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土地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与资源保护
土地利用规划与资源保护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要素之一,它不仅是农业生产的根本条件,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资源。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土地利用规划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手段。
本文将从土地利用规划与资源保护两个方面来探讨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
一、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性土地利用规划是指对一个区域的土地及其利用方式进行全面系统规划,以达到最优化的土地利用。
土地利用规划的出现,是为了解决土地利用不合理的问题。
未规划的土地利用会导致各种问题的产生,如城市化迅速,农村土地的大规模流转等。
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造成了固定资产的浪费,也严重影响了土地资源的流转效率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
土地利用规划重在规划土地的类型、规模、结构和布局,包括城市扩大区域、城市绿地、农业用地、工业用地、交通用地、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等。
规划土地利用方案,可以更好地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确保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同时,土地利用规划也是建立良好城市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
二、如何科学规划土地利用土地利用规划必须保证科学性和合理性,避免过于片面和模式化的利用方式,切实考虑到在经济利益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土地利用规划的制定。
1.注重综合分析和规划布局土地利用规划不是简单的加区块、拼图的绘图和分配过程。
规划的制定必须注重综合分析,分别列出具体的目标和技术指标,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专项规划等多层次的规划布局。
必须从区域的发展态势、区域之间的联系和内部结构、经济、环境、社会等方面进行科学的分析,从而科学地确定土地利用方案。
2.注重生态优先原则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土地资源被过度开发和滥用,甚至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现象。
因此,在土地利用规划中,需要突出生态优先原则。
在开发利用土地的同时,要依据生态规律,科学规划,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实现生态补偿机制和经济利益的有机结合并确保可持续发展。
了解人类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措施和方法
了解人类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措施和方法人类是地球上最具智慧的生物之一,我们依赖土地资源来维持生存和发展。
然而,长期以来的不合理利用和过度开发导致了土地资源的持续退化和环境问题的加剧。
面对这一现状,我们需要深入了解人类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措施和方法,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
一、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
人类通过种植农作物、养殖家禽家畜等方式利用土地资源满足食物需求。
此外,建设住房、办公场所、工业园区等基础设施也需要大量土地资源。
因此,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1. 高效耕作技术的应用:采用现代农业技术,如精细化管理、无人驾驶农机等,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减少土地面积的占用。
2. 城市土地的可持续利用:通过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评估等手段,合理规划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少土地浪费。
3. 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高附加值产业,减少传统的资源密集型行业,以减少对土地资源的需求。
二、土地资源的保护措施和方法土地资源的保护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土地资源保护措施和方法:1. 强化法律法规的制定与执行:建立和完善土地资源保护法规体系,加强对违法破坏土地的打击力度,保护土地资源的合法权益。
2.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通过改善土地的质量、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和浪费。
比如,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合理施肥等措施,提高农田利用效率。
3. 推行生态保护和修复:积极开展荒漠化、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加强植被恢复工作,提高土地的生态功能。
4. 加强土地利用评价与监测:建立土地利用评价和监测体系,及时了解土地资源利用情况,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5. 科学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要在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时,科学规划和选择土地用途,并采取合理的利用方式,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三、人类对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的重要性人类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是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的基础。
2024土地资源保护及开发的措施方案
2024土地资源保护及开发的措施方案一、引导和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1. 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确保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益最大化。
通过引导农村土地向城镇化发展转变,确保城市用地的合理配置,充分发挥土地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 加强土地整治工作,改善土地利用结构。
对农产品生产基地、生态保护区、水源地等重要区域进行整治,确保土地的质量和功能得到有效保护和提升。
3. 促进农村土地流转,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鼓励农民通过流转、合作等方式,扩大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和农业产出。
二、加强土地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治理1. 健全土地保护法律法规,加强土地资源的管理和监管。
建立健全土地资源登记和监测体系,加强对土地违法行为的打击和惩罚力度,保障土地资源的合法和可持续利用。
2. 遵循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则,加强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
通过植树造林、湿地恢复、河流治理等措施,加强对土地生态系统的修复和保护,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和持续发展。
3. 强化土地生态保护意识,加强对土地生态系统的科学研究。
加大对生态环境的监测和评估力度,提高对土地资源和生态系统的认识和理解,为土地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三、推动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循环经济发展1. 建设循环农业和循环工业示范区,推动农业和工业的资源循环利用。
加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环境治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和资源利用率,推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
2. 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管理,提高农田灌溉水利用效率。
