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防盗防骗的案例
校园网络诈骗案例

校园网络诈骗案例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校园网络诈骗案件也层出不穷,给学生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网络诈骗的手法层出不穷,很多学生缺乏对网络安全的认识,容易成为网络诈骗的受害者。
下面我们就来看几个校园网络诈骗的案例,希望大家引以为戒,提高警惕,避免上当受骗。
案例一,虚假兼职诈骗。
小明是一名大学生,他在网上看到了一个兼职广告,对方声称只需在家轻松操作就能赚取丰厚的报酬。
小明心生兴趣,便按照对方提供的联系方式添加了对方的微信。
对方告诉小明,只需先支付一定的“报名费”和“押金”,就可以开始工作了。
小明怀着美好的梦想支付了费用,然而等他支付完钱后,对方却消失了。
原来,这是一起典型的虚假兼职诈骗案件。
案例二,虚假奖品诈骗。
小红收到一条短信,称她中了某某抽奖活动的大奖,需要填写个人信息领取奖品。
小红填写了自己的姓名、电话号码等个人信息,并按短信提示拨打了对方提供的电话号码。
对方自称是抽奖活动的工作人员,要求小红先支付一定的“手续费”和“税费”才能领取奖品。
小红心怀喜悦,急忙支付了所需费用,然而她等来的却是一场空。
原来,这是一起虚假奖品诈骗案件。
案例三,虚假贷款诈骗。
小刚急需资金周转,便在网上搜索到了一家“放款快、额度高”的贷款公司。
小刚按照网上提供的联系方式与对方取得了联系,对方告诉小刚只需提供身份证、银行卡等个人信息,就可以快速放款。
小刚急于解决资金问题,便毫不犹豫地提供了自己的个人信息。
然而,等他提供完个人信息后,对方却以各种理由要求小刚支付各种费用,小刚才意识到自己已经上当受骗。
原来,这是一起虚假贷款诈骗案件。
以上这些案例都是真实发生在校园中的网络诈骗案件,这些案例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网络诈骗防范课。
在面对类似情况时,我们应该保持警惕,不轻信陌生人的承诺,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不盲目支付费用。
同时,学校和家长也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提高学生们的网络安全意识,共同营造一个安全的网络环境。
希望通过这些案例的分享,大家能够更加警惕,提高自我防范意识,避免成为网络诈骗的受害者。
大学生受骗案例及分析

大学生受骗案例及分析在当今社会,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个重要群体,他们接触的信息量巨大,面临的风险也随之增加。
大学生由于社会经验不足,对网络诈骗的防范意识相对较弱,因此成为了诈骗分子的主要目标之一。
本文将通过几个典型的大学生受骗案例进行分析,以期提高大学生的防骗意识和能力。
案例一:网络兼职诈骗小李是一名在校大学生,某天在社交平台上看到一则招聘兼职的广告,声称只需在家上网,每天工作几小时,就能轻松赚取几百元。
小李心动之下,按照广告上的联系方式添加了对方。
对方要求小李先交纳一定的保证金,并承诺工作后会返还。
小李在没有核实对方身份的情况下,便按照要求转账。
结果,对方收到钱后便消失无踪,小李意识到自己被骗。
分析:此类诈骗利用了大学生想要兼职赚钱的心理,通过虚假的招聘信息诱导受害者交纳所谓的保证金或培训费。
大学生在寻找兼职时,应通过正规渠道,对于要求先交费的工作要格外警惕。
案例二:虚假购物诈骗小张在网上看到一款手机价格远低于市场价,便决定购买。
在与卖家沟通后,卖家要求小张通过非官方渠道转账支付。
小张转账后,卖家却以各种理由推脱发货,最后直接失联。
小张这才意识到自己遭遇了虚假购物诈骗。
分析:虚假购物诈骗通常以低价诱惑消费者,然后通过非正规渠道要求转账。
大学生在网购时,应选择信誉良好的平台,对于价格异常低廉的商品要提高警惕,避免私下交易。
案例三:冒充熟人诈骗小王收到一条短信,称是其好友小赵,因为手机丢失,需要小王帮忙转账给一个紧急联系人。
小王没有多想,便按照短信中的指示进行了转账。
后来,小王联系到小赵,才知道小赵的手机并未丢失,自己遭遇了冒充熟人的诈骗。
分析:冒充熟人诈骗利用了受害者对熟人的信任,通过短信、电话等方式进行诈骗。
大学生在接到此类信息时,应先与熟人直接联系确认,不要轻易相信未经核实的信息。
案例四:虚假奖学金诈骗小刘接到一个电话,对方声称是学校财务处的工作人员,通知小刘获得了一笔奖学金,并要求小刘提供银行卡信息以便转账。
大学生网络诈骗案例

