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标本鉴定记录 -

中药标本鉴定记录 -

9:56:15

中药标本鉴定记录

中药鉴定学试题库

中药鉴定学习题集

1总论 A 型题 1.001中药鉴定学的任务不包括 A.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B.发掘祖国药学遗产C.中成药的鉴定D寻找和扩大新药源E.研究中药质量与疗效的关系 1.002“本草学”的主要含义是指 A.研究草药的学科B.古代的药学 C.古代收载草药的书籍D.古今研究中药的学科 E.中药学 1.003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 A.《本草纲目》B.《证类本草》 C.《神农本草经》D.《新修本草》E.《本草经集注》1.004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本草著作是 A.《神农本草经》 B.《本草纲目》 C.《本草原始》 D.《本草经集注》 E.《证类本草》 1.005最早提出火试和对光照视鉴别药材方法的本草著作是 A.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B.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 C.陈藏器的《本草拾遗》 D.唐慎微的《证类本草》 E.陈嘉谟的《本草蒙筌》 1.006中国最早的一部具药典性质的本草是 A.《神农本草经》 B.《证类本草》 C.《本草纲目》 D.《新修本草》 E.《本草蒙筌》1.007首次出现图文鉴定中药方法的本草是 A.《本草纲目拾遗》 B.《植物名实图考》 C.《图经本草》 D.神农本草经》 E.《新修本草》1.008《图经本草》的作者是 A.苏敬 B.苏颂 C.苏轼 D.苏恭 E.苏辙 1.009我国现存最早的且最完整的本草是 A.《证类本草》 B.《神农本草经》 C.《新修本草》 D.《本草纲目》 E.《本草衍义》 1.010记载药物最多、科学性最强,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本草著作是 A.《证类本草》 B.《植物名实图考》 C.《本草纲目》 D.《新修本草》 E.《神农本草经》1.011古代侧重于药材性状鉴别的专著是 A.《植物名实图考》 B.《本草蒙筌》 C.《本草衍义》 D.《本草原始》 E.《图经本草》1.012本草书中,最著名的收载药用植物的专著是 A.《救荒本草》 B.《植物名实图考》 C.《图经本草》 D.《神农本草经》 E.《本草纲目》1.013中药拉丁名称的一般组成原则是 A.属名+种名(种加词) B.属名+种名+命名人姓氏 C.药用部位名(第一格+药名(第二格) D.属名+种名+亚种名+定名人 E.药名(第二格)+药用部位名(第一格) 1.014Rhizoma Coptidis的组成是 A. 药用部位名(名词第一格+种名(名词第二格) B.属名(名词第一格)+形容词(第二格) C .属名(名词第一格)+种名(名词第二格) D.药用部位名(名词第一格)+属名(名词第二格)E.以上都不是 1.015Semen Armeniacae Amarum的组成是 A.药用部位名(名词第一格)+属名(名词第二格)+形容词(第二格) B.药用部位名(名词第一格)+属名(名词第二格+形容词(第一格) C.药用部位名(名词第一格)+属名(名词第二格)+种名(名词第二格) D.药用部位名(名词第一格)+种名(名词第二格)+形容词(第一格) E.药用部位名(名词第一格)+属名(名词第二格)+药用部位名(名词第二格) 1.016“四大南药”是指 A.肉桂、益智、砂仁、槟榔 B.槟榔、益智、砂仁、巴戟天 C.肉桂、益智、砂仁、蛤蚧 D.莪术、槟榔、砂仁、巴戟天 E.白豆蔻、益智、砂仁、蛤蚧

中药鉴定学重点1

1.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质量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 2.走油:某些药材的油质泛出药材表面,或因药材受潮、变色、变质后表面泛出油样物质。 3.显微化学反应:将药材的切片、粉末或浸出物等置于载玻片上,滴加某些化学试剂后产生沉淀或结晶,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形状和颜色进行鉴别的一种方法。 4.理化鉴别:利用中药中存在的某些化学成分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通过化学的、物理的或仪器分析方法,鉴定中药的真实性、安全性和品质优劣的方法。 5.木间木栓:又称内涵周皮。即在次生木质部内形成木栓环带,通常由次生韧皮部的薄壁组织细胞栓化形成。如黄芩的老根中央可见木栓环。有的根中的木间木栓环包围一部分韧皮和木质部,把维管柱分隔成几个束,如甘松根。 5.内涵韧皮部:在次生木质部中包裹的次生韧皮部。这是形成层活动不规则产生的异常构造。在某段时间,形成层不仅向外也可向内生长韧皮部,但其后又恢复正常生长,致使次生韧皮部被包裹在次生木质部中。如黄芩,华山参,沉香 6.内生韧皮部:位于初生木质部内侧的初生韧皮部。 7.次生皮层:有些双子叶植物的根,次生构造不发达,表皮死亡脱落,栓内层的数列细胞中有的比较发达。 8.后生皮层:有些双子叶植物的根,次生构造不发达,由皮层的外部细胞木栓化起保护作用。9两面叶:常为一至数列长柱形的细胞栅栏组织,一般分布在上表皮下方,细胞内含大量叶绿体。 10等面叶:上下表皮内方有栅栏组织或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分层不清晰,形成等面叶。 11气孔指数:(单位面积上的气孔数*100)/(单位面积上的气孔数+同面积表皮细胞数) 12栅表比:一个表皮细胞下平均栅栏细胞数目 13.脉岛数:每平方毫米面积中脉岛的数目 14.星点:大黄根茎横切面髓部由异型维管束形成的暗红色星芒状小点,排列成环,木质部在外,韧皮部在内,射线星状射出。 15.云锦花纹:何首乌块根横切面皮部由4~11个类圆形异型复合维管束形成的云朵状花纹。 16.罗盘纹:商陆根横切面的多轮环状凸起的花纹,木部隆起,是由同心环状异型维管束形成数个突起的同心性环轮。 17.过桥:黄连根茎上的长而光滑,形如茎秆的节间。 18.铁线纹:人参根上紧密深陷的横状环纹。 19.珍珠疙瘩:人参须根上明显的疣状突起。 20.枣核艼:人参的不定根,较粗,形似枣核。 21.狮子盘头:某些根茎类药材顶端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膨大突起,状如狮子头,如党参,三七。 22.怀中抱月:松贝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 23.马牙嘴:炉贝外面2枚鳞叶大小相近顶端较瘦尖,开口。 24.虎皮斑:炉贝表面黄白色,较粗糙,常有黄棕色斑块。 25.红小辫:天麻顶端残留的红棕色干枯芽苞,细长皱缩似瓣状。 26.鹦哥嘴:冬麻顶端留有的红棕色干枯芽孢,因头尖色为红棕色似鹦哥之喙而得名。 27.圆底盘:天麻底端圆脐形瘢痕,为母麻脱落的疤痕。 28.蛤蟆皮:天麻表面由潜伏芽排列而成的横环纹多轮,形似蛤蟆的外皮。 29. 车轮纹:根或茎类药材横切面上维管束与较宽的射线相间排列成稀疏整齐的放射状纹理,状如木制车轮。如木通等。

