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延安 (党旗礼赞)

合集下载

党旗礼赞-朗诵

党旗礼赞-朗诵

《党旗礼赞》男1:我从黄河泰山走来携来奔流到海的澎湃心跳和一声掠过玉皇顶上的长长的鸽哨女1:我从城市的夜晚乡村的黎明走来怀抱万家灯火的璀璨和晨露中撒遍田野的鲜花香草女2:我从草原的毡房大漠的吐鲁番走来捧着葡萄美酒的甘醇飘香的奶茶和牧歌悠悠的长调男2:我从神州号、玉兔号、蛟龙号走来,带着遥远太空的问候,和7000米深海最新的中国坐标男1:此时我要与你相约一起在火热的、炽热的七月,向神圣的党旗报到一起朝向那猎猎飘扬的党旗,那是庄严的母亲的怀抱女1:我要和复兴大业的建设者一起在飘扬的党旗下,在鲜花辉映的石阶上,抚平心潮让所有光荣的语汇在解读生命的不朽中永恒闪耀女2:我要抚摸那冲破黑暗奔向光明,缔造了共和国的党旗在父辈跋涉的旅途和投向未来的目光中用生命聆听他们啼血的呐喊青春的军号男2:我要和全中国人民一起用欢乐的歌声在神圣的华表上镌刻美好让所有奖章的荣耀在沧海桑田的巨变中写下自豪女1:我要重访九十三年前南湖的晨雾中启航的红船一大会址闪烁的光芒,穿越时空,指引航向讲述着每一个春天的故事,激发出每一轮澎湃的大地春潮男1:一个美丽的中国梦,亿万个美丽的中国梦与这个伟大的世纪拥抱女2:我要与伟大祖国的梦想相约让明天所有的希望和梦想都写满和谐中国盛世创造男2:我要吟诵那党旗上每一行镌刻的史诗一百次一千次一万次那是前进的号角男1:在感恩先驱者的背影迎接后来人的脚步声中大写下我们的中国梦合:继往开来的辉煌薪火相传的骄傲男2:党旗飘扬!为人民解放战争、人民革命,奋勇战斗的英雄们,我们向你致敬!女1:党旗飘扬!为祖国建设、改革开放、抗震抗洪、抗击SARS非典,贡献青春热血的英雄们,我们向你致敬!男1:党旗飘扬!为中华民族的存亡,反击侵略,奋勇御敌的英雄们,合:我们向你致敬!男1:英雄赞歌!女1:永志难忘!男2:永存日月!女2:永续华章!男1:今天我们从五星红旗的神采飞扬中走来女1:我们从镰刀铁锤辉映的党徽中走来男2:我们从一言九鼎的宪法篇章中走来女2:我们从神圣庄严的国歌中走来女1:我们走到一起啊在2014年的中国在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三周年的伟大时刻男1:我们从庄严的党旗下出发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合:前进前进前进进!。

回望延安观后感

回望延安观后感

回望延安观后感延安,那是一块充满神秘与传奇色彩的土地。

当我回望延安,心中涌动着的是复杂而又深沉的情感。

说起延安,我就想起了那次特别的旅行。

我怀揣着对历史的敬畏和对革命先辈的敬仰,踏上了那片神圣的土地。

刚到延安,我就被那里独特的地貌所吸引。

连绵起伏的黄土高坡,一道道沟壑像是岁月刻下的皱纹,诉说着过去的沧桑。

那黄土地,干燥而坚实,仿佛承载着无数的故事和希望。

我首先去的是杨家岭。

那里的窑洞,看似简陋,却有着不平凡的气息。

走进窑洞,里面的陈设简单到不能再简单,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张床。

可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指挥着全国的革命斗争。

我仔细地看着那桌子上的油灯,想象着在无数个夜晚,微弱的灯光下,他们如何为国家的未来深思熟虑,如何书写着改变中国命运的篇章。

在枣园,我看到了那些依然枝繁叶茂的枣树。

听说当年革命先辈们在忙碌之余,会品尝这枣子的甜蜜。

我站在枣树下,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地上,形成一片片光斑。

微风拂过,枣树轻轻摇曳,仿佛在向我讲述着过去的点点滴滴。

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的时候,我的心情格外沉重。

那些陈列的文物、照片和资料,像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书,把我带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我看到了战士们用过的破旧枪支,看到了缝补了无数次的军装,看到了老百姓支援前线的推车。

每一件物品都饱含着血与泪,都见证了那段艰难而又光辉的岁月。

在延安的日子里,我还遇到了一位当地的老人。

他坐在自家的门口,晒着太阳,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

我和他聊起了延安的过去,他的眼睛里顿时有了光芒。

他用带着浓厚方言的话语,给我讲述着当年红军来到这里的情景。

他说,那时候大家都穷,但心里有盼头,知道跟着共产党就能过上好日子。

他还说,现在的生活好了,可不能忘了过去的苦。

听着他的讲述,我不禁湿了眼眶。

回望延安,我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历史的厚重,更是一种精神的力量。

那是一种在艰苦环境中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是一种为了理想信念舍生忘死的奉献精神。

