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汉达故事的读书笔记4篇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优秀读后感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优秀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6a39b22e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47.png)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优秀读后感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优秀读后感(精选8篇)读中国历史故事可以让我们知道中国的悠久历史。
读完这本书,你都有什么样的感想呢?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推荐了中国历史故事读后感,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优秀读后感篇1历史,套用宋神宗的一句名言:“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历史的意义便是在此了。
然而,历史又是一个极不易说破的词。
就算历史学家,触及历史的本源时也是相当谨慎的。
那么现在我来说历史的意义,是不是属于寻找海市蜃楼的根基那种的无知行径呢?我想,历史都列为过往的陈迹余音了,当下的我们循迹辩音追索渐渐被流光掩盖的遗踪,从历史废墟的蛛丝马迹里探求当代的意义,可以说是不能被偏废。
历史的车轮从来不为任何一个君王、一个党派,一个民族而停留过,一个君王有多么大的功绩,多么的文成武德;一个党派有何等优越的制度;一个民族有何等优良的血统,多么的文明灿烂,历史都是如公证的无私的,并没有给予他们更多的宽容和庇护。
因而不断思索历史的意义作为一个永久的命题和课题值得所有有知的人去探求与解决。
大唐盛世时魏征直谏太宗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历史不说话,她的沉默正是她的价值。
善于反思的人或民族在历史的兴亡更替当中领悟中兴的规则,使国家与民族以后的历史朝良性发展,避免使之步入危亡的境地,而纳入自我的掌握之中。
大唐的开元盛世离不开对大隋炀帝的借鉴与批判的深入。
历史的重演的特性似乎是一个挥之不去的梦魇,持久地困扰并困惑着后来人。
无数的史书历数当朝或前朝得失,一为记载一个国度的发生史,第二恐怕就是要为后来的执政者和人民留存一个参照的完整线索。
有时历史正当被人所淡忘,聪明而执着的人跳出来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的确横向比照中外历史以及对当国的纵线考察,发现历史居然有惊人的相似。
罗惯中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君不见,一个朝代的兴衰总是相互更替,盛世之后必是乱世,乱世久之必有大治。
冥冥之中,切合着中国的阴阳学说。
林汉达统一中原读后感
![林汉达统一中原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5eb94699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a1.png)
林汉达统一中原读后感读完林汉达写的关于统一中原的那些事儿,真像是经历了一场超酷的历史大冒险。
以前呢,觉得历史这玩意儿又枯燥又难懂,全是些年份啊、人名啊,乱得像一团麻。
可是林汉达笔下的统一中原,就像是把这团麻给捋顺了,还编成了一根超有趣的麻花辫。
从书里我看到那些英雄豪杰,为了统一中原,那可是各显神通。
他们就像游戏里的超级玩家,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技能和梦想上场。
有的靠智谋,在战场上就像在下一盘超级大棋,每一步都算得精准无比,让敌人不知不觉就掉进陷阱里。
我就想啊,这些人的脑子是怎么长的,咋就这么聪明呢?感觉他们要是生活在现代,肯定能在各种智力竞赛里拿大奖。
还有那些战场上的厮杀,描写得惊心动魄。
我读的时候,感觉自己就像站在战场旁边的小喽啰,紧张得手心出汗。
那些士兵们,为了自己的君主,为了心中的那片中原大地的统一,真是拼了老命。
不过我也在想,战争虽然很残酷,但如果没有这些战争,中原大地又怎么能一步步走向统一呢?这就像成长路上的磕磕碰碰,虽然疼,但最后能让你变得更强大。
在统一中原的过程中,各个国家之间的关系也超级复杂。
今天还是盟友,明天就可能因为一块地盘或者一点利益就反目成仇。
这让我明白了,在利益面前,所谓的友情有时候真的很脆弱。
但同时呢,也有一些人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和诚信,这种人在那个乱世就像一股清流,特别让人敬佩。
林汉达写这些故事的时候,就像一个超级会讲故事的老爷爷,坐在你身边,一边磕着瓜子,一边给你娓娓道来。
他把那些复杂的历史事件讲得简单易懂,让我这个历史小白都能轻松地走进那个遥远的时代。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中国的历史有了更深的理解。
统一中原可不容易啊,这背后是无数人的心血、汗水,甚至是生命。
这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这个统一、和平的国家,毕竟这是多少代人梦寐以求的结果啊。
我还从书里学到了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比如说要有智谋,要讲诚信,在面对困难的时候要勇往直前。
