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的病理诊断共60页
骨髓细胞病理学检查及诊断
骨髓细胞病理学检查及诊断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骨髓细胞病理学检查及诊断是一种通过研究骨髓组织中的细胞形态学和功能特征来诊断和分析疾病的方法。
骨髓是人体重要的造血器官,其中含有各种类型的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前体细胞。
通过对骨髓细胞的形态、数量和功能进行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患者是否患有骨髓疾病,从而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骨髓细胞病理学检查包括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骨髓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和分子遗传学检查。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通过显微镜观察骨髓细胞的形态、大小、核仁、染色质密度等特征,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病变的种类和程度。
骨髓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则是通过使用特定抗体对骨髓细胞进行染色和分析,帮助鉴定细胞的来源和类型。
而分子遗传学检查则是通过对骨髓细胞中的遗传物质进行分析,寻找异常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异常,帮助诊断疾病和评估预后。
除了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骨髓细胞病理学检查还在预后评估和治疗监测中发挥作用。
通过定期检查骨髓细胞,可以跟踪疾病的进展和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对于骨髓疾病患者来说,及时接受骨髓细胞病理学检查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篇示例:骨髓细胞病理学检查及诊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临床检验检查手段,通过检查骨髓细胞的形态结构和数量,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各种疾病,包括感染性疾病、免疫性疾病、风湿性疾病、肿瘤等。
骨髓液是一种重要的造血器官,其中细胞成分非常复杂,包括造血干细胞、成熟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前体细胞等。
骨髓细胞病理学检查是通过显微镜观察骨髓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现其异常改变,从而对疾病进行诊断和评估。
骨髓细胞病理学检查主要包括骨髓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和骨髓组织学检查两种方法。
骨髓液细胞形态学检查是通过骨髓穿刺或抽吸获取骨髓液标本,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各种细胞的形态结构,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骨髓干细胞等。
通过观察这些细胞的数量、形态和颜色等特征,可以对疾病进行初步的诊断和鉴别。
骨髓细胞病理学检查及诊断
骨髓细胞病理学检查及诊断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骨髓细胞病理学检查及诊断是一种重要的临床检查方法,用于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各种血液疾病。
骨髓细胞病理学检查主要是通过对骨髓细胞的形态、数量、组织形态学等方面进行分析和判断,从而明确病变的性质和病情的严重程度。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骨髓细胞病理学检查及诊断的方法和意义。
一、骨髓细胞病理学检查的方法1. 骨髓穿刺:骨髓穿刺是获取骨髓细胞最直接、最常用的方法。
医生在骨骼中穿刺抽取骨髓液和组织,然后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
2. 骨髓涂片染色:骨髓涂片染色是将骨髓细胞涂在载玻片上,然后用不同染色剂染色,如Wright染色、Giemsa染色等。
通过观察染色后的细胞形态,可以分析出异常细胞的数量和性质。
