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建筑师介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著名建筑师生平介绍
THE FAMOUS ARCHITECT`S LIFE IS INTRODUCDUCED
环艺1401 李振乾 1416024135
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 安东尼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迪 弗兰克·盖里
2
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
生平简述
1886年,密斯生于德国亚琛,原名 MariaLudwigMichael,建立自己 的实验室之后便更名为密斯·凡·德· 罗(MiesvanderRohe), vanderRohe是他母亲的姓。密斯 在1908-1911年间与著名建筑大 师彼得·贝伦斯一起工作,后来,他 又采纳了包豪斯建筑学派的风格, 并继承了瓦尔特·格罗皮乌斯( WalterGropius)遗留的风格。 1938-1958年任芝加哥阿莫尔学 院(后改名伊利诺工学院)建筑系 主任。
建筑风格
密斯· 范· 德· 罗的贡献在于通过对钢框架结构和玻璃在建筑中应用的探索,发展了一种具有古典式的均衡和极端简洁的风格。其作 品特点是整洁和骨架露明的外观,灵活多变的流动空间以及简练而制作精致的细部。他早期的工作展示了他对玻璃窗体的大量运 用,这使之成为其成功的标志。密斯从事建筑设计的思路是通过建筑系统来实现的,而正是这种建筑结构把他带到建筑前沿。同 时,他提倡把玻璃、石头、水以及钢材等物质加入建筑行业的观点也经常在他的设计中得以运用。密斯· 范· 德· 罗运用直线特征的 风格进行设计,但在很大程度上视结构和技术而定。在公共建筑和博物馆等建筑的设计中,他采用对称、正面描绘以及侧面描绘 等方法进行设计;而对于居民住宅等,则主要选用不对称、流动性以及连锁等方法进行设计。 密斯在很大程度上相当重视细节,用他的话说“细节就是上帝”,这归功于他父亲对其技术的教导。虽然他从未受过正规的建筑 学习,但他很小随其父学石工,对材料的性质和施工技艺有所认识,又通过绘制装饰大样掌握了绘图技巧。同时,他用极为大胆 、简单和完美的手法进行设计,将建筑学的完整与结构的朴实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密斯并不是特别关注装饰原料的选择,但是他 特别注意室内架构的稳固性。像弗兰克· 劳埃德· 赖特、勒· 柯布西耶一样,密斯也特别重视将自然环境、人性化与建筑融合在一个 共同的单元里面。由他所设计的郊外别墅、展厅、工厂、博物馆以及纪念碑等建筑均体现了这一点。与此同时,密斯也重新定义 了墙壁、窗口、圆柱、桥墩、壁柱、拱腹以及棚架等方面的设计理念。 密斯建立了一种当代大众化的建筑学标准,他的建筑理念已经扬名全世界。作为钢铁和玻璃建筑结构之父,密斯提出的“少就是 多”(less is more)的理念,这集中反映了他的建筑观点和艺术特色,也影响了全世界。密斯在很多领域中都起了相当的作用 ,他在自传中说道:“我不想很精彩,只想更好!”在芝加哥伊利诺工学院工作之际,由他设计的湖滨公寓(Lake Shore Drive
魔鬼在细节 20世纪世界最伟大的建筑大师之一的路德维希·密斯·凡·德· 罗,在被要求用一句话来描述他成功的原因时,他只说了五个字 :“魔鬼在细节(Devils are in the details)”;由此可见他的 严谨与他的理念。
少就是多",这句话的含义我们可以很轻易的从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美学中品味出来,而国画大师 最有意境的东西往往不是涂满笔墨的画卷,而是在于那一大片留白之中那醒目的几笔。留白要 留多少,怎么留?当“少就是多”从密斯口中说出来时,并没有东方人悠闲与怡然,有的只是德 国人的严谨与理性,少绝不是空白而是精简,多也绝不是拥挤而是完美和开放性的空间。密斯 的建筑艺术依赖于结构,但不受结构限制,它从结构中产生,反过来又要求精心制作结构。他 的设计作品中各个细部精简到不可精简的绝对境界,不少作品结构几乎完全暴露,但是它们高 贵、雅致,已使结构本身升华为建筑艺术。西格兰姆大楼为世界上第一栋高层的玻璃帷幕大楼 。展现了密斯所提出的「少即是多」原则。内部不少设施也由密斯与他的徒弟菲利浦·约翰逊 一手包办。大楼前的广场约占地基一半,这在当时也是创举。现代主义被带到美国后,结合资 本家的力量,实践了许多作品。由于形式上的精简,容易模仿,因此很快影响到世界各地,也 影响了其它 领域的设计。因此称为「国际风格」。然国际风格却已缺乏早期现代主义乌扥邦式 的社会理想及批判精神。并且后来的模仿者未必如密斯一 般注重对细部结构的处理。但现代主 义却达到一个高峰。
Apartments)充分展示了他在科技时代的建筑天才。直到1969年去世,密斯一直孤身呆在芝加哥公寓里从事设计工作

个人观点和设计理念
流通空间 “流通空间”在二十世纪初这应该是个很前卫的名词,毫无 疑问,这在当时属于创造性的突破。开创了完全与以往的封闭 或开敞空间不同的———流动的、贯通的、隔而不离的空间开 创了另一种概念。它对西方来说是新玩意儿,而在古老的东方 ,无数知名或不知名的文人和工匠早已知道并精通了流动空间 这一概念。而著名的<<园治>>更是将其理论化了,“步易景 移”,“虚实互生”,苏州园林就是最好的证明,咫尺天涯就 是他们对“流通空间”出神入化的理解与应用,“山穷水尽疑 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中国文人对这种空间的理解与密斯 又何其相似.。
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德国馆,巴塞罗那,(1928 -1929年) 伊利诺伊理工学院校园规划(Illinoi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芝加哥,(1939年-1958年 ),其中建筑设计包括包伊利诺伊理工学院克朗 楼(建筑与城市规划教学楼)、伊利诺伊理工学 院化学系教学楼等 国家剧院(National Theatre),曼海姆,德国 ,(1952-1953年) 大会堂(Convention Hall),芝加哥,(1953 -1954年) 西格拉姆大厦(Seagram Building),与菲利 普·约翰逊(Philip Johnson)合作,纽约,( 1954年-1958年) 柏林新国家美术馆(New National Gallery), 柏林,(1962年-1968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