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2.4蚕变了新模样 教案教学设计
24《蚕变了新模样》(教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24《蚕变了新模样》(教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蚕变了新模样》,出自三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本节课将带领学生了解蚕的生命周期和变态发育过程,理解变态发育的概念,并能够观察和描述蚕的成长变化。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将掌握蚕的生长过程,理解变态发育的生物学意义,提高观察和描述生物变化的能力。
4.请设计一个实验,来观察和描述蚕在不同生长阶段的特征和变化。
5.请思考蚕的生命周期和变态发育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提出你的观点和想法。
板书设计
①蚕的生命周期:卵、幼虫、蛹、成虫
②变态发育的概念:生物在发育过程中形态和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的过程
③蚕的生命周期和变态发育的应用:观察描述、实验操作、实际应用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蚕的生命周期和变态发育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蚕的生命周期和变态发育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蚕的生命周期和变态发育的基本原理。
二、新课讲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蚕的生命周期和变态发育的基本概念。蚕的生命周期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变态发育是生物在发育过程中形态和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的过程。它是生物为了适应环境变化而进行的形态和结构调整。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蚕的生命周期和变态发育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理解生物的生长发育。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4课《蚕变了新模样》教案(2023新课标版)
4.蚕变了新模样【教材简析】本节课的重点是观察蚕蛹。
蚕蛹是由蚕的幼虫发育来的,是蚕的另一种生命形态。
教材的探索部分主要包括两个活动:一是描述我们观察到的蚕吐丝结茧的过程并交流;二是观察蚕蛹的形态结构特征。
通过这两个活动,既可以检查学生前期课外观察活动的成果,还可以进一步激发他们观察蚕茧内部变化的好奇心。
再研讨环节,围绕“蚕蛹与蚕的幼虫有哪些相同和不同”“蚕蛹还会变化吗”“蚕茧对蚕起到什么作用?”三个问题,引发学生积极关注和思考蚕身体变化与外界环境适应性的关系,并帮助学生构建生物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积累感性经验。
本节课内容和后面几课将共同帮助学生构建对昆虫共同特征的认识。
【学情分析】经过一个月左右的饲养,学生对于蚕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情,随着蚕开始吐丝结茧,学生迎来了收获成果的时刻。
学生对于获得的蚕茧充满了好奇,因此,需要紧紧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特别是针对蚕茧中的蛹是有生命的吗?从哪些地方可以推测有生命?还会发生哪些变化?在这节课上需要进行分层引导,并提供多种观察工具,指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观察,并进行有效的记录。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观察蚕茧和蚕蛹,知道蚕蛹是由蚕的幼虫发育而来;了解蚕蛹的身体结构,知道蚕茧具有保护蚕蛹的作用。
[科学思维]根据观察获得的信息,推测蚕茧中有蛹,用比较的方法研究蚕蛹和幼虫的异同点,建立两者之间的联系。
[探究实践]观察过程中,学会用多种方法观察蚕茧和蚕蛹的外部形态特征,能用图画进行描述和记录。
[态度责任]通过蚕丝和人类的关系,初步理解人类的生活依赖环境,并可以通过技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改善自己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并记录蚕蛹的外部形态特征。
[难点]能用比较的方法研究蚕蛹与幼虫的相同与不同,进一步认识两者的关系。
推测蚕茧中有蛹及蚕蛹身体可能发生的变化。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每组一套蚕茧、放大镜、剪刀、手电、尺子、作业本等。
2020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4 蚕变了新模样》
2020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4 蚕变了新模样》一. 教材分析《蚕变了新模样》这一课是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的一部分,主要讲述了蚕的发育过程。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文字,引导学生了解蚕的生长变化,认识蚕的不同阶段,并理解蚕的发育过程。
本课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
在生活中,学生可能已经观察到蚕的生长变化,但他们对蚕的发育过程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进一步理解蚕的发育过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蚕的生长变化,认识蚕的不同阶段,理解蚕的发育过程。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培养观察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意识到科学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了解蚕的生长变化,认识蚕的不同阶段,理解蚕的发育过程。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蚕的发育过程中的变化。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学生通过观察蚕的不同阶段,了解蚕的发育过程。
2.操作法:学生通过触摸和观察蚕的标本,加深对蚕的认识。
3.讨论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对蚕的观察和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蚕的标本、图片、视频等。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蚕宝宝。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内容,如蝴蝶的发育过程。
然后引出本课的主题,蚕变了新模样。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蚕的标本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蚕的不同阶段,如卵、幼虫、蛹和成虫。
同时,教师通过讲解,向学生介绍蚕的发育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触摸和观察蚕的标本,记录蚕的不同阶段的特征。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讨论,加深对蚕的认识。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蚕的观察和理解。
