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纪录片观后感
故宫100纪录片小学生观后感

故宫100纪录片小学生观后感《故宫 100 纪录片小学生观后感》在老师的推荐下,我观看了《故宫 100》这部纪录片。
它就像一本会动的历史书,把故宫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清晰地展现在我的眼前,让我对这座古老的宫殿有了全新的认识。
故宫,这座历经了六百年风雨的宫殿建筑群,承载着无数的历史与故事。
《故宫 100》不是简单地罗列历史事件,而是通过一个个细节,一扇扇门窗,一根根柱子,让我仿佛穿越时空,亲身感受到了故宫的魅力。
纪录片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故宫的建筑。
那些高大雄伟的宫殿,红墙黄瓦,金碧辉煌。
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比如太和殿,它是故宫中最宏伟的建筑,那宽阔的广场,高大的台阶,让人不禁感叹古代皇帝的威严。
还有那些精美的雕刻,无论是门窗上的花鸟鱼虫,还是屋檐下的飞龙走兽,都栩栩如生,展现了古代工匠们的高超技艺。
故宫的四季景色也美极了。
春天,御花园里的花朵竞相开放,姹紫嫣红;夏天,绿树成荫,给古老的宫殿带来一丝清凉;秋天,金黄的树叶飘落,给故宫增添了一份诗意;冬天,白雪皑皑,红墙白雪,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我仿佛看到了古代的宫女和太监们在这四季的变换中,过着各自的生活。
除了建筑和景色,故宫里的文物更是让我大开眼界。
那些珍贵的书画、瓷器、珠宝,每一件都价值连城。
它们不仅是艺术品,更是历史的见证者。
通过这些文物,我了解到了古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审美情趣和文化传承。
在观看的过程中,我也深深地感受到了故宫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故宫不仅仅是一座宫殿,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
它所代表的礼仪制度、建筑风格、艺术成就,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
同时,我也为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所折服。
在没有现代科技的帮助下,他们能够建造出如此宏伟壮观的宫殿,这需要付出多少的汗水和心血啊!看完《故宫 100》,我对历史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我明白了,历史不是枯燥的文字,而是鲜活的画面,是可以触摸的真实。
故宫就像一座巨大的宝藏,等待着我们去挖掘、去探索。
紫禁城纪录片观后感(9篇)

紫禁城纪录片观后感(9篇)看完纪录片《故宫》,大家来谈谈自己的感受吧。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了紫禁城纪录片观后感(9篇),盼望对您有所关心。
紫禁城纪录片观后感(9篇)篇1:紫禁城纪录片观后感十年前,纪录片《故宫》的最终一集“永久的故宫”介绍了从开头的“紫禁城全面修缮工作”,其中提到了在修复倦勤斋的通景画时,为了能尽量和乾隆高丽纸保持全都,修复者们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查找合适的裱纸。
这个特别短暂的小片段,让逾千年历史的潜山桑皮纸重回公众视野。
现在,一部从文物修复角度描述故宫生活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用年轻的视角走进古老的故宫,温情而不煽情。
与此同时,故宫里的那些珍品能交到一群有心的匠人手里,红墙暗阁也变成有温度的日常。
故宫作为中华文明历史上最浓墨重彩的存在,始终使人们慕名而去,除了恢弘的建筑、精致的皇家园林,里面的文物展更是成为了吸引人们的重要组成部分。
看着那些或斑驳的铜器、或残缺的陶瓷、或奢华的装饰,仿佛回到了过去发现偌大的清宫中劳碌的宫女太监提的宫灯端的银器,孤寂的嫔妃们把玩的多宝格亦或那权力顶端的他听着滴滴答答钟表的转动,感受着时间的消逝。
枯燥却有欢愉,不动声色地记录着皇城内每个人的年华。
金阁寺的飞鸟,在岁月里代谢的鳞羽。
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唐代三彩马,乾隆皇帝用过的黄花梨百宝嵌顶箱柜,清朝铜镀金乡村音乐水法钟,还有那万寿紫檀屏风。
城门外的我们第一次发现现代城门里的故事,宫墙内的安静和修复工内心的安静中暗藏着汹涌却平淡的热忱,神奇又日常,古老又鲜活。
其次集丝织组缂丝时的温顺,仿佛恍惚观察的是百年前的绣娘宫女,那一纬一纬的线,穿梭织就时间的画面,一如从前。