赞美革命圣地延安的诗

赞美革命圣地延安的诗

赞美革命圣地延安的诗
以下是一首赞美革命圣地延安的诗,希望您能够满意:
延安宝塔山,巍峨雄壮真威武。

宝塔刺碧天,标志中华志气坚。

岁月回还沟壑间,锤镰担地天。

忆延安,颂延安,血染红旗立百年。

延河冽水奔,两岸大桥连。

抗日千军战,拯民万庶生。

功劳世代记,永远在心中。

窑洞石碾,延安窑洞宽。

石碾压石盘,低高建筑有流线。

领袖立高坛,青蓝碧透天。

昂首心中虑,平眸远处观。

中华百姓敬,世界庶民欢。

百纪难出圣,光辉照宇环。

延安新变化,白云挂碧天。

红日照延安,众路交环场。

群楼入汉间,街边皆碧树。

处处有公园,彻变原容貌。

人民禄寿全,延安精神永放光芒。

《回望延安》观后感:铭记与传承

《回望延安》观后感:铭记与传承

《回望延安》观后感:铭记与传承观《回望延安》有感:铭记与传承Hello於先生”走得再远,走得再辉煌,也不能忘记过去。

”历史文献片《回望延安》中的一段段影像、一帧帧画面,将我们带回了那个硝烟四起的年代,片中的每一位人物、每一个场景,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延安精神的深刻与厚重。

——回望,是为了更好地铭记从1935年到1948年,党中央在延安的13年间,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逆到顺的浴火涅槃,即便在日军疯狂扫荡和国军大肆封锁举步维艰的条件下,也未能停止我党建设前行的步伐。

正所谓淬火成钢,我党在一次次教训中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作风,在一场场抗战中探索出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三大法宝。

当然,我们需要铭记的还远不止这些。

在延安,锤炼出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坚强领导集体,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与毛泽东卓越的领导能力和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是密不可分的;在延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性飞跃,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必然结果;在延安,探索出了一套管党治党的基本经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离不开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延安,造就了一大批能够担当重任的栋梁之才,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追求、团结一心。

——回望,是为了更好地传承回望延安,中国共产党从星星之火发展成了燎原之势,中国革命从满目疮痍走向了辉煌胜利,中华民族从艰难困苦走入了富强振兴。

延安精神,过去是凝聚人心、克敌制胜的精神动力,如今更是奋力进取、强国强党的力量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回望延安革命战争年代,一代代有志青年在炮火纷飞的岁月中肩负使命、砥砺前行,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甚至是宝贵的生命。

放眼当下和平建设年代,虽然不用直面血雨腥风,但无形的战场暗流涌动。

坐在明亮的办公室,延安精神和作风激励我们努力工作,服务人民和社会,我也更加明白了在这个时代应尽的责任,每一个人都在为建设国家,贡献自己或大或小的力量。

哪些歌颂延安精神的诗歌

哪些歌颂延安精神的诗歌

哪些歌颂延安精神的诗歌摘要:一、延安精神的概念与内涵二、歌颂延安精神的诗歌作品1.《回延安》2.《延安,我把你追寻》3.《南泥湾开荒的镢头》4.《杨家岭讲话的会场》5.《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三、延安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弘扬正文:延安精神是指在中国革命战争时期,以延安为中心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精神和革命文化。

它包括了为民族独立、人民幸福和国家富强而奋斗的伟大精神,以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等优良传统。

歌颂延安精神的诗歌作品有很多,以下列举几首脍炙人口的诗歌:1.《回延安》: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延安精神的眷恋和怀念之情,以及对延安这片革命圣地的敬意。

诗中写道:“我回到延安,延河叮咚的流水,枣园梨花的清香,南泥湾开荒的镢头,杨家岭讲话的会场,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心潮澎湃。

”2.《延安,我把你追寻》:这首诗歌通过描绘延安的变迁,展现了延安精神的伟大。

诗中写道:“一排排高楼大厦象雨后春笋,一件件家用电器满目琳琅;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

航天飞机探索宇宙的奥妙,电子计算机奏出美妙的交响;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但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3.《南泥湾开荒的镢头》:这首诗歌描绘了延安时期南泥湾开荒的壮观场景,展现了延安精神中的艰苦奋斗精神。

诗中写道:“南泥湾的镢头,你是那样坚韧不拔,你开垦出一片片肥沃的土地,你创造出一个个丰收的年景。

你的光辉事迹,永远镌刻在延安精神的光辉史册上。

”4.《杨家岭讲话的会场》:这首诗歌描绘了延安时期杨家岭讲话的会场,展现了延安精神中的实事求是精神。

诗中写道:“杨家岭的会场,你是那样宽敞明亮,你聚集了革命的精英,你传播着伟大的思想。

你的光辉历程,永远激励着延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

”5.《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这首诗歌描绘了延安窑洞的温暖场景,展现了延安精神中的密切联系群众精神。

诗中写道:“延安窑洞的土炕,你是那样温热舒适,你承载了革命的艰辛,你孕育了新中国的希望。

哪些歌颂延安精神的诗歌

哪些歌颂延安精神的诗歌

哪些歌颂延安精神的诗歌摘要:一、延安精神的诗歌背景二、代表性的延安精神诗歌1.《延安,我把你追寻》2.《回延安》3.《南泥湾》4.《杨家岭讲话》三、延安精神诗歌的意义和影响正文: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形成的一种革命精神,它包括实事求是、群众路线、批评和自我批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自力更生等五个方面。

这些精神代表了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的奋斗精神和工作作风,对于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延安时期,许多诗人创作了许多歌颂延安精神的诗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以下几首:1.《延安,我把你追寻》这首诗歌以追寻延安为线索,表达了诗人对延安精神的敬仰和追求。

诗中写道:“延安,我把你追寻,像翩翩归来的燕子,在追寻昔日的春光;像茁壮成长的小树,在追寻雨露和太阳。

”这句诗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延安精神的追求和渴望。

2.《回延安》这首诗歌以回延安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延安精神的感慨和思考。

诗中写道:“我回延安去,带着满怀的豪情,仿佛又听到《黄河大合唱》的歌声。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重回延安的激动心情和对延安精神的敬仰。