2024年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24《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2024年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24《蚕变了新模样》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24课《蚕变了新模样》,主要围绕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展开。
教学内容包括教材第二章第三节《昆虫的生长变化》,详细内容为蚕的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的生长变化特点及其科学原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蚕的变态发育过程,掌握蚕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的特点。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3. 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珍惜生命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及其生长变化特点。
重点:蚕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的特点及科学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蚕的实物、图片、PPT、显微镜等。
2. 学具:观察盒、放大镜、记录本、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蚕的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蚕的生长变化。
2. 例题讲解:(1)蚕的卵是什么样子的?如何孵化?(2)蚕的幼虫期特点有哪些?(3)蚕为什么会吐丝结茧?(4)蚕的蛹期和成虫期有哪些特点?3. 随堂练习:分组观察蚕的实物和图片,记录各个阶段的特点。
4. 讲解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引导学生掌握蚕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的特点。
六、板书设计1. 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图解。
2. 蚕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的特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绘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图。
(2)简述蚕各个阶段的特点。
2. 答案:(1)见板书设计图解。
(2)蚕卵:圆形,白色,有小孔;幼虫:体型大,吃桑叶,蜕皮;蛹:不食不动,吐丝结茧;成虫:有翅膀,交配繁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蚕的变态发育过程有了直观的认识,观察和思考能力得到提高,但对蚕的蛹期和成虫期的特点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饲养蚕,观察并记录蚕的生长变化,提高实践能力。
同时,了解其他昆虫的变态发育过程,拓展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蚕变了新模样》优秀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蚕变了新模样》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蚕变了新模样》这一课是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的一个重要内容。
教材通过介绍蚕的生长变化过程,让学生了解昆虫的变态发育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
但是,对于昆虫的变态发育现象,学生可能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通过实验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昆虫的生长变化过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昆虫的变态发育现象,知道蚕的生长变化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增强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昆虫的变态发育现象,蚕的生长变化过程。
2.难点:昆虫变态发育的内在原因。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蚕的生长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昆虫的生长变化过程。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蚕的生长图片、实验材料等。
2.学具:学生实验材料、笔记本、画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蚕的生长变化过程,引导学生关注昆虫的变态发育现象。
2.呈现(5分钟)展示蚕的生长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蚕的生长变化过程。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昆虫的生长变化过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昆虫为什么会发生变态发育?引导学生思考昆虫变态发育的内在原因。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其他昆虫的变态发育现象。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昆虫的变态发育现象和蚕的生长变化过程。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蚕变了新模样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蚕变了新模样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具体内容为第四章《动物的一生》中的第2节“蚕变了新模样”。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蚕的变态发育过程,认识蚕的不同生长阶段及其特点,探讨蚕为何会发生变化。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蚕的变态发育过程,掌握蚕的各个生长阶段及其特点。
2. 通过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对生物生长变化的认识,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激发他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及其特点。
难点:蚕为何会发生变化,如何通过观察蚕的变化了解其生长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蚕的发育过程图解、显微镜、蚕宝宝、观察盒等。
