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第二章 单元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第二章检测卷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下列物质中,声音不能在其中传播的是()A.气体B.液体C.固体D.真空2.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出声音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
这说明()A.发出声音的音叉在振动B.超声波具有能量C.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响度会变大D.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速度会变小3.在欣赏音乐时,我们很容易分辨出笛子、二胡的声音,我们判断的依据是()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D.频率不同4.关于声音产生和传播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的传播快慢与温度无关B.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见声音C.物体的振动一旦停止,发声也随之停止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最快5.下列对声现象的描述,应用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A.“悦耳动听”说明声音的响度较大B.“隔墙有耳”说明墙体可以传播声音C.“闻其声而知其人”说明根据音调可以辨别来人是谁D.“大雪过后,万籁俱寂”说明大雪会使声音完全消失6.人们常对一套音响设备评头论足,说它如何保真,音响高保真主要是指()A.音调和响度B.响度和音色C.音调和音色D.音调、响度和音色7.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是20~20000Hz。
大象进行交流时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人类听不到大象的“声音”是因为()A.次声波的频率小于20Hz B.次声波无法传到人耳C.次声波的频率大于20000Hz D.大象发出的声音太小8.以下四种措施中:①马路旁的房子的窗户采用双层玻璃;②城市禁止机动车鸣喇叭;③马路两旁植树;④高架道路两侧设隔音板墙。
对控制噪声污染有作用的是()A.①②B.②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9.如图所示,小刚在艺术节上用吉他弹奏优美的乐曲。
对于吉他发出的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乐曲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B.变换手指按压弦的位置可以改变声音的响度C.用力拨动吉他弦可以提高声音的音调D.拨动不同的吉他弦可以改变吉他的音色10.如图所示,你认为不能够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实验是()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11.系好白毛巾、舞起红绸带、敲响红腰鼓……安塞腰鼓队是国庆庆典群众游行方阵中唯一的京外队伍,如图所示鼓声是由于鼓面产生的,然后通过传播到现场观众耳朵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测试题(含答案)重点实验突破实验探究音调的影响因素在“探究音调的影响因素”的实验中:(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2)交流讨论: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钢尺伸出桌面较长时,钢尺振动得 ,发声的音调 ;钢尺伸出桌面较短时,钢尺振动得;发声的音调。
(3)实验结论:决定声音的音调,频率高时音调 ,频率低时音调。
中考考点强化考点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重庆A卷)如图甲所示,阵阵鼓声是鼓面的产生的;图乙抽取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中铃声变小直至微弱,说明真空(选填“能”或“不能”)传声。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正在传声的介质处于 (选填“振动”或“静止”)状态;当声音从空气进入水中传播时,声速 (选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
3.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观察到的现象是 ,由此现象得到的结论是 ;实验中轻质小球的作用是,说明实验中利用的研究方法是。
考点2 声音的特性4.下列词语中,形容声音响度小的是( )A.震耳欲聋B.声如洪钟C.轻声细语D.鼾声如雷5.古诗《春夜洛城闻笛》中有“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诗人辨别出是玉笛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 )A.音调B.响度C.音色D.速度6.甲音叉发声时每秒振动256次,乙音叉发声时振动频率为512Hz,相比于乙音叉,甲音叉( )。
A.发声时振幅一定更小B.发声时振动频率一定更高C.发出声音的音调一定更低D.发出声音的响度一定更大7.英国科学家切断番茄植株的茎,用人耳倾听,发现没有引起听觉。
但在靠近茎的切口处放置录音机录音,然后用超大音量、超低速度播放,居然能清晰地听到“尖叫”声,这说明,番茄植株遭受伤害后,会发出( )A.响度很小的超声B.响度很大的超声C.响度很小的次声D.响度很大的次声8.关于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吹口琴时,对不同气孔吹气,改变了声音的响度B.我们能区分出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C.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为它发出的声音响度太小D.鼓手用不同的力度敲击鼓面时,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9.音乐会上,演员正在演奏小提琴,小提琴发声是因为琴弦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测试题含答案
第二章《声现象》测试题一、单选题1.高速公路通过村庄密集区时,在高速公路两侧安装玻璃隔声板,能有效降低噪声。
下列减弱噪声的途径与之相同的是()A.禁止鸣笛B.机场跑道工作人员戴防噪声耳罩C.街道上安装噪声监测仪D.学校周围植树2.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超声波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下列事例中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是()A.用超声波电动牙刷刷牙B.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C.用超声波清洗眼镜片D.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3.“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老师坚持“革命传统立校,红色文化育人”的教育理念,用知识为滇西北山区女孩创造美好未来,如图,张老师带领师生宣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B.师生宣誓的声音是声带振动产生的C.师生的声音音色相同D.洪亮的宣誓声表明声音的速度很大4.下列四幅图中,关于声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乒乓球被发声的音叉弹开表明音叉在振动B.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发出声音的音调相同C.倒车雷达利用电磁波进行回声定位D.防噪声耳罩通过防止噪声产生的方式控制噪声5.警察利用如图所示的无人机对行人“喊话”,以维持交通秩序。
地面上的行人能听到“喊话”声,是因为“喊话”声()A.是次声波B.是超声波C.可以在空气中传播D.传播不需要介质6.为庆祝建党100周年,激发爱党爱国热情,我市部分学校组织了“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大型合唱比赛,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歌声是空气的振动产生的B.使用扩音器可以增大声速C.男低音演员歌声的响度小D.女高音演员歌声的音调高7.某学校九年级三班在教室举办了一场庆元旦文艺晚会,下列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A.某同学弹奏吉他时,不断改变手按压弦的位置,其目的是改变音调B.表演中的女高音和男低音指的是两者的响度不同C.某同学发现音箱上小纸屑在跳动,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D.在教室中唱歌的声音比在教室外显得更加洪亮,是由于教室中有回声的缘故8.下列事例中属于利用声传递信息的是()①汽车上的倒车雷达①医用B超诊断仪①超声波清洗眼镜①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结石①利用声呐探测鱼群位置①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检查螺栓是否松动A.①①①①B.①①①①C.①①①①D.①①①①9.甲、乙音叉的形状差不多,分别标有“256Hz”、“512Hz”字样,先后用相同的力度敲击它们,甲、乙两音叉相比()A.甲响度小B.甲音调低C.乙振幅大D.乙声速小10.下列事例中利用声来传递信息的是()A.利用强超声波对金刚石等坚硬物品钻孔B.超声波使液体微粒剧烈振动,加速溶质溶解C.人暴露在150dB的噪声环境中,耳内鼓膜会破裂出血D.母象与小象通过次声波交流11.如图所示,是博物馆珍藏的古代青铜“鱼洗”,注入半盆水后,用双手搓把手,会发出嗡嗡声,盆内水花四溅。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检测题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检测题及答案(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填空题(共20分,每空1分)1.考试钟声敲响后,同学们开始答题。
钟声是由钟振动产生的,钟声通过空气传到同学们的耳朵。
2.我们班文艺委员的歌声很像某位歌星,这是指他们的音色(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相近,但是她有时也在自习课上唱歌,此时她“美妙”的歌声属于噪声(选填“乐音”或“噪声”)。
3.小提琴琴声是通过弓与琴弦的摩擦使琴弦振动(如图所示),琴弦将振动传递给木质的琴码和琴箱,再使琴箱内的空气振动,最终传递到听者耳中的。
这一振动的传递过程说明固体和气体都能传声。
4.“掩耳盗铃”是大家熟悉的成语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产生,又没有阻止声音的传播。
5.如图甲所示,蝙蝠靠发出超声波发现昆虫。
如图乙所示,从玻璃罩里向外抽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此现象可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6.许多青少年在“变声期”往往感觉自己说话的声音“变粗了”,这里的“粗”指的是声音的音调(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发生变化;在变声期之前,他们的声音与女生相似,比较“尖细”,这是因为这个时期他们说话时声带振动相对较快(选填“快”或“慢”)。
7.端午节龙舟大赛上,发出的阵阵鼓声是由于鼓面的振动而产生的,运动员越用力击鼓,鼓声的响度越大。
8.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如果能分别吹出“dou(1)”“rai(2)”“mi(3)”“fa(4)”四个音阶,则发出“dou(1)”声的瓶子序号是__丙__;如果用小木棍敲击瓶口,则发出“dou(1)”声的瓶子序号是__丁__。
9.地震发生前,有些动物比人提前感觉到,是因为地震时伴有次声波产生;医生用的“B”超是利用超声波获得信息。
10. 如图甲所示,在医院里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信息(选填“信息”或“能量”)的性质;另外,在医院里我们还经常看到如图乙所示的“静”字,其目的是提醒大家要注意控制好声音的响度(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以免影响他人。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综合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真实情境题体育赛事]2023年9月23日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中国代表团压轴入场,会场响起雷鸣般的欢呼声和掌声。
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欢呼声和掌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B.“雷鸣般”是描述声音的响度大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 m/sD.欢呼声和掌声一定不是噪声2.随着科技进步,声纹锁走进千家万户。
声纹锁若只录入户主的声音,则只能用户主的声音开锁,提升防盗功能,那么声纹锁识别户主的声音开锁是靠()A.音调B.响度C.音色D.音乐3.[2024周口期末]现代很多年轻人喜欢用电动牙刷刷牙,它发出的超声波能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
下列没有应用到超声波的是()A.声呐探测鱼群B.地震监测仪C.彩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D.金属探伤仪4.[真实情境题科学技术] [2023葫芦岛连山区期末]如图是一款最新磁悬浮蓝牙音箱,它由一个球形音箱和一个磁悬浮底座组成。
音箱悬浮在空中,可以边旋转边播放歌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音箱是高科技产品,不需要振动发声B.音箱音色优美,一定不是噪声C.调大音箱音量,声音的音调变高D.听到音箱发声,靠空气传入人耳5.[2023北京海淀区期末]华为AI音箱的人设“小艺”定位是“专业调音的智慧管家”,将“小艺小艺”作为唤醒词,可轻松开关电灯、调节空调温度等,“小艺”还拥有超多技能,从放音乐、学英语到讲故事应有尽有。