3.《南泥湾》这首诗歌以南泥湾为背景,歌颂了南泥湾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把南泥湾建设成了一个繁荣昌盛的模范区。

诗中写道:“南泥湾啊,好地方,陕北的好江南。

”这句诗形象地表达了南泥湾人民的奋斗精神和成果。

4.《杨家岭讲话》这首诗歌以杨家岭讲话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延安精神的理解和追求。

诗中写道:“杨家岭上红旗飘,毛泽东思想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毛泽东思想的信仰和对延安精神的追求。

这些诗歌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延安精神的敬仰和追求,而且对于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和传承延安精神起到了重要的宣传教育作用。

延安颂 古诗

延安颂 古诗

延安颂古诗
哎呀呀,延安啊,那可是个特别了不起的地方!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飘,革命万里起高潮!”你看,这诗句多么生动地描绘出了当年延安那热烈的革命氛围啊!就好像我们能亲眼看到那飘扬的红旗,感受到那汹涌澎湃的革命浪潮。

想当年,多少热血青年怀揣着梦想奔赴延安,就如同飞蛾扑火般坚定而决然。

他们在那里奋斗,在那里拼搏,为了心中的理想,不惜一切代价。

这不就跟现在我们追求自己的梦想一样吗?充满了激情和勇气!
“枣园的灯光啊彻夜明,毛主席挥笔坐灯前。

”这句诗多形象啊!仿佛毛主席那伟岸的身影就在眼前,在灯光下奋笔疾书,为国家和人民指引着方向。

延安的窑洞,见证了多少智慧的碰撞,多少重要的决策在这里诞生。

这就好比是一个神奇的舞台,各种伟大的思想在这里交锋、融合。

延安的土地啊,承载了太多的故事和情感。

每一寸土地都似乎在诉说着过去的辉煌与艰辛。

我们怎能不心怀敬畏,怎能不被它深深吸引呢?
那里的人民,热情好客,淳朴善良。

他们就像是那黄土地上最坚实的根基,支撑着革命的事业不断向前。

延安啊延安,你就是一首激昂的赞歌,永远在我们心中回荡!我觉得延安是我们永远都不能忘却的精神家园,它的意义和价值超越了时间和空间,永远值得我们去敬仰和缅怀!。

回望延安观后感

回望延安观后感

回望延安观后感前言延安,作为中国革命早期的重要革命根据地,有着非凡的历史意义。

作为一名年轻人,我有幸参观了延安,亲身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独特氛围和革命精神。

下面,我将分享我的观后感,回顾延安的历史,思考其对于当今社会的意义。

延安的革命历史延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红军长征到达延安后,延安成为了红色中国的象征。

这个地方孕育了许多杰出的革命家,包括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

延安时期形成的“延安精神”更是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延安革命历史的回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参观中共中央总部旧址、陕北革命纪念馆等地,我深深感受到了延安时期的艰苦环境,但同时也感受到了当时革命精神的强大力量。

这些地方展示了革命先辈们的奋斗精神和无私牺牲的精神,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延安的艺术氛围除了革命历史,延安也以其丰富的艺术氛围而闻名。

在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时,我欣赏到了许多革命时期的文艺作品。

这些作品流露出了革命热情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激发着观者的情感。

在延安,我还参观了砚台山书画艺术村。

这里有众多的书法家、画家,他们在这里创作出了许多优秀作品,让人叹为观止。

延安的艺术氛围催生了许多杰出的艺术家,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当代意义与思考回顾延安的历史,延安以其崇高的革命精神和丰富的艺术氛围而闻名。

这种精神和氛围不仅仅是过去,也对今天的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

首先,延安的革命精神鼓舞着我们。

在这个物欲横流、功利至上的社会,延安的精神传承给我们力量,鼓励我们坚定信念,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延安时期的艰苦环境和艰难困苦的斗争,让我意识到实现自己的目标需要毅力和坚持。

其次,延安的艺术氛围给我们以启示。

文艺作品是时代精神的体现,延安时期的艺术作品传递着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对革命事业的热情。

这提醒我们,艺术具有传递正能量的力量,我们可以通过创作和欣赏艺术来感受美好,激发我们的创造力与灵感。

哪些歌颂延安精神的诗歌

哪些歌颂延安精神的诗歌

哪些歌颂延安精神的诗歌关于歌颂延安精神的诗歌,我找到了一些相关的诗歌,它们以不同的方式赞美了延安精神的伟大。

1. 《延安,我把你追寻》:这首诗由诗人胡杨林创作,诗中追寻延安精神,将其比喻为归来的燕子和茁壮成长的小树。

2. 《向往延安》:这是一首由诗人以饱满的热情和细腻的笔触创作的诗歌,歌颂了伟大的延安精神
3. 《延安颂》:这首诗在1938年创作并流传开来,鼓舞了一批批爱国者奔赴延安,投身抗战。

4. 《回延安》:这首诗是中国当代著名诗人贺敬之的代表作之一,它抒发了诗人1956年重回阔别十余年的延安时的激动与喜悦之情,赞颂了延安在中国革命史上的贡献和新中国成立后的变化。

以上就是我找到的一些歌颂延安精神的诗歌,它们都是通过诗人的笔触,表达了对延安精神的崇敬和赞美。

希望这些诗歌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延安精神的伟大。

回望延安观后感

回望延安观后感

回望延安观后感
《回望延安》是一部关于中国革命历史题材的电影,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历史事件。

这部电影让我深受触动和感受,让我更加了解和认识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程和奋斗精神。