2. 学具:记录表、画笔、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蚕的发育过程图解,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蚕的生长变化。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蚕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1)讲解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引导学生了解蚕的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2)通过观察蚕宝宝,讲解各阶段的特点,让学生深入了解蚕的生长变化。
3. 随堂练习(1)分组观察蚕宝宝,记录其生长变化,填写观察记录表。
(2)讨论蚕为何会发生变化,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生长的奥秘。
(1)学生汇报观察结果,分享自己的发现和理解。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蚕变了新模样2. 内容: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卵、幼虫、蛹、成虫各阶段特点:幼虫期吐丝、蛹期变形、成虫期繁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生物,记录它们的生长变化,并尝试分析变化的原因。
2. 答案:学生需根据自己的观察,描述生物的生长变化,并给出合理的解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蚕的发育过程,学生对生物生长变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科学探究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其他生物的生长变化,了解自然界中的生物多样性,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了解蚕的变态发育过程,掌握蚕的各个生长阶段及其特点。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2.4《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2.4《蚕变了新模样》教案一. 教材分析《蚕变了新模样》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蚕的生长过程,从卵、幼虫、蛹到成虫的变化。
通过观察和探究,学生可以了解昆虫的变态发育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和探究能力,对昆虫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观察和描述昆虫变化过程中,可能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了解蚕的生长过程和昆虫的变态发育。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交流分享的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昆虫的变态发育过程。
2.观察和描述蚕的生长变化。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学生通过观察蚕的生长过程,了解昆虫的变态发育。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到的蚕的生长变化,培养学生的交流分享能力。
3.实践法: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蚕的生长发育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展示蚕的生长过程和昆虫的变态发育图。
2.实物材料:蚕的卵、幼虫、蛹和成虫标本。
3.观察记录表:学生用于记录蚕的生长变化。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蚕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关注昆虫的变态发育。
2.呈现(10分钟)展示蚕的卵、幼虫、蛹和成虫标本,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昆虫的变态发育。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观察蚕的生长变化,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上。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到的蚕的生长变化,总结昆虫的变态发育特点。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昆虫也经历了变态发育?学生举例说明,拓宽知识面。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昆虫的变态发育特点。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回家后,观察其他昆虫的生长过程,如蝴蝶、苍蝇等,并记录下来。
8.板书(5分钟)蚕的生长过程:卵、幼虫、蛹、成虫昆虫的变态发育:受精卵、幼虫、蛹、成虫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为估计值,实际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具体情况调整。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2.4《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4、观察蚕吐丝是令人激动和充满快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定有许多新的发现,也会产生很多新的问题。
猜谜语:蚕容
引出本课学习任务
讲授新课
一、探索1:描述交流蚕吐丝结茧的过程
导入:结合图片顺序,描述自己观察到的蚕吐丝结茧的过程,特别是一些细节说出来与同学分享。(展示图片)
重点
概括餐吐丝结茧的过程,描述蚕的身体特征
难点
蚕蛹与蚕的幼虫的异同比较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猜谜语:有个聪明小工匠,盖房不用砖和梁,
墙壁雪白没窗户,拆开便可做衣裳。
(打一动物)
2、古诗云:野蚕食青桑,吐丝亦成茧。一般情况下,蚕蜕皮4次后成为5龄蚕,再经过约一个星期的时间,蚕就不再吃桑叶,身体变得发黄发亮了,自己悄悄地爬到盒子的角落寻找吐丝的地方。为了方便蚕结茧,我们事先用草梗(或小木棍)扎小架子、用纸做圆筒或格子房,把蚕放到了格子房或架子上。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蚕吐丝了,蚕房中许多蚕的幼虫都被蚕丝包裹起来,形成了蚕茧。(播放视频)
科教版科学2.4《蚕变了新模样》教学设计
课题
蚕变了新模样
单元
2
学科
科学
年级
3
学习
目标
科学知识
1.蚕蛹由蚕的幼虫发育而来,是蚕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2.蚕蛹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身体外部特征与幼虫区别很大
3.蚕茧具有保护蚕蛹的作用
科学探究
1.能基于课前观察,概括蚕吐丝结茧的过程,并与同学交流
2、蚕蛹还会变化吗?它有可能变成什么样子?
三年级教科版科学《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三年级教科版科学《蚕变了新模样》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蚕蛹的形态特征。
了解蚕在蛹阶段的变化过程。