下列有关“小艺”涉及的声现象中说法正确的是()A.“小艺”发出的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人们的耳朵B.人人都能唤醒“小艺”是因为每个人的音色都相同C.人们听见“小艺”讲故事的声音频率低于20 HzD.“小艺”播放的音乐都属于乐音6.[真实情境题航天科技]下列关于中国空间站开讲的“天宫课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太空中,航天员的声音不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B.航天员讲课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依据音色可以辨别是哪一位航天员在讲课D.我们在地球上能听到授课内容,说明航天员的声音可能是超声波7.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中,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边说话边用手摸颈前喉头部分,发现声带在振动,该实验说明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可以听到声音B.图乙中,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发出声音的音调是不同的C.图丙中,逐渐抽出真空罩内的空气,听到的铃声的音调逐渐降低D.图丁中,医生用B超检查身体是利用次声波传递信息8.2024年3月3日是第二十五个全国爱耳日,主题为“科技助听,共享美好生活”,呼吁大家树立主动健康意识,科学爱耳护耳。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卷(有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卷(有答案) 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B.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声音的传播速度只与介质的种类有关D.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2.如图所示,调节蓝牙音箱上的“ + - ”按钮改变音量的大小,是改变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速度3.如图所示,小华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有震感,这个实验探究的目的是()A.声音产生的原因B.音调与频率的关系C.声音能否在空气中传播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4.古诗中有诗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和“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人能分辨出猿和鸟的叫声,是依据声音的()A.音调B.音色C.声速D.响度5.中国古乐中一般使用“宫、商、角、微、羽”五个音阶,如图是跨学科实践小组用切割成不同长度的水管制作的“宫、商、角、徽、羽”五音排箫,这五音指声音的()A.响度B.音色C.音调D.振幅6.某品牌超声波清洁器在清洗眼镜时,先向清洁器的水槽加水使眼镜完全浸没水中,再通电清洁器开始工作.此清洁器工作时人站在旁边能听到“滋滋”的声音.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音调比超声波的音调高B.超声波传播不需要介质C.人听到的“滋滋”声就是超声波发出的声音D.超声波能用来清洗物体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7.关于如图所示的四幅声音波形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甲与图丙的频率不相同B.图甲和图乙的响度相同C.图甲与图丁的声音可能是同一乐器发出的D.只有图甲和图乙的音调相同8.最近流行一种音乐棒棒糖,只要将棒棒糖的音乐开关打开,它就会振动,只有把它含在嘴里时,该振动就能通过骨头传至耳蜗,从而听到清晰的音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音乐在骨头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B.音乐棒棒糖的声音是由于舌头振动产生的C.含着棒棒糖听音乐是为了听到超声波的信息D.含着棒棒糖才能听到清晰音乐是利用固体传声效果比气体好二、填空题9.课堂上,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声带产生的,该声音是通过传播到学生耳中的。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检测试题(附答案)
第二章卷(2)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3分)(2013秋•乐至县期末)关于声的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声音借助介质以波的形式传播B.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C.“高声大叫”中的“高”实际是指响度大D.在城市道路旁设置隔声板,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考点】92:声音的传播条件;9F:响度;9L:防治噪声的途径;9M:声与信息.【专题】12 :应用题.【分析】解决此题需掌握:(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声,但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2)声音既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3)有效防治噪声的途径有三条:①在声源处;②在传播过程中;③在人耳处.(4)声音有三个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响度与声音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解答】解:A、声音在介质中传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此选项说法正确,不合题意.B、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该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C、“高声大叫”中的“高”实际是指响度大,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在城市道路旁设置隔声板,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此选项说法正确,不合题意.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能传递信息和能量、防治噪声的途径以及声音的响度在生活中的应用,是一道声学综合题.2.(3分)(2015秋•盘锦校级月考)古代的侦察兵为了及早发现敌人骑兵的活动,常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因为()A.马蹄踏在地面时,使土地振动而发声B.马蹄声可以沿土地传播C.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到人耳D.土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考点】94: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专题】511:声现象.【分析】古代的侦察兵把耳朵贴在地面上,从而能够及早的发现敌人的活动情况,是利用了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的原理,可据此进行解答.【解答】解: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比在气体中快,所以士兵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是因为马蹄声在大地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故选D.【点评】此题借助战争实例,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趣味性强,有利于学生对该知识点的识记和掌握.3.(3分)(2014秋•兴仁县校级期末)在操场上上体育课,体育老师发出的口令,近处的学生听到了,而远处的学生没有听清楚,其原因不可能是()A.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响度小B.老师发出的声音响度小C.老师发出的声音频率低D.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振动幅度小【考点】9G:响度与振幅的关系.【专题】511:声现象.【分析】响度的大小与声音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响度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就越大.【解答】解:体育老师发出指令声音后,由于近处的同学听到的声音响度大,所以听得清楚些;而远处的同学听得的声音响度小,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振动幅度小,所以听的不清楚,声音频率低是说声音的音调低,不是指声音的响度.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知道响度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也有关系.4.(3分)(2014•奈曼旗校级模拟)站在200m赛跑终点的计时员,如果他听到起跑的枪声才开始计时,则他开始计时的时间比实际起跑时间大约晚(接近的)()A.0.59s B.0.29s C.0.15s D.0.1s【考点】69:速度公式及其应用;93:声速;A4: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专题】11 :计算题;12 :应用题;571:长度、时间、速度.【分析】要知道运动员和发令枪都在起点,而计时员是在终点.当发令枪一响,运动员会比计时员先听到枪声,运动员起跑以后,稍后一会,计时员才会听到枪声,所以计时员少记了声通过200m的路程所用的时间.【解答】解:∵声速为340m/s,∴声音从起点传到终点的时间:t==≈0.59s,他开始计时的时间比实际起跑时间大约晚0.59s.故选A.【点评】本题要注意比赛的实际场景,运动员是在起点,而计时员在终点.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5.(3分)(2013秋•四川校级期末)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D.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都伴有次声波【考点】9I: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专题】511:声现象.【分析】(1)声音的三大特征分别是响度、音调和音色.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它与振幅有关.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频率有关.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色是不同的.(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3)地震、海啸等会伴随着次声波的产生.【解答】解:A、“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大,所以指的声音的响度大,所以A错误,符合题意;B、墙壁是固体,固体可以传声.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C、不同人说话的特点不同,即音色不同;所以“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都伴有次声波,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声音的三个特征,及其相关因素.同时要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这一特点.平时学习中要经常背诵这部分的内容,做到熟能生巧.6.(3分)(2007•常德)噪声严重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已成为社会公害.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A.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B.学校将高音喇叭换成许多小音箱C.清除城市垃圾,保持环境整洁D.在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考点】9L:防治噪声的途径.【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解答】解:A、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可以在噪声的声源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B、学校将高音喇叭换成许多小音箱,可以在噪声的声源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C、清除城市垃圾,保持环境整洁,是环保的做法,符合题意;D、在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可以在噪声的传播途中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解决此类题目要根据结合防止噪声的途径进行解答.7.(3分)(2007•黄冈)有一种电子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关于电子牙刷,正确的说法是()A.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B.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C.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考点】9N:声与能量;91:声音的产生;92:声音的传播条件;9D: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分析】A、超声波是声音的一种,可以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故A错误;B、超声波指的是频率比较高的电磁波,频率高,音调就高,高于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所以听不到,故B错误;C、声音都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故C错误;D、声波可以传递能量,可以利用超声波清洗精密的仪器,可以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故D正确.故选:D.【解答】解:A、超声波指的是频率比较高的声波,声波可以在空气中才传播,所以A是错误的;B、超声波指的是频率比较高的电磁波,超过了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所以听不到,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所以B是错误的;C、不论是超声波还是次声波都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所以C是错误的;D、声波除了传递信息外,还可以传递能量,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所以D是正确的.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声的产生、传播、超声波、声与能量的了解,是一道基础题;此题的难点我们要知道什么是超声波,知道超声波在生活中的应用.8.(3分)(2014秋•孝南区校级期中)通过学习“声”,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最小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C.只要听到物体在发声,那么物体一定在振动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随空气温度的升高而变小【考点】94: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99: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专题】511:声现象.【分析】(1)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3)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3)同种介质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大.【解答】解:A、真空不能传声.故A说法错误.B、物体振动产生声音后,如果没有介质进行传播,人们就无法听到声音.如真空罩内放一个通电的电铃,人们是听不到声音的.故B说法错误.C、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因此只要听到物体在发声,那么物体一定在振动;故C说法正确.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随空气温度的升高而变大;故D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的应用,考查较全面,理解有关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相关知识非常重要.9.