2013执业药师中药鉴定学复习指导:第五章根及根茎类中药(14)

第三节常用中药(1) 第三节常用中药(2) 第三节常用中药(3) 第三节常用中药(4) 第三节常用中药(5) 第三节常用中药(6) 第三节常用中药(7) 第三节常用中药(8) 第三节常用中药(9) 第三节常用中药(10) 第三节常用中药(11) 第三节常用中药(12) 八十一、知母 1 百合科植物知母的干燥根茎。不除外皮者称“毛知母”,除去外皮者称“知母肉”。 主含多种甾体皂苷(知母皂苷);黄酮类(芒果苷),多糖。 性状 “毛知母”呈长条状,略扁。一端有浅黄色的茎叶残痕,习称“金包头”。表面黄棕色至棕色,上面有一凹沟,具紧密排列的环状节,节上密生黄棕色残存叶基,下面隆起略皱缩,有点状根痕。质硬,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气微,味微甘、略苦,嚼之带黏性。 八十二、山药 1 薯蓣科植物薯蓣的干燥根茎。冬季茎叶枯萎后采挖,切去根头,洗净,除去外皮及须根,干燥,即为“毛山药”;或选择肥大顺直的毛山药,置清水中,浸至无干心,闷透,切齐两端,用木板搓成圆柱状,晒干,打光,习称“光山药”。 成分:①黏液质中含甘露聚糖和植酸、3,4-二羟基苯乙胺;②甾醇类,胆甾醇、麦角甾醇等; ③含氮类成分。 性状 “毛山药”略呈圆柱形。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偶有浅棕色的外皮残留。体重,质坚实,断面白色,粉性。无臭,味淡、微酸,嚼之发黏。

“光山药”两端平齐,表面光滑,粉性足。 显微 粉末类白色。①淀粉粒众多。②草酸钙针晶束存在于黏液细胞中。③导管为具缘纹孔及网纹导管,也有螺纹及环纹导管。④纤维少数。 理化 水煎液:①加氢氧化钠+稀硫酸铜→蓝紫色(蛋白质);②菲林试液→红色沉淀(还原糖);③茚三酮→紫色(氨基酸);④浓硝酸→鲜黄色(蛋白质)。 伪品 大戟科植物木薯的干燥块根。切断面类白色,粉性,靠外侧有一明显的黄白色或淡黄棕色的形成层环纹,中央有一细小黄色木心及放射状的黄色小点。味淡。 薯蓣科植物山薯的干燥根茎。断面淡黄色,散有浅棕色点状物。 旋花科植物番薯的干燥块根。切面可见淡黄棕色的“筋脉”点或线纹,近皮部可见淡黄色的环纹。略有香气,味甘甜。 薯蓣科植物参薯的干燥根茎。横切面中柱鞘部位有石细胞组成的环带。 八十三、射干 2 鸢尾科植物射干的干燥根茎。 性状鉴别:不规则的结节状。表面黄褐色、棕褐色或黑褐色,皱缩,有排列较密的横向环纹。上面有数个圆盘状凹陷的茎痕,下面有残留的细根及根痕。质硬,折断面黄色,颗粒性。气微,味苦、微辛。 八十四、莪术 3 姜科植物蓬莪术、广西莪术或温郁金的干燥根茎。后者称为“温莪术”。 主含挥发油,莪术醇、β-榄烯、莪术二酮为主要抗癌成分。用于治疗早期宫颈癌。 性状:蓬莪术呈卵圆形、长卵形、圆锥形或长纺锤形。表面灰黄色至灰棕色,上部环节凸起,有残留的须根。体重,质坚实,难折断,断面灰褐色至蓝褐色,蜡样,皮层与中柱易分离,内皮层环纹棕褐色。气微香,味微苦而辛。 饮片散在“筋脉”小点。 八十五、姜黄 1 姜科植物姜黄的干燥根茎。主产于四川、福建等省。冬季茎叶枯萎时采挖,蒸或煮至透心,

(完整版)中药鉴定学期末考试试题

中药鉴定学期末考试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本草纲目》作者是李时珍。 2.人参的栽培品称为园参。 3.附子常见的加工品主要有盐附子、黑顺片、白附片。 4.黄柏主要含有生物碱类成分。 5.皮类药材的入药部位是指形成层以外的部分。 6.进行药材鉴定时,药材取样应具有代表性。 7.秦皮水浸液在日光下显碧蓝色荧光。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我国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A) A.《神农本草经》 B.《本草经集注》 C.《唐本草》 D.《本草纲目》 2.断面具有5~13个黄白色小点(分体中柱)的药材是(B) A.当归 B.绵马贯众 C.甘草 D.黄连 3.药材大黄的药用部位是(C) A.根 B.根茎 C.根及根茎 D.块茎 4.具有虎皮斑的贝母是(C) A.松贝 B.青贝 C.炉贝 D.平贝 5.黄连的根茎折断面在紫外灯下观察应显(D)荧光 A.蓝色 B.紫色 C.黄白色 D.金黄色 6.在进行中药的鉴定时,药材的取样量应为实验用量的(A) A.3倍 B.4倍 C.5倍 D.6倍 7.下列哪一种药材不具有多环同心性异型维管束(C) A.牛膝 B.商陆 C.何首乌 D.川牛膝 8.麦冬的药用部位是(B) A.块茎 B.块根 C.根 D.根茎 9.具有辐射型维管束的药材是(A) A.麦冬 B.甘草 C.黄连 D.人参 10.商品大青叶来源于(A) A.十字花科的菘蓝 B.爵床科的马蓝 C.蓼科的蓼蓝 D.马鞭草科的路边青 11.关于天麻的性状不正确的(D) A.扁长椭圆形 B.有点状痕点组成的环节 C.断面角质样 D.春麻有“红小辫” 12.石菖蒲的中柱维管束类型是(A) A.周木型及外韧型 B.周木型及双韧性 C.周木型 D.外韧性 13.下列药材显微鉴定时需要作三切面观察的是(B) A.关木通 B.沉香 C.鸡血藤 D.川木通 14.关于白木香的描述不正确的是(D) A.含树脂和挥发油成分 B.来源于瑞香科 C.药材呈不规则块片,表面有斑纹 D.能沉水 15.关于番泻叶组织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B) A.表皮细胞中有气孔 B.表皮细胞中不含非腺毛 C.主脉维管束外韧型 D.有晶鞘纤维 16.厚朴的药用部位是(D) A.干皮 B.枝皮 C.根皮 D.干皮、枝皮和根皮 17.企边桂通常是剥取(C)年以上的干皮。 A.8 B.9 C.10 D.12 18.具有硬韧部的药材是(A)

