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化学一模试题及答案
2021年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及答案

2021中考化学一模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14.0分)1.下列物质的用途只应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火箭中用液氧做助燃剂B.生石灰作干燥剂C.磁悬浮列车中液氮制冷D.二氧化碳用来灭火2.凉皮是倍受濮阳人们喜爱的小吃,下列制作凉皮的食材中,富含维生素的是()A.面皮B.黄瓜C.花生米D.植物油3.分类、归纳等是化学学习的常用方法。
下列分类、归纳中正确的是()A.氧化物:SO2、C6H12O6B.复合肥料:KNO3、CO(NH2)2C.人体必需微量元素:Ca、SeD.有机物:C2H5OH、CH3COOH4.水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物质。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冰和水的共存物属于混合物B.有水生成的反应一定属于中和反应C.可用肥皂水区分软水和硬水D.水汽化时体积增大是因水分子变大5.已知有元素化合价改变的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在所学的四个基本反应类型中,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化合反应B.置换反应C.分解反应D.复分解反应6.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给液体加热B.测溶液的pHC.稀释浓硫酸D.蒸发食盐水7.下列区分物质的方法或试剂不正确的是()A.用灼烧法区分腈纶线、羊毛线B.用熟石灰区分氯化铵和氯化钾C.用酚酞溶液区分盐酸和氯化钠溶液D.用水区分硝酸铵、氢氧化钠8.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下列操作会导致结果偏大的是()①称量的氯化钠固体中含有不溶性杂质②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③往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洒出④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时有少量溅出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9.下列化学方程式中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A.正常雨水偏弱酸性的原因:SO2+H2O═H2SO3B.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Na2CO3+2HCl═2NaCl+H2O+CO2↑C.工业上熟石灰制烧碱:Ca(OH)2+Na2CO3═CaCO3↓+2NaOHD.用稀硫酸除铁锈:FeO+H2SO4═FeSO4+H2O10.偏二甲肼(C2H8N2)与N2O4反应放出的能量能把火箭送入太空。
2021年河南省中考化学一模试卷(附答案详解)

2021年河南省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14.0分)1.山楂酸甜可口,还可入药。
山楂主要能为人体提供的营养素是()A. 油脂B. 维生素C. 糖类D. 蛋白质2.物质的用途由性质决定。
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对应不正确的是()A. 氢气密度小--可作探空气球B. 氮气不活泼--用作保护气C. 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用于改良酸性土壤D. 干冰升华吸热--用作制冷剂3.下列有关物质的化学式、名称、俗名不完全对应的是()A. NaCl 氯化钠食盐B. Ca0 氧化钙熟石灰C. Na2CO3碳酸钠纯碱D. NaOH 氢氧化钠烧碱4.构成下列物质的微粒与构成干冰的微粒属于同一类别的是()A. 金刚石B. C60C. 碳酸钙D. 硅5.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 明矾能促进水中悬浮物的沉降B. 蒸馏可使水分子的体积变大C. 过滤可使海水变为淡水D. 活性炭能使硬水变为软水6.如图所示实验所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B. 天平不平衡说明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C.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支持燃烧D. 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7.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A. 水银、冰水混合物、生铁B. 液氧、氯化镁、空气C. 金刚石、碳酸钙、海水D. 钢、氧化铜、石油8.我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航母“山东舰”在建造时用到了大量钛合金,工业制钛的反应为:TiF4+2H2SO4− △ 4HF+2X+TiO2,则X的化学式为()A. SO2B. SO3C. H2SO3D. H2O9.下列做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 鉴别铁粉和氧化铜--滴加稀硫酸B. 检验纯碱溶液中的氢氧化钠--滴加酚酞溶液C. 比较生铁和纯铁的硬度--将两种金属片相互刻划D.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让混合气体通过浓硫酸10.如图是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和对应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
贵州省遵义市2021年中考化学一模试卷附解析答案

中考化学一模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共12题;共25分〕1.绚烂多姿的“冰晕〞装点着美丽的天空,它是大气中冰晶对光线反射或折射所产生的大气光学现象,“冰晶〞是水蒸气冷却后变成的固体小颗粒。