大学生网络诈骗案例在当今社会,网络诈骗案件层出不穷,而大学生作为网络时代的主要受众群体之一,也成为了网络诈骗的重要目标。
网络诈骗的手段层出不穷,而大学生由于缺乏足够的社会经验和法律意识,往往容易成为网络诈骗的受害者。
下面,我们就来看几个关于大学生网络诈骗的真实案例,以期提醒大家增强网络安全意识,避免上当受骗。
案例一,校园兼职诈骗。
小明是一名大学生,他在校园论坛上看到了一则招聘兼职的帖子,对方声称只要在家轻松工作,每天几个小时就能赚取可观的报酬。
小明心生兴趣,通过微信联系了对方,并按照对方指示提供了个人身份信息。
随后,对方要求小明先交纳一定的“押金”作为保证金,才能开始工作。
小明照做了,但随后对方却消失了。
原来,这是一起校园兼职诈骗案件,小明被骗了数千元。
案例二,虚假投资诈骗。
小红是一名大学生,她在社交平台上关注了一位自称是股票投资专家的“大V”,对方每天都在朋友圈里晒着自己的高额收益。
小红被对方的言辞所吸引,便通过私信向对方咨询投资事宜。
对方称只要投资一定金额,就能获得高额回报。
小红动心了,便将自己的积蓄全部投入了对方所说的投资项目中。
然而,等到该项目到期时,对方却以各种理由拒绝了小红的提款请求,最终导致小红本金付之东流。
案例三,虚假求职诈骗。
小李是一名应届大学生,他在求职网站上投递了多份简历,希望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有一天,他接到了一家公司的面试邀请电话,对方声称只要交纳一定的“培训费”,就能保证录用。
小李怀疑对方的诚信,便查找了该公司的资质信息,结果发现该公司根本就不存在。
原来,这是一起虚假求职诈骗案件,小李险些上当受骗。
以上三个案例都是真实发生的大学生网络诈骗案件,它们告诉我们,网络诈骗无处不在,而大学生作为网络时代的主要受众群体之一,更需要增强网络安全意识,提高识别和防范网络诈骗的能力。
在面对类似诈骗时,大学生要保持冷静,不要贪图一时的利益而掉以轻心,要多与家人、朋友商量,避免孤军奋战。
大学生财产安全案例

【类型一:偷窃、盗窃】案例一:出入寝室忘关门,小偷趁机施贼手2015年3月9日18时30分许, 黄岛区某高校大学生王某某报警,称在学校宿舍内总价值约1000余元的现金被盗。
经民警现场了解,王某某离开宿舍时随手将装有1000余元现金的钱包放在床上,忘记锁宿舍门就离开,回来时发现财物被盗。
经过开发区警方调查,于3月12日抓获犯罪嫌疑人李某。
经审查,李某利用下午学生上课时间偷偷溜进校园,发现王某某所在的宿舍门未关后潜入盗走现金1000余元。
案例二:宿舍钥匙随便放“我的宿舍被盗了,丢了一台笔记本电脑,里面有很多重要文件,请您一定要帮帮我!”驻泰某高校学生焦急地来到上高派出所报案称。
进入十月份以来,该大学南北校区男生宿舍陆续发生多起入室盗窃案,丢失数台笔记本电脑及部分现金。
针对连续发生的校园盗窃案,泰山区警方立即行动,力争从速破案。
经查,嫌疑人刘某某,2013年曾两次因盗窃罪被公安机关打击处理,2014年8月31日于淄博市昆仑监狱刑满释放。
据其本人交代,因在外地打工时了解到大学宿舍门锁简陋,且许多学生为图方便,时常将宿舍钥匙留置于门框上,因此产生了借机盗窃的想法。
其多次利用自配钥匙及学生留在门框上方的钥匙进入学生宿舍进行盗窃,共窃得两部笔记本、一部iPad、一部手机、一部分现金还有学生身份证,涉案价值共计12000余元。
目前刘某某已被依法刑事拘留,等待他的必将是法律的严惩。
针对此案嫌疑人的作案特点,民警提醒各驻泰高校师生:大学校园人员密集,流动量大,管理困难,既需要学校加强外部防范力度,增加安保人员数量,更需要广大师生提高自我防范意识,丰富自身防盗知识。
切勿贪图一时方便,将宿舍钥匙随意放置,给犯罪分子留下可乘之机,危害自身财产甚至人身安全。
案例三:2014年1月12日,学生汪某报称11日23时许睡觉,当时将门插上,次日凌晨3时室友出去上卫生间,回来后就没有插门,早上8时起床发现室内二台笔记本电脑、一部手机被盗。
大学生财产安全案例

大学生财产安全案例大学生作为社会新生力量,正值青春年华,对于财产安全的重视程度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听到一些大学生因为财产安全问题而遭受损失的案例。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讲述一些关于大学生财产安全的案例,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视和警惕。
案例一,校园网络诈骗。
小明是一名大学生,他在校园里接到了一条陌生人的微信好友请求。
对方自称是某知名企业的HR,表示对小明的简历很感兴趣,并邀请小明参加面试。
在对方的指引下,小明填写了一份“入职申请表”,并按照对方要求缴纳了500元的“报名费”。
然而,几天后小明发现对方已经消失,500元也成了泡影。
案例二,宿舍失窃。
小红是一名大学生,她在宿舍里放着一台笔记本电脑和一部手机。
有一天,她外出一段时间回来后,发现自己的宿舍被盗,笔记本电脑和手机不翼而飞。
经过调查,发现是宿舍门没有及时关好,导致了财产的失窃。
案例三,虚假招聘。
小李是一名大学生,他在网上看到了一家公司发布的招聘信息,对方声称只要交纳一定的“报名费”,就可以帮助他保证录用。
小李心存侥幸,交纳了“报名费”,结果却发现对方是一个虚假的招聘信息,他的“报名费”也成了空。
以上案例充分说明了大学生在财产安全上存在的一些问题。
为了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几点:首先,加强安全意识教育。
学校和家长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让他们明白财产安全的重要性。
其次,提高辨别能力。
大学生需要学会辨别虚假信息和欺诈行为,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承诺,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
最后,加强自我保护。
大学生需要学会保护自己的财产安全,不随意在网上填写个人信息,保管好自己的贵重物品,保持警惕。
总之,大学生财产安全案例的发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需要引以为戒,提高警惕,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避免成为财产安全的受害者。
希望大家都能够在校园里过得安全、快乐、健康。
大学生网络安全案例

