ) A.表明了美国公开放弃同苏联合作,标志着“冷战”正 式开始 B.表明美国要发动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武装进攻 C.实质是马歇尔计划 D.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第24课 │Leabharlann 课堂导学(4)体现矛盾:体现着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其内部 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 (5)对峙地区:欧洲是美苏双方最重要的争夺地区;亚洲 是各自势力范围的交界地区。
第24课 │ 课堂导学
► 知识点三 “冷战”中的“热战” 【自主梳理】 1.朝鲜战争 (1)爆发:1950年。 (2)扩大:美国组织“联合国军”介入战争,并派舰队进 犯台湾海峡,侵犯中国主权。中国组织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 (3)结束:1953年,双方签订停战协定。 (4)影响:朝鲜战争使中美关系彻底破裂,美国采取遏制 中国的政策,使“冷战”从欧洲扩大到亚洲。
第24课 │ 课堂导学
【拓展提升】 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和“冷战”之间的关系 (1)含义 ①雅尔塔体系就是美、英、苏三国首脑通过雅尔塔等一系 列会议所确定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其实质 是在实力均势基础上划分美苏势力范围。 ②两极格局是以美、苏为中心,以两大军事政治集团、两 大阵营全面对抗为特点的世界政治格局。 ③“冷战”是美、苏对抗的主要形式。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一.单元概述:本单元主要阐述了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历程:两极格局的形成,发展,多极化格局的出现,一超多强格局的形成。
0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历程㈠二战后到五十年代:冷战,两极格局形成。
㈡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美苏实力相对衰落,,,第三世界国家,中国的复兴,使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㈢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东欧剧变,,一超多强格局出现。
第24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一.考查目标: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二.重要内容㈠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条件1.二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范围内的力量对比,西欧各国,近代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被打破。
2. 和苏联实力均势,分别成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阵营的盟主。
3.二战后,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美苏矛盾成为战后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
㈡形成过程1.奠定基础:二战后期,苏联,美国,英国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讨论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和战后世界和平问题,达成了若干协议,确立了以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即体系,其实质是美苏依据各自的实力划分势力范围。
2.最终形成:年,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两极对峙格局的正式形成。
㈢美苏冷战1.含义:二战后,以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
2.美国的冷战政策⑴政治:年,美国抛出杜鲁门主义,把目标直接指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是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
⑵经济:推行计划,即对欧洲经济援助计划,其目的是扶持和西欧国家,把西欧纳入冷战的战略轨道。
→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的实质:都是为了遏制等社会主义力量,稳定资本主义世界,确立的霸权地位。
⑶军事:年成立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3.苏联的对策⑴经济:的建立。
1949年初为打破美英等西方国家的封锁,以苏联为首的六国在莫斯科成立经互会。
⑵军事:年,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单元复习与测评课件岳麓版必修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0 年代
(2)60 年代初,社会主义阵营瓦解 (3)70 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世界开始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4)七八十年代,第三世界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有力冲击
了两极格局
20 世纪 80 年代 末 90 年代初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
(1)各种力量分化组合,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 多极 两极格
(2)美国、俄罗斯、日本、欧盟、中国在新的世界格局建立 化趋 局瓦解
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势 以来
(3)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加强了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国际关系格局实际上是一种不稳定、充满矛盾斗争的状态 认识 (2)国际政治格局是建立在实力基础之上的,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 平衡是导致其变化的根源