“冰晕〞和“冰晶“的形成过程发生的变化是〔〕A. 均为物理变化B. 均为化学变化C. 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D. 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2.以下有关化学家和化学史的表达中,错误的选项是〔〕A. 法国科学家拉瓦锡得出了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混合物B. 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C. 英国科学家汤姆生提出元素周期律,并创造元素周期表D. 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原子是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3.水在生命产生、发育和繁衍中具有重要作用。
以下对水的认识正确的选项是〔〕A. 电解水实验中为了增强水的导电能力会添加酒精B. 水可以区分硝酸铵和氢氧化钠两种固体C. 软水不含钙、镁元素D. 水变成水蒸气时,构成物质的微粒发生变化4.以下有关粗盐提纯的装置和操作中正确的选项是〔〕A. 量取10mL水B. 溶解C. 过滤D. 蒸发5.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可能用到的一些装置。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 使用②制取二氧化碳时,长颈漏斗下端需伸入液面以上B. 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可用①作发生装置C. 用⑤收集氧气时,气体从管口a进入D. 制取氢气时,可用③作收集装置6.以下依据事实得出的结论正确的选项是〔〕A. AB. BC. CD. D7.除去以下物质中的杂质,除杂方法正确的选项是〔〕A. AB. BC. CD. D8.我国科学家在水煤气变换中引入了高效催化体系,使该反响可在120℃时进展,反响过程如下图。
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 反响每消耗28g甲,可生成22g丙B. 该过程表达了催化剂吸附微粒的选择性C. 反响前后分子的总数不变D. 反响过程中,每消耗1个甲分子,同时消耗1个乙分子9.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开展,对硫酸镁(MgSO4)肥料的需求量逐年上升。
2021年中考化学一模试题及答案

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有机化合物都含碳元素,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化合物 【答案】B 【解析】A、碱溶液呈碱性,呈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也可能是碳酸钠等盐溶液, 错误;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只含一种元素,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 一定是单质,正确;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如 CO2+2NaOH═Na2CO3+H2O,错误;D、有机物一定含有碳元素,但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不一定是有机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虽含碳元素,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 把它们看作无机物,错误。故选 B。
A、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在此反应中氢气、氧
气和水的质量关系 4:32:36=1:8:9,则 1gH2 能与 8gO2 完全反应生成 9g 水,反应后氢 气有剩余,错误; B、160t 赤铁矿中含氧化铁的质量为:160t×85%=136t。 设 136t 氧化铁理论上可以炼出铁的质量为 x。
错误;
D. NaCl(Na2SO4)加 Ba(NO3)2 溶液。Ba(NO3)2 溶液与 Na2SO4 反应生成硫酸钡的沉淀和硝酸
钠。生成的硝酸钠是杂质。故错误。
故本题选 B。
点睛:除去混合物中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应对杂质有作用,不影响主要成分,并
且过程中不能产生新的杂质。
2.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2gH2 跟 8gO2 完全反应,可得到 10gH2O B.用含 Fe2O385%的赤铁矿 160t,理论上可生产 100t 含杂质 4. 8%的生铁 C.各取 10g 镁粉和锌粉,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完全反应,镁粉产生的 H2 多,说明镁的金属 活动性比锌强 D.将 l0gCuSO4·5H2O 与 90gH2O 混合,固体完全溶解,可得 100g 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的 CuSO4 溶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
2021年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

A.表示 KMnO4 加热制 O2 生成的 MnO2 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图 B.表示 CO 还原 CuO 的实验中,试管内固体质量与时间关系图 C.表示向 Ca(NO3)2(含少量 HCl)溶液中滴加 K2CO3 溶液,沉淀量与 K2CO3 的加入量的关系图 D.表示向足量的稀 HCl 中加入少量 Fe,溶液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图
10.为了除去粗盐中的 Ca2+、Mg2+、SO42﹣及泥砂,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
作①过滤;②加过量 NaOH 溶液;③加适量盐酸;④加过量 Na2CO3 溶液;⑤加过量
BaCl2 溶液.下列操作顺序中最合适的是( )