这就像一本宝藏书,每次翻开都能发现新的“宝贝”。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的读后感(通用8篇)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的读后感(通用8篇)](https://img.taocdn.com/s3/m/bdcead21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98.png)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的读后感(通用8篇)《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的读后感(通用8篇)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
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的读后感(通用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的读后感1《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是从春秋到三国的历史故事合集。
这本书让我了解到了我国的历史故事。
本书讲了五个系列:《春秋故事》、《战国故事》、《西汉故事》、《东汉故事》、《三国故事》。
这本书里介绍了很多历史故事,而且每一个故事都对应着一个耐人寻味的道理。
这本书有许多许多的故事有“春秋故事”、“西汉故事”、“东汉故事”、“三国故事”等等。
每一篇文章都是林汉达的心血,每一个故事都是他一生的知识结晶。
记录了历史上一件件真实的历史事件,和一些成语典故。
每一个章节都写得栩栩如生,读起来不那么枯燥,都是那么活灵活现。
我也在其中领会到一些道理。
比如说第一篇故事“千金一笑”这篇故事出现在两千七百多年一前,讲述了一个周幽王为了看到褒姒的一笑,点燃了烽火台,引起了战争,最后周幽王的儿子就是周平王带兵打退了敌兵,大家封他为天王的故事。
这故事恰好反映了现代人们的心态,为了自己的私欲,毁了自己的一生。
还有一篇故事也令我印象深刻,就是人们常称的管鲍之交,现在形容人们之间最真诚的友谊,就像是管鲍之交一样,其实这也是有历史典故的。
这个事件发生在郑国,那时候郑国很强大,当时也有不少的诸侯国,像齐、鲁、宋、卫、陈等等。
郑庄公在郑国为国卖力,忧国忧民,又是很能干的国君,他跟许多人有来往,而且很多人都很尊重他的意见,连周朝的天王都怕他三分,拿他没奈何。
他一死,四个儿子都要抢夺君位,闹得郑国没有一天太平的日子,每天都鸡犬不宁。
最后老四继承了君位,郑国就渐渐衰弱下来了。
齐襄公有两个兄弟,一个叫公子纠,他的母亲是鲁国人,另一个叫公子小白,母亲是莒国人。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读后感(精选13篇)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读后感(精选1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941833d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99.png)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读后感(精选13篇)《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读后感(精选13篇) 读完⼀本书以后,⼀定有不少感悟吧,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
是不是⽆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编精⼼整理的《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读后感(精选13篇),欢迎阅读,希望⼤家能够喜欢。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读后感篇1 “书籍乃世⼈累积智慧之不灭明灯”,暑假⾥我⼜读了⼀遍著名的教育家、语⾔⽂字家林汉达编著的《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此书⽬录以成语形式排列,从周朝东迁⼀直讲到晋朝统⼀全国为⽌,前后1050年。
故事的开始是周幽王被西戎打败,他的⼉⼦周平王迁都洛阳,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就开始了。
郑庄公是个精⼲的国君,所以国家很强⼤。
不过郑庄公死后,他的四个⼉⼦抢夺君位,⼤⼉⼦刚即位,⽼⼆就把他轰⾛,⽼⼆做了国君,⽼三⼜把他杀掉。
这时齐国的国君齐襄公打算扩张势⼒,为达到⾃⼰的⽬的,就设计⽴年幼的⽼四为国君,使得郑国的实⼒从此缩⼩。
这就是历史上的“兄弟相残”。
齐襄公既凶恶⼜荒唐,他的两个兄弟公⼦纠和公⼦⼩⽩为了⽣存都到别的国家逃命去了。
公⼦纠的师傅是管仲、公⼦⼩⽩的师傅是鲍叔⽛,这两个师傅是⾄交。
齐襄公死后,齐国有⼈把公⼦纠接到齐国,可是公⼦⼩⽩却先到了,最终公⼦⼩⽩成为齐国的国君齐桓公。
这时鲍叔⽛出了个主意,⽤公⼦纠来交换管仲,共同辅佐齐桓公,有了这两个旷世奇才辅佐,齐桓公很快成了霸主,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的“管鲍之交”。
后来先后出现了四个霸主,分别是晋⽂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
还有吴越两霸,分别是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时时不忘灭吴雪耻,发奋图强,最终成为霸主。
书中“唇亡齿寒”讲述了虞君不懂相互依存团结,才长久⽣存的道理导致虞国灭亡;“韩信拜将”中韩信之所以忍辱含羞,是因为他⼼中有⼤志向;“四⾯楚歌”中项⽻就为了他的所谓的⽓节,兵败垓下之后⾃刎于乌江;“三顾茅庐”刘备真⼼诚意的三次请诸葛亮出⼭来辅佐,终于取得战果传为佳话…… 作者使⽤通俗易懂的语⾔,⽂词讲究、环环相扣、妙趣横⽣的讲述了引⼈⼊胜的历史典故,⽽且每⼀个故事都对应着⼀个耐⼈寻味的道理。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读后感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a6e5193ab14e852459fb5720.png)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读后感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