二战后至今西欧、日本同美国关系的演变 1.战后初期受制于美国,服从美国的战略需要。美国为了把西欧纳入其“冷 战”轨道,在经济上实行马歇尔计划,又称欧洲复兴计划,给予西欧大量的经济 援助;在日本方面,为了在亚洲建立一个抵制苏共和中共的基地,美国积极扶植 日本,强行终止了日本的战争赔款,向日本提供恢复生产急需的资金和物资;朝 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火和给养,使日本从提供商品和劳务中获 得大量的“特需”收入。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单元知识整合
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历程
格局
形 成
两
极 格 局
动 摇
结 束
时期
原因及表现
20 世纪 50 年代 中期
(1)二战结束后,美苏抗衡,形成均势 (2)50 年代前后发展为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的对峙 (3)北约和华约的形成,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单元总结学案含解析岳麓版必修1
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单元总结[本章知识网络][知识方法归纳]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变化二、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及“冷战”后国际形势的特点1.多极化趋势(1)原因①根源——世界经济力量多极化。
②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竞争和抗衡及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
(如欧共体、日本与美国间的关系;美国发动的侵朝战争、侵越战争先后遭到失败,打击了美国的霸权地位)③社会主义国家间的矛盾。
(如中苏关系破裂、苏东矛盾等)④第三世界的崛起。
(尤其是中国在改革开放后迅速崛起)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逐渐发展为美苏两大国的争霸,结果削弱了各自的经济力量。
(2)过程①出现:60年代末70年代初已初露端倪。
②明朗:七八十年代更趋明朗化。
③加强:80年代末90年代初“冷战”格局结束后。
④特点:和平过渡:由长期“冷战”较量引起;在竞争中过渡;五个中心力量相互竞争、相互制约。
长期过渡:新格局终归要通过世界主要力量之间长期较量、斗争、妥协来实现,加之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会轻易退出历史舞台,新格局不会在短期内形成。
2.“冷战”后国际形势特点(1)紧张与缓和并存:明显呈现出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总趋势是走向缓和。
(2)多极化趋势加强:世界上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3)霸权主义横行,地区冲突加剧,恐怖主义泛滥。
(4)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裁军和军控一度有所进展,但近年来,却呈现停滞甚至倒退的趋向。
三、新中国各个阶段的外交政策的特点、原因、作用和从中得到的启示1.50年代(新中国成立初):(1)特点:“一边倒”。
(2)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成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华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外交上孤立的政策。
(3)作用: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先后与苏联等17国建交,从而使新中国在保卫胜利果实,维护独立与主权斗争中不至于孤立。
20222023高中历史第7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第25课世界多极化趋势课件岳麓版必修1
A.朝鲜战争爆发的刺激
B.美国的扶持
C.东亚国家腾飞的启示
D.苏联的影响
高中历史 必修1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3. 1973年第四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号召不结盟国家要“通过有效行使反对霸权的国家 主权来巩固它们的独立”“拒绝任何形式的奴役和依附、任何干涉和压力”。这表明不结盟运 动( )
高中历史 必修1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重点难点
重点 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 难点 欧洲走向联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高中历史 必修1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课前预习
教材知识清单
一、欧共体的形成
►背景:20 世纪 50 年代,西欧各国强烈要求从美国的阴影下走出来,保障自身的安全与发展。 ► 形成:1967 年,[1] 欧洲煤钢共同体 、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 发展:建立 [2] 关税 同盟,实行共同的农业政策,建立欧洲货币体系,并加强科技合作。 ► 影响:大大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经济);力图推行[3]独立自主 的外 交政策(政治);严重削弱了美国的霸权地位,迫使美国调整对欧政策(国际关系)。
【 思路建立】 观察分析图表可知,亚洲、 非洲在联合国的成员国数量增多。亚洲、 非洲多是第三世界国家。第三世界国家 大量进入联合国反映了第三世界国家的 发展壮大。
高中历史 必修1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 解析】A对,从图片中可以看出,联合国成员国中亚非成员国的数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 说明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壮大。 B 错,图片未涉及欧共体成员的变化趋势。 C 错,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不是经济组织。 D 错,图片没有体现区域经济集团的发展情况。