大学生网络安全案例
大学生网络安全案例:
1. 个人信息泄露:一名大学生在一个社交媒体平台上分享了大量的个人信息,包括生日、住址和电话号码等。
不久之后,她发现自己受到了诈骗电话和垃圾邮件的困扰。
她意识到自己的个人信息可能被攻击者获取并滥用了。
2. 社交工程攻击:一名大学生接到一个电话,声称自己是银行的工作人员,需要确认她的银行账户信息。
由于这名学生相信对方的身份,她提供了自己的银行账户和密码。
随后,她的银行账户被盗用,损失了一大笔钱款。
3. 公共Wi-Fi攻击:一名大学生在一家咖啡厅使用公共Wi-Fi 时,登录了自己的网上银行账户。
由于公共Wi-Fi的安全性较低,一个黑客成功窃取了她的登录信息,进而获取了她的个人财务信息。
4. 社交媒体骚扰:一名大学生成为了一个匿名社交媒体账号的目标,这个账号发布了攻击性的言论和威胁。
这名学生的个人信息和照片被公开曝光,导致她在校园内遭到了骚扰和欺凌。
5. 恶意软件下载:一名大学生点击了一封看似可信的电子邮件附件,结果在她的电脑上安装了一款恶意软件。
这个恶意软件导致她的个人文件和照片被加密,并要求支付赎金才能解锁。
她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来修复受损的系统。
请注意,以上案例均为虚构,目的在于提醒大学生重视网络安全并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
大学偷窃法律案例(3篇)

第1篇案件背景:李某某,男,20岁,某大学三年级学生。
2019年3月,李某某因家境贫寒,生活费用紧张,产生了盗窃他人财物的念头。
他利用夜间宿舍楼无人之机,多次潜入宿舍盗窃他人现金及贵重物品。
案件经过:2019年3月底,李某某通过观察,发现同宿舍楼某宿舍的学生小王经常将现金和贵重物品放在宿舍床头柜上。
李某某决定伺机作案。
一天晚上,宿舍楼内人声寂静,李某某趁机潜入小王的宿舍,翻找床头柜,发现现金若干及一部价值3000元的手机。
李某某迅速将现金和手机揣入怀中,逃离现场。
次日,小王发现床头柜空空如也,手机不翼而飞,遂向宿舍管理员报告。
宿舍管理员立即报警,并调取了宿舍楼内的监控录像。
监控录像显示,案发当晚确实有人潜入小王的宿舍,且在逃离现场时怀中揣有物品。
警方根据监控录像及调查走访,很快锁定了嫌疑人李某某。
4月初,李某某被警方抓获。
案件审理:经审理,法院认为,李某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窃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其行为已构成盗窃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之规定,判决如下:1. 李某某犯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千元;2. 赔偿小王经济损失人民币三千元。
案例分析:本案中,李某某作为大学三年级学生,本应珍惜在校时光,努力学习,提升自身素质。
然而,由于家境贫寒,生活费用紧张,他选择了盗窃他人财物,走上犯罪道路。
以下是本案的几个关键点:1. 盗窃动机:李某某的盗窃动机源于生活费用紧张。
这反映出当前大学生在面临经济压力时,部分学生可能产生不良心理,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2. 盗窃手段:李某某利用夜间宿舍楼无人之机,潜入他人宿舍盗窃财物。
这表明,宿舍楼的安全管理存在漏洞,需要加强防范措施。
3. 盗窃后果:李某某的盗窃行为给受害者小王造成了经济损失,同时也损害了学校的社会形象。
此外,李某某本人也因犯罪行为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4. 预防措施:为了预防类似案件的发生,学校应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宿舍楼应加强安全管理,增设监控设备,确保宿舍安全;同时,家庭和社会也应关注大学生的生活状况,给予他们适当的关爱和支持。
大学生法律风险防范案例(3篇)

第1篇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迈入了大学校园。
大学生活丰富多彩,但也伴随着各种法律风险。
本文将通过一个案例,探讨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法律风险以及防范措施。
一、案例背景小王,一名即将毕业的大三学生,在一家知名互联网公司实习。
在实习期间,小王因工作需要接触到公司内部的核心商业秘密。
某天,小王的一位同学小李,邀请小王帮忙撰写一篇关于公司业务的论文,小李承诺论文发表后会给小王一定的报酬。
小王在未经公司同意的情况下,将公司商业秘密透露给了小李,小李将商业秘密用于自己的论文。
不久后,该论文在学术期刊上发表,引起了公司的高度重视。
二、案例分析1. 法律风险(1)侵犯商业秘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条,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在本案中,小王未经公司同意,将公司商业秘密透露给小李,侵犯了公司的商业秘密。
(2)侵犯著作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二十二条,著作权是指作者依法对其作品享有的专有权利。
在本案中,小李未经作者同意,将他人作品用于自己的论文,侵犯了原作者的著作权。
2. 防范措施(1)加强法律意识大学生应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增强法律意识,避免在日常生活中触犯法律。
(2)签订保密协议在涉及商业秘密等敏感信息的情况下,大学生应与公司签订保密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确保信息安全。
(3)尊重他人著作权在学术研究和论文撰写过程中,大学生应尊重他人著作权,不得抄袭、剽窃他人作品。
(4)加强沟通与合作在合作过程中,大学生应加强沟通,确保双方对项目、论文等内容的理解和认识一致,避免因误解而产生法律纠纷。
三、总结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各种法律风险。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在处理敏感信息、学术研究和合作等方面,应加强法律意识,尊重他人权利,遵守法律法规,防范法律风险。
学生宿舍防盗典型案例分析