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读后感1《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记叙了从周朝东迁到晋朝统一全国为止,前后一千零五十年的历史故事,是由我国著名教育家、语言学家、少儿读物作家——林汉达编写的。
书中的一些故事是家喻户晓的,如《老马识途》《完璧归赵》《昭君出塞》《火烧赤壁》……也有好多故事是我第一次阅读,如《“仁义”大旗》《取经求佛》《豆粥麦饭》……这些故事图文并茂,读起来浅显易懂,我一打开这本书就废寝忘食地看了起来。
其中我最喜欢的故事是《管鲍之交》,它主要讲了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深厚的友谊。
他们俩一起合伙做生意,鲍叔牙出资多,却体谅管仲家里穷,反而拿的钱少;他们还一起打仗,管仲为了能奉养多病的老母亲,冲锋时排在后头,退兵时又跑到前头,别人说他贪生怕死,鲍叔牙却极力为他分辩;公子小白和他的师傅鲍叔牙逼死了公子纠之后,成了齐国国君——齐桓公,这时鲍叔牙极力推荐管仲为相国,鲍叔牙反而成了他的副手。
管仲和鲍叔牙之间的情谊简直比山还要高,比海还要深!人与人之间就要像他们一样,相互体谅,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多做雪中送炭的好事。
我们要像鲍叔牙学习,站在对方的角度为别人考虑问题。
我们更要学习鲍叔牙的大将风度,他虽然是帮助公子小白当上国君的功臣,却甘愿把相国的位置留给才华更加出众的好友——管仲。
这是一份多么伟大而又无私的情谊啊!齐桓公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为人宽宏大量,虽然曾被管仲射过一箭,为了齐国的利益,却不计前嫌,拜管仲为相国,最终成就了齐桓公的霸业。
是啊,没有齐桓公的弃忘前嫌,哪来齐国的全面兴盛?没有齐桓公对管仲的充分信任,管仲哪能积极改革、大展拳脚?一个斤斤计较、生性多疑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一方霸主的!因此,我们也要胸怀宽广,和周围的人友好相处,只有这样,社会才会更加美好,生活才会更加多彩。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小学读后感范文(通用9篇)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小学读后感范文(通用9篇)](https://img.taocdn.com/s3/m/fa7014b3f7ec4afe05a1dfb1.png)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小学读后感范文(通用9篇)《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小学读后感范文(通用9篇)《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小学读后感1书中讲了春秋故事、战国故事、西汉故事、东汉故事和三国故事。
其中,我特别喜欢春秋故事中的晋文公重耳,因为重耳十分讲诚信。
重耳在流浪时,对楚成王许下了'如果你我两军交战,我军愿退避三舍(一舍在古代就是三十里,三舍就是九十里)'的承诺。
我对于书中的'饱不忘饥'和'退避三舍'存在一些疑问,为什么晋文公重耳退避三舍之后又攻打了楚国呀?但是我觉得重耳还是十分讲诚信的,因为晋文公在楚成王的面前许下的承诺做到了,所以我觉得晋文公重耳挺守信用的。
我觉得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向重耳学习,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同时还不能不讲诚信,我们说到就要做到,这样才能'言必信,行必果'。
读了这本书,我还认识了许多历史人物,比如诸葛亮、关羽、刘备、孙权和晋献公等。
我还了解了许多历史故事,比如说'千金一笑'、'盗符救赵'、'合众抗秦'、'暗渡陈仓'等,学到了很多课本以外的知识,拓宽了我的视野。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小学读后感2这本书主要讲述了《春秋》、《战国》、《西汉》、《东汉》、《三国》故事。
其中最让我收到启发的是《千金一笑》。
这个故事发生在两千七百多年前。
那时候,周朝的周幽王什么国家大事也不管,光讲究吃喝玩乐,还打发人上各处去找美人儿。
有个老大臣褒珦劝周幽王好好管理国家,爱护老百姓,不要把老百姓家里的姑娘弄到宫里来,周幽王听后非常生气,把褒珦下了监狱。
褒珦的家里人买了一个顶好看的乡下姑娘取名叫褒姒送给周幽王,周幽王一高兴,把褒珦放了。
可是褒姒在宫里天天不开心,老悄悄地流眼泪。
周幽王就下了一个赏格:有谁能让娘娘笑一下的,就赏他一千斤金子。
(古时候把铜叫做金子)这时,有个拍马屁的下流人物叫虢石父,虢石父给周幽王出了个坏点子:让周幽王点着烽火台,让临近的诸侯发兵来救援,结果让诸侯白跑一趟,一个个气得肚子都破了。
林汉达三国故事读后感
![林汉达三国故事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31fc765d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77.png)
林汉达三国故事读后感《林汉达三国故事读后感》(一)嘿,朋友们!我最近读了林汉达写的三国故事,那可真是太精彩啦!一翻开这本书,我就像穿越到了那个英雄辈出、战火纷飞的三国时代。
书里的每个人物都像是活灵活现地站在我面前,跟我讲述他们的故事。