星期一早晨,陶瓷组的老师傅在空无一人的故宫里骑车穿梭,旁白里流出“最早享受过的人,是百年的末代皇帝溥仪”;青铜修复师修复完寿康空里世界上体量最大的海南黄花梨柜子,便坐在对面的炕上悄悄欣赏,“乾隆的生母,当时或许就像这样,坐在这里观赏过自己的柜子”。
《故宫》观后感3篇

《故宫》观后感《故宫》观后感3篇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故宫》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谈到《故宫》这么一部纪录片,除了膜拜我想不到更好的词来表达我的观后感!说实话,看《故宫》之前,我在想是怎样的勇气让导演敢去拍这么一部纪录片。
故宫,紫荆城,古时的皇家圣地,这样一座几乎能代表中国的建筑,在国人心中是神圣的,在西方人眼中是神秘的。
要想记录他的独特之处,展现他的魅力。
这着实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与其说是艺术创作,我想整个摄制组更多的是自己的使命,一个文化传播者,一个传媒人的使命。
看完这不纪录片,我被震撼到了,长镜头,延时拍摄的运用令人敬佩!这么一部纪录片展现故宫的魅力,我觉得足够了!片中皇家圣地的庄严和神秘完全展现在观众面前。
由于故宫的特殊性,纪录片的拍摄只能故宫闭馆的时候进行拍摄,很难想象这么一部纪录片要耗时多久。
更有一点要说的是,故宫中的藏品巨大多数均为绝世珍品,在进行特写镜头拍摄的时候,考虑到艺术创作的美感的同时,还要考虑到文物的保护。
仅仅就打光这一环节来说,部分书画作品显然不能承受高温,所以,这对整个摄制组又是一大挑战!我觉得,《故宫》这部纪录片对我的影响,精神上的影响圆圆打过艺术创作发面的影响。
拍摄一部优秀的纪录片除了过硬的专业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艺术创作的心,能够耐下心,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完成每一个细小的工作吗,更重要的`是不能被貌似繁重的任务所击垮。
《故宫》,这部大型纪录片是老师在课上给我们看的纪录片代表作,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纪录片。
总共12集,片名分别是:肇建紫禁城,盛世的脊梁,礼仪天下,指点江山,家国之间,故宫藏瓷,故宫书画,故宫藏玉,宫廷西洋风,从皇宫到博物院,国宝大迁移,永远的故宫。
老师给我们课上看的是第三,第四集:礼仪天下和指点江山。
第三集侧重于描写明清时期发生在故宫之中的礼仪大事,第四集则着重讲述明清时期政治权力的中心及其重心的转移。
故宫100纪录片观后感

《故宫100》观后感《故宫100》这部纪录片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拍摄手法,将故宫这座古老的宫殿群展现得淋漓尽致。
从每一集短短的六分钟里,我们仿佛穿越了时空,置身于那金碧辉煌的宫殿之中,感受那厚重的历史与文化底蕴。
纪录片将故宫的建筑、文化、历史巧妙地融合,使我深受启发。
尤其是它用“看得见”的空间,去演绎“看不见”的紫禁城建筑的实用价值和美学价值,这种手法让我对故宫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我也被影片中的拍摄手法所吸引,无论是镜头的运用,还是音乐的配合,都使得整部纪录片更加生动、形象。
在观看过程中,我被那些昔日皇家的生活场景所吸引。
从皇帝的大婚,到皇子的成长,再到宫女太监的日常生活,每一个细节都被精心地展现出来。
这些场景不仅让我对古代皇家生活有了更直观的了解,也让我对那个时代的人们有了更多的同情和理解。
同时,我也对故宫的建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影片中展示的每一个建筑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故事。
无论是太和殿的庄重肃穆,还是乾清宫的精致华丽,都让我为之惊叹。
而这些建筑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和历史更是让我为之着迷。
此外,影片中的解说词也让我印象深刻。
男女解说员的声音交替出现,男声浑厚有力,女声温婉动人。
他们的声音仿佛穿越时空,将我们带入了那个遥远的年代。
同时,解说词中的“气味、声音、光线”等元素也让我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了故宫的魅力。
总的来说,《故宫100》这部纪录片让我对故宫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它不仅展示了故宫的建筑和文化,更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氛围和人们的情感。
这部纪录片不仅是一部关于故宫的作品,更是一部关于历史、文化和人性的作品。