A.②④⑤①③ B.⑤④②③① C.⑤②④③① D.②⑤④①③
11.童童同学将一定量的氧化铜粉末加入到 100g 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4%的稀硫酸中,充分
A.A
B.B
C.C
D.D
9.工业上利用生产钛白的副产品硫酸亚铁制备还原铁粉的流程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转化”时在溶液中生成了 FeCO3 沉淀,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 B.“过滤”后得到的滤液中的溶质只有(NH4)2SO4 C.“干燥”过程中有少量的 FeCO3 转化为 FeOOH 和 CO2,此时与 FeCO3 反应的物质有 O2 和 H2O D.取 14.06g 还原铁粉(仅含有 Fe 和少量 FexC)在氧气流中充分加热,得到 0.22gCO2, 另取相同质量的还原铁粉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FexC 与稀硫酸不反应),得到 0.48gH2, 则 FexC 的化学式是 Fe2C
2021年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及答案

2021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化学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Ca:40 Fe:56 Cu:64 Zn:65. Ag:108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下列变化与“石油分馏”属于同种变化的是( )A. 粮食酿酒B. 煤干馏分解得煤焦油C. 干冰升华D. 光合作用【答案】C2. 分类、归类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常用方法,以下分类、归类正确的是( )A. 复合肥料:尿素、硝酸钾、磷酸二氢氨B. 盐:烧碱、纯缄、碳酸钙C. 常用的干燥剂:生石灰、烧缄、浓硫酸D. 有机物:醋酸、碳酸、甲烷【答案】C3. 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过滤B. 称量C. 稀释浓硫酸D. 检查装置气密性【答案】D4.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冰和水的共存物是纯净物B. 电解水过程中水分子没有发生改变C. 可用肥皂水区分软水和硬水D. 过滤、吸附是常用的净水方法【答案】B5. 下列物质中,既含有分子又含有离子的是A. 医用酒精B. 铜锌合金C. 生理盐水D. 干冰【答案】C6. 下列有关物质的除杂或鉴别所用试剂或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 除去氮气中的氧气通过灼热的铜丝网B. 除去铜粉中含有的碳粉在空气中灼烧C. 鉴别羊毛线和腈纶线灼烧后闻气味D. 鉴别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水【答案】B7. 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中两元素的质量比为3:1B. 的化学式为C2H4O2C. 反应前后原子和分子的数目均未改变D. 和的水溶液均呈酸性【答案】C8. 氮化镓是新一代半导体材料。
氮、镓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氮化镓的化学式为GaNB. 镓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1C. 氮元素和镓元素位于同一周期D. 1个N2分子中含有7个电子【答案】A9. 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表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B. 甲可能是化合物C. 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D. 反应前后乙和丁变化的质量比为8:15【答案】C10.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分析某种无色透明的溶液中含有三种溶质,其中正确的是( )A. HCl、Na2CO3、Na2SO4B. CuSO4、Ba(OH)2、NaClC. NH4Cl、NaOH、Al2(SO4)3D. Na2SO4、NaOH、KNO3【答案】D11. 电导率传感器可辅助探究复分解反应的实质,相同条件下,离子浓度越大,电导率越大,溶液导电性越强。
2021年中考化学一模试题及答案

D、由上述计算分析可知,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不可能超过54g+2g=56g,故D正确。故选B。
4.除去下列各组物质括号内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A.Fe2O3(Fe)——用盐酸浸泡,然后过滤、洗涤、烘干
B.CO(CO2)——先通入足量的浓NaOH溶液,后通过浓硫酸
②m1+m2=m3时,R是C或CO
③ m3:m4=11:9时,R是CH4或CH4O
④8m3/11+8m4/9+4m5/7≥m2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R、氧气反应后质量变为0,是反应物;二氧化碳、水、一氧化碳反应前的质量是0,是生成物,要确定R是哪种物质,生成物是什么,就要通过反应前后质量的关系来进行确定。
通过分析可知,当m3:m4=11:9时,R是CH4或CH4O,正确;
④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如果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水、一氧化碳这三种物质,则R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生成物中的氧元素的质量大于或等于氧气的质量。
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为m3× ×100%=8m3/11,
水中氧元素的质量为m4× ×100%=8m4/9,
2021年中考化学一模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可燃物R是C、H2、CH4、CO或CH4O中的一种。将一定量的R和氧气置于一个密闭的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R