先说刘备,他的仁德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不管遇到多少困难,他都心怀天下,想着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
他对兄弟的那份义气,也是没得说,关羽、张飞和他简直就是铁打的好哥们。
关羽呢,那叫一个勇猛无畏!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简直酷毙了!他的忠诚更是让人赞叹不已,始终坚守着对刘备的承诺。
还有诸葛亮,哇塞,他简直就是智慧的化身!草船借箭、空城计,一次次用他的智谋化险为夷,让人忍不住拍案叫绝。
读着这些故事,我一会儿紧张得手心出汗,一会儿又为英雄们的胜利而欢呼雀跃。
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那个金戈铁马的战场,和他们一起并肩作战。
这书里不仅有精彩的战斗场面,还有很多让人深思的道理。
比如说,团结的力量是无穷的,就像刘关人的兄弟情,团结一心才能成就大事。
再比如,智慧和勇气缺一不可,光有勇气蛮干不行,光有智慧没有胆量也不行。
读了林汉达的三国故事,我就像经历了一场奇妙的冒险,收获满满!我强烈推荐大家也来读一读,相信你们也会被深深吸引的!《林汉达三国故事读后感》(二)亲人们,我来跟你们聊聊我读林汉达三国故事的感受哈!这书啊,真的是太好看啦,让我根本放不下!书里的那些人物,个个都特别有性格。
曹操,有人说他是枭雄,有人说他是奸雄,可我觉得他特别有本事。
虽然有时候手段狠了点,但是在那个乱世,不狠能行吗?他的谋略和胆识,那也是相当厉害的。
孙权呢,年纪轻轻就掌管了江东,能守住自己的地盘,还能和曹操、刘备抗衡,真不简单!再说说那些精彩的战役,赤壁之战那叫一个惊心动魄!孙刘联军以少胜多,火烧连营,把曹操打得落花流水。
我读的时候,心都提到嗓子眼儿了,仿佛能看到那漫天的火光和喊杀声。
还有那些谋士们的斗智斗勇,也特别有意思。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读后感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82c967cc453610661fd9f4cb.png)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读后感(通用8篇)《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读后感1书中的一些故事是家喻户晓的,如《老马识途》《完璧归赵》《昭君出塞》《火烧赤壁》......也有好多故事是我第一次阅读,如《“仁义”大旗》《取经求佛》《豆粥麦饭》......这些故事图文并茂,读起来浅显易懂,我一打开这本书就废寝忘食地看了起来。
其中我最喜欢的故事是《管鲍之交》,它主要讲了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深厚的友谊。
他们俩一起合伙做生意,鲍叔牙出资多,却体谅管仲家里穷,反而拿的钱少;他们还一起打仗,管仲为了能奉养多病的老母亲,冲锋时排在后头,退兵时又跑到前头,别人说他贪生怕死,鲍叔牙却极力为他分辩;公子小白和他的师傅鲍叔牙逼死了公子纠之后,成了齐国国君——齐桓公,这时鲍叔牙极力推荐管仲为相国,鲍叔牙反而成了他的副手。
管仲和鲍叔牙之间的情谊简直比山还要高,比海还要深!人与人之间就要像他们一样,相互体谅,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多做雪中送炭的好事。
我们要像鲍叔牙学习,站在对方的角度为别人考虑问题。
我们更要学习鲍叔牙的大将风度,他虽然是帮助公子小白当上国君的功臣,却甘愿把相国的位置留给才华更加出众的好友——管仲。
这是一份多么伟大而又无私的情谊啊!齐桓公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为人宽宏大量,虽然曾被管仲射过一箭,为了齐国的利益,却不计前嫌,拜管仲为相国,最终成就了齐桓公的霸业。
是啊,没有齐桓公的弃忘前嫌,哪来齐国的全面兴盛?没有齐桓公对管仲的充分信任,管仲哪能积极改革、大展拳脚?一个斤斤计较、生性多疑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一方霸主的!因此,我们也要胸怀宽广,和周围的人友好相处,只有这样,社会才会更加美好,生活才会更加多彩。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读后感2《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读后感3当我看到这本 5 厘米厚、跟字典没多少区别的《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时,基本上已经失去了兴趣。
但为了完成暑假作业,我被迫翻开了这本"字典",突然发现,这本书并没有我想像的那样乏味,里面的故事非常有趣。
文学_《林汉达》读书笔记
![文学_《林汉达》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7e4b4883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30.png)
《林汉达》读书笔记《林汉达》读书笔记1用人不疑、起死回生、悬梁刺股、鸡鸣狗盗、胡服骑射、狡兔三窟、完璧归赵、毛遂自荐佳句:1、魏文侯斯一个劲的搜罗人才,兴修水利,改进播种的方法,还实行粮食平粜:逢到熟年,公家把粮食平价买进;逢到荒年,公家把粮食平价卖出。
这样一来,不管年收成好不好,粮价总是平稳的,农民生活比以前安定,生产法杖就比较快。
感想:我觉得这本书很好看,它主要讲了战国时的一些故事,每篇故事都是一个成语的________。
这本书帮助我们多积累了许多好词、成语。
我最喜欢《完璧归赵》这则故事,它讲的是秦国想用书屋座城池找赵国换和氏璧。
这使赵王非常难办。
最终,赵国的丞相蔺相如挺身而出,但负起去秦国的大事。
蔺相如到了秦国以后,就把和氏璧给秦王看,可是秦王却没有一点要还的意思,然公路和妃子们看来看去。
蔺相如为了拿到和氏璧,说:“大王,这壁虽然美,但还有一点点瑕疵,请大王给我这壁,我指出来。