学生宿舍防盗篇之六 警惕银行卡泄密案件
• 案例:2003年5月12日上午9:20左右,某高校学生齐红( 化名)到保卫处报案称:在设计教室学习,随身携带书包 内的银行卡被盗,且银行卡上的现金被盗取。经过仔细询 问,原来齐红宿舍内的6名舍友为了相互信任,均为自己 的生日作为密码。齐红因自己用生日为银行卡编制了密码 ,所以感到很安全,一直没有在意。当天上午,我们会同 齐红一起到工商银行调查,据银行工作人员反映,该卡上 的1000元现金是在5月11日取走的。经过认真分析,初步 认定该卡是被知情人盗走并知道密码,将现金提出。于是 ,我们围绕齐红的舍友、交往密切的同学展开调查,后来 在强大的攻势和录像面前,锁定了犯罪嫌疑人,该嫌疑人 已被学校开除学籍处理。
• 案例: 2010年11月18日,某宿舍学生将笔 记本电脑放在宿舍书桌上,然后去隔壁宿 舍聊了会天,等回来后发现笔记本电脑被 盗
• 经询问,以上事件当事人均反映,自己未 锁宿舍门。
警示:此类案件多数是利用当事人麻痹大意 、疏于防范的心理伺机作案。
• 友情提示: • 1、短时间离开宿舍去卫生间、串门聊天、食堂等
• 案件侦破后得知:犯罪嫌疑人姜某(无业 )利用有些学生宿舍睡觉不关门的习惯, 从2010年10月份起连续作案8起,盗得笔记 本4台,手机8部,现金若干。
• 案例: 2011年4月25日,凌晨6点,某宿舍被盗
一台笔记本电脑,现金若干,衣物钱包均被翻动 ,宿舍四人都在睡觉,宿舍门被推开,宿舍门窗 完好无损。
应随手锁门。 • 2、钱包、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物品,切记妥善保
管,不要随手乱放在桌上、床上等显眼处,应放 入抽屉或箱子并及时上锁。
学生宿舍防盗篇之二 警惕推销人员作案
• 案例:2008年XX市XX乡一无业人员王某某,于7 月至9月间先后6次潜入某高校一校区学生宿舍楼 内,以推销商品为借口,趁同学午休、上课时机 ,多次作案并屡屡得手,盗走笔记本电脑3台,将 学生的衣物偷走后,取出现金,丢掉衣服,给学 生财物造成了较大损失。
防盗防骗案例

防盗防骗案例随着经济日益发达消费人群大众化,同时也有一部分人不怀好意妄想不劳而获通过骗、盗、抢等多种技术手段非法盗取他人财物。
下面由店铺为你提供的防盗防骗案例,希望能帮到你。
防盗防骗案例一:2004年5月25日,两名南昌籍旅客在北京西站向T145次乘警报案,称在该站售票厅内购票时,放在衣物内的钱包被偷走。
此案侦破之后,犯罪嫌疑人交代当日正是因为主在购票时无意中露出了装有大量现金的钱包,才被盯上。
民警提醒:有些学生旅客在买票时往往从衣兜里急匆匆取出钱,买票后又匆匆放回衣兜,结果回去后发现钱物不见了。
买票前尽量事先准备好票款,千万不要在售票大厅内掏钱。
防盗防骗案例二:2006年4月14日16时许,由北京西开往南昌的1453次列车停靠在任丘车站时,犯罪嫌疑人在15号硬座车厢车门口趁人多拥挤之机将旅客高学忠放在背包内的人民币1337元偷走,不料被南昌乘警抓获。
民警提醒:在始发站或经过大站时,挤在车门口的旅客较多,争上争下围得水泄不通,这很可能就给装扮成旅客或送站人的不法分子造成可乘之机,浑水摸鱼。
遇到人拥挤时切记排队等候,勿参与拥挤,避免财产损失。
防盗防骗案例三:2004年7月18日2时许,由北京西开往南昌的1453次列车在亳州站停车时,11号车厢旅客杨小英放在茶几上的一只装有人民币1080元、身份证、学生证和一部南方高科手机的蛋黄色女式挎包被车下一嫌疑人抢走。
民警提醒:列车靠站停车时,车窗最易打开,不法分子会利用站台上和列车背面搭人梯的方法,把茶几上或挂在衣帽钩上的衣物一把抢走。
如果衣物装有钱或贵重物,千万不要挂在衣帽钩上。
防盗防骗案例四:2009年2月13日,山东籍旅客朱某在返校途中无意中向陌生人透露家庭情况。
上车后,她家人接到一电话,称朱芸在列车上突发疾病已送医院,要汇款两万元作为急救费用。
幸亏家人没有盲目汇款,最终没有落入骗子设下的圈套。
民警提醒:列车上人员相对复杂,不法分子经常装扮成旅客与你主动攀亲结友,伺机作案。
2023高校安全案例汇编

2023高校安全案例汇编
以下是一些2023年高校安全案例:
1. 校园诈骗
某高校学生小张,在校园内收到一条短信,称其“快递丢失,需要提供银行卡号赔偿”。
小张未加思索,便将银行卡号告知对方。
随后,小张发现银行卡内的钱款被转走。
2. 校园传销
某高校学生小李,被同学介绍加入一个“创业项目”,该项目需要缴纳高额入门费,并不断发展下线。
小李在缴纳入门费后,发现项目无法盈利,且无法退出。
最终,小李意识到自己陷入了传销组织。
3. 校园暴力
某高校学生小刘,因与同学发生口角,被数人围殴。
小刘身心受到严重伤害,不敢向学校反映。
此事最终被警方介入处理。
4. 校园交通事故
某高校学生小王,在校园内骑自行车时,不慎撞到一名行人。
小王受伤住院,行人亦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此事引发了关于校园交通安全的讨论。
5. 校园火灾
某高校学生宿舍楼发生火灾,原因是学生使用违规电器。
火灾造成多人受伤,财产损失严重。
事后,学校加强了对宿舍安全的管理。
(完整word版)大学生财产安全案例