中药鉴定学重点整理

《中药鉴定学》复习总结 一、名词解释(白皮书的重点) 1.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 用学科。它是在继承中医药学遗产和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研究和探讨中药的来源、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质量标准及寻找新药等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2.发汗:有些药材在加工过程中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煮、蒸后,堆置起来发热,使其内部 水分往外溢,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干燥。(厚朴、杜仲、玄参、续断、茯苓等) 3.走油(泛油):指某些药材的油质泛出药材表面,或因药材受潮、变色、变质后表面泛 出油样物质。 4.内涵韧皮部(又称木间韧皮部):为异常构造就是在次生木质部中包埋有次生韧皮部。 5.星点:是指大黄根茎中央的髓部有异常维管束散在或环列。 6.云锦花纹:指何首乌断面皮部有4到11个异常维管束环列。 7.菊花心:药材断面维管束与较窄的射线相间排列成放射状,似菊花心。 8.过桥:味连节间表面平滑如茎秆。 9.晶鞘纤维:韧皮部及木质部纤维,周围薄壁细胞中含有草酸钙方晶。 10.芦头:根类药材顶端残留的根状茎。 11.芦碗:芦头上的数个圆形或半圆形凹窝状已枯茎痕。 12.艼:人参的不定根。 13.金井玉栏:指药材横切面皮部白色,木部黄色(桔梗) 14.蚯蚓头:防风根头部有明显密集的环纹。 15.狮子盘头:党参根头部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每个茎痕的顶端成凹下圆点状。 16.怀中抱月:松贝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包小瓣,未包部分成新月形。 17.鹦哥嘴:天麻顶端具有红棕色至深棕色干枯芽胞。 18.气孔指数:单位面积上的气孔数*100\(单位面积上的气孔数+同面积的表皮细胞数) 19.栅表比:一个表皮细胞下平均栅栏细胞数目。 20.脉岛:叶脉中最微细的叶脉所包围的叶肉单位。 21.脉岛数:是指每平方毫米面积中脉岛的数目。 22.萌发孔:3孔沟(金银花);3个突起萌发孔(红花) 23.嵌晶纤维:纤维次生壁外层嵌有一些细小的草酸钙方晶或砂晶,如麻黄。 24.方胜纹:蕲蛇背部两侧各有黑褐色与浅棕色组成的“v”形斑纹17-25个。其“v”形的 两上端在背中线上相接。

执业中药师中药鉴定学历年真题5:根及根茎类(A130)

执业中药师《中药鉴定学》历年真题精选考前强化训练: A型题 1.双子叶植物根及根茎断面有一圈环纹,这环纹是 A.纤维层 B.内皮层 C.形成层 D.木质部 E.石细胞环带 C 2.单子叶檀物根及根茎断面有一周环纹,这环纹是 A.形成层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B.木质部 C.石细胞层 D.内皮层 E.纤维群 D 3.蕨类植物每一维管束的特点是 A.外有纤维 B.外有石细胞环 C.外有草酸钙结晶 D.外围有内皮层 E外有黏液腔 D 4.生狗脊片近外皮2~5mm处有一条凸起的棕黄色环纹是 A.石细胞环带 B.纤维层 C.形成层 D.木质部 E.韧皮部 D 5.组织中木质部内外均有韧皮部和内皮层的药材是 A.狗脊 B.何首乌 C.牛膝 D.绵马贯众 E.大黄 A 6.含有间隙腺毛的药材是 A.大黄 B.牛膝 C.狗脊 D.绵马贯众

E.何首乌 D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7.绵马贯众叶柄横切片滴加1%香草醛溶液及盐酸呈红色的是 A.厚壁细胞 B.针晶 C.纤维 D.间隙腺毛 E.木质部 D 8.绵马贯众的维管束特点是 A.有限外韧型 B.无限外韧型 C.双韧型 D.周韧型,外围以内皮层 E.周木型,外有晶纤维 D 9.绵马贯众来源于 A.蚌壳蕨科植物 B.鳞毛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蕨科植物 C.乌毛蕨科植物 D.紫萁科植物 E.球子蕨科植物 B 10.大黄主要含有以下哪种化学成分 A.生物碱类成分 B.皂苷类成分 C.蒽醌类成分 D.挥发油 E.强心甙 C 11.髓部有异常维管束的中药是 A何首乌 B.商陆 C.牛膝 D.大黄 E.川牛膝 D 12.棉团铁线莲的气味是 A.气微,味淡 B.气微,味苦 C.气微,味咸 D.气微,味辛辣 E.气微香,味涩 C

中药鉴定学试卷及答案

中药鉴定学试卷(1) 参考答案 一、概念题 1.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它是在继承中医药学遗产和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研究和探讨中药的来源、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质量标准及寻找新药等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2.性状鉴定: 就是通过眼观、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十分简便的鉴定方法,来鉴别药材的外观性状。 3.怀中抱月:指松贝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 4. 鹦哥嘴:天麻顶端具有红棕色干枯芽胞,习称鹦哥嘴或红小辫。 5. 挂甲:牛黄加水调和,涂于指甲上,将指甲染成淡黄色,习称挂甲。 二、选择题 (一)单选题 1.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A) A.神农本草经B.新修本草C.证类本草D.本草纲目E.植物名实图考 2.样品检定时,平均样品的量一般不得少于试验所需用的(B ) A.2倍数 B.3倍数 C.4倍数 D.5倍数 E.6倍数 3.一般宜在春末夏初采收的中药是(D) A.根及根茎类中药 B.全草类中药 C.果实种子类中药 D.皮类中药 4.根头部有“狮子盘头”之称的药材是(B) A. 太子参 B. 党参 C. 明党参 D. 南沙参 E. 北沙参 5.皮类中药粉末镜检不应有(D) A. 石细胞 B. 结晶 C. 纤维 D. 导管 E. 油室碎片 6. 大黄根茎横切面具有(A) A.星点 B.云锦状花纹 C.朱砂点 D.车轮纹 7.组织中具有晶鞘纤维的药材是(B) A.人参 B.甘草 C.黄连 D.黄芪 8.番泻叶和大黄粉末遇碱试液显(B) A.蓝色 B.红色 C.绿色 D.紫色 E.黄色 9.小茴香果实的分泌组织为(B) A.油细胞 B.油管 C.油室 D.树脂道 E.蜜腺 10.条痕为红色至褐红色的矿物类中药是(C) A. 磁石 B. 自然铜 C. 朱砂 D. 雄黄 得分评卷人