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加强农田土壤保水保肥措施,提高农田水肥利用率,减少水资源浪费。
四、推进土地信息化建设和智慧农业发展1. 建立土地资源信息数据库,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全面共享和高效利用。
加强土地调查和监测,提高土地信息的质量和准确性,为土地利用规划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 推广农业物联网技术,提高农业生产和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现农业信息化管理和精细化农业生产,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023年国家土地利用计划
2023年国家土地利用计划2023年国家土地利用计划引言:2023年国家土地利用计划是中国政府为了合理规划和管理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而制定的一项重要计划。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2023年国家土地利用计划的主要内容。
一、粮食安全保障粮食安全是国家的战略需求,也是人民的基本需求。
2023年国家土地利用计划将优先保障耕地资源,着力提高耕地质量和产量。
通过推广高效农业技术和设施农业,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增产增效。
同时,将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培育和推广高产优质农作物品种,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在土地利用规划中,将重点保护和发展重要粮食产区,推动粮食生产地区特色农业的发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二、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是2023年国家土地利用计划的核心任务之一。
在土地利用规划中,要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量,优先利用闲置土地和城市内部的空地进行建设,减少对耕地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同时,推行节约集约土地利用,鼓励城市绿化和建设生态园区,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改造,提高农田水资源利用效率。
加大对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力度,修复退化和破坏的生态系统,提升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服务功能。
三、城乡一体化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向。
2023年国家土地利用计划将统筹城乡土地利用,加强城乡规划和建设的协同。
提倡新型城镇化发展,重点支持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的发展,引导人口和产业合理流动,减少城市空地闲置现象。
加强农村土地整治,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
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平衡。
结论:2023年国家土地利用计划是一个全面规划和管理土地资源的重要举措,目的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和城乡发展一体化。
通过优先保护农田、发展高效农业,控制建设用地总量、保护生态环境,以及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将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人民的持续福祉。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与开发控制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与开发控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土地的利用规划和开发控制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城市土地的合理利用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与开发控制的相关问题,包括土地利用规划的意义、土地利用规划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开发控制的重要性和实施策略。
一、土地利用规划的意义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是指对城市土地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和利用的计划。
它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城市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保障城市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需求。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可以有效避免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城市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土地利用规划的原则和方法1. 合理性原则:土地利用规划应基于城市的发展需求和土地资源的实际情况,科学确定土地的功能和用途,确保土地利用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2. 综合性原则:土地利用规划应综合考虑城市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实现土地利用的多元化和综合化。
3. 公平性原则:土地利用规划应公平合理,兼顾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避免土地资源的过度集中和利益的不平衡分配。
4. 可行性原则:土地利用规划应具备可行性,考虑到技术、经济和管理等方面的因素,确保规划的实施和效果。
土地利用规划的方法主要包括:土地调查与评价、规划编制与评审、规划实施与监测等。
通过对土地资源的调查和评价,可以了解土地的质量和潜力,为规划编制提供依据。
规划编制过程中,应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规划实施过程中,应加强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和完善规划。
三、开发控制的重要性城市土地的开发控制是指对土地开发和利用行为进行管理和监督的过程。
它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土地资源,维护城市的生态环境,避免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过度开发。
开发控制可以有效遏制城市的无序扩张和土地的过度开发,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开发控制的实施策略主要包括: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完善土地使用权制度、加强土地管理和监督、推动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等。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是指中国政府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可持续发展要求,制定的关于国土全面利用、空间布局、土地整治和保护、资源节约利用等方面的重大制度安排。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我国土地空间规划的总纲,对长期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性意义。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包含四个主要部分:规划背景和基本情况,总体发展思路,空间布局和保障措施。
规划背景和基本情况是关键的部分,因为它向我们介绍了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完整的背景与基本情况。
该部分包括了国土空间规划基本原则,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任务,优先考虑的发展方向及其实现的基本原则,全国土地利用状况及其对国家发展的影响等重要信息。
在该部分中,我们可以看到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制定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它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总体发展思路是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的核心部分。