【类型一:偷窃、盗窃】案例一:出入寝室忘关门,小偷趁机施贼手2015年3月9日18时30分许, 黄岛区某高校大学生王某某报警,称在学校宿舍内总价值约1000余元的现金被盗.经民警现场了解,王某某离开宿舍时随手将装有1000余元现金的钱包放在床上,忘记锁宿舍门就离开,回来时发现财物被盗。
经过开发区警方调查,于3月12日抓获犯罪嫌疑人李某.经审查,李某利用下午学生上课时间偷偷溜进校园,发现王某某所在的宿舍门未关后潜入盗走现金1000余元。
案例二:宿舍钥匙随便放“我的宿舍被盗了,丢了一台笔记本电脑,里面有很多重要文件,请您一定要帮帮我!"驻泰某高校学生焦急地来到上高派出所报案称.进入十月份以来,该大学南北校区男生宿舍陆续发生多起入室盗窃案,丢失数台笔记本电脑及部分现金.针对连续发生的校园盗窃案,泰山区警方立即行动,力争从速破案.经查,嫌疑人刘某某,2013年曾两次因盗窃罪被公安机关打击处理,2014年8月31日于淄博市昆仑监狱刑满释放。
据其本人交代,因在外地打工时了解到大学宿舍门锁简陋,且许多学生为图方便,时常将宿舍钥匙留置于门框上,因此产生了借机盗窃的想法。
其多次利用自配钥匙及学生留在门框上方的钥匙进入学生宿舍进行盗窃,共窃得两部笔记本、一部iPad、一部手机、一部分现金还有学生身份证,涉案价值共计12000余元。
目前刘某某已被依法刑事拘留,等待他的必将是法律的严惩。
针对此案嫌疑人的作案特点,民警提醒各驻泰高校师生:大学校园人员密集,流动量大,管理困难,既需要学校加强外部防范力度,增加安保人员数量,更需要广大师生提高自我防范意识,丰富自身防盗知识.切勿贪图一时方便,将宿舍钥匙随意放置,给犯罪分子留下可乘之机,危害自身财产甚至人身安全。
案例三:2014年1月12日,学生汪某报称11日23时许睡觉,当时将门插上,次日凌晨3时室友出去上卫生间,回来后就没有插门,早上8时起床发现室内二台笔记本电脑、一部手机被盗.案例四:轻信他人丢手机我校女学生谭某在主楼教室自习,一男青年冒充韩国留学生故意在纸上写了几句韩文,谭问男青年是不是留学生,男青年回答:“你怎么知道?"并故意用含混不清的中文回答,谭信以为真,男青年提出向她借手机打电话,谭欣然同意,男青年说教室里太吵,听不清,要到教室外打电话,谭同意,男子骗得手机后,逃离现场.【类型二:抢劫】案例一:2007年8月30日23时许,某高校学生彭某从网吧回学校时,在学校南门外被四名男子拦住去路.他们称:“我们老五是不是被你打了?走,跟我们回去说清楚。
防诈骗德育案例范文

防诈骗德育案例范文在我们的校园里,发生了一系列有趣又让人警醒的防诈骗故事,这些故事就像一堂堂生动的德育课,让大家深刻认识到诈骗的狡猾和防范诈骗的重要性。
一、“中奖”陷阱。
小A同学是个特别单纯又有点小贪心的家伙。
有一天,他收到了一封邮件,上面说他中了一台最新款的笔记本电脑,只要填写一些个人信息就能领取。
小A那叫一个兴奋啊,脑海里已经浮现出自己拿着新电脑在宿舍里各种炫耀的画面了。
当他拿着打印出来的邮件,准备去填写那些所谓的领奖信息时,正好被辅导员看见了。
辅导员一看就觉得不对劲,笑着对小A说:“你小子,这天上掉馅饼的事儿可没那么简单。
你想想,你啥时候参加过这个抽奖啊?这不明摆着是要骗你的个人信息去干坏事嘛。
”小A一开始还不服气呢,嘟囔着说:“万一是真的呢?”辅导员就给他举了好多例子,说之前有同学也是这样,填了信息后不仅没拿到奖,还被骗子用他的身份信息借了钱,最后搞得自己一身麻烦。
小A这才恍然大悟,吓出了一身冷汗,庆幸自己还没把信息交出去。
从那以后,小A就成了我们班的防诈骗小宣传员,逢人就说:“可别信那些莫名其妙的中奖信息啊,都是骗子设的套儿!”二、“热心”的假客服。
小B同学是个网购达人。
有一次,她买了一件漂亮的衣服,刚下单不久就接到一个电话。
电话那头的人自称是客服,特别热情地说:“亲,你刚刚下单的衣服有质量问题,我们这边要给你退款呢。
不过需要你按照我说的步骤操作一下哦。
”小B一听就有点慌了,担心自己买到了次品。
这个假客服让小B打开一个链接,说是退款链接。
小B正准备点的时候,突然想起学校之前宣传的防诈骗知识,说这种不明链接可不能乱点。
于是她就多留了个心眼,挂断电话后直接联系了官方客服。
官方客服告诉她根本没有这回事儿,这才知道是遇到骗子了。
小B回到宿舍就把这件事告诉了舍友们,还开玩笑说:“这骗子演技也太差了,我差点就被他骗了。
还好我聪明,没被那点小把戏忽悠住。
”舍友们都笑了,不过也都从这件事上学到了东西。
大学生安全教育案例