它让我更加热爱这座古老的宫殿群,也让我更加珍惜我们所拥有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故宫》纪录片观后感

《故宫》纪录片观后感
观看《故宫》纪录片后,我深受触动和震撼。
这部纪录片以其独特的视角展现了故宫
的壮丽和宏伟,同时也倾情呈现了其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首先,我被故宫的建筑美所折服。
纪录片生动地展现了故宫的殿宇建筑、庭院和花园,它们之间的连结和整体布局都展现着中国古代建筑的精髓。
规模宏大的宫殿和宏伟壮
美的展厅让我对古代中国帝王的富丽生活有了更直观的了解。
其次,我对故宫的历史文化底蕴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纪录片通过介绍故宫的历史沿革、皇帝的生活和皇宫的日常管理等方面,帮助我更清晰地了解了故宫作为中国古代皇宫
的特殊意义和地位。
同时,纪录片也介绍了文物陈列的丰富和多样性,揭示了故宫所
承载的中国古代文化之荣耀与辉煌。
最后,纪录片也讲述了故宫的开放与保护。
通过展示故宫的修复工作和对文物的维护
工作,纪录片向观众传递了故宫保护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它对于故宫的开放也向世
人展现了这个国宝级建筑的独特魅力,使更多的人们能够亲身体验和感受故宫的辉煌
和美丽。
总的来说,观看《故宫》纪录片让我对这个世界文化遗产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这部纪
录片不仅仅展示了故宫的建筑和文化底蕴,更向观众传递了故宫所承载的人文价值和
民族精神。
我深深感受到了故宫的伟大和美丽,也感到了对故宫的敬仰和珍视。
故宫观后感(15篇)

故宫观后感(15篇)故宫观后感1在一个新闻端看到这部片子的__,安利理由:小成本的现象级纪录片,很好奇。
全片分为三集,将各个部门依次介绍,很规矩。
但是在三集讲述节奏与手法都很相似的情况下,它包含了三种内核,即师徒传承,手艺传承与古今会通。
在了解各类文物修复工作的同时,它又给我们带来了对“工匠精神”一种新的体解,温柔却不失力量。
作为一部纪录片,却不刻板说教,而充满了一股人情味,可以清晰看到古代宫廷文化,抑或说皇城文化对北京人打下的烙印。
相比文学性纪录片,人文性纪录片的名字对其似乎更为契合。
我与弹幕中的很多人一样,认为片中的每一个人都很美。
我给自己的原因是,他们都很有情怀。
他们之间的师徒传承给人严肃厚重的感觉,反而让我想起一个人走在霓虹中的空虚与落寞。
我们疯狂追捧,无非是这之中有我们渴望的东西,即在奔流社会里将心安放的勇敢和耐心。
他们的作为满足了我对“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的全部憧憬。
并且,我知道了古物上所承载的生命,学会对文化抱有敬畏之心。
也理解了物像即心声的人生哲学,并试着用认真的态度对待身边的每一个细节。
它在我门物质化的坚硬躯壳之中,引入了一丝静儒雅的光源,直到心脏。
BTW,它完美完成了作为故宫招聘宣传视频的任务。
故宫观后感2因为微信上的某个公众号的推送,偶然之下得知这个记录片,大概也是因为好奇心驱使,我索性利用闲暇时间看起来了。
《我在故宫修文物》,名字听起来也很随意,整个片子拍得真心不错。
既讲述了一位位文物修复工作者的日常工作场景,也讲述了一个个美丽的文物在文物修复工作者手下经历的历程。
一口气看完,看完还颇为感动。
甚至一遍一遍向同事推荐,但是不感兴趣的人依然是不感兴趣,这一点我也无法强求。
不过怕是正是因为如此,工作一年多,我依然觉得很孤单,因为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所关注的不过是钱,普通的日子。
尽管这些是需要被关注,但是平凡的简单的日子里,绝对也是有诗意的生活。
偶尔好奇心驱使之下的美丽发现,亦是生活中最好的点缀。
故宫观后感5篇700字

故宫观后感5篇700字提起故宫,想到的就是深红色的宫墙.金黄色的琉璃瓦和极富中国特色的飞檐.在20--年故宫将迎来600周年,我们感受最深的就是它那富有韵味的历史文化.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故宫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故宫观后感1寒假,我来到北京,故宫是不得不去的景点之一.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是无以伦比的古代建筑,它不仅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能力,还被列为〝世界五大宫〞之首,这也是中国人的骄傲.故宫建于__年,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面积约为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_.5万平方米.相传故宫一共有9999间房,实际共87_间.