当秦王还给蔺相如之后,蔺相如拿着和氏壁,对着公里的柱子说:“大王没有一点割让土地的意思,那我就和和氏璧一同撞碎在柱子上。
”秦王赶紧命人阻拦,可蔺相如已经撞到柱子上了,秦王让御医来给蔺相如治疗。
最后,蔺相如让人抄着小路跑回了赵国,自己也成功的完成了使命。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你有智慧,并且临危不乱,那么你就能成为一个很成功的人。
《林汉达》读书笔记2《林汉达》这本书记载了春秋、战国、西汉、东汉、三国五个时代的故事。
其作者是一位教育家、语言学家、少儿读物作家,他的名字就叫做林汉达。
书里的主人公非常多,有求贤若渴的刘备、武艺超群的关羽、才华横溢的诸葛亮、忘恩负义的吕布。
其中,我最喜欢刘备,因为他三次拜访过诸葛亮。
在前两次拜访中,诸葛亮都不在家,但是刘备不仅不生气,而且还第三次来诚心诚意的拜访诸葛亮。
功夫不负有心人,刘备终于把雄才大略的诸葛亮请出了山,与他一起商议天下大事。
诸葛亮对刘备说出了他的'见解,刘备听了之后突然茅塞顿开,如同拨云见日。
林汉达死守黄金读后感
![林汉达死守黄金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81151db0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66.png)
林汉达死守黄金读后感读完林汉达死守黄金这事儿啊,真让我心里挺不是滋味儿的,同时又对林汉达充满了敬佩。
你想啊,在那样一个动荡不安、局势混乱得像一锅粥的年代里,黄金可不是一般的东西。
那可是硬通货,是财富的象征,在很多人眼里就跟命根子似的。
但林汉达呢,他死守着黄金,可不是为了自己发大财。
他心里想的是这些黄金背后的大意义。
就好比一群强盗在门口抢东西,你手里紧紧攥着宝贝,那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啊。
林汉达面对那些想抢夺黄金的势力,就像一个倔强的卫士。
他肯定知道自己面临的危险,但他就是不退缩。
这让我觉得他特别爷们儿,就像电影里那些守护宝藏的英雄一样,只不过他守护的宝藏是对国家、对人民有着特殊意义的黄金。
从他身上我还看到了一种坚持原则的精神。
在那个时候,可能很多人会为了保命或者为了一点私利就放弃坚守。
可是林汉达就像一棵深深扎根在土里的大树,狂风怎么吹都不动摇。
他的这种坚持也让我想到在我们生活里,有时候也会面临很多诱惑或者压力,想要放弃自己的原则。
但是跟林汉达比起来,我们遇到的那些事儿都算小巫见大巫了。
他给我们上了一课,告诉我们只要是正确的事儿,就应该像他死守黄金一样坚定地守护住。
不过呢,这事儿也有点让我觉得心酸。
在那个黑暗的时代,一个人要靠自己的力量去保护这么重要的东西,多孤独无助啊。
他周围可能有很多虎视眈眈的眼睛,而他能依靠的也许只有自己的信念。
这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悲哀,没有一个强大稳定的环境来保护这些珍贵的东西,只能靠像林汉达这样有良知、有勇气的人用自己的身躯去抵挡。
总的来说,林汉达死守黄金这个事儿就像一颗小石子,在我心里激起了大大的涟漪。
他让我对那个时代的人和事有了更深的认识,也让我从他身上汲取到了力量,以后不管遇到什么事儿,都要像他一样坚守自己认为正确的东西。
林汉达合纵抗秦的读后感
![林汉达合纵抗秦的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aa897909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61.png)
林汉达合纵抗秦的读后感读了林汉达写的关于合纵抗秦的故事,那感觉就像看了一场超级精彩的古代“权力的游戏”。
首先得说说这合纵的想法,那可真是一个脑洞大开又很无奈的策略。
秦国就像个超级大恶霸,在西边虎视眈眈,东边这些诸侯国呢,单个拎出来都有点怕这个秦国。
就像一群小动物,单个遇到大老虎肯定完蛋,于是就有人想出了合纵这个点子,大家联合起来,手拉手形成一道墙,来对抗秦国这个大老虎。
这就好比几个小瘦子凑一块儿,想跟一个大胖子掰掰手腕,勇气可嘉啊!故事里那些纵横家可太有意思了。
像苏秦,这人可真是个超级销售员。
他把合纵的理念推销给各个诸侯国,靠着一张嘴皮子,跑遍了好多国家。
他肯定口才特别好,估计说起话来就像机关枪一样,“哒哒哒”地把那些国君说得一愣一愣的,然后纷纷加入合纵的队伍。
他就像是个四处拉人入伙的大侠,只不过他的武器不是剑,而是他的三寸不烂之舌。
不过呢,这合纵的过程也充满了各种戏剧性。
这些诸侯国虽然联合起来了,但每个国家心里都有自己的小九九。
就像一伙临时拼凑起来的队伍,表面上看起来很团结,其实背地里都在互相算计。
有的国家想着怎么能让自己少出点力,多占点便宜;有的国家又担心要是真跟秦国打起来,自己会不会损失太大。
这就像一群小伙伴约好了一起去打怪兽,结果到了战场,有人躲在后面,有人还想偷偷跟怪兽讲和,这队伍能不散吗?再看看秦国这边,那也是很聪明的。
秦国面对合纵,就像是个经验丰富的拳击手面对一群对手。
他不会傻乎乎地跟所有人正面刚,而是用各种计谋来分化这个合纵联盟。
秦国就像是一个狡猾的狐狸,在诸侯国之间挑拨离间,今天给这个国家一点好处,明天吓唬那个国家一下,慢慢地,这个合纵的联盟就开始出现裂缝了。
读完这个故事,我就觉得,不管是在古代还是现代,团结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合纵抗秦本来是个很好的想法,但执行起来却困难重重。
这就像我们在生活中,大家一起做个项目,要是每个人都只想着自己,那这个项目肯定做不好。
而且在面对强大的对手时,光靠临时拼凑起来的力量是不够的,还得有真正的信任和共同的目标。
林汉达汉王登基读后感
![林汉达汉王登基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3e719150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94.png)
林汉达汉王登基读后感
读了林汉达讲的汉王登基这段历史,那感觉就像是在看一场超级精彩又曲折的大戏。
首先呢,汉王能登基可真不是件容易事儿。
这一路就像游戏里过关斩将一样,到处都是敌人,到处都是坑。
汉王得有多大的本事和运气才能熬到最后啊。