中药鉴定学复习题(答案)

问答题:写出下列问题的正确答案,每题10 分 1.中药鉴定的取样方法和取样原则是什么? 1、从同批药材包件中抽取鉴定用样品的原则(1)药材总包件数在100 件以下的, 取样5件 (2)100-1000 件,按5%取样 (3)超过1000 件的,超过部分按1%取样 (4)不足5 件的逐件取样 (5)贵重药材,不论包件多少均逐件取样 2、破碎或粉末装药材的取样:每一包件的取样量一般按下列规定: (1)一般药材100?500g (2)粉末状药材25g (3)贵重药材5?10g (4)个大的药材,根据实际情况抽取有代表性的供试品 3、中药鉴定中平均样品的量一般不得少于实验所需用量的 3 倍,留样的保 存期至少一年。 2.根类中药的性状及显微鉴别特点? 根类中药--- 性状鉴别没有节、节间和叶,一般无芽。圆柱形或长圆锥形,块根,圆锥形或纺锤形等。双子叶植物根一般主根明显;根横断面有一圈形成层环,环内范围较环外范围大,中央无髓部。 单子叶植物根横断面有一圈内皮层环,环内范围较环外范围小,中央有髓部。有的断面可见分泌物散布。 根类中药--- 显微鉴别 1.双子叶植物根一般均具次生构造。最外层大多为周皮。少数根类中药无周皮 而有表皮或为后生表皮、后生皮层;这些根的内皮层均较明显。维管束一般为无限外韧型。形成层连续成环;射线较明显;初生木质部位于中央。一般无髓。另要注意,有无异常构造,存在部位和排列方式; 2.单子叶植物根一般均具初生构造,最外层为表皮细胞,无木栓层,少数根的表 皮细胞形成根被。皮层宽厚,内皮层及凯氏点通常明显。中柱与皮层的界限分明。 维管束为辐射型,韧皮部与木质部相间排列,呈辐射状,无形成层。髓部通常明显。 3.简述水合氯醛透化装片的操作方法。水合氯醛液透化装片的操作方法为:取粉末 少许,置载玻片上,滴加水合氯醛试液1 ?2滴,搅匀,用试管夹执载玻片一端,置酒精灯火焰上方约1?2cm 处加热,微沸后,离开火焰,再滴加水合氯醛试液,小火继续加热,如此反复操作至透化清晰,放冷后滴加稀甘油 1 ? 2 滴,封片镜检。 4.简述灰分测定在中药鉴定中的意义? 灰分是有机物经高温灼烧以后的残留物称为灰分。在灰分中有包括:水溶性灰分,水不溶性灰分,酸溶性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各种中药的总灰分都应该在一定的范围以内,所以测定的灰分数值高于正常范围时,就可能是在加工或运输储存等环节中有其他有机物污染或参杂,药典中规定了中药的总灰分的最高限量(如甘草不得超过7.0%,大黄 不得超过10.0%),因此对限制药材中的泥沙和杂质,保证中药的纯度具有重要意义。 5.简述中药来源鉴定的目的和方法? 1. 有 4 大鉴定方法: a 来源鉴定 b. 性状鉴定 c. 显微鉴定 d 、理化鉴定 2. 来源鉴定的目的:确定其正确的学名,以保应用品种准确无误。.

中药鉴定学-根及根茎类中药试题

根及根茎类中药 A型题 1.木香的主产地是() A.云南 B.山西 C.四川 D.西藏 E.广西 2.双子叶植物根及根茎断面有一圈环纹,它是() A.外皮层 B.内皮层 C.形成层 D.木质部 E.石细胞环带3.单子叶植物根及根茎断面有一圈环纹,它是() A.形成层 B.木质部 C.外皮层 D.内皮层 E.纤维群 4.来源于五加科植物的药材() A.牛膝 B.附子 C.桔梗 D.人参 E.何首乌 5.以下哪种药材药用部分不是根() A.怀牛膝 B.北豆根 C.川牛膝 D.山豆根 E.银柴胡6.除哪项外均为板蓝根的性状特征() A.根头部略膨大,可见轮状排列的暗绿色叶柄残基和密集的疣状突起 B.质坚实,不易折断 C.断面皮部黄白色 D.木质部黄色 E.气微,味微甜而后苦涩 7.以下哪一种药材不是来源于豆科() A.苦参 B.地榆 C. 山豆根 D.葛根 E.黄芪 8.“蚯蚓头”是形容哪一药材的性状鉴别特征() A.川芎 B.羌活 C.党参 D.前胡 E.防风 9.北沙参与人参的来源为() A.同科同属同种 B.不同科不同属不同种 C.同科同属不同种D.同科不同属同种 E.同科同属同种,不同产地 10.甘草的气味为() A.气微,味淡 B.气香,味淡 C.气微,味苦 D.气微,味甜而特殊 E.气香,味极甜 11.“粉甘草”为() A.粉性足的甘草 B.断面平坦的甘草 C.刮去栓皮的甘草 D.粉末状的甘草 E.质量好的甘草 12.当归的气味为() A.有香气,味苦 B.有香气,味酸 C.香气浓郁,味甘、辛、微苦D.气微,味苦 E.气微,味辣 13.丹参表面为() A.红色 B.棕红色或暗棕红色 C.黄褐色 D.黄棕色 E.浅黄色

中药鉴定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中药鉴定学试卷 一、概念题 1.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它是在继承中医药学遗产和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研究和探讨中药的来源、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质量标准及寻找新药等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2.性状鉴定: 就是通过眼观、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十分简便的鉴定方法,来鉴别药材的外观性状。 3.怀中抱月:指松贝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 4. 鹦哥嘴:天麻顶端具有红棕色干枯芽胞,习称鹦哥嘴或红小辫。 5. 挂甲:牛黄加水调和,涂于指甲上,将指甲染成淡黄色,习称挂甲。 二、选择题 (一)单选题 1.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A) A.神农本草经B.新修本草C.证类本草D.本草纲目E.植物名实图考 2.样品检定时,平均样品的量一般不得少于试验所需用的(B ) A.2倍数 B.3倍数 C.4倍数 D.5倍数 E.6倍数 3.一般宜在春末夏初采收的中药是(D) A.根及根茎类中药 B.全草类中药 C.果实种子类中药 D.皮类中药