进入午门,就看到太和门,太和门后就是太和殿,这里是皇上商议重大事情的地方,它面阔十一间,进深五间,太和殿的装修也是雕梁画栋.这时,我注意到了太和殿柱梁上有一排动物,数了一数,正好有十一个,由一个骑着凤的仙人带领.传说,齐国国王一次作战失败,走投无路.这时,他看到一只凤,便骑上去,飞过了大河,这表示逢凶化吉.为了节省时间,我们到侧面穿过六殿直接到了御花园,御花园是供皇妃休憩游览的地方,这里树木丛生,百草丰茂.重要的节日,如:中秋,重阳.端午也都在这里举行.其中,引人注目的堆秀山是御花园的最高处,这里可是后妃们望远祈福的地方.从御花园原路返回,就到了乾清宫.这是历代皇帝的寝宫,他们还在这里读书学习,批改公案,召见官员,讨论国家大事.这时看到人群在向一个方向走,我们也好奇跟了上去,看到了一片烂尾楼.爸爸说:〝这是延禧宫也叫水晶宫,它原来不是这个样子,是因为多次火灾,才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驻足沉思,我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年代.最后一站,参观三宫六院.三宫是乾清宫,皇后住的坤宁宫.以及两宫之间的的交泰殿.〝六院〞是十二院,东六宫是景仁宫,承乾宫.钟粹宫.景阳宫.永和宫和延禧宫.西六宫是永寿宫,翊坤宫.储秀宫.咸福宫.长春宫.太极殿(启祥宫).一天的故宫之旅,在夕阳之时结束了,让我却学到了很多知识,深深赞叹古人的智慧,这些匠人之作经过了风火的洗礼,依然是美仑美奂.故宫观后感2故宫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皇宫,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故宫占地72万平方米,屋宇9999间半,建筑面积_.5万平方米为一长方形城池,四角矗立.风格绮丽的角楼,墙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建筑气势雄伟.豪华壮丽,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_8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紫禁城是严格按照儒家礼制思想设计的,建筑上依照〝皇权至上〞的原则,保持了中心突出.严格对称的格局.所以其主要建筑物都分布于北京城的南北中轴线上或是有序地排在中轴线两侧.紫禁城的建造是不惜工本的.在皇帝的旨意下,能工巧匠云集北京,用从全国各地征集而来的上等建材,精雕细琢出了天下只此一家的紫禁城.所以仅是建筑这一项,就值得细细赏看.此外,明.清两代皇帝积聚的奇珍异宝,绝大多数也收藏于故宫博物院内,琳琅满目的古珍宝,让人叹为观止.来到故宫我特意租了解说器,方便了解紫禁城更多的历史故事.每走到一处景点,解说器就自动感应,开始解说,当你走过的地方灯就会暗掉,这样就不会走重复,还能做地图用,很实用.天安门是紫禁城的正门,两侧分别为太庙和社稷坊.在举行盛大庆典的日子(如皇帝大婚),便会有一道昭书告示天下,诏书摆在〝龙亭〞——一顶特制的轿子中,从深宫一直抬到天安门前.礼部官员在高高的城楼上,向臣民宣告庆典消息.巍峨的午门高达80.42米.门楼高耸,左右分两翼向前突出.两翼之上,在转角和顶端处共有四座方亭守望.每年十月,皇帝在午门颁发下一年的历书.午门门楼下有三个门,当中那个只供皇帝出入.不过也有例外,在皇帝成亲之日,皇后可以由这个门进入紫禁城;而科举考试的头三元得主,即状元.榜眼.探花,在考试结果宣布之后,也可经由中门走出皇城.走过雄伟壮丽的午门,就进入了一个宽阔的矩形广场.这是紫禁城内最大的广场.它的正前方横着一条河,河上有五座拱桥,北边平台上矗立着太和门——只有皇帝可以进出.太和门东边是给武官用的昭德门,西边则是给王公大臣用的贞度门.走过这些大门,眼前又出现一处巨大的广场,足可容纳两万人.这个广场是供皇帝朝会大典时使用的.北边,三层汉白玉栏杆环抱一个八米高的宽阔台基,高台上自南而北依次屹立着三座大殿.第一座,也是最大的一座,便是太和殿.皇帝的登基大礼.大婚.元旦庆贺等大典,都在这里举行.中和殿座落在太和殿后,是一个较小的方殿.皇帝去太和殿前,要先在这里接受执事官员的朝拜.每年一开春,种子和农具便被送到殿里,进行仪式性的检审,以此祈望有个风调雨顺的大丰年.保和殿是外朝三大殿的末殿.其结构设计与太和殿相似,只是规模较小.等级稍低,但它却是个气派颇大的待客殿堂,遇国者大典和新年佳节,皇帝会在这里宴请外国使臣和少数民族首领.而科举考试的最后一级——殿试,也在这里举行.从保和殿出来后往北,可以看到一个东西横长的广场,东.西.北三面都有门.北面的就是乾清门,进得此门,即是内廷.内廷是皇帝.皇后以及嫔妃们的生活起居场所,外人不得擅入._20--年中国结束帝制.实行共和后,内廷与外朝之间便以一堵墙分隔开来,外朝三大殿为新政府所占据,内廷仍为逊帝溥仪所居,直至_20--年他被赶出皇宫.内廷第一座宫殿就是乾清宫,在明朝和清初时,这里是皇帝的寝宫.清晨五点,皇帝起身,用毕早膳,便到乾清宫处理国事.中间那个不太大的宫殿是交泰殿,里面珍藏着二十五颗宝玺.