大学生安全教育案例案例1:大一女生钱被骗8月23日,正是新生报到的时候,某高校大一新生张婷(化名)遇到3个打扮学生模样的男子,3人自称是来看同学的,分别来自香港大学等三所高校。
3人告诉她,几人住在喜来登饭店,因钱花光了,所以面临被赶出来的境地,其中一“男生”李龙(化名)说,想和叔叔联系打钱过来,希望能借用张婷的银行卡。
张婷想,遇到有困难的人理应帮助对方。
张婷于是告诉对方:“我卡里有5100多元钱,你们打在我卡里吧。
”李龙当即便与叔叔联系,在电话里,李龙把对张婷说的话说了一遍,然后说打3万块钱到卡里,并将张婷的卡号在电话里说了。
随后,李龙3人让张婷陪同一起去提款机上看钱到了没有。
但是查询了数次都发现钱没到账上。
李龙几人提出拿卡在学校对面提款机上查询。
张婷又和3人到校外提款机上查询,钱还是没到。
李龙顺手拿过卡说:“奇怪,怎么还没到账?”随后又将卡还给了张婷,之后3人借故离开了。
3人离开后,张婷觉得这几个人有点奇怪,于是拿出银行卡检查,却发现这张卡并非自己的那张,急忙到银行查询,发现这是张废卡,而自己卡上的钱早已不翼而飞。
她这才明白自己被骗了,立即向派出所报了案。
提示:石国湖:最近,一些高校发生的诈骗案,多是以“借用银行卡打钱”等名义进行诈骗。
不法分子多选择入校新生尤其是女生为目标,先是以学生身份取得受害人的信任,再取得对方的同情,然后实施诈骗。
还有一类,是利用交通、通讯不便利对学生家属进行诈骗,不法分子利用掌握到的信息,和受害人家长联系,称其是对方儿子(女儿)的同学,并以“你儿子(女儿)现在出车祸了在医院需要钱”这类方式骗取受害人家人的信任,诈骗钱财。
张新强:预防诈骗首先要不贪钱财,不图便宜。
保守自我信息秘密。
慎重交友,不感情用事。
案例2:扮成学生盗宿舍背着大包,穿着旅游鞋,完全一副学生模样。
靠着这身行头,伊某骗过了宿舍楼管理人员的眼睛,大模大样进入宿舍楼内,大肆盗窃宿舍内的学生电脑。
今年4月11日,胜利路派出所民警经过安排布控,当场在某高校学生宿舍楼内抓获正在入室盗窃的嫌疑人伊某,伊某先后交代了16起盗窃宿舍楼内学生电脑的案件,仅从4月2日至15日,他就连续盗窃6起,涉案价值数万元。
校园盗窃案例

校园安全教育宣传近期,学校内的不法分子又开始猖獗起来。
不少学生的财产遭受到严重损失。
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校区公寓管理委员会特此进行清水河校区的安全知识系列宣传教育,以期加强同学们的防盗防骗意识,减少和避免同学们发生人身损害、财产损失的事件,为寝室和校园营造一种和谐安全的氛围。
以下案例均为我校学生亲身经历的事件,让我们看看小偷是怎样作案的吧!1、15#某2楼寝室,2011年5月4日晚。
做完实验后,回寝室发现寝室三台笔记本电脑以及钱包内现金被盗,小偷从阳台门上未关的附窗翻窗进入,估计偷盗时间在18:30-19:10之间。
2、同类型案件:本学期,7#2楼某寝室以及9#的两间2楼寝室均遇被盗事件,被盗物品为笔记本电脑、现金。
据调查了解,估计偷盗时间均为晚上18:30-21:00之间。
提示:2层是小偷经常光顾的楼层,所以,耐心地关闭门窗,保管好自己的钥匙,如有遗失,及时更换锁芯。
贵重物品出门前锁在柜子里。
不要给小偷们一丝机会!3、15#某2楼寝室,上学期期中考试,18:30左右离开寝室,考完后(21点左右)回寝室发现三台笔记本电脑被盗,寝室门未反锁,阳台门也没有关。
同学反映自己的游戏账号是19:00左右掉线的,所以初步估计偷盗时间19:00左右。
经校保卫处初步勘查,估计小偷是从寝室门进入的!提示:没反锁的房门对小偷来说就是敞开的!没有反锁!4、21#某四楼寝室,4月中旬丢失现金上千元,寝室门提示:小偷开门的速度比你用钥匙开还快!5、"21#某四楼寝室,一名陌生男子进宿舍询问事情后,将同学桌上贵重手机顺手偷走!提示:陌生人进寝室后,一定要保持高度的警惕性!6、"我校女学生谭某在主楼教室自习,一男青年冒充韩国留学生故意在纸上写了几句韩文,谭问男青年是不是留学生,男青年回答:“你怎么知道?”并故意用含混不清的中文回答,谭信以为真,男青年提出向她借手机打电话,谭欣然同意,男青年说教室里太吵,听不清,要到教室外打电话,谭同意,男子骗得手机后,逃离现场。
大学生诈骗案例

大学生诈骗案例在当今社会,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发展,各种诈骗手段层出不穷,其中不乏大学生作为受害者的案例。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新生力量,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往往缺乏对于诈骗的防范意识,容易成为不法分子的目标。
下面,我们就来看几个大学生诈骗案例,以便提高大家的警惕性和防范意识。
第一起案例发生在某大学校园内,一名自称是银行工作人员的骗子冒充银行客服人员,以“账户异常”、“身份信息泄露”等为由,要求大学生提供个人银行账户信息和身份证号码。
很多大学生由于缺乏经验和警惕性,便轻信了对方的话,最终导致银行账户被盗刷,造成了经济损失。
第二起案例发生在社交媒体上,一些不法分子通过虚假的兼职招聘信息吸引大学生应聘,要求先交纳“报名费”或“押金”等名目,以此为借口骗取大学生的钱财。
许多大学生由于急于找到兼职赚取生活费用,便上当受骗,最终导致金钱损失和心理伤害。
第三起案例发生在校园周边,一些假冒的“公益组织”或“慈善机构”在大学生活动中散发传单,号召大学生积极参与“慈善捐款”活动,但实际上这些所谓的捐款活动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益行为,而是为了骗取大学生的善心和金钱。
许多大学生由于对公益事业的热心和信任,便被骗取了金钱,最终导致了对公益事业的质疑和怀疑。
以上这些案例,都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应该提高警惕,增强防范意识,不轻信陌生人的话,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不随意交纳费用或捐款,以免上当受骗。
同时,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诈骗教育,提高大学生的防范能力,共同营造一个清朗的网络和社会环境。
总之,大学生诈骗案例的发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要增强防范意识,不轻信陌生人,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不随意交纳费用或捐款。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防范各种诈骗行为,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共同营造一个清朗的网络和社会环境。
希望大家都能够警醒,做一个理性、警惕的大学生。
大学生安全教育典型案例警示录

