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和存在讲解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贯穿于哲学发 展的始终。
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全部历史过程中
1.远古时代:原始形式 -----灵魂不死
2.奴隶社会: 德谟克利特 -----一切事物的始基是原子和虚空,
感觉和思维是由物体投射出得影像作用于人们的感官 和心灵而产生的。
柏拉图 -----理念是始基的本原,客观事物不过是 理念的影子
3.中世纪欧洲: 经院哲学 -----唯名论和唯实论 15世纪下半叶 ---探究真理的方法,如何反映客体 德国古典哲学 ----认识到此问题的意义
中国古代哲学家探讨基本问题
1.先秦至两汉时期:天人之辨和名实之辨 天人:指自然界还是主宰万物和人事祸福的天命?能否 对天有所作为 名实:名称、概念与实在之物的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物质决定

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派 别

观点:
世界的本原是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 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主观唯心主义 --世界是由人的意识创造
主 表现 的,决定的
义 形式 客观唯心主义 --世界是由某种神灵或某
种不可捉摸不定的绝对观念创造决定
(一)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康德,德国哲学家。德国哲学革命的开创者, 德国古典哲学 的奠基人,近代西方哲学史上 二元论、先验论和不可知论 的代表,有重大贡献的自然科学家。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 学的基本问题
?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 在生活 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 的基本问题
?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一切哲学都不 能回避、必须回答 的问题。
认世界是神创造 具体的物质形


辨证唯物主义和 历史唯物主义
(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原子:英国化学家 约翰·道尔顿 提出的。1803年他发 表“原子说”,提出所有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
1、17世纪法国哲学家 伽森狄 认为宇宙由原子和虚空构成, 原子是永恒运动的,虚空是原 子运动的场所。世界是物质的
哲 是什么 学 的 基 本 问 题 为什么
唯物主义 思维和存在何为第一性
唯心主义
可知论 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
不可知论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
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自然界和 人类社会 )
意识本质上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 思维能不能正确反映存在
唯物主义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 辩证和历史唯物主义
哲 学
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两大基本派别
观点:世 物界质的决本定原意是识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世界的本原就是气、
物 表 火、水、土等具体的物质形态
主 现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原子是世界的本 哲 义 形 原,原子的特性也就是一切物质的特性
世界, “物质是按一定次序结
合的,不可分、不可灭的原子 的总和。” 这一思想可以说是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哲学对 物质的最高概括和认识成果。
2、伽森狄和霍尔巴赫是 17、18 世纪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哲学的 主要代表人物。他们关于物质 的观点可以概括为: 原子是世 界的本原,原子及其属性(如 质量不变、广延性、不可分性) 都是不变的,世界上形形色色 不同性质的事物和现象,都是 原子的结合和分离在空间位置 的变化所造成的。 简言之: 原 子就是物质,就是世界的本原。
王充:(汉) “没有有形的物质, 就没有精神、智慧。”
范缜(南北朝):“形存则神存, 形谢则神灭。”
王夫之(明):“气者,理之依也。”
五行学说: 源自大禹治 水时,在当 时水文地理 知识的基础 上形成的关 于世界本原 的哲学思想。
返回
派别
古代朴素唯 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 学唯物主义
优点
局限性
世界是物质的.否 把物质归结于
? 一是机械性,用机械的力学的观点解释一切,如 认为原子或电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电子的特 性就是事物的特性,一切物质的运动都是原子或 电子的运动,都是外力推动的机械运动,甚至认 为“人是机器”;
? 二是形而上学性,即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 认识和解释世界和事物,而不是把世界和事物理 解为历史地发展着的过程;
? 三是不彻底性,不能把对自然界的唯物主义观点 贯彻到社会领域,根本的弱点是不懂得实践的重 要性,坚持的是唯心主义的历史观。
派别
古代朴素唯 物主义
优点
世界是物质的. 否认世界神创
近代形而上 学唯物主义
世界是物质的
局限性
2.魏晋至隋唐时期:有无之辨和形神之辨 思维主体自身和物质的关系
3.宋元明清时期:理气之辨和心物之辨 张载王夫之:气一元论(物质世界) 程颐程颢、朱熹:理一元论(普遍观念) 陆九渊王守仁:心一元论(主观精神)
学习哲学要弄清两对关系 :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根本观点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1、古希腊哲学家 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
2、赫拉克利特 认为,万物的本原是“火”。“火 生气,气生水,水生土,土又还原成火。
3、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 “五行”原指“五
材”,即水、火、木、金、土。早期的“五行”说反映 了人们对事物多样性及世界本原的认识。
4.中国古代唯物主义思想家 :
荀子:“天地合而万物生 , 阴阳 接而变化起。”
休谟的不可知论:
? 一是关于物质对象 和上帝是否存在不 可知,
? 另一个是关于经验 之间因果关系(或普 遍必然规律)是否存 在不可知。
康德的不可知论:
康德一方面承认意识之外的客观世界 是独立存在的,即所谓“自在之物”, 并认为 自在之物是一切感觉的源泉, 这是典型的唯物主义态度。
另一方面,他又强调自在之物 是不可认识的,是作用于人的感官而 产生的感觉或现象,但这个感觉和现 象却不是自在 之物的真实反映。
存在决 定思维
思维决 定存在
承认能正确 反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在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可知论
否认正确反 映存在
不可知论
“不可知论”一词是英国生物学家、休谟主义者 T.H.赫 胥黎在 1869 年提出的。不可知论断言人的认识能力不能 超出感觉经验或现象的范围,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及发展 规律。
在现代西方哲学 中,许多流派从不可知论出发来否定科学 真理的客观性。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否认彻底认识 世界的可能性的哲学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