3. 流式细胞术(FCM):流式细胞术是一种通过激光散射和荧光标记技术,对细胞表面抗原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的方法。
通过流式细胞仪,可以准确地检测骨髓细胞中的各种蛋白质及其表达水平。
4. 分子生物学检测:利用PCR技术、融合基因检测等技术,对骨髓细胞的基因突变、融合基因进行检测,帮助医生对骨髓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
1. 辅助疾病诊断:通过骨髓细胞病理学检查,可以辅助医生对各种血液疾病进行诊断,如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2. 判断疾病严重程度:通过对骨髓细胞病理学检查结果的分析,可以判断疾病的进展程度和严重程度,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3. 指导治疗策略:根据骨髓细胞病理学检查结果,医生可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如化疗、干细胞移植等,提高治疗效果。
4. 监测疾病疗效:在治疗过程中,通过不断监测骨髓细胞的病理学变化,可以及时评估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成功率。
5. 预测疾病预后:一些骨髓疾病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和预后不良的特点,通过骨髓细胞病理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预测患者的预后,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1. 白血病:白血病是一种由于造血干细胞发生异常增生,导致血液恶性肿瘤的疾病。
骨髓的病理诊断课件ppt
骨髓增生性疾病
骨髓纤维化
骨髓纤维组织增生,造血功能受抑, 脾脏肿大。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骨髓巨核细胞无节制增生,血小板数 量显著增多。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骨髓红细胞无节制增生,血液粘稠度 增加,可能导致血栓形成。
骨髓肿瘤性疾病
骨髓瘤
浆细胞异常增生,侵犯骨 骼和软组织,伴随高钙血 症、肾功能不全等症状。
02
骨髓病理诊断的流程
骨髓标本的采集和制备
骨髓标本采集
通常通过骨髓穿刺术获取骨髓组织,选择合适的穿刺点,如髂后上棘、髂前上 棘等。
骨髓标本制备
采集后的骨髓组织需进行预处理,如去除血液成分、分离骨髓细胞等,以便后 续分析。
骨髓细胞的形态学观察
细胞染色
将骨髓细胞进行涂片、染色,以便观察细胞的形态和结构。
骨髓脂肪瘤
良性肿瘤,由过度增生的成熟脂肪 组织构成,压迫骨髓腔。
04
骨髓病理诊断的难点和挑战
鉴别良恶性疾病
良恶性疾病鉴别是骨髓病理诊断中的 一大难点,因为良性和恶性疾病在骨 髓中的表现有时非常相似,需要医生 具备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
骨髓活检和细胞学检查是鉴别良恶性 疾病的重要手段,但有时仍难以做出 准确判断,需要借助其他辅助检查, 如免疫组化、基因检测等。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
通过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算法对骨髓病理图像进行分析, 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减少人为误差。
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技术
利用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技术对骨髓样本进行检测,揭 示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蛋白质和代谢产物的变化,为疾病 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骨髓病理诊断与其他医学领域的交叉研究
与肿瘤学的交叉研究
骨髓的病理诊断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骨髓检查报告单
骨髓检查报告单患者信息:姓名,张三性别,男年龄,45岁就诊日期,2022年10月10日。
临床诊断,急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检查项目:1. 骨髓象形态学检查。
2. 骨髓免疫组化检查。
3. 骨髓细胞遗传学检查。
4. 骨髓病理学检查。
检查结果:1. 骨髓象形态学检查。
骨髓细胞形态学显示,骨髓细胞增生异常,以原始细胞为主,幼稚细胞增多,成熟细胞减少,出现幼稚细胞克隆。
红系和粒系细胞减少,巨核细胞减少,巨核细胞成熟度低下。