能够比较蚕和蚕蛹的不同之处。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比较、描述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蚕的生长变化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热爱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蚕蛹的形态特征。
比较蚕和蚕蛹的不同之处。
2.教学难点理解蚕在蛹阶段的变化过程。
三、教学方法观察法、比较法、讨论法、讲授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蚕宝宝和蚕蛹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蚕宝宝变成了什么样子呢?引出课题。
2.观察蚕蛹分发蚕蛹给学生小组,让学生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蚕蛹的形态特征。
引导学生从颜色、形状、大小等方面进行观察,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察发现。
3.比较蚕和蚕蛹引导学生回顾蚕宝宝的形态特征,与蚕蛹进行比较。
可以从外形、运动方式、食物需求等方面进行比较,让学生填写比较表格。
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展示比较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4.了解蚕在蛹阶段的变化过程播放蚕变成蛹的过程视频或动画,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蚕在蛹阶段的变化。
教师结合视频内容进行讲解,解释蚕在蛹阶段内部发生的变化,如身体结构的重组等。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互动讨论,解答学生的疑惑。
5.总结归纳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蚕蛹的形态特征、蚕和蚕蛹的比较以及蚕在蛹阶段的变化过程。
提问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蚕的生长变化有了哪些新的认识?你觉得蚕的变化神奇吗?为什么?6.拓展延伸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继续观察蚕蛹的变化,或者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蚕的生命周期的知识。
鼓励学生思考:蚕蛹还会变成什么呢?激发学生对后续学习内容的期待。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实物观察和多媒体资源,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蚕蛹和了解蚕的变化过程。
【科学】【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2.4《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9.我们在做“给花传粉”的实验时,先用雌蕊的柱头轻触纸上的花粉,发现它很
容易沾上花粉(如图)。这是因为雌蕊的柱头上有什么?它在花产生种子的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
【答案】解:雌蕊的柱头上有黏液。它可以帮助雌蕊更好地接收来自雄蕊的花粉。
【解析】【解答】雌蕊可以分为柱头、花柱和子房三部分。雄蕊产生的花粉传播到雌蕊柱头上,会使雌蕊子房里的胚珠受精。胚珠受精以后,果实和种子开始成长,花朵开始凋谢。雌蕊柱头上有粘液可以更好地帮助雌蕊接受来自雄蕊的花粉。
★蚕茧有长椭圆形、球形或纺锤形等不同形状。
★蚕茧一般为白色或黄色,现在也有淡绿、肉红等颜色的蚕茧。
★蚕茧长3~4厘米,直径1.7~2.1厘米。
★表面有不规则皱纹,并有附着的蚕丝,呈绒毛状。
2、观察蚕蛹
(1)解剖蚕茧
用剪子把蚕蛹从蚕茧中取出来。
【提醒】
①小心使用剪刀,不要伤着
②剪刀不要戳得太深,以免伤到内部
了解蚕茧特点
了解蚕蛹身体特征
了解蛹是有生命的。
知道蚕变蛹前还要进行第5次蜕皮
用画图的方法记录蚕蛹的外部形态特征
比较蚕蛹和蚕的幼虫异同
能根据观察获得的信息,推测蚕蛹身体可能发生的变化
能根据观察获得的信息,推测蚕茧的作用
检测知识掌握情况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和共性
巩固课堂知识
坚持观察记录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蚕蛹由蚕的幼虫发育而来,是蚕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蚕蛹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身体外部特征与幼虫区别很大;蚕茧具有保护蚕蛹的作用。在科学探究中,能基于课前观察,概括蚕吐丝结茧的过程,并与同学交流;能根据观察获得的信息,推测蚕茧中有蛹,及蚕蛹身体可能发生的变化;会用比较的方法研究蚕蛹与幼虫的相同与不同,建立两者之间的关系;能用画图的方法记录蚕蛹的外部形态特征。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24《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24《蚕变了新模样》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24课《蚕变了新模样》,详细内容为第二章《生物的生长与变化》的第五节。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家蚕的生长过程,认识蚕的不同发育阶段及其特点,从而深入理解完全变态发育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描述家蚕的生长过程,掌握蚕的完全变态发育特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记录、交流的能力,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家蚕完全变态发育的特点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观察家蚕的生长过程,认识蚕的不同发育阶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台、蚕的生长周期图片、蚕茧、蚕丝制品等。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纸、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实践情景引入:展示蚕茧和蚕丝制品,引导学生思考蚕的生长过程。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蚕是怎么变成茧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有趣的过程。
2. 自主探究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了解家蚕的生长过程。
3.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请同学们观察蚕的生长周期图片,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讲解,分析解题思路。
4.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点评,指导解题方法。
5.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观察蚕的生长过程,记录观察结果。
各小组汇报观察成果,交流心得体会。
提问: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也经历完全变态发育呢?六、板书设计1. 家蚕的生长过程蚕卵孵化幼虫期蛹期成虫期2. 完全变态发育特点发育阶段多形态结构差异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画出家蚕的生长过程图,并标注各个阶段的特点。