大学生安全教育典型案例警示录为落实校党委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校园”的要求,强化我校大学生安全教育,进一步全面提升师生安全防范意识,保卫处收集整理了近年来发生在高校师生身边的安全事故(事件)典型案例,帮助大家认真汲取教训,举一反三,不断提升自身安全防范意识,平安、幸福渡过大学美好生涯。
1财物被盗篇【案例一】2016年5月某日,西安一高校学生黄某到公寓值班室报案,称其宿舍丢失5台笔记本电脑。
该校保卫处、辖区派出所先后来到案发现场展开调查。
结果表明:该宿舍门锁丢失,宿舍门完好。
据查,上午9:40时左右临近宿舍有一名学生去该宿舍找同学,发现该宿舍房门大开,但房间无人,该同学转身离开。
12时左右该宿舍学生放学回到宿舍后发现财物丢失。
【案例二】2017年8月某日,西安某高校五号学生公寓某宿舍发生电脑被盗案件一例,事后经查看公寓监控视频证实,因为学生安全意识不强,外出时宿舍门不锁,电脑随意放置,造成财物被盗。
安全温馨提示:统计资料显示,高校的盗窃案件有80%以上是没有做好防范工作。
有些师生员工防范意识淡薄,对钱财和贵重物品保管不严,缺乏警惕性,为盗窃分子打开了方便之门。
2.盗窃篇【案例三】2016年11月13日,某高校男生宿舍学生反映宿舍被盗。
经查,该宿舍上午8点半左右有五名同学参加技术比赛活动,留杨某在宿舍睡觉,其他人离开宿舍时未锁门。
11:40左右,李某某考试完毕回到宿舍,发现宿舍门被内锁,敲门不开,随后,杨某把门打开。
李某某进宿舍后发现宿舍有异常,遂让同宿舍同学清点个人物品,张同学抽屉锁被撬,丢失现金近900元。
后经派出所查实,杨某承认是自己一时糊涂,打开了宿舍同学的抽屉,私自拿走了同学的钱包,盗走银行卡和现金800多元。
【案例四】2017年9月某日,某高校艺术学院专业学生龙某某在宿舍丢失化妆品等物品,怀疑是同宿舍同学池某所为,遂和其她同学一起,在池某不在宿舍的时间强行撬锁打开池某私人柜子,发现自己和其他同学财物。
(完整word版)大学生安全教育案例