该部分介绍了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本思路,即按照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生态环境保护需要和国家安全需要,合理布局、优化结构、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在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该部分详细阐述了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求在“保护优先、节约集约、科学布局、可持续利用”原则的基础上,优先发展高效农业、高水平智力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服务业、高新技术等产业,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产城融合、区域协调发展和社会公益事业发展。
空间布局是该纲要的另一个重要部分。
在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中,空间布局是基于综合评估国土空间资源承载能力、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生态环境保护需要的基础上,设计出来的一套建设规划系统。
该部分详细阐述了各类空间利用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并在跨省份、市镇和区域进行了详尽的解析。
根据此部分的安排,我们可以看到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于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构建现代化城市体系和促进国土空间集约化等方面有着重要的规划性指导意义。
2024年土地资源保护及开发的措施方案
2024年土地资源保护及开发的措施方案一、前言土地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保护和开发土地资源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我国土地资源保护和开发工作将进一步加强,旨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本方案将从土地资源保护和土地资源开发两方面提出一系列措施,以期为2024年土地资源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参考。
二、土地资源保护措施1.加强土地资源调查和评价加强土地资源调查与监测工作,建立完善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体系。
加强土地资源的评价工作,核实土地资源利用情况,为土地资源保护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2.制定土地资源保护规划全面编制土地资源保护规划,明确土地利用总体布局和重点区域的保护措施。
加强耕地保护,实施“减量增质”、“精准施策”等措施,确保耕地面积稳定和优质农田保护。
3.严格土地利用准入制度严格落实土地利用准入制度,加强土地使用计划的编制和审批,确保土地利用规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加强对土地违法行为的查处和惩处,确保土地资源的合法利用。
4.加大土地环境保护力度加强土地环境监测,建立健全土壤环境质量评估体系,加强对土壤污染的治理与修复工作。
加强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的管理,推动绿色农业发展,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5.推进土地资源整治行动加强农村土地整治行动,规范土地承包经营关系,推动土地集约利用和规模经营。
加强城市土地整治,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推动城市更新和土地复垦工作。
三、土地资源开发措施1.推进土地集约利用和节约用地加大土地节约用地力度,推行产业集聚和空间整合,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推进城市化进程,以集约化的方式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
2.促进农田水利建设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提高农田灌溉设施的水平和效率。
加强农田水利管理,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田水资源利用效益。
3.加强农村土地规模经营推进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加强农业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
鼓励农民参与土地托管、流转、股份合作等形式,提高农田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完整word版)《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目录前言第一章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第一节土地利用现状第二节机遇与挑战第二章指导原则与目标任务第一节指导原则第二节规划目标第三节主要任务第三章保护和合理利用农用地第一节严格控制耕地流失第二节加大补充耕地力度第三节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第四节强化耕地质量建设第五节统筹安排其他农用地第四章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第一节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第二节优化配置城镇工矿用地第三节整合规范农村建设用地第四节保障必要基础设施用地第五节加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第五章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第一节加强基础性生态用地保护第二节加大土地生态环境整治力度第三节因地制宜改善土地生态环境第六章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第一节明确区域土地利用方向第二节实施差别化的区域土地利用政策第三节加强省级土地利用调控第七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第一节加强规划对土地利用的整体控制第二节健全规划实施管理制度第三节完善规划实施的利益调节机制第四节加强规划实施的基础建设第五节推进规划民主决策附表1: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附表2:建设用地指标附表3:园地指标附表4:林地指标附表5:牧草地指标附表6:近期新增建设用地及补充耕地指标前言为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更好地统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土地利用的方针、政策,在《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1997-2010年)》基础上,制定《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
《纲要》主要阐明规划期内国家土地利用战略,明确政府土地利用管理的主要目标、任务和政策,引导全社会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实行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宏观调控和土地用途管制、规划城乡建设和各项建设的重要依据。
《纲要》以2005年为基期,以2020年为规划期末年。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规划层次:全国 省级 地(市)级 县(市)级
编制工作:
四个阶段
前期工作阶段 规划大纲阶段 规划成果阶段 审查报批阶段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成果
一、图件成果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2.土地利用现状图 3.土地适宜性评价图
二、规划文件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说明
建设用地
农用地与其他土地 耕地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地类和现状地类的关系: 以颜色表达规划地类;以符号表达现状用途。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基本农田保护区 一般农地区 城镇村建设用地区
允许建设区 有条件建设区 独立工矿区 风景旅游用地区 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 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区 林业发展区 牧业发展区 土地利用现状 区域基础设施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概念要点
①一定的规划区域:国家、省、地市、县、乡镇 五级行政区域
②实质:对有限的土地资源国民经济部门间的合 理配置,既定量、保质、定位、规定用途
③核心内容: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 ④土地资源配置 ⑤土地利用结构 ⑥是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所做的