首先,影片中呈现出的历史场景和人物形象让我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艰辛和苦难。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中国人民经历了太多的痛苦和磨难,但是他们始终没有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民族独立的渴望。

共产党人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表现出了坚定的信仰和不屈的精神,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革命精神和牺牲精神。

其次,影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也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人民力量的重要性。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之上,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带领人民走向胜利。

同时,人民群众也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参与到革命事业中去,为争取自由和平等而奋斗。

这种军民鱼水情的故事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紧密联系和深厚感情。

最后,影片中所传递出来的价值观和精神力量也让我深受启发和教育。

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共产党人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理想,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捍卫了真理和正义的价值观念。

这种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和牺牲精神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信仰的力量和人生的意义。

总之,《回望延安》是一部非常值得观看的电影作品。

它不仅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那段历史时期和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同时也带给我们深刻的思考和启示。

我相信这部电影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让我们更好地珍惜当下、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纪录片回望延安观后感

纪录片回望延安观后感

纪录片回望延安观后感近年来,纪录片成为越来越多人获取信息和触摸历史的方式之一。

而其中一部备受瞩目的纪录片便是回望延安。

这部纪录片以全新的视角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延安这段历史上的种种经历和奋斗,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观看此纪录片之后,我被其中的很多细节深深触动,产生了许多感慨。

纪录片以延安这个历史的节点为切入点,生动地展示了那个特殊时期的生活场景。

延安是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失败后寻求新出路的地方,也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中央所在地,是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的摇篮。

这座山城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艰辛奋斗和无数同志的牺牲。

纪录片中,我被延安的艰苦环境所深深感动。

那个时代正是中国共产党开始由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探索之际,在艰苦的条件下,各个同志不畏艰险,全力投入到革命工作中。

纪录片中展示了他们生活的简陋,但他们却一直怀有对未来的憧憬与坚守。

他们时刻准备着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

纪录片中还展现了当时延安人民的温暖与团结。

虽然环境恶劣,物质匮乏,但人们却凭借着对共同信仰的坚守和对未来的期待而相互扶持,并一同走向建设伟大事业的道路。

纪录片中的许多场景表现出来的正是这种互帮互助和众志成城的精神,让人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真挚与伟大。

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纪录片中对延安抗日战争时期的描述。

那个时期延安成了整个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斗争的重要基地,共产党集结了一大批优秀的干部和战士,为抗日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纪录片中展示了他们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开展宣传教育工作,以及在艰苦条件下组织训练部队等情景。

这部纪录片对延安这段历史给予了全新的解读,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还原和重要人物的访谈,观众们得以深入了解当时的情况。

观看纪录片的过程中,我不禁反思起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那个时代的共产党人以他们的坚韧意志和无私奉献,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而我们现在所享受的安定和繁荣都是他们当年的努力和牺牲所换来的。

回望延安这部纪录片,不仅仅是一次重温历史的机会,更是一次对于当代人的思考与警醒。

《回望延安》观后感:铭记与传承

《回望延安》观后感:铭记与传承

《回望延安》观后感:铭记与传承观看《回望延安》这部电影让我深受触动。

这部影片通过真实的历史镜头和生动的故事情节,向观众们展现了延安革命岁月的艰苦与伟大,让我更加铭记和珍惜这段历史,也让我更加坚定了传承延安精神的决心。

电影以延安为背景,通过叙述一位记者通过各种途径回忆起自己在延安的往事,回顾了抗日战争时期党中央和红军在延安的艰苦奋斗和建设新中国的历程。

影片中展现了延安党中央的智慧和坚定决心,以及人民的无私奉献精神。

他们在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抗日斗争,组织群众开展生产和建设工作,为新中国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观看这部影片,我对延安时期的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延安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时期的重要根据地,不仅是集中领导抗日战争、进行党的建设的地方,也是培养了一大批革命干部的熔炉。

在延安的岁月里,党中央通过八路军和新四军开展了广泛的群众工作和革命斗争,建立起健全的军事、政治和文化体系,为今后的胜利打下了基础。

影片中的故事情节令人动容,每一个人物的经历都代表了延安时期人民的奋斗和牺牲。

他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守理想信念,勇敢地迎战敌人。

电影中的战斗场景和对于人物性格的塑造非常生动真实,让观众更加能够感受到当时的历史氛围和人民的热血斗志。

通过观看这部影片,我不仅对延安时期的历史增加了了解,更加明白了延安精神的重要性。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培养和传承的革命精神,是信仰、纪律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内核。

这种精神在今天依然具有深远的意义,对于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所触动和警示。

作为年轻一代,我们要铭记历史,传承延安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回望延安》这部电影通过真实的历史再现和令人动容的故事情节,向观众展现了延安的伟大和延安精神的宝贵。

我相信通过铭记历史,并将其传承下去,我们能够更好地走向未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回望延安读后感

回望延安读后感

回望延安读后感《回望延安》是一部描写延安时期历史的长篇小说,作者是著名作家巴金。

小说以延安为背景,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延安故事,展现了那个时代人民的艰苦奋斗和崇高精神。

读完这部小说,让我对延安这个地方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让我对那个时代的人民和事迹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描写延安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使我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艰苦和壮丽。

延安的山川河流、古老的建筑、勤劳的人民,都让我感受到了一种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气息。

特别是在抗战时期,延安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据地,吸引了大批革命者和知识分子前来,他们在这里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们的精神面貌和奋斗精神,让我深受感动和敬佩。

小说中还描写了延安时期的一些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如抗战时期的艰苦生活、党的领导和人民的支持、延安整风运动等。