答案示例:(1)蚕卵孵化:小蚕破壳而出,呈黄褐色,身体细长,有多个环节。
(2)幼虫期:小蚕逐渐长大,吃桑叶,蜕皮,身体变白。
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2.4蚕变了新模样》精品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4.蚕变了模样【教学目标】1.知道变蛹前的蚕是蚕生长发育过程的幼虫,蛹是蚕生长发育过程的另一种形态。
蛹的外形和幼虫区别很大。
2.知道蚕蛹被茧包裹,茧能起到保护蛹的作用。
3.知道蚕茧是由一根丝组成的,蚕丝可以织成丝绸或被加工成各种丝织品。
4.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发明及对世界作出的贡献表示敬佩和自豪。
【教学重难点】1.知道变成蛹前的蚕是蚕生长发育过程的幼虫,蛹是蚕生长发育过程的另一种形态。
蛹的外形和幼虫区别很大。
2.知道蚕蛹被茧包裹,茧能起到保护蛹的作用。
【教学准备】蚕茧、放大镜、小剪刀、手电筒、丝绸制品、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同学们,蚕吐丝了,丝把蚕严严地包裹了起来。
蚕茧是怎样形成的?蚕为什么要做个茧把自己包起来?茧里的蚕变成什么样子了?下面我们就来进行观察。
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索。
1.观察前,明确观察要求。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实验器材和探索过程。
(2)学生参照随堂学部分,围绕两大问题进行讨论,明晰实验过程中须考的问题:一是观察蚕在吐丝时有哪些动作;二是比较蚕蛹与蚕茧有哪些相同与不同。
2.教师用课件的形式围绕随堂学展开对蚕吐丝过程的观察。
(1)学生按照要求自主开展观察蚕吐丝的过程。
(2)学生观察并做好记录。
3.观察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学生汇报:蚕在吐丝时头部会扬起,吐丝过程分为:形成结茧网、上簇、形成结茧衣、形成结茧层。
4.教师指导学生围绕随堂学展开对蚕蛹的观察。
对蚕蛹的观察要提出五个问题:(1)蛹的外形和蚕有什么不同?(2)你能找到眼睛和足吗?身上的环节还在吗?(3)蛹会动吗?它的身上长出了什么东西?(4)在剪开的茧里还发现了什么?它可能是什么?(5)最后推测蛹还会变化吗?它会变成什么模样?希望学生的推测能以一定的观察事实作为依据。
5.观察蚕茧和蚕丝。
第一,对蚕茧的形状、颜色、大小进行观察,测量茧的长度,统计全班同学的蚕茧大小、颜色,挑出最大和最小的蚕茧,测出它们分别长多少、宽多少。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蚕变了新模样》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中的第二课《蚕变了新模样》。
教学内容主要围绕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展开,详细介绍了家蚕从卵孵化、幼虫期、蛹期到成虫期的变化过程,以及各个阶段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掌握各阶段的特点。
2. 学会观察、记录和分析家蚕的生长变化,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家蚕各阶段的特点及变态发育过程。
教学重点:观察、记录和分析家蚕的生长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蚕卵、蚕幼虫、蚕蛹、蚕蛾、放大镜、显微镜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家蚕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家蚕的生长变化,激发兴趣。
2. 新课:教师讲解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引导学生观察蚕卵、幼虫、蛹、成虫的特点。
a. 学生分组观察蚕卵,记录卵的形状、颜色等特征。
b. 观察蚕幼虫,记录幼虫的体长、颜色、食量等。
c. 观察蚕蛹,记录蛹的形状、颜色、质地等。
d. 观察蚕蛾,记录蛾的翅膀、触角、身体等特征。
3. 例题讲解:分析家蚕各阶段的特点,讲解观察记录表的使用方法。
4.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观察记录表,描述家蚕的生长变化。
六、板书设计1. 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a. 卵孵化b. 幼虫期c. 蛹期d. 成虫期2. 各阶段特点a. 卵:形状、颜色b. 幼虫:体长、颜色、食量c. 蛹:形状、颜色、质地d. 成虫:翅膀、触角、身体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描述家蚕的生长变化。
2. 答案:见观察记录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观察、记录和分析能力得到了提高。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其他昆虫的变态发育过程,提高科学素养。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24《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24《蚕变了新模样》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24课《蚕变了新模样》,详细内容涉及教材第二章第三节《昆虫的生长变化》。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了解蚕的生长变化过程,认识蚕的各个发育阶段,掌握昆虫变态发育的基本知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蚕的生长变化过程,认识蚕的各个发育阶段。
2. 掌握昆虫变态发育的基本知识,能够区分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昆虫变态发育的概念及分类。
教学重点:蚕的生长变化过程及其各个发育阶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蚕的各个发育阶段的实物或图片、显微镜、投影仪等。
2. 学具:观察盒、放大镜、记录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蚕的生长变化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蚕的变化。
2. 例题讲解(15分钟)(1)介绍昆虫的生长变化,讲解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概念。
(2)通过实物或图片,详细介绍蚕的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的特点。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利用观察盒、放大镜等观察蚕的各个发育阶段实物或图片,记录观察结果。
4. 课堂讨论(10分钟)5. 知识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对昆虫变态发育的理解。
6. 动手实践(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观察蚕的生长变化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六、板书设计1. 《蚕变了新模样》2. 内容:昆虫的生长变化完全变态发育与不完全变态发育蚕的发育阶段:卵、幼虫、蛹、成虫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蚕的四个发育阶段的特点。
(2)举例说明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
2. 答案:(1)卵:圆形,白色,较小;幼虫:多节,绿色,食桑叶;蛹:椭圆形,棕色,不食不动;成虫:蛾,白色,有翅,繁殖。