全面安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特点
三、规划附件 1.专题研究报告
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 需求量预测、土地的生产潜力研究、土地利用总体 规划与城镇规划协调情况报告等。 2. 总结报告 包括工作总结报告和技术报告。 3. 基础资料和图件等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图件表达
1.了解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的内容 规划图是以现状图为工作底图制作的。 规划图3类主要要素: • ——现状要素内容(线状地物、行政界线、注记符号) • ——规划要素内容(基本农田保护区、一般农地区、林 业用地区、牧业用地区、独立工矿用地规划区等 ) • ——辅助要素(表、图名、地理位置示意图、图例、指 北针、编制单位、日期等)
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土地资源是一个国家的宝贵财富,是生命之源,也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土地的保护与开发是一个长期复杂而又重要的问题。
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之道。
一、土地资源的保护1、建立土地利用与保护的法律体系首先,建立土地利用与保护的法律体系是保护土地资源的基础。
在法律制度上,应该建立健全的土地利用与保护法律法规,制定详细的土地利用规划,加强对土地开发的管理,尤其是对开发活动的审批和监督。
2、加强土地资源的监测和评估其次,加强土地资源的监测和评估也是保护土地资源的重要手段。
在进行土地开发时,要先进行土地资源评估,确定土地的质量、用途和开发强度,避免对土地资源的过度利用和破坏。
3、合理调整地力平衡除此之外,还要采取措施调整土地的地力平衡,保证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对于过度開采和极端荒漠化土地,则应该组织恢复治理。
二、土地资源的开发1、加强土地资源的利用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需要加强对土地资源的利用。
可以通过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开发农业、林业、渔业等方面的产业,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土地资源的产值。
2、推动城市化进程除了农业、林业、渔业等产业以外,还应该推动城市化进程,将城市建设与土地资源的开发相结合,建设更加美丽、宜居的城市。
在城市的规划和设计上,应该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土地资源的节约利用。
3、发展旅游业最后,发展旅游业也是土地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
中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通过旅游业的开发,可以为地方经济带来丰厚的利益,同时也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综上所述,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在保护土地资源方面,要建立土地利用与保护的法律体系,加强土地资源的监测和评估,合理调整地力平衡;在土地资源的开发方面,则需要加强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推动城市化进程,发展旅游业等。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与保护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与保护农村土地是国家和农民的重要财富,也是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基础。
为了合理利用农村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农村土地利用规划与保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农村土地利用规划与保护。
1. 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与问题农村土地利用现状包括农田、林地、草地、水域等利用情况。
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一些农村土地资源遭到过度开发或破坏。
例如,一些农田被非法占用用于非农用途,造成农地减少,影响粮食安全。
此外,过度开垦林地和草地,短期内获得经济效益,但长期来看却损害了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因此,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遏制农村土地过度开发与破坏。
2.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意义与目标农村土地利用规划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其主要意义在于协调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关系,促进农村全面发展。
土地利用规划能够指导土地开发和利用,合理布局农业、工矿、交通、生活等用地,确保农村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其目标包括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对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3.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原则与方法制定农村土地利用规划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
首先,坚持科学规划、集约利用的原则,合理安排各类用地功能和利用强度。
其次,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优先保护好生态脆弱区域和重要生态功能区。
同时,注重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确保农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在方法上,可以采用科学技术手段,综合考虑土地利用、生态、经济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和分析。
4. 农村土地保护的措施与政策为了保护农村土地资源,相关部门应出台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
一方面,加大土地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行力度,加强农地管理,加强对非法占地和超标建设的打击力度。
另一方面,采取生态修复与补偿措施,恢复破坏的农田、林地和草地。
同时,加强对农村土地利用的监管,建立健全的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违法用地行为。
5. 农村土地规划与农户利益的平衡农村土地规划需要兼顾国家和农户的利益,实现平衡发展。
农村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农村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农村土地资源是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保护和合理利用农村土地资源对于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两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提出相应的措施与建议。
一、农村土地资源的保护农村土地资源的保护包括保护农田、森林、水资源、草地和生态环境等方面。
1. 农田保护农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应加强对农田的保护。
首先,建立健全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划定农田保护区和农田开发区,保障农田的数量和质量。
其次,严格执行农田轮作休耕制度,合理利用休耕期,充分恢复土地的肥力。
同时,加强农田的水土保持工作,加强农田的保护之外,还需要加强对土壤和水资源的保护,防止污染。
2. 森林资源保护森林是农村重要的生态和经济资源,应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
首先,加强对森林的合理规划和管理,划定森林保护区和林业开发区,并加强对林业开发的监管。
其次,加强森林的防火工作,降低森林火灾的风险,保护森林生态环境。
同时,加强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防止非法猎捕和盗伐。
3. 水资源保护水资源是农村生产和生活的重要基础,应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
首先,加强对水源地的保护,防止水源地的污染和破坏。
其次,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推行可持续的水资源管理措施。
同时,加强对水生态环境的保护,减少水生态系统的破坏。