(3分)(2012•广陵区校级模拟)古代的侦察兵为了及早发现敌人骑兵的活动,常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以下解释错误的是()A.马蹄踏在地面时,使土地振动而发声B.马蹄声可以沿土地传播C.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到人耳D.土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考点】94: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91:声音的产生;92:声音的传播条件.【分析】古代的侦察兵把耳朵贴在地面上,从而能够及早的发现敌人的活动情况,是利用了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的原理,可据此进行解答.【解答】解:由于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要快,因此古代的侦察兵把耳朵贴在地面上,能更早的听到敌人骑兵的活动情况,从而及早的发现敌情.这个现象说明了:①振动的物体可以发声,②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③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要比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快;只有C选项的解释有误,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此题借助战争实例,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趣味性强,有利于学生对该知识点的识记和掌握.10.(3分)(2013秋•乐至县期末)常有这种情况,人还毫无察觉的时候;狗、猫却已经竖起耳朵警觉地谛听,这是因为()A.狗、猫比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广B.人比狗、猫的听觉频率范围广C.狗、猫比人的发声频率范围广D.人比狗、猫的发声频率范围广【考点】9E:超声波与次声波.【专题】12 :应用题.【分析】人的听觉范围在20赫兹到20000赫兹,低于20赫兹的是次声波,高于20000赫兹的超声波,无论次声波和超声波,人耳都听不见,而有些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比人的广.【解答】解:因为频率低于20Hz和高于20000Hz的声音人耳听不到,而狗和猫的听觉频率范围比人的广,所以可以听到;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超声波和次声波的特点的了解和掌握,知道人和动物的听力范围不同.11.(3分)(2012春•永州期中)将敲响的鼓面用手一按,响声立刻消失了,下列原因正确的是()A.声波传到鼓内去了B.鼓面停止了振动C.鼓的振动变快了D.以上说法都不对【考点】91:声音的产生.【分析】本题目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当振动停止时,发声也将停止.【解答】解: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了,发声停止.故选B.【点评】本题目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将物理知识联系到实际生活中,考查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12.(3分)(2005•虎丘区校级一模)一般说来,大礼堂的四周墙壁都做成凹凸不平的,象蜂窝状似的,这样做是为了()A.减弱声音的反射B.增强声音的反射C.提高声音的音调D.为了美观好看【考点】9L:防治噪声的途径;96:回声.【分析】面积较大的房间容易产生回声,影响听觉效果,因此可从减弱声音的反射入手来进行分析.【解答】解:大礼堂的四周都做成凹凸不平的、象蜂窝状的墙壁,可以减弱声音的反射;当声音传到这些墙面后,被反射到了不同的方向或被多次反射而吸收掉,这样就能保证较好的听觉效果.故选A.【点评】此题结合实际考查了声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13.(2分)(2014秋•兴仁县校级期末)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音叉,发声的响度(选填“响度”或“音调”)不同.敲击后,音叉的声音会逐渐变弱,则是因为音叉的振幅越来越小.【考点】9G:响度与振幅的关系.【专题】12 :应用题.【分析】响度与声音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解答】解:用不同的力敲音叉,音叉振动的幅度不同,所以声音的响度不同;敲击后,音叉的声音会逐渐变弱,是因为音叉的振幅越来越小.故答案为:响度;振幅.【点评】解决此题要结合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进行分析解答.14.(2分)(2014秋•兴仁县校级期末)蚊子和牛叫声的区别是:牛叫声音的音调比蚊子低,而响度比蚊子大.【考点】9I: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专题】12 :应用题.【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解答】解:牛的叫声,低沉但传播得远;故牛的叫声音调低、响度大;而蚊子的叫声,听起来比较刺耳,但传播得很近;故蚊子的叫声音调高、响度小;故答案为:低;大.【点评】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15.(2分)(2016秋•黄岛区期末)用硬塑料片在梳子齿上划动可发出声音,用力划比轻轻划的声音的响度大,快划比慢划的声音的音调高.【考点】9D:频率及音调的关系.【专题】51 :声与光.【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越大.【解答】解:用硬塑料片在梳子齿上用力划,梳齿振动的幅度大,响度大,所以用力划比轻轻划的声音的响度大;用硬塑料片在梳子齿上快划,梳齿振动的快,音调高,所以快划比慢划的声音的音调高.故答案为:响度;音调.【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振幅与响度的关系、振动频率和音调关系的理解和掌握.16.(2分)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强弱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时发出的声音大小,人耳能够听到的最低声音是0dB.【考点】9K:声音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专题】31 :定性思想;511:声现象.【分析】(1)物理学角度和环保角度噪声的定义.(2)音的强弱等级用分贝来表示.0dB是人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40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70dB会干扰生活、影响工作;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的影响;超过150dB的噪声环境,会使双耳完全失去听力.【解答】解: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强弱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计量噪声强弱常用分贝(dB)做单位.0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故答案为:无规则;0.【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噪声定义的理解和掌握和对噪声强弱等级及危害的了解,是一道基础题.17.(1分)(2012秋•沭阳县校级月考)图1的实验说明右边音叉的振动靠空气传给了左边的音叉.图2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如果能分别吹出“dou(1)”“rai(2)”“mi(3)”“fa(4)”四个音阶,则吹出“dou(1)”声的瓶子序号是丙.【考点】91:声音的产生;9D:频率及音调的关系.【专题】511:声现象.【分析】声音的产生是由于发声物体振动,声音可以传播能量,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空气可以传声.用嘴向瓶内吹气发声,靠的是瓶内空气柱的振动,根据频率和音调的关系,结合水位的不同进行判断即可.【解答】解:解:右边音叉振动,产生声音;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将能量传递给左边音叉,使左边音叉也振动了起来.当用嘴向瓶内吹气时,瓶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声,随着瓶内水位的升高,瓶内的空气柱越来越短,振动的频率越来越高,因此音调也会越来越高;由图知:四个瓶子的水位,从低到高分别是:丙、乙、甲、丁,因此对应的四个音阶是:1、2、3、4.故答案为:振动;丙.【点评】解答此题目的难点和易混点是弄清究竟是哪一部分在振动发声.可联系装水的烧杯进行实验探究,经过对比可增强记忆,加强对知识的理解.18.(2分)(2010•临沂模拟)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喇叭的前方,当喇叭中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在跳动,说明声音具有能量.【考点】9N:声与能量.【分析】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根据此知识来解答.【解答】解:当喇叭中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在跳动;烛焰的跳动是由喇叭声引起空气的振动产生的,说明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答案为:跳动;能量.【点评】此题考查声和能量的关系,是一道基础题.19.(2分)(2015秋•石嘴山校级期中)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5s接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深度是3750m(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这种方法不能用来探测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其原因是月球表面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考点】97:回声测距离的应用.【专题】11 :计算题;511:声现象.【分析】(1)知道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再返回海面的时间,可以求出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又知道声速,利用速度公式求海水的深度.(2)超声波属于声波,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月球表面是没有空气的.【解答】解:(1)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t=×5s=2.5s,由v=可得,该处海水的深度:s=vt=1500m/s×2.5s=3750m;(2)月亮周围没有空气,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超声波不能到达月亮,更不能利用声波的反射测出月亮到地球的距离.故答案为:3750;月球表面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本题关键:一是求出超声波单趟(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二是知道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20.(2分)(2007•桂林)星期天,小明要试试自己制作的二弦琴的发声效果,需要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他这样做的目的是改变琴声的音调(填“响度”或“音调”).正在这时,有位同学在楼下叫他去打球,他一听是小刚,马上答应了.他是根据声音的音色判断是小刚在喊他.【考点】9C:音调;9H:音色.【专题】12 :应用题.【分析】琴声是由琴弦的振动发出声音的,琴弦越紧,音调越高,琴弦越松,音调越低;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解答】解:小明通过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来调节音调;不同人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小明根据音色的不同判断出是小刚在喊他.故答案为:音调;音色.【点评】音调和音色是声现象这一章的重点知识,也是中考经常考到的知识,需要掌握.21.(1分)(2011秋•宣威市校级月考)在空气中'人耳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原声和回声的间隔时间在0.1s以上,人若要听清自己讲话的回声,则必须距离障碍物17m以上.【考点】93:声速.【专题】511:声现象.【分析】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人耳能分清前后的两个声音的时间间隔是大于0.1秒,如果不到就会使原声与回声混合,原声就响亮的多了.回声传播是一个出去又返回的过程,所以单程时间是大于0.05秒,根据公式s=vt可计算路程.【解答】解: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因为v=,所以s=vt=340m/s××0.1s=17m.故答案为:17.【点评】本题考查了人能清晰辨别出回声的距离的计算方法.注意声音从人到障碍物用的时间为0.1s的一半.22.(2分)(2011秋•花溪区校级期末)如图图所示,图中a.b.c.d是四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d是噪声的波形.请提出一种控制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考点】9L:防治噪声的途径;9J:噪声及来源.【专题】242:答案开放型.【分析】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解答】解:结合选项中的声音的波形图可知,d图中的波形没有规律,声音杂乱无章是噪声的波形图;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选D,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噪声的特点和防治噪声的途径进行分析解答.23.(2分)(2016秋•镇江期中)在地球上做这样的实验:一人在一根较长的空心钢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另一人在钢管的另一端耳朵贴近管口会听到两次声音,后一次听到的响声是经空气传来的,若在月球上,另一端的人会听到一次声音.【考点】94: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专题】12 :应用题;511:声现象.【分析】(1)根据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一般在在钢铁中传播的速度最快,在水中次之,在空气中传播的最慢;(2)根据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即固体、气体、液体都可以传声,而真空不能传播声音.【解答】解:(1)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故在敲击钢管时,第一次声音是由钢管传播的,第二次听到的响声是经空气传来的.(3)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又知,月球上没有空气是真空的;所以,在月球上做同样的实验,另一端的人会听到1次钢管传播的声音.故答案为:两;空气;一.【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以及声音传播的条件.一定注意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24.