高三历史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一)25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课标要求: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课本基础知识梳理1、冷战兴起的背景:①二战后,美苏失去了合作的基础②美苏国家利益的冲突,美苏战后力量的增强,势均力敌。
③美苏的根本对立。
2、冷战形成的具体表现:(1)政治: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标志着着的正式开始1947年9月,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标志两极对峙的出现)。
(2)经济:1948年“”(通过缓助西欧恢复经济,增强西欧遏制苏联的力量,同时加强对西欧的控制);1949年经互会,政治政策在经济的运用。
(3)军事: 1949年成立(为是遏制苏联,加强对西欧的控制)1955年,标志着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
3、美苏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1)积极:①在半个世纪里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②客观上促进了科技的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
(2)消极:①导致世界被人为地分裂为两大对立的军事和政治集团(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②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下;③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破坏了世界的和平(在亚洲发展成为局部热战);4、冷战中的“热战”:(1)表现:1950年发动朝鲜战争(使中美关系彻底,美国采取遏制中国的政策,冷战由欧洲扩大到亚洲),1961年发动越南战争:使美国人力财力的消耗导致美国霸权地位相对衰落(苏联军力大体赶上美国);不得不改变对外战略(尼克松主义)。
▲深化:“马歇尔计划”与“杜鲁门主义”的联系区别和实质(1)“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延续和扩大,是更隐蔽更精巧的“杜鲁门主义”。
两者互相联系,目的基本一致,手段各具特色。
(2)“杜鲁门主义”表现为公开赤裸裸的反共反苏。
“马歇尔计划”则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欧洲,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共反苏。
(3)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力量,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确立和巩固美国的霸权地位。
历史岳麓版必修1课件: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单元优化总结
• A.世界多极化趋势在发展,各种力量的重
新组合并没有结束
6
• 解析:材料表明,围绕美伊战争,出现不 同态度,这些不同态度代表各种力量,反 映世界多极化趋势在发展,各种力量的重 新组合并没有结束,故A正确。材料没有体 现出美国是唯一超级大国,故B不符合材料
7
• 一、二战后至今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及认
取措施以强化受到苏联侵略或共产党颠覆
威胁的国家,这也就是保护美国的安
• 全A——它就是保护自由!”为此,美国首 先采取的措施是
•( ) • A.推行杜鲁门主义
B.实施
马歇尔计划
• C.发动局部“热战”
D.成立
北约组织
• 解析:题干强调为遏制共产主义,美国首 5
• 2.“近年来围绕美伊战争,世界上还发生 了几个分裂:联合
• (2)新中国外交的根本目标就是要为新中国 建设争取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在和平、
12
• 3.启示
• (1)外交工作出发点:应该明确无论是资本 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其外交政策 的出发点都是基于本国的国家利益。
• (2)“弱国无外交”:也就是说,一个贫弱 的国家是没有平等外交可言的。
• (3)尊严来自实力:任何一个国家要想在国 际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必须有雄厚的综 合国力作为外交的后盾,否则,尊严无从 谈起。
8
阶段 世界政治格局 主要表现
认识
50年代 后期至 80年代 末
80年代 末90年 代初至 今
两极格局 下,表现 出多极化 趋势
两极格局崩 溃,多极化 趋势加强,暂 时表现为“ 一超多强”
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 国、中国振兴以及不 结盟运动的兴起
苏联解体,“冷 战”结束;美国、 欧盟、日本成鼎立 之势;俄罗斯走出 低谷;中国国际地 位提高
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岳麓版
D
●(四)“冷战”的兴起 对立 以美为首的资本主义 以苏为首的社会 主义阵营 表现 阵营 冷战 “开始” 政治 1947年杜鲁门主义 经济 军事
●(四)“冷战”的兴起 (1)杜鲁门主义——冷战的开始 1947年,杜鲁门总统在国会发表咨文: ①要求美国援助“受到共产主义威胁的希腊和土 耳其” ②美国要在世界一切地方与苏联和共产主义对抗 影响:它的出台,表明美国公开放弃同苏联合 作的政策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形成, 由此出现两极对峙。 实质: 干涉别国内政。
我们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如果我们为和平联合起来,那么就 不会有战争。那时,如果有某个疯 子挑起战争,我们只要用手指吓唬 他一下,就足以使他平静下来。 ——赫鲁晓夫
●(一)“冷战”兴起的历史背景 (1)二战后国际力量的对比: ①美国: 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资本主义) ②苏联:成为战后惟一能够与美国相抗衡的政 治军事大国;(社会主义)
美苏关系变化:由同盟到对峙。
●(一)“冷战”兴起的历史背景
(1)二战后国际力量的对比: (2)美苏关系的变化:(合作—对峙)
二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为什么会对峙? 失去战时同盟基础;
国家强大实力相当
美苏国家利益冲突;
社会制度差异对立
根本原因
你认为应该把意识形态作为处理国家之 间关系的原则吗?