殿内挂有铁牌,刻有〝太监不得干预政事〞的皇帝御旨.宫中还有一座_98年制造的大型自鸣钟和一个古时用以计时的铜制水漏壶.这三宫一组的建筑的末座是坤宁宫,明朝时是皇后的寝宫,清朝用作帝.后的结婚洞房.依照传统规矩,帝.后新婚,要在这个殿堂里度过三天.坤宁宫后有坤宁门通御花园.这个花园建于明代永乐年间,是宫中三个花园中年代最久.规模最大的一个.与所有的园林一样,御花园也想要在一个有限的空间内尽量重塑出多姿多彩的自然界.山水之间,无所不用其极.御花园中央是钦安殿,是一个道教殿堂,也是紫禁城中保存得最好的明代建筑.钦安殿西侧是千秋亭,东侧是万春亭.后三宫的东西两边,有多组布局繁复的小建筑,这就是紫禁城的东西十二宫.它们依旧沿袭了外朝建筑的东西对称布局,但却是以传统的四合院风格为主.每个院落各成一体,分别住着皇帝的众多嫔妃.后三宫的西侧为养心殿.清康熙帝驾崩后,继位的雍正将寝宫从乾清宫移到养心殿.其后从乾隆至宣统几个皇帝都在这里居住和处理国家政务.这里也是年轻的溥仪皇帝退位后选定的居所.紫禁城的城墙每个角上都建有角楼.在这些角楼的设计中,数字九仍独受青睐.每个角楼都是九梁十八柱,三重檐,七十二脊,屋顶正中都有鎏金尖顶.神武门是紫禁城的北门.出了这道门就是景山(亦称煤山).这座人造山,是紫禁城的屏障.明代最后一位皇帝崇祯,就是在这里走投无路,自杀身亡.听说,从景山上能看到紫禁城的全景,可惜我只能下次再去瞧瞧了.故宫其实是5点才结束参观,但是从4点多开始,陆陆续续的就有地方开始关闭了.我只是粗略的浏览了一下故宫博物院.故宫博物院是我国最大的一座综合性博物馆,它是在明清两代皇宫及其收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所展示的明清宫廷历史.宫殿建筑以及大量的难得一见的古代艺术品收藏,都是世界上其他博物馆所无法企及的.从神武门出来,感觉又回到了现代,望着夕阳下被护城河包围着的紫禁城,觉得无比的感慨,想象着在里面有多少勾心斗角,多少的眼泪,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发生过,不过已成历史了!而我这种粗枝大叶的介绍,恐怕也只能道出它的九牛一毛.故宫观后感3纪录片《故宫》分为十二集,这次我们看了第三集《礼仪天下》和第四集《指点江山》.虽没有全部欣赏完这部巨制,但也能从中看出该片的电视工作者们的用心.他们将故宫的人文底蕴展现在我们面前.影片中,一座座辉煌的宫殿,雄伟的中远景拍摄.故宫,这座集合了无数工匠心血的建筑群展示在我们面前.故宫,这座带着时间的洗礼和历史的沉淀的建筑,在我们面前散发着它独特的光辉,而《故宫》这部纪录片就成为其展现其光辉的载体.《礼仪天下》向我们展示了中国五千年的礼仪制度.说到礼仪,不能不提到宫服的穿戴.宫服的穿戴一般与祭祀有关,祭祀被喻为与上天对话,所以礼仪必须规矩.祭天穿蓝官服,祭地穿黄官袍,祭日穿红官袍,祭月穿月白色官袍.祭祀也分大祭,中祭,小祭.大祭由皇帝执行,小祭由官员执行,但是中祭有时皇帝执行,有时由官员执行.紫禁城是个封建等级极度森严的象征,在里面发生礼仪之争是在所难免的.这部片子向我们完整的展示了明清时期的礼仪制度,而其中的一些情景再现令我们印象深刻.《故宫》采用了国际先进的动画技术和电影的多种拍摄手法.在《故宫》中,电脑特技给我们展示了一幅故宫的场景:从前门外,快速地向北移动,经过天安门,沿着故宫的轴心穿过了整个紫禁城,然后镜头上移,展现了故宫的全景,或者倒过来走位,这样的空间感的突破无疑更加立体和真实地展现了故宫的全貌.《故宫》这部纪录片为我们了解中华民族建筑史上的一个瑰宝提供了很多资料,这种纪录片应该普及下去,让我们对先人留下来的文化瑰宝有更多的了解.故宫观后感4皇室家园,是震撼,是成就.挥手下去将拥有整片江山.它是权利的展现地故宫畅游北京的第一天,我们来到了经过万年风沙的故宫.我对妈妈开玩笑,〝妈妈,你到娘家了.〞我忘记了比赛的悲伤,忘记了那个凋零的世界..我踏进了故宫……进了故宫,首先是午门,中间的那个〝大洞〞是皇帝的〝私家房门〞好大的气派,从午门仰望太和殿,成为整个皇宫的大山,我进去看了看.那把龙椅在大厅中间,那把龙椅有点像一副画,既展现了几代皇帝的豪气,也让我隐约看见后宫的妃子们的明争暗斗,就是让将自己的孩子捧上这万人之上的皇位.走走,就到了后宫,这曾经有几千位妃子在这住过,我欣赏慈禧,她的人.但我恨她,因为他将中国从豪牛变成了雌鸡,我特意来到储秀宫,看看他在当贵人的住所.一间窄小的门,当我走进去竟是一间无数个四合院和成的大庭院,我不由的赞叹一个贵人住的地方竟比的上皇后住的坤宁宫.这次书法游,来到故宫的主要就是去石鼓馆,我进了石鼓馆看见了威武老师口下说出的那几个有惊险刺激历程的石鼓,看完了十个石鼓,我的心中起了责任,保护中国遗产.故宫游快结束了,我想去看看珍妃井,因为珍妃是我认为的英雄,即使她没有上过战场,也没有青史留名,但她坚贞不屈的精神将我拉近了一个年轻的梦,她的死和慈禧有的密切关系,她是慈禧的眼中钉,可是她在那坚定的话语中,看出她是一个英雄,因为她已经打入冷宫数年……离开了故宫,回想各各宫殿,豪情,美貌……..让我不由赞叹,一个中华文明的创始,世界的观点,我想将这一点发表给全世界,中国是有文明历程的!