(2分)(2015秋•锡山区期中)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后,小明同学做了以下小结,请你在横线上为小明填空缺.(1)悠扬的笛声是空气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考点】91:声音的产生;94: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专题】511:声现象.【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停止;(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固体中最快,液体次之,气体中最慢.【解答】解:(1)悠扬的笛声,是由笛子内部的空气柱振动产生的;(2)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要快一些,即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故答案为:(1)振动;(2)大于.【点评】此题主要是考查声音的产生条件﹣﹣物体的振动,和学生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知识点的了解.属于识记性内容,比较简单.三、实验与设计题(每题5分,共25分)25.如图所示,将一只通电的小电铃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玻璃罩内,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将会发现声音变小(2)如果把空气又逐渐地通人玻璃罩内,将会发现声音变大(3)此实验说明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考点】92:声音的传播条件.【专题】19 :探究题;511:声现象.【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声音需要介质进行传播,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解答】解:(1)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将会发现铃声越来越小;(2)如果把空气又逐渐地通入玻璃罩内,将会发现铃声越来越大;(3)此实验说明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答案为:(1)变小;(2)变大;(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的传播条件进行解答,基础型题目.。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2章达标测试题(附答案)
第二章达标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关于诗句中的声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鸟声是由液体振动发出的B.鸟声是由固体振动发出的C.风声是由固体振动发出的D.雨声是由气体振动发出的2.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在课堂上“大声”回答问题才能让老师和同学们都能听清楚。
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3.琴弦H比琴弦L每秒振动次数多,推断此时H比L发出的声音的() A.音调高B.音调低C.响度大D.响度小4.“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我们能区分蛙声是根据声音的() 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 D.频率不同5.位于山西省永济市普救寺中的莺莺塔如图所示,它是我国现有的四大回音建筑之一。
若游人在塔附近的一定位置以两石相击,便可听到“呱、呱”的回声,类似青蛙鸣叫,并且声音也变得格外响亮。
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两石相击”主要是空气振动发声B.“类似青蛙鸣叫”是指音色相近C.“变得格外响亮”是指音调变高D.“呱、呱”的回声一定是噪声(第5题)(第6题)6.如图所示,在四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内装有质量不等的同种葡萄酒,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四个玻璃杯,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A.音调B.振幅C.音色D.响度7.下列实例是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A.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B.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C.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D.利用超声波导盲仪帮助盲人出行8.如图所示,小华在唱《青藏高原》这首歌,老爷爷所说的话是指唱到“高原”的“高”时,要求声音的()A.音调高B.音调低C.响度大D.响度小9.经超声波探伤仪检测,已建成的三峡大坝坝体无一结构性裂缝,创造了人类水利建筑史上的奇迹。
探伤仪发出的超声波无法为人耳所察觉,原因是超声波的()A.速度太快B.响度太小C.频率太高D.频率太低10.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出声音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检测卷【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综合检测题(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实验中,用来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C )2.中央电视台的《朗读者》节目深受大家喜爱。
关于其中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朗读时,朗读者的声带振动产生声音B.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 m/s C.观众主要依据音调区分主持人和朗读者的声音D.朗读者的声音很大是因为声音的频率很高3.(2018·孝感)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C.声音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一定比在固体中大D.市区内禁止机动车高音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4.如图所示,是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A.甲和乙音调相同,乙和丙响度相同B.甲和乙音调相同,乙和丙音色相同C.甲和丁音调相同,乙和丙响度相同D.甲、乙、丙、丁音调和响度都相同5.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演员用手指捏在银元中心,吹一下放到耳边听,以辨别真伪,真假银元发出的声音会有所不同,这是根据声音的哪一个特征辨别的( C ) A.音调B.响度C.音色D.回声6.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超声波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下列事例中,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是( C )A.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B.用超声波清洗眼镜片C.用B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D.用超声波对钢铁钻孔7.长沙福元路大桥东入口采用了全封闭的隔音措施,如图所示,该设施长175 m,高7 m,由隔音板组成,能降噪20分贝左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A.采用全封闭隔音是在声源处阻断噪声的传播B.分贝是用来表示声音强弱等级的单位C.隔音板能降低噪声的音调D.隔音板隔音利用了声音的直线传播,第7题图) ,第9题图),第10题图)8.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C )A.在《爸爸去哪儿》节目中,孩子们很容易辨别出爸爸发出的声音,这主要是爸爸们声音的音色不同B.蒙上双眼仅凭声音也能大致确定声源的方位是由于“双耳效应”C.在繁华的闹市区设立的噪声监测器具有吸收、减弱噪声的作用D.古代行军宿营时,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敌人的马蹄声,是因为大地传声比空气快9.如图所示为木制玩具青蛙刮鼓,用木棒在青蛙背上摩擦,就会发出类似青蛙的叫声,有时还能引起周围青蛙的附和共鸣。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测试题(含答案)(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24分)1.手拨动琴弦,发出悦耳的声音,发声的物体是( B)A.手指B.琴弦C.弦柱D.空气2.“宫、商、角、徵、羽”起源于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乐的五个基本音阶,亦称五音,相当于现代7个音阶中的do、re、mi、sol、la。
五音实际上是指声音的( B)A.音色B.音调C.响度D.速度3.下列应用中利用了超声波的是( B)A.小孩对着山壁喊话B.蝙蝠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C.工人用电钻钻墙D.路旁安装隔音板墙4.雨后的山林中,鸟鸣清脆,溪水潺潺,微风轻拂,树枝摇曳。
关于此环境中的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A.鸟鸣声、流水声不是由振动产生的B.人们主要通过音调分辨鸟鸣声和流水声C.鸟鸣声和流水声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一定不同D.茂密的树林具有吸声、消声的作用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B.老师讲课时声音洪亮是指声音的音调高C.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音能传递信息D.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消声控制噪声产生的6.控制噪声主要有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采取措施的三种方法。
图中属于在人耳处采取措施控制噪声的是( A)A.比赛时戴防噪音耳罩B.禁鸣喇叭C.给摩托车安装消声器D.在铁道边安装隔音板7.下列做法中,不能改变音调的是( D)A BC DA.用同一张卡片先后以不同的速度划过梳齿B.用相同的力度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C.改变杯内水量,用湿手摩擦杯口发声D.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8.如图所示,监测器测得同一声源发出的甲、乙两声音的特性如表所示。
甲、乙相比( D)A.乙音调较高B.甲响度较大C.声源在发甲声音时振动幅度较大D.声源在发乙声音时每秒内振动次数较少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9.端午节赛龙舟时,发出的阵阵鼓声是由于鼓面的振动而产生的,鼓声主要是通过空气传到人耳。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测试卷-附答案
第二章卷(1)一、选择题(共12小题)1.(2016•通辽)日常生活中处处有声音,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B.人们小声说话时,声音的音调一定低C.通过居民区的高速铁路需加装隔音屏障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声呐来获得水中鱼群位置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能量【考点】92:声音的传播条件;9G:响度与振幅的关系;9L:防治噪声的途径;9M:声与信息.【专题】12 :应用题;31 :定性思想;511:声现象.【分析】(1)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2)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频率决定,响度是指人耳处感觉的声音的大小,由振幅和听者与声源的距离决定.(3)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4)声音即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解答】解:A、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A正确;B、小声说话是指声音的响度小,故B错误;C、通过居民区的高速铁路需加装隔音屏障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音,故C错误;D、声呐来获得水中鱼群位置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响度、减弱噪声的方式、真空不能传声以及声与能量的相关知识,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2.(2016•福建)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发声体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B.禁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噪声C.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D.“闻其声便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考点】91:声音的产生;93:声速;9I: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9L:防治噪声的途径.【专题】12 :应用题;31 :定性思想;511:声现象.【分析】(1)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2)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途径中减弱.(3)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4)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频率决定,响度是指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或大小,由振幅和听者与声源的距离决定,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和特色,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解答】解:A、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如果不振动,则不会有声音产生.所以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故A正确;B、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C、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3×108m/s,故C错误;D、不同的人说话音色不同,所以“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需要学生掌握声音产生的原因、声音的传播、减弱噪声的途径、声音的特征,是一道声学基础题,是中考的热点.3.(2016•沈阳)声音无处不在,下列关于声音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公园里,游客听见鸟的鸣叫声,说明空气可以传播声音B.