诊断意见,急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2. 骨髓免疫组化检查。
CD34阳性率,25%。
CD117阳性率,30%。
MPO阳性率,20%。
CD33阳性率,15%。
诊断意见,骨髓增生异常,幼稚细胞克隆。
3. 骨髓细胞遗传学检查。
染色体核型分析,46,XY,del(5)(q13q33)[20]诊断意见,染色体异常,存在5号染色体长臂缺失。
4. 骨髓病理学检查。
骨髓组织病理学显示,骨髓细胞增生活跃,呈现幼稚细胞克隆现象,巨核细胞减少,红系和粒系细胞减少。
诊断意见,急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综合诊断意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上述检查结果,诊断为急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该病是一种由于骨髓干细胞发生异常克隆所致的骨髓增生异常性疾病,临床上以贫血、出血和感染为主要表现。
本病病程进展较快,预后差,需积极治疗。
治疗建议:1. 化疗,选择适当的化疗方案进行治疗,以减少幼稚细胞克隆。
2. 支持疗法,包括输血、抗感染治疗等支持性治疗,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
3. 骨髓移植,对于年轻、合适的患者,可考虑进行骨髓移植治疗。
随访计划:患者需定期复查血常规、骨髓象形态学等相关检查项目,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同时,患者需定期复诊,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和随访。
注意事项:1. 避免接触感染源,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保持室内清洁卫生。
2. 饮食调理,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多食用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
骨髓活检基本病理知识
叶子茵
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要素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骨髓穿刺细胞学 骨髓活检组织学 细胞与分子遗传学
骨髓活检的局限性
非肿瘤性血液病或遗传性血液病的骨髓组织学多无特征性 形态改变,不能依靠骨髓活检直接诊断,必须结合其他检 查结果综合分析
造血细胞的胞质颗粒、胞核染色质细微结构不清楚, 各系不同分化与成熟阶段的造血细胞形态形态差异显 示不理想
纤维化期
各系各阶段造血细胞组织学分布不均匀 不能在组织切片中进行各系各阶段造血细胞准确的分
类与计数
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 巨幼细胞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棘形红细胞增多症 G6PD缺乏症 红细胞丙酮酸激酶缺乏症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血红蛋白病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 药物、感染及理化因素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继发于慢性病的贫血
减少
骨髓活检:
增生较低下或极度低 下
脂肪细胞明显增多
散在少数中晚幼阶段粒、红系细胞 巨核细胞消失或<3个/切片 淋巴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肥大细胞常增生
鉴别诊断 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低增生性白血病
骨髓增殖性肿瘤
骨髓增殖性肿瘤是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以骨 髓中一系或一系以上髓系(粒系、红系、巨核系 和肥大细胞系)增殖为特征。
粒细胞、组织细胞疾病 白血病减少和粒细胞缺乏症 中性粒细胞功能障碍 嗜血细胞综合征 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止血与血栓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过敏性紫癜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友病 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症
粒细胞、组织细胞疾病 白血病减少和粒细胞缺乏症 中性粒细胞功能障碍 嗜血细胞综合征 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白血病骨髓病理学诊断标准