(2)完全变态发育:如蚕、蚊、蝇等;不完全变态发育:如蝗虫、蟋蟀等。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4课 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4课蚕变了新模样》教案一、教学分析:本课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的第4课,主要介绍蚕蛹这一蚕的生命形态,通过观察和比较蚕蛹与幼虫的相同与不同,让学生了解蚕蛹是蚕的另一种生命形态,并能用画图的方法记录蚕蛹的外部形态特征。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培养科学观察、比较和记录的能力,同时了解蚕丝与人类的关系,理解人类生活依赖自然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科学概念目标:a. 理解蚕蛹是蚕生长发育的一个重要阶段,是蚕的另一种生命形态。
b. 理解蚕蛹是由蚕的幼虫发育来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但身体外部特征与幼虫区别很大。
2. 科学探究目标:a. 能够通过观察获得的信息推测蚕茧中有蛹,及蚕蛹身体可能发生的变化。
b. 能用比较的方法研究蚕蛹与幼虫的相同与不同,进一步认识两者的关系。
3. 科学态度目标:a. 能够坚持观察并记录蚕吐丝结茧的过程。
b. 能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蚕的生长变化保持着探究兴趣。
4.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a. 能通过蚕丝与人类的关系,理解人类的生活依赖自然,并可以通过技术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改善自己的生活。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用画图的方法记录蚕蛹的外部形态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研究蚕蛹与幼虫的相同与不同。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过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对蚕的基本知识有一定了解。
他们具备一定的观察和记录能力,但在比较研究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五、教学方法:本课采用情景教学法和探究式学习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情境创设和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比较研究。
六、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准备课件和教具,包括蚕蛹和幼虫的图片、蚕茧、画纸、彩色笔等。
2. 准备相关的教学素材和实验材料。
学生准备:1. 带来纸和笔,用于记录观察结果。
2. 具备基本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蚕蛹和幼虫的图片,激发学生对蚕蛹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科版《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教科版《蚕变了新模样》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动物的一生》中的第6课《蚕变了新模样》。
本课主要围绕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展开,详细内容涉及蚕的四个发育阶段:卵、幼虫、蛹、成虫,并探讨各个阶段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知道蚕的四个发育阶段。
2. 通过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对生物现象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关爱小动物,关注自然界生物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特别是蛹期和成虫期的变化。
教学重点:蚕的四个发育阶段及其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蚕的发育过程图片、蚕的实物、显微镜、投影仪。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蚕的发育过程图片,引发学生思考:这些小动物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2. 新课展开(1)教师出示蚕的实物,引导学生观察蚕的特点,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蚕经历了哪些阶段吗?(3)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蚕的发育过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各个阶段的特点。
3. 例题讲解(1)教师出示蚕的幼虫和成虫图片,让学生判断它们是哪个阶段的蚕。
(2)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得出正确答案。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根据观察记录表,绘制蚕的发育过程。
(2)学生相互交流、展示作品,共同评价。
六、板书设计1. 家蚕的发育过程卵幼虫蛹成虫2. 各阶段特点卵:小,圆形,黄色幼虫:吃桑叶,蜕皮,长大蛹:停止吃食,吐丝结茧成虫:破茧而出,交配,产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绘制家蚕的发育过程图,并标注各阶段的特点。
2. 答案:见板书设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了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辅导。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其他动物的发育过程,进行拓展延伸。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精准把握;2. 教学目标的具体化;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突出;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5. 板书设计的逻辑性和清晰度;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的准确性;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2020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4 蚕变了新模样》