音乐厅内,观众能够辨别美妙的钢琴声,是依据音调的不同C.闹市中,人们关紧门窗,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运动场上,同学们的呐喊声越大,声音传播的速度越大【考点】92:声音的传播条件;93:声速;9H:音色;9L:防治噪声的途径.【专题】12 :应用题;511:声现象.【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2)不同的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不同,叫做音色;(3)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可以在入耳处减弱噪声;(4)影响声音传播速度的是介质种类和温度.【解答】解:A、公园里,游客听见鸟的鸣叫声,是声音靠空气传播的,故A正确;B、音乐厅内,观众能够辨别美妙的钢琴声,是依据音色的不同,故B错误;C、闹市中,人们关紧门窗,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错误;D、运动场上,同学们的呐喊声越大,声音传播的越远,声音传播速度与响度大小无关,故D错误.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声音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属于基础性题目.4.(2016•随州)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C.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考点】91:声音的产生.【专题】12 :应用题;31 :定性思想;511:声现象.【分析】解决此实验需要利用放大法进行分析,即是为了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解答】解:发声的音叉振动较弱,不易观察,但可以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被弹起,这样就可以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故选C.【点评】解决此类题目要结合放大法进行分析解答.5.(2016•孝感)下列与声现象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我们听到的回声不是物体振动产生的B.超声波的传播速度一定大于340m/sC.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D.频率相同的声波,其音色也相同【考点】91:声音的产生;93:声速;9H:音色;9M:声与信息;9N:声与能量.【专题】12 :应用题;31 :定性思想;511:声现象.【分析】(1)声音都是有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回声是指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有一部分声能被反射回来这种反射回来的声叫“回声”;(2)超声波也是声波,传播速度与声波相同;(3)声音能够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4)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音色反映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与发声体的结构、材料有关.【解答】解:A、所有的声音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回声是声音的一种,故A错误;B、超声波也是声波,传播速度与声波相同,都为340m/s,故B错误;C、声音能够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故C正确;D、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音色反映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与发声体的结构、材料有关,故频率相同的声波,音色不一定相同,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三要素影响因素的知识,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相对比较简单6.(2016•连云港)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声音的音调越高,响度就越大C.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D.“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调区分的【考点】91:声音的产生;93:声速;9I: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专题】12 :应用题;511:声现象.【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的频率有关;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响度的大小与物体的振幅有关;(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4)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解答】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B、物体的振动频率越高,我们听到声音的音调越高;物体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故B错误;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D、音色是由发声体自身特点决定的,是判断发声体的依据,“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区分的,故D错误.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声音的产生、传播以及乐音的三要素,掌握基本概念即可正确作答.7.(2016•葫芦岛)以下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B.利用超声波进行金属探伤,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C.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来确定障碍物的远近D.公路两旁安装隔音板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考点】91:声音的产生;9L:防治噪声的途径;9M:声与信息.【专题】12 :应用题;31 :定性思想;511:声现象.【分析】(1)只要有声音产生,一定有物体振动;(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3)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的回声定位工作的.(4)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解答】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A错误;B、利用超声波进行金属内部探伤,说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故B正确;C、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的回声定位工作的,故C错误;D、公路两旁安装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是一道综合了多个声学知识点的题目,做题时要对照相关的物理知识,仔细分析每一种情况的对错.8.(2016•南充)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C.在中考期间,考场周围的建筑工地停止施工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考点】91:声音的产生;92:声音的传播条件;9H:音色;9L:防治噪声的途径.【专题】31 :定性思想;43 :推理法;511:声现象.【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区别声音就是靠音色.辨别熟人的声音、辨别乐器的声音靠的都是音色.(3)减弱噪声有三种: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4)声音靠介质传播,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解答】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选项说法正确;B、“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选项说法错误;C、在中考期间,考场周围的建筑工地停止施工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选项说法正确;D、“隔墙有耳”,说明声音可以通过固体进行传播,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音色、防治噪声的途径,有一定的综合性,但难度不大,强化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记忆是解决识记性题目的基础.9.(2016•贵阳)用手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握住后,发声立即停止,这是因为()A.音叉的振动停止了B.声音的速度变小了C.声音的响度变大了D.声音的音调变低了【考点】91:声音的产生.【专题】12 :应用题;49 :顺推法;511:声现象.【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解答】解:因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如果用手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握住后,音叉不再振动,也就不会再发出声音.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要注意物体振动才能发声,物体停止振动,一定停止发声.10.(2016•山西)在校园艺术节上,小梦为全校师生演奏了享誉海内外的二胡名曲《二泉映月》.下列有关小梦二胡演奏的说法正确的是()A.二胡弦停止振动弦还会发声B.二胡声能在真空中传播C.二胡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D.二胡声一定不会成为噪音【考点】91:声音的产生;92:声音的传播条件;9J:噪声及来源.【专题】12 :应用题;31 :定性思想;511:声现象.【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根据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包括气体、液体和固体,而真空不能传声;(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4)在日常生活中,凡是影响人们工作、生活、休息及干扰需要听到的声音,都是噪声;【解答】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故A错误;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二胡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故C正确;D、二胡声是优美动听的,但对需要休息的人来说是一种噪声,故D错误.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以及噪声与乐音的区别,是一道声学基础题.11.(2016•贵港)手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消失了,原因是手()A.把声音反射回去了B.吸收了声波C.改变了鼓面的振动频率,超出了人的听觉范围D.使鼓面停止了振动【考点】91:声音的产生.【专题】31 :定性思想;43 :推理法;511:声现象.【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解答】解:敲鼓时鼓面振动发出声音,手掌按住鼓面,鼓面停止振动,因此鼓声消失.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是声学的基础知识,属于识记性内容.12.(2016•巴中)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3×108m/sC.教室周围植树可以减弱噪声D.看电视时调节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考点】91:声音的产生;93:声速;9F:响度;9L:防治噪声的途径.【专题】12 :应用题;511:声现象.【分析】①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②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教室周围植树可以减弱噪声③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④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它与物体振幅有关.音量的调节,就是改变声音的响度.【解答】解:A、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故A正确;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进行传播声音,但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故在真空中气体的传播速度为0m/s,故B错误;C、植树可以在传递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正确.D、调节音量时,喇叭的振幅发生改变,所以发出声音的响度发生改变,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传播、噪声和响度在生活中具体应用的了解情况,是一道基础题目.二、填空题(共8小题)(除非特别说明,请填准确值)13.(2016•阜新)课堂上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它是通过空气传入我们耳中的.【考点】91:声音的产生;92:声音的传播条件.【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需要介质来传播.【解答】解: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它是通过空气传入我们耳中的;故答案为:振动,空气.【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产生和传播条件进行解答.14.(2016•西宁)小冬在表演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振动而发声;小冬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二胡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的耳中的.【考点】91:声音的产生;92:声音的传播条件;9D: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解答】解:用弓拉动琴弦,琴弦会振动而发声;当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时,琴弦振动的快慢会不一样,所以变声音的音调就会发生变化;琴弦发出的声音会通过空气传到我们的耳朵里;故答案为:振动;音调;空气.【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进行分析解答.15.(2016•常州)小明在家里吹奏笛子,悠扬的笛声是由空气柱振动产生的,他抬起不同的手指,通过改变空气柱的长度,从而使笛声的音调发生变化.【考点】91:声音的产生;9D:频率及音调的关系.【专题】12 :应用题;31 :定性思想;511:声现象.