"二战"期间美、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立的同盟关系在战后破裂, 其主要原因是 A、称霸世界 B、意识形态矛盾 C、国家利益 D、分裂德国
什么战争? 1945年5月8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苏 联人民举国欢庆。而当时担任美国驻苏联参 谁和谁的战争? 赞的凯南却对身边的记者说:“人们在欢呼 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 开始。” • 为什么凯南说“战争才刚开始”,这说明美 苏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因为二战虽然结束了,但美苏之间的对抗才刚刚开始。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单元 归纳提升课件(新版)岳麓版必修1
起。③中国的振兴。④不结盟运动的发展。⑤美国发展相对
缓慢,自身力量相对减弱。
3.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
(1)世界格局: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
(2)原因:①苏东剧变。②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③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许多发展中国家等多个
力量中心形成并发展。
1 .下列素材中,不能直接用于探究“‘冷战’局面形 成”这一课题的是( )
D.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
【解答思路】
考查知识 欧共体形成的影响 本题可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原理解答: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 经济基础。外交关系属于经济基础的范畴, 它从根本上讲取决于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 二战后初期,西欧衰落唯美国马首是瞻。欧 共体成立大大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 实力的增强,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进而在 政治上力图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的外交孤立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 3.20世纪70年代 中美关系由敌对走向正常化。70年代中美关系的缓和是 中美两国的共同要求。 4.新时期:中美关系在曲折中向前发展。
2.1973年2月毛泽东在中南海会见基辛格时说:“以前 是仇人,现在我们的关系是叫什么 friendship(友谊)。”中美
府签订《辛丑条约》。
(5)二战期间,中美结成反法西斯同盟,美国支援中国抗
击日本侵华。
(6)1946年,美国与蒋介石政府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 条约》,美国从中攫取了中国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文化 各方面的特权。 (7)解放战争时期,美国“扶蒋反共”。
2.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对中国采取敌视政策。
美国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
A.丘吉尔“铁幕”演说录音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第24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美苏两极对峙主要表现为以欧洲为主要战场的冷战,以及局部热战。
★一、冷战(课本107页)含义:泛指美苏之间除之间交战即“热战”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包括互相攻击对方的价值观念与社会制度、外交对抗、封锁禁运、军备竞赛、组建军事集团、发动代理人战争等。
1、背景:(1)西欧中心地位丧失,美苏战后力量壮大;(2)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方面根本对立;(3)美苏失去合作基础;(4)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彼此不敢轻易动武。
2、导火索:丘吉尔“铁幕演说”3、表现:(1)美国:①政治上:1947年3月,提出“杜鲁门主义”,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②经济上:1947年6月实施“马歇尔计划”(即“欧洲复兴计划”只援助西欧,带有明显的意识形态色彩);军事上:③军事:1949年建立了以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即北约)(2)苏联的应对政策:①政治上:1947年9月,在波兰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②经济上:1949年1月,在莫斯科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经互会”);③军事上:1955年5月,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即华约)标志着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二、热战1、朝鲜战争1950-1953:使中美关系彻底破裂,美国采取遏制中国的政策,“冷战”欧洲扩大到亚洲。
2、越南战争1954-1973:耗费美国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导致美国的霸权地位相对衰落。
★三、影响:(1)积极:①两大集团势均力敌,彼此不敢轻易动武,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②两极格局下,亚非国家为维护自身安全,开展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崛起;③客观上促进了科技的发展;(2)消极:①使世界一分为二,西欧靠美、东欧靠苏;②使世界处于毁灭性的核战争的威胁之下;③美苏两国为争夺势力范围,肆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