这些历史事件和人物都是那个时代的缩影,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特别是一些无名英雄和普通人的故事,更是让我感受到了那个时代人民的伟大和勇敢。

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捍卫着祖国的尊严和民族的利益,为了一个共同的信仰和理想,他们付出了一切,这种精神让我深感震撼和感动。

通过阅读《回望延安》,我对延安这个地方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也对那个时代的人民和事迹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

延安是中国共产党的摇篮,是中国革命的圣地,这里孕育了一代伟大的革命者和伟大的精神。

他们的事迹和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让我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传承和发扬那个时代的伟大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永远的延安诗歌

永远的延安诗歌

永远的延安诗歌永远的延安(朗诵诗)
文/单宝剑
我心中始终有一个心愿
有朝一日去看一看延安
踏上这片神奇的黄土地
融入红色记忆的摇篮
领略领袖的风采
感受延河的风范
朝拜革命的圣地
敬谒心中的宝塔山
诗人笔下的延安
是我心中解不开的一个情缘
尽管一直没见过你的容颜
梦里却走近了千遍万遍
尽管从没踏上过你的土地
心中却时时听到你的呼唤
思念你的时间越是久远
越是挡不住对你浓浓的思恋
古老的三秦大地
永远的黄土高原
边陲之郡是你的宿命
红色之都是对你的亲切呼唤留在历史中的往事
尽管已经成为昨天的记忆可昨天曾经的记忆
离今天并不遥远
难忘那不停流淌的延河水还有那高高耸立的宝塔山日夜忙碌的杨家岭
自力更生的南泥湾
枣园窑洞的灯光
陪伴着通宵不眠的夜晚
大礼堂里传出的声音
响彻激情火热的白天
最亲切
不离身的粗布衣
香喷喷的小米饭
最爱听
东方红里迎日出
信天游中盼新年
最爱想
黄土地里稻谷香
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你是新中国革命的摇篮
你是中国命运的转折点
你是共和国浓墨重彩的一笔你是共产党宏伟壮丽的诗篇这里写下的辉煌大业
让延安精神成为新中国的经典
从这里出发
人民军队逐鹿中原
在这里运筹
社会主义一统江山
升起天安门的红旗
造就新中国的今天
黄河岸边的陕北啊
红色圣地的延安
你是当代中国永远的记忆你是中华儿女永远的思念你是我心中不老的情结走进你是我不变的诺言人民不会忘记你的存在你是我们心中永远的延安。

哪些歌颂延安精神的诗歌

哪些歌颂延安精神的诗歌

哪些歌颂延安精神的诗歌【最新版】目录一、延安精神的概述二、延安精神的诗歌代表作品1.《延安,我把你追寻》2.《回延安》3.《七律·延安游》4.《无题》5.《七律·和卿卿延安游》三、诗歌中的延安精神内涵1.追寻延安的历史与精神2.延安精神的传承与发扬3.新时代延安精神的体现四、结论正文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培育的一种崇高的精神风貌,它包括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延安精神在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在众多的诗歌作品中,有一些诗歌以歌颂延安精神为主题,表达了人们对延安精神的赞美和传承。

以下几首诗歌是延安精神的代表作品:1.《延安,我把你追寻》这首诗歌通过描绘延安的自然风光和历史场景,表现了作者对延安的热爱和追寻。

诗中提到“延河叮咚的流水”、“枣园梨花的清香”和“南泥湾开荒的镢头”,这些都象征着延安精神的传承和发扬。

2.《回延安》这首诗歌描绘了作者回到延安的场景,表达了对延安的热爱和对延安精神的怀念。

诗中写到“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象征着延安精神的坚定和崇高。

3.《七律·延安游》这首诗歌通过描绘延安的自然风光和历史场景,表现了作者对延安的热爱和追寻。

诗中提到“诸公已入青松畔,吾辈无生壮士前”,表达了对延安精神的传承和发扬。

4.《无题》这首诗歌以延安的历史和精神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延安的热爱和怀念。

诗中写到“伤心岂是轮回在,古道犹关意气肩”,表达了对延安精神的传承和发扬。

5.《七律·和卿卿延安游》这首诗歌通过描绘延安的自然风光和历史场景,表现了作者对延安的热爱和追寻。

诗中提到“毛公尸骨天门内,老子精神炼狱前”,表达了对延安精神的传承和发扬。

在这些诗歌中,延安精神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它们赞美了延安精神的伟大和崇高,表达了人们对延安精神的传承和发扬的决心。

回望延安观后感

回望延安观后感

回望延安观后感延安,那是一块承载着厚重历史与伟大精神的土地。

当我回望延安,心中涌起的是无尽的感慨和深深的敬意。

延安,这个名字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它不仅是一个地理坐标,更是一种精神象征。

在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里,延安成为了中国革命的圣地,吸引着无数热血青年和志士仁人奔赴而来。

当我试图去追溯那段历史,仿佛能看到那蜿蜒的山路上,一群群怀揣着理想与信念的人们,迈着坚定的步伐,向着延安前行。

他们来自五湖四海,有的出身贫寒,有的家境优越,但他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目标——为了中国的解放事业,为了人民的幸福未来。

延安时期的生活条件是极其艰苦的。

物资匮乏、环境恶劣,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革命的火焰却燃烧得愈加旺盛。

共产党人没有被困难吓倒,他们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在延安,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居住在简陋的窑洞之中,却能运筹帷幄,指挥着全国的革命斗争。

他们的智慧和勇气,犹如明灯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他们深入群众,了解人民的疾苦,制定出了一系列符合国情的方针政策。