氧气
二氧化碳
水
一氧化碳
反应前质量/g
m1
m2
0
2021年中考化学一模试题及答案

2021年中考化学一模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硫酸铜、碳酸钙、氯化钡、硫酸钠、硝酸钡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为了探究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关于该实验有以下说法:①若步骤Ⅱ中沉淀不溶解,则原白色粉末中最多含有三种物质②若步骤Ⅱ中沉淀部分溶解,则原白色粉末的组成有3种情况③若步骤Ⅱ中沉淀全部溶解,则原白色粉末的组成有5种情况③若步骤Ⅱ中沉淀不溶解,向无色滤液中滴加硝酸钡有白色沉淀产生,则无色滤液中最多含有三种溶质以上说法正确的个数是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白色粉末加足量的水,过滤得到沉淀和无色滤液,说明一定没有硫酸铜;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①若步骤Ⅱ中沉淀不溶解,则原白色粉末中最多含有三种物质,可以是氯化钡、硫酸钠、硝酸钡,正确;②若步骤Ⅱ中沉淀部分溶解,则原白色粉末的组成有3种情况,分别是:碳酸钙、氯化钡、硫酸钠;碳酸钙、硫酸钠、硝酸钡;碳酸钙、氯化钡、硫酸钠、硝酸钡,正确;③若步骤Ⅱ中沉淀全部溶解,则原白色粉末的组成有5种情况,分别是:碳酸钙;碳酸钙、氯化钡;碳酸钙、硫酸钠;碳酸钙、硝酸钡;碳酸钙、氯化钡、硝酸钡,正确;④若步骤Ⅱ中沉淀不溶解,向无色滤液中滴加硝酸钡,有白色沉淀产生,则无色滤液中最多含有三种溶质,分别是:硫酸钠、氯化钠、硝酸钠,正确。
故选:D。
2.下列各物质中,不能满足下图物质一步转化关系的选项是()A.X:Cu Y:CuO Z:CuSO4B.X:CO2 Y:O2 Z:COC.X:CaCO3 Y:CaO Z:Ca(OH)2D.X:NaOH Y:NaCl Z:Na2CO3【答案】D【解析】【详解】A、铜在加热条件下能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硫酸铜和锌、镁、铝、铁等反应能生成铜和相应的盐,Cu→CuO→CuSO4→Cu,前面的物质能够通过一步转化生成后面的物质,选项正确;B、光合作用过程中,二氧化碳和水反应能生成葡萄糖和氧气,碳不完全燃烧时能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完全燃烧,或和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时能生成二氧化碳,CO2→O2→CO→CO2,前面的物质能够通过一步转化生成后面的物质,选项正确;C、煅烧碳酸钙时能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和水反应能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或与可溶性碳酸盐反应时,能生成碳酸钙,CaCO3→CaO→Ca(OH)2→CaCO3,前面的物质能够通过一步转化生成后面的物质,选项正确;D、氢氧化钠和氯化镁、氯化铜、氯化亚铁等物质反应时,能生成氯化钠和相应的盐,氯化钠和其它物质不能通过一步转化生成碳酸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能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NaOH能够通过一步转化生成NaCl,Na2CO3能够通过一步转化生成NaOH,但是NaCl不能够通过一步转化生成Na2CO3,选项错误,故选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A.溶液的pH小于7,溶液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溶液的pH大于7,溶液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pH等于7,溶液呈中性。向pH=2的酸溶液中不断加水,使溶液的酸性变弱,溶液pH变大,但是始终呈酸性,不会出现pH等于7或pH大于7;B. 向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开始是氢氧化钠溶液,pH大于7;随酸 的加入,pH不断减小,刚好完全反应pH等于7;酸过量时,溶液呈酸性,pH小于7;C. 向一定量的水中持续加入食盐,开始,随食盐的溶解,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饱和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D. 等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锌的活动性比铁强,所以锌先反应完,但是铁比同质量的锌生成氢气多。选D
考点:酸碱盐、金属的性质、催化剂
4.将乙酸(CH3COOH)和葡萄糖(C6H12O6)溶于水得到混合溶液,测得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则溶液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1﹣9aB.1﹣8aC.12aD.8a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乙酸(CH3COOH)、葡萄糖(C6H12O6)、水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均为2:1,进行分析解答。
点睛:图像的问题主要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图的起点的位置,变化趋势,终点的位置是否正确
3.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B C D
A.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制氧气
B.一定质量的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C.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逐渐加入锌粉和铁粉