第25、27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与加强两极格局下,出现多极化趋势:★一、欧洲共同体——资本主义三足鼎立之一1、原因:(1)经济:欧洲各国经济发展的需要;(2)政治:美苏冷战严重威胁欧洲各国安全,只有联合起来才能保障自身安全和发展;(3)思想文化: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欧洲人对二战的反思;(4)关键:法德的和解。
高一历史必修1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教案 岳麓版
高一历史必修1 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岳麓版单元归纳:1.一条基本线索: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瓦解,六七十年代以来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出现并加强。
2.三个重点: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和瓦解过程及其主要对抗形成“冷战”兴起的原因和表现;六七十年以来西欧的联合自强、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中国的振兴等多个力量中心的出现,使世界格局开始从两极对立走向多极化;当今的世界格局正处在新旧格局的交替之中,多极化趋势加强。
3.三个观点和认识:20世纪世界格局经历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多极化趋势三次大的变动,每次新旧格局的交替,都有一个缓慢的演变过程;当今世界格局还没有完全形成,多极化只是一种趋势,但不可避免;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根源于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它自六七十年代初露端倪,七八十年代日渐明朗,九十年代初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更加不可逆转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一)“冷战”的兴起1.背景:(1)二战后,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与军事实力,企图称霸世界。
(2)苏联则努力扩大自己在世界上的影响。
(3)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方面的根本对立,美推行反苏、反共政策。
2.经过:(1)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的序幕(2)“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杜鲁门主义的内容:美国要在世界一切地方与苏联和共产主义对抗。
(3)援助欧洲的复兴计划,又称马歇尔计划。
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的运用。
1949年苏联则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经互会)与之对抗。
(二)“冷战”进一步发展1.柏林危机:美国利用危机加快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也使德国不可逆转的分裂为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两个国家。
2.北约和华约的建立:(1)1949年北约建立(目的:遏制苏联,加强对西欧的控制),1955年华约建立(目的:对抗北约),至此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全面对峙,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正式形成。
(2)历史影响:世界分裂为两个部分;②美苏两个超级大国进行军备竞赛,世界受到核战争的威胁;③两者势均力敌,彼此不敢轻易动武,又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④美苏两国为争夺势力范围,肆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素材
复习提纲
兴起原因:盟友变敌人;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根本对立
形成标志:杜鲁门主义
两极对峙“冷战”两极对峙:柏林危机;马歇尔计划→经互会;北约→华约
格局的形成评价:形成全面对峙;破坏世界和平;没有爆发大战
热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
欧洲共同背景:①二战后国际地位下降;②20世纪50年代经济发展较快
复体的形成标志:1967年欧洲煤钢、经济、原子能三大共同体组成
杂影响:①政治经济一体化增强;②削弱美国霸权地位
多崛起原因:①战后美国扶植;②民主化改革;③经济放在首位;
样④重视科技和教育;⑤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日本成为世界标志: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
当经济大国影响:①由“一边倒”到全方位外交;
代世界多极②美、日、欧共体三足鼎立,冲击两极格局
世化趋势背景:民族独立;美苏对峙争夺
界不结盟标志: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运动兴起宗旨: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
影响:标志第三世界兴起;强权政治受到挑战
20世纪50年代外交新成就:①和平五项原则提出;②日内瓦会议;③万隆会议
新中国 20世纪70年代外交成就:①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②中美关系缓和;③中日关系改善
外交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外交调整:①加强国际合作(WTO、APEC、加强与东盟合作);
②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两极格局瓦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跨世纪的和平与动荡并存:和平和发展是主流;恐怖主义、地区冲突不断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新格局尚未形成;出现“一极多强”
:影响:有利于抑制霸权、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世界和平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