延安的军民关系更是令人感动。

老百姓把共产党的军队当作自己的亲人,倾尽全力支持革命。

军队也把保护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为人民的幸福生活而战斗。

这种鱼水情深的关系,是革命胜利的重要保障。

在延安,还孕育出了伟大的延安精神。

那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

这种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勇往直前。

回望延安,我看到了无数先烈们为了理想而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事迹。

他们用生命诠释了信仰的力量,让我们明白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繁荣的时代,但延安精神永远不能被遗忘。

在工作中,我们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不怕困难,勇于拼搏;在与人相处时,要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在学习和创新方面,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进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赞美革命圣地延安的诗

赞美革命圣地延安的诗

赞美革命圣地延安的诗
延安,一个充满红色传奇的地方,一座矗立在黄土高原上的革命圣地。

这里,既有壮丽的自然景观,又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延安,一个让人怀念的名字,一段永不磨灭的历史,一种永葆青春的精神。

延安的自然环境独特,山川秀丽,四季分明。

在这里,我们可以欣赏到绚丽的日出日落,感受到四季的轮回。

延安的自然美景与革命历史相互映衬,更为这片土地增添了无尽的魅力。

延安是我国革命史上的一座丰碑。

在这里,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领导着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培育了伟大的革命精神。

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核心价值。

这种精神不仅仅属于革命年代,更是我们今天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拼搏。

延安精神的现实意义和启示在于,它提醒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保持对人民群众的深情厚谊。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继续发扬延安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同时,我们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总之,延安,这片革命的热土,永远值得我们怀念和敬仰。

让我们以延安精神为指引,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携手共进,共创辉煌。

延安,永远是我们心中的一座光辉的灯塔,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

纪录片回望延安观后感

纪录片回望延安观后感

纪录片回望延安观后感最近看了一部纪录片,叫《回望延安》,看完之后,心里头那是翻江倒海,久久不能平静。

这纪录片里展现的延安,可不是咱们平常想象的那种普普通通的地方。

它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舞台,各种精彩的“剧情”在这儿轮番上演。

画面里,那黄土高原的沟沟壑壑,仿佛都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延安的天,蓝得让人心醉,那阳光洒下来,把每一寸土地都照得暖烘烘的。

可别小瞧了这黄土地,它承载的,那可是一段段厚重得能压弯脊梁的历史。

我看到一群群年轻人,背着简单的行囊,怀揣着满腔的热血,翻山越岭,来到了延安。

他们的脸上带着疲惫,但眼神里却透着坚定。

他们来自五湖四海,有的是富家子弟,有的是贫苦农民的孩子,但在延安,他们都有了一个共同的身份——革命者。

那时候的延安,条件艰苦得超乎想象。

住的是窑洞,吃的是粗粮,穿的是补丁摞补丁的衣服。

可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人们的精神头却十足。

我记得纪录片里有个细节,一群战士们在窑洞前的空地上,围坐在一起,热烈地讨论着作战方案。

每个人的脸上都沾满了尘土,头发也乱蓬蓬的,但他们的表情是那么专注,那么认真。

其中一个小战士,因为太激动,站起来手舞足蹈地比划着,一不小心还摔了一跤,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可笑过之后,讨论继续,那种热情和投入,真的让人感动。

还有啊,那些在田间劳作的人们。

妇女们头上包着毛巾,弯着腰在地里除草;男人们则挥着锄头,汗水一滴一滴地落在地上。

他们一边干活,一边还唱着歌,歌声在山谷里回荡,充满了力量和希望。

我仿佛能看到他们脸上晶莹的汗珠,在阳光下闪烁着,那是辛勤劳动的见证。

教育也是延安的一大亮点。

在简陋的教室里,孩子们坐在破旧的桌椅前,眼睛紧紧盯着黑板。

老师的粉笔在黑板上吱吱嘎嘎地写着,声音听起来都带着一种坚定。

孩子们读书的声音清脆响亮,尽管他们的书本已经翻得破破烂烂,但他们却视若珍宝。

再说说医疗吧。

那小小的医务室里,医生们忙得不可开交。

没有先进的设备,没有充足的药品,但他们凭借着自己的医术和爱心,尽力救治着每一个病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望延安(党旗礼赞)那是一个奋发的年代,一个朝气蓬勃的年代。

一个党和人民、领袖和群众同甘共苦,相濡以沫,共同创造英雄史诗的年代。

多少次了,当我徜徉在延安革命纪念馆的陈列大厅,脑海里总会回旋起这些炽热的意绪,心底总会涌动强烈的、难以遏止的感动。

不只是因为气壮山河的战争风云,也不只是大智大勇的雄韬伟略。

让我感动并引以遐思的,往往是那些并不奇崛的寻常故事。

那些飘落在岁月风尘中的历史散叶,和历经时间淘洗总不磨损的民间记忆。

二说起延安,人们自然会想到那幅“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题词。

那几个遒劲的大字,是一个时代的传神之笔,一个古老民族的精神图腾。

苍茫的陕北高原,沟壑纵横,地瘠民贫,由于国民党的经济封锁和自然灾荒,边区军民一度陷于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冬天没有被盖的地步。

毛泽东说:我们的困难真是大极了!解散呢,还是自己动手呢?这一严峻的问题提给全党。

朱德总司令则以愤慨的言辞痛切陈述抗日将士的处境:“有一枪仅余四发五发子弹者,有一伤仅敷一次两次药物者,于是作战时专凭肉搏,负伤则听凭自然”。

与此相印证的,是他那首气壮山河的诗篇:伫马太行侧,十月雪飞白;战士仍衣单,夜夜杀倭贼。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巨大的困难没有吓倒“特殊材料制成的人”,一场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和随之实行的精兵简政,使革命再次转危为安,“创造了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奇迹”(毛泽东)。