2020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4 蚕变了新模样》一. 教材分析《2.4 蚕变了新模样》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蚕的生长发育过程,通过观察蚕的图片和视频,使学生了解蚕在不同的生长阶段的形态变化,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描述能力,但对于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中,我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描述。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蚕的生长发育过程,观察并描述蚕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形态变化。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描述,培养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蚕的生长发育过程,蚕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形态变化。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描述蚕的生长发育过程。
五.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描述、讨论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蚕的图片和视频,描述蚕的生长发育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蚕的图片和视频。
2.准备相关的教学道具,如蚕的生命周期图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蚕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蚕的生长发育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呈现蚕的生命周期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蚕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形态变化。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蚕的生长阶段,用语言和图片展示蚕在该阶段的形态变化。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对蚕生长发育过程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蚕会变成新模样?学生通过讨论,了解蚕的生长发育过程是自然规律的一部分。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和形态变化。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回家后,观察一种植物的生长过程,并用语言和图片记录下来。
8.板书(5分钟)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2.4蚕变了新模样 教案教学设计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2.4蚕变了新模样教案教学设计《蚕变了新模样》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是《动物的一生》这一单元的第四课,学生经历了养蚕的活动,体验到蚕从孵化到幼虫期的成长过程,继续探究蚕结茧吐丝成蛹的阶段。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观察探索蚕茧和蚕蛹的发育变化和功能,教学一定要给学生提供真实的观察实物。
所以教学活动最好在蚕吐丝后几天进行。
蚕结茧后经过2天一3天,就会变成蛹。
相信对于没有养过蚕的学生,在观察蚕吐丝结茧的过程中,一定会有很多激动人心的发现,需要和同学交流,也有很多问题急切地想要知道为什么。
例如,蚕为什么要做茧把自己包起来,茧里面的蚕变成什么样子了?这个时候,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说出自己的疑问很有必要。
同时,蛹是蚕的另一种形态,让学生观察蛹是否还有生命,哪些地方和蚕的幼虫时期相似,哪些是新发育出来的部分,对下面的教学及认识蚕的一生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内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观察蚕茧;第二部分是观察蚕茧中的蚕蛹。
【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知道蛹是蚕生长发育过程的另一个形态,蛹的外形和幼虫区别很大。
蛹被茧包裹,茧能起到保护蛹的作用。
2.科学探究目标经历对蚕蛹和蚕茧的观察、描述过程,用画图、文字记录观察结果并交流。
经历简单的推测、验证的过程。
3.科学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保持和发展他们探究蚕的兴趣和爱好。
理解人类的生存依赖于自然环境,并能通过技术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来改善自己的生活。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养蚕、抽取蚕丝织成丝绸,是我国的伟大发明之一。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蚕蛹、描述蚕蛹的特点,组织好学生的交流。
2.对蚕茧的形状、颜色、大小进行观察。
教学难点正确观察并描述蚕蛹的特点。
【教学准备】学生:蚕,蚕茧,放大镜,小剪刀,电子秤,手电筒,开水,烧杯,竹签(或毛刷),丝绸制品,探究记录纸等。
教师:学生分组材料一份,PPT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蚕的幼虫长大后会吐丝结茧了,蚕用茧把自己包了起来,茧里的蚕会变成什么样子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蚕变了新模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难点
正确观察并描述蚕蛹的特点。
【教学准备】
学生:蚕,蚕茧,放大镜,小剪刀,电子秤,手电筒,开水,烧杯,竹签(或毛刷),丝绸制品,探究记录纸等。
教师:学生分组材料一份,PPT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蚕的幼虫长大后会吐丝结茧了,蚕用茧把自己包了起来,茧里的蚕会变成什么样子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蚕变了新模样》。
(4)学生分小组观察活动。
(5)根据小组完成的观察记录表,交流观察结果。
(6)蚕为什么要做个茧把自己包起来呢?
把自己包住,防止被鸟之类的动物吃掉,或者被雨淋到死去。把自己包住,是保护自己。
(7)小结:出示大小不一样的两个蚕茧,蚕茧的大小为什么会有不同?和什么有关?如果我们掌握了科学的喂养方法、精心饲养,所收获的蚕茧就会比较大。
(二)蚕蛹的探究
1.观察蚕茧中的蚕蛹。
(1)谈话:结茧后就看不见蚕了,蚕变成了什么样呢?请大家看一段视频。茧里面的蚕还活着吗?说说你的猜测,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吗?
取出一个蚕茧,仔细观察,推测蚕茧里的蚕蛹的样子。
(2)指导观察蚕蛹的方法
谈话:用手电筒照行吗?借助手电的光线能看到里面的蚕吗?我们还可以用剪刀小心的剪开茧来观察蚕的变化。
二、聚焦
老师今天带来了一段视频请大家仔细观看。蚕吐丝了,蚕房中的许多蚕宝宝都被蚕丝包裹了起来,形成了蚕茧。蚕茧是怎样形成的?蚕茧中的蚕是怎样变成蚕蛹的呢?蚕蛹与蚕的幼虫有哪些相同与不同?今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研究一下蚕茧和蚕蛹。
三、探索
(一)蚕茧的探究
1.蚕变蛹的过程:描述我们观察到的蚕吐丝结茧的过程并做交流。蚕在吐丝的时候,头部有哪些典型的动作。
4.在剪开的茧里还发现了什么,它可能是什么?
茧内还有一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皮,那是蚕儿蜕皮化蛹时,所蜕下来的外衣呢。刚开始,蛹是白色且柔软的,不久就徐徐变色,最后呈褐色且变硬。一般可能认为蚕正在蛹里休息,其实蛹的身体里正在发生身体结构的大变化,一方面破坏幼虫时期的身体,一方面又要创造蛾的身体。奇妙的是,它们都是同一时间进行。
3.蛹会动吗?它的身上长出了什么东西?