这让我想到,不管是在古代争天下还是咱现在做事情,没有点毅力和智慧那可真不行。
就好比我想在游戏里打个高级副本,要是没耐心研究攻略,没有那股子非要打过去的劲头,肯定是早早被淘汰。
再说说汉王身边的那些人,那真是一个比一个有特点。
有像张良这样超级聪明,脑袋里像是装了一部兵法秘籍的谋士,出的主意一个比一个绝。
感觉他就像我们打团队游戏时的策略大神,总能在大家迷茫的时候指出一条明路。
还有像樊哙这样的猛人,那就是冲锋陷阵的一把好手。
这就像是游戏里的强力战士,在前面顶着敌人的攻击,保护后面的队友。
汉王能把这些性格不同、本事各异的人聚在一起,还让他们都忠心耿耿地跟着自己,这管理能力也是杠杠的。
这让我明白,一个好的团队领导者,得懂得用人之长,把大家团结起来,才能干大事。
汉王登基之后呢,我想那肯定也是压力山大。
就像我们在游戏里好不容易升了级,可后面还有更多的挑战在等着呢。
他要管理那么大一个国家,得让百姓过上好日子,还得防止有人造反。
这就告诉我们,成功可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
在我们取得了一点小成绩的时候,可不能沾沾自喜,还得继续努力向前。
林汉达写的汉王登基这段历史,不只是让我了解了过去的故事,还让我从中学到了不少做人做事的道理呢。
感觉就像是和古人来了一场隔空对话,收获满满。
林汉达死守黄金读后感
![林汉达死守黄金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2de3ae7f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f0.png)
林汉达死守黄金读后感
读了林汉达死守黄金的故事,我就像是被人猛敲了一下脑袋,突然对“坚守”这个词有了新的认识。
林汉达在那种危险又复杂的情况下,还死守着黄金,就像一只护着宝藏的巨龙,坚决不让坏人得逞。
这黄金可不仅仅是一堆黄澄澄的金属啊,它代表着信任、责任还有希望。
你想啊,当时肯定有无数双贪婪的眼睛盯着那些黄金,就像一群饿狼盯着一块肥肉。
但林汉达呢,他就那么死死地守着,肯定心里也害怕,毕竟他面对的可能是各种凶残的敌人。
可他就是不退缩,这种精神简直酷毙了。
我觉得他肯定有一颗超级强大的内心,就像钢铁一样坚硬。
换做是我,可能早就被那些虎视眈眈的家伙吓得腿软了。
而且这也让我想到在生活中,我们其实也经常会遇到需要坚守的东西,可能不是黄金这么实在的东西,但可能是自己的梦想、原则之类的。
比如说,我想要减肥,可是每次看到蛋糕就走不动道儿,这就是我没有坚守住自己健康的原则。
跟林汉达比起来,我可真是太丢人了。
这个故事也让我明白,有时候坚守是要付出代价的,林汉达在死守黄金的过程中,可能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
但他还是选择了坚持,这就是伟大之处。
他肯定觉得有些东西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这是一种很高大上的境界。
我想我要是以后再遇到困难,想要放弃的时候,就得想想林汉达,然后咬咬牙,继续坚持下去。
毕竟,要是连古人在那么艰难的情况下都能坚守,我在这现代社会,面对一些小挫折就更没理由退缩了。
林汉达汉王登基读后感
![林汉达汉王登基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9867a164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9c.png)
林汉达汉王登基读后感
读完林汉达写的汉王登基这部分内容啊,就像看了一场超精彩的大戏。
汉王刘邦登基,这可不是随随便便就成的事儿。
从故事里能感觉到刘邦这人可真是个厉害角色。
他一路摸爬滚打过来,跟项羽斗智斗勇。
就像我们平常玩那种策略游戏,他不断地拉拢小伙伴,什么韩信啊、张良啊,这些人就像他的得力队友。
韩信在战场上大杀四方,张良在背后出谋划策,这才让刘邦有了和项羽一争天下的资本。
再看他登基的时候,我就想啊,这就好比一个小人物逆袭成了大老板。
以前他可能就是个小混混一样的角色,可最后却登上了皇位,整个过程充满了传奇色彩。
这也让我明白,人只要有目标,再加上懂得用人,能把身边的资源都利用起来,就有可能干成大事儿。
不过呢,这登基的背后也有不少心酸事儿。
战争打了那么久,肯定死了好多人,老百姓也受苦了。
这就像我们在追求成功的路上,虽然自己成功了,但也得想想那些在过程中付出代价的人。
刘邦当了皇帝之后,要管理这么大一个国家,也不是那么轻松的,就像我们考了第一名之后,还得想办法保住这个名次一样。
而且啊,从这个故事里我还看出了人心的复杂。
那些跟着刘邦的人,有的是真心想建立一番大业,有的可能就是想跟着沾光。
但不管怎么样,他们在这个大舞台上共同演绎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历史剧。
这汉王登基的故事,就像一面镜子,能让我们从古人身上看到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也让我对历史更感兴趣啦。
林汉达合纵抗秦的读后感
![林汉达合纵抗秦的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181016b6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36.png)
林汉达合纵抗秦的读后感读完林汉达写的合纵抗秦这段故事啊,那感觉就像是看了一场超级精彩又复杂的大戏。
首先呢,这合纵抗秦的想法真的是很厉害。
就好像一群小伙伴突然意识到有个大恶霸(秦国)老是欺负人,那咱们得团结起来啊。
苏秦这家伙就像个超级说客,到处跑着拉人入伙,这个过程就特别有趣。
他得对每个国家的国君说不同的好话,还要摸清楚每个国家的小心思。
有的国家是怕秦国打自己的土地,有的呢是想借着合纵的机会在其他国家面前显摆显摆自己的地位。
苏秦就像个穿梭在各国之间的机灵鬼,把这些各怀心思的国家捏合到一块儿,这本事可真不是盖的。
不过啊,这合纵的过程也像是一群性格各异的人组队。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小算盘,有的时候为了一点小利益就想搞点小动作。