艰苦的条件也没有阻止一批批热血青年冲破层层封锁,从四面八方奔赴延安。

宝塔山下,延河岸边,集合了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儿女。

延安的窑洞里,有人类最睿智、最深刻、最有远见的头脑。

延安的山川间歌声不断,响彻乐观向上的旋律。

梁漱溟,这位新中国成立后曾同毛泽东发生过激烈争论的著名学者,1938年和1946年曾两次访问延安。

头一次,与毛泽东有过八次亲切交谈。

他在所写文章中对此次所见所闻记述颇详,欣悦之情溢于言辞:在极苦的物质环境中,那里的气氛确是活跃,精神确是发扬。

政府、党部、机关、学校都是散在城外四郊,傍山掘洞穴以成。

满街满谷,除乡下人以外,男男女女皆穿制服,稀见长袍与洋装。

人都很忙!他对延安人际关系的平等、融洽倍加赞赏:一般看去,各项人等,生活水准都差不多。

没有享受优厚的人。

是一种好风气。

人人喜欢研究,喜欢学习,不仅学生,或者说人人都像学生,这又是一种好风气。

爱唱歌,爱开会,亦是他们的一种风气。

天色微明,从被窝中坐起,便口中哼啊抑扬,此唱彼和,仿佛一切劳苦都由此而忘却!人与人之间情趣增加,精神上互为感召。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清贫的物质生活并不导致精神的矮化;豪车华屋,灯红酒绿,也无法疗补内心的颓废与空虚。

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原本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它的发扬光大,则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极力倡导,率先垂范,精心培育的结果。

毛泽东那张站在黄土院子里,面容清癯,目光凝聚,身穿补丁裤,双手前伸,向席地而坐的学员演讲的照片,早已珍藏在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史册里,见者无不动容。

但另一些故事也许并不为人们熟知。

一天下午,延安留守兵团的司令员萧劲光到毛泽东住处汇报工作,见他围着被子斜躺在床上办公,以为是病了,正要询问,毛抬起头来指指地下的火盆笑说,棉裤洗了,还没烤干,起不了床,起来就要光屁股了!萧劲光鼻子一酸,指示警卫员赶快到兵团去领一床被子和一套棉衣。

毛泽东一听,连说不行不行,领来我也不要,现在大家都困难,我若要搞特殊,讲的话就等于放屁,没人听,他们会说你不是真革命,是蒋介石,是封建皇帝!过了会儿,又说,劲光啊,我不能搞特殊,你也不能搞,任何时候,任何人都不能搞。

你要记住这句话:我们共产党人绝不能搞特殊!绝不能搞特殊,毛泽东不仅以身作则,同时也严格要求自己的亲属。

电视剧《毛岸英》的播出,已让这位年轻人热情似火、英姿勃发的光彩形象深入人心;舔犊情深,毛泽东失去爱子后痛哭失声的画面也使多少人潸然落泪。

未被剧本采用的尚有另外的情节。

毛岸英回到延安,先被安排住在陕甘宁晋绥联防司令部,部队考虑到他在苏联呆的时间长,吃不惯小米、烩菜,便让他上了干部中灶,每顿两菜一汤,还有细粮。

毛泽东知道后很快把岸英叫来,说:岸英啊,你妹妹李讷一直就在大灶吃饭,你这么大了,还要提醒吗?于是毛岸英谢绝了领导上的好意,坚持与战士们一起在大灶用餐。

另有一次,美联社记者访问岸英,要他对抗战胜利后的形势谈谈看法。

稿子写成,岸英拿过来请父亲审看,不料毛泽东还没看完,便一把撕掉,严厉批评说:你小小年纪,刚从国外回来,情况不了解,有什么资格对外国记者发表意见!声色俱厉,不容置辩,看似无情,却命意深长,堪为镜鉴。

至于岸英后来去农村锻炼,去工厂工作,去前线作战,显然都与父亲的教育、培养分不开,现在已经成为广为传诵的佳话。

四曹靖华先生写过一篇散文,标题叫《忆当年,穿着细事切莫等闲看》,内容大抵是说旧时代在“衣帽取人”的上海等大城市里,穿时髦衣服的较之穿着土气的,往往要占许多便宜。

而此时想到这个标题,则是因为我在纪念馆里得到的对这个标题的另外一种注解。

1940年,66岁的爱国侨领陈嘉庚回国考察抗战。

蒋介石对此十分重视,仅重庆的接待费用就安排了8万元,其中一次宴会花了800大洋。

前线将士浴血奋战,后方如此铺张,陈嘉庚对这种奢侈十分反感。

后来他到延安,看到干部群众衣着简朴,情绪饱满,印象甚好。

毛泽东在杨家岭宴请他,用的是从老乡家借来的小方桌,因太旧,上面铺了几张报纸。

饭菜是用自种的西红柿、豆角等做的,另外上了一例鸡汤,整顿饭算下来不到两块钱。

毛泽东说,我是没钱买鸡的,这只鸡,是邻居老大娘听说我有贵客要招待,特地送来的。

两相对照,清者自清,浊者自浊,陈嘉庚不禁叹道:“得天下者,共产党也!”回到南洋,他在第二届南洋华侨大会上还激情洋溢地欢呼:“中国的希望在延安!”那次访问,让陈嘉庚“衷心无限兴奋,梦寐神驰,为我大中华民族庆幸”。