【分析】(1)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2)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解答】解:(1)悠扬的笛声是由空气柱振动产生的;(2)小华抬起不同的手指,就会改变空气柱的长度,长度越短,振动越快(频率越大),从而改变声音的音调;故答案为:振动;音调.【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多个知识点,运用声音的产生、声音的特征知识可解答此题.16.(2016•黔西南州)布依族人民能歌善舞,常常以唱布依山歌来传达情谊.布依姑娘唱山歌时声音清脆,优美动听;布依小伙唱山歌时声音低沉、雄浑有力.他们唱山歌是通过声带的振动来产生声音的,声音低沉是指音调低.【考点】91:声音的产生;9I: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专题】12 :应用题;511:声现象.【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振动频率越低,音调越低.【解答】解:(1)优美的小提琴声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2)音调是指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布依小伙唱山歌时声音低沉,是因为音调低.故答案为:振动;音调低.【点评】通过在音乐厅听音乐会,考查了声音的发生、声音的传播以及音调等,体现物理和生活的密切关系.17.(2016•徐州)人说话时,把手指放在喉结处,会感到声带在振动,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那些刺耳难听,令人厌烦的声音称为噪声.【考点】91:声音的产生;92:声音的传播条件;9J:噪声及来源.【专题】12 :应用题;31 :定性思想;511:声现象.【分析】(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2)声音在空气中以波的形式传播;(3)有的声音听起来杂乱刺耳,我们称这类声音为噪声,噪声是由物体做无规则振动产生的.【解答】解:(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人说话时声带振动;(2)声音在空气中以波的形式传播;(3)噪音是发声体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从环境保护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噪声听起来令人烦躁.故答案为:振动;声波;噪声.【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以及噪音的定义,属于基础题,学生易于解答.18.(2016•株洲)如图是人和一些动物发声和听觉的频率范围.他们所发出的声音都是由于发声部位振动而产生的.地震前通有次声波产生,人、海豚和大象能最先感觉到的是大象.【考点】91:声音的产生;9E:超声波与次声波.【专题】12 :应用题;511:声现象.【分析】(1)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2)由题意可知,地震产生的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分析表格数据,看哪种动物的听觉频率在此范围之内,即是符合要求的动物.【解答】解: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因为地震产生的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而图中的大象听觉频率是1Hz~20000Hz,正是在此范围之内,所以大象会有较为明显的反应.故答案为:振动;大象.【点评】本题考查了次声波的频率,结合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即可判断哪些动物可以听到次声波.19.(2016•天门)夜晚,我们经过装有声控开关的楼道时,往往要用力地拍手或跺脚将灯点亮,这是利用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用力”是为了提高声音的响度这一特性来达到控制电路的目的.【考点】91:声音的产生;9G:响度与振幅的关系.【专题】31 :定性思想;43 :推理法;511:声现象.【分析】①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②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解答】解:①用力地拍手或跺脚发出声音,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②声控开关是利用声音的响度来控制电路通断的,“用力”可以增大振幅,从而提高声音的响度.故答案为:振动;响度.【点评】本题考查声音的产生和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是一道基础题目.20.(2016•哈尔滨)如图所示,“曾侯乙编钟”是大家所熟知的一套大型编钟,用钟锤敲击编钟,编钟会因振动而发出声音,轻敲或重敲编钟同一位置所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考点】91:声音的产生;9F:响度.【专题】12 :应用题;31 :定性思想;511:声现象.【分析】(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响度与声音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解答】解:用钟锤敲击编钟时发出的声音是由于编钟振动产生的,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编钟,编钟振动的幅度不同,产生的响度不同,轻敲,响度小,重敲,响度大.故答案为:振动;响度.【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是一道基础题,学生易于解答.三、解答题(共6小题)(选答题,不自动判卷)21.(2016•鸡西模拟)2014年12月15日4时35分,“玉兔号”巡视器与嫦娥三号着陆器分离,顺利驶抵月球表面.“玉兔号”在月面上缓慢行进,留下了清晰的印迹.着陆器监视相机完整地记录下这一过程,并及时将成像数据传回地面.玉兔号与嫦娥三号成功互拍,五星红旗显耀在月球之上,实现了中国人千年“月球梦”.请写出相关的物理现象与对应的物理知识.(两条即可)例如:着陆器监视相机完整地记录下这一过程,并及时将成像数据传回地面﹣﹣﹣﹣﹣﹣﹣﹣电磁波.【考点】92:声音的传播条件;52:参照物及其选择.【专题】15 :简答题;511:声现象;571:长度、时间、速度.【分析】这类题要求认真阅读文章,从中提炼与所学过知识相关的叙述.【解答】解:由图可知:(1)车轮上刻有螺旋形花纹的作用?是为了使接触面更粗糙以增大摩擦力;(2)玉兔号落地为什么不能听到声音?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3)玉兔号与嫦娥三号成功互拍时,以嫦娥三号为参照物,玉兔号是运动还是静止?因为玉兔号与嫦娥三号之间没有位置变化,所以是静止.【点评】此题将物理知识与现代高科技相联系,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符合新课程理念.22.(2016•平谷区一模)为了探究固体也能够传播声音,小林同学把耳朵贴在桌面上,让另一名同学用碳素笔敲打桌面,他听到了清晰的声音,于是他得出结论:固体也能够传播声音;小华却认为小林听到的声音可能是由空气传播的,不能说明固体也能够传播声音.请你用桌子、碳素笔通过实验证明固体也能够传播声音,写出主要实验步骤、现象并对实验进行简要分析.【考点】92:声音的传播条件.【专题】13 :实验题;5A5: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声音在固体中传声效果最好,液体次之,气体最差.【解答】解:实验步骤:先把耳朵贴在桌面上一端,让另一名同学在长条桌的另一端用碳素笔在桌面上均匀写“一”,能听到写“一”的声音,重复几次实验,都可以清晰地听到写“一”时的声音;然后将耳朵离开桌面让另一名同学在长条桌的另一端用碳素笔与原来一样在桌面上均匀写“一”,重复几次实验,都听不到甲在白纸上写“一”的声音.实验分析与结论:在相同条件下,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得到声音,在空气中则听不到声音,说明听到的声音是通过桌子传播的,即固体可以传播声音.【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传播的条件,重点考查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锻炼的学生的思维,是一道不错的题目.23.(2016•咸宁模拟)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进行了下面的实验:把一只设置好手机铃声的手机(称为A)放到玻璃真空罩中,将罩内的空气抽出后,用另一只手机(称为B)拨叫A 的号码,结果听不到手机A的铃声,但他们观察到手机屏灯在闪亮,并且从真空罩中取出手机后,发现上面留有刚才的呼叫显示.通过对以上现象的分析,他们得出的结论是:(1)真空不能传声(2)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考点】92:声音的传播条件.【专题】12 :应用题;551:磁现象、电生磁.【分析】电磁波传播不需靠介质,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传播须靠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解答】解:当把罩中的空气抽出后,罩内是真空,手机铃声不能在真空中进行传播,所以在外面听不到铃声;手机信号是电磁波,真空罩内能接受到信号,说明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递.故答案为:(1)真空不能传声;(2)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声音和电磁波传播的条件,应当区分开,属于基础题.24.(2016•香坊区二模)上自习课时,调皮的小东在教室走廊大声歌唱,他手摸喉头,感觉到声带在振动;教室里的同学能听出是小东的歌声是通过声音的音色判断的.【考点】91:声音的产生;9H:音色.【专题】12 :应用题;511:声现象.【分析】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解答】解:唱歌时凭放在喉头上的手的感觉,认识到他的歌声是靠声带的振动发声的;教室里的同学能听出是小东的歌声是因为他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答案为:振动;音色.【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产生的原因和乐音的特征,属于基础题.25.阅读《从传声筒到移动通信》,回答问题.从传声筒到移动通信。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综合测试(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玻璃杯中装有适量的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细棒敲打杯子时,杯里装进水越多,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B.用细棒敲打杯子时,杯里装进水越少,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C.用嘴向杯口吹气,杯里装进水越多,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D.用嘴向杯口吹气,杯里装进水越少,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A解析:A【分析】玻璃杯中装有水,用细棒敲打杯子时,是杯子和水一起振动;用嘴向杯口吹气时,是杯子里的空气柱振动;振动物体质量越大,越难振动,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AB.用细棒敲打杯子时,杯子和水一起振动,杯子里装进水越多,杯子越难振动,杯子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故A正确、B错误;CD.用嘴向杯口吹气,杯子中空气柱振动,杯子里装进水越多,空气柱越小,空气柱越容易振动,空气柱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杯子里装进水越少,杯子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故C、D错误。
故选A。
2.如图所示,小明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分别将悬挂的轻质小球紧靠音叉,发现小球弹起的角度不同,比较角度大小是为了探究()A.声音的产生原因B.响度和频率的关系C.音调和频率的关系D.响度和振幅的关系D解析:D由题意可知,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
这是因为用力不同时,音叉的振动幅度不同,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因此比较角度的大小是为了探究响度和振幅的关系。
故选D。
3.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我们能区分出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B.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太小C.敲锣时用力越大,它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D.歌唱演员引吭高歌,其中的“高”是指音调高C解析:C【解析】试题分析:不同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能区分出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A错;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音调太低,故B错;敲锣时用力越大,锣的振幅越大,它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故C正确;歌唱演员引吭高歌,其中的“高”是指响度大,故D错;应选C.考点:声现象4.从物理学的角度对下列成语进行解释,不正确的是()A.震耳欲聋——声音的响度很大B.隔墙有耳——固体可以传声C.闻其声,知其人——不同的人说话音色不同D.如雷贯耳——声音的传播速度很大D解析:DA.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响度大,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隔墙有耳是因为固体可以传声,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闻其声,知其人是因为不同的人说话音色不同,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如雷贯耳说明声音的响度大,不是传播速度大,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2章《光现象》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2章《光现象》单元测试卷(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关于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不振动的物体也能发声C.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比在水中传播的速度快2.有一种电动牙刷(如图所示),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关于电动牙刷,正确的说法是( )A.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B.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C.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3.如图是用小锤敲击同一音叉时,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截取的两列声波图,一次重敲,一次轻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重敲时音调高,甲图是重敲时的声波图B.轻敲时响度大,两次敲击音色相同C.甲的响度比乙的大,甲的音调也比乙的高D.两次音调、音色都相同,乙图是轻敲时的声波图4.如图是关于声现象的各种实验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实验:钢尺振动频率越高,响度越大B.乙实验:抽气过程中,钟罩内铃声变小,说明真空可以传声C.丙实验:鼓面的振动幅度越大,音调越高D.丁实验: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可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5.将教室的门窗关闭,室内同学听到的室外噪声减弱.对该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室外噪声不再产生B.噪声音调大幅降低C.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了噪声D.噪声在室内的传播速度大幅减小6.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音调可以判断是哪位歌手正在唱歌B.道路旁的隔音板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C.二胡演奏出的优美旋律,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