D.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铜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选项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制氧气能正确反应对应关系;B选项一定质量的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能正确反应对应关系;C选项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逐渐加入锌粉和铁粉不能说明对应关系,因为没有具体说明金属的量;D选项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铜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能正确反应对应关系,酸碱盐反应时先发生酸碱中和,然后碱盐反应产生沉淀,故答案选择C
点睛:多了解化学通史,熟记科学家们的贡献
2.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种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A.向pH=2的酸溶液中不断加水
B.向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C.向一定量的水中持续加入食盐(m表示食盐的质量,A%表示溶质质量分数)
D.等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
C、图中ab间任一点(不包括a、b两点),说明了氢氧化镁没有完全分解,剩余固体成分为CaCO3、MgO和Mg(OH)2,故C说法正确;
5.实验室现有一瓶水垢样品,其成分为氢氧化镁和碳酸钙。已知:氢氧化镁受热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OH)2 MgO + H2O;碳酸钙高温下分解。某兴趣小组为测定其中各成分的质量分数,取12.9g水垢样品加热,加热过程中剩余固体的质量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关于加热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的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a点剩余固体是由一种盐和一种碱组成
B.若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6.0%,则剩余固体的成分为CaCO3和MgO
C.图中ab间任一点(不包括a、b两点)的剩余固体成分为CaCO3、MgO和Mg(OH)2
D.若向c点的剩余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CO2的质量为(12.0-x)g
【答案】B
设氢氧化镁的质量为m
,解得:m=2.9g
则碳酸钙的质量为12.9g-2.9g=10g
设碳酸钙完全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n
,解得:n=4.4g
x=12.0g-4.4g=7.6g
若碳酸钙完全分解,则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36.0%,说明了碳酸钙没有完全分解,则剩余固体的成分为CaCO3、MgO、CaO,故B说法错误;
D.波义耳发现了质量守恒定律
【答案】A
【解析】
A.阿伏伽德罗在化学学科中的主要成就,是提出了分子学说,道尔顿提出原子论,阿伏伽德罗提出分子论,都是对物质构成的理论解释,结合二者的理论,有的物质是分子构成的,也可以是原子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中的不同种类和数目的原子将重新组合为新的分子,即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变为原子,原子再重新结合生成新的分子.B、拉瓦锡在化学学科中的主要成就,是首次利用天平为化学研究的工具进行定量实验,并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C. 我国著名实业家侯德榜成功地摸索和改进了西方的制碱方法,发明了将制碱与制氨结合起来的联合制碱法(又称侯氏制碱法)。D. 波义尔用敞口容器在空气中加热金属,金属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由于有外界的氧气参加反应,可回顾波义尔得出的结论不守恒。而罗蒙诺索夫因为是在密封玻璃瓶内加热金属,金属虽然也被氧化,但是至于玻璃瓶内的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故反应前后的质量不变,从而得出了质量守恒定律。选A
【详解】
乙酸(CH3COOH)、葡萄糖(C6H12O6)、水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均为2:1,则将乙酸(CH3COOH)和葡萄糖(C6H12O6)溶于水得到混合溶液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1)=1:8;测得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a,则溶液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a−8a=1−9a。故选A。
2021年中考化学一模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著名化学家傅鹰说“化学给人以知识,化学史给人以智慧。”下列有关化学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阿伏伽德罗等科学家得出结论:分子中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B.拉瓦锡用红磷燃烧的实验证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C.我国著名实业家侯德榜发明了制取烧碱的“侯氏制碱法”
【解析】
【分】
由题意可知,氢氧化镁受热易分解生成了水蒸气,固体的质量要减少;碳酸钙高温下分解放出了二氧化碳气体,固体的质量要减少,完全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不再减少。
【详解】
A、图中a点剩余固体是氢氧化镁和碳酸钙,是由一种盐和一种碱组成,故A说法正确;
B、由图象可知,生成水的质量为:12.9g-12.0g=0.9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