白血病骨髓病理学诊断标准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白血病的诊断方法日益丰富,骨髓病理学诊断作为白血病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本文将对白血病骨髓病理学诊断标准进行探讨,以期为临床诊断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骨髓病理学诊断的基本方法骨髓病理学诊断主要包括骨髓穿刺活检和骨髓细胞学检查。
骨髓穿刺活检是通过取得骨髓组织样本,进行组织学、细胞学和免疫组化等检测,以评估骨髓组织的病变程度。
骨髓细胞学检查则是通过观察骨髓细胞的形态、数量和分布,以及细胞内的结构特征,来判断骨髓细胞的异常情况。
二、白血病骨髓病理学诊断标准1.骨髓象分类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白血病分类标准,骨髓象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原始淋巴细胞和幼稚淋巴细胞明显增多。
(2)髓系白血病:原始髓细胞和幼稚髓细胞明显增多。
(3)混合细胞白血病:淋巴细胞和髓细胞同时增多。
2.细胞形态学特征(1)原始细胞:体积较大,核圆形或不规则,核染色质粗糙,胞质少,边缘不规则。
(2)幼稚细胞:体积较小,核圆形,核染色质细腻,胞质较多,边缘较规整。
(3)正常细胞:细胞体积、核形态和胞质特征正常。
3.骨髓纤维化程度(1)轻度骨髓纤维化:纤维组织增生,但未弥漫性取代骨髓腔。
(2)中度骨髓纤维化:纤维组织弥漫性取代部分骨髓腔。
(3)重度骨髓纤维化:纤维组织几乎完全取代骨髓腔,伴有髓外浸润。
4.髓外浸润髓外浸润表现为白血病细胞在骨髓以外的组织器官中的聚集。
常见的髓外浸润部位有肝、脾、肺、淋巴结等。
髓外浸润程度可通过影像学、病理学等检查进行评估。
三、诊断注意事项1.结合临床表现: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特点,综合分析骨髓病理学检查结果。
2.与其他疾病相鉴别:注意与其他原因引起的骨髓象改变相鉴别,如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
3.动态观察:对患者进行定期复查,观察骨髓象的变化,以评估治疗效果和病情演变。
总之,白血病骨髓病理学诊断标准包括骨髓象分类、细胞形态学特征、骨髓纤维化程度和髓外浸润程度等方面。
骨髓活检的病理诊断
组织化学染色
鉴别诊断
通过组织化学染色,鉴别异常细胞类型,如淋巴瘤、骨髓瘤等。
细胞功能分析
了解异常细胞的代谢和功能状态,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免疫表型分析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异常细胞的免疫表型,有助于确定肿瘤性质。
分化程度评估
了解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有助于判断病情的恶性程度和预后。
急性白血病
总结词
急性白血病是一种恶性血液肿瘤,表现为骨髓中异常白细胞大量增生并浸润其他组织器 官。
详细描述
急性白血病时,骨髓活检会发现骨髓中异常白细胞大量增生,并可能浸润其他组织器官 ,如肝、脾、淋巴结等。患者可能出现贫血、出血、感染等症状,治疗需要采取化疗、
支持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等综合方案。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总结词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是一种慢性血液肿 瘤,以骨髓中粒细胞无限制增生为特征 。
VS
详细描述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时,骨髓活检会发现 骨髓中粒细胞无限制增生,并可能伴有其 他血细胞的异常。患者可能出现乏力、低 热、多汗等症状,治疗主要采取酪氨酸激 酶抑制剂等药物进行靶向治疗。
多发性骨髓瘤
总结词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浆细胞恶性肿瘤,表现 为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分泌和骨质破坏。
详细描述
多发性骨髓瘤时,骨髓活检会发现大量异常 浆细胞浸润,并分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患 者可能出现骨痛、骨折、贫血、感染等症状 ,治疗主要采取化疗、免疫治疗和支持治疗 等综合方案。
04 骨髓活检的病理诊断的临 床意义
诊断与鉴别判断
要点一
诊断
骨髓活检能够提供关于骨髓细胞增生程度、细胞成分、异 常细胞浸润等详细信息,有助于确诊各种血液系统疾病, 如白血病、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