就像几个朋友一起合作做一件事,但是心里又都惦记着自己能多得点好处。
这就导致这个合纵联盟看起来很强大,实际上却有点松松垮垮的。
再看秦国那边呢,秦国就像一个冷酷的大反派,面对合纵这种情况,人家也不慌。
虽然刚开始有点头疼,但是很快就开始想办法应对。
秦国就像那种有很多锦囊妙计的坏蛋,一会儿用离间计,一会儿又用武力威胁,总之就是不想让合纵顺利进行。
合纵抗秦这件事最后没成,还挺让人觉得可惜的。
但是这也让我明白一个道理,团结这事儿啊,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大家都知道团结起来力量大,可是真正要把不同的人、不同的国家团结到一起,那得克服好多人性上的小毛病,比如自私啊、猜疑啊。
而且这也得有一个特别厉害的领导者,像苏秦虽然能把大家拉到一起,但是却没能让大家一直齐心协力。
这就像我们在生活里,要想做成一件大事,光有人提出想法不行,还得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能中途因为一点小利益就开始闹别扭。
总的来说,这合纵抗秦的故事就像一面镜子,让我看到了团结的力量,也看到了搞不好团结会出现的各种问题。
林汉达一鸣惊人的读后感
![林汉达一鸣惊人的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55a86a89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f0.png)
林汉达一鸣惊人的读后感
读了林汉达“一鸣惊人”的故事,我就像吃了一口超级辣又超级过瘾的火锅,那感觉,五味杂陈又特别带劲。
故事里的主角就像是一颗被灰尘盖住的宝石,一开始啊,看起来平平无奇,大家都以为他是个只知道吃喝玩乐的主儿。
可谁能想到呢,他心里憋着一股劲儿,就像一个装满了汽水的瓶子,只要稍微晃荡一下,就会喷薄而出。
当他决定开始干一番大事业的时候,那简直就像变了一个人。
这就好比一个平时总是睡懒觉的家伙,突然有一天早起跑步,还跑得比谁都快。
他的智慧和能力就像突然被点燃的烟花,“砰”的一下,在天空中绽放出绚丽的光彩,让所有人都惊掉了下巴。
这故事让我想到,咱可不能小瞧任何人。
就像我们身边那些看起来普普通通的同学,说不定哪天就突然展现出一种让人惊叹的才华。
也许他一直在默默地积累知识,就像小树苗在地下悄悄地扎根,等到根扎得足够深了,就会噌噌噌地往上长,长成参天大树。
同时呢,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自己得有上进心。
不能总是浑浑噩噩地过日子,得像故事里的主人公一样,有一天突然觉醒,然后靠着自己的努力和本事让别人刮目相看。
这就好比是一只一直被当成小笨鸡的鹰,突然意识到自己可以翱翔天际,然后就展开翅膀,一飞冲天啦。
我从这个故事里真的收获满满,感觉就像是在一片迷雾中找到了一盏明灯,它照亮了我心里的一些想法,让我知道无论是看人还是对待自己,都得有点“一鸣惊人”的期待和冲劲儿。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的优秀读书笔记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的优秀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c908facd5727a5e9846a6132.png)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的优秀读书笔记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的优秀读书笔记1“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
”最近,我读了一本好书——《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
这本书出自于林汉达先生之手,讲述了从周朝东迁到晋朝统一全国的故事。
书中讲了春秋故事、战国故事、西汉故事、东汉故事和三国故事。
其中,我特别喜欢春秋故事中的晋文公重耳,因为重耳十分讲诚信。
重耳在流浪时,对楚成王许下了“如果你我两军交战,我军愿退避三舍(一舍在古代就是三十里,三舍就是九十里)”的承诺。
我对于书中的“饱不忘饥”和“退避三舍”存在一些疑问,为什么晋文公重耳退避三舍之后又攻打了楚国呀?但是我觉得重耳还是十分讲诚信的,因为晋文公在楚成王的面前许下的承诺做到了,所以我觉得晋文公重耳挺守信用的。
我觉得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向重耳学习,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同时还不能不讲诚信,我们说到就要做到,这样才能“言必信,行必果”。
读了这本书,我还认识了许多历史人物,比如诸葛亮、关羽、刘备、孙权和晋献公等。
我还了解了许多历史故事,比如说“千金一笑”、“盗符救赵”、“合众抗秦”、“暗渡陈仓”等,学到了很多课本以外的知识,拓宽了我的视野。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的优秀读书笔记2最近,我看了一本书,叫《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
这本书里有许多历史故事,我被书本上的其中一个故事吸引住了,那就是《屈原投江》。
故事讲述了战国时期,屈原是楚王的大臣。
因他受楚王的重用,引起公子兰等人的妒嫉,他们在楚王面前挑拨,令楚王逐渐疏远屈原,最后还将他放逐。
屈原满怀悲愤,眼看国家一天一天衰落下去,自己却得不到救国救民的机会,只能用诗歌来发泄他的悲痛,陈述他对国家大事的想法。
当秦国派兵攻打楚国,屈原不愿看着楚国被毁,自己的国家和人民落到敌人的手中,在五月初五的那一天,抱着石头,跳到汨罗江自尽了。
从此以后,每逢五月初五大家吃粽子,划龙舟纪念屈原。
这一天称为“端午节”。
我很喜欢这本书,我更喜欢故事中的屈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汉达故事的读书笔记4篇
林汉达故事的读书笔记1