4. 草地资源保护草地是农村重要的畜牧业生态和经济资源,应加强对草地资源的保护。
首先,加强对草地的合理规划和管理,划定草地保护区和草地开发区。
其次,加强对草地的管理和利用,推行旋转放牧和畜禽养殖的有机结合,减少过度放牧和过度捕捞的现象。
同时,加强对植被的保护,防止植被的退化和沙化。
5. 生态环境保护农村土地资源的保护还需要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首先,加强对环境污染的防治,严禁非法排放和倾倒污染物。
其次,加强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推行生态补偿机制,鼓励农民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
二、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包括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旅游等方面。
土地资源保护及开发的措施方案
土地资源保护及开发的措施方案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在可持续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提出一些针对土地资源保护及开发的措施方案,包括土地保护的政策措施、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节约和有效利用土地资源等方面。
一、土地保护的政策措施1. 加强土地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
建立健全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和管理权的法律制度,明确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原则,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监管和执法力度。
2. 实施土地开发和利用的准入制度。
严格控制对耕地、重要生态功能区和水源涵养地的开发,限制对矿产资源和生态敏感地区的利用,推行土地供给和需求的平衡政策。
3. 加强土地集约利用的政策支持。
鼓励土地集约化开发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益,推广节约型用地模式,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二、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1. 建立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
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合理布局和调整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区域,确保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开发。
2.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加强对耕地保护的管理,推行农田水利建设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鼓励城市建设用地的合理利用和再利用,调整工矿用地布局,减少占用耕地面积。
3. 完善土地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土地使用权的登记和管理制度,加强土地供应和要素市场的建设,完善土地承包经营制度,促进土地资源的流转和集约利用。
三、节约和有效利用土地资源1. 推广循环经济模式。
鼓励循环经济的发展,提倡资源的再利用和回收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排放,实现土地资源和经济的双重效益。
2. 加强土地生态环境保护。
加强对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加大对湿地、森林和水源涵养区的保护力度,提高土地的生态服务功能,维护土地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健康。
3.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加强土地资源的调查和评价,提高土地质量和资源利用率,推行科技创新,提高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
四、加强土地管理和监管1. 建立健全土地管理和监管体系。
加强对土地市场和土地规划的监管,建立土地利用监管机制,实施全过程管理和精细化监管,加强违法用地的查处和治理。
土地开发利用规划
农用地保护政策与措施
严格保护基本农田
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实行特殊保护, 确保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 低。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村集 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与盘活利用政 策,保障农民合法权益。
控制非农建设占用农用地
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的 管控,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农用地, 特别是优质耕地。
水土保持和荒漠化治理举措
推广水土保持技术
积极推广水土保持技术,如梯田建设、植被恢复等,提高土壤保持能力和水源涵养能力。
实施荒漠化治理工程
针对荒漠化地区,实施荒漠化治理工程,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逐步恢 复植被和土壤质量。
加强水土保持和荒漠化治理监管
建立健全水土保持和荒漠化治理监管机制,加强监督检查和评估验收,确保治理成效。
守意识。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5 生态用地保护与恢复治理 策略
生态用地保护红线划定及管控
划定生态用地保护红线
依据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估结果,明确划定禁止开发和限制开发的生态用地范围,并落实到具体地 块。
严格生态用地管控
对划入红线的生态用地实行严格管控,禁止任何形式的开发建设活动,确保生态功能不被破坏。
建立生态用地保护补偿机制
通过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的方式,建立生态用地保护补偿机制,对生态保护做出贡献的地区和个 人给予经济补偿和政策支持。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加大农业科技研发投入,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提高农 业科技贡献率。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培养一支有技术、懂管理、善经营的新型职 业农民队伍,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
土地资源保护及开发的措施方案范文(二篇)
土地资源保护及开发的措施方案范文土地资源是我国珍贵的自然资源之一,对于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问题也日益凸显。
为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资源的使用效率,保护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制定一系列科学的措施方案势在必行。
一、完善土地资源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土地资源管理体制是有效保护土地资源的基础。
首先,加强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工作,建立科学合理的土地立法体系,强化土地使用管理的法治化。
其次,建立健全土地资源管理的机构体系,完善土地资源管理的职责分工和协调机制。
加强土地资源的监测和调查工作,建立土地资源监测与评估体系,实现土地利用的动态监测和评估,及时掌握土地资源的利用情况和变化趋势。
同时,加强对土地资源的执法监管力度,加强对违法用地行为的查处和惩处力度,维护土地资源的合法权益。
二、推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保护土地资源的关键。
首先,建立土地资源的分类和分区管理制度,科学评价土地资源的质量、流动性和社会价值,合理规划土地的使用方式和时空布局。
其次,加强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积极推动农业现代化,加快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提高土地的集约利用水平。
鼓励发展高效农业生产方式,推广先进的粮食播种、灌溉和管理技术,提高粮食产量和耕地利用效益。
同时,加强城市土地的规划和管理,合理控制城市用地规模,优化城市用地结构,推进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
三、加强土地生态环境保护土地生态环境是土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加强土地生态环境保护是保护土地资源的重要内容。
首先,加强对水土流失、土壤污染和农药残留等土地环境问题的治理,加强土地环境监测和评估工作,制定土地环境质量标准,加强土地环境监测和评估工作。