故宫观后感5都说〝摸摸北京城的砖,死了也不冤〞,这句话都说明了我们国家首都北京城的无论从历史文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是在国内数一数二的,大家都想到北京城,去看一看当地的文化,看一看5000年的中华文明,我也很有荣幸,今年爸爸妈妈带我去了一趟北京.说到北京内心总对北京有一种神秘感,因为一想到北京就会想到当年曾经居住过许许多多的皇帝,就给故宫,北京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我和爸爸妈妈驱车来到北京,来到的第1站,那一定是北京的天安门了,以前在电视机中看到天安门非常的宏伟壮丽,但是远不及亲身来到天安门前看到的那种宏伟磅礴,红色的城墙,金光闪闪的琉璃瓦,天安门前飘扬的五星红旗,我的眼睛已经看不过来这些景象了,恨不得一眼能够把它们全部看尽,但是这里的气氛,这里的氛围是我所不能够想到的.转完了天安门我们就来到了曾经皇帝居住的地方——故宫.我们从故宫的午门进去,一进去就瞬间感受到了当年皇帝从这里是不是也曾经像我一样路过呢?走过午门面前是一座高大的宫殿,我已经记不清这个宫殿叫什么名字了,给我留下的感觉就是非常的宏伟,非常的气势庞大,仿佛它能够装下一切,装下我们上下五千年的文明,装下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紧接着再往后编传就是有各种殿,还有一些后宫王妃的寝室,最让我感兴趣的就是曾经皇室所用过的一些物品包括一些字画,这些物品瞬间把我的记忆仿佛一下子带进了那个皇帝的年代.在故宫中转了许久,也曾经想过曾经古代的人民不仅是智慧高,而且执行力强,他们当时没有像我们现在这样优越的条件,没有现在先进的技术,可是他们对于故宫的建筑,对于故宫的建设却是非常好的,可能我们现在后人拥有现在的高科技技术也不能建得这样完美吧.传完了故宫,我们紧接着又去了天坛,地坛,八达岭,铜锣古巷等等,北京城内比较有文化的一些地方.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我们很快就结束了我们的北京之游,但是这一次的北京之旅收获颇多,让我全身心的体验到了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悠久历史,也让我感受到了华夏民族古风古色的传统建筑,这一切都来之不易,我们应该珍惜当下的生活.期待着下一次的到来.故宫观后感精选合集5篇700字。
《故宫》观后感

《故宫》观后感《故宫》观后感(精选14篇)《故宫》观后感1养心殿是故宫里我最感兴趣的一座宫殿,因为相比中轴线白玉台上宫殿的大气磅礴,以及后宫宫殿群的神秘幽禁,养心殿更加朴素踏实,有更多生活的痕迹。
这次能够勘测重修,一方面显示出养心殿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养心殿的现状亟待修整。
很期待4、5年后焕然一新的养心殿。
到那时,无论是在线的资料还是身临其境,养心殿都将会以一个崭新的面貌呈现在眼前。
至于影片本身,短短的三十多分钟更像是在平实交代殿中文物如何拆除转运,好像是一部介绍故宫博物院工作的广告片。
但是故宫本身是一座神奇的城,宫墙里的时间都躲进了梁柱砖缝里,好似冬眠。
宫城里就算每天游人如织,也依然难以打破玻璃窗里面凝滞的时间。
在养心殿里,百年来积攒的浮尘也是文物。
这是玩笑,但也隐隐透露着对这一伟大空间的感慨。
百年来的养心殿,更像是一个巨大的时间胶囊,安静保存着里面的物品器具,乃至于空气光线。
这次殿中一应物品器具都搬离转运,养心殿终于迎来了一次痛快的深呼吸。
作为一座古老而重要的建筑,这何其幸运。
而我们有幸能窥见这一珍贵的瞬间,亦何其幸运。
《故宫》观后感2一如央视以往的纪录片水平,低沉磁性的旁白把故事唠成家常,镜头远远的扬起下落,旁人眼里不平凡的工作也朝九晚五的平凡如你我。
喜欢里面一个个鲜活的人物,精密却谦逊的钟表组,富于想象灵活的瓷器组,如织女一般的编织组,或是无处不在的木器组,无论是得心应手、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们,还是兢兢业业、诚恳努力的徒弟们,故宫的某些宫殿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习惯骑着自行车穿梭来往,他们敲打出墙的一枝红杏共享着脚下皇城土地孕育的硕果,他们把生活过的很慢,似乎与北京这座快节奏的都市格格不入,但他们却都享受着这种慢工出细活的致密感。
他们在故宫修文物,缝缝补补的是历史的足迹,敲敲打打的是生命的延续,延延绵绵一代代传承的是工匠之魂。
令人艳羡的工作地点,考验耐心的工作内容,没有简单是不简单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故宫》纪录片观后感
提起故宫,我们就会想到深红色的宫墙、金黄色的琉璃瓦和极富中国特色的飞檐,可以说是雕梁画栋,梁柱涂金。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故宫》纪录片观后感,欢迎参考,希望帮助到您!