4.根头部有“狮子盘头”之称的药材是(B) A. 太子参 B. 党参 C. 明党参 D. 南沙参 E. 北沙参 5.皮类中药粉末镜检不应有(D) A. 石细胞 B. 结晶 C. 纤维 D. 导管 E. 油室碎片 6. 大黄根茎横切面具有(A) A.星点 B.云锦状花纹 C.朱砂点 D.车轮纹 7.组织中具有晶鞘纤维的药材是(B) A.人参 B.甘草 C.黄连 D.黄芪 8.番泻叶和大黄粉末遇碱试液显(B) A.蓝色 B.红色 C.绿色 D.紫色 E.黄色 9.小茴香果实的分泌组织为(B) A.油细胞 B.油管 C.油室 D.树脂道 E.蜜腺 10.条痕为红色至褐红色的矿物类中药是(C) A. 磁石 B. 自然铜 C. 朱砂 D. 雄黄 (二)多选题 1.中药鉴定的依据是:(ABC ) A.《中国药典》 B.《卫生部药品标准》 C.地方药品标准 D.中药志 E.中药鉴定学 2.在产后加工过程中需要“发汗” 的药材有(AB): A. 厚朴 B.杜仲 C. 延胡索 D.丹皮 E.人参 3.下列具有分枝状石细胞的药材是(BD) A.黄连 B.厚朴 C.黄柏 D.五味子E黄芪

浙江7月自考中药鉴定学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精品自学考料推荐?????????????????? 浙江省 2018 年 7 月自考中药鉴定学试题 课程代码: 03040 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 1 分,共 28 分 ) 1.《中国药典》(2000 版) 规定,用“干燥”表示()。 A. 不宜用较高温度烘干的药材 B.烘干,晒干,阴干均可的药材 C.烘干,晒干均不适宜的药材 D.需短时间干燥的药材 2.甲苯法测定水分适合于 ()。 A. 牛膝 B.党参 C.杜仲 D. 丁香 3.单子叶植物根及根茎断面的一圈环纹是()。 A. 形成层 B.木质部 C.外皮层 D.内皮层 4.狗脊表面为 ()。 A. 被粗刺 B.被光亮的金黄色茸毛 C.被棱线 D.被硬毛 5.非正品大黄药材横切面()。 A. 根无星点 B.根茎有星点 C.根或根茎都有星点 D. 除藏边大黄外根茎均无星点 6.何首乌异型维管束的存在部位是()。 A. 皮层 B.韧皮部 C.木质部 D.木栓层内方和韧皮部外方 7.附子的商品规格有()。 A. 泥附子、盐附子、白附子 B.盐附子、黑顺片、白附片 C.泥附子、黑顺片、白附片 D.黑顺片、白顺片、黄顺片 8.除哪项外均为味连的性状特征?() A. 多单枝,圆柱型,“过桥”长 B.表面黄褐色,有结节状隆起及须根痕 C.有放射状纹理,中央有髓 D.气微,味极苦 9.红参的产地加工方法为()。 A. 去须根、晒干 B.去须根、烘干 C.去须根、蒸后晒干和烘干 D.不去须根、晒干 10.除哪一项外均为羌活的商品规格?() A. 蚕羌 B.竹节羌 C.大头羌 D. 云头羌 1

中药鉴定学笔记——考试重点

根茎类中药 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根茎的区别 双单 外表有木栓层无木栓层或薄 断面形成层的环纹内皮层的环纹 V.B . 环状排列散布 髓中央具髓中央无髓 狗脊 【性状】表面残留金黄色茸毛;近边缘处有1条棕黄色隆起的木质部环纹 细辛 大黄 何首乌 牛膝 商陆 银柴胡 太子参 【来源】毛茛科乌头干燥母根——川乌 北乌头的块根——草乌 乌头子根加工品——附子 【性状】 一、生川乌:形成层环纹呈多角形,味辛辣而麻舌 二、生草乌:具不定根残基(钉角),形成环多角形,味辛辣,麻舌 白芍 【产地】浙江产为杭白芍,为“浙八味” 【采收】刮去粗皮,入沸水略煮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 【性状】味微苦,酸。

赤芍 【性状】断面粉白色或粉红色。味微苦、酸涩 黄连 【来源】毛茛科黄连的根茎——“味连” 三角叶黄连的根茎——“雅连” 云南黄连的根茎——“云连” 【性状】 1.味连:多分枝,集聚成簇,形如鸡爪,“鸡爪黄连”;部分节间平滑,习称“过桥”味极苦。雅连:多单枝,“过桥”较长 云连:多单枝,弯曲呈钩状,较细小 防己 延胡索 板蓝根 苦参 山豆根 北豆根 甘草 黄芪 【性状】皮部黄白色,木部黄色,称“金井玉栏”;显“菊花心”;气微,生豆腥气弄,味微甜。注:黄芪(色深)和甘草(色浅) 远志 【性状】皮部易与木部剥离;嚼之有刺喉感(甘草水煮) 人参 【来源】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 ◆“园参”:栽培品 ◆“林下山参”、“籽海”:播于山林野生状态下自热生长 【产地】吉林,辽宁、黑龙江——“关药”

【性状】1.上部或全体有疏浅的粗横纹及明显纵皱纹,须根常有不明显的细小疣状突起;2.根茎(芦头)具稀疏凹窝状茎痕(芦碗)及不定根(艼) 三七 【来源】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 【产地】云南东部(滇七) ;广西西部的田东、田阳等县(田七) 【采收】主根称“三七”,剪下的芦头、侧根、细根分别称为“剪口”、“筋条”、“绒根”【性状】表面灰黄色(铜皮)或灰褐色(铁皮),周围有瘤状突起,断面灰绿色、黄绿色或灰白色,味苦,后回甜。 白芷 【性状】皮孔样横向突起,习称“疙瘩丁”或排列成四纵行。形成层环近圆形(散生)或近方形(纵生) 南沙参 【来源】桔梗科轮叶沙参、杏叶沙参的根 【性状】体轻,质松泡 龙胆 【产地】东北,“关龙胆” 【性状】味甚苦 百前 【性状】质脆,断面中空,称“鹅管百前” 紫草 【产地】新疆、内蒙古