其次,加强对湿地、河流和湖泊等生态环境的保护,建立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政策和措施,提高湿地保护的水平。
土地开发与土地资源保护
土地开发与土地资源保护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急剧增加,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成为了一项紧迫的任务。
然而,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阐述土地开发与土地资源保护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平衡二者的利益。
首先,土地开发对于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
土地作为城市建设的基础,必须充分利用。
城市化的过程中,大量的土地被用于建设住宅、商业和工业区域,为人们提供了生活和就业的场所。
这种土地开发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还改善了人民的生活质量。
然而,过度的土地开发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土地资源是有限的,过度开发会导致自然资源的枯竭。
例如,过度开发农田导致了土壤退化和水资源匮乏,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困难;过度开发森林带来了生态环境的恶化,破坏了生物多样性。
其次,土地开发往往伴随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高楼大厦的建设增加了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对气候变化和空气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
同时,土地开发还会引发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等问题,加剧了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为了解决土地开发与土地资源保护的矛盾,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来平衡二者的利益。
首先,政府应制定严格的土地开发规划和管理政策,引导土地开发朝着可持续利用的方向发展。
例如,限制低效农田的开发,鼓励集约化农业和循环经济的发展。
其次,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确保土地开发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例如,在施工过程中,采用生态复绿技术,恢复植被和水源。
此外,加强土地资源的监测和评估,及时了解土地利用的情况,做出合理决策。
另外,公众的意识和参与也是促进土地开发与土地资源保护平衡的重要因素。
人们应该提高对土地资源的价值和稀缺性的认识,减少浪费和过度消耗。
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引导人们节约用地、绿色消费,培养环保意识。
同时,公众应该积极参与土地规划和决策的过程,发表意见和建议,确保土地利用的公平和合理。
城市土地开发利用计划
城市土地开发利用计划一、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变得尤为重要。
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合理规划和有效利用城市土地资源已成为当前各大城市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现状分析目前,我市土地资源利用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方面,城市建设规划存在滞后性,部分土地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另一方面,城市扩张过快,导致部分农田资源被过度开发,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三、总体目标本次城市土地开发利用计划的总体目标是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为市民提供更优质的生活环境。
四、具体措施1. 建立健全城市土地利用规划针对城市建设规划滞后的问题,我们将加强对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工作,确保规划与城市发展步调一致,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和资源承载力,推动土地资源合理利用。
2. 加强城市更新改造针对老旧城区和棚户区,将加大城市更新改造力度,提高土地资源的再利用率,促进城市空间的合理布局。
3. 促进农村土地集约利用鼓励农村土地的集约化利用,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保障农业生产需求的同时,减少对农田资源的过度开发。
4. 加强生态保护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严格控制土地开发规模,确保城市生态环境的持续健康发展。
五、实施路径1. 健全相关政策法规,明确城市土地利用的管理权限和责任;2. 加强对城市土地开发利用的监督检查,建立健全违规处罚机制;3. 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土地开发利用,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六、预期效果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预计在未来五年内,我市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将得到明显提升,城市空间布局将变得更加合理,生态环境将得到有效保护,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七、结语城市土地开发利用计划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相信在有关部门以及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城市土地资源一定能够实现更加合理的利用,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保护和利用土地资源的措施_土地资源保护及开发的措施方案
保护和利用土地资源的措施_土地资源保护及开发的措施方案一、全县土地资源基本情况二、当前土地资源开发与保护存在的主要矛盾及问题(一)土地资源供需矛盾更趋突出。
正处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建设加速推进的重要时期,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
年初,市局下达我县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仅150亩,而目前我县已签约项目11个,需新增建设用地指标3376 亩,用地供需矛盾突出。
随着国家从严从紧土地宏观调控政策的长期推行,农用地转用指标实行指令性计划严格控制,土地资源供需压力还会进一步增大。
(二)土地资源保护压力日益加大。
国土资源上级主管部门卫片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并逐步推行“一张图管地”,卫片执法范围延伸至矿山用地,这对于贯彻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规范土地管理秩序是一个严峻考验。
同时,农民违法占地、非法转让集体土地现象依然存在,执法力量不足,执法手段偏软,执法难问题仍未有效解决,县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保护形势将更加严峻。
(三)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有待提高。
“”期间,建设用地的大量供给支撑了县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但由于经济结构和产业层次的相对落后,县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仍相对较低,用地粗放浪费现象依然存在,圈而不用、圈而不建、批少占多等现象依然存在,资源节约集约方面还存在很大潜力,通过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三、提高土地效益的措施及对策国土资源部门承担着县“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土地资源保护和保障发展的重要职责。
全县国土资源工作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保障与保护并重,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的原则,切实加强保护耕地,推行节约和集约用地,增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
为切实加强土地资源保护和利用,推行节约集约用地,不断增强土地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能力,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充分挖掘土地潜力,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转变城市建设用地理念,由外延扩展转为内部挖潜,在搞好旧城改造的同时,严格控制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乡村土地资源利用规划方案