骨髓的病理诊断
髓系细胞
占有核细胞的50-70% 在感染/炎症等发生时,可以快
速增生达10倍以上 幼稚粒细胞聚集于血管周围和小
梁骨周围,而成熟粒细胞位于中 心区域 ALIP
巨核细胞
占有核细胞的~1% 位于髓窦附近 2-4/高倍镜下 活检上的评价最为准确, 幼稚/小巨核细胞很难发现
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在儿童的骨髓中可占到30-60% ,有的具有原始细胞的特点, 被称作hematogones (成血细胞,B系祖细胞)
红系异常
‘发芽酵母’
巨幼细胞性改变 (核/浆发育失衡) 空泡形成 双核仁,核出芽,核膜不规则
髓系异常增生
‘Pince-nez’
•假的Pelger-Huet核 •和分叶过多或者异常核形 •颗粒减少,增多,或异常颗粒
正常中性粒
巨核细胞的异常增生
•细胞变小 •核形的简单化 •核小叶之间的分离
铁粒幼细胞贫血 SIDEROBLASTIC ANEMIA
增生程度
通过活检检查最准确 具有主观性 表达方式: 造血细胞/总细胞 皮质骨下的区域为低增生区,
不宜于评价增生程度
增生程度随年龄递降,并明 显表现在儿童期。在成年期 相对稳定,到老年期又有明 显减少
红系细胞
占有核细胞的20-25%
在低氧状态下可增加到正常状态 的5-7倍
红系细胞聚集成团,远离小梁骨, 并具有特殊的形态学特点
IV 骨髓活检的适应症:肿瘤性或反应性
血细胞减少 营养性贫血还是MDS 血细胞增多 副蛋白血症 肿瘤分期
MPN VS. MDS
有效造血
无效造血
MPN
骨髓增生活跃 正常的细胞形态 血细胞增多 器官肿大
MDS
骨髓增生活跃
MDS/ 异常的细胞形态 MPN 血细胞减少
病理骨髓PPT课件
M3骨髓象
奥氏小体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 (一)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 • (二)原始及幼稚淋巴细胞异常增生,胞浆
中无Auer小体,易见篮状细胞及退化细胞涂抹细胞
又称篮状细胞,多见于急淋细胞白血病,主要是由于原幼淋巴细胞脆性大,在涂片过程中受力破碎,又由 于本身所具粘性导致细胞被拉扯状如提篮而得名,对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非淋白血病有一定的鉴别意义。
2.白细胞正常或降低,中性粒细胞体积偏大, 可出现分叶过多的核右移现象。
3.血小板正常或减少,可见巨大血小板。
骨髓象(巨幼红细胞)
骨髓象
1.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 2.红系增生显著,粒红比值降低。可见各阶段巨幼红细 胞,核染色质相对细致疏松,胞质丰富,胞核的发育 明显落后于胞质发育,呈现核幼浆老的发育不平衡现 象 3.粒系细胞比例减低,可见巨幼变,以巨晚幼粒细胞、 巨杆状核粒细胞多见,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可见分叶核 过多的现象。 4.巨核细胞数量大多正常,可见巨幼变和分叶过多的 形态改变。
ALL-L1
L1型,以小原淋巴细胞为主,胞体小而一致,胞浆量极少, 核型不规则,染色质呈较粗颗粒状,核仁小而不清楚
ALL-L2
L2型,以大原淋巴细胞为主,大小不均,胞浆量较多,核 型不规则,常见凹陷或切迹,染色质颗粒较L1型细致,易 见核仁
ALL-L3
L3型,以大原淋巴细胞为主,胞浆量较多,染深蓝色,富 含空泡,核型多规则,染色质呈细颗粒状,核仁明显
• (三)粒系细胞及红系细胞严重减少 • (四)巨核系细胞减少或缺如
• L1型,以小原淋巴细胞为主,胞体小而一致, 胞浆量极少,核型不规则,染色质呈较粗颗粒 状,核仁小而不清楚
• L2型,以大原淋巴细胞为主,大小不均,胞浆 量较多,核型不规则,常见凹陷或切迹,染色 质颗粒较L1型细致,易见核仁
骨髓活检诊断病理学基本知识介绍[1]
⾻髓活检诊断病理学基本知识介绍[1]⾻髓活检诊断病理学基本知识介绍⼀、⾻髓组织的结构与功能(图1)(⼀)⽀持造⾎组织的⾻组织结构1.⾻⼩梁:⾻⼩梁是⾻⽪质在松质⾻内的延伸部分,即⾻⼩梁与⾻⽪质相连接,在⾻髓腔中呈不规则⽴体⽹状结构,如丝⽠络样或海绵状,起⽀持造⾎组织的作⽤。
正常情况下,⾻⼩梁具有⼀定的长度,它们之间有⼀定距离。
⾻⼩梁形成后⾄20岁左右,⾻⼩梁表⾯被覆⼀层⾻原细胞(osteogenic cell)或成⾻细胞(o ast),因为都在⾻髓腔内表⾯,故通称⾻内膜细胞(endosteal cell)。
成⾻细胞,排列在⾻⼩梁表⾯,胞浆突起可与周围的成⾻细胞胞浆相接,它是由紧贴⾻表⾯扁平的⾻原细胞发育来的(1)。
图1 ⾻髓组织基本结构图2 ⾻与⾻髓组织结构从左到右:⾻外膜、⽪质⾻、⾻⼩梁及⾻髓造⾎组和⾎管。
⽯蜡切⽚H-E 染⾊100 ×2.⾻原细胞:⾻原细胞可认为是松质⾻或⾻⼩梁表⾯处于静⽌状态的“⼲细胞”,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在不同的因⼦刺激下可转化为不同类型的细胞。
它常常与附近窦内⽪相连续,在⾻改建过程中它转化为成⾻细胞,由扁平状变为⽴⽅状。