《故宫》纪录片观后感【1】北京有一座城中之城,这就是举世闻名的紫禁城,现在人们叫它故宫。
故宫是明、清两代皇帝居住的地方,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有五百多年历史。
今年暑假,我有幸参观了这座气势宏大的古代建筑。
从酒店出发经过了几十分钟的颠簸,我们终于来到了故宫。
抬头一看,呵!那高高的城墙把故宫紧紧围住,为这座雍容华贵的宫殿增添了几分别致。
那朱红的大门,以及大门两旁的石狮子,显得那么古香古色,我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
御花园里,古柏参天,每一棵都长得十分茂盛。
各式各样的怪石异花坐落在园内。
亭台楼阁,池馆水榭,映在青松翠柏之中;假山怪石,花坛盆景、藤萝翠竹,点缀其间。
我这儿摸摸,那儿瞧瞧,看得不亦乐乎。
走进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围屏,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一条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上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的大圆珠,建在高
约五米的汉白玉台基上,上挂”光明正大”匾。
前后各有三座石阶,衬托以海浪和流云的”御路”.其图雕刻活灵活现,足以反映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智慧与精湛的工艺,阅览之后不得不让人为之惊叹,赞不绝口。
太和殿是故宫最大的一座宫殿,又称为”金銮殿”这座大殿在阳光下金碧辉煌,是故宫最壮观的建筑,也是中国最大的木构宫殿。
走出太和殿,走过中和殿、保和殿和乾清门,就来到乾清宫。
这是皇帝的寝宫,是皇帝休息的地方。
乾清宫既然是皇帝住的地方,就一定不会比其它的宫殿差了。
乾清宫是故宫内廷正殿,内廷后三宫之一。
乾清宫为黄琉璃瓦殿顶,坐落在单层汉白玉石台基之上。
殿内也铺满了金砖,让殿内显得更加金碧辉煌。
在殿内的正中央,有一个金色的宝座,宝座后面有屏,而在屏的两边,设有两根粗粗的金柱。
古代的劳动人民的智慧也不低,宝座两头还有暖阁。
乾清宫的确很酷吧?
再往前走,就来到了御花园。
园内建筑多数倚靠着围墙,只有少数精美造型的亭台搭建在园中。
其古柏藤萝,皆数百年物,将花园点缀得情趣盎然。
各色的石子铺在地上,拼成了900多幅不同的图案,沿路欣赏,趣味无穷。
在古代,这里是帝王后妃休息散心的地方,老百姓不得踏入半步,所以,在古代老百姓眼中,这里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紫禁城”.御花园以它古木繁花、亭
台楼阁、嶙峋山石……的美丽而闻名。
故宫还有许多许多的宫殿阁楼,如:储秀宫,咸福宫,永寿宫,钟粹宫,千秋亭,万春亭。
走进故宫,你就已经置身于她最宏伟,最重要的展示品——紫禁城宫殿群中。
故宫博物院已经打开了尘封已久的门窗,让我们来观看她壮丽的色彩,来倾听紫禁城的声音,来呼吸历史的气息,来感知中华文化!
《故宫》纪录片观后感【2】今年选上了文物收藏与鉴赏的选修课,临近考试老师要求写一篇观后感。
刚好碰上了北京故宫博物院在办一个高校巡展的紫禁城图片展,更巧的是,刚好这个活动这几周在法大的图书馆开展,所以就选择了故宫这个话题。
关于故宫,我也是今年来北京上学才和朋友一起去到故宫游玩的,而且只去过一次,但我想,我以后可能不会再去了吧,一个是人多,另一个是因为虽然故宫的建筑确实雄伟壮观,但是宝物却没有我想象中那么美好。
看完老师课上给我们放映的台北故宫的纪录片,我想起来之前在媒体上看到的人们对于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的比较:”台北有文物没有故宫,北京有故宫没有文物”,”论数量是北京故宫多,轮质量则台北故宫更胜一筹”,当然,对于此,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也曾出来澄清:许多人对于北京故宫的文物藏品
状况还不了解,对于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的文物馆藏情况有误解。
但是我今天所要表达的,是我个人的一些感想,不求对错,只是想表述一下我看完北京故宫的感想罢了。
我是在五一的时候去的故宫,所以人很多,因此我也没把整个故宫逛完,大概逛了三分之一。
对于故宫的建筑,我想,去过的人都不免感叹它们的富丽和恢弘,无论是前朝的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还是内廷的三宫六院,无一不庄严雄伟堂皇。