乡村土地资源利用规划方案在当前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下,乡村的土地资源利用显得尤为重要。
如何科学合理地规划乡村土地资源利用,成为当前乡村建设发展的重要议题。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深入探讨乡村土地资源利用规划方案。
首先,要充分考虑乡村土地资源的特点。
乡村土地资源与城市有着显著的差异,乡村土地面积广阔,但利用率较低。
因此,在规划乡村土地资源利用时,需充分考虑到土地资源的特点,做到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规划土地的利用方式。
其次,要注重乡村土地资源的保护。
乡村土地资源是乡村居民生活和生产的基础,如果过度开发和过度利用,将会对乡村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在规划乡村土地资源利用时,要注重土地资源的保护,采取措施保护耕地,保护水源地,保护生态环境,以确保乡村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而后,要注重乡村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
乡村土地资源不仅仅包括耕地资源,还包括林地,草地,水域等各种类型的土地资源。
因此,在规划乡村土地资源利用时,应当充分考虑到各类土地资源的特点,做到综合利用,实现土地资源的最大效益。
接着,要注重乡村土地资源的产业发展。
乡村土地资源是乡村产业发展的基础,只有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才能推动乡村产业的发展。
因此,在规划乡村土地资源利用时,要注重土地资源与产业发展的结合,发展适合乡村特点的产业,实现土地资源与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然后,要注重乡村土地资源的保障。
乡村土地资源是乡村居民生产生活的基础,只有保障乡村土地资源的各项权益,才能保障乡村居民的合法权益。
因此,在规划乡村土地资源利用时,要注重土地资源的产权保护,做好土地资源的合法确权,保障土地资源的产权稳定。
随后,要注重乡村土地资源的节约利用。
乡村土地资源是有限的资源,只有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才能实现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
因此,在规划乡村土地资源利用时,要注重土地资源的节约利用,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土地资源的循环利用。
再者,要注重乡村土地资源的规划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北京市“十二五”市级综合专项规划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土地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北京市国土资源局二〇一一年八月目录前言 (1)第一部分规划背景及形势分析 (3)一、“十一五”期间土地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基本情况 (3)(一)土地利用现状 (3)(二)“十一五”期间土地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成效 (3)二、“十二五”期间土地资源管理面临的形势和挑战 (8)(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与国土资源管理总体形势 (8)(二)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形势 (9)(三)北京市国土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 (9)第二部分指导思想和规划目标 (11)一、指导思想 (11)二、规划目标 (11)(一)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 (11)(二)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目标 (11)(三)土地生态保护目标 (12)第三部分规划要点 (14)一、加强耕地保护,高水平开展基本农田集中分布区建设 (14)(一)切实加强耕地保护,落实占补平衡任务 (14)(二)集中连片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全面提升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工作水平14二、强化节约集约用地,优化多中心格局 (15)(一)协调中心城和重点新城发展 (15)(二)统筹城乡建设用地开发利用 (16)(三)促进产业用地资源整合,重点保障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 (16)(四)保障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17)(五)加大土地储备力度,科学调控土地供应 (18)三、促进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构筑环中心城、平原、山区的绿色生态空间 (20)(一)促进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构筑城乡绿色空间体系 (20)(二)实施重大生态环境建设工程 (20)第四部分推进土地管理制度创新,保障规划实施 (22)一、加快地方立法步伐,完善法规体系 (22)二、强化基础性工作,全面提高行政服务水平 (22)三、加强土地行政管理,促进依法依规用地 (23)四、完善土地管理的政策机制,引导社会自觉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 (24)(一)建立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补偿机制 (24)(二)探索设置基本农田保护区的保护机制 (25)(三)建立激励机制,盘活存量建设用地 (25)(四)进一步完善征地补偿机制 (26)(五)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用地保障机制 (26)(六)完善土地市场体系建设 (27)前言“十二五”时期是首都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时期,也是全面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关键时期,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快速,土地需求量不断增加,而且人口增长压力依然存在,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土地利用将以盘活、优化存量建设用地为主,更加注重节约集约。
在分析“十一五”时期土地资源管理经验和当前面临形势的基础上,从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出发,本着“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保护耕地、保障发展”的原则,编制《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土地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依据为:(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2)《国务院关于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批复》(国函[2009]116号)(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4)《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5)《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6)《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规划范围为北京市全部行政辖区,面积16408平方公里。
规划期限为2011-2015年,规划目标年为2015年。
第一部分规划背景及形势分析一、“十一五”期间土地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基本情况(一)土地利用现状2010年,北京市土地总面积16408平方公里。
农用地11626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70.9%;其中,耕地2237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13.6%。
建设用地3414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20.8%;城乡建设用地2541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15.5%;其中,城镇建设用地1323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8.1%。
未利用地1368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8.3%。