补充资料:蚕蛹的体形粗短,分头、胸、腹三个部分。头部很小,长有复眼和触角;胸部长有胸足和翅;鼓鼓的腹部长有9个体节,从第2~7个腹节两侧都有发达的气门。蚕蛹的身体与蚕比较,身体缩短,颜色由白色变成了深褐色,还能找到眼睛和胸足,身上的环节减少,腹部的足消失,但气门还在。已有翅的雏形,长出了复眼,出现了触角。蛹有生命,受到外界刺激时会动。
轻轻剪开蚕茧,借助放大镜观察蚕蛹。
用画图的方法记录观察到的蚕蛹的样子。
演示解剖蚕茧:让我们来看看它的“庐山真面目”。先将蚕茧平放在桌面上,用手固定,用剪刀小心剪开,不要刺到蚕蛹,也不要将自己的手弄伤,剪开半个蚕茧,小心取出蚕蛹。
操作步骤:第一步小心剪开、第二步轻轻取出、第三步观察记录、第四步放回茧中。我们要学习像科学家那样一步步的做实验,仔细观察并如实描述蚕茧的特点。注意:剪刀尖端不要刺到蚕蛹,也不要将自己的手弄伤。
本课内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观察蚕茧;第二部分是观察蚕茧中的蚕蛹。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知道蛹是蚕生长发育过程的另一个形态,蛹的外形和幼虫区别很大。蛹被茧包裹,茧能起到保护蛹的作用。
2.科学探究目标
经历对蚕蛹和蚕茧的观察、描述过程,用画图、文字记录观察结果并交流。经历简单的推测、验证的过程。
3.科学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保持和发展他们探究蚕的兴趣和爱好。理解人类的生存依赖于自然环境,并能通过技术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来改善自己的生活。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养蚕、抽取蚕丝织成丝绸,是我国的伟大发明之一。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蚕蛹、描述蚕蛹的特点,组织好学生的交流。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2.4蚕变了新模样教案教学设计
《蚕变了新模样》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动物的一生》这一单元的第四课,学生经历了养蚕的活动,体验到蚕从孵化到幼虫期的成长过程,继续探究蚕结茧吐丝成蛹的阶段。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观察探索蚕茧和蚕蛹的发育变化和功能,教学一定要给学生提供真实的观察实物。所以教学活动最好在蚕吐丝后几天进行。蚕结茧后经过2天一3天,就会变成蛹。相信对于没有养过蚕的学生,在观察蚕吐丝结茧的过程中,一定会有很多激动人心的发现,需要和同学交流,也有很多问题急切地想要知道为什么。例如,蚕为什么要做茧把自己包起来,茧里面的蚕变成什么样子了?这个时候,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说出自己的疑问很有必要。同时,蛹是蚕的另一种形态,让学生观察蛹是否还有生命,哪些地方和蚕的幼虫时期相似,哪些是新发育出来的部分,对下面的教学及认识蚕的一生具有重要意义。
1、前蛹。2、开始脱皮。3、脱完皮4、变成蛹5、完全变态
5.推测蚕蛹还会变化吗?它有可能变成什么样子?请根据刚才观察到的事实来推测一下。有翅的雏形,成虫应该有翅。
6.其他发现。蚕蛹对蚕起到什么作用?有坚硬的外壳可以起到保护作用,让内部身体结构的变化能安全进行。
补充资料:蚕蛹的价值
据资料显示:蚕蛹有着比较高的价值,我国在140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有将蚕蛹蒸煮食用。蚕蛹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氨基酸,是体弱、病后、老人及妇女产后的高级营养补品。蚕蛹能产生具有药理学活性的物质,可有效提高人体内白细胞水平,从而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延缓人体机能衰老,蚕蛹油可以降血脂、降胆固醇、对治疗高胆固醇血症和改善肝功能有显著作用。
(3)取出蚕茧,小组观察活动,完成实验记录单
研讨:
1.蚕蛹的外形与蚕的幼虫有哪些相同与不同?发给一条蚕,用于对比观察。试着画一画蚕蛹的样子。
蚕蛹体形粗短,纺锤形,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很小,身体缩短,为褐色。
蚕体为长圆筒形,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很小,身体青白色。
2.还能找到眼睛和足吗?身上的环节还在吗?
(蚕体头部昂起,口吐丝缕,左右上下摆动寻找固定蚕丝的结茧位置。)
2.观察蚕茧
(1)谈话:科学研究是讲究规范的,可以用哪些方法观察蚕茧?
(2)看、闻、摸、摇、听、称、量。
指导观察方法:蚕茧是什么样的?(展示台出示蚕茧)观察蚕茧有什么特征?(形状、颜色)可以借助放大镜。
(3)出示蚕茧观察记录表,指导学生要边观察边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