成⾻细胞的作⽤是分泌⾻胶原,合成⾻基质中的有机成分(胶原和糖蛋⽩等)并⾝包埋在⾻基质中。
在20岁以前的⾻⽪质内侧可见软⾻基质(HE染⾊呈蓝⾊)及成串排列的软⾻细胞,⾻内膜⾯成⾻细胞、破⾻细胞也较多,软⾻基质嗜呈浅灰蓝⾊。
20岁以后软⾻细胞及软⾻基质逐渐减少,成熟⾻组织逐渐增多,25岁以后均为成熟板层⾻(HE染⾊呈红⾊),成⾻细胞及破⾻细胞也明显减少Islam HHA(1985)认为在适当的造⾎因⼦作⽤下,⾻原细胞还可能转化为造⾎⼲细胞并发育或演变为某些造⾎细胞,如可分化发育为粒系造⾎细胞。
因常⾻髓幼稚粒系造⾎细胞总是靠近⾻⼩梁表⾯⽣长的,并将逐步发育成熟的粒细胞推向⾻⼩梁之间中央区。
即越靠近⾻⼩梁粒系细胞越幼稚,越远离⾻⼩系细胞越成熟。
3.破⾻细胞:破⾻细胞(osteoclast)是⼀种⼤型分⽀状游动细胞,胞体直径可长100µm ,其分⽀不规则,形状和⼤⼩不⼀,胞核⼤⼩也不⼀致,数⽬可由6~50个或更多不相连。
骨髓活检基本病理知识
类与计数
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 巨幼细胞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棘形红细胞增多症 G6PD缺乏症 红细胞丙酮酸激酶缺乏症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血红蛋白病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 药物、感染及理化因素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继发于慢性病的贫血
血细胞减少 原始细胞<5% 2 无Auer小体 单核细胞<1×109/L
一系或多系病态造血 原始细胞5-9% 2 无Auer小体
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2 (RAEB-2)
血细胞减少 原始细胞5-19% 有或无Auer小体3 单核细胞<1×109/L
一系或多系病态造血 原始细胞10-19% 有或无Auer小体3
有效性增生,伴外周血粒系、红系要、巨核系和 (或)肥大细胞系细胞数量不同程度增多,不伴 发育异常
晚期出现骨髓纤维化或转为急性白血病 慢性髓性白血病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肥大细胞增生症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
骨髓增殖性肿瘤(MPN)的一种,其特点 为骨髓中以巨核细胞和粒系细胞增生为主, 随病情发展出现纤维结缔组织反应性增生 和髓外造血
无受累或
LBL
原淋巴细胞<25%
有
ALL/LBL?
原淋巴细胞≥25%
有
实验室检查:全血细胞减少、贫血、WBC减少、 正常或增高
骨髓活检
骨髓增生极度活跃,呈填塞性,脂肪细胞很少
以粒细胞增生占优势,主要以中、晚幼及其以下阶段 为主
巨核细胞数量正常或稍减少,胞体小,核分叶少,以 单圆核巨核细胞为主
骨髓病理
鉴别要点
类白反应与慢粒的鉴别
类白反应
慢粒
原发病灶 WBC计数
分类
白细胞形态 血片幼红细胞 RBC及PLT 髓象 NAP 预后
有 高 <20×109/L 杆核、分叶核为主 原幼粒细胞少见
胞浆毒性改变 常无 无明显变化 一般不显著
↑ 良好
无 高 > 20×109/L 中晚幼粒细胞为主 嗜酸、嗜碱增高
核浆发育不平衡 有
A、以大原淋巴细胞为主 B、以小原淋巴细胞为主 C、小原淋巴细胞+空泡 D、大原淋巴细胞+空泡
• 下列不属于正常骨髓象特征的是: A、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 B、粒红比例为2-4:1 C、原粒1% ,早幼粒1.5% D、淋巴细胞11%
• 急性白血病骨髓象往往显示某一系列细胞过度增生,下 列哪项是正确的:
是非题 • 缺铁性贫血时,细胞外铁消失,细胞内铁减少。 • 过氧化物酶染色用于鉴定白血病类型,粒系统白血
病为强阳性,单核系统和淋巴系统白血病为阴性。 • 骨髓增生活跃是白血病和增生性贫血的象征。 •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1型骨髓象主要以原始粒细胞为
主>90%。 •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增生程度一般为极度活跃。
A、 以成熟阶段细胞为主,少量幼稚细胞 B、 以接近成熟的幼稚细胞为主,少量成熟细胞 C、 以原幼细胞为主 D、 以嗜酸、嗜碱细胞为主
• 多发性骨髓瘤骨髓象中下列哪种细胞常异常增多: A、淋巴细胞 B、单核细胞 C、浆细胞 D、巨核细胞
• 抽取骨髓时混入血液称骨髓稀释,出现下列情况往往 提示可能是骨髓稀释,除外的是:
A、骨髓涂片中缺少骨髓小粒 B、骨髓涂片中杆状核多于分叶核 C、骨髓涂片中缺少巨核细胞 D、骨髓涂片中缺少浆细胞
• 血细胞发育过程中,下列细胞从原始到成熟通常胞体 由大渐变小,除外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