大学生安全教育案例案例1:大一女生钱被骗8月23日,正是新生报到的时候,某高校大一新生张婷(化名)遇到3个打扮学生模样的男子,3人自称是来看同学的,分别来自香港大学等三所高校。
3人告诉她,几人住在喜来登饭店,因钱花光了,所以面临被赶出来的境地,其中一“男生”李龙(化名)说,想和叔叔联系打钱过来,希望能借用张婷的银行卡。
张婷想,遇到有困难的人理应帮助对方。
张婷于是告诉对方:“我卡里有5100多元钱,你们打在我卡里吧。
”李龙当即便与叔叔联系,在电话里,李龙把对张婷说的话说了一遍,然后说打3万块钱到卡里,并将张婷的卡号在电话里说了。
随后,李龙3人让张婷陪同一起去提款机上看钱到了没有.但是查询了数次都发现钱没到账上。
李龙几人提出拿卡在学校对面提款机上查询。
张婷又和3人到校外提款机上查询,钱还是没到。
李龙顺手拿过卡说:“奇怪,怎么还没到账?"随后又将卡还给了张婷,之后3人借故离开了。
3人离开后,张婷觉得这几个人有点奇怪,于是拿出银行卡检查,却发现这张卡并非自己的那张,急忙到银行查询,发现这是张废卡,而自己卡上的钱早已不翼而飞。
她这才明白自己被骗了,立即向派出所报了案。
提示:石国湖:最近,一些高校发生的诈骗案,多是以“借用银行卡打钱”等名义进行诈骗.不法分子多选择入校新生尤其是女生为目标,先是以学生身份取得受害人的信任,再取得对方的同情,然后实施诈骗。
还有一类,是利用交通、通讯不便利对学生家属进行诈骗,不法分子利用掌握到的信息,和受害人家长联系,称其是对方儿子(女儿)的同学,并以“你儿子(女儿)现在出车祸了在医院需要钱”这类方式骗取受害人家人的信任,诈骗钱财。
张新强:预防诈骗首先要不贪钱财,不图便宜。
保守自我信息秘密。
慎重交友,不感情用事.案例2:扮成学生盗宿舍背着大包,穿着旅游鞋,完全一副学生模样。
靠着这身行头,伊某骗过了宿舍楼管理人员的眼睛,大模大样进入宿舍楼内,大肆盗窃宿舍内的学生电脑。
今年4月11日,胜利路派出所民警经过安排布控,当场在某高校学生宿舍楼内抓获正在入室盗窃的嫌疑人伊某,伊某先后交代了16起盗窃宿舍楼内学生电脑的案件,仅从4月2日至15日,他就连续盗窃6起,涉案价值数万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大学生防盗防骗的案例
关于大学生防盗防骗的案例
对人们而言“校园贷”已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利用“校园贷”诈骗的情况也开始出现。
那么,有哪些呢?下面由我为你提供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大学生防盗防骗案例:疯狂俩月盆钵满,以为命中遇贵人
在长春市公安局朝阳分局的问询室中,22岁的郑义春在记者面前掉下了眼泪。
因涉嫌参与一起“校园贷”诈骗案,郑义春日前被长春市公安局逮捕,目前正处于取保候审阶段。
“现在回想起那两个月,只能用‘疯狂’来形容。
”小郑追悔莫及。
去年6月,他在朋友圈中看到一则消息:“专业办理大学生贷款,最快48小时放款,缺钱的同学请加下面的微信……有惊喜……”然而,让他意想不到的是,等待他的并不是“惊喜”,而是一个无底的黑洞。
当时,郑义春马上通过微信联系上了同为大三学生的王乐君,对方告诉他,只要提供身份证号、手机号和辅导员的联系方式,就可以在2天之内得到2000元,王乐君还说,他们是通过“名校贷”和“优分期”两个平台拿钱的,并且“内部有人”,可以屏蔽信息,不用还款。
“贷款不用还,还是头一回听说。
”小郑有些犹豫。
但经过两天思想斗争,他决定赌
一把。
在王乐君的指引下,小郑很快在“名校贷”和“优分期”两个校园贷平台注册了账号,48小时之后,他的账户一下子出现了一个大数目:1.8万元。
按照约定,小郑自留了2000元,并将其余1.6万元转给了王乐君。
刚开始小郑心里并不踏实,“但几天后,当我再用自己的账号登录这两个平台时,网站显示‘该账号不存在’。
”小郑心里的石头落下了,原来王乐君没有骗自己,真的能把贷款信息屏蔽。
“王乐君说,如果愿意,可以当他的代理人,每发展一个同学,我就能拿1000元提成。
”郑义春说,抱着“有钱大家一起赚”的想法,他立马将这条“生财之道”分享给了几个高中“老铁”,为打消朋友的疑虑,小郑都会加上一句“我也办了,真的没问题。
”此后两个月,郑义春一共发展了20多个下线,下线又继续发展下线,按照逐层提成的方式,他一共获利5万余元。
与郑义春相同的是,王乐君也是被同学推荐入伙的。
在发现这条“生财之道”后,王乐君一发不可收拾,接连发展了50余名下线,从中获利9万余元。
2016年8月,因为“业绩突出”,小王在该项目“全国总代理”李继东的介绍下,在长春见到了“幕后老板”张弦。
“我当时觉得我遇到命中‘贵人’了。
”王乐君说,张弦当场送给他一辆价值10万余元的汽车作为奖励,并鼓励他继续好好干,“我当时觉得我这是在创业,根本联想不到‘诈骗’。
”
大学生防盗防骗案例:传销方式敛钱财,诚信缺失引人忧
“8月末的一天,我接到了贷款公司的催款电话。
”郑义春突然意识到,这场贷款“游戏”有可能是一个骗局,他马上联系王乐君,而小王表示自己也收到了相同的电话。
不久之后,他们发展的下线陆续找上门来,两人抵不住压力,分别于大连和长春报警。
“调查越深入,案情就越让我们震惊。
”最初发现线索的长春乐山镇派出所所长李国忠介绍说,截至目前,此案涉案大学生已达150余人,涉及东北三省、山东、广东、重庆等12个省市。
经过缜密侦查,长春警方于去年9月、12月将主犯李继东和张弦抓获。
据警方介绍,李继东等人的诈骗方式,是首先骗取大学生的身份信息,待贷款下来后,用身份信息在校园贷网站上把学生的用户名更改,学生无法登录,便会对“屏蔽贷款信息”一说深信不疑。
“这是一起借助‘校园贷’平台,并利用传销方式进行逐级敛财的特大诈骗案。
”长春市公安局朝阳区机动治安大队大队长王旭说,以往涉“校园贷”的多是经济纠纷案,而利用其进行诈骗的还十分罕见。
“我们从支付宝公司获取的嫌疑人间的转账记录,打印出来就有两尺多厚。
”王旭介绍道,为了形成完整的证据链,他们跑遍了北京、上海、
杭州等城市,造访了“名校贷”“优分期”等公司。
侦查工作并非一帆风顺,“嫌疑人利用传销方式,内部层级错综复杂,最多的涉及10余层。
”王旭说,150多人只是警方已掌握证据的数量,还有相当一部分处于传销链底端的大学生很难联系上。
据了解,部分所贷资金已被嫌疑人挥霍,追缴有难度;更有甚者,在被催款后继续采用诈骗的方式,用他人的贷款来弥补自己的资金缺口。
“本案的一大特点,是不少被害人同时也是作案人。
”李国忠介绍道,截至目前,警方已对6名在校学生正式批捕,但由于案件仍在逐步浮现新情况,嫌疑人身份特殊,这6人已被取保候审。
“令我们震惊并痛心的是,嫌疑人用如此简单的伎俩,竟蒙骗了上百名大学生。
”王旭说,涉案学生普遍存有侥幸心理,即使认为“贷款不还”涉嫌违法,也鲜有人主动报案,并且还积极发展下线。
“他们的诚信意识和道德水准令人担忧。
”王旭感叹道。
校园贷防骗小常识
1、防止冲动消费
每日生活费不少,也很节省,可是为什么突然就“穷”了呢,原因很可能就是一些“冲动型消费”,可以在支付宝等APP上加入一些日最高消费金额限制来约束自己。
2、坚决不做卡奴、贷奴
很多大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来办理信用卡和网贷,虽然短期获得了经济上的高消费,但是以后的日子里压缩生活开支,为还款付出更多的金钱和精力,更严重者会走上歧途,对自己的学业和未来都有影响。
3、平时可参加勤工俭学缓解压力
节流的同时还需要开源,在大学里有很多可供学生自己支配的课余时间,可以在平时多参加一些兼职,不仅能得到一定的工资收入改善生活,还能提前适应社会环境,当然在兼职的过程中一定要防止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