由于中国封建传统社会的等级制度,故宫在建设上为了符合这种制度,左右对称,规划严整,三大殿﹑后三宫和御花园正好坐落于一条南北走向的中轴线上,其他建筑向两边展开。
在色彩上,各大殿主要采用象征皇家的黄色。
而对于装饰物呢,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太和殿门口象征皇权的嘉量﹑日晷和象征江山万代的铜龟﹑寿鹤。
我和朋友看到那个日晷还想去看看能不能看出时间呢,只是那个日晷可能年久了,连针都没有,而且上面写的代表数字的文字我们也看不懂,所以只能继续游览了。
由于是五一,游人较多,所以我和朋友游玩的时候尽量走侧门,而不是一大堆游客挤在一块的正面,除非确实正面有什么重要的景点需要看,我们为了看一下太和殿的内景就和游人一起挤过。
这样,我们从午门进去,经过三大殿的左右翼门,来到了乾清门,但是我们没有继续往前进,而是转向了右边进发,因为那
里有着我们来故宫主要想看的宝物所在地,珍宝馆和钟表馆。
关于这个过程,中间也出现了一些轶事,例如,我们在一些大殿门口看到了两口大缸,一开始都不知道这些缸干吗用的,有的说用来种花草的,有的说用来养鱼的等等。
后来有一个导游在旁边介绍我们听到才明了,原来是用来灭火的,而且话说这些缸原来外面都是镀着黄金的,外国侵略者入侵故宫的时候用刺刀把那些个黄金都刮下来了,那些水缸表面的刮痕有的还历历在目呢!哎,连水缸外表的黄金都被刮了,更不用说那些个珍贵的国宝级文物了,都一一漂泊西洋了。
另一件轶事是之后发生的,我们在欣赏皇室用餐的餐具时,一张桌上面摆了好几十个碗,我就郁闷了,难道这是一个人的餐具,那可了不得了,那整个皇室得用多少金餐具啊!
来北京故宫就不能不去珍宝馆和钟表馆,我们先去的珍宝馆。
珍宝馆分设于养性殿
第一室
、乐寿堂
第二室
、颐和轩
第三室。
主要是清宫收藏的金银玉翠、奇珍异宝制成的礼器、祭
器、冠服、装饰品、生活用品以及宫室内的陈设品。
我们来到了第一室,各色的紫檀镶金餐具,以及大小不一的如意,最让我感兴趣的是一个白玉执壶,那白玉纯白无暇,让人看了就爱不释手,只可惜不能够触碰。
看完第一室,我们不是来到第二室,而是先去到旁边的石鼓馆,可能是我们对于石鼓不感兴趣吧,就走马观花看了一眼,但是墙上的拓本还是让我们赞叹不已。
然后我们就来到了第二室,第二室是我们在故宫里逗留最久的地方,无论是佛珠上镶着的珍珠﹑钻石﹑猫眼,还是红蓝宝石,都熠熠生辉,很是夺人眼目,最让我们赞叹不已的,是那凤冠。
最后我们来到了第三室,也看到了一些不错的收藏。
看完了珍宝馆,我们在外面的长椅上歇息了一会,吃了点东西,然后就直奔钟表馆。
钟表馆没有珍宝馆那么多室,就一个宫室中陈列着各式各样的钟表,到处都是钟表,花盆上镶着,镜子上也嵌着,一一映入眼帘,陈列室中间还矗立着一座钟楼,两层高,我看到各个钟表的产地不少是清末的广州,亦很欣慰。
这些钟表中我最喜欢那个法国制造的嵌料石六角星式表,正面边沿镶有相间排列的白、绿两色料石,煞是好看。
这之后,我们又看了后宫以及御花园,然后就回校了。
故宫最在我意料之外的就是御花园,我原本以为御花园应该很大很大,但是现实看到的御花园却很小,当然,它的面积不小,只是
相比我想象中的皇家园林要小得多了。
关于北京故宫的宝物,它的数量我没有什么说的,珍宝馆,钟表馆,石鼓馆,文房四宝馆,玩物馆等,这些馆的宝物集中起来也不少。
但是,由于老蒋当初把故宫国宝级的文物都带到台湾去了,再加上文革破四旧期间丢失和毁坏了不少的古书古画和玉石珍器,所以,北京故宫稍微珍贵的宝物除了镇馆之宝《清明上河图》和三希中的二希《伯远贴》﹑《中秋贴》,还有一些稍微珍贵的,其他的没法和台北故宫博物院比,更不要说和大英博物馆中收藏的中国文物比了。
虽然我没有去过台北故宫,但是在网上看到过台北故宫收藏的一些文物,真的很美,例如翡翠白菜,东坡肉,汝窑的天青水仙盆,以及毛公鼎,散氏盘和可爱的婴儿枕等。
所以,个人觉得北京故宫建筑富丽堂皇,庄严恢弘,但是收藏的宝物质量上不及台北故宫,但这也是我个人感想罢了,另外,我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去台北故宫亲眼看看我心目中美好的文物!
[《故宫》纪录片观后感]相关文章:
1.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1000字
2.有关《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
3.纪录片《镜子》观后感
4.茶文化纪录片的观后感
5.纪录片镜子观后感
6.纪录片《筑梦中国》观后感
7.电视问政观后感
8.观后感标题格式
9.《过年》观后感
10.龙猫电影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