第二章《声现象》测试卷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含解析)
第二章《声现象》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在亚丁湾海域,我国海军护航编队使用“金噪子”(又名“声波炮”)震慑海盗,它的声波定向发射器外观类似喇叭,能发出145dB以上的高频声波,甚至比喷气式飞机引擎的噪声还要刺耳,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声波具有能量B.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C.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 “金噪子”发出的声波是次声波2.下列现象说明声能够传递能量的是()A.利用声呐探测鱼群B.医生通过“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C.蝙蝠靠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D.放在播放歌曲的音响前面的蜡烛的火焰在晃动3.雅安地震时,解放军及时赶到灾区进行救援.被埋者也要积极采取措施配合,方法之一是不断敲击周围坚硬物体,其目的是()A.将周围物体砸开B.利用声传递能量C.利用声传递信息D.消除寂寞4.新年联欢会,一位同学手持一面小鼓,置于点燃的蜡烛附近,鼓面面对烛火,敲响小鼓,周围同学看到烛火随着鼓声舞动.对这一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A.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B.烛火舞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C.鼓面振动产生的是超声波D.周围同学听到的鼓声是由空气传来的5.通常对人们的正常生活产生影响的噪声,声强级大于()A. 20dBB. 40dBC. 70dBD. 90dB6.昆虫飞行时它们的翅膀都要振动,生物学家研究发现:蝴蝶飞行过程中每秒翅振仅振动5~6次,而蜜蜂飞行过程中每秒翅振动达300~400次,当它们从你身边飞过时,凭听觉()A.能感觉到蝴蝶飞过B.能感到蜜蜂飞过C.都能感觉到它们飞过D.都不能感觉到它们飞7.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C.声音在玻璃罩中发生了反射D.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逐渐减少8.黑匣子是用来记录飞机飞行中各种数据的装置,一旦出现空难,只要找到黑匣子,人们便可知道飞机失事的原因.黑匣子装备了水下信标,一旦飞机坠入水中时,信标开始发送超声波脉冲.从中我们可知()A.超声波脉冲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超声波脉冲可以被人耳直接听到C.超声波脉冲主要是用来传递信息D.超声波脉冲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9.如图所示的芯片大小只有1.5mm,它内置56个超声波发射器和48个接收器,当它导入心脏后,会沿着心脏中的各个主动脉或静脉移动,实时拍摄下心脏内血管的情况,并能精确提供病变位置.下列关于该芯片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超声波能成像B.超声波穿透性强C.超声波方向性好D.该芯片发出的超声波不是由振动产生的10.向远处的人喊话,喊话的人用手做成一个喇叭形状,放在自己的嘴上,这样可以()A.提高声音的传播速度,减少声音损失B.提高声音频率,听得更清楚C.减少声音分散,听话人处响度大D.减少声音分散,使各处响度都增大11.“隔墙有耳”的意思是说,在墙的一面说话时,墙另一面的人也能听得到.这个现象能够说明()A.声音能够穿透墙壁传播B.声音能够拐弯传播C.固体、气体能够传播声音D.耳朵有这个特异功能12.下列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是()A.在居民楼附近种植树木B.在高速路旁建隔音板C.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D.戴耳罩13.在较长的一段自来水管的一端敲一下,如果另一个人耳朵贴在水管另一端能听到先后三次敲击声,则传来这三次响声的介质依次是()A.铁管、水、空气B.水、空气、铁管C.空气、水、铁管D.水、铁管、空气14.如图所示,某品牌超声波清洁器在清洗眼镜,使用时先向水槽加水使眼镜完全浸没水中,通电清洁器开始工作.此清洁器工作时人站在旁边能听到“嗞嗞”的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超声波的音调比人能听到的声音音调低B.超声波传播不需要介质C.人听到的“嗞嗞”声是超声波D.超声波能用来清洗物体说明超声波能传递能量15.以下关于声音的说法,错误的是()A.二胡演奏家用手指按压在弦上的不同位置,是为了改变发声的响度B.在高速公路两侧修建一定高度的隔音板,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C.站在天坛回音壁的圆形围墙附近说话,可以在围墙内任何位置听见,这是声音的反射现象D.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会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栓,这表明声音能传递信息二、填空题(共3小题)16.弹吉他时,拨动琴弦可以听到琴声,此时琴弦看上去好像变粗了,这是因为琴弦在_______;若用手掌按在琴弦上,琴声立即消失,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17.如图甲所示,渔民利用电子发声器发出鱼喜欢的声音把鱼诱入鱼网,这表明水能够 ______ ;如图乙所示的“土电话”由两个圆纸盒,一根棉线组成,只要将棉线绷紧,两个人就可以通话了,这“土电话”是利用了 ______ 可以传声的原理制成的.18.钢琴是通过弦的振动发声的,弦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_________就越大;敲击不同的琴键会听到不同音调的声音,这是因为弦振动的_________不同.三、实验题(共3小题)19.请阅读下面一段短文后,认真思考并回答有关问题.学习声音之后,小李等同学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二胡、琵琶等弦乐器为什么能演奏出不同音调?在认真观察了乐器之后,他们提出了这样几种猜想:①弦乐器的音调跟弦的长短有关;①弦乐器的音调跟弦的松紧有关;①弦乐器的音调跟弦的粗细有关.为了研究猜想①是否正确,小李等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如图所示,将一根胡琴弦的一端绕结在桌子的腿上,另一端绕过桌边的小滑轮,挂上几个砝码,使它在桌面上拉紧,并用A、B两个三角形柱状小木块将弦支起.用一把塑料尺弹拨弦的中部,就可以听见弦发出的声音.然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A、B间的距离进行了多次实验,发现A、B间的距离越长,音调越低.小李他们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得出弦乐器的音调跟弦长短之间的关系,(1)小李通过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同一根弦,松紧相同时,弦越长音调越________.(2)小李实验过程中,要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改变A、B之间的距离,所运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3)小提琴演员演奏时,手指要在弦上不停地移动,这样做的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你将小李他们的实验改进成能研究猜想① 的实验.(写出实验的方法)20.某同学在研究声音的特性时,做了以下实验:(1)如图甲所示,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的频率越_________(高\低),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_________(高\低),这说明音调是由_________决定的.(2)如图乙所示,用一只手将锯条压在桌沿上,用另一只手轻拨锯条一端,听其响度;再用力拨锯条,这时锯条的振幅_________(填变大\变小),听其响度_________(填变大\变小),这说明响度与_________有关.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声音传播的速度和温度有关,温度越高,速度越大.下表是空气中声速随温度变化的数据.(1)请你在如图所示的坐标中作出声速和温度关系的图像.(2)根据所作图像,温度为15①时声速为__________m/s.(3)当飞机的飞行速度接近周围的声速时会受到相当大的阻力.20世纪中期,人们尝试进行超音速飞行.在飞机速度有限的情况下,你能指出在什么情况下试验更容易成功吗?四、计算题(共3小题)22.一辆汽车向山崖匀速行驶,速度是10m/s,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在某一位置司机鸣笛,经过2s后听到回声,则司机听到回声时距山崖的距离是多少?23.一辆汽车朝山崖匀速行驶,在离山崖700m处鸣笛,汽车直线向前行驶80m后,司机刚好听到刚才鸣笛的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30m/s,求汽车行驶的速度.24.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才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请计算要能区别自己的叫声和障碍物反射回来的回声,你至少要距离悬崖多少米?答案解析1.【答案】D【解析】A,声波具有能量,正确,不符合题意;B,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正确,不符合题意;C,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正确,不符合题意;D,“金噪子”发出的声波是高频声波,不是次声波,不正确,符合题意.2.【答案】D【解析】A,利用声呐探测鱼群,是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信息,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医生通过“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利用了声音传递信息,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蝙蝠靠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利用了声音传递信息,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音响前蜡烛的火焰晃动,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该选项符合题意.3.【答案】C【解析】在地震中遇难,被埋在地震废墟下时,不要大声呼喊,要保存体力,不断敲击周围坚硬物体,发出声音,通过声音传递信息,等待搜救人员发现.4.【答案】C【解析】当魔术师敲响小鼓时,鼓面振动,产生声音,声音能传递能量,使蜡烛火焰跳动.听到的鼓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同学耳朵里,这说明声音在人的听频范围内,不是超声或次声.5.【答案】C.【解析】声音的强弱用分贝来表示,0dB的声音最微弱,人耳刚能听见;为了保护听力,30~40dB之间是人们较理想的安静环境;70dB的声音会对人们的正常生活产生影响.如果声音超过90dB,就会影响听力,对人的听力造成损伤.6.【答案】B【解析】由题意可知,蜜蜂振动频率是300~400Hz,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能听到飞舞的声音,故能感知到蜜蜂飞过;蝴蝶振动频率是5~6Hz,不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不能听到飞舞的声音,故感知不到蝴蝶飞过,故选B.7.【答案】B【解析】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这样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当把空气全部抽空后听不到声音.说明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8.【答案】C【解析】A,超声波也是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超声波不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因此听不到,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飞机上的黑匣子发出超声波,主要是传递信息,该选项说法正确;D,超声波和声波的传播速度是相同的,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1500m/s左右,该选项说法不正确.9.【答案】D【解析】超声波具有声音的特点可以传播信息和能量,另外还具有定向性好穿透力强等特点,在医疗上的B超就是应用超声波成像的,所以题中说法不正确的是D.10.【答案】C【解析】用两手在嘴边做成“喇叭”状或用“土喇叭”,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使声音的响度更大一些.11.【答案】C【解析】在墙的一面说话时,另一面的人也能听到声音,说明声音可以经过空气,墙壁传到对方的耳朵中即声音可以在气体和固体中传播.12.【答案】C.【解析】A,在居民楼附近种植树木,这是在传播途径中隔离和吸收噪声.不符合题意;B,在高速路旁建隔音板,这是在传播途径中隔离和吸收噪声.不符合题意;C,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符合题意;D,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13.【答案】A【解析】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所以如果水管足够长,声音先后从铁管、水、空气中传过来.14.【答案】D【解析】A,超声波的音调比人能听到的声音音调高,故A错误;B,超声波传播需要介质,故B错误;C,人听到的“嗞嗞”声不是超声波,超声波人耳是听不到的,故C错误;D,超声波能用来清洗物体说明超声波能传递能量,故D正确.15.【答案】A【解析】A,二胡演奏家在表演二胡时,不断调整手指在琴弦上的按压位置,琴弦的振动快慢就会不一样,故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会不同.故A错误.符合题意.B,建立隔音板,阻碍了噪声从发动机向居民传播的路径,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站在天坛回音壁的围墙附近说话,声音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造成美妙的音响效果.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铁轨时,螺栓松动改变了物体细微处的结构,那么根据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就可以判断出螺栓有无松动,这就说明了声音可以传播信息.