中药鉴定学试题

中药鉴定学复习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中药鉴定学得任务不包括() A.鉴定中药得品种与质量 B.发掘祖国药学遗产 C.中成药得鉴定 D.寻找与扩大新药源 E.研究中药质量与疗效得关系 2、益母草,在东北呈坤草,又叫楞子棵;江苏某些地区称天芝麻或田芝麻,青海叫千层塔。这种使药材品种混乱得原因属于() A.同物异名 B.同名异物 C.古代典籍,记述粗略 D.一药多源,易于混杂 E.历史沿革,品种变迁 3、我国已知最早得药物学专著就是() A.《本草纲目》 B.《证类本草》 C.《神农本草经》 D.《新修本草》 E.《本草经集注》 4、中国最早得一部具药典性质得本草就是() A.《神农本草经》 B.《证类本草》 C.《本草纲目》 D.《新修本草》 E.《本草蒙筌》 5、《图经本草》得作者就是() A.苏敬 B.苏颂 C.苏轼 D.苏恭 E.苏辙 6、我国现存最早得且最完整得本草就是() A.《证类本草》 B.《神农本草经》 C.《新修本草》 D.《本草纲目》 E.《本草衍义》 7、本草书中,最著名得收载药用植物得专著就是() A.《救荒本草》 B.《植物名实图考》 C.《图经本草》 D.《神农本草经》 E.《本草纲目》 8、中药拉丁名称得一般组成原则就是() A.属名+种名(种加词) B.属名+种名+命名人姓氏 C.药用部位名(第一格)+药名(第二格) D.属名+种名+亚种名+定名人 E.药名(第二格)+药用部位名(第一格) 9、RhizomaCoptidis得组成就是() A.药用部位名(名词第一格)+种名(名词第二格) B.属名(名词第一格)+形容词(第二格) C.属名(名词第一格)+种名(名词第二格) D.药用部位名(名词第一格)+属名(名词第二格) E.以上都不就是 1/64 10、SemenArmeniacaeAmarum得组成就是() A.药用部位名(名词第一格)+属名(名词第二格)+形容词(第二格) B.药用部位名(名词第一格)+属名(名词第二格)+形容词(第一格) C.药用部位名(名词第一格)+属名(名词第二格)+种名(名词第二格) D.药用部位名(名词第一格)+种名(名词第二格)+形容词(第一格) E.药用部位名(名词第一格)+属名(名词第二格)+药用部位名(名词第二格) 11、“四大怀药”包括() A.怀牛膝、地黄、山药、菊花 B.怀牛膝、地黄、山药、红花 C.怀牛膝、地黄、山药、芫花 D.怀牛膝、地黄、山药、金银花 E.怀牛膝、玄参、天花粉、菊花

中药鉴定学试题及答案(单选)

中药鉴定学单项选择题 与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 01中药鉴定学的任务不包括 A.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B.发掘祖国药学遗产 C.中成药的鉴定 D.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E.研究中药质量与疗效的关系 02“本草学”的主要含义是指 A.研究草药的学科 B.古代的药学 C.古代收载草药的书籍 D.古今研究中药的学科 E.中药学 03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 A.《本草纲目》 B.《证类本草》 C.《神农本草经》 D.《新修本草》 E.《本草经集注》 04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本草著作是 A.《神农本草经》 B.《本草纲目》 C.《本草原始》 D.《本草经集注》 E.《证类本草》05最早提出火试和对光照视鉴别药材方法的本草著作是 A.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B.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 C.陈藏器的《本草拾遗》 D.唐慎微的《证类本草》 E.陈嘉谟的《本草蒙筌》 06中国最早的一部具药典性质的本草是 A.《神农本草经》 B.《证类本草》 C.《本草纲目》 D.《新修本草》 E.《本草蒙筌》 07首次出现图文鉴定中药方法的本草是 A.《本草纲目拾遗》 B.《植物名实图考》 C.《图经本草》 D.神农本草经》 E.《新修本草》16“四大南药”是指 A.肉桂、益智、砂仁、槟榔 B.槟榔、益智、砂仁、巴戟天 C.肉桂、益智、砂仁、蛤蚧 D.莪术、槟榔、砂仁、巴戟天 E.白豆蔻、益智、砂仁、蛤蚧 17“四大怀药”包括 A.怀牛膝、地黄、山药、菊花 B.怀牛膝、地黄、山药、红花 C.怀牛膝、地黄、山药、芫花 D.怀牛膝、地黄、山药、金银花 E.怀牛膝、玄参、天花粉、菊花 19下列哪味药材久贮有效成分会自然分解,失去其药效 A.紫萁贯从 B.绵马贯从 C.狗脊贯从 D.荚果蕨贯众 E.峨嵋蕨贯众 20经验证明含水分过少药材易干裂,水分含量过多易霉变,通常认为安全水分含量为A.12~14% B.4~6% C.8~11% D.2~3% E.6~7%

中药鉴定学试题答案

《中药鉴定学》试题 姓名:部门: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神农本草经》)。 2.鉴别木质化的细胞壁需要加(间苯三酚、浓盐酸或硫酸)试剂。 3.西红花的药用部位是(柱头)。 4.蕲蛇尾端有1枚三角形深灰色角质状鳞片,习称(佛指甲)。 5.冬虫夏草的药用部位是(子座及虫体)。 6.药材丁香的萼筒横切片滴加NaOH试液后镜检,可见其油室中出现针簇状结晶,该产物是(丁香酚钠)。 7.哈士蟆油遇水通常膨胀(10—15)倍,可区别伪品。 8.连翘根据采收期不同分(青翘)与(老翘)。 9.黄柏来源于(芸香)科植物。 10.磁石和赭石的条痕分别为(黑)色和(樱桃红)色。 11.《中国药典》中规定的中药材常规测定项目有灰分测定、水分测定、(浸出物)和(挥发油)的测定。 12.药材RadixGlycyrrhizae具有(甜(甘))味,而RhizomaCoptidis则具有(苦)味。 13.僵蚕的断面中间棕色或棕黑色的部分可见有(4)个亮圈。 14.雷丸中驱绦虫的有效成分是(雷丸素)。. 15.槟榔稀酸水提取液加碘化铋钾试剂,镜检可见(石榴红色)球晶和方晶。 16.血竭是植物麒麟血竭(果实)中渗出的红色树脂。 二、单项选择题(选择1个最佳的答案,每题2分,共30分) 1.中药鉴定学研究的对象是(a) A、中药材及成方、制剂 B、天然药物 C、中成药. D、中药的化学成分 2.白芍的产地加工方法应为(c)

A、晒干 B、去皮后晒干 C、去皮,煮透心后晒干 D、开水浸泡后晒干 3.那种柴胡有毒,不能药用(c) A、北柴胡 B、狭叶柴胡 C、大叶柴胡 D、银柴胡 4.甘草中具有解毒作用的主要化学成分是(a) A、甘草甜素 B、甘草苷 C、异甘草苷 D、甘草内酯 5.沉香的药用部位是瑞香科植物白木香及沉香的(c) A、含树脂的茎 B、香树脂 C、含有树脂的心材 D、含有树脂的边材 6.钩藤中具有降血压作用的主要化学成分(d) A、黄酮类 B、蒽醌类 C、皂苷类 D、生物碱类 7.皮类中药通常是指来源于裸子植物或被子植物茎、枝和根(a) A、形成层以外的部分 B、木栓层以外的部分 C、周皮 D、皮层以外的部分 8.侧柏叶的药用部位是(b) A、叶 B、枝梢及叶 C、鳞片 D、小叶 9.以干燥的头状花序入药的药材是(a) A、菊花 B、洋金华 C、丁香 D、松花粉 10.下列药材中除了哪一位外均为果实?(a) A、槟榔 B、使君子 C、枸杞子 D、连翘 11.以果皮入药的药材是(c) A、益智 B、白豆蔻 C、化橘红 D、砂仁 12.我国薄荷最著名的产区是(b) A、安徽省 B、江苏省 C、江西省 D、湖南省 13.石斛商品药材中的耳环石斛是由下列哪种植物加工而成的?(d) A、金钗石斛 B、马鞭石斛 C、黄草石斛 D、铁皮石斛 14.冬虫夏草的虫体有足8对,其中(b)