我是一个爱读书的女孩子,在第十届读书节期间,我读的书有:《水浒传》、《点亮小橘灯》、《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
其中最好看的书是《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春秋》、《战国》、《西汉》、《东汉》、《三国》故事。
其中最让我收到启发的是《千金一笑》。
这个故事发生在两千七百多年前。
那时候,周朝的周幽王什么国家大事也不管,光讲究吃喝玩乐,还打发人上各处去找美人儿。
有个老大臣褒珦劝周幽王好好管理国家,爱护老百姓,不要把老百姓家里的姑娘弄到宫里来,周幽王听后非常生气,把褒珦下了监狱。
褒珦的家里人买了一个顶好看的乡下姑娘取名叫褒姒送给周幽王,周幽王一高兴,把褒珦放了。
可是褒姒在宫里天天不开心,老悄悄地流眼泪。
周幽王就下了一个赏格:有谁能让娘娘笑一下的,就赏他一千斤金子。
(古时候把铜叫做金子)这时,有个拍马屁的下流人物叫虢石父,虢石父给周幽王出了个坏点子:让周幽王点着烽火台,让临近的诸侯发兵来救援,结果让诸侯白跑一趟,一个个气得肚子都破了。
后来西戎真打进来了,周幽王再次点着烽火台,一个救兵也没有来,因为诸侯又想着和上次一样。
结果,周幽王和虢石父都让西戎杀了,连那个老关在宫里没有真正开过一次笑脸的褒姒,也给他们抢去了。
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不要好吃懒做,更不能欺骗他人,否则会害了自己。
林汉达故事的读书笔记2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
”最近,我读了一本好书——《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
这本书出自于林汉达先生之手,讲述了从周朝东迁到晋朝统一全国的故事。
书中讲了春秋故事、战国故事、西汉故事、东汉故事和三国故事。
其中,我特别喜欢春秋故事中的晋文公重耳,因为重耳十分讲诚信。
重耳在流浪时,对楚成王许下了“如果你我两军交战,我军愿退避三舍(一舍在古代就是三十里,三舍就是九十里)”的承诺。
我对于书中的“饱不忘饥”和“退避三舍”存在一些疑问,为什么晋文公重耳退避三舍之后又攻打了楚国呀?但是我觉得重耳还是十分讲诚信的,因为晋文公在楚成王的面前许下的承诺做到了,所以我觉得晋文公重耳挺守信用的。
我觉得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向重耳学习,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同时还不能不讲诚信,我们说到就要做到,这样才能“言必信,行必果”。
读了这本书,我还认识了许多历史人物,比如诸葛亮、关羽、刘备、孙权和晋献公等。
我还了解了许多历史故事,比如说“千金一笑”、“盗符救赵”、“合众抗秦”、“暗渡陈仓”等,学到了很多课本以外的知识,拓宽了我的视野。
林汉达故事的读书笔记3
用人不疑、起死回生、悬梁刺股、鸡鸣狗盗、胡服骑射、狡兔三窟、完璧归赵、毛遂自荐
佳句:
1、魏文侯斯一个劲的搜罗人才,兴修水利,改进播种的方法,还实行粮食平粜:逢到熟年,公家把粮食平价买进;逢到荒年,公家把粮食平价卖出。
这样
一来,不管年收成好不好,粮价总是平稳的,农民生活比以前安定,生产法杖就比较快。
感想:
我觉得这本书很好看,它主要讲了战国时的一些故事,每篇故事都是一个成语的来源。
这本书帮助我们多积累了许多好词、成语。
我最喜欢《完璧归赵》这则故事,它讲的是秦国想用书屋座城池找赵国换和氏璧。
这使赵王非常难办。
最终,赵国的丞相蔺相如挺身而出,但负起去秦国的大事。
蔺相如到了秦国以后,就把和氏璧给秦王看,可是秦王却没有一点要还的意思,然公路和妃子们看来看去。
蔺相如为了拿到和氏璧,说:“大王,这壁虽然美,但还有一点点瑕疵,请大王给我这壁,我指出来。
当秦王还给蔺相如之后,蔺相如拿着和氏壁,对着公里的柱子说:“大王没有一点割让土地的意思,那我就和和氏璧一同撞碎在柱子上。
”秦王赶紧命人阻拦,可蔺相如已经撞到柱子上了,秦王让御医来给蔺相如治疗。
最后,蔺相如让人抄着小路跑回了赵国,自己也成功的完成了使命。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你有智慧,并且临危不乱,那么你就能成为一个很成功的人。
林汉达故事的读书笔记4
我非常喜欢历史,在寒假里我读了《岳飞传》、《三国演义》、《孙子兵法》、《水浒传》、《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等,《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读后感。
其中最好看的是《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春秋》、《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等“正史”,读后感《《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读后感》。
让我受到启发的是“千金一笑”这个小故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二千七百多年以前,那时周朝的周幽王光讲究吃喝玩乐、沉迷于酒色。
不顾国家大事。
有个大臣叫褒珦,他劝周幽王好好管理国家大事,周幽王反而大怒,把褒珦下了监狱。
褒家人为了替褒珦赎罪,就买了一个顶好看的乡下姑娘,献给幽王。
周幽王把褒珦放了,就整天跟美人玩。
但美人整天不笑,幽王下了一个赏格:谁能把美人逗笑一下,就赏一千金(周朝把铜子说成金)。
这时有个小人叫虢石父,他出了个坏点子让美人冷笑了一下。
那个坏点子是:让幽王点起峰火台,别的诸侯发兵来救。
结果他们白跑一趟。
都气乎乎的走了。
后来西戎真打来了,幽王再次点燃峰火台,这次一个救兵也没来。
因为诸侯们又以为幽王在骗自己。
幽王和虢石父被杀了,美人也被抢走了。
我读完这个故事明白了:作皇帝(或领导)的主要责任是:管理好国家,让百姓安居乐业,不能沉迷于酒色,更不能失信于别人。
而我的任务是学习,不能痴迷于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