为了表达对毛泽东等领导人的敬意和拥护,他给延安送了两辆小汽车。

而这两辆小车的使用,说来也耐人深思,对我们看待和处理一个时期以来屡禁不止的公车私用,公款消费,讲排场,摆阔气等恶劣风气或许有所启示。

小车送到延安,中央办公厅“理所当然”地要分配给毛主席一辆,却遭到毛的拒绝,他提出的原则是,一要考虑军事工作的需要,二要照顾年纪大的同志。

在他一再坚持下,两辆车分别分给了朱德和徐特立、董必武、林伯渠、吴玉章、谢觉哉“五老”使用。

一次,毛泽东去枣园开会,回来时马突然受惊,把他从马背上摔下来,跌伤了手臂,朱总司令和“五老”知道后一定要把车子让给毛主席,他仍“坚不从命”。

毛后来也有了一辆“专车”,是华侨捐赠的救护车,但也只是在接送客人时才偶一使用。

这也许就蕴含了那个年代全党全军坚强团结、战无不胜的确切信息,却是离开大陆后的“委员长”痛定思痛时未必能想到的。

五当时去延安,正是这样一个充满团结友爱气氛的大家庭。

同时,又是政治清明,法纪严明,“实行民主真行宪,只见公仆不见官”(朱德诗句)的民主圣地。

人们都知道作为诗人和政治家的毛泽东,有着常人一样的丰富感情,但在违法乱纪、侵害人民利益的行为面前,他同时也有一般人少有的“毒蛇在手,壮士断腕”的霹雳手段和决绝气概。

1937年10月,曾经参加长征的26岁的抗大第六队队长黄克功,因爱情纠葛枪杀了女学员刘茜。

审讯时,黄亮出浑身伤疤,请求法庭免于一死,准其戴罪立功,战死疆场。

毛泽东接到报告,给审判长雷经天复信:“黄克功过去斗争历史是光荣的,今天处以极刑,我及中央的同志都是为之惋惜的,但他触犯了不容赦免的大罪……如为赦免,便无以教育党,无以教育红军,无以教育革命者,并无以教育做一个普通人,正因为他是一个多年的共产党员,是一个多年的红军,所以不能不这样办。

共产党和红军,对于自己的党员与红军成员不能不执行比较一般平民更严格的纪律。

”与这个事件相辅相成的,是毛泽东的“挨骂”。

1941年6月,边区政府召开各县县长联席会,讨论公粮征收工作。

会议进行中,天气骤变,一个炸雷击中礼堂梁柱,延川县代县长不幸触电身亡。

消息传开,议论纷纷,有位老乡借机发泄对公粮负担过重的不满,指名道姓地责骂了毛泽东。

边区保安部门闻讯,认为这是一起严重反革命事件,要严肃追查,公开处理。

毛泽东从警卫员口中知道了这件事,立即进行制止。

他对保卫部门的同志说,群众发牢骚,有意见,说明我们的政策和工作有毛病,不要一听群众有议论,尤其是尖锐点儿的议论就去追查,就要立案,进行打击压制。

这种做法实际上是软弱的表现,我们共产党人无论如何不要造成同群众的对立面。

对清涧群众负担过重的问题,要边区政府认真调查研究,该免的免,该减的减,不能不管老百姓的死活。

1945年7月,毛泽东在回答黄炎培那个关于历史周期率的著名提问时说,我们已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

这条新路,就是民主。

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

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世界学联代表团成员当年访问延安后曾这样由衷赞叹:“边区司法充满了平等和正义的精神!”60多年过去,这些激情的言说,仍如晨钟暮鼓,穿透时空,悠然回响。

六关心群众生活。

密切联系群众。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和人民打成一片。

这些屡屡见诸党的文献的论述,毛泽东是首倡者,他和他的战友又是模范的实践者。

到过杨家岭的参观者,都会见到那条由毛泽东和中央书记处的同志、中央机关干部战士与当地群众一起修建的“幸福渠”。

这条全长五公里、灌地1200亩的水渠,几十年来波光粼粼,一直滋润着乡亲们的心田。

据当年枣园乡乡长杨成福回忆,中央机关驻在杨家岭和枣园时,每年都要给老乡们拜年。

有一年春节,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同工作人员带着糖果、春联等年礼来到乡政府,一见面,毛主席亲切地问,杨乡长,你们辛苦一年了,年过得好吗?杨一边应答,一边忙着递烟,沏茶,高兴得不知如何是好。

周恩来见状,说杨乡长你就别忙了,毛主席要给乡亲们拜年,你就引我们到各家走走吧!杨成福一想,全村几十户人家,山上山下,住得很分散,哪能让首长们到处去跑。

就说,你们都忙,挨家挨户就不必了,我一定把主席和首长们的心意转告给大家。

毛主席一听,连连摆手,说拜年找人代理,杨乡长你这个主意可出得不好,还是我们去吧!一句话把众人逗笑了。

但商量的结果,还是采纳了杨成福的意见:把每家的家长都请到乡政府,一来主席都见上了,二来也更热闹。

乡亲们来了,主席和其他首长拉着老年人的手,热情地递烟,敬酒,给孩子们抓瓜子,散花生,并详细征询对中央机关的意见,了解村民的生活状况和来年的生产安排,促膝交谈,亲如一家。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多次陪同客人参观,听过杨成福的介绍,这些其乐融融、亲密无间的生动画面,几十年来一直活跃在脑海里,历久弥新。

毛泽东关心群众生产,也关注他们的精神生活。

著名的延安文艺运动,开辟了文艺为人民服务的广阔道路。

同毛泽东一样,每到春节,延安的文艺团体都要组织秧歌队,走上街头,拿出各自的拿手好戏,与群众共庆新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