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16.【答案】振动;琴弦的振动停止了.【解析】琴弦发声时,琴弦在快速地振动,所以看上去好像变粗了;按住琴弦后,琴弦停止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17.【答案】传播声音;固体可以传声【解析】渔民利用电子发声器发出鱼喜欢的声音把鱼诱入鱼网,这表明水能够传播声音;土电话是通过棉线传播声音的,利用了固体可以传声的原理.18.【答案】响度;频率.【解析】因为振幅决定了声音的响度,因此弦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就越大;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音调,因此当敲击不同的琴键会听到不同音调的声音,这是因为弦振动的频率不同.19.【答案】①低 ①控制变量法 ①改变振动弦的长短来改变音调①取两根长短相同但粗细不同的弦,用相同个数的钩码固定,并保持AB间的距离相等.【解析】(1)小李在实验过程中,粗细和松紧不变的情况下,改变A、B间的距离进行了多次实验,发现A、B间的距离越长,音调越低.(2)在探究音调跟弦的长短的关系的实验过程中,控制粗细和松紧不变,这种方法是控制变量法.(3)小提琴演员演奏时,手指要在弦上不停地移动,在粗细和松紧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弦的长短,改变弦的音调(4)取两根长短相同但粗细不同的弦,用相同个数的钩码固定,并保持AB间的距离相等20.【答案】(1)高;高;频率;(2)变大,变大,振幅,发出的声音是次声.【解析】(1)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的越快频率越高,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高,这说明音调是由频率决定的.(2)如图乙所示,用一只手将锯条压在桌沿上,用另一只手轻拨锯条一端,听其响度;再用力拨锯条,锯条的振幅越大,听其响度越大,这说明响度与振幅有关.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很难振动,频率小于20Hz,人耳感觉不到.21.【答案】(1)如下图;(2)339;(3)低温【解析】(1)在坐标系中描述空气温度和声音速度的对应点,然后连线,如下图所示;(2)根据图像及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发现,温度每降低10①,声速升高6m/s,所以可以判断15①时声速为339m/s;因为声音在低温状态下,声音的速度降低,所以在飞机速度有限的情况下,可以在低温下做实验.22.【答案】解:①v=st,①在t=2s的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s1=v1t=10m s×2s=20m⁄,声音传播的距离:s2=v2t=340m s×2s=680m⁄,设司机鸣笛时汽车到高山的距离为s,则:2s=s1+s2,∴s=s1+s22=20m+680m2=350m;司机听到回声汽车距高山的距离:s′=s−s1=350m−20m=330m.答:司机听到回声时距山崖的距离是330m.【解析】司机鸣笛后,声音传到高山返回汽车时,汽车以10m/s的速度已经前行了2s,根据速度公式可求汽车行驶的距离;在这段时间内,声音和汽车行驶的路程之和是司机鸣笛时汽车与高山距离的2倍,根据速度公式求司机鸣笛时汽车与高山距离;司机听到回声汽车距高山的距离等于司机鸣笛时汽车到高山距离减去汽车行驶的距离.23.【答案】解:设鸣笛时汽车到山崖距离为s,则2s=s声+s车,声音传播的距离:s 声=2s−s车=2×700m−80m=1320m,∵v=st,①声音传播的时间(即车行驶的时间):t=s声v声=1320m330m s⁄=4s,所以汽车行驶速度为:v 车=s车t车=80m4s=20m s⁄.答:汽车行驶的速度是20m/s.【解析】声音传播的距离等于鸣笛时汽车到山崖距离的2倍减去汽车行驶的距离,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求出声音传播的时间;声音传播的时间与汽车行驶80m所用时间相同,最后根据速度公式求出汽车行驶速度.=0.5s,24.【答案】解:声音从发出到障碍物需要的时间t=0.1s2人至少距离障碍物的距离为⁄s=vt=340m s×0.5s=17m【解析】要想从听觉上区分自己的叫声和回声,声音来回传播的时间至少0.1秒,则声音从发出到=0.5s,人至少距离障碍物的距离为障碍物需要的时间t=0.1s2⁄s=vt=340m s×0.5s=17m。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测试卷(含答案)时间:60分钟满分:7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有关声学知识说法正确的是()A.我们用Hz(赫兹)为单位来表示噪声的强弱等级B.喇叭发声时,放在它上面的纸屑在上下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2.关于骨导式助听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骨导式助听器中声音传播速度会更快B.助听器必须紧贴在颌骨上,才能带动颅骨振动,听到声音C.骨导式助听器的制造原理是利用头骨、颌骨能传声效果较好的原理制成的D.利用骨导式助听器能听到超声波3.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猛将张飞单枪匹马立在长坂坡当阳桥头,一声大喝,吓退百万曹军,这个典故形容张飞声音()A.频率高B.音色差C.音调高D.响度大4.俄罗斯歌手VITAS的歌声风靡世界,他的声音可以跨越5个八度,堪称一架举世无双的乐器。
媒体评论他甚至能发出“海豚音”,这里的“海豚音”主要是形容他的声音()A.响度大B.音色美C.音调高D.三个特性全有5.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下列不属于噪声的是()A.街道上的嘈杂汽车声B.深夜里听到邻居家的电视声C.考试期间考场附近建筑工地的机器声D.图书馆里的轻声耳语6.人可以依靠两只耳朵来判断发声物体的方位,从而对声音世界有立体的感觉。
如图,舞台上利用左右两只扬声器(喇叭)A、B来形成立体声效果,如果从扬声器所发出的声音是A强B弱,人会感觉到这个声源在A、C之间某位置,这里人作出判断主要利用声音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声速7.有一款新型的折叠导盲杖,使用时导盲杖会持续发出超声波。
若前进方向上遇到障碍物,导盲杖会接收到反射信号并产生提示音,离障碍物越近提示音越尖锐,提醒盲人绕开障碍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超声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B.超声波只能传递能量,不能传递信息C.盲人能听到超声波D.超声波的传播速度也会受到温度影响8.如图所示,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1.2.3.4.5.6.7.i”的声音来;如果用嘴吹每个瓶子的上端,也可以发出哨声。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综合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这样的诗句,“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这里的急雨和私语主要指的是声音的不同()。
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B解析:B【分析】声音三特性的判别。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前者指声音的很大,后者指声音很小,所以主要指的是声音响度的不同,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2.关于超声波和次声波,下列叙说正确的是()A.超声波在水中比空气中传的快、传的远B.次声波就是没有传声介质,使人听不到的声音C.超声波就是速度超过340m/s的声音D.超声可以越过一定厚度的真空向前传播A解析:AA.声音在液体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快,所以超声波在水中比空气中传的快,故A正确;B.振动频率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内,所以人听不到。
但声源振幅不一定小,故B错误;C.超声波是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不是根据传播速度来定义的,故C错误;D.真空不能传声,所以超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D错误。
故选A。
3.如图所示,主要描述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是()A.蝙蝠利用超声波确定障碍物位置B.利用声呐探测鱼群位置和海底的情况C.利用“B超”对孕妇作常规检查D.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D解析:DA.蝙蝠利用超声波确定障碍物位置,这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A项不合题意;B.利用声呐探测鱼群位置和海底的情况,这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B项不合题意;C.利用“B超”对孕妇作常规检查,这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C项不合题意;D.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声波的能量传递到结石,这是利用声音能传递能量,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4.唐朝一寺庙所藏的罄常常无故自鸣,和尚不知其因而被惊吓以致患病,后经人指点方知与前殿的钟有关,击此应彼,故钟鸣罄响。
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钟鸣罄响”是一种回声现象B.“罄无故自鸣”说明有些物体不振动也可以产生声音C.“钟鸣罄响”说明钟和罄一起在做相同形式的振动D.“钟鸣罄响”说明钟和罄的音色和音调都不同C解析:CA.回声是指物体发出的声波遇到障碍物后反射回来被物体所接收的现象,“钟鸣罄响”是指两个物体各自发出的声音。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卷-附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卷-附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声音既可以在固体物质中传播,也可以在液体或气体物质中传播,那么声音在它们当中(温度相同时)传播速度由大到小的正确排序是()A.一样快B.气体、液体、固体C.气体、固体、液体D.固体、液体、气体2.同窗三年,情谊可贵。
同学们闭上眼睛都能知道说话的人是谁,判断的主要依据是()A.响度B.音调C.音色D.振幅3.如图所示,你认为不能够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实验是()A.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B.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C.改变薄塑料尺滑过梳子的速度D.改变吹笔帽的力度4.《中国诗词大会》是科教频道自主策划的一档大型文化益智节目,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中华优秀诗词中有很多对声音的描述,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是指说话声的响度没有改变B.“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笛声是由于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C.“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通过音调判断是鸟叫声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诗句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5.在汶川地震救援中,采用了一种音频生命探测仪(如图),它的多个探头接触废墟,收集废墟下幸存者的微弱呼救声,呼吸声,心跳声等,探测仪将音频信号放大,就可发现幸存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探测仪收集声音信号时利用了固体可以传声B.幸存者发出的声音与外界噪声的音色不同C.探测仪可以发现幸存者,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D.幸存者能听见探测仪发出的超声波,从而作出反应6.如下图所示,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事例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B.乙图事例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C.丙图中的声波有可能成为噪声D.丁图中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编钟,发声的响度相同7.某声源发出相同的声音,波形如图,经相同厚度a、b两种隔声材料包裹后,同一距离处示波器显示的波形如图。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单元测试卷测试时间:4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分数1、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秒以上,人耳才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
A.1秒B.0.1秒 C.0.01秒 D.0.001秒2、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A.快B.慢 C.一样快 D.无法比较3、声音在以下几种介质中传播时,传播速度最大的是()A.空气B.水C.酒精D.钢管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B.“女高音”“男低音”中的“高”“低”,是指声音的音调C.演员弹奏钢琴时,使用相同的力量弹不同的键,这主要是为了改变乐音的响度D.纺纱工人工作时戴着防噪声的耳罩,这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扬声器音量调大可增大响度B.高速公路两旁的屏障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汽车产生的噪声C.剧院内墙壁上的蜂窝状材料是为了增强声音的反射D.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音具有能量6、大街上的“超声波洁牙”美容店中,超声波之所以能洁牙,是因为()A.超声波发生反射 B.超声波引起液体的振动,振动把污垢敲下来C.超声波是清洁剂 D.超声波传递去污信息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C.只要物体的振动,人耳就能听到声音 D.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8、科学家在对蝙蝠的研究中,曾经用黑布将蝙蝠的双跟蒙上,发现蝙蝠也可以很正常地飞行,没有受到一点影响,这是因为()A.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次声波,根据回声定位原理来飞行B.蝙蝠的眼睛会发出超声波,穿透黑布,清楚地看到黑布外面的目标C.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根据回声定位原理来飞行D.黑布太薄会透光,蝙蝠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黑布外面的目标9、三位同学在铁路边议论,用哪种方法尽早听到远处的火车开过来的声音()A、在路基上,全神贯注,侧耳细听B、趴在路基上,把耳朵紧贴在枕木上听C、趴在铁轨上,把耳朵紧贴在铁轨上听D、三种办法都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