(二)“十一五”期间土地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成效“十一五”期间,我市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四中和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红线,加大土地储备开发投资力度,促进重大项目落地,合理安排土地供应节奏,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充分发挥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作用,保障了首都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1. 保障合理用地需求,全力促进首都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按照国土资源部的有关要求,始终坚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原则,加强宏观调控,发挥土地“闸门”作用,土地供应“有保有压有控”,“十一五”期间,全市土地供应总量30045公顷(年均6000公顷左右,2008年最低为4634公顷,其他年份6100-6500公顷,存量建设用地供应比例在45%左右),有力支持了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落地,保障了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用地需求,增强了国土资源保障发展的能力。
土地供应突出重点保障:(1)保障了奥运工程、轨道交通等重大项目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需求。
基础设施用地14578公顷,科教文卫和行政办公用地1349公顷,两者之和占土地供应总量的53%。
(2)优化了住宅用地结构和布局,突出保民生和稳市场的调控导向。
住宅用地7922公顷,占土地供应总量的26%;保障性住房用地3603公顷,供应比例逐年提高,由2006年的40%提高到目前的50%以上,而且保障性住房供地布局不断优化,多分布在城市功能拓展区、重点发展新城的交通便捷地区。
(3)促进了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工矿仓储及其他产业用地4880公顷,商服用地1316公顷,两者之和占土地供应总量的21%。
重点产业功能区土地供应得到优先支持,高端产业用地所占比重进一步上升,“两高一资”、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项目用地得到严格控制。
全市高新技术和现代制造业、生产服务性业等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产业项目用地约占工矿仓储用地供应总量的60-70%。
(4)加强了重点发展区域的土地供应力度,有效促进城市空间发展由中心城区向重点发展区域转移。
全市土地供应向重点新城、城南、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发展区域倾斜,城市发展新区、城市功能拓展区的土地供应量占土地供应总量的87%;首都功能核心区、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土地供应量占13%;落实了城市功能区定位,同时积极推进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
2. 落实基本国策,切实规范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工作严格落实政府耕地保护责任。
“十一五”期间,按照“先补后占”的原则,我市共实施土地整治项目186个,总投资为20.03亿元,项目总规模为383.13平方公里(57.47万亩),新增耕地71.73平方公里(10.76万亩),全面落实了补充耕地任务;建立了储备耕地数据库,科学、规范管理全市耕地储备指标;按照“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不降低”的基本农田建设要求,积极推进示范区建设,完善新增建设占用基本农田调整补划机制,确保全市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
同时,土地整治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固体矿山关闭后环境治理、废弃砂石坑及砖瓦窑整理等领域相结合,有力地支持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善了首都生态环境。
3. 完善土地市场和制度建设,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十一五”期间,我市持续加强土地市场建设,建立健全土地管理长效机制,不断深化土地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出台了《北京市国有建设用地供应办法(试行)》,积极实施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逐步成为土地使用权出让的主导方式。
全市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公开交易土地885宗,土地总面积8300公顷。
不断完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基础性工作。
下发了《关于加强北京市城市建设节约用地标准管理若干规定》(京政办发〔2008〕19号),积极开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
开展了创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节约集约模范县活动,西城区等三个区县经国土资源部批准选定为土地主导型创建试点。
完成了基准地价的更新修订,为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加大土地收购储备力度,增强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能力。
从2007年开始,我市土地市场供应的经营性用地80%以上来源于土地储备;2010年,停止了国有存量土地直接入市交易,储备土地几乎成为市场供应经营性土地的全部来源。
“十一五”期间,全市基本完成土地储备开发面积10426公顷,特别是2009年完成土地储备开发投资1165亿元,实际新增土地储备开发9700公顷,基本完成一级开发4300公顷,土地储备已成为运用土地“闸门”参与宏观调控、实现城市规划、促进重大产业项目落地、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手段。
加强土地供应的批后监管,对48宗违约闲置土地(规划用地面积67.8公顷、规划建筑面积307.1万平方米)使用权予以公告收回。
4. 完善土地管理基础性工作,促进首都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加强土地规划、调查、登记等工作,夯实土地资源管理基础。
“十一五”期间,我市组织编制了《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并已经国务院批准实施。
完成了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建立了地籍信息系统和地籍调查数据库。
在此基础上,顺利开展了城镇国有土地总登记发证工作,启动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进行宅基地确权登记政策研究,稳妥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试点工作。
不断完善征地制度,保障被征地农民利益。
“十一五”期间,我市积极完善征地补偿安置办法,加大征地补偿费监管力度,先后出台了《北京市征地多元化补偿安置指导性意见》、《北京市征地补偿费征缴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等文件,统一了征地补偿协议内容。
在市属基础设施工程、经济适用房项目中采取了留地安置方式,在大望京城乡一体化试点以及一些储备项目中采取了实物补偿方式。
全力解决我市农村地区征地拆迁难度大、成本高、进度迟缓等问题,出台了农民安置房“三定三限三结合”的政策。
5. 加大土地执法力度,严格查处各类违法用地“十一五”期间,我市努力构建土地管理共同责任机制,加大土地执法力度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初步遏制了违法违规用地的高发势头。
开展了“土地执法百日行动”、土地卫片执法检查、拆除违法“大棚房”等专项整治工作,共查处土地违法案件2944件,涉及土地面积4894公顷,其中结案3029件(含历年隐漏案件),涉及土地面积5616公顷。
与此同时,按照“预防为主、事前防范、事中监督、事后查处”相结合的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思路,探索建立执法“关口”前移的土地动态巡查工作机制,全市通过土地动态巡查发现并制止违法行为2794件,涉及土地面积2693公顷。
二、“十二五”期间土地资源管理面临的形势和挑战(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与国土资源管理总体形势“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是承上启下、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城市功能的重要时期;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的重要时期;是完善两个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规范农村土地整治的重要时期;是重新修订《土地管理法》、创新土地管理制度的重要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