中药鉴定学重点自己

中药鉴定学重点自己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总论部分 基本定义(中药鉴定学) 五大任务 发展简史(《神农本草经》《新修本草》《本草纲目》) 资源分布(道地药材:名词解释) 采收方法,特殊加工(发汗) 鉴定依据(三级标准),采样原则 五大鉴定法,性状鉴定术语(如:角质)各论部分 根和根茎类名词术语: 铁线纹、珍珠点、芦头、芦碗 过桥 狮子盘头 蚯蚓头 网状纹理 连珠状 钉角 铜皮铁骨狮子头 鹦哥嘴、肚脐疤、老姜皮 怀中抱月 形容折断面的: 菊花心 车轮纹 罗盘纹 云锦花纹 筋脉点 金井玉栏 朱砂点 其他: 药用部位 豆科:甘草、黄芪 五加科:人参、西洋参、三七 伞形科:白芷、当归、川芎、防风、柴胡——伞形科根及根茎类药材共性 龙胆科:龙胆 茜草科:巴戟天 唇形科:丹参、黄芩 子实体:灵芝菌核:茯苓、猪苓 子座及幼虫尸体:冬虫夏草 动物的全体:蜈蚣、全蝎 动物体的一部分:哈蟆油(雌动物) 动物的分泌物:蟾酥、麝香 动物的排泄物:五灵脂、蚕沙 动物的病理产物:牛黄 对一些具有共同的性状特征的药材进行总结,如: 味极苦的药材 刻画显油痕的药材 断面有异型维管束的药材 断面可见层纹的药材 来源于硫化物的矿物类药材 …… 水试鉴别: 蟾酥:遇水后泛起白色的乳状液 青黛:遇水后不将水染成深蓝色 海金沙:放于水中能浮于水面,加热后下沉 乳香:遇水研磨成白色的乳状液 没药:遇水研磨成黄棕色的乳状液,加硝酸后显紫色 熊胆:粉末放入水中,在水面上盘旋,呈黄线下沉,逐渐溶解 苦杏仁:遇水共研有苯甲醛香气 番红花:放入水中呈黄线下沉,柱头膨大呈喇叭状,三分支,内有一短裂缝(1.5-2mm),染水成黄色。 红花、栀子:染水成金黄色 火试鉴别: 降香:燃烧冒黑烟及油冒出,残渣为白色灰烬 沉香:燃烧冒浓烟,有黑色的油状物渗出,香气浓烈 血竭:少许置白纸上,在火上烘烤,熔化,无扩散油迹;对光透视呈鲜艳红色;火烧可产生刺鼻烟气;应无松香气 蟾酥:取少许放于锡箔纸上,加热即熔融成油状。; 青黛:燃烧可冒出紫红色烟雾

中药鉴定学------根及根茎类中药汇总

狗脊 【来源】为蚌壳蕨科金毛狗脊的根 【采收加工】趁鲜切片晒干,为“生狗脊片”;或沸水蒸煮后,晒至六、七成干再切片晒干,为“熟狗脊片”。 根茎呈不规则长块状; 表面深棕色, 被金黄色茸毛; 断面有一圈凸起的棕黄色木质部环纹。 根茎横切面: ①表皮细胞外被非腺毛; ②厚壁细胞10~20列; ③双韧管状中柱,木质部由管胞组成,其内外均有韧皮部及内皮层; ④薄壁细胞含黄棕色物或淀粉粒 绵马贯众 【来源】为鳞毛蕨科粗茎鳞毛蕨带叶柄残基的根茎。 【产地】主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 ?呈稍弯曲倒圆锥形,上端钝圆或截形,下端较尖。 ?表面密被排列整齐的叶柄残基及鳞片,并有弯曲的须根。 ?叶柄残基或根茎的断面呈棕色或深绿色,有黄白色小点(分体中柱)5~13个,排列成环。 ?气特殊,味初微涩,渐苦而辛。 叶柄基部横切面: ①表皮细胞1列。 ②厚壁细胞数列 ③基本组织中有分体中柱5~13个,环列。每一分体中柱具周韧维管束,外有内皮层。 ④薄壁细胞内含淀粉粒及棕色物质。细胞间有间隙腺毛。 ?根茎含多种绵马酸类;鞣质、挥发油、树脂等。 (1)紫萁贯众 ?叶柄残基呈扁圆柱形,两边具耳状翅,翅易脱落; ?断面多中空,可见“U”字形中柱。无细胞间隙腺毛 ?(2)狗脊贯众 ?叶柄基部断面呈半圆形,单芽狗脊蕨有分体中柱5~8个,狗脊蕨分体中柱2~4个,无间隙腺毛。 (3)荚果蕨贯众 ?叶柄残基呈扁圆柱形,有纵向纹理,断面分体中柱2个,呈“八”字形排列。 大黄 掌叶大黄主产于甘、青、藏、川等地,多为栽培。 唐古特大黄主产于青、甘、藏、川等地,野生或栽培。 药用大黄主产于川、贵、云、鄂、陕等省,栽培或野生。 前2种习称“北大黄”,后者习称“南大黄”。 商品中以掌叶大黄产量大,唐古特大黄次之,药用大黄较少。 选择生长3年以上的植物,在秋季上冻之前或春季大黄未发芽前采挖,除去泥土,切去茎或细根,刮去粗皮,横切成段或片,纵切成瓣,加工成卵圆形或圆柱形进行干燥。 晒黄—晒后发汗,再晒,反复进行至干。 炕黄—微火炕成5至6成干,发汗,凉干。 阴黄—切片后用绳子穿起,挂在屋檐下通风处阴干。 类圆柱形、圆锥形、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白色网状纹理,或放射状纹理的星点(异型维管束)散在; 折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颗粒性。根茎横切面髓部较宽,其中可见星点,形成层环明显。 气清香,味苦微涩,嚼之粘牙,有沙粒感。

中药鉴定学试题

、单项选择题 C.抱子D.根 1. 我国和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由国家颁布的药典是( ) A. 《神农本草经》 B. 《证类本草》 C . 《本草纲目》D. 《新修本草》 2. 药材的质地轻而松、断面多裂隙,谓之( ) A.松泡” B.粉性” C. “油润” D. “角质” 3. “芦长碗密枣核艼,紧皮细纹珍珠须”指的是( ) A. 田七 B. 黄芪 C.野生人参 D.甘草 4. 茅苍术断面散有多数棕黄色或棕红色油点,习称( ) A. “金钱环” B. “菊花心” C. “车轮纹” D. “朱砂点” 5. 板蓝根水煎液置于紫外灯 (365nm )下观察,呈现_______ 荧光。( ) A. 黄色 B. 蓝色 C.暗红色 D.紫红色 6. 黄连的有效成分是( ) A. 黄酮类化合物 B. 皂甙 C.小檗碱 D.黄连素 7. 延胡索是_______ 植物延胡索的干燥块茎。( ) A. 玄参科 B. 罂粟科 C.蓼科 D.唇形科 8. 天花粉是一种( ) 9. “怀中抱月”是以下哪种植物的鉴定特征?( ) A. 浙贝 B. 青贝 C. 松贝 D. 平贝 10. 天冬和麦冬来源于_________ 植物。( ) A. 唇形科 B. 百合科 C. 伞形科 D. 鸢尾科 11. 有些药材中含有草酸钙结晶,其中牡丹皮含( ) A. 草酸钙簇晶 B. 草酸钙针晶 C. 草酸钙方晶 D. 草酸钙砂晶 12. 款冬花为菊科植物款冬的干燥( ) A. 花蕾 B. 花 C. 头状花序 D. 未开放的头状花序 13. 下列药材中哪一种不是以种子入药的?( ) A. 酸枣仁 B. 葶苈子 C. 五味子 D. 黄芥子 14. 沙苑子又名“潼蒺藜”,主产于( ) A. 湖北 B. 河北 C. 山西 D. 陕西 A. 花粉 B. 矿物 C. 鞣质 D. 皂苷

中药鉴定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中药鉴定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麦冬白术延胡索白芍温郁金玄参白芷蕲蛇乌梢蛇 东北:人参鹿茸关防风贯众五味子龙胆(关) 北细辛升麻威灵仙 云南:三七坚龙胆云连云木香天麻茯苓(云) 江苏:茅苍术薄荷 四川:川芎川乌附子川黄柏厚朴川贝川牛膝川木香麝香半夏黄连(雅)重庆:黄连(味)青蒿丹皮枳(壳)实补骨脂使君子巴豆 贵州:天麻、五倍子、天冬 甘肃:当归大黄 山西:党参 海南:槟榔 新疆:阿魏软紫草 内蒙古:黄芪甘草紫草 安徽:牡丹皮木瓜菊花 宁夏:枸杞子 湖南:朱砂 湖北:石膏 广西:蛤蚧钩藤肉桂金钱白花蛇 广东:砂仁广藿香巴戟天沉香鸡血藤穿心莲 山东:阿胶金银花全蝎沙参 河南:菊花牛膝地黄山药金银花红花 四大怀药:菊花牛膝地黄山药 浙八味:浙贝麦冬白术延胡索白芍温郁金玄参白芷 四大南药:槟榔、益智、砂仁、巴戟天 四大西北药:当归、大黄、党参、甘草 关东三宝:人参、鹿茸、细辛好 半夏天麻白芨; 块根—天门冬麦门冬山麦冬百部郁金; 鳞茎—百合川贝浙贝; 根茎—香附石菖蒲黄精玉竹知母山药射干莪术姜黄 地肤子、覆盆子、川楝子、使君子、珂子。 、火麻仁、柏子仁 硫磺薰:牛膝、豆蔻、山药、川贝、泽泻、云连、白附片等 加石灰:杭白芍、浙贝、熊胆、青黛等 须暴晒:三七、枸杞子、麦冬等 去外皮:白芍、大黄、三棱、泽泻、粉甘草、桔梗、白附片、防己、山药、粉丹皮、

黄柏、葛根、北(南)沙参等。 须蒸煮:地黄、太子参、附片、白芍、元胡、红参、黄精、玉竹、姜黄、郁金、莪术、知母、射干、天麻、白芨、天门冬、五倍子、桑螵蛸、黄芩、石斛、厚朴、 木瓜、百部、北沙参、杭菊、栀子、青翘、槟榔、全虫、鹿茸等 须阴干:肉桂、厚朴、辛夷、亳菊、细辛、茯苓、全蝎、番泻叶、牛黄、鹿茸、麝香、熊胆等 -根头部疣状突起的茎残迹;砂眼-凹陷的须根痕点。 白芷:疙瘩丁-表面可见皮孔样横向突起散生。 槟榔:大理石样纹理。 防风:凤眼圈-皮部棕色,木质部淡黄色;菊花心;蚯蚓头。 松贝:怀中抱月。 炉贝:虎皮斑。 天麻:鹦哥嘴;红小瓣;凹肚脐。 黄连:过桥。 防己、川木通:车轮纹。 党参:狮子盘头。 桔梗、黄芪、党参:菊花心;金井玉栏。 云木香:菱形网纹。 川木香:丝瓜络状纹理。油头-根头有黑色发粘的油状物。 黄芩:扭曲纵斜纹理。 三七:铜皮铁骨;骨肉分离。 赤芍:糟皮(栓皮易脱落)粉肠(中心粉红色) 地龙:白颈。 僵蚕:镜面胶口。 牛黄:乌金衣。挂甲、染甲、透甲。 羚羊角:通天眼、合把 何首乌:云锦花纹。 大黄:星点。 商陆:罗盘纹。 肉豆蔻:槟榔样纹理。 炉贝:虎皮斑。 红参:黄马褂 青黛:遇水后不将水染成深蓝色。 海金沙:放于水中能浮于水面,加热后下沉。 乳香:遇水研磨成白色的乳状液。 没药:遇水研磨成黄棕色乳状液。加硝酸后显紫色。 熊胆:粉末放入水中,在水面上盘旋,呈黄线下沉,逐渐溶解。 苦杏仁:遇水共研有苯甲醛香气。 番红花:放入水中呈黄线下沉,柱头膨大呈喇叭状,三分支,内有一短裂缝(1.5-2mm), 染水成黄色。 红花、栀子:染水成金黄色。 枸杞子、大黄、黄柏:然唾液成黄色。 玄参、地黄:染水成墨黑色。 秦皮:染水溶液呈黄绿色,在紫外光下呈天(碧)蓝色荧光。 苏木:染水成桃红色,加酸后显黄色,在加碱后,复显桃红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